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国情监测相关

地理国情监测相关

地理国情监测相关
地理国情监测相关

地理国情监测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的有效途径。地理国情监测,就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定位技术(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地理国情监测的实质是对相关信息的空间分布进行表述。地理国情信息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和地理演化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是直接或间接获取并能够直观地反映在地图、遥感影像等载体上的地理要素分布信息,如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江海湖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等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就是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对所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如国土面积、流域大小、道路长度等数据或数量信息;地理演化信息就是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时相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对比和动态监测,分析揭示监测对象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演化趋势,如沙漠化、石漠化、城市扩展等。

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是基础地理信息的延伸和扩展。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信息,即可以通过基础测绘直接获取的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表要素分布及其变化和各种统计分析综合信息,这也是测绘部门进行地理国情监测的首要任务。另外一类是间接信息,即与地理位置相关的矿产资源、自然灾害、气象、工农业布局、人口分布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

测绘是不能完全获取的,需要与专业部门联合进行信息获取和综合,或者在基础测绘过程中通过实地调查获取。

基于基础地理信息直接获取的地理国情监测信息,目前存在的一个较大问题就是某些指标与相关专业部门的对应标准不一致,比如土地利用、林业植被、水系、交通等,通常专业部门的分类和统计更细化一些。在标准不能协调一致的情况下,还是应该以测绘行业的标准为基准,应该强调测绘部门所获取的地理国情信息空间位置的精准度,而不是信息的细分度。对于不能直接从基础测绘成果中获取的地理国情信息,应尽量和专业职能部门联合,获取权威的专业信息并和基础地理信息有机结合,同时形成一个信息获取、信息发布的有效联合机制。

监测地理国情是促进科学管理决策的迫切需要。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要求管理者超越时间维度,把握空间布局,注重统筹兼顾,作出系统、科学、可持续的长远规划和科学决策。为此,需要通过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快速获得地表植被、土地利用、生态变化、环境演变、城镇扩张等各种地理国情信息,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内在关系和演变规律,为国家和地区制定发展战略与规划、保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应对突发事件、优化重大工程实施等提供基础资料,促进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的科学决策、科学评价、科学管理。

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夯实地理信息支撑。地理国情监测,必须建立在丰富翔实的地理信息资源积累基础之上,不仅需要掌握各时期的历史档案数据,更需要快速动态掌握最新地理信息。为此,要按照建设实景中国、智能中国的方向,加

快构建内容丰富、更新及时、服务高效的数字中国,加快实现全国测绘与地理信息服务“一个网、一张图、一个平台”。一是充分利用先进卫星定位技术手段,建设全国统一和共享的卫星导航定位服务“一个网”,提供高精度、高效率的导航定位服务。二是加快实施国家重大测绘工程,积极推动数字省区、数字城市建设,精心组织“一村一图”工程,全力打造全国测绘“一张图”。三是加快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把“天地图”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地图服务网站,尽快建成可为各类用户提供全国乃至全球地理信息“一站式”服务的“一个平台”。

地理国情可以理解为反映一国特定时期各方面国情的空间分布及固有的数量、质量、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形、图象等信息的总称。地理国情作为一种信息与其他信息相比有自己的特征。首先,地理国情具有区域性特征。地理国情应当属于空间信息的范畴,表现为国情数据与一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关联在一起,它具有直观和明显的区域性。其次,地理国情具有多维结构特征。地理国情信息在同一坐标位置上会具有多个专题和属性的信息结构。例如在一个地面点位上,可取得高度、噪声、污染、交通等多种信息。第三,地理国情有明显的时序特征。世界是运动的,地理国情反映的是客观变化的物质世界和社会现实,这就要求及时采集和更新它们,并根据多时相的数据和信息来寻找随时间变化的分布规律,进而对未来作出预测或预报。第四,地理国情具有客观权威的特征。地理国情是客观自然和与之有关的人文因素在地表的空间分布,数据量大、覆盖面广并实时变化,需要通过专业人员运用较先进的测量仪器和辅助软件进行测量、判读、处理方能获知,由于测量的记录和结果与客观存在的地理信息在精度上不可能完全一致,地理国情一旦形成即为客观事实,人们主观上难以逆转和修改,这一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明显。

一要创新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是指行政机关管理权限的划分及借以实现其职能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制度。管理体制是一项工作开展得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当前,各个专业经济部门大多有自己的测量队伍,它们各自为政,为本部门提供

了大量的与本部门管理密切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但是由于标准不一和部门利益需要,有些数据失真甚至互相矛盾。因此,为使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客观真实和公正科学,必须建立地位相对独立、管理统一归口、运作规范高效的地理国情监测管理体制。

二要创新工作机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地理国情监测又具有动态更新和公益性特点,需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以确保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能正常开展。长期以来各部门各行业采集、处理、存储了本部门本行业工作需要的大量地理信息数据,有些地理信息数据是地理国情监测必不可少的,但由于技术标准、定义和分类规则不统一等原因,这些信息成为信息孤岛,有的甚至束之高阁,必须建立标准一致、互通互联的信息整合和共享机制。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能否持续开展,除取决于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外,还取决于能否及时公布和更新,因此必须建立由专家、测绘部门和相关各方参与的地理国情数据审定、上报和统一发布机制。

三要创新法制。现代法治社会要求行政合法。作为专业性强且公益性突出的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不仅影响政府决策和经济社会管理,也必将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必须依法进行。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要及时制定或者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确立地理国情监测的管理体制,规定地理国情监测的工作机制,明确地理国情监测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地理国情监测活动的程序,赋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应有的法定效力,将地理国情监测纳入法治轨道。

肖平对进一步做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明确服务对象和用途,保证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二是与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共同发展;三是在工作中要善于挖掘新思路、新方法,从资料使用、技术路线、流程、工作机制、成果形式等方面总结归纳,形成具有参考性的标准

