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2021年5月26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该数据包括了人口总量、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流动人口等信息,为科学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全省人口数量一定会持续上升

B. 三孩生育政策可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不会影响人口的性别比例

C. 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人口变化趋势

D. 人口增长已使地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进而给生物圈造成巨大影响

〖答案〗A

〖解析〗A、决定种群数量的有出生率、死亡率,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全省人口数量不一定会持续上升,A错误;

B、三孩生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出生率、调节年龄结构、稳定种群密度,不会直接影响性别比例,B正确;

C、年龄组成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人口变化趋势,C正确;

D、目前,人口增长已使地球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会对地球资源过多消耗和利用,进而给生物圈造成了巨大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2. 科学家曾指出,没有一个自然种群能无限制地增长,必然有许多因素使种群数量减少。图中1、2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随种群密度的改变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2可以表示草场的退化对野兔种群死亡率的影响

B. 图中的1可以表示郁闭度对森林中林下植物死亡率的影响

C. 非密度制约因素不能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D. 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

〖答案〗D

〖解析〗A、图中的2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表现为与密度无关,因而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草场退化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A错误;

B、图中的2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如郁闭度,自然灾害和气温等,图中1表示的是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非密度制约因素可以通过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来制约种群密度的变化,比如寒潮来袭牛羊等动物的食物来源减少,环境恶化,会让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从而让种群密度减小,C错误;

D、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增强使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增长受到抑制,当种群数量降低到环境容纳量以下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减弱,从而使种群增长加快,D正确。

故选D。

3. 研究人员在研究某种捕食者与其猎物关系时,构建了猎物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如下图(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猎物增长的比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猎物种群数量介于A~B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A点

B. 猎物种群数量介于B~C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加稳定在C点

C. 猎物种群数量与捕食者之间存在循环因果关系

D. 猎物种群数量超过一定值后被捕食率下降,原因是种内竞争加剧

〖答案〗D

〖解析〗A、猎物种群数量介于A~B之间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种群数量会减少,最后逐渐稳定在A点,A正确;

B、猎物种群数量介于B~C之间时,被捕食率小于补充率,种群数量会增多,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加稳定在C点,B正确;

C、猎物种群数量与捕食者之间由于相互影响而表现出种群数量变化的循环因果关系,C

正确;

D、猎物种群数量超过一定值后被捕食率下降,原因是种内互助能力增强导致的,D错误。

故选D。

4.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据与实际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统计样方内和所有边线上的个体

B. 标志重捕法调查水库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被标记个体难以被调查者再次捕捉

C.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

D.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答案〗D

〖解析〗A、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要统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统计样方内和所有边线上的个体,这样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大,A错误;

B、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志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水库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若被标志个体难以被调查者再次捕捉,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错误;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向计数板滴加培养液后要静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实验所得数据与实际值接近,C错误;

D、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导致小动物的趋暗特性无法正常表现,则调查数值偏小,D正确。

故选D。

5. 树线是指高海拔山地天然森林分布的上限,树线以上为高山灌丛和草甸,树线以下分布的是以乔木为主的森林,如图1.生态学家研究了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如图2.当植被厚度较大时,会形成一道厚厚的“封锁墙”,植物种子落于此地难以萌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区分高山灌丛、草甸、乔木群落的首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B. 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次生演替,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多

C. 树线之上和树线之下的植物群落明显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 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植物种子落于此地难以萌发导致树线相对静止

〖答案〗C

〖解析〗A、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A 正确;

B、在树线上升的过程中,原有的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随着演替的进行,树木越来越多,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逐渐增多,B正确;

C、影响树线之上和之下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

D、图2说明,树线上升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可能是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大时,形成一道又宽又厚的“封锁墙',树木的种子落地于此便遭到“封杀”,导致树线相对静止,D 正确。

故选C。

6. 某生物群落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生活着两种植食性动物A、B,肉食性动物C,C以A为食,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群落为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半干旱或较湿润地区

B. A与B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且竞争能力相当

C. 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有分层,显著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D. 该群落中,林下植物茎细长,叶厚,细胞壁厚,但叶绿体大

〖答案〗B

〖解析〗A、该生物群落中,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说明该生物群落为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A错误;

B、由曲线可知,植食性动物A、B二者数量呈现“此消彼长”特点并且基本稳定,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说明竞争能力相当,B正确;

C、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有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显著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C错误;

D、该群落中,森林中的林下阴生植物往往茎细长、叶薄、细胞壁薄、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D错误。

故选B。

7. 顶极群落指群落演替达到与所在地区环境相适应、具有相对稳定和不变特征的最终阶段时的群落,又称演替顶极。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的优势种被后一阶段优势种替代而死亡

B. 流入顶极群落的能量是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 顶极群落的形成受气候影响较大,不同地区顶级群落可能不同

D. 顶极群落中土壤、光能得到充分利用,物种组成将不再变化

〖答案〗C

〖解析〗A、群落演替过程是优势种替代过程,但是前一阶段的优势种不一定在后一阶段消失,A错误;

B、流入顶极群落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其中包括了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错误;

C、顶极群落是指与所在地区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因此其形成受气候影响,不同地区顶极群落的种类可能不同,如有些地区只能形成灌木而不能形成森林,C正确;

D、顶极群落相对稳定,其物种的种类、数量和每个种群的数量也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物种组成依然可能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C。

8. “沼液肥田”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举。某农技站调查了施用不同沼液量的围星麦田的土壤小动物密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宜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密度

B. 施用沼液可明显提高0-10cm土层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 沼液施用量的多少,不改变土壤小动物向地表附近聚集的倾向

D. “沼液肥田”利用了循环原理

〖答案〗D

〖解析〗A、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宜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密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

B、图中柱形图表示的是土壤小动物的密度,因此并不能得出施用沼液可明显提高0-10cm 土层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这一结论,B错误;

C、由图可知,沼液施用量的增加,0-10cm土层中小动物类群密度在增加,所以沼液施用量的多少,可改变土壤小动物向地表附近聚集的倾向,C错误;

D、“沼液肥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符合循环原理,D正确。

故选D。

9. 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 自养生物不一定都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C.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

〖答案〗D

〖解析〗A、能量流动表现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通常营养级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能量越少,A错误;

B、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B错误;

