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总结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总结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总结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总结

前言

路线:空间线(平面、纵面),决定行车的安全、舒适、经济、快捷;

路基:按照路线位置和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承受荷载)

路面:用硬质材料铺筑于路基顶面的层状结构;(承受荷载)

三者的关系:路线的确定应考虑路基的稳定性;路面位于路基之上,强度和稳定性相互影响和维护。

第一章总论

1路基路面工程特点

①土石方工程量大,耗费大量材料,造价较高

②施工工艺较简单,但季节性强,讲究工序

③涉及面广: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大(水文地质情况复杂,气候多变)

2工程上对路基路面的要求

(1)对路基的要求:

整体稳定;足够的强度,允许小变形;水温稳定性

(2)对路面的要求:

强度与刚度——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行性能;沙尘,噪音低

综上: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性能: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

3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理条件:平原(保证排水设计和最小填土高度)山岭

地质条件:岩石种类、层理、倾向、夹层、断层

气候条件:温度、湿度日照、风力(材料老化和地下水位

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下材料类别:砂类土、粘性土、粉性土

人为因素:设计(合理与否);施工方法和养护与管理措施

4路基土的分类及工程性质

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巨粒土: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填筑路基和砌筑边坡

砾石混合料(级配良好):强度、稳定性、密实度高;填筑路基、铺筑中级路面、高级或次高级的基层或底基层

砂土:无塑性,透水、粘性小,易松散,但压实后稳定性好强度大、水稳定性好;压实困难(振动法、掺入少量粘土)

砂性土:粗细搭配,级配好,强度和稳定性高,理想的路基填筑材料粉性土:水稳定性差,毛细现象、

易冻胀翻浆,不可用,需处理

粘性土:粘性大,颗粒细,毛细现

象,透水性差,可塑性强,干燥强

度大,遇水承载力降低充分压实

和良好的排水设计,可保证路基稳

重粘土:不透水,粘聚力强,施工

干燥时,难以破碎;不可用

5冻胀:积聚于面层下的水结冰后体

积增大,使路基隆起而造成的路面

开裂等破坏现象。

翻浆:冻涨土在温度升高后融解,

无法迅速排除,在行车荷载作用

下,路基路面结构产生较大变形,

湿度很大的路基土会以泥浆的形式

从冻涨后开裂的路面层裂隙中冒出

或挤出。

6公路自然区划区划定制原因和原

则:

原因:(1)自然条件影响道路建设;

(2)自然条件大致相同的划分为一

区,在同一区内从事公路规划、设

计、施工、管理时,可相互参照

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地表气

候区划差异性;自然气候因素既有

综合又有主导作用

8对新建公路:

路基临界高度:指保证路槽底

80cm上部土层处于某种干湿状态,

在最不利季节路槽地面距地下水位

或地面积水位的最小高度。

9路面分层及层面功能

面层:特性:直接承载→满足强

度、稳定性

要求:结构强度、变形能力、稳定

性、耐磨、抗滑、平整

材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合料;碎石(掺土或不掺土)

混合料

基层:特性:承载、传递、扩散。

材料:粒料类:碎砾石材料,片

石,圆石、工业废渣和土、砂;无

机结合料类:水泥稳定类,石灰稳

定类,工业废渣稳定类沥青稳定

类:热拌沥青碎石,沥青灌入碎

石,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

分层:当基层较厚时,分两层施

工:上基层,下基层

材料不同时称底基层,设在基层之

下,分担基层承重作用

垫层:土基与基层之间

作用:改善土基的温湿状况;扩散

和传递由基层传递的荷载应力;防

路基土挤入基层

要求:水稳定性、隔温性能。材

料:透水性(松散类):砂,砾石,

炉渣;稳定性(稳定类):水泥或石

灰稳定土

注意(1)路面并不一定具有图示结

构层次,可增可减。缓冲层:防止

基层开裂反射面层;连结层:防止

沥青面层沿基层滑移

(2).路面结构层次的划分并非一成不

变(旧路改造补强)

(3).为保护沥青路面边缘,一般基层

应较面层每边宽约0.25m ,垫层较

基层每边宽0.25m。

10路面分类:按力学特性及设计方

柔性路面:总体刚度小,弯沉变形

大,抗弯拉强度低

如:粒料基层+ 沥青面层、碎(砾)

石面层、块石面层

刚性路面:抗弯拉强度高,整体刚

度大,处于板体工作状态,竖向弯

沉小

如:水泥混凝土路面

半刚性路面:前期具有柔性路面力

学性质,后期强度与刚度均大幅增

长,但仍远小于水泥混凝土半刚性

基层。如:用无机结合料和水硬性

结合料修筑的基层

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

料的力学性质

1行车荷载:我国规范规定:标准

轴载BZZ-100的P=100/4kN,p

=700KPa d=0.213m,D=0.302m

2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Za

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

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

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

深度Za范围内的路基称为路基工作

3土基的承载能力

参数指标:回弹模量、地基反应

模量、加州承载比

土基回弹模量:反映土基在瞬时

荷载作用下的可恢复变形能力,可

应用弹性理论

地基反应模量K定义:根据温克

勒地基假定,土基顶面任一点的弯

沉l仅与作用于该点的垂直压力p成

正比,而同相邻点处压力无关,则

压力p与弯沉l之比称为地基反应模

量K,即:K = p / l

加州承载比定义:承载力以材料

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的能力表

征,并采用高标准碎石为标准,以

它们的相对比值表示

4路基的变形、破坏

1. 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产

生较大的沉落。

路基沉缩:路基填料不当,填筑方

法不合理,在路基内部形成过湿的

夹层等因素,在荷载和水温综合作

用下,引起路基沉缩。

地基沉陷:原天然地面承载力极

低,路基修筑前未处理,在路基自

重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向两侧挤出

2. 边坡滑塌

溜方:由于少量土体延土质边坡向下移动所形成。

滑坡:一部分土体在自重作用下沿某一滑动面滑动。

滑坡原因:边坡坡度过陡;边坡坡脚被冲刷淘空;填土层次安排不当路堑滑坡原因:边坡高度和坡度与天然岩土层次性质不适应;粘性土层和蓄水的砂石层交替蕴藏;有倾向于路堑方向的斜坡层理存在

3. 碎落和崩塌:

路堑边坡风化岩层表面,在大气温度、湿度以及冲刷、动力作用下,表面岩石从坡面剥落下来,向下滚落。

4. 路基沿山坡滑动:

在较陡的山坡填筑路基,路基底部被水浸湿,坡角又未进行必要的支撑,在荷载作用下,整个路基沿倾斜的原地面向下滑动,路基整体失稳。

5. 不良地质和水文条件造成的路基破坏:

公路通过不良地质条件(如泥石流、溶洞等)和较大的自然灾害(如大暴雨)地区,均可能导致路基大规模破坏。

5路基病害的防治

①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②选择良好的路基用土③采取正确的填筑方式,充分压实路基④适当填高路基⑤正确进行排水设计⑥必要时设计隔离层、隔温层及砂垫层⑦采取边坡加固、修筑挡土结构物等防护技术措施

6路面材料的力学强度特性

抗剪强度、抗拉强度、抗弯拉强度、应力应变特性

7累积变形:路面材料处于弹塑性工作状态,重复荷载作用引起塑性变形积累,累积变形超出一定限度时,出现破坏极限状态

8关于疲劳的几个概念:

疲劳特性:路面材料处于弹性工作状态,重复荷载作用下虽不产生塑性变形,但结构内部产生微量损伤,微量损伤达到一定限度时,路面结构发生疲劳断裂

疲劳:对弹性状态的路面材料承受重复应力作用时,可能在低于静载一次作用的极限应力时出现破坏,这种材料强度的降低现象称为疲劳。

疲劳破坏:由于材料微结构局部不均匀,诱发应力集中而出现微损伤,在应力重复作用下微损伤逐步累积扩大,导致结构破坏。

疲劳强度:出现疲劳破坏的重复应力值。疲劳极限:材料在应力重复一定次

数后,疲劳强度不再下降,趋于稳

定值,此温度值为疲劳极限。

第三章一般路基设计

1一般路基:指在良好的地质与水

文等条件下,填方高度和挖方深度

不大的路基。可以结合当地的地

形、地质情况,直接选用典型断面

图或设计规定,不必进行个别论证

和验算。

2路基类型与构造

类型:路堤、路堑和半填半挖路基

(1)路堤构造要求:①矮路堤常在

平坦地区取土困难时用,设计时应

注意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及压实

度(compactness)要求。路基两侧设

边沟。②填高不大时,h=2~3m,可

在路基两侧设置取土坑,使之与排

水沟渠结合。为保证边坡稳定,可

在坡角与沟渠间预留1~2m的护坡

道③天然地面横坡度较大时。可将

其挖成台阶或设置石砌护脚④高路

堤填方数量大,占地多,需个别设

计。⑤高路堤或浸水路堤边坡可采

用上陡下缓或台阶形式,护坡道及

边坡防护及加固。

(2)路堑(全挖路基、台口式路基、

半山洞路基)

①边坡根据高度可设置为直线或折

线②坡脚处设边沟;上方设截水沟

③边坡易风化时,坡脚处设碎落

台;坡面进行防护④路堑以下天然

地基保证压实度

(3)半填半挖路基

3路基设计方法:

⑴路基宽度(行车道路面及其两侧路

肩宽度之和)根据通行能力、交通量

大小、道路等级、设计速度而定

⑵路基高度设计要求:

①路基上部土层应处于干燥或中

湿状态。②尽量避免使用高路堤与

深路堑。③尽量满足路基临界高度)

