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多给学生一些自主的空间

多给学生一些自主的空间

多给学生一些自主的空间
多给学生一些自主的空间

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探究的空间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已进入关健时刻,课程教材改革和高考方式改革正在同步进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到一个民族存亡和兴衰的高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本文通过对《钠》课堂教学案例的剖析,提出了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方法尝试。

【关键词】自主探究参与质疑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活动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强调学习者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去进行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即自主探究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变革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从而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这是本人记录的某堂公开课《钠》一节的部分教学案例:教师用镊子从一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取黄豆粒大的钠块,高高举起给学生看,并提醒学生注意钠块的颜色变化。接着将钠块放入预先盛水的大烧杯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师生对话:师:金属钠可用小刀切割说明了什么?生:金属钠质软。师:新切开的钠的断面颜色如何?生:光亮的银白色。师:很快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变暗。师:这说明了钠具有什么化学性质?生:钠在常温下很容易被氧气氧化。师:金属钠浮于水面上说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眼下,“自主学习”已成为教育新时尚,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正悄然改变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1.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2.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

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3.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4.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

合作与创新自我评价(共5篇)

篇一:“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课堂创新理念初探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课堂创新理念初探 目前,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脱节的现象比 较严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要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 一、“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要点 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内在的潜能,也能够自主地 发展自己的潜能。 2.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关心,假如他没有感 受到别人的关心以及一种真实基础的对学习行为的评价,他是不能很好地发展创新能力的。达·芬奇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因此,学生在物理自主学习中必须以实验探究为中心。 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指导思想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自主探究最主要的特点是自己本身是 学习的主体,其主要优点是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强烈,并且自己钻研出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能逐渐积累和运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能不断地形成和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2.以“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为中心。以“教师放手,学生动手”为主旨的“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以个性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做到思想开放、时空开放、资源开放、形式开放、内容开放、作业开放。 3.运用自我评价激励学习。自我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需要、 愿望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运用自我评价能使学生心理较完善的发展,使个体的心理倾向与环境要求之间取得积极平衡,形成良好的品质,自觉调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充满信心地去学习。 三、“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模式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 根据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因,让学生自学知识或自主进行实验探索,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初级的层次——识记,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再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运用所得知识,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解疑,或进行新的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中级层次——理解;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高一级层次——运用。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四、“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操作 1.鼓励性评价。如在自主实验中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给 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实验的想法和要求给予鼓励与支持,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鼓励性评价能增强学生的个人

课堂教学中给学生预留足够空间

物理课堂中“学”与“思”的平衡 摘要: 教学现状分析: 跟随现代生活的节奏,“提高效率”演变为现在课堂的一种发展趋势,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一般教师对学生的动手、动脑空间的压缩。教师会发现学生的短期接受效果还可以,但深度与灵活性受到约束,知识点的掌握仅局限于表层的部分,即使针对应试的要求,难点的突破显得更加不易,学生往往做了错,反复地错。教师常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笨”了。但深度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是存在问题的,它违反了人认知的规律,片面地强调了“学”,而淡化了更重要的“思”。认识不是靠强记形成的,因此在必要的“学”的基础之上,课堂必须给学生预留足够的动手空间与动脑空间,让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能力则显得更为重要。 理论依据 实验验证 具体措施设想: 一、科学设置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需要科学设置,精心设计,有思考的价值,难度要适中,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要找到学生发展的最近区,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问题太难学生思维达不到,出现问而无答,效果差,而问题太容易,无挑战性,学生易产生疲劳,同时思维达不到训练。也就是说,问题提出后,不是让学生脱口而出,而是必须经过思考才能回答。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去思考、去揣摩。有价值的问题让小组之间充分的思考与讨论。 二、合理运用延时评价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给学生留足用于充分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内容,思路往往比结论更重要。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课堂上问题提出后,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独立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思考,在适当的时间回答提问,合理延迟评价,以期达到调动全体学生思维积极性的目的。合理延迟评价,就是让更多的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之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就问开展讨论,这时教师再评价,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疏导,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 三、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之间沟通情感和交流信息,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迸发。 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往活动,可以学会理清自己的思路,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别人的看法,促使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观点,从而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激发创造的热情。但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有效性受到质疑,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一部分学生依赖别人独立思考能力下降,这是组织合作学习中要关注的问题,要弄清什么条件下合作才是有效的,怎样保证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四、切实开展实验活动 实验是物理的根本,切实有效地开展实验活动,不仅能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不能流于形式,实验的安排与操作,要符合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规律。对实验的过程应注重引导与评价,淡化实验结果的强行记忆,减少对实验步骤的规律性总结,让实验真正成为学生动脑与动手的结合载体。长期的实践会发现,遇到新的问题,

