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洋服装史考研笔记

西洋服装史考研笔记

西洋服装史考研笔记
西洋服装史考研笔记

西洋服装史讲义

服装史概论○3

1.为什么要学习西洋服装史?

首先,许多流行现象,包括现代人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以及着装讲究和常识大多来自西方服饰文化,主动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以便更好的“洋为中用”。其次,不断的反复或重复是服装流行的一般规律。服装史不仅是一部人们穿衣戴帽的历史经过,而且蕴含着许多创作灵感。薇薇安伍埃斯特伍德曾说:“过去的服装中凝聚着许多刺激我去创造的东西”。

2.中西服装史的区别?

中国服装史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理环境中伴随着文明的进展和朝代的更替而形成的,属于个体发生性,西洋服装史则是伴随着文明的移动,跨越亚非欧,最后落脚到西欧诸国,属于系统发生性,其历史背景更加错综复杂,文化形态也极为丰富多彩。

3.东西方服装的差异?

○1材质:东方普遍采用透气吸湿性好的纤维材料,如丝绸、棉、麻。

西方更多采用保暖性强的羊毛纤维。

○2造型:东方多采用平面,西方多采用立体。

○3审美:东方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在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和性别,故在服装中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

西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大第二性征。

○4裁剪:东方一直采用平面裁剪的方法,保持宽松飘逸。西方多用立体剪裁。

○5功能:东方多为散热,西方多为保暖。

服装起源学说○1

保护说:○1服装的御寒作用;○2服装的保暖作用;○3保护皮肤的作用。

羞耻说:○1圣经中的夏娃;○2《五经要义》云:“太古之时,未有布帛,食瘦肉而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

护符说:装饰品的使用被解释为对神秘力量的崇敬,是原始的图腾崇敬或巫术现象。

装饰说:动物的本源性冲动,希望引得异性注目,炫耀自我。○1文艺复兴德意志风时期,男子布里齐兹(breeches)上的科多佩兹(codpiece)。○2文艺复兴以后,女子紧身胸

衣,裙撑和臀垫的使用。

古代服装

服装史上的“古代”是人类进入有史时代后,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在那里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古代东方世界,主要指埃及和西亚;另一块是地中海北岸,主要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古代服装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其服装的总体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一般不做剪裁和缝制,或做简单的裁剪和缝制。古代诸国的衣服大多是用一块宽大的衣料披挂、缠裹在身上的多来帕里(drapery)。

地理环境

埃及东西两侧由细长的山脉和沙漠包围着,形成天然的屏障,因此可以保持其文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平静地发展着。

两河流域(西亚)被平坦的沙漠包围着,没有天然的防护,民族间攻防无常,争斗不断,形成一种激烈的、动荡的、不安分的民族性格。

希腊文化圈指的是巴尔干半岛南部以及周边岛屿。有着航海国家特有的开放。

古罗马发祥于意大利半岛,鼎盛帝国时期,地中海为其内海。讲究等级制度。

文化性格(民族特点)

古埃及和古西亚的两河流域这两个地区具有完全不同的两种性格:一种是平静的,一种是跃动的。从文化形态上看,希腊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古典美,而罗马人只不过是对希腊文化的承袭。但是罗马人却发展了这种文化,取得了希腊所不曾有的成就。如果说希腊的服装文化特性是“艺术性和多样性”,那么罗马的服装文化特性则是“社会性和统一性”。

古埃及是同一个民族在同一个地域中经营一个相对固定的国家,是一个相对“静”的历史。在古埃及,宗教意义特别重要,也是理解其生活和思想文化的唯一钥匙。埃及人专心致志地为神服务,崇敬太阳和尼罗河(对太阳的崇拜反映到衣服上如17页L9、k5 loin cloth的发射状图案)。

古西亚是由多个民族形成的许多城邦国家,它不断地进行着战争,不断地更换着主角。双方的文化性格截然不同:古埃及文化高深、华美,但较为封闭;两河流域的文化则是鼓噪、热烈、响彻西方,但余韵不长。(西亚文化性格反映到衣服上如卡乌娜凯斯(kaunakes)颇有动感的流苏装饰。)这种凶暴与柔和,激情与宽容,完全对立的双重性格表现在服装方面:紧身的丘尼克外缠裹着好几层大型流苏装饰的卷衣,紧张与迟缓、平静与跃动、抑制与夸张这种极度对立的因素共存于他们的服装当中。

希腊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古希腊文化那现实与理想、精神与肉体巧妙的均衡关系。古希腊

人信奉多神教,并为诸神编制了丰富多彩的神话,这些神话是希腊艺术取之不尽的题材。希腊人讲究民主、共同与自由,正是这种精神造就了希腊艺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和谐。人们喜欢运动更喜欢健美的身体,因此它的服装总是若隐若现地显示出自然的身躯。

罗马帝国非常强大,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对外交流也很频繁。后期基督教对罗马统治者利用和认可,对罗马的影响十分大,也通过诸多途径反映到衣服上(服装的阶级性如紫色衣服象征着王权;服装的统一性如只有罗马公民才能穿着托加(toga);丘尼卡上的克拉比也有阶级性)。

服装品类

服装特点

埃及男女装造型基本相同,不分性别,女装在丘尼克和肖尔这两个品种上比男装变化更加丰富,在色彩、纹样和装饰方面,女装也比男装丰富。

埃及纹样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抽象形和几何形;其二是当地的植物或动物形体的纹样;其三是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纹样。

