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社会因素对恶性肿瘤的影响

心理社会因素对恶性肿瘤的影响

心理社会因素对恶性肿瘤的影响
心理社会因素对恶性肿瘤的影响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摘要】不同的性格、病情和治疗过程,使癌症患者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建立信心、调整心态、增强生理机能非常重要,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了解、超前预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用科学的护理语言积极施护。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特征;心理护理;语言 1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1.1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乳腺癌,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的诊断错误或检查上的错误。 1.2愤怒发泄期 否认之后,患者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癌症的诊断,病人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还会认为所有人都对他不起,委屈了他。同进以怕周围人遗弃他。表现这些心理行为的如:大声喧哗,百般报怒,愤愤不平,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病人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1.3悲伤抑郁期 当病人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已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用药难受,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1.4情感升华期 也有许多癌症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就是升华,升华为积极的心理防范反应,病人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病人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不但心理平衡,而且身体状态也会随心理状态的改变朝好的方面发展。 2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癌症患者的护理,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除创造安静、舒适、良好的修养治疗环境和提高病人同病魔作斗争的积极性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2.1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 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情况,要了解病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就必须要把关心病人,对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都就在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

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

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 人生中最不愉快的事情,莫过于接受病痛的煎熬。而癌症病人尚要面临死亡的威胁,他们的心理反应取决于个体对人生的态度,平时对疾病和挫折的认识和评价。有些人对治疗的适应和进入病员角色都比较快,这类病人一般都通情达理,生性乐观,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规律。他们遇事镇定,能理智地对待疾病,满怀信心地同疾病斗争,从而康复较快或超过预期的生存期。有些人则比较悲观,遇事慌张、忧郁、孤僻,一听到自己患癌就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脚冰凉、两脚站立不稳,心理的天平严重失衡,机体抵抗力下降,从此一蹶不振。这些不同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疾病的预后。临床上,消极悲观的癌症病人治疗效果差,药物副作用高,并能加速疾病的恶化,预后不佳,而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对治疗充满信心,平时注意气功、体育锻炼者,预后佳,三年、五年以上生存率高。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曾对1981年度住院的原发性肝癌病人通过粗略的分类,总共91名病例中,精神一直处于乐观状态的41例,其中5例(14%)治愈(肿瘤完全切除、甲胎球降至正常),13例(38.1%)好转,10例(28.4%)稳定;而处于忧虑和情绪不稳定的一组57例中,仅8例(14%)好转,12例(21%)稳定。 一、焦虑和恐惧

焦虑是癌症病人在预期可能发生不良后果时出现的一种 复杂的情绪反应,严重的焦虑可发展为恐惧。恐惧,可以知道也可以确定其对象,如恐癌,恐惧手术,恐惧死亡。而焦虑是一种担心和害怕,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安,可以没有确定的对象。比如早期肿瘤病人感觉到自身种种不适,尚未做出检查诊断,也不一定考虑到要患癌,但有一种罹患大病的预兆。 焦虑和恐惧也可发生在没有危险或与客观危险不成比例时。如良性肿瘤病人或疾病恢复期癌症病人的无根据焦虑、夸大的恐惧,在行为上表现为神经过于敏感。通常,癌症病人因生活、工作而忧虑,至于忧虑什幺,有时他们自己也讲不清,因此医护人员常常需要耐心细致地寻找病人焦虑的心理根源,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 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是有一定社会原因的。由于对癌症缺乏早崩诊断和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所以一旦发现并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死亡率很高。目前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已经接近国外的最高水平。再加上平时看到癌症的严重症状,如剧烈的疼痛等,可造成人们恐癌、畏癌的不正常心理。 个体的人格特征、过去的生活经验及目前身体状况等因素,均会影响对焦虑和恐惧的忍受力。患癌后人的防卫能力很差,那怕是日常琐事也会引起严重的不安。

