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8年度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8年度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8年度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8年度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8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试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落后,施肥施药装备差,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

—1—

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在2016年、2017年启动实施34个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拟发布15个任务方向,其中任务1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任务2-15为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类,拟安排国拨经费6.88亿元。

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

1. 高效低风险小分子农药和制剂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解决我国主要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品种—2—

与剂型老化、抗药性加剧以及替代传统农药的小分子农药、新剂型短缺等实际问题,以我国重要的蔬菜病毒病害、看麦娘抗性杂草、水稻飞虱等有害生物为研究对象,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小分子农药、新剂型研究与应用技术集成研究,以天然源仿生技术、药剂管道输液滴干技术、不对称合成技术和绿色清洁制造技术等为关键技术,发展更高效、更环保、更安全的小分子绿色化学农药新品种,开发小分子农药的环保新剂型,研发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展小分子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环境行为及非靶标生物风险评估,建立小分子农药田间配套综合应用技术,进行小分子农药和新剂型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30件;研发高效低风险小分子农药3-5个,新制剂3-5个,获得农药登记证2-3个;建立绿色制造工艺和生产装置,实现生产过程废渣和废水循环利用,安全无害;研制环境友好新剂型和配套应用技术,形成田间防控技术规程2-3个,绿色小分子农药产品推广示范400万亩,实现较常规化学农药减量施用15%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6%以上,农作物平均增产3%。【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

二、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类

2. 北方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北方稻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河北、河南、山东等为研究区域,基于水稻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耦合、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农药纳米化节量减施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北方稻区单作及周年连作下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北方水稻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北方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7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7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7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6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水稻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5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4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4—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 华南及西南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稻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水稻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水稻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耦合、精准施药、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农药纳米化节量减施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华南及西南稻区单作及周年连作下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华南及西南水稻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华南及西南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8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8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8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8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水稻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9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6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5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5—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 北方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北方小麦分布区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为研究区域,基于小麦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小麦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北方小麦优势产区单作及周年连作下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北方小麦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北方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8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8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8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8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小麦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9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6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6—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 长江流域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长江流域冬小麦分布区的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为研究区域,基于冬小麦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冬小麦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长江流域冬小麦优势产区单作及周年连作下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南方冬小麦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南方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7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7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7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7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小麦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7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55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次。

—7—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 黄淮海夏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黄淮海夏玉米分布区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为研究区域,基于玉米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夏玉米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黄淮海夏玉米优势产区单作及周年连作下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黄淮海夏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9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9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9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9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玉米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21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6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次。

—8—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7. 南方山地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南方山地玉米分布区四川、云南、贵州、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北等为研究区域,基于玉米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玉米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南方玉米优势产区单作及周年连作下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南方玉米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南方山地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9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技术模式9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9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6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玉米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2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5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次。

—9—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8. 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北方马铃薯产区内蒙古、黑龙江、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和南方马铃薯产区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为研究区域,基于马铃薯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马铃薯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单作及周年连作下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马铃薯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技术8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8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8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5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马铃薯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000万亩,培训农—10—

技人员45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9. 油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我国北方春油菜产区青海、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河北和南方冬油菜产区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湖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为研究区域,基于油菜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油菜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我国油菜优势产区单作及周年连作下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油菜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油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10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10套,形成配套技术规程10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600万亩,示范区实现肥料利用率提高12%、化肥减量25%,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8%、减量25%,油菜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

—11—

产2%。【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2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5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0. 大豆及花生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东北、华北、长江流域大豆产区,以及北方、长江流域花生产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大豆和花生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大豆、花生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大豆、花生优势产区单作及周年连作下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我国大豆、花生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大豆、花生化肥农药减施技术10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10套,形成配套技术规程10个;综合技术模式示范推广大豆1000万亩,花生3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12%、化肥减量25%,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8%、减量25%,大豆、花生平均增产3%,其中化—12—

