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山区公路地质灾害治理探讨

对山区公路地质灾害治理探讨

对山区公路地质灾害治理探讨
对山区公路地质灾害治理探讨

对山区公路地质灾害治理探讨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路网完善的需求,山区公路建设的发展亦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较严重。山区一般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切坡、填沟、打洞(隧道),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处理不好还会诱发和加剧各种地质灾害,增加公路建设投资,影响工期,甚至给运营阶段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山区公路的地质灾害防治尤为重要。

关键词:山区公路;地质灾害;治理

贵州省处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山区,地形陡峻,地质环境复杂,地壳运动强烈,地质灾害十分严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几乎年年发生,年年成灾,对工程建设和运营以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在地质灾害多发山区修建公路、桥梁或隧道,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将对公路基础工程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产生严重的危害,不仅制约了公路交通持续稳定的发展,也成为区内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避免由于地质灾害问题给交通工程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带来的巨大损失,很有必要深入研究公路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防治对策。

一、贵州省内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贵州省内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主要表现为以滑坡、危险斜坡、崩塌、泥石流为代表的斜坡类地质灾害和以岩溶塌陷、岩溶洪涝洼地为代表的岩溶类地质灾害。根据调查,研究区公路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危险斜坡、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崩塌、危险斜坡为威胁公路安全运营和建设的最主要的地质灾害。

二、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应认识地质规律、尊重地质规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山区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前期的地质工作一定要认真细致,勘察设计阶段多花些钱和时间,尽量详细地查明地质条件,避免地质隐患,对于施工来说会节约大量的投资和工期。设计阶段的地质勘察工作必须加强,要达到必要的深度。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制约,配合路线方案设计,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和重点路段的调查,反复对比,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贯彻综合设计原则,在路线设计阶段对工程地质条件

农村公路安全检查(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农村公路安全检查(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农村公路安全检查(标准版) 根据国务院《关于立即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紧急通知》精神,结合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安全文化年”活动,我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为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我处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地道处处长任组长,3名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及各地道站站长任成员的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相应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纵到底、横到边,建立起了监督、监管体系,对危险路段和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真正做到了责任明确、逐级管理。使从事农村公路桥梁管理工作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人人认识到安全、人人都

存在安全责任,形成人人关系安全,安全关系人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密组织,全面排查 按照市局统一部署,4月5日至4月30日由各单位各自进行自查,从各类安全责任状的签订到运营中的每个环节及施工中的各道工序都进行了细致排查。5月1日起市处对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进行了不定期检查。检查方式分为运营和施工两个方面。 (一)运营中的危险路段及桥梁隐患排查 根据《沧州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及《沧州市农村公路危桥管理规定》精神,突出政府主导地位,发挥交通指导作用,把农村公路桥梁管理及安全治理工作形成“政府督导、行业指导、全民参与”的主体模式。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对县级公路桥梁由县交通局地道站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全面排查,认真细致的填写《运营桥梁安全隐患排查情况一览表》,对排查出的桥梁隐患限期进行整改,对桥梁技术状况和病害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对目前存在的县级公路危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制并进行检测,设立齐全的安全防护设施和标志。同时

高速公路隧道地震破坏的形式及预防措施

高速公路隧道地震破坏的形式及预防措施 摘要:高速公路隧道的地震破坏会形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对高速公路隧道地震破坏形式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预防措施。 关健词:高速公路隧道;地震;破坏形式;预防措施 Abstract: highway tunnel of earthquake damage will greatly potential safety problems, this paper highway tunnel form of earthquake damage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with a specific situation. Keywords: highway tunnel; The earthquake; The destroy form; Prevention measures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通常会经过一些高烈度地震区域,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在高烈度地震区进行隧道工程施工时,需要全面考虑隧道的抗震问题。晴隆至兴义高速公路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678网)中“六纵”毕节至兴义高速公路的组成路段,同时也是联接沪昆、汕昆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联线,也是拟申请新增国高毕节至河口中的一段。起点位于黔西南州普安县与晴隆县交界的沪昆高速(G60)新寨河特大桥的西岸,途经地久、王家寨、马路河、长耳营、雨樟、格沙屯、万屯止于兴义市红岩洞,接汕昆高速公路顶效枢纽互通,路线全长70.91km。晴隆至兴义高速公路路线途径多处高烈度地震区域,所以在很多隧道工程中,都要重点考虑隧道的抗震问题,结合经验对地震破坏形式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预防。 1隧道破坏的主要形式 1.1地面断裂错动:处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建筑物、公路、桥梁及隧道等,往往会因为地面发生断裂错动,而发生破坏或者倒塌等破坏现象,隧道会发生衬砌的剪刀移位等破坏。 1.2崩塌、滑坡、泥石流破坏:地震很容易造成高速公路沿线的山体发生崩塌、滑坡或者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对地表的建筑和路线会形成严重的破坏,如边坡破坏造成隧道结构的傍山偏压隧道,大面积的掩埋等形式破坏,这种形式的破坏对隧道损害严重,而且抢险也非常艰难。晴隆至兴义高速公路沿线的山区非常多,所以隧道工程中应该考虑到这种问题。 1.3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时,地基的失稳会导致地表发生不均匀的沉降现象,这种破坏形式通常表现在砂土液化、地面沉降、地基的承载力丧失,进而导致隧道衬砌破坏,隧道的衬砌属于刚性支护,所以其抗弯剪的能力较差,在地震的作用之下,往往会发生地基开裂甚至塌方破坏等问题。隧道的开裂破坏通常表现为衬砌的横向开裂和综合纵向开裂。 1.4隧道口塌方

