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讲地球自转与时差

第三讲地球自转与时差

第三讲地球自转与时差
第三讲地球自转与时差

基础导读

一、地球自转概况

1.地球自转方向是①。

2.地球自转周期是②。

3.地球自转速度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零外,其余各地都是约③。

(2)地球自转线速度,赤道上为④,极点为0。

二、地球自转的意义

1.地球自转产生昼与夜交替,其交替周期为⑤

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地方时,地方时是东方早西方晚,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⑥。

3.地球自转是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沿物体运动方向,北半球向⑦偏,南半球向⑧偏,赤道上物体运动方向⑨偏。

【探究活动一】地球自转方向、速度

●合作探究

思考一取地球仪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转动,分别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

请画出下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

地轴指向,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思考二地球自转角速度是指地球上的点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地球自转线速度是地球上的点单位时间运行的距离。观察下图,结合地球自转的特点分析

1.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任意一点自转一周(360°)都用时23时56分4秒(略计24时)。所以每小时约转过度。南北极的角速度为,其他地方角速度都相等。

2.地球上各点(除南北极点)都沿各自的圈运动,转一周用时相同。纬线圈周长不同所以线速度也不相同,纬线圈周长越长,线速度越大。

●创新探究

他山之石

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已知赤道线速度为Lkm/h,求纬度为M的点的线速度。(提示:如图,球心为O,地球半径为R,M为纬线圈,半径为r)

●探究结论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除南北极点外都相同,每小时约15度;地球自转线速度南、北极为,其他地点线速度最大,向递减。

【探究活动二】昼夜交替和晨昏线

●合作探究

观察下图思考问题。

思考一判断AB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思考二判断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平面的关系。

思考三如果图中经线间隔的度数相同,判断图示时刻D、E、B各点的地方时。

思考四动动手:你能否将上面图中的信息转画在下面的俯视图中。(画出晨昏线和昼夜半球)

●创新探究

实验探究: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

取一地球仪并用手电照射地球仪,同时按照地球的运动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昼夜分界线与手电光的关系,分析昼夜形成和昼夜交替的原因。

\1.晨昏圈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有何关系?

2.观察某地点与晨昏圈的关系,说明该地点昼夜是如何交替的?

3.停止地球仪的自转运动,上述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是否还存在?这说明了什么?

●探究结论

晨昏线平分地球,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摇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时

【探究活动三】地方时间的差异

●合作探究

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

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24小时,这样形成的

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以太阳的位置作为参照来确

定昼夜的变化和起居劳作。但是,由于地球的球

形特征,位于地球上不同地点观测到的太阳位置

变化是不同的,读下图,思考问题

思考一生活中我们总是以太阳位于上中天(太阳位于最高点位置)为一天的正午。上图①②③地中何地正好处于正午时分?何地还未到正午时分?何地已经过了正午时分?

思考二为什么地球上的地方时总是“东早西晚”?为什么经度每隔15°,地方时会相差1小时?

●创新探究

1.思维启迪:地方时计算方法

①画出数轴,数轴上只需有原点(即中时区中央经线的位置)和正方向,刻度不用画。

②在数轴上标出两个地点的位置,东经度在正方向,西经度在负方向。

③计算出两地点在数轴上的经度差,经度差÷15°=时间差(用S表示)。

④在两地点之间画一箭头,方向由已知时间的经度指向未知时间的经度。如果箭头指向负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减去S。如果箭头指向正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加S。

【例题】A地(125°E)时间为21时,计算出B地(50°W)的时间。

计算过程: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50°W和125°E,从图上可以看出,A、B两地的经度差为175度(相当于数轴上-50到+125之间的距离),时间差为175°÷15°=11小时40分。“已知”指向“未知”的箭头是指向负方向,所以A地时间减去11小时40分就等于B地时间,即21时-11小时40分=9时20分。

2.挑战权威

目前全世界都是用一天等分成24小时的时间系统。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新的时间系统,比它更好用?

●探究结论

(1)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2)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

(3)全球经度分为360°,每相差,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

相差4分钟。

知能导练

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为(南、北)半

球。

(2)若A处的经度为60°E,此时北京

时间为。

(3)简述B、C两地共同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课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来发现这些意义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具有哪些重要意义。要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日界线等相关概念,还要找出地方时、区时、日界线设立的原因,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它们。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从主要从昼夜的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产生层层推进,最后具体分析时区、区时、日界线的划分,它综合了经纬线、地球的自转等知识,所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体现“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精神,但同时,也对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部分知识难点的突破关键在于两点内容的突破:(1)经线的东西方向的确定;(2)地方时的计时规则。只有在教学中突破了这两点,学生才能真正常握本部分的其它相关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虽然初中学过该部分知识,但由于认知水平和时间的关系绝大部分已经忘记了。对于学习该部分知识,预测会出现下列障碍: 1.缺乏经纬线的基础知识,不清楚经线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经纬度的划分。 2.对方向的判定不过关,尤其是在本部分要用到的东西方向的判定。 3.空间想象能力不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计算能力不过关。 四、教学目标 五、重点、难点 1.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 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3.日界线的设立及日期的变更 六、课时:1. 5课时

