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如何才能在经济危机中求发展

企业如何才能在经济危机中求发展

企业如何才能在经济危机中求发展
企业如何才能在经济危机中求发展

企业如何才能在经济危机中求发展

一.题引: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正在一波波向世界各国扩展。在我国,八万家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近日,又一波企业倒闭潮又在我国卷起。”

二.现状及分析:

八万家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是因为在当前外在经济的影响下,本身缺乏竞争力,缺乏资金,技术,,等等因素才导致最后的结果。

1.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因为管理不善或者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倒闭的不少,倒闭企业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忽略了主业,过度扩张,进行了产业的多元化投资,或者主业本身就不强、不大,没有技术及质量优势。

2.那些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小企业,只能在市场经济很好的环境下才能获得生存,一旦市场经济出现浪潮,在价格战中很容易就被淹没,倒闭破产在所难免。市场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

3.要在今年这样的环境下保持增长,须有性价比高、品牌效应好、附加值高的产品。把产品做专、做强,使产品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才能在危机中站稳脚跟。

三.在危机中求发展: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话题。依靠创新,我们才能在这场风暴中找到机遇。在“寒冬”中站稳脚跟我市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发现,不少企业“安然无恙”地按照既定方略前行,化解危机为机遇,有的甚至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过倍的逆市飘红。

做好前瞻性技术产品研发必须意识到科技创新应对抗击风险的厚重力量。企业若想既做大又做强,就必须高瞻远瞩,提早着手研发能够引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以占领市场的主导地位。金融危机冲击市场时,旧产品已经提前自我淘汰,新型产品依靠独有技术形成“逆流而上”,成为市场中的佼佼者。在产品研发前,通过市场调研找准定位,把产品的成本消耗、流程设计、上市价格以及产值和利润等做出精准预算,这将成为市场拓展中新的创新增长点。

1、自主创新,把握机遇

金融危机的到来是一个机遇,验证了自主创新、练好内功,是增强发展的后劲,应对危机的根本之策。创新,意味着拥有逆势之下突围的话语权,意味着提升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应该是产业链末端的传统制造业,要承接国家扩大内需的“东风”,反而迎来了绝好的发展机遇。不可否认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依靠自己的品牌,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抓住目前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制造优势,从靠扩张、外延式的发展转向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企业利润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明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算没发生金融危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也很容易被淘汰。

2、有的放矢,达到目标

“创新”一定要讲究“有的放矢”的技法,创新同样意味着风险与成本的承担。那么,怎么才能通过一种性价比较高的创新手法,达到既定目标?

要想使得创新不背离既定目标,第一步就是要对市场的内外、以及需求变化进行个性分析。可以通过产业链的分工达成专业化的合作。举例说,“芭比娃娃”由美国加州总部负责设计和质量检验,台湾企业提供身体用的塑料球,日本企业制造尼龙头发,中国企业做纺织衣服用的棉布,美国另外几家企业生产模具,燃料和包装纸,印尼和马来西亚企业组装芭比娃娃,最后在全球销售。这就是现在的生产方式,比较优势不同,各个国家的资源比重不一样,各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一样,它只注重它专注的部分,在此情况下,纵向的产业链变成搭积木,插件结合可以组装成一个总体,以达到总体成本的降低。然而,社会化的生产方式也有它的风险,同时应当注重社会责任,讲究自律,不要恶意压价。

3、增强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金融危机带来了市场的缩减、下降,逼迫企业降低成本,促使企业转而注意节能降耗,通过挖掘企业潜能开拓新的市场。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上游厂商提供原材料,之后再到经销商决定产品流向,价值链最终的一个决定性力量仍旧是客户。从价值链这个角度来看,企业可以从这个价值链当中获益,当然也可能从这个价值链当中受损,所谓损失就是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遭受经济损失,很多企业营销模式存在一些局限性,对于市场的需求缺乏快速反应度和灵活度,越是萧条年代,越是建立品牌的最佳时机。

除了进行独立型研究,合作的理念为整合技术研发资源,赢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金融寒冬,要依靠人才的力量、企业文化的力量,通过自主创新,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产品优化升级。只有不断挖掘企业潜力,强健企业自身体魄,才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洗礼。要帮助企业共渡难关。相关部门应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通过多方面支持、扶持,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难题;面对当前的政策调整、产业转移,有关部门要主动把中央和省里的政策、精神吃透,结合本地实际工作,牢牢把握政策机遇,细致地做好项目对接推进工作,积极衔接,同时还要促进已有项目的生成。

4、整合资源,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确保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思路决定出路,在当前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困扰下,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的“先天不足”(资金、人才、技术匮乏),发展中小企业需要转变思路,另辟新径——深挖市场盲点,做强企业。所谓市场盲点即市场的空白点,在这里指寻找市场中出现供小于求的商品。在金融危机的袭扰下,很多企业都在为寻找新的商机而挖空心思,其实只要回头留意身后就会发现仍有一批“盲点”产业。“盲点孕商机”,如何通过挖掘市场盲点,整合资源,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简单化指在发展中小企业时要承认现状,不为力所不及而苦恼,应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现有经济基础上,在可能范围内,尽最大可能促进中小企业一步一步提高,逐渐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做强中小企业。面对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有新思路,要及早深挖市场盲点,坚持和做好“四化”,同时在“薄利时代”还要树立“不以利小而不为”的经营理念,扩大市场占有率,就能把“盲点”变为“亮点”,培养出市场新的商机,做强企业。

5、政府扶持,颁布奖励机制刺激企业产业向规模化发展

很多地方政府可能更多的是看重税收,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多的是奖励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即便这个企业对我们的税收并不是很重要。中小企业对于整个社会的贡献就在于它提供了重大的就业,一些大型的企业在上交国家利税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再就业方面赶不上中小企业。扶持企业,就是挽救那些制造就业的载体。

