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之道”的大学

“大学之道”的大学

“大学之道”的大学

张珏成

曾几何时,关于“大学之道”的各种说法甚嚣尘上。至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参加师生座谈会时,引用《大学》开篇名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达到高峰。

其间,既有人引用《大学》而谈论关于今日大学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等,也有人由此生发开来,以《大学》是“一部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1]为支点,泛论当前的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

社会上热议教育的原因,归根结底有两个,今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颇不尽如人意,所以有所谓“钱学森”之问;今日社会的道德水准有滑坡趋势,所以有加强品德教育的呼声。诸多议论中“古为今用”,纷纷引用“大学之道”名句。

就大学各种事务而论“大学之道”,似乎是顺理成章之举。但是,众所周知,《大学》开篇名句“大学之道”中,“大学”一词绝非指称今日之大学。事实上,“大学之道”的“大学”一词,真正含义并没有得到统一认识;《大学》这部儒家重要著作的性质,也绝非仅仅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著作。如果全面看待《大学》开篇名句,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古为今用”,无论是否故意,都足以贻笑大方。

《大学》一书,托名曾参所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一,源自同为儒家典籍五经之一的《礼记》,成书于战国前期,独立为《四书》之一的时间在南宋[1~3]。

有人说,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认为,儒家学说发展到宋代,其主导地位的程朱理学一脉的精髓才是修齐治平理论,《四书》《五经》体系是程朱理学全面完成的标志之一。

《大学》之大学,相对小学而言的。《礼记·王制》[4]记:“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但这里的“小学”“大学”不是单纯学知识的场所,也不是现代意义的学校。因为后文又载,“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礼记·王制》还记载,学生有“选士”、“俊士”、“造士”、“进士”等级别。“造士”就是造就“卿大夫元士”,“进士”就是进入“卿大夫元士”序列。《礼记·王制》说,“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凡入学以齿。”说明了奴隶社会接受教育(即“造士”)的只有各级贵族(奴隶主)子弟,但不是全部。

《大戴礼记·保傅》[5]专门讨论奴隶社会的太子(即最高统治者的接班人)的教育[6],其中记载,太子有三公(太保、太傅、太师)三少(少保、少傅、少师)为师。并以周成王为例,“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顺,此三公之职也。于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故孩提,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礼义以导习之也。”“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小者所学之宫也。”后文又说,“古者八岁而就外舍,学小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蓺焉,履大节焉。”

南宋朱熹在《大学章句》[7]中解释说,“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

由此可知,周代的小学和大学的区分在学生的年龄、学习内容。小学为幼童至少年接受教育的场所,大学为15岁以上青年接受教育的场所。

周代小学和大学的教育内容为“学蓺,履节”。蓺通艺,小蓺即小艺,大蓺即大艺。履节则是践行的意思。“‘学小蓺焉,履小节焉。’‘学大蓺焉,履大节焉。’”就是说学习之后,要加以实践。朱熹将其概括为“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这恐怕是朱熹的见解,当然不无道理。

《周礼·地官司徒第二·师氏/媒氏》[8]说,“师氏掌以媺诏王。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之道,乃教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

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乃教之六仪:一曰祀祭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国子就是“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就是“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

周代教育目的在《礼记·王制》[4]也有记载,“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造士”阶段学而有成,就是“进士”,优秀者可以做官。即教育目的是使贵族子弟能够担负统治责任(“官之”),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优则仕。”朱熹的见解由此而来,因为做官就要懂得“治人之道”。

综上可知,“大学之道”的大学,是奴隶社会统治阶级培养接班人的学校,是与“小学”相对的大人的学校,和当代各种学校相比较,相当于我国现阶段培养干部的各级党校。

参考文献

[1] 佚名.大学(文献古籍)[ED/OL].百度网:百度百科,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18481207.html,/subview/4410/5247099.htm#viewPage-

Content,引用时间:2016-02-19.

[2] 曾参.大学//焦金鹏主编.国学经典诵读丛书:大学[M].江西省南昌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5年3月.

[3] 佚名.《大学》简介[ED/OL].古诗文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2118481207.html,/guwen/daxue.aspx,引用时间:2016-02-19.

[4] 佚名.礼记?王制//李慧玲,吕友仁注译.国学经典:礼记[M].河南省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1月.

[5] 佚名.大戴礼记?保傅//王聘珍[清].大戴礼记解诂(十三经清人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3月.

[6]刘霞.从《大戴礼记·保傅》看周代保傅制度[D].曲阜师范大学,2012.

[7]朱熹[南宋].大学中庸章句[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年7月.

[8] 周光旦.周礼//吕友仁,李正辉注译.国学经典:周礼[M].河南省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1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