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饮食保健学复习资料

中医饮食保健学复习资料

中医饮食保健学复习资料
中医饮食保健学复习资料

概念:中医饮食保健学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思想观念出发,

研究饮食与保持和增进人体健康以及防治疾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

人们饮食保健活动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关系:1、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2、烹饪以养生保健为基础

3、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的特点

5、社会的发展对烹饪饮食保健理论的研究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6、中医饮食保健学必须与只能各国烹饪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西方现代营养学

1、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现代营养学都是以研究饮食与增进人体健康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学科;

2、中医饮食保健学一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从整体着眼,以实践研究为基础,以人为本,以脾

胃为饮食保健之本,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定量研究、确立量化指标和实验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3、西方近代营养学作为西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微观出发,从局部着眼,以实验

研究为基础,以食物营养素为本,以平衡膳食为核心,在应用性,实践性等方面也存在着某些局限;

4、相互取长补短,建立一个全新的饮食营养保健学科将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主要文献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饮膳正要,医学衷中参西录

特点:

整体饮食保健观:1、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辩体与辩证施膳饮食保健观:

1、中医饮食保健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辨体与辨证施膳是中医学辨证施治这一基本原则

在饮食保健学中的具体体现;

2、所谓辨体,就是指根据个体的生理表现和体征,并结合先天禀赋、年龄、性别、饮食起居及天时、地

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分析和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类型的体质

3、施膳则是根据辨体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养原则,以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4、辨体是确定饮食养生的前提和依据,是膳食制定养生的原则

5、所谓辨证,就是根据疾病的病理表现和体征,通过分析和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膳,则

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疗方法及食疗食物和配方。

脾胃为本饮食保健观:1、脾胃为饮食营养之本;2、饮食保健应首先重视调理脾胃

食物的四气与五味:|

1、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凡属于含量性质的食物,多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保护人体阴液,纠正热性体

质或治疗热性病症,主要用于热性体质和热性病症

凡属温热性质的食物,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等作用,能够辅助人体阳气,纠正寒性体质或治疗寒性病症,主要用于寒性体质和寒性病症

2、所谓五味,是指食物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健胃等作用

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等作用

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和生津等作用

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泄降、燥湿、健胃等作用

咸味食物具有软坚、润下、补肾养血等作用

淡味食物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

涩味食物具收敛链的作用

食物的归经:食物对人体脏腑经络的作用是有一定范围或选择性的。归经就是把食物的作用

范围或选择性与人体脏腑经络联系起来,以明确指出食物对于机体某些脏腑经络所起的主要

作用或特殊作用。辛能入肺,甘能入脾,酸能入肝、苦能入心,咸能入肾

以脏补脏:是指用动物的脏器来补养人体相应的脏腑器官或治疗人体相应脏腑器官的病变炮制与烹调的目的

1、变生为熟,有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提高了食物的利用率,缩短了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2、灭菌消毒,降低或消除某些食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证人体食用的安全

3、改变食物的性能,使之适应养生或食疗的需要

4、提高实物的效用

5、曾静食物的色香味形,促进食欲,便于食用

常用的方法有:炒炙煨煮蒸

配伍:是指根据养生或食疗的需要,选择两种以上的食物(药物)组合应用,是进行组方配膳的基础。

(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配伍的目的:1、增强饮食保健的效果;2、适应人体养生保健应用的需要;3、减少食物(药物)的不良作用

相须(相类性配伍):是指两种性能作用相近的食物配合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其效果。

相使(相使性配伍):是指两种食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食物为主,另一种食物为辅,以提高主要食物的作用。

相畏与相杀(相制性配伍):相畏或相杀是指两种食物配伍使用,一种食物能减轻另一种食

物的副作用。

相恶:是指两种食物配伍使用时,一种食物能降低另一种食物的作用,甚至相互抵消,属于

配伍禁忌。

相反:是指两种食物配伍使用时,能产生副作用或毒性反应,属于配伍禁忌。

配方:在食疗保健理论的指导下,将两种以上食物按照一定的配方原则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

配方原则:主料、辅助料、佐助料。

主料(君药):起主要作用的食物(药物)。

辅助料(臣药):是辅助主料以加强保健作用,或兼顾其它养生保健作用的食物。佐助料(佐、使药):是起消除食物的不良作用,或引导归经,或调味赠色作用的食物。配伍禁忌概念:是指两种食物在配伍使用时,可降低其养生保健的效果,甚或产生对人体有

害的影响,俗称食物相克”。

发物禁忌: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病的食物补养类食物

以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扶助正气,养生壮体,提高抗病能力,以及治疗虚弱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食物,又称补益类食物、补虚类食物。

补气类食物:是指以补益人体之气,增强脏腑功能和机体的活动能力,以及治疗气虚证候为

主要作用的一类食物,又称益气类食物。

1、山药:食性――甘、平,归脾、肺、肾经;

食疗: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

应用:1、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慢性久泻。(薯蓣鸡蛋黄粥)

2、用于肺虚久病咳嗽(珠玉二宝粥)

3、用于肾虚遗精、尿频、妇女白带过多(一味薯蓣饮)

4、用于消渴(煮汤代茶饮)

宜忌:(1)健脾止泻宜炒黄后研末煮粥食;养阴宜用生品煮食。

(2)有湿盛中满及积滞者不宜食用。

2、大枣:食性:甘,温,归脾、胃经。作用特点:气血双补。

食疗:补益脾胃,养血安神

应用:1、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体倦乏力等(大枣粥)

2、用于心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怔忡、妇女脏躁等(枣心汤)

3、还可用于缓和食性

药理研究

1、延缓衰老,抗氧化,提高免疫功能;

2、抗肿瘤作用;

3、保护肝脏;

4、抗过敏的作用。

宜忌:大枣为大甘之物,多食易致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有湿热内蕴,痰热咳嗽及小儿疳积者不宜食用

养生:有“补虚圣药”之称,为补肺益肾养生珍品食疗: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应用:1、用于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虫草炖鸡)

2、用于肺虚久病咳喘,劳嗽痰血、盗汗(虫草蒸鸭)

3、还可用于自汗、久病虚损、失眠

宜忌:有感冒者不宜食用

1、海参:食性:甘、咸,温。归心、肾经

养生:有“海中人参”之称,为补益强壮养生佳品

食疗:补肾益精,养血润燥

应用:1、用于肾虚遗精、阳痿、尿频、遗尿(海参羊肉汤)

