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

等等。这些标题诙谐有趣,它特有的幽默力量,比一本正经的说教有效的多。

那么,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新闻评论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来激发读者对幽默敏感点产生共鸣。

三、评论标题的哲理性

哲是智慧,是人类科学思想的花朵。理就是道理,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道理。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规律,或者说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简单地说,哲理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来阐明一个道理,不管这个道理深刻与否,都能让人们听得明明白白,能回味其中的含义。所以,哲理性并不是一味追求深奥或玄妙,而是激发人深深地思考,能回味无穷。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满着哲理,事例、故事、寓言、格言、警句等,都存在着哲理性,有时候话说得越浅显,道理可能越深刻;说得越简单,内涵可能越丰富,完全可以用它们来说明道理。2004年5月24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忠言何须逆耳》。这篇评论评述了领导者要注意批评的方法和批评的态度,教育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否定了“忠言”一定逆耳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指出非逆耳的忠言更易于人接受。这种评论标题,更富有哲理性,更给人深深的启迪。这篇评论如果标为《工作莫忽视方法》或者《工作方法要得当》,其吸引力和意味就淡多了。例如:《“爱富”不能“嫌贫”》(《人民日报》2005年09月05日第十四版)、《夜景照明应量“能“而行》(载《人民日报》2005年7月11日第一版)、《理直也当气和》(载《人民日报》2004年5月24日第一版)、《质量就是生命》(载《人民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一版)、《小脚未必走路慢》(载《人民日报》1986年9月17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以哲理的高度和深度取题立意,就易使人省悟,令人折服。

四、评论标题的反思性

创新从来就是超越常识,超越常理。凡是常理都是相对的,相对常理的含义是指正确认识的有限性,有三个方面:一是从认识广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近似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就其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这种由此及彼的审视,用现行的话叫“反思”。这些年,反思式的评论往往见诸报刊和广播电视,其标题每每标新立异,引人注意。

按常理,“鸡” 小而不用“牛刀”杀之。不然,小事大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得不偿失。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杀鸡”亦可用“牛刀”。清华大学研制出一种“炸鸡锅”,能自动调温升压,在市场颇有销路。科研院所,智力密集,自然可称“牛刀”。用现成的“牛刀” 杀一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鸡”又何尝不可?这不但不会使“牛刀”贬值而只会增加效能。作者以此为题材加以评论,制题为《“杀鸡”亦可用“牛刀”》,使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全新的理性的启迪。

比如:《“失声”与掌声》(《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3日)、《莫让“捐款”成“扣款”》(《人民日报》2005年04月09日第一版)、《“谢生宴”让人耳目一新》(《光明日报》2005年07月04日)等等。这些评论标题引发了读者深深的理性思考,使作者对问题有全新的认识。五、评论标题的抨击性。

我们的社会,正邪并存,善恶同在。祛邪扶正,揭恶扬善,是评论肩负的政治使命,在报刊广播言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切邪的恶的东西都是阴暗的反常的,抨击式评论的标题若直点其丑恶,便出奇制胜。 2003年1月20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不要提前过年》。过年,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时间又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人们的意向改变,不是说你想把过年的时间改变就怎样改变。作为读者,你会立即被吸引看下去:“元旦过后是春节。中间的这一个月里,随着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浓,有的部门和单位工作松松垮垮,电话没人接,事情没人办。一些应该迅速办理的事情,被推到了节后,前来办事的人们只能望门兴叹,徒劳往返。”由此可以看出,标题《不要提前过年》的内涵很丰富,深刻揭示了各部门不正之风的严重性,对此抨击十分有力。

像《人情酒里少人情》(《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6日第一版)、《请柬别成“催款单”》(载《人民日报》2005年2月2日第一版)、《“鲜奶倒进污水渠”,咋的了?》(《工人日报》2005年08月18日)、《莫让民工流汗又流泪》(《人民日报》2004年12月23日第四版)、《挥霍浪费也是犯罪》

(载《人民日报》2004年11月10日第一版)、《“及时雨”为何落不到地里》(福建蒲城县广播电台1987年6月19日播出)等等,都是新闻评论者运用抨击式的创新艺术,勇于抓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抨击歪风与谬误所结出的硕果。

六、评论标题的文采性

标题的文采,是新闻评论标题成功的秘诀之一。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修辞方法,都可运用于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

(1)活用动词。通过观察主语和宾语的特点,来选用生动、富于个性的动词。在现代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动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精心使用动词制作新闻评论标题的问题,便越来越受到重视。西方新闻学者艾米利达斯说过:“不要醉心于那种华而不实、铺张描写,要挤掉水分,因为这些除了证明记者善于使用陈腐的语言和手法外,不会有任何效果。”这段话警戒我们,在新闻语言中要尽量少用形容词。对新闻语言的要求是这样,作为概括新闻主要事实和揭示新闻主题的新闻评论的标题更是如此。比如:2005年6月2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的题为《“考后消费热”该降温了》。又如《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一个动词“走”,让整个题目都活起来。

(2)借用古文、古诗词、成语、俗语、流行歌曲等。无论古今中外,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以拿来,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四川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8月25日播出的评论题为《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论点:不要忽视起用本单位的人才),作者采取隐喻的、疏导的方式,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谚语——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这个题目,富有生活情趣,能够发人深思。

又如:《匹夫不可夺志国难见气节》(《人民日报》2005年08月23日第四版),其标题语出自“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④读后真正感到:“当人们逡巡于旧战场之时,追忆于尘封史实之际,我们不能忘记其中所蕴含的“气节”二字。这种宝贵的精神发于胸臆,见于行动,是支撑前人浴血奋战的强大动力,也是激励我们实现振兴中华伟大理想的精神力量。”

再如:《新党登陆令人耳目一新》(《新华网》2005年07月06日)、《期待物权观念深入人心》(《法制日报》2005年07月20日),均用成语作题,显得自然贴切、顺理成章。

