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渐进决策模式”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以“渐进决策模式”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以“渐进决策模式”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以“渐进决策模式”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谈论渐进模式在危机决策中的适用性分析

论文关键词:渐进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危机危机决策

论文摘要:优化决策模型是优化政策制定的指南。而优化决策模式的基本途径是分析决策模式的适用性。在分析危机决策和渐进决策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批判了渐进决策模式不适用于危机决策的普遥观点,并提出渐进决策模式将是危机决策主流模式的理论预设。同时主张通过扩大危机事前决策的民主参与和提高危机事中决策的满意度完善危机决策。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人类在广泛享受全球化所带来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关系的错综复杂、意识形态的交融碰撞必定会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并对政府危机管理构成严峻挑战。作为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决策直接影响着危机管理的绩效。为此,本文从分析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模式在我国危机决策实践中的适用性入手,探寻实现危机决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一、危机与危机决策

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术语描述危机。罗森塔尔( Rosenthal)和皮内泊格(Pijnenburg)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巴顿(Barton)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危害”。尽管定义不同、内容有所侧重,但都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危机的特征,即危机具有爆发突然、发展难以预测、结果不确定的特点。同时,也揭示出危机实质上是一种决策情势。在此情境中,决策者的基本价值观念受到了猛烈冲击,危机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的稳定。为了有效遏止或遏制危机的发展,决策者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回应危机事件。由于危机决策是在时间紧迫、信息有限、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做出的非例行决策活动,因此危机决策具有不同于常规决策的以下特点:

1.决策主体精英化。作为政府治道变革的目标模式之一,民主行政实现的有效途径在于决策主体的多元化,即通过建立参与性的行政决策机制,拓宽危机决策主体范围。然而在危机决策中,政府必须高效快速地回应危机,危机决策不可能在充分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进行,而只能由决策中枢机构和

部分专家组成的精英集团做出。

2.决策程序简单化。行政决策的程序一般包括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订方案、评估方案、方案实施等步骤。与之不同,在危机决策中,只能采取简易决策程序,即快速制定方案并实施方案,而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听证和咨询对决策方案加以充分评估。当然,危机决策程序的简单化并不意味着危机决策比常规决策容易。相反,在简易决策程序下,决策者必须克服时间和资源僵乏的压力,确保危机决策活动的有效开展。

3.决策效果不确定。常规决策所处的决策环境相对稳定。由于决策方案在实施以前已经过多元决策主体充分论证,决策方案的执行效果通常不会偏离决策者的估计。而在危机决策中,危机的发展态势难以预测,决策者面临的决策问题常常处于不确定状态。决策主体的精英化、决策程序的简单化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危机决策系统的缺位,致使危机决策方案只能是相对满意的.并且其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二、渐进决策模式的内涵途释

渐进决策模式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

人林德布洛姆在对理性决策模式产生质疑的情况下提出的。理性决策模式以古典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为前提,通过确定目标、制定备选方案、选择最佳方案、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科学计算完成旨在获取最大社会效益的决策活动。林德布洛姆在《决策过程》一书中将理性决策模式的要点概括为:(1)面对一个存在的问题;(2)一个理性的人首先澄清他的目的、价值和目标,然后在头脑中将这些东西进行排列或用其它方法加以组织;(3)然后列出所有可能达到他目的的重要政策手段;(4)审查每项可供选择的政策会产生的所有重要后果;(5)这时他就能将每项政策的后果与目的进行比较;(6)因而选出其后果与目的最为相称的政策。然而,决策问题的难以准确界定、决策信息的复杂性与不充分、决策目标和价值观的不一致阻碍了理性决策模式在决策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此,在对社会政治过程的四种基本形态即价格体系、层级体系、多元体制、议价分析的基础上,林德布洛姆指出:政策制定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理性的过程,而是党派之间利益调适、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具体而言,决策者为了协调各种政治力量的矛盾冲突,在决策过程中只能采取对现实中既定的决策方案进行小小修改的方式,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决策目标。可见,较之理性决策方式,林德布洛姆所倡导的渐进决策模式更加切合实际。如果说理性决策模式通过强调合理计算倡导了一种理想化的决策目标,渐进决策模式

的功绩则主要在于从实证角度创建了一套新的决策方法理论。该方法理论的产生有深刻的现实原因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1.渐进决策模式是谋求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任何一项政策都应该得到公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而不能成为利益冲突和社会暴动的诱因。这是公共政策的基本准则也是迫使决策者关注现行政策连贯性的基本动因。众所周知,新政策的付诸实施意味着利益结构的重新调整。重大政策创新无疑会严重冲击现存的利益格局并遭受部分利益受损者的强烈反对。如果只是对现行政策加以小小的修正,各种政治力量将会在不造成大的社会波动的前提下调适平衡。所以,渐进决策模式的普遍推行是谋求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理性表现。

2.渐进决策模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事物发展的辨证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并呈现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轨迹。其中,事物发展的辨证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这一规律告诉我们,决策是一项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新的政策是对现行政策不断扬弃的结果,即通过保留现行政策的合理因素、修正其消极因素,达成决策目标。渐进决策模式正是马