七、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有个母亲乘轮船由上海去旧金山,在途中先生一个女孩,10分钟之后又生了一个男孩,照说女孩应该是姐姐,男孩是弟弟。但实际上,女孩叫男孩哥哥,何解?学了这节课之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演示地球自转光照图FLASH动画,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活动: (1)思考地球为何会有昼夜 (2)如何来确定和区分晨线和昏线 (3)假如地球只公转,不自转,地球上有无昼夜更替?如果有,周期是多长? 从而得出: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4小时),它被作为作为我们的基本的时间单位。 继续观察上述动画,同一纬线上,总是东边的点先见到太阳,东早西晚,各地时刻不同,从而得出不同经度时刻就不同,这就是地方时。 思考:因经度不同,时间会相差多少的时间呢? 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末知地方时= 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末知地在已知地东侧“+”,西侧“–”)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情景问题: 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每天与太阳同升落,3月21日左右时,升旗时北京(116oE,40oN)的地方时为?120oE的地方时为?14oW的地方时为? 当学生计算失误时,引导学生反思其出错的原因,启发其尝试运用“纬线圈定向法”,确定两条经线东西方向的相对关系,从而解决地方时的计算中遇到的问题。 设问:地球上有多少个地方时?若每一个地方均使用地方时作为时间标准,方便吗?引出时区。介绍时区的划分,引导学生找出时区中央经线度数的特点。介绍任意经线找时区的方法。 中央经线的度数= 时区数×15° 例:(1)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2)西九区的经度范围为? 求时区数:某地经度/15°= 该地所在的时区号数 (余数小于7.5,商数即为时区数;余数大于7.5,时区数为商数加1) 例:求158°E、82°W分别属于什么时区? 讲解区时的概念 区时——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的区时 例:当55o W的地方时为12点时,求其所在时区的区时? 归纳计算公式:末知区时= 已知区时±时区间隔×1(小时)

地球自转与时间计算

【高中地理复习】关于地球自转与时间计算的思考---------- “奇妙”的地球自转 一、麦哲伦的日志怎么“少”了一天? 1519年麦哲伦船队向西作环球航行,于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一周回到西班牙时,当地的日历上是9月8日,而水手们每天记录的航海日记上却是9月7日。怎么会丢失一天呢? 要弄懂这个问题,首先明白何为“一天”? 古时人们没有精确计时的工具,也并没有一天24小时的概念,只是把经历太阳升起—落下—再升起这样一个轮回(即1白天+1夜晚),叫做一天,即一个自然日。 那么,不管这个人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只要太阳处于他的正顶上,都应该是正午,即12:00,晚上最暗的时刻,应是子夜24:00。如果他的白天黑夜刚好一样长,那太阳升起的时刻,就应该是早上6:00,刚落下的时刻,就是晚上18:00。 可是,当位于本初子午线上的伦敦处在太阳当顶的正午12:00的时候,位于西半球的圣地亚哥其实天才刚亮不久,对那里的人们来讲,时间才是早上7:00;而东半球的北京太阳已下山近2小时了,那里的人们已准备上床休息了。正是这种阳光照射的差异,导致了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时差的变化(见附图1)。

人们把地球经线分成360°后,发现不同地方所处的经线如果相差1°,他们的时差就会有4′钟,如果相差15°,时差就正好为1小时。而且东边的时间早,西北的时间迟。所以,人们为了计时的统一方便,就把地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15°。 所以,人们只要从东向西移动一个时区,不管他花了多长时间,按道理他的时间就要往回调一个小时,因为这相当于他沿着地球表面反转了15°,太阳相对于他而言也就退回了一个小时的时程,这样他的时间就会比呆在原地没动的人们慢一个小时。而麦哲伦航行方向是向西穿越大西洋,再向西穿过太平洋、印度洋返回欧洲,正好绕地球一圈,所以他的时间就会比别人“少”24小时,正好少了一“天”。 二、奇妙的“时光倒流”和“时间停止”现象 1、假设某人从某月3号的早晨8:00出发,沿纬线自东向西移动,即逆地球自转方向,将会: ①、如果他足够快,正好12小时跑半个地球,则他会发现,时间对他好像停止了,太阳位置没有动,时间也没有变,他到达的时间还是当天早晨8:00(时区不同而已)(注:如果没跨过日期变更线,则为3号当天时间;如果跨过了日期变更线,则要人为将时间往前赶1天,改成4号早晨),而且,对他而言,太阳始终刚刚升起,会处在东方地平线上方一动不动。 ②、如果他花了16小时跑半个地球,则会发现时间好像过得很慢,到达的时间将是12:00(注:时区不同,且也存在日期是否变更的问题),而且,太阳似乎走得也很慢,好像只走了4个小时,处在它平时12:00所处的位置。