2、用于精血亏损、虚弱劳怯(海参老鸭汤)

3、用于血虚肠燥便秘(海参木耳炖大肠)

4、还可用于虚劳咯血咳嗽,产后蓐劳,休息痢

药理研究

1、增强免疫力;

2、抗癌作用;

3、抗凝血作用:抗凝、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用于脑栓塞、缺血性心脏病等,被认为是个很有前途的抗栓药物。

宜忌:1、宜配伍动物性原料,以增强补益强壮之力。2、肠滑泄泻及痰湿内盛者不宜食用。

胡桃仁:|食性:甘、温,归肾、肺经。

养生:有“果中第一补品”之称,为温补肺肾养生佳品

食疗:补肾强腰,固精止遗,温肺定喘,润肠通便

应用:1、用于肾虚腰痛脚弱、阳痿遗精、耳鸣、尿频、妇女带下等

2、用于肺肾虚寒咳嗽

3、用于肠燥便秘

4、用于石淋、脏躁病、风寒感冒等

药理研究

1、增加体重;

2、化石作用;

3、镇咳作用。

宜忌:1、胡桃仁皮涩肉润,定喘止咳宜连皮使用,润肠通便宜去皮使用;

2、本品甘温滋腻,能助火生痰,阴虚火旺、痰热咳嗽及便溏者不宜使用。

补血类食物:是指以补养人体之血,滋养脏腑组织器官,维持人体生理活动,以及治疗血

虚病证为主要作用的一类食物,又称养血类食物。大多味甘质腻,虽能滋补,但易碍胃,可适当配伍行气健脾的食物;湿浊中阻,脘腹胀闷、食少便溏者不宜食用。

应用

1、养生:A、血虚体质;B、补血强壮;

2、食疗:血虚病证。

龙眼肉

食性:甘,温。归心、脾经。功效特点:气血双补。

龙眼肉与大枣的比较:龙眼肉与大枣都能补气养血,但龙眼肉以补血为主,大枣以补气为主。

食疗: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应用:1、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头晕以及虚劳赢弱,脱发等

2、用于月经过多,慢性失血,大便下血等病症

3、还可用于脾虚泄泻,产后浮肿、气虚水肿,胃脘疼痛

宜忌:湿盛中满及痰火盛者不宜食用

猪肝

食性:甘、苦,温。归肝经

养生:以肝补肝,为补肝养血养生佳品

食疗:养血补肝明目

应用:1、用于血虚萎黄,浮肿脚气(猪肝大枣汤)

2、用于肝虚视力模糊,两目干涩,夜盲及目赤(菠菜猪肝汤)

3、还可用于食即汗出、休息痢、脱肛等(猪肝散)

宜忌:1、《调疾饮食辩》谓以肝补肝,羊为最,鸡次之,猪又次之

2、诸养生不忌

猪蹄

食性一一甘、咸,平。归胃经

养生:为补血益精养生佳品

食疗:补血通乳,生肌托疮

应用:1――用于妇人产后乳少(猪蹄汤)

2――用于疮疡久不收口(甘草猪蹄汤)

3――用于出血病征(猪蹄花生大枣汤)

宜忌:1、宜清炖食。

2、痰湿内盛者不宜

补阴类食物:是指以补养人体阴液,滋润脏腑,维持人体生理活动,以及治疗阴虚病证为

主要作用的一类食物,又称养阴类食物、滋阴类食物。甘寒滋腻一一脾胃虚弱者不宜单独使用

黄精:【品质】以色黄透明甘甜,习称冰糖渣者为佳;

【食性】甘,平。归脾、肺、肾经。

【养生】为滋补强壮养生佳品;

【食疗】滋阴润肺,补肾强筋,补脾益气

【应用】1、用于肺痨咳血,阴虚燥咳(冰糖炖黄精);2、用于肾虚筋骨软弱,久病风湿疼痛(枸杞黄精汤)3、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乏力(黄精蒸鸡);4、用于消渴,妇女赤白带下

【宜忌】1、不宜与乌梅同食2、有痰湿气滞者不宜食用

桑葚

【品质】以个大肉厚而糖性大者为佳;

【食性】甘,寒。归肝、肾经;

【养生】为滋补肝肾养生佳品;

【食疗】补肝肾,滋阴血,生津润燥;

【应用】1、用于肝肾阴亏,阴血不足,眩晕耳鸣,虚烦失眠,须发早白等病症;2、用于消渴,便秘;3、用于目暗、瘰疬等;

【宜忌】1、不宜用铁质器具加工;2、有脾胃虚寒泄泻者不宜食用

枸杞子

【食性】甘,平。归肝、肾经;

【养生】为补益肝肾养生佳品;

【食疗】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

【应用】1、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迎风流泪等(枸杞炖鸡);2、

用于虚劳咳嗽(枸杞炖银耳);3、用于住夏虚病等;

【宜忌】脾虚便溏者不宜食用

松子

【品质】以饱满光泽、油性足者为佳;

【食性】甘,温。归脾、肺、大肠经;

【养生】滋养强壮,旺盛精力;抗衰延年;

【食疗】养液熄风,润肺止咳,滑肠通便;

【应用】1、用于阴液不足,眩晕及风痹日久(松子膏);2、用于肺燥咳嗽,干咳,咯血(风

髓汤);3、用于肠燥便秘(松子粥);4、用于虚赢少气;

【宜忌】便溏及痰湿者不宜食用。

燕窝

【品质】以白燕者为佳;

【食性】甘,平。归肺、胃、肾经;

【养生】为滋养强壮养生佳品;

【食疗】滋阴润肺,益气补中;

【应用】1、用于虚损、咳嗽痰喘、咯血、吐血(冰糖雪梨蒸燕窝);2、用于久泻久利久疟,

噎膈反胃(人参炖海燕);3、用于小便频数;

【宜忌】有脾胃虚寒及痰湿停滞者不宜食用

温里类食物

是指以温暖脏腑,祛散里寒,增强抗寒能力,以及治疗里寒病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食物。

凡属热性症候,阴虚症候及孕妇应慎用或忌用

肉桂

【品质】以皮细肉厚、香浓味甜者为佳;

【食性】辛、甘,大热。归肾、脾、肝经;功效特点:祛寒止痛作用较好;

