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汉语

古汉语

古汉语
古汉语

一、單選

1.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亟:屢次

2.大叔完.聚,繕甲兵

..,具卒乘.,將襲鄭

完:修葺甲兵:鎧甲和武器乘:兵車

3.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虞:料想涉:入侵

4.將虢是.滅,何受於虞

是:代詞,代虞國

5.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以:因為貳:有二心,兩屬

6.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

管:鎖匙訪:諮詢

7.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能夠

8.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

田:打獵

9.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

..不隱

書法:記事的原則隱:隱晦

10.緩曰:“自始合.,茍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

合:交兵險:難走的路病:受重傷

11.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

及:趕上

12.於是

..荀首佐.中軍矣

於是:在這時候佐:輔佐

13.稱其讎,不為諂;立其子,不為比;舉其偏.,不為黨

偏:下屬

14.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偏:自己的親人

15.解狐得舉.,祁午得位.,伯華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舉善也

舉:推薦位、官:得官物:好事情

16.祁奚有.焉

有:具有某種美德

17.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

給:供給乏:食用缺少

18.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

發:啟封

19.此時魯仲連適.遊趙,會秦圍趙

適:形容詞,正巧

20.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

陳:陳列乘:乘車,登

21.…….不善:對諸侯的謙稱

22.《論語》默而識之…….嫉妒

23.《康熙字典》的部首有214個,採用部首排列法,《說文解字》首創部首排列法,

有部首540個

下列句子中“之”代第一人称的是B

A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B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C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2“若”字用于第二人称的是B

A若使证之,以协辅周室

B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3、中国文字的发展轨迹: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

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二、(本意)【特指意】

1.請(谒见)

2.讨(研究)

3.反(翻转,颠倒)

4.骤(马跑的快)

5.逐(追赶)

6.免(脱落)

7.堪(地面突起处)

8.勤(辛劳)

9.贰(副的)

10.介(铠甲)

11.乘(等,升)

12.师(军队编制的一个级)

13.讎(仇,应答,对答)

14.田(狩猎)

15.馆(接待宾客的房子)

16.报(以大事报告祖宗或上司)

17.驰(特指驱马追逐敌人)

18.奔【战败逃跑】

19.卒【大夫死】

20.女【未嫁的女子】

三、多选

1.得失:复音词,偏意副词

2.匍匐:复音词,连绵词

3.果然:两个单音词

4.死亡:两个单音词

5.得知流行

..:两个单音词

四、一词多意

1.生莊公及.共叔段(連詞,和)

及庄公及.位(介詞,到了)

無庸,將自及.(動詞,趕上)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動詞,達不到這個程度,到達)

故不能推車而及.(動詞,被趕上)

2.不虞君之.涉吾地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何罪之.有(代詞,指賓語何罪,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寡君之.願也(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

不介馬而馳之.(代詞,作賓語)

雖衆,無所用之.(代詞,作賓語)

諫而不納,則莫之.繼也(代詞,作賓語)

3.皇天無帝,唯德是.輔(代詞,複指前置賓語“德”)

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代詞,他們,作判斷句的主語,這是)

君子謂祁奚於是.能舉善矣(代詞,作介詞“于”的賓語,認為這件事)

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代詞,作動詞“如”的賓語)

仲尼聞是.語也(代詞,作“語”的賓語,這)

4.宮之奇以.其族行(動詞,率領)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連詞,用於因果複句表示原因,因為)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介詞,拿,賓語“之”省略“敢以之”)

王曰:“子歸,何以.報我”(介詞,賓語“何”前置,以何報我)

實諸橐以.與之(連詞,表示前後動作之間的承受關係)

5.公聞其.期,曰:“可矣”(代詞,他們)

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語氣詞,表示強烈的語氣)

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語氣詞,表示否定)

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語氣詞,表還是)

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代詞,代“師”,軍隊)

五、本意(引申义)

1.亡:逃跑(丢失)

亡.羊补牢:引申义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引申義,滅亡

聞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至亡.也:本意

天行有存,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引申義,滅亡

六、解釋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1.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斃:倒下姑:姑且

2.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腊)。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臘:名詞動用,否定詞後的名詞一般當動詞講更舉:再次兴兵

3.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越:超越焉:疑問副詞陪:增加土地

4.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請:請別人同意自己做事微:如果不是及:達到

因:動詞,依靠,憑借敝:動詞,損害與:聯合整:整齊

5.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

召:召喚

6.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

患:討厭賊:殺害。

7.而為之簞食與肉,實諸橐.(tuo)以.與之

橐:口袋以:連詞

8.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為俘馘

..(guo)

俘:戰爭時生俘的人馘:割取敵方戰死者的左耳

9.王曰:“子歸,何以報.我?”對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報: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任:擔當地起

10.蔑.也今而後

...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蔑:慚愧今而後:從現在以後信:的確事:成事

11.夏,鄭人侵.許

侵:沒有鐘鼓的進攻

七、(古)【今】词义的异同

穆公訪.諸蹇叔(咨询)【訪問】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离开)【從所在地到另一處】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兵器)【士兵,戰士】

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勉励)【劝告】

太后曰:“丈夫

..亦爱怜其少子乎?”(男子的通称)【妻子的配偶】

八、(古)【今】词义的变化

孟尝君就国.于薛(封仪)【国家】词义扩大

齊閔王將之魯,夷維子執策而從。(馬鞭)【策略,計策】词义转移

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袄祥乎?(代詞,好的征兆)【吉的征兆】色彩的变化由中性

到褒义

九、简答题:

1.许慎《说文解字》的价值有哪些

首创了部首排列法,对文字发展规律作总结,被称为六书,六书有四个造字法,分别为象形、指事、会意、行声;两个用字法,分别为转注、假借

2.运斤成风,斤的本意是什么,关于“斤”的四个成语

斤的本意是斧头

斤斤计较:斤斤:形容明察,引申为琐细。过分计较无关紧要的小事

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

相上下

斤斤自守:斤斤:拘谨的样子。谨小慎微,自求无过

弄斤操斧:拿斧头砍东西。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

十、什么是词的本意,怎么考察词的本意,判别词的本意

词的本意:词的本来意义;一个词的众多意义上本源的意义,也就是以记录这个词的汉字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在古代文献用例中得到证明的含义

词义的分析1、本意分析:主要是按字形(小篆及其以前的)结合语音和古代文学资料引申义:从本意引申发展出来的的意义

古典散文中的史传文分三类:1、编年体2、纪传体3、纪事本末体

文体按语言形式的不同分三类:1、散文2、韵文3、骈文

《四库全书总目》指的是四库全书书目和提要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名词动用

1、今京不度度:法度符合法度

2、隧而相见隧:隧道挖隧道

3、馆于虞馆:住处住宾馆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军队驻扎

5、越国以鄙远鄙:边邑把....作为边邑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把....作为疆界

7、朝济而夕设版焉版:板筑的土墙防御

8、秦师遂东东:东边向东出发

9、晋灵公不君君:君子之道行君子之道,按君道行事

10、使尽之吃尽

11、邴夏御齐侯御:为....驾车

12、不介马而驰之介:铠甲披上铠甲

13、右援枹(fu)而鼓之鼓:打鼓

14、从左右,皆肘之肘:用肘制止

15、奔辟而忝两君忝:耻辱给....增添耻辱

16、次及于事次:次序做状语,按次序

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

1、惊姜氏adj 使...受到惊吓

2、遂袭虞,灭之v 使....灭亡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v 使....灭亡

4、劳师以袭远adj 使...疲劳

5、晋侯饮赵盾酒v 使....饮酒

6、食之,舍其半v 使....吃,食用

7、而免之v 使....免于

8、不介马而驰之V 使....奔驰

9、人不难以死免其君v 使....免除祸患

10、是助王息其民者也v 使....繁殖

11、系已以朱丝而见之V 使...见

12、今又内为邯郸而去V使....离开

13、吾请为君责而归之v 使...归去

14、勝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V使....见

15、没死以闻V 使...听见

1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adj 使...尊贵,地位很高

17、危士臣,横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Adj 使....陷于危险

18、朝秦楚v 使...朝拜

19、而抚四夷也v 使....安定

20、武丁朝诸侯v 使....朝拜

21、以一服八v 使...降服

22、而注诸海v 使....流入

23、劳之来之V使....归顺

24、是以君子远庖厨adj 使....远

25、于是梁王虚上位adj 使....虚

26、烛之武退秦师v 使...后退

形容词、名词意动用法

1、人不难以死免其者adj 把....看成困难

2、然则德我乎?Adj 感谢....的恩德

3、我闻忠善以损怨adj 行忠善之事

4、左右以君贱之adj 认为....看不起他,卑贱

5、孟尝君怪之adj 认为....奇怪

6、先生不羞adj 认为....羞

7、不拊爱子其民也n 把老百姓看成儿女

8、何以王齐国,子万其民也n 把....看成自己的儿女

9、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adj 把.....放得高高的

名词的使动用法

1、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使...光明

2、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使....在前面,使.....在后面

3、莊公寤生,惊姜氏使....受惊吓

4、臣请事之辅佐

5、遂袭虞,灭之使....灭亡

6、若亡郑有益于君使....灭亡

7、劳师以袭远使....疲劳

8、孟尝君客我以....为客

9、左右以君贱之以为....轻贱

名词做状语的作用:

1、表示比喻,可以翻译成‘像......一样’

2、表示对人的态度,可以翻译成‘像对待.....一样’

