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脑电监护操作流程

脑电监护操作流程

脑电监护操作流程

1.前期准备

确保设备完好无损,电量充足。

检查监护仪的电极是否贴合良好。

确认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历资料准确无误。

2.安装电极

将电极插头插入监护仪相应的插槽中。

根据患者的头部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的电极尺寸。

撕下电极的保护贴纸,将电极贴附在患者的头部皮肤上。确保电极与头部皮肤贴合紧密,避免电极移位。

3.开始监护

打开监护仪的电源,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设置监护仪的参数,包括采样率、滤波器和信号增益等。启动监护仪,开始记录脑电图信号。

4.监护过程中的处理

监测仪器显示的脑电信号,确保信号质量良好。

如发现异常信号或其他干扰,请检查电极是否脱落或是否有外界干扰。

保持监护仪的稳定性,避免不必要的移动或震动。

5.监护结束

当不需要继续监护时,关闭监护仪的电源。

小心地将电极从患者的头部皮肤上取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清洁电极并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便下次使用。

6.数据保存与报告

将监护仪记录的数据保存在安全的存储设备中,以备后续分析和研究。

根据需要,生成监护报告,并将报告保存或分享给相关人员。

以上是脑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脑电图室制度流程及操作规范

脑电图室工作制度 一、脑电图室负责所有住院、门诊脑电图检查任务,必须坚守工作岗位,特殊情况随叫随到。 二、病员作脑电图,由医师填写申请单,危重病人优先安排。 三、病员作检查前,均需预约并详细交待注意事项,严格审核适应症、禁忌症,按指定日期、时间护送来查。 四、检查前应详细查阅申请单,核对病员姓名、了解病员准备情况及特殊要求。 五、门诊报告于检查后半小时发出。住院病员报告发给本人或经治医生并有登记手续。 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各种检查记录应妥善管理.建立档案及借阅簿。 七、离开检查室前检查门窗、水电,切断仪器电源。 八、负责仪器的清洁,一级保养及有关仪器的技术档案、附件等保管,发现故障及时登记报告,请修理人员检修。 九、遵守纪律,坚守岗位,着装整齐,礼貌待患。室内不会客,不吸烟,不闲谈,不以医谋私。 脑电图室工作人员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日常工作。 二、热情接待病员,配合临床,详细询问病史,对病员进行仔细检查,正规操作,预防交叉感染,并认真及时报告,严防差错事故。 三、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四、各种仪器由专人保管,严格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如遇故障时,应立即上报领导,查找原因,通知有关部门修理。 五、做好本科室的工作总结及统计工作。 六、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病员检查工作,严防病员出现意外。 七、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负责本室内物品的请领、保管、使用。 仪器管理、使用、维修制度 1、脑电图仪器属于精密贵重仪器,必须要有专人保管,定期保养、调试。

2、建立脑电图机的仪器档案,出现故障应找专职人员维修并将维修情况予以记录,纳入档案,以备下次故障维修时参考。 脑电图室继续教育制度 遵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 紧急意外抢救预案和流程 一、紧急意外抢救预案 为了防范患者进行检查过程中突发性疾病(心跳、呼吸骤停)能得到有效、规范、快速的抢救,特制订本预案。 1、检查室每位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抢救流程。 2、在进行检查的患者一旦病情突变出现各种危重情况(心跳骤停等),立即按流程启动抢救过程。 3、负责检查的医师立即原地实施心肺复苏等基本抢救措施,其他医护人员配合抢救(通知急会诊、给患者开通静脉通道及吸氧等)。 4、通知总住院医师或科主任到场参和抢救工作,按病情通知急诊科、心内科、ICU、麻醉科、呼吸科等相关科室医师急会诊,协助、指导抢救。 5、一旦患者病情允许,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立即转送至相关科室继续诊治。 6、科室内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基本抢救技能(心肺复苏等)的培训及演练,以不断提高实战能力及抢救成功率。 7、危重病人检查需临床医生在场陪同,如遇紧急情况需抢救,应原地抢救,检查医师予以协助(通知急会诊、给患者开通静脉通道及吸氧等)。 8、科室或护理部安排到检查室的护士负责定期检查抢救设施、设备及药品的完好情况,发现损坏及药品过期等,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维修及更换。 二、抢救流程 1、病员检查时突发病情变化危及生命时,要立即实施救治措施。 2、第一发现者一方面指导家属将病人放平,实施救治,另一方面通知科内其他人员紧急联系急诊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共同抢救患者。

