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复习(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复习(含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复习

一、选择题

1.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B.掏空沼气前进行灯火实验

C.点燃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是否漏气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2、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甲烷D.氮气

3 “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A、CH4O

B、CH2O2

C、C2H6O

D、C2H4O2

4. 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烧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A.熄灭B.燃烧得更旺

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D.无明显现象

5.下列有关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

B.铁制品锈蚀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缓慢氧化

C.汽油遇火燃烧与缓慢氧化有关

D.动物的呼吸作用属于缓慢氧化

6.下列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着火

7.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可燃冰”主要成分是水合甲烷(CH4·8H2O),请综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B.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C.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固态水

8. 汽车尾气中有多种有害物质,会造成污染,汽车尾气中的下列物质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一氧化碳

B、碳氢化合物

C、氮氧化物

D、二氧化碳

9.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炸药应集中在一个仓库储存以便于管理

B.面粉厂、纺纱厂、加油站均要严禁烟火

C.在实验室点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之前均要验纯

D.控制助力车、摩托车的使用以减少空气的污染

10.分别点燃下列物质后,在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然后迅速将该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该物质不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①一氧化碳②氢气③酒精④甲烷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1. 下列化学反应中能产生吸热现象的是()

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B.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D.木炭与氧气反应

12、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完全相同的是()

A.H2和CH4B.CH4和CO

C.C2H5OH和CH4D.H2和CO

13.在下列五种物质中,可能造成雾霾的是()

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A.②④B.①②⑤C.③⑤D.①③④

14、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

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

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

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

15.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1中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

C.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二、填空题

16.点燃两个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透明无底的可乐瓶将它们罩起来,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先熄灭,原因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在室内发生火灾时会产生不少有害气体,人应该采取姿势迅速逃离火灾区域。

17.由于石油资源不断减少,“乙醇汽油”普及。“乙醇汽油”中的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可用高梁、玉米、薯类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制得。请回答:

(1)煤燃烧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有(任写一种) ;

(2)乙醇是一种绿色能源,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_。

(3)为减缓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请你提出一条具体的合理化建议:。

18、某校初三学生去野外野炊

(1)野炊活动中,东东引燃细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2)活动过程要注意防火安全,野炊结束后,应及时把火熄灭,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有(写一点)

19.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量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也日趋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请你回答:

(1)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请回答三种)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两个由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

①②

(3)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请你分别举例

①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氢气热值高且具有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20、如何合理、高效、节约地使用煤、石油、天然气这三大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化石燃料,加紧开发、研制其它清洁能源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当务之急。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气是乐山城市家庭的主要生活燃料。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在甲、乙两图中,安装位置正确的是;

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如直接用煤作家用燃料既污染空气又浪费能源。煤燃烧时产生的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煤的气化是把煤变为清洁能源的重要一环,其中一个重要反应是:C+H2O高温CO+H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电动汽车使用的能源是新型锂电池,从化学角度看,与使用汽油的汽车相比其优点是(举出一点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21.小勇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他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 _____。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________ ____;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_______________。

22.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可燃冰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白色或灰色冰状固体,是最具开发前景的能源之一。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nH2O,在开采过程中若甲烷泄漏,会导致严重的温室效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CO2、H2O乙:CO、H2O

丙:NH3、CO2、H2O丁:CO2、CO、H2O

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进行验证:

(1)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3)实验中观察到A中,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四、计算题

23.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

若用36g氢气转化二氧化碳,则能处理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气体多少升?同时又能生成多少克化工原料乙烯?(已知: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复习

一、选择题

1-5、AABAD 6-10、CADAA 11-15、BCBCC

二、填空题

16、高 热的二氧化碳密度小,聚集在上面 弯腰

17、(1)SO 2 (2)O H CO O OH H C 22252323++点燃 (3)少开私家车

18、(1)需要助燃物 (2)用水浇灭

19、(1)风能 水能 太阳能 (2)22CO O C 点燃+ 22SO O S 点燃+ (3)干电池 电解水

(4)燃烧产物无污染

20、(1)甲 O H CO O CH 222422++点燃 (2)SO 2 置换反应 (3)无污染

三、实验探究题

21、(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A C (3)B

22、丙 (1)颠倒后无法确定水来自于生成物还是来自于澄清石灰水 (2)空气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影响对产物的检验 (3)无水硫酸铜变蓝 丁 (4)O H CO C CO OH C 2322a )(a +↓=+