(3)借用形象,化静为动。例如:1986年8月30日《人民日报》在《新语》专栏里,发表了一篇评论,题为《叹老鼠偷权》,很形象,特别用了一个“叹”字,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老鼠偷权”行为的不满,不落俗套,非常引人。

(4)巧用比喻、拟人。比喻、拟人是标题常用手法,但用多了就难以出新意,因此,应该经常换换脑子。例如:《“嫁“出去的“姑娘”也要管》(黑龙江省松花江人民广播电台1987年6月18日播出)。(5)用“数字”、“符号”说话。数字、符号可能带来“尽在不言中”的效果。例如:2005年07月04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暂行条例45年不变说明了什么?》(论点:让这些不合时宜、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老皇历”限期退出历史舞台。)读了令人喟然长叹,顿生愤概。

七、评论标题的情感性

评论主要是以说理为主要手段,从思想、概念的角度阐明对事物、事件的看法。而说理一般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这决定了新闻评论无不带有一定程度的概念性和抽象性,未免显得枯燥些。那这样很难抓住读者或听众,这就需要在情感上下功夫。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⑤新闻评论的说服工作只有善于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动人心,才能吸引住读者或听众。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必须跨越这一座桥,才能到达对方的心理堡垒,征服别人。这样既满足读者的“新闻欲”,又勾起读者的“欣赏欲”,给人以美感。

2004年05月28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为“保民用电”叫声好!》该标题一看上去,就给人一种亲切感。北京市政府提出工业用电为居民生活用电让路,便是对居民应享权利的实质性复归。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政策的以人为本,在北京市的用电决策中,无疑得到了直接体现。

比如:《白了少年头,真悲切!》(《羊城晚报》2005年05月16日)、《五壮士兮,归来!》(《江南时报》 (2005年03月29日第三版) )、《英雄精神怎样才能不被"删除"?》(《燕赵都市报》2005年03月26日)、《让孩子继续是孩子吧》(《中国青年报》2005年03月21日)、《设路牌心贴行人》(载《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日第一版)、《让“海上孤儿”回到母亲的怀抱——评解决台湾渔船被

扣问题的途径》(福建人民广播电台1989年4月13日对台湾广播)等,都能使受众感到新闻评论有一股股温情的暖流。

八、评论标题的怪异性

新闻评论注重标题的怪异(可以吸引眼球),这样才可以抓住受众心理,吸引他们读下去,文章的好坏倒成了其次。新闻评论标题若直指其怪,便出奇制胜。

2005年3月28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锄头柄与互联网》。怎么锄头柄与互联网还有联系,真是闻所未闻,怪事一桩。作为读者,有欲望仔细读下去:“前几日,回乡省亲。一踏进家门,就发现屋里摆放着一台崭新的电脑。二叔见我一脸惊讶,笑道:‘这玩艺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咱家今年的二亩花木苗子能卖好价钱,就是沾了互联网的光。’过去只知攥着锄头柄在地里刨的二叔,如今也成了网民,并且从中受益。”由此可以,看出锄头柄与互联网这个怪异的题全面反应了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上述这篇评论如果标为《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或者《农民也用上了电脑》的标题,其吸引力就淡多了。这两个标题,一是太平淡,不一定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二是太直白,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这篇评论要论什么,根本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这类标题有:《给发霉的“行规”晒晒太阳》(《新华网》2005年09月02日)《警惕思想“亚健康”》(《光明日报》2005年08月22日)、《体彩捐赠慷谁之慨》(《中国青年报》2005年08月25日)、《贫困大学生亟需“精神扶贫”》(《南国早报》2005年06月14日)、《博士猪倌与大学生就业》(《人民日报》2005年05月24日第十一版)、《文人和小偷》(载《新民晚报》1990年7月5日)、《“泼泠水”也是一种服务》(宁夏人民广播电台1988年10月26日播出)、《“没啥”?“有啥”?》(载《人民日报》1993年5月5日第一版)等等。上述标题确实很怪异,给人看了,不但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全文,而且在读者的记忆中难以消失。

新闻标题

第七章新闻标题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闻标题的种类,学会制作新闻标题。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制作新闻标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闻标题的作用 一、新闻标题的含义 新闻标题,是指以醒目、概括和简洁的文字提示新闻内容的题目。它高度地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即新闻的基本事实和思想),用以吸引读者、影响读者、帮助读者阅读与理解新闻,因此,被称为新闻的“眼睛”。 二、新闻标题的功能 新闻标题是导语中的导语,是编辑对最有新闻价值内容的浓缩、概括、提炼和再创造,是新闻的门户和眼睛,是新闻抓住读者注意力使之愿观其详的广告和招牌。 有研究者作过调查统计,大众读报,70%以上的人读报只浏览标题,而因标题好继续阅读正文的读者为30%。 概括地说,标题的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揭示新闻的内容; 新闻标题能用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事实报告给读者,这就是它的提示功能。 (二)评价新闻内容; 所谓评价新闻内容,就是标题在提示事实的同时,进一步揭示新闻的本质,指导读者了解新闻的意义,分辨新闻价值的大小,借此表示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如果说标题的提示功能着眼于信息的含量,那么标题的评价功能则着眼于导向的价值。 新闻标题对新闻事实的评价分为显性的直接评价和隐性的间接评价。 新闻标题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评价新闻。 1.通过选择新闻内容进行评价。 2.通过使用不同词句进行评价。 3.通过直接发表议论进行评价。 标题在发挥评价的功能时,有它自己的特点:言简意赅,不作铺陈;以实论虚,紧紧依托新闻事实。 (三)吸引读者阅读新闻; 标题的表现形式是否生动优美,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这种形式美不仅在于其特殊的字体、字号、色彩,更在于其用词的简洁、形象、新颖和鲜明的时代感。表现同样的新闻内容,文字简洁、通俗好懂、具体形象的标题要比复杂、艰涩、抽象的标题更能吸引读者。 据调查,在自己掏钱购买报纸的人群中,有40%左右的人是习惯性的,60%左右的人是看当天的报纸是否有好的内容才决定买不买的。这60%左右的人中大多以标题是否吸引人为标淮决定买还是不买。 (四)组织新闻内容;