西亚服装品类只用记卡乌纳喀斯(kaunakes)极其特点。其服装总体特点有三:1毛织物的厚重感2服装长短与地位成反比3流苏下摆。

希腊爱琴文明极为独特:造型完美,夸张适度,人体与衣服高度和谐,尤其是女装,紧包躯体,用紧身胸衣束腰,膨大化的大裙子以及外面的维权,裁制技术难度极高。

希腊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即通过披挂或缠绕把一块布穿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这是希腊人的智慧和创造。不同于爱琴文明时期,不是预先根据人体形状裁制成的,是典型的多来帕里,通过布料本身的重量垂下来形成自然的垂褶,这是最本质的、最自然的状态,非常有效的利用和发挥了布料的特性。而且在这种衣服当中的人体也处于最自然的状态,可以说布料与人体、主体和客体、形式与精神都取得高度的调和。

罗马服装与当时的大帝国相适应,表现出一种尊严,注重服装的象征意义,所有的装饰、纹样都消失在那复杂的襞褶当中,色彩单纯,边饰强烈。用服装来表征人的社会地位和阶级意识。也有很强的性别意识。

类型比较

思考题

1.请举例说明民族性格与文化对服饰发展的影响

2.请举例说明罗马服饰的阶级性体现在哪些地方

3.请举例说明地理气候对服装发展的影响

4.对比说明希腊与罗马服饰的不同之处

5.请举例说明宗教对服装的影响

6.请画出埃及和希腊的代表服装

中世纪服装

“中世纪”一般指的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文艺复兴之间的漫长时期,是文化衰落和“野蛮”的时期。在地域上分为近东(拜占庭)和欧洲,在时间上分为476-1453的拜占庭,欧洲5-10世纪的“文化黑暗期”、11-12世纪的“罗马式时期”、13-15世纪的“哥特式时期”。罗马式时代,是欧洲中世纪出现的两大国际性时代中的第一个时代。“罗马式”世界上是日耳曼人在长期接触罗马文化以及拜占庭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吸收其营养,再加上基督教的普及所产生的宗教精神之影响,而形成的南北方,东西方文化的混合物。哥特式时代,是中世纪的第二大国际性时代,“哥特”含有“野蛮的”意思。

中世纪文化

中世纪文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认为人是神创造的,神是唯一的、绝对的存在,人应爱神,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爱被放在次要位置,甚至成为对神的爱相矛盾的对立物而被克制,中世纪的社会推行禁欲主义的道德观。彼时的人们苦恼于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相克的矛盾心理中。

服装特点

由于基督教的影响,服装上出现了否定肉体和肯定肉体两种矛盾现象。从服装具体形态上看,中世纪服装是从古罗马那种南方型的宽松文化经拜占庭文化的润色和变形,经“罗马式时期”和“哥特式时期”的过渡,最后落脚到以日耳曼人为代表的北方型窄衣文化。从此,夕阳服装脱离古代服装那平面性的单纯结构,与东方服装继续在服装表面装饰上追求变化相对,进入追求三维空间的立体构成的时代。

拜占庭文化是希腊、罗马的古典理念、东方的神秘主义和新兴基督教文化这三种完全异质的

文化的混合物。拜占庭织物的一大特色是绚丽丰富的色彩,其服装基本沿用罗马帝国末期的样式,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其服装逐渐失去古罗马服装的朴素和单纯,失去古代多来帕里那种流动的、自然悬垂的衣襞之美,造型变得呆板、僵硬,色彩变得绚丽、华美,流苏、滚边以及宝石装饰非常普遍,表现的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和表面装饰上,充满东方文化的特征。同时,给人一种强烈的否定人的存在的绝对的宗教性,人们穿衣服时为了包藏和遮掩身体。且衣服也有“别等级、显贵贱”的工具。

罗马式时代的服装文化是南方型的罗马文化与北方型的日耳曼文化和十字军带回的东方拜占庭文化的融合。在形式上,一方面继承了古罗马和拜占庭的宽衣、斗篷、风帽和面纱,宗教服、礼仪服原封不动地继承了拜占庭样式;另一方面,保留了日耳曼那系腰带的丘尼克和长裤等紧身的窄衣样式。

哥特式初期,男女服装上性别区分还不明显,后期收腰身的合体意识得以发展和强调,出现了省,这种立体化的剪裁手段,使包裹人体的衣服由过去的二维空间构成向三维空间构成方向发展。14世纪中叶,更出现了男、女衣服造型上的分化,与男子服短上衣和紧身裤组合这种上重下轻的、富有机能性的造型相对,女服上半身紧身合体,下半身的裙子宽大拖裾,上轻下重,更富装饰性。从此,西方的衣服和东方的衣服在构成形式和构成观念上彻底分道扬镳。13世纪的服装总的特点是今年可能把肌肤包藏起来,有时连勃颈、下颌也不让外露,14世纪后朝着大胆地裸露肉体方向发展。