要形成规模化的特色产业集群,是龙岩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及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主要阵地。我市部分工业产业布局相对比较分散,资源共享的集群优势无法显现出来。主导产业不明,产业结构趋同,没有形成产业集聚,难以发挥带动作用,无法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缺乏核心主导企业。模仿生产,往往处于同一层面的低层次竞争,而没有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无法获取产

业集聚所带来的外部规模效应。同时,部分工业园区项目引进盲目性较大,立项审批随意,园区内工业门类参差混杂,导致园区内工业企业专业化协作程度低,行业企业间的联系松散,生产专业化程度不高,形不成规模经济。要形成规模化的特色产业集群,是龙岩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及发展外向型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主要阵地。我市部分工业园区在环境上虽占有较大优势,但产业布局相对比较分散,资源共享的集群优势无法显现出来。由于没有形成产业集聚的机制和条件,难以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产业集聚无法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缺乏核心主导企业,模仿生产,处于同一层面的低层次竞争,而未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无法获取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外部规模效应。工业门类参差混杂,导致工业企业专业化协作程度蛟低,行业企业间的联系松散,生产专业化程度不高,形不成规模经济。

充分把握全球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技术和人力资本密集度高、市场前景广阔、规模经济效益突出、可持续发展性强、环境污染少或无污染的产业。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要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优先发展循环经济项目,相对集中或优先安排能将上游企业的“废料”作为下游企业原材料的项目或企业进入园区,通过副产品、能源和废弃物相互交换,形成比较完整的循环工业系统,达到园区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利用,要树立长远目光,着眼于园区的长远发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

6、招商引资,促进企业互补,避免恶性竞争

招商引资是壮大园区产业规模、提升园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渠道。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招商引资,招商渠道单一,竞争激烈。为了避免低层次的竞争,就必须实现从政策招商到产业招商的转变。依托工业园区的比较优势,基于合理的产业定位,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目标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整体招商,围绕产业的主导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来招商引资,通过引进高端产品生产技术、扩展技术链和营造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的方式,实现产业上的缝合断层、填补空白、调整结构,形成完整产业链,提升综合竞争力。通过“产业招商”,工业园区可以建立以企业和产业间的各种投入品及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实现产业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充分利用,实现产业内整体交易成本的最小化和整个资源效益以及产业发展的最大化,形成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目前,各县(市)已经形成了一批特点工业园区,可分为一类:

一是以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特色工业园区,如上杭南岗工业开发区,此类园区应向应向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深度加工方向发展;

二是以既有的产业比较优势为基础的特色园区,如长汀开发区,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这些园区大都以劳动力成本低为比较优势,园区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不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园区的发展应在培育现有本地同业企业集聚的同时,加大招商力度,引进若干家大型相关产业的企业,提升整个园区的产业层次,帮助本地产业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发挥出应有的集聚效应。

7、观念创新、流程优化和技术创新,实现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管理

我们也应看到,尽管原材料等成本明显回落,但由于外需大幅减少、内需拉动有限,造成我国工业生产、销售和效益都出现下滑。中国企业应该改变过去薄利多销的模式,从销量时代向价值时代转变。

如何在全新的市场和经济环境中保持持续的观念创新、流程优化和技术创新,如何实现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管理,如何与上下游供应链协同从而降低整体成本,当前,企业面临从销量时代转向价值时代。应该更多地针对市场进行客户群的细分,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做产品的设计和品牌的推广。至于企业很难做出预期。企业需要尽可能多地通过分销商和代理商从市场中收集尽可能多的关于客户的信息,并且通过互联网与客户进行沟通,最终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与其他竞争对手不同,能够把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带到市场中来。

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缝机企业不仅要看清不利因素的影响,更应该洞悉有利因素的潜力,最关键的是要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期,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

古语有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话不仅适用于顺境,而且更适用于逆境,对于如今这样受多重因素影响的行业调整期更加适用。

在此,我个人提出了以下建议和看法:

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

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 摘要: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并与以往相比较分析了这次的政策特点,指出日本银行的政策对于确保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金融政策成本的角度评价,日本银行以注资为主的金融政策是高成本和低效益的政策。 关键词:日本银行;金融危机;金融政策与措施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日本经济也深受其害,经济下滑幅度甚至超过危机发源地的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最近,鉴于急剧的日元升值和物价持续下降,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进一步加强了政策操作力度。本文将对日本银行的政策与措施进行探讨。 一、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这次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对日本股市的影响 2006年,日本随着通货紧缩形势好转,股市不断回升,日经225种平均股价升至17000日元以上。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一些国际投资资本从美国市场出逃流入日本股市,促使日本股价持续上涨,2007年6月底,日经平均股价涨至18138日元(为本世纪最高价)。之后,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出转为下落,到年底最后一个交易日,日经平均股价报收于15307日元。2008年8月降为13073日元,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引起国内外市场极度不安,使日本股市急剧下挫,9月底日经平均股价跌至11260日元。之后,10月8日、10日、16日股价下跌幅度连创新高,分别为9.4%、9.6%、11.4%,到11月底跌至8512日元,仅仅3个月就跌去35%。2009年3月3日,日本股市大幅下挫,日经225种平均股价跌至7229.7日元,为上世纪90年代日本股市泡沫崩溃以来最低值。随着股价不断下跌,股市总值也相应收缩,2008年底,东京股市总值收缩为283.4602万亿日元,比2007年同期减少200.3687万亿日元,这意味着200多万亿日元(约占当年GDP的40%)股票资产蒸发。①因此,日本企业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比例发生逆转,经营严重恶化。可见,金融危机对日本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大大超出虚拟经济范围。 (二)对日元汇率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还引发了新一轮日元对美元的升值。2008年8月危机发生前,日元兑美元为1美元=109日元,此后日元不断升值,12月升至1美元=91日元。进入2009年日元进一步升值,2009年1月22日,升至1美元=87日元。2009

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课程:当代中国经济环境 班级:2014MBA F2班 授课教师:韩小明 学院:商学院 学号:2014102604 姓名:武杰

