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哲学单选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单选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单选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单选题(2)

第【104】题物质从一般反映特性到人类意识产生所经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是()。a.概念、判断、推理b.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c.客体、主体、客体d.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的意识正确答案:d第【105】题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来看,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a.人类的需要b.人类的创造力c.人类的社会实践的发展d.人类的正确认识路线正确答案:c第【106】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c第【107】题社会基本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矛盾正确答案:a第【108】题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正确答案:c第【109】题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觉悟及其积极性正确答案:c第【110】题阶级划分()。a.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的惟一根据是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 c.最根本的是根据取得社会财富的不同方式d.主要是根据在社会劳动组织所起作用不同正确答案:b第【111】题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斗争b.社会基本矛盾c.人民群众d.统治阶级正确答案:a第【112】题社会革命()。a.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b.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c.在人民群众觉悟高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d.在具备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的国家才会发生正确答案:d第【113】题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d第【114】题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进步以()。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动力b.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矛盾为动力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为动力d.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动力正确答案:a第【115】题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正确答案:d第【116】题技术社会形态是()。a.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划分 b.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 c.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划分d.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划分正确答案:a第【117】题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正确答案:c第【118】题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a.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正确答案:d第【119】题历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归根到底取决于()。a.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他们的意志是否坚强c.他们的愿望是否善良d.他们的行动是否果断正确答案:a第【120】题党的群众观点的实质在于坚信()。a.群众运动都是合理的b.群众自己解放自己c.群众都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d.群众的意见总是正确的正确答案:b第【121】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个观点是()。a.唯物史观b.英雄史观c.二元论历史观d.不可知论的观点正确答案:b第【122】题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a.政治原因引起的 b.经济原因引起的c.精神原因引起的d.科学技术水平引起的正确答案:b第【123】题生产力是人们()。a.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b.征服自然的能力c.掌握知识的能力d.解决人际关系的能力正确答案:b第【124】题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由()。a.“理性”的发展所决定的 b.领袖人物的正确领导所决定的 c.大多数人的意志所决定的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正确答案:d第【125】题生产力决定

生产关系,从辩证法范畴上说属于()。a.必然性决定偶然性b.本质决定现象c.现实性决定可能性d.内容决定形式正确答案:d第【126】题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a.必然性决定偶然性b.本质决定现象c.现实性决定可能性d.内容决定形式正确答案:d第【127】题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正确答案:b第【128】题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a.搞好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b.发展生产力c.搞好阶级斗争d.逐步提高公有化的程度和按需分配的成分正确答案:b第【129】题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程度的高低b.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c.社会成员是否团结一致d.基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正确答案:d第【130】题对科学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社会生产b.社会制度c.文化教育d.社会意识正确答案:a第【131】题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特征是()。

a.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b.能影响周围环境的改变

c.人有语言

d.人能在人脑支配下进行活动正确答案:a第【132】题类人猿进化为人类的内在根据是()。a.气候的变化b.类人猿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点c.类人猿是高等动物d.制造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正确答案:b第【133】题资产阶级所宣扬的“一般民主”的唯心史观基础是()。a.天赋人权论b.抽象人性论 c.社会契约论d.三权分立论正确答案:b第【134】题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按劳分配制度b.劳动者的互助合作关系 c.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d.生产资料公有制正确答案:d 第【135】题政体是指()。a.政权的组织形式b.国家的政治性质c.国家的经济体制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正确答案:a第【136】题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b.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情况c.社会的阶级关系d.生产力发展水平正确答案:a第【137】题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a.社会意识是历史的决定力量b.人类的精神力量c.杰出个人的重大历史作用d.人们对理想的追求正确答案:a第【138】题经济社会形态()。a.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b.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程度划分c.是以如何进行产品分配划分d.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划分正确答案:a第【139】题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经济基础b.生产方式c.科学文化d.精神文明正确答案:b第【140】题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a.直立行走 b.手脚分工c.抽象思维d.制造使用劳动工具正确答案:d第【141】题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决定于()。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c.它是否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d.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正确答案:a第【142】题区分不同性质国家的根据是()。a.政权的组织形式b.是否存在着民主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正确答案:c第【143】题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a.人的直立行走

