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述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障碍及中国的对策(一)

简述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障碍及中国的对策(一)

简述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障碍及中国的对策(一)
简述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障碍及中国的对策(一)

简述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障碍及中国的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货币合作障碍中国对策

论文摘要:尽管目前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经济、政治等方面多层次的障碍,因此目前尚无法建立类似于欧元区的东亚统一货币区。中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应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应加强与东亚各国汇率政策的协调;其次,通过推动次区域的货币合作;最后,建立东亚共同货币区。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北美、西欧、东亚三足鼎立的局面,作为世界经济另外两极的西欧和北美在一体化化方面进展迅速,分别建立了欧洲共同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而东亚在区域合作方面进展缓慢,除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获得进展,其它区域经济合作的谈判正在进行当中。而在区域货币合作方面,欧元的成功问世以及稳定运行,在理论和实践上创造了通过区域货币一体化以实现价格稳定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模式,并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而在北美,美元化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当中。由于东亚国家与美国经济周期不一致,采用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已不再是最优选择,东亚货币危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东亚地区在短期内又不具备建立类似欧洲统一货币的条件。面对世界经济其它两极的挑战,东亚货币合作该何去何从?

一、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

由于种种原因,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即使有一些提议也只是在专家、学者之间进行研究、探讨,基本上没有付诸实施。亚洲金融危机成为东亚各国进行货币金融合作的催化剂,各国突然意识到货币合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一些国际组织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设想和倡议,从“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10+3”(东盟10国加中、日、韩3国)财政金融合作对话机制的建立、到“清迈倡议”的签署和落实,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东亚货币合作的早期构想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1997年9月,日本政府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亚洲货币基金”(AMF)的设想,倡议建立一个由日本、中国、韩国和东盟国家参加的组织,筹集资金1000亿美元,来救助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但该倡议一提出很快就遭到了美国和IMF的强烈反对,而东亚国家怀疑日本的真实动机,担心日本就此建立起金融霸权,也没有支持日本的倡议。

1998年10月,日本吸取了AMF失败的教训,低调地提出“新宫泽构想”,提议建立总额为300亿美元的亚洲基金,其中150亿美元用以满足遭受危机国家短期资金需求,150亿美元用于满足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东亚各国对此表示热烈欢迎,美国政府和IMF也表示支持。

2.“10+3"”财金合作机制的形成

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各方都意识到加强金融合作,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于1997年12月组织了第一次东盟加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0+3领导人会晤机制为东亚各国加强经济合作提供了政治支持。此后,首次10+3财政及央行副手会议和首次10+3财长会议分别在1999年3月和4月举行,标志着10+3财金合作机制的初步形成。

3.“清迈协议”的签订和逐步落实

1999年10月,第三届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尼拉通过了《东亚合作的共同声明》,同意加强金融、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对话、协调和合作。根据这一精神,2000年5月,在第二次10+3财长会议上,与会财长就开展东亚金融合作的具体内容及形式进行了商议,签订了著名的“清迈协议”,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清迈协议”充分利用“10+3”的组织框架,加强有关资本流动数据及信息的交换;扩大货币互换安排的范围,将东盟之间原有的货币互换安排扩展到东盟所有成员国,同时包括中、日、韩。在东盟成员、中、日、韩之间签订了一系列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资金规模也由原来的2亿美元扩大到10亿美元。目前,“清迈协议”的落实已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中、日、韩之间以及中日韩与东盟之间也签署了多笔双边货币互换和回购协议,截止2005年底累计金额已达535亿美元。

4.亚洲债券市场的启动

2003年6月22日,亚洲18国外长发表了关于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的“清迈宣言”,而由东亚及太平洋地区11个国家中央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合作建立的一个10亿美元的亚洲债券基金ABF也正式开始运作。虽然基金规模不大,但从中长期看,亚洲债券基金的成立有助于引导当地资本投资并服务于本地区,促进区域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壮大;扩展了亚洲外汇储备的投资渠道,提高了外汇储备资产的分散化程度,有利于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的提高;为亚洲国家和地区提供一个重要的政策反馈渠道,促进了高效、系统的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总之,亚洲债券基金的建立显示了东亚国家加强合作的意愿和决心,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障碍

1.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东亚地区内部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等不同类型的国家(地区)共同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计算)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日本是世界为第一层次;亚洲“四小龙”为第二层次;中国和亚洲“四小虎”为第三层次,其它东盟国家为第四层次。东亚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差距比较大,没有欧共体建立欧洲货币体系时经济发展那么接近。由于东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不同,对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不同,经济学家为政府进行经济决策和预测时使用的计量模型也不同,因此对国际宏观经济协调的成本和利益估计就不同。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导致两个结果:第一,对经济问题及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不同会使来自不同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对协调参与的积极性有所不同,很难达成一致性;第二,即使通过协调达成一致性,对协调效果的评估也会存在不同,政策制定者很容易认为其协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中只得到消极的教训。

2.政治障碍是当前制约亚洲货币合作的重要因素

Mintz(1970)认为政治上联合的意愿有时候被认为是采用共同货币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Cohen(2000)指出,货币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的,货币关系最终反映出主权国家的权力安排。Mundell(2001)则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一定程度的政治融合,却要求各国放弃本国货币转而加人单一货币联盟,在全世界范围内可能都不会成功。