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20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7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30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1. 特色经济作物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我国甘蔗、烟草、麻类、中药材以及热带经济作物咖啡、橡胶和木薯等优势产区为研究区域,基于不同经济作物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形成特色经济作物优势产区单作及周年连作下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甘蔗、烟草、麻类、中药材、咖啡、橡胶和木薯等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特色经济作物化肥农药减施技术10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10套,形成配套技术规程10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5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12%、化肥减量25%,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8%、

—13—

减量25%,农作物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0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3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 露地蔬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叶菜类、果菜类、根茎类、葱蒜类露地蔬菜为研究对象,依据蔬菜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减氮、控磷、稳钾;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蔬菜的化学肥料减施与替代技术、专用新型化肥、新型高效精准施肥装备;发展有机肥料施用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依据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蔬菜的土壤消毒与种苗处理技术、农药减施与替代技术、新型农药、新型高效精准施药装备;熟化蔬菜水肥药协同共效技术、化肥农药的叶面高效精准施用技术以及物理、生物、栽培、非接触性化学防治等与化学防治协调控害技术;发展物理诱杀和引诱剂诱杀害虫方法,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结合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露地蔬菜优势产区单作及周年连作下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我国露地蔬菜优势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露地蔬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14—

10项;集成区域性蔬菜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10项,形成配套技术规程10个;综合技术模式示范推广叶菜类400万亩、果菜类400万亩、根茎类300万亩、葱蒜类2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15%、化肥减量30%,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2%、减量35%,蔬菜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20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7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30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3. 葡萄及瓜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我国北方和南方葡萄、西甜瓜类优势产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葡萄及西甜瓜类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高产栽培技术,形成葡萄和西甜瓜类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我国葡萄和西甜瓜类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葡萄及西甜瓜类化肥农药减

—15—

施技术8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8套,形成配套技术规程8个;综合技术模式示范推广葡萄350万亩、西甜瓜类2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13%、化肥减量25%,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2%、减量35%,葡萄及西甜瓜类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0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35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5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4. 梨树和桃树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我国华北、西北梨产区,以及华北、华中桃产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梨树和桃树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高产栽培技术,形成梨、桃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我国梨、桃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我国梨、桃产区化肥农药减—16—

施技术8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8套,形成配套技术规程8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梨350万亩、桃1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13%、化肥减量25%,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2%、减量35%,梨、桃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2%。【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8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3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5. 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浙-闽-粤、赣南-湘南-桂北、长江上中游、湘西-鄂西等优势柑橘带为研究区域,研究柑橘木虱种群数量及其带菌率与黄龙病发生的关系,建立高效监测预警技术体系;研究黄龙病田间速测试纸条、实验室超灵敏诊断及病原培养与治理新技术;研发木虱高效安全农药及精准施药技术培育抗与装备、天敌繁育与释放技术;优化物理防治、配套栽培、航空植保等技术,研发扩大非疫区综合治理方案;创新技术应用推广机制,针对不同柑橘优势带黄龙病和木虱发生与流行状况,因地制宜地构建非疫区、阻截带、低度流行区与重病区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模式,建立相应技术规程。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我国柑橘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17—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8项,集成区域性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综合技术模式4套,形成配套技术规程4个;综合防控技术模式推广示范100万亩,示范区柑橘黄龙病发病率控制在2%以内,非疫区继续保持无疫状态,阻截带遏制黄龙病和木虱扩散,示范区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2%、减量35%。【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0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4000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8—

申报要求

1. 本专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

2.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10个,每个课题参与单位不超过6家(含承担单位)。

3. 本专项在国家农业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开展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工作。

4. 企业牵头的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自筹经费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参与申报的企业自筹经费与企业申报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须出具有效的经费来源证明。

—19—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试点专项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年中央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

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提高到,磷肥利用率由提高到,化肥氮磷减施;化学农药利用率由提高到,化学农药减施;农作物平均增产,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本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设置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三个任务方向。在年度首批启动个项目的基础上,年度拟启动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亿元。其中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个项目、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个项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个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年月日年月日。 一、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2016..

