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正面临一系列新的重要机遇。从国际上看,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转型。从国内来看,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生态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实施新的十年西部大开发,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城市。

一、生态文明

首先,生态它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存在着有规律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且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在较长时间保持着相对稳定,即生态平衡。所以我们不能仅把自然看作人类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而应该把人看作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

其次,生态文明包括一系列为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和建设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与人们在生态文明观念指导下和生态制度的规约下所采取的生态实践活动。所以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

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人类在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的角度,遵循自然界动植物的发展规律,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就是说,人类必须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用生态学的方法去解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不仅要积极倡导进步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延

伸。在经济领域,经济活动要走“绿色化”、无害化道路,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所以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二,城市建设

从生态学的意义上讲,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由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建设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效益观、消费观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生态城市建设是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

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只有做好生态文明,才能使得整个城市系统得以稳定点的运转和发展。

其次,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方向。它不仅涉及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所以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也必然成为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主题。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应全面的从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以人为本制定战略性的、能指导和控制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蓝图与计划。它必须具备科学性、综合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应把生态建设、生态恢复、生态平衡作为强制性内容。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一旦批准,必须具有法律的权威性,任何改变都必须严格地按照程序进行。现在可持续发展到处都在讲。但是,如果没有能够指导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经济理论和具体的评价指标,又如何知道决策和实践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呢?长期以来,城市建设的理论和政策都是重资源开发,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线兼顾市民的基本生活要求。因此,必须针对我国国情建立一套适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科学理论和指标体系。

城市个性集中体现于城市建筑,城市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绘画、实用的雕塑,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和谐统一,是一个城市个性最直观的表达,是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时代风格、崇尚理念在建筑上留下的烙印。不同城市的建筑体现着不同城市的文化韵味,并在城市的演进中日益积淀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其中城市文明多品位。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向上的科学人文精神,永远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包容性决定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多元性。在推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人文素养,在追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协调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城市风采。

城市文化的核心在于广大市民的人文素养。应从塑造城市精神的全局着眼,从提高市民综合素质的细节入手,从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整体抓起,用文化环境感染人,用文化行为带动人,以此提升城市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为基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城市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三,生态文明是构建城市建设的基础与根本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固然是每坐城市

运行与发展的理想方向,但自然的和谐并不是绝对的和谐,而是有“冲突”的和谐,即一种动态的平衡,它既包含合作,也包含斗争,表现为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即人与自然系统各要素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不过这些或对立或互补或一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形成的合力能保持在可承受的生态稳定阈值或生态稳定空间内波动,即每一个系统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从局部、短期看是动荡的、不平衡的,但从整体、长期看,是一种“发展过程的稳定性”,从而保持系统整体持续稳定,达到整体协同进化、发展。文化建设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力量。但从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整体情况看,普遍存在着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一些城市在现代化的名义下,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城市形象变得千篇一律,直接影响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质量。要正确引导城市发展,科学提高城市品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以形成和强化自己城市的特色。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它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判断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人们已不再单纯看发展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还要看城市环境和文化品位,以此来判断城市的综合实力,是否可持续发展。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品位的城市,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城市。

生态城市的形成是社会文明进化的结果,它也将随着社会的

发展而发展,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进化”的定义,这一“进化”的概念,反映了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理想的终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目标”,或者说是一个协调、和谐的进化过程。这种“进化”式发展过程不是强调发展的数量和速度,而是更重视发展的质量及要素间的协调、平衡,以不断提高其整体质量水平,或者说发展的目标是整体功能的完善。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加注重人类福利、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缓解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弥补自然资源的结构性缺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有利于促进环境

质量与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引导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

如今,不少城市都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那么什么样的城市才能算作生态文明型城市呢?“生态文明型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的目的就是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各系统的协调性和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型城市应满足以下一些标准: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率高;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环境质量高;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等等。

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这既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有利于高起点涉入世界绿色科技先进领域,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形象。同时,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并列为两大战略,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贯彻实施好这一重大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还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需要;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城市的发展往往引发人口拥挤、住房紧张、

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生态文明型城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21世纪是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下一轮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竞争。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已成为下一轮城市竞争的焦点,

城市管理和文化建设,是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持城镇健康发展的保证。要在城市管理中强化生态理念,注重生态平衡,正确处理建设生态文明与繁荣文化事业的关系,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