3、表示处所或方位

词的本义

1、害:损害

2、淫:久雨

3、赠:足够

4、术:都邑中的道路

5、异:分开

6、关:门插

7、徒:步行

8、约:束缚

9、引:开弓

10、适:到....地方去

11、逸:逃跑,逃匿

古汉语常见几组文字现象

古汉语常见的几组文字现象 一、古今字 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到《康熙字典》已收汉字47,035个。一个原因是,新字随新事物的产生而产生,旧事物虽已灭亡,但其字却保留下来。另外,造字之初人们常用假借的方法使一字兼有数义,后来为了明确地传达语义,使文字易于辨认和区别,人们就将原先的字加上种种的部件,这样就产生了很多的新字。例如:“见、现”、“受、授”、“辟、避、僻”等。新字和原先的那个字在时间上有古今的差别,所以称为古今字。由于新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添加部首产生的,所以可以把这种变化看做汉字的一种繁化。 (一)古今字定义 指在不同時期用不同的字形表示同一意義的一组字。古代使用的字形叫古字,後來新生的字形叫今字。 清儒段玉裁:“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 (二)古今字形成原因及构造方式 1、同音假借 同音假借是由“六書”中“本無其字,依聲托事”的假借引起的。 (1)為本來意義造字: 北—背士無反北之心。(《戰國策·齊策》) 孰—熟宰夫胹熊蹯不孰。(《左傳·成公二年》) 莫—暮不能辰夜,不夙則莫。(《詩經·齊風·東方未明》) 然—燃以爲死灰有時而復然也。(陳亮《甲辰答朱元晦書》) 此外还有“西—栖、其—箕、須—鬚、采—採、求-裘”等字。 是即为本字造字,又为假借义造字。 (2)為假借義造字 辟—避姜氏欲之,焉辟害?(《左傳·隱公元年》) 辟—闢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國而撫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辟—嬖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論語·季氏》) 辟—譬辟如行遠必自邇。(《禮記·中庸》) 辟—僻晉之伯也,邇于諸夏,而楚辟陋,故弗與之爭。(《左傳·昭公十九年》) 舍—捨公賜之食,食舍肉。(《左傳·隱公元年》) 卒—猝五萬兵難卒合。(《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此外还有:“采-採-彩-綵、云—雲、栗-慄、戚-慼、乌-呜”等字。实际上如战栗、忧戚等还用古字的现象。 2、同源分化(引申假借) 同源分化是詞義引申過程中出現的新字。 (1)為本義造字: 奉—捧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史記·項羽本紀》) 賈—價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孟子·滕文公上》) 益—溢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 責—債誰習計會,能爲文收責于薛乎?(《戰國策·齊策》) 此外还有“要—腰、文—紋、止—趾、隊—墜、州-洲、原-源”等字。 (2)為引申義造字 禽—擒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屬—囑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戰國策·齊策》)取—娶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詩經·齊風·南山》) 竟—境子爲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左傳·成公二年》) 反—返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戰國策·齊策》) 景—影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 弟—悌段不弟,故不言弟。(《左傳·隱公元年》) 知—智《詩》曰:“優哉遊哉,聊以卒歲。”知也。(《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共—供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傳·僖公四年》) 唱—倡扶蘇項燕爲天下唱。(《史記·陳涉世家》)

古代汉语连词

古代汉语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句子以帮助表示两项或几项之间的语法关系或逻辑关系的虚词。这种关系总的可分为联合和编正两大类。就联合关系而言,可再细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等小类;就偏正关系而言,可再细分为让步、假设、条件、因果等小类。例如: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史记·项羽本纪》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例(1)“及”连接名词“庄公”和“共叔段”,构成并列关系的名词性词组;例(2)“则”表示承接关系;例(3)用“况”与副词“犹”关联,表示层进关系。 古代汉语常用的连词有:“与、及、而、则、且、况、但、抑、虽、然、苟、倘、令、第令、藉使、之”等。下面是几个比较重要的连词 一、与 “与”字和现代汉语的“和(跟、同)”一样分属两种词类:一是连词,一是介词。连词“与”一般用来连接并列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例如: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庄子·逍遥游》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屈原《离骚》 “与”字用作介词,它前后的成份不是并列的,而是和它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例如: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左传·庄公十年》 夸父与日逐走。《山海经·夸父逐日》 两例中“与之”“与日”作状语修饰后面的动词。 介词“与”的宾语也可以省略。例如: 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史记·陈涉起义》 “与”后省略代词“之”。 二、而 连词“而”的用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用在联合结构里,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动词性的词组,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例如: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而”字还可以连接两个主谓结构,表示两件事情的联系。例如: 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韩非子·五蠹》 在古代汉语里,“而”字一般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而”字所以能连接“六跪”和“二螯”,是因为它们在这里用作谓语而带有描写的性质。 第二,“而”字用在偏正结构里,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在意思上往往是一种顺接,前后语意相承,但不是并列的,也没有转折的意思。例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第三,“而”字用在主谓结构里,连接主语和谓语,在意思上是一种逆接。有时候表示似乎不应有而有的事。例如:

古代汉语-文化常识

古代的历法 1、年和岁 2、月 3、晦、朔、望、胐、弦 4、日、时、刻、分、秒 5、四时、节、候 6、盈缩、定朔定气、闰月、岁差 干支纪历 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以六十为一周期。干支纪历分纪年和纪日。 古代的官职 1、官吏的选拔制度 夏、商到西周:世卿世禄制。 到春秋战国时期:荐举、养士、对策或献策、军功入仕(“任人惟贤,因功受禄”)察举又叫荐举,是自下而上考察和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是汉代选官的一种主要做法。 任子制度是指勋臣子弟依靠父兄的官秩和功劳而被保任为官。 东汉后期:察举 曹魏初期:“九品中正制”(“唯才是举”) 隋代到清末:科举制 2、中央官制 秦代: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宗正、少府;廷尉、典客、治粟内史;中尉将做少府,大夫,郎。 汉代:三公: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九卿:太常、光禄勋、中大夫令、太仆、宗正、少府;大理、大行令(大鸿胪)、大农令(大司农);执金吾,大匠,大夫,郎;侍中、左右曹、诸史、散骑、常侍、给事中。 3、地方官制 秦代:郡(郡守、尉、监御史)县(县令或县长)制 汉代:郡(太守、督邮)、国(相);州或部(刺史/牧、司隶校尉) 隋代:废郡,只存州县两级 唐代:州(刺史)/郡(太守)、县;道(黜陟使)、镇(节度使) 宋代:州(知州)县(知县);路(转运使) 元代:行中书省;县(县尹) 明: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县(知县);巡抚、总督 清:省、道、府(知府)、州(知州)、县(知县) 4、品阶勋爵 品:古代把职事官分为若干等级,称为“品” 阶:古代给只有虚职的官员分的等级 勋:古代酬赏军攻的称号,亦分等级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古汉语常见实词解析