的要求。④沿河浸水路堤高度应高

出设计水位+壅水高度+波浪侵袭

高度+

⑶路基边坡坡度影响因素:边坡土

质、岩石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自

然因素和边坡高度

⑷路基压实

第四章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

1假设:空间问题——平面问题

⑴通常按平面问题来处理⑵松散的

砂性土和砾(石)土在边坡稳定分析

时可采用直线破裂法。⑶粘性土在

边坡稳定分析时可采用圆弧破裂面

法。

2边坡稳定分析时假设:⑴不考虑

滑动土体本身内应力的分布。⑵认

为平衡状态只在滑动面上达到,滑

动土体整体下滑。⑶极限滑动面位

置需要通过试算来确定。

3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计算参数

(1)土的计算参数

(2)边坡稳定性分析边坡的取值

(3)汽车荷载当量换算

边坡稳定分析时,需要将车辆按最

不利情况排列,并将车辆的设计荷

载换算成当量土柱高,以h。表

示:

4边坡稳定性力学分析法:

一、直线法

适用性:适用于砂土和砂性土,土

抗力以内摩擦力为主,粘聚力很

小。

路堤、路堑、成层砂类土边坡

二、圆弧法

⑴适用性:边坡有不同的土层、均

质土边坡,部分被淹没、均质土

坝,局部发生渗漏、边坡为折线或

台阶形的粘性土的路堤与路堑。

⑵基本原理:将圆弧滑动面上的土

体划分为若干竖向土条,依次计算

每一土条沿滑动面的下滑力和抗滑

力,然后叠加计算整个滑动土体的

稳定性。

⑶基本假定:①一般假定土为均质

和各项同性;

②不考虑土体的内应力分布及各土

条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③滑动面通过坡角;

(4)基本步骤

①确定圆心辅助线(具体方法见课本

P77)

②通过坡角任意选定可能发生的圆

弧滑动面AB,半径为R,沿路线纵

向取单位长度1m。将滑动土体分成

若干个一定宽度的土条(一般取

2~4m)。

③计算每个土条的土重Gi,Gi可

分解为垂直于小段滑动面的法向分

力Ni=Gicosαi和平行于该面的切

向分力Ti=Gisinαi,αi=

sin-1(xi/R

④计算每一小段滑动面上的反力,

即内摩擦力Nif(f=tgφi)和粘聚力

cLi

⑤以圆心o为转动圆心,半径R为

力臂,计算滑动面上各力对o点的

滑动力矩和抗滑力矩

滑动力矩:抗滑动力矩:

⑥求稳定系数K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

i

i

i

n

i

i

i

n

i

i

i

m

i

i

n

i

i

n

i

i

n

i

i

s

r

G

G

cL

G

f

T

T

R

cL

f

N

R

M

M

K

1

1

1

1

1

1

1

s i n

s i n

c os

α

α

α

⑦再假定几个可能的滑动面,按上

述步骤计算相应的稳定系数K,取

Kmin其对应的滑动面为极限滑动

面。K值应在~之间。

5陡坡路堤滑动的几种可能:当路

堤修筑在陡坡上,且地面横坡度大

于1:或在不稳固的山坡上时,路

基不仅要分析路堤边坡稳定性,还

要分析路堤沿陡坡或不稳定山坡下

滑的稳定性。

第五章路基防护与加固

1路基防护与加固的作用

坡面防护(slope protection):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及湿差变化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土表面的风化、碎裂、剥蚀演变,从而保护边坡整体稳定性。常用坡面防护设施有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

堤岸防护与加固:主要对沿河滨海路堤、河滩路堤及水泽区路堤,针对水流的破坏工作而设,起防水治害和加固堤岸双重功效。堤岸防护与加固设施有直接和间接两类。

湿软地基加固:提高湿软地基承载力,以防路基沉陷、滑移或其他病害。加固关键在与治水和固结。

2坡面防护

一. 植物防护

(一)适用性:坡高不大,边坡比较稳定的土质坡面。

(二)主要方法:1. 种草①适用性:边坡坡度不陡于1:1,土质适于种草,不浸水或短期浸水但地面径流速度不超过s边坡。

2. 铺草皮①适用性:坡面冲刷较严重,边坡较陡,径流速度大于

0.6m/s,容许最大速度为1.8m/s。

3. 植树适用性:①适用于各种土质边坡和极严重风化的岩石边坡,边坡坡度为1:或更缓;在堤岸边的河滩上,

二. 工程防护——采用砂石、水泥、石灰等进行防护

1. 抹面防护①适用性:石质挖方坡面,岩石表面易风化,但较完整,尚未剥落的新坡面,边坡应较干燥。②常用材料:石灰浆、石灰与炉渣混合灰浆、石灰炉渣三合土、四合土等,可加纸筋或竹筋,提高强度,或加适量制盐副产品卤水,可加速硬化和预防开裂。③抹面厚度:一般2~10cm。④施工工序及施工要求:清理、填坑、洒水、抹面、拍浆、抹平、养生。坡面岩层有大的裂缝、深坑时,应进行灌浆、勾缝或嵌补;大面积抹面时,每隔5~10m设伸缩缝一道;防止水分从抹面周边渗入。

2. 喷浆①适用性:易风化而坡面不平整的岩石挖方边坡②常用材料:水泥砂浆、水泥石灰砂浆等,加筋材料可用铁丝网或土工隔栅。③喷浆厚度:不宜小于5cm,喷射混凝土厚度以8cm为宜,分2~3次喷射。④比较坚硬的岩石坡面,为防水渗入缝隙成害,分别予以灌浆、勾缝或嵌补等。

3. 干砌片石护坡①适用性:浸水路堤、重要路段或暴雨集中地区的土质高边坡及桥涵附近坡面与岩坡、地面排水沟渠等②作用:防止地面

水流或河水冲刷。③结构及材料要

求:砌片石厚度不小于20cm,一般

为30cm,其下设不小于10cm厚的

砂砾垫层。护面顶部封闭,以防渗

水。基础选用较大石块砌筑,与侧

沟相联时,采用50号浆砌片石砌

筑。④施工方法:先垫砂层,然后

自下而上平整地铺砌片石,片石应

逐块嵌紧且错缝,护面厚度一般不

小于20cm,干砌要勾缝,必要时浆

砌,护面顶部要封闭。

4. 护面墙(浆砌片石的坡面覆盖

层。)①适用性及作用:用于封闭各

种软质岩层和较破碎的挖方边坡

三.冲刷防护(直接防护、间接防

护)

3软土地基加固

①砂垫层法②换填土层法③反压

护道法④重锤夯实法⑤排水固

结法(竖向排水法)⑥挤密法⑦

化学加固法

第六章挡土墙设计

1挡土墙定义: 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

填土边坡,保持土体稳定并承受侧

向土压力的墙式建筑物。

2挡土墙的作用

①收缩填土坡脚,减少填方数量,

减少拆迁和占地面积,保护临近线

路的既有重要建筑物

②防止水流对路基的冲刷和浸蚀,

减少压缩河床或少占库容

③减少挖方数量,防止路基边坡或

基底滑动,确保路基稳定;

④降低边坡高度。

⑤支挡山坡上可能坍滑的覆盖层。

3挡土墙按结构形式的分类

1.重力式挡土墙

特点:依靠墙体自重抵抗土压力,

圬工量较大,形式简单,施工方

便,就地取材,适应性较强,广泛

采用。

墙背型式:直线形、衡重台、折线

设计步骤:①假定挡土墙的截面型

式及尺寸,确定技术形式②计算汽

车荷载的换算③土压力的计算④挡

土墙的验算,验算不合格需改变墙

身的截面形式,返回第一步。⑤绘

制横纵断面图

2.锚定式挡土墙(锚杆式、锚定板

式)

3.薄壁式挡土墙(悬臂式、扶壁式)

4.加筋土挡土墙

4一般条件下库伦主动土压力的计

算步骤

1、计算汽车荷载

2、假定破裂面通过荷载中心,计算

破裂棱体面积S重量G

3、按假定图式的土压力Ea表达

式,算出θ角;

4、判断该θ角对应的破裂面的位

置是否通过荷载中心,如与假定不

相符,则按计算的θ角所对应的位

置,重新计算,重新判断;

5、重复以上计算,直至相符为止;

6、根据最后的破裂面位置对应的计

算式计算土压力。

5第二破裂面法的计算步骤:

1.拟定两组破裂面,按相应公式计

算出θi ,以确定第一破裂面的位

置,如与假定相符,再按与此边界

条件相对应的公式计算αi ;否则

按计算所得的边界条件,重新计

算,直至相符为止。

2.判断:若αi 〉α′,不出

现…,按一般库仑公式计算土

压力,否则,出现…,按出

现…的库仑公式计算。

6挡土墙设计原则

1. 挡土墙位置的选定

路堑挡土墙大多数设在边沟旁

山坡挡土墙设在山坡的基础可靠

处,墙高应保证墙后墙顶边坡稳定

路肩墙与路堤墙墙高或截面圬工数

量相近、基础情况相似时,优先选

用路肩墙

沿河路堤挡土墙应结合河流情况布

置,注意保持水流通畅

2. 挡土墙纵向布置

确定挡土墙的起迄点,选择挡土墙

与路基或其他结构物的衔接方式

确定伸缩缝与沉降缝的位置

布置各段挡土墙的基础

布置泄水孔的位置,包括数量、间

隔和尺寸等

3. 挡土墙横向布置

横向布置选择在墙高最大处、墙身

断面或基础形式有变异处,以及其

他必须桩号处的横断面上进行,确

定墙身断面、基础形式和埋置深

度、排水设施等。

4. 挡土墙平面布置

对个别复杂的挡土墙,在绘制平面

图时,应表明挡土墙与路线的平面

位置及附加地貌与地物等情况,沿

河挡土墙还应绘出河道及水流情

况,防护与加固工程等。

7挡土墙的构造

(一)墙身构造墙背、墙面、墙

顶、护栏(二)基础(三)排水设施

(四)沉降缝与伸缩缝

第七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1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1). 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