b.语言和思维

c.气候变化

d.生产劳动正确答案:d第【144】题社会存在()。

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

b.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就是指社会环境正确答案:b第【145】题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a.全部自然界b.劳动资料c.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d.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正确答案:d第【146】题享乐主义是()。a.现代社会高消费的价值观b.剥削阶级腐朽、颓废的价值观c.把生命置于首要地位的价值观d.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正确答案:b第【147】题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应根据他()。a.对社会的贡献 b.能力大小c.社会地位的高低d.拥有的金钱财富正确答案:a第【148】题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特点在于()。a.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的二重性b.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客体c.在价值关系中只能作为主体 d.只具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正确答案:a第【149】题所谓抽象的人性论是指()。a.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b.否认人的社会性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理论 c.一种否认人的共性的错误理论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正确答案:b第【150】题自由王国作为历史观的范畴是()。a.泛指人的自由b.指人们完全认识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而获得了自由c.指人们摆

脱了社会历史的客观必然性的制约而获得了自由d.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正确答案:d第【151】题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 )。

a. 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 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 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d. 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正确答案:d第【152】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c. 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正确答案:d

[nextpage]

第【153】题“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正确答案:b第【154】题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a. 是否反映了客观实际b. 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 c. 是否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d. 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正确答案:d第【155】题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 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 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 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d. 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正确答案:d第【156】题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正确答案:b第【157】题享乐主义是( )。a. 现代社会高消费的价值观 b. 剥削阶级腐朽、颓废的价值观c. 把生命置于首要地位的价值观d. 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正确答案:b第【158】题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 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b. 它的内容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主体和不依赖人类c. 它是自然界规律d. 它是社会规律正确答案:b第【159】题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a.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观出来b. 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c. 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d. 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正确答案:a第【160】题“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正确答案:b第【161】题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 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 b. 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论认识c. 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d. 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正确答案:d第【162】题在认识中坚持反映论的原则( )。a. 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 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 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a 第【163】题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 )。a. 绝对的和相对的b. 绝对的c. 相对的d. 既非绝对又非相对的正确答案:a第【164】题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是( )。a. 素材要丰富b. 上升的目的要明确c. 确定适当的组织结构d. 材料要真实全面,加工方法要正确正确答案:d第【165】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 绝对确定的b. 纯属不确定的c. 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 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正确答案:c

第【166】题实践是指( )。a. 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b. 人们的本能活动c. 精神性的活动d. 适应环境的活动正确答案:a第【167】题意识形态中出现最晚的形式是( )。a. 艺术 b. 道德c. 宗教 d. 政治法律思想正确答案:d第【168】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c. 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正确答案:d 第【169】题在阶级社会里,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 政治 b. 军队 c. 警察 d. 国家政权正确答案:d第【170】题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从实践到认识b. 从理性认识到

