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为什么说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个重要论断是党的十四大报告首先提出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沿用了这个重要提法。这就是说,新时期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没有新时期,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无所谓新时期。如果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历史新纪元,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所以,新时期的鲜明特点理所当然地是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使我国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这也很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它揭示了改革开放同促进发展的内在联系。邓小平同志说过:“改革和开放是手段,目标是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我们的路线是发展的路线”。这就是说,实行改革开放,归根到底是要“把中国发展起来”,在原来贫穷落后的基础上,依次实现温饱、小康、中等发达,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革开放是加快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期以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在我们党制定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指引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

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穷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这就把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带来的发展进步由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阐明了新时期以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实现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深刻变化。由大幅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引发了从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及变革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的连锁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自觉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在领导人民进行实践创造的过程中,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正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精辟论断,揭示了新时期以来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既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又切合实际、令人信服。

河南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童飞

七下第二十四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步练习

第二十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中国人民是从年开始当家作主站起来的。 2.我国正处于的新时代。 3.《走进新时代》这首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历程。 二、简答题 4.三峡工程到今天才变为现实,主要说明什么? 5.从农业工业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祖国统一国际地位等各列举一例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巨大变化。 6.列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生活条件的变化 7.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进行全面改革,列举一些改革的具体内容 9.说说对外开放对我们生活和观念的影响。

10.大量的时尚词汇流行语言的实现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11.请列举花钱买知识买健康买休闲的事例 12.为什么要花钱买知识?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949 2. 改革开放(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从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现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的 二、简答题 4. 说明改革开放促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积累了很强的经济实力,才有能力进行这项投资 巨大的工程 5. 农业:人力畜力为主到以机械耕作为主 工业:从小作坊生产到大规模专业化自动化生产;主要工业产品由进口转为出口 科技:尖端科技发展居世界前列;神州七号发射成功;DVD、汽车、飞机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文化教育:高校扩大招生;实行义务教育 体育卫生:成为体育大国,成功举办29届奥运会;新型医疗保险推广 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和平回归 国际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创立上海合作组织;举办中非论坛 6. 餐桌:过去吃饱到吃好,讲究营养健康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为什么说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个重要论断是党的十四大报告首先提出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沿用了这个重要提法。这就是说,新时期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没有新时期,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无所谓新时期。如果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历史新纪元,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所以,新时期的鲜明特点理所当然地是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使我国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这也很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它揭示了改革开放同促进发展的内在联系。邓小平同志说过:“改革和开放是手段,目标是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我们的路线是发展的路线”。这就是说,实行改革开放,归根到底是要“把中国发展起来”,在原来贫穷落后的基础上,依次实现温饱、小康、中等发达,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革开放是加快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期以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在我们党制定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指引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导学案十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设计者白静涛【课前篇】对标梳理知识初探 (一)对标梳理 课程标准: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成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关系。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知识清单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文革结束,“两个凡是”阻碍了“”倾错误的纠正;关于()的讨论,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基础。 2、内容 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3、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的新时期。 二、对内改革 1、背景:原有的经济体制随着生产的发展,()日益明显。

2、含义:在坚持()制度的前提下,改革()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其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开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人民公社的体制不能调到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生活困难。 (2)步骤 率先突破:实行家庭联成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基础上给农民以土地经营权。 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村改革向()方向发展;实行合同定购制和市场收购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税制改革:实行(“)、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 4、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1978年—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处于试点时期。 (2)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中心环节是()。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5、深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2)1993年全国人大将《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对外开放 1、区域推进:()——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2、呈现特点:()、多层次、宽领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考作业2

形考作业二、单项选择题 1、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新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a )。选择一项: 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加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 c. 加入八国集团对话 2、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 c )的关系。 选择一项: a. 财政和金融 b. 中央和地方 c. 政府和市场 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c)。 选择一项: a. 实用主义的标准 b. 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 c. 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4、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 c )。 选择一项: a.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a )。

选择一项: a. 政治领导 b. 组织领导 c. 思想领导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c )。 选择一项: a. 政治协商 b. 民主监督 c. 多党合作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a )、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 选择一项: a. 走什么路 b. 做什么样的人 c. 怎样做人 8、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b )的文化。 选择一项: a. 经济发展 b. 进步潮流 c. 人才创新 9、党的十八大指出,( b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选择一项: a.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b. 城乡发展一体化 c.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党的( a )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选择一项: a. 十四大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11、党的( a)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选择一项: a. 十五大 b. 十六大 c. 十七大 1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 b )。 选择一项: a. 党的领导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发展生产力 13、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c ),其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一项: a. 物资性资源 b. 战术性资源 c. 战略性资源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24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试题 苏教版

