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词块教学的必要性

词块教学的必要性

词块教学的必要性
词块教学的必要性

词块教学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常以语法概念抽象地处理词汇。然而,当代语料研究表明,词的形式(form)与意义(meaning)是紧密相连的,并且句法与词汇具有互选性,这主要体现在词汇使用的两个方面:类联接(colligation)与搭配(collocation)。基于词汇的这种特性,词块(chunk)这个概念被提出来了。由于词块的概念突破了传统上的单词、词汇的范围,它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词汇搭配等的范围,扩大到句子甚至语篇的领域,所以词块教学将是带动整个英语教学的最佳突破口,符合现在提倡的整体教学思路。

一、词块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符合认知的基本规律根据Chomsky的普遍语法假设,儿童天生就有学会语言的能力,他们习得语言遵循着“输入一假设一验证一比较一内化一创造”的程序。儿童在还没具备语法系统的情况下,会根据外界的语言输入不加分析地产出语言,然后不断地调整和验证自己的语言假设,最后获得语言的规则并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而这些语言输入正是他们习得模仿的语料,其中大部分都是以整体词块形式出现,因此,词块在习得语言的早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有关儿童语言习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儿童经历了一个在特定语境下使用大量未加分析的语言板块的阶段。如他们在学说话的过程中,会把诸如“What—is—it”、“Give—me”、“I-want—to—go”等类似的不可分割的词块整体来使用,经过反复使用后,发现这些板块的内部结构可以替换,于是会说出像“What—is—that”、“Give.him”、“I-want—to—eat”这些表达式,并最终习得语言。非英语母语的儿童在学习英语时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Hakuta研究了日本儿童习得英语的过程,发现他们也是大量地使用不同形式的词块。

2.学以致用原则的最佳体现结构法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的应用。交际法又过于强调了模仿交际的课堂活动而忽视了语言知识的系统教学。词块是语法、语义和语境的结合体,所以,词块法将是一个把知识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以上两个极端的有效途径。另外,以词块形式习得语言,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想从本质上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老师应尽量少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总结规律。词块法正是体现了这一宗旨,因为词块的习得就是先不加分析地吸收,然后在反复运用中总结出词块中包含的语法规则。

3.符合我国学生学习的特点我国学生受到传统语文学习方式的影响,较习惯于背诵篇章,熟背以后就会把其中的一些句子应用于其他场合。中国有句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在学习初级阶段,可不加分析地接受和学习一些语料,在不断使用过程中就会对这些语料更加熟悉,然后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这里强调的是内化过程,只有先充分吸收和熟悉了语言知识,才有可能将它们转化成语言产品。所以,以词块形式,先大量地识记、背诵各种语料,然后达到使用、掌握和创造的阶段,这种方法很适合我国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词块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汇学习实际上存在着两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一是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二是词汇的搜索和使用。在英语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出现在词汇教学中的问题并不在前者,而是在后者。也就是说。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并没有多大问题,而问题主要是如何在使用时尽快地将所需词汇在大脑中搜索出来,并能恰当地使用。

Wallace(1982)认为,目前英语词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使用时搜索不到所需词汇;(2)词汇使用不恰当;(3)词汇使用不得体;(4)词汇使用不符合语言习惯。对于我国学生来说,除了上述问题以外,还有母语干扰的问题。词块就如建筑所用的预制板一样,在英语学习中就好比语言的预制板,是语言的半成品,可以作为储存和输出的理想单位。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发挥词块的积极且有效的作用。

1.词汇记忆的理想模式词块是较大的词汇构块,有时甚至是整个句子,所以。一次性记住的单词量会大大增加。但是,并不因记忆量的增大而增加记忆的难度,因为词块的意义是置于特定的语境中的,所以它比脱离语境单独背词汇更容易记住,而且还不易忘记,有较高的准确性。由于词块的构成成分之间受到语法结构和语义搭配的双重限制,因而在使用时可以从记忆库中即取即用。即便是一些内部结构有所变化的句型框架,其中的变化也是非常有限的,比全部由自己造句所需要的努力要小得多,因此犯错误的可能性也就小得多,而且还能大大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2.避免语域语境使用不当的错误以词块为单位来学习英语词汇,一个最直接的效应就是可以避免词汇的语域使用不当的错误。这是因为词块具有较强的语用功能,它们的使用往往局限于某些语境之中。例如,在请求允许时,我们通常使用诸如“Do youmind if I...?”“May /Can/Could I...?”这些词块。又如,打电话时,经常使用“Hello.Can/May/Could Ispeak to...?”“This is...speaking”等词块。

3.避免词汇选择错误把词块作为词汇的最小单位来教和学,可以使学生避免词汇选择错误,提高学生语言应用的准确程度。例如,把诸如“borrow..from...”、“lend...to...”等习惯搭配放到一起来,我们就可以避免词汇(borow/lend)选择错误。