关于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的建议(提案发言)

关于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的建议(提案发言) 关于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治理的建议 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农村公路现状: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在促进农村经济迅速开展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交通标 志标线、无安全防护措施,交通隐患相当突出,交通管理基础十分 薄弱,涉农的重大交通事故频发,给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 极大危害,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特别是农村公路的交通 安全设施不足,农村道路路况差、设施差,尤其是在乡镇农村和边 远山区公路简易性和不规范性较突出。连州作为粤北山区,乡村公 路的基本特点就是弯多路窄。其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道路狭窄,乡村道路路面宽度仅为4米(有些只有3米),少数有 路基的也仅有4.5米(含路基);2.安全标志缺失,以我所在的西 岸镇为例子,全镇接近200公里的乡村道路,只有少数路段有交通 标志,转角镜等安全设施基本没有。3.公路质量较差,全镇硬底化 的乡村道路存在很多路面基层层厚度不足,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有的厚度与设计相差甚远,;路面基层层强度低,达不到设计要求,早期损坏严重,大面积表面泛砂,断板现象严重。 二、那么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部门对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交警部门的认识误区,对缺损的交通标志标线、基础设施、危险路段都不能及时完善或认真整改。 2.有关法律法规中已有明确规定,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施划和交通设施的完善应属交通、城建部门规划,道路承建部门配套 落实。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乡村公路需要村民集资,基本都是由 乡镇政府或村民聘请民营公司进行设计,为了节约成本,相关的安 全配套设施能不上的就不上。由于道路承建部门对完善道路交通标 志标线工作不够重视,主管部门也忽略了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配套

对山区公路地质灾害治理探讨

对山区公路地质灾害治理探讨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路网完善的需求,山区公路建设的发展亦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较严重。山区一般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切坡、填沟、打洞(隧道),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处理不好还会诱发和加剧各种地质灾害,增加公路建设投资,影响工期,甚至给运营阶段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山区公路的地质灾害防治尤为重要。 关键词:山区公路;地质灾害;治理 贵州省处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山区,地形陡峻,地质环境复杂,地壳运动强烈,地质灾害十分严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几乎年年发生,年年成灾,对工程建设和运营以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在地质灾害多发山区修建公路、桥梁或隧道,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将对公路基础工程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产生严重的危害,不仅制约了公路交通持续稳定的发展,也成为区内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避免由于地质灾害问题给交通工程在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带来的巨大损失,很有必要深入研究公路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及防治对策。 一、贵州省内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贵州省内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主要表现为以滑坡、危险斜坡、崩塌、泥石流为代表的斜坡类地质灾害和以岩溶塌陷、岩溶洪涝洼地为代表的岩溶类地质灾害。根据调查,研究区公路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危险斜坡、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崩塌、危险斜坡为威胁公路安全运营和建设的最主要的地质灾害。 二、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应认识地质规律、尊重地质规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山区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前期的地质工作一定要认真细致,勘察设计阶段多花些钱和时间,尽量详细地查明地质条件,避免地质隐患,对于施工来说会节约大量的投资和工期。设计阶段的地质勘察工作必须加强,要达到必要的深度。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制约,配合路线方案设计,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和重点路段的调查,反复对比,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 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贯彻综合设计原则,在路线设计阶段对工程地质条件

