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企业人才培养

浅谈企业人才培养

浅谈企业人才培养
浅谈企业人才培养

浅谈企业人才培养

在现代经济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才能使企业保持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企业人才状况分析

(一)企业人才现状

人才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源,要分析我国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首先有必要了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根据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实际情况,《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概论》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主要表现为:

1、各类人员构成趋于合理

在企业中,各类人员,如管理人员、工人、技术人员等存在一个最佳的比例,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实行优化组合、下岗分流过程中,逐步使各类人员结构趋于合理。据2001年二、三季度,对北京等9省(直辖市)和全国铁路总工会的职工队伍文化技术素质状况及职工教育和培训情况进行的全面调查发现,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比例明显增加,管理干部呈现大幅度压缩势头,反映了大多数国有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实现了企业人员的结构合理配置,适应了企业追求效益与效率的经营需要。

2、职工整体文化素质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

从人才资源的角度看,企业整体素质主要是指科技文化水平。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在科技水平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在人力资源总量中企业人才所占比例相对来说还是偏低的。在2003年2月13日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是这样描述我国人力资源基本现状的:整体国民素质较低,中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产业、行业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不能适应产业高度化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城乡、地区间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不均衡性十分突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与以前相比,虽然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但跟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总体水平仍然是比较低的。

3、创新人才不足

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拓展,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是兴企之本,是企业科技创新的知识源。随着大批企业走上科技创新之路,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创新人才之所以难能可贵,之所以与一般人才不同,就在于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发现一般人才发现不了的奥秘,能发明前所未有的新东西,能探索人类未知领域;就在于其进行的工作具有不重复性,其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时代需要创新人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急需各个领域的创新人才。日趋融入国际竞争大舞台的中国企业呼唤创新人才。由于企业缺少创新人才,阻碍了其发展,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和科技领先优势的发挥。

4、企业后备力量不足

与外资企业相比,我国国有企业员工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相对比较老化。国有企业大多数建于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原有的生产手段、工艺技术和产品类型,都已经大大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伴随着国有企业成长起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方面年龄偏大,另一方面由于再教育没有跟上,他们的知识结构也大多陈旧了。再加上近几年来国有企业人才出得多、进得少,所以,整体上国有企业员工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相对老化。从人力资源的特性来看,这意味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在逐年消耗而得不到补充,企业净人力资本实际上在逐年减少。企业后备力量跟不上,显得“青黄不接”,这将给企业生产和安全带来了“隐患”,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5、员工职业化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管理的关键最终要落实到人,而人的关键最终要落实到职业化。我国企业员工职业化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敬业精神不足。敬业精神不足,换一种说法,就是对工作的责任心不足。二是自制性不强。这主要是指,当目标和任务不是很紧时就会比较松散;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就会偷懒。三是缺乏执行力。管理者不仅要有职业的管理技能,更重要的是从观念上要坚决执行公司或上级确定的方针政策、制度和指令。对中国企业来说,中层执行力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当然,这些问题不仅中国员工有,国外员工也有,但中国员工中占比例更大些。

(二)我国企业人才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出现了新的景象,企业在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等方面都较传统劳动人事管理有明显改善。但根据以上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现状的分析,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还存在中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创新人才不足、企业人才储备跟不上以及职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我国企业人才管理的整体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当前我国企业人才管理面临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内部人才管理机制比较落后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构不健全

经调查,有的国内企业根本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即使有人事部门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很难是专职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执行一些低层次的功能,不涉及人事决策。企业的这种机构设置完全弱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职能,使得人事部门对于“人”的管理缺乏整体规划而疲于应付一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内容来分析,大都是通过记录员工考勤、奖惩制度、工资分配、工作规则等方面对员工加以了限制,而不是从“以人为中心”、如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发,来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求得员工发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尽管企业员工心存不满,但由于劳动力买方市场的形成,求职的艰辛,致使大部分企业员工只好接受各种条件限制。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目前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管理人员配备方面,就目前企业的情况来看,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配备很少或没有。即使有,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只是管管档案、工资和劳保等,按照“静态”的、以“事”为中心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操作。这除与企业决策层的思想观念有关以外,还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2)人才选拔机制不够科学

①偏重引进外部人才或只开发企业内部人才。企业获取人才可有两种途径:外部引进和内部开发。这两种途径各有其优缺点:注重引进外部人才,可在短期内拥有大量人才并可降低培训费。注重内部人才‘的开发,可减低人才投资,并能提高使用效率。但只注重外部引进,会挫伤内部职工积极性;只注重内部开发,企业会失去活力。现在有的企业在获取人才时往往不能做到兼顾上述两种途径。

②重学历轻能力。许多人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能力强,

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学历或文凭,因而无法提拔和重用。企业在用人时,往往只注重人才的学历,而忽视人才素质和实际能力。有的企业选拔人才时以学历为条件,忽视人才道德修养,致使一些不合格的人走上重要岗位甚至领导岗位,造成企业经营管理的混乱以致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③害怕人才流动。人才流动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企业从自身角度出发,一方面需要稳定的人才队伍,以维持企业正常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借助人才流动调整企业人才结构。但是,不少企业害怕人才流动,从组织人事角度出发,为人才流动设置障碍,以避免由此带来的损失,因而尽可能减少人才流动。这种做法实际上大大降低了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和企业自身的活力。

(3)企业培训机制滞后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对在职人员的培育显得力度十分不足。企业在育人方面的表现就是对新招进来的人员进行短暂的岗前培训,而在以后的工作中,企业的员工只能靠自学、实践、请教别人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既没有固定的培训场所和培训时间,也没有严格的培训制度和培训目标。这种育人方式,一方面不能使在职人员全面掌握工作技能技巧(各岗位各自为政),如果同事出于竞争需要而保守秘密,则新手业务水平的提高会更慢、更难;另一方面造成在职人员的自学成本太高。他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增加自学的时间机会成本。再次是这种育人方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更新尤其知识的更新日渐缩短,缺少对在职人员的后续培养,必然造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降。