服装品类

【高中】中国近代史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 1840--1949 第1课 中国近代史综述 一些宏观理论与概念 一、研究中的两大范式 1、“革命史范式”将中国近代史视为西方殖民入侵。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 2、“现代化范式”认为改革或革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手段,中国近代史是“多点一线”,生产发展、技术救国、阶级斗争、政治革命、制度变革、思想冲突、文化变迁等“多点”都汇聚成了“现代化”这条主线。近年来高考命题常着眼于此挖掘史实,体现命题的时代特色,需要引起注意。 二、革命史范式的时间线索 三、革命史范式的主要问题 1、社会性质: 2、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 ☆1901年后两大矛盾趋于合流;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 3、革命对象: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任务 社会矛盾社会性质 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前 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农民 阶级(封建主义-人民大众)反封建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人民大众 反侵略反封建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5、历史主题: 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这也是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任务。 四、基本线索 1、屈辱沉沦史: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争探索史:中国人民一方面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抗争(抗争史),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近代化)的道路(探索史)。 如太平天国运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属于抗争史的内容;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等属于探索史的内容。 五、晚清民国纪年 1、晚清年号:乾隆 1736——1796 嘉庆1797——1820 ?道光 1821——1850 咸丰 1851——1861 ?同治1862——1874 光绪 1875——1908 ?宣统1909——1911 2、中华民国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1912-1913) 北洋军阀政府(1913-1928)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民国纪年法转换公元纪年法的方法: ?民国纪年法年份+1911=公元纪年法年份 ?例如:民国8年就是8+1911=1919年,五四运动

新东方考研英语绿皮书乱序版_单词_带翻译_1-20单元(共50单元)

Word List 1 challenge n.挑战(书);艰巨任务,难题 v.向…挑战 furnish v.供应,提供;装备,布置establish v.建立,设立;安置,使定居intellectual n.知识分子 a.智力的,理智的,有理解力的qualification n.资格,合格;限定,条件;合格证worthy a.(of)值得…的,配得上…的;有 价值的 appearance n.出现,露面;外表;(在会议等) 作短暂露面 aspect n.样子, 外表, 面貌, (问题等的) 方面 liquid n.液体 a.液体的,液态的 sword n.剑,刀 lad n.男孩;少年;男青年;小伙子apply vi.(以书面形式)申请;请求 vt.应用;实施 exterior a.外部的,外面的 n.外部 preference n.(for,to)偏爱,喜爱;优惠;优先 选择 elbow n.肘,(衣服的)肘部 vt.用肘推,用肘挤discipline n.纪律,学科 terrific a.极好的,非常的,极度的thrill n.一阵激动(恐惧) v.激动;(使)毛骨悚然 flu n.(influenza)流行性感冒replacement n.取代,替换,替换物,代替物edition n.版次, 版本,(出版形式)triumph n.胜利,成功v.得胜,战胜hostage n.人质 loaf n.一个面包 applicable a.可应用(实施)的;适当的,合适的 motion n. 运动,提议 diploma n.毕业文凭,学位证书dragon n.龙 contrast n.对比,对照vi.形成对比

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0~12章【圣才出品】

第10章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10.1 复习笔记 一、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开始转变为救亡爱国运动,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从1898年6月11日进入高潮,至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结束,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1.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在教育问题上的论争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要求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兴办新式工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变取士制度,学习西方文化等。这一切都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抵制,双方展开尖锐的论战。这场争论反映在文化教育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不要反对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封建伦理道德; (2)要不要提倡西学,批判中学; (3)要不要废八股,变科举,改革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 2.维新派在变法运动中的教育活动 自1888年,康有为上第一奏折开始,维新派屡用上书请愿的办法,希望能说服光绪皇帝接受变法主张。另外,他们还在社会上广泛地制造舆论,通过组织学会、兴办学校、设立报馆、著书、翻译等办法,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培养变法人才。 (1)兴办学堂 维新性质的学堂包括以下两类:

①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著名的有万木草堂(1890)、湖南时务学堂(1897)。万木草堂、时务学堂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办的学校,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别于封建主义的旧教育。从这些学校里,培养出一批变法人才。但这些学堂,也还存在一些封建主义因素,在课程上还有不少封建主义的内容,在道德训练的方法上,不少是出自宋明理学家的教育主张。 ②是在办学类型与模式、招生对象、教学内容等某个或某些方面对洋务办学观念有所突破,领风气之先。著名的有北洋西学堂(1895)与南洋公学(1896)、经正女学(1898)。 其他具有维新性质的学堂如严复协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的通艺学堂(1897)、徐树兰捐资创办的绍兴中西学堂(1897)、谭嗣同发起创办的浏阳算学馆(1897)等也都较为著名。 (2)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维新派还通过创办各种学会和发行报刊来宣传维新思想。著名的有1895年8月康有为与陈炽在北京发起并筹资创办的《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等等。 总之,维新派以学会为阵地,以报刊为传媒,讲西学,论国事,宣传变法主张,抨击封建势力,进行维新思想的启蒙,与维新学堂相互补充,起到了扩大教育面,开民智、新民德的作用。使不少人逐渐认识到维新变法的意义,参加和支持变法,扩大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 3.“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1)“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 ①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 ②设立京师大学堂;