四、计算题

23、 133.5L 84g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一、燃烧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指________与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三、灭火的原理(满足其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1.干粉灭火器:用于扑灭一般火灾,油、气等引起的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3.水基型灭火器: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1.物理爆炸:气体膨胀、压强增大造成,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如________、锅炉爆炸、轮胎爆炸等。 2.化学爆炸:一般指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_急剧地____________,迅速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爆炸。如火药爆炸、粉尘爆炸、可燃性气体爆炸等。 3.爆炸极限: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4.化学爆炸的条件:(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二、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三、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 反应条件 反应程度 反应现象 共同点 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较剧烈 发光、发热 1.都是氧化反应; 2.都会放出热量 爆炸(化 学爆炸) 急速燃烧;有限空间;达到爆炸极限 非常剧烈 发光、发热、爆炸 缓慢氧化 跟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缓慢 不发光,但发热 自燃 跟氧气接触;缓慢氧化产 物的热量来不及散失,达 到着火点 先缓慢 后剧烈 先不发光,但发热, 后发光、发热

2020届初三中考复习题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解析版)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说法合理的是() A.酸雨——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B.白色污染——废弃塑料袋焚烧处理C.雾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化肥 2.2015年5月,某养老院发生火灾,导致38人遇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下列自救措施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B.赶快乘电梯逃生 C.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D.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 3.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4.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单质是氮气 B.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C.煤、石油、沼气、风能等都是可再生能源 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5.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6.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研究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术,减缓大气温室效应 B.开发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家用汽车替代公交车 D.利用垃圾发电,变废为宝 7.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分章复习(含知识点总结和测试题及答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九年级化学分章复习(含知识点总结和测试题及答案)第七单 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梳理] 考点1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⒈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⒉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⒈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 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⑵隔绝氧气(或空气) ⑶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⒉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⑵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⑶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考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⒉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⒊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参看课本P129) 考点4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⒈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⑴煤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⑵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主要是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放出的。 ⑶煤的综合利用 ⑷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化学变化,可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有: ①焦炭:冶金、炼铁等 ②煤焦油:提炼化工原料 ③煤气:气体燃料。它的有效成分有H2、CO等。 ⒉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⑴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氢元素。 ⑵石油的炼制:石油经分馏——物理变化,能得到各种不同的产品。如:液化石油气。 ⒊天然气(俗名沼气、坑气) ⑴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⑵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H4 + 2H2O ①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甲烷的纯度。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珠生成,若有水珠生成证明可燃物中含有氢元素;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元素。(也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有石灰水的烧杯)。 考点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 是放热的,如物质的燃烧、镁与盐酸反应等,这称为放热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2021湖南株洲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与乙醇的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两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B 2.(2021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我国建成了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 答案:A 3.(2020海南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4.(2019成都中考)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

A.扇灭隔绝氧气 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 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答案:A 5.(2019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答案:D 6.(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与直接燃烧甲烷相比,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的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答案:C 7.(2021成都中考)有关粉尘爆炸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综合复习(含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复习 一、选择题 1.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B.掏空沼气前进行灯火实验 C.点燃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是否漏气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2、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甲烷D.氮气 3 “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A、CH4O B、CH2O2 C、C2H6O D、C2H4O2 4. 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一根烧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A.熄灭B.燃烧得更旺 C.先燃烧得更旺后熄灭D.无明显现象 5.下列有关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 B.铁制品锈蚀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缓慢氧化 C.汽油遇火燃烧与缓慢氧化有关 D.动物的呼吸作用属于缓慢氧化 6.下列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着火 7.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可燃冰”主要成分是水合甲烷(CH4·8H2O),请综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B.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C.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固态水 8. 汽车尾气中有多种有害物质,会造成污染,汽车尾气中的下列物质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一氧化碳 B、碳氢化合物 C、氮氧化物 D、二氧化碳 9.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炸药应集中在一个仓库储存以便于管理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复习测试训练试题卷(附答案详解)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复习测试训练试题卷(附答案详解)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七单元测试卷 第 页 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综合复习测试训练试题卷(附答案详解)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温度时不一定都可以发生燃烧 B .燃烧、缓慢氧化、爆炸一定都是氧化反应 C .室内燃气大量泄漏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D .室内起火烟雾较浓,逃离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 2.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器着火,可以用水浇灭 B .用嘴吹灭蜡烛火焰,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 .油锅起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降低油的着火点 D .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3.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液体,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下列有关乙醇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质与溶剂的氢原子个数相等时,溶质与溶剂分子的个数比为1:3 B .乙醇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乙醇分子中质子与电子的数目不相等 D .乙醇溶液溶质的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共九个原子组成的 4.对下图所示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 的是( )

