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即糖尿为治疗糖尿病的核心和重点,可悲的是由于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把重点放在血糖、血压的改变上,因此糖尿病并发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稍作研究大家就可以发现糖尿病这些并发症的病理原因,实际都是对应器官的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只是肾、眼、足病是以微小血管为主,脑、心脏病是以中血管为主,但其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动脉硬化的直接原因不在于血糖的高低,而在于血脂的多少,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HDL(以下简称HDL)的多少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以下简称Ox-LDL)状况。

诊断标准( 2010年)

1.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6.5%。

2.空腹血糖FPG≥126 mg/dl (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200 mg/dl (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200 mg/dl (11.1 mmol/l)。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的扳机

1.LDL透过内皮细胞深入内皮细胞间隙,单核细胞迁入内膜,此即最早期。

2.Ox-LDL与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结合而被摄取,形成巨噬源性泡沫细胞,对应病理变化中的脂纹。

3.动脉中膜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迁入内膜,吞噬脂质形成肌源性泡沫细胞,增生迁移形成纤维帽,对应病理变化中的纤维斑块。

4.Ox-LDL使上述两种泡沫细胞坏死崩解,形成糜粥样坏死物,粥样斑块形成。对应病理变化中的粥样斑块。

从上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理可以得知:关键环节在于Ox-LDL,如何防止LDL被氧化成Ox-LDL就成了治疗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其次是减少LDL。

我们再来看看HDL是如何转运胆固醇的。

HDL转运胆固醇的途径

从右图看出:HDL可以像“汽车”一样将上述形成泡沫细胞中的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转运至肝脏,分解为胆酸排除体外。在体内形成泡沫细胞和化解泡沫细胞是动态过程,当HDL足够多能够将泡沫细胞中的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都运出的时候,动脉粥样硬化就不能形成,另一方面,如果LDL不被氧化成Ox-LDL,动脉粥样硬化也不易形成。这些都与血糖的高低没有直接的关系,而在于HDL的多少和LDL被氧化的程度。

因此,防止糖尿病并发症或者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是:

一是防止LDL被氧化,

二是提升HDL浓度。

糖足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症状

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200微克/分钟,此期叫做隐匿性肾病,或早期肾病。如能积极控制高血压及高血糖,病变可望好转。如控制不良,随病变的进展可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此时可有如下临床表现:(1)蛋白尿开始由于肾小球滤过压增高和滤过膜上电荷改变,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出现,为选择性蛋白尿,没有球蛋白增加,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随着肾小球基底膜滤孔的增大,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而出现非选择性临床蛋白尿,随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尿蛋白逐渐变为持续性重度蛋白尿,如果尿蛋白超过3克/日,是预后不良的征象。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蛋白尿的严重程度多呈进行性发展,直至出现肾病综合征。

(2)浮肿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浮肿,当24小时尿蛋白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明显的全身浮肿,仅见于糖尿病性肾病迅速发展者。

(3)高血压高血压在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中常见。严重的肾病多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故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是十分重要的。

(4)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性肾病一旦开始,其过程是进行性的,氮质血症、尿毒症是其最终结局。

(5)贫血有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病人,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用铁剂治疗无效。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可能与长期限制蛋白饮食,氮质血症有关。

(6)其它症状视网膜病变并非肾病表现,但却常常与糖尿病肾病同时存在。甚至有人认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可能存在糖尿病性肾病。

分期

主要包括五个分期:

Ⅰ期:以肾小球滤过率增高和肾体积增大为特征。这种初期病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但是可逆的,经过胰岛素治疗可以恢复,但不一定能完全恢复正常。

Ⅱ期:该期尿白蛋白排出率正常但肾小球已出现结构改变。这期尿白蛋白排出率(UAE)

正常(<20μg/min或<30mg/24h),运动后UAE增高组休息后可恢复。这一期肾小球已出现结构改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GFR多高于正常并与血糖水平一致,GFR>150mL/min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常>9.5%。GFR>150mL/min和UAE>30μg/min的病人以后更易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损害Ⅰ、Ⅱ期病人的血压多正常。Ⅰ、Ⅱ期病人GFR增高,UAE正常,故此二期不能称为糖尿病肾病。

Ⅲ期:又叫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出率为20~200μg/min,病人的血压轻度升高,开始出现肾小球的荒废。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或显性糖尿病肾病。这一期的特点是大量白蛋白尿(每日大于3.5克),水肿和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水肿比较严重,对利尿药反应差。

Ⅴ期: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病人一旦出现持续性尿蛋白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由于肾小球基膜广泛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腔进行性狭窄和更多的肾小球荒废,肾脏滤过功能进行性下降,导致肾功能衰竭。

治疗

(一)内科治疗

1.糖尿病的治疗:

(1)饮食治疗:目前主张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0.8g/kg.d)。对已有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在饮食上除限制钠的摄入外,对蛋白质摄入宜采取少而精的原则(0.6g/kg.d),必要时可适量输氨基酸和血浆。在胰岛素保证下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保证足够的热量。脂肪宜选用植物油。

(2)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

1.磺脲类药物(SUs)作用机理:促进胰岛素分泌

适用范围:无急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T2DM)代表药物:一代甲苯磺丁脲等,二代格列齐特、格列吡嗪

非磺脲类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代表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2.双胍类作用机理a.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b.通过抑制糖原异生和糖原分解,降低过高的肝葡萄糖输出;c.降低脂肪氧化率;d.提高葡萄糖的运转能力;e.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的抵抗。

