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环境卫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二类参考)

第二章 环境卫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二类参考)

第二章  环境卫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二类参考)
第二章  环境卫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二类参考)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人类自然环境由下列圈带构成,哪项除外( )

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非生物圈

E.土壤岩石圈

2.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 )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

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

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E.能量流和信息流

3.以下是生态系统的特征,哪项除外( )

A.整体性

B.开放性

C.自调控

D.可复制性

E.可持续性

4.下列对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的描述哪项正确( )

A.是异养型微生物

B.是草食动物

C.可起着对初级生产者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

D.是肉食动物

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5.关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人类力量无法取代的

B.已被农业革命所取代

C.已被工业革命所取代

D.已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E将被人类新的文明所取代

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对立的关系 B环境决定人类 C.人类改造环境

D.辩证统一的关系

E.无特殊关系

7.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是( )

A.人类固有的、无限的

B.人类固有的、有限的

C.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无限的

D.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限的

E.与疾病的发生元关的

8.环境污染物的暴露一般是通过( )

A.直接摄入污染物

B.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土壤

C.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生物

D.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水

E.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环境介质

9.污染物通过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人的危害( )

A.都降低

B.都增加

C.既可以降低,也可以增加

D.保持不变

E.保持不变或降低

10.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速度,最快的是( )

A.水

B.大气

C.土壤

D.植物

E.岩石

11.以下是联合毒性作用的类型,哪项除外( )

A.相乘作用

B.拮抗作用

C.相加作用

D.协同作用

E.增强作用

12.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蓄积量的因素( )

A.暴露频度

B.暴露期

C.化合物的生物半减期

D.摄入量

E.化合物的生物放大作用

13.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的蓄积量( )

A.在经历六个生物半减期后,趋于降低

B.在经历六个生物半减期后,趋于稳定

C.只要暴露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益的水平

D.只要生物半减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E.只要暴露频度低,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14.目前认为某些有害物无阔值,它们是( )

A.引起急性中毒的毒物

B.引起慢性中毒的毒物

C致敏物 D.环境致畸物 E.遗传毒性致癌物

15.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

A.两头大,中间小

B.两头小,中间大

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

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

E.都一样大

16.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

A.生理异常的变化

B.生理代偿的变化

C.正常调节的变化

D.出现严重中毒

E.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

17.人群易感性是( )

A.遗传决定的

B.后天获得的

C.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D.是不会改变的

E.感染以后产生的

18.下列有害的自然环境因素的特征中,错误的是( )

A.历来存在

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

C.依然存在

D.将继续长期存在

E.将逐渐消失

19.关于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急性毒性

B.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

C.对人体健康毒害严重的主要有动物毒素和植物毒素。

D.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致癌性

E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主要表现为致畸性

20.下列都是植物产生的有毒物质,哪项除外( )

A.透明质酸酶

B.糖苷

C.真菌毒素

D.生物碱

E.毒蛋白

21.微量元素摄入与机体有害效应产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B.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C.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和摄入不足

D.某些微量元素摄入过高或过低

E.以上都不是

22.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

A.进入环境的污染物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B.进人环境的污染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

C.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

D. A+B

E. A+B+C

23.下面哪项不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 )

A.地方性氟中毒

B.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基甲酯泄漏事件

C.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D.伦敦烟雾事件

E.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

24.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 )

A.污染物的暴露剂量

B.污染物的暴露时间

C.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征

D.机体的反应特性

E.以上全是

25.下列是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哪项除外(

A.DDT

B.氰化物

C.PCBs

D.镉

E.铅

26.产生慢性危害的根本原因是( )

A.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损害的逐渐积累

B.环境污染物的毒性高

C.环境污染物之间的联合作用

D.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可经口吸收

E.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可呼吸道吸收

27.IARC根据对人的致癌物危险将致癌物分类,正确的描述是( )

A.1类:对人致癌

B.1类:对人很可能致癌

C.2A类:对人可能致癌

D.2B类:对人很可能致癌

E.3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28.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是( )

第二章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

第二章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 A1型题 1.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按其属性可分为( ) 1.物理性、化学性、放射性 2.生物性、放射性、化学性 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4.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致癌物 5.致癌物、致突变物、内分泌干扰物 2.当今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1.天然污染物 2.化学性污染物 3.物理性污染物 4.生物性污染物 5.内分泌干扰物 3.当前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 1.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形成的 2.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 3.工业污染造成的 4.燃料燃烧造成的 5.交通运输造成的 4.大气污染的人为来源中最主要的是 1.工业污染 2.农业污染 3.生活废弃物污染 4.交通运输污染 5.生产事故造成污染 5.我国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1.工业生产过程排出的有害物质 2.汽车废气 3.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4.燃料燃烧 5.地面扬尘 6.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工业燃料是 1.石油制品

