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告知书

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告知书

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告知书

解除医学观察告知书

同志:身份证号

现住址:湖南省东安县新圩江镇村组

电话号码

根据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您于2020年月日至月日居家接受医学观察。在此期间,未出现相关异常情况,现予解除医学观察。

每个公民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避免到人多的地方,提高自我防控意识,确保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感谢您对卫生健康事业的理解与支持!

单位(盖章)

2020年月日

02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传染病疫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有限责任公司总体应急预案》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属生产、生活区域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3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 风险的来源、特性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3.2 事件类型、影响范围及后果 突发的传染病疫情,可能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或社会秩序、经济发展等,严重时会造成社会动荡,需要紧急采取措施。 4 事件分级 4.1 重大疫情 发生肺鼠疫病例、霍乱大规模暴发、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流行以及鼠疫、霍乱、炭疽、天花、肉毒杆菌毒素等生物因子污染事件。 4.2 较大疫情 发生新型肺炎疫病例;发生小规模暴发疫情(5例及以上);发生新出现的传染病有集中发病趋势的疫情(3例及以上);发生乙类传染病较大规模暴发疫情,即在局部范围内,在疾病的最长潜伏期内发生出血热5例、伤寒、副伤寒1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20例、痢疾30例、其他乙类传染病30例及以上;发生丙类传染病局部流行倾向。 4.3 一般事件

多重耐药菌预防措施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多重耐药菌的预防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扩散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多重耐药菌菌株。 二、早期检出带菌者,临床科室发现感染病例,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早明确病原学诊断,及州发现多重耐药菌,并做好消毒隔离与治疗等工作,以防止多重耐药菌传播与流行。 三、检验科细菌室检出多重耐药菌时,须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以便能及时指导临床开展预防控制工作;细菌室每季度负责对检出的多重耐药菌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分析,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整理审核后,将结果公布,供临床参考。 四、各病区主管医师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或定植病例,须及时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同时填写“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监控医生应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的相应栏目内进行登记。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规定的时限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五、各临床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时,应通知全科人员积极采取如下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1.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医院《手卫生制度》和《手卫生实施规范》。

2.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3.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1.将患者隔离于单间,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檀患者可安置在同一病房。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2.病房和“患者~览表”须设黄色隔离标志,并在病历夹封面粘贴黄色隔离标签。 3.医务人员进入病室应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休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须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妥善处置使用后隔离衣。 4.减少患者的病房转换和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患者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5.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病室和接触患者,严格限制探视人数,提醒进入者应注意预防隔离,在出病室前做好手卫生。 6.当患者感染治愈,且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为阴性时,方可解除隔离。

霍乱防治知识复习题.

霍乱防治知识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霍乱的传播途径水食物生活接触苍蝇媒介血液 A.水 B.食物 C.生活接触 D.苍蝇媒介 E.血液 2、以下哪些条件可以诊断霍乱或疑似霍乱 A. 有吐泻症状,粪便培养有霍乱弧菌生长者 B. 有典型症状,但病原学检查未确定 C. 流行区人群凡有典型症状,但粪便培养无霍乱弧菌生长者,经血清抗体测定效价3被以上增长 D. 在流行期间有明显接触史,且发生吐泻症状,不能以其他愿意解释者 E.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首次分辨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及接触史 3、确诊为霍乱后,除补液治疗外,尚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一般需要多少天? A.2 B.3 C.4 D.5 E.6 4、霍乱常见的并发症是 A. 低钾综合征 B. 尿毒症 C. 大关节炎 D. 急性肺水肿 E.代谢性酸中毒 5、治疗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的抗菌药物是 A.链霉素 B.四环素 C.环丙沙星 D.SMZco E.多西环素 6、O1群霍乱弧菌A、B良种特异性抗原的血清型是 A.小川型 B.稻叶型 C.彦岛型 D.O139 7、霍乱的潜伏期一般是多长时间 A.1~7天 B.1~3天 C.2~14天