体系;四是形成长效的联络机制,保障地理国情监测试点项目的顺利进行。

2011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国测遥感一院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对西安世园会实施地理国情监测,并且成果丰硕,对各地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开展起到示范作用。一是开好头,起好步。通过西安世园会这个面向国际的大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业务,落实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的战略目标任务。二是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通过西安世园会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国测遥感一院的业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累积了丰富经验。三是宣传了测绘,扩大了陕西地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影响面,为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理国情监测框架体系构想

来源:中国测绘宣传中心时间:2011-04-22 10:51

【大中小】

刘耀林何建华

国情是一个国家具有自己特色的总体实际情况,地理国情则是指能通过地理位置、面积、高程、长度、趋势等空间度量表达的关于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其中既有相对稳定的客观情况,也有不断变化的事实。宏观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动态性是其根本属性。监测地理国情变化,预测变化趋势,服务于国家、地方政府决策和国民地理教育,是测绘部门的职责所在。

地理国情监测目标与任务

地理国情监测的根本目标是通过监测地理国情动态变化,分析评估地理国情时空特征及其变化发展趋势,形成权威、标准的地理国情信息产品,服务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布局与空间优化、重大战略与重大工程实施、突发事件与应急处置、地缘政治分析与重大国际问题应对等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重大决策与国民地理国情教育。

地理国情监测任务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信息的动态获取、综合分析与评估、产品生产与发布。其中,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信息的动态获取主要是利用测绘技术手段对地理要素量测及其动态变化的发现、识别、提取与数据更新,形成地理要素监测时空数据库。综合分析与评估是在地理要素监测时空数据库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探测性空间分析、时空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技术,对地理要素的数量与质量统计特征、时空分布模式、发展趋势与演变规律等进行的地理国情时空特征的综合分析、时空变化的评估与趋势预测。产品生产与发布是面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工程与突发事件应急决

策和国民地理国情教育等不同服务对象,设计的不同类型的权威、标准的地理国情信息产品,并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媒介进行产品发布,包括统计数据、图表、地图、影像、视屏动画、语音、文字报告等基本形式。

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体系

地理国情监测对象是在基础测绘关注的基础地理要素基础上的拓展,这一拓展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基础测绘已涉及地理要素在内容上的丰富和拓展,如现有基础测绘对城市和居民地的测绘关注重点是其空间位置,而为地理国情监测服务的城市和居民点监测除了其空间位置外,更多的是关注其空间形态及其与交通网络、土地利用、水资源分布之间关系与动态变化;另一方面是增加现有基础测绘没有关注或较少关注的测绘、监测对象,如滑坡、泥石流、地表形态等自然现象和疾病传播、人口迁移等社会经济现象的空间描述与监测服务。

这一监测内容框架体系可以进一步从尺度层次、变化频率、信息类型等不同的视角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别。尺度层次上划分,地理国情包括国家地理国情和区域地理国情,国家地理国情可以有两个基本视角:一是立足于全球视野,通过国家在全球中的位置以及国与国之间空间联系来反映;二是在国土地域空间内,通过地理要素的空间统计分析和地理现象与地理事件的动态监测分析与评估,反映的全国地理总体实际情况和动态变化趋势,多是冠以全国、中国、中华、国家等的地理信息,如中国国土面积、中国海岸线长度、全国森林总面积、全国水库总库容量等。区域地理国情信息主要是以反映全省、自治区、市县等行政辖区或者地貌分区、流域、都市圈、城市群、大城市地区、主体功能区等自然或社会经济分区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总体客观情况及其动态变化。

从变化频率的视角,地理国情监测内容可划分为初始测绘、定期监测、日常监测和应急监测4种基本类型,初始测绘地理国情主要对监测区域范围地进行的全范围、全要素的地理国情要素测绘,它是监测的本底基础,对于随时间发展变化不明显的自然地理要素,基本上只需进行初始测绘,辅以必要变化更新即能完成监测信息的获取。对于随时间发展变化明显,并且随时间平滑变化的地理国情信息监测,则可根据其发展演变的趋势按照一定的时间采样间隔进行定期监测。对随时变化明显、变化频率较快且无明显演变规律的地理国情监测,则需采用日常监测方式。应急监测则是对诸如地震、洪涝、泥石流、森林火灾、重大传染疾病传播等重大事件,为辅助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开展的实时监测。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体系

根据地理国情监测任务要求,可将其技术体系划分为地理要素信息的动态获取技术、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估技术、产品生产与网络发布技术三个基本方面。

在地理要素动态获取方面,随着空天地立体多元观测体系的建成,将实现全天候、多元遥感影像的全域覆盖,基本能满足地理国情实时或准实时监测的数据源需求。因此下一步实现地理要素信息的动态获取,需着力解决基于多元遥感信息的地理要素变化的自动发现、识别、自动提取和数据库自动增量更新技术。

综合分析与评估主要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本底,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等相关技术,开展诸如全国国土面积、海岸线长度等数量统计;分析地形地貌、地表覆盖、水系流域、交通境界、居住区域等要素现状数据,把握地理国情空间

分布格局;结合动态变化监测数据,深入分析地理国情动态变化监测过程信息,挖掘地理国情动态变化趋势和规律;融合其他部门信息,开展灾害应急、重大工程布局、产业优化布局辅助决策支持应用。

产品生产与发布技术重点需解决地理国情监测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产品生产的质量控制以及产品的发布与在线服务等关键技术,形成地理国情监测产品生产的业务化和产品发布的制度化。(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工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测绘部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定位思考

来源:中国测绘宣传中心时间:2011-04-22 10:47

【大中小】

刘若梅陈新湖

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 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依据,也是我们执行和管理的必要支撑手段。地理国情监测是测绘部门的重要职责,是传统测绘概念在新形势下的全新表达,是现