附件5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 —1—

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2—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落后,施肥施药装备差,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 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

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猕猴桃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猕猴桃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一、猕猴桃生产化肥施用现状 **省**市从80年代开始引进种植猕猴桃,发展面积达3万余亩,猕猴桃产业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和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猕猴桃是多年生果树,盛果期30-50年,生长期长、生物量大,当地果农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有的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增加种植成本,还引发环境污染,有的园区过多使用化肥甚至引起土壤环境和品质的“双下降”。 (一)化肥施用量大。目前,生产上普遍采取増施化肥以获得高产、高收益。我市多数猕猴桃区化肥年平均施用量为尿素40-50kg/亩、钙镁磷肥10-20kg/亩、氯化钾50?60kg/亩、磷酸二胺50-60 kg/亩。或者是高浓度复合肥(15-15-15)150 kg/亩。在猕猴桃生产中,化肥尤其是氮肥的过量施用不仅造成猕猴桃果园土壤质量和果实品质的逐渐下降,盈余肥料流失引起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还对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威胁。 (二)化肥利用率低。在猕猴桃生产中,化肥当季利用率较低,利用率不足30%,而部分猕猴桃生产水平较先进国家的猕猴桃化肥利用率相对较高,其中新西兰为70%、意大利为60%、以色列为70%。分析导致**省猕猴桃化肥利用

率低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我市缺少针对猕猴桃产业发展及科研方面的研究机构和专家老师,各项管理数据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地方标准,只能选择参考其它省份;二是没有统一施肥标准,例如测土精准配方施肥滞后;三是科普宣传生产技术推广力度较小,基层猕猴桃技术人员太少;四是农资经销商成为化肥施用的推广者,大部分没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是推广老的模糊施肥技术;五是缺少示范园区,发挥不到示范作用;六是猕猴桃种植户年龄大部分在50岁-75岁,还是停留在多使用化肥增产的老观念上。 (三)化肥施用成本高。**市2018/2019猕猴桃共计生产6000万公斤,平均价格8元每公斤,亩产量在2000公斤左右,亩效益在1.6万元左右,化肥投入每亩在600元左右。除去人工、水费、有机肥等投入4000元,每亩纯收益比较可观。有的果农为了争取更高的收益,随意加大化肥投入,每亩成本增加到1000元,严重影响了果品品质,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二、猕猴桃生产农药施用现状 在猕猴桃生产中,病虫草害是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目前,防治猕猴桃病虫草害的措施有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因高效便捷、省时省力,仍是**省当前的主要防治手段。**猕猴桃原来病虫害发生率很低,随着面积不断扩大,近3年以来病虫

