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记录表

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记录表

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记录表
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记录表

委托单号任务单号样品描述

试验规程土样编号

主检仪器试验日期

实验方法

平行测定次数 1 2 试样+试筒质量(kg)

试筒质量(kg)

干土法M d (kg)

试样质量

湿土法M m (kg)

试筒容积V c(cm3)

试筒横断面积A c (cm2)

百分表初读数R i (mm)

百分表终读数R f(mm)

试样表面至试筒顶面距离△H=∣R i-R f∣+T p* (mm)

试样体积V=〔V c-A c(△H/10)〕×10-6 (m3)

干土法M d/V (g/cm3)

试样干密度

湿土法M m/〔V(1+0.01w**)〕(g/cm3)

最大干密度(即平均值)p dmax (g/cm3)

任意两个试验值的偏差范围(以平均值百分数表示)(%)

标准差S (g/cm3)

* T p=加重底板厚度,12mm;

试验异常情况:* * w=振毕湿试样含水率(%)

试验:记录:复核:

击实试验过程中最大干密度

击实试验过程中最大干密度 和最优含水率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在工程建设中,为了提高填土的强度,增加土的密实度,降低其透水性 和压缩性,常将填土夯实。夯实土样是最简单易行的土质改良方法,土样经 夯实后,土体变得密实又坚硬,对工程很有利,所以工程上利用干密度作为 夯实的质量检验指标。室内击实试验就是模拟工程现场的夯实原理,利用标 准化的击实仪和操作规程,对土料施加一定的冲击荷载使之压实,从而确定 所需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作为选择填土密度、夯实次数等主要依据。 在击实试验的过程中,影响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较多,通过对 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高土的击实效果,达到击实试验的目的。 关键词:击实试验压实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 在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例如修筑道路、堤坝、飞机场、运动场、挡土墙、埋设管道、建筑物地基的回填等。为了提高填土的强度,增加土的密实度,降低其透水性和压缩性,通常用分层压实的办法来处理地基,通过对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研究来提高土的击实效果。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可用室内击实试验来测得,室内击实试验采用击实仪法,是用锤击实土,使土密度增大,测定土样在一定压实功能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率(最优含水率)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借以了解土的压实特性,作为选择填土密度、施工方法、机械碾压或夯实次数以及压实工具等的主要依据。试验时将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的同一种土,配制成若干份不同含水率的试样,用同样的压实能量分别对每一份试样进行击实后,测定各试样击实后的含水率w和干密度ρd,从而绘制含水率与干密度关系曲线,此关系曲线称为压实曲线,如图1所示。在压实曲线上的干密度的峰值,称为最大干密度ρdmax;与之相对应的含

粗骨料的表观密度

碎石或卵石表观密度试验(简易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表观密度。不宜用于最大粒径超过40mm的碎石或卵石。 1.实验设备: (1)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称量5kg,感量5g; (3)广口瓶——1000ml,磨口,并带玻璃片; (4)试验筛——孔径为5mm; (5)毛巾、刷子等。 2.试样制备: 实验前,将样品筛去5mm以下的颗粒,用四分法缩分至不少于2kg,洗刷干净后,分成两份备用。 3.具体步骤: (1)按表6.2.3规定的数量称取试样; (2)将试样浸水饱和然后装入广口瓶中。装试样时,广口瓶应倾斜放置,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覆盖瓶口,以上下左右摇晃的方法排除气泡; (3)气泡排尽后,向瓶中添加饮用水直至水面凸出瓶口边缘。然后用玻璃片沿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试样、水、瓶和玻璃 片总重量(m1); (4)将瓶中的试样倒入浅盘中,放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0); (5)将瓶洗净,重新注入饮用水,用玻璃片紧贴瓶口水面,擦干瓶外水分后称重(m2); 注:试验时各项称重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置的2h最后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4.计算公式: 表观密度ρ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式中: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之差应小于20kg/m3,否则重新取样进行试验。对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值超过20kg/m3,可取四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试验结果记录 组别试样、水、瓶和 玻璃片的共量 (m1) 烘干后试 样重量 (m0) 水、瓶和 玻璃片共 重(m2) 水温修正 系数 αt 表观密度 ρ 表观密度 平均值 1 2 3 4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网篮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 度和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 (1)天平或浸水天平: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2)吊篮:耐锈蚀材料制成,直径和高度为1 50mm左右,四周及底部用1~2mm的筛网编制或具有密集的孔眼。 (3)溢流水槽:在称重水中质量时能保持水面高度一定。 (4) 烘箱:能控温在105℃±5℃。 (5)温度计。 (6)标准筛 (7)其它:盛水容器(如搪瓷盘)、刷子、毛巾等。 3 试验准备 将试样用标准筛过筛除去其中的细集料,对较粗的粗集料可用4.75mm筛过筛,对2.36