阶段测绘在应用服务领域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地理国情监测是基础测绘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测绘部门作为基础测绘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既是基本职责所在,也有独特的专业化优势。从测绘法对“测绘”的诠释,到测绘部门本身的职责和人才与技术积淀;从测绘成果的服务范围,到成果的权威性及精度质量的社会认可度,无一不反映测绘部门在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服务提供中,已经为地理国情信息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与技术支撑,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地理国情信息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测绘部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定位:一是立足基础测绘,同时适应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等进行科学和精细管理的需要;二是要重点为各级政府综合规划、决策、监督等服务,提供客观、公正和准确的参考信息和数据;三是根据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战略和宏观管理等需要开展监测,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测内容互为补充。从一定角度看,测绘部门开展的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不可避免地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实施的管理和监测内容有重叠,但是也有差异。重叠是由于地理国情的内涵决定的,地理国情信息本身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的特性,正如测绘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样,地理国情监测内容涉及多专业同时也服务多专业部门;差异是因不同的部门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开展监测,并借助不同的技术手段而产生。这种重叠和差异对国家制定并执行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都有益处,来自主管部门和非利害相关部门的数据,可以从多个侧面反映现状、发现问题,并提供效益评估的佐证。

测绘部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通过测绘技术手段,客观分析和量测地表空间现象的现状和变化,可以为专业部门提供基础数据参考,也可以与专业部门数据共同结合使用;专业部门的监测侧重成因分析和后续管理决策,测绘部门的

监测侧重三维和四维空间可量测的客观表象,侧重监测信息的公共基础性,二者内容互为补充。例如,2010年发生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国家测绘局在收到灾区最新航摄资料1天后,就通过航测专业方法生成了灾前和灾后数字高程模型和正射影像图,利用专业软件计算出几条沟的泥石流掩埋堆积情况,包括堆积体土石方总量、最宽处、最窄处、最深处以及掩埋深度等值线图等,详细验证了专业地质人员实地勘察、估算的结果,为前线指挥部发布数据提供参考和佐证。又如我国自1999年启动了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工作以来,至2007年退耕还林(草)实施范围涉及全国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79个县(含县级单位)、3200多万农户、 1.24亿农民,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草)任务约3.64亿亩。10年来,耕地、林(草)地、荒漠化等数字变化和景观格局变化如何进行验证,直接影响此项政策的执行和效益评估。国家规划部门、统计部门、财政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等需要的数据,很多是基于相关业务部门的统计汇总或以抽样调查的方式上报,地理国情监测可对此类数据进行空间定位和分析,与专业部门数据相互验证。测绘部门开展此类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是基础测绘服务的延伸与深化,与专业部门数据互补,对摸清家底有很大作用。

现有测绘成果以提供静态信息为主,如地形图上有河流的准确位置、常水位、高水界、流速、流向等等。据此,使用者可以分析、推断出正常年份某河段的水资源量。但是这些信息是地形图信息间接提供的,动态的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将弥补此类不足。可以预见,通过建立新的地理国情监测指标体系并系统地开展动态监测工作,未来测绘部门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可以像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一样,作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底图,为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服务。

地理国情监测是党和国家赋予测绘工作的新职责、新任务和新要求,是未来测绘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体现了测绘服务领域的拓展和测绘管理职能的进一步强化。当今测绘信息化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变革时代,即以地理国情监测为核心的测绘信息化向知识化变革。监测地理国情是现阶段技术发展潮流下测绘工

作的必然战略方向和趋势,也是全社会对提高测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测绘部门应该抢抓机遇,积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努力实现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测绘发展战略,不断提高测绘科学发展水平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作者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地理国情监测的应用分析和对策