(4)企业用人机制存在弊端

虽然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人才比资本更稀缺,一些企业为吸引人才不惜花重金招人才是否为本单位所急需不加以考虑。如不少国有商业银行不顾岗位需要,大量招收大学本科生,然后安排本科生坐柜台,这种高中、中专生能胜任的工作是对本科生的“高消费”,也是人才的大浪费。不恰当的岗位安排必定造成人员的不安心工作甚至抵触情绪,发挥职工的潜能因此而沦为一句空话。用人不当的另一突出表现是能上不能下、任人唯亲、唯资辈而非唯贤。这些问题,严重妨碍了企业用人的合理性,埋没了企业人才能力的发挥,最终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5)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缺陷

①对激励与制约机制认识上的偏差。人才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为了使人才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应根据其需求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同时为了保证人才资源的效用符合本企业的利益,同时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制约。而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恰恰是既缺乏激励机制又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如当年的红塔集团的诸时健等人产生的所谓“59岁现象”,便是缺乏激励与制约机制造成的后果。对于企业的高层领导者,要想真正尽到自己的职责、真心从企业角度出发,他便会丧失在中国目前机制下可以产生的机会利益。如果在没有有效的激励下,他当然会在内心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好?”,如果再缺乏制约机制,他便又会问自己“我为什么不可以做不好?”,于是他便真的做不好。这里损失的当然是企业利益,在这种状况下个人利益又往往与企业利益互补。对于普通工作人员,缺乏激励与制约机制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当然不会像管理者那么大,但如果每个人均是这样,后果便可想而知。

②缺少激励制度或者激励方式比较单一。我们比较欣喜地看到被调查的组织中,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均有一套奖励员工的计划,说明这类组织的领导比较重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提高绩效,进而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我国企业尤其是国企正处于转换经营机制阶段,没有发展出一套适应新形势,适合国情的比较成熟的管理体制。另外,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现在住房和教育投资是许多家庭正面临的问题,金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于是企业采用奖金的方式来激励员工当是最自然不过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员工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需采用多种激励方式,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③忽略人才施展才能环境的塑造。引进或培养人才也是一种投资,必然会给企业收益,但需要一定条件。条件不仅包括生活方面的工、福、住,重要还在于工作中的权责范围、人际关系等方面。工作环境和条件是人才发挥效能并带来效益的关键所在。不少企业以高工资、高福利来吸引并安置人才,但并没有为人才创造发挥才能的环境,使得不少人才发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跳槽热”也反映出企业在用人方面的不足。人才无法顺利地开展工作,自然也就谈不上为企业带来效益。

④重使用而轻价值。人才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对社会和企业承担的责任以及做出的贡献,也反映出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尊重以及需要的满足。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不能正确看待人才价值,非常重视人才的贡献,却忽视人才个人的需要,从而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

(6)对人才考评欠客观、全面

①考评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考评结果对奖惩、晋升等有指导意义,但实际中奖惩、晋升更多的凭印象而不是考核结果。由于固有文化传统的原因,虽然有些组织有绩效评估体系,但其有效性却令人质疑,这些评估体系由于设计不完善,不能真实有效地将应该考核的内容实事求是地考核出来,往往凭考核者的印象和感觉来认定被考核人的表现情况,经过汇总后的考核结果当然也就没有了真实性、科学性,其指导作用也就微乎其微了。真到了需要用绩效评估结果作决策的时候,就只能凭印象和感觉了。

②考评观念上存在的问题。目前的考评者与被考评者的角色位置仍然为,考评者处于主动的地位,被考评者处于被动的地位。考评的目的主要是对以往工作检验,而不是对将来工作的前瞻;与考评相关联的主要是薪酬、晋升等,而没有考虑对人才培训和人才发展的支持。

2、企业决策层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1)企业管理人员总体素质较低

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2年对10万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调查资料显示,目前中国

国有企业管理者无论在数量上,年龄上,文化层次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历与素质较低、学非所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2)人才危机意识淡薄

管理人员能否在危机尚未全面爆发时敏感快速地意识到潜在危机,对于化解危机于无形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据在零点调查公司的调查显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中,只有24.1%的国企管理人员具备中等或者较高的危机识别能力,低于合资(34.8%)、外资(25.2%)和私营企业(29.4%)。可见,企业要建立健全危机管理系统,预防人才危机现象,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危机识别能力。

(3)应对人才危机能力低效

我国企业对付人才危机的办法更多的是一种临时性的应急行为。临时应急性地由上级领导指派管理入员的行为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无论是新任管理者对于企业的适应,还是企业员工对于新任管理者的适应都需要时间,并且企业战略的连续性得不到保障。

3、企业人才资源竞争内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1)行业分布广,地域性强,不利于吸引人才

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中,从手工作坊式的加工业到高科技技术产业,包括一些不适合大规模资金运作的领域。所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企业往往活动范围不广,地域性强,尤其是人员的构成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有时容易形成排外的企业氛围,不利于企业引进新的人才。有的企业位于中小城市、城镇,甚至偏僻的地方,很难吸引人才。

(2)国际人才资源竞争激烈

在人才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和科研优势,采取重金收买、高薪聘用、就地利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实施高科技移民和绿卡政策等一系列手段,从世界各地争夺人才,一场无硝烟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发展中国家和某些转轨国家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人才争夺的目标,在发达国家享受人才流入收益时,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面临的则是人才大量流失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空前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对我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安营扎寨,对本土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国企业人才遭遇“国内外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3)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员工高比例流失,就像水土流失,走的不仅是人才,还有养分:不仅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还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因此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人才资源危机比外企和私企更为严重,中高层管理人员流失问题,正成为国有企业最主要的危机。

二、我国企业人才管理问题形成原因

我国企业人才管理面临问题的形成原因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而且是多方面的。从企业管理机制、决策层水平及企业内部人才流失等问题分析,可以归结

为企业对人才管理的思想认识、理论认识和具体实践三个方面原因:

(一)企业对人才资源认识上的偏差

人才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是企业的资源,甚至是一种战略资源,那么就应该考虑如何对人员进行有效配置,发挥其效用的最大化。目前,实际上我国大多数企业并非如此只把企业的人才看作一种可利用的工具,人才只有执行与操作的责任,并不把人才当作资源来对待,因而根本无法去谈发挥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与效用。如果管理者对企业所设定的目标自己又无能力去管理它使其实现,那么最后企业的结局恐怕只剩下结束自己使命的选择。这种企业的领导者明显的标志就是经常说着类似的话“唉,我们企业缺人才啊”。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人才资源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的。