农村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安全保通方案改

广南县2015年农村公路路面改造工程2标 段安全保通实施方案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提高公路建设安全施工管理水平,加强公路建设期间的道路安全保通工作,确保施工和过往车辆、人员的安全,使公路交通安全有序,保证工程建设安全顺利进行,有效缓解工程施工与道路通行之间的矛盾,切实做到工程建设和交通安全畅通两不误,结合广南县2015年农村公路路面改造工程2标段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情况介绍: 广南县2015年农村公路路面改造工程2标段主建设项目总有四条公路包括广南县砖厂至维莫、西松桥至普南、里铺至龙旺洞、石丫口至麻巫农村公路路面改造工程。主线所经过的地形环境复杂,施工与道路交叉路口位臵较行车流量较大,沿线村寨多,形成了施工安全保通的重大压力。 二、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综合治理、保障平安”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落实安全保通各项具体措施,强化监督管理,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因施工不当导致的交通事故和道路阻塞事件的发生,确保建设工程顺利进行,为公路建设工程营造良好的通行条件。

三、保通目标 建立安全保通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解决建设施工与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杜绝因违规施工而影响道路正常通行的行为。以保障人员、车辆的通行安全和建设物资、设备运输的安全畅通为目标。保畅通、促进度、保工期,使公路建设项目施工各类控制指标和要求有效贯彻实施、落实到位,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组织机构 (一)为全面落实安全保通工作整体要求和部署,项目部成立安全保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安全保通工作的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组长:袁强(项目部经理) 副组长:秦尚友((项目部副经理) 组员:杨荣恒、郭庆召、覃维光(安全生产管理员、技术员、施工现场管理员、保通员) 领导小组办公设在安全保通处,主要负责建设项目沿线安全保通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安全保通工作`部署,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整改保通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办公室主任:张生品 工作人员:贾国强、李开鸿、代荣辉、普祥云 办公室联系人:郭庆召

公路工程建设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建设常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条件变化大,地质灾害类型多且危险性大,应及时预防治理。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类型;防治措施 公路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伴随而来的地质灾害问题也显著增加。公路的修建常常需要跨越不同的地 貌单元、地层岩性,会遇到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冻土冻融。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1.1崩塌、滑坡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块状岩土体高速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现象,崩塌的特点是垂直位移分量大于水平位移分量。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面或软弱带以水平位移为主的 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和现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是山区公路工程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地质原因或人为开挖坡脚造成的。由于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

规模的滑 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砸坏路基及公路桥,中断交通,破坏厂矿,淹没村庄,造成行车事故,甚至引起人身伤亡。 1.2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在很短时间内摧毁一切工程设施和夺取千百人、甚至上万人的生命财产,是严重威胁山区人民和工程建设的地质灾 害。泥石流是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且破坏作用及其强烈的公路水毁类型,是毁坏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治结构物的重要外在机制,危害方式只要是淤积、掩埋、堵塞、冲击及冲刷公 路,我国公路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亿至数十亿。 1.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有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塌陷、黄土湿陷等类型,公路工程若在上述塌陷地区通过,经常会造成路面开裂、 路基及路面变形、沉降甚至塌陷,影响公路正常通行,甚至威胁人身生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xxxxxx有限责任公司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根据上级部门及公司的相关工作部署和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工作要求,为了有效的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我矿及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排查治理地质灾害隐患,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排查、监测责任,完善地质灾害排查、巡查、监测、值班、报告制度,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坚决遏制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和集体财产安全。 二、组织机构 成立矿区及周边地质灾害排查治理工作机构,组成成员如下: 组长:xxx(矿长) 副组长:xxx(安全矿长) 成员:xxx 机构成员由每天值班人员组成日常巡查小组,当天值班领导任组长,巡查要做好记录,存档保存。

隐患排查治理日常工作由安全矿长负责,全体员工积极配合。矿长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排查治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安全矿长组织隐患排查监督、检查工作,负责井下、矿区范围内及矿区周边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汇总、梳理、通报;负责上报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有关情况。 三、组织制度 1、成立矿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机构,对矿区及周边可能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地段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对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能治理的及时治理,不能治理的要上报公司及有关部门,并协同配合相关人员对隐患进行治理。 2、对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整治的地质灾害隐患,必须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整治。对暂时因各方面原因不能立即整治或一次彻底整治不完的,要制定整治计划和方案,按照计划和方案进行逐步整治。对已下达的整治任务,要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 3、编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如遇险情时能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力争将损失降到最小。 4、通过安全例会、班前会等形式对职工进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地质灾害辨识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对地质灾害进行群防群治。