地理国情监测的应用分析和对策 发表时间:2018-11-20T16:05:25.18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作者:冯国杰吴晶晶 [导读]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地理测绘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正经历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阶段,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是指从地理研究的角度出发 青海省第一测绘院青海西宁 810001 摘要: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地理测绘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正经历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阶段,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是指从地理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地理国情的监测的结果来开展对应工作,随着监测技术的进步,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文章重点就地理国情监测的应用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对策 引言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对测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未来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正从定位和制图,走向工程应用、管理与辅助决策、信息服务、控制与管理等社会调控方面。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地理信息的形式、内容、专题层次、尺度等应用需求不断扩大和深化。地理国情监测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提出的,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1地理国情监测概述 所谓地理国情,是指包括国土疆域面积、地理区域划分、地形地貌特征、道路交通网络、江河湖海分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城市布局和城镇化扩张、生产力空间布局、灾害分布等在内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在宏观层面的综合表达,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监测就是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测绘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对地理国情进行动态的测绘、统计和分析研究,及时为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等提供地理国情信息服务,以提高科学决策、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地理国情监测属于国家基础测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基础测绘工作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 2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地理国情信息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和地理演化信息,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是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实施基础测绘获取的可量测的、高精度的基础测绘成果,主要包括了地形地貌、水系及附属设施、道路交通、居民地、土地利用等地理要素的分布信息;地理统计信息是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如道路长度、地区面积、水库库容等;地理演化信息是在动态测绘的基础上,通过获取不同时间段的地理信息,采用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揭示被监测对象的变化演进规律,并对监测对象的未来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所形成的相关信息,如冰川退缩、城市扩张、地表升降等。从地理国情信息所涵盖的基本要素看,监测对象基本上都包含在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体系要素之中,并与传统地形图表示的基本要素相吻合,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地理国情监测的一些基本内容。地形图表示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工矿建筑物、公共设施和独立地物、道路及附属设施、管线和垣栅、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地形图注记等。 3地理国情监测面临的问题 3.1测绘能力 地理国情监测相关的测绘能力包括测绘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分析与分发能力,地理国情监测是对地表实施持续的动态测绘,监测数据具有实时性强、准确性高、覆盖范围广、监测频率高以及成果展现方式丰富等特点,因此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对测绘数据获取、处理以及地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工作流程的测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资金投入 目前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资金获取的主要来源还是国家的基础测绘经费,而这些经费还主要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如常规4D产品等)的生产、更新和维护,很多省份甚至还没有完成全省范围内1:10000比例尺4D产品的全面覆盖。近年来,通过从传统测绘到信息化测绘的不断推进,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技术水平、装备设施和人才队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前期投入相对较大,且短期内无法及时完成资金的回收,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现有的基础测绘经费仍不足以维持地理国情监测的长期持续性发展,使得许多工作难以开展。 3.3标准体系 地理国情监测具有涉及行业领域广、学科交叉强、数据获取量大、服务需求多样化等特点,现有的测绘标准中仅涉及了其中某些环节某些方面,部分标准滞后,不能很好地指导实际生产,同时还存在部分现有标准之间协调性差、现有标准和地理国情监测要求不一致等问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标准体系。为了使地理国情监测能够全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要建立和完善地理国情监测相关标准体系,确保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权威性。 3.4成果应用 地理国情涉及到跨地区、跨部门的专题地理信息,各种专题地理信息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也将造成地理国情监测数据难以利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正是这样一个公共的、权威的、标准统一的平台,将地理国情监测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相结合,既能满足监测成果应用的需求,又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重点工程建设思路相吻合。 4地理国情监测的应用对策 4.1建立地理国情监测机制,强化测绘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 地理国情监测既是测绘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持续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提升地理国情信息服务水平,必须建立顺畅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明确地理国情数据是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并通过修改《测绘法》调整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发布制度,强化测绘部门相关职能,由测绘部门适时发布地理国情监测报告;二是在现有条件下加快调整基础测绘工作内容,把地理国情监测作为基础测绘的重点任务,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同时将地理国情信息直接作为基础测绘成果由测绘部门适时发布;三是按照不同周期,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14T09:41:01.9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作者:张艳峰刘现印陈瑞聪 [导读] 文章重点就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地理国情监测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它的开展对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作用。弄清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联系和区别,能促进地理国情监测和基础测绘协同发展。文章重点就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测绘;联系;区别 引言:随着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广泛开展,对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数字城市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天地图服务、应急测绘保障、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等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准确把握地理国情监测的目标任务,全面促进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意义。 1地理国情监测的特征分析 1.1地理国情监测具有区域信息的集成性特征 地理国情监测所涉及与涵盖的信息多为区域性的地理信息。将普通的地理信息同实际的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形成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数据,这便是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主要特征。 1.2时间性与现势性成为地理国情监测的显著特征之一 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反映的是截至到某个时间点的某个时间段内地理信息发生的变化情况。在自然地理方面主要是指地形与地貌发生的变化;在人文地理要素的变化中,则包含了区域的城镇化变化与国情信息的动态变化,这些都能够体现出地理国情监测的时间性特征与现势性特征。 2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区别与联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获得了高度的重视。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测绘地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针对各项工作做出了比较明确的划分,通过采用针对性的手段完成具体的工作,在多方面来确保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测绘在能够和谐推进,实现互补的同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相对而言,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存在较大的区别,两项工作虽然具有共同的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并且紧密联系的存在又促使相互之间存在较多的交集。经过大量的总结与分析,认为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联系和区别,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二者在概念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3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交通、地表覆盖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其所形成的成果数据量大,涉及多个行业,成果的综合分析突出。基础测绘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其成果相对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针对性强,涉及行业较少,且未包含统计分析信息。第二,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是相互联系的。基础测绘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了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更新了国家、地方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都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既有数据基础,又有技术储备,而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成功开展,其成果被多个行业应用并反映良好,又促进了基础测绘的转型升级。 3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策 地理国情监测是在地理国情普查成功开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吸取了传统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普查的成功经验,有效的促进了传统基础测绘向新型基础测绘的转型升级。山东省在2016年出台的“十三五”新型基础测绘实施方案,即是在地理国情普查成功开展的基础上对传统基础测绘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近两年的实施,成果得到多个省级政府部门的应用并受到好评。 3要促进地理国情监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1对已有测绘成果予以合理与科学地应用 地理国情监测在数据采集阶段采用的技术手段同基础测绘采集手段区别不大,因此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可有效利用已有的各种测绘成果,包括年度更新的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遥感影像、卫星影像资料等。山东省“十三五”基础测绘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山东省1:10000基础测绘五年更新三次,每年度对水系、道路等重要要素进行定期更新,这些成果都可以作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数据基础,可以为国情监测工作的内外业数据采集提供参考。另外,2015年以来开展的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部分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国情要素采集,如城市空间格局的专题性监测成果,可以作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国情要素中心城区范围采集的依据。 3.2汲取基础测绘同地理国情普查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地理国情普查在开展时,成功沿用了传统基础测绘先内后外的作业模式,有效减少了外业采集的工作量;普查阶段应用了开展基础测绘时收集的交通水利民政等多个部门的参考资料,确保了成果的权威性和完整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吸取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普查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做到地理国情监测和基础测绘协同联动更新,在进行行业部门资料收集和外业数据采集时,分析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的区别联系,做到一次资料收集兼顾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一次外业调绘兼顾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减少内外业工作量,真正做到“最多跑一次” 。 3.3加快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的推广 科技的发展推动着测绘技术手段日新月异,近年来不少新技术新装备在开展基础测绘时得到应用。同样,这些新技术和新装备也应用到地理国情监测中,并得到发展。如无人机进行基础测绘时一般用于影像的获取,在地理国情普查开展中,青岛某单位用小型无人机搭载智能手机进行短距离外业调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在山东省推广;传统的基础测绘应用遥感信息提取软件进行植被类型的提取,

GQJC 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20170527

编号:GQJC01-2017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技术规定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2017年5月

目录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基本要求 (1) 3.1数学基础 (1) 3.2精度要求 (2) 3.2.1数据采集平面精度要求 (2) 3.2.2拓扑要求 (2) 3.2.3地表覆盖分类精度 (2) 3.2.4地理国情要素属性精度 (3) 3.3数据现势性 (3) 3.4数据一致性 (3) 3.5数据接边原则 (3) 3.6元数据 (4) 3.7数据完整性检查要求 (4) 4数据分层组织 (4) 4.1总体说明 (4) 4.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8) 4.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8) 4.3.1铁路与道路要素 (8) 4.3.2水域要素 (9) 4.3.3构筑物要素 (10) 4.3.4地理单元要素 (11) 5属性定义与说明 (16) 5.1总体说明 (16) 5.1.1通用属性项 (16) 5.1.2专有属性项 (17) 5.1.3属性缺省值 (18) 5.2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19) 5.2.1地表覆盖数据集(LcrDataset)属性定义 (19) 5.2.2专有属性说明 (19)

