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接触网预制计算

接触网预制计算

接触网预制计算
接触网预制计算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2 年 7月 13日

1方案选择

1.1设计题目

软横跨的预制计算。

1.2设计方案

结合软横跨所在位置、支柱类型,确定软横跨模拟简图,根据实际条件进行参数测量及负载计算,完成软横跨的预制计算,并校验正确性,节点设计。

2设计计算 2.1设计数据

软横跨预制计算。在计算中,一般应具有以下原始结构尺寸数据:

(1) 1CX 、2CX 为侧面限界,在正线轨面水平面内,左右侧支柱内缘分别至临近线路中心的距离(m )。

(2) L 为横向跨距,直两支柱悬挂点(支柱顶端内缘向下100mm 处,下同)间的水平距离(m )。

(3) 1l 、2l 为不等高悬挂或不对称悬挂,由横向承力索最低点分别至两悬挂点的水平距离(m )。

(4) 1δ、2δ为支柱结构的斜率和调整倾斜度之和,即安装后的支柱内缘相对于铅垂线的总斜率(mm/m )。

(5) 1d 、2d 为偏移距离,即支柱结构斜率和调整倾斜率值所形成的偏移距离之和,

简称偏距,其值为11δH d =,22δH d =,1'1δS H d =,2'2δS H d =(其中,'1d 、'

2

d 为在上部定位索处的偏移距离)。

(6) 1S 、2S 为基础面至正线轨面的高差,即支柱地面(钢筋混凝土支柱由地线孔至轨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当支柱底面高出轨面时,S 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7) 1f 、2f 为横向承力索的驰度,即由横向承力索最低点分别至两悬挂点铅垂方向的距离,当为等高悬挂时,m in 21f f f ==。

(8) 1a 、2a 、 、n a 为相邻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其中:111δH CX a +=,221δH CX a n +=+。

支柱类型:15

200

2G

。安装后外缘垂直,经现场实际测量,m 61=CX ,m 32=CX ,m 55432====a a a a ,mm 4501=S ,mm 2502-=S ;

接触网悬挂类型:

正线:GJ-100+TCG110,站线:GJ-70+TCG85。

2.2设计过程

2.2.1确定相关参数

(1) mm 53.3351004002121=-=-=

=H a b δδ(查表4.3.4钢柱型号规格表15

200

2G

: mm 400=a ,mm 1200=b )

(2) mm 829)1.045.015(33.53)(11111h 11=-+=-+==h S H H d δδ mm 781)1.025.015(33.53)(22122h 22=--=-+==h S H H d δδ (考虑到支柱受力后内倾及扰动影响,取mm 7001=d ,mm 6502=d ) (3) m 7.67.06111=+=+=d CX a m 55432====a a a a mm 65.365.03226=+=+=d CX a

(4) mm 4501=S ,mm 2502-=S

(5) mm 7250100-400-4507700-15000100-m in 1S11=+=-+-=C S H H f

mm 6550100400250770015000100m in 2S22=----=--+-=C S H H f

(7700mm 9503006450S S2S1=++=++===上、下H H H H H H h x S S S H H H ==21为上不固定绳至正线轨面的高度,x H 接触线高度,大站一般取6450mm ,小站取6000mm 。接触线距下部固定绳距离,一般取300mm ,H 上、下为上、下部固定绳距离,一般取950mm ,对x H 、

h H 、上、下H 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取值)。

2.2.2确定悬挂负载

根据式i i i i M P G J Q +++=S 和图1节点标注可得:

i i i i P G J Q ++=)0(=i M

??

??????+?+=++=)21701

.11708.0(70113331a a P G J Q +[]N =?+?+?127110)(026.16548.121a a

同理:

N =++=21664442P G J Q N =++=17925553P G J Q N =++=21116664P G J Q N =++=21417775P G J Q

2.2.3假设最低点

由于此软横跨为五股道,即奇数股道,所以悬挂最低点出现在中间节点处。也即是悬挂最低点出现悬挂负载3Q 所在的悬挂点,即第I 股道上方。

2.2.4求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及总长度

(1) 求子力矩

所谓子力矩,它是从拟定的最低点分开,将两侧股道悬挂负载分别对相应侧的悬挂点取力矩值,分别用M A 及M B ,其计算式分别为:

i k i i x Q M ∑==

1

-1A 其中11

a x

=,212a a x +=,…i i a a a x ?++=21

1

1

k B ++=∑=

i n i i x

Q M 其中11++=n n a x ,n n n a a x +=+1,11...++++=n i i i a a a x

m 8.32538)54.6(21667.61226)(21211A ?N =++?=++=a a Q a Q M

m 65.17323)65.35(1135

65.31251)(65465B ?N =++?=++=a a Q a Q M (2) 求横向承力索水平力T 及分界力Y 根据式

1

2212

A 1

B f l f l l M l M T ++=

1

2211B 2A f l f l f M f M Y +-=

N =?+??+?=++=

91.496225

.535.1355.44.1635

.138.325384.1665.1732312212A 1B f l f l l M l M T

=+-=

12211B 2A f l f l f M f M Y N =?+??-?42.39425

.535.1355.44.1625

.565.1732355.48.32538

由30Q Y <<可以说明前面判断是正确的。

(3) 求横向承力索分段长度 根据式T

Y

Q Q a m k i i

i ++=...以及见附录A 图2所示 m 27.491

.496242

.394216612267.62111=++?=++?

=T Y Q Q a m m 58.291

.496242

.39421665222=+?=+?

=T Y Q a m m 397.091

.496242.394533=?=?