设施蔬菜减肥增效技术模式应用探讨

优点是树冠较矮小,便于密植管理;缺点是通风透光较差,结果部位低,影响果实品质。 5.1 目伤刻芽 由于没有花果的枝主枝条顶芽肥大,萌动早,形成发枝力和顶端优势强,其下腋芽细小瘦弱,枝组萌动晚,萌发力和成枝力弱,故易形成下部光秃无枝。因此,在幼树期培养主枝、侧枝和以后培养枝组时,短截后都要注意对下部芽进行“上目伤”,刺激发芽抽枝,用以迅速配齐侧枝和丰满的结果枝组。 5.2 回缩更新 枝条角度过大,或结果过多,衰弱过快,或枝条下垂后,应及时回缩到背上有健壮枝处, 用以抬高枝头角度和利用顶端优 势,来复壮更新,或刺激下部的 隐芽萌发壮枝甚至徒长枝,用以 改造成侧枝或枝组,代替衰弱 枝,使树体始终保持生长健壮、 丰产优质、生长结果协调的状 态。 5.3 疏除枝条 枯死枝、病虫枝、下垂枝、 细弱枝、纤细枝、重叠枝等予以 疏除;密集枝进行间疏;交叉枝 疏除或回缩 6 绿篱的修剪整形 绿篱是萌芽力、成枝力强, 耐修剪的树种,密集呈带状栽植 而成,起防范、美化、组织交通 和分隔功能区的作用。适宜作绿 篱的植物很多,如女贞、大叶黄 杨、黄杨、圆柏、侧柏、冬青、 野蔷薇等。绿篱的修剪要点:定 植时修剪按规定高度、宽度剪去 多余部分,对于主干粗大的用手 剪,注意不要使主枝劈裂,后用 大平剪修平面(大平剪要端平)。 养护期修剪方法同上,但每次不 要剪得太轻,否则形状不易控 制。女贞、黄杨、刺柏篱一年要 修剪3~4次;玫瑰、月季、黄刺 玫绿篱应在花后修剪;各种植物 造型要经常修剪。要求高度一 致,三面(两侧与上平面)平直, 棱角分明。 园艺园林 设施蔬菜减肥增效技术模式应用探讨 王丽娟 (沈阳市辽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与行政执法中心,辽宁 沈阳 110200)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辽中区按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推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深入推进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1 减肥增效技术模式 1.1 开展蔬菜新型肥料施用技术 针对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加快带动新型肥料应用,每亩推荐 施用微生物菌肥10公斤,有机水 溶性肥料250毫升。 1.2 开展设施蔬菜秸秆生 物反应堆技术 大力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 术,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每亩 推荐应用秸秆腐熟剂6公斤,挖 作业沟50条,根据情况配施微生 物菌剂5~10公斤。 1.3 开展设施蔬菜秸秆简 化还田降盐消毒技术 大力推广秸秆简化还田降 盐消毒技术,促进秸秆资源化利 用,调节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土 壤质量,每亩应用秸秆腐熟剂 6公斤、生石灰50公斤,施用碳 基蔬菜专用肥料(18-6-12,硫 基)40~50公斤。 1.4 开展设施蔬菜水肥一 体化技术 选择有水源条件的农民合作 社,鼓励其开展水肥一体化设施 建设,推动水溶肥料施用和水肥 一体化技术应用,提高肥料利用 率,提升农产品品质。 2 实施效果 2.1 经济效益 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了设施蔬菜稳定增产,农民 持续增收,经济效益显著。根据 测产结果统计,蔬菜3.5万亩, 亩增产500公斤,增产率4.16%, 亩减肥(纯量)12公斤,节支增 收1039.6元。 2.2 社会效益 242019.5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8年度

国科发资〔2017〕298号附件8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试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落后,施肥施药装备差,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 —1—

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在2016年、2017年启动实施34个项目的基础上,2018年拟发布15个任务方向,其中任务1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任务2-15为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类,拟安排国拨经费6.88亿元。 一、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类 1. 高效低风险小分子农药和制剂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解决我国主要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品种—2—

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附件:2 化学肥料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实施方案 一、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在人口压力大、环境资源紧张、农业基础薄弱,且农业有害生物多发重发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11年保持增长,化肥农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过量和不能合理、适时、对症用肥用药,肥药利用率不高,带来了土壤板结、酸化、农药残留毒性、病虫抗(耐)药性上升、次要害虫大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因此,需要加快改变农作物对化肥农药过分依赖的传统方式,在稳产增产前提下,大力发展化肥农药替代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促进化学肥料高效利用、传统化学防治向现代绿色防控的转变,减少生产中化学农药的投入使用,实现农产品产量与

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二、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化肥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投入基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5年,在保证主要农作物稳产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肥料减施20%、化学农药减施30%,并提出节本提质增效的综合技术模式,培训农技推广人员50万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万人次,为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 围绕化肥农药减施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培训推广、保障机制等五大环节,对项目进行一体化设计,拟设置应用基础研究、技术与装备研发、集成与示范三部分12个重点任务。

