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枣庄农业资源区划

枣庄农业资源区划

枣庄农业资源区划
枣庄农业资源区划

枣庄农业资源区划

1、地貌特征:枣庄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带,地形比较复杂,地貌类型较多。山丘、平原、洼地此起彼伏,整个地形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境内地貌类型由北向南呈横向双波型。东北部为全市地势最高,地形最复杂的群山丘陵区,群山向外是滕、薛、枣一片海拔为100上下的山前平原。往南,从峄城区东部边界起向西至薛城附近又隆起东西走向的带状山脉。再往南又是海拔100米上下的山前缓平地。西部滨湖及南部沿运地区为海拔30—40米的沿湖洼地和交接洼地。枣庄共分为低山丘陵、山前平原和洼地三种农业地貌类型,三种地貌类型的大体比例是二洼三平五山丘。

2、土壤类型及分布:枣庄市土壤多属于历史悠久的农业土壤。有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潮土和水稻土五个土类。(1)棕壤土类:全市各区(市)均有分布,以北部和中部的丘陵地带较多,与褐土土类成复区分布。棕壤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5.17%,居第二位,该土类肥力一般较低,供肥性好,保肥性差,其缓平地带适种小麦、玉米、棉花等,部位较高地带宜作花生、地瓜、小杂粮等。(2)褐土土类:全市各区(市)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的山体上及山体周围山间谷地,山前倾斜平原上,缓岗及低洼地片的周围亦有分布,其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58.93%,是我市主要土壤类型,居第一位。褐土区一般水源较缺,易受干旱威胁,耕层较浅,犁底层坚硬,适宜农作物主要

有小麦、玉米、地瓜、谷子、高梁、棉花、黄烟及其他小杂粮等。(3)砂姜黑土类:是我市第四位土类,其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12.71%,主要分布在滨湖沿运(河)地势平洼地上以及北部山区洪积扇缘的低洼地带。(4)潮土土类:全市潮土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12.75%,居第三位。除峄城区外,其他区(市)均有分布,以滕州西部平原分布较广。潮土依水傍河,水资源条件优越,地势一般较平坦,是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精种高产区。(5)水稻土土类:我市水稻土较少,其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44%,主要分布在滕州西部濒湖平洼地及台儿庄区运河东段两岸的平洼地上。

3、农业气候资源:枣庄市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其基本特征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热多雨,冬寒少雪,春旱多风,秋旱少雨。全市年太阳总辐射量平均为52.3×108焦耳/平方米。太阳辐射量地理分布不均匀,一般南部少于北部,平原洼地少于山

丘地带。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一般在2300~2500小时之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2~58%。累计平均气温13.2~14.2℃,年气温日较差一般为11~13℃。我市≥0℃的积温总量一般为4800~5200℃,≥10℃的积温总量一般为4300~4700℃,≥20℃的积温总量一般为2700~3000℃。全市无霜期在190~215天之间,光热条件基本能保证一年两熟。我市降水年平均为815.8毫米。空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雨季与高温期基本一致,对喜温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4、综合农业区划:我市地形地貌等地理条件比较复杂,各类资源的分布差异比较大,经济基础也不平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为了有利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合理利用资源,主动运用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在综合评价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以及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基础上,依循我市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划分“三大”综合农业区。

(1)东北抱犊崮低山丘陵林、粮、牧、油区:该区位于我市东北部。包括山亭区的西集镇、店子镇、山城街道、冯卯镇、水泉镇、徐庄镇、凫城乡、北庄镇;市中区的税郭镇、孟庄镇、齐村镇;滕州的东郭镇,峄城的峨山镇。该区的基本特点是:人均耕地多,耕地率低,土壤肥力一般较薄,“干旱“是其一大特点,农机、交通、邮电、科技事业不发达,经济环境较闭塞,收益分配中人均所得全市最低。该区的发展方向是:以林为主,以牧为重点,种、养、加相结合,走生态农业的路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面搞活农村经济。

(2)中部滕薛峄平原粮、菜、牧区:该区位于我市中部腹地,仅北界与邹城市相邻。包括滕州的界河镇、大坞镇、姜屯镇、龙阳镇、东郭镇、洪绪镇、东沙河镇、鲍沟镇、南沙河镇、木石镇、羊庄镇、官桥镇、柴胡店镇;山亭区的城头镇、桑村镇;薛城区的陶庄镇、邹坞镇、张范镇、常庄镇、周营镇;市中区的齐村镇、西王庄乡、税郭镇、永安乡;峄城区的榴园镇、坛山街道办事处、吴林街道办事处、峨山镇、阴平镇。该区的基本特点是:水、土、

技术装备条件最好,农业发达,城镇集中,交通、邮电、科教事业较发达,乡镇企业发展很快。该区的发展方向是:以粮、经、牧为重点,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以乡镇企业的发展,牵动整个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劳力的转移,使该区成为全市的农村经济综合发展的中心。

(3)西、南滨湖沿运洼地粮、牧、渔区:该区大部位于我市南部、滕州、薛城区沿临微山湖的边缘乡镇也划入其范围。该区包括滕州的滨湖镇、级索镇、西岗镇、张汪镇;薛城区的常庄镇、沙沟镇;峄城区的古邵镇、底阁镇;台儿庄区的张山子镇、涧头集镇、泥沟镇、马兰屯镇、邳庄镇。该区的基本特点是:人均耕地多,土质差,但潜在养分高,增产潜力大,人均占有和人均所得粮食全市最多,易于粮、畜的专业化生产发展,渔业潜力较大。该区的发展方向是:以粮为基础,粮畜并举,以专业化、市场化为途径,带动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