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工作报告

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工作报告 根据《市农路办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的通知》要求,为确保乡村公路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进一步加强风险辨别管控,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针对我镇农村公路安全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对近期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接到通知,我镇立即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全镇的交通安全形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我镇始终把交通安全工作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道路交通的人大主席为副组长,镇属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认真制定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实施方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杜绝农村公路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为出发点,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二、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一)突出重点全面清查登记 镇属部门负责人成员对机动车辆、农用三轮车、摩托车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各村居委会、各相关部门要根据交通事故实际发生情况,对农村道路事故多发地段、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危险路段再次进行全面排查。对重点危险路段要实行限期整改,逐一明确整改责任人。对有条件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到位;对未能按期整改的,要说明

情况,并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具备安全通行条件的衣村道路,在整改前,要暂时禁止车辆通行。 (二)全面整治农村道路交通秩序 组长、副组长牵头落实,发动各村和广大群众,实行分片分路包干,集中整治衣村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期间,对秩序乱、事故多的重点村、组及重点路段蹲点指导,限期改变面貌。坚决查处无牌无证、超速行驶、违法载人、超载超员、“黑车”非法载客营运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各村要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宣传资料、横幅、公开栏、黑板报等宣传方式,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宣传。开展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并印制一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简明易记的宣传资料,教育群众遵守法规、珍爱生命、不酒后驾驶、不疲劳驾驶、不乘超载车。 (四)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责任 各村民委员会是本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村要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相关单位和组。要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达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的重要内容,实行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时,对整治措施不落实、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查改不力而造成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严肃

小议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策略

小议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策略 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伴随而来的地质灾害问题也显著增加。公路的修建常常需要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地层岩性,会遇到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冻土冻融。本文对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详细阐述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出了一些策略。[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类型防治策略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1.1崩塌、滑坡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块状岩土体高速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现象,崩塌的特点是垂直位移分量大于水平位移分量。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面或软弱带以水平位移为主的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和现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是山区公路工程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地质原因或人为开挖坡脚造成的。由于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砸坏路基及公路桥,中断交通,破坏厂矿,淹没村庄,造成行车事故,甚至引起人身伤亡。 1.2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在很短时间内摧毁一切工程设施和夺取千百人、甚至上万人的生命财产,是严重威胁山区人民和工程建

设的地质灾害。泥石流是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且破坏作用及其强烈的公路水毁类型,是毁坏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治结构物的重要外在机制,危害方式只要是淤积、掩埋、堵塞、冲击及冲刷公路,我国公路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亿至数十亿。 1.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有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塌陷、黄土湿陷等类型,公路工程若在上述塌陷地区通过,经常会造成路面开裂、路基及路面变形、沉降甚至塌陷,影响公路正常通行,甚至威胁人身生命、财产安全。 1.4冻土冻融 冻土冻融是指在季节性冻土区,地基土冬季冻胀,夏季融化沉陷的一种现象。此种灾害是东北地区等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特有的地质灾害,常会造成道路翻浆、冻胀、融陷及路面冻裂,影响道路正常通行。 2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崩塌、滑坡具体措施主要包括①掌握崩塌活动分布规律,公路要尽可能避开崩塌、滑坡危险区及可能的危害区;②加强对危岩体监测、预测、预报工作,临崩、滑前及时疏散人员和重要财产;③实施必要的工程措施,加固斜坡或防护受威胁的工程设施。主要工程措施有:护墙或护坡,防止斜坡岩土剥落;镶补、填堵坡体岩石缝洞;削坡,人工消除小型危岩体或减缓陡峭高坡;锚固,加固危岩体,提高其稳定程