古汉语常见实词(4) 1.讳 ①讳莫如深隐瞒 ②世皆誉之,人皆讳之,惑也。《吕氏春秋·当务》回避,顾忌。 ③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姚敬恒先生事略》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 2.过 ①过秦论过失,指出过失 ②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责备 ③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过错;犯错误 ④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看望,拜访 ⑤每日朗诵《大学》一过《姚敬恒先生事略》遍 3.雅 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张衡传》平素,一向 ②潜斋(人名)雅爱之《姚敬恒先生事略》很,非常 ③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陈子昂别传》很,非常 4.延 ①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曹操《苦寒行》伸长,延长 ②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姚敬恒先生事略》邀请 ③秦人开关延敌《过秦论》迎击 5.摭 复摭拾其事以传之《姚敬恒先生事略》拾取 6.距、禽 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杜慧度传》距:通“拒”,抗拒,抵御。禽:捕捉,捉住。后作“擒”。 7.淫 ①禁断淫祀《杜慧度传》过度、多分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孟子·滕文公下》惑乱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长久 ④耳不乐逸声,目不淫于色。《国语·楚语》沉溺 8.沾 ①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沈约《新安江水》洗 ②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杜慧度传》恩惠施与,德泽所及。沾洽:雨水遍及;恩德普施;学识广博 9.被 ①丰名乃被于吴越邪?“李丰”遍及 ②被八创。《荆轲刺秦王》受,遭受 ③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京口北顾亭怀古》介词,表被动

④被坚执锐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⑤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贾生列传》披散,散开 10.尚 ①丰子韬以选尚公主“李丰”匹配,多指高攀婚姻 ②尚武崇尚 11.比 ①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李丰”近来 ②比长,益自策励。《金履祥传》到,等到 ③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勾结 ④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战国策》比照 ⑤天涯若比邻并排、并列 12.委 ①委命下吏《过秦论》交付,托付 ②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舍弃,丢弃 ③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李丰”放置 ④帝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王裒传》推卸 ⑤乐天委命,以至百年。陶渊明《自祭文》安 ⑥委实确实 13.双音节词 ①乃受业 ..于应先生潜斋《姚敬恒先生事略》从师学习;另有:传授学业 ②一言一行,服膺 ..师说《姚敬恒先生事略》牢记在心中 ③晚年以非罪陷缧绁 ..《姚敬恒先生事略》监狱;另有:捆绑犯人的绳索 ④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杜慧度传》水陆要冲;另有:比喻重要职位;关键,要点 ⑤始为白衣 ..时,年十八“李丰”平民,老百姓;另有:白色的衣服;替官府办事的小官吏。 ⑥海内翕然 ..“李丰”安定的样子;另有:一样的样子;鸟飞起的样子 ⑦初,明帝在东宫 ..“李丰”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另有:汉代长乐宫称东宫,太后所居,借指太后 ⑧江东闻中国 ..名士为谁?“李丰”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另有:京城,国都。 ⑨平居独处,终日俨然 ..《金履祥传》庄重的样子;另有:整齐的样子;仿佛、好象。

“是”在古汉语中的用法及意义

“是”在古汉语中的用法及意义[转载] 古汉语中,“是”很少作判断动词用,大部分情况下作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当然它也可以是形容词,可以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它还可以是助词。作判断动词用,是后来才有的东西。例释如下: 一、作代词和兼有判断意味的代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is 和thisis 1.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2.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3.是非贿得之。《记王忠肃公翱事》 4.必死是间。《崤之战》 5.晋于是始墨。《崤之战》 6.是何可否之谓也?《柳毅传》 7.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勾践灭吴》 8.是吾剑之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9.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治平篇》 10、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在以上十个句子中,前面的七个句子中的“是”都是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与英语的this相当;后三句的“是”是兼有判断意味的代词,相当于英语中的thisis。 二、助词,用来标志宾语前置,不能翻译成“是”,也不能翻译成“这”,应不译。 11.孜孜焉唯进修是急。《问说》 12.唯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13.鬼神无亲,唯德是依。《左传》 三、作为判断动词,是后来才有的用法,意义与英语的be动词相当。 14.巨是凡人。《赤壁之站》 15.皆是水凿之穴。《雁荡山》 16.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雁荡山》 17.汝是大家子。《孔雀东南飞》 四、作为形容词及在形容词上活用的动词,意义是“正确的”或“以……为正确的 ”。

18.虽不谓吾言为是《与妻书》 19.是己而非人。《问说》 五、名词,意义为“国家大事”,但不能等同于“事”。 19.定国是之诏既下。《谭嗣同》 20、共商国是 总之,古汉语中“是”的用法和意义极其丰富复杂,词性也以代词和形容词及名词为主,切不可简单地以现代汉语的判断动词来翻译它。

形近字举例

形近字举例 延:诞,蜒 奄:掩,淹,俺, 彦:颜,谚 央:秧,映,殃, 扬,杨,汤,场,肠 羊:详细,样品,洋人,鲜,群 夭:袄,沃,跃,妖, 尧:饶,绕,浇,挠,烧 遥,摇,瑶,谣 舀:稻蹈 也:弛,驰,他,她,施, 业:亚 页:顽,烦,领,顺,须,项颈顾颐颌倾颇以:拟,似, 矣:挨近,埃及,唉声叹气 大:太,犬 义:仪,议 亦:迹,峦,恋,变,弈,奕,蛮 译,择,泽,驿,绎 易:惕,踢,剔,锡,赐 营,莹 永:咏,泳,脉, 甬:通,痛,桶,诵,捅,俑,涌, 用:拥,佣, 尤:忧郁,优秀 由:迪,笛,油,邮,抽,袖,柚,庙 酉:酒,酥,酬,醉,配,酿 又:权,杈, 幼:窈,坳,拗不过 于:宇,吁,迂, 余:涂,途,斜,叙,徐,除 鱼:鳅,鲜,鳍,鲸,鲇 俞:愉,输,愈,榆,喻,偷,瑜 羽:翔,翩,翘,翻,翅,翱 雨:霎,雾,雷,雪,霜,霆,雹 聿:律津

