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灵创造幸福》-济群法师

《心灵创造幸福》-济群法师

心灵创造幸福

【一、如何面对逆境】 7

1.不接纳,痛苦的放大器 7

2.接纳,转化的智慧 10

3.让逆境成为修道助缘 14【二、幸福要有福】 17

1.五福临门 17

2.要有福,先培福 23

【三、提高认识,智慧没有烦恼】 28 1.外境、心态和认识 28

2.如实认识 31

【四、多欲为苦,知足常乐】 36

1.欲望和幸福感 36

2.追逐欲望的过患 38

【五、幸福来自心灵】 43

1.心的不同层面 43

2.从自利到利他 46

【结束语】 48

很高兴看到这么多人来参加关于幸福的讲座,可见这个内容很有吸引力。前些年,央视曾就此向数千个不同地区、年龄、行业者进行采访,一时间,“你幸福吗”成了热门话题。这个调查和种种出人意料的回复,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很多人对幸福的茫然。比如诺贝尔奖得主莫言的回答是“我不知道”,这个答案是作家的回避或调侃吗?他接着的解读是:“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幸福么?但我要说不幸福,那也太装了吧。刚得诺贝尔奖能说不幸福吗?”

可以说,这也代表了很多人说到“幸福”时的共同感受:我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这么多,没理由说不幸福,可为什么就感受不到幸福呢?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在过去的穷苦年代,我们把希望寄托在物质改善,以为有钱就能幸福。甚至对不少人来说,能吃饱穿暖就是莫大的幸福。但当越来越多的人富起来之后,当我们拥有的早已超出温饱之需,幸福却和我们捉起了迷藏。

幸福在哪里?钱带来了暂时的满足,但这种愉悦如此短暂,随之而来的,还有攀比和竞争。看到别人有更多的钱,更优越的生活,满足就变成了不满足,甚至带来了嫉妒和嗔恨。而我们期待的幸福,却像天边的云彩,可望而不可即。可见,幸福远非我们曾经以为的那么简单,更不是拥有

财富、改善生活之后的必然结果。

为什么我们有了那么多,还是得不到幸福?这就涉及另一些问题:幸福到底是什么?幸福是特定条件下的假象,还是代表生命本质的存在?什么阻碍了我们获得幸福?或者说,幸福的最大杀手是什么?如果幸福只是一种暂时的假象,追求幸福岂不成了水中捞月,注定是一场不可企及的幻想?

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必然是模糊而一厢情愿的。答案在哪里?事实上,它取决于我们对幸福的认识深度,而这个深度又取决于我们对生命乃至人生意义的认识。生命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物质层面,二是心灵层面。那么,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悲观主义哲学认为,生命本身充满荒谬和痛苦。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追求幸福

的意义在哪里?佛法又是怎样看待生命的本质?

今天讲座的题目是“心灵创造幸福”,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提供一些想法。

【一、如何面对逆境】

1.不接纳,痛苦的放大器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常常有信众来倾诉他们的不幸遭遇。包括健康问题,比如自己患有疾病乃至绝症;生死问题,比如亲朋好友突然去世;家庭问题,比如儿女教育、夫妻感情等等。此外,还有人际关系、事业发展、天灾人祸带来的种种困扰。应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遇到过这些问题,只是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很多人本来按部就班地生活着,一旦遭遇逆境,就方寸大乱,

一蹶不振,使人生陷入烦恼,甚至使整个家庭落入痛苦的深渊。

如果客观分析,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变故,未必能摧毁我们的生活。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人如此痛苦,如此绝望?真正的原因,往往在于当事人的不接纳,而不是逆境本身。我们总是想不通,自己怎么会遇到这样的事!于是怨天尤人,抱怨社会不公,指责老天无眼。正是这种不接纳,把原来的那点痛苦不断放大。可以说,我们的抗拒多少,由此而来的痛苦就有多少。