韩教授的《当代中国经济环境》课上,对07年全球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金融危机,是决策者错误根据实体经济的流动性需求来决定政策,并在危机爆发后采取错误对策导致的”的观点。韩教授的分析非常专业,引人深思。这里,我想用一种更简单直接的分析方法,谈一下我对金融危机原因的看法。 回顾历史上几次重大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如1637年郁金香危机、1720年南海泡沫、1907年美国银行恐慌、29-33年经济大萧条、1987年“黑色星期一”及07年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以一个共通点:某种投资类产品(郁金香球茎、股票或者债券等)价格经过一段时间上涨后,发生崩盘式下跌进而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投资类产品的崩盘式下跌是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产品的涉及面越广,崩盘幅度越大,危机就越强烈。 那么这些投资类产品为什么会发生突然价格雪崩呢?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发生价格突然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之前这些投资产品价格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其价值。试想如果人们买进的资产价格和其价值差异不大的话,即便有什么风吹草动,也不会有恐慌性抛售情况,进而也不会有后续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金融危机也不会出现。如下图所示,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前,这些投资类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实际上已经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是繁荣,实际上是真正的危机。我们甚至可以认为,金融危机本质上是市场对资产价格的自发性纠正行为,只是由于这种纠正的破坏性,才会被我们称之为危机。 那么造成这种不正常的价格偏离价格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的投机心理,我们可以把他称之为“博傻”心理。实际上当郁金香球茎、房地产或者一些股票等价格已经显著高于其价值时,人们真的不知道吗?其实并非如此。投资者们并不“傻”,只是想“傻大胆”地买进,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下一个“更傻”的投资者,只要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接盘的人,就可以实现投资获利。当绝大部分投资者都这么想时,交易就会活跃起来,投资产品也会不断上涨,上演一场“博傻”大戏。这时,认识到潜在危机的投资者,如果坚持认为价格被高估,不进行买进,反而只能看到其他“傻子”赚钱。在利益的诱导下,人们非常容易变为“傻子”。只要这些“傻子”之间的击鼓传花式的游戏有“更傻”的接盘者,这个游戏

面对经济危机我们该怎么办

面对经济危机我们该怎么办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的东西,同时也存在很大的薄弱环节,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不可避免。那么面对经济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办? 当前国际的经济形势是市场经济低迷,生产相对过剩,失业加剧,工作难找,产能过剩,产值下跌。这次经济危机最初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开始,波及欧洲之后迅速向全球扩散,如今生活的我们也感受到了经济危机带给我们的影响,各行各业都不景气。 那么面对此次经济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作为新亚的一名员工,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企业面对的困难是暂时的,而未来的前景是光明的,因为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危机是有规律的出现有规律的消亡。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企业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同心协力渡难关,真心实意搞生产,我们首先要坚定信心,在我们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我们要团结一致各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应对这次经济危机。 1957年出现了战后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而这次经济危机也是影响到了全球。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次经济危机令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失业人口达到400多万,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也是缓慢的,先后经历了衰退、恢复。滞涨等阶段,但是最总这次经济危机还是过去了,而美国也在经济危机后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危机的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1929年之后的10年大萧条就是很好的实例证明。2008年全球经危机开始,影响到世界。进而波及到我国的出口行业,最近几年又影响到我们国内的多个行业,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是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 经济危机也不都是坏的方面,同时对于企业也有好的因素,经过经济危机的洗牌。那些技术水平低,生产落后,恶意竞争,实力不足的企业会被淘汰,而那些通过革新技术,加强管理的企业能过存活下来,并在以后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现在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境况,只要我们团结一致,走过这个寒冬,那么我们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最后的春天一定是我们的,最后的胜利也一定是我们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企业就像我们的家一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存亡齿寒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我们大家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

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方法分析

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方法分析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及爆发原因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相对过剩。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其特点是: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资料归社会的少数人--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家雇佣社会的大多数人--工人进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自由竞争,盲目生产,资本家为最大程度赚取利润,一方面要生产更多的产品投放市场,一方面又要以最低的工资给工人,便会使生产与销售出现矛盾,大量产品卖不出去,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由此产生。所以说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避免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周期性地反复出现。经济危机之所以周期性爆发,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是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其间所经历的时间便是一个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从周期性来看,经济危机的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其中危机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也是最基本的阶段,它既是上一周期的结束点,又是新周期的起点。 然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又会落后于生产的增长,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市场上的商品再度严重过剩时,就不可避免地再一次爆发经济危机。总之,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得到暂时的,强制性的缓和。并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加强,第三世界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这些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变化,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出现许多新的特点: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小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再生产周期各阶段的交替进程不甚明显,各阶段的特征减弱;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现象;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相互交织,危机阶段物价任然上涨。 具体来说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是这样的:工厂堆满库存,经销商仓库堆满库存,加上其他商人的囤货,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大于求.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过剩。这种局面是由上几年的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小于求,物价上涨,大家都赚了大钱(经过几年或几十年的经济繁荣)造成的. 现在,经济危机正在悄悄开始(但任何人都不会发现,这些人还都沉浸在经济繁荣之中).因为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大于求,所以物价缓慢开始下跌,越是物价下跌,厂家和商家就会越恐慌,于是又形成了新一轮物价下跌和抛售. 这个时候,工厂接不到订单,于是大部分工厂就停产.政府在这个时候税源开始减少,因为厂家停产.商家亏本,他们就无法缴税(政府是根据厂家,商家的利润来纳税的),所以,为了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公务员的工资和给失业者补贴,政府必须要印钞票,举债(政府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印钞票),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通货膨胀".