C、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营养级,C错误;

D、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都属于生产者,D正确。

故选D。

10. 下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A、B、

C、D、E、F分别代表六种不同的生物,其中A生物的同化量为3×1010 kJ,B生物的同化量为1×109kJ。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食物链交错连接成的食物网中,植食动物所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B. 该农田生态系统仅有三条食物链

C. 理论上F的同化量最多为4×108kJ

D. 该农田生态系统在能量上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在物质上能实现自给自足

〖答案〗C

〖解析〗A、由食物链交错连接成的食物网中,植食动物所处营养级是一成不变的,一定属于第二营养级,A错误;

B、根据表中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可推测其中的食物链至少有三条

A→B→F、A→C→E→F、A→D→E→F,B错误;

C、能量按20%传递时F获得的能量最多,该效率下第二营养级(B、C、D)共获得

6×109kJ,因B生物的同化量1×109kJ,则C、D共同化能量5×109kJ,这样F获得的能量为1×109×20%+5×109×20%×20%=4×108(kJ),C正确;

D、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其中由于农产品的输出,因而需要人为的投入物质,因此农田生态系统在物质上不能实现自给自足,D错误。

故选C。

1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

B. 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C. 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D. 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答案〗B

〖解析〗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不仅来自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以来自于无机环境,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A错误;

B、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即行为信息,B正确;

C、植物激素是植物自身产生的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不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C错误;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对二者都有利,D错误。

故选B。

12. 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藻类固定的太阳能与污水中的有机物

B. AB段,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C. 浮萍能分泌一些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故引入浮萍可减少水华的发生

D. 若将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河流,会超出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而导致其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答案〗A

〖解析〗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与污水中的有机物中所蕴含的化学能,A错误;

B、在河流的AB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藻类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B正确;

C、浮萍能分泌一些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进而是水体中的藻类因为光合作用

减弱而受到影响,故引入浮萍可减少水华的发生,C正确;

D、若大量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可能会超出河流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导致其中生物大量死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

故选A。

13. 冬奥会作为一项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竞赛场馆、道路等设施的建设,大规模的人员聚集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压力。为此,北京2022年冬奥会通过建立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设计遵循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原理

B. 碳在生物圈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C. 垃圾回收再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 北京2022年冬奥会采取的系列举措并未降低生态足迹

〖答案〗A

〖解析〗A、冬奥会通过建立动植物监测系统、动物救助中心、低碳交通保障体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兑现了“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所以冬奥会设计遵循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原理,A正确;

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B错误;

C、垃圾回收再利用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北京冬奥会采取的系列举措可实现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了生态足迹,D错误。

故选A。

14. 为了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程度加深,我国设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川、陕、甘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主要栖息地、局域种群遗传交流廊道等80多个保护区有机整合,形成一片基本相互连接起来的国家公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B. 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

C. 大熊猫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分布表明了其水平结构的差异

D. 栖息地的碎片化会阻止大熊猫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降低物种多样性

〖答案〗B

〖解析〗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故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设立是对其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而易地保护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A错误;

B、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科学家对大熊猫进行的科学研究主要体现其直接价值,B正确;

C、大熊猫在多个保护区的不同分布表明了种群空间特征的差异,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的结构特征,C错误;

D、栖息地的破碎化会形成很多小的大熊猫种群,会减少个体间的交配、繁殖的概率,从而阻止大熊猫之间的基因交流,导致遗传多样性的降低,D错误。

故选B。

15. 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利用酶制剂,将鸡粪、猪粪及农田废弃物变为无臭无味溶于水的粉末,随水施撒在土壤里,实现了农田有机垃圾的零废弃、无污染,让农田秸秆和卖不出去的废弃农产品代替化肥改造盐碱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酶制剂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

B. 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保证了土壤肥力,培育了土壤微生物

C. 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遵循生态工程中的循环原理

D. 新型“零废弃生态农业”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C

〖解析〗A、酶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加速物质的分解速率,但并不能提高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A错误;

B、利用酶制剂加速有机垃圾的分解,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利用的是有机物,将有机物分解,所以酶制剂不能起到培育土壤微生物的能力,B错误;

C、题中显示,“零废弃生态农业”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因而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C正确;

D、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中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C。

16. 中国的许多传统美食制作过程蕴含了生物发酵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泡菜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B. 馒头制作过程中,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

C. 米酒制作过程中,将容器密封可以促进酵母菌生长

D. 陈醋制作过程中,利用了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醋酸

〖答案〗B

〖解析〗A、泡菜制作过程中,主要是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形成乳酸,A错误;

B、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松软多孔,B正确;

C、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以大量繁殖,在密封也就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C错误;

D、陈醋制作过程中,利用了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醋酸,醋酸菌是好氧菌,D错误。故选B。

17. 微生物的纯培养既需要适宜的培养基,又要防止杂菌污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越有利

B. 水是培养基的营养构成成分

C. 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就是不含有代谢废物的微生物培养物

D. 微生物的纯培养包括配制培养基、接种、分离和培养等步骤

〖答案〗B

〖解析〗A、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导致微生物出现失水过多,甚至出现死亡的现象,对生长不利,A错误;

B、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水也是培养基的营养构成成分,B正确;

C、微生物的纯培养物是不含杂菌的微生物,而不是不含有代谢废物,C错误;

D、微生物的纯培养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和培养等步骤,D错误。

故选B。

18. 如图为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尿素分解菌的过程。酚红在碱性环境中呈红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②③④培养基都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

B. 图中所用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C. ④过程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接种工具是涂布器

D. 可用酚红染料鉴定,菌落周围是否出现红色圈

〖答案〗C

〖解析〗A、尿素分解菌可以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从而能利用尿素,其它微生物不能,因此要分离纯化尿素分解菌,培养基都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A正确;

B、对培养基的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B正确;

C、据图可知,④过程采用的是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接种工具是接种环,C错误;

D、分解尿素的菌能将尿素转化成氨气,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升高,酚红指示剂会变红,因此可用酚红染料鉴定,菌落周围是否出现红色圈来鉴定,D正确。

故选C。

19. 酵母菌的品质影响葡萄酒的产量和质量,研究人员为分离出产酒精能力强的酵母菌菌株,进行了如图Ⅰ所示实验,甲、乙、丙、丁锥形瓶内分别加入100mL完全培养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传统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为避免污染发酵装置需严格灭菌