4.提高流利程度的手段由于学生在表达自己思想时,把注意力由个别单词转移到了较长的语篇结构,这样就非常有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同时,这种自觉而积极的注意倾向,也必然引导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的学习中自觉不自觉地注意语篇特点。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单个词的狭小范围上,而是扩展到词块这个较长的篇层次上。例如,学生对诸如“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In addition,...”这些词块的注意,就会逐渐培养他们英语思维表达的逻辑性和流畅程度。因此,词块的教学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在语篇理解和加工方面的流利程度。

三、词块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目前。我国中学生的消极词汇量与积极词汇量之间的落差很大,并且极不平衡。为掌握更多的积极词汇,大家都在积极寻求新的词汇教学方法。打破常规的单个词的词汇教学方法,把词块作为词汇教学的最小单位,并将词块学习与语言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这是解决学生正确使用词汇问题的可行而有效的方法,也是英语学习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下面,就探讨一下词块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产出性训练方法。

1.以词块为单位,培养词块意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以往对词汇的简单认识,充分发挥词块在各个语言层面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从而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好的效果。在词块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基本动词派生的词块要特别重视;(2)实意名词应和常用的动词及形容词搭配成块训练;(3)句子问的连接词应专门训练;(4)应注重训练诸如“What’s the matter with ”:“Please let me know ...”的句型结构或套语的训练,练习也应该遵循从识记到应用的规律。Weir(1993:53)指出,在教授学生陌生的新表达时,教师应先帮助学生记忆一些有用的固定词组,或者选择有可变成分的语言块,让学生填空。据此,笔者在前几道练习中,主要训练学生对新词块的记忆,也就是词块掌握的准确性。2.围绕词块。训练英语语篇理解生成意识词块是语篇功能和语篇意义的结合。要想正确理解或生成语篇,必须掌握这些固定、半固定词块。也就是说,学习理解生成语篇并不是对孤立的词和句子的学习,而是学习如何将这些语言的预制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流利的适合交际场合的话语。为达此目的,我们可以采用语篇整合的训练方式。采用语篇整合的训练方式,学生既可以练习词块的活的运用,又可以了解英语语篇的特点,这样就可以既见树木又见森林,避免用词不当或搭配不当的错误,提高语篇理解生成的感性认识,从而为正确使用英语打下牢固的基础。

3.运用词块。进行创造性练习根据教学要求,可以要求学生用所给词块翻译句子、翻译整

段英语,或者按照要求用所学词块撰写一段英语文字或就某一话题进行口头作文。通过上述练习,使学生既练习了词块的运用,又训练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所有出现频率较高、形式和意义较固定的大于单词的结构都可归

新课改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体验,是人类精神园地里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是个性抒发的最近途径。可是,当代中学生感到诗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陌生。当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古典诗词从广大中学生的精神生活中逝去时,这是何等可怕可悲的事情。我想,这种现象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我们中学的诗词教学中,行为主义教学仍很有市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把学习者看做是对外部刺激作被动反应,即作为知识灌输的对象,它认为知识是客观的,教师只需要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把客观世界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因此传统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主要是被动地听记和机械地做题。诗的感觉美、意象美、语言美以及教育任务则被置于脑后,一切丰富多彩、蕴含复杂的艺术形象被抽象化、理性化了,凝聚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精粹、活跃着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最纯粹的文学样式被异化为通过高考博取功名的敲门砖。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只是对现实暂时合理的解释与假设,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这些充当“知识”的假设总是不断被否定,或被不断出现的新假设所代替。建构主义强调认识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把学习者看作信息加工的主体;并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积极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的崭新的诗词教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对重个体轻合作、重接受轻探究、重结果轻过程、重认识轻体验的行为主义学习方式的否定和扬弃,以“立人”为中心,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变封闭的语文教学为开放的语文教学,让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一、反复吟咏,创造激励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责任感的情境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古典诗词教学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发现。吟诵涵咏创造了令人陶醉、充满激情的学习情境,促使主体与主导、作品与读者进行深刻对话,激励学生探索的热情和责任感。诗教足以养心。诗词教学就该多一些声并茂的诵读,少一些学究解经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乐,少一些正襟危坐的严肃;多一些联系自我的体验,少一些微言大义的挖掘。 二、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