(二)企业对人才资源管理理论作用认识上的偏差

现在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传统的营销观念,只注重开发产品、营销策划、成本的降低、渠道的建立等方面,并未把人才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放在战略的高度上来考虑,认为人才资源管理是人才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情,不是公司各主要部门负责人的事情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认为公司主要负责人有很多生产、销售、财务等方面的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而可以减少对人才资源管理的关注程度。现在许多公司仍然延续着这种观点,结果导致公司的人才资源管理工作由于受到的重视不够,不能制定出变革性的人才资源战略规划和决策,而只能由权力范围相对狭小的人才资源管理部门在低层面上进行小幅微调,结果就是组织的人才资源管理工作对组织整体绩效的提升贡献甚微。一些企业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实物资产及资本的投入,而没有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的理念,没有建立起有永久生命力的企业文化,企业缺乏凝聚力。

(三)企业管理的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偏差

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与理论发生了脱节,很多企业家在头脑中并没有形成完整、清晰的人才资源管理的观念。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互相影响的,构成一个系统的整体,是为实现企业的宗旨或战略目标服务的。作为企业的决策者,要对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较深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并且把正确的观念落实成具体的政策、制度,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协调好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实现企业的目标。人才资源管理理论的应用以及人才资源管理活动的开展,如果都受到企业管理者

认识水平的制约,对人才资源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事事有人做”的水平,而不关心事情需要什么样的人去做,需要多少人去做,如何找到合适的员工,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将来需要什么样的人,如何使员工既充满活力又能保持基本稳定,那么这家企业的人才资源管理只会处于粗放型的水平,同时,这样的人才资源管理必然会影响到企业营销、生产、财务等其它方而的管理水平,最终导致企业竞争能力的削弱。企业决策者的人才资源管理水平不高,不是在于管理学界人才资源理论研究的水平,也不是在于对人才资源理论的宣传力度,而是在于中国企业长期以来缺乏竞争的市场环境,即使是使用粗放的管理模式也能生存,这样企业就没有改进管理的动力,对于学术界的最新成果缺乏消化、吸收的愿望。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企业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这样条件下,企业管理者对人才资源的管理水平如果不提高,将会导致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倒闭破产。

三、加强管理、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

由于篇幅原因,根据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着重阐述企业应如何加强管理,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人事工作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人力资源”的概念才开始提出来。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水平,通过人力资源的培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当前面临的重大任务与挑战。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海尔的成功在于它的竞争力。影响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如规划、战略、市场销售,等等。但是,海尔人认为,培训也是竞争力,并建立了以价值观念培训为基础、以实战技能培训为重点、以良好的培训环境做保障、以个人生涯培训促发展这样一种人才培训机制。所有影响竞争力的因素都有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培训无疑是知识转化和传播的最佳途经。国有企业提高对“人力资源”在生产诸要素中的地位的认识,确立“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是搞好人力资源培训

的前提。

(二)加大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

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不仅仅是一个经费问题,还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要认识到培训支出是很重要的投资,这种投资在促进员工素质提高的同时,和其他投资一样是有回收的,而且回报更高、更为重要、更为长远和更有意义。增加培训投入不但能使人力资本增值,而且也成为企业吸引人才,保持员工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企业员工培训欠账太多和高级技工、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国家应考虑提高培训费的提取比例,并实施企业“两高”人才培养计划。

(三)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1、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培训制度是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基础,它包括培训服务制度、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风险管理制度等。培训制度需要企业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参照国内先进企业或国外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认真制定。

2、掌握培训需求信息

一般来说,企业培训需求的分析必须包括三个环节:组织需求分析,岗位(工种)需求分析和员工个人需求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哪些员工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技能培训,需要补充什么知识,了解上一次培训无论是培训者还是受训员工存在哪些问题,为制订新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3、制订培训计划和进行培训经费预算

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是完成培训目标、实现培训预期效果的关键。因此,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计划要服从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的战略需要;二是培训计划要能协调企业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兼顾企业集体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三是要注重短期培训、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之间应形成互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脱产培训之间要相互协调;四是企业培训计划应兼顾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让培训计划同时成为可提升员工的发展计划;五是培训计划必须建立在企业对人力资源现状统计分析和需求预测的基础上,防止盲目性。

由于我国目前培训经费只占员工工资总额的1.5%,为了把钱花在刀刃上,在制定培训计划的同时,必须认真编制培训经费预算。可以利用会计方法计算培训成本,一方面要切实满足保证员工的培训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提供必要的培训成本控制和费用节约方案。

4、实施培训计划

实施培训计划是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中的关键。再好的计划在实践中得不到充分的实施便没了意义。培训计划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定培训机构——企业内部培训还是组织外出培训;二是确定培训内容——要保证其适应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三是培训的考试考核;四是学员的管理等。

5、评估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对受培训的员工是否达到培训目标进行评估。这是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一是从企业角度去评估。看企业花这么多钱和时间是否合适;看是否改变了受训者的工作行为,看是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是从受训者的角度评估。看受训者究竟学习或掌握了哪些东西,这可以以考卷形式或实地操作来测试;看受训者是否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中去。

三是从培训机构的角度评估。看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检验当初的培训设想是否真实有效。

(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要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结合起来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它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目的是一致的。为此,二者必须很好地结合起来。学习型企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创新,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是企业创新的本源所在。包括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

(五)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培训的激励制约机制

建立健全培训的激励制约机制是搞好员工培训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企业培训的激励制约机制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将培训本身作为企业激励员工积极向上的一种必要手段,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另一方面,根据培训的效果对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物质、精神或晋升晋级等激励。企业给予员

工“培训”的机会,必须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使真正有能力、有潜能的人获得培训的机会。要把培训的激励机制与企业的人事劳资制度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评定职称、选拔干部、岗位晋升等方面是否把经过培训作为重要的参考条件;在分配任务和安排工作时,让培训成绩好的员工有充分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同时,还要规定哪些岗位每隔一段时间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不参加培训者不得继续留用或不得晋升高一级的岗位。在企业内部要形成一种培训——提高——再培训——再提高的良性循环。