=T Y a m 根据式T

Y

Q Q a m k i i i -+=-'

'1...可得:

m 4.1344=-?=T

Y

Q a m m 55.23455=-+?=T

Y

Q Q a m m 55.234566=-++?

=T

Y

Q Q Q a m

根据式22i i i m a b +=可得:

m 05.82

1211=+=m a b m 63.522222=+=m a b m 02.523233=+=m a b m 19.524244=+=m a b m 61.525255=+=m a b m 21.426266=+=m a b

(4) 求横向承力索总长度 根据式∑+==1

1n i i b B 可得:

m 71.33...621=++=b b b B

(5) 求各悬挂点直吊弦长度

mm 1055258797221=+=+=m C C mm 797400397332=+=+=m C C

mm 400m in 3==C C

mm 18004001400344=+=+=C m C mm 430025001800545=+=+=m C C mm 680025004300656=+=+=m C C

2.2.5求上下部固定绳长度

mm 67.298247.753.5530004500060007.753.55S22254321S11S =?++?++?=+++++++=H CX a a a a CX H L δδmm

8.2969045.655.53300045000600045.633.532225432111=?++?++?=+++++++=x x x H CX a a a a CX H L δδ2.2.6计算校验结果

m 25.7m 247.7397.058.227.41321'1=≈=++=++=f m m m f 6.55m m 5.655.255.24.12654'2=≈=++=++=f m m m f

3设备选择及绘制装配图

3.1设备选择

选择支柱15

200

2G

,接触网悬挂类型:正线:GJ-100+TCG110,站线:GJ-70+TCG85。 3.2绘制装配图

见附录A 图1。

4总结

软横跨的预制计算,就是软横跨结构安装尺寸的计算。合理的解决软横跨结构尺寸的计算,既可以提高机械化施工的程度,又可以节省调整时间,既有利于安全,又能大大提高功效和工程质量,对于加速铁路电气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对它加以讨论和研究是很必要的。软横跨是多股道站场接触悬挂的横向支持设备。软横跨由电气化铁道两侧的支柱和挂在支柱上的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以及支持和连接它们的零件组成。

参考文献

[1]于万聚.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李爱敏.接触网生产实习指导.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3]李伟.接触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附录A图

图1软横跨的结构

图2横向承力索结构尺寸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1. 平均温度t p 和链形悬挂无弛度温度t o 的计算 ① 2t t tp min max += ② 5-2t t t min max o +=弹 ③ 10-2 t t t min max o +=简 式中 t p —平均温度℃(即吊弦、定位处于无偏移状态的温度); t o 弹、t o 简—分别表示弹性链形悬挂和简单链形悬挂的无弛度温度℃; t max —设计最高温度℃; t min —设计最低度℃; 2. 当量跨距计算公式 ∑∑=== n i I n i I L L LD 1 13 式中L D —锚段当量跨距(m ); ).........(3 3 23 113 n n i I L L L L +++=∑=—锚段中各跨距立方之和; ).........(211 n n i I L L L L +++=∑=—锚段中各跨距之和; 3. 定位肩架高度B 的计算公式 2)101 +( h d h I e H B + +≈ 式中 B —肩架高度(mm ); H —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mm ); e —支持器有效高度(mm ); I —定位器有效长度(包括绝缘子)(mm ); d —定位点处轨距(mm );

h —定位点外轨超高(mm ); 4. 接触线拉出值a 地的计算公式 h d H a a - =地 式中 a 地—拉出值标准时,导线垂直投影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 )。a 地为正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超高侧,a 地为负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低轨侧。 H —定位点接触线的高度(mm ); a —导线设计拉出值(mm ); h —外轨超高(mm ); d —轨距(mm ); 5. 接触线定位拉出值变化量max a ?的计算公式 2 max 2 max E I I a z z -- =? 式中 Δa max —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 Z L —定位装置(受温度影响)偏转的有效长度(mm ); max E —极限温度时定位器的最大偏移值(mm ); 由上式可知 E=0时 Δa=0 6. 定位器无偏移时拉出值a 15的确定:(取平均温度t p =15℃) max 2115a a a ?± = 式中 a —导线设计拉出值(mm ); Δa max —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 15 a —定位器无偏移时(即平均温度时)的拉出值(mm )。a 15与a 的变化关系,主 要取决于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Δa max 的变化量的大小,当Δa max 变化量较大时,则a 15相对a 值的变化较大,当Δa max 变化量较小 时,则a 15相对a 值变化量较小。但Δa max 的变化量又取决于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E max 值的大小,当定位器在极限温度时偏移值较大时,则Δa max 变化也较大,则a 15≠a ,反之偏移值较小时,则Δa max 变化也较小,则a 15≈a 。所以确定平均温度时定位点拉出值a 15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在极限温度时,拉出值不超过允许误差。除直线反定位以外,当温度高于或低于平均温度时,拉出值都将是增大。因此,调整a 15时应满足下列关系为好:

接触网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接触场平面设计 设计题目:站场平面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化 年级: 2011级 姓名:浩 学号: 20116687 指导教师:王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2015年 1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铁道电气化姓名浩学号 20116687 开题日期: 2014年月日完成日期: 2015 年月日题目接触场平面设计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该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接触场平面设计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有关平面设计图纸的使用;基本掌握站场平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元素;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进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的容及要求 1.负载计算。2.最大跨距计算。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力增量曲线决定。5.平面设计:(1)基本要求;(2)支柱布置;(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4)锚段关节;(5)咽喉区放大图;(6)接触网分段。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指导教师评语 四、成绩 指导教师 (签章)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JT70,Tcmax=1500kg;接触线CT85,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JT70,Tcm=1500kg;接触线CT110,Tjm=1000kg。 e=4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支柱编号、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的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任务书下达后六周交老师,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接触网常用参数标准及测量计算

