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市政学课堂笔记

市政学课堂笔记

市政学课堂笔记
市政学课堂笔记

市政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市政的主要特征:

1、政治性

2、历史性

3、整体性

4、综合性

5、动态性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1、市政主体

2、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

3、市政管理规律

市政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系统的研究方法

2、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

1、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

2、加强市政学研究,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的迫切需要。

3、加强市政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市政管理人才。

第二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城市的特点:

1、人口与物资的高聚集性

2、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3、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

4、文化构成的异属性

城市的发展阶段P23

1、古代城市阶段(特征P23)

2、中世纪城市阶段(特征P23)

3、近代城市阶段(特征P23)

4、现代城市阶段

特征:(1)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2)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

(3)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4)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

(5)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城市化的特点:

1、增长迅速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

城市化衡量指标有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

1、城市化水平指标

2、城市化速度指标

3、城市化质量指标

城市化的动力:(论述)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1)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2)为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

(3)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4)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5)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1)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2)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

(3)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4)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3、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1)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

(2)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窨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

(3)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地域的展开得以实现

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

2、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

3、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

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

5、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方针:

1、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的龙头

大城市的优势:

(1)大城市能够节约成本,带来较高的经济效应(2)大城市的发展能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大城市发展可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4)少数大城市向现代化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在全球竞争上获得区域优势

2、强化中等城市功能,发挥其在城市体系中的中介优势

3、合同发展小城市,促进农村城市化

小城市优势:1、便于农业剩余劳动人中的转移2、利于农村社会转型

3、利于地方性城市网络系统的形成

第三章城市功能和结构

城市功能的特征:1、整体性2、结构性3、层次性4、开放性

城市功能的类型:1、共同功能2、主导功能3、特殊功能4、综合功能

影响城市功能的主要因素:1、自然条件2、城市的经济实力及其主导产业3、行政区划城市功能的具体规律:1、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规律2、主导功能变异进化规律3、功能升级增量规律

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化途径:

1、实现以市场中心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多元化发展

2、因势利导地确定和发展城市的主导功能

3、增强城市外部功能,完善城市内部功能

城市经济结构主要内容:1、城市的产业结构2、城市的企业结构3、城市的所有制结构

4、城市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

城市社会结构的内容:1、城市的政治结构2、城市的文化结构

3、城市人口的自然结构

4、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密度2、城市布局3、城市形态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

1、经济发展

2、企业行为

3、居民行为

选择和建立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原则:

1、依据城市性质选择合理的城市总体形态

2、端正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

3、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整城市空间结构

实现城市总体结构的合理化,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实现社会生产总过程四个基本环节的平衡

2、实现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平衡

3、实现社会生产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4、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5、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

6、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主要功能和多种功能

城市体系的特点:1、整体性2、动态性3、开放性4、层次性5、重叠性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1、互补性2、中介性3、可输性

城市体系的类型:1、金字塔型2、多核型3、网络型4、带状型

建立城市与区域密切联系的作用:

(1)它是城市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2)它能促进城市内部的新陈代谢

(3)它是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前提(4)它是形成地区市场和全国市场的先决条件

(5)它是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的基础

经济区的运行原则:

1、经济开放、横向联合的原则

2、平等竞争、利益共享的原则

3、依托中心、统一规划的原则

4、生态独立、突出特色的原则

5、区域协调、优势互补的原则

中心城市的类型P821、全国性中心城市2、地区性中心城市3、省区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的作用:1、中心城市是组织和发展专业化协作的枢纽

2、中心城市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先导

3、中心城市是调节国民经济活动的枢纽

影响中心城市强度的因素:1、中心城市规模的大小和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

2、城市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

3、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第四章城市性质、规模和类型

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1、确定城市性质,能为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城市性质,能为确定城市的合理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3、能明确城市部门结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4、能合理租用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确定城市性质的原则:

1、全局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

2、区域内各城市合理分工的原则

3、城市现状和未来发展相结合

4、详尽地占有和分析资料

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计划、远景规划和区域规划

2、区域自然、资源、能源、国防及历史条件

3、城市发展现状

4、城市发展远景

5、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1、定性分析法2、定量分析法3、比较分析法4、综合分析法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指标:人口数量、占用地面积、国民生产总值

城市规模包括两个内容:城市总规模和单个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分布意义:

1、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2、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的经济、资源优势

3、有利于确定和保持城市的合理发展规模

4、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发挥各自的优势

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影响因素:P94

1、国土面积和资源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城市发展的历史

4、人口规模等因素

城市规模分布的规律P941、规模——位序分布规律2、城市规模等级分布规律

3、规模——中心地分布规律

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1、自然资源和能源2、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

3、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

4、城市的性质和结构

城市规模的效益特点:1、规模性2、空间性3、外在性

城市规模成本主要包括:1、外部成本2、“门槛”成本3、疏解成本

城市分类的原则: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2、经济分类的要求与行政分类的现状相结合的原则3、城市体系对城市功能的要求与城市功能现状相结合的原则4、功能、规模、隶属和地域分类相结合的原则

按照城市的性质或功能分类:1、综合性城市2、工业城市3、矿业城市4、交通港口城市5、商业金融城市6、风景旅游城市7、科学文化城

按照城市的行政地位分类:1、直辖市2、副省级市3、地级市4、县级市

按照城市的人口规模分类:1、特大城市2、大城市3、中等城市4、小城市5、镇按照城市的地理位置分类:1、沿海城市2、内地城市3、边境城市按照城市的结构进行分类:1、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2、封闭式城市和敞开式城市

3、集中式城市和分散式城市

第五章市政体制

市政体制的内容:1、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2、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3、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市政体制的基本关系:P113

1、城市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城市的代议机构与行政机构是两对基本的关系,它们决定着市政体制的其他关系。

2、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市委与城市的国家机构的关系是市政体制的主要关系,它主导和决定着市政体制的其他关系。

3、社会团体对城市的国家机构的利益表达,主要是通过中共市委集中后,转化为权力机构的意志

4、市与区县的关系,大量的是市级代议机构、行政机构与区县代议机构、行政机构的关系

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关系P114

1、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延伸,国家政体的内容决定着市政体制的内容,市政体制的形式必然与国家政体的形式相统一

2、市政体制一方面与国家政休具有统一性,另一方面与国家政体相比较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城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础,国家政权的巩固,有赖于城市政权的巩固

市政体制的作用P116

1、市政体制通过调整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啬统治阶级的团结,调动统治阶级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2、市政体制通过协调城市政党组织、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

3、市政体制通过改革和完善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巩固统治阶级在城市的统治地位

4、市政体制通过调整城市政权的组织结构,适应城市政权先例统治和管理职能的需要

5、市政体制通过促进城市政权有效地先例统治的管理职能,适应城市经济体制和生产力的发展

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特点P119(次要)

1、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形式多样化

2、政党组织通过竞选掌权

3、西方国家的市长、市议员和市法官一般分别由市民直接选举产生

4、城市一般不辖区和县,市和县、乡镇的政府是独立平等的地方政府,都直接受省、州的领导

5、利益集团比较活跃

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形式多样化P119(次要)1、政党组织通过竞选掌权2、分权制衡

3、市不辖区

4、利益集团活跃

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类型(了解)P122(次要)1、市议会制2、议会市长制3、市长议会制4、市委员会制5、市经理制

议会市长优点是:有利于市议会监督市政府的工作;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的特别行政市长和市议会双重负责,在西方国家的市政管理中是比较独特的

缺点:市议会对市政府工作不适当的监督,会降低行政效率

大都市地区的管理体制(解决跨地区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同原有的市县乡镇相互分割的管理体制之间的矛盾的途径)P128

