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

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

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
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

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6年,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四川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机遇,实施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四川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金融运行总体稳健,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保障加强,融资成本继续降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持续提升。证券和保险业健康发展,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更趋优化,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四川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把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区等重要战略机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四川金融业将认真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落实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力度,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稳妥推进各项金融改革,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着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牢牢守住区域金融稳定底线。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平稳增长 (4)

(二)证券业稳步发展,市场融资较快增长 (7)

(三)保险业快速发展,风险保障功能增强 (8)

(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直接债务融资较快发展 (8)

(五)金融改革发展稳步推进 (9)

(六)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深化,金融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9)

二、经济运行情况 (10)

(一)总需求稳步扩张,投资支撑作用较强 (10)

(二)第三产业贡献过半,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11)

(三)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就业市场总体稳定 (12)

(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12)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12)

(六)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住房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强。 (13)

三、预测与展望 (14)

附录: (15)

(一)四川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5)

(二)四川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6)

专栏

专栏1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取得积极成效 (5)

专栏2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7)

表12016年四川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

表22016年四川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6)

表32016年四川省证券业基本情况 (8)

表42016年四川省保险业基本情况 (8)

表52016年四川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8)

表62016年四川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9)

图12015~2016年四川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 (4)

图22015~2016年四川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 (5)

图32015~2016年四川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5)

图42015~2016年四川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6)

图51978~2016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10)

图61980~2016年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率 (10)

图71978~2016年四川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10)

图81978~2016年四川省进出口变动情况 (11)

图92000~2016年四川省实际利用外资额及其增长率 (11)

图102001~2016年四川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11)

图112001~2016年四川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12)

图121978~2016年四川省财政收支状况 (12)

图132002~2016年四川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13)

图142016年成都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趋势 (14)

一、金融运行情况

2016年,四川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合理适度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发展,金融生态环境更趋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平稳增长

四川银行业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1.银行业资产规模持续扩张,营运压力有所增加。2016年末,四川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8.5万亿元,同比增长1

2.0%,增速提高2.2个百分点(见表1)。受经济增长放缓、净息差收窄、信用成本上升等影响,近年来银行业盈利能力呈放缓趋势。2016年,四川银行业资产利润率0.9%,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表 1 2016年四川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注: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其他”包含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数据来源:四川银监局。

2.各项存款平稳增长,存款活期化趋势较为明显。2016年末,四川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7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2015年提高0.8个百分点(见图1)。本外币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6774.7亿元,同比多增979.3亿元。4月份以来,在经济有所企稳、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度上升等因素带动下,企业活期存款增长较快。2016年末,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5.7%,增速比2015年提高

9.9个百分点。受美联储加息预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影响,居民和企业持汇意愿增强。2016年末,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80.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25.8%。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图 1 2015~2016年四川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

款增长

3.各项贷款合理适度增长,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2016年末,四川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2015年提高1.2个百分点(见图2)。本外币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4839.0亿元,同比多增838.6亿元。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保障进一步增强。2016年,500个重点项目新增贷款1089亿元,617户重点战略新型产业项目新增融资17.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6%,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6.1个百分点。重点培育的1.5万户“万家千亿”诚信小微企业中,融资获得率达78.7%。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1%,增势基本稳定。全年累计发放藏区、彝区牧民定居专项贷款10.4亿元,惠及牧民4.8万户。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取得积极成效。2016年末,四川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562亿元,同比增长46.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4.3个百分点;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96亿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5万户。

图 2 2015~2016年四川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

款增长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图 3 2015~2016年四川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

贷款增速变化

专栏 1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取得积极成效

2016年,四川金融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决策部署,创新金融扶贫体制机制,拓宽贫困地区融资渠道,金融扶贫取得积极成效。

(一)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强化扶贫再贷款引导作用。人行成都分行探索出“扶贫再贷款+产业带动贷款”支持扶贫主体带动贫困户模式。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低利率扶贫再贷款资金,金融机构配套部分自筹资金,用于支持脱贫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同时,积极开展扶贫再贷款支持扶贫示范基地创建,较好地支持了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特色扶贫产业发展。2016年末,四川88个贫困县扶贫再贷款基本实现全覆盖,创建脱贫攻坚示范基地127个。

(二)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需求,创新组织开展扶贫小额信贷。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脱困发展需要,创新开展扶贫小额信贷业务。贷款免担保、免抵押,额度不超过5万元,期限不超过3年,执行人民银行基准利率。财政对贫困户按不超过5%的标准给予贴息,对金融机构按1%的比例给予费用补贴,16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分险基金,将扶贫小额信贷纳入对贫困县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工作考核。积极推广“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金融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模式,按照“分片包干、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快速增长。2016年末,四川省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81.7亿元,同比增长108.8%。全省近三分之一有生产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了扶贫小额信贷支持。

(三)精准对接易地扶贫搬迁户资金需求,加快推动易地扶贫搬迁信贷资金衔接投放。建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完善相关审批手续。2016年,四川省共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94.39亿元,贷款利率在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支持7.3万户、25万贫困人口易地搬迁。

(四)精准对接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金融服务需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一是着力推进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基础设施、支付环境建设。2016年末,四川省88个贫困县中具备通电、用电条件的贫困村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二是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金融精准扶贫有效对接。2016年末,四川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为573万农户、2429户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采集信用信息849万条。三是贫困地区融资对接不断深化。2016年,人民银行四川各级分支机构共组织金融机构与贫困市(州)和县(市、区)开展融资对接活动90余次,其中,在四川省金融精准扶贫融资对接电视会议上共签订贷款协议、贷款授信和贷款合同分别达568、384和405亿元。

4.表外业务小幅下降,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快速发展。2016年末,四川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14571.5亿元,同比下降2.1%。近年来,随着同业竞争加剧以及市场主体金融服务需求日趋多元化,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及资管计划等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产品快速增长,2016年末,四川银行业机构自主发行理财产品余额208

5.2亿元,信托计划余额664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0.4%、24.8%。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监测显示,部分银行机构同业业务、资管计划等非信贷投资业务扩张过快、占比过高,是导致宏观审慎评估(MPA )结果较差的重要原因。 表 2 2016年四川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

率区间占比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5.存贷款利率稳中趋降,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增强。2016年12月,四川省人民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8%,比年初下降44个基点。其中,企业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5.41%,同比降低29个基点。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31%,低于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7个基点。12月份,一般贷款中执行上浮、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62.2%和21.4%,比年初分别下降9.1个和上升11.8个百分点。四川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运行良好,分层有序、差异化竞争的利率定价格局初步形成。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上浮比例总体上未超过基准利率的30%。