D.3~10天 8、霍乱病人脱水程度相当于体重的8%以上,属于哪一临床类型? A.轻型 B.中型 C.重型 D.爆发型 9、对霍乱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6天后,并隔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几次致病菌阴 性者可解除隔离? A.1 B.2 C.3 D.4 10、我国霍乱的流行高峰一般在什么时候? A.全年 B.5~11月 C.1~4月 D.7~10月 11、霍乱弧菌的主要致泻因子是 A.CT肠毒素 B.鞭毛 C.毒素共调节菌毛 D.血凝素 12、下面有关霍乱弧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弧菌科弧菌属 B.革兰染色阳性细菌 C.显微镜下观察呈弧状或短杆状 D.菌体一端有一根鞭毛 13、霍乱患者腹泻粪便为 A. 高渗性 B. 等渗性 C. 低渗性 D. 脓血便 14、有极少数的换乱病人尚未出现泻吐症状即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称为 A. 轻型霍乱 B. 中型霍乱 C. 重型霍乱 D. 爆发型霍乱或干性霍乱 15、目前引起霍乱暴发流行的菌株属于 A. O1群古典生物型 B. O1群埃尔托生物型和O139群 C. O1群古典生物型和O139群 D. O1群和O22群 二、是非题

公司防控突发重大疫情应急预案

XXXX公司 防控突发重大疫情应急预案 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按照甲类管理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乱、肺炭疽、甲型 H1N1流感以及新发现或突然发生,造成或者有可能造成人民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或其他传染病爆发或流行,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公告形式明确的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 一、编制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各部门预防和控制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水平,规范疫情控制进程中的具体作业行为,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和影响,保障公司员工及顾客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性非典型性股炎预防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目标 普及疫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员工的自我保护认识。完善和规范疫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把突发疫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三、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疫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员工的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预防工作,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按规定和上级要求成立疫情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处理、上报、协调与落实本部门疫情的预防工作。 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组织管理 公司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原则上由总经理担任,特殊时期可由在岗的其他副经理担任,统筹管理、全面负责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对业务范围内的疫情防控工作负有直接责任。 五、预警机制 根据国家发布的有关疫情预警信息,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有针对性的公布预警信息或解除预警戒信息。各部门负责人及管理人员获悉重大疫情的信息后,应立即落实预防措施,做好部门员工与顾客的安抚工作。

【传染病】总结2

一.思考题 1.常见发疹性传染病的皮疹特点是什么? 2.病毒感染的发疹性传染病有哪些(请举出 4种病)? 3.儿童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有哪些(请举出3种病)? 4.请叙述麻疹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临床体征和皮疹特点。 1.胃肠炎型食物中毒的致病细菌有哪几种? 2.试述神经型食物中毒的抗毒素治疗。 1.目前引起霍乱的主要病原体及归类如何? 2.典型霍乱分哪几期?霍乱诊断标准如何? 3.霍乱粪便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4.霍乱补液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 2.各型肝炎临床诊断标准 3.重型肝炎临床表现 4.HBV血清学标志及其意义 5.HBV基因组与蛋白表达 1.菌痢的临床分型及典型病人的临床表现 2.中毒型菌痢脑型的抢救治疗原则及如何与乙脑鉴别。 3.中毒型菌痢休克型抢救治疗原则及如何选择抗生素。 4.急慢菌痢的肠道病理特点是什么,急性菌痢如何与急性阿米巴痢疾鉴别。 1.乙脑极期主要症状和主要致死原因 2.乙脑与中毒性菌痢鉴别 3.乙脑治疗原则 二.名解简答 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 2.麻疹(mea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科氏斑(特殊的口腔麻疹黏膜斑)、皮肤斑丘疹,传染性极强。 3.科氏斑(Koplic spots,麻疹黏膜斑):常于发热第2-3d出现,先出现于双侧第二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初仅数个,1-2d 内迅速增多融合,可遍布唇、颊、龈粘膜,2-3d内消失。0.5-1mm针尖大小白色小点,微隆起,周围有红晕。前驱体特征性体征,具早诊价值。 4.水痘/带状疱疹:水痘和带状疱疹都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所导致的表现不同的两种急性传染病。 5.流行性腮腺炎(mumps,流腮):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机型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以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病毒还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心、肝、肾、关节等,引起睾丸炎、胰腺炎、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6.口周苍白圈(circumoral Pallor):猩红热病人面部潮红,无皮疹,口周因口轮匝肌处血管分布稀少而呈苍白色。 7.草莓舌(strawberry tongue):猩红热病人出疹同时,舌充血红肿、乳头肿大,舌被白苔。 8.杨梅舌(raspberry tongue):猩红热病人第2-3天起,舌苔开始剥落,舌面光滑呈深红色,表面浸润发亮干燥,有裂纹,乳头粗大突起。 9.神经性食物中毒(肉毒中毒):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临床以眼肌/咽肌瘫痪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为主,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10%-50%。 三.病例分析 4.流脑