癌症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癌症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近二十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高居不下。生活事件、患者的个性特点、应对方式等多种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心理干预不仅可以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状态,还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疾病的预后。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除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两大类外,人们对心理因素与癌症的发生关系有了进一步认识。负面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抑郁、痛苦、忧伤等人格特性,与某些人类癌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情绪状态与肿瘤 研究证明,那些不善于渲泄生活事件造成的负性情绪体验者,即习惯采用克己、消极对应的人,其癌症发生率较高。 1893年Herbers在伦敦肿瘤医院报道了250例乳腺癌和子宫癌患者,其中156例具有“经历了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而发病”的病史。1980年Grossarth指出,不愿意表达个人情感和情绪压抑是肿瘤发病的心理特点。1981年Shekelle的研究表明,肿瘤的死亡率和抑郁情绪有密切的联系,高抑郁分者死于肿瘤的人是其他人的2倍,说明抑郁情绪可导致或加速肿瘤的发展。 不愿表达个人情感和情绪压抑是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肿瘤患者对挫折一般表现为消极,癌症患者患病前有负性情绪的比例非常高。 ——个性特征与癌症 根据不同性格人群对疾病的易患程度,心理学家将人的个性分为A、B、C三型。 A型行为类型的人易罹患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等身心疾病,表现为强烈的竞争意识、易激惹等;B型行为类型的人则不易罹患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表现为悠闲自得、抱负小;C型其基本特征为:压抑、愤怒不能发泄、焦虑、抑郁、克制消极负面情绪、体验过多等,并认为C型行为者患恶性肿瘤的概率高于其他人群。 乳腺癌患者发病前大多数表现有情感受抑,有负面情绪的经历。对胃癌患者进行调查,发现胃癌患者普遍存在在焦虑、抑郁、愤怒、压抑等情绪,有C型行为倾向;研究还发现,恢复良好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大多具有性格乐观,善于表达,能宣泄负性情绪的性格。 ——生活事件与肿瘤 国内外有不少研究发现,癌症患者发病前的生活事件发生率较高,其中以家庭不幸等方面的事件为多,例如丧偶、近亲死亡、疾病、离婚、失业、经济状态的改变、暴力事件等。调查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发病前的家庭不幸事件发生率比较高。恶性肿瘤患者在发病前遭受过负性生活事件的比例(82.1%)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炎患者(67.3%)。 ——应对方式与肿瘤 癌症患者一般有三种常见的心理反应: (1)阶段型反应。当患者得知自己患了致命性疾病,心理状态一般要经过否认期、悔恨期、妥协期、抑郁期和接受期五个阶段。这种反应与个体对疾病的认识和评价及应对方式有关。 (2)混杂型反应。表现为患者多种情绪状态时隐时现,混合存在,复杂多变。

癌症康复者的心理和行为支援服务

个案工作计划 癌症康复者的心理和行为支援服务 ----陈先生的个案工作计划 工作员乙 癌症患者在手术后需继续接受治疗,治疗成为癌症康复者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癌症发生、治疗和康复会带来多方面困境,这些困境会给康复者及其家庭带来其他压力,而且妨碍其康复过程。 帮助癌症康复者适应患病生活、恰当应对压力是使他们迈向康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方案为江东新村的陈先生提供心理和行为支援服务,为期七节。工作者期望在干预过程中透过不同方法,协助案主以达观、积极的心态直面自己的问题和需要,认识满足这些需要的方法,并采取积极手段帮助自己逐步摆脱困境。 一、案例背景 陈建国,男,48岁,高中文化。1981年结婚,育一女。2001年发现患有胃癌,同年7月完成手术。因患病,陈先生失去工作,妻子为照顾丈夫,也辞工全心家务并照顾丈夫。目前全家靠最低保障费维持生活。时届女儿中专毕业,因无力支付学费,其继续就学及就业都面临困难。因此,陈先生及其全家面临物质、精神等多方面压力。 二、个案分析 根据了解,陈先生及其家庭至少面临以下问题和需要。 1.疾病与治疗。癌症是特殊的生命事件,康复更是长期过程,这些都给康复者带来负面作用。癌症事件、康复过程、药物副作用等给陈先生及其家庭带来心理压力、经济短缺、失去工作等消极影响。 2.无业。发现癌症后,陈先生不再工作。手术半年后,他曾瞒着家人进行身体锻炼以期重新工作,但巨大负效果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自陈先生患病/手术至今,妻子辞工全心照顾丈夫。女儿今年中专毕业,尚未正式就业。因此,全家三人都没有正式工作。 3.经济紧陈。陈先生康复需要不少医疗和营养费用。医疗费用中极大部分可由医疗保险费和职工互助基金报销,自己尚需负担总费用的7%,每月约200多元到300元。全家都靠最低保障费(每人每月280元)维持生活。家庭经济十分紧陈,无法保证陈先生的充足营养费用,有时甚至连200多元医疗费也无力支付。 4.女儿读书与就业。由于经济短缺,处于继续就学年龄的女儿只好寻求就业。由于尚欠学校不少学费,其就业的必要手续无法办理。女儿获得正式工作岗位并继续深造得到全家的高度关注,因为女儿是全家的未来,也是全家改变命运的主要希望所在。 5.心理压力。癌症康复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情绪起伏会很大,经常出现忧郁、无助感,对疾病及生命比较焦虑。由于陈先生及其家庭面临“复合”困境,他们不可避免面临焦虑、烦恼等心理问题。 于陈先生及其家庭的困境而言,疾病是其初始诱因,上述困境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时序关系。这些问题目前同时存在,成为陈先生家庭系统现状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工作目标 本方案的根本目标在于增强案主应对压力的能力。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两大类。