2016年末,四川省已有73家金融机构成为全国性自律机制基础成员或观察成员,全年发行同业存单2861.7亿元;10家法人机构取得大额存单发行资格,全年发行大额存单280.3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图 4 2015~2016年四川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

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6.银行业改革有序推进。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在川分支机构继续落实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改革方案。农业发展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重点机构在川分支机构继续深化商业化、市场化改革。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机制,不断充实资本实力。四川银行筹建工作稳步推进,四川首家民营银行——新网银行、首家金融租赁公司——天府金融租赁开业运营。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序推进,全年14家机构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7.不良贷款暴露放缓,风险防控压力仍不容忽视。2016年末,四川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102.2亿元,较年初增加150.2亿元,同比少增197.4亿元;不良贷款率2.5%,较年初上升0.1个百分点,升幅同比缩小。年初以来,四川银行业普遍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全年累计核销和向非银行机构转让贷款额分别为2015年的2.7倍和1.6倍。2016年末,关注类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8%,表外垫款余额同比增长14.2%。未来随着“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和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关注类贷款下迁、表外垫款转化都可能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形成压力。

8.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下降,但业务结构改善、覆盖面持续扩大。2016年,四川省跨境人民

币结算金额1121.4亿元,同比下降32.4%,人民币跨境收支在四川本外币国际收支中的比重达22%。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取得新进展,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及跨境融资结算额同比分别增长2.8倍和28.3%,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增至14个。2016年末,跨境人民币业务覆盖3248户企业,同比增加726户;交易对手涉及134个境外国家和地区,同比增加5个。

专栏 2 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积极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在保持总量基本稳定的同时,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加强存款准备金管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2016年,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组织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考核,对67家考核达标的机构执行比农业银行低2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对69家达标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执行优惠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做好定向降准动态考核调整工作,对达标的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通过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48.6亿元。

二是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强化“投向+利率”双重引导。推行支小再贷款“名单制”管理,推进支农再贷款“基地化”运用,推广“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产业带动贷款”模式,金融机构借用再贷款资金发放的贷款利率严格执行加点幅度规定。2016年末,四川省金融机构已与4327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主办行关系,贷款余额215亿元,同比增长30.8%。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8.5个、10.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借用支农和支小再贷款发放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分别比运用其它资金发放的同类型贷款利率低2.6个、1.13个百分点,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运用其它资金发放的涉农贷款利率低3.89个百分点。

三是推进再贴现业务,有效满足票据融资需求。持续推进“央行小微票据通”、“央行科票通”业务,结合“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升工程”,遴选一批科技型、战略性新兴行业小微企业,以及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纳入再贴现定向扶优重点。全年累计办理再贴现业务1132笔、金额42.5亿元。

四是运用抵押补充贷款,加大特定领域支持力度。指导政策性银行在川分支机构运用抵押补充贷款(PSL)资金,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以及“一带一路”等领域的支持。2016年末,开发性、政策性金融运用PSL资金发放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等特定领域贷款余额1038亿元,利率均不超过4.15%,相当于基准利率下浮15.4%。

(二)证券业稳步发展,市场融资较快增长

2016年,四川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1.市场组织进一步健全。2016年末,四川证券期货机构460家,全年新增46家,其中法人证券公司4家、法人期货公司3家。法人证券公司合规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华西证券、国金证券分别获证监会分类评价AA级。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作用明显,挂牌企业837家,全年新增452家。A股上市企业111家,全年新增9家,总数居全国第七,继续保持中西部前列。

2.资本市场融资规模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辖内企业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971.8亿元,同比增长24.2%。股票市场融资总体规模保持平稳,9家企业实现A股首发融资40.1亿元;16家次上市企业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实现再融资336.5亿元;84家次“新三板”挂牌企业实现股权融资20.0亿元。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增长显著,全年共实现交易所债券融资570.6亿元,同比增长46.9%。其中,8家次上市企业在证券交易所实现债券融资78.0亿元,同比增长437.9%;51家次非上市企业在证券交易所实现债券融资457.6亿元,同比增长80.2%;3家次证券公司在交易所发行公司债券,实现融资35亿元。

3.资本市场创新金融扶贫模式。2016年9月,华西证券与国开证券承销的30亿元“易地搬迁项目收益债”首期5亿元顺利发行,这是国内企业债券市场上首次进行“政策债”尝试。资本市场积极加强业务创新,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活力。

表 3 2016年四川省证券业基本情况

注:当年国内股票(A股)筹资额指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国内债券筹资指交易所债券市场债券筹资额。

数据来源:四川证监局

(三)保险业快速发展,风险保障功能增强

1.市场主体不断增加。2016年末,四川省已开业保险公司87家,各级保险分支机构4948家。其中,保险公司法人机构3家。按业务性质分,财产险公司38家、人身险公司49家(含养老险公司4家和健康险公司2家)。

2.保费收入快速增长。2016年,四川省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712.1亿元,同比增长3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及增速居全国前5位。保险密度为2087元/人,保险深度5.2%,分别比2015年增加690元/人和1个百分点。赔付支出554.4亿元,同比增长22.1%;提供风险保障54.7万亿元,同比增长49.8%。

表 4 2016年四川省保险业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四川保监局。

3.保险业积极转型发展,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四川省特殊风险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42.6%,成为增长最快的险种。住房地震保险和大病保险深入推进。信用保险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积极服务企业“走出去”,全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1.6%。

(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直接债务融资较快发展

2016年,四川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交易活跃,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快速发展。

1.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贷款仍是主体。2016年,四川省社会融资规模新增6651.5亿元,同比多增839.5亿元。其中,本外币各项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达到71.2%,同比提升4.4个百分点,贷款占比逐年回升。直接融资增量(债券融资和企业股票融资)达768亿元,较2015年有所回落。委托、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新增611.9亿元,占比9.2%,同比小幅上升0.9个百分点。

2.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连续两年突破千亿。2016年,四川省共有52家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113只债务融资工具,金额共计1158.9亿元。重点领域企业直接债务融资较快增长。城建、交通、电力等行业企业在银行间市场融资629.9亿元;医药、环保等新兴行业共融资30亿元;遂宁富源实业有限公司发行10亿元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用于保障住房建设;雅安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发行10.6亿元中期票据募集资金用于灾后重建项目。

3.货币市场运行平稳,债券回购交易活跃。2016年,四川辖内货币市场成员累计成交48.8万亿元,同比增长45.6%。其中,同业拆借市场累计成交10万亿元,同比增长45.6%;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累计成交47.8万亿元,同比增长45.5%。2016年,货币市场净融入金额5.3万亿元,较2015年减少4万亿元。市场利率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趋势,12月份辖内市场成员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2.5%,较2015年同期下降37个基点。