新闻标题和选题

新闻标题的三种类型与如何选题 (一) 要写好新闻,事先就要想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什么,无论是写消息、特写、还是通讯,都要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主题。主题,我国古代称“意”,或叫“主旨”、“主脑”等。 主题这个词,来自于德国,最早它是一个音乐术语,表达的是乐曲中的主要旋律。后来又被借用到文艺创作和文章的写作中。日本从德语中将其翻译过来,称为主题。我国现在使用的“主题”这个词,是从日本引进的。 一篇消息写什么内容,要先把意思想明白,这就是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唐朝诗人杜牧说“文以意为主”,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说“意犹帅也”,都说明“意”是作品的灵魂和主脑。写新闻也是这个道理,由于新闻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作者总是通过对新闻事实的表达来说明某个问题或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任何新闻作品都不可能没有主题。有了主题才有明确的方向。 主题的重要性在哪里呢?主题对新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它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成为整篇文章的中心。所以说,主题是新闻作品的统帅,新闻作品的结构安排、遣词选句都要有要受它的“调遣”,即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主题为依据,受主题的约束。因此,“意在笔先”,主题明确了,才好伏案动笔。 主题从哪里来呢?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作者头脑里所固有的。主题来自人们的生活,来自社会实践。生活和社会实践越丰富,越有利于选择好主题。新华社记者李峰,当年在国内部当记者时,曾写过一篇《“一厘钱”精神》的通讯。开始他们只是看到北京墨水厂重视节约,在瓶盖上也力争节约一厘钱。于是想把类似的事写个《一厘钱》的集纳,后来,听说各地种种浪费或占用国家财产的思想同爱护国家财产的思想,矛盾相当突出,全国要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这时又了解到北京墨水厂是把节约一厘钱当作增产节约的口号提出的)。于是,他们对节约“一厘钱”这件事的看法改变了。认为重视节约国家和集体的一厘钱,浪费或占用国家和集体的一厘钱,是上述两种思想矛盾的焦点,是两种思想的分界线。在增产节约运动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中,应当大力提倡一厘钱的精神。有了这种行动口号,就有可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于是,就产生了“一厘钱精神”这个主题。这就告诉我们主题是要费力提炼的。通讯员容易犯的毛病,往往是事先在家里想好“点子”,再到下面去找几个例子,拼凑成一篇稿子。如此缺少在大量材料中的反复分析、提炼的过程,主题就难以选好。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结构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结构 (一)新闻标题的特点 一、新闻标题以报告事实为主。新闻标题与通讯标题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标出新闻事实。新闻主要是报告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简洁明快,一般对事物发展过程不作详述。这就决定新闻标题重在叙事,即使是就实论虚的标题,对必要的事实也应有所说明。 二、新闻标题对事实的表述呈现一种动态。标题不仅要报告新闻事实,而且对事实的表述要体现出一定的动态,即告诉读者事情的发生与发展。通讯标题则不一定如此。通讯标题对事实的表达多数呈现的是一种静态。 三、新闻标题形式具有多样性。新闻标题除单一式结构之外,还大量采用复合式结构。新闻标题往往是通过主题、引题、副题的配合,向读者报告新闻的内容,指明其性质和意义的。通讯则一般不使用引题,在副题运用上多数只用来说明作者写作本文的对象、意图以及采写的方式。 (二)新闻标题的结构 新闻标题按其结构来分,有单一式和复合式两种。单一式标题只有主题而无辅题,主题可以是一行题或两行题(又称双主题)。复合式题有主题和辅题,辅题包括引题和副题。引题又名肩题、眉题、上辅题;副题又名子题、下辅题。在复合式标题中,可以同时具有引题和副题,也可以是只有其中的一种。 (三)主题、辅题、引题、副题的含义 主题是中心。从内容来说,主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从结构来说,主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标题的枢纽,引题和副题都是直接与主题发生关系的。 引题是位于主题之前的辅题,主要作用是引出主题。引题文字宜简洁,最好不要超过一行,否则,喧宾夺主,不利于主题的突出。 副题位于主题之后,主题不能完全包括或表述的重要内容,往往由副题来承担。副题主要起补充和解释主题的作用。 辅题包括引题和副题。引题又名肩题、眉题、上辅题;副题又名子题、下辅题。在复合式标题中,可以同时具有引题和副题,也可以是只有其中的一种。 (四)主题与辅题的关系 主题是中心。从内容来说,主题说明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和思想,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从结构来说,主题是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是标题的枢纽,引题和副题都是直接与主题发生关系的。 引题引出主题,可以有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交代和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结果以及具体事实等引出主题。 副题对主题起补充和解释的作用。分两类:第一类是主题不写事实,只提出一个论断或疑问,标题要提示的新闻事实,全部写在副题中。第二类是主题已经承担部分叙事任务,副题则补充交代其他事实。 (无)安排标题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正确体现辅题与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主辅题之间存在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等。制作标题时要注意把这种逻辑关系正确清楚地表现出来。 二。主题的分行要自然,便于阅读。