词块与词块教学研究

在外语教学中结构主义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先后出现,并占据主要地位。结构法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但忽视对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的培养;交际法强调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在教学活动中仅教授满足交际需要的最基本语法,忽视了语言知识的系统学习。针对这两种教学法的弊端,词块教学法应运而生。词块,作为融合“形式”和“功能”的综合体,体现出语义、句法及语用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语法规则的发展,有助于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和准确性,实现语言学习的应用目的。近年来,词块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专家的重视。 词块被描述为语言单位长度不等的“块”,一般指同现频率较高、形式和意义较固定的大于单词的结构。在研究中被冠以不同名称,如:词块(chunk)(Sinclair1991)、词汇短语(lexical phrase)(Nattinger&DeCarrico1992)、词束(lexical bundle)(Biberet al.1999,2004;Cortes2004)、词丛(cluster)(Scott2004)、程式化序列/表达(formulaic sequence/ex-pression)(Wray2000;Lancker-Sidtis&Rallon2004)、短语结构(phraseology)(Renouf1992;Stubbs2002)。其他常见于文献的不同说法还有:预制语块(prefab)、多词单位/表达(multi-word unit/expression)、复现词组(recur-rent word combination)等。另外,计算语言学领域常用的“n元结构”(Ngram)也是同义术语。[1]无论其名称如何,词块在语言教学中具有其自身的优势。下面从语义学和心理语言学角度来论证词块习得和语言产出的优势。 一、理论基础 (一)语义学 “语义场理论”是现代语义学中十分重要的理论之一。“场”理论研究的是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某种关系的事物或现象必然或可能聚集在同一个“场”内。传统语义学关于词义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研究成果为“语义场”理论奠定了基础。20世纪30年代,“语义场理论”是由德国学者特雷尔最先提出的。特雷尔认为,一种语言的整个词汇意义并不是单个词汇意义的叠加,词汇也不是孤零零地存在于词汇系统中,在一个语义场的范围内,各个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每个词的意义不是取决于它的所指意义或者是这个词的某一个意义,而是取决于这个语义场内与之共现具有与之相同的语义功能的诸词的意义。词块关注的是一系列连续的或非连续的、经常共现的词汇的组合,因此,语义场理论为通过词块来确定和掌握词的意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心理语言学 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即培养他们用所学语言知识产出语言的能力。语言的产出包括口头和书写两种方式。对于言语产生过程出现了自动化过程和控制性过程的争论。自动性的研究经历了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动化处理和受控制处理的两分法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将自动性视为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规则转化的连续体的过程。Segalowitz认为自动性具有快速、不停顿(ballistic)、独立于负载(load-inde-pendent)、不费力和无意识等特征。言语的流利性与自动性密不可分,并取决于言语产生的自动化程度,如:编码过程的自动化和使用套语等过程就对二语流利性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们用Levelt's model的模型来解释词块对语言输出的作用(见图1) 。 图1Levelt语言产出模型 Levelt's model的语言产生模型表明语言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包括三个重要部分:概念化过程、言语组织过程和发音阶段。其中言语组织过程还包括词汇编码、语法编码和语音编码。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同时处理这些过程,即使对记忆能力强的人也是十分困难的。词块具有融形式-功能、语法-语义-词汇为一身的特点,在语言的计划和形成过程中可以在多个点被同时提取,这样大大减少了提取时间。具体来说,在大脑里存储大量的词块,学习者在遇到合适语境刺激时就不用逐个地选择合适的单词,再把这些单个的单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合适的片段,再把他们按照语音系统规则发出来。这个复杂的过程被简化为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词块。同时由于学习者不用再把单个词按句法组合,而是使 第24卷第3期2011年3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4No.3 Mar.2011 词块与词块教学研究 [摘要]词块教学法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热点。本研究以语义场理论和Levelt模型为理论基础,论证了词块对语言输出的作用。以词块为单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关注—强化—输出”的词块教学思路为词块教学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词块;语义场;Levelt模型;关注—强化—输出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张洪莲(1977

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高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吴俊 一、高中古诗文教学现状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虽几次修改,但对古诗文的教学要求始终未变,还有加强的趋势。例如,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材有所增加,高考中课外古诗文分数也占很大比例;另外,《新课标》也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 高中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面临着很多困难,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方面 1、从对古诗文的认识方面看,有的教师受实用主义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学生学习古诗文对他们未来人生没有太大的帮助。另外,还有教师认为,我们现在处于新的时代,根本没有必要学习古代的东西,这些古诗文和现代社会是脱节的,学习起来浪费时间和精力。由于老师存在错误的认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古诗文的动力不足,兴趣不大,教学效果差。 2、从教材内容方面看,有的老师认为高中教材古诗文的篇幅太多,不仅对老师是个挑战,学生学习起来更头疼。加之古诗文语言文字深奥,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必然也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负面影响。 3、从教师知识学养方面看,教师自身的古诗文基础薄弱也是