-4.75mm集料,或者混在4.75mm以下石屑中的粗集料,则用

2.36mm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对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测定,不得混杂,所取的每一份集料试样应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级配。在测定2.36-4.75mm粗集料时,试验过程中应特别小心,不得私丢失集料。 2、经缩分后供测定密度和吸水率的粗集 料应符合表1-2的规定。 3、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并适当搅拌,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以多次漂洗至水完全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4 试验步骤

4.1 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次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50mm,轻轻搅动石料,使附着石料上的气泡逸出。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 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为止,将天平调零。吊篮的筛网应保证集料不会通过筛孔流失,对2.36-4.75mm集料粗集料应更换小孔筛网,或在网篮中加放入一个浅盘。 3、调节水温在世界上5-25℃范围内。将试样移入吊篮中。溢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维持不变,称取集料的水中质量(m w)。 4、提起吊篮,稍稍滴水后,较粗的粗集料可以直接将粗集料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将较细的粗集料(2.36-4.75mm)试样连同浅盘一起取出,稍稍倾斜搪瓷盘,仔细倒出余水,将粗集料侄在拧干的湿毛巾上,用毛巾吸走从集料中漏出的自由水。注意不得有颗粒丢失,或有小颗粒附在吊篮上。再用探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集料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

公路施工粗粒土填料最大干密度的试验

公路施工粗粒土填料最大干密度的试验 摘要: 砂砾最大干密度的试验方法一般有三种:击实仪法、振动台法、表面振动压实仪法。主要应用的一般为击实仪法。本文针对某地区的砂砾,采用表面振动压实仪法按不同的含水率、不同的砾石含量做试验。 关键词:路基填筑粗粒土填料击实试验法最大干密度 砂砾最大干密度的试验方法一般有三种:击实仪法、振动台法、表面振动压实仪法。主要应用的一般为击实仪法。我们针对某地区的砂砾,采用表面振动压实仪法按不同的含水率、不同的砾石含量做试验。 我们在分析了砂砾的颗粒分析、含水率的大量资料,确定此材料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小于15%,无塑性指数,粒径10~60mm较多。通过击实仪法和表面振动压实仪法作对比试验,确认了表面振动压实仪法的最大干密度比击实仪法的干密度大0.1~0.2g/cm3,提高压实度4~8%左右。 1 砂砾最大干密度试验的必要性 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粗粒土最大干密度的试验方法。本试验规定采用表面振动压实仪测定无粘性自由排水粗粒土的最大干密度;适用于通过0.075mm 标准筛的土颗粒质量百分数不大于是15%的无粘性自由排水粗粒土;适用于粒径不大于60mm的粗粒土。 表面振动压实仪法测定的最大干密度比击实仪法测定的最大干密度大,提高了路基的压实度,是保证路基应有强度和稳定性一项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 2 项目段的施工 选定某高速公路路段,长度为320m。拟定试验段:第二层填料作为路基94区试验段,第三层填料作为路基95区试验段,第四层填料作为路基96区试验段。 路基填土前使用全站仪放出20m中桩;原地面清表、填前碾压及第一层填料施工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先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原地面以20cm内的植物根系和腐植表土予以清除,然后使其整平,在填前碾压各项技术指标检测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击实试验