1、极少数大城市市辖区、市、区的政府分工协作,管理城市公共事务

2、大城市兼并小城镇

3、大城市与县乡镇的合作

中国市政体制的特征P131(可单独作为简答)

1、全国城市的市政体制比较统一

2、中共市委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3、市政府、市法院和市检察院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4、中共市委和市级国家机构全面地领导中共区、县委和区县级国家机构的工作

5、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在市政体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市街体制类型P134(次要)

1、市、区和街道三级型,直辖市和多数的地级市属于这种类型

2、市和街道两级型,县极市属于这种类型

市街体制的改革:1、适当合并市辖区和街道,从而扩大它们的范围

2、市政府向区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向街道办事处适当下放权力

3、使市政府、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职权法制化、制度化

市领导县的类型:1、地市合并型2、划县入市型3、升市领县型

第六章市政管理机关

中国共产党市级组织机构的具体构成P1381、市党代表大会2、市委员会3、市委常委

4、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市委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的三方面P1401、政治领导2、思想领导3、组织领导

各民主党派的市代表大会拥有的职权:P141

新时期城市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方针P142

1、有计划地稳定地发展组织

2、大力吸收德才兼备的青壮年人才进入领导班子,逐步实现新老合作与交替

3、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骨干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领导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

4、在配备领导班子和吸收新成员时,把好政治关,防止反对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人和严重违法犯罪的人进入民主党派组织和掌握领导权力

城市民主党派组织在城市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P142

1、发展城市社会主义民主

2、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出力

3、协助城市有关部门开展统战工作

充分发挥城市各民主党派作用的对策P143

人民政协委员会的组成、任期和职权P144

市人民政协的组织原则P145

市政协的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P146基本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主要任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为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P147市人大常委会的职权P149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的职权P152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市长的职权P155

现有城市政府职能和机构存在的弊端主要有:

1、政企不分,城市政府直接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事务

3、现有城市政府机构重叠庞大、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

市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1、需要原则2、精干原则3、法制原则4、效能原则

城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目标:

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城市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

3、深化城市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

4、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城市政府工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工作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

5、按照依法治市、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城市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城市行政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

城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1、按照社会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1、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2、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的经济、资源优势

3、有利于确定和保持城市的合理发展规模

4、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发挥各自的优势

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的影响因素:P941、国土面积和资源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城市发展的历史

4、人口规模等因素

城市规模分布的规律P941、规模——位序分布规律2、城市规模等级分布规律

3、规模——中心地分布规律

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1、自然资源和能源2、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

3、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

4、城市的性质和结构

城市规模的效益特点:1、规模性2、空间性3、外在性

城市规模成本主要包括:1、外部成本2、“门槛”成本3、疏解成本城市分类的原则: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2、经济分类的要求与行政分类的现状相结合的原则3、城市体系对城市功能的要求与城市功能现状相结合的原则4、功能、规模、隶属和地域分类相结合的原则

按照城市的性质或功能分类:1、综合性城市2、工业城市3、矿业城市4、交通港口城市5、商业金融城市6、风景旅游城市7、科学文化城

按照城市的行政地位分类:1、直辖市2、副省级市3、地级市4、县级市按照城市的人口规模分类:1、特大城市2、大城市3、中等城市4、小城市5、镇按照城市的地理位置分类:1、沿海城市2、内地城市3、边境城市按照城市的结构进行分类:1、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2、封闭式城市和敞开式城市3、集中式城市和分散式城市

第七章市政与市民参政

为什么说传统的市民概念正受到新的挑战P168

1、从身份上看,城市居民的首要条件是持有有效的城市户籍

2、从地域上看,市民是指居住和生活在市辖区或城区范围内的居民

3、从职业上看,市民是指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的职业群体

在现代城市社会中,对市民行为和市政管理影响较大的市民构成,主要有三个层次:

人格构成、审计署构成、文化构成

市民在人格构成上的主要特征:1、理性重于情感2、时尚重于传统

3、个人主义倾向

4、消费主义倾向

5、较强的心理调试与平衡能力

影响市民素质的因素:1、市民素质取决于市民对城市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

2、取决于市民的语言、地理、历史和传统的情感与意志特征

3、取决于市民的文化、价值、知识和能力素质状况

4、取决于市民的道德水平和城市精神的塑造

市民素质的特点:

1、具有整合性特点

2、市民素质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特点

3、市民素质在其发展中具有可塑性特点

市民的基本权利P1791、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2、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3、享有人身自由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4、享有劳动、休息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5、享有文化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市民的法定义务与公共道德P181

作为一个城市居民,既要认真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又要遵守城市政府制订和倡导的各市政管理法规、规章、公约和公共道德规范

1、要认真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P181

2、遵守城市政府制订和倡导的各市政管理法规、规章、公约和公共道德规范P182

3、有义务遵守城市公共道德规范,发扬良好的道德风范P182

市民政治权利的保障P1831、选举权P1842、罢免权P1843、在市民与政府的关系中,市民可以通过一引起行政法规,维护市民的合法权益4、市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也有法律和制度保障(如“集会、游行示威”自由权利的有效实现)

市经济与劳动权利的保障P185

1、通过民法通则和经济合同法保障

2、通过宪法中有关劳动问题的保障

3、市民的知识产权也有相关法律和法规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障P187

1、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2、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3、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4、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市民权利的自我保护P1891、市民要知道到哪里去起诉2、市民起诉时须明确自己提供的基本材料3、市民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向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市民参政的主要内容P192市民参政的意义:1、市民参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切入点

2、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

3、市民参政是廉政建设的推进器

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1、个人联系渠2、代理人或代表渠道3、集团参与渠道4、市民监督渠道

第八章市政职能

把握市政职能概念应该注意的问题P201

1、市政职能状况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性质和城市政府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国家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市政职能

2、市政职能是历史的产物,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政府有着不同的市政职能

3、市政职能的主体是城市人民政府

4、市政职能的客体是城市公共事务

市政职能的特征P2021、广泛性特点2、服务性特点3、规范性特点4、城市政府在其职能范围内享有较大的自治权,具有自主性特点5、市政职能的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特点市政职能的意义P203

1、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各项公共事务及其管理活动的组织化,代表了城市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反映了城市政府行为的基本目的和宗旨

2、市政职能决定着城市政府管理范围和组织规模

3、市政职能取决于国家和地方行政体制,又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城市各级政府上下左右的行政关系,是中央、省和城市政府权责分工和事务分割的重要依据

4、市政职能是城市政府实施“三定方案”的重要依据

5、市政职能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政府管理的绩效和成败,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和未来

城市职能的分类标准P205

第九章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的特性:1、综合性2、权威性3、特殊性4、动态性5、科学性

城市规划的基本依据:1、国家生产力的布局规划2、城市在一定的城市体系中的地位

3、城市的自然、经济和人文的地理条件

4、城市的发展战略

5、城市的经济计划

《马丘比丘宪章》是城市规划理论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它是《雅典宪章》的姐妹篇

城市规划有下列基本的作用P239

1、城市规划是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的结合体,它从城市建设上保障经济建设的发展

2、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它指明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

3、城市规划是用地和建筑的规范,它促进个别和城市整体的土地和建筑的效益

4、城市规划是市民生活质量的卫士,并通过指导产业设施、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建设,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

城市规划的原则:1、城市规划与国家、地区的经济和建设等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2、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原则

3、用科学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水平的原则

4、以人为本的原则

5、合理和节约用地的原则

6、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原则

7、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原则

8、统筹兼顾、综合部署的原则

9、城市建设与国家、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城市规划的内容P2421、城市总体规划2、城市分区规划(意义)3、城市详细规划(意义)国家的管理机构P249