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完整版)

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 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 一次的体育课,教学内容是立定跳远和接力跑游戏。在准备活动后的一段时间内,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我的要求,按部就班地练习立定跳远。 突然,一名学生跑过来对我说: 平老师,钱程没排队,一次都没跳,每次都是躲到队伍后面,还不时地拾地面上的石头扔我们为什么? 我问,脑海里即时浮现出钱程那一双狡黠的眼睛,一脸无所谓的神情。因为他上课不专心,刚才英语课他偷了同桌的一块橡皮泥,缩到桌子下面玩,给老师批评了一顿。平时嘴快,爱向老师打小报告的钱秋依大声地说,口气中还带着愤怒的语气。我一听,顿时想马上去批评他一场,让他乖乖地和同学一起练习。带着怒气走向他的时候,看到他那傲慢的眼神,我灵机一动,以前我也常批评他,但不是很有用,为何我不改变一下方法,先听听他的心里话,然后再下决定呢? 于是我把他叫到了身边,温和地对他说: 为什么不练习,还用石头扔同学? 。我不想跳,因为我跳得不好,谁让他们刚才上课时讥笑我 !又是一副无所谓的神情,说完后转

身过去,背对着我。我愣了一下,那好,现在在上体育课,你想做什么 ? 想跑步 ! 跑步?好,我让你跑,不过,你想一个人跑吗?老师找几个同学来和你比一比,好不好 ? 比就比,怕什么,我一定能赢他们 !我说: 好,你再做一下专项准备活动,压压腿,好好做准备,我去叫几个同学来。 我对着其它的同学吹响了哨子,暂停了跳远的练习,对他们宣布: 钱程想和你们跑步比快速跑,哪位同学愿意和他比一比 ? 我,我。同学们个个都争着要比,我从中挑了五个和他水平相当的同学。每个同学都异常兴奋,其它同学一窝蜂地跑到了跑道两旁看热闹,当时的气氛异常热闹。经过激烈的竞争,他得了第二名,他可得意了。本来我看到同学们个个都热情高涨的样子,正准备改变主意上接力跑时,刚才跑最后一名的同学很不服气地对我说: 老师,不公平,他喜欢跑步,你就让他们比,我输了,但我很不服气,我篮球好,我要和同学比投篮,我要拿第一 ! 对,对,打篮球赛,我也要比跑长跑顿时,整个场地像炸开了锅似的,他们个个都围在我周围蹦跳着对我说,看着他们个个都跃跃欲试的样子,我灵机一动: 既然有很多同学都这么感兴趣,个个都想露一手,那么这样吧,离下课还有20分钟,我想让你们来自由支配,自由讨论,分组练习,但一定要注意安全,把你最拿手的体育项目显示出来, 你们需要什么器材,就自个儿到器材室领吧,好不好 ?我这样一说,全班同学都乐开了花,各自议论开了,各个小组也都有序地组织起来了,练习的热