元:远完玩园 员:陨,损 原:愿,源, 援,暖,缓 约:药 月:朋友,膊,脯,育,肓,脊,背 云:芸,动,运,耘 匀:均,钧 赞,替,潜 燥,操,躁,澡,噪,藻, 则:测,侧,铡, 曾:增加,赠送,僧,憎 乍:作,昨,诈,炸, 詹:檐,瞻 斩:渐,崭,暂 展:辗,碾, 占:沾,粘,站,战,黏,帖,贴,玷 章:障,彰,獐子 召:招,照,沼 兆:挑,桃,窕,逃 者:都,煮,暑,署,躇,诸,绪,赌,睹,堵真:慎,填 诊,珍,趁 枕头,热忱,沈阳 争:净,静,挣,铮,睁,琤,狰 正:证,征,歪,焉,惩,症状 之:乏,芝,泛 支:枝,技,歧,鼓,肢,岐山 直:植,值,殖,置, 止:址,趾,耻 只:识,织,职,枳,帜 至:侄,窒,倒,到,致 舟:航天,舰队, 周:凋,调,调(tiáo),绸缎,雕,稠 朱:株,珠, 主:注,往,柱,驻,住, 住:维,推,堆,准稚雅锥雏惟唯雄帷雇椎难售状,壮,妆

古汉语词汇

词汇 词语是语言中人们最直接感知的、表达各种意义的基本单位。 词语的总汇形成词汇,或者反过来说,词汇是词语的总汇。理论上说,一种语言就只有一个词汇。一个人所掌握的词语,可以称为某个人的词汇,一个行业所使用的特殊词语汇总,也可以称为是某行业的词汇,这类词汇其实是词汇中具有某些特点、只为某部分人使用的部分,是一种体现词汇局部的“词汇”。但是,有人把一个词或几个词也叫词汇,那不是严格定义的词汇。 通常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来讨论语言,其中,语音和语法的基本成分都很有限,比如汉语的语音,就21个声母(加准声母yw,共23个),基本韵母38个,声调4个,它们共同配合,可以组成一千多个音节。语法方面,从句子构成来看,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谓、宾、定、状、补,分别构成数量有限的句式;从语法和词汇的关系来看,可以分出实词和虚词共十来个类,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量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等,这些词分别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构成句子。 但是,词汇成分的数量不是用几十几百几千就可以列举完毕的,词汇单位的数量,需要以万计数。并且,一种语言的

词汇到底包括多少个词汇成员,几乎不可能有完整的统计。 词汇内部有以下特点:1,词汇内部个体数量繁多,2,词汇个体(词汇成分)的形式和意义关系复杂,局部成类现象普遍,3,词汇成分往往有有独立或部分的变化,4,词汇成分的使用面或流行程度不同,5,词汇成分的使用寿命不同,6,词汇成分的形式和意义产生和消亡频繁。 这样,在词汇中,有的成员相对稳定,有的成员则变化较多,一些曾经使用的词语或词语的意义,后来人不了解,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这是古代汉语词汇学习的重点。 因此,词汇变化包括以下方面:1,新词产生,2,旧词消亡,3,有些词产生了新的意义成为多义词,4,有些多义词失去了部分意义。从宏观上看,一些词长期普遍的使用,成为词汇中的基本部分,被称为基本词汇,词汇中这些高度稳定的成分,成为语言传承的最重要因素。 词汇变化的动力,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了新的事物,产生新的表达需求;一是人们认识的变化,对原有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或仅仅出于表达方式的创新,产生表达上的变化。 壹,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古代汉语的词汇形式 一,单音词

粤语中的古汉语文化

浅谈粤语中的古汉语现象 曾不止一次听人说起,粤语与古汉语有颇多相似之处,更有人说,粤语就是古代通用语言,虽然这个说法略为荒诞,却也道出了粤语比现时的现代汉语更为接近古汉语的事实。 一、平仄 古代诗词、对联写作讲究平仄,但部分诗词、对联用今日的普通话读来,却并不符合平仄规律,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平平仄仄平平仄),学海无涯苦作舟(平仄平平仄仄平)。按照对仗规则,学字本应为仄声,若是用普通话朗读,学字却是阳平。但是,如果我们用粤语朗读,这副对联就符合对仗的规则,因为“学”在粤语中为入声。又如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用普通话朗读,应为: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并不整齐。但用粤语朗读,则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对仗严格工整。这样的例子还能在对平仄格式规定更为细致、多样的词中找到,如:《渔歌子》: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以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例: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用普通话朗读时,“西”字应为平,但在粤语中,“西”字为仄;“流”在现代汉语中为平,在粤语中为仄。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粤方言的声调的确更接近古代声调。现代汉语共有四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粤语共有九声六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不难发现,粤语比现代汉语多了入声,而中古四声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其中平声为平,上、去、入三声为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语言由繁到简的演变,入声韵逐渐消失。下面一首小诗,反映的就是方言中塞音韵尾、合口鼻音韵尾的消失: 戏妻族语不正 唐·胡曾 呼十却为石, 呼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 总道是天因。 另据明代《中原音韵》揭示,当时已发生的声调变化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所以现代汉语是缺少入声的,而南方方言,包括粤语、客家话、潮汕话却大多完整保留了入声的塞音韵尾和合口韵尾,因而用南方方言朗读古诗,能更容易发现和体会韵律。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的是,粤语更为多样丰富的声调与古汉语中的四声更为接近,利用粤语可以更为直接地研究古音韵,粤语对于我们研究古代韵律,能够提供极大的帮助,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完整word版)最全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最全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表 初中1-6册文言文古今异义字 (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 (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居:古:停留、过了.今:居住、住所. (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益:古:更、更加.今: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请:古:“问”的意思.今:邀、聘、求之意. (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走:古:“跑”的意思.今:行走. (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故:古:副词,特意.今:事故、所以. (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古:热水.今: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9)春社近(《游山西村》)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1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 (1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1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反而,难道.今:看;照管、注意. (1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 (1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1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古:疑问代词“怎么”.今:常用于“安静”、“安全”等 (1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再:古:专指第二次.今: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1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1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2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就是“这