癌症患者及家属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康复

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康复 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宋兵福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虽然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癌症并不一定就是绝症了,但是,其治愈率仍然很低。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对患者本身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除了要忍受生理的痛苦外,往往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部分患者及其家人还不得不面对经济的压力,这让他们更加感觉到无助和伤痛,容易对生活丧失信心,脱离社会,加剧疾病的发展。但过于消极的心理反应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加速疾病进展。 1肿瘤患者正常的心理变化 (1)诊断前:关心各种与诊断有关的信息;怀疑诊断的准确性;担心医疗费用/工作问题;对患病后可能出现的疼痛/损容/死亡等的恐惧。 (2)诊断后:部分患者否认自己患有肿瘤,易产生愤怒/敌意/受迫害感/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3)治疗期:担心治疗效果不佳及治疗出现的副作用;害怕疼痛与死亡。(4)治疗后:恢复正常的应对方式,担心复发。 (5)复发期:情感震荡/焦虑/抑郁,四处求治及试用各种偏方。 (6)疾病恶化期:抑郁。 (7)中末期:害怕被遗弃/对疾病恶化/临终/死亡等的恐惧。 2肿瘤患者不正常的心理变化 (1)诊断前:呈过度警觉/焦虑状态;完全否认,因而拒绝治疗;认为必死无疑,坚决放弃治疗。 (2)诊断后:临床抑郁,寻找江湖郎中。 (3)治疗期:拖延手术,寻求非外科治疗,出现药源性精神病,妄想。 (4)复发期:严重的治疗后焦虑和抑郁。 (5)疾病恶化期:抑郁。 (6)中末期:抑郁,急性谵妄。 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肿瘤患者大多有情绪稳定性及行为控制能力降低,暗示感受性增高的现象,当癌症患者刚刚得知自己患有癌症时,一般会产生一种否认心理,即在内心中否认患有癌症的事实:比如,他们会在内心中激烈地反应“我怎么会得了这种病!”、“这不可能是真的”……这种否认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强大刺激对于心理的伤害。但是,由于癌症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否定机制不可能长期起作用,患者始终是要接受现实的,当残酷的现实再一次清晰的摆在癌患面前,否定机制就会被打破,这时就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变化及不良心理反应。很多患者这时会进入非常悲伤的状态,这个时期,最容易产生恐惧、绝望等情绪。有些患者甚至会采取拒绝进食、发脾气、自虐等用以宣泄内心痛苦的手段。 1焦虑:大多数肿瘤患者,从发现不祥的症状/忍受诊断性检查开始,持续至完成治疗,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焦虑性精神障碍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涉及躯体的各个系统。焦虑的程度与个人的心理素质/受教育程度/生活体验以及应对能力有关。焦虑程度严重时,则变为惊恐。可有如下具体表现。 (1)表情:面容绷紧/愁眉苦脸 (2)行为:言语忧郁/坐立不安/双拳紧握/玩弄手指/吸烟。 (3)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日常兴趣减退/失眠/噩梦/嗜睡。 (4)神经:头痛/细微震颤/肢体麻木/协调性差/手掌潮湿/多汗 (5)心血管系统:心悸/窦性心动过速/收缩压升高/心前区疼痛。 (6)呼吸系统:过度呼吸/呼吸困难/窒息感。 (7)胃肠道系统:厌食/腹泻/烧灼感/吞气。 (8)生殖泌尿系统:阳痿/性冷淡/尿频尿急/排泄不畅/经期疼痛/月经紊乱 2恐惧:恐惧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适应性心理反应。患者往往高估了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低估了其治愈率,而且视恶性肿瘤为最令人惊恐的疾病。肿瘤患者的恐惧可有以下具体表现: (1)情绪:恐慌 (2)行为:警惕/哭泣/挑衅性行为/冲动行为/行为失控 (3)生理功能改变:如皮肤苍白/出汗/寒颤/心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尿频/尿急等 3悲哀:由于对丧失身体健康或将丧失生命的恐惧,肿瘤患者在获知诊断后,往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癌症患者心理护理 1.增强病人战胜病患的信念 癌症病人一旦获悉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以后,生的欲望会降低,而死的欲望会增强。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病人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病人的信赖。再以病人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实,来帮助病人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当病人萌发希望之后,要进一步鼓励病人承担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鼓励他们敢于驾驭生活。适当的活动不仅使身体受到直接锻炼,并能从压抑、焦虑、烦恼、苦闷中解脱出来,达到移情益志,对心理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 2.帮助患者解除疼痛引起的不良情绪 必须从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心理疏导工作。对疼痛采取三个阶梯方案的同时,配合使用放松疗法,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还能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感觉,缓解或消除由疼痛给患者带来的焦虑心理。 3.满足患者需求心理 对疾病知识的需求合理告知患者诊断结果,但对心理承受力较差的病人,医护人员应协同家属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以免发生意外;对于手术患者,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解除其思想顾虑,介绍患者和类似手术且已痊愈的病友交谈相信手术一定成功,并讲明如何配合完成术后的康复,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对于放化疗的患者,要耐心的讲解具体治疗方法,应用的药物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告知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和减轻的,且反应是因人而异,放化疗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应对方法等病人急待了解的知识,以便让病人减少顾虑,做好充分准备,更好地配合治疗。 4.对生存的需求 求生是癌症病人最强烈的需要,他们渴望继续感受生命的价值,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要与病人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家属和亲友对病人体贴和照顾,经常看望病人,使病人感到温暖。作为医护人员,特别是科室主任和护士长,也要经常看望病人,给病人以鼓励,使病人感到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处处有温馨和关爱,使他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5.生理的需求 当与病人聊天时,发现病人因病情反复,加之病情的发展影响睡眠而导致生活质量极度低下,病人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并暴露出自杀倾向,护士及时开导病人,向病人介绍与其患同样疾病的病友乐观对待人生的态度,鼓励病人尽可能放弃任何顾忌,寻求精神上的支持;及时对因施护。同时,良好的医疗环境,先进的医疗手段,医护人员较高的素质,对病人心理有积极的作用。 6.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努力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第五部分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思考题 1.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2.吸烟与吸毒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3.家庭的主要功能如何? 4.什么叫心身疾病? 有何特点? 5.举例说明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各有哪些? 参考答案 1.社会因素主要指人类生存的外部社会条件,包括政治、经济、工作、婚姻、家庭、教育、社会关系等,心理因素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导致人们在社会行为及身体器官功能状态方面发生变化的个性特征及心理过程。 二者的区别在于:社会因素主要指社会环境及个人的社会生存状态,更多地是一些客观因素,心理因素则着重于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心理发育和心理反映的特征,更多地带有主观色彩。 二者的联系在于:社会因素是心理因素的外部来源,其在人脑中的反映,通过心理素质的折射,构成心理因素的具体内容。心理因素则是社会因素在个体脑中的主观反映。社会因素主要是通过心理感受,而不是躯体感受来起作用的。所以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通常是结合在一起起作用的,故一般通称为社会心理因素。 2.吸烟的主要危害 吸烟增加人群患多种癌的危险性,特别是肺癌。在长期吸烟的人中,卵巢癌、膀胱癌、口腔癌等发病率也很高。十几个国家的调查说明,咳嗽、咳痰等症状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功能损害等均与吸烟有关。其他调查表明,吸烟者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较不吸烟者增加1-2倍。吸烟还可通过污染环境造成不吸烟者的被动吸烟而危害不吸烟人群。家庭有人吸烟,子女气管炎患病率比不吸烟家庭高2-3倍。孕妇吸烟还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 吸毒的主要危害: 对健康的危害:吸毒行为不仅危害吸毒者本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吸毒一次过量必然引起中枢神经的过度兴奋而衰竭或过度抑制而麻痹,导致死亡。长期使用则可能引起大脑器质性病变,形成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人格障碍、遗忘综合