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掀起了素质教育的新高潮。在领导的重视和广大教师及家长的积极努力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明显的变化。课改实践,使我不由地感叹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魅力所在。在这几年中,饱尝了甘甜与艰辛,艰辛的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和困惑;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让数学课更有吸引力呢? 一、走向民主——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是学生的,新课程的理念就是把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得到每个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在课堂永远充满活动, ⒈改变教学空间,让学生“随心所欲”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新课程的改革,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 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首先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活动区,学习区是课桌椅,队形不定,在学习区内无讲台,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走下来,跟好朋友商量、探讨。而教师也不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学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学生之间。黑板也是可以移动的,并且学习区内资源很丰富,有英语角、数学角、每日一星……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对学习充满信心。活动区里是学具,学生可以在活动区开展活动。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学生就可利用活动区开展“小小银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此自由地思考、想象、发问、选择。 ⒉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畅所欲言”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正确处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关系 ------冶父山镇罗岗小学高岳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人为地分开和割裂,要高度重视他们之间的关系,协调发展、合理组织和科学调控,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从而发挥最大效益,是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一、正确处理好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学生手忙得不亦乐乎,教师忙于穿梭,疲于应付,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摆摆花架子,充其量只是漫无目的的自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究其根本,在于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自主就是完全放开,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活动,教师袖手旁观,不加干涉,不做有效引导,这种放野马式的自主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自主与引导密不可分,不能人为分开,高效的自主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小学生处在学习的起步阶段,知识面窄、学习经验不足、学习方法单调、处理问题能力薄弱,在如何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等解决问题的时候,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因此教师要注意角色的合理定位,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提供排除障碍、解决问题方法和措施,使其尽快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1)增加学生自主时空 实施学生自主学习,要给学生充裕的时空,教师少讲、精讲,可讲可不讲的地方就坚决省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弄懂掌握的的内容,教师就不必事无巨细地重言倒语,只在介绍背景、方法方式、升华提高、活动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即可。这样增加学生的活动时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开阔的空间去读书、思考和体验。 (2)扩大学生选择权利 学生学习往往受老师画的条条框框的制约和束缚,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享受高度的选择权。学生有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和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合作者,事倍功半,成效明显。 二、正确处理好合作与自主的关系 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并不矛盾,也无谁优谁劣之分。善于自主学习的学生,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喜欢和人交流的学生,引导他们要学会进行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有机整合和交叉效应才是上策。 (1)加强合作的针对性。 合作任务要明确,具有针对性。要选择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合作不能漫无目的和随便随意,要精心挑选。 (2)加强合作过程的有效性。 合作的过程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给予学生一定的个别自主学习的时间,要求学生在思考有一定的结果时,理清自己的思路,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做到讨论交流时胸有成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认识,做合作的主人,而不是充当观众和听众。合作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要随便插话或打断别人的话,最好快速记录别人发言要点。自己发言时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可结合别人的发言谈论话题。在充分交流基础上整合观点,进而形成集体意见,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果实和喜悦。 三、正确处理好探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在课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并非贬低自主性学习的价值。探究性学习和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1)

自主、合作、探究、创新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必由之路 一、为什么说“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必由之路? 1、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 我们都知道《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寓言故事。为什么小白兔不要白菜,而要菜籽和种菜技术?为什么小白兔第二年会有吃不完的菜?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信息技术知识”就相当于“白菜”,“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就相当于“菜籽”,“学习方法”就相当于“种菜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职业信息技术教学。职业信息技术教学着眼于现实,它最需要“白菜”,需要尽快掌握实用技术,注重应用性;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着眼于未来,更需要的是“菜子”和“种菜技术”,需要加强兴趣培养,注重智能开发,注重基础性。正是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应用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创新”。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1)、“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是对学生发展终身有效的学习方法。教的目的是为了不用教,在信息时代,学校所能传授的知识毕竟有限,大量的知识要靠人在社会生活中自主获取。合作也将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而探究和创新则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最重要力量。 (2)、“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就是学生学习的“种子”。 (3)、“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合作的技术,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潜能,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学生学习的“种菜技术”。