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

作用机理:抑制淀粉、糊精和双糖(如蔗糖)在小肠粘膜的吸收。

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4.胰岛素增敏剂

作用机理:增加葡萄糖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

代表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5.胰岛素

适应症:a.1型糖尿病b.有并发症者c.围手术期d.妊娠和分娩e.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的2型糖尿病f.胰腺切除者。

作者后语:糖尿病的治疗,往往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合理搭配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单纯饮食和口服降糖药控制不好并已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应尽早使用胰岛素。应用胰岛素时需监测血糖及时调整剂量。

2.抗高血压治疗:

高血压可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要求控制糖尿病人的血压水平比非糖尿病高血

压病人低,舒张压小于75mmHg。还应限制钠的摄入,戒烟,限制饮酒,减轻体重和适当运动。降压药多主张首先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与钙离子拮抗剂合用,也可选用α1受体拮抗剂如哌唑嗪。根据病情可适当加用利尿剂。

3.控制蛋白尿治疗:

有效控制尿中蛋白的丢失可延缓病情的恶化速度。

(二)透析治疗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人只能接受透析治疗,主要有两种方式:长期血透和不卧床持续腹膜透析。近来绝大多数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病人采取腹膜透析,因为它不增加心脏负荷及应激,能较好控制细胞外液容量和高血压。还可腹腔注射胰岛素,操作方便费用节省,但某些病人因长期腹透吸收大量葡萄糖而致肥胖和高血脂。关于透析时机的选择宜稍早于非糖尿病病人。

(三)肾或肾胰联合移植

只有极少的病人能得到这种治疗。因此对糖尿病肾病最根本的措施还是尽可能地控制糖尿病以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关于本病的防治,重在预防,预防之道在于防患未然,矫正所有危险因子,包括控制血糖及血压、戒烟等。在微量蛋白尿阶段前,严格血糖控制是可以防止肾病变的发生。

(四)活血化瘀、清除生新应对糖尿病肾病

尿病肾病乃糖尿病日久伤阴耗气,阴损及阳,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久病入络,痰浊、邪热、血瘀、气郁互相胶结,形成“微型症瘕”,使肾体受损,肾用失司所致。临床糖尿病肾病阶段,由于肾元受伤,气化不行,浊毒内生,浊毒可更伤肾元,耗伤气血,阻滞气机升降出入,最终可表现为尿毒症“关格”危候。治疗则当重视化浊解毒,以保护肾功能为要务。微化中药渗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对早期和临床糖尿病肾病有显著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作用。可减轻糖尿病肾病肾脏病理,减轻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生,降低肾小球硬化率。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脑病

近年来,糖尿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糖尿病脑病这一概念被逐步丰富和完善,尽管目前尚无标准定义,但基本可理解为:糖尿病引起的认知障碍和大脑的神经生理及结构改变。

原因

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证研究表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高胰岛素血症均从不同方面对认知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首先,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高血糖。长期慢性高血糖可造成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使管腔狭窄,加上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缓慢,可致脑血流量减少。有研究证实,脑血流量的降低可使大脑对信息的认识、加工、整合等过程发生障碍,认知反应和处理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学习记忆功能受损。高血糖可加速老年性痴呆早期发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痴呆的危险性比正常对照组增加2倍,其中2型糖尿病与老年性痴呆关系更为密切。这些发现提示,糖尿病脑病在许多方面反映了大脑加速老化的过程。

其次,高胰岛素血症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特征之一,有高胰岛素血症的2型糖尿病个体和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常常发生低血糖反应。血糖的下降会导致升糖调节激素的分泌和血糖水平的剧烈波动等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当血糖低于3.0mmol/L时,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伤,而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损伤程度是不同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最易受到损害。认知功能紊乱往往随着低血糖的发作而迅速出现,而恢复过程却相当缓慢,通常在血糖恢复正常后40~90分钟才能完全恢复正常。低血糖感受性损伤是严格控制血糖的最大障碍。在日常血糖检测中频繁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提示该患者正在发展为低血糖感知功能性减退。此外,低血糖还可以诱发情绪的改变,产生焦虑、抑郁以及对再次发生低血糖的恐惧,同时又反过来影响血糖的控制质量。反复发作的严重低血糖会使认知功能的损伤累加、对低血糖的敏感性降低,从而产生慢性后遗症。

糖尿病性脑病系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它主要包括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昏迷及糖尿病性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两者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少特异性,但对护理方面的要求基本一致。

糖尿病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病人所并发的或伴发的心脏病,是在糖、脂肪等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心脏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心脏病所包括的范围较广,包括在糖尿病基础上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微血管疾病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心血管并发症是引起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首要病因,流行病学显示糖尿病伴发冠心病较同年龄、同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4倍左右,死亡率增高5~6倍。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导致机体内部的激素如胰岛素、性激素、儿茶酚胺、高血糖素等协调性失衡,过高的血糖、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小板功能异常等都直接或间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如低胰岛素血症可通过减低脂质清除及降低血管壁溶酶体脂肪酶活性而加速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而高血糖的变化、脂肪代谢的紊乱等也引起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造成血液粘稠度增高及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血流不畅,细胞获能减少、缺氧等,都可引起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从而引起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广泛性灶性坏死等损害,也引起了心脏自主神经纤维数量减少等病理改变,导致了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及糖尿病伴发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疾病的发生。