2.天然气 3.生物燃料 4.煤气 5.煤 7.用煤量最大的企业是 1.火力发电、冶金、化工、机械、建材 2.造纸、纺织、印染、石化、轻工、化肥 3.化工、造纸、纺织、印染、玻璃制造 4.建材、印染、石化、轻工、化肥 5.造纸、纺织、焦化、印染、玻璃制造8.在交通运输工具中产生污染危害最严重的是 1.火车 2.轮船 3.飞机 4.汽车 5.电车 9.最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是 1.二氧化硫、烟尘 2.二氧化碳、铅 3.汽车废气 4.地面扬尘 5.植物花粉 10.室内空气中甲醛主要来源于 1.室外空气污染 2.生活炉灶 3.烹调油烟 4.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 5.人体代谢废物 11.室内的氡主要来自 1.地基土壤和建筑材料 2.装饰材料和物品 3.室外空气 4.燃料燃烧 5.香烟燃烧产物

环境与健康的问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就是以呈悬浮状的活性污泥为主体,利用活性污泥的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作用来净化废水中有机物的处理工艺。 2.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正解,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3.水体自净:所谓水体的自净作用,是指受污染的各种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下水中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的过程。 4.生物富集: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或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5化学需氧量(COD):所谓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生物需氧量(BOD):生物需氧量(BOD)指在有氧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将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的量。 悬浮物(SS):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 溶解氧: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 6逆温: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7、酸雨:硫、氮等氧化物所引起的雨、雪和冰雹等大气降水酸化以及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 8、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9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10地方性病: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病,常在某一地区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该地区存在,这种状况称为地方性: 11水俣病:水俣病是指人或其他动物食用了含有机水银污染的鱼贝类,使有机水银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 12、生态平衡: 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如,生物个体会不断发生更替,但总体上看系统保持稳定,生物数量没有剧烈变化。 13、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利用固着在惰性材料表面的膜状生物群落处理污水或废气的方法。生物滤池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转盘法均属于此种方法 14、食品添加剂: 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15、持久性污染物: 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16、维生素: 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

环境与健康-《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48 课程名称:环境与健康 英文名称:Environment and Health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学时:18 学分:1.0 适用对象: 全院各专业各年级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环境与健康是一门跨环境科学、医学、生物学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应用环境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系统地研究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影响。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属于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如何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素促进健康,从而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3. 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4. 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原理。 5. 熟悉环境健康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1.主要内容: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人与环境之间 对立统一的关系;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 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环境与健康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的构成和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在了解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熟悉环境污染的概念及其对 健康的危害;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任务及研究内容。 第二节 1.主要内容:环境健康科学的基本原理;环境健康科学基本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

环境与健康的问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就就是以呈悬浮状得活性污泥为主体,利用活性污泥得吸附凝聚 与氧化分解作用来净化废水中有机物得处理工艺。 2.富营养化:富营养化就是指生物所需得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 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正解,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得现象。 3.水体自净:所谓水体得自净作用,就是指受污染得各种水体在物理、化学与生物等作用下 水中污染物浓度自然降低得过程。 4.生物富集:处于同一营养级得生物种群或生物体,从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得化合 物,使其在生物体内得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得现象。 5化学需氧量(COD):所谓化学需氧量(COD),就是在一定得条件下,采用一定得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得氧化剂量。 生物需氧量(BOD):生物需氧量(BOD)指在有氧得条件下,由于微生物得活动,将水中得有机物氧化分解所消耗得氧得量。 悬浮物(SS):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得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中得无机物、有机物及泥砂、黏土、微生物等。 溶解氧:空气中得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溶解氧。 6逆温: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就是随高度得增加而降低得。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得情况,气温随高度得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7、酸雨:硫、氮等氧化物所引起得雨、雪与冰雹等大气降水酸化以及pH小于5、6得大气降水。 8、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既满足现代人得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得能力。换句话说,就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就是一个密不可分得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得目得,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得大气、淡水、海洋、土地与森林等自然资源与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与安居乐业。 9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就是指透射阳光得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得保温效应,就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得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得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得效应。 10地方性病:由于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得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包括传染性与非传染病,常在某一地区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该地区存在,这种状况称为地方性: 11水俣病:水俣病就是指人或其她动物食用了含有机水银污染得鱼贝类,使有机水银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得一种综合性疾病。 12、生态平衡: 就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得稳定:一方面就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得组成与数量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就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就是一种动态平衡。比如,生物个体会不断发生更替,但总体上瞧系统保持稳定,生物数量没有剧烈变化。 13、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利用固着在惰性材料表面得膜状生物群落处理污水或废气得方法。生物滤池法、生物接触氧化法与生物转盘法均属于此种方法 14、食品添加剂: 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与增加食品营养成分得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15、持久性污染物:指人类合成得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得化学物质。 16、维生素: 生物得生长与代谢所必需得微量有机物。分为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两类。前者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后者有B族维生素与维生素C。人与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即所谓维生素缺乏症。 二、简答 1、简述水资源得种类