考研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_提纲式_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提纲式) 一、基本概况 一)起止时间;(识记) 二)都城:(识记) 三)疆域:(识记) 四)重要君主:(总结,见附文) 二、政治状况 一)制度(魏晋南北朝除外) 1、官制(分为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 1)先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略) 2)秦汉:皇帝、三公诸卿、郡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皇帝独尊,大权总揽 ②丞相(行政,出将入相,万担)、太尉(军事,秦虚位,万担)、御史大夫(掌奏令、监察,副相,五千担) 诸卿(分掌政务:奉常—礼仪,廷尉—刑法,典客—少数民族)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君臣共治天下”、“有封驳、谏争之权”,能开府、有属官机构“十三曹”(长官的奉禄千担,相当于县令,而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台”六百担)。隋朝前,权臣篡位史不绝书。] ③郡县长官(郡守、县令/县长),皇帝直接任免;县下设乡、里。 刺史制度(行监察权,“州”作为监察区;东汉增加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变为“州、郡、县”三级制)3)隋唐三省六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①尚书省(执行,下辖六部)、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 吏部(官员考选任免)、户部(户口、财税)、礼部(礼仪、教育)、兵部(军政)、工部(建设)、刑部(刑法) [六部长官为“尚书”] ——独相→群相、分权制衡。唐初左、右仆射(尚书省)及中书令、侍中(门下省)并为真宰相,左仆射居首;政事堂为宰相议政之处(三省长官合署办公),先设在门下省后设在中书省。“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皇帝加授的,便于从中级官吏中选拔亲信以分相权,不受资历限制;后来尚书仆射也需加授后才能进政事堂议政、成为真宰相。中唐始置枢密使,宦官为之。 4)宋朝两府三司、漕宪帅仓诸监司——铲除藩镇割据,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①中书门下(政事堂,“政府”,民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院(“枢府”,军政、调兵,枢密使)(集中军权、“强干弱枝”)、三司(盐铁、度支、户部,财政,三司使“计相”) ②(节度使成虚衔)知州由京遣(朝官)文官担任、通判牵制,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使、安抚使、

外国建筑史考研简答论述

三、简答题 1、简述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贡献。 19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主要观点是形式追随功能,强调功能的重要性,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但不反对装饰,装饰表达功能。 贡献: 1)突出功能在建筑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了功能形式的主从关系,为现代建筑摸索了 道路。 2)探索新技术在高层建筑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使芝加哥成为高层建筑的故乡。 3)建筑艺术符合新的技术特点,立面简洁,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贡献:1)在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风格。 2)提出探索了一种新的建筑类型,高层建筑(从功能出发,在有限的地区里建造) 3)以沙里文为代表提出了“形式随从功能” 4)总结了高层办公建筑原则、思路、方法。 5)探讨了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建筑艺术反映了新技术的特点。 6)培养了赖特等一批人才。 2、请简述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设计特点和主要作品。 ①设计特点:以设计大规模城市建筑和建筑群著称。他认为应从整个城市的规划结构出发,而不能孤立的对待个体建筑,他在建筑设计中善于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作品的雕塑感很强。 ②代表作品: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波士顿汉考克大厦、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等 3、简述罗马凯旋门的立面造型特征。 它的典型形制:方方的立面,高高的基座和女儿墙,3开间券柱式,中央1间采用通常的比例,券洞高大宽阔,两侧的开间比较小,券洞矮,上面设浮雕。女儿墙上刻铭文,有象征胜利和光荣的青铜铸的马车,门洞里面侧墙上刻主题性浮雕。

4、简述包豪斯校舍的建筑设计特点。 一、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二、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三、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5、简述新建筑五点。 1926年,柯布西耶提出“新建筑五点”:底层的独立支柱;屋顶花园;自由的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的立面。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主讲——冯聚才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 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典型人物:林则徐)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 (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 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其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中国人民

新东方考研英语阅读笔记

新东方考研英语辅导笔记 阅读理解部分 一、阅读文章 1.来源:西方的报刊杂志 2.文体: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 3.历年考题:多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 4.大纲 5. 时间分配: 难度系数40%至50%,平均每篇17-18分钟,其中解题用10分钟(每题2分钟),把时间充分用到解题上,文章读出大概,题目仔细推敲 6. key word: ①Close reading, ②阅读四步走③48精读击破法 ① Close reading: 第一、精读要达到:首先,分析文章,对题目中的四个选项要做分析。正确的选项要做分析,错误的选项也要做分析。其次,把文章中的单词要背会、要全部熟悉掌握。长句子要摘取下来背诵,翻译。对于重点文章,有时需要背诵全文。 第二、如何精读48篇文章:首先是单词量;其次是难句;最后是解题思路。 第三、对于文章则可以多角度的读,题目也可以多角度的分析。 ②48精读击破法复习方式:以点代面,切忌题海战术! 第一、精度的角度。首先是单词量;其次是对阅读中的长句、难句进行分析;最后要对题目进行分析。 第二、泛读的目的。第一是增强背景知识;第二是锻炼抓住文章中心的能力。 第三、建议要读以下三本杂志:Time, Newsweek, Economist. 二、阅读四步走:(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1.扫描题干,划出关键词(不要看选项) 结合题干,可以把握文章的脉络,以便有目的性的阅读文章。 2.通读全文,抓住中心(7、8分钟) 1) 通读全文。要点:①首段②其他各段的段首段尾句和转折处(各个题目往往出现正确答案,英文逻辑性强,重点放开头结尾 2) 抓住中心。阅读后,用一分半中时间思考①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文章中有无提到核心概念?③作者大致态度是什么? 3.仔细审题返回原文(审题,题干中蕴含陷阱或不细心,影响答题方向) 定位原则:1) 通常是由题干出发,寻找关键信息。大写字母,地名,时间,数字等。 2) 自然段定位原则:出题顺序与行文的顺序是大体一致的。目的都是缩小范围。4.重叠选项,得出答案。重叠原文à即对照原文。必须要返回原文,对照选项,排除确定。