给学生自我成长的空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f9383143.html, 给学生自我成长的空间 作者:巴信妞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6期 内容摘要:我们不要把学生当成温室里的花朵来培养,而是给学生让出一定的空间,让 他们能够自我成长。老师们一定要学会放手,把做事的权利拱手相让,给孩子们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这样,您的学生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关键词:空间自我成长 一.要给孩子们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成功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我一直采用“严、靠、细”的管理方法,做到事事无巨细而亲力亲为,确实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我管理的班级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但是,有一次我外出学习,当我回到学校的时候,却看到是另一番的情景。教室里的桌椅东倒西歪,卫生工具被乱七八糟地抛弃在墙角里,撮子也变形了。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以为走错教室了,我仔细确认了一下教室门牌,准确无误。当时我就蒙了,难道这就是我每天亲力而亲为的教室吗?难道这就是我每天精心装扮的教室吗?每一天,我都早早地来到学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为此,我还经常得到领导的表扬。现在这种情景,让我很气愤。当时,我就摔门而去,气呼呼地回到办公室,向别的老师大发牢骚,“我天天和这群孩子在一起劳动,他们既是不会干,也不会这么差吧,桌椅东倒西歪,卫生工具乱七八糟,撮子也变形了,简直是恨铁不成钢,问题出在哪里呢?”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事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她说:“你何必把自己弄得这么累呢?为什么不放手让学生去做?你这样护着,他们怎么会进步?”这话犹如当头一棒,我瞬间清醒了。 我开始慢慢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尽管有很长一段时间,学生们因为不适应、不熟悉 的缘故把事情做得乱七八糟,但我提醒自己不再插手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是耐心地提醒和督促他们。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们做事情慢慢上了轨道……如今,学生们已经能在我不到班的情况下自觉地遵守纪律,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管理好细琐的班级事务。每每看到这群勤劳的小蜜蜂们忙忙碌碌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我心里就乐开了花。 由此,我总结出一个经验:只要给学生让出一定的空间,他们就能开始自我成长。老师 们一定要学会放手,把做事的权利拱手相让,给孩子们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这样,您的学生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二.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给孩子更多的机会

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2015年湖区小学教科研研讨会语文学科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朱金燕宿松县下仓镇望墩小学摘要:我们在学校教育中不能扼杀学生的本性,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学 习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发挥学生教育的主体作用,学生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去思考,去创造。让学生顺其自然,给学 生足够的发展空间,是让学生自由、健康、快乐的发展的。 关键词:顺其自然自由自主发展空间 所谓让学生自由发展,就是教师须遵循学生的天性来引导,用自己的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开放的、积极的环 境,让学生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不可否认,教师希望学生多掌握点知识,多学点本领,本没什么坏处,但问题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如何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力,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提赏识教育,我想赏识教育可以避免 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都相信自己可以。我要让他们学会爱 自己、爱别人,学会赏识自己、赏识别人。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 掘学生们身上长处,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快乐与幸福。 如果我们教师管学生管得太多,不但不能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还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得不偿失的。总之,教师 应该放手,让学生顺其自然,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是让学生自由、 健康、快乐的发展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教育的目的。 韩愈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这其中应该包含很关键的一点:一个人一生的人生目标。那么我们为人师者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难道就是每天让学生学习知识、练习能力? 我想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观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长大功成名就抑或是为人民服务,自我实现,利人利己。但我更倾向于让我们的教育培养出积极向上,乐观生活学生。我们不能让分数来衡量学生一切好坏的标准。不要让我们的教育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不要让我们的教育太过悲惨。教师的应该永远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意愿,不替孩子决定他自己的事。 二:让学生顺其自然地发展。 学生质量本来就是参差不齐的,不可能都是一个等级,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尺来衡量他们,对他们一概而论。特别是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应该把评价的标尺降低。我们不仅仅使用分数来捆绑学生,只要成绩好就行,我们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要想让一棵小树茁壮成长,必须给它自由发展的空间。如果我们只为了分数这一根枝,而掐掉其他的像画画、唱歌、体育、手工制作、课外阅读等等的树枝,那么这棵扭曲的树还能称其为树吗? 所以我们在学校教育中要遵循学生的实际去发展,在追求分数的同时也要追求素质,追求成绩的同时也要追求发展,要让每一棵小

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一.背景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课堂,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从解决问题中增强信心,从不断体验中获得新知。打破长期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这种课堂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利于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人材的成长,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型教学结构。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高效掌握知识,迅速增长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知识源于行动”和“认识发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观点,认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教育的最高原则。只有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并给予相对合理的证实或否定,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要通过参与式的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人。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为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交往能力的发展搭建舞台。课堂上,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活动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生活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分享。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欣赏。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应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教师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学生合作,让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使之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能力的提高,这是现代教学中一个值得关注