我国建设部的城市规划局是国家对城市规划的主管部门;

省、自治区政府的建设委员会或城乡建设厅负责省、自治区内各城市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并下设城市规划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在直辖市中,北京、上海两市的政府设置城市规划委员会,负责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决策、协调、制定地方行政规章等工作,另设城市规划管理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省会城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多数地级市的市政府,都设立了城市规划管理局,以加强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

对规划区内土地的城市规划管理:1、对建设用地提出选址意见书

2、审定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中的用地位置和界限

3、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对土地的其他方面城市规划管理

对规划区内建筑的城市规划管理1、对一般建筑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对城市基础设施中的管线铺设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对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道路桥梁施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对建筑的其他方面城市规划管理

第十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P2601、生产性2、公益性3、承载性4、垄断性

5、超前性

6、系统性

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P2671、是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2、是市民生活的基本条件

3、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一个减少污染的环境

4、避免和减轻各种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危害

5、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广义的城市经济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经济建设的一部分狭义的城市经济建设,不包括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机构类型P2761、综合机构2、专业机构3、协调机构4、临时机构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P278

1、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统一领导,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根本保证

2、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配合,以及区、县政府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分工协作,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组织保障

3、改革和依靠基础设施的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是健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关键

4、吸收多种所有制经济投资和经营基础设施,是搞活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新途径

5、人民城市人民建,是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源泉

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管理,不同于一般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特点P280

第十一章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自然环境的特征P28

1、人工环境的扩大和自然环境的后退

2、自然环境的物理和化学的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

3、自然环境对城市居民的积极作用有所削弱,而消极作用正在扩大

4、城市环境管理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

5、城市环境管理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6、有助于保护市民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水平

7、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8、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别

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现代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是环境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

我国关于环境管理的32字方针:P292

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1、综合利用、化害利的原则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谁污染谁治理、

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6、依靠群众、大家动手的原则7、环境管理法制化的原则城市环境污染的特征P2981、污染的内容全面性2、污染的范围广泛性3、污染的时间长期性4、污染的危害严重性

城市环境污染种类P2991、空气污染2、水域污染3、固体废物污染4、噪声污染

5、土壤污染

市政府环保部门的职责P301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内容P302

1、排污管理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三同时”制度,即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

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4、限期治理污染源制度

5、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6、污染赔偿制度

7、环境监测制度

8、环境质量标准制度

9、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10、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绿化的保护作用P3051、净化空气2、减弱噪声3、净化污水4、调节小气候

5、防止火灾

6、监测环境污染

7、保持水土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作用P3091、保护着市民的身体健康

2、保持着城市的整洁面貌,有利于城市的对外交往和发展旅游业

3、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门,它陶治和展示着一个城市市民的高尚情操

第十二章城市经济管理

城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P314

1、城市经济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城市经济管理是城市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3、城市经济管理是发挥城市经济中心作用的重要保证

4、城市经济管理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城市经济管理的特点1、市经济管理的区域性2、城市经济管理的综合性3、城市经济管理的双重性城市经济管理的任务P317

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计划

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

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

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

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

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

城市经济管理的原则P3191、取得最佳城市经济效益的原则2、政企分开的原则

3、兼顾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

4、条块结合的原则

城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城市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城市财政的作用P3251、促进城市建设和维护,实现城市规划2、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3、促进城市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4、保障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P3281、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的划分

2、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

3、在合理确定的地方财政收支基础上,科学地核定地方上解和补助地方的数额,实行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以调节地区结构和分配结构城市市场管理的意义P335

1、搞好城市市场管理有利于维护城市经济秩序

2、搞好城市市场管理有利于城市企业生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3、搞好城市市场管理有利于保障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城市市场管理的原则P337

1、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

2、依法管理市场的原则

3、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

4、专门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城市土地管理的必要性P248

1、城市土地本身的特点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

2、城市土地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

3、中国城市土地的国有制要求加强城市土地管理

城市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坚持的原则P3581、“认地不认人”原则2、房、地产一致原则3、效益不可损原则

城市传统住房制度的弊端P362

1、住房建设投资欠账太多,城市住房问题越来越严重

2、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城市住房建设陷入恶性循环

3、刺激了住房需求的过度膨胀,导致了住房分配不公

4、扭曲了居民的消费结构,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

1、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市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

2、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

第十三章城市社会管理

城市人口管理地位P3671、城市人口管理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

2、加强城市人口管理是充分发挥城市功能的有力保障

3、加强城市人口管理是维护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必要条件

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主要任务三方面P367

1、贯彻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2、控制城市人口的机械变动

3、实现对城市流动人口全面统一的管理

城市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P3701、限制流入量与居住时间2、完善法制,依法管理流动人口3、区别对待,分类分片归口管理4、制定规划,把流动人口纳入规划管理的轨道原有城市人口管理制度的弊端P3721、造成了实际上的不平等2、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3、延缓了人口城市化进程4、城市人口管理工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城市人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P372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意义P3741、城市治安管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

2、城市治安管理是开展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3、城市治安管理是维护我国声誉和搞好对外开放的重要条件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包括:城市区划内的各级公安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的职责P376

1、执行和实施国家有关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研究制定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政策和法规草案

3、研究定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规划及其实

施措施4、组织和开展城市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容P377

1、主体方面的综合治理(具体内容P378)

2、措施方面的综合治理(具体内容P378)

城市社会保障的构成P379

1、城市社会保险

2、城市社会救助

3、城市社会优抚

城市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P3801、“国家福利型”的社会保障模式

2、“社会共济型”的社会保障模式

3、“个人储蓄型”的社会保障模式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目标P381

1、贯彻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

2、坚持公平与效益相统一,实现保障的社会化

3、坚持资金筹集与保值相结合,实现保障资金运行的良性化

4、规范管理行为,实现社会保障事务管理的有序化

城市社会保障管理的作用1、有利于城市社会稳定2、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

3、有利于落实城市计划生育

4、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要性P382

1、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3、实现社会稳定和公平的必然要求

我国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P383

1、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2、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

3、社会保障社会化的原则

4、社会保障基金化的原则

5、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我国城市社会保障改革的目标与思路P384

目标: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提高社会保障事业的管理水平,形成社会保险基金筹集、运营

的良性循环机制,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与社会保险基金经营要分开。

城市社会保障改革的方向是:使社会保障事业走向社会化、基金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基本思路:P384

社区的构成要素P3861、稳定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地域2、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的人群3、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4、具有本地特征的文化积淀5、居住人群对居住地的情感沟通和心理认同

城市社区主要的特点P386

城市社区的类型P3871、法定社区2、自然社区3、功能社区

社区管理的内容P3881、管理属性的多重性2、管理主体的多元性

3、管理实践的参与性

4、管理过程的系统性

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

3、社区卫生保健

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城市社区管理的意义P391

1、搞好社区管理,有利于通过社区规范来调解和整合社区中的矛盾冲突和利益纠葛

2、有利于培育社区成员民主自治主体意识和能力,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3、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发展

4、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入推进

第十四章城市公共事业管理

城市教育的特点P3931、集聚性2、综合性3、先进性

城市教育的重大意义P394

1、教育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

2、教育为城市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着充足的人才保障

3、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

我国城市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P398

1、政府教育管理的权限太大,学校的自主权缺乏

2、教育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方式僵化

3、教育管理缺乏充裕的条件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城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P399

转变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重新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以及政府、社会与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

城市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P3991、改革过于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和模式