影响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一直提倡着白话文,教育发展了几十年,那些熟读经典作品的优秀老教师大多不在教学岗位上了,而现在的教师相当部分对古代经典作品积累不够,不能得心应手去发掘古诗文的内涵,引导学生去领悟古诗文的魅力,而只是一味去背教参、背教案,从个别字词讲解出发,肢解课文。 4、从教学方法上看,现在为数不少的教师仍然采用的是“满堂灌”、让学生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缺少具有启发性、能力培养和人文熏陶的讲解和引导。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呆板,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学生方面 1、学习古诗文兴趣不大。读古代诗文,必须要咬文嚼字、回顾历史、理解背景,这种花时间、花精力的工作对追求直观、快节奏的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浪费,但是又考虑到高考的原因,就不得不学。课堂古诗文讲授的种种不足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受现实功利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学习古代诗文不是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读大学涉及古代的东西很少,因而缺乏古诗文学习的动力。 2、人生经历有限、知识积淀不够,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要因素。选入高中教材的古诗文有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不少作品表现了古代作者坎坷的人生和深刻的人生体验,由于学生受生活视野的限制,学习古诗文难以体会到其中丰富的内涵,感受不到作品的魅力,因而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一般说来,男同学比女同学对学习古诗文更感兴趣。

【略谈词块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英语词块教学法

【略谈词块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英语词块 教学法 英语词汇学习是目前研究者关注的热门课题之一,而词汇学习__切实有效则是关注的焦点。传统的词汇教学中,学生通常只是死记硬背来记忆单个单词,然而当代语言学研究表明:词的联接、搭配与意义是紧密相连的。 英语表述的很多情景是对词块的运用,它们对提高英语学习者英语表达的地道性和流利程度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词块教学法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词汇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研究了英语词块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理论依据,并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描述了词块教学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词块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英语词汇是英语的基本单位。长期以来,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收效甚微。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常花大量的时间讲解新单词,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与学习、教学策略有关。 Becker(1976)最先提出词汇组块这一概念,他指出“我们的表达法是使用预制的框架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再费

力从单词开始来组建语法结构了”。词块(chunks of language)理论是由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提出的。他们将人们习惯上认为的短语词汇(Lexical phrases)定义为长度不等的词块,并认为词块是约定俗成的、具备功能的复合物,比之按语法规则拼凑而成的句子在交际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具有更为明确的习语意义。 简言之,词块就是以整体形式储存在大脑中的一串词,可整体或稍作改动后作为预制组块供学习者提取和使用。Lewis(1997)将词汇组块分成四类:(1)多词块,如for example,这是学习者需熟记的基本词汇。(2)高频搭配组合,如have a look,它们是自然言语中频繁出现的词汇组合。(3)固定表达,如What’s your favorite...?了解这种固定表达是准确、自然地应用英语的基础。(4)半固定表达,如drop the ball。从词块分类可看出从词汇层到句子层,词块内部可供语用变化的空间越来越大,这正是灵活性应用词汇的空间,也是词汇教学创造性开发的空间。 二、词块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上述理论,英语词汇学习的关键是英语词块教学法,根据英语单词音、形、义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辨认、探索和巩固(Identify, Explore and Consolidate)。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这给语文教师的字词教学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那么,如何搞好字词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寻找关联,在整合中求效率 音、形、义是生字教学的三个基本要义,教学中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适时、适度、整体地开掘有关生字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这要求老师上课前扎扎实实地把生字词教学设计好,最大限度地开掘好音、形、义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课堂上生动形象地将生字的音、形、义植根在学生的感同身受之中,把字词教学与认识事物,与探究语言规律,与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整体地建构生字的音、形、义间的认知组块。 另外,字词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息息相连。在文本的解读中,它既可以穿针引线、上连下缀,又可以释放内涵、充实解读。在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住能够产生辐射性解读的词语。抓住这样的关键词语,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开掘该词语在文本解读中所留下的想象空间。充分地解读好这样的关键词语,一段文本乃至于整篇文本的解读都将会被激活,使得文本的解读变得饱胀起来。 二、增添情趣,在感悟中要质量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奠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逐木、空中楼阁。字词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情境再现、唤起体验……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上,要突现“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激活印象。当词语带着音、形、义的印象与意味融进了学生的脑海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情趣。如果“寓教于乐”,增加点趣味性,学生的记忆细胞就会活跃起来,记忆也会深刻。如,在区别“己、已、巳”三个字和“戌、戍、戊、戎、戒”五个字时,根据字形特征这八个字可以连起来记:“己(jǐ)空已(yǐ)中巳(sì)口封,横戌(xū)点戍(shù)戊(wù)中空,十字交叉就念戎(róng),戒(jiè)字二十在当中”。 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在字词的音、形、义上各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要走出正音、记形、释义这种单一的平面推移式的僵化模式。尝试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句段、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中。