糖尿病性心脏病临床并不少见,特别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并发或伴发冠心病、自主神经病变者,在此不再详述。主要谈谈糖尿病性心肌病的诊断。糖尿病性心肌病是1972年Ruble 等在最先发现的,他们在对长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尸检过程中,发现这些患者的心肌有弥漫性小灶性坏死和纤维化,无冠状动脉狭窄,心脏扩大,ECG有ST段下降等,从而提出一种新型的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肌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内膜纤维增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腔变窄,使心肌发生广泛而持久的慢性缺血缺氧,造成心肌退行变性和广泛的小灶性坏死,最后导致心功能减退、心脏扩大和各种心律失常。

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与糖尿病的治疗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防治原则也和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基本相似,首先应积极治疗糖尿病这一原发病,严格控制血糖,纠正糖代谢紊乱;其二,控制危险因素如对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等要进行预防和处理。至于对本病的治疗,一般都可按相应的疾病进行处理,即一方面处理糖尿病,一方面针对出现的心血管症状采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等进行治疗。本病若能采取中西医

结合治疗的方法则效果较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病发症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升高,体内代谢紊乱,引起全身微循环障碍。眼底视网膜血管容易受损,即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引起盲目的主要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大约有75% 不重视血糖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5 年内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达50%以上。

糖尿病造成机体损害的病理原因是高血糖对微小血管的损伤,它使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与周细胞受损,从而导致毛细血管失去正常的屏障功能,出现渗漏现象,造成周围组织水肿、出血,继而毛细血管的闭塞引起视网膜缺血,血供与营养缺乏,导致组织坏死及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释放及因之而产生的新生血管,从而将引起视网膜大量出血与玻璃体的大量积血,产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年龄愈大,病程愈长,眼底发病率愈高。年轻人较老年人患者危险性更大,预后常不良。若糖尿病能得到及时控制,不仅发生机会少,同时对视网膜损害也较轻,否则视网膜病变逐渐加重,发生反复出血,导致视网膜增殖性改变,甚至视网膜脱离,或并发白内障。

神经病变的类型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且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的高峰比正常人提早10年出现,而伴有高血压者更易发生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及末梢大血管病,并加速视网膜病变及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应做到:

多学习-积极参加高血压知识的健康教育

早知道-经常监测血压,明确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发现高血压后应高度重视,进行有效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合理调节饮食,控制每日总热量,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限制食盐,每人每日不应超过6克,少饮酒,戒烟;适量进行体育锻炼。

避免情绪波动-控制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避免血压、血糖波动。

减轻体重-这是最有效的治疗策略

慎重选择药物

补充微量元素硒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的过程是长久而又繁杂的。并且,根据病人机体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同时进行适量微量元素的摄入,特别是硒的摄入,为糖尿病人带来极大的福音。

硒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抗氧化,消除自由基,补充适当的硒有助于改善胰岛素自由基防御系统和内分泌细胞的代谢功能,这为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提供了新依据。另外,硒也可以通过改善糖尿病血液粘滞性增高状态,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改善糖尿病预后。

硒是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成分,它能防止胰岛β细胞氧化破坏,使其功能正常,促进糖份代谢、降低血糖和尿糖。医生通过让糖尿病人定量服硒,可以起到保护和恢复胰岛功能的作用,有利于改善糖尿病的症状,降低尿中的葡萄糖和血红蛋白水平。

此外,硒除了产生胰岛素样作用以外,还有与胰岛素协同的作用,这使得硒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为引人注目。

那么在日常饮食中,糖尿病人吃什么补硒呢?

富含硒的食物有蛋、花生、麦芽、肝脏、大蒜、蘑菇等,糖尿病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用。但是最好的补硒方法还是服用适合糖尿病人的补硒制剂,富含的硒麦芽成份可以充分发挥硒在体内应有的作用。并且,天然成份对于糖尿病人的治疗无任何毒副作用。因此,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是最好的补硒制剂。

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护理

糖尿病主要并发症治疗及护理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即为治疗糖尿病的核心,是对应器官的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只是肾,眼,足病是以微小血管为主,脑、心脏是以中血管为主,但其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直接原因不在于血糖的高低,而在于的血脂多少,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多少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以下简称Ox-LDL)状况。 糖尿病足病 1.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块已形成,支端神经损伤,血管容易闭塞,而“足”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坏疽。目前,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已出现“中青年化”,临床显示,发生糖尿病七年以后,就会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平时注意血糖的变化之外,还要留意身体的其它变化,如:体温、皮肤脱皮、挠痒、伤口不能愈合等现象。临床中,一部分是来看皮肤溃疡时被诊断出是并发症的开始。 糖尿病友平时对坏疽现象不太熟悉,坏疽现在往往发生在足部、小腿,开始会出现皮肤冰凉,脱皮,然后逐渐开始起水泡,当水泡破裂后,伤口久久不能愈合。一但出现上述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做好创伤处理。 治疗 对于糖尿病湿性坏疽 (1)对于糖尿病足湿性坏疽的患者来说,创面处理是比较费事的,湿性坏疽患者易感染,出脓,臭味十足,给护理增加了不少难度。但是对于糖尿病足来说,创面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2)对于干性坏疽 第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稳定。第二、根据伤口状况进行创面切开引流、清创、消炎、止疼。第三、服用中药调理脏腑、恢复体质、止血生肌、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伤口愈合。中药对治疗糖尿病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2型糖尿病并发症概率

