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疑有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的肉种鸡大肝大脾病

疑有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的肉种鸡大肝大脾病

疑有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的肉种鸡大肝大脾病
疑有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的肉种鸡大肝大脾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3086122.html,

疑有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的肉种鸡大肝大脾病

作者:秦卓明仉伟刘霞马秀丽黄兵李玉峰徐怀英

来源:《家禽科学》2014年第11期

摘要:山东某父母代肉种鸡开产后死淘率突然升高,死亡鸡肝脏、脾脏、腺胃等内脏器

官肿大,高峰期周产蛋率仅为72%,明显低于同场区未发病鸡群的83%,更显著低于其标准

产蛋率(87%)。利用RT-PCR技术对肿大的脏器分别进行分子病原学诊断,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和马立克氏病毒等PCR检测结果阴性,而ALV pol基因检测阳性,经测序与GenBank已发表的ALV E亚群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7.5%~99.5%。血清学检测证实, ALV-AB亚群在发病前阳性率为8.3%,而发病后的抗体阳性率则攀升为70%。鸡群发病后的种蛋蛋清p27抗原检测ALV阳性率为5.3%。综上所述,鸡群可能混合感染ALV。

关键词:肉种鸡;禽白血病;pol基因;混合感染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1085(2014)11-0006-05

禽白血病(Avian leucosis virus,ALV)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总称,具有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等特点。它即可诱发产生肿瘤,造成鸡只的死亡,又可产生非肿瘤综合症,导致鸡群生长发育不良,影响生产性能[1-3]。禽白血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A、B、C、D和J亚群等外源性病毒,具有致病性;另一类为E亚群,属内源性病毒,主要以前病毒的形式存在,对鸡几乎不致病,但可以加重ALV其他亚群和其他病原的感染[4,5]。

2011年初至2012年11月以来,山东省十多个父母代肉种鸡场发生大肝大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20周龄以后的鸡,鸡体消瘦、生长发育不良、产蛋下降、死淘率升高,缺乏产蛋高

峰等。剖检可见发病鸡肝脏和脾脏肿大、腺胃肿大,个别鸡出现卵黄性腹膜炎和腹腔有血凝块等。康复鸡群多数产蛋达不到指标,加之死淘增高,后代雏鸡质量差等,经济损失巨大。现结合一个鸡场的实例,进行病原分析,以期找出针对性防控措施。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料来源和病毒分离病料来自山东某父母代肉种鸡场,所采组织为死淘鸡的可疑肿瘤病变组织,主要包括肝脏、脾脏、腺胃等。采集的肿瘤等病变组织,一部分进行病原学分离和分子病原诊断;另一部分,利用10%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1.2 病毒分离和鉴定

白血病职业病的诊断标准

白血病职业病的诊断标准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才能称作职业病。 白血病职业病诊断标准: (1)体征:皮肤出血斑点,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 (2)临床症状: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3)实验室:血象白细胞总是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骨髓象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 ≥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 中国职业病呈现的特点是: (1)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 (2)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严重。 (3)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 (4)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 (5)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影响长远。 职业病定义: (1)职业病,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所直接引起的疾病。 (2)法定职业病,以法规形式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2013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所列的132种疾病。 (3)职业病诊断标准,具有法规意义的职业病诊断技术标准。作为职业病科和有关临床医师诊断及处理职业病的依据。 (4)职业病诊断分级标准,采用能作为职业病诊断依据的临床及实验室有代表性的指标,区别病情的严重程度。