划,并充分利用有效地形和自然水

系。

(2)路基排水沟渠的设置应与农田

水利相配合。

(3)设计前应进行调查研究,做到

综合设计和分期修建。

(4)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尽量不破坏自然水系。

(5) 路基排水应结合当地具体情

况,就地取材,以防为主。

(6)应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并提供良好的排水设备。

2路基排水设备的构造与布置

地面排水:(地表径流、大气降水)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槽

地下排水:(上层滞水、潜水、层间水)盲沟、渗沟、渗井

3边沟:

设置位置: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

设置作用: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面水。

结构:浆砌片石、栽砌卵石、水泥混凝土预制块

横断面形式:梯形:土质;三角形:机械化施工、矮路堤;流线形:积雪、积沙路段;矩形:石质

设计要点:

①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平坡路段,边沟纵坡宜不小于%。

②无需水力计算,紧靠路基设计,不允许其他沟渠的水引入,不允许与其它沟渠合用。

③不宜过长,不超过200~300m利

用自然沟渠、排水井、涵洞等排出④出口处妥善处理:防冲刷(涵洞、急流槽、跌水)P184 图7-3

4截水沟

设置位置: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尽量与大多数水流方向垂直。

设置作用: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角不受流水冲刷。

挖方路段截水沟截面形式:挖方路段;山坡填方路段

设计要点:

①截水沟的横断面形式:梯形、与地面水流方向垂直

②纵坡及长度:纵坡宜不小于%;长度以200~500m为宜。

③1:m=1:1~,b>,h>(按设计流量计算)

④沟壁底:密实、不滞留、不渗水,需加固、铺砌

5排水沟

设置作用:引水,排除来自边沟、截水沟、或路基范围内其他水源的水流,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指定地点。

设置位置:离路基尽可能远些,距路基坡角不宜小于2m。

横断面:一般采用梯形,底宽与深度不宜小于,土沟的边坡坡度约为1:1~1:。纵坡:可取%~%,不小于%,不

大于3%。

设计要点:

①平面上力求短捷平顺,以直线为

宜,或采用大半径曲线

(R=10~20m)转向;连续长度宜

短,不超过500m

②纵坡宜不小于%,不大于3%;若

大于需加固处理,大于7%需改为跌

水或急流槽。

③出水口:使原水道不产生冲刷或

淤积;锐角或圆弧相交

6跌水

适用情况:用于陡坡地段,沟底纵

坡可达45度

跌水的构造:有单级和多级之分;

沟底有等宽和变宽之别

基本构造:进水口、消力池、出水

注意:①一般,跌水台阶高P最大

不超过②常用简易多级跌水,台高

约~,护墙用石砌或混凝土结构,

墙基埋深为水深a的~倍,并不小

于,墙厚~。③消力池其消能作

用,底部具有1%~2%纵坡,底

厚~,末端设有消力槛,槛高一般

15~20cm。

7急流槽

适用情况:坡度更陡,是山区公路

回头曲线,沟通上下线路基排水及

其他沟渠进水口的一种常见排水设

施。

构造:进口、主槽和出口。

结构:砌石和水泥混凝土结构,亦

可用岩石坡面挖槽

8暗沟(盲沟):

构造原理:沟内分层填以大小不同

的颗粒材料,利用渗水材料透水性

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沿沟排泄

至指定地点。

盲沟设置及作用:

①一侧边沟下设盲沟,用以拦截流

向路基的层间水,防止路基边坡滑

坍和毛细水上升危及路基。

②两侧边沟下设盲沟,用以降低地

下水位,防止毛细水上升至路基工

作区,造成冻胀或翻浆。

③设在路基挖方与填方交界处的横

向盲沟,用于拦截和排除路堑下面

层间水或小股泉水,保持路堤填土

不受水害。

基本构造:

①横断面成矩形,亦可做成上宽下

窄的梯形。

②盲沟底部中间填以粒径较大的碎

石,空隙较大;粗里碎石两侧和上

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填以较细粒径

的粒料;底部和顶部一般设有30cm

以上的不透水层。

③沟底具有1%~2%的纵坡,出水

口底面标高应高出沟外最高水位

20cm。

9渗沟

作用特点:采用渗透方式将地下水

汇集沟内,并通过沟底通道将水排

至指定地点。其作用是降低地下水

位或拦截地下水。

结构形式:盲沟式、洞式渗沟、管

式渗沟

10渗井

设置条件:当地下存在多层含水

层,其中影响路基的上部含水层较

薄,排水量不大,且平式渗沟难以

布置时,采用渗井。

作用特点:渗井穿越不透水层,将

路基范围内的上层地下水,引入更

深的含水层中去,以降低上层的地

下水位或全部予以排除。

基本构造:

①渗井的平面布置,孔径及渗水

量,按水力计算而定,一般为直

径~的圆柱形;

②井内由中心向四周按层次,分别

填入由粗而细的砂石材料,粗粒渗

水,细料反滤。

11路面表面排水设计原则

①降落在路面的雨水,应通过路面

横向坡度向两侧排走;②路线纵坡

平缓、汇水量不大,路堤较低且边

坡坡面不会受冲刷时,应采用横向

漫坡的方式排水;③不符合以上情

况时,应沿路肩外侧边缘设置拦水

带,汇集路面表面水,然后通过泄

水口和急流槽排离;④设置拦水带

时,拦水带过水断面内的水,在高

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不得漫过右侧

车道外边缘,其他公路上不得漫过

右侧车道中心线。

12中央分隔带排水

①宽度小于3m且表面采用铺面封

闭的中央分隔带排水;②宽度大于

3m且表面未采用铺面封闭的中央分

隔带排水;③表面无铺面且未采用表

面排水措施的中央分隔带.

路面内部排水

路面结构内水分的有害影响:

①造成无粘结粒状材料和地基土强

度降低;②混凝土路面产生唧泥

(mud-pumping) ,出现错台、开裂

和路肩破坏;;③形成高压空隙水压

力和高流速水流,引起基层细颗粒

产生唧泥,失去支承;;④冰冻深度

大于路面厚度时,高水位下造成冻

胀;⑤沥青混合料剥落,影响沥青混

凝土耐久性并产生龟裂。

④现有路面改建或改善工程,需排

除路面结构内水分

13路面内部排水系统设计要求:

①各项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应大于

渗入路面结构内的水流;下游排水

设施的泄水能力应超过上游泄水能力;②渗入水在路结构内的最大渗流时间,冰冻地区不超过1h,其他地区不超过2h~4h;渗流长度不超过45~60m;③各项排水设施不应被渗流从路面、路肩或路基带来的细料堵塞。

14边缘排水系统

组成:由沿路面边缘设置的透水性材料集水沟、纵向排水沟、横向出水管和过渡织物组成。

适用性:常用于基层透水性小的混凝土路面。

15排水基层的排水系统

纵向集水沟:

布置在路面横坡下方,其内侧边缘可设在行车道面层边缘,但有时为避免排水管被压裂或避免路肩铺面受集水沟沉降影响,将集水沟外移60~90cm。

排水垫层:

①排水基层下设置不透水垫层或反滤层,以防表面水向下渗入垫层,同时防止垫层或路基土中细粒进入排水基层而造成堵塞;②排水垫层材料级配组成上要满足透水和反滤要求。

第八章土质路基施工

1路基施工的基本方法:人力施工;简易机械化施工;综合机械化施工; 水力机械化施工; 爆破法施工

2路基施工的一般程序: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①组织准备工作②技术准备工作③物质准备工作

(二)路基施工(三)检查与验收3路基施工施工要点基本要求:

①首先必须搞好施工排水;始终

保持场地干燥。拆除路基挖填

范围内的地表障碍物;房、

树、表层土等.