2型糖尿病并发症概率 文章目录*一、2型糖尿病并发症概率1.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概率2. 2型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3. 2型糖尿病如何预防并发症*二、2型糖尿病预防并发症如何饮食*三、2型糖尿病预防并发症的食疗方 2型糖尿病并发症概率 1、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概率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因此强调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如果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一直做好血糖的控制,则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反之患并发症的几率就会高出很多。 2、2型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2.1、心血管病变 包括心肌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下肢闭塞性脉管炎可致间歇性跛行及下肢疼痛、坏疽。部分患者可并发无痛性心肌梗塞、心律紊乱及心原性休克而猝死。 2.2、肾脏病变 包括肾小球硬化症、肾动脉硬化及肾盂肾炎。前者主要表现为间歇蛋白尿、浮肿,晚期出现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严重反复感染时可出现高热、腰痛、血尿等肾乳头坏死症状。 2.3、神经病变

多见周围神经病变,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呈对称性小腿或 下肢疼痛。以后累及运动神经,肌张力常降低。早期腱反射亢进,晚期减低而消失。植物神经累及后可有泌汗异常、体位性低血压、尿潴留、顽固性腹泻、瞳孔异常改变等Ⅱ型糖尿病的并发症状。 2.4、眼病变 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早期毛细血管扩张形成微血管瘤,晚期呈增生性病变,严重者可致失明。 2.5、感染 常见皮肤化脓性和真菌感染,其次为结核、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 3、2型糖尿病如何预防并发症 3.1、情绪稳定 过度的喜、怒和悲伤,使情绪出现波动,与糖尿病有着密切而微妙的内在联系,因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可促使肝脏中的糖原释 放进入血液,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或降低治疗效果,故病人应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负性情绪影响,保持情绪稳定。 3.2、适度锻炼 运动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措施的重要一环,也是增强耐寒能力及抗病能力的措施,可根据年龄及健康状况,积极、适当地参加慢跑、散步、打太极拳、舞剑等健身锻炼,对调节血糖、稳定病情十分有益。

糖尿病六大并发症

患者朋友都很熟悉糖尿病的五大慢性并发症,即心、脑、肾、眼、足的血管疾病,至于第六并发症,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现在认为,牙周组织也是易受高血糖损害的靶器官之一,故牙周病被称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 有学者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中,牙龈炎、牙周病的发病可发生在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先于其他几种并发症出现。2型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骨质疏松,并常局限于牙槽骨,更容易出现牙周骨质破坏。鉴于此,有学者建议将牙周病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 什么是牙周病? 牙周病指的是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及牙槽骨的慢性破坏性、进行性疾病。先有血管改变、组织缺氧,加上细菌感染,引起牙龈充血、水肿、出血、牙龈沟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此为牙龈炎;牙龈炎深入发展,波及牙周膜及牙槽骨,形成深的牙周袋,袋内脓液淤积,根面牙石附着,牙齿不同程度松动、摇摆、甚至脱落,局部胀痛、龈缘溢脓、口臭、咀嚼乏力、或有消化不良,此为牙周炎;部分患者,尤其是女性,牙齿不但松动,还移位、伸长、倾斜,门牙呈扇形向外突出,此为牙周变性;牙龈退缩,牙根暴露,出现牙本质过敏,牙槽骨吸收,口唇接着内收而凹陷,此为牙周萎缩。牙周病既危害健康、降低生活质量,又可能丑化口型、扭曲正常容貌。 糖尿病患者为何好发牙周病? 糖尿病患者伴发牙周病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倍。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牙周病的发病率越高,有人统计,超过四分之三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合并牙周病。而牙周病经基础治疗后,又可反过来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糖尿病患者好发牙周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血流迟缓,容易出现微循环障碍,从而造成牙周组织缺氧,有利于细菌及毒素的侵袭。 (2)糖尿病患者口腔水分减少,自洁效率下降,唾液、龈沟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易致病菌生长繁殖。 (3)糖尿病患者免疫防御功能降低,不能及时清除病原微生物、修复受损组织。 (4)高血糖抑制牙周组织中成骨细胞活性,使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口腔骨密度降低。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更易合并牙周病,未罹患者必须积极预防,已罹患者应该认真治疗。 怎样防治牙周病? 防治牙周病的方法为: (1)重视口腔卫生,早晚正确刷牙、餐后彻底漱口;患牙周病迁延不愈的中青年人群,应筛查是否存在糖尿病,早查早治。 (2)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应每3~6个月去医院做口腔保健一次,清除菌斑、牙石,修复缺牙,调整咬合关系,处理食物嵌塞等。

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十大攻略

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十大攻略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多可怕?据WTO统计,糖尿病并发症是继癌症和心脑血管病之后,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大杀手!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依然发生了慢性并发症。面对如此可怕的情况是不是让你有些灰心丧气?先别急着放弃,这些慢性并发症到底能不能预防?采取哪些预防措施才能减少或延缓它们的发生?根据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我们总结了以下10个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基本要素,应该对你有所帮助。 十大攻略 1.并发症危险因素和预警指标的监测 定期检测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预警指标,以便及时祛除这些致病因子,早期发现并力争逆转并发症。其中包括:(1)血压、体重、腰围,足背动脉搏动和踝动脉/肱动脉收缩压比值,肢体末端痛、温、触觉,眼底检查,心电图和大血管超声,肌电图