B.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出葡萄酒过滤液的活菌数为6.8×106个/L,此数值可能低于实际的活菌数

C. 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菌种接种过程中的试管口、瓶口等无需再灼烧灭菌

D. 由图Ⅱ可知,丙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培养瓶密封不严,丁组酵母菌产酒精能力比乙强〖答案〗D

〖解析〗A、在传统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利用的是葡萄皮表面的天然酵母菌,不需要严格灭菌,A错误;

B、若对菌液计数,需选取菌落数处于30~300的培养皿计数。平均菌落数除以涂布体积乘上稀释倍数求的是每毫升发酵液的微生物数量,还应该再乘1000算每升发酵液的微生物数,故先求平均菌落数为(62+68+74)÷3=68,除以涂布体积0.1mL后等于680个/mL,稀释倍数为1×104,再乘1000,最后为6.8×109个/L,计数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连在一起,平板上生长出一个菌落,所以数目偏小,B错误;

C、培养基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玻璃器皿、接种用具可采用干热灭菌,接种时的玻璃瓶口等都需在酒精灯火焰处进行灼烧灭菌,C错误;

D、乙、丙、丁挑取不同的菌落培养,丙瓶与乙、丁瓶相同条件培养,但培养液没有酒精产生,且瓶内活菌数量不低,丙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培养瓶密封不严,进行有氧呼吸;丁组的活菌数比乙组少,但是产生的酒精和乙组一样多,所以丁组产生酒精能力比乙强,D 正确。

故选D。

20.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对培养皿进行灭菌时常用的方法是干热灭菌法

B. 在从土壤中分离尿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应向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C. 菌落中的细菌数目是固定的,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

D. 如果得到了两个或多个菌落数为30~ 300的平板,说明稀释度合适,操作比较成功

〖答案〗C

〖解析〗A、对培养皿这样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时,常用干热灭菌法,A正确;

B、细菌在分解尿素的过程中会合成脲酶,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 升高,该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指示剂变红,B正确;

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平板上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但偶尔也能来自两个细菌或多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大量繁殖而来,一个菌落中的细菌数不是固定的,C错误;

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如果得到了两个或多个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说明稀释度合适,操作比较成功,获得的数据可行,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1. 图甲是草原中某种鼠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是某同学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曲线I的前提条件是_____。假设0点时某动物种群的数量为50只,之后种群数量每年增加35%,则计算20年后该动物种群数量的算式为_____。

(2)若某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曲线II,c点时该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型,

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图甲中_____(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

治。可使K点下移的措施有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为了绘制图乙所示曲线,可采取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 时刻用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 mm×1 mm×0.1 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图中一个中方格有24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1L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__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数相比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答案〗(1)①.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②. 50×1.3520

(2)①. 增长②. b ③. 引入天敌、减少食物来源等

(3)①. 抽样检测②. 1.2×1010③. 偏大

〖解析〗(1)曲线X为“J”形增长曲线,该曲线是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出现的,如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种群数量每年增加35%,也就是第二年是第一年的1.35倍,即λ=1.35,根据最初数量为50只。可以计算20年后种群数量的算式为N=50×1.3520。

(2)c点时该动物种群数量上升,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草原上的鼠在b时刻种群数量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快,故最好在b时刻前进行防治;降低环境容纳量可通过引入天敌或减少食物等措施。

(3)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可绘制得到图乙所示曲线图。由图丙及血细胞计数板规格可知,该血细胞计数板共25个中方格,血细胞计数板上酵母菌数量为24×25=600个。又因为血细胞计数板体积为1mm×1mm×0.11mm,故1L酵母菌培养液含

有的酵母菌数量为600÷(0.1×10-3)×103=6×109,此时刻测的酵母菌数量是K/2,故K值为6×109×2=1.2×1010;因该计数方法统计了已死亡的酵母菌,故比活菌数偏大。

22. 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表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所示。

(1)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______级,而调查发现该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乙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2)若某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上图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______。

(3)若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填标号)。

A. 甲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

B. 甲的种群密度

C. 甲的植株高度

D. 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4)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处于______的过程中,种群数量的减少、维持或增长与其是否______有关。

〖答案〗(1)①. E ②. 种群密度小③. 分布范围广

(2)200 (3)ABCD

(4)①. 变化②. 适应变化

〖解析〗(1)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上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而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因此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E级。调查发现E 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说明植物乙的种群密度小,同时说明植物乙在整个群落中分布范围广。

(2)由图可知,D频度级物种数所占百分比为8%,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16÷8%=200种。

(3)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该区域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同时也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故选ABCD。

(4)群落演替的原因: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但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②生物本身不断的繁殖,迁移或者迁徙。③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改变。④人类活动的干扰:人对生物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的自然因素。因此,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处于变化的过程中,种群数量的减少、维持或增长与适应变化有关。

23. 如下图所示,左图为某地人工生态养殖水域(湖A)能量流动模式图,其中字母代表能量数值;下图为该地人工管理天然放养水域(湖B)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

J/cm2·a)。据图回答:

(1)湖A中螺蛳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写出湖A中具有三个营养级的一条食

物链_______。湖B示意图中的A代表的含义是_____。

(2)研究发现湖A青虾同化的能量远远大于沉水植物同化能量的20%,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青虾的同化量是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湖B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Z为_______J/cm2·a,计算湖B中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

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下图显示湖A和湖B中的生产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曲线。其中的一个湖受到从附近农田流出来的化肥的污染。

据图判断,___________(填“湖A”或“湖B”)受到化肥的污染。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

(4)结合第(3)小题信息,判断哪个湖的溶解氧量会有较大的昼夜变化?______(填“湖A”或“湖B”)。请解释原因:______。

〖答案〗(1)①. 分解者②. 苦草→青虾→花津蟹(或伊乐藻→青虾→花津蟹或沉水植物→青虾→花津蟹)③.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2)①. 青虾不仅从沉水植物中摄取了能量,还从饲料中获得了大量的能量②. a+b-c ③. 112 ④. 17.14%