霍乱的传播途径

篇一:霍乱传染病防治知识 霍乱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 病,发病急、传播快,是亚洲、非洲大部分地区腹泻的主要原因,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典型患者由于剧烈的腹泻和呕吐,可引起脱水、肌肉痉挛,严重者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一般以轻症多见,带菌者亦较多,但重症及典型患者治疗不及时常易死亡。 一、病原学 霍乱的病原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霍乱弧菌是一种能运动的弯曲呈弧型的格兰阴性菌。根据细胞壁表面抗原成分,该病原菌被分成139个血清群,其中仅01与0139可引起霍乱流行。o1 和 o139 群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培养和生化特性大致相同,自病人新分离的霍乱弧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稍弯曲的杆菌,无芽胞,菌体两端钝圆或稍平,一般长 1.5~2.0 微米,宽 0.3~0.4 微米。菌体单端有一根鞭毛,长可达菌体长度的 4~5 倍,运动极为活泼。 o1 群霍乱弧菌无荚膜。 o139 群霍乱弧菌有一层薄的荚膜。霍乱弧菌的营养要求简单,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属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为 16~42 ℃,培养温度以 37 ℃最为适宜。可繁殖的酸碱度( ph )为 6.0~9.2 ,适宜的 ph 为 7.2~7.4 。o1 群霍乱弧菌又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两个生物型, o1 群霍乱弧菌依菌体抗原的不同分成小 川 (ogawa) 、稻叶 (inaba) 和彦岛 (hikojima) 三个血清型,三型均含有相同的群特异性抗原a 。此外,小川型另含有 b 抗原因子和少量 c 抗原因子,稻叶型含有 c 抗原因子,彦岛型含有较大量的 b 、 c 抗原因子。 o139 群霍乱弧菌不再分血清型,但与 o22 、 o155 霍乱弧菌和 o1 群霍乱弧菌粗糙型有交叉抗原。埃尔托霍乱弧菌可分为流行株和非流行株,流行株可引起霍乱的流行和暴发,非流行株一般不致病或仅引起散发腹泻病例。 霍乱弧菌对干燥、加热和消毒剂均敏感。一般煮沸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其中轻型和 隐性感染者由于病情轻不易确诊,因而不能及时隔离和治疗,在疾病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 2.传播途径霍乱是胃肠道传染病,病人及带菌者的粪 便和排泄物污染水源和食物后可引起传播。其次,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亦起传播作用。近年来发现不论埃尔托生物型或0139霍乱弧菌,均能通过污染鱼、虾等水产品引起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霍乱弧菌普遍易感,本病隐性感 染较多,而有临床症状的显性感染则较少。病后可获一定免疫力。能产生抗菌抗体和抗肠毒素抗体,但亦有再感染的报告。 4.流行季节与地区在我国霍乱流行季节为夏秋季,以 5.流行特征霍乱在人群中流行已达两个世纪。自1817年以来,霍乱曾发生七次世界性大流行。1883年第五次大流行是,koch从病人粪便中发现霍乱弧菌方明确本病病原。目前认为第六次大流行或许包括第五次大流行,与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有关。1961年以来的第七次世界大流行,则以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为主。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等地发生霍乱爆发流行,现已证实是由非01群的一个新血清型0139霍乱弧菌所引起。 自从1820年霍乱传入我国后,每次世界性大流行均波 0139霍乱的流行特点病例无家庭聚集性,发病以成人为主(74%),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经水和食物传播,islam 认为0139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时间较01群霍乱弧菌长,0139是首次发现的新流行株,人群普遍易感。在霍乱地方性流行区人群或对01群霍乱弧菌有免疫力者,也不能保护免受0139