(5)现场调查,深入作业或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职业危害因素 的品种、性质、来源、同工种人群的接触情况及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作业环 境的监测及接触者的健康检查等以明确职业性危害因素与健康损害的关系。 (6)职业病诊断,对某种疾病的本质、病情程度及其与职业性危害因素 有无因果关系所作出的判断结论。必须依据职业史、现场调查和医学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辨证分析和逻辑推理,除外类似表现的其他疾患,方可作出诊断。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摘要:禽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禽类各种可传播的肿瘤性疾病。近年来,由禽白血病造成死亡及淘汰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而由禽白血病感染后造成的免疫抑制、对疫苗应答能力下降、继发感染等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本文从禽白血病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引起疾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等方面来说明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带来的严重危害,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禽白血病的防控措施。正确认识禽白血病对养禽业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禽白血病;禽白血病病毒;危害;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能引起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1]。目前,国内养禽业的白血病病情有加重的趋势。由于禽白血病毒(ALV)感染导致的鸡群生产性能下降,尤其是产蛋率和蛋品质下降,以及血管瘤的高比例发生,使广大养殖户以及专业研究人员对禽白血病越来越重视。本文对禽白血病的病原特征、我国禽白血病的流行现状、造成的危害及有效防控措施做一综述。 1 ALV 病原学特征 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禽α反转录病毒属[2],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不同的鸟类可能感染不同的ALV,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特异性相关的囊膜蛋白的抗原性,ALV可分为A、B、C、D、E、F、G、H、I和J十个亚群。但自然感染鸡群的还只有A、B、C、D、E和J 六个亚群。其中的J亚群致病性和传染性最强,而E亚群是非致病性的或者致病性很弱。ALV 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基因组全长约为7200 个核苷酸,可直接作为mRNA。病毒粒子形态不规则,总体直径是80~120nm,平均90nm,病毒粒子呈球形,在干燥条件易扭曲成精子状、弦月状或其他形状。病毒对热不稳定,高温条件下很快失活,只有在-60℃以下时,病毒才能存活数年并保持感染力。在pH5~9 稳定,而在此范围外则迅速失活。病毒有脂质囊膜,对脂溶性试剂敏感[3]。 1.1外源性病毒和外源性病毒 ALV与其它病毒不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ALV(特别是鸡的ALV)还可分为外源性ALV 和内源性ALV二大类,详见表一[1,4]。致病性强的鸡ALV都属于外源性病毒。它们既可以像其它病毒一样在细胞与细胞间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或在个体鸡与鸡群间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发生横向传染,也能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通过鸡胚从种鸡垂直传染给后代。那些前病毒cDNA可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因而可通过染色体垂直传播的ALV,我们称之为内源性ALV。内源性ALV可能只是基因组的不完全片断,不会产生传染性病毒,也可能是全基因组因而能产生传染性病毒,这类病毒通常致病性很弱或没有致病性。 表1 禽白血病病毒分型及特征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很多人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疑问:白血病有何临床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 总的来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是由于正常血细胞减少和白血病细胞浸润某些器官和组织所致的。各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小的差异。最常见的主诉为发热,苍白,紫癜和疼痛。发病可以隐袭,也可突发,症状可轻可重。大多数病例在确诊前有数天病史;少数可达数周至数月;极个别病例表现为暴发性的高热、虚弱,贫血,不定位的或定位的疼痛及大片瘀斑,进展极快。在骨穿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前,推算准确的发病日期是很难的。 ●感染 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出现于病程的任何时期,热型不定,发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多提示感染。由于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和免疫功能缺陷,整个胃肠道黏膜,皮肤,呼吸道黏膜表面覆盖的正常菌群可成为致病菌。而且白血病患者缺乏对感染形成局灶的能力,因而不易辨认。故抗生素治疗需积极。口腔感染常见,尤其是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患者,牙龈肿胀,增生,出血,等;胆道感染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厌油,呕吐甚至黄疸;各类肠炎及肛周感染也不少见;呼吸道感染时常表现咳嗽、咳痰、气促、喘憋,肺部可闻及罗音,若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症状可加重。 有些患儿以腹疼为主诉,疼痛部位通常不确定,但常常提示感染

所在部位,如阑尾炎、胆囊炎等。泌尿系感染也较常见,较大儿童还可合并鼻窦炎。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此外还有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感染不容忽视,由于细胞免疫缺陷,常合并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感染。此外霉菌感染也很多见。临床表现为鹅口疮、霉菌性肺炎及女性患儿外阴部霉菌感染。偶尔可发生卡氏肺囊虫肺炎。 ●贫血 出现较早,呈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苍白、乏力,进展较快的贫血可使患儿出现心动过速、气短、烦躁不安、口渴等表现,多数患儿就诊时已中度甚至重度贫血。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由于干细胞向红系衍化的减少及诱导红细胞生成的微环境被破坏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有些学者还证实患者红细胞来源于白血病克隆,在体外溶解度增高,提示无效性红细胞生成。②在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有显性溶血表现,如黄疽、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和Coom 试验阳性;隐性溶血表现为对输血的要求明显增加,而黄疽及网织红细胞增高不显著;溶血可发生于初诊时,也可在疾病后期出现,常伴有自身免疫反应征象。③白血病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而造成失血性贫血。④各种化疗药物(除糖皮质激素外)对幼红细胞有杀伤作用,尤其是MTX及AraC可产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总之,急性白血病贫血的原因是综合性的,一旦病情缓解,贫血可纠正。 ●出血 50%患儿有出血倾向。包括皮肤粘膜出血、鼻出血、内脏和体腔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最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之一,约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 30%,目前国际上有比较统一的诊断标准和不同研究组报道的系统治疗方案,完全缓解(CR)率可达70%~90%,3~5年无病生存(DFS)率达30%~60%[1];美国癌症综合网(NCCN)于2012年首次公布了ALL的诊断治疗指南,我国于2012年发表我国第1版成人ALL 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2],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最近2016版WHO 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3]发表,对于ALL的分类有一些更新,提出了一些新概念;NCCN对于成人ALL的临床指南也先后几次修改[4]。基于此,对我国成人ALL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 一、诊断分型 (一)概述 ALL诊断应采用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诊断模式[5],诊断分型采用WHO 2016标准。最低标准应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检查,以保证诊断的可靠性;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20%才可以诊断ALL;免疫分型应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最低诊断分型可以参考1995年欧洲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协作组(EGIL)标准(表1)[6],疾病分型参照WHO 2016版分类标准[3]。同时应除外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系列确定建议参照WHO 2008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的标准(表2),可以同时参考1998 EGIL标准(表3)[7]。

表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学分型(EGIL,1995) 表2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WHO 2008诊断标准 表3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的诊断积分系统(EGIL, 1998)