乳腺癌患者心理问题及心理疗法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乳腺癌患者心理问题及心理疗法论文 【关键词】乳腺癌;心理学;心理疗法当代医学模式的观点认为个体的生物因素和外界的社会因素都必须通过个体的心理反应才能对人体的健康或疾病发挥作用[1]。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危害生命的负性生活事件,会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乳腺癌患者在病情发展和诊治过程中,不但具有一般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负担,而且作为女性特征的乳房,其丧失也会造成巨大心理冲击。1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国内报道癌症病人中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反应占59%~68%[2]。乳腺癌患者经过确诊、手术和放化疗的负性刺激后,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焦虑和抑郁最为明显。有些调查显示焦虑更为显著。赵玮琳等[3]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对肝癌组、乳腺癌组和非癌性疾病对照组各65例进行评定,抑郁发生率为肝癌组43.08%,乳腺癌组20%,对照组9.23%;焦虑发生率为肝癌组24.62%,乳腺癌组40%,对照组13.6%。陈良珠等[4]对84名乳腺癌患者发出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调查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情绪发生率为69.0%,抑郁情绪发生率为59.5%。也有调查发现抑郁更为明显。肖小玲[5]采用SAS与SDS测量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为81%,焦虑发生率为50%。焦虑与抑郁为情绪表现不同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但是两者兼有不思饮食和失眠等共同症状。在乳腺癌患者心理障碍中,多兼有焦虑和抑郁。2影响乳腺癌患者心 1 / 9

病患者心理因素与治疗康复

病患者心理因素与治疗康复 周海龙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各种疾病治疗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医学越来越先进发达,高效的药物,先进的设备,尖端的手术在患者疾病的治疗康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超强的作用。这是众所周知,无容置疑的,但与此同时不容疏忽的事,心理健康因素对病人康复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也是不可回避和无法估量的。在长期的临床治疗工作实践中,使我对病患者心理因素与疾病治疗、身体康复有着深切的认识和感悟。如何正确有效地把握好病患者心理与治疗康复的关系。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对科学有效地做好临床治疗工作发挥着积极重要关键的作用,我根据自己临床实践工作的学习,积累和思考,谈谈自己对此的观点认识和见解。 一、心理状态对疾病及治疗的影响。作为一名临床医疗工作人员,我们不仅要通过学习研究掌握人体发病的生物学术心理,还必须要认识到心理、心情,心态等心理因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对生病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很多的疾病都是由长期的不良心理状态所