2、加强社会参与办学和管理,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和教育产业化

3、加强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提高高校本身的自主能力

城市科技管理的基本内容P402

1、确定城市科技发展规划

2、制定并实施科技发展计划

3、科技活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4、科技活动的调控和评估

城市科技管理的条件与保障应该具备的条件P403

1、完善科技立法,保护知识产权

2、增加科技投入,拓宽科技资金融资渠道

3、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4、加强城市党政领导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管理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P406

做到“四个结合”: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有于科研机构与企业相结合;有利于军用科技与民用科技相结合;有利于发展科技事业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P406

1、继续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

2、继续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

3、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4、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

5、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中介机构

城市文化的内含P407

1、宏观意义上,城市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在城市区域的总和

2、中观意义上,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的总和

3、微观意义上,城市文化是城市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图书博览,以及各种社会性、群众性娱乐活动的总和

城市文化基本原则P410

1、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2、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

3、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城市卫生的构成P417

1、环境卫生(大气、水、土壤、城乡规划建设和生活居住条件等)

2、劳动卫生(也称生产卫生,指生产劳动场所和活动过程中诸因素对生产劳动者的健康的影响)

3、生活卫生(家庭、社会活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诸因素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卫生发展管理的内容P422

1、社会和经济体制

2、制定卫生政策

3、制定卫生规划与编制规划预算

4、制定计划与实施计划

5、评价与调整规划

6、情报支持与法律支持

城市卫生的分类管理P4231、医事管理2、卫生防疫管理3、药政管理4、妇幼卫生管理我国城市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P424

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随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一建市政实务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 市政公用

第一章:城市道路工程

?????????????? ???道路行车速度;快速路;主干路;道路宽度;城市道路的分类 分级因素次干路;路面结构厚度; 支路;交叉口形式;除快速路外的各类道路根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又分为Ⅰ级、Ⅱ级、Ⅲ级。 高级路面:路面刚度大、强度高、稳定性好。运输成本低、建设投资高、养护费少。按结构强度分类次高级路面:维修、养护、运输费用较高。柔性路面:行车荷载作用路面按力学性质分类30?????????????????? 下产生的弯沉变性较大,在反复荷载下产生累积变形, 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变形——沥青路面;刚性路面: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现出 较大的刚性,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混凝土路面;城市道路分类路面等级面层材料使用年限(年) 水泥混凝土快速路、主干路 高级路面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天然石材1512沥青贯入式碎(砾)石 次干路、支路次高级路面8沥青表面处置 ?????? ??路基在地表按道路的线型(位置)和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1、为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提供基本条件;路基性能要求 2、道路的支撑结构物; 3、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路基性能主要指标:整体稳定性、变形量。 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路基断面形式路堑——全部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分为重路堑、半路堑、半山峒三种形式;路基分类半填、半挖——一侧挖方、另一侧填方;12?????????? ????从材料上分: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路面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不同粒料或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1、直接承受行车的作用;路面性能要求 2、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提高道路服务水平(经济性、舒适性); 、平整度;、承载能力:具备相当的刚度和强度,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能力; 3、温度稳定性:较高的温度稳定性,即较低的温度、湿度敏感度;路面性能主要指标 4、抗滑能力强; 5、不透???????????水性; 6、噪音量低的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特点: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对路面的材料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要求也逐渐降低,为适应这一特点,路面结构多层次的。

一建 市政实务 中铁某局网校听课笔记 老师推荐

2015年一建市政实务中铁某局网校听课笔记老师推荐 老师提示:黑体部分必须重点记忆 一、城镇道路工程 1.1.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 1.1.1.城镇道路分类与分级 一、城镇道路分类 根据道路在城镇规划道路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根据道路对交通运输所起的作用分为全市性道路、区域性道路、环路、放射路、过境道路等;根据承担的主要运输性质分为公交专用道路、货运道路、客货运道路等;根据道路所处环境划分为中心区道路、工业区道路、仓库区道路、文教区道路、行政区道路、住宅区道路、风景游览区道路、文化娱乐性道路、科技卫生性道路、生活性道路、火车站道路、游览性道路、林荫路等。在以上各种分类方法中,主要是满足道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功能。 二、城镇道路分级 我国现行的《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在充分考虑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及对沿线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将城镇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四个等级。 快速路,又称城市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 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要骨架。 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结合主干路组成干路网。 支路为次干路与居住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的连接线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三、城镇道路路面分类 (一)按结构强度分类 (1)高级路面:具有路面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好的特点。它使用年限长,适应繁重交通量且路面平整、车速高、运输成本低,建设投资高,养护费用少,适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公交专用道路。 (2)次高级路面:路面强度、刚度、稳定性、使用寿命、车辆行驶速度、适应交通量等均低于高级路面,但是维修、养护、运输费用较高,城市次干路、支路可采用。 (二)按力学特性分类 (1)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路面,包括沥青混凝土(英国标准称压实后的混合料为混凝土)面层、沥青碎石面层、沥青贯入式碎(砾)石面层等。 (2)刚性路面: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现出较大的刚性,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刚性路面主要代表是水泥混凝土路面。 1.1. 2.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一、结构组成 (一)基本原则 (1)城镇沥青路面道路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大部分道路结构组成是多层次的,但层数不宜过多。 (2)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因而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3)按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 (4)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级路面面层与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 (5)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 (二)路基与填料 1.路基分类 根据材料不同,路基可分为土方路基、石方路基、特殊土路基。路基断面形式有: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

2016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第二轮复习笔记

1K411000城镇道路工程 一、城镇道路概述(小白龙2-1.avi) 1、按地位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P1,2015版教材,下同) 各种分类方法中主要是满足道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功能。(P1) 口诀:快知主次注释:知-支 口诀:15年找个十八岁的小三,真是个混蛋小三。注释:十-10,八-8,三-30 3、按力学分类(P2) (1)柔性路面:弯沉变形较大、抗弯程度小;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主要代表是 各种沥青类路面。 (2)刚性路面:弯沉变形很小、抗弯强度大;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主要代表是水泥混凝土 路面。 口诀:道路力学刚柔并济:炕大碗小很刚强,不过一揉就变为碗大炕小,还青了。注释:炕-抗,碗-弯,揉-柔 4、道路结构:从下到上分为路基、垫层(可选)、基层和面层。 (1) 城镇沥青路面道路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P2) (2)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组成包括路基、垫层、基层以及面层。(P5) 5、雨期施工质量基本要求(P337)<各层通用> (1) 加强与气象台站联系,掌握天气预报,安排在不下雨时施工。 (2) 调整施工步序,集中力量分段施工。 (3) 做好防雨准备,在料场和搅拌站搭雨棚,或施工现场搭可移动的罩棚。 (4) 建立完善排水系统,防排结合;并加强巡视,发现积水、挡水处,及时疏通。 (5) 道路工程如有损坏,及时修复。 口诀:和象棋九段高手棚起,最坏情况不得输。注释:棋-气,输-疏 6、冬期施工基本要求(P337)<各层通用> (1) 应尽量将土方、土基施工项目安排在上冻前完成。 (2) 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O C时,或最低环境气温低于-3O C时,应视为进入冬期施工。 混蛋小三