【养生】为温补助阳养生食品;

【食疗】补火助阳,温暖脾胃,温通经脉,祛寒止痛;

【应用】1、补火助阳:肾阳不足、畏寒肢冷、阳痿、尿频、腰膝冷痛等。2、温中散寒:脾

胃虚寒、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3、温经通脉:寒性月经不调;4、温通托脓:阴疽(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的作用)。5、其它:寒湿痹痛、气血衰少;

【食性】辛,热。归心、肺、脾、肾经;

【养生】为温中散寒养生食品;

【食疗】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逐寒除痹;

【应用】1、温中祛寒: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等;2、回阳通脉:四肢冰冷、脉动微弱等寒极重证;3、温肺化饮:寒饮咳喘;4、逐寒除痹:寒湿痹痛;5、其他:阳虚吐血、衄血、下血等;

【宜忌】常用量为3-9克,不宜多用;阴虚火旺、血热出血及孕妇不宜

花椒

【品质】以产于四川而色红肉厚者为佳;

【食性】辛,热。归脾、肺、肾经。

【养生】温暖脾胃,散寒除湿,健胃消食(促进食欲)。适宜于胃寒体质、久居寒湿环境等

食用;

【食疗】温中散寒,止痛燥湿杀虫;

【应用】1、温中散寒,止痛燥湿:胃脘冷痛、胃寒呕吐、脾寒泄泻、寒滞痢疾、寒湿痹痛

等,可选用花椒粥。2、杀虫:蛔虫腹痛,可选用椒醋汤;

【宜忌】常用量2-5g,不宜多用;得盐味佳。阴虚火旺及孕妇不宜

薤白

【食性】辛、苦,温。归心、肺、胃、大肠经;

【养生】温通理气,助阳散寒,安胎利产;

【食疗】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应用】1、理气宽胸,通阳散结:阴寒胸痹心痛(刺痛、绞痛),以及奔豚气痛、痰饮咳喘等;2、温中散寒,行气导滞:胃肠寒凝气滞,胃冷疼痛、冷痢后重等;3、其他:妇女赤白

带下等;

【宜忌】1、生偏辛散,熟偏甘补。2、气虚无滞及阴虚内热者不宜橘皮

【食性】辛、苦,温。归脾、肺经;

【养生】调畅气机,燥湿化痰,健脾解腻;

【食疗】理气调中,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应用】1、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2、燥湿化痰:痰湿困脾、痰湿

咳嗽等;3、其他:产后催乳等;

【宜忌】1.常用量干品为3-9g2.有实热津伤者不宜食用

玫瑰花

【品质】以鲜而香浓者为佳;

【食性】甘、微苦,气香,温。归肝、脾经;功效特点:理气活血;

【养生】调畅气血,爽神悦志;

【应用】1疏肝理气:胸闷胁痛、胃脘胀痛、经行乳房胀痛等,可选用玫瑰花茶。2、和血调经:女子月经不调、吐血、噤口痢、便血等,可选用玫瑰膏、冰糖炖玫瑰等。3、其他:乳痈、肠炎等。

【宜忌】常用量为3~6g,诸养生不忌

理血类食物

是指以调理人体之血为主要作用的一类食物

止血类食物

是指以防止或制止体内外出血,保护血脉正常运行以及治疗出血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食物。

猪肠

【品质】以猪大肠为佳;

【食性】甘,微寒。归大肠经。

【养生】补益肠胃,增强肠胃功能;

【食疗】收敛止血;

【应用】收敛止血:便血、血痢、痔血、脱肛等,可选用槐花炖猪肠;其他:肠燥便秘、小便频数等;【宜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症及冠心病不宜。

槐花

【食性】苦,凉。归肝、大肠经;

【养生】清热凉血,适宜于热性体质、血热体质等;

【食疗】凉血止血,疏风清热;

【应用】1凉血止血:主要用于血热出血,如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咯血、

衄血、赤白痢下等。选方如槐花猪肠;2、疏风清热:主要用于风热目赤、痈疽疮毒;3、其他:皮肤瘙痒、痤疮、肺热失音、喉痹、蛔虫病等;

【宜忌】脾胃虚寒者不宜

消食类食物

【品质】以坚实无筋皮光肉厚者为佳;

【食性】辛、甘,凉。归肺、胃经;

【养生】健脾助运,化痰祛湿,净化脏腑,预防胆石症;

【食疗】消食化积,下气宽中,清化痰热,散瘀滞血;

【应用】1、消食化积,下气宽中:主要用于食积腹胀、消化不良、积滞痢疾等,尤长于消

豆腐积滞。2、清化痰热,散瘀止血:主要用于肺热咳嗽、咯血、衄血、消渴等;3、中风、淋病及石淋、带下、水土不服、解补药壅滞等。

【宜忌】生者偏凉,熟者偏温。消食宜生食,化痰热宜捣汁饮,养生宜煮食。

【品质】以个大肉厚色红者为佳;

【食性】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养生】健脾开胃,调畅血脉,化痰减肥;

【食疗】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应用】1、消食化积:主要用于肉食积滞及积滞下痢、小儿疳积等,尤长于消油腻肉食积

滞。2、活血化瘀:主要用于痛经、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可选用山楂红糖汤。3、其他: 肠风下血等。【宜忌】不宜与人参同食。多食耗气、损齿、易饥,有气虚赢弱,脾胃虚弱及空腹者不宜食用

祛湿类食物

是指以调节体内水液代谢,促进水湿排出,以及治疗水湿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食物。

利水渗湿类食物

是指以通调水道,渗泄水湿,调节体内水液代谢,以及治疗水湿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食物。其中味属甘淡、淡能渗湿的食物,习称淡渗利湿食物,易耗伤阴液一阴虚津伤者慎用。茯苓

【品质】以产于云南野生者为佳;

【食性】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养生】补脾胃,益心智,抗衰老,安胎元,利水湿;

【食疗】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宁心安神;

【应用】1、利水渗湿: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以及痰饮咳嗽、眩晕等,可选用茯苓饼