导致的,而且有些病干脆就是“心病”,特别是当今时代社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同时竞争等多种工作和生活压力加大,对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心理带来了相当的负面作用、忧虑、焦躁、恐慌等心情长期围绕导致引发失眠、忧郁、心烦意乱等不良心理和身体亚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身体健康更容易被细菌、病毒侵染、机体功能很容易被破坏和发生紊乱,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心情的长期忧郁是导致患各种疾病,甚至癌症的“罪魁祸首”。不仅如此,人们患病后的治疗康复,患者的心理状态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患者的心理积极乐观、勇敢坚强、就能配合药物和手术发挥最佳的疗效;相反,药物和手术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现实中的很例证,有些癌症病人乐观坚强,积极配合治疗,生命得到长久的延续,也有的癌症病人一旦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情绪迅速低落,精神变的崩溃,极度恐惧,对治疗不抱希望,那么病情就会迅速恶化,从而加快死亡的速度。所以,医生对癌症病人通常是不会告诉其真实的病情。目癌症病人通常是不会告诉其真实的病情。目的就在于保持正常的心理,有利于治疗效果。这些医学理论和常识,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能否正确的把握、运用和妥善有效处理,体现的是一名优秀称职的医务工作者的全面认识,综合把握,科学治

心理学对癌症疾病的研究

心理学对癌症疾病的研究 心理学对癌症疾病的研究的重心为心理因素对癌症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科学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作用也相应地得到重视。目前普遍地认识到,精神和躯体或者说是心与身体。人的生命系统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全部活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很多种疾病都能找到其致病的心理因素。这一研究的理论基础有心理动力学说、心理生理学说、学习理论等。有某些研究认为,生活中的不幸事件例如丧偶,能使人增加患癌的几率,其原因大概与持续性的精神压力会降低免疫力,减少身体的抗癌能力有关。当病人被诊断患有癌症后,医生会建议病人去咨询心理学家,而且心理学家就在诊所里,挂号求诊很方便。心理学家的任务是帮助病人和家人,让他们学习如何处理心中那“颓丧”和“无助”的感觉。他们认为,病人与“无助感”作斗争是重要的,因为有“斗争精神”的病人寿命要比“向癌症投降”的病人长些。心理学的治疗还包括了支持小组的心理咨询,让病人们在这种讨论小组里讲述自己的心理历程,达到互相帮助互相安慰的作用,病人在别人的抗癌经历中得到启发和鼓励,改善癌症病人的心理调整和自我感觉。心理学家也帮助病人面对和处理癌症治疗中的并发症或副作用,例如心理学家用不同的心理技术,包括了放松训练、催眠疗法、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帮助病人减轻化疗过程中引起的恶心呕吐。许多癌症病人服用低剂量的抗忧郁症药物,帮助病人减轻疼痛和改善心情。心理治疗是癌症治疗的辅助手段,改善了许多病人在抗癌过程中的生活素质,增强了抗癌的信心和斗志,用正确的心态来面对逆境,这就是心理治疗的价值。 二.

(完整版)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因素与健康 班级: 姓名: 学号:

社会因素与健康 现代社会中,人类健康不仅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环境、人口与文明程度。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持久性、积累性和交互性作用的特点,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关系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一、社会经济与健康 (一)经济发展与健康 经济是满足社会人群基本需要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卫生工作,卫生工作也同样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具有双向互动作用。 1.经济发展对人群健康的促进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以人群健康为条件,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健康问题 经济发展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以及社会医疗保障、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的污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非 绿色GDP的增长,势必诱发工业的后发劣势。这是社会经济 发展中的伴随问题,但本质上是人类生产劳动失控的结果。 2)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主要健康问题已不再是来自营养不良等疾病,而是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 式,如酗酒、吸毒、性瘾乱、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引 起的疾病。 3)心理健康问题的突显: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紧张程度逐渐增加,心理 健康问题也越加明显,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 4)社会负性事件的增多:伴随经济的发展,交通事故增多。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使暴力、犯罪事件 增多。 5)流动人口的增加:人口流动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程度及性质取决于社会因素、自然条件和人口特点。人口流动可促进 经济发展,但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卫生问题。 3.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心理因素于癌症康复