第24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第Ⅰ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决定实行的方针是() A.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B.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A.实现祖国统一B.经济建设 C.坚持社会主义制度D.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3.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国外先进经验B.引进外资 C.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验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4.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A.已解决了温饱问题B.总体上达到了小康 C.实现了全面小康D.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5.现在农民感慨:“种田不缴税,上学不交费,看病能报销。”这说明()A.我国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C.我国农民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 D.我国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已经消除 6.某新编快板词唱到:“老百姓的日子变甜啦,吃东西讲究营养啦,住房子讲究宽敞啦,穿衣服讲究新潮啦,新出的汽车没档啦,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啦,‘神七’上天啦……”。 快板词中唱到的这一切说明() ①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发展变化更加迅速,为世界所瞩目 ②我国已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 ③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 ④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改革开放30年来,老百姓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用“住房宽敞心头亮,交通发展道路畅,轿车进家成时尚,通信便捷新式样,休闲娱乐促健康”来描述身边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能看出() ①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②我国已经不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观念变化④人民的生活全面达到小康水平 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③ 8.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因为:改革开放是() ①强国之路②立国之本③富民之路④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 久安的根本要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 D.①②④ 9.《财富》全球论坛年会会址的选择,首要的条件是该地区的经济最富活力、最具创新力。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表述细节的变化,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焕发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创新理论的科学整合。近三万字的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们注意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 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 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提出,21世纪第一个十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最全版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目标导学】 要了解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整个过程,既要掌握政治、经济建设的成就,分析其原因,也要总结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取得的突破,突出改革取得的成果。同时,要归纳中苏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经验与教训,分析中苏改革成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1、国内形势:(1)国内的政治形势:文革对的影响,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的局面。 (2)思想动员——: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为标志,开始新的思想解放。 (3)建国后经济探索的经验教训:成功探索:①的开端,②的基本完成,③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④的正确决策;经验教训:①“三面红旗”;②文革对经济的破坏。 2、国际形势:(1)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与中国面临的挑战;(2)国际政治形势的需要:多变的世界政治格局与中国大国地位的显现。 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方针,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2、改革的主要内容:(1)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和民主法制进一步完善,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城市,实行。(3)对外开放:形成由的对外开放格局。(4)思想解放:实现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建立经济体制,提出“一国两制”思想。 三、改革的历史影响 1、国际地位的提高:真正实现了向世界大国的转变。 2、政策的转变: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关系;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状态由封闭转为开放。 3、社会的巨变:(1)经济腾飞。(2)城镇化进程加速。(3)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表现在、、、等方面。 合作探究1: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材料二 (中共 )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回答:(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2)“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3)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合作探究2:阅读下列材料:

概述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概述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革命斗争的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改革开放,不仅使我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回首这30多年,历史走出了一条清晰的轨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我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改革、发展 一、包产到户的实行和私有资本的产生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这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革命,始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危机局面。一方面,十年内乱导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也处在十分混乱的状态。另一方面,从粉碎“四人帮”到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两年间,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是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两个凡是”大行其道,成为拨乱反正的最大障碍。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彻底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路线,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上来;必须通过改革开放,解除对社会生产力的体制性束缚,结束闭关锁国状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来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完善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包产到户的实行和私有资本的产生 1978年安徽凤阳县农民冒死按下手印,实行包产到户。不甘于受奴役的农民开始自发地挣脱人民公社的桎梏,相对于落后僵化的人民公社,即使是小农经济也足以冲破这一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樊笼。1979年,全国农村只有1%的生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上升到14%,1981年为45%,1982年为80%,1983年则达到98%。到了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赢得了全面的胜利,人民公社在全国范围内寿终正寝。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束了人民公社的人身依附关系,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成为独立的生产者,靠耕种自己的小块田地为生。这场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使农村生产力得到很大的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大幅度增产: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为30477万吨,1984年达到40731万吨,棉花总产量1978年为216.7万吨,到1984年猛增到1625.8万吨,油料总产量1978年为521.8万吨,1984年增加到1191万吨。 农民在短短的几年里,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使他们对土地充满了希望。他们原本指望依靠土地发家致富,可是农民现在贫困的原因正是他们的小块土地,只经过十几年就产生这种不可避免的结果。 小农经济本身是不稳定的,随时都在分化,包产到户造成的小农的理想王国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短暂的历史现象。随之而来的就是剧烈的商品竞争,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日益加快,小农的生产条件不断恶化,农民开始分化,生产开始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则落入无产者的队伍。。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教学设计