0715市政学作业答案闭卷考整理

0715市政学闭卷考作业答案整理(按照拼音顺序) [单选题]把市政看作是国家整个地方政权的组成部分,这种看法属于(A:城市政权说)。牋 [单选题]城市常住人口是指(B:拥有城市户籍的城市人口)。牋 [单选题]城市的共同功能是(A:为城市生产、生活和提高人的素质提供服务的功能)牋 [单选题]城市的权力在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之间的配置及其相互制约关系,是我国(牋C.市政体制的核心?)。牋[单选题]城市复杂的社会生活结构决定了西方国家市政职能( B.内容的广泛性) [单选题]城市公共财政的首要职能是( B.资源配置职能) [单选题]城市功能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叠加性发展)。牋 [单选题]城市环境中人类活动及其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性质是(C:对立统一)。牋 [单选题]城市教育管理过程的第一步是(A:教育预测)。牋 [单选题]城市区别于乡村的最显著特征是(A:人口与物质的高聚集性)牋 [单选题]城市上层建筑的构成的及其相互关系,称为(A:城市的社会结构)。牋 [单选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B.生态结构变化) [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组成要素主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同时还包括( D.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 [单选题]城市税收征收管理的根本作用是(A:实现城市税收分配关系)。牋 [单选题]城市文化活动最基本的构成是(D:群众性文化行为)。牋 [单选题]城市政府对城市经济活动的决策、计划、组织、调节和监督,属于(C:城市经济管理)。牋 [单选题]城市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而引起的财政收支是(A:公共财政收支)。牋 [单选题]从狭义的上讲,市政主体是指( C:城市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 )。牋 [单选题]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类第三次大分工是( C:商人阶层的出现 )。牋 [单选题]衡量市政管理效能的重要指标是( A.市政绩效) [单选题]具有垄断性质的城市土地市场是(A:一级市场)。牋 [单选题]认为市政是指城市政权,这是从哪个角度讲市政的(D:从政权角度)。 [单选题]社区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D.服务社区居民) [单选题]失业保险管理的特点是普遍性、强制性和( B.互济性) [单选题]市政绩效对市政管理实绩的测量主要属于( B.定量测量) [单选题]市政主体是指(A:城市政权机关)。牋 [单选题]特大城市是指市区非农业人口在(D:100万以上的城市)。牋 [单选题]我国城市效仿西方设置市建制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在( A.清朝末年) [单选题]我国市政体制的主要形式是(C:市人民代表大会制)。牋 [单选题]我国市政体制中属于核心领导地位的是(D市党委 ) [单选题]西方国家的市长和市议员的产生方式是通过选民( C.直接选举)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是(牋燘:确定城市性质、发展方向??。牋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旧城改造内容的是(C:保护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牋 [单选题]下列国家中实行市经理制的是(D:美国)。牋 [单选题]下列机构中属于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机构的是(D:城市建设委员会)。牋 [单选题]下列监测类型用于监测污染大户的是(B:污染源监测)。牋 [单选题]兴办基础教育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基础教育事业经费应该( C.以财政拨款为主) [单选题]一般来说,在各类大城市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城市的(C:经济结构)。牋 [单选题]在城市公共交通中,速度快,载客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的交通工具是(B:地铁)。牋 [单选题]在地域范围上,市政由以往单独管辖城市市区,发展到还管辖周围广阔的乡村地区,出现“城乡共治”局面是在(A.公元前6世纪的古罗马时代) [单选题]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私人被授权进行投资建设,完工之后在一定期限内由私人经营管理,利润为私人所有,到期之后再将项目移交给政府部门,这称之为(授予特许权) [单选题]在三位一体的市政控制体制中,领导控制的重点是( D.资源调配) [单选题]在我国,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产生于(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牋 )。牋

《市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知识

《市政学》复习重点知识资料A卷 一、名词解释 1、市政:是指国家在城市区域设置的国家政权机关,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整个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各种手段对城市及市民有关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 2、市政学:研究城市公共权力机构,特别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有关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 3、市政主体:从广义上说,市政主体为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和各种国家机构。从狭义上讲,市政主体仅指城市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 4、城市市民:通常是指在城市居住、工作、生活的所有合法公民,是城市的主人,在城市生活中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5、市政客体:从广义上说,市政管理的对象或客体有着广泛而复杂的容,既包括市辖区域的各种社会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又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各项专门管理活动。 6、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7、市政体制:是国家政体在城市的延伸,即城市政权的组织形式,它是规城市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之间、城市的政党组织与国家机构之间,以及城市的国家机构上下级之间关系的各种法律、规章和惯例的总称。 8、市经理制:由市议会聘任一位专业人士担任市经理,专门行使行政权,但并不是市长。 9、市长议会制:有独立的市政府与市议会,分别行使行政权于议决权,市长与市政府的地位高于市议会的地位。 10、市委员会制:市委员会既是市议会又是市政府,兼行市的议决全和行政权。: 11、城市行政说:指的是把市政理解为城市的行政管理。 12、市政决策:是城市的政党组织集中选民的公共意志,把它们转化为城市代议机构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以及城市的行政机构或司法机构贯彻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对具体的行政事务或司法案件做出决定或判决,从而形成的处理城市公共事务的一般规和具体意见。 13、市政职能:是受中央和上级政府领导的、由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城市行政区域国家机构、尤其是行政机构统治和管理社会的各项职责的总和。 14、市政执行:指城市人民政府以贯彻落实市政决策为核心的职务行为,是市人民政府和它的工作部门以及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中枢的决策、指令的过程。 15、市政协调:指的是由不同的协调主体所承担的、在不同层次对市政参与者在城市的公共事务中的利益和行为进行协调的组织体制和运行过程。 16、城市规划:就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规划城市空间的布局和各项建设而进行的一项综合部署。 17、市政绩效:是城市政府为实现市政职能、管理城市公共事务所取得的工作业绩和社会效能的总称。市政绩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市政绩效是一个多层次

2016年一建市政实务备考经验+独家学习笔记 一次性通过市政实务经验分享

一次性通过市政实务经验分享 建造师考试=90%实力+10%运气 个人情况简介:03年中专毕业,07年成人专科,13年网教专升本,在某国企工作8年,搞施工测量,其实中专学的是**工程,因为到单位时候,安排搞测量,就去了,那个时候不懂,后来才明白,没人愿意搞施工测量,各种委屈也许测量同行体会更深些,10年跳出施工单位,转作测量监理至今,搞测量时候傻咧咧的,根本不知道看书学习,其实那个时候空闲时间还多,做监理后才接触了更多测量以外的东西,明白了证书的重要性。 另本人文笔不好,如果您觉得啰嗦过多,可以挑着看,下面简单谈下我2016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专业考试的所经过的学习经过。首先之所以选择市政公用专业是因为他挂靠费用高,其次是盲目跟风,因为身边的同事都考这个专业。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心理准备 选择市政公用专业,就意味着你要付出,首先在选择专业时,就要做好强大的心理准备。做到什么程度呢,要有承受住戒网5-6个月的心理准备,包括手机上网和无线上网,以安心复习;还要有当年中考或者高考前夕学习的尽头。然后作为80后大军的一员,做到这点比较难,那就需要自己创造条件。 2、课件书本准备 实务课本也可在买一个正版的,一盗一正,用起来顺手,正版的