干。2、健脾止泻:主要用于脾虚食少、大便泄泻等,可选用茯苓粥。3、宁心安神:主要用

于心悸、失眠等。可选用茯苓宁神羹;4、遗精、淋浊、五劳七伤、消渴、淋病等;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讲课稿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 中医药食疗 中国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中国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促进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利用中医学的某些药方,人们发展了食疗文化。食疗文化的治病原理,更有赖于中医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在所谓的“有意无意之间”,其实有着“食疗家”——即“医学家”们的有意识引领。这种引导作用,是由于中医学理论广阔而深厚的内涵。而食疗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即融合于饮食文化的一般发展过程之中,又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渐分离和结晶出来,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在人们平常的食疗保健中,可以有药膳、药粥、药酒,甚至于药茶,每样东西都融合了某些中医学的医药原理。 首先我们说一下药茶方面。我们平时说的美肤茶就是用沸水冲泡浓绿茶,然后将软骨素调和茶水中,经常引用可以美艳肌肤,使皮肤富有弹性。而珍珠茶就是用珍珠研磨成细粉,用沸水冲泡茶叶,以茶汁送服珍珠粉,这样可以润肌泽肤,达到美容的效果。 而时下有些女性皮肤暗黄粗糙,易生暗疮、眼袋、黑眼圈,还有色素沉着现象,归根究底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体内新陈代谢发生障碍。此时,人们就想出了多种多样的美容汤来解决女性们的各种皮肤问题。譬如,奶油桂鱼糖,经常

食用不但可使肌肤白净透红,还可防止皮肤色素沉着,消除雀斑,淡化黄褐斑;冬瓜薏米瘦肉汤,有祛湿除斑、养血益颜、清热解毒的功效,也可以治愈因脾虚湿盛或血虚血热而引致的面生蝴蝶斑和黄褐斑;绿豆老鸭汤,能清热解毒,消除因湿热内蕴而生成的面部暗疮;苹果生鱼汤,可以治脾虚血气不足,防止眼袋生成,消除黑眼圈。诸如此类的美容汤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这样就能看出中医美容越来越普遍了。 而除了美容之外,女性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减肥了,所以减肥粥也应运而生了。就好象美颜瘦身粥,它是用黄豆和芝麻做成的,黄豆的脂肪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而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滋润皮肤、使人面色红润有光泽、降血脂、血糖、延年益寿等功效作用;生姜粥,中医常把食物分成阴阳两性,生姜是属于阳性食物,体重的增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吃食物是阴性还是阳性,吸收阳性食物能增加基础新陈代谢率,因为人们在休息的时候便能排除额外的能量,所以减肥者要是能适当地进食阳性食物就能事半功倍;大蒜粥,大蒜与生姜一样同属阳性食 物故能治肥胖,再加上大蒜有消炎、止泻、利尿、降压等作用,并且有十分强的杀菌能力,所以大蒜粥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达到瘦身效果。总之,这些减肥粥都可以减肥,又可以强身健体、养颜美容,也可以同时治疗体内的疾病,而且它们都含有珍贵的药效成分,同时能被身体百分百地吸收,这也成为药粥的特征之一。 从上述关于中医美容的各种药茶、药膳、药粥,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我们平常的食疗保健中,某些中医的医药原理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从而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食疗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浑然天成,效法自然,于日常人生必需的饮食之中,在不知不觉、有意无意之间,强身益寿,治疗疾病,使人置身于美食文化的高度享受之中。 总而言之,食疗与药疗,食物与药物,其治病原理相同,理论贯通。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可以更好理解各种食疗法,也可以更科学地应用食疗方法达到更佳疗效,也能使人们在享受饮食文化的同时得到治疗的益处。

中医饮食保健学总结复习学习资料.docx

关系: 1、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2、烹饪以养生保健为基础 3、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的特点 5、社会的发展对烹饪饮食保健理论的研究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6、中医饮食保健学必须与只能各国烹饪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与西方现代营养学 1、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现代营养学都是以研究饮食与增进人体健康为主要内容和目的 的学科; 2、中医饮食保健学一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从整体着眼,以实践研究为基础, 以人为本,以脾胃为饮食保健之本,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定量研究、确立量化指 标和实验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3、西方近代营养学作为西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微观出发,从 局部着眼,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食物营养素为本,以平衡膳食为核心,在应用性,实 践性等方面也存在着某些局限; 4、相互取长补短,建立一个全新的饮食营养保健学科将是未来努力的方 向主要文献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饮膳正要,医学衷中参西录 特点: 整体饮食保健观: 1、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辩体 与辩证施膳饮食保健观: 1、中医饮食保健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辨体与辨证施膳是中医学辨证施治这一基本原 则在饮食保健学中的具体体现; 2、所谓辨体,就是指根据个体的生理表现和体征,并结合先天禀赋、年龄、性别、饮食 起居及天时、地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分析和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类型 的体质 3、施膳则是根据辨体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养原则,以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4、辨体是确定饮食养生的前提和依据,是膳食制定养生的原则 5、所谓辨证,就是根据疾病的病理表现和体征,通过分析和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 的证;施膳,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疗方法及食疗食物和配方。 脾胃为本饮食保健观: 1、脾胃为饮食营养之本; 2、饮食保健应首先重视调理脾胃食物 的四气与五味: 1、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凡属于含量性质的食物,多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保护人体阴液,纠正热性体质或治疗热性病症,主要用于热性体质和热性病症 凡属温热性质的食物,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等作用,能够辅助人体阳气,纠正寒性体质或治疗寒性病症,主要用于寒性体质和寒性病症 2、所谓五味,是指食物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健胃等作用 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等作用 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和生津等作用 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泄降、燥湿、健胃等作用 咸味食物具有软坚、润下、补肾养血等作用 淡味食物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

《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木 B.火 C.土 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A.曲直 B.炎上 C.润下 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 润下 B. 稼穑 C. 炎上 D. 曲直 8.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 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 .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10. 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A. 脾 B. 三焦 C. 肝 D. 肾 11. 藏神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3. 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 ) A.喜 B.怒 C.思 D.忧 14. “在窍为目”的是 ( ) A.肝 B.心 C.脾 D.肺 15. “受盛之官”指 ( )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16. “血府”指 ( ) A.脑 B.髓 C.骨 D.脉 17. 朝百脉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8.“精血同源”指的是 ( ) A.心肺关系 B.肺肝关系 C.肝脾关系 D.肝肾关系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意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药性理论;收载药物365种。 4、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①《脉经》 1 / 22