城乡分类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城乡分类代码为: 100 城镇 110 城区 111 主城区 112 城乡结合区 120 镇区 121 镇中心区 122 镇乡结合区 123 特殊区域 200 乡村 210 乡中心区 220 村庄 四、城乡分类的解释 (一)主城区 主城区是指市辖区和不设区市的下列地域: 1.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

2.与城市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完全连接的其他村级地域。 (二)城乡结合区 城乡结合区是指与城市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 (三)镇中心区 镇中心区是指市辖区、不设区的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所辖城区以外的镇的下列区域: 1.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 2.与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完全连接的其他村级地域。 (四)镇乡结合区 镇乡结合区是指与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 (五)特殊区域 特殊区域是指地处城区、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以外,不隶属乡级行政区域,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和其他特殊区域等。其中: 1.开发区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区域。 2.农(林)场是指农场、林场的场部所在地的区域,以及经济较发达,具有一定的二、三产业规模的农(林)场职工聚集地。农(林)场部以上管理机构随驻地的行政区域划分

城区或镇区。 3.其他特殊区域是指常住人口达到3000人,同时,从事非农产业人员达到70%的独立区域。 (六)乡中心区 乡中心区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驻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和乡所辖居民委员会地域。 (七)村庄 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区域,以及未划入城镇的农场、林场等区域。

枣庄农业资源区划

枣庄农业资源区划 1、地貌特征:枣庄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地带,地形比较复杂,地貌类型较多。山丘、平原、洼地此起彼伏,整个地形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境内地貌类型由北向南呈横向双波型。东北部为全市地势最高,地形最复杂的群山丘陵区,群山向外是滕、薛、枣一片海拔为100上下的山前平原。往南,从峄城区东部边界起向西至薛城附近又隆起东西走向的带状山脉。再往南又是海拔100米上下的山前缓平地。西部滨湖及南部沿运地区为海拔30—40米的沿湖洼地和交接洼地。枣庄共分为低山丘陵、山前平原和洼地三种农业地貌类型,三种地貌类型的大体比例是二洼三平五山丘。 2、土壤类型及分布:枣庄市土壤多属于历史悠久的农业土壤。有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潮土和水稻土五个土类。(1)棕壤土类:全市各区(市)均有分布,以北部和中部的丘陵地带较多,与褐土土类成复区分布。棕壤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5.17%,居第二位,该土类肥力一般较低,供肥性好,保肥性差,其缓平地带适种小麦、玉米、棉花等,部位较高地带宜作花生、地瓜、小杂粮等。(2)褐土土类:全市各区(市)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的山体上及山体周围山间谷地,山前倾斜平原上,缓岗及低洼地片的周围亦有分布,其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58.93%,是我市主要土壤类型,居第一位。褐土区一般水源较缺,易受干旱威胁,耕层较浅,犁底层坚硬,适宜农作物主要

有小麦、玉米、地瓜、谷子、高梁、棉花、黄烟及其他小杂粮等。(3)砂姜黑土类:是我市第四位土类,其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12.71%,主要分布在滨湖沿运(河)地势平洼地上以及北部山区洪积扇缘的低洼地带。(4)潮土土类:全市潮土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12.75%,居第三位。除峄城区外,其他区(市)均有分布,以滕州西部平原分布较广。潮土依水傍河,水资源条件优越,地势一般较平坦,是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精种高产区。(5)水稻土土类:我市水稻土较少,其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44%,主要分布在滕州西部濒湖平洼地及台儿庄区运河东段两岸的平洼地上。 3、农业气候资源:枣庄市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其基本特征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热多雨,冬寒少雪,春旱多风,秋旱少雨。全市年太阳总辐射量平均为52.3×108焦耳/平方米。太阳辐射量地理分布不均匀,一般南部少于北部,平原洼地少于山 丘地带。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一般在2300~2500小时之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2~58%。累计平均气温13.2~14.2℃,年气温日较差一般为11~13℃。我市≥0℃的积温总量一般为4800~5200℃,≥10℃的积温总量一般为4300~4700℃,≥20℃的积温总量一般为2700~3000℃。全市无霜期在190~215天之间,光热条件基本能保证一年两熟。我市降水年平均为815.8毫米。空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雨季与高温期基本一致,对喜温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1.农业资源包括哪些?简述我国农业资源的主要特征。 包括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肥料资源和废弃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另外还包括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资金、技术和信息、农业旅游资源等。 光热资源较丰富,水资源不足 耕地数量少,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有林地数量少,宜林地数量较多,质量较好 草地数量多,质量较差 生物资源种类多 资源区域分布不匹配,大部分地区资源组合错位 人口多,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剩余状况严重,文化素质低 大部分地区物质技术基础薄弱,装备水平还是以人畜动力和手工操作为主 城市和工业发展水平低,交通运输条件差,对农业生产支持和辐射不够 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目前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当前我国农业资源与利用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耕地资源紧张 农业水资源不足 化肥资源短缺 农业资源承受的压力不断增长 农业资源质量不高 农业资源利用率低 农业后备可开发资源潜力有限 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 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3.气候资源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如何综合利用太阳能。 组成因素的相互制约性和不可代替性; 时间变化的周期性和随机波动性; 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开发利用的有限性和长远潜在性; 气候资源的多宜性和两重性。 太阳能的综合利用 通常根据太阳能的地区分布特点、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太阳能利用的技术措施等,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太阳能资源进行分类和区划。 太阳能可以转换成热能、电能和生物化学能,转换过程分别称为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 利用光伏效应原理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加以利用,称为光--电转换,即太阳能光电利用。接收或聚集太阳能使之转换为热能,然后用于生产和生活的一些方面,是光—热转换,即太阳能热利用的基本方式。 利用藻类或叶绿素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加以储存和利用,称为光—化学能转换 4、我国水资源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在农业上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或节水。 我国水资源的问题: ①分布不均、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行政区划代码:

附件2 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行政区划代码:填报单位名称: 地址:邮编: 填表人:电话: 传真:E-mail: 主管领导签字: 单位公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2008.8 共10页,第1页

调查表说明 1.调查范围: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以下简称市)两级劳动保障部门,主要了解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2.表中未作说明的各类情况统一按截至到2008年7 月30日的数据为准。 3.调查表应由专人负责填写,字迹清楚,内容真实,每省、市各一份。上报前应由主管领导审阅、签字,并加盖公章。 4.调查表仅限于了解各地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不涉及对填表单位的工作评价。请免除顾虑,如实反映情况,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5.调查表于2008年9月20日前,由省级劳动保障部门收齐后统一报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共10页,第2页

问卷(一) 1.本厅(局)是否成立信息中心(在选择项上打“√”) (1)是() a.成立时间 b.单位性质 ①全额拨款事业单位②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③自收自支事业单位④其他(请说明) c.编制人数 d.现有人数其中:专业技术人数 e.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联系电话 传真手机电子邮箱 (2)否() a.本厅(局)负责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综合管理部门 b.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联系电话 传真手机电子邮箱 (3)其他(请说明) 2.是否已建立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在选择项上打“√”) (1)是() a.数据中心机房位置在 ①劳动保障厅(局)(含厅、局信息中心的情况) ②经办机构(请说明具体单位) ③其他(请说明) b.已纳入数据中心生产区管理的数据主要包括(省、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填写本级情况)(多项选择) 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②城镇职工医疗保险③失业保险④工伤保险 ⑤生育保险⑥就业服务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⑨农村养老保险⑩农民工养老保险?其他(请说明) (2)否() a.数据中心筹建情况 ①正在建设,预计建成时间为 ②已列入计划,预计建成时间为 ③尚无计划 ④其他(请说明) 共10页,第3页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论文写作模板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论文写作模板 基于中分辨TM 数据的水稻提取方法对比研究1 空1行 李□□1,刘□□2, 吴□□1*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 中 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 空1行 摘 要 【目的】水稻种植面积监测是当前农业土地变化科学的热点问题,但运用遥感技术对水稻种植面积精确实施监测一直是难点。 【方法】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满足我国大面积水稻作物监测, 成为业务化运 行的主要数据源。为此,研究尝试以中分辨率TM 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神经网络和面向对象(SVM )两种算法对对黑龙江省富锦市2010年两期不同时相影像分别进行水稻分类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滤波处理及混淆矩阵精度评定。【结果】结果表明:(1)在高纬度单季稻生长区……;(2)对神经网络分类的结……;(3)选取关键水稻物……,【结论】……。(字数不少于350字) 关键词 水稻 神经网络 面向对象 TM 影像(关键词3-8个) 空2行 水稻面积遥感动态监测正成为农作物空间监测[1]和土地变化科学[2] 的热点问题。精确的水稻种植面积信息,可为农业生产、水稻产量的预报和评估、粮食价格预测和国家粮食生产布局及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3] 。 1 研究区与数据 1.1 研究区域 本文选择□□□□□□□□□□□□□□□研究区 Email: yangpe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329949.html, 。 —以西藏自治区为例”(70803020);国家环保公益性行”(201209032) 三号黑体 小五宋体 小五黑体 小五宋体 正文,五号宋体 小四号黑体,顶格 四号黑体,上、下各空半行 正文,五号宋体 小四宋体,居中

