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主题: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任命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升华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文: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励的复杂局面,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怎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谐文化,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

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再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

阶段。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发展经济,完善民主法制,而且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纲领,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明确地把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规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指导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危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不仅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文化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是对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存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在学术问题上提倡不同的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健康说理的批评和反批评。尊重文化发展的规律,尊重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注意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政治问题的界限。对政治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对学术问题,要提倡学术民主,平等讨论,相互切磋。对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引导,努力解释疑惑,分析事理。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鲜活的实际,火热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丰富土壤和不竭源泉。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文化建设才能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反映生活本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间,在时代的高起点上,不断发展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准确把握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多给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做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特色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成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和互动使文化在全球的传播速度和规模空前增加,各民族文化都将在与他族文化的交往中吸收他族文化的精华来优化自己民族的文化,进而又会出现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趋势,全球文化也就会在冲突与融合的交互中走向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新阶段。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吸取国际上的优秀文明成果。要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繁荣是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管理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要坚持重在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要坚持科学管理和依法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行业等自律手段,推进文化领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转化文化发展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全球化进程中,市场经济法则成为世界经济规则和相同的制度语言。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由市场经济派生出来的与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等文化要素逐步得以确立,进而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文化。而与此同时,应当认识到中国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观念,如重视社会公平的理念、大公无私的胸怀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没有过时,不仅不能被抛弃,还应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予以发扬光大。在经济全球化这一背景下,我们在制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时,首先就是要将这两种体制文化有机地进行整合,将市场经济的优秀理念与计划经济的优秀理念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统一的新型文化。

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发展离不开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一定的经济土壤必然生长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代产业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极大的经济潜力,对于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由于自然、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与发达国家比较仍有较大差距。崭新的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趋势,大力促进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着力培育文化力,提升经济力,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文化领域的行业,单位的特性也不一样。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足部推开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阶段,分步骤的推进。总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昌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题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深社会主义的位大师阿金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本内涵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本内涵: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健康向上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文明。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针。 二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四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升华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五是要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 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代表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强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同时更鲜明地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就是说,发展不仅仅是为了GDP数位的攀升,不仅仅是为了综合国力的增强,更是为了“民生”福祉。发展的高速度,不能以牺牲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代价。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大众。可见,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以人为目的的,是以人类的彻底解放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把促进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所谓以为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普遍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作为维护人的利益的一种需要、一种追求、一种目的。这种理念思想内涵深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以人为本具有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所谓认识论,是指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的学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就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换言之,世界是人的世界,社会是人的社会。我们认识社会,要从人出发来观察;我们认识实践,要从人出发来研究。忽视了这一点,就会舍本求末,难以形成正确的认识。所谓方法论,是指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的一切发展,离开人就无从谈起;社会的一切进步,离开人都无法实现。我们办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人的因素,想方设法发挥人的能动性,挖掘人的创造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人为本既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又回答了依靠谁的问题。为了谁的问题,是关乎执政党立党之本的问题;依靠谁的问题,是关乎执政党力量之源的问题。审视天下大势,纵观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政党的命运不是由人民来主宰的,没有哪一个民族的伟业不是由人民来推动的。我们党历来重视人、关心人,把人民作为自己的皇天后土,把人民作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我们党的历史证明,什么时候重视人、关心人,前进的道路上就有强大的力量;什么时候忽视人的思想、忽视人的利益和需要,党的事业就要遭受挫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是执政规律中最根本的规律。 以人为本既回答了价值观的问题,又回答了政绩观的问题。以人为本关注的正是人的价值,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的、适时的需要作为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就要让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生活过得更加殷实;就要深切关注人的发展状况和人的价值,把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与人的发展的合理性统一起来,坚持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整体推进中向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文明迈进。所谓政绩观,就是对政绩所持的态度,包括为谁创政绩、怎样创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等。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绩观,就是要在尊重人的利益和权力的前提下,创造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政绩,创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oc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考点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是什么,作为背景了解即可)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主义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确立这个宏伟目标依据(新书P96)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2、意义:文化的一般作用中去思考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 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路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5、内容、要求: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体措施)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体措施)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措施P113) 6、可以从一、二、三单元思考怎么做。具体看问题和材料 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新书P96) 如何判定: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我国的先进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主义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 二、为什么: 1、当前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旧书P93)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地位(旧书P93) (1)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思想还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地位: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2011-11-07 08:16:44来源: 光明网(北京)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这个论断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了两者的辩证关系,集中突出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范畴,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精髓是体现事物本质的、最重要的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它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题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已熔铸于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和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道德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倡导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国民判断行为好坏、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行为准则。它既有先进性导向,又有广泛性要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和规范,有利于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道德风尚和先进文化。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旗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等方面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性质、目的、任务、内容、动力、要求和标准,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建设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其引导性和主导性作用,使中华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更加多姿多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文化兴国”战略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将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按照公开议程,此次会议将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 一、关于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的基本考虑 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并作出决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第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第四,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 总之,中央政治局认为,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关于《决定》总体框架和布局 在确定总体框架和布局时,我们注意把握以下3个方面。 第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外延非常宽泛,可以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也可以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 第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抓紧推进当前紧迫的工作,又要对长期战略目标作出谋划。 第三,文化改革发展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既要注重从理论上阐明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内容摘要]:在世纪之交的今天,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乃当务之急。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分析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探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加强大学生先进文化教育,提高人文素质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人文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文化领域出现了价值取向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在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环境下,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大学生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断提升综合修养与人文素质,是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紧迫性 (一)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乃当务之急 文化主题的多元化造成了对峙文化的存在。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交融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政治的战略态势,各种不同的文化随着经济、政治活动而渗透到世界各地,并影响着当地的本土文化。比如美国随着好莱坞、迪斯尼、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风靡全球,不仅为它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而且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到处消解着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成为推行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软武器。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着不动声色而颇具杀伤力的冲击。当代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富有生气和活力的社会群体,在价值观的多元格局中,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仍居于主导地位。但由于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处在国内外复杂环境里,在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与碰撞中,他们的思想容易发生变化,心理容易出现矛盾,往往陷入苦恼和困惑之中。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最根本的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核心部分。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基本内容。 (二)受到腐朽文化的冲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乃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处在改革攻坚阶段,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日益活跃。从社会主义文化本身来看,由于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这给发展先进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主要指封建等级、特权思想,专制、宗法、行帮观念和男尊女卑观念,“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伦理,以及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的遗风。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文化,把官僚作为整个社会的核心阶层,这些必然会导致推崇“人治”,忽略法治,排斥民主,这会影响我们对体制制度的根本改革。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集中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在一