克思主义事物发展的辨证统一规律在公共政策中的科学体现。在政策制定上,它并不要求决策者全面推翻原有政策,而只需要着眼于几个重要变项,通过逐步或微小的改变,形成新的政策。

作为对政策制定过程的真实描述,渐进决策模式的优点一方面在于它满足了政治一致性的要求。渐进决策模式推崇对现行政策做枝节调整,遵循按部就班、积小变为大变、稳中求变的原则,不仅实现了决策目标,同时也有效维护了社会的政治稳定。另一方面,渐进决策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决策成本、降低决策风险。采取渐进决策模式制定的每一项政策,通过在既定政策基础上搜集新的信息、资源,其决策成本大大小于全盘否定现行政策,而重新制定一项新政策所需的决策成本。同时,越是具有重大创新性的政策,其效果越是难以预计。而具有政治稳定功能的渐进决策模式可以有效避免政策上的大起大落,降低决策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说,渐进决策模式的优点隐含了其固有的一些缺陷。首先,渐进决策模式具有明显保守主义的倾向。该模式认为政策分析受制于权利制约。为了减少各种政治力量的利益差异和价值冲突,只能对先行政策稍加调整,即把政策创新限于很小范围内,表现出一种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保守倾向。其次,渐进决策模式过于轻易地承认人

类理性的局限性。在批判“乌托邦”式的全面理性决策模式的同时,渐进决策理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将绝非至善的决策现状合理化、合法化,简单地消弧了决策的“是”与“应该”之间的差别和张力。最后,渐进决策模式缺乏一套系统理论指导政策制定。理性决策模式通过提出“基于合理计算”的决策原则和具体的决策流程指导决策活动的开展。渐进决策模式更多的只是倡导了一种新的决策思想,即以先行政策为基点,关注政治互动,维护社会稳定。尽管该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由于缺乏系统理论的支撑,其指导意义和操作性不强。

可见,渐进决策模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决策模式,正如政策科学家德罗所说,其有效性取决于以下三方面条件:(1)现行政策的执行结果是基本满意的;(2)所面临问题的性质相对稳定;(3)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源能够持续获得。

三、渐进决策模式在危机决策中的适用性

关于渐进决策模式在危机决策中的适用性问题,目前学界持否定态度的居多。原因有二:一是系统全面的危机应急预案匾乏。危机应急预案是危机治理者为了有效回应危机,在危机爆发前制定的应对危机的基本措施。综观我国危机管理

实践,危机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总体滞后,各专项和部门预案及基层预案的欠缺导致无法基于危机应急预案进行科学决策。二是危机危害严重,必须精密计算、理性解决。危机的发展态势、影响范围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在时间紧迫、信息有限、人力资源紧缺、技术支持稀缺的决策环境下寻求最优化的危机决策,即应该通过采用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先进的决策技术实现危机决策的最大理性。表面看来,这些理由都存在一定合理性,但结合我国危机管理实践和发展趋势看,渐进决策模式将成为危机决策的主流模式。

首先,危机状态下的客观决策环境限制了理性决策模式的应用。理性决策模式对决策环境要求苛刻,即必须在拥有完备的决策信息、充足的人力资源的前提下,运用数学、统计学、系统分析等科学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决策问题。在危机状态下,快速决策是第一原则,由于决策环境的种种约束,理性决策模式常常失效。相反,渐进决策模式不仅决策程序相对简单,而且对信息、资源的完备性要求相对较低,因而更符合危机决策情势。

其次,全面危机管理理念的树立更突显出基于应急预案的危机决策的科学性和指导力。全面危机管理要求从全面、

系统的视角应对危机,尤其强调危机预警工作。制定危机应急预案作为危机预警的重要内容,是危机事中决策的基础。由于应急预案是在相对宽松的决策环境和先进决策方法的运用下完成,其科学性和指导力无庸置疑。即使危机发展态势与应急预案中的相关描述不完全一致,也可以对应急预案稍加修改,形成新的危机决策。当然,就目前我国危机管理现状看,全面的危机应急预案缺位不置可否,但这并不能成为危机决策者弃用渐进决策模式的理由。相反,全面危机管理理念指明了危机决策的发展趋势,即必须在各类危机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采用渐进的方法制定危机决策。

最后,采用渐进决策模式决断危机事件是减少决策成本的重要举措。随着基于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在政府危机管理实践中的不断深人,危机决策主体的成本意识明显增强。由于危机所具有的巨大破坏性导致治理危机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减少决策成本已成为危机决策的基本准则和节约危机治理资源的应有之义。渐进决策模式适应于我国危机决策工具落后、危机决策者决策水平不高的现实,通过有针对性地调整危机应急预案,能在有效应对危机的同时降低危机决策的成本。

当然,加强渐进模式在危机决策中的适用性并不意味着

对理性决策模式的抛弃。相反,应在认清渐进决策模式将成为危机决策的主流模式的同时,吸收两种模式的优点,将技术分析和政治互动有机结合。具体措施是:

1.扩大危机事前决策的民主参与。民主决策作为优化危机决策的主要方式,构成了现代社会民主法治的基石。随着民主行政的推进,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和公共事务治理的意识明显增强。尤其对于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危机决策,公众的参与要求更为强烈。不同于危机爆发后,时间紧迫、无法广泛征求民意的决策情势,危机爆发前的决策环境相对宽松。因此,有必要通过扩大危机事前决策的民主参与,提高危机决策的科学性。作为危机事前决策的主要内容,扩大危机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民主参与一方面可以广泛征求意见,满足公众参与危机决策的诉求;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执行应急预案的阻力。可采取的基本措施有:一是利用“外脑”,充分发挥智囊机构的作用。危机决策者可以组织各领域的专家,运用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全面收集危机信息来分析危机爆发概率、界定危机性质、评估危机影响、协助制定反危机战略和应急预案。二是建立并完善参与型的危机决策机制。通过畅通公众意愿的表达渠道和采用咨询、听证等方式倾听民众对危机决策问题的看法,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出真正反映大多数公众利益的危机决策方案。

2.提高危机事中决策的满意度。尽管危机应急预案是在危机爆发前基于危机信息监测系统制定而成,但是它并不能完全解决危机爆发中的全部问题。因此,危机决策系统的决策能力对于应对危机发展中的突发状况尤为重要。然而在紧张的危机环境下,危机的巨大危害性和危机决策的不可逆转性会突破决策者的惯常心理认定,甚至会造成群体“盲思”。决策者在理性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常常会倾向制定次优决策。为了提高危机事中决策的满意度,一方面要强化危机应急预案的指导力。总体上看,危机应急预案可以指导危机治理工作的成功开展。即使危机发展中的突发状况会影响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基于科学的危机应急预案的危机事中决策却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决策的满意度,即保证该决策方案是在现有危机环境下的最优决策;另一方面要创新决策技术。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系统论、控制论等先进技术的最新成果运用于危机事中决策。通过构建危机决策支持系统简化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理性。

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演进,人类对于公共危机的预测能力、决策能力、抵御能力会不断提高,危机决策由非程序化向程序化转变是一个基本趋势。可以设想,危机事前决策将会在今后的危机治理实践中发挥更大的

功用,这也正是我国在年初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加紧制定各专项和部门预案的动因所在。在危机事前决策具有很高科学性的前提下,执行现行政策的结果是基本满意的,同时危机发展中的突发状况会比较容易控制,渐进决策模式的适用性无疑会大大提高。当然,就目前决策实践来看,危机事前决策的指导力巫待加强。尽管目前渐进决策模式在危机决策中的适用性相对有限,但正如林德布洛姆所说:“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或许看来不像个英雄人物,但他却是个正在同他清醒地认识到对他来说是硕大无朋的宇宙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

渐进决策模型与我国的改革开放之1

渐进决策模型与我国的改革开放之路 第一部分:渐进决策模型理论知识解读 渐进决策模型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罗姆提出的,它是公共政策的理性决策模型,也被部分人称为科学决策模型。 说到这,就要简单介绍一下理性决策模型,它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舍弃了一些次要变量,使问题的分析得以简化,形成有效地分析框架,能用来解释经济中的诸多现象。因此,这种模型就会与决策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或者可以说决策者的偏好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从理论看,最有优决策并不是不可行的,然而社会现实不等于理论假设,理性决策模型的假设条件遭遇到诸多障碍,人们逐渐发现政策实践中的许多现象都难以解释。其原因不在于它的逻辑体系,而在于其前提解释有问题。因此它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强烈批评。其中最突出的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与赫伯特·西蒙。林德布洛姆指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问题,而只是首先必须找出和说明问题。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看法。比如物价迅速上涨,需要对通货膨胀问题做出反应。 现在再回到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假定是,决策者的资源(时间、信息、金钱)有限、决策者能力有限、目标与手段的相对性、过去决策的正当性与当前决策的不可预测性、沉淀成本、政治上的可行性,所以,公共政策乃过去政策的调整。他认为,按部就班原则、积小变大原则和稳中求变原则是渐进决策模型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渐进模型有其自生的特点: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政策制定要以现行政策为基础,不能重打鼓另开张;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并不强调有所创新,也不是无所作为,只是注重对现行政策的修改与补充,以弥补现行政策的缺陷;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不是一劳永逸,要注意反馈调节,在试探和摸索中前进。 第二部分:渐进决策模型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运用解析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开始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现如今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同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三十年的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渐进型的模式。 改革开放经历了一系列的实施步骤。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

递进式议论文

议论文写作常见布局方法(递进式) 递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这是议论文经常使 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二、布局方式 第一种: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或者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 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文1: 感受诗意 我们有些人总是抱怨上苍:赐给了陶渊明一个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却让自己每天穿梭于灰尘废气之中;留给了郁达夫一个满眼诗意的秋,却让自己被砖瓦遮住了双眼;送给李乐薇一座存在于世俗中却充满仙意