(3)①. 湖A ②. 因为湖A在接近水面的位置生产者的光合速率显著大于湖B高,且湖A在水深10米光合作用降为0表明湖A表面有较多的浮游植物,说明湖A有较多的矿质元素(无机盐、营养物质)促进生产者的生长

(4)①. 湖A ②. 湖A浮游植物较多,白天时,湖A的光合速率较湖B大,积累氧气量比湖B更多;夜晚时,湖A中的更多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更多的氧气,使溶解氧量降至较低水平。

〖解析〗(1)湖A中螺蛳的食物是其他生物的粪便,则湖A中螺蛳属于分解者;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则湖A中有三个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为:苦草→青虾→花津蟹(或伊乐藻→青虾→花津蟹或沉水植物→青虾→花津蟹);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去向为流向下一营

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自身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利用和未被利用,则湖B示意图中的A代表的含义是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2)由图中的湖A可知,青虾不仅从沉水植物中摄取了能量,还从饲料中获得了大量的能量,所以湖A青虾同化的能量远远大于沉水植物同化能量的20%;青虾的同化量=从沉水植物获取的摄入量+饲料的摄入量—粪便量=a+b-c;湖B中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取的同化的能量=0.05+2.5+5.2+0.25-5=3,植食物性动物同化的能量X=0.5+5.5+8.5+

(0.05+2.5+5.2+0.25-5)-2.5=15J/cm2a.,湖B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Z为

19+73+5+15=112J/cm2·a。第二营养级(植食性动物)的能量=15+2.5=17.5,第三营养级(肉食性动物)能量=3,计算湖B中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

3/17.5×100%=17.14%。

(3)湖A在接近水面的位置生产者的光合速率显著大于湖B高,且湖A在水深10米光合作用降为0表明湖A表面有较多的浮游植物,说明湖A有较多的矿质元素(无机盐、营养物质)促进生产者的生长,说明湖A受到化肥的污染。

(4)湖A浮游植物较多,白天时,湖A的光合速率较湖B大,积累氧气量比湖B更多;夜晚时,湖A中的更多的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更多的氧气,使溶解氧量降至较低水平。所以湖A的溶解氧量会有较大的昼夜变化。

24. 某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两盒鲜奶并把它们放进冰箱。两星期后,该同学发现其中一盒鲜奶变酸并出现一些凝块,显示出与酸奶、天然奶酪制作过程中奶液变化类似的特征。(1)鲜奶在送往超市出售前,通常采用_____法进行消毒。

(2)该同学通过查找资料知道,市售的酸奶通常是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类异养厌氧乳酸菌发酵生产而成。为鉴别变质奶中的菌种并对其进行计数,该同学取变质奶和市售酸奶制备样液采用_______法接种到适合的_______培养基(物理形态)上,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到设置温度35℃的普通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取出培养皿进行观察。该同学应观测的指标包括________。实验完成后,该同学发现两组培养皿均未出现菌落,请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

(3)以下流程图显示了天然奶酪的简要制作过程:

①结合题干信息,由奶酪制作过程可以推测,凝乳形成的原因是______;

②儿童食用天然奶酪比牛奶更容易消化吸收,原因是____;

③加热压缩过程可以去除凝乳中多余的水分,有利于奶酪的保存,原因是________。(4)该同学怀疑同时购买的另一盒鲜奶没有变质的原因是牛奶中抗生素含量超标。该同学利用嗜热链球菌对抗生素的高敏感性,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灭菌的滤纸片(直径8mm),分别浸润在不同处理的牛奶中一段时间后,放置在涂布了嗜热链球菌的平板上,在37℃下培养48h,测量结果如表:

注:消毒方法为80℃水浴加热5min,然后冷却至37℃以下

①通过3、4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

②通过1、3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

③第5组的实验结果表明,此待测奶样抗生素是否超标?______。

〖答案〗(1)巴氏消毒(法)

(2)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②. 固体③. 菌落的形态特征及数量④. 没有保证乳酸菌生长所需的无氧环境

(3)①. 微生物发酵过程产生的酸性物质使可溶的奶蛋白变性形成不溶的凝块②. 奶酪经过微生物发酵,将牛奶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③. 加热会杀死部分微生物;压缩使水分减少,都会使细菌(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

(4)①. 抗生素能够杀死嗜热链球菌②. 80℃水浴加热5min的消毒方法不会使牛奶中的抗生素减少或消除③. 超标

〖解析〗(1)鲜奶在出售前,为了防止营养成分被破坏,则通常采用巴氏消毒法进行消毒。

(2)为鉴别变质酸奶中的菌种并对其进行计数,应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接种,观察所获单菌落的特征。还要对菌落中的菌种进行涂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进

一步的观察和鉴定。观测的指标包括菌落的形态特征及数量。实验完成后,该同学发现两组培养皿均未出现菌落,其原因可能是没有保证乳酸菌生长所需的无氧环境,有氧环境抑制了乳酸菌的繁殖。

(3)①由题干信息可知酸性物质和凝乳酶都可以促使牛奶凝固形成凝乳,而图中经过了乳酸发酵,产生的酸性物质使可溶的奶蛋白变性形成不溶的凝块。

②奶酪经过微生物发酵,将牛奶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③加热会杀死部分微生物,压缩使水分减少,都会使细菌(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有利于奶酪的保存。

(4)①3、4组实验结果显示含抗生素鲜牛奶有抑菌圈,不含抗生素的鲜牛奶没有抑菌圈,说明抗生素能够杀死嗜热链球菌,形成抑菌圈。

②1和3组实验结果显示不管鲜牛奶是否消毒,其抑菌圈都存在且大小基本相同,说明80℃水浴加热5 min的消毒方法不会使牛奶中的抗生素减少或消除。

③与第3组对照,第5组待测奶样抑菌圈宽度为5.8mm,说明该奶样含有抗生素超标,不适合用于制作酸奶。

湖北省鄂东南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鄂东南三校联考2022-2023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 金沙江与澜沧江中的鲢鱼 B. 新疆伊犁草原上所有哺乳期的奶牛 C. 一棵树上的全部寄生虫 D. 黄山上的全部领雀嘴鹎 〖答案〗D 〖解析〗A、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金沙江、澜沧江不属于“同一区域”,A错误; B、新疆伊犁草原上所有哺乳期的奶牛不满足“全部个体”,B错误; C、一棵树上的全部寄生虫包含很多物种,不符合“同种生物”,C错误; D、黄山上的全部领雀嘴鹎符合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 故选D。 2. 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活动总是与群落自然演替的方向相反 B. 废弃污水的净化能够减少对河流的污染 C. 砍伐森林只会改变物种数量,不会改变物种的组成 D. 退耕还林一定能够让荒漠化地区演替为森林 〖答案〗B 〖解析〗A、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一定总是相反的,A错误; B、废弃污水的净化能够减少对河流的污染,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 C、砍伐森林会改变物种的组成,C错误; D、退耕还林不一定能让荒漠地区演替为森林,D错误。 故选B。 3. 丹顶鹤栖息于开阔的平原、沼泽、湖泊等地。每年的4月~4月中旬到达东北繁殖地,11