古诗词教学策略与鉴赏

浅谈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有相当数量的古诗,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材料的精华。它们以短小凝练、鲜明优美的形式描绘人物、事件或景物,并借事物的特点表现强烈、深沉的思想感情。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古诗词自身的特点是语言精炼和谐、感情深沉丰富。很多学生在面对古诗词阅读题时难以下手,只停留在诗歌表层意象层面的感知上,难以去进一步挖掘诗歌深层的含义,从而无法捕捉到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且有责任改革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使古诗词能够更喜闻乐见、更生动活泼地走进小学生的心田,更加充分地发挥它的育人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阅读古诗词,应指导学生抓住四个环节,即知人论世、诵读感悟、品评赏析、探究体验。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通过反复朗诵,深入体会,来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才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中有所体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李白的大气豪放,王维的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

对词块教学法有效实施的思考

对词块教学法有效实施的思考 作者:房伟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09期 【摘要】高中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的一大难点,生词新词长词难词相似词层出不穷。本文依据词块教学理论,探讨了词塊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期能改善传统单词教学投入大效益低的局面,拓宽词汇教学的思路,使学生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语言词汇;词块教学;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117-01 “Without vocabulary,nothing can be conveyed.”这是英国学者Wilkins[1]的名言。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更是语言的生命。词汇学习一直是高中英语的重中之重,我们强迫学生背诵词汇却收效甚微。学生在记忆遗忘中辗转反复,痛苦不堪。其实,作为语言生命单位的词汇,和多彩的语言一样,生动绚丽、趣味盎然。那么,学生如何轻松学习英语词汇,在紧张的高中学习中有效的进行词汇积累呢?在此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概述 近几十年来,英语教学界的学者都在积极探索以培养学习者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美国语言学家Michael Lewis[2]认为“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不是词汇化的语法。”,他的词汇法(The Lexical Approach)提出培养词块意识是语言教学的要素,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使用能力,并将词块分为四类:多词词块(poly-words)—两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基本词汇;高频搭配(high frequency collocations)—习惯搭配及词汇短语;惯用话语(institutionalized utterances)—具有固定语用功能的单词组合;句子框架和引语(sentence frame and heads)—半固定的书面语词汇。简单说,词块就是语言中约定俗成的词汇短语,具有稳定的组合结构和特定的语用功能,在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 二、背景 传统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约课时,常将语言点单独提出先学习。朗读单词解释词义后举例句,课后进行听写。此方法在小学初中颇有成效,学生强化记忆,考试很少会脱离书后单词表上的词义。但进入高中,词汇量大大增多,难度日益加深,单词长词义近,所用语境却截然不同,学生感到茫然,他们疯狂记诵单词,却效果欠佳,尤其在面对阅读和写作时,束手无策。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词语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就不可能有好的语文阅读与理解能力,更不可能写出优美的作文,语文成绩自然也就难以提高。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有效掌握戈多词语,如何让他们养成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下面我结合自己从教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讲授法 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学生疑难处的点拨与讲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一部分教师片面理解语文教学只能让学生进行自立与探究的学习,连该传授讲解的地方也不敢说了。其实在教学中,当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浑然不知时,最好用的方法就是“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例如《2008,北京》中有个词是“申奥”,当一个同学提出这个不理解的词语时,全班面面相觑,这时教师再引导也是启而不发,因为在学生的脑中没有这方面知识的内存,这种情况就可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学生:“申奥”的“奥”是指奥运会,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运动会,每四年才举办一次。能在自己的国家举办奥运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们国家虽然在历届奥运会上取得顶呱呱的成绩,可是奥运会却从来没在我们国家召开过,于是我们国家便向负责筹办奥运会的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在中国北京召开2008年第29届奥运会。这个提出申请的过程就叫“申奥”。

