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响。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到达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否那么不能燃烧〕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拟

缓慢氧化: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酒和醋的酿造

一样点:都是氧化反响、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响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响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到达

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如森林大火时制造隔离带〕

〔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锅盖、酒精灯帽盖灭火焰,如泡沫灭火器〕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用水灭火〕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响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响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来灭火

化学反响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二、爆炸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

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

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

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

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②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再灭火。

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翻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

易点燃

B、室内起火,如果翻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响剧烈,

燃烧更旺

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

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带

走了热量,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一、化石燃料

①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②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煤

①称为“工业的粮食〞

②组成: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硫等元素

③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会形成酸雨;还产生CO2,引起温室效应

2+CO〕

④〔水煤气:H2与CO的混合气体制法:C+H2O高温H

高温H

2、石油

①称为“工业的血液〞

②组成:主要含碳、氢元素

③炼制原理:利用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蒸馏使之别离〔此别离过程是

物理变化〕

④石油各产品:汽油、柴油〔作燃料〕;沥青〔筑路〕;石蜡〔作蜡烛〕等

3、天然气

〔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有机物

A、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B、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

注意: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纯度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3〕、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拟清洁的燃料

二、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a)放出热量:燃烧放热〔如化石燃料的燃烧〕;不通过燃烧也可放热,如

Mg+2HCl=MgCl2+H2↑;CaO+H2O=Ca(OH)2

b)吸收热量:CO2+C2CO;一氧化碳复原氧化铜

利用化学反响产生的能量做饭、取暖、发电、冶炼金属、发射火箭、开山炸石、

撤除旧建筑

二、使燃料充分燃烧注意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

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产生大量的CO等物

质污染空气

四、燃气泄漏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根据燃气的密度决定,如果燃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那么安装在墙壁下方,密度小,那么安装在上方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的燃烧。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水,当溶

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

2、酸雨的危害: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使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等

防止酸雨的措施:使用脱硫煤、使用清洁能源等

3、汽车用燃料的燃烧。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如NO〕、含

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改良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汽车用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燃料;制止没有到达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

①属于绿色能源中的一种,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由高粱、玉米、薯类等经发酵、蒸馏而得,俗称酒精

⑤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

⑤用途:被用作酒精灯、火锅用固体燃料、内燃机的燃料

⑤乙醇汽油是混合物,其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2、氢气

①最清洁、最理想的燃料:A、原材料资源丰富,B、放热量多,C、产物是水,

无污染。

②有可燃性2H2+O22H2O

③有复原性H2+CuOCu+H2O用于冶炼金属

④电解水可得到氢气2H2O2H2↑+O2↑,但耗用电能

⑤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本钱太高且贮存困难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H2SO4=ZnSO4+H2↑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法〔密度比空气下〕、排水法〔难溶于水〕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4、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概括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概括 燃料及其应用 第一节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灭火 ? 灭火的原理: 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 隔绝氧气(空气); 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 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 灭火器 ◆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三、爆炸 ? 定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 氧气 (2) (1)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知识点二种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一、爆炸 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 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 离;与空气隔离;降低 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 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 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 的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 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1 2 燃烧和灭火 3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4 5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6 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7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8 缓慢氧化: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酒和醋的酿造 9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10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11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2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13 到灭火的目的 14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如森林大火时制造隔离带)

(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锅盖、酒精灯帽盖灭火焰,如泡沫灭火器) 16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用水灭火) 17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18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19 20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21 碳来灭火 22 化学反应方程式:Na 2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23 二、爆炸 24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 26 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7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 28 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 29 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30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 31 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32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33 常见灭火的方法 34 ②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35 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再灭火。 36 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37 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38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 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 则不能燃烧)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 ①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②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 的 ③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④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使用 1、煤 ①称为“工业的粮食” ②组成: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 氧、硫等元素 ③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 炭(冶炼金属)、煤焦油(化工原料)、煤气 (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用作燃 料;煤气泄漏,会使人中毒,有可能发生爆 炸) ④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会形成酸雨 2、石油 ①称为“工业的血液” ②从油井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它不是产品 ③组成:主要含碳、氢元素 ④炼制原理:利用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 过蒸馏使之分离(此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⑤石油各产品:汽油、煤油、柴油(作燃料); 沥青(筑路);石蜡(作蜡烛)等 3、天然气 (1)、有石油的地方一般有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有机物