月~11月中旬到达江苏盐城越冬地。下列对丹顶鹤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 ..的是() A. 调查其种群数量时,若所做的标记容易脱落,则可能会造成调查值偏大 B. 对盐城的丹顶鹤年龄结构进行调查可以预测繁殖地丹顶鹤的种群密度 C. 直接影响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D. 气温升高导致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减少,属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答案〗C 〖解析〗A、对丹顶鹤一般用标记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根据“标记数/种群数量=重捕时标记数/重捕总数”这个公式,如果调查期间标志物脱落,会导致种群数量偏大,即种群密度偏大,A正确; B、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大小,B正确; C、根据题意,丹顶鹤是候鸟,11月份迁入盐城,则直接影响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C错误; D、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属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4. 某实验小组开展了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 进行重复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B. 增加酵母菌的接种量可以影响其K值的大小 C.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D.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滴于盖玻片边缘的多余培养液要用滤纸吸掉 〖答案〗B 〖解析〗A、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少误差,需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有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A正确; B、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增加初始接种量会提前达到K值,但不会使K值变大,B错误; C、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正确; D、滴于盖玻片边缘的多余的培养液要用滤纸吸掉,否则引起计数结果偏大,D正确。 故选B。

湖北省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 失去高级神经中枢控制后,低级神经中枢不能完成对反射活动的控制 B. 发生反射活动时,兴奋在反射弧中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双向传导的 C.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与Na+和K+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有关,且兴奋传导需要 消耗能量 D. 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只需 效应器就能完成 2、尿崩症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低比重尿和低渗透压尿。依据病变部位尿崩 症可分两类,一类是因抗利尿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另一类是因 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引起的肾性尿崩症,下图表示的是正常人和两类尿崩症患者 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垂体受损都可以导致中枢性尿崩症 B. 个体Ⅱ、Ⅲ分别表示肾性尿崩症和中枢性尿崩症患者 C. 个体Ⅰ、Ⅱ的尿液渗透压升高均与抗利尿激素有关 D. 禁水后个体Ⅰ、Ⅲ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增多 3、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传染性强、种类繁杂、演变速度快,是威胁人类健 康的病原体之一。在流感病毒感染的短期内,宿主细胞的凋亡通路PI3K/AKT会被抑 制,而感染后期促凋亡基因P53和caspase3会被活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辅助性T细胞受到抗原呈递细胞的刺激后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 B. 抗原呈递细胞吞噬流感病毒后将病毒抗原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至辅助性T细胞 C. 感染早期抑制PI3K/AKT通路有利于病毒繁殖,感染后期活化P53基因有利于病毒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 B.整合调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链,可构建营养关系更为复杂的食物网 C.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 D.营养结构中的分解者和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有区别 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宜昌黄柏河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减小人的生态足迹 B.套种、间种和轮种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C.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技术不属于生态工程范畴 D.“过腹还田”主要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3.空心莲子草是水陆两栖草本植物,是恶性入侵杂草。科研人员推测,空心莲子草可能通 过释放化学物质毒害本土物种,为此他们用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分和根系的浸提液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宜用五点取样法调查湿地内某区域空心莲子草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本实验需设置生理盐水处理的对照组 C.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空心莲子草浸提液的浓度 D.这三种植物中,空心莲子草浸提液对紫花苜蓿的影响最大 4.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B.樱花林中樱花树均匀分布,属于生物群落水平的研究内容 C.寄居蟹和海葵为原始合作关系,即使分开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鲤鱼种群密度时,渔网网眼太大会使调查值偏大 5.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时,需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 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统计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裸石上发生了初生演替 B.前120天,裸石上的物种数量逐渐减少,之后趋于稳定 C.120天后,裸石上各营养级构成了正金字塔形的能量金字塔 D.120天后,裸石上群落的结构和周围类似石块上群落的结构相似 6.基础生态位是指在没有种间竞争前提下,一个物种所能占有的生态位。实际生态位是指 有别的物种存在时的生态位。生态位的大小可用生态位宽度表示,下图为三个物种在不同资源状态下的生态位宽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际生态位中存在种间竞争B.基础生态位大于实际生态位 C.当可利用资源减少时生态位的宽度增加D.窄生态位时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强度大 于宽生态位 7. 2022年12月7日至20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 段会议在主席国中国的引领下通过了全球高度期待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动植物携带遗传信息的总和 B.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动物的捕获活动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检测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脑脊液是充满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主要来自血浆。脑脊液中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能为红细胞、神经细胞等提供液体环境 B.脑脊液的成分与组织液相似,但渗透压高于组织液 C.结核性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数目增多 D.脑缺氧引发水肿后,应及时进行纯氧呼吸治疗 2、宇航员在太空时脱离了地心引力,血液上浮,头部血量增加,机体误认为身体中水量过多,从而引起身体排尿增加,造成脱水。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脱水会造成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稳态遭到破坏,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B.脱水反应也会引起机体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多,这是一种反馈调节 C.上述过程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其中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D.除了宇航员个体水平,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稳态普遍存在 3、神经递质的异常改变可能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诱发神经系统疾病,比如帕金森病(PD),患病机理之一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病发原因可能是患者体内释放多巴胺的量减少而释放乙酰胆碱的量增加 B.图中的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均可以使突触后膜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C.多巴胺和乙酰胆碱都是小分子有机物,以胞吐形式释放