欧元得以顺利诞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欧洲有一个强大、统一的欧洲联盟。国际货币合作一定程度上是非常脆弱的,会受到许多敏感因素,如政治、民族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因为区域内部的国际协调涉及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在许多时候已经超出了货币金融的范围。货币合作需要让渡一部分的国家主权,主要是货币主权,执行某些共同的政策,建立统一协调区域内部经济金融政策的超国家的机构。西方文明有一种很强的契约观,各国非常强调要有一种正式的制度来约束参与合作的各方,因此也就能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为了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建立一个大欧洲)而彼此让渡或放弃一部分的主权,如货币主权等,从而使欧元能够顺利诞生。

相比较而言,由于过去几十年来松散的、非制度化的区域合作,使东亚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亚洲传统”。其特点有3个:一是非正式性,如APEC:就一直强调其论坛性质,反对象欧洲那样让渡一部分主权,建立一种正式的制度。二是强调互不干涉成员国的内政。三是强调寻求达成共识,将有分歧的问题搁置起来。这种强调非正式性和达成共识的“亚洲传统”以及

对主权的强烈要求,是无法适应区域货币合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的。

此外东亚政治多元化和政治冲突将是东亚货币合作走向区域货币联盟的极为重要的一个障碍因素。Bayoumi&Eiehengreen(1997)指出,东亚建立货币联盟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解决长久存在的政治冲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日本与东亚其他国家之间的政治冲突,否则,这种政治障碍将直接阻碍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目前,虽然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亚洲地区是最高的,但由于日本至今没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侵略战争做出深刻的反省,在参拜靖国神社和历史教科书等问题上屡屡激怒中国、韩国等东亚邻国。因此,日本尚难以取得东亚各国的政治信任,即使建立货币联盟也很难让东亚各国接受以日元作为锚货币。

而东亚国家(地区)领土争端问题尽管目前暂时搁置,但民族主义的根源随时都可能使领土问题成为热点,爆发冲突,可能成为破坏合作的祸根。所以,东亚要想建立货币联盟必须首先排除存在的政治障碍,取得相互间真正的信任。2001年10月13日蒙代尔在“新型创业资本市场”论坛上也指出,亚洲货币统一面临着比欧洲大得多的障碍。欧洲选择了一种单一货币,意味着一种高度的政治整合,而这种整合程度在政治多元化的亚洲是很难被接受的。据此,蒙代尔提出,亚洲的解决方案可能在于采用一种以在亚洲进行国际贸易为目的的平行货币,而不是取消本国货币。

3.东亚在现阶段尚难以解决建立货币联盟所遇到的“第N种货币问题”成员国之间建立货币联盟的初衷就是想通过最小的权利让渡代价以获取最大的公平收益。所以在N种独立货币的经济主体之间,如果要建立货币联盟,就会遇到“第N种货币问题”,即在新的共同货币创造之前,成员国为了规避国家霸权的出现,极不情愿采用区域内某种货币作为锚货币,但是为了实现经济趋同又不得不选择区域内一种主要货币作为法币并使其他货币与它钉住。欧洲货币联盟的实践表明,成员国选择了德国马克作为锚货币,并让德国决定着整个欧共体的利率,从而解决了“第N种货币问题”。

简述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障碍及中国的对策(一)

简述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障碍及中国的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货币合作障碍中国对策 论文摘要:尽管目前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经济、政治等方面多层次的障碍,因此目前尚无法建立类似于欧元区的东亚统一货币区。中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应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应加强与东亚各国汇率政策的协调;其次,通过推动次区域的货币合作;最后,建立东亚共同货币区。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北美、西欧、东亚三足鼎立的局面,作为世界经济另外两极的西欧和北美在一体化化方面进展迅速,分别建立了欧洲共同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而东亚在区域合作方面进展缓慢,除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获得进展,其它区域经济合作的谈判正在进行当中。而在区域货币合作方面,欧元的成功问世以及稳定运行,在理论和实践上创造了通过区域货币一体化以实现价格稳定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模式,并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而在北美,美元化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当中。由于东亚国家与美国经济周期不一致,采用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已不再是最优选择,东亚货币危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东亚地区在短期内又不具备建立类似欧洲统一货币的条件。面对世界经济其它两极的挑战,东亚货币合作该何去何从? 一、东亚货币合作的进展 由于种种原因,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即使有一些提议也只是在专家、学者之间进行研究、探讨,基本上没有付诸实施。亚洲金融危机成为东亚各国进行货币金融合作的催化剂,各国突然意识到货币合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一些国际组织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案、设想和倡议,从“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10+3”(东盟10国加中、日、韩3国)财政金融合作对话机制的建立、到“清迈倡议”的签署和落实,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东亚货币合作的早期构想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1997年9月,日本政府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亚洲货币基金”(AMF)的设想,倡议建立一个由日本、中国、韩国和东盟国家参加的组织,筹集资金1000亿美元,来救助遭受金融危机的国家。但该倡议一提出很快就遭到了美国和IMF的强烈反对,而东亚国家怀疑日本的真实动机,担心日本就此建立起金融霸权,也没有支持日本的倡议。 1998年10月,日本吸取了AMF失败的教训,低调地提出“新宫泽构想”,提议建立总额为300亿美元的亚洲基金,其中150亿美元用以满足遭受危机国家短期资金需求,150亿美元用于满足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东亚各国对此表示热烈欢迎,美国政府和IMF也表示支持。 2.“10+3"”财金合作机制的形成 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各方都意识到加强金融合作,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于1997年12月组织了第一次东盟加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0+3领导人会晤机制为东亚各国加强经济合作提供了政治支持。此后,首次10+3财政及央行副手会议和首次10+3财长会议分别在1999年3月和4月举行,标志着10+3财金合作机制的初步形成。 3.“清迈协议”的签订和逐步落实 1999年10月,第三届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尼拉通过了《东亚合作的共同声明》,同意加强金融、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对话、协调和合作。根据这一精神,2000年5月,在第二次10+3财长会议上,与会财长就开展东亚金融合作的具体内容及形式进行了商议,签订了著名的“清迈协议”,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从成本和收益看东亚货币一体化