接触网常用参数标准及测量计算 一、拉出值(跨中偏移值) 1、技术标准 160km/h及以下区段: 标准值:直线区段200-300mm;曲线区段根据曲线半径不同在0-350mm之间选用。 安全值:之字值≤400mm;拉出值≤450mm。 限界值:之字值450mm;拉出值450mm。 160km/h以上区段: 标准值:设计值。 安全值:设计值±30mm。 限界值:同安全值。 2、测量方法 利用DJJ多功能激光接触网检测仪进行拉出值测量:受电弓滑板平面与两钢轨平面平行,检测仪与两钢轨平面平行,测量时无需考虑外轨超高,直接校准定位点在检测仪上的投影位置,此位置与检测仪中心点的距离就是拉出值。 二、导线高度 1、技术标准 标准值:区段的设计采用值。 安全值:标准值±100mm。 限界值:小于6500mm;任何情况下不低于该区段允许的

最低值。 当隧道间距不大于1000m时,隧道内、外的接触线可取同一高度。 2、测量方法 利用DJJ多功能激光接触网检测仪进行导高测量:将测量仪置于两钢轨之上与两轨面平行,利用测量仪上的观察窗校准定位点位置,测出定位点至两轨面的垂直距离即为导高。 三、导线坡度及坡变率 1、技术标准 标准值: 120km/h及以下区段≤3‰;120-160km/h区段≤2‰;200km/h区段≤2‰,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200-250km/h区段≤1‰,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 安全值:120km/h及以下区段≤5‰;120-160km/h区段≤4‰。其他同标准值。 限界值:120km/h及以下区段≤8‰;120-200km/h区段≤5‰;200km/h及以上区段同安全值。 160km/h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一根吊弦处接触线高度应相等,相对该定位点的接触线高度允许误差±10mm,但不得出现V字型。 2、测量与计算方法 定位点A与定位点B之间的坡度测量:1、测出A点的

接触网设计规范

接触网设计规范

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 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 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 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 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

3)针式绝缘子(抗弯)2.5; 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 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5.1.7 各类悬挂的接触线弛度(弹性吊弦引起的支柱处高度变化不计在内)均不宜大于250mm;对行车速度不大于45km/h的低速区段,可为350mm。 运行中,接触线(被受电弓顶起)的抬升量按100mm、受电弓的左右摆动量按200mm计算。 5.1.8 隧道内接触悬挂应根据隧道净空高度,隧道内气象条件和各项空气绝缘间隙确定。隧道内悬挂类型宜与区间一致,其零部件应加强防腐蚀措施。 5.2 气象条件 5.2.1 接触网设计的气象条件,应根据最近记录年限不少于20年的沿线气象资料计算,并结合既有电气化铁路或高压架空送电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 5.2.2 接触网的最大设计风速,应采用空旷地区、高地面10m高处的10min自动记录10年发

接触网预制计算

接触网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2 年 7月 13日

1方案选择 1.1设计题目 软横跨的预制计算。 1.2设计方案 结合软横跨所在位置、支柱类型,确定软横跨模拟简图,根据实际条件进行参数测量及负载计算,完成软横跨的预制计算,并校验正确性,节点设计。 2设计计算 2.1设计数据 软横跨预制计算。在计算中,一般应具有以下原始结构尺寸数据: (1) 1CX 、2CX 为侧面限界,在正线轨面水平面内,左右侧支柱内缘分别至临近线路中心的距离(m )。 (2) L 为横向跨距,直两支柱悬挂点(支柱顶端内缘向下100mm 处,下同)间的水平距离(m )。 (3) 1l 、2l 为不等高悬挂或不对称悬挂,由横向承力索最低点分别至两悬挂点的水平距离(m )。 (4) 1δ、2δ为支柱结构的斜率和调整倾斜度之和,即安装后的支柱内缘相对于铅垂线的总斜率(mm/m )。 (5) 1d 、2d 为偏移距离,即支柱结构斜率和调整倾斜率值所形成的偏移距离之和, 简称偏距,其值为11δH d =,22δH d =,1'1δS H d =,2'2δS H d =(其中,'1d 、' 2 d 为在上部定位索处的偏移距离)。 (6) 1S 、2S 为基础面至正线轨面的高差,即支柱地面(钢筋混凝土支柱由地线孔至轨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当支柱底面高出轨面时,S 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7) 1f 、2f 为横向承力索的驰度,即由横向承力索最低点分别至两悬挂点铅垂方向的距离,当为等高悬挂时,m in 21f f f ==。 (8) 1a 、2a 、 、n a 为相邻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其中:111δH CX a +=,221δH CX a n +=+。 支柱类型:15 200 2G 。安装后外缘垂直,经现场实际测量,m 61=CX ,m 32=CX ,m 55432====a a a a ,mm 4501=S ,mm 2502-=S ; 接触网悬挂类型:

接触网计算题

1.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 J-70+T C G-100,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一20℃,吊弦离中心锚结900m.a j=1.7x l0-5/℃,计算温度为40℃时吊弦偏移值。 解:由tp=(tmax+ tmin)/2,得tp=10℃,由E=Laj(tX - tp),得E=459mm。 答:向下锚偏459 mm. 2.在半补偿弹性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 J-70+T C G-85,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为-20,吊弦离中心锚结600m,a j=1.7x l0-5/℃,计算温度为30℃时吊弦偏移值。 解:由tp=(tmax+ tmin)/2,得tp=10℃,由E=Laj(tX - tp),得E=204 mm。 答:向下锚偏204mm。 3.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 J-70+G L C B85/173,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为-20℃,某悬挂点离中心锚结500m. a j=1.7x l0-5/℃,计算温度为一10℃腕臂相对支柱中心的偏移值。解:由tp=(tmax+ tmin)/2,得tp=10℃,由E=Laj(tX - tp),得E=-170 mm。 答:向中锚偏170 mm。 4.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 J-70+T C G-100,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20℃,某悬挂点离中心锚结800m.a j=1.7x l0-5/℃,计算温度为40℃时定位器相对中心的偏移值。 解:由tp=(tmax+ tmin)/2,得tp=10℃,由E=Laj(tX - tp),,得E=408

mm。 答:,向下锚偏408 mm。 5.在半补偿弹性链形悬挂区段,采用G J-70+T C G-110,最高气温为+40℃,最低气温-20℃,吊弦离中心锚结800m,a j=1.7x l0-5/℃,计算温度为40℃时吊弦偏移。 解:由tp=(tmax+ tmin)/2,得tp=10℃,由E=Laj(tX - tp),得E=-408 mm。 答:向中锚偏408 mm。 6.在某电气化铁路区段,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计算跨距L为35m,K=4时的吊弦间距。 解:由X0=(L一2e)/(K-1),得Xo=9 m(注意e=4)答:吊弦间距为9m。 7.在某电气化铁路区段,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计算跨距L为45m.,K=5时的吊弦间距。 解:由Xo=(L-2e)/(K-1),得Xo=9. 25 m(注意e=4)答:吊弦间距为9.25 m。 8.在某电气化铁路区段,采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计算跨距L为55m.,K=6时的吊弦间距。 解:由Xo=(L一2e)/(K-1),得Xo=9.4 m(注意e=4)答:吊弦间距为9.4 m 9.在某电气化铁路区段,采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计算跨距L为65m.,K=7时的吊弦间距。

接触网技术参数统计

接触网技术参数统计 1刚性接触网 1.1锚段及跨距 每个锚段一般不超过250米。 1.2锚段关节 (1)关节中间处两接触线等高。 (2)转换悬挂点处非工作支不得低于工作支,可以比工作支高出0~8mm(0~4mm),困难情况下不超过10mm。 (3)受电弓在双向通过时应平滑无撞击和拉弧现象。 (4)非绝缘锚段关节两支接触悬挂的拉出值均为±100mm(75mm),汇流排中心线之间距离为200mm(150??),允许误差±20mm。接触线外露长度为150mm。 (5)绝缘锚段关节两支接触悬挂的拉出值均为±150mm(130mm),汇流排中心线之间距离为300mm(260??),允许误差±20mm。接触线外露150mm。 绝缘貌端关节示意图

1.3线岔 (1)在受电弓可能同时接触两支接触线范围内的两支接触线应等高。 (2)在受电弓始触点后至岔尖方向,渡线接触线应比正线接触线高出0~10mm(0~4)。(3)在受电弓双向通过时应平滑无撞击及不应出现固定拉弧点。 (4)单开道岔悬挂点的拉出值距正线汇流排中心线为200mm,允许误差±20mm。平行段距离为2000mm。 (5)交叉渡线道岔处的线岔,在交叉渡线处两线路中心的交叉点处,两支悬挂的汇流排中心线均距交叉点100mm,允许误差±20mm。 (6)侧线端部向上弯70mm左右。 (7)线岔处电连接线、接地线应完整无遗漏,连接牢固。 道岔分类

刚性悬挂线岔示意图 1.4刚柔过度 (1)两根柔性接触网等高并列运行进入刚柔过渡元件约500mm后,在过渡原件外面的导线逐渐抬高脱离接触,其最终的抬高量不应小于35mm。 (2)刚柔过渡处刚性悬挂应比柔性悬挂高20~50mm。 (3)柔性悬挂升高下锚处绝缘子边缘应距受电弓包络线不得小于75mm。 (4)刚性悬挂带电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不应小于150mm。(5)受电弓距柔性悬挂下锚底座、下锚支悬挂等接地体不应小于100mm。 (6)受电弓双向通过时平滑不撞击及不应出现固定拉弧点。 (7)两支悬挂的拉出值为±100mm,间距为200mm,允许误差±20mm。 贯通式刚柔过渡单链悬挂示意图

接触网计算公式

接触网计算公式 3 2接触网上部悬挂的载荷 3 2 1负载分析 接触网上部悬挂结构受到的主要外载荷包括:接触线和承力索在风作用下的风负载F风、以及接触线和承力索在覆冰作用下的冰负载Ft、接触线作用下的之字力P、地面对支柱的支持力F冰、受电弓作用下的抬升力N和其自身的重力Q。 由于接触网外部悬挂结构多种多样,但每一种结构的分析方法都大同小异。本文选择一种典型的接触网上部悬挂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计算,即直线段中间支柱反定位悬挂形式。其示意图如下 其中F风=Pc+Pj,F冰.合成在Qo中 以兰新线武威南至嘉峪关段直线段中间柱反安装为例,取侧面界限Cx=3.1m,安装角a=45°。 标准典型气象区选Ⅳ区,最大风度Vb=lOm/s,覆冰厚度b=5mm,吊弦单位长度自重取g。=0.5×l03 KN/m,跨距取l =65m,拉出值a=200 mm。 承力索和接舷线的相关参数如表3.1。 表3.1 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参数 接触线长度65m,考虑弛度的影响,承力索实际长度为 L=l+8F/3l 计算得到承力索实际长度l=65. 02m。 (1)单位长度风负载 P =0.615akv2d×106(kN/m) 式中p——绳索所受的实际风负载: a——风速不均匀系数; k——风负载体型系数; d——绳索的直径。 代入数据计算得到: 单位长度承力索风负载:P cb=1.494×10-3(KN/m) 单位长发接触线风负载:P jb=1.494×10-3 (KN/m) (2)单位长度冰负载 g b=πr b b(b+ d)g H l0-9 (KN/m) 式中g b——绳索的覆冰重力负载 b——覆冰厚度;