为此,需要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把资源消耗、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效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坚决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的资源环境意识,促使人们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理念,树立珍爱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绿色文明消费的理念。同时,要不断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各种宣传和推进活动。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和中华环保基金会已经共同开展了“中国生态文明

建设推进项目”活动。通过理念宣传与实践互动,在城镇建设中强化生态理念,通过促进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城镇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只有在城镇建设和管理中全面贯彻和实施生态文明,城镇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工作,集中力量进行突击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局面。但如果不能做到坚持不懈,成果就难以巩固,目标就难以实现。同样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基础。它不仅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仅能够保证人类有个舒心的生活环境与良好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且能够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实现代际公平与代际和谐。目前,我国不仅要致力于自身发展,而且作为一个大国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我国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回应国际社会在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问题上的关切,致力于与国际社会一起通过协商与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美丽的城市、温馨的家园。文化兴,经济兴。

在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给予了文化更多的关注和厚爱,文化也必将带给人们更多的回报。文化改变着我们的城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将使城市内涵不断丰富,品位不断提高,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独辟专章集中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其“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关键词:生态文明,科技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本次盛会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领会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本世纪以来,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 人口剧增、资源过渡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南北差距扩大等日益突出, 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严重的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生态危机的根源通常被人们归纳为三大问题: 人口增长、技术影响、消费方式。这些影响因素虽然重要, 却往往被误解或夸大, 从而掩盖了其根本性问题。快速增长的人口通常被列为环境破坏的头号原因。而人口爆炸多出现于发展中国家, 可是多数的环境破坏, 尤其是那些具有全球性后果的环境破坏, 却是由人口已相当稳定的工业国一手造成。人口增长同环境破坏只不过是同一根本疾患的不同表征而已。 科学技术。无可否认, 对于造成当今生态危机的现状, 科学技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8 世纪纺织机器、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在短短100 年里人们就创造了过去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进入20 世纪中叶, 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激光通讯、海洋开发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出现, 标志着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可是, 生态环境已经在在科技的穷追猛打下千疮百孔。因此,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利剑”, 在为人类带来充分舒适的同时也为人类埋下了一颗危险的炸弹。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特殊国情的必然抉择,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全面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速度也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的产生量大幅度上升,这就使我国本己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浅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企业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和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有三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其中包括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途径。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的科学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 企业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和谐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由追究社会经济指标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或者说绿色企业转变的需求。 企业既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考量,更要把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低碳经济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自觉意识和市场意识,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做以人为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企业的表率。

三、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企业的文化。在企业文化上,强化绿色财富观、绿色幸福观、绿色管理观、生态人格的培育,从而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为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和环境伦理基础。集团企业文化提出的“强基精管”管理观和“创新发展”的工作方针契合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做好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广节能、环保、高效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和新理念,做好高耗能技术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排放,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的提升,切实做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三)做好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做好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技术更新改造替代传统工艺和落后产能,节约有限的城市土地、能源,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其次,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通过政策时势导向、企业文化渲染、职工群众向好意愿,倡导和创造科学发展、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和工作环境,实现企业与社会、人与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发展。再者,形成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制度方面建设与完善,保持和延续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生命力。 (四)做好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领导和运行机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加强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形成包含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创新技术等企业经济、环境管理和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做好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 (五)做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工作,通过形势分析、决策诠释、动态报道、典型宣传、深度报道等形式,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企业员工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主体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和城市正在兴起一场生态变革。在城市建设中强化生态理念,在城市发展中重塑城市生态文明,是我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保持城市长期繁荣发展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城市生态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是: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有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是要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目的,使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有序,经济}土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可持续发展高度把握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避免因认识错位导致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走入误区。 一、城市农村协调发展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既包括城市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包括市域内农村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往往更多注重城市区域,轻视农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城市,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城市,社会保障面覆盖城市。而在城市的农村区域,道路基本还没有实现硬化,环卫、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给水排水、消防等设施缺乏,相当一部分农村和农民,长期未享受公共财政的投入,农村社会保障还仅限于试点或起步阶段。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一些城市也大多倾向于将城区部分污染的企业迁到农村区域。 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在 眼下,在我们的城市中,还时常听到满口流言和看到乱倒垃圾、乱泼脏水、随地吐痰等行为。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因此,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衔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公德,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正面临一系列新的重要机遇。从国际上看,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转型。从国内来看,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生态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实施新的十年西部大开发,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城市。 一、生态文明 首先,生态它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存在着有规律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且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在较长时间保持着相对稳定,即生态平衡。所以我们不能仅把自然看作人类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而应该把人看作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 其次,生态文明包括一系列为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和建设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与人们在生态文明观念指导下和生态制度的规约下所采取的生态实践活动。所以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