A.A B.B C.C D.D 5.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氖管发光B.彩虹形成C.石油炼制D.粮食酿酒 6.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前者单位体积里氧分子的数目多,微粒接触几率大C.氧气加压降温变为液态氧——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D.不纯氢气点燃发生爆炸——大量的氢分子与氧分子同时接触,瞬间释放大量的热 7.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B.石油是混合物 C.石油中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D.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8.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天然气B.氮气C.氧气D.氦气 9.“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千万不能使用排油烟机等用电设施 D.油库、面粉厂和煤矿的坑道内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10.下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B.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 解析:A A、对比试验必须控制变量,变量唯一性,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不能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符合题意; B、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能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两只烧杯中的试剂没有接触,但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能探究分子不断运动,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物质必须只消耗氧气,不生成气体,用红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 解析:C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A错误。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如风能、潮汐能,B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正确。 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使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D错误。 故选:C。 3.“天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它以甲烷(CH4)和液氧为推进剂。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具有可燃性 B.它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 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 解析:C A、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说法正确; B、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C、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烷分子含有4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说法错误; D、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说法正确; 故选C。 4.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是 选项气体X水温/℃ A氮气45 B氧气10 C空气80 D二氧化碳100 A.A B.B C.C D.D C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 B.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内焰上加热 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 D.适当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B 解析:B A.燃料本身也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含有水分子,正确; B.酒精灯外焰与氧气接触充分,燃烧充分温度高,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外焰上加热,选项错误; C.氧气浓度越大,燃料燃烧越充分,故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使燃烧更充分,所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 故选:B。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能燃烧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B 解析:B A、铜片上的红磷因未达到着火点,开始不燃烧。错误。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会燃烧。正确。 C、热水的作用有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错误。 D、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才可燃烧。错误。 故选B。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 解析:B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复习(含答 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反应Ⅰ为分解反应,反应Ⅱ为化合反应 ②只有反应Ⅰ能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③整个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 ④反应Ⅰ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反应Ⅱ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A.1B.2C.3D.4 2.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关于实验操作中的快慢,错误 ..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将红热的木炭从瓶口缓慢伸入瓶底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将点燃的红磷快速伸入瓶中并立即塞紧瓶塞 C.阶梯蜡烛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快速将二氧化碳倒入装有上下两根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D.验证甲烷燃烧产物的实验: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3.下面是对某一主题内容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A.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 B.微观粒子与物质的关系:金属铜一一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C.物质使用与安全知识:汽车在加油站加油——严禁烟火,使用燃煤取暖——注意室内通风 D.试剂(或仪器)与其使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防炸裂,过滤时用的玻璃棒——引流 4.住宅着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作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隔绝空气或氧气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助燃的气体 5.据报道,天津8.12 爆炸事故现场有剧毒物氰化钠库存,则氰化钠的外包装应有下列哪种标志

A. B. C. D. 6.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A.区别硬水和软水 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题 (含答案) (时间:50分钟分值:100分) 一、(每小题3分,共36分) 1.(山东滨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禁放烟花爆竹 B.废气达标排放 C.工地洒水除尘 D.秸秆露天焚烧 2.(湖北宜昌)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 3.(广东梅州,改编)储运乙醇的包装箱上应贴的图标是 ( ) 4.(江苏连云港)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得更充分 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5.(四川南充)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