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策略 东园学校肖艳峥(学习资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而探究即为自主学习的方式。因此要讲究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使之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把他们心灵深处被压抑的个性释放出来。 一、引导发现.感悟,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一种教学质量观的问题,是学生观的反映。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

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绘"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必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提到点子上,才能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达到学会学习之目的。如《一夜的工作》中"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一重点句品读可通过以下引导尝试探究:1、读中发现"花生米"是否因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份量?"2、读思讨论:"到底花生米有否增加?"(有),从哪看出?(好像)3、删掉"好像"一词再读句子,你悟到什么?(多了一个人,花生米增加,可增加不多),也可联系前文说一说。(人增加,花生米也一定增加了)4、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你还想说什么?(增加一个人,分量还数得清。那平时他吃的真的很少呀!)由于读中发现"花生米到底有否增加"这问题的好奇促使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人物的品质。同样学习《草船借箭》时,"文章明明是写诸葛亮利用草船骗了曹操的箭,可课题为什么却用'借' 呢?""曹操向草船射出'火箭',诸葛亮能完成任务吗?"等许多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上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人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

还学生拓展自我的自由空间

还学生拓展自我的自由空间 发表时间:2011-08-04T09:05:17.00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第40期供稿作者:刘英伟 [导读] 教学过程的真正实现与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必须要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发挥其主体作用。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析 河南邓州市穰东镇中心校刘英伟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作浅要的探析。 第一,切实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的真正实现与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必须要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就可以促使他们发动思维、活跃思维,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奥秘,完成学习活动。 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作者、文本、教师的附属品,而是积极主动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对话、质疑,形成自己独特的主体体验的研究者。学生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和学习,可以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具有挑战意味的情感体验,这又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强化求知欲,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我在教学生阅读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时,先请学生就题目展开质疑。有学生问道:“是谁为你打开一扇门?”“题目中的你指的是谁?”“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打开这扇门有什么意义?”……带着这些问题再去读课文,文章就不仅仅是作者的了,更不是老师的了,而真正变成学生的了。 第二,着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切创新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则源于强烈的问题探究意识。科学上很多重大的发明创造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寻求者的探究意识促成的。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践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地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可以说,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源之水,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关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待事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包括作者的看法都有可能只是一家之说。因此,面对已成定论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倡学生从问题的反面或不同方面去思考、探索。 例如阅读《曹刿论战》,对文中的鲁庄公形象,一般认为他是个“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昏君,但如果大胆质疑:“鲁庄公真的就只是个昏君吗?”结果发现,他能够接受曹刿的建议并付诸于行动,充分表露出鲁庄公知人善任、虚心求教、肯纳善言等优点,不能简单地说成他是昏君。如果我们能坚持长期地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这样的创新点进行类似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第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在阅读时应当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所规定的任务。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能够边读边思考,就能独自解决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颇有创意的见解。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在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逐渐培养学生自己默读的能力,然后在默读的基础上进行精读,精读的过程既是深入文本的过程,也是质疑的过程,例如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有没有比这一写法更好的写法?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要善于借助工具书解决自己能解决的疑难,并把不能解决的疑难罗列归纳出来,留下来和同学或教师共同解决。这种带有质疑精神的精读,要有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想法,这种想法,可以有异于老师的讲解,也有异于作者本人的初衷;它可以读出自己对文章个性体验,品出自己的味道来。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学生的自读自悟。学生有了质疑的习惯,就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文章语言,积极的探索文章内涵。 良好的阅读习惯、优质的阅读方法会让学生受益终身。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针对文本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经过探究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阅读的激情就在不经意间产生了,常有问题,常去探究,常常有“质疑——探究——成功”的感受,阅读就不再是课堂上教师提出的要求而是学生自己生活的需要,习惯就会成为自然。 以往在教《为你打开一扇门》时总是会有一部分同学不感兴趣,以为文章说理性太强,可是如果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有了问题意识,他们就会主动地去预习新课文并在预习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问题,急切期待在课堂上解决。讲完《背影》后,学生仍在思考天下父爱皆如此吗,母爱和父爱的区别在哪里,只有长大了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这种爱么?我适时向学生推荐了冰心的《母亲》、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朱德的《我的母亲》,学生阅读兴趣很大,长此以往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第四,充分深化拓展学生的课堂生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显而易见,带着疑惑的眼光去解读文本,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对学生说“我有生以来所相信的一切,都在这里被质疑”,它追求的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只有不断的质疑才会和作者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才会对文本内涵有更深一层的理解。钱梦龙先生教《愚公移山》时以“愚公究竟愚不愚”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效果很不错。我们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愚公是移山好还是搬家好?同样可以给学生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理解文本更深层次的内容。 在教学《陋室铭》一文时,有教师就采用了问题教学法,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课时,他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对文中不理解之处提出问题。学生在深思之后,提出了不少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看看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问题对大家有启发,哪些问题最新颖,哪些问题最富于挑战,哪些同学发现的问题最多等等。根据学生们的意见,筛选出了八个问题组织学生