击实试验(一)试验目的 在击实方法下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是控制路堤、土坝和填土地基等密实度的重要指标。 (二)试验原理 土的压实程度与含水率、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当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不变时,土的干密度随含水率增加而增加,当干密度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含水率继续增加反 而使干密度减小,能使土达到最大密度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ωop ,与其相应的干密度 称为最大干密度ρdmax。 (三)仪器设备 1.击实仪:如附图6-1所示。锤质量,筒高116mm,体积3。 2.天平:称量200g,分度。 3.台称:称量10kg,分度值5g。 4.筛:孔径5mm。 5.其它:喷水设备、碾土器、盛土器、推土器、修土刀等。 (四)操作步骤 1.制备土样:取代表性风干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过5mm筛,土样量不 少于20kg。 2.加水拌和:预定5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2%,其中有两个大于和两个小于最优 含水量。 所需加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m w—所需加水质量,g; m w o—风干含水率时土样的质量,g; ωo—土样的风干含水率,%; ω—预定达到的含水率,%。 ·10· 按预定含水率制备试样,每个试样取,平铺于不吸水的平板上,用喷水设备向土样均匀喷洒预定的加水量,并均匀拌和。 3.分层击实:取制备好的试样600~800g,倒入筒内,整平表面,击实25次,每层击实后土样约为击实筒容积1/3。击实时,击锤应自由落下,锤迹须均匀分布于土面。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三层的击实。击实后试样略高出击实筒(不得大于6mm)。 4.称土质量: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擦净筒外壁,称土质量,准确至。 附图6-1 击实仪示意图 5.测含水率: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2个各约15~30g土测定含水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T 0328-2005) 3.2.1 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3.2.2 仪具与材料 (1) 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 容量瓶:500mL。 (3) 烘箱:能控温在105±5℃。 (4) 烧杯:500mL。 (5) 洁净水。 (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3.3.3 试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3.3.4 试验步骤 3.1. 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1. 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 )。 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3.1. 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3.3.5 计算 3.3.5.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012m m m m a γ=+- 式中:a γ——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0m ——试样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3.3.5.2 表观密度(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 ×ρT 或 ρa=(γa-αT )×ρW 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 表B-1取 用; 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B 表B-1取用。 3.3.6 报告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 0.01g /㎝3 时,应重新取样进行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振动台法)

1.总则 1.1.本细则采用振动台法测定无粘性自由排水粗粒土和巨粒土(包括堆石料)的最大干密 度。 1.2.本细则适用于通过0.075mm标准筛的干颗粒质量百分数不大于15%的无黏性自由排水 粗粒土和巨粒土。 1.3.本细则对于最大粒径大于60mm的巨粒土,因受试筒允许最大粒径的限制,宜按规定 处理。 2.仪具与材料 2.1振动台:固定于混凝土基础上;振动台面尺寸至少550mm×550mm,且具有足够的刚度。 振动台最大负荷应满足试筒、套筒、试样、加重底板及加重块等质量的要求,不宜小于200kg;其频率20~60Hz可调,双振幅0~2mm可调。 2.2 试筒:圆柱形金属筒,按表1.1规定选用。试筒容积宜用灌水法每年标定一次。 2.3套筒:内径与试筒(见表1.1)配套一致,且与试筒紧密固定后内壁成直线连接。 2.4加重底板:底板为13mm厚的钢板,其直径略小于相应试筒内径,中心应有φ15mm未 穿通的提吊螺孔。 2.5加重块:对于相应采用的试筒,加重块及其加重底板在试样表面产生的静压力应为 18kPa。 2.6百分表及表架:百分表量程至少50mm以上,分度值为0.025mm。表架支杆应能插入试 筒导向瓦套孔中,并使百分表表头杆中心线与试筒中心线或内壁面平行。 2.7台秤:应具有足够测定试筒及试样总质量的量程,且达到所测定土质量0.1%的精度。所 用台秤,对于φ280mm试筒,量程至少50kg,感量6g;对于φ152mm试筒,量程至少30kg,感量2g。 2.8起吊机:起重量至少180kg。