脑电图操作流程

脑电图操作流程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简称EEG)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记录大脑电活动的无创性医学检查方法。它通过测量头皮上的电位差来反映脑部神经元的活动情况,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本文将介绍脑电图操作的流程,包括准备工作、电极贴附、记录过程和数据分析。 一、准备工作 在进行脑电图检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病历记录: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诊断非常重要。 2. 患者配合: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让其配合完成相关操作。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或紧张,医生需要进行适当的安抚和指导。 3. 检查环境:确保检查室安静、光线适中,避免干扰信号的因素存在。 4. 设备准备:将脑电图设备调试至适当状态,确保电极贴附完好,并在检查前对其进行检查和校准。 二、电极贴附

电极贴附是脑电图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到信号的质量和准确性。下面是一般的电极贴附过程: 1. 清洁皮肤:在电极贴附前,需要清洁患者头皮的皮肤,以确保贴附的电极与皮肤良好接触。使用无酒精清洁剂轻轻擦拭头部,去除油脂和其他杂质。 2. 选取贴附位置:根据需要记录的脑电图信号的定位,选择适当的电极贴附位置。通常,包括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等区域。 3. 电极分布:将电极按照国际10-20系统或其他相关分布规则贴附至头部。每个电极都需要贴附牢固且与皮肤接触良好,以减少电极导联阻抗。 4. 导联线连接:在贴附完所有电极后,将导联线与电极连接,确保连接良好且无松动。 三、记录过程 脑电图记录过程是指实际进行脑电图信号采集的步骤。以下是一般的记录过程: 1. 基线记录:在实际信号采集前,进行基线记录,即记录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脑电图信号。这有助于后续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2. 记录时间:按照需要,记录适当的时间长度。记录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特定的研究或临床目的。

脑电图操作规程

脑电图操作规程 一、脑电图室 (一)脑电图室环境 脑电图室应安静,光线柔和,温度适宜,避免使患者过热出汗或过冷寒战影响记录效果; 脑电图室周围应避免存在功率较强的电源或电器设备,若无法避免,应安装金属网屏蔽室,且屏蔽室应良好接地。 (二)脑电图仪 1.电源: 我国使用的50Hz交流电可能干扰脑电图记录,电源系统应尽量远离脑电图前置放大器和患者,以避免干扰,必要时应使用电源隔离器; 脑电图仪的电源应尽量不是用电源延长线,因为电缆虽绝缘,但可能仍有小的电容作用,可能干扰脑电图记录; 在供电不稳定的环境中,应配置不间断电源,以保证意外断电时仪器和数据安全; 2.电极: 脑电图电极用于采集脑电信号,通常为银-氯化银电极,也有不锈钢、金、铂职称的无极性电极,颅内电极常用不锈钢或铂铱合金制成,需要在安放电极的情况下行MRI检查的情况下一般使用铂铱合金电极; 电极种类分为: ①柱状电极,安装方便快捷,用于短程普通脑电图记录,但容易脱落; ②盘状电极,可用火棉胶固定在头皮,不易脱落,适用于睡眠记录、长程记录及不合作者的记录,但安装及拆除较费力; ③针电极:多用于特殊部位如蝶骨电极记录,偶用于昏迷患者头皮记录,使用时应严格消毒头皮,并使用一次性针电极,使用时需注意前后方向平行排列针电极,否则可造成波幅不对称和波形畸变; ④耳电极:用弹簧夹或胶布固定于耳垂的盘状电极或螺旋式电极。 3.电极盒: 电极盒位于患者和脑电图仪之间,表面有插孔,数目因放大器通道数目而异。