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 2008-11-13 10:33:43 771 “地球自转与时差”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中使用“分析”一词,表明不仅要求要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些地理意义,还要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来发现这些意义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具体到本节课的内容,不仅要知道地方时、时区、区时、日界线等相关概念,还要找出地方时、区时、日界线设立的原因,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它们。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从主要从昼夜的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产生层层推进,最后具体分析时区、区时、日界线的划分,它综合了经纬线、地球的自转等知识,所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体现“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精神,但同时,也对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部分知识难点的突破关键在于两点内容的突破:(1)经线的东西方向的确定;(2)地方时的计时规则。只有在教学中突破了这两点,学生才能真正常握本部分的其它相关知识。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虽然初中学过该部分知识,但由于认知水平和时间的关系绝大部分已经忘记了。对于学习该部分知识,预测会出现下列障碍: 1.缺乏经纬线的基础知识,不清楚经线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经纬度的划分。 2.对方向的判定不过关,尤其是在本部分要用到的东西方向的判定。

3.空间想象能力不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计算能力不过关。 四、教学目标 五、重点、难点 1.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 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3.日界线的设立及日期的变更 六、课时:1. 5课时 七、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有个母亲乘轮船由上海去旧金山,在途中先生一个女孩,10分钟之后又生了一个男孩,照说女孩应该是姐姐,男孩是弟弟。但实际上,女孩叫男孩哥哥,何解?学了这节课之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第三讲地球自转与时差

基础导读 一、地球自转概况 1.地球自转方向是①。 2.地球自转周期是②。 3.地球自转速度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零外,其余各地都是约③。 (2)地球自转线速度,赤道上为④,极点为0。 二、地球自转的意义 1.地球自转产生昼与夜交替,其交替周期为⑤ 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地方时,地方时是东方早西方晚,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⑥。 3.地球自转是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沿物体运动方向,北半球向⑦偏,南半球向⑧偏,赤道上物体运动方向⑨偏。 【探究活动一】地球自转方向、速度 ●合作探究 思考一取地球仪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转动,分别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 请画出下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 地轴指向,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思考二地球自转角速度是指地球上的点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地球自转线速度是地球上的点单位时间运行的距离。观察下图,结合地球自转的特点分析

1.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任意一点自转一周(360°)都用时23时56分4秒(略计24时)。所以每小时约转过度。南北极的角速度为,其他地方角速度都相等。 2.地球上各点(除南北极点)都沿各自的圈运动,转一周用时相同。纬线圈周长不同所以线速度也不相同,纬线圈周长越长,线速度越大。 ●创新探究 他山之石 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已知赤道线速度为Lkm/h,求纬度为M的点的线速度。(提示:如图,球心为O,地球半径为R,M为纬线圈,半径为r) ●探究结论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除南北极点外都相同,每小时约15度;地球自转线速度南、北极为,其他地点线速度最大,向递减。 【探究活动二】昼夜交替和晨昏线 ●合作探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三)——产生时差

第2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三)——产生时差 选择题 1.某船于2016年4月13日16时(当地时间)到达里约热内卢(22°54′S,43°11′W),此时深圳的时间为() A.12日3时B.12日11时 C.13日5时D.14日3时 解析深圳使用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里约热内卢为西三区,两地相差11个时区,时间上相差11小时;再运用东加西减规律,可判断此时深圳的时间为14日3时。 答案 D (2017·石家庄一模)在拼搏中放飞青春梦想,让奥林匹克精神薪火相传。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北京时间2014年8月16日20时在中国南京开幕。据此完成2~3题。 2.在南京青奥会开幕时,西五区的区时是() A.2014年8月16日7时 B.2014年8月16日17时 C.2014年8月17日9时 D.2014年8月15日17时 3.开幕式次日,运动员们观察到南京日落的方位最可能是() A.西北B.西南C.正西D.东南 解析第2题,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与西五区区时相差13小时,所以当北京时间2014年8月16日20时,西五区的区时是2014年8月16日7时,A项正确。第3题,当北京时间为2014年8月16日20时,此时南京地区昼长夜短,太阳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所以开幕式次日,运动员们观察到南京日落的方位最可能是西北,A项正确。