企业培训论文一稿

我国企业员工培训问题探究 第一章概述 企业培训,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涌入中国,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加剧。美国在这方面,把培训作为投资,其回报也是可以计量的。培训不单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或技能的传授的手段。它是一剑双雕的多重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人追求的多元化,培训必将起到更大的作用,所以请珍惜每次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提升自己发挥企业培训真正的意义。 1.1企业培训的概念 企业培训是企业或针对企业开展的一种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随着国际经济的影响,企业培训已不同于往日一次终身的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化、全球化、知识化的发展趋势要求企业员工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这样会让企业的知识技术随着更新,而且在某些领域内知识与技术更新的速度还要更快。同时,新的发展趋势也要求企业员工能更积极主动地回应环境挑战和参与企业变革,有赖于培养员工善于思考、沟通、处理不确定性问题和主动参与变革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应变和从事新的、多变性的工作。因此,更广泛、更具有理论性、综合性、适应书生和更有利于创新的培训也就成为先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努力的方向。 在目前国际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作为一个企业,面临来自内部外部的各种挑战和机遇,企业要发展的更好,就要不断去适应这种变化。企业中职员的素质就是制约提升企业整体战斗力的主要因素,而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企业通过培训不仅要提高每个人的管理知识、管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全体员工和整个组织按照统一的方法去应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而不仅是个人的效率。 1.2企业培训的方式 现代的培训活动按其性质可划分为五个方式: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态度培

浅析企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312319764.html, 浅析企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作者:宋保壮郑德春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03期 摘要:现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薄,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谁就可以占领市场,取得更大的利润,由此可见,人才培养工作对于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很多企业管理者并没有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企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人才培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21世纪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目前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已经开始意识到人才竞争才 是企业竞争获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只有不断增加人才支持力量,不断开发人才的潜能,才可以不断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只有将企业员工这种普通人力培养成才力,才可以将人力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现代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下面是笔者对企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当前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数量”,缺乏“质量” 近年来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企业产业不断升级,企业将发展战略全部投放在“人才招聘”、“招兵买马”上面。但是有的企业在人才开发、培养的过程中并没有全面认识到人才培养的本质,一味的强调数量,忽视了质量,盲目扩张人才数量,但是和企业实际发展匹配的“质量”人才相对缺乏。具体体现在高层管理人才欠缺以及人才配置结构欠缺合理性等方面。由于企业缺乏高素质管理层人才,导致企业的整体素质较差,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很难适应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 2.缺乏良好的“育才”企业环境 虽然很多企业引进了很多人才,但是在企业内部并没有营造一种很好的“育才”环境,大部分技能人才以及技术人才基本只拥有在学校里学习的相关专业知识,然后在实际工作中由企业老员工传授相关的经验,自己一边摸索着学习。企业并没有制定一套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很少为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外出交流、开会、学习的机会,知识无法有效更新,技术也难以实现新的突破,这样很难实现员工的发展,推动企业的发展。

建筑工程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建筑工程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根据公司近期人才发展和培养战略及20**年公司“优化管理,提升效能,锻练内功,聚能蓄势”,的工作方针,制定本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年员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公司本年度的战略目标,实施积极有效的员工发展、培训计划,以公司的发展促进员工的发展,以员工的发展提升和加快公司的发展,公司与员工共同、同步发展。在具体操作上,以内训为主,外训为辅;自愿为主,指派为辅;分散自学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实用性和有效性;在培训方式上突出生动性和趣味性;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注意固定性和灵活性。 二、组织领导: 20**年公司实施员工培训的组织领导为: 组长:z;副组长:z;成员:z。 三、培训范围: 20**年员工培训的范围根据培训的内容而定,鹰计划培训和内部管理制度培训为全员性培训;公司组织实施的精英培训为选择性重点培训;公司指派和个人自主参加的各类专题(专业)、技能性及岗位继续教育培训为个别培训。 四、培训内容:

公司20**年员工培训的内容有:西点总裁培训;鹰计划培训;绩效管理考核培训;精英计划培训;企业感恩文化培训;岗位继续教育培训;中层管理干部管理理论与实践培训;各级各类专题(专业)、技能培训等。 五、培训形式: 根据培训的内容、时间、地点和参加培训的人数的不同,培训的形式为:授课式培训;讲座式培训;以会代训式培训;现场演示培训;观看影像培训。 六、培训时间: 本年度各类培训的时间大致安排如下: 1、20**年2月,实施鹰计划培训、企业感恩文化培训、中层干部执行力培训。 2、20**年4月至12月,启动实施“精英计划”培训和绩效管理考核培训(以会代训)以及中层干部管理理论与实践培训。 3、西点总裁培训、岗位继续教育培训、各级各类专题(专业)、技能培训根据有关培训机构安排的具体时间实施。 七、经费安排: 公司根据各级各类培训所需的经费,纳入财务支出预算,设立专项支出账务,保证培训所需费用。 八、具体措施及主要工作: 1、公司各项目部和各部门高度重视员工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工作,把员工个人的发展作为公司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来看待,以积极的态

腾讯的企业文化等……

腾讯企业文化全面解读 2010-09-08 14:38 作者:juice阅读:525热1 举报|分享 腾讯企业文化是什么样的?如此稳健、快速的发展更让人对腾讯企业文化好奇。下面是小编在官网收集到的腾讯企业文化以供参考。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自成立以来,腾讯一直秉承“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经营理念,始终处于稳健发展的状态。 愿景: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腾讯将以长远的眼光、诚信负责的操守、共同成长的理念,发展公司的事业。与公司相关利益共同体和谐发展,以受到用户、员工、股东、合作伙伴和社会的尊敬为自身的自豪和追求; 坚持“用户第一”理念,从创造用户价值、社会价值开始,从而提升企业价值,同时促进社会文明的繁荣; 重视员工利益,激发员工潜能,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追求员工价值的最大实现; 通过成熟有效的营销、管理机制,实现企业健康、持续的利益增长,给予股东合理的回报; 与所有合作伙伴一起成长,分享成长的价值; 不忘关爱社会、回馈社会,以身作则,推动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不分国界,在全球互联网行业、全球华人社区不断强化腾讯的影响力, 保持综合实力在全球前三名。 使命: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腾讯以高品质的内容、人性化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可靠、丰富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 腾讯的产品和服务像水和电一样源源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