企业如何才能在经济危机中求发展

企业如何才能在经济危机中求发展 一.题引: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正在一波波向世界各国扩展。在我国,八万家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近日,又一波企业倒闭潮又在我国卷起。” 二.现状及分析: 八万家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是因为在当前外在经济的影响下,本身缺乏竞争力,缺乏资金,技术,,等等因素才导致最后的结果。 1.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因为管理不善或者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倒闭的不少,倒闭企业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忽略了主业,过度扩张,进行了产业的多元化投资,或者主业本身就不强、不大,没有技术及质量优势。 2.那些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小企业,只能在市场经济很好的环境下才能获得生存,一旦市场经济出现浪潮,在价格战中很容易就被淹没,倒闭破产在所难免。市场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 3.要在今年这样的环境下保持增长,须有性价比高、品牌效应好、附加值高的产品。把产品做专、做强,使产品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才能在危机中站稳脚跟。 三.在危机中求发展: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话题。依靠创新,我们才能在这场风暴中找到机遇。在“寒冬”中站稳脚跟我市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发现,不少企业“安然无恙”地按照既定方略前行,化解危机为机遇,有的甚至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过倍的逆市飘红。 做好前瞻性技术产品研发必须意识到科技创新应对抗击风险的厚重力量。企业若想既做大又做强,就必须高瞻远瞩,提早着手研发能够引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以占领市场的主导地位。金融危机冲击市场时,旧产品已经提前自我淘汰,新型产品依靠独有技术形成“逆流而上”,成为市场中的佼佼者。在产品研发前,通过市场调研找准定位,把产品的成本消耗、流程设计、上市价格以及产值和利润等做出精准预算,这将成为市场拓展中新的创新增长点。 1、自主创新,把握机遇 金融危机的到来是一个机遇,验证了自主创新、练好内功,是增强发展的后劲,应对危机的根本之策。创新,意味着拥有逆势之下突围的话语权,意味着提升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应该是产业链末端的传统制造业,要承接国家扩大内需的“东风”,反而迎来了绝好的发展机遇。不可否认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依靠自己的品牌,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抓住目前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制造优势,从靠扩张、外延式的发展转向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企业利润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明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算没发生金融危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也很容易被淘汰。

企业如何应对危机

以信任和信心直面危机 ●刘瑞旗:用信心赢得信任 首先,真正的财富在哪里?真正的财富在别人的记忆当中,你有信誉了,人家信任你了,人家会愿意把财富给你,在市场经济中体系中“信任”尤其重要。在企业的发展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什么?关注别人对你的记忆。你要发展的话,一定是别人对你的信任,所以你不管碰上什么风险,碰上多大的危机,你会比别人好。因为信任就是别人对你的记忆,不管是在什么样的阶段,都会为这种记忆付钱的。别人对你的信任从另一种角度上说,是取决于你的信心。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再有信心也没有用了,信任是永远在自己平常的心中建立起来的,信心就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你就是要成为第一,你要保持你的第一,你就是第一,如果你今天不是第一,你要努力地成为第一,如果你今天是第一,你怎么样永远保持你的第一,这很重要,这就是信心,不是说今天有危机我们就要增加信心,没有危机了就不要信心了。你看这个社会发展到今天,未来世界没有给第二留下位置,你一定要成为第一,至少你要在成为第一的状态当中,增加信心。今天我不是没有关系,但是我要在成为第一的状态当中,不断的成长,那你的信心就有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别人的信任是通过你成为第一的概念,你成为第一了,会得到更多的信任和信赖你的人。 ●沈健:沟通达成信任 信心最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的订单在下降,我们的盈利也在下降,很多的员工非常担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搞了一些相对比较不正式的沟通——如“金融危机沟通午餐会”。

由高管出面,结合他们自身的经历,用他们自己的经验跟员工以聊天的方式进行沟通。而且这些非正式的沟通中,老板说的话比较直接,员工感觉到自己的饭碗跟金融危机的关系密切相关。员工非常震撼,他就会马上落实到行动上来,他相信今天的努力是给自己的饭碗挂钩的。另外公司还通过多种渠道鼓舞士气——很多公司今年的新年年会都取消了,但我们却计划把新年年会办好,而且要“大张旗鼓”办“诺基亚的奥运会”——在国家的体育馆,请真正的奥运冠军来和大家沟通,以弘扬拼搏奋斗的精神(当然费用是其他环节节省下来的)。我们有一个口号是“你能做,而且能做得更好”,我们要鼓励员工继续保持信心,我们明确告诉员工,我们是不想裁员的,我们是跟大家同舟共济的,但是你们要努力,你们每一个人一点一滴的成果加起来就是企业总的竞争力的体现。 裁员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李玉卿:高层降薪不裁员 作为国有企业,它有三个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比较起其他的企业来可能更重一些,所以我们裁员的可能性不大。企业裁员了,往社会上推,这也不是一个办法。从我们企业情况来看,假如说你裁员了,也解决不了面临的危机问题,只能使这个企业没有信心,给社会增加负担,给社会造成不稳定,所以我个人理解,裁员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是管理层降薪什么的,降薪不裁员。我个人理解危机是两个意思,首先是“危”然后是“机”,危险和机遇。危机的时候也是有两面性的,你要利用这个机会,提高技术,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对企业的发展也是一个机会。