禽白血病病毒AB亚群抗体检测方法

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 1. 目的范围 检测鸡血清中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抗体,为禽白血病综合防控提供依据和参考。适用于鸡血清中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抗体的检测。 2.依据 《禽白血病诊断技术》(GB/T 26436-2010); 禽白血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美国IDEXX公司)。 3.检测原理 将病毒抗原包被在96孔酶联免疫反应板上,加入被检样品后,如样品中含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的抗体,就会与病毒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洗板液后,洗掉没有反应结合的物质。在孔中加入可与鸡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的抗体结合的酶标二抗,通过洗板后,将没有结合的酶标二抗洗掉。加入底物后,通过孵育显色,显色强度与被检样品中禽白血病病毒抗体(A亚群和B亚群)含量正相关。 4.仪器设备 4.1 量程为100μL的单道移液器和300μL的八道或十二道移液器; 4.2 酶标仪; 4.3 自动或手动洗板系统; 4.4 稀释用96孔板; 4.5 一次性移液器吸头; 4.6 1000mL量筒; 4.7 吸水纸。 5.试剂和样品 5.1 试剂盒组成 5.1.1 酶标板:ALV抗原包被板5块(96孔/块) 5.1.2 酶标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鸡抗体1瓶(50mL) 5.1.3 阳性对照:稀释的鸡抗ALV抗体,叠氮钠防腐1瓶(1.9mL) 5.1.4 阴性对照:稀释的鸡血清,不与ALV反应,叠氮钠防腐1瓶(1.9mL) 5.1.5 样品稀释缓冲液,叠氮钠防腐1瓶(235mL) 5.1.6 TMB底物溶液1瓶(60mL) 5.1.7 终止液1瓶(60mL) 5.2 纯水或超纯水 5.3 样品准备:检测前用样品稀释液将被检样品进行500倍稀释(如:1μL的样品用样品稀释液稀释到500μL)。 6.操作步骤 使用前所有试剂应恢复至室温(20~25℃),将其振摇混匀后再进行使用。 6.1 取出酶标板并标记好被检样品的位置。 6.2 加样:加100μL阴性、阳性对照(不需稀释)和稀释的被检样品到板的相应孔中,加盖室温孵育30min。 6.3 洗板:甩去各孔的液体,每孔加入约350μL的纯水或超纯水进行洗板。第一次加入纯水后浸泡2min,甩去各也的液体,再重复洗板4次(无需浸泡)。在吸水纸轻拍使之吸干。注意在加下一种液体前不要让板干燥或放的时间太长。 6.4 加酶标抗体:每孔加入100μL酶标羊抗鸡抗体,室温孵育30min。

完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完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导读:英法美协作组诊断标准:英法美协作组(FAB协作组)于1976和1985年先后提出了AML的形态学诊断标准及修改建议,1991年又增补一特殊亚型,即AML微分化型,先介绍如下。…… (1) M0(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骨髓中原始细胞≥90%(NEC),胞浆大多透亮或中度嗜碱,五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明显,类似ALL—12型,细胞化学过氧化酶及苏丹黑B染色3%;免疫表型髓系标志CD33及(或)CD13可阳性。淋系抗原阴性,但可有CD7+,Td T+;电镜髓过氧化酶(MPO)阳性。 (2) M1(急性白粒细胞白血病未化型);原理细胞(I+II型)≥ 90%(NEC),其中至少有3%的原粒细胞过氧化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早幼粒细胞以下的各阶段粒细胞或单核细胞10%。 (3) M2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化型):原粒细胞(I+II 型)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一下至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0%,单核细胞20%;如有的早期粒细胞形态特点既不像原粒细胞I型 或II型,也不像早幼粒细胞(正常的或多颗粒型),核染色质很细,有1-2个核仁,胞浆丰富,嗜碱性,有不等量的颗粒,有时颗粒聚集,这类细胞10%时,亦属此型。 (4)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骨髓中以异常的多颗粒早幼粒 细胞为主。 (5)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有下列多种情况。

1) 骨髓原始细胞30%(NEC),原粒细胞加早幼、中性中幼及其他中性粒细胞占30%--80%,不同成熟阶段的单核细胞(常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20%。 2) 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系(包括原始、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5X109/L。 3) 骨髓象如上所述,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而血清溶菌酶以及细胞化学支持单核细胞数量显著者。 4) 骨髓象类似M2,而单核细胞系20%,或血清溶菌酶超过正常(11.5±4)mg/L,的3倍,或尿溶菌酶超过正常(2.5mg/L)的3倍。 5) 骨髓象类似M2,而外周血单核细胞系≥5×109/L时亦可划分为M4。 M4EO(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除具有上述M4个性特点外,骨髓嗜酸粒细胞5%(NEC),其形态除有典型的嗜酸颗粒外,还有大而不成熟的嗜碱颗粒,核常不分叶,细胞化学氯乙酸脂酶及PAS染色明显阳性。 (6)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又分为两种亚型。 M5n :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 M5b:骨髓原单核细胞I+II型80%(NEC),其余为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等。 (7) M6(红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NEC)I+II型≥30%,红细胞系≥50%。 (8)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原巨核细胞≥30%,如原始