2.9标准筛:60mm 、40mm 、20mm 、10mm 、5mm 、2mm 、0.075mm 。 2.10其他工具:如加重底板提手、烘箱、金属盘、小铲、大勺及漏斗、橡皮锤、秒表、直 钢尺、试筒布套等。 试样质量及仪器尺寸(表1.1) 3.试样 3.1采集代表性试料,妥善贮存备用。 3.2 采用标准筛分法(T0115-2007)测定各粒组的颗粒百分数。 3.3 对于粒径大于60mm 的巨粒土,因受试筒允许最大粒径的限制,应按相似级配法制备 缩小粒径的系列模型试料。相似级配法粒径及级配按以下公式计算。 相似级配模型试料粒径: r M D d 式中:D ——原型试料级配某粒径,mm ; d ——原型试料级配某粒径缩小后的粒径,即模型试料相应粒径,mm ;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二、试验原理 表观密度(视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5℃烘干至恒重下),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表观密度以ρ表示。 n s s V V m += ρ 式中,ρ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s m ——矿质实体质量(g); s V ——矿质实体体积(㎝3); n V ——矿质实体闭口孔隙体积(㎝3)。 三、预习要求 1、理解表观密度概念,了解试验原理。 2、了解试验仪器的用法,掌握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四、实验仪器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 2、容量瓶:500mL 。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五、实验内容 1、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 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5、计算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 012 m m m m +- (1-1) 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1-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 =γa ?ρT 或 ρa =(γa -αT )?ρΩ (1-2) 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ρΩ——水在4℃时的密度(g /㎝3); 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表1-1取用; 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表1-1取用。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细集料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及空隙率 一、表观密度 1.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c)容量瓶:500ml; d)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 1)按规定取样方法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 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称取试样300g,精确至0.1g。将试样装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 的刻度线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 置24h。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盖,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水(应与步骤“2)”水温 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 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 试验结束,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3.结果计算与评定: 1)砂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2)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 差大于20kg/m3,应重新试验。 3)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二、堆积密度与空隙率 1.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 c)容量筒:圆柱形金属筒,内经108mm,净高109mm,壁厚2mm,筒底厚约5mm,容积为1L; d)方孔筛:孔径为4.75mm的筛一只; e)垫棒:直径10mm,长500mm的圆钢; f)直尺、漏斗或料勺、搪瓷盘、毛刷等。 2.试验步骤: 1)按照规定取样方法取样,用搪瓷盘装取试样约3L,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2)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 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椎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3)紧密堆积密度:取式样一份分为二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约计稍高于1/2),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下。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3.结果计算与评定: 1)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2)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3)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粗集料表干密度及毛体积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砾石等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密度、毛体积密度,以及粗集料的吸水率。 二、主要试验步骤 1、取一份试样装入容量瓶中加入水,盖上玻璃片,浸水24h后,加水至玻璃片与水面无空隙,称取集料试样、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m2)。 2、称取带表面水的试样质量(m4)和饱和面干集料的表干质量(m3)。 3、把集料烘干,称其烘干质量(M0)。 4、将瓶洗净,重新装入洁净水,使玻璃片与水面无空隙,称取集料试样、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m1)。 三、计算 1、计算表观相对密度γ a 、表干相对密度γs、毛体积相对密度γb: γa=m0/(m0+m1-m2) γs=m3/(m3+m1-m2) γb=m0/(m3+m1-m2) 2、集料的吸水率ωx、含水率ω、表干含水率ωs,以烘干试样为基准: ωx=(m3-m0)×100/m0 ω=(m4-m0)×100/m0 ωs=(m4-m3)×100/m0 当水泥混凝土集料需要以饱和面干试样作为基准为取集料的吸水率ωx及 表干含水率ωs时,准确至0.1%: ωx=(m3-m0)×100/m3 ωs=(m4-m3)×100/m3 3、粗集料的表观密度ρa、表干密度ρs、毛体积密度ρb,计算至小数位 3位。温度修正系数αT按规范表2采用。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ρs=γs×ρT或ρs=(γs-αT)×ρw ρb=γb×ρT或ρb=(γb-αT)×ρw 式中: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按表2取用,g/cm^3 αT--试验温度T时的水的修正系数,按表2取用 ρw---水在4℃时的密度,1.000g/cm^3 四、精密度或允许差 重复试验的精密度,对表现密度,表干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两次结果相差不超过0.02,对吸水率不得超过0.2%。

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的实测干密度大于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合理吗