D.可以使用拟多巴胺类药物和抗乙酰胆碱药物对PD进行治疗 4、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壁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人产生尿意,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发生排尿反射。脊髓通过自主神经支配膀胱的活动,下列有关自主神经与排尿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主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且不受意识支配 B.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协同支配膀胱活动 C.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D.神经冲动传导到脊髓产生尿意,经上行神经束传导至大脑皮层 5、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研究者研制了一种“智能”胰岛素(IA)。为评估其调节血糖水平的效果,研究人员给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血糖浓80-120mg/dL)均分别注射适量胰岛素和IA,测量血糖浓度变化,结果如图1和2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给药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急剧上升 B.对糖尿病小鼠而言,胰岛素的降糖效果更持久 C.注射外源胰岛素的正常小鼠更容易出现低血糖晕厥 D.研究结果显示,普通外源胰岛素调节血糖能力比IA好 6、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从个体到种群,从种群到群落,无不揭示一个道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下列有 关个体、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具有个体不具备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特征 B. 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的数目也有差别 C. 动物园里的微生物、栽培的植物和饲养的动物等构成了一个群落 D. 草原群落中,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 量随时间的变化”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实验中必须另外设置空白对照组 B. 可采用样方法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 C. 培养液中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性生殖 D. 培养初期,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种内竞争激烈,出生率略大于死亡率 3、下列有关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有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都适合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C. 调查池塘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初次及再次捕捞均使用大网眼的渔网会导致估计值 大于实际值 D. 被标记个体在重捕前,由于某种原因迁出调查区域,会导致实际值比估计值偏小 4、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图所示。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从因果关系看,图中捕食者数量变化是原因,猎物数量的变化是结果 B. 捕食者有多种猎物或该猎物有多种捕食者,都有可能导致两者数量变化不符合该模型 C. 随着猎物逃避捕食者的能力提高,捕食者的捕食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 D. 种内竞争会影响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进而影响该模型中曲线的波动情况 5、立体农业是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即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关于立体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板栗-茶树立体农业模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条件下,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B. 果林下种植草菇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能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的能力 C. 桑树-生姜立体农业模式中桑树和生姜两种植物根系深浅搭配,可实现对不同层次土壤中水和无机盐的充分利用 D. 立体农业生产方式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其中的生物群落不会发生演替 6、唐鱼是华南地区的小型濒危杂食性鱼类,入侵物种食蚊鱼会捕食唐鱼。研究人员调查比较了在不同生境中唐鱼种群的体长在食蚊鱼入侵取样点与无入侵取样点间的差异。(图中矩形代表体长集中分布区域,其内黑色横线表示平均值,垂直线段表示数值的变动范围,上下两端分别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体长与鱼龄相关)。下列推测正确的( )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目标检测生物试卷

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学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2023.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十分容易变异的RNA病毒,对老年人有更高的致病性和风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老年人容易感染致病,与其免疫力低下有关 B.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C.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不能对人体进行永久保护 D.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重要防护措施 2.如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 B.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C.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 D.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和量不同 3.关于细胞染色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台盼蓝给细胞染色,若细胞被染上色则说明细胞处于生活状态 B.苏丹Ⅲ为脂溶性物质,很容易穿过生物膜,不需要水解过程染色剂即可进入细胞 C.观察叶绿体以黑藻为实验材料进行染色,需要提前进行8%HC1水解和蒸馏水漂洗 D.配置甲紫染色剂、醋酸洋红染色剂都要使用乙酸,染液呈酸性,所以这些染料都为酸性染料 4.“焦边”是由缺钾引起的植物叶片边缘出现枯黄色的现象。某同学欲探究钾对植物叶片生长情况的影响,配制了两种培养液进行实验,培养液主要成分的配方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培养液类别培养液所含主要成分的质量浓度/(mg·L-1) KNO3CaCl2·2H2O MgSO4·7H2O (NH4)2SO4 甲组完全培养液25000 150 250 134 乙组缺钾培养液0 150 250 134 A.因变量为叶片边缘是否出现枯黄色 B.仅乙组实验结果就能证明缺钾会导致植物出现“焦边”现象 C.通过对该实验的分析,不能证明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 D.可以增加一组二次对照实验,即在缺钾培养液中加入钾,观察植物叶片生长是否恢复正常 5.经测定,某多肽分子式是C21H x O y N4S2。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 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 穿梭育种是近年来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业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某水稻品种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具有抗病高产等优良特征的新品种。下列叙述正确的的是() A.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基因频率存在差异,为作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B.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环境条件,这是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C.穿梭育种克服了地理隔离,使两地的水稻基因库组成相同 D.穿梭育种充分利用了禾本科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 下列关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受工业发展影响,桦尺蠖黑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桦尺蠖变异的不定向性导致该种群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 B.工业污染导致桦尺蠖种群发生了黑色的变异 C.桦尺蠖黑化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了,与原来灰尺蠖一定属于不同物种 D.桦尺蠖黑化现象对该种群来说不一定一直属于有利的变异 3. 野生猴面花有粉色(粉龙头)和红色(红龙头)两种。它们起源于同一祖先种,分布区域有重叠,粉龙头由黄蜂授粉,红龙头由蜂鸟授粉。利用一定工程技术改变两种猴面花的花色,统计传粉者访花率,数据如下表。叙述错误的是 注:访花率是指单位时间每朵花传粉者的到访次数 A.黄蜂与蜂鸟的访花采蜜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猴面花和与之传粉的动物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C.野生粉龙头和红龙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D.吸引黄蜂或蜂鸟传粉的只是猴面花的花色 4. 甲和乙为二倍体植物。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乙生活在悬崖底的林荫里。在某些山地坡度和缓的地方,甲和乙分别沿着斜坡向下和向上扩展,在斜坡上相遇并杂交产生丙。若丙不能产生子代,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乙虽然生活的环境有差异,但两者仍能杂交产生子代,所以两者属于同一物种 B.甲、乙、丙含有的基因共同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 C.甲,乙向斜坡的扩展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 D.甲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甲定向变异的结果 5.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是构成人体内环境的主要组成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不足时,①处的渗透压下降,③处的渗透压会增大 C.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会影响人体血浆中离子的平衡 D.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分泌的相关激素会增加 6. 短链脂肪酸(SCFAs)是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对机体有益的脂肪酸,可以被结肠上皮细胞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研究表明,SCFAs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直接向神经系统发出信号,还可调节肠道激素分泌和免疫系统间接发出信号,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CFAs可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特定的细胞或器官 B.SCFAs可影响人体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C.SCFAs只能定向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D.SCFAs被结肠上皮细胞吸收后,也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7. 膝跳反射是一种简单反射,其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抑制突触间隙中递质分解的药物可抑制膝反射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1.任何个体都不可能以单一个体生存和繁衍。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 成的集合就是种群。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等距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全面放开三胎”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C.食物、天敌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D.种群“J”形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为 N t =N 0λ t,只有当λ大于1且不变时种群才能呈“J”形增长 2.某实验小组为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烟草植株 的烟叶,称重后与蒸馏水混合、煮沸,制成烟草浸出液。实验分为浓烟草浸出液组、稀烟草浸出液组、对照组,每组均加入等量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前没有用台盼蓝对酵母菌进行染色,会导致计数结果偏大 B.三条曲线中各自的斜率分别代表该曲线对应种群的增长率 C.浓烟草组后期酵母菌数量下降的原因是烟草对酵母菌细胞产生毒害作用 D.浓烟草浸出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有K值,稀烟草浸出液组中无K值 3.高原鼠兔和盼鼠为植食性穴居动物,如图是2011~2013年间青藏高原某地的高原鼠兔种 群数量变动曲线,野外收集它们的天敌动物的粪便,运用显微分析可判断它们在天敌动物食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结果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两种动物在天敌动物食物组 于死亡率 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幼年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的幼年个体数 C.赤狐、艾虎和香鼬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和捕食关系 D.三种天敌动物中赤狐的种群数量最容易发生剧烈波动 4.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 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0~m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m点 B.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m点