等; (2)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酸、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等; (3)尿微量白蛋白或微量转铁蛋白排泄率。 推荐一个专业的糖尿病知识博客给大家。里面有很多相关知识,相信一定可以帮助到大家。。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f15590060.html,/u/2750612592 2.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避免过度精神紧张、控制体重、锻炼、低盐和低脂肪饮食、戒烟、限量饮酒可以预防高血压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证实,低热量、低脂肪、较高纤维的饮食可延缓血糖的吸收,减轻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定期和有规律的活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 3.消除胰岛素抵抗作用 胰岛素抵抗也就是周围组织如肌肉、肝脏和脂肪等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被认为是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即糖尿为治疗糖尿病的核心和重点,可悲的是由于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把重点放在血糖、血压的改变上,因此糖尿病并发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稍作研究大家就可以发现糖尿病这些并发症的病理原因,实际都是对应器官的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只是肾、眼、足病是以微小血管为主,脑、心脏病是以中血管为主,但其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动脉硬化的直接原因不在于血糖的高低,而在于血脂的多少,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HDL(以下简称HDL)的多少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以下简称Ox-LDL)状况。 诊断标准( 2010年) 1.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6.5%。 2.空腹血糖FPG≥126 mg/dl (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200 mg/dl (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200 mg/dl (11.1 mmol/l)。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的扳机 1.LDL透过内皮细胞深入内皮细胞间隙,单核细胞迁入内膜,此即最早期。 2.Ox-LDL与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结合而被摄取,形成巨噬源性泡沫细胞,对应病理变化中的脂纹。 3.动脉中膜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迁入内膜,吞噬脂质形成肌源性泡沫细胞,增生迁移形成纤维帽,对应病理变化中的纤维斑块。 4.Ox-LDL使上述两种泡沫细胞坏死崩解,形成糜粥样坏死物,粥样斑块形成。对应病理变化中的粥样斑块。 从上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理可以得知:关键环节在于Ox-LDL,如何防止LDL被氧化成Ox-LDL就成了治疗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其次是减少LDL。 我们再来看看HDL是如何转运胆固醇的。

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 研究课题: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班级:2016级中药二班 史妩霜2016140849 (学号): 银2016140847 指导教师:田柳 完成时间:2017 年12 月20日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 完成说明: 1、题目属性,请在“自选”或“参考题名”前打。 2. 课题分工包括:(1)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2)检索文献,资料分析;(3)纸笔写作,课题报告。请按每位同学的实际工作分工进行填写。 2.检索资源选择必须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实体图书馆;国外文献数据库资源可选作。 3.各种类型检索途径的检索结果呈现不少于3项。对于报告资料来源重点检索途径(例如万方数据库)的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要重点表达。 4.文献综述是在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而撰写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不能是简单的文献资料堆砌。文献综述部分不少于2000字。 5.“2.1 选择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视频资料、期刊、会议论文等。

目录 1.课题分析...................................................................................................................... . 2检索策略...................................................................................................................... . 2.1 选择检索工具................................................................................................. . 2.2 选择检索词..................................................................................................... . 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 3.1 万方数据库....................................................................................................... . 3.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 . 3.3维普网................................................................................................................ . 3.4丁香园............................................................................................................... . 3.5 医学论坛网....................................................................................................... . 4.文献综述...................................................................................................................... . 5.参考文献...................................................................................................................... . 6.自我总结评价.. (14)

2型糖尿病人能活多久

2型糖尿病人能活多久 糖尿病我们都知道,像糖尿病又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不及时治疗,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寿命,只要治疗及时活到90多岁的很多,所以糖尿病患者多注意。 专家表示像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很容易被糖尿病患者忽视,所以在治疗时患者病情都是比较严重了,了解2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对于患者及时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2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手脚麻痹、发抖 糖尿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一经发现就要去医院检查,不得拖延。 2、饥饿和多食 因体内的糖份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 3、胆道感染 糖尿病伴发胆囊炎的发病率甚高,而且可不伴有胆石症,有时胆囊会发生坏疽及穿孔。 4、眼睛疲劳、视力下降 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