心理因素在癌症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一位医学教授对癌症的病因提出了新的理论,认为癌症的发展主要不是客观上存在的癌细胞,而是主观情绪、自我暗示导致了癌变。这一理论虽未被广泛接受,但癌症求治者一旦知道了自己患病的真相,病情便会急剧变化却是不可否认的。 面对癌症的侵袭时,不管是对病人还是他的家庭,都将面对一个不可知的未来。仅仅是这一点,就会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焦虑与压力。很多时候,当他面对各种对身心有害的治疗手段时会感到无助,并极其忧虑自己的未来。催眠是重生强有力的手段,面对压力的侵袭,催眠往往会比医疗手段更有效。当明白控制压力对身体痊愈的重要性,病人们就会从心灰意冷转变到对治愈充满信心。 癌症术后的恢复会遭遇反胃、呕吐、腹泻和食欲不振等生理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催眠是对付这些不良反应的有效手段。一个癌症患者通过催眠和引导想象可以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变得更加主动。经过催眠引导,病人可以看到他们的身体在和癌症争斗,变得越来越健康并最终赶走了侵略者。他们还可能看到化学疗法和药物正在发挥作用帮助他们赶走身体中的毒素。 催眠作为癌症医疗辅助手段的主要目标是让病人有自我把控的能力并且明白身心之间的联系。这就可以结合潜意识的力量提供最好的医学整合治疗。当一个人遭遇疾病的侵袭但是相信医学手段一定能够帮助他走向康复的时候,那么治疗成功的机率确实会提高很多。催眠疗法对于癌症各种层面的治疗都起到作用。 第一,它可以处理疾病本身的某些症状、来自由于某些器官组织带来的病痛和症状,还有一些非器官性的症状,比如:疲劳、精神不爽、易怒和失眠。 第二,催眠疗法对于癌症疾病治理的副作用的匡救非常有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化疗和放疗,是非常的痛苦,甚至造成有的病人逃离治疗。 第三,癌症病人面临很重要的心理调整问题。许多人把诊断看作是死亡宣判书,他必须为个人的存在而格斗,对于这些困境,催眠疗法可以发挥作用来帮助他们。 最后,使用催眠疗法中的想象作用,能够对癌症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修补完善的作用。上述的前三项作用,被证明具有临床的效果, 催眠疗法的目标却是很明确一致的。也就是说,必须给患者带来安慰、支撑、消除压力与痛苦,使得他能够与家庭作有意义的沟通。 催眠疗法的想像作用不仅仅用于引导患者区改善他们的心理框架,还被直接用来治疗疾病的本身。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想象力对神经和体温的功能都会产生效果,从而间接地对免疫系统产生了作用。加强免疫系统——这是整体性的身心问题,可以减轻癌症的发展过程。对于癌症的各个层面的治疗,催眠疗法都能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癌症的生理症状最普通的就是引起病痛,至于治疗的生理影响也很大(虚弱啊、恶心啊、呕吐啊等等)。这些情况都可以经过催眠疗法而使患者觉得每天的日子过得好受一些。同样催眠疗法对于心理治疗亦有积极作用,可以帮助每个患者调整心态以面对自己的疾病

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了解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以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结果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受社会环境、家庭情况、自身因素、诊断的拖延等诸多因素影响。结论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错综复杂,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通过选择性个体化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掌握一般性的卫生保健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减轻其不良心理反应,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癌症;心理;健康教育 癌症作为当今社会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由于人们对癌症认识的不足,一旦确诊为癌症,任何人,即使是一位意志坚强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甚至出现剧烈的心理反应[1],表现出恐惧和绝望,在希望与放弃中游移,无心顾及工作、学习以及参与社会活动。对于很多患者及家庭而言,癌症就是飞来的横祸,尤其是在确诊为癌症的初期,患者很容易出现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大多数出现抑郁、焦虑等急性心因性反应。而不良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医护人员面对癌症患者应及时、正确了解其各种心理需求,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给予心理指导,引导患者正视现实,摆脱死亡的恐惧心理,使其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及其弥留之际生存的社会意义。 1 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 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失落的家庭角色、无助感、无望感、自尊心、自身形象、失眠及疲倦、诊断的拖延、不良的医疗服务理念、匮乏的沟通意识、家属及亲友的冷漠感等,均影响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2]。 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一般表现为焦虑、恐惧、孤独、愤怒、抑郁、猜疑、内疚、自责、失落、接纳等。焦虑和恐惧是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心理反应,表现出担心、紧张、烦躁不安、过于敏感、失眠、厌食等[3],患病初期可出现孤独感、猜疑,甚至出现抑郁,极度的悲观和绝望、情绪低落、忧愁、沮丧、失落感等情感变化,渐渐产生愤怒的情绪,自责、内疚,最终面对现实,接纳事实。 2 健康教育 2.1 概念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的行为干预,帮助癌症患者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及战胜病魔的信心,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知识,预防疾病,促进康复,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2.2 实施方案 针对患者的性格特征、职业类型和性质、文化程度、家庭情况以及周围生活