持续关注并积极探索新的用户需求、提供创新的业务来持续提高用户的生活品质; 腾讯通过互联网的服务,让人们的生活更便捷和丰富,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价值观:正直,尽责,合作,创新 正直: 做人德为先,正直是根本; 保持公正、正义、诚实、坦诚、守信; 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公司制度,从而自爱自强。 尽责: 负责是做好工作的第一要求; 不断追求专业的工作风格,不断强化职业化的工作素质; 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有杰出的肩负责任的能力,有勇于承担责任的品格。 合作: 团队优秀才能真正成就个人的优秀,与环境和谐发展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础; 积极主动,重视整体利益,从而创造优秀的团队绩效; 放眼长远,胸襟开阔,不断追求优秀的合作境界。 创新: 创新不仅是一种卓越的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卓越的人生信念; 在方式、方法、内容上,时时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精益求精,谋求更好的成果水平; 不断激发个人创意,完善创新机制,以全面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推动公司的不断成长。 企业精神:锐意进取,追求卓越 锐意进取

Xxxx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

Xxxx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 公司在2010年—2015年将以发展为主线通过基础管理的完善、运营机制的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文化重塑等方面的工作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经营结构调整以铁路主营业务为主的四大板块铁路工程、路桥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以铁路站房工程为主的房建工程来增加竞争优势使公司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战略、文化、品牌一体化发展阶段。然而所有这一切工作的完成均需要有一个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为保障因此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自然就摆在了公司发展战略的最重要位置。一、公司目前的人才发展状况近年来公司发展思路有了新突破。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实施战略化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做大做强“铁路工程、路桥工程、城市轨道、房建工程”四大板块。公司正逐步向着“混凝土预制梁、运架设备运营、桥梁路基施工、现浇梁施工、轨道施工、铁路站房施工”这一产业链发展态势推进。同时根据板块结构、区域辐射对内部机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整合了各类资源为公司今后发展奠定了基础。截止2009年底公司共有在岗员工225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81人质安人员163人物资设备人员157人测量人员81人实验人员122人法务合约成本人员149人市场营销38人其他专业人员526人。公司员工学历结构为研究生占0.29本科生占20.16大专占49.17中专占15.17高中及以下占15.21。员工的专业技术职称构成为教授级高工2人高级职称53人中级职称274人初级职称445人。目前在公司注册一级建造师57人其中建筑专业53人、公路专业7人市政、铁路、机电专业各1人二级建造师6名其中建筑专业4人、机电2人。注册造价师8人注册安全工程师9人注册会计师2人。随着公司营销、生产规模逐年的发展壮大人力资源总量不断增大专业技术人员在逐年增加人才队伍建设正逐步朝着知识型、年轻型、复合型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得到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公司在人力资源结构、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人员的激励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变思维观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缓解目前面临的人力资源配置的压力。二、公司2010年—2015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以企业稳步发展为指导以“人才强企”为战略完善企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建立一支综合素质优秀、学历结构合理、专业人才充足、适应企业经营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的人才队伍。以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引进开发为重点加快形成适应公司“四大板块”发展的人才群体和梯队提高我公司人才整体素质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二遵循原则在加快公司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几项原则1、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人才高地的核心是高层次、高素质、高效用的人才。大力培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对企业发展具有较强适应性和支撑性的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工作业绩突出的高级企业经济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初步形成我公司高层次人才群体使我公司在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科研开发等领域处于八局较高水平。2、坚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原则以我公司经营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以发展铁路工程、路桥工程、城市轨道工程、房建工程为目标调整专业结构以做大做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重点有组织地引进、培养、选拔高级经济管理人才、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高级项目管理人才和高级技能操作人才促进我公司专业人才的储备。3、坚持递次培养、注重长效的原则遵循“长期开发重点培养以点带面”的人才培养策略注重公司七支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培养方式努力提高现有人才的学历层次大力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才储备后续人才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增强行业发展后劲。4、坚持政策导向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有利于优秀人才集聚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优秀人才发挥作用”的要求制定企业人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我公司人才开发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和优化用人机制以市场需求配置人才以市场机制开发人才建立人才资源库实行人才动态管理促进高级人才脱颖而出。三主要目标以适应公司经营结构调整为目标在现有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之关于员工培训毕业论文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幻莫测,公司倒闭、破产的事情时有发生。许多管理者在面对问题时会选择裁员、降低投资、降价等办法以应对形势恶化的市场。但如果这样做,就会把企业逼上万劫不复的深渊。因为你丢失了作为公司最宝贵财富的你的员工;你错过了扩大员工培训、加大研发投资的最佳机会;你也因为降价丧失了品牌的良好形象。现代的企业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企业培训的竞争,重视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通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是企业获得发展的最根本手段。 本文以我国员工培训的相关理论和现状为背景,对某某某有限公司的员工培训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员工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期望可以加强员工培训的有效性。

1.培训的含义 1.1培训含义 所谓培训是指一定组织为开展业务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使员工不断的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改进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是企业适应新的要求,更好的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是组织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一项职能,培训就是给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未来工作或目前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组织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与工作热情,以达成组织的经营目标。 1.2培训的意义 首先,从企业角度来说,培训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战斗力。在众多的人力资源调查中,“较多的培训机会”越来越成为吸引好员工加入和留住好员工的重要因素,甚至是仅次于薪酬的留才要素。 其次,从企业经营管理者角度来说,培训可以减少事故发生、改善工作质量、降低损耗。研究发现,企业事故80%是员工不懂安全知识和违规操作造成的。员工通过培训,学到了安全知识,掌握了操作规程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纠正错误和不良的工作习惯,自然就会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培训后的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就会自觉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主动服从和参与企业的管理。 最后,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培训可以让自己更具竞争力。未来的职场将是充满了竞争的职场,随着人才机制的创新,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的人才加入到竞争的队伍中,让您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就业危机已经来临,只有那些可能成为不可替代的员工的人,才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企业裁员正在进行,只有那些不可替代的员工才不会被裁掉,才能升职加薪与公司一起成长。[1]面对竞争,要想成为不可替代的员工,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只有不断学习,而培训则是最好、最快的学习方式。 总之,培训可以让员工自强,可以让企业的血液不断得到更新,让企业永远保持旺盛的活力,永远具有竞争力,这就是企业进行培训的最大意义。