5.3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20) 5.3.1铁路与道路要素 (20) 5.3.2水域要素 (27) 5.3.3构筑物要素 (33) 5.3.4地理单元要素 (35) 6数据采集一般性要求 (52) 6.1影像资料使用原则 (52) 6.2数据采集总体要求 (52) 6.3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要求 (54) 6.4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要求 (56) 6.4.1铁路与道路 (57) 6.4.2水域 (58) 6.4.3构筑物 (59) 6.4.4地理单元 (59) 7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0) 7.1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 (60) 7.2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1) 7.2.1地表覆盖变化分类 (61) 7.2.2伸缩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 7.2.3新生型地表覆盖变化信息采集 (61) 7.2.4地表覆盖变化信息记录方法 (62) 7.3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2) 7.3.1地理国情要素变化分类 (62) 7.3.2地理国情要素变化信息采集总体要求和记录方法 (62) 7.3.3有关要素类型变化信息采集要求 (63) 7.4生产元数据记录要求 (64) 7.5监测成果数据检查基本要求 (64) 7.5.1总体要求 (64) 7.5.2变化数据层检查 (64) 7.5.3变化数据层与本底数据关联检查 (64) 8汇交要求 (65) 8.1汇交数据内容 (65) 8.2成果汇交前整理 (65) 8.2.1省级任务区数据接边与数据组织 (65)

地理国情监测复习资料(教学课资)

第0章 绪论 1、国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地理国情:是空间化、可视化的国情信息,是从地理空间角度分析、研究、描述和反映一个国家自然、经济、人文的国情信息。 3、监测:是对事物动态变化的监管和检测。 4、地理国情监测:是对地理相关的国情进行动态测绘、统计和分析研究。(概念本质:是地理监测在国家尺度上的一种变化监测) 5、地理国情监测的数据特点:海量性、 多维性、异构性、多源性(位置、属 性和时间) 6、监测的最终目的 :获取事物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分析变化信息的合理性 7、地理国情监测的特点:系统集成性、 动态变化性、主动服务性、准确可靠性、过程完整性。 8、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发展趋势:随着数据获取技术、数据分析方法、数据 表达方法等发展,向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技术集成发展、数据源的多样性、更科学的时效性监测、监测成果的共享服务、更先进的监测设备、多部门协同监测。 9、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及过程 内容: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环境调查与监测、农情监测、森林和湿地监测、灾害动态监测、水文监测、海洋监测、矿产资源调查与监测气象监测 10、地理国情监测系统的功能:国情信息普查、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综合分析与决策建模。 11、地理国情监测活动涉及的关键核心技术: 遥感技术(偏重空间位置的现状、变化数据的获取);GIS 技术(时空数据管理、

数据的分析、信息共享等);地理和社会经济调查与地理编码技术(偏重属性数据的获取、属性数据的空间化技术等) 第1章地理国情普查 1、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2、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地形地貌普查、地表覆盖普查、地理单元普查。 3、地理国情普查的对象(范围): 地表自然要素(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 人文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 4、地理国情普查的目标:查清我国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 5、地理国情普查的任务:查清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查清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开展地理国情信息综合统计分析、建立覆盖全国的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 6、地理国情普查任务时点:普查标准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需利用2015年3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获取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对前期普查成果进行核准,形成符合标准时点要求的成果。 第2章地理国情监测的数据获取 1、众源地理数据:是由大量非专业人员志愿获取并通过互联网向大众或相关机构提供的一种开放地理数据,是有别于传统测绘产品的一种新型地理空间数据。 2、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类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理国情监测变化数据、地理环境实时监测数据。 3、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获取的技术特点:多传感器集成、高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 4、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获取的要求:高可靠性、高时效性、准确性、覆盖范围广、灵活性。 5、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获取的主要来源:遥感(航天卫星、航空、低空、地面等)、GNSS、数字测图、无线传感器、专业监测站网、地理统计调查、众源地理空间数据。 6、众源式地理国情监测数据(OSM)的应用:道路网变化监测与更新、兴趣点动态更新、应急地图制作。 第3章地理国情监测遥感数据处理 1、影像的几何畸变:原始影像上各地物的几何位置、形状、尺寸、方位等特征与在参照系统中的表达要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变形。 2、影像的几何纠正:是指从具有几何畸变的影像中消除畸变的过程,从而建立影像上的像元坐标与目标物的地理坐标间的对应关系,并使其符合地图投影系统的过程。 3、几何校正的方法:直接法、间接法 4、遥感数据的类型:有两种类型:

地理国情监测相关

地理国情监测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的有效途径。地理国情监测,就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定位技术(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地理国情监测的实质是对相关信息的空间分布进行表述。地理国情信息可分为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和地理演化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是直接或间接获取并能够直观地反映在地图、遥感影像等载体上的地理要素分布信息,如地形地貌、道路交通、江海湖泊、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等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就是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等技术方法对所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如国土面积、流域大小、道路长度等数据或数量信息;地理演化信息就是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时相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对比和动态监测,分析揭示监测对象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演化趋势,如沙漠化、石漠化、城市扩展等。 地理国情监测信息是基础地理信息的延伸和扩展。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信息,即可以通过基础测绘直接获取的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表要素分布及其变化和各种统计分析综合信息,这也是测绘部门进行地理国情监测的首要任务。另外一类是间接信息,即与地理位置相关的矿产资源、自然灾害、气象、工农业布局、人口分布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

资源三号卫星在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的应用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资源三号卫星在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的应用 系部名称: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遥感科学与技术09-2班 学生姓名:刘鹏 指导教师:陆宇红 职称:研级高工 黑龙江工程学院 二〇一三年六月