的确质量好些,经得起看。我的盗版书,一本看成两本那么厚了。 经济梅世强老师经济有此老师一人足矣但他对第三章划的内容讲解不是很多,近几年第三章考试内容有扩大的成分且建设部13年出了新的貌似83号文,与书上的很大不同,用旧书的朋友要特别注意,第三章要等新书,旧书内容可以不看。 管理顾永才老师如果不够加上肖国祥老师一般也够了 法规有一定基础的,比如考过2建的,直接陈印大师一人的课件足矣。没有一定基础的建议王竹梅老师+陈印老师(王竹梅老师的,我听了几节课,讲解太细致,所以没听) 之所以推荐大师,是因为大师讲课不是划书的,他们讲课幽默诙谐,让你感到轻松,尤其是陈印大师,初次考一建一定要先把陈印老师的第一第二节课答题通用方式听两遍以上,好处多多。 以上推荐大师,都是考友近10年推荐的,具有强烈的可信任性,和可行性。 下面说说专业科目,市政公用包含了近10个专业,出题范围极光极大,就算降低分数线或者放水增加考分,其困难程度在今后的考试中依然独占鳌头。 因为建造师考试,重点无论过多久,依然是重点,必须年年考,或者隔年靠,非重点书上讲解的再多依然不会考的,这个考试不同于其他考试,不是说今年考了明年就不考了,切记不是这个概念。 市政实务推荐陈明老师,听他考试近三年的课件,其次是曹铭明(曹老师的课件我没有,因为工地没网,我没下载,是考友推荐的)

市政学笔记总复习 April,2014

绪论 1.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是地理学. 2.城市就是“城”与“市”的结合体,是筑有防御设施的交易场所. 3.城市与农村相比有以下本质特征: (1) 高度的聚集性(集聚是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 (2) 社会性 (3) 经济性 (4) 系统性 (5) 开放性 (6) 复杂性 4. 聚落体系从低级到高级一般有: 小自然村,村庄,镇,城市,大都市,大都市区,城市群,城市带. 5. 监制镇为城市型聚落的最低层次单元. 6. 人类第一批城市诞生于距今5000~6000年间. 7. 现代城市发展有以下特点; (1) 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城市职能从综合性到专业性. (2) 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3) 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 8. 经济手段是市政管理最为重要的手段. 9. 1991年1月, 清政府制定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第一次创立了城镇的规范. 10. 广州市成为中国近代行政区域建制意义上的第一个市. 11. 市政的特征: (1) 历史性 (2) 公共性 (3) 双重性(指市政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4) 系统性 (5) 综合性 (6) 动态性 12. 市政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市政的主体主要是行使公共权力的城市国家政权机关; 市政的客体主要是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 市政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 13.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1) 市政主体 (2) 市政客体 (3) 市政目标,市政方式和市政手段 (4) 市政规律

1.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设在市一级的地方领导机关,其市级组织机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市党代表大会 (2) 市委员会 (3) 市委常务委员会 (4) 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3. 中国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城市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以下重要的作用: (1) 积极参政议政, 实行民主监督 (2) 发展城市社会主义民主 (3) 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 (4) 协助城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加强和巩固爱国统一战线. 4. 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是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 5. 城市人民团体主要有: 市总工会, 市妇联, 市共青团, 市工商联等. 6. 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特点是: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7. 市民参政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有: (1) 政治选举(这是目前中国市民参政最正式,最权威的形式.) (2) 政治协商 (3) 政治结社 (4) 政治表达 (5) 政治接触

现代市政复习知识点

现代市政学 一、填空题或选择题 1、1688年英国革命是近代市政发展的开端。 2、1909年晚晴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3、1911年,江苏省临时参议会制定了《江苏暂行市乡制》。 4、1954我国又颁布《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5、1982年,我国决定在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地区制度,实行地市合并,采取市领 导县体制。 6、市政的内涵: (1)市政的核心主体是公共权力机关; (2)市政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公共政策; (3)市政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实现公共利益; (4)市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7、1918年广州设立“市政公所”,1912年设“市政厅”,1925年设“市”,拉开 了中国设市城市(建设市)设置和发展的序幕。 8、(1)城市规模划分标准: 特大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达到100万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在50万~100万之间的城市。 中等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在20万~50万之间的城市。 小城市:指市区非农业人口达到20万以下的城市。 (2)2010年新的划分标准: 50万以下小城市 50---100万中等城市 100---300万大城市 300—1000万特大城市 1000万以上巨型城市 9、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主要形式: (1)市长——议会制 (2)议会——市长制 (3)市议会制 (4)市委员会制 (5)市经理制 10、我国基层城市管理体制经历了以单位制为主到以街居制为主再向社区制转变 的历史过程。 11、在规划实践中,我国古代城市布局经历了从里坊制到街巷制的转变。 12、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S.Y.马塔提出了“带形城市”理论。 13、1902年,英国记者霍华德修订并再版了《明日的花园城市》一书,提出了 “田园城市”的理论。 14、1922年,英国伦敦规划委员会总顾问昂温受“田园城市”理论的启示,提 出了“卫星城市”理论。 15、芬兰建筑师沙里宁于1942年出版了《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未来》一书, 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

市政学简答题重点

1、城市产生的条件。 答:(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3)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2、市政的含义。 答:(1)市政的主体是城市公共权力的行使主体。 (2)市政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3)市政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各种手段。 (4)市政的客体或对象是城市的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 3、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特点。 答:(1)自我管理。居民委员会的自我管理是指居是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2)自我教育。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没有行政强制权力,居民委员会主要依靠说服教育的方法展开工作。 (3)自我服务。居民委员会可以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兴办有关的服务事业。 4、市民参政的条件。 答:(1)透明的市政决策。(2)高素质的市民。(3)多元的参政途径。 5、中国各党派作为参政党在城市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答:(1)积极参政议政,实行监督。 (2)发展社会主义。 (3)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 (4)协助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加强和巩固爱国统一战线。 6、我国城市志愿者组织的主要特点。 答:(1)自愿参加、关爱他人、义务服务、不计报酬。 (2)城市志愿者组织的种类繁多。 (3)自愿行动是多元的,其中有短期性的也有长期性的,有辅助性质的工作岗位,也有负责独立领导的工作岗位。 7、市民参政的意义。 答:(1)市民参政是城市政治发展的重要容。 (2)市民参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 (3)市民参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的保证。 8、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 答:(1)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具有在的统一性。 (2)市政体制比国家政体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9、市政体制的作用。 答:(1)市政体制有利于巩固和维护国家政权。 (2)市政体制是组织和开展市政管理活动的依据。 (3)市政体制的变革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市政体制的变革推进了城市经济体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0、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基本特点。 答:(1)市政体制形式多样化。 (2)政党通过竞选的方式参与市政体制。 (3)市长、市议员和市法官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并相互制衡。 (4)多数城市不辖区和县,实行市县分离。 (5)存在大量利益集团。 11、大都市区的出现和发展对西方国家原有的市政体制提出了哪些挑战。 答:(1)大都市区中的一部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需要跨地区提供服务。

2020二建市政实务干货笔记

2020年二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干货笔记 前言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实行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由人事部、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 各年度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依据最新《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命题,共设3个科目。通常的说,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与《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两个综合知识与能力科目比较简单一些,均为客观题;而《专 业工程管理与实务》是对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考核,需要综合两个综合知识与能力科目进行案例分析,难度较大。111实务考试专业类别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后文简称《实务》)科目共包括6个专业,具体科目分为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水利 水电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矿业工程、机电工程。 121题型、题量、分值 /3/实务考试合格标准 二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合格标准由各省分别划定,依据各省每年度的录取的比例进行核定、划取并公布。近年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各省份的合格分数趋于各科目总分的60%划定合格标准。 以广东省为代表的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省份按60%划定合格标准,实务均72分,相对欠发达、偏远的内陆省份分数划定标准不足60%以西藏为例,实务合格分数均为均40分。 另外,福建省应2019年试行机考模式,考务工作仍在进行中,下表中数据为除该省外其余均为造师执 业资格考试各省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合格标准。来, 2019年二级建

141市政公用工程专业考试情况解析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共有三章,第一章主要讲解专业技术知识,第二章则是对应第一章的相关专业进行管理、检查与验收等内容的阐述,第三章简要的概述了相关法规知识。