的“空中楼阁”,却只给自己冰冷的墙壁……难道现实生活中真的已无诗意可言了吗?不,其实我们也生活在一个到处洋溢着诗意的地方。只是,要感受诗意,就必须擦亮你的眼睛,敞开你的心扉,用心去描绘 诗意的天空。 要感受诗意,首先就得擦亮你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无限诗意。偏居一隅的凤凰古城,世代湘西人熟视无睹其简朴恬静,从边城走出的沈从文,却汲一管沱江绿,采一瓣山花红,信笔绘成一幅诗意盎然的边城风情画,将其鲜活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奇伟俊秀的张家界,也不知在山民眼中沉睡了多少年,一个香港摄影师却用他颇具穿透力的慧眼揭开了它的荒芜冷寂,一声声响亮的“咔嚓”声汇成一首动人的诗,震撼着世人的心 灵。 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或许,发现它们需要具备一双双与文化、品位、素养息息相关的审美的慧眼,平常的我们似乎难以企及,但这又何妨?清晨起来,看到窗外一只鸟儿飞

浅谈学术论文发表的策略

浅谈学术论文发表的策略 一、投稿技巧 (一)落笔之前研究投稿杂志 研究投稿期刊要求,参考文献的引用方式;投稿期刊要求格式,专业术语;学术前沿;学术规范;每个细节都重要。 (二)如何选择投稿期刊 最好先找要投稿的刊物翻一翻,了解它开设有哪些栏目,是否刊发自己所投这类稿件。或者从网上进入该刊物的网页,现在一般刊物都有自己的网页,可以看看稿约或投稿须知。查阅当年第一期作者须知;查阅期刊影响力,引用次数比文章指数越高越好。查清版面费;抄一篇为剽窃,抄多篇是创新,但是要替换为自己的表达。文章选题一定要与所投刊物的办刊宗旨、定位、风格一致。 不要一稿多投,也不要一投多稿。投稿在发送电子邮件的同时,最好邮寄上纸质文本。因为现在垃圾邮件非常多,各种各样的广告充斥了邮箱。计算机病毒也很厉害,各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公用邮箱可能会陷入瘫痪状态。如果你不寄送纸样文本,编辑部可能就收不到你的稿件。有的作者通过网络投稿,同一篇稿件,在发电子邮件的时候,抄送给好几家刊物,这是对刊物不尊重的表现。同一学术刊物每年通常不会刊发同一作者两篇文章。一次投多篇文章并不会增加命中率。 (三)论文写作要求 条理清楚,摆事实,讲道理;容易理解;语言的使用;认真看几篇例似的好论文,建议读权威核心期刊的,不能抄袭别人的表达;文笔文风要求规范书面语;每一句话都简洁易懂;理论上创新;有应用价值。选题和构思要有亮点,创新性,重要性,可行性;老调新谈;不要人云亦云;要令人心潮澎湃,回味无穷;写作上以创新点为线索组织全文,文章的构思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性。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学术成果,写出更好的学术论文。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与自己论文有关的内容,通过论文中的注释、参考文献等形式如实地来加以反映。论文作者,尤其是相同研究领域的论文作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进行学术沟通和交流,以找出差距,提出新的研究领域。按统一的规范要求去进行论文写作,提高论文的外在质量;遵循论文写作的程序,以从整体上去保证论文的质量;学会用多种方法对所提论点进行科学论证,以保证论据充分,体现论文的内在质量。 (四)选文献的方法 用知网搜索,主题词检索,追踪学术牛人,权威的文章精读;拓宽学术视野,读文献过程中思想共鸣的东西记录下来,产生思想火花创新,多读文献,“精读重要经典文献,了解最新进展;先读标题,再读摘要,看文献是否有用。看作者,发表杂志和发表时间,最好近3年学术成果;学习批判的眼光精读;取其精华。 (五)摘要的注意事项 在审稿中,评审人往往是根据摘要来决定一篇文章能否录用,因为摘要反映了论文的质量和作者的学术功底。摘要虽然是放在论文的前面,实际上,它是把论文写完以后,最后才

丁煌_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林德布洛姆蜥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形戚过程,然后对渐进决策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闱释,最后对渐进决策模式的舍理性与局限性作了筒要的评 价。 关蕾词: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在西方行政学的决策研究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理性决策 模式,尽管西蒙等人对传统的纯粹理性决策模式进行了改进并进而提出了他的有限理性决 策模式,但是他终归没有跳出理性主义决策模式的框架,然而,理性主义决策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新的决策模式试图弥补理性决策模式之不足,其中有一种决策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并一直被视为西方国家行政决策的基本模式,这就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 一 、生平与著述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Charles E L[ndblom)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 “政策分析的创始人。他于l 917年3月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37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主修政治学及经济学;193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任教,进而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1945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46年任教于耶鲁大学至今;1954年在著名的 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1960年任古根海姆研究中心研究员;1963年~1 964年出任美国住印度大使馆经济参赞并兼任美国国际开发总署驻印度办事处主任;1968年~ 1969年出任耶鲁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1972年~1 973年担任耶鲁大学政治学系主任;1 975 年任美国比较经济学会会长;1980年当选为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现任经济学与政治学“首席讲座教授”和社会与政策研究所所长。作为一个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在政治学领域的研究中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他对“政策”的分析研究、尤其是以其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饮誉美国政治学界和行政学界。在执教之余,林德布洛姆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其中主 要有:《政治、经济及福利——计划构成与政治经济系统的基本社会过程》(1953年)、《政策 分析》(1 956年)、《渐进调适》(1 959年)、《决定的策略——政冶体系是一种社会过程》(1963 年)、《XX的智慧——经互相调节产生的决策》(1965年)、《决策过程》(1 968年)、《政治与市 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1977年)等在这些著作和文章中,《渐进调适》作为经典性的论 文是美国攻读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专业的学生的必读书。而作为《渐进调适》一文的进一步发展,其另一部力作《决策过程》一书则以渐进的决策分析战略和多元的决策模式对一些长期以来较有影响的决策理论和模式,特别是理性决策模式和精英决策模式作了回答。此外,他的《政治与市场——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一书出版后.被认为是2O世纪最后25年内最有影响的政治学著作.该书并荣获美国政治学会的最高荣誉奖——威尔逊政治学术奖。 二、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 政治决策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行为,在战后受到了越来趣多的政治学家和行政学家的 关注。在林德布洛姆的决策理论尚未出现之前,最有影响的政治和行政决策理论是理性决策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观点是:1.决策者知道所有同具体问题有关的目标;2.所有有关问