长寿区农业资源与区划

农业资源与区划 地理位置重庆市长寿区地处重庆市中部,主城区东部,属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距重庆市主城区50千米。东北邻垫江县,东南接涪陵区,西北靠四川省邻水县,西南与渝北区接壤。位于东经106°49′22″-107°27′30″,北纬29°43′-30°12′30″之间。东西宽57.50千米,南北长56.56千米。全区幅员面积1423.62平方千米。自然状况长寿区地质构造属压应构造形迹,以北北东向梳状褶皱形为主,具有背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斜纵横张烈隙发育的特征。地域地貌受构造控制明显,山体走向与构造形迹展布方向基本一致。背斜构成条状中低山岭,向斜构成宽缓开阔的槽谷丘陵,岭谷之间构成平行岭谷地貌景观。全境山区占18%,深丘占35%,浅丘占42%,江湖水面占5%。海拔多在300米以上,大堡至复元长江水面海拔154米。山脉为锯齿状,以明月山为大,其支脉支峰分布较广,主峰白云山海拔1034米,为全区最高峰。黄草山、铜锣山和五堡山,是境内主要山脉。境内主要河流有长江、龙溪河、桃花溪河、大洪河、御临河等。2010年全区林地面积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4%。 气候特征长寿区划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暖春早,初夏多雨,盛夏炎热常伏旱,秋多连绵阴雨,无霜期长,温差大,多雾少日照。常年平均气温17.68℃,最高20.4℃,最低16.7℃,多数年份极端高温38℃,极端最低温0℃,曾有日极端最高温44℃和日极端最低温-6.1℃出现。常年降水量1162.7毫米,最高降水量1457.7毫米,最少降水量836.5毫米,日最大降水量196.3毫米。平均相对湿度春79%,夏77%,秋、冬83%。常年平均无霜期360天,最长365天,最短349天。风向多北北东、少西西南。 行政区划长寿区古属巴国枳邑,原名乐温县。因县民多高寿,于公元1363年改置长寿县。2001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寿县,设立重庆市长寿区,幅员面积1423.6平方公里。2010年长寿区辖4个街道,14个镇。即:凤城街道、晏家街道、江南街道、渡舟街道、长寿湖镇、云台镇、葛兰镇、但渡镇、邻封镇、云集镇、双龙镇、龙河镇、海棠镇、石堰镇、新市镇、八颗镇、洪湖镇、万顺镇。共设223个行政村,24个居委会。 民族人口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回族、满族、壮族、苗族、白族、藏族、彝族、傣族、土家族、布依族、蒙古族、朝鲜族等12个少数民族。2010年末全区总人口352747户,902112人,其中农业人口626122人,比上年减少48207人,城镇人口275990人,比上年增加49312人。人口出生率为14.15‰,死亡率为11.87‰,自然增长率为2.28‰。 农业资源 (一)植物资源: 长寿有丰富的粮、油、麻、桑、茶、菜、果、药、竹、木等野生和栽培植物资源。粮食作物有3科11种300个品种品系,油料作物有7科12种以油菜为主,木本油料植物3科4种,桑树6种,茶叶5种,蔬菜12科15种,榨菜23种。果树12科154种,其中唐时荔枝誉高,今沙田柚、夏橙、脐橙、锦橙最名。经济林木有漆树、棕树、蒲树、白腊、花椒等多种树,风景名贵树有银杏、水杉、月桂、黄桷树等。 (二)动物资源: 长寿区动物资源丰富,有原生动物116种,腔肠动物2种,扁形动物12种,原腔动物17种,环节动物12种,软体动物8种,节肢动物106科368种,脊椎动物218种。动物资源中,一类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鲟、胭脂鱼。三类保护动物有长江鲟、红腹锦鸡、灵猫、獐子等6种。畜禽等资源种类繁多,以猪、牛、兔、鸡、鸭、鹅、鹑、鸽、蜂、蚕等为主。

中国控规和美国控规的区别

中国控规和美国控规(Zoning)的区别 王峰黄博燕 【摘要】中国控规最初只是上世纪80年代在形式上借鉴了美国的区划。土地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及政府地位和权力发挥作用的方式上的不同,使控规和Zoning存在诸多不同。本文运用比较法从控规的针对对象、控制体系、编制单位、审批机构、与政府政策的关系五个方面对比分析中美控规的异同,并进一步根据中国自身的背景特点,提出中国控规应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控规;Zoning;公共利益; 中国控规的产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周建军,1996)。其诞生简要历程是:①1980年,美国女建筑师协会来华带来了土地分区规划管理的新概念;②1982年,为适应外资建设的国际惯例要求,上海虹桥开发区编制土地出让规划。成为我国控规的开河之作;③1987年,清华大学在桂林中心区详细规划中引入区划思想,初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控规基本方法。控规的名称在该规划中正式提出的;④1988年,温州市旧城控规,广泛吸取了国内外成功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控规成果;⑤完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雏形自此诞生,规划逐渐走向完善。(汪坚强,2010)中国控规最初只是80年代在形式上借鉴了美国的区划。土地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及政府地位和权力发挥作用的方式上的不同,使控规和zoning存在诸多不同。 1.针对对象不同 Zoning(区划)看似是私有制之下政府干预房地产的工具,引用“公共利益”为法理,但大量zoning针对已建成区域,是在已有的各个权利主体间订立契约关系,固化产权,协调临近地产的相互影响。“区划”的土地容量和环境容量指标体系十分刚性,这是旧城改造、保护城市历史风貌之需要。而中国的控规,则主要是针对未来的新建城区,确定一部分国有土地拍卖的量、未来开发的用地性质、建设量等。控规往往是在一块新的、从农村土地征用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生地”上,把路网、地块面积、公共服务设施等确定下来,明确用地性质和指标,承诺政府投资、公布政府愿景,以此来引来开发商、企业和居民。因此,新区建设所需指标需要更多的弹性。

中药资源复习题

名词解释: 资源:指世界上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如热、光、水、土地、动物、植物等等。 中药资源: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供中医药应用的各种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 药用植物资源:指自然资源中对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医疗作用和保健护理功能植物的总称。(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和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学科。 药物资源(天然药物资源):可用于药用的物质资源。包括药用动物、植物和矿物。 药用植物:凡是具有治疗、预防疾病和对人体有保健功能植物的统称。 药用植物资源包括再生性资源和非再生性资源 药用植物资源的作用: 1、用以防病治病、保障人类健康。(社会效益) 2、维护生态平衡:动、植物均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遭到破坏,则生态系统发生改变。(生态效益)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药产业是社会经济的组成成分之一,而药用植物资源又是中药产业的生产原料,如中成药、中药饮片、保健食品、化妆品、香料、生物农药等均需要一些药用植物资源作为原料。故药用植物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对国家、地方经济的发展均起到促进作用。(经济效益)