表 5 2016年四川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4.票据业务有所回落,市场利率继续下行。2016年,四川银行业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4893.6亿元,同比减少1714.3亿元;商业承兑汇票累计签发7

5.2亿元,同比减少111.1亿元。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11317.1亿元,同比减少6362.7亿元;办理商业承兑汇票贴现514.9亿元,同比减少343.5亿元。受流动性相对充裕影响,票据贴现利率持续下行。12月份金融机构贴现加权平均利率2.4%,同比下降110个基点。

表 6 2016年四川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

转贴现利率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五)金融改革发展稳步推进

1.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有序展开。四川省取得国务院授权先行先试改革举措30项。设立100亿元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军民融合产业规模达2870亿元,同比增长7.9%。成都市郫都区、四川大学、四川电信“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创业四川”行动成效显著,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4万户,建成各类孵化器近600家。

2.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稳妥推进。2016年末,四川省12个“两权”抵押贷款1试点县均建立了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为试点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累计发放农村“两权”抵押贷款2

3.9亿元。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在全省推广。2016末,四川省15个市(州)累计发放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7.6亿元。全国首家农村产权收储公司挂牌在成都市挂牌,并办理首笔1500万元涉农不良债权收储。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开业运营,实现农村产权交易1.3万宗、536亿元。

3.存款保险为地方法人银行金融机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2016年,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对174家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风险评级,全面、准确把握机构经营和风险状况,差

1“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指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别化核定投保机构适用费率;组织开展存款保险现场核查,建立存款保险风险监测机制,探索风险的早期识别和早期纠正,促进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深化和稳健经营。

4.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有效落地。四川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宏观审慎评估(MPA)要求,积极改善经营指标,自我约束、稳健经营理念进一步增强,A档机构由一季度的10家上升到四季度的31家,C档机构数量有所下降。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川分局积极加强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运用逆周期调控措施引导跨境融资的期限和币种结构优化。搭建四川省银行业外汇和跨境人民币自律机制,审议通过《四川省外汇和跨境人民币自律机制展业工作指引》。

(六)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深化,金融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四川省18个市(州)成立了信用信息中心,搭建融资对接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5960家企业在线注册,通过平台实现融资549.7亿元。开展“银税互动”,1957户纳税诚信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86.6亿元。对178个县(区、市)开展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实施应收账款融资“甘泉行动计划”,全年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促成融资905笔,金额744.7亿元。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135.6万企业和6139.6万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全年向银行和社会公众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1006.3万次,企业信用报告查询90余万次。

2.支付体系更加健全。2016年末,四川省第二代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15家,间接参与者5154家。2016年四川辖内支付系统发生业务2.2亿笔,金额162.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和26.2%。非现金支付环境持续改善,省内多地开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试点,创建银行卡刷卡无障碍省级示范区38个、市级示范区28个、县级示范区9个,农村地区支付环境进一步改善。

3.金融科技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末,四川金融IC卡累计发行1.6亿张,多个市州城区公交开通金融IC卡应用,多家银行网点可使用金融IC卡办理交通违法罚分罚款业务,在全国率先测试开通金融IC卡闪付高速公路(成灌)通行费,14个旅游景区建设了金融IC卡闪付通道。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金融IC卡等新技术

的金融服务创新,如云闪付、二维码支付、生物识别、智慧柜员机等快速发展。

4.扎实推进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2016年,人民银行四川各级机构严格落实12363咨询投诉电话管理制度,全年共受理咨询5363件,受理消费者投诉1104件,投诉办结率99.4%。成都、绵阳、德阳等地探索完善金融消费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各地积极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日”和“金融知识普及月”宣传活动,扩大宣传覆盖面。

二、经济运行情况

2016年,四川省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好于预期。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万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比2015年回落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见图5)。总需求稳步扩张,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发展。

数据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图 5 1978~2016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

增长率

(一)总需求稳步扩张,投资支撑作用较强

2016年,在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带动下,四川省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有所回升,经济企稳回升特征更加明显。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基建成为拉动投资主要动力。2016年,四川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2.8万亿元,同比增长1

3.1%,较2015年回升2.9个百分点(见图6)。受“项目年”活动带动,投资需求陆续释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一批重特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19.1%,成为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民间投资有所回升,但仍然较为低迷,全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

4.9%,较年初回升 3.1个百分点,下半年回升势头放缓,增速趋于稳定。

数据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图 6 1980~2016年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

农户)及其增长率

数据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图 7 1978~2016年四川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及其增长率

2.社会消费稳定增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过半。2016年四川省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幅较2015年回落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见图7)。“四川造”产品实现销售超过8000亿元,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5%。新兴消费业态快速发展,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442.5亿元,同比

增长29.8%。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相关消费快速增长,家具、建筑装潢、家用电器类商品分别增长22.2%、16%和12.8%,部分家电企业经营状况显著改善。

数据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图 8 1978~2016年四川省进出口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图 9 2000~2016年四川省实际利用外资额及

其增长率

3.对外贸易止滑回稳,结构进一步优化。2016年四川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32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1847.5亿元,同比下降9.8%,降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8个百分点。进口1415.5亿元,同比增长25.9%,大幅高于同期全国0.6%的增长水平。进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服务进出口近1000亿元,占对外贸易总额的22.2%,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比分别达到7

4.8%和6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0.3亿美元,同比下降20.2%。对外直接投资较快增长,全年新增对外投资项目243个,中方协议投资总额42.8亿美元。

(二)第三产业贡献过半,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2016年,四川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12.2:44.1:43.7调整为12:42.6:45.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42.5%和51.5%,第三产业贡献率显著提升,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1.农业生产基

本稳定。四川省粮食产量3483.5万吨,增长1.2%;油料产量311.3万吨,增长2%。生猪出栏数减少 4.3%;牛出栏数增长3.3%;羊出栏数增长3.4%;家禽出栏数增长2.5%。

2.工业生产增势平稳,企业效益有所好转。2016年,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与2015年持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9个百分点。传统支柱行业是工业经济回升的主要动力,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汽车制造业等分别增长11.9%、21.1%、14.2%。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增长10%;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6900亿元,占工业比重达17%,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恢复。2016年,四川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9.6%,同比减少1.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2176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7大优势产业利润占比达71.9%。

数据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图 10 2001~2016年四川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3.服务业加快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大幅提升。2016 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831.7亿元,同比增长9.1%,下降0.5 个百分点;第三

产业贡献度达51.5%,提高10.4个百分点。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旅游、康养等需求持续增加,新业态、新模式等带动服务业供给提质增效。其中,“大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705.5亿元,增长24.1%。