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1 2 燃烧和灭火 3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4 5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6 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7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8 缓慢氧化: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酒和醋的酿造 9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10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11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2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13 到灭火的目的 14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如森林大火时制造隔离带) 15 (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锅盖、酒精灯帽盖灭火焰,如泡沫灭火器) 16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用水灭火) 17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18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19 20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21 碳来灭火 22 化学反应方程式:Na 2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23 二、爆炸 24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25 ②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 26 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7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 28 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 29 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30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 31 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32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33 常见灭火的方法 34 ②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35 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再灭火。 36 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37 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38 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39 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40

九年级下册化学7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化学7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下册化学7单元知识点】 一、常见物质的性质和使用 1. 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密度等 非金属的性质:不导电、多为气体或固体、脆性、容易熔化等 应用举例:金属用于制造工具、建筑材料、电线,非金属常用于绝缘材料、化妆品等 2. 酸碱盐 酸的性质:酸味、腐蚀性、酸性溶液变红等 碱的性质:苦味、腐蚀性、碱性溶液变蓝等 盐的性质:味道不明显、不具有酸碱性 应用举例:酸可用于制作食品、农药等;碱常用于清洗、制造肥皂等;盐广泛应用于烹饪、冶金等领域

3. 氧气和二氧化碳 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液化等 二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无味、易液化等 应用举例:氧气广泛用于气体焊接、氧气瓶制作等;二氧化碳可用于制作饮料、灭火等 二、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1. 物质的分解和组合 分解反应:将一种物质分解为两种或更多的物质 组合反应:将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实例:分解反应可使碳酸氢钠获得二氧化碳和水;组合反应可使氢气和氧气生成水 2. 化学反应的速度 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实例:高温有助于加快化学反应速度,浓度较高时反应速度也会增加 3. 燃烧反应 燃烧的条件:燃料、氧气、着火点温度 实例:例如燃烧木材时,木材充当燃料,氧气来自空气,通过点燃木材产生的火焰提供着火点温度 三、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 原子与分子 原子: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的化学单位 实例: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O)组成,氧气(O2)是氧分子的一种形式 2.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将元素排列的表格

九年级七单元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七单元化学知识点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在九年级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 地位。第七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关键单元之一,其中包括了许多 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九年级七单元化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 行介绍和论述。 一、物质的燃烧 物质的燃烧是化学中的基本现象之一。它指的是物质与氧气反 应产生火焰、光热以及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燃烧需要有燃料、氧 气和适当的着火温度。同时,燃烧过程还伴随着氧化反应的发生,物质中的元素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化物。 二、物质的酸碱性 物质的酸碱性是描述物质性质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九年级的学 习中,我们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以及酸碱中和反应。酸呈酸性, 可以使酸性指示剂变红;碱呈碱性,可以使酸性指示剂变蓝。酸 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会产生盐和水。

三、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用来分类、组织和展示各种元素的性质。在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并按照一定规律划分为不同的周期和族。我们能够通过周期表了解到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原子序数、原子量、化学符号以及其它性质等。 四、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描述工具。它由反应物、产物以及反应条件组成。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化学变化和摩尔比例关系。 五、物质的溶解性 物质的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能否完全溶解的性质。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溶解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

质与溶剂之间发生的一种物质混合过程。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 温度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六、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涉及物质电荷的转移过程。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得到电子。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观察到电荷转移的现象,同时还可以判 断化合物的氧化数以及进行电子的平衡。 七、化学摩尔 化学摩尔是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数量的单位。摩尔的概念起源 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通过摩尔的概念,可 以方便地计算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摩尔与物质质量和物质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八、有机化学基础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贯穿着 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第七单元是一个重 要的环节,主要内容包括离子的成分、电解质溶液的电离情况、 酸和碱的理论、中和反应以及制备与性质的关系等。本文将对这 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一、离子的成分 离子是指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根据离子的正负 电荷不同,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的原子 或原子团,如Na+、Cu2+;阴离子是得到了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l-、SO42-。离子化反应是指化合物中的化学键断裂并生成离 子的过程。 二、电解质溶液的电离情况