【2型糖尿病应该怎么治】 2004 年,我国首次引进“胃转流术”,济南糖尿病医院陶世强主任及其带领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由于东西方人种体质不同,糖尿病患者在症状、手术耐受力等方面也有所区别,如果完全照搬西方“胃转流术”治疗,势必会造成“水土不服”。为此,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团队针对亚洲人体质,特别是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及病症特点对“胃转流术”进行了全面升级改良设计,改良式“胃转流术”(也称中国式“胃转流术”)由此诞生,迄今为止国内通过胃转流手术成功治疗糖尿病10000多例。 胃转流手术只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手术是通过改变食物在胃肠道的流经途径来干预糖及脂肪的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改善胰岛功能,使发生紊乱的糖代谢得到纠正从而治好糖尿病。详情咨询专家(本文由济南糖尿病医院供稿)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 佛山市中医院内七科刘天主治医师 急性并发症 低血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低血糖 低血糖定义: 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 (静脉血浆葡萄糖氧化酶法) —常见原因 过量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 剧烈活动或过量饮酒 饥饿或进食量减少 2型糖尿病早期餐前反应性低血糖 糖尿病严重肾病致肾功能减退时,对胰岛素和降糖药代谢降低 其它合并的可引起血糖降低的系统疾病如严重肝病、恶性肿瘤等 —症状 发抖、心跳加快、头晕想睡、焦虑不安、饥饿、出虚汗、视觉模糊、四肢无力、头疼、情绪不稳 —自我诊断 当怀疑有低血糖时,应立即监测血糖: ?血糖低于3.0mmol/L时,可诊断为低血糖,无论有无症状均应治疗 ?血糖介于3.0-5.6mmol/L时,如有低血糖症状,亦应治疗 ?血糖高于5.6mmol/L时,无需治疗 若无条件立即检测血糖,上述症状明显者,亦应及时治疗 —自我救治 立即食用下列一种可快速升高血糖的食品 ?饮一杯糖水,含食糖15-20g ?饮一杯葡萄糖水,含葡萄糖15-20g ?饮一杯果汁或可乐 ?吃1-2汤匙蜂蜜 ?吃6颗糖块或2块饼干(约重30g) 处理过低血糖后,仍保持原来的饮食计划 发生严重的血糖,神志不清时,家属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急诊 夜间低血糖 夜间低血糖可能维持数小时而不惊醒患者,可能导致猝死 如果睡前血糖水平低于6-7mmol/L,表明患者可能需在睡前加餐 预防措施:睡前适当加餐;减少晚饭前或睡前胰岛素剂量;若剂型不合理,也需调整;加强夜间对血糖的监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定义:为糖尿病控制不良所产生的一种需要急诊治疗的情况。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以至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DKA —发病率和死亡率 每年1型糖尿病DKA发病率约3-4% 大于64岁患者,死亡率达20% 年轻人死亡率约2-4% —严重程度 酮症 酸中毒(轻、中、重度) 昏迷 —诱因 急性感染 治疗不当 饮食失调及胃肠道疾病 其它应激状态:包括外伤、手术、妊娠、分娩及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等情况 —临床症状 糖尿病症状加重 呼吸改变:呼出气体有类似烂苹果气味的酮臭味 脱水和休克症状: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及体温下降等 神志改变:头痛、头晕、烦躁、嗜睡、昏迷 诱发疾病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糖:多高于300mg/dL,一般在300-500mg/dL 尿糖及尿酮:尿糖多为(++)~(+++) 血电解质和尿素氮:总体钾、钠、氯均低,尿素氮多升高 血酸碱度:轻度(PH<7.35);中度(pH<7.20);重度(PH<7.05) 。正常人血PH范围(7.35-7.45) 其它: ?血常规 ?尿常规 ?血脂可升高 ?胸透 ?心电图 —防治原则 坚持防重于治 治疗方面: ?轻度DKA患者应鼓励进食水,用足胰岛素以降血糖和消酮 ?中重度患者应用小剂量胰岛素疗法,必要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过程中始终注意去除诱因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ONK) 定义: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其临床特征为高血糖、脱水、血浆

一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几率多大

一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几率多大 文章目录*一、一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几率多大*二、一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三、一型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 一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几率多大1、一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几率 多大 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概率如下: 三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在百分之四十六 以上。 五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在百分之六十一 以上。 十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 糖尿病并发症概率的多少和糖尿病病程的长短是有一定关 系的,对于糖尿病并发症我们一定有防范重于治疗的观念,预防 糖尿病并发症是重中之重啊!糖友们在平时的时候要良好的控制 血糖还要定期的去医院做检查,尽量变慢糖尿病并发症找上我们。 2、什么是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 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糖尿病 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因糖尿病

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 3、糖尿病并发症的病因 3.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病因 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等,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活性重度缺乏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导致血糖过高,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以致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3.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因 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如脑血管、心血管和下肢血管的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如肾脏病变和眼底病变。 一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1、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人常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粥样硬化,极易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性心脏病通常是指糖尿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 2、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肾病,是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病症。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常见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肾乳头

糖尿病一般能活多少年

糖尿病一般能活多少年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一般能活多少年*二、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三、糖尿病的饮食禁忌 糖尿病一般能活多少年1、糖尿病一般能活多少年首先要明确一点,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都是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死亡的,很少直接死亡与糖尿病本身的。因此,存活时间也和患者自己对身体的调理有着密切关系。作为糖尿病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并让血糖水平保持一个较为平衡稳定的状态,做好这点,糖尿病就不会那么可怕了。 2、糖尿病的病因 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 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

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3、糖尿病的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1、松静调和。先站立放松,站立时,两脚略宽于肩,脚尖稍伺内,两腿微曲,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眉心舒展,舌轻抵上腭,全身放松,自然呼吸。意想从头、颈、肩、臂、上身、下身依次放松。然后将左右手相叠,掌心同向,拇指相抵,放于小腹丹田处(脐下1.5寸),最后稍揉片刻。此操可益气养阴,平衡阴阳。 2、搓耳压屏。分别将两耳从上而下,由内至外搓摩4次,再先后按压耳屏部的内分泌穴点(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及耳 屏尖6次,并重复1次按压。此操可舒调脏腑,强肾降糖。 3、双手甩臂。两臂上举过头,手心向前,自然下甩过体侧, 两膝配合微屈伸。此操可疏通上体气血,调理内脏。 4、展肢扩胸。两手心向下屈肘,两臂用力向左右扩展2次,