拟写新闻标题和一句话新闻练习题

八上语文拟写新闻标题和一句话新闻练习题 例3:在空格内给下面的短文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白帝碧波山水欢,千帆竞渡履平川。”6月10日,奉节县10 0名诗人齐聚老县城依斗门,朗诵着自己的诗作,送别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门,这座古城门即将在三峡水库蓄水达135米水位时,永沉江底。8 4岁的老诗人余敬之也参加了此次活动。有“活杜甫”之称的 他,至今创作出了 3 0 0 0多首诗歌。看着不断上涨的江水,老诗人朗诵着自己的诗作,眼泪直往下掉。他说,千百年来,依斗门跟瞿塘峡、白帝城一样,是诗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下午5点,依斗门被水淹没,标志着诗城遗址初步没入库底。此时,诗人们才依依不舍离去。例4: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 9 9 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例8:(据新华社北京2002年5月26日电)城市路牌上的地名为什么要用汉语拼音标注,可 否改成英文?民政部近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地名标志是领土主权的象征,用汉语拼音 标注地名,事关国家领土主权和尊严,用英文等外文拼写地名标志,在中国是禁止的。请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出民政部的明确态度和理由,不超过30个字。(2002 年河南小中考题)例9、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2字) 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 。这是画在一幅木制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武腰饰的两洋美女。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 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油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据传,这幅“木美人”门板,是明朝是一位新会籍人士从福建带回来的。木门所属的屋子因为失火而烧毁。画有关人的门板是屋子里唯一没有被烧毁的东西,踞今至少有5000 多年的历史。这幅画究竟是何人何时所作?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这些问题至 今还不清楚。 例10、:根据信息产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信息的要点(包括价格变动状况),拟一条 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2 个字) 今年2月28日上午,信息产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从3月1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户负担的前提下,电话通话费每三分钟低于0.16 元的,调整到0.16 元,高于0.22 元的,降到0.22 元。固定电话初装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到1000元,移动电话入网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至1500 元,住宅用户同址安装两部以上电话,从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装费。与电信的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了调整:平信、印刷品今后按本埠和外埠区别收费,不超重的本埠平信由每20克0.50 元提高到0.60 元,外埠由每20 克0.50 元提高到0.80 元。 例11:下面是一则消息。请用一句话概括。 今年3 月,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方法购买了一台“挑战者号” 型时空穿梭机。时空穿梭机又名娱乐仿真模拟器,是仿真科技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三维立体 图像、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和高度仿真运动,使人惊心动魄,会产生超越时空的 感觉。这台时空穿梭机开始营业以来,三个月的营业收入就达到40 万元人民币,其中仅“五一”节一天的收入就超过了公园300 条游船的总收入。在近两年来许多公园经济效益很不景气的情况下,明湖公园这台时空穿梭机所带来的如此大的收益,使全园职工倍受鼓舞。据说,娱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

浅析新闻标题的重要性

《浅析新闻标题的重要性》 摘要:新闻是面对大众传播公共信息的一种文学形式,标题则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的精华,标题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新闻的质量好坏和受欢迎程度。新闻标题对受众是第一视觉冲击波,对传播信息沟通受众、引导舆论、表现主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标题的制作一向被新闻工作者看重。尤其是当今面对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新闻工作者在制作标题上更是绞尽脑汁,从而达到先声夺人,吸引受众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标题在新闻中的重要作用和特点,并对如何拟定恰当的新闻标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闻标题重要作用特点制作要求 一、新闻标题的特点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给新闻增色添辉,能帮受众选择阅读,使其产生共鸣。新闻标题大体包涵了三个方面的特征一一首先必须是新闻事实的概括,其次是新闻组成的一个部分,最后可以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说。因此,新闻标题往往都是文字简洁,极具个性,可以使受众通过它对新闻事实有所了解,具有新闻信息的导读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题文一致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一部分。新闻用事实说话,标题用新闻说话,就是说标题要准确地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精神实质,要把新闻的主要内容反映到标题上。所以,新闻标题必须与新闻内容相一致,这是新闻标题的最基本特点。这种一致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标题所提示的信息,要与新闻事实一致。具体来说,标题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必须是新闻中本来就有的,不能是虚构的。二是标题中的观点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标题可以具体描述新闻事实,也可以对新闻中的事实进行概括并作出评论,但对新闻内容所作概括及评论一定要有充足的新闻事实作为依据,不能想当然或肆意拔高。 (二)准确到位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事实的高度概括与浓缩。表意准确是指,标题表达的含义要准确,评价新闻的观点要准确,运用文字的方式要准确。在重大问题和原则问题上,不允许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态度要鲜明,对事实要有鲜明的倾向性,通过对新闻事实和文字的选择以及表现方式的运用来表达肯定、否定或中立的态度。突出到位是指,标题要突出新闻的重点,恰到好处地表达新闻的事实,不能越位和错位。 (三)简洁易懂 新闻标题应当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信息,因此,精彩的新闻标题往往都是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开门见山,不绕圈子,用最短的句子,最少的字词表达新闻事实的主题。而且,好的标题通俗流畅、朗朗上口,古字、方言、技术术语等艰涩怪异的字词一般不出现在新闻标题里,否则会造成阅读及理解障碍,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制作技巧

北仑新闻网学习材料一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制作技巧 新闻界有句行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在高度信息化的今日社会,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接受新闻信息的阅听方式,“看新闻看题”“5秒效应”的提法都印证了新闻标题日益突出的作用。一个好的网络新闻标题,应该力争在开头就能够一下抓住读者,进而引导他完成整个阅读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网络新闻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新闻标题的竞争。 一、单行化:单一型标题为主 这不同于报纸的标题多用多层标题,有主题、引题、副题等多种标题形式互相配合使用。网络新闻标题往往是单行的,最多字数也会有所限制,一般要求在最短的文字内,既要高度浓缩消息的主要内容,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又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一般而言,网络新闻标题字数以10到20个字数为宜,上下句最好能以空白或标点分开,并控制在7到10个字组成一段文字,如:”五粮液调查未了生诉讼基金胜诉概率低”。 制作网络新闻标题时,在传统媒体中的的肩标题与副标题都要融于网络新闻的单行标题中,做到最大化的吸引网民。这对编辑的概括、归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中国煤炭报的一篇新闻,主标题:”风雨之中不言弃,同甘共苦渡难关”,副标题:”矿嫂朱群照顾患病丈夫的故事”,这篇新闻如被网站转载,就必须对标题进行修改,按照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可以改为单行标题:”矿嫂朱群历经风雨照顾患病丈夫5年”。 二、实题化:网络新闻标题以实题为主 网络新闻标题一定要抓住受众心理,选好角度,突出新闻事实中的几个新闻要素,通过恰当组合,捉住“新闻眼”,来吸引受众点击。 新闻要素:它们概括为“6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这就决定了网络新闻标题往往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者是主谓结构,或者是主谓宾结构。如:新华网2011年2月15日新闻标题: 统计局公布1月国民经济主要数据CPI同比涨4.9% 刘小华被任命为广东湛江市委书记 人社部驳"我国行业工资差距全球第一"说法 重庆黄昌华等18人涉黑案开审7年内致人1死4伤 罗志军任江苏省人大主任李学勇当选江苏省省长 华媒关注中央反腐新信号:肃纪换届遏涉外腐败 标题要有吸引力,必须在6个要素中寻找一个突破口。到底选取哪一个或哪几个要素需要斟酌,要用最简洁的文字将新闻中最有价值、最生动的内容展示给读者。美国报业大王赫斯特曾经说过,“千万记住,如果你的第一句话不能打动读者,也就没有必要写第二句了。” 网络新闻标题制作中,省略句也是经常使用的,尤其是量词、介词、连词、谓语中心词等,甚至是主语、谓语、宾语被省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生活成本最低10大城市(此为放到首页的标题,点进去之后的标题为:全球生活成本最低的10大城市),这个标题省略了谓语与宾语,按正常语法应该是:xxx等10大城市是生活成本最低的城市。