水利土方工程施工中的实测干密度大于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合理吗 摘要:在水利土方工程施工过程中,最近几年经常会遇到土方填筑的实测干密度大于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的情况,为此建设、监理、质检和第三方检测等单位会提出质疑,认为施工干密度不可能大于最大干密度或击实试验成果出了问题。那么实测干密度大于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合理吗?这个问题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关键词:水利工程;最大干密度是相对最大值 1、《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中的击实试验分为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两种方法。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击锤质量为2.5kg,落高为305cm,约均分3层击实,每层25击,其单位体积击实功能为592.2kj/m3。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20mm 的土,击锤质量为4.5kg,落高为475cm,约均分5层击实,每层56击,其单位体积击实功能为2684.9kj/m3。从历次的击实试验成果来看,由于击实条件不同(主要是单位体积击实功能)对于同样的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由于不同土质差别较大本文仅以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为例),其轻型击实试验的最大干密度要小于重型击实试验的最大干密度;其轻型击实试验的最优含水率要大于重型击实试验的最优含水率。如此看来击实试验的最大干密度只是在一定标准条件下的相对最大值,而不是绝对最大值。 2、水利土方工程施工规范和设计一般采用的是轻型击实试验标准,这个标准比较低,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个标准能够满足水利土方工程的使用要求和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在以往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多采用轻型碾压工具施工,众所周知土方填筑的实测干密度很难大于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然而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施工机械的更新换代,现在有的施工单位选用了22t震动突块碾等重型碾压机械,其压实效果和效率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土料含水率适中的情况下,土方填筑的实测干密度大于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就变成了常态。 3、工程实例:某堤防综合治理工程,全长18.65kM,其中迎水侧加培13.3kM,背水侧加培5.35kM,加高约1.4M,堤顶为二级以下公路,填筑土料为粘性土。堤防部分设计压实度≥0.94,采用轻型击实试验标准,施工时使用的是推土机碾压;路床部位设计压实度≥0.95,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标准,施工时使用的是22t震动突块碾碾压。随着施工的有序进行,到路床施工时建设、监理单位就发现此部位的取样干密度平均值远大于堤防部位击实试验的最大干密度值。由于水利工程养成的思维定式,刚开始建设、监理等单位感觉难以理解这样的结果,找我交流过几次,总认为同样的土方,路床部位的取样干密度平均值为什么会远大于堤防部位击实试验的最大干密度值呢?那我们通常认为的这个最大干密度值这样小,干嘛还叫最大干密度呢,不是忽悠人吗?我当时把工程施工时的击实试验成果汇总到下面的一张表里(见下表)。 某堤防综合治理工程击实试验成果汇总表:

浅谈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最大干密度获取

浅谈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最大干密度获取 摘要:本文通过对击实和震动压实两种试验方法进行对比试验,并对振动压实试验方法的填筑材料和振动时间进行了调整,证明了震动压实试验最大干密度约为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的1.03倍。 关键词:震动压实击实调整 1.03倍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ompaction and vibration compaction two experiment contrast test, and the vibration compaction test methods of filling materials and vibration time for adjustment, and prove the vibration compaction test maximum dry density is about the compaction test maximum dry density of 1.03 times. Keywords: vibration compaction compaction adjusting 1.03 times 无极结合料稳定材料的最大干密度既通过对水泥稳定材料(在水泥水化前)。石灰稳定材料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进行击实或振动压实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以绘制稳定材料的含水量与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本文将应用击实和振动成型两种试验方法对同一水泥稳定材料进行比对试验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评价。 本试验源于对高速公路底基层试验,拟采用水泥剂量为3%,底基层压实度为97%,碎石比例为19-31.5:9.5-19:4.75-9.5:2.36-4.75:0-2.36=21:30:19:5:25,水泥各项指标经检测合格。碎石经掺配后筛分结果如下: 预加水2.5%、3.5%、4.5%、5.5%、6.5%,以下为击实和振动成型两种试验方法的过程和结果。 击实试验方法 无极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分为甲、乙、丙三种方法,本试验采用丙法。试验用击实仪锤重4.5kg,锤击面直径5cm,落高45cm,试筒容积2177cm3分三层击实,每层锤击次数为98次,平均单位击实功为2.677J。由于集料中超粒径颗粒含量为零所以对最大干密度不需进行校正。操作过程按照《公路工程无极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进行,式样干密度和含水量关系如图1所示,从图1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 量瓶法试验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实施细则 根据现行规范《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制定本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实施细则。 一、仪器设备要求: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500mL。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二、操作方法与步骤 1、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 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 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4、计算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 m0/ (m0+ m1- m2) 式中:γ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表观密度按式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 a*ρ T 或ρa=(γa-αT)*ρw 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3); ρw——水在4℃时的密度(g/㎝3); 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3)。 三、现场试验完毕后,由仪器保管责任人进行使用情况登记并进行常规保养。