二、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

词块教学的必要性

词块教学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常以语法概念抽象地处理词汇。然而,当代语料研究表明,词的形式(form)与意义(meaning)是紧密相连的,并且句法与词汇具有互选性,这主要体现在词汇使用的两个方面:类联接(colligation)与搭配(collocation)。基于词汇的这种特性,词块(chunk)这个概念被提出来了。由于词块的概念突破了传统上的单词、词汇的范围,它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词汇搭配等的范围,扩大到句子甚至语篇的领域,所以词块教学将是带动整个英语教学的最佳突破口,符合现在提倡的整体教学思路。 一、词块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符合认知的基本规律根据Chomsky的普遍语法假设,儿童天生就有学会语言的能力,他们习得语言遵循着“输入一假设一验证一比较一内化一创造”的程序。儿童在还没具备语法系统的情况下,会根据外界的语言输入不加分析地产出语言,然后不断地调整和验证自己的语言假设,最后获得语言的规则并能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而这些语言输入正是他们习得模仿的语料,其中大部分都是以整体词块形式出现,因此,词块在习得语言的早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有关儿童语言习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儿童经历了一个在特定语境下使用大量未加分析的语言板块的阶段。如他们在学说话的过程中,会把诸如“What—is—it”、“Give—me”、“I-want—to—go”等类似的不可分割的词块整体来使用,经过反复使用后,发现这些板块的内部结构可以替换,于是会说出像“What—is—that”、“Give.him”、“I-want—to—eat”这些表达式,并最终习得语言。非英语母语的儿童在学习英语时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Hakuta研究了日本儿童习得英语的过程,发现他们也是大量地使用不同形式的词块。 2.学以致用原则的最佳体现结构法过于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的应用。交际法又过于强调了模仿交际的课堂活动而忽视了语言知识的系统教学。词块是语法、语义和语境的结合体,所以,词块法将是一个把知识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以上两个极端的有效途径。另外,以词块形式习得语言,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想从本质上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老师应尽量少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总结规律。词块法正是体现了这一宗旨,因为词块的习得就是先不加分析地吸收,然后在反复运用中总结出词块中包含的语法规则。 3.符合我国学生学习的特点我国学生受到传统语文学习方式的影响,较习惯于背诵篇章,熟背以后就会把其中的一些句子应用于其他场合。中国有句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即在学习初级阶段,可不加分析地接受和学习一些语料,在不断使用过程中就会对这些语料更加熟悉,然后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这里强调的是内化过程,只有先充分吸收和熟悉了语言知识,才有可能将它们转化成语言产品。所以,以词块形式,先大量地识记、背诵各种语料,然后达到使用、掌握和创造的阶段,这种方法很适合我国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词块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汇学习实际上存在着两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一是词汇的理解和记忆。二是词汇的搜索和使用。在英语教学研究中,我们发现,出现在词汇教学中的问题并不在前者,而是在后者。也就是说。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并没有多大问题,而问题主要是如何在使用时尽快地将所需词汇在大脑中搜索出来,并能恰当地使用。 Wallace(1982)认为,目前英语词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使用时搜索不到所需词汇;(2)词汇使用不恰当;(3)词汇使用不得体;(4)词汇使用不符合语言习惯。对于我国学生来说,除了上述问题以外,还有母语干扰的问题。词块就如建筑所用的预制板一样,在英语学习中就好比语言的预制板,是语言的半成品,可以作为储存和输出的理想单位。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发挥词块的积极且有效的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确实,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情志景物浑融是中国诗歌尤其唐诗宋词最显著的特点,诗歌教学如果能引导孩子们抓住“诗?乐?画?情”四个字做文章,在吟诵和品味上下足功夫,让孩子们伴随美妙的韵律入境、动情、会意。 一、吟诵中体会古诗词的韵味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每个学段的小学生古诗词教学都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的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的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的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新课标在“读”和“背”中均强调了一个“诵”字,这既符合传统诗词的文体特征,也符合诗词的审美及教学特征。因此,如何在“诵”字上下功夫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何为诵?对其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同“吟”、同“咏”,“就是拉长了声音像唱歌似的读”;一种认为同“吟”、同“咏”有区别,“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侧重强调语言本身的节奏,

而非音乐的节奏。其实,“吟”、“咏”、“诵”的涵早就混同合一,之间难以区分明确的界限,当前,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的探索恰恰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这里用“吟诵”一词代替“诵”的称名。用吟诵的方式学习诗歌是先以来就建立起来的最基本的方式,其优越性、实效性早被证明,现在强调这种方式不过是对传统的回归。 其实,很多作品可以配乐吟唱,可以拉长声调吟诵,这些不仅仅本身是切入诗词情境的方式,也由于其形式活泼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二、品悟中进入古诗词的意境 宋舜民有诗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至今,便有诗画同源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二者同体也。人们也常说“如诗如画”,由此可见,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经常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歌里的画,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诗歌里的诗,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里蕴含的情思韵致。诗画相融的境界即是所谓的意境。中国的优秀诗歌都是有意境的。而阅读、欣赏诗歌一个必要的也是一个很难的环节就是入画入境。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诗词多属于不必解作品,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作必要的字词疏通外,不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旨意的挖掘上,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入画入境。辛弃