从成本和收益看东亚货币一体化 摘要: 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动荡,面对危机东亚 各国迫切需要加强金融合作,联合抵御金融危机,本文着重从成本收益出发,分析了实现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 关键词:最优货币区 ;成本和收益; 东亚 abstract: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riggered a global economic turmoil in 2007 year, east asian countries need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cooperation in the face of crisis; the urgent to jointly resist the financial crisi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departure from the cost-benefit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monetary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key words: optimal currency area; costs and benefits; east asia 中图分类号:f8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104(2012) 1 亚洲货币一体化理论基础 货币一体化的基础理论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由蒙代尔首次在论文中提出。蒙代尔认为,在货币联盟内部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需求转移造成的外部不均衡可以被要素转移清除。基于此提出了货币区内应该实现单一货币或固定汇率的主张。埃西亚马,威力特等人从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方向研究最优货币区。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调

关于我国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综述

2006年第3期 ?学术动态? 关于我国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综述* ◎彭小发刘纪显(广东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陈志英(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广东广州510040) [摘要]货币一体化是目前国际金融方面的一个逐渐升温的话题。中国两岸四地的货币一体化不仅对于中 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是东亚乃至整个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基础。本文综合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相关论述,试图勾画出这一问题研究发展的轨迹和轮廓,以期对我国货币一体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线索。最后,本文对国内有关货币一体化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货币一体化 可行性分析成本—收益分析〔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6)03-0139-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科项目资助(5003980);中国博士后基金应用经济学科项目(2005037159)。 随着欧元区的成立和不断完善,货币一体化逐渐成了热门话题,有不少学者都在探讨这一问题。目前,在中国境内使用的货币有人民币、港币、澳门元和新台币四种。“一国四币”现象的存在,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降低了货币交易的效率、增加了汇率风险等。随着中华经济圈的不断发展,两岸的经贸往来不断地拓宽和加深,将四种货币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根据区域内各国货币合作的程度,可将货币一体化的含义分成三个层次。一是指区域货币合作,即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以至共同行动,它在合作形式、时间和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二是区域货币同盟,这是区域货币合作的深入发展,指通过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三是最优货币区,它是货币一体化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其特征是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互固定;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主导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自由兑换;存在一个协调和管理机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姜波克,2001)。 一、货币一体化的规范研究 货币一体化规范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最优货币区(optimumcurrencyarea,OCA)理论。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早,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一理论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日益完善。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许多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标准,这些标准也随着整个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 1.单一标准 罗伯特?蒙代尔(Mundell,1961)提出以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认为如果两个地区之间生产要素流动性高,就能够无须通过汇率而通过要素的流动来消除经济冲击,这样两个地区就适宜组成一个货币区实行单一货币;反之,若两个地区之间的要素流动性低,就不能实行单一货币,须运用两地之间的货币汇率来消除经济冲击。麦金农(Mckinnon,1963)在蒙代尔的论文基础上,通过分析汇率浮动对小国开放型经济体和大国经济体的不同影响,认为经济开放度越高的经济体,越适宜建立相对封闭的通货区。凯南(Kenen,1969)提出以产品多样化程度作为形成一个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他认为,一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的出口产品也是多样化的,在固定汇率制下,少数出口产品需求的下降不会对国内就业产生太大影响;一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低的国家的出口产品也比较单一,如果某种出口产品的需求下降,就需要汇率作较大幅度的变动,才能维持原有就业水平。根据凯南的分析,产品多样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应实行浮动汇率,成为独立的货币区;而几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间适宜实行固定汇率制,组成货币区。英格拉姆(Ingram,

东亚财政金融合作及路径选择

东亚财政金融合作及路径选择 冷战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经济和政治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外交手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作为发展中大国,为了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收益,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区域财政金融合作,特别是东亚财政金融合作。本文从讨论开展区域财政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当前东亚财政金融合作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东亚财政金融合作的发展路径。 东亚财政金融合作的最新进展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南亚和亚洲其它国家普遍认识到加强地区经济和财政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997年12月东盟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中、日、韩领导人首次应邀参加了会议,东盟加中日韩(“10+3”)合作框架初步形成。此后,在1998年12月举行的第二次东盟加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当时胡锦涛副主席提出在10+3框架内建立财政和央行对话机制,获得各方赞同。此后,首次10+3财政和央行副手会议和首次10+3财政部长会议分别在1999年3月和4月举行,标志着10+3财政金融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10+3财政金融合作机制建立至今已举行了八次财长会。除了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国际和地区经济金融形势之外,10+3成员还在建立区域