答案 2.A 3.A 4.(2017·山东省实验中学质检)北京时间2014年12月22日7:03,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4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小于1/3 B.1/3 C.大于1/2 D.小于1/2 解析日期的分界线是地方时0时所在的经线与180°经线,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为地球上新的一天。此时,北京时间为2014年12月22日7:03,则地方时为0时所在的经线为14°15′E,从而我们可以把该思维过程转化为下面的图形,很明显此刻12月22日的范围小于全球的1/2。 答案 D (2017·北京海淀质检)2014年10月8日的月全食开始于北京时间17时14分,结束于当日20时35分,下图为此次月全食过程中某时刻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此次月全食期间() A.太阳直射在赤道 B.东半球各地均可观测到该天象的全过程 C.地球上白昼范围与黑夜范围的面积相等 D.黄赤交角度数逐渐减小 6.若①点经度为100°E,③点经度为120°E,则地球表面() A.①的自转角速度与②相等、线速度比②小

1.3.3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和时差

1.3.3昼夜交替和时差 【考纲要求】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2.了解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及其表现。 【重难点】1、晨昏线的简单判读 2、地方时简单计算 【理解感知】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的形成:地球是、的球体,太阳照亮的一半地球是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地球是半球。 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日,具体时间是。 3、晨昏线: (1)概念:____半球和____半球的分界线(圈) (2)意义:纬线上昼弧和____的分界线(圈) (3)组成:是有晨线和昏线共同组成,各占一半,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其中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点是晨线和昏线的分界点。 在下面两图中绘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二、地方时 1、产生: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①,相对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偏东的地点的时刻要一些,即所谓“东早西晚”,因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2、定义: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分钟。 例如,120°E的地方时为12时,北京所在地(116°E)的地方时则为11时44分。

【深入学习】 一晨昏线的判读 1、晨线与昏线的判断 (1)确定自转方向,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标出 来。 (2)在所判断的晨昏线上任意选一个普通的 点。 (3)看运动趋势,沿自转方向进入白昼的点所 在的线为晨线;沿自转方向进入黑夜的点所在的线为昏线。如图所示: 这里最关键的是首先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下面三幅图中黑色箭头代表自转方向,沿自转方向如果经过晨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经过它可以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如甲图中ab段、乙图中的ac段、丙图中的AB段都是晨线。其次清楚晨昏线的分界点,也就是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点,如西面三幅图中,甲图中的a点、乙图中的c 点、丙图中的B点,就是晨线与昏线的分界点。 (2)举一反三:反之,如果知道是晨线或昏线可以反推地球运动的方向。 甲乙丙 2.晨昏线的特点(教师以时间为准可课下练习), (1)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晨昏线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与赤道等长,平分赤道。与赤道有两个交点(对称并经度数互补),任何时候赤道与晨线的交点时间6点,与昏线的交点时间是18点。 (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球球面上的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即站在晨线或昏线上太阳从地平线上正要升起或落下。 晨昏线的判读:请在下列图中标记清楚晨线与昏线(图中侧视图都为上北下南)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

高中地理《地球自转》教案 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 __解决此基础问题。 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时区分布表格(课前发给学生);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地球自转的意义-时差计算

地球自转的意义—时差的计算问题 1.地方时:地方时的特点、地方时的计算 a)同经度地方时不同。相同经度地方时相同。 b)(每间隔1°差4分钟)每间隔15°差1小时。 c)同一纬度上东早西晚。 地方时的计算: 北京东八区(116°E,40°N) 地方时的确定在太阳光照图上: ①赤道与晨线的交点地方时是6:00,与昏线的交点地方时是18:00;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条经线的地方时为0:00; 练习题:1.已知东经120°地方时为6点,求 (1)东经135°的地方时 (2)东经104°的地方时 (3)西经10°的地方时 2. 【示例】(2014·天津卷,11,4分)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4 B.1/3 C.1/2 D.3/4 【解析】根据地方时的计算,飞机于6月22日12时从北京起飞时,芝加哥的区时是6月21日22时,飞机途经14小时到达芝加哥,因此到达芝加哥时,

芝加哥的地方时为6月22日12时分;此时180°的地方时为6时,则属于6月23日的范围占6个时区,其他为6月22日的范围,因此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3/4。 【答案】D 2.区时:时区的划分、中央经线的计算、时区的计算、标准 时间——区时的计算 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注:地方时与区时的不同,如:北京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经度的时间。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也是这个时区的区时) 练习题: 1.当“神州五号”在北京时间10月15日9时发射时,纽约(西 五区)的区时正确的是: A、10月15日10时 B、10月15日20时 C、10月14日20时 D、10月14日18时 【2017江苏地理卷】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图2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3~4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