为什么我们无法接纳变化?关键在于内心有一种恒常的设定。这种设定是以自我需要为中心的,觉得我的身体应该永远健康,我的家人应该不离不弃,我的朋友应该无比忠诚,我的事业应

该一切顺利。我们甚至会暗暗觉得:像我这么好的人,所有天灾人祸可以发生在别人身上,但不应该发生在我身上。

有了这份恒常的设定,我们还会执著于此,进而形成依赖,不希望它有任何变化。因为变化就意味着失去依赖,意味着现有的平衡被打破。所以,一旦生活中出现不如意,就会因抗拒引发焦虑、不安、恐惧,甚至嗔恨、愤怒等破坏性的情绪。

我们希望生活健康、婚姻美满、家庭幸福、事业顺利,希望一切都在稳定的状态下,感觉那才是幸福。但这个世界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稳定,事实上,它时刻都处在无常变化中。如果不能正确面对逆境,人生就会充满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10

2.接纳,转化的智慧

为什么不同人面对同样的境界时,会有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关键就在于是否接纳。如果我们有接纳现实的能力,即使面对逆境,也能处之泰然,积极应对,而不会对内心造成任何痛苦烦恼。如何具备这一能力?首先要从内心正视“无常”。事实上,这才是世界的真相所在,就像春夏秋冬,花开花落。

而所谓的永恒,只是我们的幻想和期待,是和世界真相不符的。在三法印中,就以“诸行无常”为首。这是佛法的核心教义,也是宇宙人生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从内在身心到外在世界,一切都处在刹那刹那的变化中。也就是说,这种变化从不停息,哪怕任何一个极短的瞬间,都在不

11停地变化。就像苹果,不是在某个特定时刻腐烂的,而是在它看似完好时就趋于败坏了。人生也是一样,从我们出生的那天起,没有一刻不在生灭变化中,没有一刻不在走向死亡。

变是正常的,不变只是相对的。中国古代《易经》所揭示的,也是关于变化的原理。如果我们真正认识无常,就能坦然接纳生活中的一切变化,因为它本来如此。那样的话,任何逆境都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了。

关于接纳,佛陀在《杂阿含经》中以“两支毒箭”为我们作了开示。第一支毒箭,是被箭射中时的身苦,也代表我们遭遇的各种逆境;第二支毒箭则是由此带来的心苦。当我们被第一支毒箭射中,痛苦已经发生时,要及时止损,避免继续被第二

12支毒箭射中。事实上,这是比之前更严重、更持久的伤害。

比如有人打骂你,不过是一时的伤害,但你对此怀恨在心或念念不忘的话,就会长久地陷入负面情绪,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十年。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反之,如果你能接纳的话,伤害就到此为止,不会进一步发展。但我们也要知道,接纳不等于认同,更不是纵容,所以事后可以根据对方的情况,以适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其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对方,而不是自己要论输赢,争对错。

除了无常,佛教所说的因缘因果也可以帮助我们接纳逆境。对于证果的圣者来说,即使遭受极大的身苦,哪怕因此失去生命,都不会悲伤怨恨,

1 由身苦引发心苦。因为他们知道,这种身苦是众缘和合导致的,当结果已经发生时,就要坦然接纳,否则就是在继续制造新的苦因。

佛法认为,任何事情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比如现在身体不好,可能是因为饮食不健康,生活没规律,也可能是因为缺乏运动,疏于调理,或是杀业造得太多,诸如此类,都是影响健康的因素。再如人际关系,很多时候,我们会责备身边的人,觉得都是别人不好。其实,这往往和自己的设定或处世方式有关,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冲突就在所难免。

学佛是帮助我们在任何一件事发生时,去寻找它的原因,然后从调整自身下手。通过因上的努力来改变结果,而不是一味责怪环境,责怪对

1 方。此外,佛教非常重视“忏悔”的修行,就是通过对自己的检讨,改过自新,进而影响别人。

有不少人通过学佛,使家庭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得到很大改善,夫妻相敬如宾,父子上慈下孝,同事和睦相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为什么能有这些效果?就是在学佛之后,懂得向内观照,自我反省。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时,就不会一味指责他人,使关系更加对立。随着这样的改变,身边人也会发生改变,乃至整个环境都在随之改变。因为这就是正能量的传递。

当我们能如实接纳一切境界时,还有什么会让你受到伤害,让幸福打了折扣呢?