古汉语

句子成分分析法在倒装句句式教学中的作用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中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一项要求,虽然现在高考试题一般很少直接考查句式,但掌握一些基本的句式知识,在做文言文试题时,有益于学生对于文段的理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而句式又属于教学中的难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从概念出发讲解有关句式知识,学生只知皮毛,难有深入的理解,我想,句式教式教学应追本溯源,它属于语法的范畴,我们应从语法角度入手,让学生深刻理解其内在联系,这样便会在教学上事半功倍,产生良好的效果。 但目前初中教学淡化语法,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学会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一些简单的现代汉语常式句是先期要做的工作,了解这些知识,不仅对掌握文言句式有帮助,对于文言文翻译,辨析词类活用,辨析病句,仿用、改写句子,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等都大有裨益。 所谓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就是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可以用句子成分划分符号在句子中标示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同时可以让学生懂得中心语和修饰语的概念。所谓中心语包括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和补语中心语。修饰语是中心语前面或后面的修饰成分。修饰语包括定语、状语、补语三种。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语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谓语中心语后面的补足语。 句子成分的划分符号: 句子成分说明符号举例 主语部分定语 修饰限制名词所做的主语的中心语。()(刚下课)的同学们涌出教室。 主语表示句子陈述的对象。回答“谁”或“什么”。 1. 刚下课的同学们涌出教室。 2.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 谓语成分状语在动词性谓语或形容词性谓语之中,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作用。[ ] 1.他[昨天]没来上学。 2.这束花[的确][很]美。 谓语表示句子陈述的内容。回答“怎样”“什么样”的。 1.他教这个班语文。 2. 这个人很好。 补语在动词性谓语或形容词性谓语之中,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作用。< > 1.我要学<好>语法知识。 2.他饿<极> 了。 宾语定语限制修饰名词所做的宾语的中心语。()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 宾语动词性谓语中被动词支配的对象。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 主谓之间用“‖”隔开。 例如: (年轻)的我们‖[一定][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昨天],(全班) 同学‖〔都〕做〈完〉了(语文)作业。 由上所述,我们把汉语常式句的语序简单归纳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状语有时可以放在主语前,也可以放在主谓之间。如“他昨天没来。”和“昨天,他没来。”除了强调内容不同外,意思变化不太大。 划分句子的口诀:

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 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编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思考题 一、使用一部字典辞书,应该先做哪三件事? 二、熟悉《康熙字典》、《辞源》、《经籍纂诂》等书的分工,解释体例 和检索方法。 三、名字解释:直音法、反切法、四角号码查字法。 作业题 一、试将下列旧注音法注音转换为现代汉语拼音: 生上农去社阴难上 去演切去愿切普班切锄针切 胡郎切都滕切相居切力盐切 二、查检下列汉字在《康熙字典》中所属的部首(以这些字的繁体为 准): 王()兆()丹()中() 及()臾()刍()归() 问()严()亚()鼐() 黌()颖()罪()表() 三、查《辞源》,指出下列词语的出处并加以解释: 1、灭此朝食 2、双豆塞聪 3、匪夷匪惠 4、响遏行云

5、变徵 5、虢公台 7、旧雨 6、祥桑 四、给下面这段短文加上标点: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曰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也 (二)汉字的构造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思考题 一、象形文字与记事图画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二、什么是六书?其分类细目的名称、次序、含义如何? 三、什么是偏旁?什么是部首?什么是文字学部首?什么是检字法部 首? 四、什么是声符?什么是意符?具有怎样关系的声符有互相通用的可 能?具有怎样关系的意符有互相通用的可能? 五、什么是古今字?什么是异体字?什么是繁简字?古今字、异体字、 繁简字的成因如何?古今字与异体字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六、汉字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 作业题 一、指出下列汉字结构各属六书中的哪一类: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笔记(王力版)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玉书、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颐,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

古汉语通论(十九)古代文化常识(一) 天文,历法,乐律(一)天文在上古时代,人们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认为整个宇宙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就是帝或上帝。在上古文献里,天和帝常常成为同义词。古人又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把它们人格化了,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荓翳(屏翳),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义和,月御谓之望舒(注:这里是举例性质,见《广雅·释天》。),等等,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名字,为古代作家所沿用,成了古典诗歌辞赋中的辞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这就促进了古代天文知识的发展。根据现有可信的史料来看,殷商时代的甲骨刻辞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尔雅》等书有许多关於星宿的叙述和丰富的天象记录,《史记》有《天官书》,《汉书》有《天文志》。我们可以说远在汉代我国的天文知识就已经相当丰富了。 古人的天文知识也相当普及。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於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注:见《日知录》卷三十“天文”条。“七月流火”见《诗经·豳风·七月》,“三星在户”见《诗经·唐风·绸缪》,“月离於毕”见《诗经·小雅·渐渐之石》,“龙尾伏辰”见《左传僖公五年》。)。 我们现在学习古代汉语当然不是系统学习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但是了解古书中一些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於提高阅读古书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现在就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分别加以叙述。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它们又合起来称为五纬。 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子兴视夜,明星有烂”(注:见《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昏以为期,明星煌煌”(注:见《诗经·陈风·东门之杨》。),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於东方叫启明,黄昏见於西方叫长庚,所以《诗经》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注:见《诗经·小雅·大东》。)。木星古名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注:下文谈到十二次和纪年法时还要回到这一点上来。)。水星一名辰星,火星古名荧惑,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注:即室宿,主要是飞马坐的αβ两星。),《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就是一个例子。所说的火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大火(注:即心宿,特指心宿二,即天蝎座的α星。《史记·天官书》所说的火,才是指火星(荧惑)。),《诗经》“七月流火”,就是一个例子。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这是因为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经过长期的观测,古人先