新闻标题与艺术

新闻标题与艺术 第一章:新闻标题的内涵与作用 第一节新闻标题的含义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题好一半文”,这两句话充分概括了新闻标题的重要性。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打开报纸,要看什么,先看什么,取决于标题。标题是一篇文章的主题,是文章主题最简明、最有力、最好的体现。 《辞海》:“新闻工作术语。报刊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通常特指新闻的题目。制作标题是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程序之一。报纸编辑部用标题来概括、评介新闻的内容,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 特点:第一,它必须是新闻事实的浓缩,是新闻不可分割和不能任意拟定的一部分; 例:(主)武汉2879个公交站点9月大改名 (副)一环线内换上新式站牌7000辆公交换“新腰牌” ——《武汉晚报》2011年8月30日 第二,它是对新闻事实“画龙点睛”式的评论,让读者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窥见新闻的要义; 例:(引)墓价4000元碑价1500,一亩地年租350元能建200座墓 (主)《墓园暴利人 “死不起”了》——《华商报》2004/03/12 第三,文字简短,富有个性特色。例如:何必都去摆摊儿?—《瞭望》1992年第43期第四,通常被用来指代整篇新闻。 标题是新闻与评论的衔接点,新闻事实与办报者的态度与看法都融合在里面了。 标题承担着两个方面的任务:标示与评论事实、传递与评判信息。 新闻标题的定义: 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登与正文之前,通常被用来指代整篇新闻。 第二节新闻标题的演变过程 一、无标题时代 中国的报纸最早产生与唐朝,由于它是有地方政府派驻京都的“邸吏”负责传发,所以统称为“邸报”。 最早的报纸产生于唐代,有两份资料可以证明。 ?一份是1982年在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发现的一份唐代邸报一份是唐代著名学者孙樵,在他所著的《经纬集》第三卷中有题为《读开元杂报》的文章。 ?唐朝的报纸是没有标题的。唐朝的报纸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报纸,因为它没有报头、没有新闻、言论、副刊、广告这一版面的基本结构。其发行对象并不是广大平民,而是封建官僚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宋代出现了民间小报,小报是官报的翻版。在内容、版面形式、编排方式上都大致相同,不设报头、没有标题、内容范围狭小单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代。 二、分类标题时代 明末清初,活字印刷的采用,我国报纸从书本形式演变为报纸形式,刊载内容增加,发行量加大,推动了报纸编排技术的提高,标题的制作开始列入报纸的编辑范围。 ?清代官报开始有了消息的类别,冠以总标题,但总标题比较固定,一般为“宫门抄”、“上

新闻标题特点

修辞五彩缤纷 提起修辞,人们一般会认为只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其实不然,为了吸引读者,增强新闻标题的美感,可以适当地采用某些修辞手法。需要说明的是,不管采用哪种修辞手法,首先必须准确、规范概括新闻的内容或主旨,在此基础之上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才可以使文章具有吸引力。下面介绍几种新闻标题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对于新闻标题来讲,其直接作用就是可以让读者很好把握新闻的内容和主旨,激发阅读热情。如《人民日报》(2008-5-8)发表了一篇新闻报道,标题是: 5月7日,7500吨海上全回转自航浮吊在上海建成起吊,创下单吊起重世界之最(引题) “蓝鲸”是怎样炼成的(正题) 标题中将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500吨海上全回转自航浮吊,形象地比喻为庞大无比的蓝鲸,既恰到好处,又流露出抑制不住的自豪感,使阅读者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感。 对偶。新闻标题中所运用的对偶,就是将两组能够概括新闻内容或主旨的两组文字,并列排列起来,这两组文字具有字数相同,意思又相互关联,结构一致,音节协调的特点,阅读起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其作用是可以给人以美感,激发阅读欲望。如在《人民日报》(2008-5-18)上发表的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主题) 全国各地积极捐款捐物救助四川灾区(副题) 主标题中运用了一组对偶句,排列整齐,发音协调,前句是起因,后句是结果,很好地表达了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全民一心,抗震救灾的决心。读后给人以振奋的力量。又如,《人民日报》(2008-5-17)报道有关北川被困灾民“亲人生死相依,朋友相互鼓励,路人挽起手臂”的事迹时,用了《不放弃〓不抛弃》这样的标题,其中体现出他们对生的渴望、对亲人的依恋、对朋友的关怀。此题目短短几个字,却可以产生使心灵震颤的力量。需要强调的是,在运用对偶修辞时,第一,选用的句子要与新闻内容具有内在的联系,不可勉强。第二,句子结构要一致或相当,不要生拼硬凑。如果那样的话,反而会弄巧成拙。 拟人。在新闻报道的标题制作中,有时为了增加文字的感染力,往往将写作对象比拟为有生命的人。这样制作的新闻标题,可以使阅读者有切身的体会,引导读者去了解、关心新闻的内容。如在《人民日报》(2010-2-23)上发表的一篇新闻报道的标题是: 60年一遇严重旱情继续(引题)