建筑行业如何加强人才培养

建筑行业如何加强人才培养 摘要: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培养是一项周期长、难度大、任务重的系统工程。当前建筑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施工企业必须采取措施,科学安排,在使用中培养,在实践中发展。本文分析了建筑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行业;人才;培养 一、建筑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重要性  (一)建筑人才需求的概况  当前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达3669万人次,在整个社会从业人数中占了5.5%,不过,施工工作队伍人才水平程度相对来讲低,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仅占0.3%,其中80%是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未经培训且仅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另一方面,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1%;经营管理人员也仅占建筑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可见这两类人才合起来还不到10%,这个比例折射出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即建筑企业技术人才严重缺失;而且这个比例数远远低于全国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这无疑是目前建筑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二)建筑行业加强人才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改制和上市,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日益加剧,必然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来完善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快企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和工业化革命进程的加快,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向新型产业的不断转型发展。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要实现做强做大,必定要由国内走向国外,参与国际化的市场竞争。而竞争的关键是人才,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外在形象。 二、建筑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人才队伍缺乏科学的培训与激励机制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是企业职工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企业管理者往往片面的认为将人才招入企业即完成了整个人才招聘过程,缺乏对人才的后期培训和激励机制,从而造成人才流动性大,难以留住人的局面。 

浅谈企业人才培养

浅谈企业人才培养 在现代经济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才能使企业保持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企业人才状况分析 (一)企业人才现状 人才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源,要分析我国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首先有必要了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根据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实际情况,《中国政府人力资源开发概论》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主要表现为: 1、各类人员构成趋于合理 在企业中,各类人员,如管理人员、工人、技术人员等存在一个最佳的比例,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实行优化组合、下岗分流过程中,逐步使各类人员结构趋于合理。据2001年二、三季度,对北京等9省(直辖市)和全国铁路总工会的职工队伍文化技术素质状况及职工教育和培训情况进行的全面调查发现,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比例明显增加,管理干部呈现大幅度压缩势头,反映了大多数国有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实现了企业人员的结构合理配置,适应了企业追求效益与效率的经营需要。 2、职工整体文化素质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 从人才资源的角度看,企业整体素质主要是指科技文化水平。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在科技水平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在人力资源总量中企业人才所占比例相对来说还是偏低的。在2003年2月13日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是这样描述我国人力资源基本现状的:整体国民素质较低,中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产业、行业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不能适应产业高度化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城乡、地区间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不均衡性十分突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与以前相比,虽然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但跟发达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总体水平仍然是比较低的。

如何加强施工企业的人才培养

如何加强施工企业的人才培养 摘要:施工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说“人才的竞争”,现阶段施工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劳动力成本、材料成本非常透明的前提下,如何培养自己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如何培养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如何发挥人才的创新和管理优势,成为了施工企业需要重新考虑的重要内容。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无论从经营规模还是从业人数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建筑企业资质的重新定位以及建筑业竞争日趋激烈,使得人才这一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优势因素日益凸显。如何有效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 一、人才培养的概念与意义 (一)概念 人才培养是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需要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各个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企业培养人才的形式有多种,除了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进行系统的继续教育和进修外,还可采取脱产不脱产的内部或外部培训机构等形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人才培养是多层次的,包括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中级项目管理人才、基层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等。

(二)人才培养的意义 建筑是工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人员学历偏低、流动性强、数量众多等特点。我国建筑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区域成熟、竞争趋于激烈,只有聚集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才能利用人才的创新给企业注入活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才能在市场大潮中利于不败之地。 二、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施工企业的项目建设生产流动性强,生活艰苦,收入偏低,因此人才流失比较严重,高学历的员工比例和高技能等级的员工比例比较低。 (一)培养有效性凾待提高 建筑施工行业具有人力资源组成复杂的特点,既有学历低但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也有知识水平较高但相对缺乏经验的新毕业大学生,还有一些企业专门引进专家型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鉴于以上特点,大部分施工企业的人才培养保持着项目部师徒对接培养、公司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结合的优良传统,力求员工能力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全面提升。但在这过程中,对培训需求的深入分解和培训效果评价的缺失,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经费大量投入、培训数量不断增加却未能返券发挥在施工生产中应有的作用。 (二)培养过于急功近利 我国大部分施工企业真正开始做人才培养的工作时间都不长,希望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取得显著的效果不够客观。企业往往只注重对

企业人才培养与使用研究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题目: 企业人才培养与使用研究 ——楚天印务总公司为例

摘要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采购管理是现代企业资源决策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大多数的企业没有把采购管理纳入供应链管理的视角下。基于此,如何把采购管理有效融合到企业的整体供应链管理系统中,成了很多企业的现实课题。 本文首先通过系统的阐述供应链和采购管理的基本内容,从而构筑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继而对传统的企业采购管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模型和特点加以分析;接着提出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在实施采购管理过程中需要注重的环节;最后以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为案例进行研究,结合前述的理论框架,通过对其采购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和设想。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供应链管理是经济全球化下的一种新兴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的各项采购管理要基于供应链来进行。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诸如准时化采购等先进的采购管理模式并密切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

Title Study on Purchasing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in the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 ——Take ASIMCO Nanyue Enterprise As a Case Abstrac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an integrated managerial theory and method. For modern enterprises, the purchas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making resources decisions and enhancing its core competitive capacity. However, most enterprises do not take procurement management into structure of SCM. Hence, how input procurement management into structure of enterprise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 is becoming a very realistic topic. Firstly,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exposition of the content of supply chain and procurement management.Secondly, it analyses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purchasing management and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Thirdly, it introduces some links that should be taken attention in the implement of purchasing management in the supply chain environment. At the last of the paper, taking ASIMCO Nanyue(Hengyang) Co., Ltd as a case, analysis the condition of its purchasing management, it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in the light of the above theoretic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the paper, we can summariz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a new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ls under economy globalization, each activity about purchasing management should conduct based on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should establish a superb purchas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mplement advanced purchasing management models, such as JIT purchase and the rest. Moreover, the close management of supplier is also important. Keywords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urchasing Management