B.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C.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D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6.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有错误的一组是 ( ) 7.如下图所示,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如甲图),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如乙图)燃烧得旺,其原因是 ( ) A.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B.空气中氧气不足 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 D.火柴梗着火点低 8.车用乙醇汽油是由乙醇与汽油按1:9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下列有关推广使用乙醇汽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大大降低油料价格 B.有助于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 C.乙醇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 D.制取乙醇消耗大量粮食,不可取 9.我国地质科技人员在珠江口东部海域首次钻获高纯度可燃冰样品,高效清洁能源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CH4·n H2O。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7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内容概述】 本单元包括两个课题。课题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课题2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使用生活燃料都是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本单元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分析探究常以情景题出现,尤其是新科技中使用的燃料和能源,更是中考的热点。 【学习目标】 重点: 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可再生性。 4. 化石燃料的特点及用途。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其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 使用和开发新能源。 难点: 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4.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命题分析】 1. 本节考查内容主要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主要形式为实验探究题,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与灭火的原理、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综合出题,但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灭火的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中考中将会出现利用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安全常识、自救方法来设计灭火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既考查了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2. 反应的放吸热问题主要记清课本中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燃烧反应及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化石燃料中天然气为清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反应的吸放热方面经常与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相联系,同时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新能与新能源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3.熟记目前使用的新能源为氢气、乙醇等,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主要考查氢能的优缺点、及制备,在此基础上与环境污染相联系,举例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的种类。 【中考解读】 中考常考考点难度常考题型 1. 燃烧的条件及探究实验★★★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选择题、填空题 3. 化石燃料★★选择题 4. 能源与环境★★★选择题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选择题、填空题。 6.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选择题、填空题 【考点详览】 考点一燃烧的条件 1. (2020•长春)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答案】(1)③ (2)① (3)② (4)AB

2020年秋季初三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单元练习含答案

2020年秋季初三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单元练习 1.下列物质能发生燃烧的是( ) A.棉花B.黄金C.食盐D.大理石 2.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B.清除可燃物 C.隔绝空气D.防止食用油溅出 3.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有火焰 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4.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5.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甲烷和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6.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7.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B.氮气C.液化石油气D.天然气 8. 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9.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10. 可燃物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变化,伴随有发光、发热等现象。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11. 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有发光、发热现象。在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也有 的放出,只是不易察觉,如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12. 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 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 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0·甘肃兰州五十五中月考)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2020·上海中考)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是() A.氢气 B.煤 C.木炭 D.石油 3.(2020·天津一中第二次月考)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下列关于该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木材是可燃物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4.(2020·云南昆明中考)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吸热现象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6.(2021·河南新乡长垣第二次月考)201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聚焦“空气污染”,以下有关空气污染和防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有CO、SO2、CO2 B.加高烟囱将工厂废气排放到大气中 C.植树造林对治理大气污染有促进作用 D.利用廉价煤炭,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7.(2020·海南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如图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石油加热炼制,发生化学变化 B.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空气中的氮气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 D.生石灰和水反应吸收热量 9.(2020·新疆中考)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 B.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C.由于新能源开发,可以无节制地使用石油资源 D.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都是石油产品 10.(2020·湖北咸宁中考)近期有些地方发生的火灾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第七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 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 “可燃冰”是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 D.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2. 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A. ①② B. 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 3. 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环保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石油炼制可得到汽油、煤焦油、航空煤油等 B.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 5 C. 空气质量日报中的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 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清洁能源有氢能、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等 4. 2022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下列做法 正确的是() A. 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B.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C. 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D. 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5. 下列各组混合气体点燃后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H 2和N 2 B. CO 和O 2 C. CO 2和O 2 D. H 2和He 6. 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7.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所以灭火也一定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B. 点燃H 2与O 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则点燃CH 4和O 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 C. 因为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所以每个化学反应都要放出热量 D. 化学变化可能引起爆炸,所以爆炸一定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 8. 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 A. 乒乓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C. 铜片导热和滤纸碎片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D. 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9.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S +O 2=====点燃SO 2 B. C +CO 2=====高温2CO C. CaO +H 2O===Ca(OH)2 D. 3Fe +2O 2=====点燃Fe 3O 4 10. 某气体由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在 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向里面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于气体组成的猜测不正确的是( ) A. 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 B. 可能只有甲烷 C. 可能只有氢气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习题(含答案)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答案: (1)放出热量 (2)吸收热量 (3)石油 (4)CH 4+2O 2=====点燃CO 2+2H 2O (5)二氧化硫 (6) 二氧化氮 (7)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8)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9)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10)最理想 (11)2H 2+O 2=====点燃2H 2 O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果分析 出现热气腾腾现象,试管外壁发烫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①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②有些反应是放热的,称为放热现象,如物质的燃烧等。 ③有些反应是吸热的,称为吸热现象,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等。 谈重点 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一个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其反应条件并无直接关系,即反应条件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反应条件不加热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3)能量的利用 ①生活燃料的利用:做饭、取暖等。 ②利用燃料产生的热量:发电、陶瓷、水泥、发射火箭。 ③爆炸产生的能量:开山炸石、拆除违规建筑。 ④食物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例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因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 .燃起篝火烘烤食物 B .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D .煤燃烧发电 解析: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物质燃烧、光合作用都属于化学变化,其能量变