4-议论文的总分式、递进式

议论文的总分式、递进式 【写法指导】 议论文的基本套路实际上就是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方式。 总分式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部分则横向开拓,分解论点,论证中心。 递进式结构是纵向开拓,步步推进,深化议论。 纵向开拓的思路,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论证模式。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解释,不一定是下定义,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对比说明。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的危害性。 由上可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是最有助于拓开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至于怎么用好这种模式,则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 递进式结构可以和总分式结构综合运用。比如,可以从“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的角度分别设立分论点,进行阐述。 【具体例析】 运用总分式,或递进式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题目:《只有勤写,才能善写》 写作要求: 1.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一节课完卷。不满600字者在下节课里重写一篇;字不工整、卷面不整洁者重抄一遍。本次作文重点检查字迹、卷面与结构。 2.用三至五分钟时间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以后每次写作都如此)。 3.写前心理调适:高度集中注意力。心里暗示自己;考场即战场,现在战斗开始。(以后每次写作都如此。) 【例文】 只有勤写,才能善写 勤写者,何也?勤写,顾名思义,就是坚持不懈地练习写作。看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那些大文豪无不是靠勤写蜚声文坛,流传千古的。 勤写到底有哪些益处呢? 首先,勤写才能勤读。作文一写得多了,久而久之,就会发现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也有不少精彩的语句写不出来,这样,就会不自觉地驱使自己去翻开一部部“大部头”,去钻研、揣摩乃至模仿前人的语言,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

渐进决策模型与理性决策模型的异同点 1、不同点:(见表格) (1)模型的理论假设不同,理性模型是假设人是一个经济人、有限理性人,而渐进模型则是假设人是一个有限理性人 (2)手段与目的不同,理性模型是从目标到手段,而渐进模型是从手段到目标 (3)认识论基础不同,理性模型是奠定在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基础上的,而渐进模型则是奠定在后实证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 (4)政策制定的依据不同,理性模型具有科学性、技术性,而渐进模型具有政治性、价值型 (5)行为与结构不同,理性模型是个体及组织行为,而渐进模型则是结构、制度 (6)民主与精英的取向不同,理性模型趋向精英化,而渐进模型趋向民主化 2、相同点 (1)两者都遵循事物的前进法则。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虽然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因此决策活动采取渐进方式,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前进,就可以避免出现重大失误。渐进决策模型正是对这一规律深陈家刚-被误导的关系:渐进决策模型与理性决策模型9刻认识的体现。理性决策模型也并不主张违背这一法则,而是充分尊重这一法则。为此,它主张,决策必须对前途充满信心,对现实有引导作用,同时也要正视客观现实,充分重视前进中的阻碍因素。遵循事物的前进法则,是理性决策现实性的根本保障之一。 (2)两者都能体现知行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过程。渐进决策的过程与之完全一致:决策——实施——再决策——再实施,逐渐地迈向预定目标。这就是渐进决策过程的一种描述。理性决策也同样遵循这一决策过程的引导。它是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的。它既强调认识的实践来源,也强调认识的实践运用和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脱离实践的决策不会具有现实性,脱离认识的决策不可能体现理性。违背实践与认识辩证法的决策,不可能是理性的或实践的。实现知行观的统一,是理性决策的理性精神和实践精神的又一根本保障因素。

递进式结构议论文

议论文递进式结构专题 了解高考阅卷的三大关键因素:立意+结构+论证 一、【递进式结构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分论点一:“是什么”——下定义 分论点二:“为什么”——探原因:有这么做的好处 没有这么做的危害 分论点三:“怎么做”——谈做法 精彩范文 孤独与幸福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名言引入)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中心论点) 世间怕有无数称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苏轼的清高。(诠释论点) 孤独是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分论点一回答“是什么”) 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达与淡泊。(议论)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例证)。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与淡然。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议例) 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分论点二回答“为什么”)