(三)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就业市场总体稳定

1.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16年,四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1.9%,涨幅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涨幅最高,同比上涨4.1%,其中,畜肉价格上涨13.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1.4%;居住类价格上涨1.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

2.5%。

数据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图 11 2001~2016年四川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

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2.生产价格降幅收窄。2016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1%,降幅较2015年收窄2.5个百分点。10月份以来,四川省PPI结束了连续53个月的负增长,且增幅不断扩大。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下降 1.2%,降幅较2015年收窄2.4个百分点。

3.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6年,新增城镇就业10

4.1万人,比2015年增加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与2015年基本持平。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08元,同比增长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1.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四川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9.4亿元,完成预算的102%,

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2329.2亿元,非税收入1060.2亿元。

数据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图 12 1978~2016年四川省财政收支状况

2.支出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四川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8011.9亿元,完成预算的95.4%,增长9.8%。保民生方面支出占比为65%,与2015年持平;支持发展方面支出占比为19.7%,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保运转方面支出占比为15.3%,持续下降。

3.严格实施债务限额管理。2016年末,四川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低于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全年发行使用地方政府置换债券2307亿元,有序推进存量债务置换,每年节约利息超过100亿元。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2016年,四川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实效。

1.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有序展开,企业积极谋求转型升级。2016年,四川省全年计划压减生铁产能160万吨,粗钢产能420万吨。列入淘汰计划的水泥产能80万吨,停产水泥产能超过1000万吨。截至2016年末,四川省钢铁去产能目标任务提前完成;关闭煤矿169处,退出产能2303万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中,达钢集团淘汰产能140万吨,占其总产能的40%。在去产能过

程中,部分企业积极谋求转型升级和优化结构,如攀钢集团集中精力发展钒钛产业和精品钢铁,依托“互联网+”积极拓展新领域,成立“积微物联”电商平台,上线半年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电商。受供给收缩及基建投资需求拉动等影响,钢价持续走强,行业经营情况整体有所好转。

2.房地产去库存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四川省房地产市场在一系列去库存政策推动和国内部分热点城市销售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商品房交易持续活跃。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30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2%;年末商品住房待售面积为6756万平方米,消化周期8.7个月,同比缩短

3.7个月,住房库存已回归至行业10-12个月的合理消化周期内,但部分市(州)住房及商业用房仍面临一定的去库存压力。

3.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有所下降。四川企业通过补充资本、直接融资、剥离资产、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降低杠杆率,缩减财务成本。2016年末,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为58.8%,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采矿业、制造业等高负债行业贷款余额同比下降

4.8%、3.6%。多家银行机构与二重集团以“现金受偿+保留债务+以股抵债”方式实施债务重组,公司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同时通过降本增效、创新驱动等措施,2016财年,二重集团实现近四年来首次盈利。

4.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2016年12月,四川省人民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5.68%,分别比2015年和2014年同期下降44个基点、202个基点,融资成本持续下行。生产要素成本有所下降,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每千瓦时降低0.6分,国网直供区直购电、留存电量等特殊电价每千瓦时降低2分;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降低0.7元;对产成品、原材料铁路运输实行运价下浮政策,清理规范大件特种运输企业道路损失补偿费。进一步完善税费制度改革,规范涉企收费行为,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和交易成本。截至2016年末,四川营改增累计实现减税292.5亿元,5月1日后新纳入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等四个行业平均税赋下降8.4%。

5.民生和社会事业等短板领域明显改善。四川省脱贫攻坚首战告捷,2016年,完成对25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任务;5个贫困县摘帽、2437个贫困村退出、107.8万贫困人口脱贫。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书本费,向125.9万名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累计投入150.7亿元,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三级医院达133家。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5%以上。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集中开工432个污染治理项目,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78.9%。

(六)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住房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强。

2016年,四川省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回暖趋势。进入8月份,成都市部分区域房地产市场活跃度大幅上升,价格一度较快上涨,随后在限购和差异化住房信贷政策作用下,市场趋于稳定。

1.房地产开发投资略有回落。2016年,四川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28

2.6亿元,同比增长9.8%,低于2015年0.1个百分点,涨幅比全国水平高2.9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图 13 2002~2016年四川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

变动趋势

2.房地产市场供应扩大,销售快速增长。2016年,四川省房屋新开工面积1082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9%,增幅比2015年高28.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水平4.8个百分点。2016年,四川省商品房销售面积9300.5万平方米,同比增

长21.2%,高于2015年13.8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房销售面积788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4%,高于2015年16.2个百分点。

3.商品房销售价格平稳上涨。2016年12月,四川省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5631元/㎡,同比增长8.5%。从3个列入国家重点监控的大中城市看,成都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7392元/㎡,同比增长6.8%,其中,中心城区12月份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11240元/㎡,同比增长1

4.3%。泸州市、南充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分别同比上涨3.7%、1.7%。

数据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图 14 2016年成都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趋势

5.房地产贷款较快增长。2016年末,四川省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4%,高于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7.9个百分点。其中,棚户区改造带动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增长51.2%。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9%,较年初增加1391.8亿元。12月份,四川省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年内高点下降37个BP,执行基准利率下浮的贷款占比为91.2%,较年初提高30.4个百分点。

三、预测与展望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四川经济发展仍然具备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面临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和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获批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天府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加大脱贫攻坚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机遇。二是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新兴和高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业对经济贡献度大幅提升;在“项目年”活动的持续引导下,工业稳增长、消费升级、民营经济提升预期较强。三是区域间协调发展空间很大,多点多极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天府新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绵阳科技城等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同时也要看到,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四川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好转,一些领域产能过剩依然严重,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有待增强,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结构矛盾仍然突出,部分领域潜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2017年,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四川经济仍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四川金融业将认真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落实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进一步重组存量、优化增量,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进一步深化区域金融改革,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提升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着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牢牢守住区域金融稳定底线。

总纂:周晓强李铀

统稿:刘本定黄小平曾好熊万良

执笔:王鲁滨苟于国王辉饶丽樊敏霞卿山岭高琦王大波陈倩提供材料的还有:王越子龙阅新李华伟胡荣兴许蓓李敏敏蒋先明朱丹卉姚艳赵波

附录:

(一)四川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月4日,四川首笔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在乐山市落地。

5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实施方案》。

7月23-24日,2016年第三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成都举行。

9月末,四川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破万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686亿元,居全国前列。

10月25日,全国首家以“农村产权收储”冠名的市场主体——成都市农村产权收储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11月16日,中西部地区唯一一家从事银行业纠纷调解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组织——四川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在成都成立。

12月8日,人民银行成都中行代理发行库开业启动会议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召开,标志着西南首家省级银行金融机构代理人民币发行库业务正式运行。