实践c. 从感觉到知觉d. 从具体到抽象正确答案:b第【171】题认识的客体是( )。a. 一切客观事物b. 自然界的存在物c. 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 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正确答案:d第【172】题经验论是( )。a. 唯心主义的b. 唯物主义的c. 既可是唯心主义的,也可是唯物主义的d. 二元论的正确答案:c第【173】题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a. 剩余价值论b. 阶级斗争理论c.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 科学的实践观正确答案:d第【174】题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 )。a. 起决定性作用b. 只起微不足道的作用c. 与实践共同起决定性作用d. 起补充实践检验的作用正确答案:d第【175】题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b. 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正确答案:a第【176】题概念、判断、推理是( )。a. 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b. 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c. 属于直接经验的范畴d. 反映论的三种形式正确答案:b第【177】题“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这是( )。a. 唯心主义观点b. 辨证唯物主义观点c. 一切唯物主义共有的主张d. 诡辩论的观点正确答案:b第【178】题“有用就是真理”是( )。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b. 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c. 旧唯物主义真理观d.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正确答案:a第【179】题认识主体是指( )。a. 有生命有感觉能力的人b. 从事一定活动的人c. 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d. 具有主观思想的人正确答案:c第【180】题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在于( )。a. 前者是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b. 前者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 前者的源泉是实践,后者的源泉是书本知识d. 前者是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的认识,后者是从他人那里(包括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正确答案:d第【181】题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在思想领域里处于统治地位,最根本原因是( )。a. 他们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b. 他们在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 c. 他们掌握了宣传机器 d. 他们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正确答案:b第【182】题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分析方法是( )。a. 分析一切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b. 分析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各种现象的基本方法c. 分析一切经济现象的基本方法d. 分析一切带有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性质的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正确答案:d第【183】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 绝对确定的b. 纯属不确定的c. 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 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正确答案:c第【184】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的根本任务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b.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c.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d. 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正确答案:a第【185】题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 )。a. 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 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c. 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 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正确答案:d第【186】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真理观上的分歧是( )。a. 真理是否是客观事物b. 真理是否是有用的c. 真理的内容是否是客观的d. 真理是否是发展的正确答案:c第【187】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a. 是完全自觉的b. 仍然是自发的c. 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d. 仍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正确答案:d第【188】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由( )。a. 真理的本性决定的b. 实践的特点决定的c.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d. 认识过程决定的正确答案:c第【189】题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问题 c.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关系问题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问题正确答案:a第【190】题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a. 真理在某些方面是错误的b.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有待实践检验 c.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d.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有限性正确答案:d第【191】题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 )。a. 是否反映了客观实际b. 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c. 是否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d. 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正确答案:d第【192】题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a. 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确答案:b第【193】题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 )。a. 唯物论 b. 辩证论c. 二元论 d. 诡辩论正确答案:b第【194】题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是( )。a. 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 b. 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c. 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d. 只是国家政权及其设施、组织的总和正确答案:c第【195】题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 唯心性与唯物的对立正确答案:c第【196】题上层建筑是推动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决定于( )。a. 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 它是否同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合c. 它本身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协调 d. 它是否有利于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正确答案:a第【197】题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a.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 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的总和c. 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d.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正确答案:d第【198】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的观点b. 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过程的观点c. 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的观点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观点正确答案:d第【199】题历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归根到底取决于( )。a. 他们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 他们的意志是否坚强c. 他们的愿望是否善良d. 他们的行动是否果断正确答案:a第【200】题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 )。a. 人的主观能动性b. 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 事物的内部矛盾d. 外力的推动正确答案:c 第【201】题“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华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 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二、物质与意识 1.辩证唯物主义 的物质观 2.意识的起源、 本质与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①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②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 哲学的主要派别 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 意识的本质 ③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④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单选题与答案