湖北省重点中学4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期中生物试题

湖北省重点中学4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 期中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 当人的手掌或脚掌磨出了水泡,过一段时间后,水泡可以自行消失(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请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水泡主要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B.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C.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水泡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2.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载体蛋白、消化酶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④人体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⑤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3. 下列有关人的神经系统概念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最合理的是() B. A. C.D.

4.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列关于反射与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B.所有生物都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因此都具有反射活动 C.用针把脊蛙的脊髓破坏,刺激传出神经,该后肢不能发生屈腿反射 D.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 5. 狗看见食物会分泌唾液,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 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沿着神经纤维向左右两侧传播出去 D.若①③的距离和②④距离相等,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不会发生偏转 二、多选题

湖北省武汉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湖北省武汉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 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 户部巷的特色小吃油炸臭豆腐深受大众的喜爱,制作时需要将豆腐浸入含有乳酸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卤汁中发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乳酸菌和芽孢杆菌以豆腐作为培养基,存在种间竞争 B.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C.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和二氧化碳,需定期排气 D.豆腐在卤汁中发酵的过程中也存在杂菌的繁殖 2. 柳州螺蛳粉中的酸笋和酸豆角等配料是利用中国传统发酵技术生产的产品,在制作的过程中会有亚硝酸盐产生。人体摄入过多亚硝酸盐,会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食盐含量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缩短腌制的时间,发酵前加入“陈泡菜水”以增加乳酸含量,调节PH B.发酵早期,15%NaC1组内产生亚硝酸盐的微生物活性较强 C.NaC1含量越高亚硝酸盐含量越低,所以腌制泡菜食盐浓度越高越好 D.食用泡菜的最佳时间是腌制12天后,因为此时亚硝酸盐含量较低 3. 自生固氮菌是土壤中能独立固定空气中氮气的细菌,科研人员进行了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和固氮能力测定的研究,部分实验流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自生固氮菌时,一般不需要添加氮源,但需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B.若④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122个,则每克土壤中含有的固氮菌约1.22×107个C.此实验若培养时间过长,固氮菌菌落周围可能出现不能固定氮气的杂菌 D.该纯培养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可通过纯培养物的含量来反映固氮能力4. 植物细胞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获得紫草宁,实现了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B.植物微型繁殖运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快速繁殖良种植物 C.经脱毒苗培养的植株具有了抗毒特性,不会再感染病毒 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番茄一马铃薯”,实现了地上结番茄、地下长马铃薯的现象 5. 水竹是单子叶禾本科植物,易管理和培植,干净而雅致。如图为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大量获得水竹幼苗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水竹的成熟叶片和根尖分生区作为外植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难度不同B.愈伤组织是一团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 C.①过程为脱分化,②过程为再分化;②过程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属于无性生殖,不能获得突变体 6. 某研究小组将某植物(2n)幼苗进行培养,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操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

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023年春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学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B.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D.丁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2.某研究小组对某自然保护区内一种留鸟进行连续观察研究,在14年间统计其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第8~14年间由于增长速率逐年减小,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第4年和第12年增长速率相同,说明这两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D.该种留鸟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为第8年时种群数量的两倍 3.兴趣小组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怎样随时间变化”进行探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加水进行适当倍数的稀释 B.抽样检测时,先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计数室内,然后盖上盖玻片 C.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D.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但需要进行重复实验 4.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治理环境,降低有害动物的环境容纳量,是防治有害动物的最持久有效且不产生污染的措施 B.保护濒危动物时,可以通过捕杀捕食者来增加被保护动物的K值 C.自然生态系统中呈“S”形增长的种群,主要限制因素是天敌 D.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种群数量,多数是“S”形增长,没有“J”形增长 5.某研究者为了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 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B.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参考答案: B 2. 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 A.分别控制显性和隐性性状 B.所含的密码子不同 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参考答案: C 3. 下图一是某雄性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曲线图二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 (1)该动物精细胞内有染色体____________条;表示细胞减数分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该动物体细胞含有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3)在图一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填字母),B图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4)在曲线图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cd段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A、B、C三图中,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6)该生物体内,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以形成_____________种精子。 (7)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答案: (1). 2 (2). B.C (3). 4 (4). A.B (5). A.B (6). 初级精母细胞 (7). DNA(染色体)复制 (8).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9). A.B (10). 2 (11). 减数分裂 (12). 受精作用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解题要点是对细胞分裂图像的分析判断。 (1)据图1分析可知,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细胞处于减一中期,C细胞处于减二后期,故该动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2条染色体;(2)据图1分析可知,A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动物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 (3)在图一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和B;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是A、B;B细胞称初级精母细胞; (4)在曲线图中,ab段变化的原因是DNA复制,cd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5)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A和B细胞. (6)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细胞,且两两相同; (7)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十分重要的。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的分析,根据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图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生物试 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是某开阔海洋的某生态金字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金字塔为下窄上宽的生物量金字塔 B.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为上窄下宽的正金字塔 C.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和底栖动物的数量一定大于浮游植物 D.该金字塔形态的形成与浮游植物个体小、繁殖快、含纤维素少等特点有关 2、如图是锡林郭勒大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A、B、C、D代表同化量,据 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初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动所消耗散失的能量是图中的⑤ B.三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图中的⑩ C.草原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通常呈现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 D.根据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合理确定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就是指CO2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的循环 B.农田生态系统中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储碳量 C.光合作用是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 D.所有的物质均可通过食物链快速回归非生物环境