3.让逆境成为修道助缘

其实,逆境对人生来说未必是坏事。古代有

1 个成语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外,《老子》也告诉我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如果不知善用,会成为灾难的温床,堕落的资本;祸,如果善于转化,也会成为全新的起点,励志的动力。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人在顺境中沉沦了,也有人在逆境中成长了。那些身陷囹圄的官员们,都曾身居高位,风光无限,结果为所欲为,沦为阶下之囚,这就是“福兮祸之所伏”的真实写照。对人生来说,顺境有时会成为麻醉剂,让人忘乎所以,而逆境反而能让我们更加清醒,对人生的思考更加深刻。

所以说,正确面对逆境,接纳逆缘,既可以避免无谓的烦恼,也有助于人生的历练和成长,更

1 能成为修行的增上缘。反之,如果不能接纳,一味抗拒,逆境非但不会就此远离,还会让我们沉溺在痛苦中,难以自拔。

1

【二、幸福要有福】

1.五福临门

就像流水要有源头、树木要有根系那样,幸福也需要有福报的基础。中国古代有句非常吉祥的话,叫“五福临门”。所谓五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包含了构成幸福的各个因素。

首先是长寿,古代医疗条件有限,人们往往会因一些并不致命的疾病早夭,能够颐养天年,安然享有人生,可谓人生重要的福报。

其次是富贵,包括富和贵两部分。富是指财

1 富,能够生活无忧,精神富足;而贵是指地位尊贵,品行高尚,受到世人的恭敬。

第三是康宁,即身体健康,内心安宁,这点非常重要。虽然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我们的追求往往偏向外在的财富和地位,而康宁是现代人普遍缺乏的。我经常说:“身心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修身养性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如果没有健康的身心,就像一艘四处漏水的破船,无论装饰得多么华丽,也没有多少意义。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整日缠绵病榻,生不如死,即使再富有,地位再高,有幸福可言吗?没有健康的心灵更是麻烦。现代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浮躁、混乱、不得安宁。曾经有首流行歌曲,叫“最近有点烦,有点烦,有点烦……”这个无处不在的“烦”,正

1 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其实,“烦恼”一词就来自佛教。烦是扰的意思,恼是乱的意思,烦恼就是扰乱内心安宁的因素。一旦陷入烦恼和负面情绪时,幸福就被自动屏蔽了。因为幸福是一种感觉,当内心被烦恼占据,幸福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哪怕你拥有别人艳羡的富贵荣华,也不会带来幸福感。因为在你心中,它们都被烦恼打上了烙印。只有当内心没有烦恼,像一片无云晴空时,幸福才会不请而至。所以,解除烦恼才能身心自在,这是幸福的重要前提。

此外,古人把“好德”列为五福之一,很有意义。随着道德教育的缺失,很多人对道德不以为然,甚至将道德行为视为一种吃亏。这就涉及一个问题,道德对自身有多大意义,对社会有多大

20

意义?德是德行,从外在来说,是待人处世的原则和素养,从内在来说,是健康、正向的心理因素。所以说,践行道德就是在培养健康心理,铸造健全人格,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正能量。另一方面,一个有道德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使福报可持续发展。可见对人生幸福而言,不论内因还是外缘,道德都是不可或缺的。

第五是善终。佛陀有十大名号,其中之一为“善逝”,就是能预知时至,生死自在。“善终”正是与此相似的美好愿望,希望临命终时身无病痛,心无挂碍,能安详自在地离开人间,而不是突遇横祸或久病在床。很多人对死亡是回避而恐惧的,我们知道人必有一死,但心里总觉得是别人的事。可回避并不能阻挡死亡,恐惧也不能改变什么,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