试题单选: 8 、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辩 (覆盖面标识: 1、辩证唯物主义——物,2、唯物辩证法——辩,A、不起任何作用 3、认识论——认, 4、历史唯物主义——历,5 、绪论——绪)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C、有时起作用 , 有时不起作用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绪D、起决定性作用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9 、人的本质在于()。历 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A、人能够改造世界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自私自利 C、人有思想和理性 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历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A、生产力的发展 B、科学文化的发展10 、人民群众的主体()。历 C、主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A、是体力劳动者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 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历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A、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 B、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期, 但不11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个观点是()。历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A、辩证法的正确观点 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B、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D、落后的社会意识先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物 A、运动的绝对性12 、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辩 B、客观实在性A、事物的积极方面 C、可知性B、事物的消极方面尽 D、矛盾性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消灭的方面 5、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历 A、前进的、上升的13 、衡量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历 B、周而复始的循环A、看他职务大小 C、直线式的连续发展B、看他社会地位高低 D、不可认识的C、看他向社会和他人索取的多少 D、看他对社会和人类是否作了贡献及其大小 6、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历 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14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辩 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A、相互对立的 C、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B、相互包含的 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C、直接同一的 D、相互转化的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绪 A、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15 、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历 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C、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阶级性科学性 唯物论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形态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是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性兴亡的大事。 毛泽东思想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学说 7统一战线理论 8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理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根本保证, 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 是党的生命线和一切工作的准则。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路线也是各三个的精髓。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解决国际争端和 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的途径。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考验, 在解决实践中新问题的时候形成的新观点新理论。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是因为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必须解决好影响小康社会原定指标完成的…三农?和社会建设滞后等问题。 党的十七大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 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 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完整word版)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热力学统计物理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学习热力学统计物理 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姓名:戴向阳学号:2012274007 对于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的学习物理的理科生们来说,提起马克思主义,就不免想到那学分比专业课还高的,枯燥的而又不得不去的马原课。每周四的下午,大家都耷拉着脑袋,拖着没完全苏醒的身体,坐在教室的后排似听非听,时而自习专业课,时而发呆游离天外。 每一次的马原课,我都去得较迟,没有占到最佳的后排位置,所以我只能坐在前排,听了一个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许,在学期初,是碍于老师严谨负责的教学态度,我不得不听。但是当我把那些貌似大而空马克思哲学里的道理与正在学习的热力学统计物理相结合的时候,我才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是科学中的科学。它不仅存在于虚无飘渺的哲学世界,更是对自然科学领域里的高度概括与总结。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理解热力学统计物理,势必让我们这些理科生真正认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它,应用它。 下面就是我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热力学统计物理里的重要知识点的理解:第一,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去理解粒子运动状态的经典描述与量子描述。在量子力学诞生之前,建立在牛顿力学上的经典力学对粒子的描述就是物理学界的绝对真理。起源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可以说,经典力学的真理性已经被实践证明,无人质疑。当时,不仅是普通人,就连物理学界的大鳄威廉汤姆孙都在新年的物理学会上发表新年贺词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的只是一些修饰工作。的确,对宏观的物质系统和满足经典极限条件下的微粒系统,经典力学的描述是绝对真理性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里真理又是相对性的。在量子的世界里,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相性,此时经典力学的描述已经是谬误了,产生的错误这在19世纪的时候就是物理学界所熟知的紫外灾难。当爱因斯坦用量子的观点去解释光电效应时,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能量的量子化。但是那就是真理,直到越来越多的物理实践证明这一点,能量量子化真理的绝对性才被证实。 第二,用联系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解释波尔兹曼分布下理想气体的内能与费米气体及波色气体内能的差异。在波尔兹曼分布下,理想气体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这种做法在满足非简并的条件下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当不满足该条件时,便不合适了。真理是相对的。此时,微粒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在推到气体内能时,我们必须在过程中加入微观粒子全同性原理引起的量子统计关联。显然在考虑粒子之间的联系之后,导出来的气体内能会有所不同。但是,联系同时是有特殊性的。面对大量的微观粒子,我们不能肯定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都是一样的,联系的特殊性同样存在。在热力学统计里,对气体内能的推导中也考虑了这一点。最后的结论是,费米气体粒子间出现了等效的排斥作用所得出的附加内能为正,而波色气体粒子之间出现了等效的吸引作用所得出的附加内能为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D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当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起的不是我上的那么枯燥的政治课。而是鲜活的生活。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我空前的想把我的感受和理解倾吐为快。我多想让自己的看法跃然纸上,来诠释我的所有感觉。 想必我们都是大学生。也都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使我们提高班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不陌生。那么一些基本定义概念不需要我做过多的解释。而对于它如何应用在我的生活我体会更深。 其实我们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我们遇到了什么事情。经常会询问征求别人的意见。而当我们征求或者自己分析的时候,往往不是凭借自己的喜好而随性选择。而是分析其利弊。让别人帮我们选择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朋友或者老师往往并没有为我们直接做一个看似最对的选择,而是告诉我们他们分别是怎样的,又怎样的好处或者是坏处。其实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哲学。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

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同时我们又会遇到另外一些事情。比如我们遇到很多麻烦。比如我们没有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或者任务。再比如我们未能顺利通过考试。再比如我们和父母或者我们和朋友出现了问题。再比如最常见的。有些恋人之间发生了问题。而此刻,冷战不是办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第小题 1 分,共30 分)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c 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c 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 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d 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a —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b