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二、好习惯能预防糖尿病*三、糖尿病人怎样运动能降低血糖 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措施1、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1.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无泌尿道、皮肤、肺部等感染,女性有无外阴部皮肤痛痒;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呼吸加快、加深,呼气呈烂苹果气味及脱水等酮症酸中毒表现;有无低血糖;有无四肢麻木等周围神经炎表现等。 1.2、饮食护理 让患者明确饮食控制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饮食规定。严格定时进食,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尤应注意;控制总热量,当患者出现饥饿感时可增加蔬菜及豆制品等副食;有计划地更换食品,以免患者感到进食单调乏味。 2、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2.1、心脑血管病变 与无糖尿病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由于有高血糖,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的突发事件,如心梗、脑溢血、脑梗塞等。因此,定期做心脏彩超、颅脑CT、颈动脉彩超来发现其中隐匿的血管病变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不容忽视的。 2.2、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特别是末梢神经炎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合并症,神经病变会让患者痛苦不堪,瘙痒、刺痛、钝痛、剧痛等等。往往越是夜深人静的时候,痛感尤为强烈;而有的会让患者感觉消失,针刺、火烧都没感觉。一些糖尿病足病的患者就是因为感觉消失而造成外伤感染、溃烂,甚至截肢。如果患者性神经受损,就会出现性功能障碍。 3、几种治疗糖尿病的偏方 3.1、玉米须降糖降压 玉米须60克,瘦猪肉250克 两种一起煮汤喝,把肉也一起吃掉,一天两次有很好的帮助控制血糖的作用。 3.2、吃枸杞 将枸杞洗干净蒸熟了就可以食用了,每天适当的吃一些,不宜过多,其对血糖有很好的稳定作用,而且还能够帮助缓解视力减退等现象。 3.3、鲜石榴汁 每天喝一些新鲜的石榴汁,或者是用石榴石榴干叶30克,煎汤饮服,每天2次。其有很好的帮助降血糖的作用。特别的石榴籽其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的作用,经常吃对心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3.4、柠檬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是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日积月累而引起的一种改变,包括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可使人们健康水平和劳动能力大大下降。甚至造成残废或过早死亡: 慢性并发症包括: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 糖尿病心、脑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而且这种危害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一个病人如果平时不注意,一旦发生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时是可以危及患者生命的: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 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血糖明显升高,尿中出现酮体,血气有酸中毒,严重者昏迷,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胰岛素发现以前,1型糖尿病患者常常死于酮症酸中毒。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型糖尿病):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升高,但尿中可不出现酮体,血渗透压升高,容易昏迷、死亡。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种并发症。轻度低血糖时可有心慌、手抖、饥饿、出冷汗等表现。严重时可昏迷、甚至死亡。 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控 从2001年起,连续5年,每年11月14日的世界糖尿病日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上。2001年为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2002年为糖尿病与眼病,2003年为糖尿病与肾脏疾病,2004年为糖尿病与肥胖,2005年为糖尿病与足部护理。

世界糖尿病日主题近几年为何紧盯糖尿病的并发症不放,糖尿病并发症如何预防和控制?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来自并发症 糖尿病的高并发症发生率,导致了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 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后10年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 神经病变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后分别可达到30%~40%、60%~70%和90%。 视网膜病变在病程为10年和15年后,有40%~50%和70%~80%的患者并发该病。大约有10%的患者在起病15年后会发展成严重的视力损伤,而2%的患者将完全失明。 微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先兆。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率在病程10年和20年后可达到10%~30%和40%,且20年后有5%~10%的患者恶化成终末期肾病。青年期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到50岁时有40%发展为严重的肾病,需要血液透析和肾移植,否则只能面临死亡。 此外,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增加2~4倍,并且发病年龄提前。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常导致足部溃疡,进而截肢。 从死因上看,糖尿病患者的死因主要是各种并发症。其中,缺血型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占糖尿病患者死亡的60%~80%。脑血管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十大注意事项

说起糖尿病,很多人第一个会联想到的就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据WTO统计,糖尿病并发症是继癌症和心脑血管病之后,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大杀手!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依然发生了慢性并发症。所以血糖指标不是引发糖尿病并发症的根本原因,那么糖尿病患者要如何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呢,我们总结了以下10个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基本要素,应该对你有所帮助。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应注意以下事项: 1.并发症危险因素和预警指标的监测 定期检测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预警指标,以便及时祛除这些致病因子,早期发现并力争逆转并发症。其中包括:(1)血压、体重、腰围,足背动脉搏动和踝动脉/肱动脉收缩压比值,肢体末端痛、温、触觉,眼底检查,心电图和大血管超声,肌电图等; (2)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酸、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等; (3)尿微量白蛋白或微量转铁蛋白排泄率。 推荐一个专业的糖尿病知识博客给大家,里面有很多相关知识,相信一定可以帮助到大家: 2.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避免过度精神紧张、控制体重、锻炼、低盐和低脂肪饮食、戒烟、限量饮酒可以预防高血压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证实,低热量、低脂肪、较高纤维的饮食可延缓血糖的吸收,减轻对胰岛素分泌的刺激。定期和有规律的活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 3.消除胰岛素抵抗作用 胰岛素抵抗也就是周围组织如肌肉、肝脏和脂肪等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共同“土壤”。胰岛素抵抗造成血糖和脂质代谢紊乱,使血浆胰岛素水平代偿性升高,从而可促使血栓形成,促使动脉壁脂质沉积和动脉平滑肌增殖,促使水钠潴留和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因此消除胰岛素抵抗,使血浆胰岛素水平恢复正常,有助于防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4.控制血压 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较非糖尿病者心血管事件危险性高4倍!有试验证实,控制血压比控制血糖对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相关的死亡率更有益。2003年美国JNC7的报告建议糖尿病患者降血压治疗应达到的目标为130/80mmHg。但对有脑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血压水平可根据患者的脑供血状况适当上调。降血压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心率、心肝肾功能、患者的经济状况等综合考虑。 5.调整血脂 血脂紊乱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脂紊乱表现为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调整血脂就是要把高的有害脂质即甘油三酯、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至理想水平,把低的有益脂质即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到正常的水平。临床研究证明,长期有目的地进行调脂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调整血脂治疗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6.阻断蛋白质的非酶糖化 蛋白质非酶糖化是指葡萄糖的醛基与蛋白质分子中赖氨酸或羟赖氨酸的ε-氨基结合形成糖基化蛋白质的反应过程,最终形成糖基化终末产物(AGE)。血糖的水平、蛋白质的半衰期及蛋白质中赖氨酸和羟赖氨酸含量是影响糖基化的主要因素。蛋白质糖化后,造成蛋白质的结构、理化性质和功能等发生改变。糖尿病的每种慢性并发症都与蛋白质糖化密切相关。所以,采取各种措施,控制糖基化过程,减少AGE形成,可有效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临床观察发现严格控制血糖,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并适当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可有效阻断蛋白质的非酶糖化。 7.消除过度产生的自由基 自由基是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团或分子、原子;通俗一点讲,就是组织和细胞中的“垃圾”和