2010届高考语文古汉语常用句式和用法

高三语文考点复习指导与练习:古汉语常用句式和用法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考点复习指导与练习:古汉语常用句式和用法 二. 教学重、难点 文言句式和用法 (一)判断句(明确表示“是”或“非”的句子) 1.“者也”表判断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3)刘备,天下枭雄。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 副词“乃”“亦”“即”“皆”“本”“必”等表判断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3)梁父即楚将项燕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环村居者皆猎户 3. 动词“为”“是”表判断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 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2)予非文人画士 (3)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二)被动句(受动者作主语的句子) 要素:受动者、动作、被动词、施动者 1.“为所”表被动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为”表被动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于”表被动 (1)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2)而君幸于赵王 (3)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4.“见”表被动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5.“见、于”表被动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被”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7. 意念被动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功臣亡。 倒装(变式)句 (和现代汉语语法相对而言) (三)宾语前置句(置宾语于谓语前) 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1)古之人不余欺也 (2)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古汉语中常见否定词(否定副词)] 不、毋、未、莫、弗、非、匪、靡、罔、无、勿 [古汉语中常见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吾、我、余、予、朕、自、己 第二人称:尔、汝、若、而、乃 第三人称:彼、其、之、焉、他、渠、伊 注意: ①“之”和“其”在某些语境中可以灵活地用作第一、二人称的代词。 ②“相”和“见”经常用在宾语前置句中。 2.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3)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汉语中常见疑问代词] 何、谁、孰、曷、安、胡、奚、焉、恶 3. 介词(多为“以”)宾语前置句 (1)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 (2)一言以蔽之 (3)夜以继日静以修身一以贯之 (4)是以(因此)何以(凭什么) 4.“之”、“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唯余马首是瞻 (3)无乃尔是过与? (4)唯弈秋之为听。 (唯利是图、唯才是举、唯你是问、唯命是从) (四)定语后置句(置定语于中心语后) 模式:名词+(之+)……(者) [中心语] [定语]

在古代汉语中

在古代汉语中,一些宾语经常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种现象语法上称之为“宾语前置”。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要前置。但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句子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毋、莫”等否定词表示。例如:①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自哀”应理解为“哀自(哀叹自己)”。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秋水》)“莫己若”应理解为“莫若己”。二、疑问句中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一般要前置。例如: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拿什么)”。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何以”应理解为“以何”。三、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例如:①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何罪之有”应理解为“有何罪”。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全句应理解为“不解句读,不解惑” 。四、陈述句中为了强调宾语,通常介词(以、与等)宾语前置。例如:①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一以当十”应理解为“以一当十”。②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五、陈述句中中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宾语有时也需要前置。例如:①亚父南向坐。(《鸿门宴》“南向”应理解为“面向南”。②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东面而视”应理解为“视东面”。六、“相” 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①杂然相许。(《愚公移山》)“相”代“他”(愚公),作“许”的宾语。②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相”代“婆婆”,作“扶将”的宾语。七、“见” 偏指动作行为的一方时通常要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见”代“刘兰芝”作“丁宁” 的宾语。 ②慈父见背。(《陈情表》)“见”代“李密”作“背”的宾语。八、“自”字解释为“自己”时,通常要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例如:①举贤以佐。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九、古典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压韵的需要,往往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的前面。例如: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英雄无觅”应理解为“无觅英雄”。②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中原北望”应理解为“北望中原”。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威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柳毅传》李朝威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 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古汉语100个字

古汉语100个字 读史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生僻字和地名以及官衔,故下定决心将上述三者归纳。 (1)纛(音“道“)两种解释:一、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二、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2)恚(音“会”)意思为怨恨、愤怒。 (3)彖(音“团”、四声)《易经》中解释卦义的文字:彖辞。 (4)掾(音“院”)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5)旒(音“留”)两种解释:一、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旒”。二、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旒”。 (6)旱魃(音“拔”)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 (7)杨思勖(音“序”)唐玄宗时期宦官。罗州石城人,本性苏,从小进宫,被杨姓宦官收养后改姓。他跟随唐玄宗平定了宫廷政变,升左监门卫将军。开元年间,先后平定了安南梅叔鸾、五溪覃行章、邕州粱大海、泷州陈行范的叛乱,屡立战功,是玄宗得力帮手。专管征伐的事,所受到的宠信与高力士相似。他虽然非常勇猛,不过性情也比较凶狠,对待俘虏十分残忍。杨思勖虽然是太监,但生性刚毅果决,有军事才能,只是性情凶暴,每次俘虏敌人,大多生剥其面,甚至剥去头皮,手下士卒,无不畏惧,也因此惟命是从,所向立功。内给事牛仙童出使幽州,被密报接受刺史张守珪的贿赂,唐玄宗大怒,命杨思勖杀之。杨思勖将牛仙童绑起来,生挖其心,砍去手足,割其肉而生吞,残酷无比。 (8)妫(音“归”)姓氏。 (9)姒(音“四”)姓氏。 (10)敕(音“赤”)帝王的诏书、命令。 (11)薨(音“轰”)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12)虿(音“拆”四声)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 (13)貔貅(音“皮休”)古书上说的一种凶猛的野兽。 (14)彘(音“至”)猪的意思。 (15)豸(音“至”)本指长脊兽,如猫、虎之类。引申为无脚的虫,体多长,如蚯蚓之类,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尔雅》 (16)铉(音“眩”)古代举鼎器具,状如钩,铜制,用以提鼎两耳。也用来比喻三公等重臣。 (17)毓(音“玉”)生育、孕育。 (18)彧(音“玉”)意思为:趣味高雅的,谈吐文雅的,有文采,有教养,或用于人名,如荀彧。 (19)昱(音“玉”)意思为:明天、照耀。 (20)矟(音“硕”)长矛的意思,同“槊”。