马克思主义哲学_习题集(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习题集 【说明】:本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号为01006)共有单选题,论述题,简答题,判断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资本论》的出版 C. 唯物史观的形成 D. 私有制的消失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 A. 革命性和斗争性 B. 先进性和革命性 C. 阶级性和先进性 D. 先进性和科学性 3.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 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 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A. 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 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 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6.“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 )。 A. 普遍联系的观点 B. 辩证法转化的观点 C.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 唯物主义的观点 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 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9.“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级旧社会产阶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 A. 《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 《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 《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10.“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的手”这句话体现了( )。 A. 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 辩证法的部分同整体的联系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事物内部矛盾性的观点 11.“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 矛盾普遍性原理 B. 运动、发展的原理 C. 普遍联系的原理 D. 矛盾特殊性原理 12.“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 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 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 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与融合 信仰,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些变化对当代青少年的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代青年与以往的青年不同的是:以往青年的信仰往往是一元化的。而当代青年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信仰呈现多元化的发展,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哲学的信仰,对法律的信仰等积极的信仰,还对金钱的信仰,权力的信仰等负面的信仰。一个国家的未来是青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如何树立、改正这些青年的信仰?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首要的任务。 一、造成青少年对于信仰缺失和错误的原因 (一)当代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认识模糊,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不重视,对于哲学的概念的不了解。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当代青年在复杂的社会中很容易遇到挫折,对于这些困难,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一些观点对于当代青年摆脱这些思想的困惑,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很好的作用。可是当代青年不懂得怎么去运用。比如:马克思哲学中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哲学中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等。而往往去自我逃避和自我放逐,断章取义于一些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言论,对于这些言论的信奉,是因为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不了解,不能结合中国古代思想家当时语境,只从中选取让自己心里受到安慰的语句,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三)是当代青年对于信仰的不坚定,当信仰和当前利益产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利益。信仰的作用日趋弱化,这种信仰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当代青年的发展,让当代青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扭曲。当年青年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又不能自己树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体系,对于社会上一些消极的信仰和价值体系选择了默认的接受,这样就造成了正确信仰作用力的弱化。可见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的树立。 二、对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比 对于青少年应该掌握正确的哲学思想,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通过认真学习,了解两个哲学体系的正确思想,从而取其精髓,去其糟粕。找到两个哲学体系中的冲突域融合,从而树立起自身的正确的信仰和价值体系。 (一)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 1.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哲学也在五千年间得到了发展,其发展历程是[1]: (1)先秦哲学:孔子的仁爱哲学、墨子的兼爱哲学、老子的道生万物哲学思想、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孟子尽性知天的哲学思想、周易哲学、荀子天行有常的哲学思想。 (2)两汉哲学:淮南子的哲学思想、董仲舒神学目的论哲学思想、王充元气自然论哲学思想。 (3)魏晋玄学:王弼贵无论、裴頠崇有论、郭象的独化论、僧肇的不真空论。 (4)隋唐佛学:天台宗三地圆融、法相宗万法为识、华严宗四法界、禅宗自性顿悟。 (5)宋明时期:张载太虚即气、二程天即理、朱熹大成的理学思想、陆九渊心学思想、王守仁致良知。 (6)明清时期:王夫之理依于气、颜元的哲学思想、戴震的哲学思想。 (7)近代哲学:龚自珍和魏源的哲学思想、洪秀全的哲学思想、康有为的哲学思想、孙中山的哲学思想。 2.在中国哲学的发展中主要产生了一下几个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对当代青年有很重要的