资金救援机制、区域债券市场发展、短期资本流动监控、建立早期预警机制、财政金融培训、加强经济评估与政策对话等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其中,在2000年5月提出的“清迈倡议”框架下建立的区域资金救援机制是10+3财政金融合作的标志性成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推动东亚财政金融合作进程,温总理在2003年10+3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推动区域财政金融合作的三项倡议,即推动清迈倡议多边化、推动建立区域投资实体和发展亚洲债券市场。 温总理提出的上述三个倡议,成为指导东亚财政金融合作未来前进的方向。其中,建立区域投资实体,为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信用担保、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培育投资机构、壮大市场的参与者,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因此,就其实质,东亚财政金融合作的核心内容是清迈倡议(CMI)和亚洲债券市场倡议(ABMI)。 CMI和ABMI的最新发展清迈倡议(CMI)多边化 “清迈倡议”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协议(BSA),当签约方国际收支平衡表出现流动性问题时启动互换协议,防止出现金融动荡,维护地区经济金融的稳定。截止2005年10月底,在10+3框架下,中日韩之间及其与东盟之间共签署17份双边互换协议(BSA),协议总规模为555亿美元。近来一些BSA相继到期,从而开始BSA 续签工作。从目前各方续签的情况看,续签的BSA基本遵循下述一些

亚洲货币合作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亚洲货币合作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作者 院别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亚洲货币合作问题。本文认为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亚洲货币合作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亚洲经济的蓬勃发展将推动“亚元”区的最终形成。但是,现实情况与理论反差较大,亚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并不同步,使得很多研究关注造成亚洲货币一体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本文也是基于这个出发点,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基础,讨论了亚洲货币合作地必要性,论证了它的可行性,对于如何实现亚洲货币合作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全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叙述了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同时叙述了国内外对于区域货币合作研究的研究状况,以及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货币合作的现状。第三章论证了亚洲货币合作的必要性,得出亚洲货币合作是有必要的。第四章提出来亚洲货币合作的障碍。第五章叙述了亚洲货币合作的前景。最后第六章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亚元亚洲货币合作货币一体化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about 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It shows that according to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the fast development of Asian economic will finally result in the form of Asian CurrencyUnit.But,the reality greater contrasts with theory,Asian monetary integration process isnot synchronized with the reg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many studies concernthat why it is happen.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is starting point,with the theory of Opimum Currency Area,has analyzed its necessary and feasibility,discussed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bout how to achieve the Asian monetary integration. This article is composed of six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mainly describes the topic selection to choose a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and described on the 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research status,and the use of research methods. The second chapter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monetary cooperation. In the third chapter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and concludes that the Asian currency cooperation is necessary. The fourth chapter out Asia monetary cooperation of obstacles. The fifth chapter the Asian currency cooperation prospect. The last chapter are summarized. Keywords:Asian Currency Unit;Asian Monetary Union;monetary integration

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障碍及突破

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障碍及突破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金融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北美、西欧、东亚三足鼎立的局面,作为世界经济两极的西欧和北美在一体化方面进展迅速,分别建立了欧洲共同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而东亚在区域合作方面进展缓慢,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获得进展外,其它区域经济合作的谈判正在进行中。 而在区域货币合作方面,欧元的问世以及稳定运行,在理论和实践上创造了通过区域货币一体化以实现价格稳定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的模式,并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而在北美,美元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中。由于东亚国家与美国经济周期不一致,采用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已不再是最优选择,东亚货币危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东亚地区在短期内又不具备建立类似欧洲统一货币的条件。面对世界经济其它两极的挑战,东亚货币合作该何去何从? 由于种种原因,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发展。亚洲金融危机成为东亚各国进行货币金融合作的催化剂,各国开始意识到货币合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和一些国际组织纷纷提出各种方案、设想和倡议,从“亚洲货币基金”的构想、“10+3”(即东盟10国加中、日、韩3国)财政金融合作对话机制的建立,到“清迈倡议”的签署和落实以及亚洲债券市场的启动,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尽管东亚国家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密切,并且在货币金融合作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有着几十年历史的欧洲货币合作相比,东亚货币合作刚刚起步。各国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着货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如果合作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欧元区那样的统一货币可能面临更多障碍,需要经历更漫长的路程。 东亚货币合作的层次障碍 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东亚地区内部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等不同类型的国家(地区)共同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日本为第一层次;亚洲“四小龙”为第二层次,中国为第三层次,其它东盟国家如越南、老挝、柬埔寨为第四层次。东亚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差距比较大,没有欧共体建立欧洲货币体系时经济发展接近的实观背景。 由于东亚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不同,对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不同,经济学家为政府进行经济决策和预测时使用的计量模型也不同,因此对国际宏观经济协调的成本和利益估计就不同。这种不确定性存在最终导致两个结果:对经济问题及经济运行机制的理解不同,使来自不同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对协调参与的积极性有所不同,很难达成一致性;即使通过协调达成一致性,对协调效果的评估也会存在不同,政策制定者很容易认为其协调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中只能得到消极的教训。

东亚货币合作探索及前景分析(一)