电极盒有如下功能: ①连接作用:将头皮上任何一个电极连接至任何一个放大器的输入1或输入2端口可形成不同导联方式; ②放大功能:前置放大器位于电极盒内,放大后再进入脑电图仪,可保证不因患者与脑电图仪距离过远而造成信号衰减; 带前置放大器的电极盒应尽可能靠近患者头部,电极线不宜过长,以减少干扰; 国际脑电图协会技术用于委员会协议规定,脑电图仪放大器的输入端1相对输入端2为负相,使波形向上偏转,向下偏转的波形为正相; 前置放大器的性能用共模抑制比表示:共模抑制比=异相信号放大倍数:同相信号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越大越好,一般应在5000:1以上; 放大器的带通范围一般在0.1~100Hz,但颅内皮质或深部记录时,需要宽带滤波放大器。 ③测试功能:测试电极与头皮之间的阻抗。 4.后置放大器: 将从前置放大器输出的信号功率放大,从而带动记录笔的运动,数字化脑电图仪无后置放大部分。 (三)闪光刺激器: 刺激器以圆形最好,也可以是矩形,直径13cm可产生大范围白色弥散光圆形照射区,散射灯罩的中心标出一个注视点,灯罩表面应无条纹图案,以免产生图形刺激效果; 光照度不小于10万烛光(>100Nit); 刺激脉宽在0.1~10ms,刺激频率在1~60Hz之间可调; 刺激器放在患者旁边,刺激脉冲通过连接线疏松值脑电图记录仪的主机与脑电图信号同步记录和显示。 (四)安全措施 脑电图仪器电源应连接医院专用的安全供电系统,安全供电系统的线路及插座质量及安全标准均高于普通市电电路,应使用三相插头和插座,并保证其中地线连接正常;

脑电监护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脑电监护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1. 简介 脑电监护是一种通过电极采集脑部活动信号的方法,用于诊断和监测脑功能。本文档旨在介绍脑电监护的基本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2. 操作流程 2.1 准备工作 - 检查脑电监护仪器的完整性和工作状态。 - 清洁电极和皮肤接触处,确保接触良好。 - 在患者头部按照指定位置粘贴电极。 2.2 设置参数 -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情,设置脑电监护仪的参数。 - 确定采样速率、滤波器设置等参数,以获得清晰而可靠的脑电信号。 2.3 数据采集 - 启动脑电监护仪,开始数据采集。

- 监护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避免干扰因素。 - 即时记录和标注异常事件,如意识改变、抽搐等。 2.4 数据分析 - 将采集到的脑电信号导入分析软件,进行基本处理和滤波。 -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脑电波形进行分析,包括α波、β波、θ波等。 - 分析脑电波形的频谱、振幅、时域特征等。 2.5 结果解读和报告 -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患者的脑功能状况。 - 撰写详细的报告,包括脑电图、分析结果和结论。 - 建议和指导后续治疗和监护措施。 3. 评分标准 脑电监护的评分标准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临床需要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性的评分标准: - 脑电波形的正常性和稳定性。 - 意识状态的评估,如清醒、嗜睡、麻醉状态等。 - 脑电波形的频谱特征,如α波、β波的出现和比例。

- 异常事件的记录和分析,如癫痫发作、脑电抑制等。 4. 结束操作 在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和结果报告后,按照操作规程关闭脑电监护仪器,清理电极和设备。确保设备的保存和维护,准备下一次使用。 以上为脑电监护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的简要介绍,具体操作和评分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要求进行。

颅内监护仪的使用操作流程

颅内监护仪的使用操作流程 简介 颅内监护仪是一种常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和颅脑损伤患者管理的重要设备。它可 以监测和记录患者的脑内压力、脑血流情况以及脑电活动等重要参数,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帮助他们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本文将介绍颅内监护仪的使用操作流程,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使用该设备。 操作流程 使用颅内监护仪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在操作颅内监护仪前,医护人员应先进行手 部消毒,并穿戴无菌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的整个过程都符合无菌要求,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准备监测仪器和材料:将颅内监护仪放置在有灯光的工作台上,保证 有充足的光源。准备好需要使用的管道、导线、注射器等材料,并检查它们的无菌性。 3.安装监护仪:将颅内监护仪插头与设备连接的接口对接,确保插头插 入正确且紧固。然后将仪器放置在患者的床旁或床头柜上,并调整好仪器的位置,确保操作方便且不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 4.连接传感器:根据需要监测的参数,选择对应的传感器,并将其连接 到颅内监护仪上。传感器连接时要确保插头与监护仪的接口对应正确,并牢固连接。 5.校准仪器:接通颅内监护仪的电源,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调整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6.设置监测参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需要监测的参数和报警阈 值。常见的监测参数包括脑内压力、脑血流速度、脑氧合指数等。设置好参数后,确保监护仪能够正确地显示和记录相关数据。 7.检查监测质量:在开始监测前,医护人员应检查仪器的运行情况和传 感器的连接是否正常。确保监护仪的工作状态正常,能够准确地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 8.启动监测:确认一切准备就绪后,可以启动监测程序。监控屏幕上将 显示出实时的监测数据,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数据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脑电的使用流程