接触网风偏计算

接触网风偏移值计算 接触网支柱结构设计风荷载取值 1.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小于30 m/s时,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作为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设计风速;当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大于30 m/s时,以30 m/s作为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设计风速。 2.路基地段接触网结构设计风速,按l0 m高度的风压高度系数考虑风速;高度小于等于30 m的桥梁,按照30 m高度的风压高度系数考虑风速;高度大于30 m的桥梁,建议采用其他悬挂安装方式,以提高悬挂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3.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按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计算,同时应考虑列车气动力影响,初步选择支柱截面尺寸,再采用结构设计风速校核支柱的强度,并以此最终确定支柱截面尺寸。 4.接触网支柱基础、基础螺栓按照结构设计风速进行设计。 目前所设计的国内高速铁路,如:郑西、武广、京津城际等均未设置挡风墙,海南东环线也未设置挡风墙。因此可以认为30 m/s就是列车运行的最大限制风速,超过该风速,列车停运。 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风速设计 1.当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小于30 m/s时,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作为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设计风速; 2.当接触网风偏设计风速大于30m/s时,以30 m/s作为接触网支柱标准容量设计风速。 接触线最大偏移值的公式为: 式中——————接触线和承力索单位长度的风负载(KN/m); ——————接触线和承力索的张力(KN/m)。 曲线区段接触线拉出值的选择 在直线区段受电弓中心与线路中心重和,接触线之字值沿线路中心对称,其标准为±300mm。提速后为200~250mm之间;拉出值350~450mm之间。在曲线区段,拉出值和曲线半径大小有关。 接触线拉出值是接触网自身结构参数,其取值直接影响弓网运行安全。在运营中发现曲线区段拉出值超标严重,这是因为在设置拉出值时,未考虑受电弓中心线在气象条件、线路参数、机车及受电弓型号和参数、运营方式、运行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变化。基于此种情况,有必要对运行速度、线路参数及施工误差等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到曲线区段受电弓中心在动态下的侧偏规律,合理设置拉出值,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机车良好受流。 拉出值是指定位点处接触线距受电弓滑板中心的距离,在曲线区段拉出值确定: 式中,a为接触线拉出值,单位mm;m为定位点处接触线与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单位mm;c为定位点处受电弓中心与线路中心的水平距离,单位mm;c=h-H/L,其中,h为外轨超高,H为接触线高度,L为轨距。但在动态取流条件下,由此确定的拉出值常存在超标情况。下面就影响弓一网相对位置变化的几个主要因素做一理论分析。 运行速度对受电弓中心线位置的影响 列车通过曲线区段时,为了平衡自身重力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保证内外两股钢轨受力相等,均会将外轨抬高,其抬高的设计值: 式中,为设计平均速度。;R为曲线半径,m。 实际上,通过曲线的各次列车,其速度不可能是相同的,当运行速度 V>时,外轨超高不足,产生欠超高,而当V<时,产生过超高,这些未被平衡的超高使得设置在机车与转向架之间的弹簧产生压缩或伸张,进而使受电弓中心线发生偏移。 线路参数对受电弓中心线位置的影响

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附件一、接触网常用计算公式: 1.平均温度t p和链形悬挂无弛度温度t o的计算 t max+t min ①t p= 2 t max+t min ②t o弹= -5 2 t max+t min ③t o简= -10 2 式中t p—平均温度℃(即吊弦、定位处于无偏移状态的温度); t o弹、t o简—分别表示弹性链形悬挂和简单链形悬挂的无弛度温度℃; t max—设计最高温度℃; t min—设计最低温度℃; 2.当量跨距计算公式 n ∑L I3 LD= i=1 n ∑L I √i=1 式中L D—锚段当量跨距(m); n ∑L I3=(L13+ L23+……+ L n3)—锚段中各跨距立方之和; i=1 n ∑L I=(L1+ L2+……+ L n)—锚段中各跨距之和; i=1 3.定位肩架高度B的计算公式 B≈H+e+I(h/d+1/10)h/2 式中B—肩架高度(mm); H—定位点处接触线高度(mm); e—支持器有效高度(mm);

I—定位器有效长度(包括绝缘子)(mm); d—定位点处轨距(mm); h—定位点外轨超高(mm); 4.接触线拉出值a地的计算公式 H a地=a-h d 式中a地—拉出值标准时,导线垂直投影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mm)。a地为正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超高侧,a地为负时导线的垂直投影应在线路的低轨侧。 H—定位点接触线的高度(mm); a—导线设计拉出值(mm); h—外轨超高(mm); d—轨距(mm); 5.接触线定位拉出值变化量Δa max的计算公式 Δa max=I z-√I2z-E2max 式中Δa max—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I z—定位装置(受温度影响)偏转的有效长度(mm); E max—极限温度时定位器的最大偏移值(mm); 由上式可知E=0时Δa=0 6.定位器无偏移时拉出值a15的确定:(取平均温度t p=15℃) a15=a±1/2Δa max 式中a—导线设计拉出值(mm); Δa max—定位点拉出值的最大变化量(mm);