项城市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

项城市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 项城市路政管理所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掌握农村公路风险隐患情况?有效防范公路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我市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上级有关安全隐患排查精神?结合我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落实各方主体责任。通过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地防范和遏制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和谐发展。建立安全隐患治理台账?落实防范和处理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完善监控体系。 二、排查治理范围 隐患排查范围是全局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在建公路工程、养护施工作业?车辆、机械设备?防火、防盗等?主要包括桥梁、涵洞、山体滑坡、防冻防滑、安全标志、标牌的完善等。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本次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的领导和协调?成立行动领导小组。具体组成如下: 组长: 任勇 副组长: 朱峰戚长民赵朝阳任书华 成员: 明金华冯春升李新华张洪生马新凡 领导小组下设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办公室?明金华任办公室主任?电话: 四、实施步骤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安排部署阶段:9月上旬?认真学习上级有关隐患排查精神?研究制定本职责范围内的排查任务。排查具体事项是: 在建农村公路工程、养护施工工程、桥梁、涵洞、安全标志标牌是否齐全的排查, 安保设施、违章建筑等影响公路行车安全情况的排查, 车辆设备、防火、防盗方面的排查工作。 , 二, 自查自纠阶段?9月中旬?认真开展自查?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全面治理隐患?一时难以治理的要列入整改计划?上报市局和市人民政府?并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监控。 , 三, 督促检查阶段:9 月下旬?对全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 二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到位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应急措施制定情况, 三是否建立安全隐患台账, 四是查已发生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情况。 , 四, “回头看”再检查阶段: 为了巩固隐患排查治理行动战果?取得实效?在10月份组织开展“回头看”再检查?主要自查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是否治理到位?隐患排查监管机制是否健全等。 五、工作要求 , 一,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股室负责人应加强领导?消除安全生产监管盲区和死角?强化目标责任考核?严肃事故责任追究?狠抓落实。通过隐患排查治理?推动全局日常安全监管工作。 , 二, 明确标准?确保实效。通过自查、自改?提高排查实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增强事故防范能力?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基础

地铁施工中常见五种地质灾害及其危害

地铁施工中常见五种地质灾害及其危害 地质灾害是岩石圈表部在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给人类或物质财富带来严重的灾害事件。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地裂缝、软土变形、滑坡、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砂土液化、崩塌等,下面将5个主要影响地铁施工的地质灾害进行介绍。 1.1活动性断裂的地震效应 活动性断裂是指近期正在活动,今后100年可能继续活动的断裂。活动性断裂的地震效应产生的断裂错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对地铁建设的影响是长期的,同时地铁隧道通过断裂带的围岩稳定性差,支护措施如不到位,容易发生塌方。活动性断裂引起的地质灾害危害结果:造成地铁隧道沉降、塌方、透水等。 1.2 地面沉降与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是指某一区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地表浅部的压实加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地面沉降又称地面下沉或地陷。我国目前已有20多个城市发生了地面沉降,其中上海、天津、台北、太原等最大累计地面沉降已超过2 m。地面沉降是地铁建设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地面坍塌事故,危害结果:造成地铁建筑不均匀下沉,地铁盾构断裂,铁轨扭曲,地铁隧道透水,基坑与路面坍塌等。 滑移或不均匀下沉,基础悬浮等,以及地铁隧道透水。 1.3滑坡与泥石流 滑坡是指那些构成斜坡体的岩土在重力作用下失稳,坡体内部的一个或几个软弱结构面(带)作整体性下滑的地质现象。泥石流为山地突然爆发的饱含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按成因泥石流分为自然泥石和人为流泥石流,如山西尾砂矿