标准击实实验

击实试验 一、试验目的 在标准击实方法下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为控制路堤、土坝或填土地基等的密实度及质量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二、基本原理 击实仪法是用锤击,使土密度增大,目的是在室内利用击实仪,测定土样在一定击实功能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率(最优含水率)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借以了解土的压实特性。 目前国内常用的击实方法有两种: (1)轻型击实: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细粒土,锤底直径为51mm,击锤质量为2.5kg,落距为305mm,单位体积击实功为591.6kJ/m3;分3层夯实,每层25击。 (2)重型击实:适用于粒径不大于40mm的土。击实筒内径为152mm,筒高116mm,击锤质量为4.5kg,落距为457mm,单位体积击实功为2682.7kJ/3m(其他与轻型击实 相同);分5层击实,每层56击。 三、仪器设备 (1)击实仪(图6-1):主要由击实筒和击锤组成。 (2)天平:称量为200g,感量为0.01g;称量为2kg,感量 为1g; (3)台秤:称量为l0kg,感量为5g; (4)推土器; (5)筛:孔径为5mm; (6)其它:喷水设备、碾土设备、修土刀、小量筒、盛土 盘、测含水率设备及保温设备等。 图6-1 击实仪 四、操作步骤 1、取一定量的代表性风干土样,对于轻型击实试验为20kg,对于重型击实试验为50kg。 2、将风干土样碾碎后过5mm的筛(轻型击实试验)或过20mm的筛(重型击实 试验),将筛下的土样搅匀,并测定土样的风干含水率。 3、根据土的塑限预估最优含水率,加水湿润制备不少于5个含水率的试样,含水率一次相差为2%,且其中有两个含水率大于塑限,两个含水率小于塑限,一个含水率 接近塑限。 按式(6-1)计算制备试样所需的加水量:

粗粒土和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震动台法)规程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采用振动台法测定无粘性自由排水粗粒土和巨粒土(包括堆石料)的最大干密度。 试验适用于通过0.074mm标准筛的质量百分率不大于15%的粗粒土和巨粒土。对最大颗粒大于60mm 的巨粒土,应相似级配法制备缩小粒径的系列模型试料。 二、试验仪器设备 振动台、试筒、套筒,加重底板、加重块、百分表及表架、台秤、起吊机、标准筛及其他工具。 三、试验主要步骤 1.干土法 1)将充分搅拌均匀并烘干的试样分成三份。将其中一份装入已称量的试筒中,注意 使颗粒分离度最小(装完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低于筒高的1/3)。 2)放置合适的加重底板于试料上,卸下加重底板把手。将试筒固定于振动台上,装 上套筒,将合适的加重块置于加重底板上。设定振动台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开启 振动机,在50Hz下振动10min在60Hz下振动8min。振毕卸去加重块及加重底板。 3)重复以上1)、2)步骤进行第二、第三层振动压实。第三层振毕加重底板不再立即卸去。 4)卸去套筒,将百分表架支杆插入每个试筒导向瓦套孔中,刷净试筒顶面上及加重 底板上位于试筒导向瓦两侧测量位置所积落的细粒土。分别测读并记录试筒导向 瓦每侧试筒顶沿面(中心线处)各三个百分表读数,共12个读数(其平均值即为 百分表初始读数R i);再从加重底板上测读并记录出相应读数(其平均值即为 终了百分表读数R f)。 5)卸去加重底板,卸下套筒,在此过程中若试筒沿面和加重底板上的细粒土落入试 筒中的质量超过试样总质量的0.2%,应测定其质量,并在报告中注明。 6)在合适的台称上称量并记录试筒及试样总质量,计算最大干密度ρdmax。 7)重复以上1)至6)步骤,直至获得一致的最大干密度值(最好在2%以内)。 2.湿土法 1)将板均匀颗粒级配及含水量的试料,大致分成三份。如果向干料中加水,最小饱 和时间位0.5小时,加水宜加到足够份量。 注:对于估算向烘干试料中的加水量,起初可尝试每4.5kg试料加约1000ml的水量,或按下式估算: M w=M s(ρw/ρd-1/G s) 式中:M w——加水量,g ρd棗由起初振密结果所估算的干密度,kg/m3 M s——试样质量,g, Ρw棗水的密度,1000 kg/m3 G s棗土粒比重,kg/m3 2)装试筒于振动台上。启动振动台,将湿料徐徐装填入试筒(装填宜使振毕试样等 于或略低于筒高的1/3),大致振动2~3min后,宜用尽可能不带走土粒的办法吸 去试样表面的所有自由水。 3)装上加重底板、套筒及加重块,振动试筒及试样。振毕卸去加重块及加重底板,吸去试样表 面所有的自由水。 4)进行第二、第三层振动压实。第三层振毕加重底板不再立即卸去。 5)卸下套筒,吸去加重底板上及边缘的所有自由水。按“干土法”中步骤4)测读并记录百分表 读数。 6)卸下加重底板及试筒。测定并记录试筒与试样的总质量。为测定试样的含水量,仔细地将试 筒中全部湿试样倒入已知质量地盘中,并将粘附于试筒内壁及筒的所有颗粒冲洗于盘中,然 后将试样烘干至衡量,测定并记录其烘干质量。 四、计算 对干土法,最大干密度按下式计算: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粗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具与材料 (1)天平或浸水天平: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2)吊篮:耐锈蚀材料制成,直径和高度为150mm左右,四周及底部用1~2mm的筛网编制或具有密集的孔眼。 (3)溢流水槽:在称重水中质量时能保持水面高度一定。 (4)烘箱:能控温在105℃±5℃。 (5)温度计。 (6)标准筛 (7)其它:盛水容器(如搪瓷盘)、刷子、毛巾等。 3试验准备 1、将试样用标准筛过筛除去其中的细集料,对较粗的粗集料可用4.75mm筛过筛,对 2.36-4.75mm集料,或者混在4.75mm以下石屑中的粗集料,则用2.36mm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对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测定,不得混杂,所取的每一份集料试样应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级配。在测定2.36-4.75mm粗集料时,试验过程中应特别小心,不得私丢失集料。 2、经缩分后供测定密度和吸水率的粗集料应符合表1-2的规定。 3、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并适当搅拌,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以多次漂洗至水完全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4 试验步骤 1、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次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50mm,轻轻搅动石料,使附着石料上的气泡逸出。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 2、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为止,将天平调零。吊篮的筛网应保证集料不会通过筛孔流失,对 2.36-4.75mm 集料粗集料应更换小孔筛网,或在网篮中加放入一个浅盘。 3、调节水温在世界上5-25℃范围内。将试样移入吊篮中。溢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维持不变,称取集料的水中质量(mw)。 4、提起吊篮,稍稍滴水后,较粗的粗集料可以直接将粗集料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将