东亚货币合作探索及前景分析(一) 摘要]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东亚地区货币合作成为研究热点,各种设想和建议浮出水面。本文对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探索过程进行了简单回顾,并根据合作程度的差别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结合东亚地区的特点展望合作前景,指出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必将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推进。 一、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初步探索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如何早日走出危机的阴影、恢复经济发展是东亚国家所急切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而进行货币合作、加强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各主要国家政府也为此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和努力。 在泰铢贬值引发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日本于1997年9月召开的七国财长会议上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建议,希望能够在比较宽松的条件下向货币受到冲击的国家提供快捷的紧急信贷,以避免危机的蔓延和扩大,但遭到美国、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反对;这个建议在同年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上再次遭到反对而不得不搁浅。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认为,这次危机的实质是美国对亚洲的经济侵略,而亚太经合组织(APEC)对此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他于1999年8月访华时重新提出建立包括中、日、韩和东盟在内的“东亚经济论坛”的主张。同时,马来西亚呼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东盟各国在国际清算中使用统一货币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在1999年11月28

日举行的东盟与中国、韩国、日本领导人的非正式高峰会议上,东盟成员国认为在区内建立共同市场及单一货币是“有可能”的,并且共同市场及货币一体化的建议可延伸至中国、日本、韩国这3个非东盟国家。2000年3月27日在文莱召开的东盟“10+3”财政部长会议宣布,东盟和中、日、韩三国同意扩大现存的货币互换协定,以货币互换协议方式共享外汇储备。2000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在泰国清迈达成“建立双边货币互换机制”的协议。这为东亚地区进行货币合作迈出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步。 2001年11月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东盟“10+1”第五次领导人会议上建议,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双方就此达成共识,并开始行动。与此同时,在“10+3”合作的框架下,中、日、韩三国已建立首脑会晤机制,并正在深入研究三国合作问题。 2001年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泰国银行签订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根据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国央行可在必要时向泰国银行提供最多达20亿美元的信贷资金,作为对国际金融机构援助资金的补充,支持泰国解决国际收支问题和维护金融稳定。日本也与韩国、泰国签署了货币交换协定,对韩国、泰国的融资限额分别为50亿美元、25亿美元,融资期限最长为3个月,前提条件是由IMF实行融资,在限额的10%以内,即使不接受IMF所制定的严格经济改革计划,也可以领取融资。2002年1月9日至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了东南亚五国,提出在东盟和日、中、韩三国(“10+3”)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东亚扩大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探析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探析 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各国纷纷认识到开展次区域内货币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增强抵御风险、化解危机的能力。美元区和欧元区的相继建立既验证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也增强了东亚各国成功合作的信心。本文从背景、基础、障碍及政策建议等几个角度对现阶段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展开一些讨论。 一、背景: 1、97东亚金融危机的打击使东亚各国清醒的认识到,为抵御金融风险不能仅仅寄希望于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必须在区域内部加强合作,共同合作防范金融风险; 1997年开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最终波及到整个东亚地区,给东亚各国的货币金融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由于东亚国家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的相似性,货币危机的“传染效应”非常明显,在东亚各国货币遭遇冲击,出现短期国际性支付危机的时候,本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紧急资金援助,但实际上,IMF 对危机国提出了一系列紧缩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苛刻要求,客观上增加了谈判难度,延误了解救时机,最终加剧了危机。由于东亚地区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难以应付危机的“传染效应”,又无法求助于外部力量,各国紧紧依靠自身的力量对抗国际游资短期性冲击,最终导致各国经济遭遇衰退。 2、全球货币体系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后货币集团化成为一股潮流并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美元区的建立和欧元区的成功经验使人们对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充满了信心; 在经济、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世界上出现了一股货币集团化的潮流,产生了不少区域性货币组织,如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等。20XX 年3月1日欧元作为唯一的法定货币开始在欧元区12国流通,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美元化等现象的出现,反映出货币联盟理论在实践上的应用是成功的,货币金融合作有利于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3、区域性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国际投机资本规模巨大,东亚国家认识到仅凭一国的力量都不可能单独对抗巨大的游资冲击;1992年英镑危机,1994年墨西哥、阿根廷金融危机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相继发生,使东亚各国认识到面对巨大的国际投机资本,如果不加强合作、共同抵御危机,势必难以防范和化解危机,进而影响到本国经济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二、基础:

欧洲货币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欧洲货币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一、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问题 为了保持欧元的稳定,首先要求建立一个真正权威的欧洲中央银行,使其具有独立制订符合共同利益的货币政策,对欧洲统一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按照《马约》设计蓝图,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将分为两个层次:高层为未来的欧洲中银行,其任务是制定整体的货币政策;低层为各国的中央银行,其作用是负责推行货币政策。 二、欧盟统一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问题 统一的货币政策对保持欧元的稳定至关重要;其次,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制定和货币政策工作的选择上也存在问题。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欧洲中央银行将采用公开市场操作作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由其统一制定适用条件,并组织各成员国央行具体实施。 三、欧盟统一财政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统一的货币政策还要求各国财政财政的协调和监督,因为政策搭配是宏观政策的重要原则。如果只通过欧洲中央银行控制银行信用,而不能控制财政信用,整个欧洲的信用状况还是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平行货币流通期间欧元发行和兑换的费用及汇率