12月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金融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12月12日,四川首家金融租赁公司——四川天府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开业。

12月27日,中西部首家互联网银行、四川首家民营银行——四川新网银行开业。

(二)四川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表1 四川省主要存贷款指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表2 四川省各类价格指数

单位:%

数据来源:四川省统计局。

表3 四川省主要经济指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摘要》,四川省统计局。

央行区域金融报告房地产分析(1)

央行区域金融报告房地产分析 房地产贷款增速去年普遍回落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房地产贷款增速普遍回落。2005年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2.77万亿元,同比增长16.1%,增幅比上年下降12.6个百分点。全国有24个省份的房地产贷款增速出现回落,只有四川、内蒙古、青海、河北、河南、重庆等地增速提升。 另一方面,在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作用下,部分地区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回落明显,如上海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出现负增长;但受消费升级、城市化、土地供应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一些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出现明显上升势头,部分中小城市房地产价格涨幅也较快。 房贷增速明显回落

央行于2005年3月17日起,将原有住房贷款优惠利率调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引导商业银行适当提高房价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的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房贷优惠利率政策取消后,各地区提前还贷现象增加,房地产贷款增速普遍回落。 以上海为例,2001年以来,上海市个人住房贷款占消费贷款的比例基本在90%以上,个人住房贷款一直是消费贷款增加的主体。2005年,由于商品住房成交量回落,个人住房贷款7-12月连续6个月负增长,累计减少117亿元,全年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少增529亿元。 在房价涨幅较大的深圳、北京等城市,房贷增速也出现减缓迹象。2005年末,深圳市国内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1928.4亿元,增长15.3%,低于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2.5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受新开楼盘持续减少、贷款客户提前还款明显增加等因素影响,增速放缓,增长16.8%,增速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但该项业务仍为各行拓展重点,尤其是二手楼按揭贷款增长较快,增长67.6%,高出一手楼按揭贷款增速58个百分点。2005年末,北京市银行房地产贷款为4412.8亿元,新增508.9亿元,同比少增147.8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282.1亿元,同比少增209.4亿元。

《2014年重庆市金融运行报告》

2014年重庆市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4年,重庆市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积极实施“五大功能区域1”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开放,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均衡释放,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价格温和上涨,生态环境稳步改善,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在新常态下显著提升。 金融业主动适应新常态,落实稳健货币政策和定向调控要求,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信贷结构和融资结构优化,社会融资成本回落。同业表外业务趋于规范,金融风险有效防范,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2015年,重庆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统筹经济运行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以改革、开放、创新支撑五大功能区域差异化联动发展。金融业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深化改革创新,拓宽融资渠道,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1为推动不同区域的差异化联动发展,2013年9月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决定将重庆“一圈两翼”功能区域升级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大功能区域。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4) (二)证券业发展加快,资本市场趋于活跃 (6) (三)保险业运行向好,保险保障能力增强 (7) (四)融资结构合理优化,金融市场稳步发展 (7) (五)强基础、重联动,金融生态持续优化 (8) 二、经济运行情况 (8) (一)三大需求协同发力,需求结构趋于优化 (9) (二)三次产业结构优化,提档升级步伐加快 (11) (三)物价指数走势平稳,工资水平稳步增长 (11) (四)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支出向稳增长保民生领域集中 (12) (五)生态效益稳步提升,金融支持环保力度加大 (12) (六)主要行业分析 (12) 三、预测与展望 (13) 附录: (14) (一)重庆市经济金融大事记 (14) (二)重庆市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5) 专栏 专栏1:开拓创新、凝聚合力金融扶贫成效明显 (5) 专栏2: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推动重庆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10) 表 表1 2014年重庆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 表2 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6) 表3 2014年重庆市证券业基本情况 (7) 表4 2014年重庆市保险业基本情况 (7) 表5 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8) 表6 2014年重庆市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8)

2018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 (2018)

目 录 内容摘要 (1) 第一部分 区域经济金融运行概况 (3) 一、区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3) 二、区域金融运行总体情况 (5) 第二部分 各区域板块经济金融运行 (8) 一、东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8) 二、中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0) 三、西部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2) 四、东北地区经济金融运行 (14) 五、主要经济圈与城市群发展 (16) 六、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与对外开放情况 (17) 第三部分 区域经济与金融展望 (19) 附录 专题 (21) 专题1 各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情况研究 (21) 专题2 房地产市场分析 (26) 专题3 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流动性管理情况分析 (29) 专题4 消费金融发展研究 (32) 专题5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助推脱贫攻坚 (36) 表 表1 2017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2 2017年各地区进口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3 2017年各地区出口总额比重和增长率 (4) 表4 2017年各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占比情况 (5) 表5 2017年各地区人民币贷款发生额占比利率区间分布 (6) 表6 2017年各地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部分运营指标 (7) 表7 2016~2017年东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9) 表8 2016~2017年中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1) 表9 2016~2017年西部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3) 表10 2016~2017年东北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概况 (15) 表11 2017年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 (16) 表12 2017年三大经济圈主要经济指标 (16) 表13 2017年各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和增长率 (26) 表14 2016~2017年各地区住房抵押贷款价值比 (28) 表15 2017年各地区房地产贷款比重和增长率 (28)

2010年陕西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0年陕西省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0年,陕西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落实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克服陕南特大洪灾影响,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超出预期,经济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良好格局。年末,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连续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越4000美元。陕西省金融机构在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引下,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强省目标,创新金融服务,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全省金融运行稳健良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村镇银行等农村新型机构覆盖面迅速扩大,信贷存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金融支持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实力和能力明显增强。 2011年,是“十二五”的起步之年,也是稳物价、调结构、促转变的关键之年。陕西省将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陕西省金融机构将紧紧围绕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金融服务,优化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完善金融市场功能,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不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实现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目标和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4) (二)证券业基础巩固,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6) (三)保险业平稳发展,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7) (四)货币市场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创新步伐加快 (7) (五)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征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8) 二、经济运行情况 (8) (一)需求增长保持强劲,内部结构趋于优化 (8) (二)第二产业较快发展,产业结构稳中趋优 (9) (三)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胀压力明显加大 (11) (四)财政收入增幅加快,民生领域支出扩大 (11) (五)节能减排取得进展,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11) (六)房地产调控效应显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2) 三、预测与展望 (13) 附录: (1) (一)2010年陕西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 (二)2010年陕西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2) 专栏 专栏 1 金融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成效显著 (5) 专栏 2 “十一五”中央、地方强农惠农政策逐步落实,陕西“三农”发展成效显著 (10) 表 表 1 2010年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 表 2 2010年陕西省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情况表 (6) 表 3 2010年陕西省金融机构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6) 表 4 2010年陕西省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7) 表 5 2010年陕西省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7) 表 6 2001~2010年陕西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 (7) 表 7 2010年陕西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8) 表 8 2010年陕西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8)