2019年整理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摘要:禽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禽类各种可传播的肿瘤性疾病。近年来,由禽白血病造成死亡及淘汰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而由禽白血病感染后造成的免疫抑制、对疫苗应答能力下降、继发感染等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本文从禽白血病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引起疾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等方面来说明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带来的严重危害,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禽白血病的防控措施。正确认识禽白血病对养禽业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禽白血病;禽白血病病毒;危害;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引起的禽[1]。目前,国内养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能引起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禽业的白血病病情有加重的趋势。由于禽白血病毒(ALV)感染导致的鸡群生产性能下降,尤其是产蛋率和蛋品质下降,以及血管瘤的高比例发生,使广大养殖户以及专业研究人员对禽白血病越来越重视。本文对禽白血病的病原特征、我国禽白血病的流行现状、造成的危害及有效防控措施做一综述。1 ALV 病原学特征 [2],α反转录病毒属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禽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不同的鸟类可能感染不同的ALV,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特异性相关的囊膜蛋白的抗原性,ALV可分为A、B、C、D、E、F、G、H、I和J十个亚群。但自然感染鸡群的还只有A、B、C、D、E和J 六个亚群。其中的J亚群致病性和传染性最强,而E亚群是非致病性的或者致病性很弱。ALV 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基因组全长约为7200 个核苷酸,可直接作为mRNA。病毒粒子形态不规则,总体直径是80~120nm,平均90nm,病毒粒子呈球形,在干燥条件易扭曲成精子状、弦月状或其他形状。病毒对热不稳定,高温条件下很快失活,只有在-60℃以下时,病毒才能存活数年并保持感[3]。病毒有脂质囊膜,对脂溶性试剂敏 感稳定,染力。在pH5~9 而在此范围外则迅速失活。1.1外源性病毒和外源性病毒 ALV与其它病毒不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ALV(特别是鸡的ALV)还可分为外源性ALV[1,4]。致病性强的鸡ALVALV二大类,详见表一都属于外源性病毒。它们既可以和内源性像其它病毒一样在细胞与细胞间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或在个体鸡与鸡群间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发生横向传染,也能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通过鸡胚从种鸡垂直传染给后代。那些前病毒cDNA可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因而可通过染色体垂直传播的ALV,我们称之为内源性ALV。内源性ALV可能只是基因组的不完全片断,不会产生传染性病毒,也可能是全基因组因而能产生传染性病毒,这类病毒通常致病性很弱或没有致病性。. 表1 禽白血病病毒分型及特征 宿主内、外源性亚型 A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 B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 C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 D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 J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E 鸡内源性 F 环颈雉、绿雉内源性

华南某种鸡场禽白血病病毒感染对4种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华南某种鸡场禽白血病病毒感染 对4种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司兴奎1,尹庆亮2,张济培1,陈建红1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231; 2.化州市丽岗中学,广东化州525100) 摘要:采用ELISA方法对华南某种鸡场4群种鸡直肠拭子进行禽白血病病毒p27(ALV-p27)抗原检测,同时采集相应种鸡血清样品并对新城疫(ND)、禽流感(AI)H5、H9亚 型、减蛋综合征(EDS-76)、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按照相应标准 计算对应免疫抗体合格率。结果表明:A、B、C、D群种鸡直肠拭子中ALV-p27抗原检出率分别 为86%(12/14)、77%(23/30)、37%(11/30)和56%(10/18);与其它3群种鸡相比ALV-p27抗原检 出率最高的A群种鸡其对应的ND、EDS-76、AI H5及H9亚型抗体水平最低,分别为7.26log2、 4.74log2、7.32log2及6.21log2;ALV-p27抗原检出率最低的C群种鸡其AIV H5亚型及IB抗 体水平最高,分别为8.65log2和7012log2,且C群与其它3群相比AI H5亚型、ND及IB抗体合 格率/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0%(18/20)、95%(19/20)和100%(20/20)。结果表明,ALV感染的 严重程度与4种免疫抗体水平呈负相关。 关键词:种鸡;禽白血病病毒感染;免疫抗体水平 Effects of Avian Leukosis Virus Infection on Four Immunized Antibody Levels in One Chicken Breeder Farm in South China SI Xingkui1,YIN Qingliang2,ZHANG Jipei1,CHEN Jianhong1 (1.Fo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oshan,Guangdong528231; 2.Huazhou Ligang Middle School,Huazhou,Guangdong525100) Abstract: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27antigen of avian leukosis virus(ALV-p27)in fecal swabs of four flocks in one chicken breeder farm in south China,and serum samples of corresponding flock were collected for detection immunized antibody level and satisfied immunization rate of four infectious diseases i.e.newcastle disease(ND),avian influenza(AI)subtype H5or H9,egg dropping syndrome-76(EDS-76),infectious bronchitis(IB).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ction rate of ALV-p27antigen of A,B,C,D flock was86%(12/14),77%(23/30),37%(11/30)and56%(10/18),respectively.The immunized antibody level of ND,AI(H5),AI(H9)and EDS-76of A flock which had the highest ALV-p27antigen detection rate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other three flocks was the lowest,which was7.26log2,4.74 log2,7.32log2and 6.2log2,respectively;C flock which had the lowest ALV-p27antigen detection rate had the highest immunized antibooly level of AI(H5)and IB,which was8.65log2and7012log2,and the satisfied immunization rate 收稿日期:2008-04-01 修回日期:2009-02-24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