中国古代史知识考研要点整理

1、为什么说我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考古工作者在我国境内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猿人遗存。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 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元谋人,是我国已发现的较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目前仅发现属于同一个体的两颗上颌侧门齿化石,牙齿硕大、粗壮,较为原始。 陕西蓝田县陈家窝和公王岭的蓝田人遗址。距今约80万-65万年。出土有残破头盖骨一具,上、下颌骨各一具,有牙齿十余枚。其特征是眉脊骨特别粗壮,骨壁厚,前额低平,牙齿硕大,脑壳较厚,脑量较小。头骨枕部宽阔而圆钝,外形轮廓呈楔形,说明蓝田猿人的体质还比较原始。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遗址,是猿人阶段资料最丰富的遗址。从1927年开始,经过多次大规模的发掘,发现包括六个较完整的头盖骨在内的大量面骨、下颌骨、四肢骨和牙齿化石,分属于四十多个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是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2、中国猿人在体质上有什么特征? 中国猿人在体质上有如下特征:颅骨很厚,颅穹窿长而低,额骨偏平,后倾,眉骨粗大前突,下颌骨粗大而明显地向前突出,牙齿大而粗壮,肢骨骨壁较厚,髓腔较小。 1、母系氏族公社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母系氏族制或母权制,是指世系按母方来确认和计算,成员死后财产归母方血缘家族继承的一种制度。母系氏族公社有三个特点: (1)一个村落就是一个氏族。考古工作者在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如西安半坡、宝鸡北首岭,临潼姜寨等处都发现了原始村落。说明,母系氏族阶段的人们已经定居。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标志,即图腾。图腾相当于族徽,或为动物,或为植物,或为无生物。此时姓氏也可能已经出现。这些都反映出氏族公社的血缘性。 (2)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由于当时实行按性别、按年龄的自然分工,青壮年男子主要从事带有偶然性的狩猎、捕鱼和防御猛兽等活动,而妇女主要从事比较稳定的采集和原始农业,对氏族集团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实行族外婚,“民知其母,不知其父”,氏族成员的世系和财产,只能按母方确定。因此,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历史学家之所以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为“母系氏族公社”,就是这个缘故。 (3)氏族首领由公选产生,没有特权,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因而当时尚无私有观念。氏族首领不脱离生产,氏族事务由大家决定。仰韶文化村落中的大房子,可能就是氏族的会议厅。文献记载:“神农无制令而民从”。“刑法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商君书?画策》)。这些记载,大概说得就是母系氏族全盛时期的状况。 2、我国有哪些重要的母系氏族公社文化遗存? 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的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六千余处。这些遗址,主要分展于六个文化系统: (1)裴里岗文化:中心在河南新郑县裴李岗西北7.5公里处。文化层不厚,主要有一些灰源墓葬和器物群。同类文化在登封、郑县等地也有发现。年代约在公元前5千年以前。 (2)磁山文化:首次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西南20公里的磁山,面积约8万平方米,是华北平原最初被认识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有手制的陶器、琢制的磨盘等。 (3)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建国以来,已发现遗址千余处。以陕西关中、河南大部、山西及河北南部为中心,远及甘肃青海东部、河套平原、河北北部及湖北西北部。其中西安半坡遗址和陕县庙底沟遗址最为著名。

2015年985重点大学外国建筑史考研复习笔记

2015年985重点大学外国建筑史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古代埃及建筑 1、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 ①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子塔 ②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C~18C)——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皇帝的纪念物从借助自然景观以外部表现力为主的陵墓想在内部举行神秘的宗教仪式为主的庙宇转化—石窟墓 ③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C~11C)——埃及最强大的时期,皇帝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相结合—太阳神庙 ④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建筑有了许多希腊、罗马因素出现新的类型、形制和样式 2、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的演化:台形……台阶形……方锥形 玛斯塔巴……昭塞尔金子塔……吉萨金字塔群 3、玛斯塔巴(Mastaba)陵墓的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的长方形台状祭祀厅堂。 4、第一座石头的金子塔——萨卡拉的第三王朝的建基皇帝昭塞尔(Zoser)金子塔 形制:基底东西长126m,南北长106m,高约60m,是阶台形的,分为6层,把墓室放在地下27m深处 特点:①墓室仍然是留在地下,把祭祀厅堂从高台基上移至塔前,而多层的台基向上耸起,成为陵墓外观形象的主体,发展为形体单纯的纪念碑;②塔身排除了仿木构的痕迹,在形式和风格上简练稳定,符合纪念性建筑物艺术要求,也更适合石材的特性和加工条件。 5、吉萨金字塔群——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特点:①精确的正方锥体,形式及其单纯 组成部分:i.胡夫(Khutu)金字塔——现存最大的金字塔:高146.6m,底边长230.35m ii.哈弗拉(Khafra)金字塔:高143.5m,底边长215.25m iii.大斯芬克斯(Sphinx):高20m,长46m iv.门卡乌拉(Menkaura)金字塔:高66.4m,底边长108.04m ②它们脚下的祭祀厅堂和其他附属建筑物相对很小,使塔的形体不受障碍的充分表现出来 ③所有厅堂和围墙等附属建筑物不再模仿木柱和芦苇的建筑形象,采用完全适合石材特点的简洁的几何形,方正平直,交接简洁,同金字塔本身风格完全统一。纪念性建筑物的典型风格形成了,技术形式与材料、技术之间的矛盾也同时克服了。石建筑终于抛弃了对建筑的模仿而有了自己的形式和风格。 6、太阳神庙形制:在一条纵轴线上依次排列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和一串密室。从柱廊经大殿到密室,屋顶逐层降低,地面逐层升高,侧墙逐层内收,空间因而逐层缩小,除此之外,还在门前增加一两对作为太阳神的标志的方尖碑(崇拜太阳神的纪念碑,一半成对竖立在神庙入口处,断面为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一半修长比9~10:1,用整块花岗石制成,碑身明刻象形文字图案)。 艺术特点:①外部:牌楼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前面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②内部:大殿,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 实例:卡纳克阿蒙神庙(Great Temple of Ammon)——太阳神庙中规模最大 鲁克索阿蒙神庙 卡纳克宏斯神庙 7、古埃及时期主要建筑特点及成就: ①以石材为建筑材料,采用梁柱结构 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③建筑与装饰融合在一起,建筑构件表面总是布满雕刻 ④成功的纪念性建筑设计: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做纵深序列,对称布置,大规模、大尺度,稳定的几何形体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精编版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 代表建筑)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 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 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考研英语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考研英语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我参加了新东方XX年的考研英语强化培训班,在XX年1月份的考研中取得了75分的成绩。这个分数不算很高,但是相对于我在英语学习上花费的时间精力,我已经对此很满意了,所以非常感谢成都新东方学校的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最基础的当然是单词。作为一名理工科的学生,背单词一直是我最头疼的问题,每次看到一本本那么厚的单词书就让我感到很烦躁。但是新东方教会了我最快捷高效的记忆单词的方法,那就是只背真题词汇。没错,就是在历年真题中找出生词,然后抄写下来反复背诵。考研的整个过程中我都没有看过单词书,就是靠着新东方的这种背真题单词的方法进行学习,而且我感觉在正式考试的时候效果非常好。 考研英语和四六级在题型上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听力,所以阅读和作文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是阅读,考研英语阅读题目量不多,但是分值很重。所以一定要保证正确率,不用盲目追求速度。阅读首先还是要有词汇量,就是历年真题中的单词要尽量多掌握。然后就是句子分析,这方面新东方的培训讲得很透彻,只要用心听都没问题,而且还顺便把翻译拿下了。最后就是一些做题的小技巧,新东方的老师都会总结的很细致,记好笔记有空多看两眼就行。 作文也是考研时很重要的项目,不求文采飞扬,也要中规中矩。考研历年来题型就几种,每一种练习几篇就行了。最重要的是背模版,尤其是一些长难句和闪光句子,老师会给你很多,挑几个自己比较喜欢、觉得能用的比较好的记住,然后不论什么题目,都想办法把句子套进去就行了。 至于完形填空,有了以上的大基础,填一填就没有太大问题。有了单词和句子分析的基础,翻译和阅读也不会太离谱。 只要考试的时候放松心态,把自己会的东西发挥出来肯定就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最后祝所有考研学子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KC311教育学笔记中国教育史-18清朝的教育