河南省减肥增效区域划分及重点措施

河南省减肥增效区域划分及重点措施 作者:刘灿华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7年第8期 摘要: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要突出重 点作物、重点地区、重点环节,开展化肥减肥增效工作。 关键词:减肥增效区域划分 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是农业转方式调 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创新化肥减肥增效 新模式,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突出重点作物、重点地区、重点环节,开展化肥减肥增效工作。小麦以减氮、调磷、增钾,玉米以减氮、稳磷钾,蔬菜以减氮、增施有机肥,果树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推广水肥一体 化技术等为主要措施,同时补充必要的硫、锌、铁、锰、硼等中微量元素。根据不同区域气候、栽培、地形、土壤条件,农业种植结构地区差异和施肥现状,将全省划分为5个减肥增效类型区,有针对性地开展“精调改替”四大技术措施,“提集带”三大技术路径,实现减肥增效。 豫东、豫北平原区。含商丘市、周口市、开封市、许昌市、濮阳市、鹤壁市、安阳市、新 乡市、焦作市、郑州市东部、许昌市东部、滑县、长垣县、兰考县、永城市、鹿邑县。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主要为潮土和褐土,有效磷、有效硼、有效锌含量高,有效铜、有效铁含量低, 其他养分含量中等。高等地面积大,农业基础设施较好,小麦、玉米、蔬菜种植比例大、产量高。施肥量较高,耕地面积施肥71千克/亩(年均、折纯,下同)、播种面积施肥36千克/亩。施肥主要问题是,为了追求高产,过量施肥现象普遍。减量增效以玉米、蔬菜减量施肥为主, 蔬菜主推减量施肥、水肥一体化等;玉米则是结合肥料新品种、新机械的推广,大力推广种肥 机械异位同播等技术;结合灌溉追肥;潮土区依据土壤质地构型确定合理的肥料运筹与适宜的 施肥方式;设施菜田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小麦或玉米秸秆+菌剂+营养剂,开沟、沟内铺满秸秆、覆土、浇水至饱和),释放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定向培肥土壤,改善土壤质量,实现 减量肥增效;果树采用自然生草技术、有机肥施用技术、化肥高效施用技术、根外施肥技术和 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豫中南平原区。含驻马店市、漯河市、平顶山市、汝州市、新蔡县。土壤类型主要为砂姜 黑土和黄褐土,间有潮土,有效硼含量高,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低,其他养分含量中等,土壤酸度降幅明显。施肥量较高,耕地面积施肥62千克/亩,播种面积施肥31千克/亩,施肥 主要问题是连年偏酸性肥料施用过量。该区雨水条件较好,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一般,是粮食中 高产区。以调整肥料品种结构为突破,重在因土施肥,即减少酸性肥料施用,扩大钙镁磷肥等 碱性肥料施用,通过肥料品种替换,减轻土壤障碍因子,提高土壤活力,实现减量增效;增施 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推广机械深耕深松,加大肥料机械深施力度。 淮南平原区。含信阳市、固始县。主要为水稻土,间有潮土、砂姜黑土,整体土质黏重, 耕性差。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铁含量高,速效钾含量低,其他养分含量中等,施用钾肥有明 显增产效果。施肥量低,耕地面积施肥45kg/亩,播种面积施肥28kg/亩。光热条件好,雨水丰沛,利于农林发展,且具有绿肥种植的优良传统,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和油菜。施肥主要问题 一是施肥量地域之间分布不均,过量施用和不足并存;二是养分施用不平衡,部分地区磷钾肥 施用比例偏低。减量增效,以发展绿肥为主,促进豆科作物固氮肥田,降低肥料投入;适当增 加钾肥用量,减少氮肥用量;深耕打破犁底层,重施有机肥。