②必须有条不紊,有计划按步骤进行;利于取弃土。

③路堑开挖应在全断面进行,自上而下一次成型,注意按设计要求准确放样,不断检查校正;注意地基土的处理

④土质路堤应先清理或加固地基;填土时应分层填平,充分压实,压实厚度一般为20~25cm。

⑤路堤加宽或新旧土层搭接处,原土层挖成台阶,逐层填新土,不允许将薄层新填土贴在原路基表面。4路堤填筑填筑方案:

(1)分层平铺:①不同土质水平分层,以保强度均匀;②透水性差的用土宜填于下层,表面成双向横坡,有利于排水;③同一层次有不同用土时,接搭处成斜面,保证该层厚度范围内强度均匀;④不封闭下层透水性大的填料;⑤合理安排不同土

质的层位

(2)竖向填筑

适用性:地面高差大、陡坡地段上

半填半挖路基、局部路段横坡较陡

难以分层填筑。

必要的技术措施:

①选用振动式或锤式夯击机等高效

压实机械;

②填料宜选用沉陷量小及粒径较均

匀的砂性土或石料;

③一次填足路堤全宽;

④允许短期内自然沉落,暂不修建

较高等级路面。

(3)混合填筑:下竖上平,适高差较

大。

5路堑开挖分类:

(1)横向全宽掘进:①一端或

两端同时进行——适短而

深的路堑

②一次挖深

2m左右,过深时分台阶

(2)分层纵向全宽掘进:

①方法:在路线一端或两端,沿

路线纵向向前开挖。

②单层掘进的高度,即为路堑设

计深度;

③较深路堑,可采用双层掘进

法,上层在前,下层随后。

(3)横向通道掘进:方法:先在路

堑纵向挖出通道,然后分段同时向

横向掘进。

(4)混合式开挖:纵向通道+横向

通道,+横向挖掘,采用双层式纵

横通道的混合掘进方法。

(5)分段纵挖法:纵向分段,各段

开挖。

6组织机械化施工注意事项:

①建立健全施工管理体制与相应组

织机构;

②制定严密的施工组织计划,合理

选择施工方案;

③机具设备有限制时,善于抓重

点,兼顾一般;

④加强技术培训,坚持技术考核,

鼓励技术革新。

7路基压实的意义与机理:

意义:路基压实是路基施工中一个

重要工作,也是提高路基强度和稳

定性的根本技术措施之一。

机理:通过压实使土粒重新组合,

彼此挤紧,孔隙缩小,土的单位重

量提高,形成密实整体,最终使强

度增加,稳定性提高。

8影响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内因:含水量、土质

(二)外因:压实厚度、压实功能:

最佳含水量随压实功能的增大而减

9路基压实机具选择与操作:

压实机具类型: 碾压式、夯击式、

振动式

压实机具选择依据: 土质及不同土

层厚度

砂性土压实效果:振动式较好,夯

击式次之,碾压式较差;

粘性土:宜选用碾压式或夯击式。

施工操作及质量控制: ①先轻后

重,先慢后快;②工作路线:直

线:先两侧后中间;弯道:由低到

高。相邻两次轮迹重叠轮宽的1/3;

③检查含水量和密实度

10压实度:工地实测干容重γ与标

准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容重γ0之

比的相对值。

第十章碎、砾石路面

1水结碎石路面施工工序:

准备工作─撒铺石料并摊铺─预碾

碎石─碾压并撒水─撒铺嵌缝料─

碾压洒水─撒铺石屑并洒水碾压成

型─初期养护

碾压三阶段:稳定期、压实期、成

型期

2级配砾(碎)石路面:

(1)定义:由各种集料(粗细砾石

+砂或石屑)和土,按最佳级配原理

修筑而成的路面层或基层

(2)强度构成:摩阻力+粘结力

密实结构具有一定水稳性和力

学强度

(3)作用:中级路面的面层,次高

级路面的基层

(4)特点:平整度好,施工维修简

易,造价低,缺点同前

(5)厚度和材料:厚度为

8-16cm,大于16cm 分两层;材

料:石料强度不应低于IV级,形

状近似立方体或圆球体,控制扁

平、细条及小于细料的含量和塑性

指数;用作基层时掺石灰,剂量为

细料含量的8%——12% ;砂以粗

砂、中砂为宜。

(6)施工工序:拌和法:准备→备

料→铺料→洒水拌和整形→碾压→

铺封层(石屑)

3优质级配碎石基层:

(1)作用:柔性路面的基层、底基

层,半刚性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

(2)强度:碎石本身强度及碎石颗

粒之间的嵌挤力。

(3)材料要求:碎石强度(压碎值)

规范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路面级配碎石集料压碎值应不大于

26%;扁平长条颗粒﹤20%;不含

粘土块、植物等有害杂质

(4)细料:颗粒级配,限制细小颗

粒含量及塑性坚硬的岩石、圆石或

矿渣(slag)轧制而成;颗粒级配,限

制细小颗粒含量及塑性碎石场的细

筛余料、专门轧制的细碎石集料,

天然砂砾

4优质级配碎石基层施工:

准备→备料→摊铺拌和→整型碾压

摊铺拌和主要环节:①现场路拌法:现铺碎石→撒布石屑→洒水拌和;

②集中拌和法:先将碎石石屑加水拌和→现场摊铺

第十一章块料路面

1结构层次:

面层:块状石料

整平层:垫平基础表面及块石底面,一般采用级配良好的清洁粗砂或中砂;煤渣、水泥砂、沥青砂;厚度为2~3cm

基层:一般采用粒料基层和半刚性基层。

2天然石块路面类别:

整齐石块和条石:①采用Ⅰ级石料:高级路面②基层:C20贫水泥混凝土,M10水泥砂整平

不整齐石块:①采用Ⅰ~Ⅱ级石料②基层砂、炉渣、碎砖石、级配砾石

半整齐石块:①采用Ⅰ~Ⅱ级石料②基层:贫水泥混凝土、碎石、稳定土

3天然石块路面施工:

1)摊铺整平层:级配良好的清洁的粗砂、中砂→一般;水泥砂浆、沥青砂→高级

2)排砌块石:①全宽进行②大块石在路边,适当在中间③小头向下④嵌紧、错缝、平整⑤由低到高⑥长边垂直中线

3)嵌缝压实:检验路拱、路肩夯实、填缝(石屑、粗砂)、路面压实第十二章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1特点:

优点:稳定性好,抗冻性强,结构自身成板体,整体性较好, 材料生产工艺简单, 来源广泛,造价低,刚度介于柔性材料和刚性材料之间,称半刚性材料

缺点:耐磨性差,易疲劳,干缩,

2作用:

路面、广泛应用于路面结构的基层或底基层

3干缩特性:拌和压实后体积内水分挥发及水化作用, 混合料水分减少,由此发生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引起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体积收缩.

⑴主要指标:干缩应变、干缩系数、失水量、干缩量

⑵影响:材性、剂量、含水量、龄期、细颗粒含量

⑶规律:

稳定粒料类:石灰稳定类>水泥稳定类>石灰粉煤灰稳定类。

稳定细粒土:石灰土>水泥土和水泥石灰土>石灰粉煤灰土。4温度收缩特性:内部和环境温度变

化带来的体积收缩

⑴指标:收缩系数:温度下降1℃时

单位长度收缩量

⑵影响因素:材性、剂量、龄期

⑶规律:中砂以上颗粒温缩少,粉

粒以下…..大

5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 使用范

围:

①各级公路路面的底基层;

②二、三级公路的基层,不用作高等

级路面基层;

③潮湿路段不宜用做基层,若做基

层则需下设垫层;

④沥青面层之下不宜设此基层,若

设则设碎石联结层后方可铺该基层

6石灰稳定类基层影响强度的因素:

(1)土质:一般采用塑性指数12~18

的粘性土为最优,易粉碎, 易碾压成

型,易稳定,控制硫酸盐和腐殖质

的含量

(2)灰质:,Ⅲ级以上技术指标;尽量

缩短存放时间;低质用量>高质用

量;磨细的生石灰粉最优,其次消

石灰粉

(3)石灰剂量:最佳剂量(强度最大)

需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因土质不同

而异

(4)含水量:最佳含水量通过标准

击实试验确定,洁净饮用水

(5)密实度:密实度增长,则强度增

长,抗冻性、水稳定性增长;密实度

增减1%,强度随之增减4%左右。

(6)石灰土的龄期:强度随龄期增长,

前期(1~2个月) 增长比后期快。

(7)养生条件: 保证一定的温度和

湿度

温度:施工期最低温度在5℃以上,

在重冰冻(-3~-5℃)到来前1个月~

1个半月完成施工

湿度:在一定潮湿条件下,养生强度

形成比在一般空气中养生要好。

=〉热季施工为宜

7石灰土基层缩裂防治:

(1)控制压实含水量

(2)严格控制压实标准

(3)施工在气温进入0℃前一个月

结束,防止温缩(temperature

shrinkage)

(4)重视初期养护,洒水养生,防止

干缩(drying shrinkage)

(5) 及时铺筑面层,防止水分蒸失

(6) 掺加集料,提高强度和稳定性

(7) 防止基层裂缝的反射:

a、设置联结层:沥青碎石或沥青

贯入式联结层(binder course)

b 、铺筑碎石隔离过滤层:10~

20cm的碎石层或玻璃纤维网格

8水泥稳定类基层使用范围:各级公

路的底基层,二级以下公路基层禁

止作为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的基层,

只能用作底基层(包括水泥混凝土

路面)

9碎(砾)石灰土底基层使用范围:高

级、次高级路基的基层或底基层

10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基层的特征:

水硬性,缓凝性,强度高,稳定性好,板

体性强,强度随龄期不断增加, 抗水,

抗冻,抗裂,收缩性小,适应各种气候

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可用作各级公

路的基层或底基层,包括高等级公

路。

11石灰煤渣类基层:

石灰和煤渣按一定配合比,加水拌和,

摊铺,碾压,养生而成的基层.(简称二

渣) 二渣中掺入一定量的粗骨料,

称三渣;掺入一定量的土,成为石灰煤

渣土

十四章

沥青路面设计:

内容:(1)材料选择(2)配合比

设计(3)结构组合设计(4)厚度

验算(5)方案比选(6)其他路面构

造的设计力学模型:

(1)弹性半空间体系

(2)弹性层状体系

(3)粘弹性层状体系

(4)弹性地基板力学模型:弹性层

状体系

基本假定

(1)各层都是由均质,各向同性的

弹性材料组成,位移、变形微小,

这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服从胡克定律

(2)土基在水平方向和向下深度方

向均为无限,其上各层厚度均为有

限,但水平方向仍为无限

(3)土层表面作用着轴对称圆形均

布荷载(可以是垂直均布荷载,也可

以是一般圆形荷载)同时在下层无限

深处及水平无限远处应力、应变、

位移都是零

(5)弹性地基有限元(6)非线弹性

层状体系(4)层间接触面满足一定

的条件,可以是假定完全连续,完

全光滑,也可介于两者之间(5)