浅谈我的公司人才培养经验

互帮互助,薪火相传 “传帮带”是一种传统的以老带新的工作方法。这里的“传”是指传授、传承,“帮”是指帮助、帮教,“带”是指带领、带动。无数实践证明,“传帮带”是一种既简便、又有效的培养人才的方法。我们公司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好多员工来自各高校毕业生,他们虽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比如说,公司引用的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系统。这些东西是在学校中无法培养的,必须在实践中学习。 对于我们公司企业来讲,员工的成长往往除了组织岗位培训外,另外一个就是传统的“传帮带”。实际上专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仍然要经过“传帮带”这样一个环节,因为只有经过这样一个环节,才能够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现在,就浅谈一下个人在育人工作中的一点感悟。 1.准确定位,小事做起,积累点滴工作经验 准确定位自己,从低处做起,凭实干立身企业。不管你是新入职的大学生,还是中层管理干部,首先要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的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豁达大度,宽厚待人。大学生的优点就是渴望更快获得新知识,那就要多给他们实践机会,不需要手把手去教,但是要多观察,在他们迷茫的时候,就需要指点迷津,这样他们才能更快更好成长,才能早日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现在的社会大量充斥着浮躁和急功近利之风,缺乏脚踏实地和务实精神。新进员工大多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年轻人需要脚踏实地,不图虚名,不务虚声,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 有人总结的很好,领导和员工的区别就是:员工能做的事情领导都能做,但是领导能做的事情员工肯定做不了,这就从侧面说明了上面的问题。同时,员工又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的积累工作经验,还要做到善于总结。事无巨细,任何小的事情做好了,都是了不起的。一个新的商场开业,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准备好,肯定都会影响开业的整体效果,而这些负面影响有时候还会很大。当然,这个工作不管是完成的好与坏,事后还要好好总结,好有好的经验,不好有不好的理由,避免下次再犯,只有这样不断总结,不但完善自我,以后你才有成长为一个人才的可能性。 2.立足本职工作,调整好心态,避免浮躁 心态影响着人的情绪和意志,心态决定着人的工作状态和质量,好的心态就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关于企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随着我院“做大做强”发展方针的提出与实施,企业人才结构优化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近年来,内部优秀人才流失严重,而外聘成名专家遇挫,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企业自身人才培养是解决人才结构问题的有效方法。下面,本人以一个普通员工的理解谈谈自己对企业人才培养的看法。 企业人才培养,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对员工工作技能的培训,而是“招-育-用-留-舍”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筹划与实施。对于一个提供工程咨询、设计服务的企业来说,我认为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落实上述工作: “招(人)”,是企业人才培养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它基本可以决定日后是否能够“育得成、用得好、留得住”,而不是流失或者最终无奈舍弃。由于目前我院是以招聘应届毕业生以及有一定工作经验但仍待进一步培养的人士,因此“招”需要从企业发展需求和应聘对象职业规划两方面着手。在招聘新员工之前,需要根据企业已有人才结构和发展需要决定人才需求。根据我院目前人才结构状况,设计人员特别是从事港工设计要求专业配套,此前的专业空缺需要慢慢填补,故可以根据人才实际需求状况做出招聘计划。人才招聘中,在测试应聘人员技能水平的同时应该尽量详尽地考察其求职意向及定位。由于目前就业压力增大以及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部分应届生可能持有“先就业,后择业”的态度,因此如果能真正把握其职业规划,对企业人才培养的下几步是极其有帮助的。

“育(人)”,新进员工能否成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这一步起关键作用。不论是新进的应届毕业生还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士,都需要适当的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及环境。特别是对于应届毕业生,在学校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对于工程实践经验几乎为零,甚至有不少来自不对口专业,更加需要相关培训和指导。根据一些大设计院的经验,一个应届毕业生从学校进入单位以后,为其指定一个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当其“师傅”,在一定的时期内,由该名老员工指导其工作,手把手教,这样新进员工可以较快的适应新的工作,完成角色转变。当然,在“育”的过程中,应该对每一名新进员工优势与不足有较全面的了解,将企业人才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潜能相结合,努力培养出既顺应员工自身发展要求又可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人才。同时,“育”不但要作好工作技能的培训,还应该结合实际加强职业道德、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全面适应工作实际需要。 “用(人)”,一个优秀的人才,就应该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发挥最大效益,所谓“知人善用”正是这个意思。经过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每一名员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技术特长,基本成长为一名能胜任相应工作的职员,这个时侯对每一名员工岗位和工作恰当分配显得极其关键。“用人之长而避其之短”应该是用人的基本原则,是以“他能干什么”为出发点,注重发挥人才的长处,而不是克服其短处。以从事工程咨询、设计的技术人员来说,不同的专业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造就每一名员工会有不同的优势,如能在同一个项目中安排员工完成各自所擅长的工作,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2018年公司人才培养提升工程计划方案

2018年公司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017年是公司开展人才培养提升工程的第二年,也是公司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和实现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单位、各部门按照《水电六局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六局党发〔2016〕37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关于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具体培养计划及进度安排的通知》(六局党发〔2016〕50号)要求认真开展和推进人才培养提升工作,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公司党委决定持续、深入推进公司人才培养提升工程,为切实保障提高人才培养效果,特拟定2018年公司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请各单位、各部门遵照执行。 一、高度重视、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提升工程 1.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公司人才培养工作。思想认识是否到位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各级领导务必认识到公司人才能力不足、新业务领域人才短缺问题是制约公司、各单位及项目经营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公司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各单位、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强化人才培养意识,要将人才培养、引进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来抓。持续、深入、扎实开展和推进人才培养提升工程是解决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

2.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人才培养工程。各部门要根据部门业务性质、岗位设置及人员分工的具体情况,通过部门例会等途径,采用业务交流、介绍、讲解、集中学习等方式,了解学习公司战略、形势、政策、具体业务办理方式、应急情况处置方案等内容,实现提高业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政策水平等目的。结对培养是现阶段人才培养提升工程的重要手段,各单位应结合人才专业、岗位特点合理采取结对培养的方式。但在结对过程中杜绝做表面文章,要切实避免人才培养中的形式主义。 3.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各单位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业务工作实际需要及人才培养工作重点、难点等因素,确定年度单位人才队伍规模、专业培养目标;各单位、部门要结合培养对子双方的特点,明确培养对子双方培养具体目标;培养对子要根据单位、部门培养计划,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具备较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具体培养计划或方案。 4.进一步提高培养人才的效果和全员参与度。 (1)鼓励培养对象将培养过程中的实践结论、书面成果、所学所感通过论文(文章)撰写并发表,进一步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成果释放、发挥出来,加大人才培养成果输出力度。培养对象每一个培养年度至少写出一篇心得体会,培养人应审阅并签字确认。 (2)扩大人才培养范围。公司业务不断增长,为了满足当前公司发展对于人才的迫切要求,各单位在人才培养工