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条件,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与人体健康、疾病甚至死亡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环境污染物大都以各种环境介质(空气、水、土壤、食物)为载体,通过呼吸、饮水、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会受到各种环境污染物的影响。 第一节 空气 围绕地球四周的空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外界环境因素之一。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活动始终处于空气环境之中,机体依靠与空气环境不断的物质交换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空气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人类的健康与生活密切相关。 空气自地表向上,可分为三层,即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对流层是靠近地面空气密度最大的一层,空气总量的95%集中在这里,大气污染也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该层的空气有较强烈的水平及垂直混合现象,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温度递减),一般情况下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5℃。但有时也可出现空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气温逆增)。对流层与地球表面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 平流层处于对流层上方,向上一直到50~55Km高度。其主要特点是空气主要以水平流动。由于太阳紫外线的作用,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原子态的氧,再与氧分子合成臭氧,在平流层形成臭氧层。臭氧能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短波紫外线,从而保护了地球表面的生物。 一、空气的理化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空气的化学组成 自然状态的空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包括:氮78.09%、氧20.95%、二氧化碳0.03%和微量惰性气体。大气中还含有水蒸气、尘埃、微生物和其他化学物质。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成分也发生显著的变化,各种成分的分压和绝对浓度也随之下降。 (二)空气的物理性状 空气的物理性状是指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气象因素,如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太阳辐射以及空气的离子化等。空气的物理性状处于经常的变化之中,引起气象因素变化的99%以上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人类机体本身对这类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习题及答案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习题 概论 一、选择题: 1.“每个人不仅对个人健康负有责任,同时也对社会健康承担义务”指的是(A )A.道德健康B.三级健康C.心理健康D.一级健康 — 2.无饥寒、无病、无体弱是(A)A.一级健康的内容B.二级健康的内容C.三级健康的内容D.健康的全部内涵3.一级健康是指(B )A.满意度条件B.满足生存条件C.最高层次的健康D.心理健康 4.二级健康是指(B ) 》 A.心理健康B.满意度条件C.道德健康D.满足生存条件5.最高层次的健康是指(C)A.一级健康B.二级健康C.三级健康D.社会健康 6.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是(C )A.等同关系B.并行关系C.包容与被包容关系D.先后关系 … 7.健康教育活动的核心是(D)A.进行卫生宣传B.提高卫生保健知识C.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D.行为改变8.我国最早的健康教育专著是(B )A.黄经亨编著的《健康教育学》B.陈志潜编译的《健康教育原理》 C.贾伟廉编著的《健康教育学》D.梁浩材编著的《健康教育学》 ~ 9.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是( B ) A.健康教育B.健康促进C.卫生宣教D.预防接种10.选择8-12名由相同的社会背景成员对某社区的健康问题进行讨论,这是(B )A.特尔斐法B.专题组讨论C.观察法D.访谈法 11.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影响健康最主要的因素是( B ) ) A.生物因素 B.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C.环境因素 D.卫生保健服务因素12.不记名,可保证答卷的真实性不受成员的威望、权利等的影响,这种方法是(A ) A.特尔菲法 B.专题小组讨论法 C.选题小组工作法 D.案例调查 13. 属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的特点的是(C) A. 潜伏期短 B. 特异性强 C. 广泛存在 D. 变易性小 ) 14.健康促进特别强调以(D) A. 个体为基础 B. 群体为基础 C. 病人为基础 D. 健康为基础 15.常用于收集目标人群较深层次的需求信息的方法是( B ) A.观察法 B.专题小组讨论法 C.选题小组工作法 D. 专家反馈咨询法16.第一次举行健康促进国际大会的发展中国家是(A) 《 A. 印度尼西亚 B.中国 C.印度 D. 菲律宾

第二章 环境卫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二类参考)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人类自然环境由下列圈带构成,哪项除外( ) A.生物圈 B.大气圈 C.水圈 D.非生物圈 E.土壤岩石圈 2.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 )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 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 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E.能量流和信息流 3.以下是生态系统的特征,哪项除外( ) A.整体性 B.开放性 C.自调控 D.可复制性 E.可持续性 4.下列对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的描述哪项正确( ) A.是异养型微生物 B.是草食动物 C.可起着对初级生产者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 D.是肉食动物 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5.关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人类力量无法取代的 B.已被农业革命所取代 C.已被工业革命所取代 D.已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E将被人类新的文明所取代

