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作流程

最新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作流程

最新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作流程
最新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作流程

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

作流程

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作流程

【一】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

(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

(三)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五)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

(六)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七)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4~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

(八)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九)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进行电除颤。

(十)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十一)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

(十二)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仪用360J,直线双相波除颤仪用

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除颤仪用150~200J。

(十三)按压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

(十四)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提不并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十五)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十六)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

(十七)除颤后,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五个周期(约2分钟)后复检心电活动,若维持贯注心率,则说明心肺复苏成功(在无心电监护的情况下复查呼吸、脉搏)。

【三】儿童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拍肩、呼叫,确认患儿意识丧失。

3、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4、摆放体位:患儿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儿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5、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

6、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儿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7、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儿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用一手掌根或双手扣手,肘关节伸直;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或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1/2,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

8、胸外按压与人工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9、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准备电除颤。

10、迅速擦干患儿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11、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

12、按儿童每公斤体重2J选择除颤能量。

13、按压除颤仪充电按钮,使除颤仪充电。

14、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儿接触。

15、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16、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

17、除颤后,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五个周期(约2分钟)后复检心电活动,若维持贯注心率则说明心肺复苏成功(在无心电监护的情况下复查呼吸、脉搏)。

【四】婴儿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拍足底、呼叫患儿确认意识丧。

3、启动BLS,准备简易呼吸器、面罩。

4、摆放体位:患儿取仰卧位,置于桌面或硬板床上。

5、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

6、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儿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7、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儿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二指按压:单人用中指、无名指或中指、食掼按压;双人用双手拇指环抱按压;

(2)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在胸骨中线,双乳头连线略下方;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1/2,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

基本相等。

8、胸外按压与人工比率:婴儿单人为30:2,双人为15:2。

9、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继续心肺复苏。

【五】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

(一)环顾四周,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

(二)认真检查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

(三)如为大的动脉、静脉出血或创面出血凶猛,立即用指压止血法止血,接着用止血带止血,检查止血效果(扪远端动脉搏动情况),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及时间。如为单人操作,使用止血带之前,指导伤员用健肢协助指压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操作要点:指压止血后先将患肢抬高2分钟,指导伤员用健肢指压止血,在扎止血带部位(上肢在上臂上1/3段,下肢在大腿上2/3段)垫衬垫,扎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以刚阻止动脉血液流动为度,手法正确,扎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要有明显的记录。

(四)对上肢软组织损伤创面,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包扎创面并用三角巾悬吊上肢80~85度,并检查止血效果。

螺旋形加压包扎止血法操作要点:首先检查伤口,排除异物和骨折情况,然后用敷料按无菌操作原则(敷料手接触面不能接触创面,敷料应大于创面)覆盖在创面上,再用绷带先在敷料远端环行扎两圈使其牢固,然后螺旋形向上包扎,每一圈适度加压压住上一圈的三分之二,使绷带卷边缘保持整齐,最后平绕一圈,在伤肢外侧用绷带扣固定。包扎完毕敷料不能有外露。

(五)有异物的伤口:不能拔除异物,先固定异物,再进行包扎。

头部有异物的伤口包扎操作要点:先检查伤口及异物情况,用适当的敷料覆盖异物周围,用三角巾制作固定圈固定异物,再进行三角巾帽式包扎。

三角巾帽式包扎操作要点:伤口覆盖敷料,除去眼镜及头饰,将三角巾底边向内摺起数厘米,置于眉弓上方和头顶,将三角巾两端经耳上方往后收,在枕下交叉,再绕回前额中央打结,将结尾摺入带边内,将三角巾顶角轻轻拉紧固定后摺入带内。

【六】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

(一)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原则

急救员正面走向伤者,表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先稳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用徒手固定的方法固定头颈部后再用颈托固定;统一协调,整体搬运,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脊柱维持成一条直线。

(二)颈椎损伤徒手固定操作方法

1.头锁: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在伤者头顶位置,并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上或地上),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拇指轻按额,食指和中指固定其面颊,无名指及小指放在耳下,不可盖住耳朵。助手食指指在胸骨正中,以便术者调整颈部位置。

2.胸背锁:术者位于伤者身体一侧,一手肘部及前臂放在伤者胸骨之上,拇指及食指分别固定于面颊上,另一手臂放在背部脊柱上,手指锁紧枕骨上,双手调整好位置后同时用力。手掌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3.胸锁:伤者仰卧位,术者跪于伤者头肩位置,一手肘及前臂紧贴伤者胸骨之上,手掌固定伤者面颊。另一手肘稳定后,手掌固定伤者前额。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4.斜方肌挤压法:伤者仰卧位,术者位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双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双手在伤者颈部两侧,拇指和四指分开伸展至斜方肌,掌心向上,手指指向脚部,锁紧斜方肌,双手前臂紧贴伤者头部使其固定。

5.改良斜方肌挤压法: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稳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一手如斜方肌挤压法般锁紧其斜方肌,另一手则像头锁般固定伤者头部,手掌及前臂须用力将头部固定。

(三)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

1.初步判断伤情,固定伤者头颈部;

2.在放置颈托前测量伤者颈部长度,用拇指与食指分开成直角,四指并拢,拇指于下颌正中,食指置下颌下缘,测量下颌角至斜方肌前缘的距离;

3.调整颈托,塑型;

4.放置颈托时先放置颈后,再放置颈前,保证位置居中,扣上搭扣,松紧度适中;