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

甘肃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6年,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逻辑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甘肃省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特点。甘肃省金融机构有效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信贷投放稳步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利率水平稳中有降,直接融资实现新突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2017年,甘肃省将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机遇,结合“三去一降一补”,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甘肃省金融机构将认真执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深入实施“普惠金融”、“金融支持对外开放”和“金融风险防范”三大工程,持续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切实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均衡增长 (4) (二)证券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市场融资功能进一步增强 (6) (三)保险业快速增长,保障程度显著提升 (7) (四)融资结构更趋多元化,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7) (五)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8) 二、经济运行情况 (8) (一)投资、消费稳定增长,对外贸易持续低迷 (9)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10) (三)居民消费价格稳中有升,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10) (四)财政收入增长趋缓,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 (11) (五)主要行业分析 (11) 三、预测与展望 (13) 附录: (14) (一)甘肃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4) (二)甘肃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5) 专栏 专栏1:甘肃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和思路 (6) 专栏2:努力探索甘肃金融扶贫新路径 (12) 表 表 1 2016年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 表 2 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5) 表 3 2016年甘肃省证券业基本情况 (7) 表 4 2016年甘肃省保险业基本情况 (7) 表 5 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8) 表 6 2016年甘肃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8)

《2011年湖北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1年湖北省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1年,湖北省全面推进“两圈一带”、“一主两副”、“两个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有效化解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通胀压力持续存在、要素保障更趋紧张等困难情况下,全省经济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结构优化、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取得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湖北省金融机构深入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贷款总量稳定增长,投放节奏保持均衡;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加大;社会融资总量持续扩大,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全省金融市场运行平稳有序,金融体系结构日趋完备,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不断增强,各项金融改革取得新的突破,金融服务有效改善,较好地服务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2年,湖北经济将继续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将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强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省金融业将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优化结构的要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发展与创新,切实维护金融稳定运行,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力争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目 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4) (一)银行业发展提速,信贷增长回归常态,金融改革取得新突破 (4) (二)证券业运行稳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有效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改善................................6 (三)保险业深入拓展,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障功能有效发挥............................................7 (四)融资总量稳定增长,直接融资占比扩大,金融市场交易总体活跃............................................7 (五)金融生态持续改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便利化有效提升.. (9) 二、经济运行情况 (1010) (一)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外贸顺差明显扩大 (10) (二)农业再获丰收,工业主导地位增强,新型服务业发展加速......................................................11 (三)价格水平先扬后抑,上涨势头初步遏制,通胀压力依然存在..................................................12 (四)财税体制不断完善,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支出结构优化调整..................................................12 (五)节能降耗强力推进,环境治理卓有成效,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13 (六)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宏观调控初显成效..........................................13 (七)区域经济发展提速,新的增长极不断涌现,城市圈金融一体化步伐加快 (14) 三、预测与展望.......................................................................................................................................................1414 附录附录::. (1616) (一)湖北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6) (二)湖北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7) 专 栏 专栏 1: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加速发展...........................................................................6 专栏 2:湖北省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向纵深推进 (9)

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

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6年,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四川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机遇,实施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四川金融业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金融运行总体稳健,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保障加强,融资成本继续降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持续提升。证券和保险业健康发展,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更趋优化,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四川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把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区等重要战略机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四川金融业将认真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落实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力度,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稳妥推进各项金融改革,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着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牢牢守住区域金融稳定底线。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平稳增长 (4) (二)证券业稳步发展,市场融资较快增长 (7) (三)保险业快速发展,风险保障功能增强 (8) (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直接债务融资较快发展 (8) (五)金融改革发展稳步推进 (9) (六)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深化,金融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9) 二、经济运行情况 (10) (一)总需求稳步扩张,投资支撑作用较强 (10) (二)第三产业贡献过半,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11) (三)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就业市场总体稳定 (12) (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12)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12) (六)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住房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强。 (13) 三、预测与展望 (14) 附录: (15) (一)四川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5) (二)四川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6) 专栏 专栏1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取得积极成效 (5) 专栏2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7)

海南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

海南省金融运行报告(2017)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6年,海南省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增速平稳、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海南省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组织体系逐步健全,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直接融资占比提高,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继续提升。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海南省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做强绿色特色实体经济,着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海南省金融机构将认真贯彻稳健货币政策,保持总量合理适度增长,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不断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为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运行总体稳健,信贷投放重点突出 (4) (二)证券市场交易量下降,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6) (三)保险市场运行良好,产品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7) (四)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直接融资占比较快提升 (7) (五)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7) 二、经济运行情况 (8) (一)需求稳步增长,结构趋于优化 (8) (二)第三产业增长较快,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9) (三)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劳动力成本持续提升 (10) (四)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民生支出力度有所加大 (11) (五)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金融支持力度加大 (11) 三、预测与展望 (13) 附录: (14) (一)海南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4) (二)海南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5) 专栏 专栏 1 :改善支付服务环境助推三沙经济发展 (6) 专栏 2 :加强政策引导助推绿色金融发展 (12) 表 表 1 2016年海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 表 2 2016年海南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5) 表 3 2016年海南省证券业基本情况 (7) 表 4 2016年海南省保险业基本情况 (7)

2018年上海市金融运行报告

上海市金融运行报告(2018) [内容摘要] 2017年,上海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二三产业协同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新进展,自贸区和科创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与全国生产总值增速持平。 具体来看,一是二三产业协同增长。上海工业生产走出连续两年低位运行的状态,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为2012年以来同期最高,其中汽车和电子行业较快增长。同时,服务业平稳增长,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9.0%。新兴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和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9%和11.8%,现代航运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二是新动能和传统行业共同支撑工业回升。2017年,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增速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占比提高4.1个百分点。六大传统重点工业行业产值从上年的“四降两升”转为“全面回升”。在生产回升、价格上涨等因素作用下,工业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0.5%,增速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三是外贸进出口延续较快增长势头。受市场需求回暖、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上涨以及基数低等因素影响,上海外贸进出口延续自上年11月以来的正增长态势,增幅扩大至两位数。2017年,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5%。其中,出口总额增长8.4%,进口总额增长15.4%。四是地方财政收入增势良好。2017年,上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42.3亿元,同比增长9.1%。税源结构有所变化,在“营改增”减税、金融企业利润下滑等因素的影响下,三产财政收入增长放缓,二产财政收入增长回升,对全市财政收入贡献作用增强。五是投资、消费、就业、物价和居民收入总体稳定。全年,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