不计自重

2、基本原理(解题方法)

简化荷载:圆形均布荷载(垂直,水

平)圆柱坐标(γ,θ,Z)

三个法向分力:

三对剪应力:

轴对称荷载

共有十个变量(再加上U(r),W(z)),

十个方

程式,理论上结合边界条件即可

解出未知值,但是实际

解法相当困难,一般采用应力函

数求解

3.沥青路面的破坏状态与设计标准

一、破坏模式

1、裂缝类——路面结构的整体性

受到破坏

,,

z

γθ

σσσ

,,

z z z z

γγγθθγθθ

ττττττ

===

2、变形类——路面的表面形状发生改变

3、表层损坏类——路面表层局部受到破坏 二、破坏状态

(一)沉陷:车轮作用下表面产生局部凹陷变形

产生原因:路基土承载不足,形成压缩与变形

设计标准:路基土的垂直应力, (二)车辙:车轮重复作用导致塑性变形的积累。行车轮带处形成纵向带状凹陷,产生原因:车轮重复作用导致塑性变形的积累 。 三)疲劳开裂:

路面在无显着永久变形下,形成短而细的横向裂缝,并逐渐扩展成网状,开裂宽度范围不断增大。 产生原因:车轮反复作用,结构层底面拉应变超过材料的疲劳强度,底面看先开裂并向表面发展

推移:路面表面在较大水平荷载作用下出现推移与拥包鼓起现象。产生原因:结构层内剪应力超过材料的抗剪强度

设计标准:面层中可能最大剪应力 适于:停车站、交叉口、紧急制动路段 五)低温缩裂:低温时材料收缩受限产生较大拉应力,当它超过材料当时的抗拉强度时便产生开裂

设计标准:低温收缩受约束产生的温度应力 六)路面弯沉:垂直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垂直变形 产生原因:整体刚度不足

设计标准:实测路面弯沉值小于设计弯沉值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一、适应行车荷载的要求

1、按交通要求选择面层等级和类型

2、按各结构层的功能选择结构层次

3、按各结构层的应力分布特性确定材料和厚度,相邻结构层之间相对刚度比不宜过大。一般基层与面层模量比不小于,土基与基层或底层的模量比宜为~

???功能性破坏:影响行驶舒适性结构性破坏:影响结构强度降低

1.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总结

前言 路线:空间线(平面、纵面),决定行车的安全、舒适、经济、快捷; 路基:按照路线位置和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承受荷载)路面:用硬质材料铺筑于路基顶面的层状结构;(承受荷载) 三者的关系:路线的确定应考虑路基的稳定性;路面位于路基之上,强度和稳定性相互影响和维护。 第一章总论 1路基路面工程特点 ①土石方工程量大,耗费大量材料,造价较高 ②施工工艺较简单,但季节性强,讲究工序 ③涉及面广: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大(水文地质情况复杂,气候多变) 2工程上对路基路面的要求(1)对路基的要求: 整体稳定;足够的强度,允许小变形;水温稳定性(2)对路面的要求: 强度与刚度——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行性能;沙尘,噪音低 综上: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性能: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表面抗滑性 3影响路基路面稳定的因素自然因素:地理条件:平原(保证排水设计和最小填土高度)山岭 地质条件:岩石种类、层理、倾向、夹层、断层气候条件:温度、湿度日 照、风力(材料老化和地下 水位 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地 表、地下 材料类别:砂类土、粘性土、 粉性土 人为因素:设计(合理与 否);施工方法和养护与管 理措施 4路基土的分类及工程性质 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 特殊土 巨粒土: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填筑路基和砌筑边坡 砾石混合料(级配良好): 强度、稳定性、密实度高; 填筑路基、铺筑中级路面、 高级或次高级的基层或底 基层 砂土:无塑性,透水、粘性 小,易松散,但压实后稳定 性好强度大、水稳定性好; 压实困难(振动法、掺入 少量粘土) 砂性土:粗细搭配,级配好, 强度和稳定性高,理想的路 基填筑材料 粉性土:水稳定性差,毛细 现象、易冻胀翻浆,不可用, 需处理 粘性土:粘性大,颗粒细, 毛细现象,透水性差,可塑 性强,干燥强度大,遇水承 载力降低充分压实和良 好的排水设计,可保证路基 稳定 重粘土:不透水,粘聚力强, 施工干燥时,难以破碎; 不可用 5冻胀:积聚于面层下的水 结冰后体积增大,使路基隆 起而造成的路面开裂等破 坏现象。 翻浆:冻涨土在温度升高 后融解,无法迅速排除,在 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路面 结构产生较大变形,湿度很 大的路基土会以泥浆的形 式从冻涨后开裂的路面层 裂隙中冒出或挤出。 6公路自然区划区划定制原 因和原则: 原因:(1)自然条件影响道 路建设;(2)自然条件大致 相同的划分为一区,在同一 区内从事公路规划、设计、 施工、管理时,可相互参照 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 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自然 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 导作用 8对新建公路: 路基临界高度:指保证 路槽底80cm上部土层处于 某种干湿状态,在最不利季 节路槽地面距地下水位或 地面积水位的最小高度。 9路面分层及层面功能 面层:特性:直接承载→满 足强度、稳定性 要求:结构强度、变形能力、 稳定性、耐磨、抗滑、平整 材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 凝土;沥青混合料;碎石(掺 土或不掺土)混合料 基层:特性:承载、传递、 扩散。材料:粒料类:碎砾 石材料,片石,圆石、工业 废渣和土、砂;无机结合料 类: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 类,工业废渣稳定类沥青稳 定类:热拌沥青碎石,沥青 灌入碎石,乳化沥青碎石混 合料 分层:当基层较厚时,分两

公路工程心得体会及知识点概括

2公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经济建设有着巨大的的影响。 3我国已修建的很多公路,但是技术等级不高,路容路况差且安全性较低,这些方面都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要想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应该大力发展高等级道路的修建。高等级公路的修建大大缩短了两地的行车时间,更加有利于更好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而且新材料、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机械化的施工工艺也为高等级公路修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4公路建设系统的完备性是最能够体验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加强公路建设,提高公路建设的应用效率。 5综上所述,公路建设不仅缩短了城市、城乡、乡乡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各地之间的关系,而且会对地区经济、沿线经济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局势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一定要加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公路的维护和维修工作,确保公路交通畅通无阻,为经济的建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6.对道路工程的个人认识 通过老师上课讲解,我个人对于道路工程 有了深刻的了解。道路工程的设计与建设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要合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且要合理的运用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以及公路小桥涵等学科的只是,要融会贯通。这样才能都建造出及格的道路,供人们使用,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刻苦,更加努力的去钻研知识,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 我国道路建设具有悠久发展史,道路工程历史源远流长。道路伴同人类活动而产生,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历史文明的象征、科学进步的标志。从修建牛、马车路到建成现代化的公路网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古代道路、近代道路和现代公路三个时期。道路(公路和城市道路)是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工程结构物,有路线、构造物(路基路面、桥梁、涵洞和隧道)以及交通工程和沿线附属设施组成。道路是交通的基础,是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人流、物流的运输载体,担负着城市内部和城际之间交通中转、集散的功能,在全社会交通网络中起着“结点”的作用。道路运输具有以下特点:①机动灵活,迅速直达,能迅速集中后分散货物,能做到迅速直达或门对门运输,不需中转,节约时间或费用,减少货损,经济效益高。②受地形、地物地质等的影响小,可延伸到山区、平原、城市、农村、机关、学校、工矿企业,直到家庭。③适应性强,服务面广,

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路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电路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阿拉伯人占人口多数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世界 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除了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以色列、格鲁 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8个国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均属于 阿拉伯国家。此外,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 等五个国家也属于阿拉伯国家。 1.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 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 导体 (1)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 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这句话的问题在于代词使用不一致。请看one must be so dedicated that you will practice six hours a day,前面用的代词是one,但是后文使用的是you,再理解句意,不难发现两个代词其实是在指代同一个人。所以应该把you改成one.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由于石油生产、出口是的这些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经济结构单一, 近几年各国努力促进经济多样化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发展制造业和农业。

路基路面工程实习报告

一、路基路面施工方法 (一)路基施工 1、前期准备:对图纸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及路基中心桩测量校核,并加密水准导线点,设置路基边线桩,对有关控制桩采取加固保护措施。同时对土源的土质进行取样试验,测定填筑用土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量。 2、处理沟塘、清理表土 :沿线沟塘抽水清淤至原状土并整平,再用原土掺6%石灰处理然后运土分层回填压实。用推土机清除路基边线内地表以下的耕植土,集中堆放在人行道或挡土墙外侧绿化带部位,以便将来回填绿化带用。在路基两侧开挖临时排水沟,以降低土下水位,排除施工期间地表积水。 3、路基填筑、压实 :当清表工作结束后,立即组织机械挖运土方进行填筑。施工中,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压实。采用机械压实,压实前,自中线向两边设置2%—4%的横坡,碾压时,横向纵向接头不小于技术规范,确保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路基填筑,每层压实厚不超过20cm(松土厚30cm)。碾压时,按照先用轻型压路机,后用重型压路机,再用振动压路机的次序,碾压路线由边到中循序渐进,以利形成路拱。在路基边缘向外超填30~50cm,以保证边缘压实度及防止雨水冲刷。施工过程中随着土的下挖,及时开挖排水沟和抽水机坑,以备雨后抽水,保证土源的自然含水量,利于正常施工。每层填筑碾压完成后,按频率检查压实度,及时恢复中线,边线并测量高程,记录备案,方可进行下层铺筑。