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人类在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的角度,遵循自然界动植物的发展规律,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就是说,人类必须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用生态学的方法去解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不仅要积极倡导进步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延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虽我国一直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依然遭到严重的破坏,特针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一系列问题作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以期能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关键词: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措施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the nation's long-term future plans.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en an important work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our country has bee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was still serious damage, in view of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system degradation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以全新的形式,迎来国际中国社会的绿色希望。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中国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对环境的重大意义 近20多年来,由于我国企业大多采取了传统的粗犷性生产方式,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很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致使环境不断恶化,形势空前严峻。其特点是: 污染物成分日趋复杂,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在增加,生态系统功能在退化。 1. 我国的土地在持续荒漠化 从我国发射的神州6号卫星上鸟瞰东亚地区,当看到我们今天所生活的家园时无不震惊:我国大片国土上的郁郁葱葱,不知不觉地竟然变成了严重的荒漠化(棕黄色)?大面积的沙滩、荒漠和戈壁滩,与周遍国家的颜色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对于地球村的村民而言,必须面对它,正视它,这的的确确就是我们今天的家园现状! 多年来的气候变化和人们漫不经心的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大,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及重用轻养的恶习使草地逐渐退化,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致使这盲目改造自然的恶果悄然袭来。我国沙漠化速度在不断升高。目前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7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而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整个生态系统在急剧恶化。其中草原沙化很突出,一些牧区牲畜存栏大幅度下降,绵羊的体重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下降了一半以上。

在近50年中,我国森林面积已减少了30%,森林覆盖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森林覆盖面积的三分之一。森林的减少导致了水土流失,洪灾频繁,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多种严重恶果。 近7年来,我国耕地已减少了1亿亩,全国不少省份到2010年的非农建设规划用地指标早已提前用完 多年来,我国向水环境中排放的废水总量年均值约为500亿吨/a,其中199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高达约1356亿吨,早已超过环境容量的80%。据几年前统计,只有5%的生活污水和17%的工业污水在排放前经过了处理,其它都直接排入江河湖泊。迄今为止,全国745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28%的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我国已有90%以上的城市河段、湖泊受到严重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大部分江河湖海都出现了富营养化,水华和赤潮发生频次在持续增加。 如今,我国的江河湖海污染已经不堪重负,并呈逐年加重趋势。尤其北方不少地区甚至出现了"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现象。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地下水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多有不同程度超标。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表明,目前全球有10多亿人在饮用"脏水"。而我国就有约3.6亿农村人口在饮用不合格的水 在我国的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2000万吨/a ,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2000万吨。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完整版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摘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人类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思考的问题,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才会继续,社会才会发展,这一问题,也是党中央一直贯彻的问题,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可见,生态问题不仅是问题还是难题,本文就是从生态建设的意义、目标、措施等方面的阐述。 关键词:生态文明 随着社会否认进步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建设、隐患大、矛盾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全社会牢固树产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际合作,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必然性和意义 我们党创造性回答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的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陆地面积平方公里,90%以上是山地,海岛岛屿沿岸水深10m以下的海域达平方公里,是优良鱼类、贝类、藻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粤海明珠和东方夏威夷之称。然而记者乘船在海上航行40分钟到达南澳岛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13根浸泡在大海中的水泥桥墩从码头一直排向大陆;岩石泥土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离开码头沿海岸向北,只见一处填海工地上大车在不断向海中填倒土石,挖土机正在把一棵棵树木连同泥土一块铲起,这座小山头已被挖掉一半填进了海里。据介绍这个工程需要挖山600亩,填海300亩。沿着环岛公路,记者看到了几处这样的填海工程,有的已停工,有的已填好并建设了油库、水泥厂等项目,但都是半截子工程,并没有开工使用。在岛上的后宅镇,几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向记者反映,县里在1997年征用了6亩多耕地给海关大楼建了附属设施,又在今年征用了1000多亩土地(其中有40余亩耕地),出让给一家公司建北门坑游乐园,使他们几户无地可耕了。 生态文明的发展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期待和利益的。