脑电的使用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使用脑电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确定使用脑电的目的,例如研究 脑电波、诊断脑部疾病等。 - 确定使用脑电的设备和软件,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脑 电设备和软件。 - 准备好电极和导电胶,以确保电极能够良好地与头皮接触。 2. 安装脑电设备 •将脑电设备连接到电脑或移动设备上,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根据脑电设备的说明书,正确安装设备和软件,以确保能够获取准确的脑电数据。 3. 准备测试环境 在进行脑电测试之前,需要准备一个安静、干净的环境,以确保脑电数据的准 确性。具体步骤包括: - 将测试区域清洁干净,以确保头皮和电极之间没有杂质。- 关闭周围的噪音源,例如关闭窗户、关闭电视等,以减少干扰。 - 确保测试区域 的温度适宜,避免头皮出汗或过于寒冷。 4. 设置脑电参数 在开始测试之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脑电参数,包括: - 选择记录模式, 如连续记录模式、事件相关电位模式等。 - 设置记录时间,根据需求确定记录的时 间长度。 - 设置采样率,即每秒钟采集的脑电数据点数。 5. 安装电极 在安装电极之前,需要将导电胶涂抹在电极表面,以提高电极与头皮之间的导 电性。然后按照以下步骤安装电极: - 将电极插入导电胶中,确保电极与导电胶之 间无空隙。 - 将电极放置在头皮上,并用布带固定电极,确保电极与头皮紧密接触。- 检查确保每个电极都正确连接并稳固。 6. 进行脑电测试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即可开始进行脑电测试。具体步骤如下: - 软件界面上 点击“开始记录”按钮,开始采集脑电数据。- 让被测者保持安静,不随意移动头部,以确保脑电数据的准确性。 - 在测试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记录被测者的相关信息, 如姓名、年龄等。

脑电监护仪操作规程及使用流程

脑电监护仪操作规程及使用流程 1. 背景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脑电监护仪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流程,以确保安全可靠地使用该设备。脑电监护仪是一种用于监测人脑电活动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 2. 设备准备 在使用脑电监护仪之前,请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并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检查设备的电源是否连接并可用。 - 确保设备的电极贴片是完好无损的,并按照说明正确安装在患者的头部。 - 校准设备,确保获得准确的脑电信号。 3. 操作步骤

3.1 启动设备 1. 按下设备的电源开关,确保设备正常启动。 2. 等待设备完成自检过程,确保各项功能正常。 3.2 连接电极贴片 1. 将电极贴片连接到设备的相应插槽上。 2. 检查电极贴片的连接是否牢固,确保接触良好。 3.3 安装电极贴片 1. 按照设备说明,正确安装电极贴片在患者的头部。 2. 确保电极贴片与皮肤接触良好,没有松动或脱落的情况。 3.4 开始监测 1. 按下设备上的监测按钮,开始记录脑电信号。 2. 确认设备显示正常的脑电波形,并监测患者的脑电活动。

3.5 结束监测 1. 在监测结束后,按下设备上的停止按钮。 2. 关闭设备的电源开关,断开电源连接。 3. 卸下患者的电极贴片,并妥善保存。 4. 安全注意事项 - 在使用脑电监护仪时,应确保设备操作人员具备相关培训和 资质。 - 注意设备的清洁和维护,避免污染和故障。 - 使用合适的电极贴片,并遵循正确的安装方法。 -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以上是脑电监护仪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流程的简要介绍。使用者 应详细阅读设备说明书,并遵循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以确保正确、安全地操作脑电监护仪。

脑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脑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1. 简介 脑电监护仪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记录人脑电活动的设备。它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电极、放大器、记录仪和计算机软件。本文将介绍脑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 操作流程 步骤一:准备工作 在使用脑电监护仪之前,必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准备工作: 1. 检查电极:确保电极没有损坏或松动。如果有问题,请更换电极或修复它们。 2. 连接放大器:将放大器正确连接到电极。确保连接牢固,没有松动。

3. 检查记录仪:确保记录仪的电源充足,并检查其存储空间是否够用。 步骤二:安装电极 安装电极是使用脑电监护仪的关键步骤。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电极安装: 1. 准备皮肤:清洁和消毒电极安装位置的皮肤。 2. 安装电极:将电极粘贴到头部的指定位置。确保电极牢固贴附,并与头皮紧密接触。 3. 调整电极位置:根据需要调整电极位置以确保准确记录脑电活动。 步骤三:开始监护