心理因素对直肠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心理因素对直肠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7-05-22T15:43:42.0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4期作者:贺菊平 [导读] 了解心理因素对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江油市中医医院外二科四川江油 621700) 【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因素对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中选取88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观察了解患者生理、躯体及心理因素情况,并采取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评分。结果:患者生理、躯体及心理因素各项调查指标平均值的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患者心理素质越差,其生活质量也更低。结论:患者心理因素的好坏,可直接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适当的心理护理科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理因素;直肠癌;生活质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242-02 直肠癌为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由于病变部位解剖部位复杂,且手术不易完全治愈,存在复发率[1]。近年来,直肠癌患者呈上升趋势,发病普遍为中老年人群,因对疾病认知不全面,易给患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影响治疗疗效,并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2]。本文为进一步了解心理因素对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对本院88例直肠癌患者进行观察研究,以提高临床护理措施,现将详细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于肛肠科患者中,选取88例经直肠镜、MRI、腹盆腔CT检查确诊为直肠癌患者,其中有40例女性,48例男性,年龄在18~57岁,平均年龄(51.3±4.6)岁。 1.2 方法 治疗住院期间,严密观察患者各项身体情况及生活质量,并进行问卷调查。以生理、躯体指标与心理因素指标进行评分比较。生理和躯体指标主要包括睡眠、精神、治疗副作用、并发症、食欲、疼痛。心理因素指标主要包括:自身对疾病的认知、朋友的配合和理解及亲人的配合和理解,共10项指标,每项指标程度以正常5分、轻4分、中3分、重2分进行评比,总分最低分为20分,最高分为5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与心理因素越好。 1.3 观察指标 了解88例患者中10项生活质量指标最差的患者例数,并将心理因素好与心理因素差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对比。生活质量评分:①患者总分≥45分,为生活质量好;②患者总分为35~44分,为生活质量一般;③患者总分为25~34分,为生活质量较差;④患者总分低于25分,为生活质量极差。 1.4统计学意义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x-±s)进行计量资料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计数资料表示,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生活质量 由表1可见,88例直肠癌患者各项调查指标平均值越高,生活质量差患者例数越少,以此表明此项指标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越小。 3.讨论 对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很多,目前无统一的评价标准,而生活质量的评估比较复杂[3]。故本文对我院88例直肠癌患者

癌症患者的几个心理阶段

癌症患者的几个心理阶段 否认期 多数病人在开始得知自己换了癌症时,最初的的反应多为否认的态度,他们会激励否认、拒绝、接受事实。那么这一时期的典型表现为坐立不安、心神不宁,企图逃离现实,他们怀着侥幸的心理四处求医,甚至是偏方,同时总在怀疑医生的诊断错了。这种否认的心理属于自我防卫性的表现。 愤怒期 当否定无法再继续下去时,代之而来的心理反应时气愤、心怀妒忌,病人常会怨恨的认为:“为什么我会得这种病,这不公平。”病人所表现的气愤情绪常常会迁怒家人和医护人员,这种愤怒是人面对死亡威胁时出现的一种发泄性心理反应,应予以理解。 协议期 协议期又称为讨价还价期。这一阶段持续时间一般很短,而且不如前两个阶段明显。所谓“讨价还价”可能是病人与自己的命运“讨价还价”,乞求命运之神给自己一个好运气,能够出现癌症消失或自愈的奇迹;也可能是病人与医护人员“讨价还价”,乞求医生给自己用“好药”,请权威专家给自己治疗。协议期的心理反应实际上是一种延缓死亡的企图,是一种自然的心理发展过程。 沮丧期 经历了前三个阶段以后,病人的身体更加虚弱,疾病更加恶化,认识到协商无效,自己将会失去所热爱的生活、家庭、工作极宝贵的生命,

这时他的气愤或暴怒,都会被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所代替。处于沮丧期的病人主要表现为对周围的食物淡漠、语言减少、反应迟钝、对任何东西不感兴趣,经常哭泣和悲伤,愿意独处或喜欢有一两位自己喜欢的人留在身边。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需要注意有的病人会出现轻生的念头。 接受期 在经历了以上四个阶段后,病情人在恶化,身体每况愈下,他们失去了一切希望和挣扎的力量,于是不得不接受现实。这个阶段病人往往会表现出惊人的坦然,不再抱怨命运。他们会很平静的别人一起完成自己尚未完成的事情。这时病人实现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一个心理过程。