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年版)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最常见的成人急性白血病之一,约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 30%,目前国际上有比较统一的诊断标准和不同研究组报道的系统治疗方案,完全缓解(CR)率可达70%~90%,3~5年无病生存(DFS)率达30%~60%;美国癌症综合网(NCCN)于2012年首次公布了ALL的诊断治疗指南,我国于2012年发表我国第1版成人ALL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最近2016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发表,对于ALL的分类有一些更新,提出了一些新概念;NCCN对于成人ALL的临床指南也先后几次修改。基于此,对我国成人ALL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进行了更新。一、诊断分型(一)概述ALL诊断应采用MICM(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诊断模式,诊断分型采用WHO 2016标准。最低标准应进行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检查,以保证诊断的可靠性;骨髓中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20%才可以诊断ALL;免疫分型应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最低诊断分型可以参考1995年欧洲白血病免疫学分型协作组(EGIL)标准(表1),疾病分型参照WHO 2016版分类标准。同时应除外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系列确定建议参照WHO 2008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的标准(表2),可

以同时参考1998 EGIL标准(表3)。预后分组参考G?kbuget 等发表的危险度分组标准(表4)。细胞遗传学分组参考NCCN 2016建议:预后良好遗传学异常包括超二倍体(51~65条染色体)、t(12;21)(p13;q22)和(或)ETV6-RUNX1;预后不良遗传学异常包括亚二倍体(<44条染色体)、t(v;11q23)[t(4;11)和其他MLL重排]、t(9;22)(q34;q11.2)、复杂染色体异常。建议开展相关的遗传学检查,提供诊断分型、预后判断所需的标志,如:IKZF1缺失、CDKN2A/B缺失、CRLF2重排、JAK2重排、NOTCH1突变等(有条件者可以行ABL1、ABL2基因分离探针的分析)。ALL诊断确立后应根据具体分型、预后分组采用规范化的分层治疗策略,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二)WHO 2016版前体淋巴细胞肿瘤分类1.原始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具体见表5。2.原始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根据抗原表达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早期前T、前T、皮质T、髓质T。建议分类: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Early T-cell precursor lymphoblastic leukemia,ETP)。(三)几种特殊类型ALL的特点 1.BCR-ABL1样ALL(BCR-ABL1-like ALL):(1)和BCR-ABL1阳性ALL患者具有相似的基因表达谱。(2)共同特征是涉及其他酪氨酸激酶的易位、CRLF2易位。还包括EPO受体(EPOR)截短重排、激活等少见情况。CRLF2易位患者常与JAK基因突变有关。(3)涉及酪氨酸激酶突变的

白血病发病机理

白血病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所引起的,患者可能存在某种先天性的易感素质,再由于外界因素的作用,先引起单个细胞突变,继而激活了癌基因(如ras 家族),并使部分抑癌基因失活(如p53突变或失活)而凋亡抑制基因(如bcl-2)过度表达,导致突变细胞凋亡受阻,恶性增值,诱发白血病的发生。 病因有感染因素、电离辐射、化学物质,遗传因素及免疫功能异常等。目前认为白血病病因是以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病毒因素业已证明,动物的自发性白血病与病毒的作用密切相关. 辐射损伤电离辐射致白血病作用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而对人类的致白血病作用也从以下的事实得到提示:早期不加防护的放射线工作者,其白血病发病率比一般医生高8-9倍. 化学因素已知很多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作用,如工业中广泛应用的苯。药物中的抗癌剂(尤以烷化剂)、氯霉素、保泰松、安定镇静药及杀虫剂等均可诱发白血病。 遗传因素白血病的遗传易感性可由以下事实推断:①某些高危家庭中,同胞之间患白血病的机会比一般正常人群高出4倍;②同卵孪生子女,一人患白血病,另一人患白血病的机会比正常人高25%;③有特殊遗传综合征者,白血病发病率增高,如先天愚型(Down 综合征),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等。 症状 (一)贫血(anemia)发病的均有贫血,但轻重不等,随病情的发展而加重。表现苍白、无力等。 (二)出血(hemorrhage)多数患者在病程中均有不同程度之出血。 (三)发热(fever)大多数发热为继发感染引起。 (四)肝、脾、淋巴结肿大。 (五)骨及关节表现骨关节疼痛为常见之表现。 预防白血病的发生,应做到情绪调和,精神愉快.家庭装修应注意用绿色环保物质,防止甲醛、苯、铅及放射性物质的危害。 注意饮食卫生,不挑食,营养均衡,不吃污染、腐败、变质食物;不要食用含有化肥农药的蔬菜水果,因为食后吸收进入血液,容易败坏骨髓的造血功能,从而发病。所以,蔬菜水果食用前要清洗干净,把农药化肥的残留量降至最低限度。不要滥用药物,使用氯霉素、细胞毒类抗癌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要小心谨慎,必须有医生指导,切勿长期使用或滥用。 此外,尽量少用或不用染发剂.