话题作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用处-精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我敢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适用于任何自然界的物体,包括人类、动物、甚至整个宇宙。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要知道,人类诞生数百万年来,一代又一代地从事着两项基本的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在那黑暗的宇宙中,有着无数的行星与恒星,有序的沿着自己的轨道走着。正因为它 们的规律运动,我们才会发现那壮观的星系、星座、星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一 切从实际出发。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是实际?很简单,就是客观事实,客观规律。即 不为人的意识为转移,但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例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万有引 力定理。各行星或恒星之间都存在着这种规律,所以在我们认识宇宙或改造宇宙的同时,必须遵循这种规律。否则就不可能完成研究。其实,不光是万有引力规律,茫茫 宇宙之中包含了多少中规律,只是人类尚未认识罢了。就像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世 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在宇宙的一角,有一个名叫太阳系的星系,其中有颗行星叫地球,这颗星球存在着生命。但为什么只有着颗星球存在着生命?因为有种规律告诉我们,生命是需要温暖的 气候,充足的水分,和安全的地理环境,缺一不可!地球上的生命绝不可能脱离这个 规律,所以我们认识和研究生命就必须从这个规律出发,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达尔文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也有人把它进行错误的理解。物种起源后,各种生物都出现在地球上,于是出现了食物链和食物网。一些没有抵御天敌本领的物 种就永远的消失。而那写有生存本领的物种便开始进化。换句话说,是他们适应自然,。所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铁律,任何物种都脱离不了这个规律。 森林古猿那时正悠闲的在树上吃着果子,但后它们发现果子越来越少,没办法,为了 生存,它们来到地上寻找食物。在它们来到地上的一瞬间,解放了双手。这是一种定理,要生存就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任何事物都在发展,但发展是前进性和 曲折性相统一的。解放双手的森林古猿,我们称它为类人猿。类人猿也是一个物种。 所以,它们生活需要空气,阳光,水源。这是规律!众所周知,人类的起源地都在长 河边上。在漫长的适应生活中,类人猿渐渐进化成人。当人的生产力提高,生产价值 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制。就有了奴隶主和奴隶。奴隶主为了保护他的财产,就会建 立军队。之后,为了让其它人臣服,就制定法律。国家这种机器诞生,所以马克思主 义哲学提出:一切从实际(客观规律)出发,任何事都在不断的发展。 我们所吃的粮食要种出来可不容易,农民种粮食必须遵循其生长规律,在最合适的时 机上肥,浇水。否则任你有天大的权利,也种不出一粒粮食。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事实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人们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便开 始研究。人们发现,粮食之所以遵循其生长规律,最重要的本质因素就是温度、水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单选)D A联系发展的观点 B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人民群众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单选)A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单选) D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单选) 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单选) D A求实创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包括(多选)BCD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的两大贡献是(多选)AC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科学社会主义 C 剩余价值学说 D 辩证唯物主义 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多选)(BCD)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D) A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单选)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多选)ABD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单选)D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多选) AD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意味着(多选)ABCD A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绝对不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可能的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中国房价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中国房价问题 中国房价问题一直都是近几年的社会热点话题。当今,对中国房价形势和政策,众说纷纭。一边是一些人在喋喋不休宣传“刚性需求”;一边是低收入百姓拼命感叹房价太高;一边在查囤地、增加土地供应;一边不断出现创新高的“地王”,等等。两会召开期间,中央和地方推出的一些针对性措施,更是使得房地产问题成热点问题的榜首。 用马克思原理来解释房价上涨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房价上涨是因为买方(炒作团队也属于买方)需求大于卖方(惜售也要归结到卖方小的方面)需求,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是物质。卖方提高销售价格,这是意识。第二,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房价上涨是建筑原材料上涨的结果,这一规律是客观的,成本上涨,房价必然上涨;但开发商、建筑商及中介机构又利用这一规律,掩盖实际成本,宣传虚拟成本,让民众以为房产涨价合理,无泡沫,从而接受房价虚高的现实,而开发商等人从中渔利。 第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物价上涨带动原材料上涨,原材料上涨又拉动房价上涨。这一联系是客观的,在经济社会是普遍存在的,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第四,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房价上涨,这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规律,这是内因;外部力量影响,这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中间商、地方政府利用市场规律,为了追逐暴利,为了地方税收,为了头上乌纱,不惜一切,以房地产立市,以房价高为荣。 (2)房地产作为一个普通产业,与其他产业无异。但由于产业内部利润巨大,外部力量不加约束,慢慢形成了现在房价上涨的现象,以至于现在严重脱离现实。很多地区的实例已经证明,严重脱离成本区的商品,最终会泡沫破裂,比如香港楼市,日本楼市,这是量变而质变的道理。 第五,用矛盾的观点: (1)矛盾无处不在,开发商利益与民众渴求房价下降的矛盾;地方政府税收需求、官本位需求与市场经济规律的矛盾;地方政府利益与民众利益的矛盾;另外,这必然会造成民众与政府的对立矛盾。 (2)矛盾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必须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知道有矛有盾,又必须认识到哪方更重。是应该以地方政府收入为重,还是该以民众需求为重;是该以财税收入为重,还是该以民众生活质量为重? 