生态文明下的城市规划

生态文明下的城市规划 我国生态城市鸟瞰图 生态城市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也成了世界上建设生态城市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但不同于西方在完成工业化后提出的生态文明,我国是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提出的,因此鉴于发展的需求,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要尤其关注经济发展和环境生态的协调,关注生态产业的结构、组织和运营。 实践证明,生态系统如果不能持续提供充足的资源、能源、清洁的空气和洁净的水,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会失去载体和基础,进而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受到威胁。如果贫富两极分化太大,社会缺少公平,人类文明同样会崩溃。为此,我们不得不调整发展模式,调整生活方式,调整社会关系,而最为重要的是要调整思维方式。生态文明,正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环境与社会和谐共生、协调发展、人类可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新型世界观和全域伦理观。 不仅仅要改进资源能源的利用技术,制定严苛的环境和生态保护规则,修复重建生态系统,还应基于社会关系调整,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系统,形成集约、节约、公平、和谐的社会系统,调整生活方式,倡导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这一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可能探索出一个经济有效,社会公正,生态和谐的新型未来社会。

城市规划 中国已经进入保持高速发展的艰难岁月。新型城镇化,正是在这一形势下推进中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的主导模式,是中国未来20年综合发展结构中顶层设计的核心主题与整合构架之一。生态文明与城镇化的结合,必将形成生态城市建设的高潮。 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探索城市规划的道路,将会出现一大批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生态新城、绿色新城、生态文明小城镇、低碳城市、国际慢城、零碳城市等。 虽然生态城市的发展热潮已经席卷中国大地,但是中国对生态城市的有关概念、内涵和规划技术手段等尚未达成共识,还未形成统一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生态城市建设缺乏示范指引。 生态城市至今还没有公认的明确定义,国内不同学科都从各自角度提出了山水城市、绿色城市、生态新城、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等目标和理念,但各级政府在规划时都将其概念化,路径单一且理想化,导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项目很难落地实施,很多生态城市项目最终成为各级政府的政绩工程。 国内对生态城市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2000年后相继提出了各种版本的生态城市发展指标。除了国家层面提出生态城市标准外,近年来天津、上海、深圳、贵阳、扬州、合肥、厦门等城市也纷纷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并进行了各自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其中贵阳从宜居城乡、生态经济、友好自然、和谐社会、生态文化、文明制度六方面入手,提出贵阳市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45项指标和检测方法。 如何提出一套具有科学性、操作性、完整性、权威性的生态新城指标体系来指导中国生态新城建设是中国相关部门的首要任务。

中特论文: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经济发展和其他因素,导致生态建设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我们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远大目标指向和强大实践动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1 引言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即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三是生态系统退化。本文主要从环境污染方面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及意义[1]。 2 概述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对的新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要解决的课题,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进行过阐述。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的相互渗透使各国关系愈发紧密,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与国外交往日益频繁、遭受生态环境的风险也随之加大。由于国人环保意识的缺乏,加之国内第一二产业的刚性需求与环境承载负荷上限,对于生态文明的欠账与人民对于高水平生活环境的需求,所有这些矛盾都在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桎梏。其次,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其一,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成为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理想,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命题。其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 一、规划理念 (1)生态规划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生态环境资源,公平满足现代与后代的发展需要,建设生态贵阳。 (2)人本规划理念。注重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城市精神的培育,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建设和谐贵阳。 (3)特色规划理念。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突出城市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特色,建设宜游贵阳。 (4)统筹规划理念。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整体效益,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建设宜居贵阳。 (5)经济规划理念。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投资创业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建设宜业贵阳。 二、规划重点 (1)合理确定城市性质、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规模,突出生态文明城市定位。 (2)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保障生态文明城市的区域整体发展。 (3)合理确定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城镇、产业和人口分布,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文明城市空间布局。