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主题: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任命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升华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文: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励的复杂局面,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怎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谐文化,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 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再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这是由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要求。文化建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需要,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我们的文化必须充分表现我们人民的优秀品质,赞美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我们的文学家、艺术家应当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着力塑造社会主义的新人,要塑造社会主义建设的创业者,表现他们那种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的崭新面貌。我们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要深入生活,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中吸取思想营养,使其创作获得真正的艺术生命。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要努力创造一种勇于探讨和创新的气氛,增进不同学术和艺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借鉴。“双百”方针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针。科学的进步、理论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艺术的创新,都必须长期坚持“双百”方针。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既反映时代精神,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第三,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利用、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各民族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发扬民族文化,不仅是指古代文化,而且重点是发扬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发扬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形式,既要体现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又要充满着鲜活的时代气息,并以民族的形式、科学的内容和大众的方向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力量。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同样也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坚持洋为中用,博采众长,积极吸收、借鉴和利用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把它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同时,还

弘扬先进文化 建设文化强国

弘扬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热点点击】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中央财政加大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持,各地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显著增加。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服务面逐步拓展。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大力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考点聚焦】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4、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 5、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7、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宣传、弘扬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要善于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8、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自觉学习和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培养自己的文化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配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等等。 【跟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弘扬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A.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B.改革创新爱国主义

文化建设专题试题参考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5 DABDA 6-10 ADBCA 二、多项选择题: 1 AE 2 BCD 3 ABCDE 4 ABCDE 5 BCD 6 ABD 7 ABDE 8 ABCDE 9 ABCDE 10 ABCDE 三、辨析题: 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1)这句古汉语的意思是:只要米仓充实,衣食丰足,人们物质生活好了,就会讲究礼节,知道荣辱,重视精神道德。 (2)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它说明精神文明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但是,有了一定的物质文明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这就是说,无论从社会或者是从个人来说,物质生活好了,如果不抓精神生活、社会风气,它不会自然而然就好起来的。 (3)当前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2.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生了消极影响。 本命题错误。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因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多元文化,与此相适应,其指导思想也是多元的。 本命题错误。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但在这种多元文化中,必须保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而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就能保证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我国文化始终沿着进步的方向前进。 (3)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巩固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真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4.培育有文化的公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本命题不全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发展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发展 --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2010年02月09日《光明日报》 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深刻把握十七届四中全会这一精神的战略意义、理论蕴含和实践要求,是有效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课题。 一 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其战略意义在于更加牢固地确立当代中国的核心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维护文化安全,确保我们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顺利推进。