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急性慢性的并发症*二、糖尿病应该注意什么*三、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急性慢性的并发症1、糖尿病急性慢性的并发症 1.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但积极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明显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尤其在病程早期干预治疗效果甚佳。 1.2、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风险比非糖尿患者群高3~5倍。其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高收缩压、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年龄、性别、吸烟、家族史均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2、糖尿病并发症的病因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病因,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性酸中毒等,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活性重度缺乏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导致血糖过高,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以致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糖尿病

慢性并发症病因,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主要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如脑血管、心血管和下肢血管的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如肾脏病变和眼底病变。神经病变,包括负责感官的感觉神经,支配身体活动的运动神经,以及司理内脏、血管和内分泌功能的自主神经病变等等。 3、糖尿病并发症的预警信号 来自眼的信号,眼部病变主要是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对 血管和视神经造成损害。视力急剧变化,如:青少年双眼同时患上白内障,发展迅速;瞳孔变小而在眼底检查时用扩瞳剂效果不佳,放大瞳孔的能力也较正常人差;反复眼睑疥肿、眼睑炎、睑缘炎;或见眼外肌麻痹,突然上睑下垂、视物模糊、复视、头痛、头晕等症状都是糖尿病眼病的预警信号。 糖尿病应该注意什么1、饮食要注意一日三餐七成饱,不吃过甜的食物,不吃腥辣的食品,严禁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因为这些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有抽烟习惯的要在一年内慢慢把烟戒掉,不要一下子就马上戒掉。原来吃降糖西药的达半年以上者,不要骤然停服,因为这样会引起血糖的突然升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慢慢减量,直至停服。饮食方面要注意粗、细粮搭配着吃。 2、充分的睡眠。日常生活中,良好的眠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要注意养成有益的眠习惯。睡眠时间,30多岁的人应为8小 时,40--50岁的人为7小时30分钟左右,60--77岁则要8小时

糖尿病控制好会有并发症吗

糖尿病控制好会有并发症吗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控制好会有并发症吗*二、如何治疗糖尿病*三、糖尿病人做什么运动好 糖尿病控制好会有并发症吗1、糖尿病控制好会有并发症吗是否只要控制好病情就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了呢?其实并不然,控制好机体的血糖浓度后只能预防大多数并发症,但这并 不排除会患上其余少数并发症的可能,而这些占少数的并发症包括了心血管、脑血管病变等。此外,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还与遗传因素有关,若是患者具有某些疾病的家族遗传史,那么他患上 并发症的几率也会比其他患者高的多。另外,糖尿病虽然是酸中毒、肾病等并发症的重要诱因之一,但诸如高血压、肥胖、酗酒等因素也是这些并发症的重要病因,因此,即使控制好血糖,仍然会有引发并发症的可能性。 2、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2.1、心血管疾病 有关数据的调查发现,很多人经常出现的并发症中冠心病就是其一。糖尿病病人由于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7倍。糖尿病是以糖代谢障碍为主,同时伴有蛋白、脂肪的代谢障碍, 甚至还可以有水、盐代谢和酸、碱失调。以上这些代谢障碍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基础,故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动脉硬化症,使心血 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常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2、肾病、尿毒症 对于糖尿病病人,我们经常会听到尿毒症和肾病这二种并发症,因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肾脏内的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一般发生于患糖尿病5~15年之后。近年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常无任何肾病症状,一旦出现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说明患者已有持续性蛋白尿,其肾脏内的肾小球硬化,基底膜增厚,此时的糖尿病性肾病已进入中、晚期,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三五年后将发展成肾衰。 3、糖尿病并发症早期征兆 3.1、咽干口渴。若是出现了咽干口渴的症状,有可能是血糖升高了,血液粘稠度增大。但有些患者口渴中枢并不是很敏感,血糖增高,也无口渴症状。 3.2、疲乏无力。糖尿病患者也会出现全身无力,这主要是因为机体细胞内堆积了代谢产物。 3.3、腹胀便秘。糖友出现腹胀、便秘等症状,可能是胃肠蠕动减慢,也可能与胃肠平滑肌无力、自主神经受损有关系。 3.4、双足麻木。糖友出现末梢神经炎,双足会有刺痛感,之后处于麻木状态,穿袜子可能都没有知觉。 3.5、皮肤变色。足部缺血,双足会有苍白、发凉症状,不久还可能变成暗紫色。糖友如出现严重足部缺血,是足部发生肢端坏疽的信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