5.颈托固定后,进一步检查判断伤情:检查伤者头面部、耳、鼻、气管是否居中,胸骨有无骨折,胸廓挤压分离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腹部、会阴部、背部、四肢有无损伤。

6.搬运

(1)移动伤者:急救员动作统一协调,搬动必须平稳,防止头颈部转动和脊柱弯曲。

(2)固定伤者:伤者躯体和四肢固定在长脊板上,按从头到脚顺序固定,头部固定器固定头部,胸部固定带交叉固定,髋部、膝部固定带横行固定,踝关节固定带绕过足底“8”字形固定。

(3)急救员平稳抬起伤者,足侧的助手先行,术者在头侧,同时观察伤者头颈部情况。

医学影像科现场抢救流程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迅速发生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常累及多个器官,属I 型快速变态反应,使机体出现低血压、血管性水肿、气道痉挛、皮肤瘙痒及黏液分泌增加。

病人在做影像增强检查时发生碘过敏反应时,必须立即就地抢救。

二、碘过敏的抢救

(一)物品准备

抢救设备、抢救车(含抢救药品)推至现场。日常抢救药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有药品清单且与实际药品相符,药品在有效期内。

(二)抢救组织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

创伤急救—固定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1、评估环境是否安全,伤员复苏、止血及包扎是否有效、是否存在休克等情况。 2、评估伤员伤情、确认固定方法,正确选择固定用物,避免神经、血管、骨骼及软组织的再损伤,便于伤员的搬运。 3、了解伤员心里状况,做好伤员隐私保护。 【准备】 护士:具有争分夺秒的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和指导伤员自救、互救能力。物品:1、制式材料:各型号夹板、三角巾宽带和窄带数条、衬垫、绷带、颈托、腰部固定带等。 2、就便材料:布条、毛巾、雨伞、木棍、木板、纸板等。 环境:安全。 体位:根据骨折固定部位选择适宜体位 【方法】 1、锁骨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垫衬垫于两腋前上方→将三角巾折叠成窄带状→两端分别绕两肩呈“8”字形固定(将窄带一端由肩部绕过腋下,另一端由腋下绕过肩部)→拉紧三角巾的两端于背部打结→打结处加垫衬垫→尽量使两肩后张以达到锁骨固定效果→松紧适度→观察记录血液循环→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2、上臂闭合性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在将要放置夹板部位垫衬垫(环绕上臂)→选择适宜长短不一的夹板两块(长夹板长度: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短夹板长度:不超过肩关节与肘关节距离)或夹板一块→将长夹板置于上臂后外侧→将短夹板置于上臂前内侧(一块夹板时置于外侧)→取绷带或带状物在上臂骨折部位上、下两端进行打结固定→再在适宜位置加一条固定带,使夹板固定牢靠→将肘关节屈曲90°→用三角巾将上肢悬吊固定于胸前→(若无夹板,也可用两块三角巾或绷带,一块将上臂呈90°悬吊于胸前→另一块叠成宽带状→将伤肢上臂与胸部固定在一起→松紧适宜→观察记录血液循环→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3、大腿骨折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损伤部位给予有效止血、包扎处理→取适宜体位→用长、短两块夹板分别置于大腿的外侧和内侧(长夹板的长度自腋下至脚跟,短夹板的长度自大腿根部至脚跟)→在骨隆突处、关节处和空隙处加衬垫→固定带分别置于在骨折上下端、腋下或腰部及关节上下处→再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将固定带分别打结固定(足踝用“8”字形固定,脚与小腿部呈直角功能位)→若无夹板,也可将伤员两下肢并紧→中间加衬垫→将健侧肢体与伤肢分段固定在一起→固定带松紧适宜→观察并记录伤肢血液循环情况→尽量避免不必要搬动。 4、颈、腰椎损伤固定技术操作流程: 确认环境安全可进行施救→呼叫伤员→确认伤情(伤员诉颈、腰部疼痛)→呼叫助手→准备用物(颈托、腰部固定带)→运用五拳法(头锁,胸锁,肩锁,改良肩锁,胸背锁)按步骤分别稳定及固定伤员头颈部→首先术者用“头锁”法,稳定伤员头部→助手检查伤员伤情(检查部位:头顶、额部、眼眶、鼻梁部、下