化肥的减量增效技术

化肥的减量增效技术 —推广施肥新技术,实现化肥零增长 吴中民2马君岭1刘畅2 (1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农技站,山东济宁,272116; 2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人民政府,山东济宁,272116) 今年3月份农业部提出的力争到2020年,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要实现零增长目标,一是要减去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多用的部分化肥,提升利用效率。二是要推进有机与无机的结合。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关键是把握好“精、调、改、替”4字要领: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本人结合上述要求,针对近几年来,化肥、农药价格飞涨,生产成本急剧升高,农业投入产出比降低的现实情况,总结了各地经验,提出一些粗浅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仅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作物产量,保证粮食生产安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节约资源,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2、机械化深施肥技术。机械化深施肥技术主要是指使用农业机械在耕翻、播种和作物生长中期将化肥按农艺要求的各类、数量和化肥位置效应施于土壤表层以下一定的深度。主要包括:深施底肥、深施种肥(也称种肥同播)、深施追肥。机械化深施的好处:减少了化肥损失,提高了化肥利用率,节省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3、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农业新技术。它是通过压力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肥料溶液以较小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和施肥方法,可以把水和养分按照作物生长需求,定量、定时直接供给作物。其特点是能够精确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增产增效情况与传统技术相比,蔬菜节水30%~35%,节肥40%~45%;果园节水40%,节肥30%;蔬菜产量增加15%~22%,水果增产9%~15%。 4、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与化肥混合施用。有机肥种类多,肥源广,易于积制,成本低,施用简单,是发展优质、高效、低耗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养分含量比较齐全,肥效持久而稳定,坚持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一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二可使迟效与速效肥料优势互补;三可减少化肥的挥发与流失,增强保肥性能,较快地提高供肥能力;四可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品质,并对减轻环境污染有显著效果。 5、利用秸秆腐熟剂,完善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腐熟剂能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快速腐熟,使秸秆中所含的有机质及磷、钾等元素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并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作物生产,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每667平方米还田秸秆200公斤,可以少施20%的磷肥和钾肥,即每667平方米少施2公斤氯化钾和5公斤过磷酸钙,每667平方米节省化肥投入15元。秸秆还田前期需消耗一定量的氮素,应适当增加前期氮肥用量,减少后期氮肥用量。 6、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改良的方法主要有土壤深耕、增施有机物料、覆盖栽培、促进微生物增殖、促进蚯蚓增殖等方法。通过改良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效率5%以上。引导农民改进耕作方式,实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2016..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附件5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 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 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

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本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拟设置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三个任务方向共42个项目。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任务方向包括项目1-8共8个项目,该部分研究为化 —2—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试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 1 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本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设置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三个任务方向。在2016年度首批启动13个项目的基础上~2017年度拟启动21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8.842亿元。其中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6个项目、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10个项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5个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2 一、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 1.肥料氮素迁移转化过程与损失阻控机制 研究内容:研究主要土壤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种植体系肥料氮素的迁移转化特征、保氮原理及微生物学机制~不同类型土壤中氨挥发、径流淋溶、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损失过程的发生规律、主控因子与调控原理,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果树氮素需求规律及响应阈值,作物氮高效基因型的利用机理,挖掘作物高效利用氮素生物学潜力~提出氮肥增效调控途径。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等主要农区氮肥施用限量标准草案7项。【预期性指标】发表高水平论文70篇。

草莓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草莓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一、草莓生产化肥施用现状 **省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引种草莓已近百年,目前年种植面积48万余亩,年产量120万吨左右,形成了**、**等多处规模化草莓种植基地,**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草莓栽培以来,至今已有近40年历史,目前**草莓以日光温室栽培为主要栽培模式,种植区域涉及**、章丘、钢城、长清、济阳等地,年种植面积近4万亩,年产量超过10万吨,年产值超过20亿元,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在产品质量均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以“早、鲜、香、美、甜”的产业特色享誉全国,是**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之一,也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省草莓生产有着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特点,导致耕作模式单一、连作情况严重的现象,在肥料的使用上,莓农多针对草莓“适氮重磷钾”的需肥特点,重施高磷、高钾速效肥,存在土壤营养不均衡、土壤盐渍化等问题,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一)凭经验施肥。通过对**草莓主产区土壤采样化验数据,土壤中碱解氮含量平均为190.8 mg/kg,范围在88.2~279.3 mg/kg之间,最高含量是最低含量的3.17倍;