清朝的教育(清初--鸦片战争) 一、文教政策: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 1.崇尚儒学,提倡程朱理学 2.广兴学校,严订学规 3.软硬兼施,加强控制 二、中央官学 1.国子监 (1)监生历事+积分法+分斋教学 (2)管理监事大臣 (3)分校:南学 (4)讲学:辟雍(最早,西周,天子的大学;宋朝,三次兴学的太学的外舍;清国子学讲学场所)2.宗学,觉罗学:贵胄学校 3.算学、俄罗斯文官 三、地方官学 1.府州县卫学(六等黜陟法) (1)六等黜陟法简介:清朝的地方官学,生员定级考试制度 (2)内容: ①考试成绩分为六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奖惩 ②动态管理 (3)意义:积极性,质量,创新 2.社学,义学(少数民族优异者),井学(云南北疆地区) 四、官学特点 1.重八旗子弟教育 2.六等黜陟法 3.俄罗斯文官 五、清朝的私学(书院) 1.总体:沉寂-复苏,总体官学化倾向 2.类型: (1)理学 (2)制艺 (3)博习经史辞章(诂经精舍和学海堂) (4)经世致用(漳南书院) 3.诂经精舍和学海堂 (1)简介:清朝时期,阮元,宗旨:追求汉代的考据学说 (2)特点: ①以励品学非以弋功名,只做学问,不问科举 ②各用所长(教师聘用),因材施教(学生) ③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刊刻师生的研究成果 (3)意义: ①优良传统 ②改变书院官学化 ③促进学校文化发展 4.漳南书院(颜元) (1)教育实践1:创办了漳南书院,清,经世致用 (2)简介:颜元创办,经世致用 (3)教育实践2: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①批判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 ②批判义利对立观:利需符合义 ③抨击八股取士

(4)教育目的:培养实德实才之人(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的经世致用人才) ①通才:什么都会 ②专才:某一方面 (5)教育内容:真学,实学。六艺教育:托古改制 六斋:文事斋:礼乐书数天地 武备:兵法,战法 经史:十三经 艺能:水、工、火 理学:程朱理学 帖括:八股 最后二者目的:应时制,招生 评价:自然科学+军事+经史礼乐;分科设教:近代课程设置萌芽 (6)教育方法:习行 ①联系实际,反对静坐 ②目的:反对程朱,不利于人才,不利于健康 ③意义:重大革新 六、选士制度:科举制 1.科举成为国家抡才大典(311,翻译科) 2.舞弊丛生,积重难返 3.学校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 七、教育思想 1.黄宗羲 (1)天下为主,君为客 (2)学校职能:公其非是于学校,学校议政 ①简介:黄宗羲关于学校职能的说法 ②内涵: 1)学校:培养人才+议论国家政事 2)目的:学校议政,逐步天下人普遍议政,之后改变君主一人决断 ③实践:讲学+议政;寺观,庵堂变成书院、小学 ④评价:体现了国家决策民主化的愿望,近代议会思想的萌芽 (3)教育内容:广泛使用 (4)教学思想:力学致知、学贵实用、学贵独创 (5)论教师:提升教师地位与宰相平等;教师议政 2.王夫之(超纲) (1)教育的作用 ①治国之本:教育发展受制于政治、经济 ②教育作用:性日生日成--继善成性 (2)教学思想 ①因人而进 ②施之有序 ③学思相资以为功 (3)德育 ①人与不可灭---节欲 ②立志,自得(自觉),力行 (4)教师:主导作用 ①教师必恒其教事 ②明人者必自明 ③正言、正行、正教 3.颜元(同上)