各类创伤抢救流程图

创伤抢救流程 由机械、化学、热力、电流、核等两种以上因素致伤称为复合伤;由机械致伤因素造成的大于两个部位的损伤,其中一个部位达到严重程度损伤,称为多发伤。如果各部位均不严重时称为多处伤。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创伤都有很高的发生率。如果院前时间不太长,现场急救以基本生命支持为主;城市院前高级生命支持不一定比基本生命支持的最终救治效果好。 创伤病人死亡呈现三个峰值分布,第一死亡高峰在1h内,此即刻死亡的数量占创伤死亡的50%,多为严重的颅脑损伤、高位脊髓损伤,心脏、主动脉或其它大血管的破裂及呼吸道阻塞等。这类病人基本都死于现场,称为现场死亡,只有极少数病人可能被救活,这是院前急救的难点。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2~4h内,称为早期死亡,其死亡数占创伤死亡的30%,死亡原因多为脑、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量失血。这类病人是院前急救的重点。危重多发伤后第一个小时称为“黄金1小时”这一小时的头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此被称为“白金10分钟”,比黄金更贵重,这段时间内如果出血被控制,不发生窒息,即可避免很多创伤病人死亡。“白金10分钟”期间是以减少或避免心脏停跳发生为处置目标,为后续的抢救赢得时间。为了达到改进创伤救治的效果,院前急救的反应时间要向“白金10分钟”努力。 诊断依据 1、有明确的致伤因素存在的外伤史,清醒者可出现伤处疼痛。 2、全身有一处或多处伤痕。 3、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休克、昏迷等。 救治原则 1.迅速脱离致伤因子,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如心跳呼吸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对休克者予以抗休克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 3.伤口的处理:用无菌纱布或敷料包扎伤口,对开放性气胸或胸壁塌陷致反常呼吸者需用大块棉垫填塞创口,并予以固定。 4.疑有颈椎损伤者应予以颈托固定,胸腰椎损伤者应用平板或铲式担架搬运,避免脊柱的任何扭曲。 5.骨折需妥善固定,常用各种夹板或就地取材替代之。 6.对合并胸腹腔大出血者,需快速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7.离断指(肢)体、耳廓、牙齿等宜用干净敷料包裹,有条件者可外置冰袋降温。 8.刺入性异物应固定后搬运,过长者应设法锯断,不能在现场拔出。 9.胸外伤合并张力性气胸者应紧急胸穿减压。 10.有脏器外露者不要回纳,用湿无菌纱布包扎。 11.严重多发伤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 转送注意事项 1.创伤经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后方可转送。 2.途中继续给氧,确保静脉通道通畅。 3.必要时心电监测。 4.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继续途中抢救。 5.对于无法控制的胸、腹腔内脏出血导致的低血压状态,不要把血压升到正常做为复苏目标,以收缩压80mmHg。平均压50~60mmHg,心率<120/min,SaO2>96%(外周灌注使氧饱和度监测仪可以显示出来结果)即可。

创伤现场急救.

创伤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是指对职工在工作现场进行生产活动时,因某种不安全的因素而导致的事故,采取应急救治。其目的是防止伤情的扩展,减轻受害者的痛苦,以利于安全生产。因此,矿山企业应利用各种途径,普及职工现场急救知识,如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请富有急救知识的医师讲课、派有经验的医生到生产一线宣传急救知识等,不断提高职工现场急救能力,当现场有人发生创伤时,能正确而又稳妥地进行急救。 一、伤口简易包扎止血法 职工在现场发生创伤出血,应用绷带(或手巾、手帕)在动脉血管上部(近心端)进行缠绕加压法止血,或用手指指压法止血及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待医生到来后再进行处理。 二、骨折固定法 (一)四肢骨折的固定法 (1)小腿骨折,在两踝、两小腿中段和两膝三个部位,利用腱肢拼拢固定。大腿骨折时除采用小腿骨折固定方法外,还对两大腿上段、髋部分别用3—5条布条或皮带分段扎紧固定。 (2)利用木板或棍条代用夹板固定,夹板的长度必须超过骨折肢体两个关节的长度。 (二)脊椎骨折的固定法 在担架上铺好棉被(或代用被袄),在相当于脊椎损伤的部位,放置一个小枕头,然后用手托搬动法将伤员平稳搬移到担架上,使骨折的脊椎正好放在枕头上,使伤员脊椎保持在伸展位。再用布条或皮带将肩、胸、腹部、臀、两膝部紧系在担架上,使胸腰段脊柱固定不动,防止脊椎二次损伤,送往医院治疗。 (三)颈椎骨折的固定法 由三人协同搬运,即一个固定头部,托住下颌和颈部,保持头部在正中位。另两人托起肩背、臀和下肢,步调一致地将伤者平放在担架上,颈部两侧各用小枕头(也可用衣服折叠)将胸腰部、髋臀部、两膝部塞紧,再用皮带紧固定在担架上,有效地防止搬运时臀部摆动增加出血和加重出血休克。 三、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法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者。如果停止呼吸时间较短,都能采用人工呼吸方法进行抢救。 (1)施行人工呼吸方法前,先应将伤者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解开领口,放松

医疗急救技能竞赛项目操作流程

医疗急救技能竞赛项目操作流程 一、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流程 (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min,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三)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四)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五)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六)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七)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23cm。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十)机械通气准备物品: 氧气瓶、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一)安装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二)开启氧气瓶,观察流量表氧气量,选择复苏器工作模式。 (十三)检查复苏器运转情况. 观察3组通气。 (十四)去掉模拟肺,连接病人,观察病人呼吸及缺氧改善情况。

创伤救治服务流程

附件1 创伤救治体系服务流程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创伤患者救治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流程,供参照执行。 一、创伤患者院前急救流程图示与说明是否 1.现场评估: 环境安全 受伤人数 受伤方式 联系院前急救机构 是否需要增派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2.快速分流伤员 3.伤情评估,启动预警 明确初步救治计划和预警 级别,给予必要处置 再次评估明确预警级别 联系确定接受医院并与医 院进行信息交换 送达救治医院或创伤中心,并与院内 人员进行病人情况交接