2018年山东省金融运行报告

山东省金融运行报告(2018) [内容摘要] 2017年,山东省经济运行呈现提质增效、稳中向好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接续推进,市场需求稳步扩大,就业与物价基本稳定。地区生产总值迈上7万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万元关口,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山东省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三大需求平稳增长,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增强。有效投资规模扩大,投资质量进一步提升,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高于全国投资增速0.1个百分点。外贸运行持续稳健向好,进出口总额增长15.2%,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外贸新业态发展迅速,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19.8亿元,增长4倍,“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增势较快。居民消费呈现积极变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56元,为山东省经济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三二一”结构巩固确立,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农业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工业增速企稳回升,动能转换态势明显,服务业主导地位持续巩固,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高技术行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和11.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0个和4.1个百分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43.3%。三是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改善。企业利润较快增长,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增强,2017年以来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绿色发展迎来新转折。四是重点领域财政扶持力度增大。民生领域公共预算支出力度加大,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支出分别增长8.3%、14.0%和24.7%。五是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5.5%,为连降五年后首次回升。六是房地产调控成效显著,供需结构继续优化。山东省以“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供需双向调节,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区域、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发展空间格局更加优化,深度对接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等国家战略。 2017年,山东省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与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各项部署,持续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努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实体经济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资本市场稳健发展,保险服务保障功能日益增强,金融体系逐步完善,金融市场创新发展,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取得成效,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引领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认真贯彻落实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充分发挥各类货币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和融资结构,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 山东省金融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银行业稳健运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山东省银行业规模增长平稳,市场主体日趋丰富,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1.5万亿元,同比增长4.5%。2017年末山东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0873.9亿元,同比增长8.6%,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有力支撑。同业业务规范发展,贷款利率基本稳定,银行资产质量总体稳健,金融风险防控扎实有效。

湖北省金融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模版

湖北省金融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作者:

-----------------------日期:

更多资料请访问.(.....)

2010年湖北省金融业发展情况 湖北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三月)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湖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战略,巩固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出台了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做好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的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复苏增长态势明朗。2010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5806.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十一五”期间,5年增长1.42倍,年均增长14.8%,实现了年增长由1000亿元到2000亿元的跨越;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2.9,价格水平上涨2.9%;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02.69亿元,比上年增长31.6%,相当于“十五”期间5年的投资总和,五年

年均增长29%以上;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9.44亿元,增长19.0%;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1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11.23亿元,增长24.1%,五年年均增长19%以上;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851亿元,增加16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58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5832.27元,增长15.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8%,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2010年,全省金融业加大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较好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最近5年,全省金融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全省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快速发展,继续呈现稳健运行的良好态势。一是信贷投放保持持续增长,信贷结构不断优化。截至年底,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648亿元(是2005年的2.5倍),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GDP近7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各项贷款2591亿元,全省贷款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贷款增量居中部第1位,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高于”(贷款增幅高于全省GDP增幅,高于全国贷款平均增幅,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增幅高于全部贷款增幅、占比高于上年)目标。二是资本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全省共有11家企业成功上市或过会,超过前四年的总和,上市公司数量达到73家,

2019江苏省金融运行报告

《江苏省金融运行报告(2019)》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8年,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动经济结构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全省经济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上持续增长。一是内需增长稳定,外需规模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595亿元,同比增长6.7%。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0亿元,比上年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2%,房地产投资增长14.1%。全年实现出口26658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出口额6459.6亿元,增长8.9%。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55.9亿美元,增长1.8%。二是三次产业比重深入优化,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江苏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4.5∶44.5∶5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继续向“三二一”的现代产业构架稳步优化。全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其中,全省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1.1%和8%。全省压减钢铁产能80万吨、水泥产能21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660万重量箱,去产能稳步推进。三是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价格涨幅下降。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高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连续7年保持在3%以下的较低水平。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8%,涨幅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6%,涨幅缩小5.1个百分点。四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支出有所回升。江苏省共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30亿元,同口径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58.2亿元,同比增长9.8%,积极财政力度进一步加大,其中教育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9%和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分别增长25.5%和22.2%。 全省金融运行取得新的成绩,围绕经济发展大局,金融投入继续保持了总量适度、结构优化的趋势。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新突破,直接债务融资实现“七连冠”。金融改革持续深化,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一是银行业经营稳健,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全省金融机构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4.42万亿元,同比增长7.01%,增速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全省本外币各

《江西省金融运行报告(2018)》

江西省金融运行报告(2018)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7年,江西省经济运行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经济增速保持全国“第一方阵”,经济总量突破2 万亿元。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0818.5亿元,增长8.9%,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三次产业继续保持协调发展,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4.4%、8.3%和10.7%,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3:47.7:42.0调整为9.4:47.9:42.7,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降至10%以下。 具体来看,一是三大需求总体平稳,对外贸易发展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创新高,但增速稳中趋缓。201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2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消费市场保持活力,消费结构进一步提升。201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3%,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良好。对外贸易发展加快,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增长。2017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5%,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9.8%。二是三次产业结构趋优,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地确权基本完成,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工业经济稳中提质。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保持全国领先、中部领跑势头。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1.6%,较上年分别提高0.3个和0.9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稳步加快,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201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比第一、第二产业快6.3个和2.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新增市场主体180多万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75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顺利,企业经营环境优化。2017年,全省彻底清除地条钢,钢铁去产能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单位GDP能耗较2012年下降18.6%左右;全省贫困发生率降至2.37%,50万人脱贫,1000个贫困村退出;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综合成本同比下降0.5元。三是价格水平有所回暖,就业及社会保障持续发展。2017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温和上涨2.0%,涨幅与上年持平。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9%,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年计划的123.9%;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完成年计划的156.0%。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三连调”。四是财政收支质量提升,财税收益稳步提高。2017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7%,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占比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1.0%,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民生方面占比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五是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房地产信贷增长较快。房地产开发投资放缓。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3.7%,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平稳提升。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5%和34.1%。房地产贷款量速齐升。48.6%的新增贷款投向房地产,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长32.1%,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速13.6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全省金融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总行、分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信贷投放保持较快增长,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强,地方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健全。

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

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 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3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广西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措施,在稳增长的同时注重调结构转方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增长点,消费模式不断升级,内生经济发展动力逐步增强。 金融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运行,银行业通过调整信贷结构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直接融资发展取得多项突破;证券业和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经济金融继续保持协调发展。 展望2014年,广西仍面临艰巨的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但同时也有重大发展机遇,获批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等一系列改革红利将给广西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广西金融业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快发展直接融资,为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持。