中医饮食保健学复习资料

概念:中医饮食保健学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思想观念出发, 研究饮食与保持和增进人体健康以及防治疾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 人们饮食保健活动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关系:1、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2、烹饪以养生保健为基础 3、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国烹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的特点 5、社会的发展对烹饪饮食保健理论的研究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6、中医饮食保健学必须与只能各国烹饪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西方现代营养学 1、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现代营养学都是以研究饮食与增进人体健康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学科; 2、中医饮食保健学一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从整体着眼,以实践研究为基础,以人为本,以脾 胃为饮食保健之本,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定量研究、确立量化指标和实验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3、西方近代营养学作为西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微观出发,从局部着眼,以实验 研究为基础,以食物营养素为本,以平衡膳食为核心,在应用性,实践性等方面也存在着某些局限; 4、相互取长补短,建立一个全新的饮食营养保健学科将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主要文献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饮膳正要,医学衷中参西录 特点: 整体饮食保健观:1、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辩体与辩证施膳饮食保健观: 1、中医饮食保健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辨体与辨证施膳是中医学辨证施治这一基本原则 在饮食保健学中的具体体现; 2、所谓辨体,就是指根据个体的生理表现和体征,并结合先天禀赋、年龄、性别、饮食起居及天时、地 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通过分析和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类型的体质 3、施膳则是根据辨体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养原则,以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4、辨体是确定饮食养生的前提和依据,是膳食制定养生的原则 5、所谓辨证,就是根据疾病的病理表现和体征,通过分析和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膳,则 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食疗方法及食疗食物和配方。 脾胃为本饮食保健观:1、脾胃为饮食营养之本;2、饮食保健应首先重视调理脾胃 食物的四气与五味:| 1、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凡属于含量性质的食物,多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保护人体阴液,纠正热性体 质或治疗热性病症,主要用于热性体质和热性病症 凡属温热性质的食物,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等作用,能够辅助人体阳气,纠正寒性体质或治疗寒性病症,主要用于寒性体质和寒性病症 2、所谓五味,是指食物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健胃等作用 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等作用 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和生津等作用 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泄降、燥湿、健胃等作用 咸味食物具有软坚、润下、补肾养血等作用 淡味食物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 涩味食物具收敛链的作用 食物的归经:食物对人体脏腑经络的作用是有一定范围或选择性的。归经就是把食物的作用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模拟题

[模拟]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体现了 A.阴阳互根 B.阴阳制约 C.整体观念 D.阴阳消长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题: "阴平阳秘"和"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的理论,体现了 A.阴盛阳衰 B.阴阳两虚 C.脏腑互克 D.动态平衡 E.新陈代谢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3题: 认为"六气皆从火化"的医家是 A.吴又可 B.刘完素 C.朱丹溪 D.张仲景 E.张从正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4题:

整体观念贯穿于下述哪个领域 A.中医生理、病理 B.中医诊法 C.中医辨证 D.中医治疗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5题: 《诸病源候论》的作者是 A.巢元方 B.孙思邈 C.王叔和 D.皇甫谧 E.陈无择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6题: 现存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是 A.《诸病源候论》 B.《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C.《千金要方》 D.《伤寒杂病论》 E.《内外伤辨惑论》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7题: 属中医学防治特点的确切表述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审因论治 D.辨证论治 E.防重于治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8题: 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脑 B.心 C.五脏 D.经络 E.神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9题: 提出"千般痰难,不越三条"的医家是 A.张景岳 B.张从正 C.张仲景 D.张志聪 E.张元素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10题: "金元四大家"中,被称"养阴学派"的医家是 A.朱震亨 B.李杲 C.刘完素 D.张从正 E.张景岳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11题: 《灵枢·本神》认为"任物"之脏是 A.心 B.肺 C.脾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一)整体观点的概念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二)整体观念的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五脏一体观人体以五脏为中心 (2)形神一体观 (3)物质与功能一体观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 (一)症、证、病的概念 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病,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二)辨证与论治的概念 1.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感冒是一种“疾病”,“症状”是临床表现,如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证”是属于风寒还是风热感冒。 咳嗽是一种“疾病' ',“症状”是临床表现,如咳嗽声重、恶寒发热、社苔薄白、脉浮紧; “证”是风热犯肺还是风寒犯肺。 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即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第二节:阴阳学说(环球医学网提供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2016 执业药师考点串讲复习笔记) 一、阴阳的属性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阴阳的可分性,即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如昼为阳,夜为阴。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则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 夜晚的前半 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则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2)阴阳的相互转化性,即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发生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属阴的寒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属阳的热证; 属阳的热证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属阴的寒证。病变的

中医饮食保健学复习资料

概念:中医饮食保健学就是在中医学理论得指导下,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得思想观念出发,研究饮食与保持与增进人体健康以及防治疾病关系得理论与方法,并用这种理论与方法指导人们饮食保健活动得一门应用性学科。 关系:1、中医饮食保健学就是中国烹饪理论得基础与重要组成部分 2、烹饪以养生保健为基础 3、中医饮食保健学就是中国烹饪理论得重要组成部分 4、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得特点 5、社会得发展对烹饪饮食保健理论得研究提出来更高得要求 6、中医饮食保健学必须与只能各国烹饪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得作用 与西方现代营养学 1、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现代营养学都就是以研究饮食与增进人体健康为主要内容与目 得得学科; 2、中医饮食保健学一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从整体着眼,以实践研究为基础,以人 为本,以脾胃为饮食保健之本,具有自身得特色与优势,在定量研究、确立量化指标与实验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3、西方近代营养学作为西医学得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微观出发,从局部着 眼,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食物营养素为本,以平衡膳食为核心,在应用性,实践性等方面也存在着某些局限; 4、相互取长补短,建立一个全新得饮食营养保健学科将就是未来努力得方向 主要文献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饮膳正要,医学衷中参西录 特点: 整体饮食保健观:1、人体就是以五脏为中心得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界得统一性; 辩体与辩证施膳饮食保健观: 1、中医饮食保健学作为中医学得重要组成部分,辨体与辨证施膳就是中医学辨证施治这一 基本原则在饮食保健学中得具体体现; 2、所谓辨体,就就是指根据个体得生理表现与体征,并结合先天禀赋、年龄、性别、饮食起 居及天时、地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得因素,通过分析与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类型得体质 3、施膳则就是根据辨体得结果,确定相应得食养原则,以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得目得 4、辨体就是确定饮食养生得前提与依据,就是膳食制定养生得原则 5、所谓辨证,就就是根据疾病得病理表现与体征,通过分析与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得 证;施膳,则就是根据辨证得结果,确定相应得食疗方法及食疗食物与配方。 脾胃为本饮食保健观:1、脾胃为饮食营养之本;2、饮食保健应首先重视调理脾胃 食物得四气与五味: 1、四气或四性,就是指食物所具有得寒热温凉四种不同得性质与作用。 凡属于含量性质得食物,多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保护人体阴液,纠正热性体质或治疗热性病症,主要用于热性体质与热性病症 凡属温热性质得食物,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等作用,能够辅助人体阳气,纠正寒性体质或治疗寒性病症,主要用于寒性体质与寒性病症 2、所谓五味,就是指食物所具有得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得性质与作用。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健胃等作用 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等作用 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与生津等作用