(一)现场评估。 1.确定环境安全:急救人员必须确定现场安全后,方可开展工作。 2.确定伤者人数和受伤方式:进入现场后,首先了解患者的人数、致伤原因,初步判断患者的伤情和部位,确定是否需要增派救护车和急救人员。 (二)快速分流伤员。 若现场伤员人数较多,检伤分类后应当依据伤情对现场伤员进行分流: 1.能行走伤员:请其去指定的安全地点集合。 2.不能行走的伤员:判断呼吸,无自主呼吸、自主呼吸大于30次/分或者小于6次/分的患者,应立即处理。呼吸频率小于30次/分或者大于6次/分的患者,进一步检查颈动脉搏动,未触及搏动的应立即处理。可触及搏动的患者,进一步判断患者神志情况,神志异常者,应立即处理。 (三)伤情评估,启动预警。 评估神志(GCS评分)、生命体征及损伤部位(TI评分),评估应从伤情较重的患者开始,评估的优先次序是: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伤势;可能导致丧失肢体的伤势;其他非威胁生命或丧失肢体的伤势。 1.根据伤情明确初步救治计划和预警级别,并立即给予必

要的处理,特别是对红色和黄色预警的伤员给予辅助呼吸、电击除颤、胸外按压、止血、抗休克治疗等抢救措施。 2.转运途中再次进行评估,明确预警级别。 3.确定接收医院、创伤救治点/中心,在病人未到创伤救治点/中心之前,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告知拟送达的创伤救治点/中心预警级别、评分评估、预计到达时间、主要的伤情、必要的急救措施以及其它特殊情况。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组织院内创伤综合救治团队提前到达急诊室,做好抢救前的准备工作,以提高抢救效率。 4.与院内创伤急救医师进行交接,明确患者的预警级别、GCS、TI评分及评估情况、主要的伤情、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下一步可能需要的措施以及其他特殊情况。

最新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作流程

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 作流程

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作流程 【一】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 (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 (三)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五)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 (六)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七)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4~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 (八)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九)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进行电除颤。 (十)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十一)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 (十二)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仪用360J,直线双相波除颤仪用 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除颤仪用150~200J。 (十三)按压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 (十四)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提不并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十五)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十六)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 (十七)除颤后,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五个周期(约2分钟)后复检心电活动,若维持贯注心率,则说明心肺复苏成功(在无心电监护的情况下复查呼吸、脉搏)。 【三】儿童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拍肩、呼叫,确认患儿意识丧失。 3、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创伤急救—包扎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1、评估环境就是否安全,伤员复苏、止血就是否有效等情况。2、评估需要包扎伤口得部位及伤情(割伤、淤伤、刺伤、枪伤、挫裂伤等),确定就是否清创及包扎方法,正确选择用物。 3、了解伤员心理状况。 【准备】 护士:具有争分夺秒得急救意识,具备组织急救与指导伤员自救、互救能力。 物品:1、制式材料:无菌敷料(棉垫、纱布)、无菌容器、绷带、三角巾、胶带,伤情记录卡等. 2、就便材料:纱巾、围巾、布条、毛巾、手绢、碗等。 环境:安全、相对清洁 体位:根据伤情选适宜体位. 【方法】 一、三角巾包扎技术 1、平结(也称外科结与方结)打结技术 将三角巾展开→左右手分别持两底角→右手持右侧底角向左手持底角环绕打结→再用左手持左侧底角向右手持底角环绕打结→打结完成。解开时将任意一角延U型结口一侧拉直,即可迅速解开。

2、头顶部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头顶部外伤。 取适宜体位→摘取伤员眼睛等饰物→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三角巾底边反折→正中置于伤员前额处→顶角经头顶垂于枕后→将两底角经耳上向后扎紧→压住顶角→在枕部交叉→经耳上绕到前额打结固定(避开伤口与骨隆突出处)→将顶角向上反折嵌入底边内→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3、风帽式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头部多发伤。 分别将三角巾顶角、底边中点打结待用→取适宜体位→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将顶角结置于额前→底边结置于枕后→将两底边拉紧并向外反折→交叉包绕下颌部后绕至枕后→在预先做成底边结上打结→松紧度适宜→观察并记录。 4、展开式三角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胸背部受伤及肩部等受伤。 取适宜体位→伤口处覆盖无菌敷料(发生气胸伤员应先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将加带三角巾顶角越过伤侧肩部,垂在背部→三角巾底边中央正位于伤部下侧→底边两端围绕躯干在背后打结→顶角上得小带将顶角于底边连接打结→松紧度适宜→打结处垫衬垫→观察并记录. 5、单肩燕尾巾包扎技术操作流程: 适用于肩部受伤。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

附件3 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 拨打急救电话经救护车接来的患者(院前急救)(或)/自行来院患者→急诊科护士接诊挂号→测T、P、R、BP观察神志→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立即接诊病人→查体、完善检查:(1)轻症: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好转者离院,留观期间病情加重者,则住院、手术;(2)危重:立即进入抢救室抢救→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医师全程陪同→送住院、手术、重症监护。 服务时限 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超声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2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收款及挂号等配合流程 1、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会诊电话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10分钟。 2、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

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担架队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4、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6.收款及挂号处: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做好记录。 (题目: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制定日期:2013年4月20日;制定部门:医务科;校对:宋龙基,审批者:张建栋。)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急诊患者就诊初步判断病情重症监护室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 向陪护人交代病情及签署危重通知单

急救技能考核的操作流程指引(2012)