古汉语通论古代文化常识

天文,历法,乐律(一)天文在上古时代,人们把自然看得很神秘,认为整个宇宙有一个至高无上的主宰,就是帝或上帝。在上古文献里,天和帝常常成为同义词。古人又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人们把它们人格化了,并赋予一定的名字,例如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荓翳(屏翳),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义和,月御谓之望舒(注:这里是举例性质,见《广雅·释天》。),等等,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名字,为古代作家所沿用,成了古典诗歌辞赋中的辞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要求有准确的农事季节,所以古人观测天象非常精勤,这就促进了古代天文知识的发展。根据现有可信的史料来看,殷商时代的甲骨刻辞早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尔雅》等书有许多关於星宿的叙述和丰富的天象记录,《史记》有《天官书》,《汉书》有《天文志》。我们可以说远在汉代我国的天文知识就已经相当丰富了。 古人的天文知识也相当普及。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於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注:见《日知录》卷三十“天文”条。“七月流火”见《诗经·豳风·七月》,“三星在户”见《诗经·唐风·绸缪》,“月离於毕”见《诗经·小雅·渐渐之石》,“龙尾伏辰”见《左传僖公五年》。)。 我们现在学习古代汉语当然不是系统学习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但是了解古书中一些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於提高阅读古书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现在就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分别加以叙述。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它们又合起来称为五纬。 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子兴视夜,明星有烂”(注:见《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昏以为期,明星煌煌”(注:见《诗经·陈风·东门之杨》。),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於东方叫启明,黄昏见於西方叫长庚,所以《诗经》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注:见《诗经·小雅·大东》。)。木星古名岁星,迳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注:下文谈到十二次和纪年法时还要回到这一点上来。)。水星一名辰星,火星古名荧惑,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注:即室宿,主要是飞马坐的αβ两星。),《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就是一个例子。所说的火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大火(注:即心宿,特指心宿二,即天蝎座的α星。《史记·天官书》所说的火,才是指火星(荧惑)。),《诗经》“七月流火”,就是一个例子。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这是因为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经过长期的观测,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注:黄道是古人想像的太阳周年运

古代常用词语大全

古代词语汇编 鏖战áozhàn指激烈的战斗,苦战。 败北bàiběi战败,败逃。后引申为竞赛中失利。 班师bānshī 调回出征军队。后引申为军队凯旋,参赛胜利归来。 鼻祖bí zǔ 始祖。后引申为创始人。 睥睨pì nì 也作“俾倪”,斜着眼睛看。有从容、不理不睬之态。 彪炳biāobǐnɡ 光辉闪烁。后引申为功绩卓着。 不齿bù chǐ 不准收录,不与同列。后引申为瞧 不起,鄙视。 不啻bù chì 不止,不仅,不但。后引申为如同,无异于。 不佞bù nìnɡ 无口才,不善言谈。后引申为不才(表自谦)。 不虞bù yú 意料不到,没有想到。后引申为不忧虑。

城府chénɡ fǔ 城市和官府。引申为心机隐深难测。 赤子chì zǐ 婴儿。后引申为百姓,喻真诚、纯洁。 丹青dānqīnɡ 绘画用的颜料,后引申指绘画。丹,丹砂;青,青色土。 饿莩è piǎo也作“饿殍”,指饿死的人。 粉黛fěndài泛指妇女的化妆用品。后引申为专指美女。 冯妇fénɡ fù 古代搏虎名士。后引申为重操旧业者。 斧钺fǔyuè 古代两种形状相似的兵器。后引申为刑罚、杀戮。 腹诽fù fěi也作“腹非”,在心里诽谤。 付梓fù zǐ 稿件交付印刷。 高堂ɡāotánɡ 高大的厅堂。后引申指父母。 高足ɡāozú 良马。后引申为品德、学识最优秀的弟子。

乖戾ɡuāilì 抵触,相背。后引申为怪僻,言行不合情理,粗暴,急躁。 挂冠ɡuà ɡuān将帽子挂在城门上。后引申为辞职、弃官。 管窥ɡuǎnkuī 也作“管”,从管中看物。后引申为所见片面,见识狭小。 圭臬ɡuī niè 古代天文仪器。后引申为标准、法度。 国殇ɡuó shānɡ 《楚辞》篇名,屈原所作《九歌》之一。 归省ɡuī xǐnɡ 回家探亲。今沿用此义。 翰墨hànmò 笔墨。后引申为诗文,也指书画。 沆瀣hànɡ xiè 夜间的露水。屈原:“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阴而含朝霞。”意为:吞食天地之气,渴饮夜间淆露,沐浴朝霞,吸收正气。唐以后因崔沆主考,崔瀣应考之事,就有了“座主门生,沆瀣一气”之传言。后引申指臭味相投,相互勾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