现代市政学复习资料

现代市政学 1.市政的含义:指城市的公共权力机关为了促进城市发展、解决各种城市公共问题、有效地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 2.市政的特征: (1)政治性,市政活动是一种城市的政治活动 (2)整体性,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3)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 (4))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它更是一个有序的动态过程 (5)双重性,市政要力求将国家整体利益和本市局部利益协调一致,其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 3.现代市政发展的趋势: (1.)市政问题复杂化(2)市政职能的变化 (3)政府的角色改变(4)市政管理手段现代化 4.城市的发展阶段:(1)原始城市阶段(2)封建城市阶段 (3)近代城市阶(4)现代城市阶段 5.城市的含义:城市是指那些人口集中稠密,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人口为主,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中心地位的区域,属于社会、经 济、地理概念。 6.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和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 中过程和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的地理扩散过程.。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即物质上和 形态上的城市化,主要反映在人口的集中、空间形态的改变和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等方面;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 意识上的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7.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2).工业化是城市 化的根本动力(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4.) 市场化是城市化的作用机制(5).制度性安排是城市化的 现实支撑 8.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在发展动力上,采取以政策型调控为主,工业化带动为主的机制 (2).在发展模式上,出现“乡村城镇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双重模式(3.)在发展形态上,出现了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迁移的半城市化现象 (4.)在发展布局上,出现城市地区分布不均衡现象 9.城乡一体化概念: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城乡职能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等内容。 10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则: (1 )坚持与产业升级同步提高、与工业化同步发展的原则 (2 )坚持市场调节为主,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的原则 (3).注重城市化内涵发展、坚持提高竞争力的原则 (4).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适宜人居的绿色城市化原则

二建《市政实务》重点笔记整理

2K311000 城市道路工程 2K311010 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及构成 2K311011 掌握城市道路构成 城市道路主要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两大类,前者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代表,后者以各种形式的沥青路面为代表。 一、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组成 (一)路基 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路堑——全部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半填半挖——横断面上部分为挖方、下部分为填方的路基。 (二)路面 1.面层 面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1)沥青混凝土面层 (2)热拌热铺沥青碎石可用作双层式沥青面层的下层或单层式面层。作单层式面层时,应加铺沥青封层或磨耗层。 (3)沥青贯入式碎(砾)石可做面层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层。作面层时,应加铺沥青封层或磨耗层。 2 .基层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 用作基层的材料主要有: (1)整体性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石灰稳定砂砾、石灰煤渣、水泥稳定碎砾石等,其强度高,整体性好,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 (2)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级配碎(砾)石: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作沥青路面的基层时,应掺石灰。符合标准级配要求的天然砂砾可用作基层。不符合标准级配要求的,只宜用作底基层或垫层。

3.垫层: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其水稳定性必须要好。垫层厚度一般宜大于或等于150 mm。 (三)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 2.面层与基层之间应按基层类型和施工情况洒布透层沥青、粘层沥青或采用沥青封层。 5.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 二、路基与路面的性能要求 (一)路基的性能要求 1.整体稳定性。 2.变形量。 (二)路面的使用要求 1.平整度。 2.承载能力。 3.温度稳定性。 4.抗滑能力。 5.透水性:路面应具有不透水性。 6.噪声量。 2K311012 熟悉城市道路的级别与类别 一、城市道路分类 我国城市道路根据道路在其城市道路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交通功能、沿线建筑及车辆和行人进出的服务频率,将其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大类。 (一)快速路:长距离交通服务 1.车行道间设中间必须设分隔带。 3.与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相交采用立体交叉;与交通量较小的次干道相交 更多资料名师课件押题关注.公众号daofeng5666 可采用平面相交。 4.设计车速为80km/h。 (二)主干路: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干道。一般不设立体交叉,而采用扩大交叉口的办法提高通行能力。 (三)次干路: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交通的作用,并兼有服务的功能。 (四)支路: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三、城市道路路面分级 (一)面层类型、路面等级与道路等级

现代市政学复习资料(2015-2016)

市政学复习资料 1、随着市政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城市管理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其发展的依据是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市政的科学管理又取决于市政的管理科学,这就是市政学,它也因此被称为城市现代化的“金钥匙”。P10 2、市政学:研究城市公共权力机构,特别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有关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P10 3、城市群: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者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城市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这种集合体称为城市群。P38 4、市政职能:是指狭义上的城市政府即城市中的行政机关在城市管理过程中依法履行的各项职责和功能的总称。P68 5、市政职能的主要特征P68 (1)从历史变迁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动态性和扩张性 (2)从职能内容和实现方式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3)从城市地位表现来看,市政职能具有双重性和差异性 (4)从城市发展的要求来看,市政职能具有规范性和服务性 6、市政体制内涵的具体理解P81 (1)市政体制的核心是权责配置问题。 (2)市政体制的特点:差异性、多样性、动态性。 (3)市政体制的基本要求:市政体制是处理和规范城市内外各种关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表现形式,法制化是市政体制的基本要求,是市政体制走向规范和成熟的标志。 7、西方国家市政体制的特点P85 (1)多数城市不辖区县,市县分离,建制性质单一 (2)城市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地位,普遍拥有自治权力 (3)市政体制类型多样,形式灵活 (4)城市官员一般有市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 (5)大量利益集团和非营利组织发挥了重要的政治参与作用 8、我国市政体制的特点P91 (1)城乡合治,建制性质双重 (2)不同建制,行政地位不一 (3)组织设置,结构形式同一 (4)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

市政学(00292)笔记

2010年版,主编孙亚忠-----市政学笔记绪论第一节市政的含义和特征 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是地理学) 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城市的特征:高度的聚集性,社会性,经济性,系统性,开放性,复杂性。 2.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早期城市阶段——史前到封建社会初期。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约于公元前3500,出现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富庶的平原地带。特征:城市规模小且数量少;城市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聚居区;城市功能单一。 2)中世纪城市阶段——处于封建社会时期。公元476年罗马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特征: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城市形成的途径开始多元化,数量增多;个别城市的规模日趋扩大,绝大多数规模小;城市发展缓慢,未能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 3)近代城市阶段——工业革命后到20世纪初,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特征: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张、数量猛增,规模扩张;城市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集中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生产力,真正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发展中心;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关系对立;城市病的产生和蔓延。 4)现代城市阶段——20世纪初开始。特征: (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2)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3)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 一、市政的含义 A、广义的市政其市政主体包括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指城市全部政治系统为了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用各种手段对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B、中义的市政,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机关,指城市的国家机关对城市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C、狭义的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D、中国的市政是指城市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用各种手段对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属于广义的市政,其内涵有: 一,市政的主体是城市公共权力的行使主体(政党组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 二,市政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三,市政的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各种手段(经济,法律,行政,道德手段) 四,市政客体或对象是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城市道路,供水电气,绿化等) 2、市政的沿革A三个发展阶段:传统市政---近代市政----现代市政 西欧大陆“城市自治”,是传统市政的发端。1688年英国革命是近代市政发展的开端。 1909年,清政府制定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标志着中国近代城市管理组织的诞生。 1921年2月广州政府《广州市暂行条例》,广州成为中国近代行政区域建制意义上的第一个市 二、市政的特征 1.公共性,市政必须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其根本原则 2.历史性。 3.双重性,市政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4.综合性,从内容看包括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管理和对各城市的各项经济活动的规划和调控。 5.动态性,市政是一种存在于城市并以城市为对象的管理活动 6.系统性,市政是同多系统,多要素,多环节组成的有机系统。