金融危机来临时各方的应对措施列举

金融危机来临时各方的应对措施列举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针对金融危机先后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1、注入流动性 为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问题,各国央行纷纷向金融市场注人流动性。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美日等各国央行一直都在不断地向金融市场注资。自2008年9月以来,这种注资的规模和范围更加扩大,反应更为迅速。仅以雷曼申请破产的一周为例,美国、欧洲央行、英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共计向流动性紧张的金融市场紧急注入4960多亿美元。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2、金融机构国有化 为了防止危机进一步扩散,对已经陷入或面临破产境地的金融机构,政府出面接管实行国有化。自2008年9月以来,美国已先后接管了受金融危机影响而陷入困境的全美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联储还通过向陷入困境的AIG 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持有了AIG79.9%的股份。在欧洲,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凭j 国政府为挽救陷入困境的富通集团达成协议,分别出资40亿、47亿和25亿欧元,购买富通集团在各自国家分支机构49%的股份。英国政府接管了陷人困境的最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布拉德福德宾利银行。周正业老师,领导力管理专家,团队建设专家。南京师大文学学士、法学硕士。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历任美资跨国公司高级经理。欧洲最大培训公司合作讲师。现任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营销学院执行院长。德国政府对濒临破产的德国第二大商业地产借贷机构——德国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提供贷款保证。冰岛政府为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将该国前三大银行全部收归国有。乌克兰央行接管乌工业投资银行。此外,各国还纷纷推出了各自的金融机构国有化计划。例如,英国政府宣布了一项核心为国有化的银行救援案。英国政府将动用总额500亿英镑的“银行资本调整基金”,向英国各大商业银行注资。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也都有相似的国有化计划。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3、降低官方利率 为了降低借贷成本,缓解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各国央行纷纷降息。2008年9月份澳大利亚央行7年来首次降息25个基点。10月7日,澳大利亚央行进一步大幅减息100个基点,是其继1992年经济萧条以来的最大降幅。全球央行降息序幕由此拉开。10月8日,全球包括美国、欧洲、英国、加拿大、瑞典和瑞士央行在内的七大央行同时宣布降息,降息幅度高达50个基点。这些央行减息均为“非常规”减息,因为减息均未在央行例行会}义期

公司理财历史与发展现状

公司理财总论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掌握公司理财的目标、原则和公司理财的环境等基本内容,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案例:假设你是华特电子公司的财务分析员,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包括四个被选方案的 公司的财务主管要求你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评价各方案,并选出最优投资方案。这 属于公司理财学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之一,通过本书的学习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1.1 公司理财的历史与现状 1.1.1理财学的三大分支 理财学(Finance)是研究资金流动及运作规律的科学。理财学起源于西方国家,是 以发达的资本市场为基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就使得当代意义下的理财学缺乏 生长的土壤,改革开放以后才又逐步传入我国。我们认为理财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统一 的,是符合市场经济的现实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在这一领域正在逐 渐与国际接轨。 理财学的三大分支: 1.宏观财务学(Macro-Finance),主要研究国家和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 和运作规律,包括货币学、财政金融学等。其中金融市场学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投资学(Investment),主要研究证券及其投资组合(portfolio)投资决策、分 析与评价。一般而论,投资可以划分为实产投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间接投资), 本书将实产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归入投资决策分析阐述,将证券投资单独在第四 章阐述。 3.公司理财学(Corporate Finance),又称企业财务学(Business Finance)或管 理财务学(Managerial Finance),也有称企业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学的,主要研究与企 业的投资、筹资的财务决策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及日常管理,包括战略、计划、分析与控制 等。 1.1.2公司理财学的发展 在20世纪初以前,公司理财学一直被认为是微观经济理论的应用学科,是经济学的 一个分支。直到1897年托马斯.Greene)出版了《公司财务》一书后,公司理财学才逐 步的从微观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初创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以前)

浅谈经济危机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浅谈经济危机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摘要:2008年,随着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不可避免地给中国经济带来较大冲击。本文用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阐述此次经济危机的本质原因,并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就自己的观点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消费模式 2007 年8月8 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为序幕,拉开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大幕。次贷危机爆发后,其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危机波及范围迅速扩大,进而引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于此次危机的成因,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剖析,而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源所在,这个基本矛盾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外在表现是:平均利润率下降、资本和人口的相对过剩及生产相对过剩。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所必需增加的投资是通过资本积累得到的,而资本积累的实质是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进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从危机发生的时间和影响的范围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在20 世纪之前,这段时期内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国与国之间不具有或很少具有联动性,因此,这些危机不具有世界性危机或区域性危机的意义;另一类是发生在20 世纪之后,从20 世纪至今所爆发的几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波及了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而从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上看,也可以把它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在1929 年经济危机之前,这段时期资本主义各国信奉的是自由主义,政府对于经济的运行不进行干预;另一类是发生在1929 年经济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对经济运行采取宏观干预措施,以保证经济的增长。资本主义学者也意识到正如马克思所论证的那样每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但是,对于如何解决经济危机他们却一直束手无策。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将凯恩斯主义正统化,采用其理论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以保持经济的发展。但是,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的改善很大部分是建立在大量的持续增加的债务上的。为了刺激总需求,不仅提高政府的债务,而且提高消费者的负债水平。政府和消费者信贷消费的增加有效刺激了总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企业也迅速增加其负债水平。这种迅速增长的债务状况不仅出现在企业之间,也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与国家之间。这种循环最终造成一个后果:当一个主要债务人无法分期偿还或无法偿还债务时,债务拖欠的连锁反应就形成了。这样,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就以金融市场为纽带连接起来,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的波动就会引发世界经济的波动。次贷危机表面上是由于大量信用违约的次级贷款造成,但究其根本,实质上仍然是美国的消费相对不足。借助于增加负债的消费需求是永远无法满足于供给的扩大的,而且当消费者无法借债偿还债务或分期偿还债务时,债务拖欠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就造成如下后果:消费者的消费由于过度负债而冻结,企业由于产品无法销售和债务拖欠而出现巨额亏损或破产,大量失业人口的出现及收入的降低进一步降低总需求,这一循环持续的表现就是经济危机。 在关于经济危机问题的分析中,尽管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可能是多元的,但

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 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其效果评述1 2007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9年全球GDP 增长率将降至0.5%,其中发达国家的增长率为-2%。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刺激经济举措,以应对二战后最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全球经济刺激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数额之巨,为世界经济史上所罕见。在危机刚刚爆发之后,主要经济体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救助金融机构,防止金融危机再度恶化。金融危机很快波及到实体经济,主要经济体应对措施的着力点在于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阻止经济下滑,促进经济复苏;金融危机已将全球经济带入了未知的境地,展望未来,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的着力点还落在扶植新兴产业,提前谋篇布局,抢占制高点。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促使经济回暖,但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全球经济走出衰退,尚需要更多的后续政策支持,现有经济刺激政策中的缺陷将在未来逐渐凸现。 主要经济体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 1. 金融救助方案 金融机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 1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专题报告。参与讨论并提供材料的成员包括:张明、姚枝仲、李众敏、郑联盛、曾省存、马锦。执笔人为何帆。 June. 1, 2009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3253745.html, Policy Brief No. 09038