制定问题 在欧盟发行统一货币问题上最初由“单一货币”与“平行货币”之争,即到1991年1月1日是,是立即取消各国货币而仅让新的单一货币在欧盟内流通,或是让新的货币与各国货币并存。平行流通。在过渡期内,由于欧元与成员国货币平行流通,将发生欧元与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兑换费用,谁对这笔费用负责也存在问题。此外,欧元汇率的制定问题也需要尽快解决。 五、欧元与欧元区外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美元的关系问题 欧元启动后,欧盟15个成员国将被划分为欧元区内的成员国和欧元区外的成员国。到时候欧元区内与欧元区外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关系及其汇率运行机制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六、建立欧洲政治联盟的问题 实行单一货币不仅涉及国家货币主权,而且将最终走上政治联盟。因为如果没有政治联盟,经济与货币联盟必将面临严重障碍。

东亚美元本位与人民币汇率

东亚美元本位与人民币汇率 林毅夫教授:麦金农教授,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由我们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办这次讲座,由麦金农教授主讲《东亚美元本位与人民币汇率》。我想我就不需要长篇累牍地介绍麦金农教授了。因为他在中国已家喻户晓,但我仍然准备了一个很长的介绍,麦金农教授为今天这次演讲做了精心准备,所以我想他的讲座肯定会超过我想介绍的内容。所以我对他的介绍非常简短,但我们会把麦金农教授的详细个人资料放在我们的网上。如果在座各位希望了解详情,你们可以查询网站。不过我希望做些介绍,我知道麦金农教授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而斯坦福大学是研究的圣地,特别是在金融学和金融发展领域。麦金农教授是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理论之父,他的首篇论著于20世纪6、70年代问世,这篇论著是关于金融业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抑,以及这种金融压抑是如何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问题,这本书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学中最重要的论著之一。它不但是标杆,而且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教科书。基于此论著,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他写了另一本影响深远的书,研究的是金融压抑的经济,如何转型于单一的市场经济,书名为《经济自由的顺序》,转型至市场经济的金融控制,那本书也有中文版,实际上在那本书中,他还探讨了中国如何成为成功转型的良好榜样。而这一转型途径是与他在书中所介绍的途径相默契的,麦金农教授不但在金融发展领域颇有建树,而且在国际贸易方面也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汇率,以及汇率如何自发地影响一国的贸易表现等方面。他发表了很多著作,最近他有两本新书面市,其中一本研究了美国的政策,是如何影响日本近十年的衰落的,,这本书名为《美元和日元》,书中主要研究了美日之间的经济矛盾,而另一本书更新一些,我随身带了一本,麦金农教授也带了一本,这本书是《东亚汇率两难和世界美元本位》。我知道这次演讲是基于在这两书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我想提到的是麦金农教授是一位非常幸运的男士,因为他拥有一位很优秀的太太,所有他的论著,包括文章,论文或是书,都是由他的太太来编辑的,我希望下次您可以带您夫人一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校园,现在让我们欢迎麦金农教授。 麦金农教授:非常感谢林毅夫教授,前面是一个非常慷慨的介绍,我想说的是你尊我为,现代金融发展之父,我受之有愧,我还想说的是,除了这个现代金融之父,我还有七个外孙。今天演讲的主要是人民币汇率。我将要说的内容部分,来自于中文版图书,《东南亚美元本位制度下的汇率与高储蓄两难》,此书刚刚由中国金融出版社翻译出版,该书英文中两难美德这个表述,没有非常好地翻译成中文,所以中文版本的副标题是《东南亚国家的高储蓄两难》,那已经是我们可以找到的最好的译法了。我觉得它很好地表述了,这本书的意思,现在我开始来说说这本书,美元本位制度下的世界,无论你喜欢与否,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那时美国是惟一一个拥有开放的资本市场和发达的金融市场的国家,对外汇交易没有任何限制,没有资本控制的国家,因此美元自然地成为了世界体系的中心货币,如果像今天这样,世界上有150个不同的国家有150种不同货币,那么它们

欧洲货币一体化

第三节欧洲货币一体化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进被认为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在国际货币安排方面最有意义的发展,是迄今为止最适度货币区最为成功的实践结果。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成员国建立起一个“货币稳定区域”,使它们免收区域外金融不稳定的影响,区域内的固定汇率安排更是方便了成员国间的经济交往和合作。 一、欧洲货币体系的产生 1969年12月在海牙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标志着欧洲货币统一改革的开始,会上指定皮埃尔·温纳(卢森堡的总理和财政部部长)组织委员会,制定具体措施,消除欧盟内部汇率的波动,集中欧盟货币改革决定权,减少彼此间的贸易壁垒。 欧洲国家为什么从60年代末开始努力寻求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和汇率的更大稳定性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影响世界经济的政策形势发生了变化,另一个是人们希望欧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就是汇率的变动给欧盟带来了不少管理上的问题,这些原因具体表现为:1.为了提高欧洲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1969年的货币危机使得欧洲对美国在将其国际货币职责放在其国家利益之前的可靠性失去信心。面对美国越来越自私的政策,欧盟国家为了更加有效地维护它们自己的经济利益,决定在货币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 2.为了把欧盟变成一个真正的统一市场,尽管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使欧盟建立了关税同盟,但在欧洲内部商品和要素的流动仍存在很大的官方障碍,欧盟的长远目标就是要消除所有这些障碍,以美国为模式把欧盟变成一个巨大的统一市场。欧洲的官员们认为汇率的不确定性象官方贸易障碍一样,是减少欧盟内部贸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他们看来,只有在欧洲国家之间建立起固定的相互汇率,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的大市场。 3.为了避免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失衡,因为汇率的变动给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带来的调整难题。而共同农业政策保证了农产品的最低支持价格。为了使欧盟内所有农民都享受平等待遇,共同农业政策规定予以一篮子欧盟国家货币为单位的农产品支持价格。 二、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欧洲货币联盟的第二阶段是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它是欧洲货币联盟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动议是1978年4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欧共同体首脑会议上提出来的。同年12月5日,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自1979年初正式实施欧洲货币体系协议。 欧洲货币体系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1)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简称ECU);(2)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uropean Monetary cooperation Fund,简称EMCF);(3)稳定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简称ERM)。 1.欧洲货币单位。欧洲货币单位类似于特别提款权,其价值是欧共体成员国货币的加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 【摘要】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质的飞跃,它稳 定了欧盟国家的汇率,促进了欧洲国家间的贸易发展,促成了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也对世界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应看到在统一的货币政策下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将对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货币一体化、欧元、利与弊 一、货币一体化的利处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对欧盟自身带来的积极影响 1、促成了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单一的货币有助于增强联盟信心,加强经济聚合力;有助于促进竞争,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有助于降低降低交易成本(每年相当于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0.4%左右);有助于增加价格透明度,促进贸易投资的发展。正是它所带来的更趋稳定的汇率、较低的交易成本、较高的价格透明度,从而减少了信息成本并激发欧盟内部的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这些都有利于提升欧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随着企业成本的降低也有助于增加欧盟内部消费者的经济福利。最终促成了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2、提高了欧洲的地位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股强大的国际力量,它不仅有利于经济上的联盟,而且还 有利于区内成员国之间结成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强大联盟。它们一致对外,采用“一个声音说话”,往往能获得一种“放大”的效果。① (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积极影响