电解质是指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物质。其根据在水溶液中的电 离情况,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 全电离,生成大量的离子,如HCl、NaOH;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 中只部分电离,生成少量的离子,如CH3COOH。 三、酸和碱的理论 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而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 的物质。根据酸的强弱程度,可以分为强酸和弱酸;根据碱的强 弱程度,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而常见 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四、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 过程。中和反应符合质子传递理论,即氢离子(H+)的转移。在 中和反应中,酸的H+和碱的OH-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盐。例如:HCl + NaOH → NaCl + H2O。 五、制备与性质的关系

在化学中,制备的方法和条件会直接影响到物质的性质。如制备氯气的两种常用方法:一是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二是通过氢氯酸和高锰酸钾的反应制取。两种方法制备的氯气的性质相同,但前者不带有铁离子,后者带有铁离子。 结语 通过对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对离子成分、电解质溶液的电离情况、酸和碱的理论、中和反应以及制备与性质的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化学是一门深奥而有趣的学科,我们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践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上册化学七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七单元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学科,是自然科学 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九年级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化学的七 个单元,涵盖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反 应中能量的转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复习复习有所帮助。 1.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是化学的基础,它关注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 观性质之间的关系。我们学习了原子和分子的概念,了解了元素 周期表的组成和元素的分类。在了解了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周期 性规律后,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了解了化学键的概念,理解了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 以及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应用。 2.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是我们了解不同物质之间联系的重要途径。 我们学习了化学式的组成,深入了解了离子和离子之间的比例关系。了解了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及其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摩尔质量 和反应方程式,可以确定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此外,

我们还学习了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和元素周期表,了解了元素的周 期性规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对于我们了解反应的过程和特性非常重要。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中的能量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 反应。了解了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反应热的数值,可以判断反应的放热性或吸热性。此外,我们还学习了燃烧反应 和氧化还原反应,了解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酸碱与溶液 酸碱与溶液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化学现象和物质。我们学 习了酸碱的定义和性质,了解了酸碱溶液的变色现象和pH值的测定。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概念,了解了溶解 度的影响因素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通过了解酸碱反应和溶 液的相关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酸碱中和和溶液浓度 的计算。 5. 氧气与氢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第 7 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行) (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需除掉燃烧条件的随意一个即可) ( 1)除掉可燃物(2)间隔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惹起爆炸。全 部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杂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杂物、均为不行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 SO2、NO2(惹起酸雨)、 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 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洁净的能源。 沼气、瓦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 物理性质 : 无色 , 无味的气体 , 密度比空气小 , 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CH+2O点燃CO+2HO (发出蓝色火焰) 42 2、乙醇 ( 俗称:酒精,化学式 :C2H5 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CHOH + 3O点燃2CO+3HO 2522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可以用工业酒精配制 酒! 乙醇汽油:长处(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全部的燃烧;⑵ 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 能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长处: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批低价的制取氢气?②如何安全地运输、储存氢气? 自我综合议论(七 ) 1 / 4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七单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七单元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它关注的是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相互之间的变化。九年级的化学学习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在第七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有关离子共存与分离的知识。 一、离子共存与分离的概念 在化学反应中,离子的共存和分离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当两种或多种离子共同存在时,它们可能会发生各种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而当我们需要将离子分离开来,以便进行其他实验或应用时,我们就需要学习如何进行离子分离。 二、离子共存与分离的方法 1. 氯离子和溴离子的共存与分离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利用溴水和硝酸银的反应来检验溶液中是否有氯离子。当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时,溴水会变为黄色,并产生混浊的白色沉淀。而通过加入醋酸铅溶液,则可以将溴离子分离出来,产生红棕色的沉淀。 2. 硝酸铵法分离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硝酸铵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通过 加入硝酸铵溶液,会发生反应生成氯气,然后通过导管收集氯气,从而分离出氯离子。而硫酸根离子则保持在溶液中。 3. 硫代硫酸钠法与钡离子的共存与分离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使用硫代硫酸钠法来分离钡离子和其他 离子的共存物质。首先将硫代硫酸钠溶液加入溶液中,生成沉淀。然后再加入氨水,将生成的硫代硫酸钠沉淀转化为易溶的氢化钡,这样就成功地将钡离子与其他离子分离开来。 4. 过滤法分离固体颗粒与液体 过滤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固体颗粒和液体的方法。通过将混合 物倾倒入漏斗中,利用滤纸或滤网的作用,可以将固体颗粒滤出,留下液体在容器中。 5. 蒸馏法分离液体的混合物 蒸馏法是一种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常用方法。通过利用液体 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进行加热,使其中沸点较低的液体先汽化,然后通过冷凝管冷却得到纯净的液体。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原理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核心,第七单元主要讲述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及简单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本文将从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 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及性质 元素周期表是由元素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而成的表格。这些元素按照原子结构的规律被划分为一些列、一些行和四个区域,不同列之间元素的外层电子数量相同。 2. 周期律和族律 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律规律是指电子壳层数增加,对应元素原子半径减小、元素化学性质有规律地变化的规律。 族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族律规律是指在相同电子壳数的元素会有同一价态和相似的化学性质。 二、化学键 化学键是指使原子产生连结的力。根据原子之间电子的转移和分配情况不同,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1. 离子键