古诗文教学策略

诗歌教学策略,古诗文教学的策略 一、经典诗文,诵读感悟 古诗文的教学常用的就是诵读教学法,诵读渗透全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初读,读对读准,字正腔圆。再读,读出节奏,有板有眼。深读,读出意境,有滋有味。古诗文的读,有讲究平仄规律的诵读,有半读半唱的吟读,有和着古曲的唱读,有且歌且舞的美读。在引导下读,边想象边读,范读,带读,伴读,在读中感悟语言,读中想象意境,领会诗人情感。古诗吟唱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生平长仄短的规律后,借助老师的手势,体态引导学生吟读古诗,这有些像合唱时的指挥。如:“春风不度玉门关”,加了手势,学生果然就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了。所谓唱读,即借古音乐配合,将诗唱出。如:配《阳关三叠》学唱《送元二使安西》,还可用《明月几时有》的旋律唱《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手舞足蹈的读,如老师用手拍节奏,带领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另外,就是以诗作答,反复诵读,层层推进。 课例4:《泊船瓜洲》诗中,老师说:桃花又开了,小草又绿了,燕子又回来了,然而诗人却离开了,有道是故土难离,诗人不禁想——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怎能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是不得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怎能不想,怎能不问——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 回忆了家乡,回忆了亲人之后,老师又对比问:团团圆圆一家亲,还能吗?眼前只见——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和朋友一块饮酒,还能吗?眼前只见——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也许他一去不能回呀,再看一眼——生答:“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种乡思啊,惟有问明月——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这种乡思啊,只能问明月——生答:“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反复多次的吟诵之后,学生不仅熟读了诗文,也更深沉的理解了诗人的情感。 二、自读自悟,领会诗意 除了借助注释,工具书,自己初步理解诗意,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技巧。 (二)抓诗眼、词眼 有些诗,有表达诗意或诗人情感的词,这就是诗眼、词眼。教师敏锐的抓住诗眼、词眼,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显得大气智慧,避免了单调的逐词逐句的讲解,而使古诗的教学支离破碎。 《清平乐?村居》中,窦老师抓住了“醉”“卧”“最”几个词眼。尤其是“卧”字的处理,甚妙。一开始,学生以为小儿偷懒,顽皮,窦老师先让学生说说换成“趴”“躺”好不好?启发学生体会“卧”可侧卧、仰卧、趴卧,是最舒服的姿势,又唤起学生在草地上卧着,打滚的记忆,感受卧的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又想到静卧时的安静,安详,心无旁骛,他也许在想,莲蓬带回家要给两个哥哥吃,还要给年迈的父母吃。到此,学生也就从这一卧字,感受到了小儿的可爱,明白了最喜小儿的缘由。 《如梦令》中,老师抓住一个“醉”字,从词中想象画面:让人陶醉的景——“溪亭”“日暮”“惊起一滩鸥鹭”,感受李清照的幸福生活,品出她这醉的是“乐酒”,又通过《声声慢》对比,感悟醉的是苦酒。以诗引诗,学生对李清照的人,词风就有了全面的了解。 (三)板画助学 课例9:《泊船瓜洲》一诗的教学,可采用板画助学。“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三个地名之间的位置,让学生根据注释,在画上填上地名,直观形象的理解了诗意:京口和瓜洲隔江相对,京口和钟山只隔着几座山。 三、深入悟读,想象意境 古诗词难教,很大一个原因在于诗的意境难以带领学生进入,因为古诗的写作年代久远情景

小学古诗词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古诗词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内容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千百年来,这些优秀诗篇合着中华民族的脉搏,时时刻刻撞击着国人的灵魂,滋养着国人的性情。所以,小学古诗词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当前,古诗词教学的弊端之一,侧重于对古诗词内容的单向“传递”和“告诉”,将作品的主题单一化,把学生的思维拘泥于其中,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悟。这种平面线性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思维的驰聘,扼制了学生的激情和灵性。因此,我们应努力为学生构筑自由想象的空间,力求通过立体化的教学策略,让孩子进入诗词情境之中。 【关键词】纵引横引内激外拓 纵引:提升“期待视界”,激发阅读兴趣 所谓“期待视界”是“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以前由阅读经验、教育水平、文化修养、生活经历,艺术趣味等所形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具体来说,当学生面对一部作品时,他的“期待视界”总是纵向发展的,接着,创新期待作为“期待视界”中的深层因素便会浮现出来。因此在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定向期待,但又绝对不能迁就,而是要把单纯的定向期待提升为活跃的创新期待,不断拓宽和建立新的视界,以此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从诗题出发,先让学生说说对“庐山”、对“瀑布”的印象。学生很快就在自身的“期待视界”内找到了相关的知识积累:有的结合学过的课文介绍了庐山千变万化的云雾,有的吟诵了苏轼的《题西林壁》,还有的则联系旅游见闻描述了瀑布的气势。然后我再询问学生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诗人是在哪儿望庐山瀑布的?”“庐山瀑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诗人游览庐山,为什么单单对庐山的瀑布情有独钟?”此时,我再让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诗文寻找依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横联:架设情感桥梁,实现心灵对话 刘勰所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除了说明文学创作离不开情感投入,也说明没有情感的审美欣赏只能是被动的,不会获得深层次的领悟。古诗词教学中除了以美读悟真情之外,还应强调文学欣赏中的“移情”,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肓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教师为了赶进度,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天天要求背诵一首。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教师没有精心备课,指导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教师仅把诗歌大意告诉学生就算完成任务。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学生难以根本的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现今不少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所以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策略一: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2、把握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此时,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江雪》是在柳宗元流放永州官场失意时写的,而王士祯仕途得意,当时任刑部尚书,这样,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3、延伸同诗人的作品: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课内经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少教多学”参评教研成果 浅谈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词,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品,是文质兼美的文学瑰宝。它对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其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影响了古诗词教学的效果。本文以初中古诗词教学为例,探讨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正文]古诗词是新课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教材选编的古诗词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策略?我认为应当强调美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为入选教材的古诗词可以说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结晶和荟萃,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声韵美去认识从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感悟诗人的心灵美,这不仅对于陶冶性情,发展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词汇很有好处。同时,还能使学生觉得学语文是一种美的欣赏,从而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情景交融,体味意境美 王之夫在《姜斋诗话》中所说的“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就要特别注意这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美。