禽J型白血病防治

骨髓型白血病病毒(ALVJ)的诊断及控制 禽白血病病毒(ALV)隶属于反转录病毒科反转录病毒属,导致一系列以肿瘤性病变为特征的疾病。ALV的病毒粒子具有多种酶活性成分,反转录酶存于核芯,由pol基因编码。此外,该病毒核芯含有由gag基因编码的非糖基化蛋白,其中的p27作为主群特异性抗原(GSA〕,成为多种诊断试验的检测目标之一。病毒囊膜上含有env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其中的p85决定病毒表面的球形结构,并据此将白血病病毒分为A、B、C、D、E和J亚群。其中A和B亚群为实际中最为常见的外源性病毒,引起法氏囊衍生的细胞的病变并导致淋巴白血病,C和D亚群在田间鲜有报道,E 亚群包括在几乎所有正常鸡群中都存在的内源性ALV,J亚群由Payne (1991)和Fadly (1996) 分离鉴定,并予以报导。 从生物学特性上讲,J亚群的ALV中除gag和pol基因具有与其它亚群的ALV 高度的同源性之外,env基因与ALV中EAV序列组中的env和类env基因有75%-96%的同源性。这些发现说明白血病病毒J亚群是外源性病毒和内源性病毒EAV的重组体。外源性ALV是引起鸡只肿瘤病变的罪魁祸首,它主要通过激活宿主细胞中onc基因,造成细胞转化,并可水平和垂直传播。内源性ALV无致病能力,存在于包括SPF鸡在内的正常鸡只的基因组中。因此,在诊断时有必要将致病的外源性ALVJ 与非致病性的内源性病毒加以区分。 ALVJ亚群对骨髓细胞具有高度侵蚀性,而对法氏囊细胞侵蚀性较低。因此,可导致骨髓型白血病,并在临床引起龙骨、脊柱、肋骨、肝、脾和肾的肿瘤样病变,这些肿瘤以髓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变化为特征。在肉鸡中ALVJ所引起的致病性不尽相同,低水平的传播可不表现肿瘤,不引起明显的死亡率且对生产性能影响较低。而在有些病例中可见超过1-2%的死亡率。在严重发病的鸡群中也可因应激或其它野毒的侵袭导致免疫抑制。 诊断 对ALVJ感染的诊断应从对肿瘤细胞的病理诊断和对病毒的血清学诊断两方面进行。肿瘤常见于肋骨、龙骨、骨盆、下颌骨和颅骨表面,可呈结节状或弥散分布,通常为多个、柔软、易碎且黄白色肿瘤。肿瘤浸润也可见于内脏,如肝、肾、脾

慢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慢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 1.临床表现症状: 起病缓慢,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最早出现的自觉症状往往是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表现。脾肿大可引起左季肋部或左上腹沉重不适、食后饱胀的感觉。由于症状进展缓慢,就医时往往离起病已有数月之久。较少见的症状有背痛或四肢痛,因脾脏梗塞而觉左上腹或左下胸剧痛。晚期当血小板减少时皮肤、齿龈易出血,女性可有月经过多。白细胞过多的病人,有时可发现由于白细胞在血管内“阻滞”或栓塞而诱发的症状,如视力模糊、呼吸窘迫以及阴茎异常勃起等。在这些病例中,其白细胞计数常远远高于500×109/L。体征,最突出的体征是脾肿大,一般病人初次就诊时常常已达脐平面以下,坚实、无压痛,但如有新近发生的脾梗塞则有明显的局部压痛,并可以听到摩擦音。慢粒有贫血和脾肿大时,须与肝硬化、血吸虫病、何杰金氏病相鉴别。肝脏亦常有中度肿大,但不如脾肿大显著。皮肤及粘膜中度苍白。浅表淋巴结多不肿大。胸骨下部常有轻至中度压痛。晚期可出现皮肤和粘膜瘀点。眼底可出现静脉充血和白心的疲点。眼眶、头颅以及乳房和其他软组织可出现无痛性肿块(绿色瘤)。 2.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计数高在100×109/L以上,血片中大多为中性杆状核和晚幼粒细胞,其余为分叶核、中幼粒、早幼粒和少数原始粒细胞。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亦增多。早期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轻度减少,血小板正常或增加,晚期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在血象方面须与类白血病反应相鉴别。 骨髓象:骨髓呈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细胞分类与周围血相似,骨髓片中,可见到各期粒细胞,其中以中、晚幼粒为主,原粒细胞及早幼粒较正常增多,但一般不超过5%~10%,嗜酸和(或)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系相对减少,粒:红约10~50:1,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早期常增多,晚期减少。90%患者成熟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 染色体检查:Ph’染色体见于90%以上慢粒病人。Ph’染色体被认为是慢粒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标志,少数慢粒病人Ph’染色体为阴性,根据有无Ph’染色体可将慢粒为Ph’阳性和Ph’阴性两大类,前者预后优于后者。 血液生化: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及维生素B12结合力显著增高为本病特点之一,增高的幅度与白细胞增多程度成正比。增高的原因是大量正常的和