(二)路面基层 1、前期准备 :对路基中边线及高程进行测量复核,并放样钉桩,同时对路基底基层的压实抽样复验,当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时,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基层施工 1)石灰土基层:将土和石灰按配合比要求配好,用行走式灰土拌和机拌和,推土机堆平。摊铺过程中应将大的土块和草皮、树叶等杂物拣除,用8—10T压路机稳压,然后用平地机整平,再用12—15T压路机碾压成型至设计要求的密实度。混合料成型后即进入养生阶段,经常洒水养护,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机动车辆进入,养护期不少于一周。 2)二灰碎石施工采用厂拌二灰碎石混合料,自卸汽车运输,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成型、养生。 ⑴材料:a、石灰:钙镁含量三级以上石灰规定的技术标准,并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早日用在工程上。 b、粉煤灰:SiO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应大于70%,粉煤灰烧失量不大于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 c、碎石:压碎值不大于30%。 ⑵摊铺:施工前进行测量放样,按放样标高来进行二灰碎石混合料的摊铺。二灰碎石混合料集中拌和,分二层铺筑,当下层达到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上基层施工。拌和场的混合料存放时间不超过24小时。对运至工地摊铺的混合料要测量其含水量,对于达到最低含水量的混合料,全幅一次摊铺。先用轻型压路机进行预压,达

路基路面工程 习题 思考题汇总及答案 邓苗毅 郑州航院

思考题汇总 第1章 总论 1、路基、路面分别指的是什么?路基和路面在公路中各起什么作用?有哪些基本性能要求? 答:路基: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作用:路基是路面结构的基础,坚固而又稳定的路基为路面结构长期承受汽车荷载提供了重要的保证,而路面结构层的存在又保护了路基,使之避免了直接经受车辆和大气的破坏作用,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基本性能要求:①承载能力(包括强度和刚度);②稳定性;③耐久性;④表面平整度;⑤表面抗滑性能。 2、 影响路基路面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①地理条件;②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④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⑤土的类别。 3、 我国公路用土如何进行类型划分? 答:我国公路用土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性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存在的情况,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特殊土四类。 4、 为何要进行公路自然区划,制定自然区划的原则又是什么? 答:我国地域辽阔,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从北到南分处于寒带、温带和热带。从青藏高原到东部沿海高程相差4000m以上,因此自然因素变化极为复杂。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同公路建设有密切关系。为了区分各地自然区域的筑路特性,进行了公路自然区划。 原则:①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②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 ③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5、 路基湿度的水源有哪些方面?

答:①大气降水;②地面水;③地下水;④毛细水;⑤水蒸气凝结水;⑥薄膜移动水。 6、 试述路基水温状况对路基的影响。 答:沿路基深度出现较大的温度梯度时,水分在温差的影响下以液态或气态由热处向冷处移动,并积聚在该处,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使路基拱起而造成面层开裂,使路面遭受严重破坏 7、 路基干湿类型分为几种? 路基对干燥状态的一般要求是什么?答:分为四类,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 要求:路基保持干燥或中湿状态。 8、 试述原有公路土基干湿类型的确定方法。 答:按不利季节路槽底面以下80cm深度内土的平均稠度确定。 9、 试述新建公路土基干湿类型的确定方法。 答:用路基临界高度作为判别标准。 10、 什么是稠度? 答:稠度wC 定义为土的含水率w与土的液限wL之差与土的塑限wP和液限wL之差的比值。 11、 什么是路基临界高度(用于路基土干湿状况)? 答: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称为路基临界高度H。 12、 路面横断面由什么所组成?路面横断面又可分为哪两种形式?答:由行车道、硬路肩和土路肩组成。 通常分为槽式横断面和全铺式横断面。 13、 为什么要设置路拱?路拱有哪些形式? 答: 为了保证路表面的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而减弱路面结构强度,通常设置路拱。形式:直线型路拱、抛线型路拱。 14、 路面结构层次如何进行划分?

大学电路知识点总结

大学电路知识点总结 【篇一:大学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路理论总结 第一章 一、重点: 1、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2、电功率的定义:吸收、释放功率的计算 3、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 4、基尔霍夫定律 5、电源元件 二、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电流(current) : i ①符号 :i ②计算公式 i(t)?dq(t)/dt a、说明:电流的参考方向是人为假定的电流方向,与实际 电流方向无关,当实际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时电流取正,相反地,当实际电流方向与参考方向不一致时电流取负。 b、表示方法:在导线上标示箭头或用下标表示 c、例如: 参考方向(iab) ———— ———— 实际方向 实际方向 i 0 2、电压(voltage) ①符号:u ②计算公式: i 0 u=dw/dq 荷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做的功的大小。 ③定义:两点间的电位(需确定零电位点?)差,即将单位正电 ④单位:伏特v 1v=1j/1c a、说明:电压的实际方向是指向电位降低的方向,电压的 参考方向是人为假定的,与实际方向无关。若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则电压取正,反之取负。 b、表示方法:用正极性(+)表示高电位,用负极性(-)

表示低电位,则人为标定后,从正极指向负极的方向即为电压的参 考方向或用下标表示(uab)。 c、例如: 参考方向参考方向 i u 实际方向 – + i 实际方向 – + + u 0 3、关联与非关联参考方向 u 0 ①说明:一个元件的电流或电压的参考方向可以独立的任意的 人为指定。无论是关联还是非关联参考方向,对实际方向都无影响。 ②关联参考方向: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一致,即电流从 所标的正极流出。 非关联参考方向: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不一致。 ③例如: r i r i + u 关联参考方向 u 非关联参考方向 u=ir 三、电功率 1、符号:p 2、计算公式: u=-ir 4、相关习题:课件上的例题,1-1,1-2,1-7 dwp??ui dt

路基路面工程实习报告范本

路基路面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璠廖公云朱湘 : 学号: 学校:东南大学 院系:交通学院

实习目的:生产实习施工现场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的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课堂教学中得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践的验证。将课本上对各种路基路面材料、结构及施工工艺的初步认识与工程实践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以巩固和加深对《路基路面工程》课程容的消化理解,并通过对路基路面施工工艺、施工设备和质量控制等问题的实地认识与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所学路基路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工程实际相联系。了解、熟悉路基路面的主要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手段,促进学生对路基路面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 实习要求:实习前组织实习动员,由老师向学生介绍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主要实习容及时间安排,实习中的注意事项。 实习中要求掌握的容: (1)掌握路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2)掌握沥青路面基本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 (3)掌握路基边坡防护及路基路面排水设施设计与使用条件; (4)掌握基层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实习安排:集体到路基路面施工现场进行生产实习,共3天,第4天撰写实习报告。 具体安排如下: 9月3号:紫金山上山公路,块料路面及山区公路设计参观。 9月4号:麒麟门122省道工程,水稳基层施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排水施工及路基施工。 9月5号:高淳快速通道工程施工参观,,沥青面层施工,基层施工、边坡与防护工程施工。 9月6号:实习回顾,总结要求,撰写实习报告。 工程实例 本次路基路面实习总共参观了四个施工现场和工程实例。涵盖了山区公路、省道、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等多种公路与城市道路。 1.紫金山上山公路 块料路面的强度主要由基础的承载力和石块与石块的所构成。一般铺砌在垫平层之上。垫平层的作用是垫平基层表面及石块底面,保持石块顶面平整,并缓和车辆行驶时的冲击和振动作用。石块之间须用填缝料嵌紧,使石块不致松动,以加强路面整体性,并保护石块边角,减少渗水。石块多用坚硬玄武岩、辉绿岩及细粒匀质花岗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块石路面根据所用石料形状、尺寸及修琢程度分为长方石、小方石、粗打(拳石)或粗琢块石等路面。这种路面坚固耐久,清洁少尘,养护修理方便,能适应重型汽车及履带车辆交通。但石料须加工琢制,并须用手工铺砌,较为费工,路面平整度较差,影响车速和行驶舒适。 紫金山上山公路始建于民国时期,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也经过多次修筑。为克服高差与适应地形,上山公路往往有较大的纵坡与转角,路面采用块石砌筑而成,摩擦系数较大;在转角比较大的转弯处,采用嵌花式扇形铺筑,并在侧加宽,填方一侧设置防护墩,为行车安全提供保障。但整体来说,块料路面平整度较差,因此设计车速不高。