首先,抓关键词句。所谓关键词句,主要指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妙词佳句。这些词句最能引发读者情思,余味无穷,又往往在全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教学《虞美人》,把握一个“愁”字,这“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汪洋恣肆,无穷无尽,学生就可以去体会李煜的亡国之痛对这些关键词句的反复品味,学生心中就会激荡起与诗人、诗作相关的深切感受,感情诵读也就水到渠成。 其次,抓思维方式。在古诗词的形象世界里,语言环境不等同于一般作品“上下文”的简单链条式结构,而是一个由形象体系互相渗透着情感的立体式多维空间存在。所以教师还应点拨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伸展思维触角,让学生顺利地把握住诗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吃透那些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永的普通词句。像王维的《山居秋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词句均通俗易懂,正像王国维说得:“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片自然的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只有把每一个意象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集中细细品味,才能让学生越发感到诗人的心境,更能从整体上肯定、强化诗的意境。 二、创设情景与自主感悟相结合 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以诵读为主线,串联感受、理解、领悟与扩展,始终把学生的吟诵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示范引导,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开放发散,拓展创新,让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和谐发展。不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而是通过学生自由的联想与想像去感悟诗歌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创设情景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词块教学法初探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词块教学法初探 本学期一直在尝试怎样使学生能够更精准地使用词汇。一直以来我坚信在语境中使用词汇不失为一个科学的方法。那么我们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来实施这一方法?在本学期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词块”学习是一个高效的语境学习法。在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中进行词块教学的方法,是促进初中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每个单元都以一个话题的形式来构建知识体系,与 此内容相关的大量词汇、词组与句型将在一段时期内,通常是一个星期之内不断在课堂教学时被师生复述,这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针对某种情景以最快的速度积累词汇和语言范例。当新词汇教学转变成词块教学后,原有的生词单字教学就变成了词组和句型的教学,它能帮助教师更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词块学习符合词汇教学最重要的理念和原则,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着眼于词汇教学之外。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词块具有部分临时生成的特性,为师生的听、说、读、写活动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体现了在使用中学习词汇,在语境中运用词汇,增强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学生学习词汇最大的问题是词义记不准确、用词不当或词汇提取失败完 全遗忘,这导致学生英语学习费时低效,语言运用能力差。然而词块学习可以促进词汇学习,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因为词块不仅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而且词块学习符合认知心理学对信息进行有效记忆与提取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活动始于学习者的注意,通过注意,一部分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此同时,与新信息有关的被激活的原有知识也进入短时记忆系统,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新知识在短时记忆系统被编码,最后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起来。可是短时记忆对信息的贮存时间只有30秒左右,而且容量极有限。词块理论本质上表示记忆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即把单个信息组成更大的单位。在词块教学时,不是单个的单词而是一个词组或句型作为一个信息单位,这不仅扩大了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而且把词组或句型作为新知识来学习,对新词汇赋予了词汇逻辑意义。当新词汇转变成富有生动意义的词块后,新词汇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更加容易建立实质性的联系。 词块学习符合语境学习的要求。词块有时由较大的词汇群构成,有时是整个句子,因此词块具有较强的语用功能,它们的使用往往局限于某些语境之中。由于掌握了正确的词块也就掌握了语境,因而在特定的语境中背诵词块比脱离语境学习词汇更容易学到鲜活的语言,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词汇的乐趣,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便于储存和提取的语言材料,提高大脑对语言的记忆和恢复功能.,从而 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下面以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3为例,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不 同的课型,谈谈初中英语中的词块教学。 1.听说课型的词块教学。 这节课听的任务是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匹配与每段对话相关的图片,学习一些活动场所的新词汇,为下文的对话教学作准备。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听力任务,对于这一部分的新词汇处理,我采用了词块教学方式。首先呈现图片,接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