第24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探究平台1 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关心祖国发展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2.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感悟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3.引领学生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生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走进新时代》VCD歌曲,收集有关图片资料。 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中国历史课本或其他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到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历程。完成P93图表调查。 【教学过程】 走进生活 1.欣赏歌曲: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教师与学生一起放声跟唱。 2.思考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这首歌的歌词,阅读课本上的正文第一、第二段,思考课本上的三个问题。(教师用辅助手段出示三个问题。学生看书、思考,可以自由讨论) 3.发言交流:请同学们就这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明确观点 4.教师用多媒体或其他媒体手段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走过的奋斗历程。边引导学生简要分析边图示历史线索: 1921年 1949年 1956年 1978年 28年 共产党成立 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 进入改

革开放新时期 经济制度建立5.归纳总结:在学生发言交流、图片展示历史过程的基础上,教师作简要归纳、提炼。 师: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领导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和压迫,成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随后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国经历了很大曲折,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中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我国才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新时期。 《走进新时代》这首歌展现了这一奋斗历程,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说的是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说的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走进改革开放新时 期。“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着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说的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人民继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深入体验 今天这堂课,我们着重来学习、思考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1.展示情景 (图片资料):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引导学生思考: (1)三峡工程到改革开放时期才变为现实,这主要说明了什么? (2)试从农业、工业、科技等方面,列举一两则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祖国面貌巨变的实例。 2.图片展示: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科技、国防方面发生的变化,并用经济发展的有关统计数据作强有力的证明。(如下图) 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美元)

习题: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8讲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__改革开放新时期精练含解析

第8讲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新时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江苏联盟大联考)198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并发出通知。同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 这主要表明我国 ( ) A.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 B.人大和政府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 C.重点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 D.重视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及公民的法律常识意在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A项符合题意,正确;人大才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与政府无关,B项错误,排除;当时我国只是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而非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我国只是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而非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 2.(2018·河南南阳模拟)《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表明( )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B.“一国两制”并未改变国家结构 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 D.“港人治港”保证香港完全独立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后,虽然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其权力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中国依然是单一制国家,而不是联邦制或邦联制,故“一国两制”并未改变国家结构,B项正确。A、C两项表述正确,是对题干的反映,并非是实质,排除。D 项“完全独立”表述错误,排除。综上所述,答案为B项。 答案:B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专题7.2新时期以来的改革开放

命题角度2新时期 以来的改革开放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9全国Ⅲ·31)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来 源:学|科| 网 Z|X|X|K]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来源:学*科*网 Z*X*X*K]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中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表中可以看出,1988年相对于1982年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的变化为:农业企业数量减少,其他行业企业均大量增加。这一变化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故A项正确。城乡一体化是指把工业与农

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走向全面协调发展的历程,题干中并没有涉及这一内容,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表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由材料表格数据只能看出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但并不能看出工业结构是否合理,故D项错误。 2.(2019全国Ⅰ·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题干材料肯定了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并结合1990年的时代特征: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必然要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可知C项正确。题干材料包含计划与市场两层信息,而国家干预经济只涉及计划,故A项具有片面性。题干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故排除B项。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在于说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故D项不是报告的主旨,故排除。 3.(2019全国Ⅲ·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时代新征程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新时代新征程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 时间回到40年前,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8年12月有一位老人在南海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听到这里,我想大家脑海里都会想起董文华的那首《春天的故事》这位老人正是邓小平同志,南海的这个圈——深圳,这个不起眼的南方小鱼村,一夜间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 改革开放如一支蜡烛,照亮了中国未来前进的方向。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这件事必须坚决干下去”。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不是三年、五年、八年、十年,也不是二十年。”他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来看改革的地位和意义,认为“这场革命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 40年的辉煌成就雄辩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但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行对外开放,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中国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世界,在促进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的繁荣发展做出来贡献。从当今时代和世界发展趋势看,全球化的加速使各国经济联系越发密切,面临的共同问题,共同利益和相互依存度增加,这更要求实行开放式发展战略,共同应对挑战,在合作共赢中发展。 40年来,我们在世界这个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国航线,驾驶着我们这艘不断成长的“中国号”巨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中国必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国家又好又快发展! 王浚深 文化路小学

2020版高考大一轮复习:第24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第24讲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四川乐山调研)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出访300多次。其中,科技教育出访最显著,先后出访联邦德国、英国、日本,以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这次出访潮( ) 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 B.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来源 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A、C项错误;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对西方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出访调查,为1978年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来源,故B项正确;1992年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7·湖南常德模拟)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关于“新阶段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先改革后开放,以国内改革带动对外开放 B.去苏联模式,开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 D.始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解析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的,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是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才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7·山西模拟)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 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解析根据材料“大规模的劳力动员”指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受“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急于求成,造成多次反复和损失。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毛泽东由个体经营转向集体经营,邓小平由集体经营转为家庭联产承包,所以经营方式都发生了转变,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新时代的改革开放