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议论)孔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论语》中的睿语无一不是孤独困顿的孔仲尼的自我反省。(例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才会远离喧嚣、芜杂,看到自己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福的条件。(议例) 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分论点三答“怎么样”) 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的小天地。做许多你想做的事情,展开你曾被限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再为庸人俗事所扰。(议论)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抒写“夜坐听风,夜眠听雨”的孤独而寂寞,这种孤独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让他悟到“月如何缺,天如何老”。(例证)远离现实,你的处境是孤独的,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宁静而充实的,你的心不再因孤独而哭泣,反而因孤独而折射出幸福的光芒。(议论) 面对现实,当今的年轻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无疑常有一种孤独的心理,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愤青”。有些年轻人以上网玩游戏为幸福,以打架滋事为快乐,更有甚者以吸毒杀人为荣。他们因为孤独而丧失了对幸福的感受,继而心态失衡,无处宣泄,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悲哀。(联系实际)所以正视孤独,享受幸福吧!这种孤独不是消极遁世、自我封闭,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旷达的孤独,伟大的孤独。(辩证思考)正视孤独不仅是一种哲理的思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真正幸福的一种追求。(结论) 谈坚持 人们都希望驻足金碧辉煌的“罗马宫城”,到达魂牵梦萦的“象牙之塔”,实现自己长久的念想,这就需要不懈的努力,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是对心血和汗水的慷慨挥洒,是对理想的执着,是不到长城不止步的豪迈。王军霞在汗水里争渡,在“苦海”里泛舟,最终登上奥运会冠军的宝座,是坚持;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将两万五千里踩在脚下,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坚持。(坚持是什么)

第3章第6节: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一、生平与著述 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 二、渐进决策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 (一)、传统完全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观点: ①决策者知道所有同具体问题有关的目标; ②所有有关问题的信息都是可得的; ③决策者能辨别所有的选择; ④决策者能有意义地评估这些选择,即研究选择的结果并加以衡量和比较; ⑤所作的选择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决策者指出的价值。 (二)、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①决策者事实上并不具有决策相关的所有信息; ②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③决策者在有了有关决策状况的简单印象后就行动; ④决策者的选择行为受所得信息的实质和先后次序的影响; ⑤决策者的能力在复杂的决策状况中受到限制; ⑥决策行动受到决策者过去经历的影响; ⑦决策行动受决策者个性的影响。 在西蒙看来,政治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在决策中应以“满意”来代替“最佳”。(三)、林德布洛姆提出社会政治过程的四种基本形态: 1、价格体系:价格最先由供给与需求决定。在政治领域中,社会大众需要服务,政治领袖需要权力。如价格体系一样,政治领袖控制着社会大众,同时由被社会大众控制,两者相互控制。 2、层级体系:层级体系是政治领袖为实现其目标,由上而下、层层控制的工具。在控制中,下层级层层贯彻上层级的指令,而其本身无多大自主权。 3、多元体制:在美国多元化的政治体系中,存在着多元政治权力中心,并且各有其自己的政治领袖。决策经常是在各党派公开地相互竞争中进行,各政治领袖受到多元体制形态的控制。 4、议价:市场上买卖双方要相互讨价还价。妥协的结果是互相退让,选取折衷方案作为成交的价格。在政治上,各政治势力团体,如政党、政治派别与利益集团等等,相互妥协、交易,取得一种能牵制各政治领袖的“议价”。 ———“渐进主义”含义:从若干个相差不大的方案中比较得失后,选取其中较好的方案。被选中的方案只是对现实中的执行方案做了微小的调节——————————————— (四)、“渐进主义”方式的优点: ①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 ②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的结果; ③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不会因远离原有目标,搞乱了原目标间的秩序; ④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特别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

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撰写及发表策略_耿红卫[1]

第35卷 第1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V ol. 35 No.1 2013年1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 Jan. 2013 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撰写及发表策略 耿红卫 (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摘 要:研究生要增加大量的知识储备,采用实践法、模仿法、切块法、作业法等撰写方法,提高学术论文质量;并掌握论文发表的途径,增加论文发表的命中率,提升论文发表的档次。 关键词: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撰写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13)01-0055-03 当前,不论是就业部门或是培养单位普遍存在着抱怨硕士研究生科研素质下降的现象,做了2-3年的学习和研究,竟然写不出一篇或几篇像样的学术论文来,更不要说主持、参加课题或者著作的撰写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研究生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术论文写作指导以及不懂投稿发表技巧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在此,有必要探讨此类问题,借以增强研究生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效。 一、撰写学术论文的资料准备 收稿日期:2012-11-25 作者简介:耿红卫(1971-),男,河南宁陵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E-mail: ghwhn2008@https://www.wendangku.net/doc/5514836421.html, 俗话说:“巧妇难能无米之炊”,研究生做科研,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是写不出也写不好学术论文的,当然更不用说毕业论文了。就一门学科而言,你要为你从事的学科归属定位,在搜集资料时候才有针对性。比如,语文学科教学论,属于三级学科,其上是课程与教学论,一级学科是教育学。同时,这个学科又属于交叉学科,与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这个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在进行知识储备时,必须分层次、有重点的读书。笔者认为,该专业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精读100本书,导师为研究生开列有具体的书目单,约300本左右,学生从中根据自己需要选读100本。其中哲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教育史、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文字学等学科和专业的书籍约占30%,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书籍要读70%。至于泛读书籍和杂志,应该是广览而博取,不限数量,最好是带着问题读书,根据研究需要和兴趣点而有选择的读书。 在精读和泛读过程中,留意科研空白点、学术矛盾点、学术争鸣点、学科交叉点、理论前沿点等,提出相关问题,深入思考,并带着此类问题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和文章,为学术论文的选题和资料储备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种方式,是撰写出有新意的学术论文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学术论文撰写的方法 1. 实践法。现在很多高校研究生步入了一个认识误区,这也是他们临近毕业没有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的重要原因。他们习惯性地认为,研究生期间,读的书多了,积累的知识多了,临近毕业时,自然就会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自然也就可以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来。其实,如果研究生不加选择的、盲目性的读书,学到的很多知识是没有用的。因此,研究生应有选择的读经典著作。仅此还不够,众所周知,科研的能力是需要长期锻炼和培养的,而绝非仅仅是知识积累的结果。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书,却是“两脚书橱”,思想观念落伍,没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研究成果,对后人也无所裨益。 就研究生而言,平时读的书很多,但是由于不注意练笔,结果眼高手低,到毕业时也写不出像样的学术论文去公开发表。这种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和深思。笔者认为,研究生在读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相关研究资料,