新闻标题的重要性

新闻标题的重要性 英语新闻在中西方信息交流上起首要作用,它能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几乎各个领域的大量最新信息。因此,读英语新闻正成为我们了解世界信息的一条主要途径。作为一条英文新闻的首要部分,英语新闻标题通常都是一个人眼睛首先所触及的地方。读者是否会继续读完新闻的整个段落,绝大部分决定于这则文章标题的质量。 那么,什么才是标题的内涵呢?现在新出版的《辞海》对标题作了这样的解释:“新闻工作术语。报刊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通常特指新闻的题目。报纸编辑部用标题来概括、评价新闻内容,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辞海》的这段解释,有助于我们对标题的理解。其实,究竟什么是“标题”,似乎可以作这样简要的表达:它是报刊上新闻和文章的标题,通常特指新闻这种文体的题目。是以大于正文的字号,用精警的词语,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它是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新闻报道的延续和最后完成。这也就是说,第一,它必须是新闻事实的浓缩,是新闻不可分割和不能任意拟定的一部分;第二,它是对新闻事实“画龙点睛”式的评论,让读者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窥见新闻的要意;第三,文字简短,富有个性特色。 新闻标题在整篇新闻稿中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其在一篇新闻稿中有五大重要性: 一:提示内容。新闻标题用最简洁的文字将新闻中最具有价值的内容提示给读者。1:充当新闻索引。现代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决定了读者对新闻只能有选择的获取,而新闻标题集中概括了新闻最主要的内容,且又是一段最简单的文字,读者可以快速的找到他们所需要获知的新闻。2:提供简要信息。新闻标题对新闻内容所作的提示,对于准备了解新闻的人来说是索引、是导向,对于不准备详读新闻的人来说,便成为了了解新闻信息的窗口了。既然新闻标题是新闻中最具有价值、最为重要的那部分事实和问题的浓缩和概括,这就决定了新闻标题具有依托新闻稿件而存在的从属性,也具有某种独立的负载新闻、传递信息的特殊功能。 二:评价内容。由于人们的知识水平或理解水平的不同,对待新闻内容的主次区分及对新闻中透露出的价值观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新闻标题有义务为读者在概括新闻事实的基础上,点明新闻的意义,帮助读者正确的理解新闻的内容,认识新闻的价值和意义。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呼吁什么、谴责什么,旗帜鲜明、一针见血。 三:激发兴趣。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阅读新闻也是新闻标题的功能之一。一个好的标题作为一个有形的物体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形象感、层次感、真实感,从而容易抓住读者的眼睛,吸引读者的注意,进而使读者产生阅读新闻的欲求。当然最能吸引读者注意的

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 一、新闻标题 含义: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用大于正文的字号刊于新闻之前。 功能:(1)划分与组织新闻内容 (2)揭示新闻内容 (3)评价新闻内容 (4)吸引读者阅读 (5)美化版面并表现报纸的风格 二、多篇新闻共有的题——大标题 含义:大标题也称横幅、牌子、刊头等。 作用:集纳同一主题的新闻稿件,化零为整,形成报道规模。 内容:可以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也可以是对观点立场的表述。 引题(肩题、眉题) 单篇新闻的标题主题 副题(子题) 提要题 小标题(分题) 提要题: 含义:位于主题和正文之间,用以提纲挈领地概括新闻中的主要事实和观点,给读者以比较详尽内容介绍的题。 使用提要题时需要注意: 适合内容重要且篇幅较长的新闻稿 提要题的采用不宜过多 分题(小标题): 含义:穿插在新闻稿件中,对每个部分的主题进行概括的辅题。 三、标题新闻: 含义:是以标题形式对新闻事实的简要报道,是介于标题与简讯之间的一种新型新闻体裁。 特点:1.重要的新闻要素比较齐全。 2.具备标题的结构和特点。 3.标题新闻通常比较严肃、简洁,不加修饰或渲染。 标题新闻常用在: 政治、经济、外事、文化等题材的新闻; 国家领导人的外事活动报道、工作报道和一般性的政策发布消息。 四、实题与虚题: 实题是指叙述事实的新闻标题,着重表现具体人物、动作和事件等。 虚题是指发表议论的新闻标题,着重说明原则、道理、愿望等。 实题可以单独存在; 虚题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附于实题。→虚实结合

五、新闻标题的结构: (一)单一式结构 单一式结构的标题只有主题,没有引题和副题。 制作单一式结构的标题应注意: 单一式标题一般是实题,揭示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单一式标题的意义必须完整,让读者看得明白,不存疑问。 (二)复合式结构 1.引题+主题 2.主题+副题 3.引题+主题+副题 引题与主题的关系 引题引出主题的方式: ①交代和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气氛、性状等引出主题 ②叙述主干事实的起始部分,使长主题简短化 ③提出疑问或发表议论引出主题 副题与主题的关系 副题补充与解释主题的方式: ①补充主题中未交待的事实 ②补充交代主题所揭示的新闻事实所产生的结果或影响。 ③印证主题的观点或回答主题的提问 ④解释主题中概括的事实或描述的细节 复合式标题要注意防止的问题 (1)要注意标题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要注意实题与虚题的结合 (3)要注意标题分行是否合理,主题意义是否完整。 (4)要注意标题各部分的语意连贯。 六、新闻标题的制作方法:(四种) (一)从新闻中选择列入标题的内容 把什么内容写入标题? 1.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和观点 2.最有特点的事实和观点 3.标题选择的事实和观点要与新闻内容的本质相一致 (二)确定标题的立场、态度和感情色彩 如何确定标题的感情色彩? 1.用事实说话(通过对事实的选择表达立场和感情) 2.选择恰当的角度(制题的立足点可以传递情感) 3.选择恰当的字词(语言要能够准确地传情达意) 4.掌握分寸(表达感情色彩应与报纸的性质和特点相称 标题在表明立场态度时,也应注意“度”的把握。不排斥某些情况下 不表态,或中立。) (三)确定标题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1.根据稿件的重要性、篇幅长短和体裁决定标题结构