在完成准备工作和电极安装后,可以开始监护过程。请按照以 下步骤开始监护: 1. 启动记录仪:按下记录仪的启动按钮,开始记录脑电信号。 2. 监视信号:使用计算机软件监视脑电信号。确保信号质量良好,没有干扰。 3. 记录数据:在监护过程中,记录仪将自动保存脑电信号数据。确保记录仪存储空间足够,在需要时及时备份数据。 步骤四:结束监护 在完成监护过程后,需要正确结束监护并进行相关处理。请按 照以下步骤结束监护: 1. 停止记录仪:按下记录仪的停止按钮,结束脑电信号记录。 2. 移除电极:小心地将电极从头部取下,避免对皮肤造成不必 要的刺激。

3. 清洁电极:将电极清洗并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3. 注意事项 在使用脑电监护仪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安全操作:使用脑电监护仪时,需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专业操作:操作脑电监护仪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请确保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负责操作。 3. 数据保密:脑电信号是个人隐私信息的一部分。请妥善保管和处理脑电数据,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4. 维护保养:定期维护脑电监护仪,清洁和校准设备,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脑电监护仪操作规程

脑电监护仪操作规程 1. 简介 脑电监护仪是一种用于记录和分析人脑电活动的设备。本操作规程旨在为使用脑电监护仪的医务人员提供操作指南,确保正确有效地进行脑电监护。 2. 设备准备 - 确保脑电监护仪与电源连接良好,并已打开电源开关。 - 检查电极贴片是否完好无损,并正确连接到脑电监护仪。 - 选择适当的电极位置,根据需要进行清洁和消毒。 3. 操作流程 步骤一:准备患者 1. 与患者沟通,解释脑电监护的目的和过程。

2. 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确保头部暴露足够的皮肤面积以便安装电极。 步骤二:安装电极 1. 根据需要,将电极贴片连接到头部指定位置。确保每个电极贴片与皮肤紧密贴合。 2. 以正确的顺序连接各个电极,并确保电极之间没有松动。 步骤三:调节信号 1. 打开脑电监护仪的控制面板。 2. 检查并调整脑电信号的灵敏度和增益,以确保获取到清晰且正确的信号。 步骤四:记录脑电数据 1. 在脑电监护仪的控制面板上启动记录功能。 2. 确保记录的通道和采样率符合要求。 3. 记录足够长时间的脑电数据,以便进行分析和观察。

步骤五:结束监护 1. 根据需要,停止脑电数据的记录。 2. 将患者的电极和设备上的电缆连接完好。 4. 注意事项 - 在操作脑电监护仪过程中,确保操作者和患者的安全。 - 在安装电极时,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确保电极与皮肤贴合 良好。 - 检查脑电监护仪的性能和功能,在操作前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 了解脑电监护仪使用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 - 根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数据记录和文档记录。 以上是脑电监护仪操作规程的简要介绍和步骤说明。在操作过 程中请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如有疑问 或问题,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监护仪器操作手册

监护仪器操作手册 为了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们编写了本监护仪器操作手册,旨在向使用该设备的医务人员提供全面的技术指导和操作流程。请根据以下的操作指南仔细进行操作,如有任何疑问或困惑,请及时与我们的技术支持团队联系。 1. 开机与关机 插好电源,按开机键,出现引导界面。按启动即可进入系统。如果需关机,请长按设备的关机按钮,等待系统关闭后断开电源。 2. 系统界面 系统界面包括指标监测区,波形显示区,报警提示区,设置管理区等。指标监测区为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提供实时监测和记录,波形显示区则实时显示患者各项生理信号的波形图像,报警提示区则会在指标超出正常值范围时进行警示。设置管理区用于设备的初始化以及参数设置等操作。 3. 参数设置 在系统界面中,点击设置管理区后,可以进入系统设置界面,进行各项参数的设置,包括报警音量、屏幕亮度、小波形显示等。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设置。 4. 患者信息录入

点击患者信息管理按钮,输入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输入完成后点击保存即可。 5. 指标监测 系统可以监测多个生命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率、SpO2等,监测指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定义调整。 6. 波形显示 波形显示主要显示患者的脑电图、心电图、体温曲线等生理信号的 波形图像,医务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曲线进行精准的病情判断和治疗计 划的制定。 7. 报警提示 当指标超出正常值范围时,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提示声音,医务人 员应及时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8. 操作注意事项 使用监护仪器时,请务必按照以下操作要求进行操作: (1)在使用前应仔细阅读本操作手册,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 (2)在进行监护操作前,先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连接,确保设备稳定、接触良好。 (3)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设备清洁卫生,以免影响监测准确性。