有砟轨道区段接触网吊弦测量计算分析

DOI:10.19587/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10759943.html,ki.l007-936x.2018.02.011 有砟轨道区段接勉网吊弦测量计算分析 赵东波接触网有砟轨道区段接触网吊弦测量计算分析 赵东波 摘要:电气化铁路有砟轨道的铺设精调滞后于接触网上部结构安装施工,在接触网上部结构施工前轨道不能 达到设计标准,待线路精调完成后,接触线实际髙度不能满足验收标准,致使接触网后期调整工作量较大。本 文通过建立数字参数模型,在有砟轨道线路精调不到位的情况下对接触网吊弦进行测量和计算,并以瑞九铁路 试验段为例进行应用分析,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有砟轨道区段;吊弦;计算分析 Abstract:The accurate adjustment of laid ballast tracks of electrified railways is relative lagged behind fhe construction of OCS superstructure in terms of construction schedule nodes.Alter accurate adjustment of track,the constructed OCS superstructure may not satisfy fhe design standard,with fhe actual contact wire height unsatisfied wifh fhe acceptance requirements and fhat will increase the works for post adjiistment of OCS.With tiie first piece of w ork in Ruichang-Jiujiang railway,accurate dropper length is calculated accurately when the works of b allast txadc are not fully completed,and the experumoat shows that the calculation has better application effects. Key words:Ballast track;drover;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U225.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36X (2018) 02-0045-02 〇引言 2017年,我国铁路实施大规模提速改造,设 计时速200?250 k m高速铁路建设中,线路多为有 碎道床,与设计时速300?350 k m线路标准相同,接触网悬挂髙度调整标准要求较高,其吊弦采用整 体不可调吊弦,吊弦计算是接触网施工中非常重要 的一个环节。 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及四电工程施工一次 到位工艺理念的逐渐深入,目前接触网专业的各种 计算软件相对比较成熟,但各计算软件的原始数据 采集输入均主要依据钢轨面不发生变化情况下直 接测量所得数据,因此在轨面各种参数没有到位的 情况下,现场测量的数据需要在软件计算前换算成 相对钢轨达到设计要求下的数据。另外,影响吊弦 计算精度的因素较多,主要有线路参数、腕臂偏斜、拉出值、承力索的实际髙度等。线路参数可通过设 计相关参数获得,腕臂偏斜通过严格要求工艺标准 得到解决,拉出值通过交粧资料一般相对准确,而 承力索的实际高度在钢轨不到位时测量计算比较 困难繁琐,对吊弦的计算精度影响也较大,本文将 作为重点进行分析。 作者筒介:赵东波.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化 工程分公司,工程师。1有砟轨道区段接触网吊弦计算分析 1.1模型参数 有砟轨道区段链形悬挂吊弦计算参数采集的 模型是基于设计轨面髙程、现场实测现有轨面至承 力索髙度、实测轨距、实测超髙、c p m成果髙程 等参数、数据通过相似三角形等原理转换为正常软 件计算需求的数据,即计算出设计轨面至承力索的 髙度(承力索实际髙度)。 承力索实际髙度=实测承力索髙度-c p m 粧标髙与实测轨面标髙高差+c p m粧高程与设计 轨面髙程高差(图1)。其中,c p m粧髙程、设 计轨面髙程由站前交粧取得,为海拔高度。 图1承力索实际高度计算模型 45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接触网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接触网九区平面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铁道电气化 年级:2007 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王老师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 年月日 接触网课程设计 一、原始资料 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站线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2.气象条件:学号尾数1的为第一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2的为第二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3的为第三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4的为第四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5的为第五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6的为第六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7的为第七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8的为第八典型气象区,学号尾数0、9的为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学号尾数0、1的结构高度为1.1米,学号尾数2的结构高度为1.2米,学号尾数3的结构高度为1.3米,学号尾数4的结构高度为1.4米,学号尾数5的结构高度为1.5米,学号尾数6、7的结构高度为1.6米,学号尾数8、9的结构高度为1.7米。 站线:承力索GJ—70,Tcmax=1500kg;接触线TCG—100,Tjm=1000kg。 正线:承力索GJ—70,Tjm=1500kg;接触线TCG—100,Tjm=1000kg。 e=8.5m 4.土壤特性: (1)女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挖方地段。 (2)男生:安息角(承载力)Φ=30o,填方地段。 二、设计内容 1.负载计算 2.最大跨距计算 3.半补偿链形悬挂安装曲线计算 4.半补偿链形悬挂锚段长度及张力增量曲线决定 5.平面设计 (1)基本要求

(2)支柱布置 (3)拉出值及之字值标注 (4)锚段关节 (5)咽喉区放大图 (6)接触网分段 6.站场平面表格填写 侧面限界、支柱类型、地质情况、基础类型、拉杆及腕臂/定位管及定位器、安装参考图号 三、验算部分 1.各种类型支柱校验 2.缓和曲线跨距校验 四、使用图纸 按学号最后两位相加之和末位数使用站场0---站场9的图纸 五、课程设计于第七周末交,延期交以不及格论处,特殊情况申请延期除外。 第一章 接触网的负载计算 各种气象条件下悬挂负载的计算: 原始资料:1)悬挂形式:正线全补偿链型悬挂,站线半补偿链向悬挂 2)气象条件:第九典型气象区 3)悬挂数据:结构高度为1.1m 站线:承力索GJ —70,cm T =1500kg ; 接触线TCG —100,jm T =1000kg 。 正线:承力索GJ —70,jm T =1500kg ; 接触线TCG —100,jm T =1000kg 。 e=8.5m 4)土壤特性:安息角(承载力)为300,填方地段 1、气象条件:m ax t =40℃;min t =-20℃;b t =-5℃;m ax V =30m/s ;b V =15m/s ; b=20mm;3/900m kg b =γ;05V t C =-(查标准典型气象区表) 2. 线索条件:承力索GJ-70: max c T =1500Kg ; Δc T =±10%c T ;c g =0.615Kg/m ; dc=11mm ;s=72.20mm 2 接触线TCG-100:jm T =1000kg :;ΔJ T =±15%j T ;A=11.8mm ; B=12.8mm ;j g =0.89kg/m ,d g =0.05kg/m 。 风速不均匀系数 : α=0.85(查风速不均匀系数表) 风载体型系数: K=1.25(查风负载体型系数表) 计算过程: 1.垂直负载:

接触网腕臂计算模型

腕臂计算模型 1、平腕臂低头52mm时与水平线夹角为1度,对平腕臂长度影响为0.3mm,忽略不计; 2、斜腕臂计算以下三角直角三角形计算,其中A、B值按下面方法求得; 3、测量数据为:支柱侧面限界CX、线路超高h、支柱斜率&。 4、已知参数:上底座高度:Hs=7372(7822),上下底座间距1750,线间距1440,定位器开口400(350、250); 5、材料数据:(上下)底座长度200;棒式绝缘子长度860-85(750-85),承力索座高度80,定位环长度50; 6、图纸数据:导高6000(6450),拉出值a,结构高度 7、平腕臂计算: 计算总长:CXZC=CX+Hs×&-M+200(腕臂头外露) 腕臂复核:CXFH=CXZC-200(底座扣料) 腕臂下料:PWBXL=CXFH-860(双重绝缘860,普通750)+85(套筒长度) 承力索座:CLSZ=WBXL-200-30(承力索座半宽) 套管双耳wb:TGwb=WBXL-500-30(套管双耳半宽) 套管双耳zc:TGzc=150-30(套管双耳半宽)

8、斜腕臂计算: 直角边A:A=TGwb+30(套管双耳半宽)+860(双重绝缘860,普通750)-85(套筒长度)-1.75&(斜率差) 直角边B:B=1750(底座间距)-50(此处腕臂低头折算值)-80(套管双耳扣料长度) 斜腕臂复核长度:XWBFH=SQRT(A^2+B^2) 斜腕臂下料长度:XWBXL=XWBFH-860+85 定位环位置:DWH=(6000+400-5622)×XWBFH÷A-860+85 腕臂支持套管双耳位置:XTGZC= XWBXL -TGwb+150+85 定位管支持套管双耳位置:TGDWZC= XTGZC+410(定位管支撑长度)+80(套管双耳扣料长度) 9、定位管上计算: 正定位定位管长度:ZDWGC=CX+5.622&-M-(6000+400-5622)×A÷B-200(底座扣料)-50(定位环扣料)+600(防风拉线长度)+200(定位管外露长度) 反定位定位管长度:FDWGC=CX+5.622&-M-(6000+400-5622)×A÷B-200(底座扣料)-50(定位环扣料)+1200(1050定位器长度)+200(定位管外露长度) 正定位管上定位环位置:ZGSDWH=ZDWGC-1200(1050定位器长度)-600-200 反定位管上定位环位置:FGSDWH=FDWGC-200 正定位防风拉线定位环位置:ZFFDWH= ZGSDWH-200 正定位防风拉线定位环位置:FFFDWH= FGSDWH-1200(1050定位器长度)-600-200

《接触网》习题解析

《接触网》习题一、二、三 一、填空题 1.链形悬挂环节吊弦间距一般在__6-12_m内均匀布置。 2.软横跨支柱挠度是指支柱受力后的_倾斜程度__。 3.用力学计算法求出的T值表示软横跨横向承力索的___水平分力__。 4.计算软横跨横向承力索各分段长度b的公式为b i =2 2 i i a K。 5.硬横梁端头部分梁段用YHT 表示。 6.硬横梁中间部分各梁段用_YHZ _表示。 7.硬横跨支柱采用直径为550mm、容量为__60Kn/m __的圆形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8.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得大于_6500__mm。 " 9.整体吊弦是将铜绞线和C型线夹、_ J型线夹_通过压接机压接在一起的。 10.整体吊弦使用的铜绞线无散股、断股、死弯等缺陷,外径尺寸为+ 。 11.电力机车一般由机械、__电气__和空气管路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12.空气管路系统包括__空气制动_、控制和辅助气路系统。 13.电力机车通过受电弓从接触网_上取得电流。 14.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__千分之五__。 15.“AT”供电区段常采用斯科特接线和__伍德桥__接线。 16.牵引变电所的高压开关设备包括高压断路器、__高压熔断器__和高压隔离开关等。 17.所谓支柱容量是指支柱_基础面_所能承受最大弯矩的能力。 18.常用的火花间隙型号为_ H-1型_。 " 号复式交分道岔标准定位柱位于两直线间距_167mm _处。 20.两个__吸流变压器_之间的距离称为“BT”区段。 21.并联电容补偿装置,宜设在牵引变电所__二次___侧两相母线上。 22.接触线高度是指接触线至__轨面连线__的垂直距离。 23.安装调整完毕的分段绝缘器与受电弓接触部分应与__两轨面平行__。 24.承力索超拉标准是:超拉张力等于额定张力× 。 25.接触线超拉标准是:超拉张力保持时间为___3h___。 26.在接触线超拉时,曲线外侧支柱应将接触线通过φ4.0mm铁线拉到__支柱上__。