心理对肿瘤的影响有多大

心里对肿瘤的影响有多大? 有位肿瘤科的专家说过:肿瘤患者的死亡,一部分是病死的,另一部分是吓死的。作为一名职业心理咨询师,我对他这句话既赞同又不赞同。赞同,是因为肿瘤患者病情的发展的确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不赞同是因为,影响肿瘤的心理因素有很多,“吓”只是其中之一。不仅如此,对于肿瘤的发病,也是与人们的心理性格密切相关的。 1. 肿瘤的发病与性格有关 研究表明,C型人格的更容易患肿瘤疾病。这类性格的人敏感、被动、顺从,他们最常使用的防御机制是压抑,也就是说他们即便体验到很大的负性情绪,在表面上也不会发火,而是和颜悦色,但是他们的情感体验却非常丰富,他们一般会将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压抑起来,而不是选择合理的途径满足或释放。 研究的数据显示,C型性格的人肿瘤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三倍。 2. 肿瘤患者所具有的心理特征 一般来说,肿瘤患者在得知病情后,其心理会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 (1)休克—震惊期:多见于突然得知自己患癌消息的病人,此时病人反应剧烈,表现为惊恐、心慌、眩晕、昏厥,甚至出现木僵状态;逐渐意识到自己患癌消息的病人,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恐惧。 (2)否认—怀疑期:当病人从剧烈的情绪震荡中冷静下来,常借助于否认机制来应对由癌症诊断所带来的紧张与痛苦。为此,开始怀疑医师诊断是否正确。病人到处求医,希望能找到一位否定癌症诊断的医师,希望有奇迹发生。 (3)愤怒—诅丧期:当病人已感到自己的癌症诊断已无法改变时,情绪会变得激动,心烦、愤怒的情绪有时会引起攻击行为。同时,悲哀和沮丧的情绪油然而生,感到绝望,常想到死亡即将到来,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和自杀行为。这一阶段,病人常食无味、睡不安。 (4)悲伤抑郁期 当病人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已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

癌症患者的心理需要

癌症患者的心理需要 1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分析 (1)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癌症,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的诊断错误或检查上的错误。 (2)愤怒发泄期 否认之后,病人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癌症的诊断,病人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 俗脚?的感觉。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还会认为所有人都对他不起,委屈了他。同进以怕周围人遗弃他。表现这些心理行为的如:大声喧哗,百般报怒,愤愤不平,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病人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3)悲伤抑郁期 当病人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已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用药难受,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4)情感升华期 也有许多癌症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就是升华,升华为积极的心理防范反应,病人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病人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不但心理平衡,而且身体状态也会随心理状态的改变朝好的方面发展。 2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癌症患者的护理,要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除创造安静、舒适、良好的修养治疗环境和提高病人同病魔作斗争的积极性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了解病人心理变化 随时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情况,要了解病人真实的心理状态。就必须要把关心病人,对病人的职业、文化、家庭、配偶以及个人生活境遇等都就在有所了解,同时还应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文化背景,同进或超前的测知他们将要或者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规律,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如因病施护、因人施护等,以达到变“事后护理”为“事先控制”的目的。 (2)增强病人战胜病患的信念 癌症病人一旦获悉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以后,生的欲望会降低,而死的欲望会增强。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病人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病人的信赖。再以病人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实,来帮助病人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 当病人萌发希望之后,要进一步鼓励病人承担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鼓励他们敢于驾驭生活。适当的活动不仅使身体受到直接锻炼,并能从压抑、焦虑、烦恼、

二十二肿瘤病人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

~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二十二~ 肿瘤病人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 ~癌症病人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安徽省立医院程广源 提示: 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一切顽固沉重的忧郁和焦虑足以给疾病打开方便之门”。“一个人的内心冲击如果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认为郁闷、孤僻、嫉妒、忧思、多愁、急躁、易怒、长期忍气吞声、因丧失亲友哀痛而不能自慰、蒙受打击、劣性刺激而不得解脱、精神长期紧张等情绪变化都能促使癌症的发生发展。 中医强调“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不良情绪的过度刺激是百病之源,并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身、治疗疾病的第一步。 生活中有些事情、挫折与磨难往往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发生后的态度,人的一生中生病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要有坚强的意志与疾病抗争,要用科学的方法诊疗疾病。 一. 心理、情绪与癌症有什么关系? 科学研究表明,除了环境因素与癌症关系以外,心理因素与癌症同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在同癌症斗争过程中发现,抑郁悲伤的心理,紧张的情绪,应激的反应和沉重的精神压力,可以成为癌症的诱因。近50年的资料,发现忧郁,焦虑,失望和难以解脱的情绪变化时间大多数在癌症前1至2年。综合国外大量文献资料,目前认为: ①具有某些心理特征的人,较容易患癌症; ②癌症的发生、转归与内分泌和免疫防卫功能有关,后者又受患者本人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影响; ③表现某种心理行为特点的癌症病人,其生存期较短; ④采用情绪支持和行为干预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使癌症病人生存期延长一倍。也就是说肿瘤的发病原因除物理、化学、遗传、生物因素外,还有大量的事实和动物实验资料证明与以上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在癌症发生、发展、转归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属“忍气吞声”性格的人易得癌症。这类性格的人往往过渡克制自己,压抑自己的悲伤、愤怒、苦闷等情绪,不让发泄。恶性情绪长期作用于大脑会导致内分泌紊乱,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从而给癌症以可乘之机。所以医学专家以英文Cancer(癌)的第一个字母C为这种性格命名。调查表明C性格者患癌症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3倍。 人的心理、情感、精神、情绪对疾病的产生、治疗和康复有一定的影响。在50多年以前,就有人做动物实验,使小鼠中枢神经发生紊乱,促进了用甲基胆蒽诱发的肉瘤生长。在相同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