多重耐药菌登记本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登记簿 2012.4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监测范围 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 &内酰胺酶)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二)监测及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报告和防控合作机制。 2.微生物实验室检测到多重耐药菌株,应立即电话通知所在科室,并及时 发出书面报告,在报告单上盖上“多重耐药菌株,请隔离”的红章,同 时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 3.分管医师应立即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由科主任及护士长通知全体医 护人员,做到人人知晓。 4.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指导科室做好接触隔 离和预防控制措施。可疑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时,应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 5.临床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立即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6.对患者应做好病人一览表、病历卡及床旁标记,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相关知识 的健康宣教工作。 7.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在 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8.严格执行手卫生。 9.诊疗用具应专用,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 10.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正 确、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11.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后, 方可解除隔离。 12.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如需手术,应在《手术通知单》及《麻醉通知单》 上标注“多重耐药菌感染”字样,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并在指定手术 间实施手术,术后严格消毒; 13.做好工作人员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严格按照流程处置。 (三)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

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医院 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一总则 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是指按照甲类管理的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甲型H1N1流感以及新发现或突然发生,造成或者有可能造成人民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病或其他传染病爆发或流行。 (一)编制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性非典型性股炎预防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以适应我院做为全市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的需求,提高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医院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加强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2、坚决服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和协调,整合医院有效资源,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夯实工作责任,做到有备无患。 3、所有医务人员时刻牢记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尽量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掌握工作主动权。

4、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服从领导的决策和调度。 5、依法管理,对因分配任务执行不力造成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三)防控经费 医院设立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医疗救护设施完善,人才培训,防控物资储备等。 (四)奖励 依据国家规定对参加突发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的医护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对医疗救护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适当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医疗救护工作致伤,致残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抚恤;对拒不服人领导及畏缩不前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和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在上级各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医院成立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领导小组,负责集中处理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各项防控工作。 (二)工作机构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医疗救治组、卫生防疫组、后勤保障组,各自承担相应工作及职责,统一指挥,共同完成预防、处理和善后工作。 (三)组织机构

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

多重耐药菌以及隔离措施、处置流程 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CRE)、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或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等。 MDRO的隔离措施:临床科室根据回报的检验报告单结果,在隔离房间门上或MDRO患者的病床栏挂接触隔离标识,由科室负责人和院感监控员负责病区内的MDRO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感控医师(质控医师)和护士(质控护士)应积极配合。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限制病人家属探视,如必须探视,每次1-2人,家属应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消毒,穿隔离衣。 3、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 4、应尽量减少与感染者或定植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最好限制每班诊疗病

人者为医生、护士各一人,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 5、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和制度 6、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黏膜、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预计与病人或其环境如床栏杆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离开病人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并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7、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输液架)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消毒。 8、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9、如病人需离开隔离室进行诊断、治疗,都应先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以便他们作好准备,防止感染的扩散。在把该病人转送去其他科室时,必须由一名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接收部门的器械设备在病人使用或污染后同样应该依据以上方法进行清洁消毒。 10、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11、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3个标本(每次间隔>24小时)培养均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流程图

学校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教学文案

卓楼小学传染病疫情处理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种传染病疫情在学校流行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预案 一、处理原则 遵循“依靠科学、依法防治、高度敏感、果断处置”的指导思想,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属地化管理,分级响应”的处置原则,严格控制传染源,迅速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发病人数,积极救治病人,迅速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 二、疫情报告 ㈠疫情责任报告人 学校的医疗卫生人员、分管校长韩连明、校长鹿启钧为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学校内的班主任、辅导员、年级主任等其他人员为疫情的直接报告人。学校一旦发生传染病疑似疫情和疫情时,责任报告人应立即报告市疾控中心。 1、报告程序(见图1)