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57.1 mg/kg,范围在74.4~251.2 mg/kg之间,最高含量是最低含量的3.38倍;速效钾平均含量为424.2 mg/kg,范围在267.0~534.0 mg/kg之间,最高含量是最低含量的2倍。三种大量元素肥料土样化验数据范围跨度大,存在生产中凭经验施肥,肥料使用随机性大,施肥不均衡,与草莓对肥料养分的实际需求结合性差,降低了肥料使用效率。 (二)土壤盐渍化。土壤盐分积累是**设施草莓栽培中的突出问题,如经取样化验,**市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最大值为2.40 g/kg,最小值为0.46 g/kg,平均为1.34 g/kg,属于轻度盐化,其中连作10年以上的土壤,80%以上土壤含盐量高于2g/kg,种植17年的土壤含盐量达到2.3 g/kg,达到中度盐化状态。生产中化肥使用比例和使用量偏高,随着草莓连作年限的加长,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积累,使土壤含盐量呈上升趋势,易导致草莓生长过程中生理障碍多发。 (三)微量元素少。根据**省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市设施草莓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极不平衡,如土壤中有效铁含量1.08~66.04mg/kg,平均值为26.80 mg/kg,但参照最小标准值为4.50 mg/kg,调查土壤中有54.2%达不到范围最小值。对照《**省耕地地力评价指标分级》分析发现,除了有效锌含量大多处于2级水平,其他铜、铁、锰3种微量元素基本都处于1级水平。生产中忽视微量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2020年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全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建设环保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结合全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施肥方式,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使用测土配方施肥、高效肥料、增施有机肥等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技术,努力提高化肥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发展体系,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目标任务 全市耕地土壤监测网络更加完善,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更加健全,施肥水平明显提升,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等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化肥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态势。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改进施肥方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缺什么养分补什么养分,缺多少补多少,减少或杜绝不必要的肥料浪费。 (二)坚持提高化肥使用效果。推广高效化肥,用相对较少的肥料投入发挥等同的效果,减少化肥投入的实物量。 (三)坚持推广配肥施用技术。推广化肥和有机肥配施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提升土壤肥力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和化肥面源污染防治统筹推进。 (四)坚持优化施肥结构。推进经济施肥、增产施肥、环保施肥、轻简化施肥,粮食等主要农作物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基本合理,有机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四、技术路径 (一)优化施肥技术。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基础,以土壤测试、肥料田间试验为依据,根据土壤供肥能力、作物目标产量和化肥利用率,建立施肥指标体系,划定科学施肥分区,合理制定各区域、分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推进精准施肥,减少盲目施肥行为;优化氮磷

黄芪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黄芪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黄芪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常用滋补中药材,其药用价值主要来源于根,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多种功效。随着临床应用和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野生资源数量日渐减少,目前药用黄芪主要来源于栽培品。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轮作周期不断缩短,病害问题日益凸显,再加上部分土壤肥力不足,进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黄芪品质不佳等问题日趋严峻,严重制约了黄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探索促进黄芪绿色生产的新路子,笔者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组织开展了黄芪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试验 示范。结果表明:在保证较高品质和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化肥农药的投入量,实现了黄芪绿色高质量生产。现将适用于河北省燕山产区的黄芪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介绍如下。 1 核心技术 本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优良品种+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机械播种与收获”。 1.1 优良品种 品种选择在主推地区适宜栽培的膜荚黄芪,其特点是高产,春种秋收。 1.2 配方施肥

结合深耕,底肥施入商品有机肥400 kg/亩或腐熟农家肥2500kg/亩;撒可富复合肥(15:15:20)35 kg/亩。播种前采用药剂拌种,防治根腐病及克服黄芪连作障碍问题。结合灌溉,分别在出苗后10—15天(4月中下旬)、盛花期(8月下旬)、结荚期(9月上旬)施用微生物菌剂20 kg/亩,荧光菌5 L/亩(拌种或灌根), (请明确此处的有机肥是商品有机肥还是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1.3 绿色防控 1.3.1 农业防治轮作倒茬、培育壮苗、深翻精耕、中耕除草、科学施肥。 1.3.2 物理防治每亩应用粘虫黄板40块,每20亩安装振频式杀虫灯1台。 1.3.3生物防治采用微生物菌剂、菌肥及生物药剂进行拌种、灌根和叶面喷施等技术,防治病虫,解决连作障碍。 1.3.4化学防治药剂拌种防治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及根腐病,茎基腐,虎皮等病害;用高效低毒农药喷施防治蒙古灰象甲、蚜虫、红蜘蛛、蓟马等虫害。 1.4机械播种与收获 主要包括机械播种、机械施肥、机械喷药、机械收获等。