The Graduation Thesis for Bachelor's Degree Application of No. 3 Resources Satellite in the Geographic Conditions Monitoring Project Candidate:Liu Peng Specialty: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ass:09-2 Supervisor:Senior Engineer. Lu Yuhong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3-06·Harbin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摘要 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工作,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生产任务,利用国产卫星影像完成正射影像生产并利用其完成地理国情监测。地理国情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监测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本论文以呼玛县为例,选取1:5万卫星影像作为本论文实验区。首先,探讨通过国产卫星影像与国外卫星影像对比确定国产卫星影像在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存在的优势,并确定在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利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其次,利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的正视及多光谱影像,借助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各种专业的资料制作DOM,利用DOM数据对应相应的项目指标对地理国情项目中的要素进行采集及分析;利用多光谱影像进行地表覆盖分类解译;最后,提交的成果为技术流程图、利用资三卫星制作的正射影像及在此基础上采集的地表覆盖分类及基本要素数据样例。 关键词:地理国情;卫星影像;资源三号;DOM;地表覆盖

2017年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 基础理论

2017年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基础理论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就业形势怎么样?某名企人力资源总监曾先生表示,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合理、专业特色突出、专业建设规划切实可行、就业前景广阔。下面就给您分析一下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就业形势怎么样吧!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是为了满足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战略、突发事件、宏观管理等对地理国情监测紧缺人才的迫切需求,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现代测绘技术、人文社会科学调查技术,具有地理国情动态获取、集成处理、综合分析和评估等能力的交叉复合型专门人才的新型专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的开设,有力填补了我国地理国情监测领域专门人才培养的空白,必将开启测绘遥感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方面的全新应用,为我国地理国情监测做出新的贡献。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自然地理环境、文化历史传统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情况的总和,也是指某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是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的依据,也是执行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的客观基础。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即以地球表层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等为基本内容,对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各种条件因素做出宏观性、整体性、综合性的描述,涵盖了国土疆域概况、地理区域特征、地形地貌特征、道路交通网络、江河湖海分布、地表覆盖、城市布局和城镇化扩张、环境与生态状况、

生产力空间布局等。地理国情监测,就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利用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对自然、人文等地理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图件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地表变化频繁,地理国情复杂。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全面掌握我国的地理国情信息,可以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重要决策依据,是制定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信息基础;是科学管理的必要支撑手段,可以为综合规划、决策、监督等部门提供独立、客观和现势的参考信息和数据,为相关专业部门的监测提供基础;有助于国民准确认识基本国情,提高全社会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不仅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非常必要和紧迫。 专业概况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国家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提名者:中国测绘学会 提名意见: 地理国情是不可缺少的国家重要战略性信息资源,地理国情普查是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该项目围绕首次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难题,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创立了系统化的地理国情内容与指标体系,解决了地理国情内容指标构建、要素信息提取、三维时空数据库构建、时空统计分析等技术难题,研制了地理国情要素提取与解译、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地理国情普查内外业一体化数据处理等软硬件装备,制定了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理国情信息提取等系列工程化标准规范,建立了国家级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库以及可支持全国与地方开展统计分析业务的高性能计算平台,构建了从遥感影像获取、数据处理、信息提取、外业核查、数据建库、统计分析到服务应用的完整业务链,建成了从技术突破、装备研制、标准制定,到地理国情信息服务的国家级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技术体系,支撑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全面完成,首次摸清了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等地理国情家底,保障了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的顺利开展,开辟了地理国情监测研究新领域,促进了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监管等提供了决策依据,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成果曾获得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 同意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 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重要依据。全面、客观、准确、高效地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科学揭示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开展了林业、农业、土地等专项调查监测,因受技术限制,统一综合的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一直处于空白,严重制约国家重大战略、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为此,国务院于2013年发文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新的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如何科学准确的摸清家底、发现规律、预测变化、提出决策,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面临内容指标构建、要素信息提取、三维时空数据库构建、时空统计分析4大难题,在世界范围内尚无先例可循。自2009年始,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创立了系统化的

地理国情监测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

地理国情监测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应用体系,以及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对策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化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 (2015)-5-161-1 地理国情是从地理空间角度分析、研究、描述和反映一个国家国土疆域概况、地理区域特征、地形地貌特征、道路交通网络、江河湖海分布、土地利用与地表覆盖、城市布局和城镇化扩张、孕灾环境与灾害分布、环境与生态状况、生产力空间布局等自然、经济、人文的空间化、可视化的国情信息。地理国情监测是国家行使内部宏观和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地理国情监测的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不断丰富,为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1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综述 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和地理、人文、社会经济科学调查技术,综合各时期档案和调查成果,以地球表层的自然、生物和人文这三个方面的空间变化和相互关系特征为基础内容,对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各种条件要素进行宏观性、综合性、整体性的调查、分析和描述。总体上,

进行地理国情监测活动,涉及的关键核心技术包括三个部分:(1)遥感技术(偏重空间位置的现状、变化数据的获取);(2)GIS技术(时空数据管理、数据的分析、信息共享等);(3)地理和社会经济调查与地理编码技术(偏重属性数据的获取、属性数据的空间化技术等)。 一个完整的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主要包括确定监测任务 的区域、设计监测技术框架(技术流程、技术组成、技术标准等)、监测目标、监测对象、内容和指标评价体系、选择监测尺度、选择监测数据源、数据获取手段、数据处理方法、监测信息的提取、数据分析方法、监测结果评价、监测结果表达、监测成果发布、监测数据执行的标准规范、质量控制和质量评定及管理决策应用等内容。 2地理国情监测信息化技术应用体系 以省级地理国情监测应用为例,总体技术路线大致如下图1所示。 技术实施方案主要包括: (1)地理国情要素信息提取技术。从多尺度和多源遥感数据源中提取具有较高现状和变化识别精度的居民地、道路交通、地表土质、植被、水系等重要地理要素的技术方法。利用SAR遥感数据以及控制测量成果,精确确立地表沉陷模型,实现地表沉降变形监测。 (2)地理国情统计信息获取技术。建立多尺度地理国