稳定报告》估计,全球金融体系因亏损导致的资产减记约为4.4万亿美元。按照2008年的水平计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的减记规模相当于37年的官方发展援助,美欧金融机构的资产减记规模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的13%。 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三管齐下”,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入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和非常规的政策,实施全面的金融救市方案。第一,从资产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亏损严重,不得不低价抛售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救助的办法是政府出资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第二,从负债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纷纷“惜贷”,导致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短缺,救助的办法是各国央行通过各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试图缓解信贷紧缩的困境。第三,从所有者权益来看,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减少自由资本金,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救助的办法是通过直接向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实施“国有化”控股。 美国的金融救助政策最早强调购买不良资产。2008年10月,美国政府通过的紧急经济稳定法案(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中就包括高达7000亿美元的不良问题资产救助方案(Troubled Assets Relief Program,TARP),用于购买金融机构问题资产以及帮助金融机构注资。为了向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流动性,美联储还推出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相对而言,美国在向金融机构直接注资方面,因为担心有“国有化”嫌疑,表现较为迟疑。欧洲在金融救助政策方面则较强调政府通过注资获得金融机构股权。比如,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向富通集团注资112亿欧元,英国向苏格兰皇家银行等三大银行注资370亿英镑,法国向六大私营银行注资105亿欧元等。在这些注资方案中,以英国的方案最具代表性。英国向本国银行注资后获得的是银行的优先股股权,因而英国政府虽然是被注资银行的股东,但不干预银行的经营活动,只享有优先分红的权利。英国政府还承诺,一旦对这些问题银行的注资在未来获得盈利,会把这部分盈利注入社保体系。在问题更严重的冰岛、瑞典,政府甚至直接接管金融机构,实施完全的国有化。欧洲各国政府一般不直接购买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现在看到的案例主要是2009年3月7日英国政府接手该国第三大银行莱斯银行集团2600亿英镑的“有毒资产”,作为交换条件,政府对该行持股从现阶段的43.5%上升为65%。日本的金融机构经营较为保守,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损失相对较少。日本也采取了收购不良资产、注资等方式帮助出问题的金融机构,但规模相对较小。比如,日本用于收购金融机构问题资产的资金约为10万亿日元(约1000 2

(营销策略)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营销策略

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营销策略 本文详细论述了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营销策略。 本文重点论述在短缺经济、通货膨胀经济,过剩经济这三种环境下企业的营销策略。 1企业在短缺经济时期的营销策略 有些特定行业常常会遇到需求过度,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当许多行业同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时,我们则说出现了一个短缺经济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应该对营销策略作出必要的调整。而下面两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第一种是不计后果地减低营销额,大幅度提高销售价,降低产品质量,削减新产品的研制,减少顾客服务项目与内容。根据客户的支付能力分配产品的供应,减少市场调查、广告及推销走访等的开支预算,淘汰利润较低的产品,但是所有这些行为都只是为了获取眼前利益。一旦恢复正常,许多顾客就会转向其他供应者。 第二种是一如既往,按常规营销。他们认为短缺状况只是暂时的,企业仍然生产与原先同样的产品向老顾客销售,只是适当提高一点价格以弥补成本的增加,用于广告、推销队伍和市场调查的开支,仍同以前一样多,只是广告信息略加改动而已,这些措施尚能短时间维持企业的净利率和在顾客中的信誉。但从长远的观点看,这些做法却难以改善企业的最终境况。 在严重短缺时期,需要采取第三种方法,即战略性营销调整。企业应成立一个委员会,负责预测短缺的前景,并确定改变客户组合和营销组合的方案。

1.1客户组合——通常在一个企业的全部客户中,只有一小部分客户的业务量,就占了企业销售额的大部份(即所谓的20-80惯例)。大多数企业都把自己的客户根据其销售额,销售增长状况,盈利状况和业务往来所花的费用,分为A、B、C、D四类。对A类客户,只要他们的需求量不是大幅度超过原先的订货水平,就满足他们的全部需求,对B类客户,按原来订货水平,供应80%的货源,对C类客户,只供应原先订货水平的50%的货源,对D类客户,只供应原先订货水平的20%的货源。此外,第五位的就是新的A类客户,向他们供应订货量的50%。 1.2产品组合与设计——资源短缺和投入成本上升都会使企业产品组合中各产品的盈利率发生变化,企业就得把稀有的原料和燃料,都用于生产获利较多的产品。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一次检查,找出不值得再经营的产品,淘汰盈利较差的产品,同时,对新产品和现有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价格和营销额、费用等对每一个产品的需求进行优化,运用线性分析方法,就可以得出产品的最佳组合和最佳盈利方式。 1.3订价——供不应求的企业会碰到如何在客户中分配产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很有效的方法是提高价格,那些对产品有强烈需求的客户,能够承受较高的价格,这样也就使供与求很快达到平衡。企业对供不应求的产品价格提高多少,必须小心谨慎,至少需考虑三个方面的反应。第一个是政府可能制订限制涨价的规定,或提出制止涨价的警告。第二个方面是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价格措施限制了企业运用价格手段的效果,企业提价幅度不能远远超过竞争对手的提价幅度。第三个方面是顾客,顾客对企业重新定的价格是否公开或者太高会留下印象。短缺时期过后,顾客就会不再理会那些他们认为有价格欺诈行为的供应商。