(4)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继承和发扬独特的城市文化,发扬鲜明的生态文明城市精神。 (5)强化空间管制内容,突出自然环境特色,构筑生态文明城市生态框架。 (6)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系统,提高生态文明城市整体服务水平。 (7)合理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完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保障生态文明城市高效运转。 (8)调整城市住房供应体系和结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高生态文明城市居住质量。 (9)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和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生态文明城市安全度。 三、规划范围 市域范围:为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含市辖六区(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一市(清镇市)、三县(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总面积为803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起乌当区永乐,西至清镇市红枫湖,南起花溪区青岩,北至修文县龙场、扎佐,包括市辖六区(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及清镇市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总面积为3121平方公里。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建设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曾几何时,耳边响起的不再是清脆的鸟鸣,而是隆隆的机械声;曾几何时,眼前显现的不再是蔚蓝的天空,而是灰白的天空翻滚的黑烟;曾几何时,嗅到的不再是清香淡雅,而是令人咳嗽窒息的汽油味。一位美国社会学家说过:“我们遇到的最大敌人就是我们自己。”这样,我们为了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肆意地索取资源,污染环境也许若干年以后,碧水蓝天,鸟语花香只有在梦境中才会出现。也许若干年后,当我们的子孙备受生态破坏带来的恶果时,我们才会流下悔恨的泪水;也许若干年后,当最后一只鸟死亡,我们的进步也将戛然而止! 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档要等到灭亡才懂得悔恨,不要等到穷途末路才懂得悬崖勒马,如果肥沃的土地变成荒漠,如果有害物质充满空气,如果河流被污染得连鱼儿都无法生存,那么我们生存的意义何在?我们生存的根基又在哪里? 张正祥,一个平凡的农民,26年单身守护滇池,牺牲家庭,终令33个大中型开矿、采石场胜利封停。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联在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执拗的,是雪峰之颠的傲然寒松,面对贪婪,凶残,他坚持信念,用勇敢和不屈不挠证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确,我们没有他的伟大,可是举手之劳,同样可以为环保生态做出许多。爱上环保,仅仅是随手关上通明的电灯,仅仅是将身边的垃圾分类处理,仅仅是更

换掉手中的塑料袋,仅仅是拧紧好还在哭泣的水笼头。爱上环保,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习惯。“爱上环保”让我们学会尊重善待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爱上环保”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神奇的自然赋予人类无限的智慧,希望人类开创更美好的未来,但人类反而破坏自然,请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丝希望变成绝望,保护生态需要从你我做起,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母亲,也保护人类自己。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在我们的家乡——抚州,处处有绿光,处处有新鲜的空气!我生活在南京这样美丽的城市里,这让我们引以为豪,感到骄傲!大家一定知道,花草树木用处极大,如果没有了树林,人们就会遭遇沙尘暴、龙卷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会受到噪音污染,让我们的身心不健康。每当我们坐上私家车和公共汽车时,都会看见公路旁有一大片绿化带,在公路旁栽树、养花可以减少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让新鲜的空气一路上陪伴我们,直达到目的地。花草盆景也有吸毒的功能,我们会看见许多人家装修房子时,刷碗了油漆后就要放几盆植物,让他们吸掉那些有毒物质——那是我们人类不需要的空气。恰恰相反,我们不需要的空气正是植物们需要的,而它们吸入后,会把人类需要的氧气“吐”出来,让我们茁壮成长!现在地球上的森林面积正在逐渐减少,我真担心,没有了森林的世界会是多么恶劣,没有了森林的人类将会是多么无助啊!同学、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大学生环境工程循环低碳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当代大学生需要更清楚地认识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场上发挥自己的力量,贡献自己的智慧。作为一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具有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十八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挺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写入党章,而且作为五位一体的其中一体。表明了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了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从价值取向看,必须树立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人类是自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尊重自然规律,推动生态文化、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等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素。 从物质基础看,必须拥有发达的生态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较大比重,推动经济绿色转型。 从激励与约束机制看,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把环境公平正义的要求体现到经济社会决策和管理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 从必保底线看,必须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及时妥善处置突发资源环境事件和自然灾害,维护生态环境状况稳定,避免重大生态危机。 从根本目的看,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这充分表明,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长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途径和保障举措等方面,我们已经形成完整的认识成果,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已经成为各方面的共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一个更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 一、城市化中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生态学家理查德·瑞吉斯坦认为,城市是人类以技术编织出来的体系,具有独特物理形态和组织架构,而这种物理形态和组织架构的维持既需设计、建设和管理,也需要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的输入输出和适宜的生态承载力。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独特物理形态和组织架构的基础部分,不仅创造绝大多数财富,还激发对技术的需求,而且其布局和形态对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的输入输出几乎有着决定性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益驱动城市政府、土地开发商、金融机构相互协作,一方面驱动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尤其是在城市发展中,传统的目标是谋求物质财富的最大化,忽略了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同步协调发展,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忽略了财富在社会中的分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粗放式、掠夺式方式,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难循环,一次性使用,生产模式是物质和能量的线性流动,即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 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和高排放(即所谓的‘两高一低’)。这种经济模式实质上就是将资源持续不断地转化为垃圾,通过自然的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这种线性生产,必然导致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城市垃圾的日益增多,引发水体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垃圾围城等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使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环境论者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当代有越来越多的证据充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唯一正确选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中共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意志。这一战略的实施,确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地位,从生态文明领域迈上道德高地。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转折点,如何汲取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走出一条以生态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符合科学发展和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亟需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1.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人类对生态文明的认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深化。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平等的一部分,影响有限,处在一种原始的、自然的平衡状态。1万年前,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人类社会进入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生态特别是对地表植被的影响和控制逐步加剧,当然主要通过物理的方式产生影响。300年前,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生产力水平飞速发展,人类在“征服自然”的梦想中对自然环境、生物种群产生决定性影响,取得一定支配地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和控制越来越大,由于对人地关系规律认识的局限,导致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灾害频发、物种消失、生存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倒逼人类反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此产生,并被普遍接受,人类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进入新的阶段。 我国传统文化中早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主张征服自然,而且强调相生共存,这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文化渊源。但是,到了近代,随着国力衰萎,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思想也受到冷落,一度陷入文化迷茫。即使新中国成立后,受认识局限,我们也曾经违背自然规律,“插秧插到水中央,种田种到山顶上”、“大炼钢铁”、“人定胜天”,对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尖锐的人地矛盾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好在我们能够及时认识错误、修正错误,回到实事求是的路线上来。 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时期,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目前认识的最高境界。21 世纪人类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模式改进,全世界各国政府对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达成共识,标志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开始。生态文明是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系统,是建立在知识、教育、科技高度发达和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的文明,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明确人类社会必须在生态基础上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生态文明不仅吸收人类以前的先进文明成果,也深刻反思工业文明牺牲环境的高成本代价。为此,生态文明也可称作“绿色文明”。 2.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