击实试验测土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人工击实试验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不同含水量的土体进行标准击实,使土体在夯实功作用下达到密实,从而测定出各种状态下土的含水量与干密度之间的关系,绘制击实曲线,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二、实验原理 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本试验采用轻型击实) 三、实验装置 1. 标准击实仪(手动):RJS —ⅡA a.击实锤:mm 51φ、锤重2.5kg ,落高H=305mm b.击实筒:mm 102φ、h=116mm 、V=948mm 2. 名称:10kg ,感量5g 3. 其他设备:烘箱、干燥缸、天平、取土器(千斤顶)、土样筛、拌盘、子铲、量杯、削土刀等 四、实验步骤 1. 试验前准备工作: a. 备料(干土法和湿土法):干土法取代表性土样风干、碾碎、过5mm 筛,用四分法取筛下土样约10kg ,并测0ω b. 称取3kg 土样5份,分别加入不同的含水量(按2%的比例递增),拌匀后焖料24h 备用 c. 将击实筒内涂一薄层凡士林,以利脱模。 2. 实验操作步骤: a. 将击实筒放在坚硬的地面上,取制备好的土样分3次装入筒内,每次试样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3,每层击27下,击实锤应自由垂直下落,锤迹应均匀分布在土样表面。每层击实后,将层面“拉毛”,以利于层间结合,然后再装入套筒。 b. 重复上述方法,进行其余各层土的击实。试样击实后,试样不应当高出自筒顶面5mm ,且不能低于筒面。 c. 用削土刀沿套筒内壁削利,使试样与套筒脱离后,扭动并取下套筒,齐筒顶细心削平试样,拆除底板,擦净筒外壁,称量筒+湿土重1m 准确至1g d. 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中心处取样15—20g ,测其含水量(精确至0.1%),然后擦净击实筒,称筒后量2m ,准确至1g 五、试验结果整理及分析 1. 计算击实后各点的湿密度:V m m 21-=湿ρ (3/cm g ) 2. 计算击实后各点的干密度:i d ωρρ01.01+=湿 3. 取两次含水量的平均值作为含水量的测量值 4. 绘含水量与干密度关系曲线: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

细集料表观密度细集料表观密度规范 二、细集料表观密度检测实施细则 (一)国标 1、检验依据 1.1《建筑用砂》(GB/T14684-xx)。 2、质量要求 2.1 产品标准 2.1.1《建筑用砂》(GB/T14684-xx); 2.1.2《混凝土用机制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DB50/5017-xx)。 2.2 技术要求 2.2.1 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 3、适用范围 3.1 适用于检测天然砂和人工砂的表观密度,即其体积(包括内部封闭孔隙与实体积之和)的烘干质量。 4 主要仪器设备 4.1 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1g; 4.2 容量瓶:500ml;