溃坝特大安全事故就是人为泥石流。滑坡与泥石流均具有突然性与破坏力大的特点,滑坡与泥石流主要对地铁车站施工造成威胁。 1.4流砂、管涌 流砂和管涌是渗透变形的两种形式,均属于地下水的不良作用。流砂多发生在颗粒级配均匀而细的粉、细砂中,其表现形式是所有颗粒同时从似于管状通道被渗透水冲走。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孔道中发生移动并被带出,逐渐形成管形通道,从而掏空地基或坝体。流砂和管涌主要发生在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中。危害结果:如防治不当,易造成地铁车站基坑支护变形失稳坍塌,基坑进水,基础发生。 1.5溶洞的突水突泥 溶洞的突水突泥指在地铁隧道施工开挖作业面前方或隧道轮廓外侧的特大岩溶洞洞壁突然破裂,造成溶洞内的泥水突然大量涌入隧道。这种地质灾害由于突发性强,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矿坑突水涌水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摘要】公路工程属于线形工程建设项目,同一条道路的地质环境条件变化大,地质灾害类型多且危险性大,应及时预防治理。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类型;防治措施 公路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伴随而来的地质灾害问题也显著增加。公路的修建常常需要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地层岩性,会遇到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类型较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冻土冻融。 1.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1.1崩塌、滑坡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块状岩土体高速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现象,崩塌的特点是垂直位移分量大于水平位移分量。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主要在重力和地下水作用下,沿着一定软弱面或软弱带以水平位移为主的整体向下滑动的作用和现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是山区公路工程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主要是由地质原因或人为开挖坡脚造成的。由于山坡或路基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常使交通中断,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输。大规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毁公路,砸坏路基及公路桥,中断交通,破坏厂矿,淹没村庄,造成行车事故,甚至引起人身伤亡。 1.2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在很短时间内摧毁一切工程设施和夺取千百人、甚至上万人的生命财产,是严重威胁山区人民和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泥石流是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且破坏作用及其强烈的公路水毁类型,是毁坏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治结构物的重要外在机制,危害方式只要是淤积、掩埋、堵塞、冲击及冲刷公路,我国公路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亿至数十亿。 1.3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有岩溶塌陷、矿山采空塌陷、黄土湿陷等类型,公路工程若在上述塌陷地区通过,经常会造成路面开裂、路基及路面变形、沉降甚至塌陷,影响公路正常通行,甚至威胁人身生命、财产安全。 1.4冻土冻融 冻土冻融是指在季节性冻土区,地基土冬季冻胀,夏季融化沉陷的一种现象。此种灾害是东北地区等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特有的地质灾害,常会造成道路翻浆、冻胀、融陷及路面冻裂,影响道路正常通行。 2.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1崩塌、滑坡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①掌握崩塌活动分布规律,公路要尽可能避开崩塌、滑坡危险区及可能的危害区;②加强对危岩体监测、预测、预报工作,临崩、滑前及时疏散人员和重要财产;③实施必要的工程措施,加固斜坡或防护受威胁的工程设施。主要工程措施有:护墙或护坡,防止斜坡岩土剥落;镶补、填堵坡体岩石缝洞;削坡,人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各村、街道直属有关单位: 为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依据《**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我办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我办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办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道路沿线和切坡建房处,主要分布在姚高村、古林村、殷白村、汪溪村其成因为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水高外,还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在降雨集中时期,雨日多、雨量大、暴雨频繁、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易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发生。 二、预防地质灾害重点 道路沿线山体崩塌,切坡建房等灾害点,是我办地质灾害预防的重点,重点防范责任单位为各村委会。 具体职责分工: 1、河堤塌岸、管涌、水塘重点防范单位责任为街道水利站、各村委会。 2、道路建设切坡造成的崩塌、滑坡等重点防范责任单位为公路部门、经发办。 3、农户切坡建房,防范责任单位为各村委会。 以上责任单位在汛前要对上述防范重点进行严密巡查,发现险情及隐患要及时排除,确保安全度汛。 三、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一)各村委会要按照办事处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对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坚持以人 为本,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办事处成立了地质灾害防灾领导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 ****** 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应急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办公室设在街道统筹办公室。 (二)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大众的防灾意识,特别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威胁的人群要强化宣传,大力 普及如何鉴别地质灾害及其发生的前兆,预报和避让地质灾害,减 少和防止其危害知识,促进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的了解的认识。 (三)开展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编制防灾预案。 (四)加强对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坚持群防群测,群专结合,落实有关村、组的责任,完善监测网络。 四、监灾及灾后应急措施 各责任单位要在危险区段设立警示牌,对处在活性滑坡体的居民,要动员其避让。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加强险情的巡查制度,特别是 已知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同时要注意发现危害大的新的发灾地 和险情地。对隐患点尚未形成灾害的初期,防灾人员要进入临灾应 急工作状态,当灾情发展到警戒值,防灾人员应立即救灾、抢险, 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各村委会和街道直属有关部门是所辖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单位,不仅要认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而且要做好防 灾的工作总结,掌握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总结推广在防灾减灾中所

各种隧道灾害的预防及处置措施

8隧道地质灾害预防及处置措施 一、岩爆 1.岩爆发生前的预防措施 1.1微弱岩爆地段,可直接在开挖面围岩上洒水,软化围岩表层,促使应力释放和调整。 1.2中等岩爆地段,在隧道开挖断面轮廓线外10~15cm范围内,侧壁及拱部打设注水孔,并向孔内喷灌高压水,软化围岩,加快围岩内部的应力释放。 1.3强烈岩爆地段,可先掘进一个断面积为15~30cm2的小导洞,使岩层中的高地应力得以部分释放,再进行隧道开挖,但应通过探测到的具体情况,确定循环进尺。 1.4在可能发生岩爆地段,还应改善爆破设计,将深孔爆破改为浅孔爆破,减少一次装药量,拉大不同部位炮眼的雷管段位间隔,延长爆破时间,减弱爆破对围岩的影响,减小爆破应力场的叠加,降低岩爆频率和强度。 2.岩爆发生时的处理措施 2.1岩爆发生岩爆剧烈时,人员在安全距离地段躲避一段时间,直至岩爆平静为止,洞顶的岩爆松石要及时清除掉,同时进行工作面的观察记录,如岩爆位置、强度、类型、数量及山鸣等。 2.2机械迅速驶离现场,到达安全区域,停机待命。 3.岩爆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3.1加强巡视,及时撬顶,清除爆裂的岩石,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3.2岩爆发生并确认岩爆平静后,施工人员向工作面及附近洞壁岩体洒高压水,以降低岩体强度,减弱岩体的脆性,降低岩爆的剧烈程度;同时起到降温除尘的作用。 3.3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尽可能减少岩层爆露时间,减少岩爆发生,确保人员安全。 4.岩爆地段的技术措施 4.1采用能及时受力的锚杆。 4.2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厚度宜为5-8cm; 4.3当用台车钻眼,岩爆的强度在中等以下时,可在台车及装碴机械、运输