疑有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的肉种鸡大肝大脾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3086122.html, 疑有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的肉种鸡大肝大脾病 作者:秦卓明仉伟刘霞马秀丽黄兵李玉峰徐怀英 来源:《家禽科学》2014年第11期 摘要:山东某父母代肉种鸡开产后死淘率突然升高,死亡鸡肝脏、脾脏、腺胃等内脏器 官肿大,高峰期周产蛋率仅为72%,明显低于同场区未发病鸡群的83%,更显著低于其标准 产蛋率(87%)。利用RT-PCR技术对肿大的脏器分别进行分子病原学诊断,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和马立克氏病毒等PCR检测结果阴性,而ALV pol基因检测阳性,经测序与GenBank已发表的ALV E亚群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7.5%~99.5%。血清学检测证实, ALV-AB亚群在发病前阳性率为8.3%,而发病后的抗体阳性率则攀升为70%。鸡群发病后的种蛋蛋清p27抗原检测ALV阳性率为5.3%。综上所述,鸡群可能混合感染ALV。 关键词:肉种鸡;禽白血病;pol基因;混合感染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1085(2014)11-0006-05 禽白血病(Avian leucosis virus,ALV)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总称,具有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等特点。它即可诱发产生肿瘤,造成鸡只的死亡,又可产生非肿瘤综合症,导致鸡群生长发育不良,影响生产性能[1-3]。禽白血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A、B、C、D和J亚群等外源性病毒,具有致病性;另一类为E亚群,属内源性病毒,主要以前病毒的形式存在,对鸡几乎不致病,但可以加重ALV其他亚群和其他病原的感染[4,5]。 2011年初至2012年11月以来,山东省十多个父母代肉种鸡场发生大肝大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20周龄以后的鸡,鸡体消瘦、生长发育不良、产蛋下降、死淘率升高,缺乏产蛋高 峰等。剖检可见发病鸡肝脏和脾脏肿大、腺胃肿大,个别鸡出现卵黄性腹膜炎和腹腔有血凝块等。康复鸡群多数产蛋达不到指标,加之死淘增高,后代雏鸡质量差等,经济损失巨大。现结合一个鸡场的实例,进行病原分析,以期找出针对性防控措施。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料来源和病毒分离病料来自山东某父母代肉种鸡场,所采组织为死淘鸡的可疑肿瘤病变组织,主要包括肝脏、脾脏、腺胃等。采集的肿瘤等病变组织,一部分进行病原学分离和分子病原诊断;另一部分,利用10%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1.2 病毒分离和鉴定

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理

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理 正常人体内的血小板数量为100——300个,如果低于这个数则可以叫做是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身体一经碰撞就会出现淤青,如果血小板的数量低于五十的话就会有皮下出血的情况,以下是对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理的介绍。 血小板减少症一般是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也可能有其它的原因,血小板低的成因有: 1、是体内生产血小板不足,如骨髓出现问题,病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药物导致骨髓损坏,血癌(白血病)或其他癌症等; 2、是血小板消耗得太快,如免疫性血小板过低症,一般最常见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过低的一般症状是皮下及黏膜部位如鼻、口腔牙齿容易流血,而关节内出血会导致关节肿胀。血小板过低的情况可通过验血验出,若病人于短时间内病情恶化致死,有可能是血癌所致。若及时发现,则可提供适当的治疗,病况或不至于恶化。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着不同。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破坏过多伴有巨核细胞成熟障碍而引起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85%以上病例血清或血小板表面有IgG抗体,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故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部分可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即成为伊文氏(Evans)综合征。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又称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涉及的病种相当多。如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他免疫性血小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地恶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很多人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地疑问:白血病有何临床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 总地来说,急性白血病地临床表现是由于正常血细胞减少和白血病细胞浸润某些器官和组织所致地.各型急性白血病地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小地差异.最常见地主诉为发热,苍白,紫癜和疼痛.发病可以隐袭,也可突发,症状可轻可重.大多数病例在确诊前有数天病史;少数可达数周至数月;极个别病例表现为暴发性地高热、虚弱,贫血,不定位地或定位地疼痛及大片瘀斑,进展极快.在骨穿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前,推算准确地发病日期是很难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感染 发热是最常见地症状之一,可出现于病程地任何时期,热型不定,发热地原因可能是多方面地,但多提示感染.由于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和免疫功能缺陷,整个胃肠道黏膜,皮肤,呼吸道黏膜表面覆盖地正常菌群可成为致病菌.而且白血病患者缺乏对感染形成局灶地能力,因而不易辨认.故抗生素治疗需积极.口腔感染常见,尤其是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牙龈肿胀,增生,出血,等;胆道感染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厌油,呕吐甚至黄疸;各类肠炎及肛周感染也不少见;呼吸道感染时常表现咳嗽、咳痰、气促、喘憋,肺部可闻及罗音,若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症状可加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有些患儿以腹疼为主诉,疼痛部位通常不确定,但常常提示感染所在部位,如阑尾炎、胆囊炎等.泌尿系感染也较常见,较大儿童还可合并鼻窦炎.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此外还有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感染不容忽视,由于细胞免疫缺陷,常合并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感染.此外霉菌感染也很多见.临床表现为鹅口疮、霉菌性肺炎及女性患儿外阴部霉菌感染.偶尔可发生卡氏肺囊虫肺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贫血 出现较早,呈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苍白、乏力,进展较快地贫血可使患儿出现心动过速、气短、烦躁不安、口渴等表现,多数患儿就诊时已中度甚至重度贫血.贫血地原因是多方面地:①由于干细胞向红系衍化地减少及诱导红细胞生成地微环境被破坏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有些学者还证实患者红细胞来源于白血病克隆,在体外溶解度增高,提示无效性红细胞生成.②在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有显性溶血表现,如黄疽、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和试验阳性;隐性溶血表现为对输血地要求明显增加,而黄疽及网织红细胞增高不显著;溶血可发生于初诊时,也可在疾病后期出现,常伴有自身免疫反应征象.③白血病患儿伴有不同程度地出血表现而造成失血性贫血.④各种化疗药物(除糖皮质激素外)对幼红细胞有杀伤作用,尤其是及可产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总之,急性白血病贫血地原因是综合性地,一旦病情缓解,贫血可纠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出血 患儿有出血倾向.包括皮肤粘膜出血、鼻出血、内脏和体腔地出血.严重地出血及颅内出血是致死地主要原因.在各型白血病皆可出现,.而以颗粒增多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显著.出血与血小板因素、血管因素和凝血系统有关,血小板减少是出血最重要地原因,主要是由于骨髓巨核细胞减少,血小板功能也下降,表现为皮肤粘膜瘀点及鼻衄等,血小板计数大于’时很少有自发出血.由于白血病是全身性疾病,小血管必然受到恶性细胞浸润,故通透性增加,加重出血倾向.白血病细胞侵犯肝脏使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合成不足可致凝血功能障碍,当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出血表现加重甚至致死.可发生于感染中毒性休克,更常见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时,由于异常早幼粒细胞地颗粒中含有大量促凝物质,一旦细胞破坏释放出这些物质既可促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肝脾淋巴结肿大