离子键通常是由阴阳离子的相互作用而形成。阴离子与阳离子之间相互作用力强,且成3D网状结构,固体一般是晶体。离子化合物通常存在,如NaCl、CaCl2等。 2. 共价键 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电子对的共享而形成的。共有两种共价键:单键、多键。通常存在共价键,如H2、O2、H2O等。 三、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通过离子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是由特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按比例结合而成。通常有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离子排列成有序晶体,硬而脆,易溶于极性液体,其熔点和沸点较高等。 四、共价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是在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有:分子或离子成对或多对,分子或离子之间是长程无序,并呈气体、液体或者具有低熔点和沸点的固态等。 总结 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律和族律,以及化学键中的离子键和共价键,是初中化学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此外,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也是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中的现象。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 ①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②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③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④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使用 1、煤 ①称为“工业的粮食”

②组成: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硫等元素 ③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冶炼金属)、煤焦油(化工原料)、煤气(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用作燃料;煤气泄漏,会使人中毒,有可能发生爆炸) ④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会形成酸雨 2、石油 ①称为“工业的血液” ②从油井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它不是产品 ③组成:主要含碳、氢元素 ④炼制原理:利用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蒸馏使之分离(此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⑤石油各产品:汽油、煤油、柴油(作燃料);沥青(筑路);石蜡(作蜡烛)等 3、天然气 (1)、有石油的地方一般有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有机物 A、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B、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 CO2+ 2H2O (发出蓝色火焰) 注意:1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纯度 (2)、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氢元素的方法:点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氢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元素。(如果某可燃物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证明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3)、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检验燃烧的产物(导出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看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雾现象;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_1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 燃烧) 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一、爆炸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燃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离;与空气隔离;降 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火点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 爆炸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 缓慢氧化与空气或氧接触 的氧化反应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课题2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①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②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③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猛烈的氧化反响。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到达着火点(三 者缺一不行,否则不能燃烧) 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燃烧的条件确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到达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退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珍贵设备、精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响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快速反响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响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课题2 燃料与热量 一、化石燃料 ①包括煤、石油、自然气(都是混合物) ②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困难改变而形成的 ③属于不行再生能源 ④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运用 1、煤 ①称为“工业的粮食” ②组成: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硫等元素 ③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化学改变,得到焦炭(冶炼金属)、煤焦

油(化工原料)、煤气(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用作燃料;煤气泄漏,会使人中毒,有可能发生爆炸) ④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会形成酸雨 2、石油 ①称为“工业的血液” ②从油井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它不是产品 ③组成:主要含碳、氢元素 ④炼制原理:利用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蒸馏使之分别(此分别过程是物理改变) ⑤石油各产品:汽油、煤油、柴油(作燃料);沥青(筑路);石蜡(作蜡烛)等 3、自然气 (1)、有石油的地方一般有自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最简洁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有机物 A、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B、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留意:1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纯度 (2)、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氢元素的方法:点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枯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氢元素;把烧杯快速倒过来,马上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元素。(假如某可燃物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与水,只能证明肯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3)、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检验燃烧的产物(导出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枯燥的烧杯,看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雾现象;把烧杯快速倒过来,马上注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就可产生甲烷。在农村,沼气可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与改善环境卫生 (5)、可燃冰:埋藏于海底,可以燃烧,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