4、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黑色箭头可表示能量流动过程,白色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过程 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借助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相依相伴进行 C.②表示热能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需要通过①过程从外界获得能量 D.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碳循环,则碳在③④⑤过程的传递形式为CO2 5、某学校生态农业创客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鱼菜共生”系统.对该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蔬菜固定的太阳能约有10%~20%流入鱼类 B.虹吸系统和沉水水泵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 C.系统需要从外部获得能量补给才能正常运转 D.该系统应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和循环等原理 6、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害虫种类繁多,在粮食、棉花、蔬菜等的生产过程中每年都会遇到来自农业害虫的威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生物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 月联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 科学家比对了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猩猩的相应DNA序列,得出如下四种生物之间的进化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黑猩猩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近 B.比较上述生物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也可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C.该研究属于个体水平上的检测,为进化的研究提供了比较解剖学证据 D.与化石相比,该结果对进化的研究更全面、更可靠 2. 基于生物的进化等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 ②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现今多种形态的观赏金鱼 ③达尔文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④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生殖隔离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⑥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⑦马和驴杂交产生的骡不属于三倍体新物种 A.三项B.四项C.五项D.六项 3. 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中出现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4% B.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雄果蝇的概率约为17% C.若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 b X b、X b 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0% D.若B、b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4. 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作用常有三种类型(如图甲、乙、丙),请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行分析。错误的是() A.每一个种群中个体间存在表现型差异,与种群基因多样性有关 B.根据上述三种作用类型可知选择压力决定生物变异和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 C.种群在选择压力作用下最终形成了新的物种,其实也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D.同一个种群,在不同的选择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库发生改变的方向可能不同 5. 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渗回①和渗入④的量相差不大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 2浓度高于①处,而CO 2 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一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②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6.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液 B.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C.丙型肝炎患者表现肝水肿症状主要因为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红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 D.血常规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中各成分

湖北省武汉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湖北省武汉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2-2023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2023年4月14日试卷满分:10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表示种群的数量特征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②分别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B.春节前后,武汉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与③和④有关 C.⑤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包括三种类型 D.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通过影响⑥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2.科研工作者搜集某段时间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所有大熊猫粪便,从其中提取肠道脱落细胞的DNA进行分析,确认粪便来自同一只熊猫或不同的熊猫,从而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进行计数。这种调查大熊猫种群数量的方法称为 A.标记重捕法 B.记名计算法 C.逐个计数法 D.抽样检测法 3.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鼠,第二次捕获60只鼠,

其中有标记的鼠20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10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 A.100只/公顷 B.120只/公顷 C.150只/公顷 D.300只/公顷 4.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 B.在第1年至第3年期间种群数量几乎不变 C.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 D.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不相等 5.我国麋鹿经历了本土野外灭绝、圈养种群复壮、放归野外等历程,成功建立野生种群。2020年,我国麋鹿分布点已从最初的2处发展至81处,数量超过8000只,基本覆盖糜鹿野外灭绝前的栖息地,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就地保护 B.麋鹿种群增长速率为最大时,种内斗争最弱 C.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结果是使种群呈“J型增长 D.增加麋鹿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麋鹿适应环境 6.科学家同时向两座独立岛屿分别引入数量、年龄大小几乎相同的狭颅田鼠,构成甲、乙两个种群。经过多年的调查统计,两座岛屿中狭颅田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2021年5月26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该数据包括了人口总量、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流动人口等信息,为科学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全省人口数量一定会持续上升 B. 三孩生育政策可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不会影响人口的性别比例 C. 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人口变化趋势 D. 人口增长已使地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进而给生物圈造成巨大影响 〖答案〗A 〖解析〗A、决定种群数量的有出生率、死亡率,还有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全省人口数量不一定会持续上升,A错误; B、三孩生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出生率、调节年龄结构、稳定种群密度,不会直接影响性别比例,B正确; C、年龄组成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人口变化趋势,C正确; D、目前,人口增长已使地球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会对地球资源过多消耗和利用,进而给生物圈造成了巨大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2. 科学家曾指出,没有一个自然种群能无限制地增长,必然有许多因素使种群数量减少。图中1、2代表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随种群密度的改变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2可以表示草场的退化对野兔种群死亡率的影响

B. 图中的1可以表示郁闭度对森林中林下植物死亡率的影响 C. 非密度制约因素不能通过影响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D. 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 〖答案〗D 〖解析〗A、图中的2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表现为与密度无关,因而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草场退化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A错误; B、图中的2代表非密度制约因素,如郁闭度,自然灾害和气温等,图中1表示的是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非密度制约因素可以通过对种群死亡率的影响来制约种群密度的变化,比如寒潮来袭牛羊等动物的食物来源减少,环境恶化,会让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从而让种群密度减小,C错误; D、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增强使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增长受到抑制,当种群数量降低到环境容纳量以下时,密度制约因素的作用减弱,从而使种群增长加快,D正确。 故选D。 3. 研究人员在研究某种捕食者与其猎物关系时,构建了猎物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如下图(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猎物增长的比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猎物种群数量介于A~B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A点 B. 猎物种群数量介于B~C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加稳定在C点 C. 猎物种群数量与捕食者之间存在循环因果关系 D. 猎物种群数量超过一定值后被捕食率下降,原因是种内竞争加剧 〖答案〗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