沉积相知识点复习 (5)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系试卷 一、填空题( 每空0.5 分,共10 分) 3 、一般说来,层状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①__________ ,多属②__________ 的产物;柱状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条件③__________ ,多为④__________ 的产物。①较弱,②潮间带上部,③较强,④潮间带下部至潮下带上部。 6 、Young et al.(1972) 以潮汐作用带为形式的相带模式包括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 ③__ 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四个相带。①潮上带,②潮间带,③局限潮下带,④开阔潮下带。 7 、第一部系统论述我国各地质时代的沉积岩层的古地理轮廓的专著是①__________ 编著的② __________ 。①刘鸿允,②《中国古地理图》。 1 、相标志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可归纳为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和③ __________ 三类。①岩性标志,②古生物标志,③地球化学标志。 6 、Laporate(1969) 以潮汐作用划分的相带模式包括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四个相带。①潮上带,②潮间带,③潮下带上部,④潮下带下部。 7 、米德尔顿和汉普顿按支撑机理把沉积物重力流划分为四种类型,即①__________ 、②______ ____ 、③__________ 和④__________ 。①碎屑流,②颗粒流,③液化沉积物流,④浊流。 5、按照地貌特点、水动力状况和沉积物特征,可将砂质高能滨岸相划分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四个亚相。①海岸沙丘、②后滨、③前滨、④近滨。 6、欧文(Irwin,1965)根据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将陆表海碳酸盐沉积作用环境划分出了三个能量带,即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和③____________。①远离海岸的X带(低能带)、②稍近海岸的Y带(高能带)、③靠近海岸的Z带(低能带)。 三、比较下列每对术语的异同点( 每小题 4 分,共32 分) 4 、泥岩与页岩——均为粘土岩,前者无页理,后者有页理。 5 、沉积相与岩相——岩相与沉积相是从属关系。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而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6 、河控三角洲与浪控三角洲——为不同作用所控制形成的三角洲。河控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形成的三角洲,是高建设性的三角洲,形态上呈鸟足状或朵状。浪控三角洲是以波浪作用为主形成的三角洲,是破坏性的三角洲,形态上呈鸟嘴状。 7 、内波与内潮汐——内潮汐是内波的一种特殊类型。内波是指存在于两个不同密度的水层界面上或具有密度梯度的水体之内的水下波(LaFond,1966 ),内波的振幅、周期、传播速度、深度的变化范围都很大。其中周期与半日潮或日潮相同的内波叫做内潮汐。

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带电体==本质:电荷 的转移 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种类 电荷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性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电量:q 单位:库伦 简称:库 符号:C 元电荷:最小电荷:e=1.6×1019 - C 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电源:提供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作用 用电器:消耗电能 导线:传输电能的路径 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 两种材料 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 电流产生条件 ①电路闭合 ②保持通路 定义: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电路 电流的方向 在电源中电源的正极→用电器→电源的负极 单位:A ?→?310mA ?→?310A μ 工具:电流表 ○A 测量 使用方法 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电流的大小(I ) ②看清量程、分度值,不准超过电流 表的量程 ③必须正入负出 ④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直接连到电源 的两极 电路的连接:先串后并,就近连线,弄清首尾 通路:接通的电路 三种状态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 轻小物体的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 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二、两种电荷: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带电体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轻小物体。 例:1、A带正电,A排斥B,B肯定带正电; 2、A带正电,A吸引B,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A、B都是轻小物体)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原子的结构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数量上相等,整个院子呈中性,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六、元电荷 1、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e=1.6*10-19C。 2、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七、导体、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等;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例如:1、干木头(绝缘体)、湿木头(导体)2、玻璃通常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导体) 一、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3、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尤其注意电子是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路基路面工程(第四版)期末复习大总结(主编黄晓明)

路基路面工程(第四版)期末复习大总结(主编黄晓明)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一章概论 第二节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与性能要求 一、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路基: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性和设计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用各种筑路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 二、路基路面工程的性能要求 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路面抗滑性 第三节路基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 一、路基横断面 填方路基结构0~30cm范围称为路床,30~80cm称为下路床,80~150cm 称为上路堤,150cm以下称为下路堤。 二、路面横断面 槽式横断面、全铺式横断面 四、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 面层、基层、路基。 面层:沥青面层材料主要考虑抗车辙和抗剪切 基层:基层是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 垫层: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要好 五、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

沥青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四级公路 水泥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四级公路 六、路面分类 按面层材料区分: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砂石路面 按力学特性区分:柔性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刚性路面按基层材料类型及组合形式的不同,可将沥青混凝土路面划分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式路面(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第四节路基路面结构的影响因素 一、路基路面稳定性影响因素 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 二、路基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 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体积随路基路面结构内温度和湿度的升降而引起膨胀和收缩 保持路基干燥的主要方法是设置良好的地面排水设施和路面结构排水设施路基路面结构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基的湿度变化 第五节公路自然区划 区划的三个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一、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地史学复习重点汇总+中国地质大学.doc

沉积环境: 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沉积相——反映沉积记录成因(环境、条件和沉积作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的综合。即沉积记录成因的物质表现。生物相岩相 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相分析——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其成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瓦尔特相(定)律亦称相对比原理 :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相互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地重叠在一起; 即在垂向上整合叠置的相是在侧向上相邻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The past history of our globe must be explained by what can be seen to be happening now” (James Hutton). It was named Uniformitarianism by Charles Lyell (1830; Hutton, 1795) Sed. Facies indicators——the physic, chemic and biologic characteristics which indicat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processes and conditions. 。。。。。。 地层:各种层状岩石的统称.包括所有的沉积岩,部分火成岩和变质岩. 地层学:研究层状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时空分布规律(狭义)和形成环境条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地质学分支学科.她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地球科学的时间坐标。 地层叠覆律: 原始地层自下而上是从老到新的(上新下老) 原始水平律: 地层沉积时是近于水平的,而且所有的地层都是平行于这个水平面的(水平摆放). 原始侧向连续律: 地层在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内是连续的,或者延伸到一定的距离逐渐尖灭(侧向连续)。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含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相同。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心得)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

沥青路面设计 方案一: (1)轴载换算及设计弯沉值和容许拉应力计算 序号车型名称前轴重(kN) 后轴重(kN) 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 交通量 1 三菱T653B 29.3 48 1 双轮组2000 2 日野KB222 50.2 104. 3 1 双轮组1000 3 东风EQ140 23.7 69.2 1 双轮组2000 4 解放CA10B 19.4 60.8 5 1 双轮组1000 5 黄河JN163 58. 6 114 1 双轮组1000 设计年限12 车道系数 1 序号分段时间(年) 交通量年增长率 1 5 6 % 2 4 5 % 3 3 4 %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4606 设计年限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2.745796E+07 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 4717 设计年限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 2.811967E+07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公路等级系数 1.1 面层类型系数 1 基层类型系数 1 路面设计弯沉值: 21.5 (0.01m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劈裂强度(MPa) 容许拉应力(MPa)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1 .28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 .21 3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8 .3 4 天然砂砾 (2)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4 标准轴载: BZZ-100 路面设计弯沉值: 21.5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4 设计层最小厚度: 10 (cm)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容许应力(MPa)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1500 1600 1.2 2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 1200 1300 .8 3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25 900 900 .4 4 天然砂砾? 250 250 5 土基32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1.5 (0.01mm) H( 4 )= 80 cm LS= 22.2 (0.01mm) H( 4 )= 85 cm LS= 21.5 (0.01mm) H( 4 )= 85 c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验算设计层厚度: H( 4 )= 85 cm(第1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85 cm(第2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H( 4 )= 85 cm(第3 层底面拉应力验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H( 4 )= 85 cm(仅考虑弯沉) H( 4 )= 85 c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50 cm 验算结果表明,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 cm 石灰水泥粉煤灰土25 cm 天然砂砾85 cm 土基 (3)竣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4 标准轴载: BZZ-100 层位结构层材料名称厚度(cm) 抗压模量(MPa) 抗压模量(MPa) 计算信息 (20℃) (15℃)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 1500 1600 计算应力