改革开放迅速地推进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也催化着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多样化的态势。在这一进程和态势中,既有作为主流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发展壮大,又有不容忽视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沉渣泛起,以及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乘隙而入;既有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所激励与感召的英雄楷模的层出不穷,又有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所俘获与侵蚀的丧志变节者的出现。历史的发展反复地证明着一个道理,社会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鲜明地张扬引导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的思想和精神旗帜。在当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们只有更加鲜明而牢固地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鲜明而牢固地确立社会主义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生态中的主导地位,才能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奏响华彩乐章,也才能使改革开放获得先进文化的有力引导。 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激荡,不同国度对文化发展的战略推进,正演绎着当今世界“文化战国”的活剧。在这个全球思想文化交流日频、交融日深、交锋日烈的时代,我们要有效维护自身的文化安全,并进而彰显自身的文化力量,根本基点在于确立我们文化的先进性以及先进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文化的先进性,我们将无法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没有先进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主导性,我们将无法遵循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无法构建多样文化的和谐发展、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更无法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文化权益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由此,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是在激烈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讲话时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是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要充分发挥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力度,加大对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使每一个适龄青少年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学习培训,使每个人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促进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要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 二是要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国家兴盛,人才为本。要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工作措施,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努力造就大批优秀人才。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不拘一格选人才,建立健全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体制机制,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辈出的局面。 三是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论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郭睿睿) 当今中国文化发展迅猛,对外,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内,文化的凝聚力显著增强。在新时期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建设和谐文化?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本论文立论的出发点。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的内涵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含义是丰富的。就其本质而言,文化也就是人化,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化的过程,也是文化的过程。就其构成形态而言,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物质层面的文化,即通过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它构成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文化中最为活跃和易变的因素。二是制度层面的文化,它是通过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主要包

括社会的法律、制度和体制等内容。它比物质层面的文化具有稳定性。三是精神层面的文化,它是通过人们在改造自身的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主要包括思想理论、科学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心理状态等内容。文化赐予了我们民族卓越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使我们面对磨难而能迎难而上、遭遇挫折而能越挫越勇。文化盘根错节地扎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则悄无声息地溶化在文化之中。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旗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形成全社会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国梦”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国梦” [摘要]“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力量,离不开先进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理论和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时代进步的必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国梦;文化力量;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力量,离不开先进文化建设。 一、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血脉和灵魂,是民族的精神载体,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也包含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让不同层次的民众享受不同的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改革开放让中国民众口袋鼓了起来,当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需要精神方面的享受,同时,经济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需要有文化来激励、促进,所以小康社会也包含着文化建设,人民的幸福生活也少不了文化,把文化融入到“中国梦”中,“中国梦”便会更精彩,内涵也更丰富。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现“中国梦”伟业中的重大意义 (一)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和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构成人类文明演进的精神形态。文化不仅反映着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状况,而且以巨大的反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文明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当今,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实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方针,既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中的主旋律作用,又提倡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又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的同时,对经济发展还具有直接而巨大的支持作用。 (二)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 政治受经济的制约,也受文化的制约;政治影响文化,促进文化,又以相应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使人们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准则,为改革和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思想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来做: 国家:1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 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保 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2、必须把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誉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

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3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只有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才能使中国文化事业与时俱进,成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突出中华民族文化的鲜明特点,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并吸纳外来文化的优点,才能提高中国文化的竞争力。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要力量,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才能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断得到发展。4、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使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才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五、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个人:我们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传播者,应先努力学好马克思主义,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高对社会主义的信仰。要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积累厚实的资本。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同时,大学生也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积极参与校园管理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当前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

当前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存在的 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局面的关键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多极化的严峻挑战。如何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 我市历来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精心布局,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待加强。一是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时代背景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复杂多样,主流与非主流并存,先进与落后交织;第二,当前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贫富不均、社会不公现象不断涌现,人民群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正在出现分化;三是社会思潮互相交流碰撞,各种腐朽没落的文化思潮有所抬头,如等级观念、特权思想、专制主义、官僚作风、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奢侈享乐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沉渣泛起,对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造成了很大冲击,信仰缺失、诚信缺乏、道德缺位

的社会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市在文化新城战略统领下,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今年,我市又全面铺开了文化名城建设,我市文化科学化发展水平正迈向更高层次。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市文化发展还存在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足,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产品供给等方面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要求有明显差距;二是文化产业总体实力不强,文化产业的经济贡献率不高;三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不够,缺乏系统全面的规划和保护;四是文艺精品创作水平不高,缺少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五是文化人才队伍亟待充实,尤其是文化管理人才和文艺创作人才相对缺乏。 三、文化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先进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离不开创新。当前我市文化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文化创新意识不强,以创新为主导的价值观尚未成为普遍风尚,造成文艺创作同质化现象普遍,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二是创新动力不足,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现象比较突出,文化创新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推动文化创新的社会风气和氛围尚未形成;三是文化创新能力不够,缺乏对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科学把握,造成盲目创新、不会创新的现象存在。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体可以分为文化建设与思想建设两个方面。思想建设决定着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与方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主义的理想、道德与纪律。文化建设包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事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使社会成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它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指导方向、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离开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文明建设将会一事无成。 一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为什么 (1)必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重要性:①从各项事业瞧: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②从三大文明的关系瞧: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与思想保证。③从精神文明自身瞧: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等。 2.怎么样 (1)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 (2)主要内容: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公益性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3)根本途径: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5)公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二发展先进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