中医饮食保健学试卷(总)[学习资料]

中医饮食营养学试卷(总)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 2清补法:应用补而不滋腻碍胃,性质平和或偏寒凉的食物,有时也以泻实性食物祛除实证。3中医饮食营养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或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 2.丝瓜络:丝瓜煮熟后,去皮所留之网状纤维,燃炭后有通络作用。 3.中医饮食治疗: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 4.峻补法:是应用补益作用,显效较快的食物来达到急需补益的目的。 5中医饮食节制:泛指饮食的方式方法,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卫生制度等。它包括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正确选用饮食,且提倡全面饮食和节制饮食。 2.中医饮食养生: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护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 3.中医饮食治疗: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饮食治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扶正与祛邪两方面。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中医饮食营养学的研究内容基本包括四个方面,即、、和。(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饮食宜忌) 4.生姜功效为、、。(发表散寒健脾止呕解表) 3.饮食配伍基本分为和两方面。(协同拮抗) 2.常用的食补方法有、、和。(平补法、清补法、温补法、峻补法) 2.饮食的作用有、、和。2.预防作用,滋养作用,延缓衰老作用,治疗作用 5.五汁饮由、、、、五种鲜汁组成。(梨汁、鲜藕汁、鲜笋根汁、荸荠汁) 2.芳香系指食物的特殊嗅味,芳香性食物一般具有、、、、等作用。(醒脾开胃行气化湿化浊辟秽爽神开窍走窜) 3.饮食的治疗作用包括三方面:、、。(补益脾脏泻实祛

邪调整阴阳) 三、选择题(每空1分) 2.食药结合典籍《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它编辑成书约在:A.清代B.汉代C.周代D.先秦E.唐代2B 1.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有()。 A.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B.调理阴阳营养观C.食药一体营养观 D.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营养观E.以上都是1、ABCDE 6.下列属相杀配伍的是: A.扁豆中植物血凝素的不良作用能被蒜减轻或消除。 B.蒜能减轻扁豆中植物血凝素的不良作用。 C.某些鱼类的不良作用,如引起腹泻、皮疹等,能被生姜减轻或清除。 D.生姜能减轻或清除某些鱼类的不良作用等。 E.以上都不是。6BD 11.禽类动物中,营养价值比鸡肉好,被人称为“动物人参”,具有健脾消积,滋补肝肾作用的是()。 A.鸭肉B.鹅肉C.鹌鹑D.胡萝卜E.麻雀11C 13.过食胡萝卜会引起(),出现全身皮肤黄染,与胡萝卜素有关。 A.黄皮病B.黄疸C.肝炎D.癞皮病E.以上都不是13A 26.具有补益肝肾,涩精敛汗功效的食疗方是()。 A.山萸肉粥B.天门冬粥C.双耳汤D.枸杞肉丝E.法制黑豆26A 30.既可补肾精不足,又可益肾阴的食疗方是: A.山萸肉粥B.天门冬粥C.双耳汤D.枸杞肉丝E.法制黑豆30E 3.食物的性能,包括()等内容。 A.气B.味C.归经D.升浮沉降E.补泻3ABCDE 8.清暑利尿解渴的食疗方“三皮饮”,是由()组成的。 A.丝瓜皮B.苦瓜皮C.黄瓜皮D.冬瓜皮E.西瓜皮8CDE 14.鸡内金具有()的功效。 A.健脾消食B.止遗溺C.化结石D.下气回乳E.杀虫解毒14ABC 5.既补脾肺之气,又补脾肺之阴的食物有()。