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对立的关系 B环境决定人类 C.人类改造环境 D.辩证统一的关系 E.无特殊关系 7.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是( ) A.人类固有的、无限的 B.人类固有的、有限的 C.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无限的 D.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限的 E.与疾病的发生元关的 8.环境污染物的暴露一般是通过( ) A.直接摄入污染物 B.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土壤 C.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生物 D.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水 E.接触含有这些污染物的环境介质 9.污染物通过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人的危害( ) A.都降低 B.都增加 C.既可以降低,也可以增加 D.保持不变 E.保持不变或降低 10.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速度,最快的是( ) A.水 B.大气 C.土壤 D.植物 E.岩石 11.以下是联合毒性作用的类型,哪项除外( )

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A型题 1饮用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水中有一定量的余氯 B.改善水质的感官性状 C.除去水中有毒物质 D.杀灭病原菌,预防介水传染病 E.预防水型地方病的发生 2我国集中式给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A.氯化消毒 B.紫外线消毒 C.臭氧消毒 D.碘消毒 E.煮沸消毒 3对饮用水进行氯化消毒时,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 A.Cl2 B.HOCl C.Cl— D.Ca (OCl)2 E.OCl— 4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简便指标是 A.加氯量 B.有效氯 C.余氯量 D.水的浑浊度 E.细菌学指标 5比较理想的饮用水水源是 A.降水 B.江、河水 C.泉水 D.深层地下水 E.水库水 6关于地方性氟中毒,错误的是 A.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B.氟斑牙多见于恒牙

C.从非病区搬入的居民比当地居民易患病 D.随年龄增加患氟骨症的病人增多 E.氟骨症多见于16岁以后的成年人 7克山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可能是 A.缺钙 B.缺硒 C.高钙 D.缺碘 E.高硒 8水俣病属于 A.职业病 B.公害病 C.地方病 D.传染病 E.食物中毒 9评价室内空气质量指标中,细菌指标多采用 A.肺炎球菌总数 B.结核杆菌总数 C.细菌总数 D.溶血性链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 10可经毛发排出的化学物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硫化氢 D.苯 E.砷 11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E.急性阈剂量(Limac) 12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试题(含答案)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24分,每题1分。) 1、在确定其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应考虑其风险评价和控制的效果。 2、确定重大环境因素时,必须考虑到它的环境影响。 3、水、电的节省或有效利用也是污染预防的一种方式。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劳动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6、在判断环境因素时,应考虑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全过程,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7、某厂的噪音排放已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被识别为重要环境因素则仍然需要降低噪声的排放。 8、对危险源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两个方面。 # 9、《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和综合治理。 10、组织用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提供风险的确认、风险优先次序的区分和风险文件的形成以及适当时控制措施的运用。 11、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二、判断题(30分,每题2分,对的打“√”错的打“×”。) ( 1、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因素。(√) 2、环境因素识别就是要识别出重要的环境因素。(×)

3、组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就是要重新编制新文件代替所有的现有文件。(×) 4、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必须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进行评审。(√) 5、环境因素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有害的,所有都应该想办法加以削减。(×) $ 6、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组织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它包括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7、紧急情况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事件。(√) 8、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是组织自我设定在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方面要达到的目的。(×) 9、在环境法律、法规变更的情况下,要及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更新环境因素。(√) 10、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当包括污染预防的内容。(√) ! 11、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是使组织能够控制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持续改进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12、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关键岗位应制定具体操作的运行标准,可以用文字、图示或样品等表示。(√) 13、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的监测和测量只是污染物排放的监测。(×) 14、噪声污染与其他污染相比具有暂时性,即噪声停止发声后,危害和影响随之消除,是没有长期和积累影响的。(×) 15、合规性评价就是对使用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进行的定期评价。(×) " 三、单选题:(20分,每题2分) 1、“健康损害”是指可,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状况引起或加重的身体或精神的不良状态。( C ) A 证实的 B 追溯的 C 确认的 D 诊断的 2、对于变更管理,组织应在,识别在组织内,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或组织活动中与该变更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C ) ~