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的计算及选用表

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的计算及选用表 支柱侧面限界系指轨面(或轨面连线中心)处支柱内缘至邻近线路中心的距离。 1. 直线区段,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的正线或站线必须大于244Omm不 通行超限货物列车的站线必须大 2150mm 2. 曲线区段由于外轨超高引起的机车车辆的倾斜对支柱的影响,曲线 半径越小,超出越多,侧面限界越大。 3. 用大型机械养护地段,可根据大型养护机械种类酌情加大。 4. 基本站台上支柱的内缘距站台边缘应有不小于1500mπ?勺轻型车通道。 根据支柱所在位置及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计算出支柱的侧面限界如下 正线(因考虑大养机械)按不小于 3米以外,其余均按下表选用:

软 横站台根据站台宽度取值 支柱内缘距 站台边缘不 小于1.5m R ≤ 800m 曲 跨般 3. 0 (3.1)线内侧时选 地段括号内值 支 牵出线 3. 1 柱 注: 位于曲线头尾不大于22m的直线上时,支柱的侧面限界应为: 有缓和曲线时为2.6m,无缓和曲线时按曲线情况取值 5. 信号机前方支柱侧面限界应按铁道部基字199号文及(82)电铁施230号文的有关规定执行。如下图(适用于非大型机械养护区段): (1).直线地段支柱立在同侧时 进站信号机 S≥ 350m CX=2.5 2.6 2.8 2.8 3.0 3.1 3.1 3.1 H=2.1 1.7 1.7 1.7 1.7 1.5 1.5 2.1 注:①.H —拉杆底座与腕臂底座的距离;

② .在S 范围内若支柱多余6根,则多余支柱的侧面限界 CX=2.5m , H=2.1m; ③ .信号机处接触线对线路中心的偏移宜离开信号机 (即前进方 向线路中心线的右侧. 通过信号机 S>250m O CX=2.8 2.8 2.8 3.0 3.0 3.0 注:在S 范围内若支柱多于4根,则多余支柱的侧面限界 CX=2.8m (2).曲线区段 ①.信号机前方支柱位于圆曲线外侧时如下图: 米;900

整体吊弦长度计算

整体吊弦长度计算 按全补偿简单链型悬挂时,且假设接触线自重负载通 1、原始测量数据 悬挂点承力索到2条钢轨内缘的距离为A ,B ;支柱间的跨距为L ,曲线外轨超高为h w 。 2、数据处理 (1)承力索对线路中心的水平偏移距离为a ' a '=(B 2-A 2)/2×1435 (2)承力索对轨面的垂直距离H 1' H1'= A 2- (1435/2-a ')2 (3)该悬挂点处承力索的结构高度h h= H1'- H (H 为设计导高)。 3、计算公式 (1)直线段: -1000[gX(L-X)/2T c ]+[h 1+(h 2-h 1)X/L] ① (2)曲线修正值 [X(L-X)h w +T j /T c * h w (X-D)(L-X-D)]/(3R) ② (3)竖曲线修正值 1000(T c +T j )* (X-D)(L-X-D)/(2R 0T C ) ③ (4)预留弛度修正值 4F 0(X-D)(L-X-D)/(L-2D)2 ④ 4、直线段吊弦长度计算公式C(之字布置) C= [①+④]2+[a 1+(a 1-a 2)X/L]]2 +③

5、圆曲线段吊弦长度计算公式C= ①+②+③+④ 6、缓和曲线吊弦长度计算公式C (1)A柱在直线,B柱在缓和曲线,a均为正值 C= [①+④]2+[a- aX/L]2 +③ (2)A柱在缓和曲线,B柱在直线 C= [①+④]2+[aX/L]2 +③ 7、有集中荷载时吊弦长度修正值hv -VX(L-l)/(TL) (D≤X≤l) hv= - -Vl(L-l)/(TL) (l≤X≤l-D) 本文中各个变量的含义: C:吊弦长度(mm) h1:支柱1的结构高度(mm) h2:支柱2的结构高度(mm) g:单位悬挂自重(kg/m) X:吊弦到支柱1的距离(m) L:支柱1到支柱2的实际跨距长度(m) T C:承力索的额定张力(kg) T j:接触线的额定张力(kg) h w1:支柱1处外轨超高(mm) h w2:支柱2处外轨超高(mm) h w:吊弦处外轨超高(mm) h w= h w1+(h w2- h w1)X/L R:曲线半径(m) R0:竖曲线半径(m) 竖曲线“”时为正,反之为负。D:第一根吊弦距悬挂点的距离(m) F0:跨中预留驰度(mm) a1、a2:接触悬挂两端对承力索的之字值(mm) V:集中荷载重量(kg) l: 集中荷载距离支柱1的距离(m) 预留驰度的计算:Y=a(X-D)2+b(X-D) 式中:a=-4F0/(L-2D)2;b=4F0/(L-2D)。

接触网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接触网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8-09-07 发布1999-01-01实施 5 接触网 5.1、接触悬挂 5.1.1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及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接触悬挂允许的行车速度不应小于线路的最高行车速度。 5.1.2 繁忙干线或腐蚀严重地区的电气化铁路,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其余线路可采用其他材质的接触线。同一机车交路的接触线材质宜相同。 5.1.3 承力索的材质应采用防腐性能好的钢绞线或其他材质的绞线;腐蚀严重地区和长隧道宜采用铜质绞线。载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材质宜相同。 5.1.4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最低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 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 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 3)针式绝缘子(抗弯)2.5; 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 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5.1.7各类悬挂的接触线弛度(弹性吊弦引起的支柱处高度变化不计在内)均不宜大于250mm;对行车速度不大于45km/h的低速区段,可为350m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