新闻标题的作用和功能

新闻标题的作用和功能 学号:12 姓名:毛娟 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眼睛,它起到提纲挈领、吸引受众的作用,标题对于报纸来说通常是一个版面上最为重要的元素。被称为“新闻的眼睛”的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的总括,提纲挈领,让人对内容一目了然,它引导受众理解新闻的纲要,是帮助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是满足受众新闻信息需段。新闻标题不但是新闻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因为其最先进入读者视线,很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效果,对于电视新闻来说,一个“即将播报”的电视新闻标题足以让一个观众放下遥控机,收看节目。一则好的标题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提升新闻事实的作用,使新闻增色不少。新闻标题的作用和功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化报纸版面。 报纸版面的大小是一定的。如果没有标题单单引入一堆稿件,整个版面就会黑压压的一片分不清稿件的层次。我们可以通过标题本身的形式的多样化、标题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标题与图片的合理配置及版面上各标题间的相互映衬来实现个稿件间的界限,避免版面的单调、刻板,有助于版面的美化,使整个版面赏心悦目,富有色彩,使读者产生美的愉悦。 二:吸引读者阅读新闻。 报刊是人们了解世界、了解社会所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随着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业余生活的丰富,让现在的读者不可能对报纸上的每一条新闻都从头到尾逐字阅读,很多都是先看新闻的标题,有兴趣了再往下看,没有兴趣则直接跳过。标题是报纸的门面,它总是最先与读者见面,它是否新鲜有趣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关键。标题主要通过以下的方式吸引读者: (一)标题的文采性吸引读者 标题的文采,是新闻标题成功的秘诀之一。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修辞方法,都可运用于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在现代新闻标题的制作中,动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尤其作为概括新闻主要事实和揭示新闻主题的新闻评论的标题更是如此。 (二)标题的情感性吸引读者

新闻标题的种类与结构

新闻标题的种类与结构 一、新闻标题的种类 1、多条新闻共有的题--大标题。大标题有表述事实的大标题、提出观点的大标题和既表述事实、又表明观点的大标题。 2、单条新闻的标题,包括主题、引题、副题、提要题和小标题5种。 主题--标题中最主要的部分,说明最重要的事实或思想,字号最大。 引题--又名肩题、眉题,位于主题之前的辅助性标题,主要作用是引出主题。副题--又名子题,位于主题之后的辅助性标题,主要用事实对主题作补充和解释。 提要题--位于稿件的标题(含引题、主题、副题)之后、正文之前,用以提示稿件主要内容的题。 小标题--又名分题、插题,分嵌于新闻稿件之中,用以概括介绍稿件每一大部分的内容,具有分段或分类的作用。 3、从新闻标题的内容上区分,又分实题与虚题两类。 实题--新闻标题中叙述事实的部分,或表述事实的标题。 虚题--新闻标题中发表议论的部分,或表明意见的标题。 二、新闻标题的结构 1、单一型结构:只有主标题,没有辅助标题。 单一型结构的标题多数是一行题,也可以是两行题、三行题。 2、复合型结构:除主题外,还有辅题,即引题、副题或两者都有。 复合型结构的标题都是多行题。 引题的作用:交待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提出问题、说明原因(目的)、长句短化 副题的作用:交待事情结果、补充次要事实、印证主题中的观点、解释主题的

概括 三、标题的结构安排应注意的问题 1、单一型结构的标题必须是实题,意义必须完整。 2、复合型结构的标题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要正确、标题的虚实结合要恰当、 标题分行要合理,主题意义必须完整。 第三节新闻标题的制作 一、从新闻中选择进入标题的内容 1、选择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观点 2、选择最有特点的事实和观点 3、标题选择的事实与观点必须与新闻内容的本质一致 二、确定标题的立场态度和感情色彩 1、在对事实的表述中寓思想感情 2、把握读者心理,从贴近读者的角度传情达意 3、在感情表达上要把握好"度" 4、注意在特殊情况下采用含蓄的态度 三、确定标题的结构与表现手法 1、根据报道内容和报道意图确定标题的长短和结构 2、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标题生动 3、运用修辞手法使标题生动 4、注意时态与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四、锤炼标题的文字 1、压缩与概括标题中可有可无的内容

电视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制作

电视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制作 电视新闻标题与报纸、广播的新闻标题一样,是新闻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一条好的新闻,如果没有好的标题,往往会丧失其魅力;反之,一个好的标题,又有顺畅的文稿和与之相配的动人画面,这样的电视新闻便会深深地打动观众。因此,我们必须克服“重新闻内容撰写、轻新闻标题制作”的倾向,根据电视的传播特点和新闻标题的要求,精心制作电视新闻标题,使这一“新闻眼”闪闪发亮。 一、电视新闻标题的特点 要了解电视新闻标题有什么特点,我们不妨从不同的新闻媒介入手,看看其异同。例如: 饶平“女力士”一“举”惊天下(主题) 0月4日,张惜香在全国女子举重冠

军赛上两超世界纪录(副题) ——1998年10月9日《饶平报》 报纸新闻标题大多都有主题和副题,有的还有引题和提要题,而电视新闻标题一般仅有主题。这是由于屏幕狭小,不可能容纳较多行的字幕,而且观众也不可能在短短几秒内阅读完太长的题目。按上例,如果作为电视或广播新闻标题,应改为: 电视题: “女力士”张惜香一“举”惊天下 广播题: 张惜香在全国女子举重冠军赛上两超世界纪录 我们再将电视新闻标题与广播新闻标题相比,可以看出:电视新闻的标题要求一目了然,所以字数不宜过多,因为题目越长,观看越不方便;另外,电视的标题在屏幕上固定后,又与图像相配合,互相映衬,显得更为直观,因而标题可形象一点。而广播新闻的标题则必须更直截了当地把事情点出来、交代