禽白血病的防治

禽白血病的防治 禽白血病是由禽C型反录病毒群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次是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此外还可引起骨髓细胞瘤、结缔组织瘤、上皮肿瘤、内皮肿瘤等。大多数肿瘤侵害造血系统,少数侵害其他组织。 病原学 禽白血病病毒属于反录病毒科禽C型反录病毒群。禽白血病病毒与肉瘤病毒紧密相关,因此统称为禽白血病/肉瘤病毒。本群病毒内部直径约35~45nm的电子密度大的核心,外面是中层膜和外层膜,整个病毒子直径80~120nm,平均为90nm。 禽白血病病毒的多数毒株能在11~12日龄鸡胚中良好生长,可在绒毛尿囊膜产生增生性痘斑。腹腔或其他途径接种1~14日龄易感雏鸡,可引起鸡发病。多数禽白血病病毒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物内生长,通常不产生任何明显细胞病变,但可用抵抗力诱发因子试验(RIF)来检查病毒的存在。 白血病/肉瘤病毒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对热的抵抗力弱。病毒材料需保存在-60℃以下,在-20℃很快失活。本群病毒在pH5~9之间稳定。 流行病学 本病在自然情况下只有鸡能感染。Rous肉瘤病毒宿主范围最广,人工接种在野鸡、珍珠鸡、鸽、鹌鹑、火鸡和鹧鸪也可引起肿瘤。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对病毒感染和肿瘤发生的抵抗力差异很大。母鸡的易感性比公鸡高,多发生在18周龄以上的鸡,呈慢性经过,病死率为5%~6%。 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有病毒血症的母鸡,其整个生殖系统都有病毒繁殖,以输卵管的病毒浓度最高,特别是蛋白分泌部,因此其产出的鸡蛋常带毒,孵出的雏鸡也带毒。这种先天性感染的雏鸡常有免疫耐受现象,它不产生抗肿瘤病毒抗体,长期带毒排毒,成为重要传染源。后天接触感染的雏鸡带毒排毒现象与接触感染时雏鸡的年龄有很大关系。雏鸡在2周龄以内感染这种病毒,发病率和感染率很高,残存母鸡产下的蛋带毒率也很高。4~8周龄雏鸡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其产下的蛋也不带毒。10周龄以上的鸡感染后不发病,产下的蛋也不带毒。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以垂直传播方式进行传播,也可水平传播,但比较缓慢,多数情况

白血病职业病鉴定标准

白血病职业病鉴定标准 1、临床症状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2、体征皮肤出血斑点,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 3、实验室:血象白细胞总是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骨髓象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 ≥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 职业病鉴定标准: 1、当事人申请职业病鉴定时,应当提供以下资料:职业病鉴定申请书;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申请省级鉴定的还应当提交市级职业病鉴定书;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2、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收到当事人鉴定申请之后,根据需要可以向原职业病诊断机构或者首次职业病鉴定的办事机构调阅有关的诊断、鉴定资料。原职业病诊断机构或者首次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 3、根据职业病鉴定工作需要,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可以向有关单位调取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资料,有关单位应当如实、及时提供。专家组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必要时可以组织进行医学检查。 4、需要了解被鉴定人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时,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可以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或者依法提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现场调查。依法提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现场调查的,在现场调查结论或者判定作出前,职业病鉴定应当中止。 5、职业病鉴定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专家组进行职业病鉴定时,可以邀请有关单位人员旁听职业病鉴定会。所有参与职业病鉴定的人员应当依法保护被鉴定人的个人隐私。 6、专家组应当认真审阅鉴定资料,依照有关规定和职业病诊断标准,经充分合议后,根据专业知识独立进行鉴定。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作出鉴定结论,并制作鉴定书。鉴定结论应当经专家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通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