1.1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

一、生态文明建设 1.1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背景 1.1.1时代的需求 肇始与英国、集大成于欧美、蔓延至全世界范围的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带来 经济快速发展、创造出不可估量的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 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 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署成立了“政府间气 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和影响进行评估1。IPCC 分别在1990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和2014年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影响进行了5次评估。在第5次评估报告指出,从195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化是千年以 来所未见的。从有详细气象记录以来的1850年代开始,刚刚过去的三个十年每 一个都刷新了气温最高的纪录;从1983到2012年这三十年可能是北半球自1400 年以来最热的三十年。1880-2012年,全球海陆表面平均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升高了0.85℃;2003-2012年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平均温度上升了0.78℃2。从1990年至2012年间,由于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其它吸热气体的排放,全球气候暖化效应增加了32%。主要源自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这一增 量的80%3。 在中国气象局对IPCC的第五次报告解读时指出,气候变化对粮食产生的影 响主要是不利影响,已导致小麦和玉米每年分别减产1.9%和1.2%。如果没有 适应,温度继续升高2℃或更高,到本世纪末,将导致热带和温带地区的主要 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每10年减少0—2%,而预估的粮食需求到2050年则每10年将增加14%。随着温度的升高,气候变化对淡水资源造成的 风险也将显著增加,温度每升高1℃,全球受水资源减少影响的人口将增加 7%4。 1

浅谈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成绩论文题目:浅谈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原理 授课教师: 院(系): 年级、班: 学号 姓名:

浅谈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在城市建设中强化生态理念,在城市发展中重塑城市生态文明,是我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保持城市长期繁荣发展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开发保护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生态文明概念 生态文明从广义角度来看,是指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二、城市生态文明 城市生态文明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注重人自身的素质提高。不仅要做到自然的和谐与城市的发展,也要做到居民本身的环保意识提高,将城市的发展推进一个全新的历程。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是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科学有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达到高度和谐。 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 1.城市农村建设不协调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既包括城市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包括市域内农村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在现实工作中,人们往往更多注重城市区域,轻视农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城市,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城市,社会保障面覆盖城市。而在城市的农村区域,道路基本还没有实现硬化,环卫、垃圾处置、污水处理、消防等设施缺乏,相当一部分农村和农民,长期未享受公共财政的投入,农村社会保障还仅限于试点或起步阶段。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2015.5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三大类型的制度:政府监管性制度、市场主体交易形式的制度、救济性制度。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途径是落实政府作用,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理顺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推进试点实践。 关键词:生态文明,意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大量涌现,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我们生活的环境却日益恶化,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危险因素。“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产出背后都有一个成本问题。降低成本,是决定经济运作成功与否及能否继续的根本性问题。但是,前几十年,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在产出并不很高的同时,却惊人地消耗着人力、物力资源。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他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1]。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3]。我们党把握规律,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1 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个人 生态文明建设