化由化学变化产生;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没发生化学变化,是太阳能转化成了热能。 答案:B 2.化石燃料的利用 (1)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是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液)、天然气。它们都是混合物,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①煤 a.性质:黑色固体,有光泽,具有可燃性。 b.组成元素: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氢、氮、硫、氧等元素。 c.形成:古代植物遗体深埋在地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 d.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这个过程叫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②石油 a.性质:黑色黏稠状的液体。 b.组成元素:主要含有碳、氢元素。 c.形成:古代动植物遗体深埋在地下,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d.综合利用: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这个过程叫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辨误区煤、煤气与罐装煤气的区别 ①煤是生活中常用的燃料,但由于煤燃烧对空气的污染严重,因此可把煤加工成煤气使用。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②罐装“煤气”不是煤气而是液化石油气,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主要成分有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物质。 ③天然气 a.成分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还含有其他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b 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它可以由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产生,属于可再生资源。人们可利用沼气煮饭、发电,沼气肥是很好的农家肥。沼气的利用为农民解决了燃料问题,又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均不可再生,哪种燃料较清洁呢? 是天然气啊,因为它既不含硫,又不含氮,不会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它还是气体燃料,燃烧更充分。 【例2—1】以下说法违背科学事实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化石燃料,它们都是混合物 B.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取焦炭是化学变化 C.石油加热蒸馏出多种产品是化学变化 D.煤燃烧时产生污染的元素是硫和氮 解析:三大化石燃料都是混合物,煤炭组成以碳元素为主;石油组成以众多有机物为主;天然气以CH4为主。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属于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蒸馏分离是物理变化。煤中含有S、N等杂质元素,燃烧时产生大气污染物SO2、NO2等。 答案:C (2)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①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越来越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②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 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020年人教版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A.汽油 B.潮汐能 C.风能 D.太阳能 2.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碳 3.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5、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完全相同的是() A.H2和CH4B.CH4和CO C.C2H5OH和CH4D.H2和CO 6.在下列五种物质中,可能造成雾霾的是() ①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 A.②④B.①②⑤C.③⑤D.①③④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氢气有可燃性B.CO能和氧化铁反应

C.天然气有可燃性D.铝能在氧气中燃烧 8.下列对生活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主要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房间长时间不打扫布满灰尘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间间隙增大 D.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H2O2分解产生了O2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油着火时用水冲灭 B. 酒精灯不慎翻倒失火时用水浇灭 C. 图书档案失火时选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 山林发生火灾时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树枝等可燃物 10.现有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氢气三种物质,按照它们的某种性质可以归为一类,下列跟上述三种物质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 A、CO B、N2 C、SO2 D、CO2 1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C.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12. “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该产物化学式是() A、CH4O B、CH2O2 C、C2H6O D、C2H4O2 13.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B.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应该停止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 C.石油的分馏是化学变化 D.目前没有大量使用氢能源,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1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 A.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综合 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煤气B.酒精C.汽油D.氢气 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 A.人走关灯、少开空调B.使用一次性餐具 C.自带水杯出行D.对垃圾进行分类 3.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氢能B.核能C.石油D.风能 4.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面粉B.氮气C.镁粉D.甲烷 5.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 A.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B.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 C.吹灭蜡烛——降低着火点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6.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 7.森林火灾现场救援的方法有:飞机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砍出隔离带”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氧气B.降低着火点C.隔离可燃物D.降低至着火点以下8.近期有些地方发生的火灾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 A.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9.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10.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二、填空题 11.回答有关燃料的问题: (1)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_。(3)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______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____。12.世界能源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几种能源结构变化如图。 (1)属于化石能源的有煤、天然气和______。 (2)2020年~2040年煤炭所占比例变化的趋势是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产生此变化的原因是______(答一条即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