图1、卓楼小学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图 三、疫情分级及响应 三级:学校发生1例或散发的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例时,立即报镇疾控中心。镇疾控中心接报后,迅速派专业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处理;学校在接到确诊信息后,应立即上报教育局;必要时镇疾控中心通知镇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 二级:学校有多例相同症状的传染病病例发生时,镇疾控中心在接报后除迅速采取三级响应的措施外,应立即上报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并通报市卫生执法监督所。市疾控中心接报后应立即派专业人员指导处理,镇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市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应到现场组织领导疫情处理。 —级:学校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发生甲类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县疾控中心在接报后除迅速采取二级响应的措施外,市疾控中心应迅速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调查处理,并立即通报市卫生执法监督所参与现场处理,并将初步调查结果迅速报市卫生局。市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应到现场组织领导疫情处理。 四、各部门职责 ㈠政府职责: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疫情发生地的镇政府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的现场指挥工作,负责工作协调和后勤保障。重大疫情报请县政府组织成立现场指挥机构。 ㈡教育行政部门职责:督促学校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检查和督导,确保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的人员、物资、措施落实到位。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医院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手术室、口腔科、检验科等重点部门,同时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手消毒凝胶。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凝胶进行手消毒。 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及时消毒。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3.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时,应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尤其在实施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 四、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要对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物体表面(如心电监护仪、微量输液泵、呼吸机等的面板或旋钮表面、听诊器、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电话机、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等)使用专用的抹布进行清洁和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六、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1、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工作: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建设,积极开展常见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 2、提高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水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临床科室,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感染控制措施。临床微生物实验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团体标准

ICS 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团体标准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工作要求 (2) 5 目标疾病 (3) 6 健康检查内容 (4) 7实验室检查 (9) 8检查结果的判定 (10) 9档案管理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功能检查及实验室检验检测设备 (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明(式样) (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明编号规则 (13)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提出。 本标准由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人: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工作要求和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目标疾病、健康检查的内容、技术要求和健康检查结果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43 公民身份号码 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 50346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6343 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 WS 280 伤寒和副伤寒诊断标准 WS 287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 WS 288 肺结核诊断标准 WS 289 霍乱诊断标准 WS 298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WS 301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WS/T 389 医学X线检查操作规程 WS/T 454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沙门菌、志贺菌检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从业人员 employees 指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直接接触药品工作人员,直接从事饮用水供、管水人员,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人员,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人员等。 3.2 公共场所 public places 包括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商场(店)、书店;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等。 3.3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health examination of employees

霍乱培试题(答案)

霍乱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霍乱的传播途径:(ABCD) A.水 B.食物 C.生活接触 D.苍蝇媒介 E.血液 2.霍乱常见的并发症是(ABDE) A. 低钾综合征 B. 尿毒症 C. 大关节炎 D. 急性肺水肿 E.代谢性酸中毒 3.霍乱的潜伏期一般是多长时间(B) A.1-7天 B.1-3天 C.2-14天 D.3-10天 4.对霍乱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6天后,并隔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几次致病菌阴性者可解除隔离?(C) A.1 B.2 C.3 D.4 5.我国霍乱的流行高峰一般在什么时候?(D) A.全年 B.5-11月 C.1-4月 D.7-10月 二、是非题 1.霍乱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神经系统并发症。(×) 2.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先糖后盐,先慢后快,适时补碱,及时补钾。(×) 3.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4.霍乱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霍乱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甲类传染病。(√) 5.霍乱弧菌对热、干燥、直射日光、酸及常用消毒剂都很敏感。(√) 6.霍乱感染后可终身免疫。(×) 7.霍乱是由产生霍乱弧菌毒素的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起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易致大流行为特征。(√) 8.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霍乱的关键环节,为霍乱的特效治疗。(√)

三、填空题 1.霍乱典型的临床表现分为三期泻吐期、脱水虚脱期、和反应期或恢复期。 2.治疗霍乱的关键是: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3. 病人及带菌者是霍乱的主要传染源。 4.霍乱病人的典型症状包括水样便米泔样便、严重脱水、腓肠肌痉挛。 5.霍乱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病原体主要通过污染的水、 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 四、简答题 1.请简述病人治疗的补液原则是什么? 早期、迅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对老人、婴幼儿及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补液不可过快,过补边观察治疗反应。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前言 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霍乱潜伏期最短3~6小时,最长为数天,一般为12~72小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腹泻(水样、黄水样、米泔水样或血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 高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属太湖流域,历史上是霍乱的常发地区。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出现高强度流行,九十年代也出现过反复。八十年代以稻叶型为主,九十年代为小川型,1998年后为O139与小川型并存,2000年后以O139为主。 为及时发现我区的霍乱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苏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