车辆上加装防护钢板,避免岩爆弹射出的块体伤及作业人员和砸坏施工设备。 4.4采用分步开挖法施工。开挖后,及时施作超前锚杆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锁定。在拱部及两侧侧壁布置预防岩爆的短锚杆,锚杆长度宜为2m左右,间距宜为0.5~1.0m,并宜与钢纤维喷射混凝土联合使用,形成喷锚加固作用。 二、隧道塌方、突水涌泥 遇特殊和不良地质条件,如断层及其破碎带、滑动层、溶洞、陷穴、堆积体、流沙、淤泥、地下水、松散地层等稳定性差的围岩,都可能发生塌方。 1.隧道塌方、突水涌泥的先兆 1.1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的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涌水量增大,水质由清变浊(地下水将断层泥带走)等都是即将发生坍方的前兆。 1.2开挖面上有可能不稳定块体出露,尤其是小断(夹)层或其它软弱结构面和围岩的节理裂缝构造可能不稳定块体的出露处,往往是局部围岩坍方的部位。 1.3拱顶不断掉下小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坍方。 1.4岩石裂缝旁出现岩粉或洞内无故发现有岩粉飞扬时,也说明可能即将发生坍方。 1.5围岩发生裂缝,并逐步扩大,很可能要发生坍方。 1.6支护受力(敲击发声清脆有力,拱架接头挤偏或压劈等)变形甚至发出声响时,说明围岩压力增大,有坍塌的可能。 1.7喷射砼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纹,亦说明围岩压力增大,有可能出现失稳坍方。 1.8围岩或隧道支护,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2mm/d,或拱顶下沉量大于0.1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2.隧道塌方、突水涌泥等灾害事故的处置措施 ⑴针对小规模的涌水即掌子面或拱顶渗水,应及时挂网喷射混凝土。 ⑵待掌子面相对稳定且喷射混凝土强度满足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在拱顶和掌子面进行打管注浆,打管长度不小于2.5m,注浆管应呈梅花型布置,间距不小于0.5m,注水玻璃-浓硫酸双液浆。土层及浆液凝固后方可进行超前支护和开挖施工。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办法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办法 一、地质环境条件 宽甸满族自治县丹集线所在的地处辽东山区,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区域内水系发达,溪流众多,主要为山水,具有典型山区的河流特点,有较强的冲刷力。评估区地貌类型为高山丘陵、水涝灾害严重,高山丘陵区地形容易爆发泥石流,地形地貌条件中等复杂;评估区内出露的主要为山体易滑坡地段、,岩性岩相对变化较大;第四系主要为冲洪积土(Q pl-al)和第四系残坡积土(Q el-dl),其工程地质性质相对较差;区内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道路修建,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现状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地质灾害较发育,故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为中等复杂类型。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崩塌:评估区主要分布两处崩塌和两处崩塌隐患。崩塌(BT1、BT2)主要分布于K124+000和K127+000,由于崩塌下方为溪沟地,且两者边坡都是稳定性边坡,故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崩塌隐患(QBT1、QBT2)主要分布于BK124+250和K124+650,均为人工开挖路堑边坡。QBT1所在边坡高2~15m,整体坡度约为70°,边坡走向约135°;QBT2所在边坡高约15m,整体坡度约为82°,坡向80°。据赤平投影图(图2),均为不稳定性边坡。其对车辆及行人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潜在危害,因此,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滑坡:评估区分布有19处滑坡,主要为浅层土质滑坡。根据地质灾害产生的诱因及所处的地质环境等综合分析,评估区滑坡主要分布在公路旁边,按照规模划分,公路边缘的滑坡属于小型滑坡。按照危险性划分,公路边缘的滑坡威胁对象为下方公路、过往车辆及行人,危险性小的有8处,危险性中等的有11处。目前滑坡体周围稳定性较差,路线区内滑坡的形成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受岩(土)层层面、裂隙等影响,这些部位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低,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内在条件。水的作用也不可忽略,因此在长时间降雨和暴雨季节常引发滑坡活动。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1.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内容与方法 对于挖方路段,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特征,按工程布置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价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对滑坡部分,主要依据岩性组合、岩体结构类型、断裂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岩石风化程度、软弱夹层分布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判定硐体坍塌可能性;填方路段除高填方路段易诱发推移式滑坡外,公路建设一般不会诱发地质灾害;桥涵路段,依据上部荷载情况及浅部土层的分布、厚度和物理力学性质,估算地基土的稳定性和沉降量来评估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对坡脚为半挖半填路段主要依据地形地貌及岩土体特征结合工程地质类比法,分析自然斜坡的稳定性及其对线路可能产生的影响。 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结果 线路共分布两个区段,总长约1000m,3个区段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中等。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实施方案:镇农村公路、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