第六,感性认识反映现象,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房价上涨是现象,这一现象的本质是通货膨胀,是政府政策的失灵,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和谐。 (2)普通家庭两、三代人的积蓄为了后代而买房,每套房产就能够消灭一个中国的中产阶级,可见这一现象的危害之深,这一现象的本质就是,藏富于民,民的财富大部分被严重不公平的再分配,导致贫富差距剧烈拉大,家庭积蓄严重缩水,人民生存安全感降低,影响社会稳定。这是本质。 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局域性的措施政策来遏制房价,像限购,大力建保障房等,都起到一定成效但离抑制高房价还很远,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去打压房价:一.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平稳发展,更好地发挥房地产业对改进居民住房条件、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二.加强市场监测,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给老百姓创造一个透明有序的房地产市场。三.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稳定住房价格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练习测试题 1.名词解释 (1)哲学 (2)世界观 (3)唯物主义 (4)辩证法 (5)马克思主义哲学 (6)方法论 (7)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 (二)自我测试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答案 (1)哲学:哲学是理论论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自发的、不系统的形式。(3)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家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唯物主义。 (4)辩证法: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5)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6)方法论:就是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的学说。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也叫做指导思想。 (7)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都是属于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它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物质、意识和实践》 (一)练习测试题 1.名词解释 (1)物质 (2)意识 (3)运动 (4)静止 (5)时间 (6)空间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一、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三种不同的哲学形态,根据其产生和存在的地域不同,可以分为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根据其学派的不同,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这三种哲学形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以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与中国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外来的文化。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长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有着多方面的高度契合。因此,合理地阐释中国哲学及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内在环节。 二、中国哲学的深刻性思想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给予了中国传统哲学深刻的改造,使得传统的文化因素、哲学因素都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有机内容。 首先,在中国哲学中,我们所运用的确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对于解决知识形态的形而上学何以是可能的问题,提供了有益资源。中国哲学在建立哲学本体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是一个直觉与逻辑相统一、知识与境界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掌握了其方法论原则可以适当地防止不可知论、相对主义等的发生。因此,正确地认识确立本体观念的方法和掌握其相应的方法论原则是中国哲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其次,中国哲学中所阐述的人性论思想对当今我们正确认识与把握人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指向意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东西方人,在对人性论思想上的理解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基于人性论预设的差异。 最后,表现为中国哲学对本体论观念的理解,对了解古代的本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众所周知,中国哲学传统中的本体论思想大致有三大传统占主流地位,分别为:理本论,以理作为本体;气本论,以气作为本体;心本论, 以心作为本体。由此可见,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气三位一体的哲学思想。它突显出了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的整体化和系统化的这一特征。这一特质在中国哲学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中国哲学中常常把本体概念视为虚位概念;二是将本体理解为是相互包含、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的不同方面的整体实在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相通之处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是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循序渐进地融入中国哲学的体系中,成为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武器,拥有了能够指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真理。 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有着相互整合的整合点,有着相融和相通之处。具体表现为: 首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中国传统朴素唯物论有相通之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线,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气一元论指出,气是物质世界的本源,是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进一步表明物质的多样性,当然气一元论并不完善,但也为朴素唯物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传统知行观的契合之处。认识论是关于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等的认识。在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也同样不间断地传递着以行验知,以行证知的理论传统。可见,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论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再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国传统朴素辩证法的相融之处。辩证法的思想具有整体性、普遍性、客观性,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一直延续至今为我们所用。中国古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