深圳市医疗质量评估急救技能考核的操作流程指引 (2012年7月重新修订) 一、双人法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 假设心肺复苏模型人为一名当场目击倒地的成人心搏骤停患者(仅针对急诊急救从业人员),或者非目击的成人心脏停搏(适用于全员医护专业人员考核)。要求医生与护士各一人参加操作考核,将第一施救者称为A角、第二施救者称为B角,彼此不分主角与配角,互为AB角色,临上场时抽签决定担任A角或B角。按照最新CPR’2010国际指南的标准,医护配合共同完成第一个CABD共四个环节(全员考核只做CAB 三步曲、不需实施D电击除颤)的技能操作(要求全程戴保护手套)。 场景病例:分别设置4个不同的成人心搏停止案例,假设急诊急救从业人员遇到的都是当场目击的突然倒地患者,心搏骤停的临终心电图改变属于“可电击心律”(必须尽快实施电击除颤);而假设医院全员医护专业人员考核面临非目击的成人心脏停搏,患者的临终心电图一律为“不可电击心律”(不需要电击除颤),由考核对象随机抽签其中一个病例进行针对性技能操作。 标准的操作流程与细节手法详述如下:(依据CPR’2010国际指南) 1、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发现有人突然倒地或者突然意识丧失必须立即施救。第一施救者(A角)首先上场看天看地(巡视上下左右4个点),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并针对现场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脱离危险以后方才开始实施医疗急救。然后A角做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考官同时掐秒表,开始对操作考核计时)。 2、A角检查意识:A角到达患者身边,跪于右侧,就地抢救。应尽量靠近患者身体,双膝分开、距离与自身肩部同宽,左膝盖平患者肩部水平;跪的位置保持固定,膝盖无来回移动。判断是否昏迷的方法为呼唤、拍肩,要求凑近病人耳旁5公分,分别对着左、右两个耳朵各大声呼喊一遍:“喂、喂,你怎么啦?”、“喂、喂,你醒醒!”,同时用手拍打患者的双肩,不能击打或摇晃其它部位,限时2秒钟完成。发现患者无反应,然后用右手的大拇指甲掐压患者“人中”穴,确认意识丧失。 3、A角观察呼吸:A角在掐人中的同时,用眼睛扫描患者的口鼻及胸部,观察呼吸是否正常(例如有无呼吸急促、呼吸缓慢甚至临终前异常呼吸),而不用检查有无自主呼吸。要求规范数数计时“一千零一、一千零二……一千零六”,观察呼

创伤急救操作流程

裁判先宣读任务通知书,宣读完毕递至急救队长手中后开始计时。 1、初步评估伤员同时控制大出血 1)在宣布比赛开始后方可佩戴眼镜、手套。 2)若有2名以上伤员,应同时进行初步评估,无特殊先后顺序。应注意必须在完成所有伤员的初步评估后才可进行详细评估。 3)若伤员有意识可回答问题,则肯定有呼吸、脉搏,若参赛队员概念不清进行了检查呼吸、脉搏及清理口腔异物等处理,则视为未按正确顺序评估。 4)若伤员无反应,则应按标准心肺复苏流程进行操作。 5)若经查伤员意识清楚或意识不清的伤员存在呼吸、脉搏,则应开始查看有无大出血,需口述有无发现大出血。 6)发现大出血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动脉出血:用厚敷料直接压迫伤口处,抬高伤肢,同时按压动脉止血点,并同时用绷带加压包扎伤口。若血未能止住(裁判提示“绷带被血渗透”),此时应上止血带,并应再覆盖敷料包扎。若没有及时控制出血,如进行该伤员或另一名伤员详细评估后才来处理大出血,则视为没有控制动脉出血。

2、详细评估伤员 ⑴按评分细则顺序进行,不能一下带过。 ⑵详细评估:(按顺序,采用手触的方法)检查头部(头皮、头发里伤口)—面部—颈部—胸部—腹部—腰部—骨盆—检查生殖器区明显的外伤—下肢(检查下肢是否瘫痪,询问伤 员让其活动肢体,触摸伤员双足询问有无感觉)—上肢(检查上肢是否瘫痪,询问伤员让其活动肢体并与伤员握手检查其握力,触摸伤员双手询问有无感觉)—翻身检查背部(当检查后背伤时,三人同时一侧要统一口令,遵从一人指挥,一名位于伤员肩膀一侧,一名位于伤员臀部一侧,一名位于伤员膝盖一侧,同时轻轻翻转伤员)。检查伤员背部翻身后应检查伤员头枕部、颈后及脊柱区、肩胛区和臀部。最后检查手腕、颈部(标牌)。 ⑶检查有意识的伤员肢体有无瘫痪必须与伤员交流。 ⑷若考虑有颈椎损伤,详评时需专人扶头固定颈椎,在详评后可给予先戴上颈托。(可于翻身检查背部时戴上颈托后片,放平时再戴上颈托前片固定颈椎) 3、处理大出血 包扎大出血伤口后若裁判提示:“绷带已被血渗透”,此时队员应在相应肢体近心端绑扎止血带,同时应在渗透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一、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 (一)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 3.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4.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5.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 6.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 7.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以上。 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 8.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9.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进行电除颤。 10.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11.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 1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13.按压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 14.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15.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16.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 17.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2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