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 1、地域性 2、分散性 3、有限性和可解体性 4、可再生性 中药资源的再生性和可解体性是相互对立的,我们应控制可解体性,创造条件保持再生性。 5、多用性 6、国际性 7、复杂性 【第一章我国的中药资源与中药区划】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现有中药资源12772种,其中药用植物11118种,药用动物1574种,药用矿物80种。 被子植物中,药用种类最多的科有药用植物778种,为菊科。超过100种以上的科有33个。其中姜科植物分布于西南至东部,樟科仅分布在长江以南。 矿物药蕴藏量最大的是滑石,需要量(用量)最大的是石膏。总体趋势:华东、中南、和西南明显高于华北、东北和西北,从种类上来说,有如下规律: 西南区>中南区>华东区>西北区>东北区>华北区 西南区和中南区是我国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占我国中药资源总数的50%~60%,平均每省中药资源种类蕴藏量为3000~4000种,最多的云南省达5050种 (一)西南区 1、云南 特有种有:五裂黄连、滇芎、滇芹、滇重楼

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简述了开发与利用农业生物资源的重要性,总结分析了农业生物资源保存、研究和利用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构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的设想。 关键词: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发展战略 农业生物资源包括农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和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健康与发展的最根本物质基础和战略资源,也是农业新品种和生命科学源头创新的材料基础。育种实质上就是作物种质资源优异基因的重组再加工,小麦矮秆基因、水稻“野败”型不育基因的应用引发了“绿色革命”。因此,保护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发掘其中的优异基因,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策略。当前,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而作物种类减少、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却日益突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农业生物资源在经济社会、农业可持续发展及食物与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利益的高度,切实加强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 农业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急需解决。 一是对生物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础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公益性还没有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二是管理职责不明,缺乏高层次整体规划,尚未建立起统一、高效的全省农业生物资源管理工作体系。 三是资源保存分散,共享效率低。长期以来,资源分散保存在不同的行业机构和技术人员手中,存在部门分割、单位所有的现象,机构之间以及保存者与利用者之间缺乏联系,资源共享的整体能力较差。 四是资源评价、鉴定等技术工作不深入,典型性和关键性数据缺乏,资源潜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没能体现出来。 五是缺乏高层次专业人才。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基础性和技术支撑性等特点,短期内难以出大成果和高水平论文,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从事这项工作。 2 农业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战略设想 我国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但随着农业集约化发展、生态环境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加之长期以来农业生物资源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破环严重,农业品种遗传基础越来越窄。因此,加强农业生物资源的管理、保护及研究利用越来越迫切,任务十分艰巨。 农业生物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和确定的区域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在综合开发中要求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相关。农业综合开发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过程,尤其是农业综合开发要求同时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也正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实现的。农业综合开发所包括的土地治理项目、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专项科技示范项目等几类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的生产发展和村容整洁、农民的生活宽裕及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总

中国和各大发达国家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1.澳大利亚的城市行政体系 2.新加坡的城市行政体系 3.日本的城市行政体系 4.加拿大的城市行政体系 5.美国的城市行政体系 6.中国的城市行政体系 澳大利亚的城市行政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一、联邦政府及首都的规划行政 堪培拉 在联邦制的条件下,联邦政府一般不干预及州以下的城市规划行政事务。但联邦政府某些部门的职责与地方规划事务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些部门主要有:建设部、环境、住房和社区发展部、交通部。此外,在1972-1975年的惠特拉姆政府中曾设有城市和区域发展部,联邦政府通过行政和财政等手段介入地方城市发展的事务。 在联邦直接管辖下的堪培拉市,在1988年以前,国家首都发展委员会是规划行政的单一主体,联