经济危机个人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经济危机个人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企业面对经济危机心态成就成败心得体会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中国的经济越来越低迷,评价经济危机就像评价一个人一样,当我讲经济形势的时候,也总喜欢积极光明的一面。比如,我已经做了两次同样乐观的预测:认为今年年底之前美国经济会好起来。但我还是喜欢往往积极的方面去想。 暂且不说现在的经济如何糟糕。我相信,经济危机(来源: 务员在线”>公务员在线https://www.wendangku.net/doc/243253745.html,)可能也是一个机会。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应该说大家的日子都变得艰难起来。这时候,某种需求会凸现。或者,曾经不怎么明显的需求会升腾膨胀。问题在于,你能否发现这种需求,并且提供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及,你有了好想法,能否付诸行动。如果你能,你就抓到了机会,一个真正的机会。 经济危机同时也会暂时破除某种障碍,使你到达原本无法企及的领地。比如,过去某只股票价格特高,你不敢买,但是现在便宜了;或者,作为公司老板,你曾经以为要吃掉某个公司,简直难比登天,连想都不敢想。现在你敢想了吗?瞄准了,扣动扳机,你就赢在了今朝。相信我,经济危机是不好,但也不完全是坏事儿。问题只在于,你往哪个方面想:积极的或消极的。 机会无处不在,只有把心态调整好仔细观察,到处都是机遇. 第二篇:《中层危机》心得体会

学习了余世维教授的《中层危机》,危机的核心,还是人的问题。余教授指的“中层”是指企业的高层经理群体,放在党政机关,可以理解为中层干部,也就是具体工作的执行层和落实层。“危机”则是对企业运营、领导机制产生威胁的不良影响,放在党政机关就是对工作的运转、政策的执行、任务的落实产生影响。中层危机,反过来思考,为什么出现危机 ?是中层出了问题。中层出了什么问题?我觉得是缺人、缺合适的人。缺哪些适合的人,我觉得是缺有责任感的人。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工作就意味着完成自己的份内事,然后心安理得地拿到属于自己的“等价”工资。过去,我也一直这样认为。没有把从事的职业作为事业来经营。现在,突然明白,工作既是自己的谋生手段,也是个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同样一份工作,有无责任感,做出事情的质量是大相径庭的。 “责任”从大道理说,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从小的来说是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比别人多走一步,多承担一点责任,应该会成为更优秀的人。其实没有哪一件工作是没有意义的,每一个过程都成就了另一个过程,只有环环相扣,整体才会和谐美好。每个人各就各位,努力尽责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可以顺利地完成一份共同的责任。如果一个人放弃了对自己职业的责任,也就放弃了在单位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又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角色的饰演就是在对责任的完成

员工应对经济危机的七种办法

员工应对经济危机的七种办法 全球金融危机使不少企业,感受到寒冬的提早到来,同时也实实在在的危及到职场一族,甚至是姣姣白领!企业裁员潮令普通员工顿感大势不妙,也使白领人人自危。身为职场白领,怎样才能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保住自己的工作,并且突出重围,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顺利?是职场一族人人思考的问题。面对如此巨大的金融危机,职场人士要想安全度过,必须采取积极稳妥的职业生涯策略,审慎做好应对,处理得当可以化危机为转机。为帮助职场一族化危机为转机,特为白领归纳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七种办法。 第一,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的情况之下,不少企业首先会采取降薪的措施,既然降薪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不妨抱着理解的心态,坦然接受公司的降薪决定,与公司患难与共。因为相比被公司裁掉来说,降薪已经算是退而求其次的莫大荣幸了。所以,请理解并接受降薪决定。 第二,经济不景气将使人人自危,要想保住饭碗,只有更加专注于本职工作,保持心情愉悦,不轻易受到传言的影响,排除郁闷和恐慌心理,全力以赴地对待工作,以突显出自身的价值,才可能给自己增加留下的机会。一句话,专注本职工作,突显自身价值。 第三,为企业创造直接价值是一个精明能干的白领所追求的。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如能为企业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则不可能被老板裁员。 第四,加紧学习,提升实力,时刻保持职业危机感,除了学习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专业技能,还要积累一些可转移技能,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做企业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 第五,还要多加强人际沟通。当今职场,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能让自己更多一些地接触到一些信息和资讯,以便及时做好应对。所以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同时要力所能及且不显山露水地主动承揽更多工作内容,减少可替代性。这样做不仅能够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更可以兼任其他岗位的工作,成为“节约型人才”,减少被别人替代的机率。 第七,此外,在经济衰退企业大量缩减人员的时候,可能有一些优良企业仍然会大量招贤纳士,挑选精兵强将为企业储备人才,所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寻求职业生涯管理专家智慧支持,看准时机,跳向优良的大型企业,成就人生伟业。 总之,可以预料经济危机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就算职场白领们当前还没有遇到外在小环境影响到职业生涯,但也很有必要做好预防。上述七种办法对于白领在全球金融危机下自救自强应该有所帮助。祝职场白领安全地渡过金融“寒冬”,快乐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关于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的论文