急性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

急性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 1、2、3、 1、在接诊创伤患者的第 1分钟内,完成意识状态的判断 2、依据足背动脉、桡动脉、股动脉、颈内动脉的搏动和 张力初步判断血压的大致范围 A保持气道通畅,有损伤 开放气道,有呼吸减弱 或呼吸消失给与呼吸支 持 B、静脉通道 的建立 通过病史采集和初步徒手查体了解伤情后,按如 下四个步骤完成救治流程:(l~3 min内完成) A检查生 命体征 和意识 水平 B评价解 剖创伤; 特别是 颈椎 C评价有证据的损伤 机制和高能因素(汽 车一同摔出或同一 环境内有死亡者) D基础情况(年龄、 心脏疾病、呼吸疾 病、糖尿病、肝硬化、 病态肥胖、妊娠等) 系统查体三步骤进行快速伤情判断按照(CRASH PLAN方法进行)。 3~7 min内完成。简单的骨折固定、包扎和止血 附:CRASH PLAN中每一个字母 代表一个脏器或解剖部位,c 为心脏(cardic),R为呼吸 (respiration),A为腹部 (abdomen),S为脊柱(spine), H为头颅(head),P为骨盆 (pelvis),L为四肢(1imb),A 为血管(artery),N为神经 (nerve)。 相关检查呼吸和循环支持 生 命 体 征 平 稳 生 命 体 征 不 稳 定 护士完成 术前准备,血常规和血型,凝血功能请相关科室会诊,通知手术室送手术室:大创伤送住院部手术室,小创伤留急诊手术室

急性严重创伤抢救流程图 急性缺 符合严重创伤的诊断标准 现场评估 院前急救立即排除威胁生命因素 一般处理 ●平卧位,休克者抬高双下肢20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给氧 ●严密监护生命体征 ●建立静脉通道并适当输入晶体液 ●止血、止痛、镇静 ●休克者注意保温 颅脑伤 ●CSF 漏时勿填塞冲洗滴药 ●高颅压者20%甘露醇125 ml 快速静滴或速尿20 mg 静注 ●脑疝者就近处理或快速送院 胸部伤 ●闭式引流处理张力性气胸、液气胸 ●固定浮动的胸壁 ●肺挫伤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心包填塞者行紧急穿刺减压 腹部伤 ●反复审定腹部情况,确诊腹腔出血,可反复穿刺 ●腹腔穿刺阳性率>90% ●对腹腔出血者尽早开腹探查 转运途中监护救治、院内处理 脊柱骨盆四肢伤 ●上颈托、头部固定器并卧硬质担架 ●固定骨折 ●严重骨盆骨折者应常规肛门指诊以排除膀胱、 直肠损伤并严密观察 颅脑伤 ●头颅CT 检查 ●颅内血肿、脑 挫伤严重水肿、手术清除血肿或减压 ●非手术治疗: 脱水、利屎、 降颅压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预防感染 ●营养支持 胸部伤 ●胸部X 线或CT 检查 ●内固定浮动胸壁 ●胸部开放伤、活动性出血、心包填塞应开胸探查 ●支持呼吸功能 ●预防感染 ●营养支持 泌屎系损伤 ●Β超、CT 检 ●肾挫伤者绝对卧床休息、止血、碱化尿液 ●肾,膀胱挫裂伤应行手术修复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保护肾功能 ●预防感染 腹部伤 ●Β超、X 线、CT 检查 ●腹腔灌洗 ●确诊腹腔脏器损伤者应开腹探查,胃肠减压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预防感染 ●营养支持 脊柱骨盆四肢伤 ●X 线、CT 检 ●脊髓受压者急诊手术减压 ●骨盆骨折大出血即血管内止血 ●直肠膀胱损伤尽早手术 ●骨折整复手 术 泌尿系损伤 ●留置尿管观察尿的颜色和量 ●全血尿提示尿路损伤严重,防止尿管堵塞 ●卧床休息,碱化尿液

急诊科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一、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流程 (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三)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四)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五)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六)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七)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23cm。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

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十)机械通气准备物品: 氧气瓶、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一)安装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二)开启氧气瓶,观察流量表氧气量,选择复苏器工作模式,设定为15/400模式。 (十三)检查复苏器运转情况. 观察3组通气。 (十四)去掉模拟肺,连接病人,观察病人呼吸及缺氧改善情况。 二、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 (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检查颈动脉搏动,确认意识丧失,无颈动脉搏动。 (三)启动急救反应程序,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齐。

外科创伤急救流程图

外科科创伤急救接诊处理流程图 ●外科值班医师在接到自行送医院的创伤患者时●外科值班医师在接到出诊医务人员患者伤情信息后 生命体 生命轻症 体征征严重 体征创伤 不稳定 平稳患者 定者者生命 ●外科值班医师救治●及时联系上级医师、科主任到 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院,一起做好一切救治工作 ●接到病人后,值班医师与上级医师、科主任●值班医师在接到 一起,再次检查病人,病情评估 病人后,再次进行 病情评估 ●在接诊创伤患者的第1分钟内,接诊医生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完成意识状态的判断。 ●依据颈内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的搏动和张力初步判断有无脉搏及血压的大致范围。 ●D基础情况(年龄、心脏●C评价●A检查●B评价创 疾病、呼吸疾病、糖尿病、肝致伤原因和损生命体征和伤部位和伤