4.3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4.4 干燥器、搪瓷盘、滴管、毛刷等。 5 检测前的准备 5.1检测设备必须经过送检和自检合格 5.2 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约660g作为表观密度检测的试样,并将试样放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5.3样品数量:每个样品检2份试样。 6 操作步骤 6.1 称取试样300g(G0),精确至1g。将试样装入容量瓶,加入冷开水,接近500mL刻度处停止加水。 6.2 用手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出气泡,紧塞瓶塞,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加水至500mL刻度处,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1,精确至1g。 6.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水(与第6.1条冷开水相比,水温相差不超过2℃,并在15℃~25℃范围内)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重量G2,精确至1g。 7 数据处理

7.1 表观密度?0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kg/m3: ?0?( G0 )??水 G0?G2?G1 式中:G0—试样的烘干质量(g); G1—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 量(g); G2—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水—水的密度,1000 kg/m3。 7.2 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10kg/m3。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kg/m3时,应重新进行试验。 8 检测内容 8.1 (国标)用砂检测报告。 (二)公路工程行标 1、检测依据 1.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xx)。 2、质量要求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实验用于测定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C 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器与材料 ①天平:称量1kg ,感量不大于1g ; ②容量瓶:500ml ③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C ±5°C ④烧杯:500ml ⑤洁净水 ⑥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实验准备 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实验步骤 ①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 【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四分法】 ②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度差不能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差不超过1°。 5结果整理 表观密度=m 2m 1m 0m 0 — ρa=表观密度×ρt 或ρa=(表观密度-αt )×ρw 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 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取1.0g/cm 3;

αt——实验时水温度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 ρt——实验温度T°时的水的密度,见表取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度修正系数αt 以两次平行实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

含土粗集料筛分试验

含土粗集料筛分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用于测定含粘性土的粗集料的颗粒组成。 注:如天然的砂砾土、碎石土以及中低级路面的材料,粘性土颗粒包覆在砾石(碎石)和砂颗粒上,对这类材料不适用于T0302的方法。 2 仪具与材料 2.1 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2.2 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 2.3 烘箱:能保持温度105±5摄氏度。 2.4 容器:能在此容器内剧烈搅动试样而不会使试样或水损失。 2.5 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 3 试验准备 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表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筛分用的试样质量表1 4 试验步骤 4.1 将试样放在浅盘内,并一起放到温度保持在105±5摄氏度的烘箱内烘干24h±1h。 4.2 从烘箱中取出试样,冷却后称重,准确至样品质量的0.1%,用m1表示(g)。 4.3 将试样放到容器内,向容器内注水,淹没试样。 4.4 剧烈搅动容器内的试样和水,使粘在粗颗粒上的小于0.075mm的颗粒完全分离下来,并悬浮在水中。 4.5 在需要试验细土的液限和塑性指数时,将容器内的悬浮液倒在0.5mm筛孔的筛上,筛下放一接收悬浮液的容器。 4.6 将筛上剩余料回收到清洗容器内。 4.7 重复上述步骤至清洗容器内的水清洁。 4.8 将洗净的集料放在浅盘内,并一起放于温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内烘干8h~12h。 4.9 从烘箱中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其质量,准确至原样品质量的0.1%,用m2表示(g)。按T0302的方法对试样进行筛分(干筛)。 4.10 将容器内的悬浮液澄清,使细土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分数次将上层的清水细心倒出,注意勿倒出沉淀物。 4.11 待容器底部的细土风干后,取出粉碎并拌匀,从中取出一部分做液限和塑性试验。 4.12 取部分风干细土放在105±5摄氏度的烘箱内烘干24h±1h,冷却后,称量100g,用m3表示(g)。4.13 将烘干细土放到一容器内,向容器内注水,并剧烈搅动容器内的水和土,使小于0.075mm的颗粒与0.075mm~0.5mm的颗粒分离。 4.14 将悬浮液倾倒在0.075mm筛孔的筛上,继续清洗筛上的剩余料,直到筛下的洗液清洁为止。 4.15 将筛反扣过来用水仔细冲洗入浅盘中,放在105±5摄氏度的烘箱内烘干8h~12h,冷却并称质量,用m4表示(g)。 4.16 在不需要试验细土的液限和塑性指数时,可直接将悬浮液倾倒在0.075mm筛孔的筛上,反复清洗容器内的集料,直至容器内的水洁净。 4.17 按4.15的方法将筛上的清洁料收回,与容器内的清洁料一起烘干,冷却,并称其质量,用m5表示(g)。 4.18 按T0302的方法将烘干的集料进行筛分。 5 计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