多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多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交流 吕亚杰学习绝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儿,更不是学生自己的事儿,老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孩子要好学乐学。没有谁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儿,也没有人愿意总是被人强迫着做这做那。所以呢,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发现并开发出自身的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和好奇心,有挑战困难和自我的勇气,老师要善于让学生自觉的、自然的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生活中去。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艺术的精妙。这个学期在学习第三组课文的时候,着力引导让学生注意到:杨氏之子巧妙婉转智慧的应对“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晏子使楚》中,晏子的不卑不亢机智勇敢的胆识与气魄、犀利的语言及强烈的爱国情感;《半截蜡烛》中,危险面前杰奎琳镇定自若表现出来的若无其事天真活泼可爱的神态 表情、语言的甜美等。老师绘形绘声的表演给学生看,学生被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吸引,加强了语言表现力的学习。进而使学生在“快乐晚间,”——他们自己的时间空间,班级不少学生,开始主动积累风趣精妙的语言,如歇后语、对联、相声等。尹佳雪组、修佳俊组的课本剧表演与改编是那么富有创意、富有表现力;许悦然、王艳娇的相声表演是那样的全身心的投入,毫无顾忌的声情并茂地表演。一旦发现语言的魅力,学生们真的是喜欢感悟揣摩语言带给他们的心灵上的欣快感。我们能看到他们一遍一遍的在座位上练,一次一次地来到讲台上表演,力求使自己的语速适中、语调自然、字正腔圆、情感真挚、

表演自然、仪态大方等。这收获这结果不正是我们作为师者所追求的吗? 说到学生对语言的热衷与表现,还得感谢去年高主任组织的那次弘扬民族精神的演讲比赛。正是这次比赛,因为有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耐心地指导,学生非常积极地参与,大大地提高了班级学生对语文对语言的学习兴趣。当时我准备了两篇演讲稿,还没有选定谁来参赛。可是那几天早晨,班级有几个学生在老师还没有来到班级的时候,就拿着演讲稿轮番在讲台上一遍一遍地读。小学生就是这样,热情高兴又竞争,也许对他们来说,去参加比赛当然很重要,能在学校领导老师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还可以锻炼自身的能力和勇气。不过即使不能参赛,参与尝试了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过程。最终对尹佳雪、许悦然两个参赛选手的指导上,也确实下了一番功夫。怎样朗诵语言具有感染力,而且表情自然、仪态大方,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的融合等,来升华演讲的效果。两个学生的确也很卖力。老师的指导,参赛选手的努力,同学的羡慕和参与,更增强了她们的自信,在班级也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模范效果。大家都不甘落后,班级语文课的有感情朗读方面,很多学生都上升了一个层次。 去年年终教育局综合检查中,教研室陈英金老师在我班看了综合实践展示课,课接近尾声时学生在演讲比赛中取得成绩的许悦然同学有声有色的演讲《拖着破吉他的小男孩》升华了这个感恩的主题,也给这次综合实践推向了高潮。她的演讲震撼着每一个学生与老师。从中感悟到了回报、温暖、互助,用双手捂热对方的双手,既温暖了他

小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小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

自主合作探究开题报告

省教育学会“十三五” 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申报表 课题名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课题负责人林井江 负责人所在单位(公章) 前郭县宝甸小学 填表日期

一、基本情况

二、课题论证与研究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像,在他(她)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目的有四点: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