硬化、病态肥胖、妊娠等)。 伤机制。 意识水平害程度。 ●按照CRASH PLAN顺序进行系统查体及伤情判断。3~7 min内完成。 生命体征呼吸心生命轻症 体征严重不稳跳停止体征创伤 不稳定者生命者平稳患者 定者垂危者●如是“120”急诊接诊的患者,不适宜搬动时,可在●现场心肺复苏,苏●外科值班医●在科主任、上级医师的带领下 急诊科现场抢救,必须以外科救治医师团队、急诊科醒后维持生命体征,师按各项诊疗对患者积极救治,必要时组织科 护士为主,急诊科医师、外科值班护士积极协助;必病情允许可转入病操作规范对病内会诊、科间会诊、院内会诊 要时患者可不搬运下急救车,外科医师、急诊科医护房,病情确实危重,人进行及时救等。如若病情确实危重,我院无 人员共同一边救治,一边把患者转上级医院,事后应治处理我院无救治条件,科救治条件,科主任可在报告总值 把当时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医务科。如是自行送院患主任可在报告总值班班的同时有权决定把病人转入上 者,外科值班医师可在积极抢救的同时,报告上级医的同时有权决定把病级医院治疗;在情况特殊危机时 师、科主任、总值班,必要时组织科内会诊、科间会人转入上级医院治;可直接把病人转上级医院,但事

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作流程

医疗急救技能项目操作流程【一】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二)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三)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五)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六)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七)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4~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八)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九)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进行电除颤。(十)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十一)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

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十二)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仪用360J,直线双相波除颤仪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除颤仪用150~200J。(十三)按压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十四)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提不并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 (十五)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十六)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十七)除颤后,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五个周期(约2分钟)后复检心电活动,若维持贯注心率,则说明心肺复苏成功(在无心电监护的情况下复查呼吸、脉搏)。【二】儿童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2、判断意识:拍肩、呼叫,确认患儿意识丧失。3、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4、摆放体位:患儿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儿跪地,双膝与肩同宽。 5、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 6、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儿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1 7、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儿面部反应。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用一手掌根或双手扣手,肘关节伸直;(2)

急救技术操作流程图

一、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成人BLS技术流程

二、院前医护配合CA-CPR规范操作流程 呼叫原因:晕厥/昏迷 抬工 医生护士

说明: 1、到达现场,(条件允许时)医护站位及抢救设备摆放位置:医生:患者一侧(右侧),B箱放患者头部外上方,靠近医生处(利于球囊通气);护士:患者另一侧(左侧),A箱放其该侧前臂外方(便于建立静脉通道);抬工:置监护除颤仪于护士同侧,患者头部外方(便于连接AED和心电监护),呼吸机条件允许情况下置患者头部外上方、B箱外方,在旁等待医护指示,配合医护。 2、护士连接AED并开机后方执行建立静脉通道。 3、对于院前非目击的CA患者,先行5个循环基础CPR(球囊通气-胸外按压-球囊通气5循环),然后再AED除颤(05心肺复苏指南,10指南无变化)。 4、在首次5个循环基础CPR过程中,球囊通气时可辨明CA患者心律,即便是室颤心律,仍行完整的5循环CPR后再判断心律。 5、院前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差异较大,多数情况下需比平常更长时间,首个5循环CPR内不能完成则延续至第二个5循环;若在首个5循环CPR内静脉通道已建立,可以提前使用肾上腺素(若球囊通气时辨明为无除颤心律可加用阿托品)。 6、按压过程中嘱护士触摸颈动脉搏动以判定是否为有效按压。 7、医生遵循“判定环境危险与否(D)→判断意识丧失(R)→仰卧位→触摸颈动脉搏动,扫视呼吸情况(10秒内)→解开上衣→实施胸外按压30次→嘱护士接AED(E)→开放气道(A)→清除呼吸道异物→球囊面罩通气(B)(3-4秒/2次)→按压-通气5循环(C)→检查心律→AED除颤(D)胸外按压-球囊通气5循环→检查心律→AED除颤(D)→胸外按压-球囊通气5循环(其中2-3个循环按压护士执行)→恢复窦性心律→触摸挠动脉→判断呼吸→球囊面罩通气(10-12次/分)→气管插管→接呼吸机(500-600ml、8-10次/分)→综合判断复苏情况→整理患者及呼吸机”。 8、护士遵循“判定环境危险与否→打开A箱→仰卧位(协助医生)→接AED→建立静脉通道(NS250mlVD、留置针)→除颤→静推肾上腺素→触摸颈动脉搏动→接替医生行胸外按压2-3个循环→除颤→胺碘酮0.3静推→肾上腺素1mg静推→(恢复窦性心律)准备插管设备→(接替医生)球囊面罩通气→配合医生插管→接呼吸机→接心电监护→遵嘱是否使用升压药→整理A、B箱及监护箱”。 9、恢复自主心律,建立高级气道后回院前可连接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AED可关闭(但不拆除,以防需再次除颤),或仅靠AED监测心律,腕式血压计测量血压。 10、整理现场医护分工:医生:整理患者衣物并监测生命体征、整理呼吸机;护士:整理A、B箱及监护箱;抬工:拿补液,准备担架;医护抬工共同将患者和除颤仪移至担架上。 11、转运回院分工:医生:取B箱和呼吸机箱;护士:取A箱和监护仪,同时观察心律情况。 12、若院前CA患者行CPR时已心脏骤停15min以上,行心肺复苏30min 以上仍无生命体征者可以放弃抢救。放弃抢救应有患者家属签字。 注:本流程参照2010心肺复苏指南及急危重病抢救流程,结合科室实际制定。 二零一零年九月

各类创伤抢救流程图

各类创伤抢救流程图

————————————————————————————————作者:————————————————————————————————日期:

创伤抢救流程 由机械、化学、热力、电流、核等两种以上因素致伤称为复合伤;由机械致伤因素造成的大于两个部位的损伤,其中一个部位达到严重程度损伤,称为多发伤。如果各部位均不严重时称为多处伤。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创伤都有很高的发生率。如果院前时间不太长,现场急救以基本生命支持为主;城市院前高级生命支持不一定比基本生命支持的最终救治效果好。?创伤病人死亡呈现三个峰值分布,第一死亡高峰在1h内,此即刻死亡的数量占创伤死亡的50%,多为严重的颅脑损伤、高位脊髓损伤,心脏、主动脉或其它大血管的破裂及呼吸道阻塞等。这类病人基本都死于现场,称为现场死亡,只有极少数病人可能被救活,这是院前急救的难点。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2~4h内,称为早期死亡,其死亡数占创伤死亡的30%,死亡原因多为脑、胸或腹内血管或实质性脏器破裂、严重多发伤、严重骨折等引起的大量失血。这类病人是院前急救的重点。危重多发伤后第一个小时称为“黄金1小时”这一小时的头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此被称为“白金10分钟”,比黄金更贵重,这段时间内如果出血被控制,不发生窒息,即可避免很多创伤病人死亡。“白金10分钟”期间是以减少或避免心脏停跳发生为处置目标,为后续的抢救赢得时间。为了达到改进创伤救治的效果,院前急救的反应时间要向“白金10分钟”努力。 诊断依据?1、有明确的致伤因素存在的外伤史,清醒者可出现伤处疼痛。?2、全身有一处或多处伤痕。 3、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休克、昏迷等。 救治原则 1.迅速脱离致伤因子,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如心跳呼吸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对休克者予以抗休克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 3.伤口的处理:用无菌纱布或敷料包扎伤口,对开放性气胸或胸壁塌陷致反常呼吸者需用大块棉垫填塞创口,并予以固定。?4.疑有颈椎损伤者应予以颈托固定,胸腰椎损伤者应用平板或铲式担架搬运,避免脊柱的任 6.对合并胸腹腔何扭曲。?5.骨折需妥善固定,常用各种夹板或就地取材替代之。? 大出血者,需快速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7.离断指(肢)体、耳廓、牙齿等宜用干净敷料包裹,有条件者可外置冰袋降温。 8.刺入性异物应固定后搬运,过长者应设法锯断,不能在现场拔出。 9.胸外伤合并张力性气胸者应紧急胸穿减压。 10.有脏器外露者不要回纳,用湿无菌纱布包扎。?11.严重多发伤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 转送注意事项?1.创伤经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后方可转送。?2.途中继续给氧,确保静脉通道通畅。?3.必要时心电监测。4.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继续途中抢救。?5.对于无法控制的胸、腹腔内脏出血导致的低血压状态,不要把血压升到正常做为复苏目标,以收缩压80mmHg。平均压50~60mmHg,心率<120/min,SaO2>96%(外周灌注使氧饱和度监测仪可以显示出来结果)即可。 颅脑创伤的急救诊疗流程图 到达现场,询问病史,判断为颅脑创伤 紧急评估 ●有无气道阻塞●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神志是否清楚

创伤急救的流程

创伤急救的流程 (1)初步判断病情:确定给予何种程度的抢救支持。 (2)呼吸通路的阶梯化管理: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 90%。 (3)以中心静脉插管为主的循环通路建立:建立至少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单腔或双腔导管),必要时建立两条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并备用另外一条或二条静脉(套管针)通路。休克患者先快速补液,继以输血,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4)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N 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对相应的部位进行X 线、CT、B 超等检查,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5)以改良氧利用率监测指导全身管理。 (6)确定性救治手术:对于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修复和止血以确保救命的目标手术。 初步迅速判断病情 以经验判断:经验是临床成功的积累,尽管现在已进入循证医学时代,单就个体而言,丰富的创伤抢救经验是决定抢救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创伤评分:尽管创伤评分系统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在大范围统计结果已表明在判断病情及预后方面的准确性还没有被其他方法所代替。TS (创伤评分):总分为16分,14~16分有96%的生存率;

V 12分为重伤员;4~13分为救治效果显著;〉7分存活率为95%; v 5分则死亡率〉95%; 5~7分难判定。ICRMAS总分为10分,其值小于或等于8分为重伤标准。ISS(创伤严重度评分):中度v 13, 一般无生命危险。重度:13~25,一般伤势严重,危及生命,多发生严重并发症,治愈后可能遗留残疾。极重度:〉25,患者死亡率高。 应用流程:由症及伤是急救工作的思维方式,可在抢救中提高判断的正确性。初步判断是在经验、评分、流程等基础上的判断。对于一个严重的多发伤患者要想在抢救前把诊断搞清楚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决定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抢救者的经验, 探查术是危重创伤可靠、有效的方法。 呼吸道的建立和管理原则 阶梯原则:是指急诊各类紧急抢救患者在呼吸通道的建立是由独立的阶梯所组成, 按一定的顺序, 各阶梯相互联系, 迅速展开和完成。在具体临床应用中不能机械照搬原则, 而应紧随着阶梯化思路, 把握住关键性的首选措施。 迅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和液体复苏:对于创伤患者,建立以中心静脉压为主的数条大静脉通路,确保液体的迅速输入,要求快速、简便、可靠、有效。对于静脉的使用,第一为快速补液和(或)监测中心静脉压;第二为快速补液或胶体液;第三为补液和用碱性药或针对脑水肿的脱水药等;第四为血管活性物质药物。在有穿刺置管的条件下,静脉切开已经不作为首选。 系统查体和检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