考研-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山岳台:又称观象台,在宗教上是古代西亚人山岳崇拜和天体崇拜的产物,又是观测星象的一种塔式建筑物,也称塔庙,是集中式构图的高台式纪念性建筑物。昭塞尔金字塔现存最早的石砌金字塔,多层阶梯金字塔的代表。 玛斯塔吧埃及古王国时期长方形平台式陵墓形式,仿照住宅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吉萨金字塔群(三大金字塔):胡夫、哈夫拉、孟卡拉。方锥形金字塔的代表。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大斯芬克司。 阿蒙神庙(太阳神庙):古埃及王新国时期以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沿轴线依次排列高大的牌门楼、柱廊院、多柱厅等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撒艮王宫:波斯时期的亚述帝国。房间围成院落,四座碉堡夹着三个拱门,门洞处人头翼牛雕刻。 伊什达城门:波斯时期的后巴比伦王国的新巴比伦城。用彩色琉璃饰面。 帕塞玻里斯王宫:波斯帝国时期,两个仪典大厅(接待厅,百柱厅)、后宫、财库以“三门厅”为联系。 迈西尼的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城门因雕刻而称狮子门)属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 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空间高低错落。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迈西尼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风格粗犷,防御性强。

克诺索斯宫(米诺斯王宫)爱琴文化克里特时期的世俗性建筑。 有看台的露天剧场,最早出现在古克里特岛。 雅典卫城:古希腊建筑群,由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中心是雅典娜-帕提农铜像。 帕提农神庙: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祭祀雅典城守护神雅典娜的庙。多立克柱式的典范。卫城上唯一的列柱围廊式。型制最隆重,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涂有强烈色彩,白大理石砌筑,铜门镀金,山墙尖饰金。围廊朝西的一半内有四根爱奥尼式柱子。山墙风格被认为是古典建筑的基本风格。 伊瑞克先神庙:东面门廊为爱奥尼柱式。南面为女像柱廊。希腊盛期的爱奥尼柱式的代表。 奖杯亭: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希腊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的代表之一。集中式向上发展的多层构图。 克纳苏的莫索列姆陵墓:希腊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的代表之一,代表君主的权威。把围廊式的方方的灵堂放在高高的基座上,顶上再加一个金字塔,塔顶又立着奔马驾车的铜像。 拱券结构:罗马最大成就之一。种类有: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和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第一讲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和形成。 (一)概念:一种社会发展形态——特殊的,过渡性的 半殖民地:从政治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形成的政权的性质,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实质上丧失独立,由西方列强实行间接统治。 半封建:从经济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形成的社会经济形太。表面上,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式。 (二)概念的形成和提出 提出:《帝国主义论》——1905.列宁——半殖民地——》首次用其指称近代中国 《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恩格斯——》半封建 毛泽东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做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证,标志其概念的正式形成。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四条绞索,五次斗争——概括 四条绞索:(1)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65——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3)1894_1895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问题:1、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1)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①领土②司法③关税④贸易自主权⑤片面最惠国待遇⑥允许传教士进人内地⑦允许外国公使驻扎北京。 2)清政府开始沦为洋人的朝廷 ①“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开始与外国列强勾结②“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成立 2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 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1、经营商业与轮船航运业。 2、开办工矿企业 3、开设银行。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 中国农村逐步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 2 东南沿海一带开始畸形繁荣 3 租界开始出现 4)大批华工被虐卖出国。