新时代的改革开放 亚洲雄狮,历经百年侵占雪耻,屹立于世界舞台,独树一帜。1949年新中国成立,使中华民族 扎实根基;1956年三大改造,使中华民族蓄积动力;1978年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40 年的改革开放,激扬梦想,以其卓越的战绩印证 了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华夏风范! 科技之花的多彩在改革开放之下夺目。 伴随时代潮流的不断涌进,面对世界范围内的 各种形式创新,中华民族亦展现出充沛的时代风貌。慧眼卫星遨游太空,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首艘国产航母下水,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也成为中国的新 四大名片这,是立足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之下,凝聚了数代人对祖国抱有的繁荣富强的坚定意志,汇集了无数科研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勤于突破的汗水,而得以在新时代孕育而生的结晶。 医疗之花的绚美在改革开放之下展现。

医疗水平的发展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保障,不 断向前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着实是一个国家不断 进步的体现。痢疾自古以来便是医学界的一大病患,其传播的快速性及治疗的难以根治性却在屠 呦呦制成青蒿素之后得以解决,这是屠呦呦获得 国际医学奖的凭据,是中华民族居于新时代背景 之下行走于世界前列的完美展现。新时代的改革 开放,是对时代的推进,是对时代的发展,同时,又是对人民的无尽关切。 人性之花的静美在改革开放之下盛放。 时代的进步并不意味着人性的泯灭,中华民族 在新时代中展现人性的至善美。一元硬币箱的投 放彰显人们在时代培育下的自觉;儿童鸡蛋计划 凸显时代对儿童的关切;雷锋热线蕴含了新时代 的改革开放对雷锋精神的颂扬和传承;流浪汉冒 着风雨摆放共享单车保安李国武徒手救助高空坠 楼女子,最美妈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不拘于 身份的默默无闻,更加颂扬了时代对人性的崇仰。时代的改革开放衍生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而科技

第十章 阐述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性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单项选择题 1.1977年8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 C ) A.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B.实行改革开放 C.文化大革命结束 D.废除人民公社 2.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会议是( B ) A.十一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六中全会 D.十二大 3.1983年10月中央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后,我国地方的基层政权是( B ) A.县人民政府 B.乡(镇)人民政府 C.村民委员会 D.居民委员会 4.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月28日( C )访问美国,实现了中国领导人对美国首次国事访问。 A.周恩来 B.华国锋 C.邓小平 D.胡耀邦 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一生的评价是( C ) A.没有任何功绩 B.过失大于功绩 C.功绩大于过失 D.没有过失 6.完整地概括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D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三大 7.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 “一个中心”是指( A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C.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 D.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8.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伟大历史性飞跃的思想结晶—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是( D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C.邓小平南巡讲话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9.党的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其中第三步是( B ) A.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 B.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完整的概念,是2002年2月( C )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来的。 A.邓小平 B.李鹏 C.江泽民 D.胡锦涛 11.( C )年7月1日,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A.1981 B.1984 C.1997 D.1999 12.在2003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A ) A.科学发展观 B.和谐社会观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ABC )

实行改革开放是

实行改革开放是 原题目: ()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答案:ABc 【相关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政府在1978年后制定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政策。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好处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1、国内背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同志以前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状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务必透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2、国际背景: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务必透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到达的目的”。这就把改革的目的说得很透彻、很深刻。 (二)改革开放的性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决不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统一,就在于我们既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决排除各种错误思潮、错误倾向的干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三大特征”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用心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这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礼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四)改革开放的目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 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持续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五)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大致能够划分为五个阶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试题解析卷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试题解析卷 一、选择题 1.[2018·河北张家口月考]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材料提及“1981年10月23日”,中国此时正出现“分地”现象,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联系所学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生产资料所有制仍是公有制,A项排除。B项出现在1992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的变化,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 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答案B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并未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描述说明了农村经营制度的发展变化,体现了农村经营制度的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并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拥有的是对土地的使用权,不是所有权,故D项错误。

(人教版)(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0-2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试题

10-2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一、选择题 1.[2018·河北张家口月考]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材料提及“1981年10月23日”,中国此时正出现“分地”现象,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联系所学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生产资料所有制仍是公有制,A项排除。B项出现在1992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的变化,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 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 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答案 B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并未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描述说明了农村经营制度的发展变化,体现了农村经营制度的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并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拥有的是对土地的使用权,不是所有权,故D项错误。 3.[2017·合肥期中]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答案 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