从宏观上来看,这是政府的责任,但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因此,在政府力倡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里,每一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身边小事做起,逐渐地改变自己以及身边的环境,让珠海真正成为生态文明的城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我们每个市民都是消费者,作为消费的主体,每个人都可以大力推行节约型消费。 比如说,人们在采购时可以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低污染、低毒的绿色产品,同时减少使用对一次性产品、特别是不可再生、不可回收产品的使用,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风尚。现在国家推广实行的“禁塑令”,每个市民只要按照这个规定,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塑料购物袋,改用环保布袋或者竹篮,就是对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一份自己的贡献。 再比如,城市里的绿化带,流淌的江河小溪,本来它们就是我们城市的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但一些人却毫不爱惜,乱倒垃圾,乱抛异物,不仅有碍观瞻,更污染了水面。而其他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搭乱建、损害公益设施、践踏城市绿地、攀摘花草树木等,这些都与我们的目标格格不入。而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和一切公共利益这也就是在维护我们的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是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大合唱”,这个“大合唱”必须合拍和谐,一个不和谐因素都会影响整个“大合唱”的质量。如果每一个公民都能随政府的指挥发出自己高昂的声音,我们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进展就更加迅速快捷,目标就能够早一天达到。 珠海是每个市民的珠海,希望在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的感召之下,每个市民都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生态文明添砖加瓦。 夏天空调温度调控在最低26度,冬日室内暖气温度最高别超过20度,其实才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喝烧开的自来水,俗称白开水,比任何纯净水、瓶装水、桶水、矿泉水、过滤水等等,对我们的身体来说更健康。 下雨天收集雨水浇花,比自来水浇灌,更有利于花草的生长。 电视或电脑的图像与声音,最接近自然状态最有利于健康,图像不要越亮越好、声音不要越吵越好。 一天完毕,一定要记得关掉所有电器的自动、手动开关,拔掉插销,防止电器元件老化失火。 我们的穿着、妆饰越来越要求舒适、健康,皮衣、皮鞋、化纤服装、化工妆饰品等,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远不如纯棉服装、布鞋和植物皂角妆饰品更舒适和健康。 小城市短途上班,能步行就不骑车,能骑自行车就不骑电动摩托助力车或开汽车,这样更节能,还能锻炼身体。 生态文明市建设要求城市的决策管理者改变管理理念与行为 一个城市像人一样需要绿肺来置换氧气,多种植各类树龄长的树木,少栽草皮以及灌木,坚决不能把城市改造成水泥广场,这样,城市主人才能更多的呼吸新鲜的氧气,其实也可以节约大量的浇灌用水和定期锄草的不菲支出。 城市的垃圾至今没有分类收集,塑料袋成为垃圾袋,好像方便了城市的人们,但其实对处理垃圾来说,可能更加的麻烦。城市周围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垃圾山,不可谓不壮观,但这种壮观是要我们的子孙后代来偿债的。 城市噪音是对城市族群形成的一大听觉污染,长时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可能已经感觉不到噪音的刺激了,一旦到远离城市的乡村呆上一晚上,就会感到乡村晚间可怕的静寂,连蟋蟀的声音都能刺激耳膜。到节假日的城市大街上,高音喇叭舞台歌者真的要震穿你的耳膜了。 城市的夜晚很亮,丰富了人们的夜生活,但城市夜晚过度的霓虹射灯,不仅仅是一笔不小的财政开支问题,更是强烈的反生态视觉污染。试想,人们的睡眠应该是在黑黝黝的深夜更高才对。况且,美化城市夜晚的霓虹射灯,对夜晚的飞行器和天文观测也形成了很大障碍。 生态文明市建设需要生态技术创新 节能灯就是节约电力能源但不节约家庭“财政支出”的典型例证。早些年,几乎很少有人买它,一只节能灯管的价格相当于白炽灯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节能灯管不能频繁开关,否则容易损坏。现在随着节能灯技术的进步,家庭使用这种灯管的越来越多了,白炽灯几乎看不到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