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研究_孙雪菲

实 践 与 探 索 310 INTELLIGENCE 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研究 吉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孙雪菲 纪国良 高木娟 摘 要:地理国情监测以地球表层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等为基本内容,对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各种条件因素做出宏观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调查、分析和描述。本文对我国的地理国情监测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进行了概括与研究。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 GPS RS GIS 一、引言 地理国情监测是对国情基本要素的空问分布特征、空间组合关系、空间分布及组合变化趋势进行动态和连续的监测,并对成因进行分析、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的手段和方法的组合。地理国情监测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1]。 地理国情监测全面反映国家自然资源及其消费主体的空间关系变化,是科学规划自然资源消费空间布局的重要支持。地理国情监测可以将重要水体、森林及污染情况等自然环境要素信息集成整合,综合反映国家生态和环境发展现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数据支持。以地理国情数据为基础,实现各类经济社会信息与地理信息的融合处理,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演变和内在关系,准确判断发展趋势,是开展国民经济统计、城乡规划、重要工程实施、工农业生产布局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重要基础依据,对于提升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地理国情监测的概念 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资料,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要素等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三、国内发展现状 2010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对测绘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中,首次要求国家测绘局“加强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2011年3月,包括知名院士在内的测绘界的技术和管理精英们对地理国情监测项目进行了评审和论证。 2011年3月7日,国家测绘局和陕西省政府举行合作开展地理国(省)情监测试点签字仪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于2012年展开全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并于2015年12月将用时4年全面完成地理国情普查和重要、典型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可以说地理国情监测从概念的提出到项目的规划再到地区试点,已逐渐成为测绘部门今后的一项重要使命[2]。 四、主要应用领域 地理国情监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含:国土、林业、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发改委、海洋与渔业、民政等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国土资源国情监测、森林覆盖率国情监测、城市国情监测、水系与水域变化国情监测、土地利用与覆盖国情监测、环境国情监测、农林业国情监测、地表形变国情监测、城市绿化率国情监测、平原绿化率国情监测、湿地资源及变化国情监测、地面沉降与其他地质灾害国情监测、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国情监测等重要地理国情监测系统。 五、3S 技术的应用 在地理国情监测的过程中3S 技术应用的重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3S 技术快速定位获取地理要素信息 与传统信息获取方法相比依靠遥感技术(R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获取和提取的信息具有准确、高效实时、快速、周期性、动态性、全天候等诸多优点,从而能够保证监测数据的时效性[3]。 (2) 应用3S 技术全面、高效地对目标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地理国情监测的数据量往往是海量的,并且是空间、属性、统计等信息的综合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强大空间信息存储和空间分析的能力,它不仅可以实现对属性数据的常规统计分析和查询,更重要的是它能同时对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诸如Overlay、 Buffer、路径分析和追踪分析等处理,在对同期信息按地理位置进行空间查询分析的同时,也可实施不同期信息的空间叠加分析,从而完成动态分析与监测,以及基于GIS 技术的稳定性分析模型预测预报模型的开发研究监测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的演变过程,进而进行成因分析和评价,制定相关治理对策等。 (3)应用3S 技术将监测成果进行快速发布和共享 地理国情监测的最终目的是将各类信息以地图、影像及其他多媒体方式进行发布,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自然、社会、文化资源的动态变化,使政府和企业能够以地理信息为基础做出相应决策。应用GIS 的网络发布、共享技术不仅可实现信息资源的远程查询和开放共享,使远程空间分析和处理成为可能,并且GIS 的多维可视化技术还能克服人脑对大量数据进行三维、甚至高维分析的局限性。 六、结语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国情复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地表变化比较频繁。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同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因此,充分利用测绘先进技术、数据资源和人才优势,加快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提供真实可靠和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桂德竹,林宗坚,张成成.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基础工程的探讨[J]. 2012年第1期:24-26. [2] 夏春涛.中国国情与发展道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3] 何勇,冯雷.地球空间信息学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地理国情监测复习资料

第0章绪论 1、国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地理国情:是空间化、可视化的国情信息,是从地理空间角度分析、研究、描述和反映一个国家自然、经济、人文的国情信息。 3、监测:是对事物动态变化的监管和检测。 4、地理国情监测:是对地理相关的国情进行动态测绘、统计和分析研究。(概念本质:是地理监测在国家尺度上的一种变化监测) 5、地理国情监测的数据特点:海量性、多维性、异构性、多源性(位置、属性和时间) 6、监测的最终目的:获取事物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分析变化信息的合理性 7、地理国情监测的特点:系统集成性、动态变化性、主动服务性、准确可靠性、过程完整性。 8、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发展趋势:随着数据获取技术、数据分析方法、数据表达方法等发展,向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技术集成发展、数据源的多样性、更科学的时效性监测、监测成果的共享服务、更先进的监测设备、多部门协同监测。 9、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及过程 内容: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环境调查与监测、农情监测、森林和湿地监测、灾害动态监测、水文监测、海洋监测、矿产资源调查与监测气象监测 10、地理国情监测系统的功能:国情信息普查、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综合分析与决策建模。 11、地理国情监测活动涉及的关键核心技术: 遥感技术(偏重空间位置的现状、变化数据的获取);GIS技术(时空数据管理、数据的分析、信息共享等);地理和社会经济调查与地理编码技术(偏重属性数

据的获取、属性数据的空间化技术等) 第1章地理国情普查 1、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2、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地形地貌普查、地表覆盖普查、地理单元普查。 3、地理国情普查的对象(范围): 地表自然要素(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 人文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 4、地理国情普查的目标:查清我国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 5、地理国情普查的任务:查清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查清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开展地理国情信息综合统计分析、建立覆盖全国的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 6、地理国情普查任务时点:普查标准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需利用2015年3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获取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对前期普查成果进行核准,形成符合标准时点要求的成果。 第2章地理国情监测的数据获取 1、众源地理数据:是由大量非专业人员志愿获取并通过互联网向大众或相关机构提供的一种开放地理数据,是有别于传统测绘产品的一种新型地理空间数据。 2、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类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理国情监测变化数据、地理环境实时监测数据。 3、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获取的技术特点:多传感器集成、高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 4、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获取的要求:高可靠性、高时效性、准确性、覆盖范围广、灵活性。 5、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获取的主要来源:遥感(航天卫星、航空、低空、地面等)、GNSS、数字测图、无线传感器、专业监测站网、地理统计调查、众源地理空间数据。 6、众源式地理国情监测数据(OSM)的应用:道路网变化监测与更新、兴趣点动态更新、应急地图制作。 第3章地理国情监测遥感数据处理 1、影像的几何畸变:原始影像上各地物的几何位置、形状、尺寸、方位等特征与在参照系统中的表达要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变形。 2、影像的几何纠正:是指从具有几何畸变的影像中消除畸变的过程,从而建立影像上的像元坐标与目标物的地理坐标间的对应关系,并使其符合地图投影系统的过程。 3、几何校正的方法:直接法、间接法 4、遥感数据的类型:有两种类型: (1)使用光学传感器获取的是地物的影像数据,如SPOT、TM、Quick Bird、Worldview、Geo-eye影像数据等;