bpokzbn考研英语新东方李玉技完型填空笔记

Time will pierce the surface or youth, will be on the beauty of the ditch dug a shallow groove ; Jane will eat rare!A born beauty, anything to escape his sickle sweep .-- Shakespeare 两大原则,力保四分 第一:红花绿叶原则 每次出现,每次都选的单词为红花词。每次出现,每次都不选的词为绿叶词。 红花词(按排名):however,also,yet,while,because(一定背着,很重要) 绿叶词:是见到后不选的词:排名第一的是:since,而且谁跟since谁倒霉,since家族都不选,同义词:eversince,nowthat一次都没选过。 还有绿叶词:what,它是著名的说和关系词,不选。What不能跟在名词后,就不能引导定语从句和同谓语从句。而定语和同谓语是考试的大热门。所以它是个绿叶词。 还有两拨绿叶词,一个是涉及到虚拟语气的词。而在考研的历年考题中却出现得很少,是因为考研完型填空选材因素,完型填空都选于比较严肃的话题,而虚拟语气不能适应严肃的场景,故出现得很少。 排第一的是:If only;要想了解这个词,还有only if ,only if就是if;但if only却不是only,only if既不是红花也不是绿叶。 If only用英文来解释的话,相当于I wish,相当于要是,只要,要是什么什么多好呀。 If only的用法,它的后面跟从句,从句的时态,如果与过去的情况相反,从句用过去完成时。如果与现在情况相反,从句用一般过去时。如果从句与将来的情况相反,从句用过去将来时,用would/could+动词原形。 If only或者I wish后面跟句子,它后面的句子都是过去时态,这也是是否选此词的依据。如果不是过去时,直接排除! 例44 its economy continues to recover, 44.[A] Even though [B] Now that [C] If only [D] Provided that 所以不选C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should be organized 35 participants can remain active as long as they want and then go on to 36 else without feeling guilty and without letting the other participants 37 . 35. [A] if only [B] now that [C] so that [D] even if 所以不选 还有in case,它等于lest,是唯恐,以免,万一。它也是涉及到虚拟语气的词。表条件关系。通常情况下in case后面加句子,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名词,in case of. The resulting discontent may in 32 lead more youths into criminal behavior. 32. [A] case [B] short [C] turn [D] essence 因为in case后面不是句子,所以不选它。 下面是最后一组绿叶词,几个表关于的词 第二原则:概率原则 研究这么多年,完型填空中a/b/c/d各有多少个。分别是4到6个之间,所以全蒙的话,能得2.5分,四舍五入,就是3分,加红花绿叶,就是4分! 总结: 1、A,B,C,D个数在4到5个之间,5个是主流 2、完型中A最多,B最少,所以蒙的话,最好蒙A,别蒙B 把AS弄懂,选和不选,7比3 3、没有连续三个答案都一样的情况,连续两个都一样的答案是有的,连续两个答案都一样的概率为0到3个,相邻答案彼此都不一样的概率为17个到20个。比如,第6题确定是A,而且第7题我感觉是AC,则选C 4、在连续5个答案中,至少要出现3个不同的字母 4分到7分技巧 一、同义原则 同义原则就是关于同义词辨析的题。同义词辨析是完型填空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教育史读书笔记

中国教育史读书笔记 中国教育史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教育史的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 中国教育史读书笔记篇一:在中国近几千年的教育史上,涌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者。这本书对中国历代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对教育家也给出了简单的介绍,其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有三个教育家:孔子、王守仁、陶行知。 孔子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名气很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也流传了数年,经久不衰。他的教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包含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主张,而且还包含了深刻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即使从他的思想提出直到现在,中国社会已经发展了两千多年,但是他的一些思想对于当代的教育研究和教学原则仍有深远的意义。 几千年前,他就提出了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还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要有三个环节,即:学,思,行。还提到了一些教学原则,比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等等。记得初中时就学过《论语》,上面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说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乏不实。因此在学习

过程中要学思结合,不偏不重,才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对我们的学习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将学到的只是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只有通过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印象。这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极为需要的。 至于王守仁,他比孔子的名气小了很多,但是经历过考研的人至少都会熟悉一些。他在哲学史上是有名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因此他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为基础的。学哲学的时候一直就有一种印象在头脑中存在着,就是觉得王守仁是个“坏人”,当考试时出现在选择题中的时候,一见到这个名字,就会想到主观唯心等等。但是现在这些想法已经得到改观了。 王守仁一生对教育十分关注,他将自己的哲学思想贯穿于他的教育研究之中,以非常独特的视角对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主张,这在整个封建统治时代都是非常大胆和有创见的。王守仁的教育思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例如,他强调立志、勤学、改过和责善。并且王守仁坚持了我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传统,把道德教育与修养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其实这样做对于我们的素质教育是有一定启迪和帮助的,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修养素质。 他还多次提到了循序渐进,并且还强调了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资质、个性、长处、短处给以不同的教育。他的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章漫长的远古时代 1.1复习笔记 一、叙说 1.史前社会阶段(远古时代) (1)人类诞生之前时段划分 ①地球的形成——距今46亿年以上; ②最原始生物出现——距今33亿年; ③太古代——距今33亿年~25亿年; ④元古代——距今25亿年~6亿年; ⑤古生代、中生代——距今6亿年~7千万年; ⑥新生代——距今7千万年到今天。地质年代分类的“代”之下有“纪”和“世”两个层次。 a.距今7千万年到300万年之间是地质年代新生代的第三纪,其中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五个阶段; b.新生代第四纪的更新世从距今300万年到1万年,是原始人向现代人演化的阶段。 (2)世界早期的猿类 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南方古猿纤细种被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

①“能人” “能人”生活的时代距今200万年左右。能人在体质方面的重要特点是脑容量有较多增加。被称为“奥杜韦文化”的东非能人石器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最早阶段,说明当时的人已经开始了社会群体生活。 ②直立人 继“能人”之后的远古人类称为“直立人”。直立人的分布区域已经遍布亚洲、非洲和欧洲。在亚洲,以我国的发现最为丰富,例如元谋猿人、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和县猿人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另外,19世纪末发现的印尼的爪哇猿人也很著名。火的使用是直立人文化发展的重大突破。我国山西芮城西侯度经古地磁法鉴定距今180万年的地层中,发现有用火烧过的鹿角、马牙等物,被认为是人类用火的最早物证。 ③“智人” 距今20万~10万年之间,直立人向智人发展。19世纪50年代在德国发现的尼安德特人是早期智人的代表之一。19世纪60年代末在法国克罗马农山洞发现有晚期智人的化石材料,其发展水平可以作为欧洲晚期智人的代表。 2.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特征 (1)旧石器时代 ①开始制造简单的工具,如砍砸器、石斧等。代表有奥杜韦文化、蓝田猿人、北京猿人。 ②开始出现了墓葬文化,代表尼安德特人。 (2)新石器时代 ①原始农业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重要的特征。 ②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流行、原始畜业的出现等,也具有重要影响。 ③金属的使用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