SCI论文撰写投稿的技巧与经验

SCI论文撰写、投稿的技巧与经验 一、认识SCI论文 罗伯特?戴在其名著《如何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的序言中指出,“对一个科学家的评价,从研究生开始,就主要不是看他在实验室操作的机敏,不是看他对或宽或窄的研究领域固有的知识,更不是看他的智能和魅力,而是看他的著述。他们因此而出名,或依然默默无闻”。 (1)原创性和显著性是论文的生命: 在《再论科学道德问题》中指出,国际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原则上都应当是“在国际上首次”描述的新的观测和实验事实,首次提出的概念和模型,首次建立的方程,也包括对已有的重大观测(实验)事实的新的概括和新的规律的提炼。与原创性相联系,任何期刊都不希望发表已见于其它杂志,或由其它语言发表、或以稍有不同的形式发表的论文。太阳物理学权威刊物《太空物理学》(Solar,physics)主编Harvey专门谈到,少数作者主要结果用中文发表后又寄给《太空物理学》,这在过去是可以容忍的,但现在不允许。公认的原则是:作者不能把已在经过审稿的杂志发表的主要结果以不同形式投寄给其它杂志再发表。国际核心刊物的论文,不仅应该是原创的,其结果还必须是显著的,并对学科发展有所推动。用Harvey的话来说,“至少有一两个其他研究者会读这篇文章,并利用这些结果发表他们自己的工作。”对成果显著性的检验是论文被引用的多寡。作者应当关心自己论文被引用的情况,注意国际学术界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包括肯定和批评的方面,特别是注意同行们对自己发表结果的不同的理解;这是提高自己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 (2)充分评价已有工作,体现作者学术水平: 是否观而充分地评价了以往的工作,常常是审稿人和读者衡量作者学术水准和学术风范的重要方面。部分作者引述国外知名学者的工作,往往有点“言必称希腊”的味道,而对国内同行发表的工作重视不够。有时明明是中国学者首先做的工作,却没有得到自己国内同行的充分评价。应当提倡较多并适当地援引国内同行工作。但也不要学习少数日本作者,他们绝少引用日本学者之外的文章。部分同行在论文中引述相当数量公式,但却不列出公式的出处,让读者分不清是作者发展的,还是引自他人以往的工作。原则上:除了教科书上公认的方程和表达式外,对用于特定目的、特定条件和问题的推演,只要不是自己的工作,都要列出出处和适用条件;即便是作者以往的工作,也要列出相应文献,让读者在充分评价作者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作必要参考,并清晰指出自己当前工作中独创性的贡献。这是作者对科学负责的表现,是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开宗明义必须写清楚的内容。