目录 一、金融运行情况 (4) (一)银行业稳健发展,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4) (二)证券市场平稳发展,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增强 (7) (三)保险市场健康发展,保障范围不断拓宽 (7) (四)融资结构持续优化,金融市场交易趋于活跃 (8) (五)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支付体系安全高效 (9) 二、经济运行情况 (9) (一)需求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所增强 (10) (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11) (三)消费价格总体平稳,生产价格持续下行 (12) (四)公共预算收支增速双双回落,民生支出得到保证 (12) (五)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13) (六)房地产市场交易复苏,会展行业快速发展 (14) (七)“两区一带”经济协调发展 (15) 三、预测与展望 (15) 附录: (17)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金融大事记 (17)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8) 专栏 专栏1:以富民强桂为目标创新推进民生金融 (6) 专栏2:政府主导金融助力“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成就新格局 (13) 表 表1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银行类金融机构情况 (4) 表2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5) 表3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7) 表4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8)

2019年江苏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9年江苏省金融运行报告

[内容摘要] 2018年,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动经济结构改革与高质量发展。 全省经济在较高的发展水平上持续增长。一是内需增长稳定,外需规模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595亿元,同比增长6.7%。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0亿元,比上年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2%,房地产投资增长14.1%。全年实现出口26658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出口额6459.6亿元,增长8.9%。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55.9亿美元,增长1.8%。二是三次产业比重深入优化,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江苏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4.5∶44.5∶5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继续向“三二一”的现代产业构架稳步优化。全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其中,全省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1.1%和8%。全省压减钢铁产能80万吨、水泥产能21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660万重量箱,去产能稳步推进。三是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价格涨幅下降。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高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连续7年保持在3%以下的较低水平。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8%,涨幅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6%,涨幅缩小5.1个百分点。四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支出有所回升。江苏省共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30亿元,同口径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658.2亿元,同比增长9.8%,积极财政力度进一步加大,其中教育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分别增长3.9%和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分别增长25.5%和22.2%。 全省金融运行取得新的成绩,围绕经济发展大局,金融投入继续保持了总量适度、结构优化的趋势。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新突破,直接债务融资实现“七连冠”。金融改革持续深化,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持续提升。一是银行业经营稳健,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全省金融机构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4.42万亿元,同比增长7.01%,增速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全省本外币各 1

金融运行分析报告

金融运行分析报告 年初以来,我联社在省、市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在银监部门、人民银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省、市工作思路,以业务经营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实力、活力和竞争力为目标,以加强信贷管理,突出执行力建设,提高员工素质为重点,以强化管理、注重效益、防范风险、稳中求进为手段,转换经营机制,强化营销观念,创新服务手段,推进精细化管理,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现将我县联社前七个月金融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经营情况 (一)资产及其构成:各项资产余额XXXXX万元,较年初增加XXX0万元,增幅为X.XX%。同比增加XXX万元,增幅XX.0X%。其中:存放央行XXXX万元,占资产总额的XX.XX%,较年初增加XXXX万元,增幅为XX.XX%;存放同业款项XXXX 万元,占资产总额的XX.XX%,较年初下降X0XX万元,降幅为-X.XX%;各项贷款XX00X万元,占资产总额的X.XX%,较年初增加X0XX万元, 增幅为X.XX%;固定资产净值XXX万元,占比X.XX%;较年初减少XX万元,降幅-X.XX%。 (二)负债及其构成:各项负债余额为XXX0X万元,较年初增加XXXX万元,增幅为X.XX%。其中:各项存款余额X0XXX万元,占负债总额的XX.XX%,较年初增加XXXX万元,

增幅为X.XX%。 (三)所有者权益及其构成:所有者权益为-XXXX万元,其中: 实收资本(股金)X0X万元,较年初增加X万元,增幅为X.0X%;资本公积XXX万元,盈余公积XX万元,一般准备XXX万元,历年亏损达XXXX万元,本期账面盈余XXX万元。 (四)财务收支及增减变化情况:各项收入X0XX万元,同比增加XXX万元,增幅为XX.XX%;其中贷款利息收入XXX 万元,同比增加XXX万元,增幅XX.XX %,金融机构往来收入XXX万元,同比增加XX万元,增幅X0X.XX%。各项支出XXX万元,其中存款利息支出XXX万元,手续费支出X万元,营业费用支出XX万元,计提固定资产折旧XX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XX万元,全县盈余XXX万元,较去年同期增盈XX 万元,增长了X.XX%。 二、存、贷款存量、增量变动情况及原因 截止X月末我县联社存款余额为X0XXX万元,较年初增加XXXX万元,增幅为X.XX%。各项贷款余额XX00X万元,较年初增加X0XX万元, 增幅为X.XX%; (一)大力组织存款采取措施 (二)营销贷款采取的措施 三、贷款结构分析 截止X月末,我县联社各项贷款余额XX00X万元,较年

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下)5200字

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下)5200字 3.出口增势强劲,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继续扩大 全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6%,其中进口、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3%和32.1%。贸易顺差462.2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的 45.4%。出口依存度和外贸依存度分别达46.6%和65%,外需日益成为浙江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出口结构变化明显,综合竞争力提升。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出口比重提高,同比分别提高2.1和1.2个百分点,对出口的增长贡献率分别达45.9%和11.5%。加工贸易比重上升,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出口市场趋向多元化,除欧盟、美国、日本三大传统市场外,对东盟、拉美、俄罗斯的出口也快速增长。 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平均单个投资规模和合同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8.6%和24.4%。全球500强企业已有?2家在浙江投资兴办了195家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引进外资成为合资、合作的主要途径,全省“以民引外”企业家数、投资总额和合同外资分别占非独资企业总数的97.9%、78.7%和86.0%。 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积极性高涨,资源开发成新亮点。2021年批准赴境外投资中民营企业家数占比达90%;浙江企业共在境外投资24个资源开发项目,实际投资8867万美元。 4.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支出结构优化

一般预算总收入突破两千亿元,增长17.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增长18.4%。财政支出1265.53亿元,增长 19.1%。 地方预算收入增长平稳,累计增幅逐月回落,其中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幅回落明显,分别比上年回落16.8和25.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受土地、能源等要素制约等影响,企业效益下降,过热行业逐步降温,房地产、建筑业税收增长乏力。 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向统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方向倾斜。城市维护费、抚恤和社会救助、支援欠发达地区等重点支出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科技支出增长29.9%。同时由于全省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出口退税支出增长较快,达 51.5%。 (二)总供给稳步增长,效益指标有所回升 三次产业继续朝稳步、协调态势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盈利能力有所回升;服务业快速增长,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 1.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结构调整继续深化 2021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加快,农林牧副渔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2.1%.粮经种植比例从上年的52.4:47.6调整为53.2:46.80 专栏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