××镇农村公路、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公路安全、水上交通安全的管理,有效预防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上级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农村公路及水上安全隐患的防范和整治工作抓起,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化全镇农村公路、水上交通隐患排查,有效整治安全隐患,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二、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公路及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开展公路危险路段排查治理工作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有效举措,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举措。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开展公路危险路段排查工作作为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和“打非治违”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领导,规范台账,确保治理有效。迅速、有效地处理道路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各种突发情况,尽可能地为人员、船舶及其它设施设备提供救援和帮助,保护人员、船舶及其它设施设备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使我镇道路水上交通安全处于良好事态。 (二)精心组织,全面开展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1.道路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以乡村道、组级公路和临水、临崖路段为重点,按照公路建设的相关技术标准和公路安全保障有关规定,查找存在的问题,逐段逐点的提出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的整治措施,确保排查工作取得成效。 2.排查整治公路危险路段范围:一是公路弯急、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临水、临崖、临宅)路段;二是省道、县乡道交通标志线缺失和不规范的路段;三是交通安全标志和减速设施缺失或不规范的路段;四是没有安全防护设施的通村公路临水、临崖路段;五是易发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路段;六是对以前已排查整治的公路安全隐患未消除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治,确保安全。 3.以人为本、救援第一。在处理水上交通安全突发事件中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根本目标,尽一切可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救援救助。按属地原则就近处理。在发生水上安全事故后,各村(社区)要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施救,并及时向镇政府报告,寻求政府救援和帮助。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以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狠抓落实,稳步推进农村公路、水上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工作 1.突出道路安全隐患治理。××年7月初至8月底,各村(社区)委会、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全面实施对农村公路进行维修保养,突出抓好道路安保工程建设,重点增设、改造急弯、陡坡、临水、临崖及长下坡路段的安全设施,完善让行、减速标志标线以及山区不符合客运通行条件的公路禁止客运车辆通行的禁令标志等。对存在重

农村公路安全检查

农村公路安全检查根据国务院《关于立即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紧急通知》精神,结合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安全文化年”活动,我处在全市范围内开 展了“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情况 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为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我处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地道处处长任组长,3名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及各地道站站长任成员的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相应制定 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纵到底、横到边,建立起了监督、监管体系,对危险路段和桥梁安 全隐患排查工作真正做到了责任明确、逐级管理。使从事农村公路 桥梁管理工作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人人认识到安全、人人都存在安 全责任,形成人人关系安全,安全关系人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密组织,全面排查

按照市局统一部署,4月5日至4月30日由各单位各自进行自查,从各类安全责任状的签订到运营中的每个环节及施工中的各道工序都进行了细致排查。5月1日起市处对安全隐患排查情况进行了不定期检查。检查方式分为运营和施工两个方面。 (一)运营中的危险路段及桥梁隐患排查 根据《沧州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及《沧州市农村公路危桥管理规定》精神,突出政府主导地位,发挥交通指导作用,把农村公路桥梁管理及安全治理工作形成“政府督导、行业指导、全民参与”的主体模式。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对县级公路桥梁由县交通局地道站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全面排查,认真细致的填写《运营桥梁安全隐患排查情况一览表》,对排查出的桥梁隐患限期进行整改,对桥梁技术状况和病害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对目前存在的县级公路危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制并进行检测,设立齐全的安全防护设施和标志。同时做好桥梁安全管理工作。抓好日常巡查和经常性检查,尤其是对使用年限比较长的一、二类桥梁和一些老结构桥梁加大检查力度,发现异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