中医饮食保健学答案

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医饮食保健学》期末考试笔试答案(闭卷/120分钟) 班级:10烹饪与高技姓名:____________座号:______评分:________ 一、填空题(共13题,每空分,共15分) 1.饮食保健学研究的注意内容可概括为(食养)和(食疗)两大部分 2.中医(食补)与(食忌)是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基本概念 3.(周代的食医)是世界上最早的营养师 4.《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饮食保健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5.《饮膳正要》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饮食保健学专着 6.食物性能理论的注意内容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以脏补脏)等 7.中医饮食保健学十分强调(医食同源、药食同用)和(治未病)的思想观念 8.食物的配伍的禁忌注意有(相恶)和(相反)两种情况 9.调整阴阳的方法是(泻其偏盛、补其偏衰)。 10.三因制宜包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 11.区域养生原则为北宜(温补阳气、滋润生津);南宜(清热利湿) 12.调整阴阳要注意因人而注意(阴中求阳)或(阳中求阴),因为阴阳(互报互用)。 13.潮汕地区秋去春本几无冬季,人体(升发有余、收藏不足),故潮菜注重时令滋补。 二、判断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补气类食物是马铃薯(√) 2、泥鳅是补阳类食物(√) 3、墨鱼是补血类食物(√) 4、鸡肉是补阴类食物(×) 5、草鱼是温理类食物(√) 6、豌豆是理气类食物(√) 7、黒木耳是止血类食物(√) 8、茄子是活血类食物(×) 9、萝卜是消食类食物(√) 10、薏米是利水渗*类食物(√) 11、茴香是芳香化温类食物(×) 12、蛇肉是祛风湿类食物(√) 13、菊花石洁热类食物(×) 14、芋头是化痰类食物(√) 15、银杏实止咳平喘类食物(√) 16、生姜是辛温解表类食物(√) 17、金银花是辛凉解表类食物(×) 18、芡实是收涩类食物(√) 19、芥菜是化痰止咳类食物(√) 20、梨汁又名“天生甘露饮”(√) 三、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17分) 1、调基本原则(7分)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人体与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是对立统一的整体。 一、朴素的整体观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这种联系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沟通和联系,将人体各脏腑、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心合小肠,主血脉,开窍于舌;肺合大肠,主气,开窍于鼻;脾合胃,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肝合胆,主筋,开窍于目;肾合膀胱,主骨,开窍于耳等。这种整体性,表现在生理、病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临床上就是根据这种联系和影响来指导辨证论治。 (2)人和自然的关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昼夜阴阳的消长,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居住条件、生活习惯等,都直接影响人的生理活动。在一般情况下,人能适应自然界有规律的变化。《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所以《灵枢.邪客篇》说:“人与天地相应”。一旦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或者由于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外界变化作出适应的反应时,就会发生疾病。 二、辨证论治 运用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史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辨明病理变化的性质和部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候”,这个过程就是“辩证”。“论治”,就是在辨证基础上,根据正邪情况而确立的治疗法则。因此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亦为辨证的目的,又是对辨证正确与否的检验。 “证”与“症”的概念不同。“症”是症状,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等;“证”是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各种症状的概括,包括病变部位、原因和性质,以及致病因素与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等,它深刻、全面、正确地的映了疾病的本质。 辨证论治不同于“对症治疗”,以及现代医学所说的“辨病治疗”。疾病的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的证候,不同的疾病,也可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同样的证候。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则治疗方法有异,如水肿(肾炎)患者,初期发热、恶寒、浮肿、小便不利等为“风水证”,治宜宣肺发汗,利水退肿;后期见腰酸、肢冷、畏寒、面白、浮肿等为“肾阳虚衰证”,治当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一)整体观点的概念 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二)整体观念的内容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五脏一体观人体以五脏为中心 (2)形神一体观 (3)物质与功能一体观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 (一)症、证、病的概念 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病,即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异常病变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二)辨证与论治的概念 1.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感冒是一种“疾病”,“症状”是临床表现,如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证”是属于风寒还是风热感冒。 咳嗽是一种“疾病’’,“症状”是临床表现,如咳嗽声重、恶寒发热、社苔薄白、脉浮紧;“证”是风热犯肺还是风寒犯肺。 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即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第二节:阴阳学说(环球医学网提供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复习讲义|2016执业药师考点串讲复习笔记) 一、阴阳的属性 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阴阳的可分性,即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阴阳,即所谓阴中有阳,

中医饮食护理学1

A型题: 1.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卫生观出自:错误:正确答案为:B A.《内经》 B.《论语》 C.《饮膳政要》 D.《随园食单》 E.《史记》 2.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最早是……提出的。错误:正确答案为:E A.孙思邈 B.张景岳 C.刘河间 D.李杲 E.扁鹊 3. “食养疗法”一词为()首先明确提出。错误:正确答案为:E A.唐代孙思邈 B.清代王孟英 C.元代忽思慧 D.明代李时珍 E.清代费伯雄 4. 归经理论多与食味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错误:正确答案为:E A.咸入肾 B.辛入肺 C.甘入脾 D.酸入心 E.苦入胆 5. 根据食物的性味分类,五味中( )食物最多。 A.苦味 B.咸味 C.甘味 D.酸味 E.辛味 6. 中医饮食护理学中饮食禁忌内容不包括:错误:正确答案为:D A.患病期间的饮食禁忌 B.因季节、体质、地域不同的禁忌 C.食物与药物之间的 配伍禁忌 D.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E.饮食调配制备方面禁忌 7. 常用的食物中,泻性食物数量( )补性食物。错误:正确答案为:E A.不多于 B.少于 C.不少于 D.近似于 E.多于 8. “营养”一词古代又作:错误:正确答案为:E A.扶养 B.养分 C.营造 D.经营 E.荣养 9. 淡味,中医将之归于( )范围。 A.咸味 B.甘味 C.酸味 D.苦味 E.辛味 10. 中医饮食养生又叫错误:正确答案为:A A.食补 B.食忌 C.食疗 D.食节 E.食用 11. ()时期,开始设置食医和食官。 A.周朝 B.汉朝 C.夏朝 D.秦朝 E.商朝 12. 《伤寒杂病论》中采用不少食物,如书中提出的……就是典型的食疗方。错误:正确答案为:D A.归地烧羊肉 B.茯苓酒 C.糖橘饼 D.当归生姜羊肉汤 E.羊乳羹 13. ( )可以说是中医食疗药膳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A.《饮膳正要》 B.《随息居饮食谱》 C.《食疗本草》 D.《本草纲目》 E. 《养老奉亲书》

中医养生学的六个基本特点

中医养生学的六个基本特点 养生就是珍爱生命和健康,采取适当措施保养生命、维护健康,以期提高生命质量,保证生命数量的行为。 中医养生学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养生”一词最早见于成书于公元前的《庄子》。现存最早的基础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较为丰富的养生学内容。其后的养生家灿若繁星,养生学著作浩若烟海。各家学说及方法精彩纷呈,共同汇合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国养生学。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 一、重视厚德养生。 中医养生学强调道德修养对于养生长寿的重要性。德高者寿高,这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基本观点。《论语·雍也》及《孔记·中庸》中均记载孔子关于仁者寿的观点,认为仁慈的人,有爱心、心地善良的人,能享长寿。老子把慈善、节俭和不为天下先,视为人生三件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重视道德修养。庄子论养生也是强调精神生命的重要性。有仁爱之心不仅自己健康长寿,也能使他人健康长寿。为君者仁,则其民亦寿。《汉书·董仲舒传》说:尧舜行德,则民仁寿。上行下效,全社会都具有真诚的爱心,自然能出现一个健康长寿的社会。崇仁修德,这便是内养正气,属于养生学之养神养心的范畴。 二、强调中和有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始终视中和节度,无太过、无不及。过犹不及。比如动静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如此即可达到阴阳气血平和,有益健康和长寿。汉·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能使极耳。”这正是中和原则的体现。晋·陶弘景说:能中和者必久寿。中国古代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保健体操都体现了中和的追求。中医养生学主张通过适宜的手段,在必要的时候用药物调整人体之偏使其气血阴阳归于平和。 三、以养气为要。