清楚,不然听众不知道要播出的是什么内容。 了解电视新闻标题的这些特点,对我们制作电视新闻标题应该是有所启发的。 二、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 制作电视新闻标题与制作其它的标题一样,必须紧扣的内容,从新闻出发,拟好和改好标题: 一是从弄清新闻事实的基本要素入手。这是对记者和编辑最起码的要求。因为在采访中,我们首先要对新闻的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了解清楚,在弄清事实的来龙去脉之后,才能考虑写作重点,提炼新闻的标题。当然,作为电视新闻的标题可不拘泥于新闻的结构,即不苛求新闻五要素齐全。但是,“何事”这个要素是不可省略的。至于“何人”、“何时”、“何地”三个要素则可因“题”制宜,取其一二,至于“何故”则往往被放弃,例如: 三饶抢修水毁的凤岭大桥

标题中的比喻极其功能

标题中的比喻极其功能 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6530547.html,/ 一、引官长期以来,新闻修辞一向被人们所忽视。人们更多地注重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和党性原则,认为语言文字、语法修辞的运用无关大局。 本文旨在说明新闻报道中不能仅限于把话说清楚了就可以了,也要注重修辞的运用标题中比喻的使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都市报的文体特征文体,简单地说,就是文章体裁。就新闻写作来说,属于新闻表现形式的范畴。 它强调“以市民为本”,要求从内容到形式都必须具有交往力、亲和力,要平易近人,不要居高临下要娓娓而谈,不要高头讲章。都市媒体在探索具有市民风格的文体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文体—“市民体”。市民体在语言运用上口语化、群众化、地方化,把文给给的、呆板的、不大众化的语言变成接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语言,读来亲切、自然。都市报选材以小见大,重大题材从小处落笔。都市生活热点多,事情杂,都市报对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有所反映,只要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能引起他们关注的事情都要加以报道。都市报形成了短小、通俗、生动、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对于一些比较严肃的时政报道、经济报道也尽量写得短小精炼,通俗易道,让读者能够读得进去。都市生活节奏快,人们读报时间少,长篇承腆的文章不受欢迎文章要短小但又要言之有物。 语言上要求生动活泼,能引起读者兴趣。

三、新闻标厄中的比喻新闻通过媒介向大众及时报道各种最新的变化。为了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新闻语言运用实践中形成了新顺、生动、准确,以及渗透性、流行性、创新性、变化性等语体风格。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的运用,其内涵和产生的效果,与这种语体风格有许多天然的联系,如比喻是把已知的事物和未知的事物联系起来,这就具有了新颖和渗透性的特点。而语体风格的本身就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所以,新闻报道中有大最的比喻运用。本文在此只讨论标题中的比喻。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足见好标题的作用。比喻用在标题中能使标题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含蓄落藉、情趣盎然,从而增强标题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近年来,都市报不仅增加信息量,扩大报道面,注重报道内容的新顺性和贴近性,而且在标题的拟制上下功夫,匠心独运,精心制作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标题或简洁生动,新颖醒目或幽默含蓄,意范丰厚或质朴平实,情真意切或妙趣横生,文采飞扬,使人在“一誉”的瞬间受到展动,受到感染。 语料来源的《楚天都市报》和《武汉晚报》的许多标题在比喻的运用上可谓别具特色,尽显风采。我们在此将其归为大类。巧用动词动词是现代汉语中最具有活力的词,标题中选用动词做喻,能使标题富有动感和灵气,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腊鱼腊肉“长”满树年月日楚天都市报是谁摘走了他的帽子抖年月日楚天都市报飞机上出蹊跷事现金飞走又飞回年月日武汉晚报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莫羞年大雾不再锁天河抖年月日武汉晚报投资万急“种”面房钱未赚一分竹篮打水空洪山铲掉栋违建房年月日武汉晚报货车雪地“骑”上消防栓以年月日武汉晚报省质监昨日上街“偷袭”购买样品多份送检年月日《楚天都市报》我省再就业中心年底“下岗”年月日楚天都市报例中的“长”字再现了街道两旁的小树上满满的挂上了腌制的腊鱼腊肉。腊鱼腊肉是不能“长”满树的,这种语义偏离生动形象,让读者一看就难以忘怀。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汉译策略

中文题目: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汉译策略 英文题目: A Study on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

Contents Abstract(in Chinese) (Ⅰ) Abstract(in English) (Ⅱ) I. Introduction (1) II.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News Headlines (3) 2.1 The definition of news headlines (3) 2.2 The functions of news headlines (3) 2.3 The classification of news headlines (4) III. The Features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 (5) 3.1 Lexical features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 (5) 3.1.1 Preference for short words (5) 3.1.2 Wide use of abbreviations (6) 3.1.3 Flexible use of journalistic coinages (7) 3.1.4 Flexible use of vogue words (7) 3.1.5 Emotive words (8) 3.2 Grammatical features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 (8) 3.2.1 Omission (9) 3.2.2Tense (10) 3.2.3 Voice (10) 3.2.4 Punctuation (11) 3.3 Rhetorical features of English news headlines (11) IV. The Techniques of Translating English News Headlines (13) 4.1 Literal translation (13) 4.2 Balance translation (13) 4.2.1 Adding words (14) 4.2.2 Cutting words (14) 4.2.3 Applying famous sayings and poem lin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15) 4.3 Adding connotations in the translation (15) 4.4 Application of the original rhetoric into translation (16) 4.5 Application of slangs and proverbs (17) V. Conclusion (18) Works Cited (20) Acknowledgements (2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