关于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国际贸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壁垒企业策略 论文摘要:随着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的蔓延,及其对各国实体经济影响的日渐深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渐加强,形成了主动性反倾销反补贴壁垒,以及隐性绿色壁垒等本质为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新型贸易壁垒,本文研究新贸易壁垒对于我国经济市场的影响,并对我国企业应时国际贸易壁垒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长期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强大拉力,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贸易形势的日趋严峻,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逐步抬头。各国为保障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或者实现某些特定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贸易保护政策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全面。 一、金融危机下国际贸易壁垒的新形式 细数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所遭遇的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两种新形式: (一)主动性反倾销反补贴壁垒。 实践中,随着出口国为了销售多余产品、扩大出口或争夺国外市场,在正常贸易过程中将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从而对进口国某一产业的建立和发展造成实质性损害、威胁或阻碍,就会招致进口国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惩罚。有鉴于此,为了限制倾销而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是合理的,但如果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程度超过了其合理范围或合理程度,就会演变为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从而对正常国际贸易形成阻碍。而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卖体经济的破坏日趋严重,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世界各国纷纷进一步发展和强化反倾销手段,使得反倾销反补贴手段正逐步由传统单一、被动的对倾销造成损失所采取的弥补性贸易措施,向主动保护本国脆弱产业不受侵害的保护性贸易措施发展。 (二)隐性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口国为了维护本国工业的经济利益,凭借自身先进的环保技术,利用国际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觉醒,通过刻意提高贸易关税,如“碳关税”和非关税如环境标准、环境技术等手段,阻碍他国产品进人本国市场从而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发展,为了保护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本国制造业,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纷纷表示计划征收进口商品的“碳关税”,迫使发展中国家采纳超出其资源偿付能力的环保标准,弱化其国际贸易的优势。可以看出,以“碳关税”为代表的隐性绿色壁垒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壁垒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措施 1.规范企业出口行为,防止恶性竟争 多年来,中国进出口领域经营秩序混乱,专业外贸公司和自营进出口企业各自为战,为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措施及实施情况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措施及实施情况2010/08/11 --------------------------------------------------------------------------------------------------- 为应对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财政部和美联储联手推出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和财政刺激计划。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连续不断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从金融救援到实体解困,从应急式的“危机处理”到长期性的“结构调整”,其使用频率之高、政策范围之广、实施力度之强实属罕见,对遏制经济深度下滑,提振美国经济,促进美国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着眼于应对金融危机的金融救援与经济刺激计划 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美国政府重拾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手段,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的危机应对机制和政策框架。 金融救援计划 (一)金融救援的目标与途径 美国金融机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数据显示,金融机构的资产减记规模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的13%,家庭金融资产缩水20%。为挽救频临崩溃的金融系统,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决策当局“三管齐下”,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入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非常规的政策,实施全面的金融救市方案。第一,从资产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亏损严重,不得不低价抛售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救助的办法是政府出资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第二,从负债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纷纷“惜贷”,导致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短缺,救助的办法是央行通过各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试图缓解信贷紧缩的困境。第三,从所有者权益来看,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减少自由资本金,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救助的办法是通过直接向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实施“国有化”控股。 (二)美国两轮金融救援计划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途径,布什政府(7000亿)和奥巴马政府(1.5万亿)实施了总规模达2.2万亿美元的两轮金融援助计划: 1、布什政府的金融援助计划(TARP) 内容要点:2008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7000亿美元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授权美国财政部处理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在两年有效期内分步使用7000亿美元资金,通过“资本收购计划”、“目标投资计划”以及“资产保证计划”等购买金融机构受损资产;二是建立问题资产处置计划后,允许财政部向金融机构受损失资产提供保险;三是成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独立委员会对法案的实施进行监督;四是要求将美国国债最高法定限额从现有的10.6万亿美元提高到11.3万亿美元,以便为政府实施救援计划留下资金空间;五是将保护纳税人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六是增加对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房贷申请人帮助。 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增发国债,而联储方面筹措资金的渠道则来自资产置换、财政注资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杠杆化),其中,资产置换超过3000亿美元,财政注资2000亿美元,其余部分为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普通居民消费和理财观念的新变化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普通居民消费和理财观念的 新变化 调查时间:2009年8月1日 调查地点:B县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了解金融危机对中国普通居民消费和理财观念的影响,以及在当前全球处于金融危机的经济形势下,该如何合理计 划使用资金,处理好消费支出和投资理财方面的问题。 为及时反映普通居民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生活消费、投资变化情况,近日就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普通居民消费和理财观念的新变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地居民消费形势 2009年B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9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4543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3元,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7亿元,增长16.9%,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4,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2.7,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4.4%和2.7%。在金融危机下,当地居民如何消费呢。通过一些调查,中国老百姓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消费恐慌”,而是对手里的钱怎么花得更有价值变得“计较”起来,也就是消费心理的变化使得消费行为更谨慎,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大多数居民缩减开支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虽然不象国外那么严重,但由于对未来经济形势预期的存在,使得消费者还是心存顾虑。造成开支减少的原因也是因人而异,一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收入减少比较明显,所以造成消费降低,

而有一些消费者则是因为心里因素,比如考虑到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或者考虑到物价水平的变化问题等等。 (二)对消费品的投入比例发生变化 2007 年炒股热和炒房热之后,人们对这两种投资方式的热情逐渐下降,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消费者更是捂紧了自己的口袋,现在居民购物一般都会选择实用、便宜及生活必需品,而对于以后的消费主流,则主要集中在衣着,医疗,教育消费等方面,在中国消费者心里,在吃好、穿好,身体好的基础上,教育、住房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人们普遍认识到知识的重要,同时为改变居住环境,住房消费成为居民近几年来乃至以后消费的主要投入。而旅游、家电、家用汽车消费在居民看来还属于比较奢侈消费。 二、当地居民理财观念 (一)以平常心对待当前物价上涨 当问及“金融危机对您的家庭消费有多大影响,是否有缩减开支计划”时,有62.2%的居民认为金融危机对自家的消费影响不大。其中,有60.6%的家庭认为“没有缩减开支,和以前一样”;有1.6%的居民家庭认为“不但没有缩减开支,反而增加了消费支出”;认为“金融危机对其家庭有影响,有缩减计划、减少娱乐活动”的占29.2%;有8.6%的居民家庭认为“有影响,尽量不开车、不逛街购物,缩减开销计划”。由此可见,居民并没有出现消费恐慌,而是对手里的钱怎么花更有价值进行慎重考虑。多数居民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物价有波动能够适应,相信物价上涨不会持续时间太长,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下会逐渐平稳,虽然物价上涨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但是坚信不久物价将会平稳,生活水平仍会步步登高。 (二)利率下调对个人影响不大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主要生产和生活资料价格增幅减缓,通胀压力有所降低。降低利率对个人影响不大,在当前股市、房市不好的情况下,不会提前支取存款。居民普遍更关心本次调整对股市的影响,因为今年以来股市的下跌对其家庭财产的影响远远大于几次利率调整带来的影响,被调查者普遍希望这次调整能带来股市的大幅上涨,减少其损失。 (三)储蓄的主要用途是防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