企业人才培养论文

企业人才培养论文:企业政工人才的培养途径探究 摘要:对于企业来说,政工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单方面的培养,而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整体谋划,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和关系,以各环节各要素的和谐发展促进政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文就企业政工人才的培养进行论述。 关键词:企业政工人才培养 0 引言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人才队伍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只有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思想政治人才,才能让企业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如今的高速发展的新世纪,社会给予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那么政工队伍建设也自然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让企业适应这样的生存环境,只有企业上下万众一心,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才能培养出一支适应性强、应变性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工队伍。 1 培养政工人才的主要途径 1.1 政工人员的观念、知识的更新是前提要想建设出一支稳定的复合型政工人才队伍,首先必须对其观念、知识等进行结构调整和更新,确保他们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要对企业中现存的政工干部缺乏、知识陈旧、观念腐朽、思维定势等等现象进行必要的改善和更新,为实现这些,企业必须做到:首先,要对一些较为先进的知识经济观念进行总结,如知识资源观念、知识产品观念、知识再生产观念、新社会组织形式观念、新知识经济人才观念等等,并对每一位政工人才进行培训,从而使企业的干部带头实现创新思想新飞跃。其次,要加快实现政工干部的知识更新,一方面要钻研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专业知识,扩充自身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要关注高新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本行业的最新工艺应用技术等等,从而让自己形成纵横逆向比较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框架,具备各方面的本领,另外要培养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管理创造能力,对自己的个人修养进行必要的武装和完善,争取超越自我。最后,知识结构的调整要通过加强职工“继续教育”体系建设来实现,让企业中不同层次、不同知识层面和不同等级的干部人才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最优结构组合,从而让企业的这个团队更具有智慧。 1.2 对政工人才进行合理且富有弹性的价值定位在新经济体系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因素是人,而不是机器,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因此,人自然也就成了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胡主席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式是“以人为本”,这里强调的就是把人才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要想培养出杰出的政工人才,这就需要考虑人才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然后尽可能的去满足他,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鼓励和协助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

本页为作品封面,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欢迎下载!!! 精 品 文 档 【精品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加油(气)站、油气管道以及油库是油气销售的重要硬件。打造高质量、安

全可靠的的加油(气)站、油气管道和油库是确保油气销售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能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加油(气)站、油气管道以及油库建设的优劣,固然依靠于项目决策的正确性及依赖于项目工作程序的准确,但实施过程中主要取决于项目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由人控制项目的进展以至于决定于项目的成败,故项目管理人才在项目管理中,具有项目成功的决定性作用。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程建设的高峰期,从全国总体来看,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十分缺乏。集团公司的中科院院士郭尚平也曾说过“我们缺乏工程管理人才,这个问题太尖锐。”他认为我国的工程管理者群体已从过去的“老干部”阶段过渡到了“技术干部”阶段,需要尽快过渡到“专业管理人才”阶段。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是解决项目管理人才缺乏的有效途径: 一、不断充实企业后备人才库建设,根据人才现状实行动态化管理。当务之急就是有针对性地建立各专业多层次的优秀人才储备库。后备人才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年都需对进入后备人才库的人才进行跟踪考察,全面掌握其成长情况,并将其分为接近成熟、重点培养和一般掌握三个层次,不断把表现优秀的后备人才提拔到更高层次的管理岗位,把表现一般的后备人才淘汰出人才库,再把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新鲜血液补充进来。这样的动态化管理,在保证人才库相对稳定的同时,也实现后备人才的优胜劣汰。此外,在生产任务紧张,自身技术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施工企业还通过社会招聘引进技术人才,充实施工企业的技术力量。 二、采用各种形式加大培养力度,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环境 企业要始终坚持把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搭建良好的培训平台,开阔人才事业发展空间,创建优良的培训环境,不断强化内部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稳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1)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企业领导班子在每年初要与所属各单位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其中也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数量、及相关内容,同时指定单位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采取绩效与奖励挂钩机制,并把优秀年轻人才培养、管理、使用工作进行宏观控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对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等环节进行定期分析研究。

公司人才培养管理规定

公司人才培养管理规定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A公司人才培养管理制度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 第三章培养方式 第四章人才培养实施 第五章评估与反馈 第六章档案管理 第七章培养人管理 第八章内部激励 第九章培养经费管理 第十章附则 附表 附表一:培养需求调查表 附表二:培养需求申请表 附表三:年度培养计划表 附表四:在岗实践培养计划表 附表五:导师制培养计划表 附表六:轮岗制培养计划表 附表七:课程培训计划表 附件八:授课质量评估表 附件九:培养效果评估表

附表十:培养效果记录表 附表十一:培训实施评估表 附表十二:被培养人档案表 附表十三:培养人档案表 附表十四:培养人申请/推荐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标 围绕A公司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系统全面、管理集中、执行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可持续共同成长。第二条适用对象 适用对象为A公司各单位员工。 第三条原则 1、系统性原则:以A公司战略为导向,结合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系统设置,从“计划一实施一反馈”全流程进行循环管理,并与其它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有效结合。 2、针对性原则:培养体系针对公司员工特点及需求设计,符合核工作特有要求。按照不同岗位层级及类别的人才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配合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3、实用性原则: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与流程设计简单明了,结合公司实际,易于操作实施。 4、过程控制原则:对培养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评估,记录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参加培养人员的表现,提升培养质量。 第四条相关释义 1、被培养人。指接受和参加各项培养活动的员工。 2、培养人。指课程培训中的培训师、导师制度中的导师及各项培养活动中进行知识传授、业务指导等的其他培养人。 3、责任人。指对人才培养工作负有责任的管理者,一般指各单位总经理、部门负责人和直接领导人。 4、用人部门。指使用人才且对人才培养有需求的部门。 5、核心人才。指在A公司人才群体中,拥有关键能力且对A公司战略实施不可或缺、外部人力资源市场较为稀缺、培养周期较长的人才群体,具备胜任目标核心岗位的潜质,可作为目标核心岗位的接替型或者储备型人才。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 第五条人力资源部职责 (一)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职责 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统筹管理人才培养管理工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