邦政府设有主管首都地区事务的部长,部长会同国家首都发展委员会处理城市规划布局的调整、土地使用管理等的具体的程序性工作。1988年以后,根据新的立法,堪培拉分别成立了属于联邦国家的首都规划署(The National Capital Planning Authority),及属于堪培拉市的地方规划署(Territory Planning Authority)。国家首都规划署负责制定“国家首都规划”,这个规划中要包括整个首都地区的规划原则、政策及标准,在规划中划出具有国家首都特征的指定区域,在指定区域内制定详细的规划和设计文件,对指定区域实施建设管理。 “国家首都规划”由首都规划署按法定程序编制或修订,经由联邦政府主管部长批准,经政府官报公布生效。规划生效后,政府须在国会两院会议期间的6天内提交给两院,在提交后6天内如果国会任何一院通过动议不同意这个规划或规划中的部分内容,则这个规划或规划中的一部分内容即为无效。 首都地方规划由地方规划署按法定程序编制或修订,并征询首都规划署的意见,书面报地方政府行政长官。联邦法律规定,地方规划与国家首都规划不符为无效。 二、州级政府及规划行政 澳大利亚各州的城市人口主要都集中在州的首府。州的首府都是大都会区,由几十个地方政府行政单元的组成,如悉尼大都市区有30余个地方政府行政区,墨尔本大都市区含50多个地方政府区域。由于首府在各州的经济、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州政府一般都对首府的整个都市化地区施以较直接的管理。 维多利亚州的规划行政体系在各州中最为复杂,并随经济、政治条件而不断变化,经过了多次的调整变迁,但长期以来州级政府机构在规划行政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过。 悉尼港 在维多利亚州的州政府设有规划和环境部(1993年后改为规划与发展部),作为州的规划行政主管部。在州的层面,通过立法设有墨尔本及大都会工务局(The Melbourne and Metropolitan Board of Works,以下简称MMBW)。MMBW被赋予了广泛的权力来编制和实施墨尔本大都市区规划(Melbourne Metropolitan Planning Scheme,以下简称MMPS)。在墨尔本以外的其他城市化地区也通过州立法设立了几个区域性的规划行政机构,以负责跨地方行政区的规划事务。 根据1981年的州城市规划法修正案,位于墨尔本大都市区内的地方政府可以申请编制自己辖区的法定规划。地方政府编制的规划必须与MMPS相符合,且不涉及具有全局性的问题。地方政府的规划必须经MMBW同意才能生效。规划一旦生效,即取代MMPS中的有关部分内容。一个地方政府一旦有了自己的法定规划,相应的规划审批权限就从MMBW转移到这个地方政府。 规划的行政涉及与各方的协调。有许多州的行政机构与规划事务有关,它们有的为规划提供咨询,有的在实施自己的行政行为过程中将对规划产生影响。维多利亚州与规划有关的行政机构包括:州协调委员会,其职责是协调州政府几十个部门的政策和行政行为,确定优先程序及规划方向;规划咨询委员会,其任务是为规划部长提供咨询意见,特别是关于规划的政策问题;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其工作是制定和调整历史建筑的登录;环境保护署,其职责是保护和改善环境及控制污染;城市更新署负责重建或改建旧区;政府建设顾问委员会,负责为主管公共工程的政府部长提供关于保护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建筑的建议。此外还有公共工程部、港口署、土地保护委员会、农业部、住房部、卫生局、林业局等机构也都与规划行政有关。

3第三章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区划_zoning_的

第三章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区划(zoning)的关系 从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发展不难看出,它借鉴了大量国外的经验,其中最主要是参考了美国Zoning,因此有必要对Zoning进行一定程度的考察。 3.1区划(zoning)概述 3.1.1 起源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区划起源与十九世纪末期的德国。1884年,德国在Altona率先实行区划,随后法兰克福(1891)、柏林(1892)、汉堡(1896)、纽纶堡(1902)、慕尼黑(1903)相继制订了土地分区管理条理18。1909年,英国也有了区划。然而,区划成为立法措施并得到普遍意义的发展,是在1916年,美国纽约提出第一部区划法之后。 3.1.2 区划法在美国的产生 本世纪之初,欧美经济蓬勃发展时期,城市建设急剧展开,高层建筑在一些大城市相继出现,特别是在美国经济奇迹的曼哈顿,成为私人投资的热点,高层建筑发展尤为迅速。各开发个体为了在自己拥有的土地上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严重损害了城市的公共利益,导致区域卫生条件下降,阳光空气丧失,火灾危险增加以及城市面貌丑陋等恶果。直到1915年,42层的公平大厦(EQUITABLE BUILDING)的建设严重损害了周围建筑的空气流通和采光以及公共和私人利益,环境条件的恶化使土地价值下降,使这一矛盾最终诉诸法庭解决19。 1916年在律师Edward Bassett等人建议下,纽约市议会及地方政府通过了“纽约市用地区划条例”,此管理规则是由早先的三种土地使用管理控制的方 18、吕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法研究,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6 19、赵大壮,“控制性详细规划”理论及方法初探,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实践,地震出版社,1992

高考地理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考点专项复习

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 特别提醒 南方低山丘陵区仅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并不包括这些界线之间的全部地区。要除去其间面积较大的平原和高山,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各组成部分等。 (1)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有利条利: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热量条件优越,雨热同期;②灌溉水源充足;③山麓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 不利条件:①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出现洪涝灾害;②夏季伏旱,易造成减产;③春季降水较多,易造成低温;④寒潮台风可能影响该地区;⑤土壤酸性强;⑥地形以山地以丘陵为主,河流众多,易发生水土流失。 (2)依靠植物秸秆作为燃料,不足之处是:①能源利用效率低,有的地区由于缺柴滥伐树木,滥垦草皮,引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②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降低;③大气环境污染严重。

2.东北地区林业开发中的问题及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林业开发中的问题

(2)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特别提醒 (1)针对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现象,应采取的措施为:①加强对沟壑,坡面治理,并植树造林;②增施有机肥料,实施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堤高土壤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2)我国东北地区部分河流下游沼泽遍布的原因是:①纬高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②地下有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③地势低洼,不易向外排水;④河流流向高纬度,且流域内有结冰现象,易发生凌汛。总之,长期积水形成沼泽。 【例1】(2009·广东三校)读下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各地叙述正确的是()

统计用区划代码与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 为规范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建立各项普查、全面统计、抽样调查、专项调查统一使用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库》,特制定本规则。 一、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结构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分为两段17位,其代码结构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统计用区划代码城乡划分代码 (一)统计用区划代码 统计用区划代码由1~12位代码构成,其各代码表示为: 第1~2位,为省级代码; 第3~4 位,为地级代码; 第5~6位,为县级代码; 第7~9位,为乡级代码; 第10~12位,为村级代码。