2? 部门职责 区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对霍乱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有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2.1 区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霍乱应急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2 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霍乱疫情监测的信息收集;开展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霍乱防制相关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2.4 医疗机构负责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带菌者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并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2.5卫生监督机构应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加强手卫生。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2.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 3.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进行。 5.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6.加强诊疗环境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7.合理应用抗生素。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个体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行业标准) 规定管理的39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甲类传染病 鼠疫【GB 15991—1995】 诊断标准 1.1 流行病学线索 患者发病前10d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1.2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 1.2.1 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1.2.2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1.2.3 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1.2.4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1.2.5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1.2.6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1.2.7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浊浑。 1.3 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1.4 患者2次(间隔10d)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2 疑似病例 具备1.1加1.2中任一项。 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1.3或1.4。 4 隐性感染者 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有PHA检测其血清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5 追溯诊断病例 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6 病型 6.1 确诊鼠疫病例,有1.2.1临床表现者,为腺型鼠疫。

霍乱培训考试试卷

霍乱培训考试试卷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霍乱培训考试试卷 姓名:科室: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 1、霍乱的病原体形状为:() A、杆菌 B、弧菌 C、球菌 D、螺旋体 2、按传染病防治法霍乱为:()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未被列入分类 3、霍乱属:() A、国家检疫传染病 B、地区检疫传染病 C、国际检疫传染病 D、局部地区检疫传染病 4、霍乱的传染源哪项不正确:() A、轻型患者 B、隐性感染者 C、带菌者 D、来自流行区的人 5、目前引起霍乱暴发流行的菌株属于:() A、O1群古典生物型 B、O1群埃尔托生物型和O139群 C、O1群古典生物型和O139群 D、O1群和O22群 6、霍乱流行特征不包括:()

A、突然暴发 B、传播快 C、可引起全球性大流行 D、呈明显季节性 7、有关霍乱的临床分期哪项不正确:() A、吐泻期 B、脱水期 C、恢复期 D、循环衰竭期 8、下列哪项不符合霍乱诊断条件:() A、有腹泻表现,粪培养阳性 B、流行区出现典型霍乱症状及体征,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上升者 C、粪培养阳性前5天有腹泻症状者 D、非流行区出现呕吐、腹泻表现,但无流行病学史者 9、霍乱的治疗原则不包括:() A、严格隔离 B、预防治疗 C、及时补液 D、抗菌治疗 10、霍乱的预防措施中哪项不正确:() A、普遍预防服用抗菌药物 B、建立腹泻肠道门诊 C、加强引水消毒和食品管理 D、疫苗接种 11、典型霍乱患者脱水期不包括哪种表现:()

A、循环衰竭 B、代谢性酸中毒 C、电解质平衡紊乱 D、首先发生抽搐、昏迷 12、典型霍乱患者血常规检查不出现哪种结果:() A、红细胞计数升高 B、淋巴细胞比率上升 C、白细胞升高 D、血红蛋白升高 13、吐泻期典型霍乱患者临床表现不包括:() A、腹泻时常有里急后重感 B、腹泻为首发症状 C、发热少见 D、严重患者出现“米泔水”样排泄物 14、关于霍乱患者补液治疗哪项不合理:() A、轻度失水以口服补液为主 B、液体多选择541溶液 C、重度脱水通常采用两条静脉通道补液 D、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补液 15、切断霍乱传播途径中不合理的措施为:() A、不去疫区旅游 B、改善卫生设施 C、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 D、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 二、是非题(是,非)(每题4分) 1、霍乱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菌。()

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XX有限公司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预防工作应急预案 1 范围 本预案规定了病毒感染疫情事件的响应和处置程序。 适用于公司所属生产、生活区域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 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 因疾病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 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3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 危险源辨识 3.1.1 所在地区突发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工被传染。 3.1.2 职工出差途中感染传染病,潜伏期未发现,上班后带来传染病源。 3.1.3 外来人员带来传染病源。 3.2 事件的特性 3.2.1 传染病特性 3.2.1.1 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是由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有的可导致后遗症、残 疾或死亡。 3.2.1.2 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性强弱、传播途径难易、传播速度的 快慢、人群易感范围等因素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3.2.1.3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3.2.1.4 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 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 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3.2.1.5 丙类传染病是指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 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2.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性 3.2.2.1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企业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3.2.2.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