简述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60种植科学 黑龙江是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玉米是重要的农作物。为保障玉米的总体产量和质量,会使用化肥作为重要的养料,黑龙江近些年来坚持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化肥的利用效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玉米生产过程中化肥减施增效发展较为缓慢,需要切实引进减施增效技术,实现高产、优质的种植目标,并充分保护生态环境。 1.减施增效技术在玉米生产种植中的作用 化肥是玉米生产种植过程中的重要养料,能够支持玉米保持着良好的生长状态,推进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过量使用化肥,将会导致土壤受到污染,相应情况下,还会给农作物的实际生长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化肥的残留会给玉米带来一些有害物质,将会容易影响到食用玉米的人和动物的安全。积极引进减施增效技术,提升化肥的利用效率,控制好化肥的使用量,推进玉米的良好生长。 2.玉米减施增效技术的应用 2.1总量控制技术 土壤条件、空间范围内的土壤养分以及气候条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玉米种植的实际效果。切实有效采用科学合理的减施增效技术,推进玉米生产活动的有效开展。发挥总量控制技术的优势和作用,针对一定区域内的玉米种植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控制好这个区域范围内钾肥、氮肥以及磷肥方面的实际应用总量,在保障农作物生产产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好化肥的使用量。具体使用总量控制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1合理明确好施肥的参数 结合玉米生产种植的目标产量,明确出相应的施肥量,其中还需要针对土壤内部的各项养分情况加以检测和分析,着重控制好氮肥、磷肥以及钾肥方面的含量,根据植物养分的实际吸收量和土壤养分的缺失量情况。科学确定好施肥量的时候,将能够良好控制好施肥总量,为后续开展施肥工作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 2.1.2明确化肥施用量和时期 从玉米生产目标产量入手,计算好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施加化肥数量。积极适应恒量监控技术手段,针对钾肥和磷肥的实际使用量加以分析和研究。一般情况下,需要针对玉米生长过程中所带走的土壤含磷和实际磷量情况进行计算,合理确定好磷肥的应用量。玉米正常生长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化肥,且收割环节还会带走土壤中的肥力。而同时需要注意到的是,玉米生长中秸秆还田作业的实施,还能够给增加土壤肥力带来一定积极作用。切实有效开展玉米种植工作,合理使用减施增效技术,需要注重结合玉米生产种植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化肥使用量,使其能够良好符合玉米的生长规律。以钾肥为例,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玉米的生长会消耗肥含量、土壤泽速效钾含量,而其还可以实现秸秆还田目标,因而需要控制好钾肥的使用量。施肥环节进行中,需要根据玉米的实际生长状态,选择施肥作业的方式和具体用量,提升施肥效率。 2.2配方施肥技术 将基肥和追肥进行充分有效的融合,将能够起到良好的施肥效果,发挥肥料的作用。按照玉米生长阶段,采用合适的肥料数量,充分控制好肥料的使用效果,以7500~9700kg/hm2的产量水平为例,种肥可以使用二胺,使用量为45kg/hm2,而基肥使用量需要控制在310~370kg/hm2范围内;拔节期的时候,需要追加一定的尿素,使用量需要控制在220kg/hm2。 施肥活动进行中,积极使用减施增效技术,可以起到良好效果,这其中发挥一次性施肥方式,需要使用缓释掺混肥料、稳定性复肥,同时还需要针对土壤肥力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通过一次性基 简述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王 伟 (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八五一一农场第一管理区,黑龙江 鸡西 158307) 摘 要:玉米生长种植过程中需要有肥料作为支撑,积极采用减施增效技术,可以起到良好的生长促进效果,促使玉米产量和质量有所上升。本文主要是从减施增效技术在玉米生产种植中的作用分析入手,重点介绍了玉米减施增效技术的应用情况,为全面有效推进玉米种植活动的良好开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玉米;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13-0060 ·6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