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仪操作SOP

脑电双频指数(BIS )监测仪操作 一、操作目的 监测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 ),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二、适用范围 1.麻醉深度监测和意识状态的评价; 2.指导重症监护病房的镇静用药,控制镇静深度; 3.判断脑死亡,评价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脑功能及预后。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步骤 注释及图解 4. 图所示BIS 监测模块、连接导线及电极片 (电极片有使用期限) 图所示用乙醇纱布清洁皮肤

注释及图解 图所示号探头粘贴部位 图所示号探头粘贴部位 图所示号、4 号探头粘贴部位 图所示监测过程中注意电极片的位置

续表步骤及要点注释及图解 4.按压传感器探头的周围,确保粘牢;分 别按压4 个探头各5s,确保探头与皮肤接触 良好(图所示)。 5.将BIS 模块插入监测仪插座(图所示)。 6.用连接导线连接电极和传感器(图所 示)。 7.打开监测仪上BIS 窗口(图所示)。 8.在设定菜单上选择显示电极状态,所 有电极状态均为绿色(图所示)。 图所示按压探头各5s 图所示BIS 模块插入监测仪插座 图所示连接电极和传感器 图所示BIS 窗口 图所示电极状态均为绿色

注释及图解 图所示BIS 数值及信号质量指数 五、注意事项 1.禁忌证:此操作无明显不良反应,无明确禁忌证。 2.监测仪BIS 波形显示宽大干扰波形时,可在BIS 设置里将滤波器开通。 3.监测仪电极状态显示黄色时,提示监测电极接触不良,需重新连接电极,或检查电极片与皮肤的接触情况,可紧按电极5s再进行监测。 4.注意观察肌电活动,信号质量指数,抑制比等质量指标,发现肌电活动>40,信号质量指数<80,可能是皮肤与电极片接触不良,阻抗增强,需检查电极片的情况。 5. 电极片可连续使用24h,如中途不显示数值,可在电极片上涂少量耦合剂,以促进信号传导。 6.避免电缆接口与任何液体的接触。 7. 电缆线应避免过度缠绕和打结,以免损坏电缆内部芯线,影响信号传输。 8. 当通过对BIS 结果的解释来做出临床诊断时,始终应结合其他有用的临床体征来进行判断。 六、监护参数的意义 监护参数的意义见表所示。 表所示脑电双频指数及脑功能状态

脑电图仪标准操作规程(五篇范例)

脑电图仪标准操作规程(五篇范例) 第一篇:脑电图仪标准操作规程 对环境的要求 1.1 脑电图仪应放置于屏蔽室内,防止外界交流电噪单干扰,保障脑电图描记的稳定,波形清楚。 1.2 室温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避免因寒冷引起的肌电干扰。1.3 无关人员不要随意在室内特别是接近被检者行走,避免因此引起的磁场干扰。2 准备工作 2.1 向被检者交待清楚在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 2.2 要求被检查检查前3天停服镇静剂、安眠药及抗癫痫药物。 2.3 被检者检查当天应进食,不宜空腹。 2.4 对初次接受检查者,事先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更好地配合检查。3 皮肤处理和电极安放 3.1 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发。3.2 应用导电膏涂擦放置电极的皮肤处,不能只是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避免用棉签或毛笔沾生理盐水或酒精等代替导电膏,这类方法处理皮肤,皮肤和电极间的接触阻抗较在,极化电位不稳定,易引起基线漂移或其它伪差。3.3 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6导联脑电图电极,特殊情况下的蝶骨电极按统一标准安放。 3.4 为评判有无其它干扰因素,应同步放置眼动电图和下颌肌电图电极。4 描记脑电图 4.1 正式描记脑电图前应调整好阻抗、噪音,调整走纸速度。观察描记图下方的定标是否准确,如有不妥及时调整。 4.2 按照脑电图仪的使用说明进行标准操作。常规包括I导、II导、III导和IV导,根据申请情况可加用V导和VI导。 4.3 疑诊为癫痫患者时需做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诱导有无异常波形出现。4.4 若多数导联均正常仅有一个或两个导联呈直线,应注意是否为该导联接触不良,应重新安放电极。 4.5 若常规脑电图无法明确是否有异常波形时,应进行24小时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