(二)城乡划分代码 城乡划分代码由13~17位代码构成,其各代码表示为: 第13~14位,为城乡属性代码; 第15~17位,为城乡分类代码。 二、统计用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一)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编码方法 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由1~6位代码组成。在统计工作中,各级统计部门不编制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统一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国家规范。 (二)县以下区划代码编码方法 县以下区划代码由7~12位代码组成,包括乡级代码和村级代码两部分。 1.乡级代码编码方法 凡民政部门确认的街道、镇、乡,按照国家规范《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0114—2003)编制,其乡级代码为001~399;民政部门未确认的开发区、工矿区、农场等类似乡级单位,乡级代码为400~599。具体编码如下: ●001~099 表示街道; ●100~199 表示镇; ●200~399 表示乡; ●400~599表示类似乡级单位。 2.村级代码编码方法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教学大纲——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全国农业专业

附件4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教学大纲——《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 发布日期:2010-12-10 《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ir Use and Zoning) 二、总学时 40学时(2学分)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农业推广硕士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主干课程。课程以我国的农业资源为主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介绍我国农业资源现状、分布、利用特征,探讨我国农业资源的区域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策略与措施。课程结构由整体到个体,然后再综合,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介绍农业资源、农业资源区划、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念、原理、内容和方法,以及我国农业资源特点与分区概况。第二部分为各论,分别介绍我国各类农业资源的状况、特征、分布与分区,分析各类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探讨区域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对策与技术措施。第三部分为讨论,根据我国农业资源区划与利用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分专题分别讨论问题的起源、现状与对策。 四、教学目的 通过了解我国农业资源(主要包括土壤、农业养分、土地、水、气候、农业废弃物、生物等)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特征、空间结构、分布规律及利用特点,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识,掌握农业资源区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理论和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教学要求 课程教学以课堂授课为主,辅以专题讨论和自学。整个课程将各类农业资源及其利用看作一个系统,根据生态系统的理论,从整体和有机联系的角度去分析农业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通过讲授和学习,研究

作者投稿模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栏目名称 基于中分辨TM 数据的水稻提取方法对比研究1 空1行 李□□1,刘□□2, 吴□□1, 谭□□1, 杨 □1,*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2. 中510275) 空1行 要 水稻种植面积监测是当前农业土地变化科学的热点问题,但运用遥感技术对水稻种植面积精确实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满足我国大面积水稻作物监测,成为业务化运行的主要数据源。,本研究尝试以中分辨率TM 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神经网络和面向对象(SVM )两种算法对对黑龙江省富2010年两期不同时相影像分别进行水稻分类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滤波处理及混淆矩阵精度评定。(1)在高纬度单季稻生长区,面向对象分类算法的精度显著高于神经网络的分类精度,水稻用6月份分别高0.55%、1.37%,在8月份分别高0.62%、2.34%;(2)对神经网络分类Majority 滤波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水稻分类的精度,水稻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在6 0.14%、0.5%, 在8月份分别提高1.56%、1.43%;(3)选取关键水稻物候期的遥感影像获取2.67%、3.45%;面向对象算法的水稻用户精度及生产者精度分别提高2.6%、2.48%。未来350字) 水稻 神经网络 面向对象 TM 影像(不少于5空2行 种面积的27%,而其产量则达到粮食总产量的35%[1]。与此同时,水稻面积遥感动态监测正成为农作物空间监测[2]和土地变化科学[3]的热点问题。精确的水稻种植面积信息,可为农业生产、水稻产量的预报和评估、粮食价格预测和国家粮食生产布局及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4]。 中分辨率遥感影像由于具备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满足我国大面积水稻作物监测,成为业务化运行的主要数据源。中高空间分辨率影像包括Landsat TM/ETM+、SPOT 、CBERS-1/2 CCD 、HJ-1A/1B CCD 等(表1),其分辨率主要在100m 以内,是当前最常用的水稻遥感监测数据源,其特征是卫星类型多、覆盖范围广、时间分辨率较高且时间序列较长,可实现大范围、多时 期水稻种植的长期监测。Peng 等[5]利用1986年和2002年两期Landsat TM 影像对丽江县包 1收稿日期:2013-11-08 作者简介:李心(1973—),女,汉族,河南泌阳人,博士、教授;国家进步二等奖或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方向:资源经济与管理。※通讯作者:杨□(1976-),男,汉族,湖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农业遥感。Email: yangpe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2f329949.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牧户行为的草地管理模式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70803020);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西藏地区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201209032) 三号黑体 小四宋体,居中