气是中国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养气。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化生的,因此养生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保养人体之气,以保养正气为本。 四、强调治未病。 “未病”是指可能发生的疾病或可能出现的继发症。《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治未病”的原则。所谓治未病,简言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当未病之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而在既病之后,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展、传变、恶化。由此可见,从治未病的第一方面意义看,它与养生学的内容相一致。从第二方面的意义看,如果患者自觉的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药疗、食疗或起居、气功、体操等方法防止疾病发展,促进恢复,那也是养生行为。张仲景的“养慎”说就是治未病思想。《金匮要略》第一篇就提出这种思想。养慎的核心就是外避六淫,内养正气。“治未病”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学家所重视。 五、重视饮食养生。 历代养生家都最为重视饮食养生。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说: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见《千金要方·食治·序论》)本文重点讲一讲医学之圣张的饮食养生。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特别强调了饮食养生的意义,他说:“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妨,反能为害。”他指出,饮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第一》一个节字,就将饮食应该注意质和量二个方面的合理性表达明白。节就是无太过不及。过食任何一种性味的食物都有可能导致脏腑功能的偏盛偏衰,脏腑功能失调,疾病从而生焉。他还说:自非服药炼液,焉能不饮食乎?切见时人,不闲调摄,疾疹竟起,若不因食而生?苟全其生,须知切忌者矣。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禽兽虫鱼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这段话简明扼要:人们的食物及饮食方法,适宜则对身体有益,否则便身体有害。珍惜生命者,应该善于通过饮食养生,对身体进行调摄。否则就可能引起疾病,影响生命的质量和数量。仲景又说:人体平和,唯须好将养,勿妄服药,药势偏有所助,令人藏气不平,易受外患。夫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见《千金要方·食治》)按照孙思邈的说法,他之所以作《食治》一卷,正是因为受到了仲景此段语言的影响。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B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B A.阴阳五行与脏象经络 B.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C.以五脏为主的整体观 D。望闻问切与辨证论治 E.辨证求因与审因论治 2."金元四大家"中,被称"养阴学派"的医家是A.朱震亨 B.李杲 C.刘完素 D.张从正 E.张景岳 正确答案:A 3.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主要体现在 A.五脏一体观 B.机体动态平衡观 C.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映统一 D.治疗局部的病变,需从整体出发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4.《诸病源候论》的作者是 A.巢元方 B.孙思邈 C.王叔和 D.皇甫谧 E.陈无择 正确答案:A 5.属"金元四大家"中的"攻下派"医家是 A.张仲景 B.张景岳 C.张从正 D.张锡纯 E.张元素 正确答案:C 6.认为"邪去正安"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张景岳 C.张锡纯 D.张从正

E.张元素 正确答案:D 7.认为"阳常有余"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朱丹溪 C.张子和 D.张仲景 E.李东垣 正确答案:B 8.张仲景的著作是 A.《伤寒论》 B.《诸病源候论》 C.《温热论》 D.《温疫论》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9.《医林改错》的著者是 A.王清任 B.吴又可 C.吴鞠通 D.张从正 E.张景岳 正确答案:A 10.首倡病因学"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张仲景 B.秦越人 C.巢元方 D.陈无择 E.王清任 正确答案:D 11.整体观念贯穿于下述哪个领域A.中医生理、病理 B.中医诊法 C.中医辨证 D.中医治疗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1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 B.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C.同一性和完整性 D.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13.属中医学基本特点的确切表述是A.辨症论治 B.辨症施治 C.异病同治 D.防重于治 E.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E 14.《瘟疫论》的作者是 A.吴又可 B.吴鞠通 C.李中梓 D.李杲 E.叶天士 正确答案:A 15.认为"脾胃一伤,百病丛生"的医家是A.李东垣 B.李中梓 C.李时珍 D.李月池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A 16.认为"六气皆从火化"的医家是 A.吴又可 B.刘完素 C.朱丹溪 D.张仲景 E.张从正 正确答案:B 17.下列关于整体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人体各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C.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 D.人体各器官相互协调、相互影响

中医饮食与养生

中医饮食与养生 中华医学与饮食论文 饮食和养生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在不断的理论探索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理论和文化,这些理论和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饮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合理的饮食,使人能获得各方面的营养,预防各种疾病和促进病体康复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医有"治病当论药功,养病方可食补,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因此,饮食在中医养生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署,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传统的养生观点首 先强调了“调和阴阳”,在《黄帝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又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其次为“填补元气”,人的元气源于父母,藏于体内,为生命之本。而人之一切活动无不消耗元气,故而用药食填补元气。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

四点: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审因施养。 饮食,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民以食为天”是众所公认的常理,“安谷则仓,绝谷则危”,饮食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人们饮食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气足、 精充、神旺、健康长寿。围绕着这个目的,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传统饮食养生理论。自有烹 饪以来,饮食与养生就紧密的联系起来,饮食养生理论是伴随中国烹饪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烹饪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丰富与深化。饮食与养生也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饮食的目的在于达到养生的需求,养生最主要的依赖在于饮食。二者,相辅相成。中国烹饪饮食的变化和发 展也始终是在哲学思想、养生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如儒家相互作用的崇尚礼乐,饮食时宜;道 家的崇尚自然,饮食养生;阴阳家和医家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释家的禁欲修行,创导素食等等,这些有关饮食的哲理,对中国烹饪的影响是很深的,故中国有“医食同源”之说。但饮食养生不同于饮食疗疾,饮食养生是通过饮食调理达到长寿健康的目的,不是治“已病”,而是治“未 病”。这种治“未病”之法就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养生之道。 平衡膳食是养生的根本。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辨证用膳”,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的互补。我国古代先贤有如下精辟的论述: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 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使我们有一百四十余种蔬菜可供选择食用,所以形成了以谷物、豆类为主,进食足量蔬菜,以动物性食物作为补充,兼食水果的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这种膳食结构内涵丰富,保健养生功效明确。正是中华民族 几千年生态农业的成功实践,为“寓医于食”一一即利用饮食养生保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 基础。 医食同源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自古以来,中国就有“食用、食养、食疗、 食忌”之说。我国医学第一部总结性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已论及“美饮食”与“饮食有节”能够防病延寿,文中记述的“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和“谷肉果类,食养 尽之”具体指出,饮食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方面,把以药治病和以食调养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中提倡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恰当搭配的日常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