现代市政学

现代市政学 1.市政p4:是指城市的公共权力机关为了促进城市发展,解决各种城市公共问题、有效地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 2.市政的特征:P5 ○1政治性。市政实质上是一种国家管理机关,或者说它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整体性。市政是一个由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3综合性。市政是一种中和性很强的管理活动。○4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它是一个有序的动态过程。○5双重性。城市的行政建制是整个国家行政层级中的具体环节。既要坚决贯彻中央的大政方针,保证政令统一,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从本市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和实施辖区内的方针政策,维护本市的正当利益,代表或反映市民利益。 3.城市的含义:P19 从广义的层次来说,在不严密的情况下,城市可以理解为乡村以外的一切大型聚落,是指那些人口稠密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处于某一个层级的中心地位的地理区域。从市政学的角度看(狭义),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市区域才成为城市。 4.城市的特征:P19 ①城市要素的高度聚集性②城市运行的复杂性③城市系统的开放行 ④城市文化构成的异质性⑤城市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5.城市化:P25 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和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中过程和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的地理扩散。具体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物化了的城市化,主要反映在人口的集中、空间形态的改变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等方面;二是无形的城市化,即精神上的、意识上的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6.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P31 1)在发展动力上,采取以政策型调控为主,工业化带动为辅的机制 2)在发展模式上,出现“乡村城镇化”和“人口城市化”的双重模式 3)在发展形态上,出现了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迁移的半城市化现象 4)在发展布局上,出现城市地区分布不均衡现象 7.城市的行政级别(依据城市的行政地位、城市的类别划分):P42 ①直辖市②副省级市③地级市④县级市⑤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直辖市是同省平级的行政单位,受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管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副省级市:副省级市是在不改变省辖市行政隶属关系的情况下,被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计划全部单列,直接纳入国家计划综合平衡,并在制定和执行计划、管理经济上具有相当于省一级的权限,直接参加全国性的会议的一类城市。地级市:宪法和法律上称“设区的市”,这类城市法律地位在省、县之间,隶属省、自治区领导。县级市:法律上称“不设区的市”,是与县、民族自治县相平行的城市行政区。除此之外,香港和澳门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属于特别行政。 城市文化:是指人们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 8.市政组织体现的特征、构成:P48 所谓市政组织体制,是指参与市政行政活动的各种组织主体,包括城市政权组织、政党组织、政治社团和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等。市政主体是多元的,从存在形式看,既有个体的市民,也有集体形式的组织,这些市政主体共同构成市政体系。其中市政组织体系是市政体系

市政学课堂笔记

市政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市政的主要特征: 1、政治性 2、历史性 3、整体性 4、综合性 5、动态性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1、市政主体 2、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 3、市政管理规律 市政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系统的研究方法 2、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3、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5、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 1、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 2、加强市政学研究,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的迫切需要。 3、加强市政学研究,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市政管理人才。 第二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城市的特点: 1、人口与物资的高聚集性 2、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3、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 4、文化构成的异属性 城市的发展阶段P23 1、古代城市阶段(特征P23) 2、中世纪城市阶段(特征P23) 3、近代城市阶段(特征P23) 4、现代城市阶段 特征:(1)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2)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 (3)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4)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 (5)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城市化的特点: 1、增长迅速而持续 2、城市化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 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 城市化衡量指标有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 1、城市化水平指标 2、城市化速度指标 3、城市化质量指标 城市化的动力:(论述)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1)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2)为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 (3)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4)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5)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1)工业化使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2)工业化冲破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 (3)工业化带动交通地理的大变化(4)工业化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3、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1)劳动力市场化使劳动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得以实现 (2)土地资源市场化使城市窨规模的扩大和新城镇的建设得以实现 (3)产品市场化使城市化在更广阔地域的展开得以实现 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的发动与发展以政府为主导 2、中国的城市化不是伴随着农村经济破产和城乡之间的尖锐对立而展开的 3、中国城市化出现乡村城镇化的新模式 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转换先于地域转换 5、人口的高增长量是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方针:

市政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一建市政六字真言学习群心得体会 一建市政备战的心得体会 在这个快要出成绩的阶段,我的心里有些兴奋和紧张。在2015年在一建快要报名的那段时间里,每天都会有培训机构打电话问是否要考一建。大概说的都一个样:他们可以帮报名、帮培训、通过率有保证等等。在强大的忽悠下,我在6月份,也报了培训班跨入了备考一建的队伍中。但是,因为准备时间比较短,又是考全科四门,在成绩还没出来之前,过与不过我也不太清楚,自我感觉应该是在边缘上徘徊。本身六月底才报名,暑假妈妈又住院开刀,家里两个小孩没人照看,在学习时间上是相当紧迫的,导致我真正学习的时间应该只有40多天。但在这段时间里,在40天里,我也确实下了死功夫,唉!离发布成绩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心里一直挂念着成绩分数,真的既无聊又煎熬。仔细想来也很坦然,顶多来年再战,既然已经迈开这一步就要坚持考下去,只是时间期限长短问题,总不会要一万年吧!肯定有通过的时候,关键还是要有恒心,讲方法。下面我就把我的几点体会,给朋友们做个分享,希望会有所帮助。 一、学习的方法 报考这类考试,可以有许多种方法。比如:自学、报培训班、加学习群等方式。其实,主要是要有个学习的方向,自学浪费时间,很多知,识学不懂,搞不明白;报培训班,太贵啦!特别是什么保过班、vip班,要命啊!动辄就是大几千上万块、甚至几万的,而且大多数培训班都是忽悠人的,根本没有效果或者说效果很差,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培训机构也只是为了赚钱,才不会管你什么效果呢!最开始,我也是报了个培训班,老师给我们找出书中的重点,但是后来肠子悔青啦!培训班价钱贵不说,而且每个星期的休息时间全部要在培训班里度过,两天一门课,量太大啦!所以,效果不是太好。 二、怎么找资料 所以,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选择一些含金量高的、有组织的、最重要的是对自已有帮助的群。在这个群里会有免费的课件,大家会把自已认为好的资料发上来,你要找什么资料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每天会有人带着你一起学习,效果真得不一样。我自己也收集了不少的资料,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三、最后的终极资料 这个资料就太多啦,有的群天天在发,我下载的快有100多个g啦但是都是打开看一下就完事啦,重复的太多。 最后我说得是,选择适合自已的合理、的学习方式,建议去找个一条龙服务的群,最好每天有人带着你一起做题,对你负责的组织,但是更要我们自已把这考试当回事,每天要跟着学习计划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报总裁班也过不了啊!有个老师送给我们学员一句话,我觉得不错,在这我也送给大家“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到自已”,做到这点,百分百包过。篇二:市政学习方法 第一步,你要买一本2014版本的书,简单了解下书本的概要。打开后分为三大部分:技术、管理、规范。其中最难的是技术,比较枯燥难懂。管理相对容易,毕竟大家都学过项目管理,然后是规范,比较简洁,没有太多内容。大致了解书本的框框之后,我们需要粗略地读完一遍,很多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不用细究。 在看完第一遍书之后,可以找一些网上的不同老师制作的ppt课件,来有个感官的认识。比如道路,你可以看看压路机、摊铺机、切缝长啥样;桥梁,你可以看看钢梁、上承式桥、栈桥、预应力梁、承台等等张啥样;管道、水池、盾构机、垃圾填埋场、园林、假山等等分别长什么样。我正在制作一套看图识市政的ppt,道路也已经完成了。通过看图,可以让你的脑子里形成一个印象,使枯燥的文字变得形象化。 第二步,你需要听一些课件。你可以先找个简单的课件来听下,给你解析下,首推某球的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