预防医学(自考)历年真题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一、选择题 ()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是: A.慢性中毒 B.急性中毒 C.变态反应 D.温室效应 ()2.臭氧层破坏可导致: A.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病原体加速繁殖 B.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发病率增加 C.湖泊中水生生物死亡、建筑物腐蚀、森林枯萎 D.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的发病率增加()3.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 A.机体免疫力降低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 D.气候变化 ()4.生活饮用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A.氯化消毒 B.臭氧消毒 C.紫外线消毒 D.高锰酸钾消毒 ()5.常用的氯化消毒剂主要有: A.高锰酸钾溶液 B.臭氧 C.液氯 D.漂白粉精[Ca(OCl)2] E.漂白粉[Ca(OCl)Cl] ()6.属于介水传染的疾病是: A.克汀病 B.甲型肝炎 C.氟斑牙 D.水俁病 ()7.水质处理的常规方法包括 A采集水样 B过滤 C消毒 D澄清 E混凝沉淀 ()8.目前在建筑材料与装饰材料中最引起人们关注的物质是: A.甲醇、氨和氡 B.甲醇、氡和铅 C.甲醇、其他VOCs和铅 D.甲醛、其他VOCs和氡 ()9.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A.物理消毒方法B.碘氟消毒方法C.氯化消毒方法D.紫外线消毒方法 ()10.饮用生物性污染水导致的疾病是: A.皮肤病 B.心血管疾病 C.脑血管疾病 D.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11.生活饮用水应符合的基本卫生要求有: A.感官性状良好 B.流行病学安全 C.水量满足需要 D.水中所含的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健康 E.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不得危害健康 ()12.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包括: A.气温、气流、气压、光照 B.气温、空气离子、气压、雷电 C.气温、气流、光照、空气离子 D.气温、气流、气压、气湿 二、填空题 1.环境污染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是、消化道和皮肤。 2.经水传播的传染病,病例分布与 _范围相一致。 三、名词 1.温室效应

智慧树知到《环境生态与健康》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环境生态与健康》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治理是我国的重大需求 B:人体与环境是统一的 C:人体与环境联系的基础是化学元素 D:预防疾病、保障人体健康只能加强体育锻炼 正确答案:环境治理是我国的重大需求,人体与环境是统一的,人体与环境联系的基础是化学元素 2、下列疾病不属于地方病的是()。 A:地方性甲状腺肿 B:克山病 C:骨痛病 D:地方性氟中毒 正确答案:骨痛病 3、下列疾病不属于公害病的是()。 A:富山事件 B:克山病 C:光化学烟雾 D:伦敦烟雾 正确答案:克山病 4、污染物防治是防止公害病发生的主要措施。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公害病是由于环境污染而引起的的地区性疾病。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二章 1、下列属于水污染物质的有哪些()。 A:悬浮物 B:耗氧有机物 C:植物性营养物 D:重金属 E:难降解有机物 正确答案:悬浮物,耗氧有机物,植物性营养物,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2、天然水体的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降水。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下列不属于水体物理性污染的是()。 A:悬浮物 B:放射性污染物 C:垃圾渗滤液

D:热污染 正确答案:垃圾渗滤液 4、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中下列哪些工序属于化学处理方法()。A:沉淀池 B:加氯消毒 C:反渗透膜 D:曝气池 正确答案:加氯消毒 5、具有脱氮功能的工艺有()。 A:CASS工艺 B:A-A-O工艺 C:完全混合曝气工艺 正确答案:CASS工艺,A-A-O工艺 第三章 1、臭氧层在大气圈的()。 A:中间层 B:对流层 C:热层 D:平流层 正确答案:D 2、当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光化学烟雾

环境与健康答案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总论 1、什么是环境?环境介质?环境因素?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开发利用的对象。环境法中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1.大气、水、土壤(岩石)、所有生物体2.气态、液态和固态3.维持自身稳定状态(强大、有限)||1.容纳和转运成分、组成成分2.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2、环境的特性是什么?整体性、区域性、变动性 3、环境的分类?环境问题的概念?第一、二环境问题的区别与联系?自然环境(原生环境、次生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第一为自然,第二为人为,都产生巨大破坏 4、现阶段全球环境问题有哪些?臭氧层耗损与破坏、大气污染、淡水污染、温室效应、海洋污染、森林锐减、酸沉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质量恶化和土地沙漠化 5、什么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来源?由于自然或者人为的原因,进入环境的物质(或因素)对人类或其它生物的健康、生存或行为产生危害时,称为环境污染。||自然来源:天然环境中有毒因素、自然灾害。人为污染:工业“三废”、生活“三废”、汽车尾气、农业生产、医源性污染、战争、其它。 6、环境污染的方式有哪些?种类有哪些?点源、面源||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因子、生物性污染物 7、什么是自净作用?环境容量?自然界通过理、化、生过程将有害因素减少,甚至消除到无害程度||是指某一环境区域内对人类活动造成影响的最大容纳量。 8、什么是二次污染?二次污染物?食物链?生物富集?原环境中浓度已经降低的污染物,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污染物重新进入,形成污染||污染物进入环境后,转变成另一种毒性更强的有害物质,称为二次污染物,也称为次生污染物||生物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摄食和被摄食的关系逐级传递物质和能量,彼此呈相互依存的链状关系,称食物链||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污染物并逐渐积累,使该污染物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过程 9、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有哪些?广泛性、复杂性、潜伏性、持续性 10、什么是急性中毒危害?举例说明?大量环境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所导致的严重损害||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日本米糠油事件