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运用

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1-08T13:25:49.42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作者:白青海 [导读] 地理国情是国家国情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它从地理空间的层面探究与描绘国家的国情信息 内蒙古自治区航空遥感测绘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地理国情是国家国情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它从地理空间的层面探究与描绘国家的国情信息,是疆土面积、城市分布、土地运用以及土地覆盖等相关要素在宏观层面的全面描述,具备多尺度、区域性、客观性以及时间序列等特点。由于地理国情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时间性和动态性,为了准确掌握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变化趋势、分布特征、地域差异等情况,需要对地理国情实施空间化、动态化和定量化的持续监测。 关键词:测绘技术地理国情监测遥感 1 概述 地理国情监测是利用现代化先进测绘技术,对地理国情进行科学、有效的一项监测工作,其主要是将已有的测绘成果档案整理、归纳,同时针对地形、水系、交通、地表覆盖等要素的空间化、动态化以及定量化信息实施监测,并对其分布特点、变化量等状况实施统计分析,形成反映各种环境、资源、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图表以及分析报告等。地理国情监测最为重要的内容是自然地理要素,涵盖了地表覆盖、地形地貌、水系、自然环境以及矿产等。现阶段,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实施了地理国情监测,我国在实行地理国情监测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 2 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运用 2.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RS)是一类针对物体实施长远距离观测的技术,其往往会将卫星、飞机等当作主要的媒介,经过传感器接受和传达被观测对象向外所发出的电磁波信息,同时针对信息实施相关处理。其重要特征便是取得信息非常迅速、精准性强,不但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全新的动态影像数据,并且还能够取得稳定性、长久性的图像信息,此数据信息能够当作有关项目的直观参考材料。现阶段,伴随国家科学技术变革创新进程的加速,遥感技术的发展同样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遥感影像计算机解译技术的产生使得测绘人员可以更为高效地完成解译的相关工作,数据的正确率与影像解译的精准程度均有所增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测绘工作者实施外业调查工作的压力,推动了工作品质与效率的提升。在最近几年时间里,遥感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地理国情监测中获得了大量的运用,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GIS 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独特的非常重要的空间信息体系,GIS 最重要的作用便是对地理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其大致涵盖了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以及网络分析等多种分析方式。能够应用空间分析的方式科学地处理现实中所遇到的各种地理问题。例如,通过对不同年度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可得到各种地类的变化情况和变更方向;通过对某一时间段多个年度的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可得到该时间段内各种地类的变化趋势,从而达到对地理国情进行动态监测的目的,也可为政府制定土地结构调整政策提供依据。合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中的 Spatialanlysis 模块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更科学、更高效、更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 2.3 BIM 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以建筑项目全部有关的数据信息为基石,创建起相应的三维模型,经过数字信息模拟出建筑物全部的相关信息。将 BIM 技术应用于地理国情监测过程之中,首先需要将 BIM 技术和测绘信息充分融合,将测绘数据转变成信息模型。地理国情监测的核心是对被监测对象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利用 BIM成果,在其上扩展地表覆盖、国情要素、人口、经济等专题数据,实现空间位置与统计信息相关联,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空间相集成,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辅助信息。结合最终的监测结果,创建起涵盖关键地理信息与代表性信息的动态化数据库,从而创建起面对政务运用的地理国情服务体系与信息公布载体。地理国情监测环节运用 BIM 技术能够达到监测目标可视化、立体化的成果展示与信息共享。 2.4 无人机航摄技术 无人机航摄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测绘技术,其可以获得高精度与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目前,已经在国家重要基础测绘、测绘工程以及数字化城市创建等层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其服务领域日益扩展。例如:在 2017年的 10 月 9 日,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运用大载荷旋翼无人机装载高光谱成像仪,顺利获得了金华市浦江县翠湖水域面积大约为 0.2km 2 对应的高光谱影像。依托高光谱设施具备无损害、迅速以及精准性等优势,能够达到遥感定量反演,在林业数据获取、作物生长态势监测、病虫害面积分析、土地运用监测、以及环境减灾等层面都有着大量的运用。为我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装备支持。 2.5 飞艇遥感测绘技术 飞艇遥感测绘,有效的融合了无人机技术与遥感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迅速取得低空较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信息的方式。此技术具备专用化、低费用、小型化、迅速以及即时监测等相关优势,可作为卫星遥感和常规航空遥感的重要补充手段。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总局“监测地理国情、创建数字中国,壮大产业、创建测绘强国”的整体目标,国家测绘技术中心和中航工业特种飞行器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协议,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依托中航工业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所具备的技术优势,促进飞艇遥感信息系统的产业化发展,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全新的设备、全新的技术保障,也为我们国家的地理国情监测以及应急保障工作奠定较好的装备基础。 3. 监测步骤与分析 (1)运用 RS 技术提取地表覆盖信息。试验区域影像的分辨率相对较高,2014 年与 2016 年的 DOM 分辨率都高达 0.5m。从高空分辨率影像角度来看,通常需要大量的像元才可以构成一个真正意义层面的分类对象,同时景观的形状、架构、细节以及纹理等相关信息凸显。然而面向目标的影像信息获取方式是能够经过分割算法(最为常见的是多尺度分割)将大量邻近的同质性像元构成斑块对象作为具体的处理单元,融合对象的纹理、光谱、空间以及形状等多类属性信息针对斑块对象实施区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处理以像元方法为基础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