1、欧元对国际储备结构的影响 欧元对全球金融的影响是渐进的和长期的。欧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地位的提高,将推动对欧元外汇需求的增加,促进欧元债券市场的发展,引发外汇储备的置换。为降低储备货币和资产的汇率风险,各国(尤其是与欧元成员国有密切贸易和债务关系联系的国家)将根据双边贸易和债务量来增加其欧元储备。通常情 ①朱冬雪:《欧元:货币一体化的成功经验》,《中国外资》2010年第231 期。 况下,世界各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储备货 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越强,人们对该国的信心就越强,因而越有可能采用这种货币;二是储备货币币值的稳定性,一种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越稳定,保留这种货币的贬值风险就越小,三是储备货币发行国进出口数额和对外资金流通数量,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进出口数额和对外资金流通数量越大,各国为了进行贸易结算和资金借贷需要持有该国的货币就越多,因而就越有可能选择该国货币。 欧元对国际储备结构的影响是渐进的和长期的,美元的霸主地位在短时间内不会动摇。随着欧盟经济的发展,欧元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会逐渐增加,当然,欧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最终还取决于市场判断。从长期看,欧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能与美元相抗衡的国际储备资产,这不仅意味着各国货币当局选择机会的增加,同时对美元霸权也可能起到某种程度的制约作用,从而克服“世界美元本位制”固有的一些缺陷。② 2、对国际债券市场的影响 欧元启动最直接的效应就是促使各国的债券市场融合为一。从1999年一开始,各国的政府债券便陆续转换为欧元债券,新的市场发行业采用欧元进行。从市场规模看,1999年末,政府债券市场的债务余额已达到22000亿欧元,超过了日本的国债市场,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政府债券市场,仅次于美国国债市场。

全国统一试题2018年4月《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历年真题附答案

2018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金融理论与实务试卷和答案 ( 课程代码 00150) 本试卷共 4 页,满分 1 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 .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 2B 铅笔将“ 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 3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 O . 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 .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获取更多自考专业历年真题文档,可关注公众号:自考题库( zikaoi ) 海量资源随便领取!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是() A.美元 B.日元 C. 德国马克 D.人民币 答案: A 2.金银复本位制地典型形态是()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跋行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答案: B 3.在国民经济五部门的信用关系中。充当信用媒介的部门是() A.个人 B.非金融企业 C.政府 D.金融机构 答案: D 4.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是() A.商业信用 B.国家信用 C .银行信用 D.民间信用 答案: C 5.以银行信用作为最后付款保证的票据是() A.商业汇票 B.商业本票 C.银行承兑汇票 D.商业承兑汇票 答案: C 6.货币时间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股息 B.存款

C . 税金 D.利息 答案:D 7.衡量微观经济主体对利率敏感程度的指标是() A.利率差 B .利率弹性 C.现金率 D.通货膨胀率 答案: B 8.从货币数量角度阐释汇率决定问题的理论是() A.汇兑心理说 B.利率平价理论 C.货币分析说 D.资产组合平衡理论 答案: C 9.本币贬值一般会引起该国() A.出口减少 B.进口增加 C.税收减少 D.物价上涨 答案:D 10.中央银行参与回购协议市场的目的主要是() A.进行货币政策操作 B.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东亚经济合作: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东亚经济合作: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东亚(东盟十国、中、日、韩)经济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长速度近些年来明显减缓。但无可否认,就全球范围内来说,东亚仍然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我们知道,随着某一地区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必经的发展阶段。东亚经济合作在近些年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的来说,它的成效依然难以令各方满意。那么,当前面临着什么样的制约因素、下一步合作应该何去何从,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 一、东亚经济合作的基本框架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东亚经济合作的既定框架,不难发现,政治家选择的这些合作框架虽各有各的侧重,但在机制上是有所重叠的;在时间上虽然有承接关系,但并不是绝对的新旧替代。所以,我们要理清这些合作框架各自的内涵,我们才知道下一步的政策选择应该侧重在怎样的框架内,采取何种步骤。 1.东盟(ASEAN)。它成立于1967年7月,是政治色彩比较浓的一个区域集团。它成立以后一直致力于一个多边安全合作体制的构建。特别在1992年1月的东盟第四届首脑会议上,东盟宣布它的目标是加强与地区外的国家进行政治和安全方面的对话,实现东南亚的和平自主和建立中立无核区。 2.东盟地区论坛(ARF)。这个论坛自从1994年7月成立以来,一直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1995年的第二次会议进一步确定了它的目标是逐步增加大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建立处理地区冲突