第二章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

第二章 生活和职业环境与健康 1. 物理性、化学性、放射性 2. 生物性、放射性、化学性 3.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4. 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致癌物 5. 致癌物、致突变物、内分泌干扰物 当今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1. 天然污染物 2. 化学性污染物 3. 物理性污染物 4. 生物性污染物 5. 内分泌干扰物 当前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 1. 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形成的 2.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 3. 工业污染造成的 4. 燃料燃烧造成的 5. 交通运输造成的 大气污染的人为来源中最主要的是 1. 工业污染 2. 农业污染 3. 生活废弃物污染 4. 交通运输污染 5. 生产事故造成污染 2. 3. 4. A1 型题 1. 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按其属性可分为 ( ) 5. 我国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10. 2. 汽车废气 3. 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4. 燃料燃烧 5. 地面扬尘 目前我国最主要的工业燃料是 1. 石油制品 2. 天然气 3. 生物燃料 4. 煤气 5. 煤 用煤量最大的企业是 1. 火力发电、冶金、化工、机械、建材 2. 造纸、纺织、印染、石化、轻工、化肥 3. 化工、造纸、纺织、印染、玻璃制造 4. 建材、印染、石化、轻工、化肥 5. 造纸、纺织、焦化、印染、玻璃制造 在交通运输工具中产生污染危害最严重的是 1. 火车 2. 轮船 3. 飞机 4. 汽车 5. 电车 最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是 1. 二氧化硫、烟尘 2. 二氧化碳、铅 3. 汽车废气 4. 地面扬尘 5. 植物花粉 室内空气中甲醛主要来源于 1. 室外空气污染 2. 生活炉灶 3. 烹调油烟 4. 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 5. 人体代谢废物 工业生产过程排出的有害物质 1. 6. 7. 8. 9.

环境和职业健康消防安全试题答案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16分) 请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企业的消防、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和员工福利均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控制的范畴。 ()2、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它损失。 ()3、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是核心要素。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论证,俗称18000论证,这18000里是指IS18000系列标准。 ()5、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进行危险控制的途径有消除危险、降低危险和个体防护三种。 ()6、在进行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时,必须遵循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控制对象仅指公司的生产过程中的作业和职业病的控制。 ()8、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危害就是指人员的伤害和职业病的产生。 二、选择题(15分) 下列题目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择。 1、对于装饰装修企业,以下哪种情况不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危害

()。 a) 操作工人在工作中手部划伤。b) 焊工被焊花飞溅烫伤。 c) 厂区内出现车辆伤人现象。d)电梯使用中坠落。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三级监控机制指的是()。 a) 绩效的监测和测量、审核和管理评审。 b) 管理方案评审、审核和管理评审。 c) 管理方案评审、绩效的监测和测量和审核。 d) 管理方案评审、绩效的监测和测量和管理评审。 3、危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a) 常规的和非常规的活动。 b)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c) 作业场的设备,无论其是否由公司或外界提供的。 d) a)+b)+c) 4、对于危害辨识评价的控制过程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的()。 a) 应界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性质、时限、范围和方法。 b) 应考虑员工的意见。 c) 应明确负责进行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的人员的作用和权限。 d) 应考虑产品工艺的复杂程度。 三、简答题(30分) 1、危害与危险的区别是什么?

环境与健康8题答案

3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 废弃的电池,颜料等会造成对土壤的镉(cd)污染,镉通过食物链富集在人体中就会造成疾病,如痛痛病,主要临床表现有腰背疼,膝关节疼,全身刺痛,容易骨折,四肢弯曲变形等。 土壤铬污染主要来自铬矿和金属冶炼,电镀,制革等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六价铬的毒性最强。铬会影响人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和水解过程,六价铬具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 在铊的冶炼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各种含铊材料、药剂的制造过程中会有含铊的废气、废水、废渣进入环境,污染土壤。铊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四肢无力、周围神经炎以及脱发(可出现斑秃或全秃)等。 7化妆品使用不当可能引起的问题。 一.化妆品使用不当会引起皮肤病,包括接触性皮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光感性皮炎(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光毒性皮炎),化妆品痤疮,化妆品色素沉着症,化妆品接触性唇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轻度表现为红斑,重度表现为疱疹或湿疹,皮肤有烧灼或痛感。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临床特点