岩石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火成岩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和生物遗骸等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的成因分类:按岩石的形成作用过程划分为:岩浆岩:是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继而冷却固结的产物。沉积岩: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火山碎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的。变质岩:是由先已存在的岩石(岩浆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及应力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新的环境而形成的岩石。 三大岩类之间的循环转换关系:已经存在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抬升到地表以后,经风化剥蚀、机械破碎、搬运、沉积等作用可以形成沉积岩;已经存在的沉积岩、火成岩或变质岩,因温压条件的变化或流体的作用等可形成变质岩;温压条件的进一步变化,可使原来的沉积岩。变质岩或火成岩发生熔融形成岩浆,岩浆在固结形成新的火成岩。 岩石学:是专门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岩浆:是天然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含有部分挥发分和固态物质、粘稠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高温熔融体。自然界中硅酸盐岩浆占绝大多数,极少量是金属硫化物岩浆和金属氧化物岩浆(矿浆)及碳酸岩浆。 岩浆的主要化学成分: (1) 常量元素: O、Si、Al、Fe、Mg、Ca、Na、K、Mn、Ti、P、H、C等,其中O最多。在岩浆结晶过程中这些元素相互结合,组成各种矿物。通常以氧化物形式来表示:如SiO2 、Al2O3 、Fe2O3 、 FeO 、MgO、CaO、Na2O、K2O、MnO、TiO2、P2O5、H2O、CO2 等。但实际上在岩浆中这些元素并非以氧化物形式存在,而多是呈离子、原子或离子团的形式存在,如: Mg2+、 Na +、[SiO4]4-。 另外还有挥发份:CO2、SO2、CO、N2、H2 NH3、NH4、HCl、HF、KCl、NaCl等等。硅酸盐岩浆化学成分以SiO2含量最多,根据SiO2含量将硅酸盐岩浆分成4种类型:1) 酸性岩浆SiO2 > 63%(wt%) 2) 中性岩浆SiO2 52~63%(wt%) 3) 基性岩浆SiO2 45~52%(wt%)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道路主要是由路基和路面组成的。路基是在地表按照道路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路面是在路基顶面行车部分用各种坚硬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1、路基整体应稳定牢固2、路基上层应密实均匀3、路面结构应坚强耐久4、路面表面应平整抗滑 路基的断面型式: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 路堤:指基身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有一般路堤、浸水路堤、陡坡路堤、高大路堤等基本形式。路堑:全部为挖方的路基称为路堑,有全路堑、半路堑、半山洞三种型式。 半填半挖:整个横断面上既有填方又有挖方的路基 零填路基:不填不挖路基 路面结构层,分为面层、基层、垫层 面层:直接同车轮和大气相接触的结构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气候稳定性,耐久、防渗,表面还 应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路面 的使用品质主要取决于面层。水泥 混凝土面层应设置纵、横向接缝, 以减小伸缩变形和翘曲变形受阻而 产生的内应力,并满足施工需要。 面层表面应具有一定横向坡度,以 利排水。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下来的行 车荷载竖直力的作用,并把它扩散 到垫层和土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和刚度、足够的水稳性 垫层:当路基水温状况不良和土基 湿软时,在路基和基层之间加设垫 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 扩散应力等作用 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1、线性工程, 流动性大2、永久建筑,占地多3、 类型繁多,施工协作要求高4、施 工周期长5、干扰因素多6、经济 影响巨大 路路面设计的内容:勘察设计、路 基设计、路面设计、设计方案比选 路基路面建筑的内容:准备工作、 路基施工、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和 检验 第二章行车荷载分析 汽车对路基路面的重力作用,包括 自重和载重 第三章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路基路面体系的影响主 要表现为适度和温度 公路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 合性和主导型相结合为原则 一级自然区的筑路特点:I区—— 北部多年冻土区:采用保护多年冻 土的原则,宁填勿挖。采取保温措 施,以防路基热融沉陷。Ⅱ区—— 东部温润季冻区防治冻胀和翻浆, 采取隔温、排水和截断毛细水上升。 Ⅲ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主 要问题黄土的冲蚀和遇水湿陷,注 意排水。Ⅳ区——东南湿热区霉 雨、夏雨,加强排水,气温高、热 季长,注意热稳性、抗滑性和不透 水性。Ⅴ——西南潮暖区雨期较 长,土基较湿,注意保证路基整体 稳定性。Ⅵ——西北干旱区改铺沥 青路面。Ⅶ——青藏高旱区采取措 施保证路基整体稳定性。 路面表层温度周期性起伏同气温的 变化几乎完全同步,其温度较气温 高。路面结构内不同深度处的温度 随气温呈现周期性变化,起伏的幅 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峰值的 出现也随深度增加而越来越滞后。 影响路面结构内温度状况的因素分 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主要为气候条件,气温和太阳辐射 是决定路面温度状况的两项最重要 的因素内部因素:为路面结构的热 物性 路基湿度的来源和变迁:大气降水 和蒸发、地面水、地下水、温度 路基的干湿类型:以不利季节路床 表面以下80cm深度内的平均稠度 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四 类 第四章材料的力学特性 路基路面材料分三大类型:土和颗 粒材料、沥青类材料、水硬性材料 极限强度:指材料在静载一次作用 下达到极限状态或出现破坏时所能 承受的最大应力 路基路面结构出现的强度破坏有: 1、因剪应力过大而引起沿某一滑动 面的滑移或相对变位2、因拉应力 或弯拉应力过大而引起的断裂

沉积岩与沉积相考试题

沉积岩与沉积相 请注意: 1、本考试科目提供一套试题参考答案,进入本门课程点在线考试,随机抽题,如果考试题不是其中试题,千万别点最下面的“完成考试”按钮,立即关闭窗口,重新进入抽题,直到抽到所给这套题为止 2、在线考试只有一次机会,成绩为最终考试成绩,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没给答案的可自行发挥,别空题,做完后一定点完成考试显示“答卷结果保存成功”表示提交成功,否则考试结果将无分值

1.成岩作用 广义的成岩作用是指从沉积物到沉积岩,以及在沉积岩形成以后再到它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即到其被破坏或发生质的变化以前,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或作用,是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阶段。 2.沉积相 沉积环境和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综合)。 3.河流的“二元结构” 河流沉积的下段是由河床亚相的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组成,是由于河道迁移而引起的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的底层沉积。上段由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组成,属泛滥平原沉积,主要是大量细粒悬浮物质在洪泛期垂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剖面的顶层沉积。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4.在海里或江里的岩石或珊瑚虫遗骸堆积成的岩状物 5.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沙并呈悬浮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 6.如波状层理:纹层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但其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7.又称毛细管浓缩作用或蒸发泵作用。 一般认为在潮上带,早先沉积的碳酸钙沉积物饱含孔隙水,在强烈蒸发时孔隙水沿毛细管上升,并使沉积物下部与海水沟通的孔隙不断获取海洋中正常海水的供给,就像泵汲一样。蒸发泵汲作用进行,使潮上带沉积物上部孔隙水的盐度大大提高,出现文石、高镁方解石及石膏沉淀,特别是石膏的沉淀增高了卤水中Mg/Ca比值,这些卤水就成为一种交代溶液,逐渐交代碳酸钙沉积物而形成白云岩。 8.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

电路知识点总结..

电路知识点总结 院系:电信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班号:1105102 学号:1110510213 姓名:张晗 通过这一学期的电路课程学习,通过齐老师的讲授,我掌握了电路这门课独有的逻辑思维以及分析方法。另外,这门课也是为通信工程进一步进行专业课学习而准备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所以通过不断的总结、复习我基本掌握了这门课的内容,下面是我自己通过查阅书籍、资料所整理的本学期学习电路部分重点内容。 一.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一、电压是由分离引起的每单位电荷的能量。电荷流动的速率通称为电流。 1、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电路模型中的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有的未知,有的随时间变化,具有不确定性。而在应用电路定理、电路分析方法分析电路模型时要求电路模型中的电流、电压的方向必须是明确的。这就产生了一对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引入了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这一概念。在应用电路定理、电路分析方法分析电路时,对应的电流、电压的方向指的是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只要元件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元件电压的参考方向一致(关联参考方向),则在电压与电流相关的表达式中使用正号,否则使用负号。 2、电功率和能量 当元件中电流、电压为关联参考方向,功率为正,元件吸收功率 当元件中电流、电压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功率表为负,元件发出功率。 二、电路元件 1、电阻元件:电阻是阻碍电流(或电荷)流动的物质能力,模拟这种行为的电路元件称为电阻。单位:欧姆。 2、电容元件(动态元件):电容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式表明电容的电流与电容的电压的变化率成正比。电容元件有隔断直流(简称隔直)的作用,其原因是传导电流不能在电容的绝缘材料中建立。只有随时间变化的电压才能产生位移电流。 电容电压不能跃变,电容元件是一种有“记忆”的元件。 3、电感元件(动态元件):电感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关系式表明与电感的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电感的电流的变化率为0时电感的电压也为0,相当于短路。 电感中电流不能跃变,电感元件也是一种有“记忆”的元件。 4、独立电压源:独立电压源是一种电路元件,无论流过其两端的电流大小如何,都将保持端电压为规定值。 独立电压源的电流不是由独立电压源自身决定的,而是由外电路决定的。 5、独立电流源:独立电流源也是一种电路元件,无论端电压的大小如何,都将保持端电流为规定值。 独立电流源的电压不是由独立电流源自身决定的,而是由外电路决定的。 6、受控电源:受控电源也是一种电源,但其源电压或源电流并不独立存在,而是受电路中另一处的电压或电流控制,这类电源称为受控电源。 在求解含有受控电源的电路时,可以把受控电源当作独立电源处理。 独立电源是电路的“输入”(信号或能量)。

路基路面工程期末复习大总结[主编黄晓明]

第一章概论 第二节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与性能要求 一、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路基:路基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性和设计横断面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路面: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用各种筑路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 二、路基路面工程的性能要求 承载能力、稳定性、耐久性、表面平整度、路面抗滑性 第三节路基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 一、路基横断面 填方路基结构0~30cm范围称为路床,30?80cm称为下路床,80~150cm称为上路堤, 150cm以下称为下路堤。 二、路面横断面 槽式横断面、全铺式横断面 四、路面结构分层及层位功能 面层、基层、路基。 面层:沥青面层材料主要考虑抗车辙和抗剪切 基层:基层是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抵抗疲 劳破坏的能力 垫层:水稳定性和隔温性能要好 五、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 沥青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四级公路 水泥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四级公路 六、路面分类按 面层材料区分: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砂石路面 按力学特性区分: 柔性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刚性路面 按基层材料类型及组合形式的不同,可将沥青混凝土路面划分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式路面(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第四节路基路面结构的影响因素 一、路基路面稳定性影响因素 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别

二、路基路面工程的环境因素 路基土和路面材料的体积随路基路面结构内温度和湿度的升降而引起膨胀和收缩保持路基干燥的主要方法是设置良好的地面排水设施和路面结构排水设施路基路面结构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基的湿度变化 第五节公路自然区划 区划的三个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自然气候因 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一、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 “公路自然区划” 分三级进行区划,一级区划是首先将全国划分为多年冻土、季节冻土 和全年不冻土三大地带,然后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温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和高寒七个大区。 二、二级划分的主要指标 潮湿系数K 第二章路基土的特性及设计参数 第一节路基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 一、路基土的分类 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 土的颗粒组成特征用不同粒径粒组在土中的百分含量表示 二、路基土的工程性质 巨粒土:良好的路基材料,亦可用于砌筑边坡 砾石混合料:填筑路基、铺筑中级路面,适当处理后可以铺筑高级路面的基层、底基层砂性土:理想的路基填筑材料 粉性土:不良公路用土 黏性土:筑成的路基能获得稳定 三、路基填料的选择 漂石、卵石(巨粒土)与粗砾石:性能评定为优,施工性评定为中土石混合料:性能评定为优,施工性评定为良 砾类土、砂类土:性能评定为优,施工性评定为优 粉质土:性能评定为差,施工评定为良 黏质土:性能评定为良,施工性评定为良 第二节路基水温状况及干湿类型 一、路基湿度的来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