的安全机制,维护和保证亚太地区的繁荣和稳定。看上去这一论坛似乎政治性十足,但很多经济合作都建立在这一框架规则的庇护和引导之下,所以,它也是东亚很重要的合作框架之一。论文网 3."10+10"会议(东盟与全体对话国会议)和"10+1"会议(东盟与单一国会议)。这两种对话机制虽然一直进展缓慢,但在地区安全协调和大国关系协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东亚的其他经济合作框架的建立一般都要照顾到这一框架的范围和影响力。 4."10+3"会议(中、日、韩与东盟的对话会议)。从1997年12月,这一对话机制每年一次,讨论话题以经济合作为主。"10+3"合作机制近些年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1999年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后发表《东亚合作联合声明》,确立了合作机制和贸易投资、货币金融、人力资源等合作领域。第二,在1998年第二次会议上,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提出举行副财长和央行副行长会议,各国一致同意。这使得东亚地区第一次有了高层政府经济职能部门之间的对话协商。第三,该对话会议促进成立了推动东亚经济合作的具体研究机构——“东亚合作展望小组”,提出了推动东亚经济合作的原则、方向和重点领域。 5.APEC。APEC(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横跨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合作组织。由于范围广,国家之间差别大,它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之中。但2001年6月和10月在上海举行的贸易部长会议和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对亚太合作在该框架内的发展,的确是推进了一大步。其成果不仅包括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还包括它强

第七章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

第七章区域性货币一体化 第一节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概述 一、经济一体化的不同形式 1.国家间的特惠关税协议 2.部分关税同盟 3.自由贸易区 4.关税同盟 5.共同市场 6.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盟 7.经济和货币联盟 二、区域货币一体化 所谓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所进行的协调与合作。 区域货币一体化可分为三种类型: ?区域货币合作是指有关国家和地区在有关货币金融领域实行的协商、协 调乃至共同行动。 ?区域货币联盟是指通过某些法律文件或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有关货币 金融的某些重大问题相互固定,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主导货币和成员国货币之间可自由兑换,存在一个协调和管理机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 ?一是汇率的统一 ?二是货币的统一 ?通货区是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最高形式。 ?西非经济货币联盟:8国统一使用西非法郎 ?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6国统一使用中非法郎 ?欧盟通货区:12国统一使用欧元 ? 三、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最优货币区理论主要研究固定汇率的最佳实行范围。 第二节最适度通货区理论 一、传统的最适度通货区理论 (一)要素流动性分析 这是1961年由罗伯特·蒙代尔提出的一种最适度通货区理论,他主张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缺陷:会导致富国越富,穷国越穷。 (二)经济开放性分析 1963年,罗纳德.麦金农提出,应以经济的高度开放性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他强调,一些贸易关系密切的开放国家应该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共同货币区,并在区内实行固定汇率安排,而整个货币区则对与其贸易往来关系不大的地区实行浮动(或弹性)汇率安排。 缺陷:1.以世界各国物价普遍稳定为前提的; 2.分析重点在经常项目上,忽略了资本转移对汇率和国内经济的影响。 (三)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分析 彼得.凯南(Peter Kenen)于1969年提出,应以低程度的产品多样性作为形成一个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他认为,高程度产品多样性的国家可以承受固定汇率的后果;而低程度产品多样性的国家则不能,所以适宜采用汇率灵活安排的独立(最适度)通货区。 (四)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分析 詹姆斯?伊格拉姆(James Ingram)于1969年指出,在决定通货区的最优规模时,有必要考察一国的金融特征(而不是真实的特征),并进而在1973年提出以国际金融高度一体化作为最适度通货区标准的理论。 缺陷:只强调了资本要素的流动。 (五)政策一体化程度分析 1970年,爱德华·托尔(Edwarod Tower)和托马斯·威莱特(Thomas Willett)提出应以政策一体化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他们认为,一个具有不太完善的内部调节机制的通货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成员国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增长的看法,以及对这两个指标之间交替能力的认识是否具有合理的一致性。 (六)通货膨胀率相似性分析 1970年和1971年,G·哈伯勒和G·M·弗莱明分别提出以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作为确定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他们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最可能是由各国的发展结构不同、工会力量不同和货币政策不同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的离散趋势造成的,后者除了会导致国际收支基本账户的失衡外,还会引起短期资本的投机性移动。因此,如果区域内各国通货膨胀率趋于一致,就可以避免汇率的波动。二、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的新发展 (一)经济一体化与固定汇率区的收益分析 (二)经济一体化与固定汇率区的成本分析 (三)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