为瘙痒,红斑鳞屑,红肿等。 二.除此之外,染发剂,烫发剂,洗发剂,发胶等毛发化妆品使用不当也会引起毛发损害,包括毛发脱脂、头发干燥、失去光泽,严重时发生断发和脱发。三.由甲用化妆品引起的甲周皮炎和甲板损害 四.由眼部化妆品引起的眼部皮肤和粘膜敏感 4 三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及防治。 一.碘缺乏病,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 预防:食盐加碘,碘化油 注意碘的副作用 二.地方性氟中毒,由于氟过多导致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骨相组织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又称为地方性氟病。 预防:设定环境介质中氟的卫生标准 1.饮用水<1.0mg/L; 2.大气一次最高容许浓度0.02mg/m^3 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0.007 mg/m^3; 3.大米、面粉、蔬菜、蛋类≤1.0mg/kg 水果≤0.5 mg/kg,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试题含答案汇编

学习-----好资料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24分,每题1分。) 1、在确定其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时,应考虑其风险评价和控制的效果。 2、确定重大环境因素时,必须考虑到它的环境影响。 3、水、电的节省或有效利用也是污染预防的一种方式。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劳动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5、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6、在判断环境因素时,应考虑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全过程,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7、某厂的噪音排放已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被识别为重要环境因素则仍然需要降低噪声的排放。 8、对危险源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两个方面。 9、《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和综合治理。 10、组织用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应:提供风险的确认、风险优先次序的区分和风险文件的形成以及适当时控制措施 的运用。 11、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二、判断题(30分,每题2分,对的打“√”错的打“×”。) 1、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因素。(√) 2、环境因素识别就是要识别出重要的环境因素。(×) 3、组织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就是要重新编制新文件代替所有的现有文件。(×) 4、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必须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进行评审。(√) 5、环境因素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有害的,所有都应该想办法加以削减。(×)更多精品文档.

环境科学与健康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复习思考题 一、概念 1、环境 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2、环境科学 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对其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目的探讨人类社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质量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填空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具体表现人类的两种活动: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 2、全球环境问题表现在: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被损害、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核辐射扩散、荒漠化、酸雨等。 三、分析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各阶段引发环境问题具体表现? 第二章地球生态环境和生物污染复习思考题 一、地球环境及其组成、特点? 二、什么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之间有何关系? 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群落及其所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而言。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非生物)之间构成的一个功能整体,是生物圈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 三、什么叫食物链? 食物链指食生物界的食物关系,是通过一系列吃和被吃的关系完成的。以湖泊生态系统为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食鱼的鸟形成的食物锁链。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通过哪些方面来体现? 生态系统具有功能:生物生产、能量流通、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1、生物生产 包含植物性生产(初级生产绿色植物)和动物生产(次级生产动物性产品)2、能量流动 通过食物链之间的相互关系,能量从一个营养级强迫转向下一营养级,使能量在生物间发生转移的过程,称为能量流。能量流动的过程,就是能量在生物与环境间(呼吸消耗、排泄、死亡分解)、生物与生物间传递(10%定律)、分配和消耗的过程。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的渠道。特点: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递减;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程的,不可逆的。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从环境吸取营养物质,物质沿食物链迁移,再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经分解者分解,又复归于环境的过程叫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周而复始,才能使营养物质不致枯竭,生态系统才会生机盎然。 生物体内所需的营养元素至少有30—40种。营养元素的循环包括生态系统内(主要是植物群落和土壤之间)的生物小循环和地球化学的大循环,通常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循环过程中,每种元素(碳、氮、磷等)都有各自的路线、范围和周期。 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第四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 答案.doc

第四章生产环境与健康答案 A型题 1. E 2. E 3. E 4. E 5. C 6. C 7. D 8. D 9. D 10.D 11.A 12.B 13.D 14.A 15.D 16.D 17.C 18.C 19.C 20.E 21.C 22.B 23.E 24.D 25.D 26.B 27.B 28.B 29.E 30.E 31.C 32.E 33.C

35.C 36.C 37.D 38.D 39.D 40.D 41.B 42.B 43.B 44.B 45.B 46.B 47.B 48.B 49.D 50.B 51.B 52.D 53.D 54.C 55.D 56.C 57.E 58.D 59.D B型题 60.A 61.C 62.A 63.C 64.D 65.A 66.B 67.C