农业资源与区划

区划: 1.农业区划:是在查明农业资源的基础上,从自然、经济、技术的综合角度揭示农业资源的 时空分布规律和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规律,研究区域资源的优势、劣势、生产发展潜力,按市场需要论证其生产方向和任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宏观发展决策的应用科学。 2.农业自然条件区划:指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貌、地质、水文、水文 地质、土壤、植被等分别进行的区划;主要包括农业地貌区划、农业气候区划、植被区划、土壤区划等; 3.农业部门区划:是对农业生产部门及作物的地域分布进行的区划。它是依据各个农业生 产部门及各种作物生产的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性,分析评价它们对各种自然资源条件的适应性、地区分布、存在问题,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各部门、作物的生产条件,结合市场对该项产品的需求趋势,作出的部门及作物生产的发展区划。包括中国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区划等。 4.资源容量临界值:指在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或劳动对象的经济系统中,经济活动对这种资 源的最高消耗量不得超过该生态系统固有调节机制可以维持的自然再生产量。过牧、过渔。 5.环境容量临界值:一方面指经济活动排入生态系统的废物量不得超过生态系统的承受力, 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指农业生产中投入品,如农药、化肥等,经过生产周期后的残留量不得超过生态系统的降解能力。 6.共享资源: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而不能划定边界或归属权,从而只能由某一个社 区或集团所共同拥有的自然资源。地下水、公海 7.经度地带性差异:因距海远近而引起的自东南向西北以水分条件为主的差异,反映了自然 条件的经度(海陆)地带性差异。 8.纬度地带性差异:因地球与太阳位置不同而造成的纬度高低、南北之间以热量条件为主的 差异叫纬度地带性差异。除青藏高原地势高亢,气候以垂直变化为主,属高寒气候外我国大部分地区,以热量条件为主的气候变化,都呈鲜明的纬度地带性差异,从北而南,可分为9个温度带。 9.垂直地带性差异:其规律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山体范围,由于地形、地貌和地势起伏等不 同而引起的热量、降水、光照等气候因子呈现的规律性差异变化。 10.典型调查:指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个单位或者个人作为典型,并通过对典 型的调查来认识研究总体情况的调查。 11.抽样调查:就是从被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用以推算总体。 12.定性分析分区法:是指在掌握一定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依据区划的目的,确定分区原则 和指标体系或绘制有关指标的单因子分区图,相互叠加进行分区,对分区中存在的不确定边界或有争议的分区界线,由区划研究人员运用自己拥有的经验,在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和完善。 13.定量分区法:根据分类单元及其指标体系所含的特征量经过数学处理,对研究地区进行分 区划片。 14.农业资源:是人类从事农业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既包括天然 存在的物质和能量,又包括人类社会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劳动工具、科技产品以及技术手段。 15.自然资源:是指存在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利用,或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利用 的作为生产、生活原材料的物质和能量 16.社会资源:即农业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和农业生产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中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人口和劳动力,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城市、工业、运输、邮电等发展状况,农业资金条件,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经济政策、法规、信息与管理等。 17.土地退化:是指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

农业资源的概述及分类-教育文档

农业资源的概述及分类 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 基本信息 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利用的各种资源[1],包括自然资源和农村社会经济资源。前者主要由气候资源、水资源、土资源和生物资源等组成;后者主要包括劳动力、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和其他有关经济技术条件。各种农业自然资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运动规律,但它们也有共同点和共同规律。 基本概念 农业资源[1]就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本栏

目重点是给出农业自然资源。 基本类型 1、自然资源:指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领域中可以利用的自然元素和自然力(大气、土壤、水等),以及开始转入农业自然资源行列的那些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社会经济财富的动力源泉。 (1)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2)农业科技生产力 主要特征 1 、地域性和节律性(时空分布差异和时间、气候和季节交替演变的规律) 2 、多用性和有限性 3 、整体性和层次性 4 、稳定性和变化性 自然资源分类 农业自然资源可分为三类: ①不可更新资源,如铁、煤、石油等。 ②可更新资源,如生物、水、土壤等。 ③用之不尽的资源,如空气、风力、太阳能等。 农业自然资源既是农业环境要素,又是人类生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中药资源学》第二讲中药资源的分布和区划(可编辑)

《中药资源学》第二讲中药资源的分布和区划(可编辑)《中药资源学》第二讲中药资源的分布和区划 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 2各区域特征及其中药资源 21 东北寒温带温带区域冬季寒冷漫长降水较少夏季温暖湿润而短促雨量集中年日照时数2300,2900年均气温10,,14?全年?10 ?积温3500,1400 ?最冷月平均气温,15,,29 ?最热月平均气温都在20 ?以上无霜期170,100天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800,400mm 从地形条件可将该区分为大兴安岭山地小兴安岭,长白山地松辽平原三个部分大兴安岭山地气候严寒冬季异常寒冷而漫长年平均气温0 ?以下全年无夏季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土壤主要为酸性的棕色针叶林土主要的药用植物有龙胆升麻黄芩满山红等栽培种类有白芍党参桔梗平贝母等药用动物主要有黑熊马鹿原麝棕熊等药用矿物有龙骨龙齿麦饭石大青盐芒硝花蕊石等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东部海拔多在1000M以下气候具有湿润型温带季风特征冬季气温低寒冷期长年降水量较高是东北地区最湿润的地区土壤主要为暗棕壤药用植物有人参黄檗刺五加五味子北细辛关苍术龙胆北马兜铃辽藁本等其中栽培的有人参北细辛龙胆蒙古黄芪平贝母等药用动物有马鹿梅花鹿黑熊蛤士蟆等松辽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一般在120,250M 之间年降水量400,700mm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多雨属于半湿润地区土壤以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药用植物 主要有防风北柴胡甘草桔梗麻黄龙胆知母远志北苍术等药用动物有蟾蜍蝎梅花鹿等 22华北暖温带区域该区域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酷热冬季寒冷雨热同季东部丘陵山地的土壤为微酸性棕壤中部丘陵山地为褐色土黄土高原为黑垆土黄淮海平原地区为潮土盐渍土和水稻土根据地形条件该区域可分为黄淮海辽平原及渤海和黄海黄土高原两个部分黄淮海辽平原及渤海和黄海位居我国暖温带东部年降水量550,900mm辽东半岛可达1200mm 地带性土壤为棕壤和褐土平原地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