69.A 70.D 71.C 72.E 73.A 74.B 75.C 76.D 77.C 78.D 79.E 80.A 81.C 82.D 83.B 84.B 85.D 86.A 87.B 88.A 89.B 90.B 91.E 92.C 93.A C型题 94.B 95.D 96.A 97.B 98.C 99.D 100. A 101. B

102. C 103. D 104. A 105. B 106. C 107. A 108. B 109. B 110. A X型题111.ABD 112.ABCD 113.ABCD 114.ABCD 115.ABCDE 116.ABCDE 117.ABC 118.ABE 119.ABCD 120.ABCD 121.ABC 122.ABC 123.ABDE 124.ABD 125.ABC 126.ABC 127.ABCD 128.ABC 129.ABE 130.ABD 131.ABCDE 132.AC 133.BC 134.ADE 135.ABCDE

第三章《人的健康与环境》知识点习题和答案解析

九年级科学下第三章 人的健康与环境 【知识要点】 第1节 健康 1.人类的健康 人的健康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健康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 2.做一个健康的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一个人的健康水平处于?生病——健康?这一连续区域内,并不断变化着 降低健康水平 提高健康水平 很不健康 既不生病也不健康 很健康 (亚健康)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1. 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提出,微生物是引起某种疾病的根源,杀死这些微生 物能避免疾病的传染。 2. 什么是细菌:①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生物;②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③有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和核质;无成形的细胞核。④种类:杆菌、球菌、螺旋菌 细菌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①有些细菌能侵入并破坏人体细胞。②有些细菌不侵入细胞内, 但能产生一种能破坏细胞的毒素。 3.炭疽:由炭疽杆菌引起的疾病。人类感染炭疽病的3种途径:①因食用被炭疽杆菌污染的 食物,引起人的肠炭疽---饮食传播;②因擦伤或割伤人的皮肤,感染了炭疽杆菌,引起 皮肤炭疽---接触伤口传播;③因吸入漂浮在空气中的炭疽杆菌孢子而感染,引起肺炭疽 ---空气和飞沫传播 3.抗生素是一种能够在不损伤人体细胞的条件下杀死细菌的化合物,它由一些细菌或真菌自 然合成。青霉素(英国微生物学家弗来明在1928年发现)作用:青霉素可以使细菌的细胞壁 变薄,并使细菌破裂。 4.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 疾病 致病细菌 感染途径 疾病 致病细菌 感染途径 细菌性痢疾 痢疾杆菌 粪—口传播 肺结核 结核杆菌 飞沫传播 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 接触传播 霍乱 霍乱杆菌 水、食物、 苍蝇传播 淋病 淋病双球菌 性接触 5.右图显示了实验结果,仔细观察,浸有不同浓度 青霉素的圆纸片周围的清晰区无细菌,清晰区面 积与青霉素浓度成正比。出现以上实验结果的原 因是: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青霉素可以使细菌的细胞壁变薄,并使细菌破裂。 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1943年开始投入 使用)。 6. 病毒:个体微小,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 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没有细胞结构。 7.什么时候流感(或当地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发病率最高?(调查)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编制调查表;④实施调查;⑤统计原数据进行分析。 8. 流感的流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流感的流行的三环节) 浸有不同浓度青 营养琼 浸有蒸馏水的圆纸 细菌滋

生活环境与健康答案

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大气卫生 一、单选题:BCCAA BCBCA DADAC CECDB DDAAA BDDCA D 二、填空题: 1. 5.6、硫酸雨、硝酸雨 2. 硫酸型 3. CO2、氟氯烃类或氟溴烃类 4. NOx 5. 甲醛 6. 臭氧 7. 不易、易 8. 平流 9. 2.5μm 10. 血红蛋白结合 11. 夏天、秋季 12. 甲醛、VOCs 13. 正面效应、差 14. 中波或B段 三、判断题 √×××√;√√√√√;√×××× 四、名词解释 1.直接从污染源排除的污染物,比如:SO2、CO。 2.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 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3.是指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4.指pH值小于 5.6的雨水、冻雨、雪、雹、露等大气降水。 5.大气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某些气体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 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6.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 尘。 7.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μm (微米)的颗粒物。 8.是由于煤烟和工业废气大量排入大气且得不到充分扩散而引起的。 9.由于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下,经过转 化,生成具有剧烈刺激作用烟雾。 10.由于围护结构(墙、屋顶、地板、门窗等)作用,形成了与室外不同的室内 气候,称为室内小气候。室内小气候主要是由气温、湿度、风和热辐射这四个综合作用于人体的气象因素组成。 11.某些建筑物内由于空气污染、空气交换率很低,以致在该建筑物内活动的人 群产生了一系列自觉症状,而离开了该建筑物后,症状即可消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