递进式议论文结构模式

议论文递进式结构模式 一、明确模式: 递进式结构,是纵向开拓,步步推进,深化议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 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果“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的危害性。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是最有助于拓开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至于怎么用好这种模式,则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 二、具体操作: (一)模式:标题:命题或自拟 引论:提出论点或论据 本论:论证分论点一:分论点(是什么)+分析论证+小结 论证分论点二:分论点(为什么)+分析论证+小结(三层层进) 论证分论点三:分论点(怎么样、怎么办)+分析论证+小结 结论:照应全文 例:写作《要钻牛角尖》的提纲 (1)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是什么) (2)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为什么) (3)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会怎样) (4)“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怎么办) 例文1 2006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关于远看近看星星不同的材料话题。 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1号文,以演绎推理展开的层进式议论文)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它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有灰尘也有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对幻想的渴望。我们虽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第一段提出论点,即论述“是什么”) 沉湎幻想难以取得成绩,让梦想建立在塌实的现实基础上方有成就。阮籍目瞩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以一曲《广陵散》而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有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者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第二段举例,正反对比分析原因,即论述“为什么”)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保有 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的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最完美的结合。 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以上三段段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即论述“怎么样”)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去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 例文2 2006广东高考满分作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天使 (2号文,以类比推理展开的层进式议论文)心中的天使是与生俱来,但它不像手脚那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而是暗藏在体内一个幽深的角落,其位置因人而异并且飘浮不定。但,它一定是存在的,并需要你用心寻找,才能雕刻出来。(第1段提出全文论点,即论述“是什么”) 雕刻家用他的手将天使复原,让世人看见了他的面貌,我们赞叹他精湛的技艺,却往将更重要的一环忽略了:他找到了心中的天使,并且抓住了它。若没有这一步,一切的技巧都是枉然。 建筑师通过绘制蓝图,可以设计出美轮美奂的摩天大楼。但是,任凭他有天才的设计天分,若不知道这大楼建在何处、有何用途,也不能完成设计。只有知晓了大楼的一些细节情况,才可以设计出壮丽并且实用的楼房。这设计的过程,同样是艰辛的,他需要考察地质、预算经费、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功能,最后得出一个最为优化的方案。那蓝图,就是建筑师心中的天使。他雕刻天使的方式,也是寻找。 小说家之所以可以创作出好的小说,不仅需要言辞的锻炼,不仅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更重要的在于,他必须清楚,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传达怎样的意念。这一点不是现成的,而需要艰苦的寻找。伟大的小说家博尔赫斯曾这样描述他的创作状态:“在动笔之前,眼前总是晃动着重重的人影。”可见,那种模糊的意象仅仅是一种创作的冲动,在经过内心的揣测和挣扎之后,故事的线索、人物的样貌等细节才渐渐浮出水面。 小说的诞生,也是天使的临世。小说家雕刻天使的方式,是寻找。(2-4段运用三个比喻性论据分析原因,即论述“为什么”) 那么,你若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如斯的创作天分,只是一个普通的公民,过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平凡生活,你心中有那只天使,它在哪里呢?你,该怎么将它雕刻出来呢? 其实,和小说家、建筑师一样,心中的天使,需要你自己去寻找。 求学道路上的你,要问问自己的爱好是什么,专业的选择也许将左右你的一生,不要迫于世俗的压力走上歧途。 求职过程中的你,要问问自己的天分是什么,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不要屈从于金钱官职而丧失自我。 如果你在求学、求职的道路上遭遇坎坷,要问问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是什么,若将它拾起,说不定又是一段柳暗花明。 那天使,在你心中,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他都是那只高贵的天使,你要用心找到它,全力以赴抓住它,像小说家一样描摹、像建筑师一样勾勒,最后,你便可以拥有它。(5-10段运用类比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论述“怎么样”) 雕刻出心中的天使,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令人瞩目的事业。 (二)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 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例如标题:严于剖析自己 1、中心论点: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2、分论点:A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B 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 C 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例文展示: [2012高考北京卷]: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 - 1 -

SCI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_刘占德

西北农业学报 2006,15(4):212~216 Acta A 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SCI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 刘占德,刘光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在对SCI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与不同学科的SCI论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归纳总结了一系列有关SCI源期刊标准、科研选题、论文写作、投稿与发表等环节的技术要领和策略,对广大科教人员在确定投稿方向、规范科技论文写作,提高SCI命中率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SCI;科技论文;写作;投稿 中图分类号:G255.2;H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1389(2006)04-0212-05 Writing and Publication of the SCI-oriented S cientific Papers LIU Zhan-de and LIU Guang-zhe (Northw es t A&F University,Yangling,S haanxi 712100) A bstract:Based o n the systema tic analy sis of SCI,interview s with o r surv ey of the autho rs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w hose scientific paper hav e been collected into SCI,some critical issues with the source journals for SCI collectio n such as criteria,to pic selection,fo rmat o f w riting and co ntribution of paper fo r publication are fully addressed,providing a guideline o r reference fo r teache rs and re-searche rs to w rite regulated scientific pape rs that can be collected by SCI. Key words:SCI;Scientific paper;Writing;Paper contributio n 美国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通过严格的选刊标准和同行专家评估制度,从而使SCI收录的文献能较为客观、全面地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通过它独特的“引文索引”(Citation lndex),使科教人员既可以及时了解相关领域最新科学研究前沿,也可以方便地通过引文链接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历史沿革和最新动态。SCI这一突出的特点,决定了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评价科研成就、学术水平的一种权威依据[1]。大学、科研机构、个人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及被引用的次数,基本可以反映大学、科研机构、个人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的能力与学术水平。为此,我国许多重点高校,特别是“211”和“985”高校,在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科学研究竞相与世界最新科学R&D前沿同步,学科建设和发展力争与国际接轨。这就要求借助SCI 这一世界级高水平学术平台,发表和展示最新学术观点与科研成果,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扩大影响,提高科学研究水平,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因此而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很多高校晋升教授(研究员)、授予博士学位、甚至授予硕士学位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SCI论文。然而,不少科教人员并不了解掌握SCI,缺乏SCI论文写作和发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投稿、写作、提高SCI论文命中率等方面深感困惑和迷茫,致使许多科研成果、不少很有造诣的学术见解不能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上发表交流。有鉴于此,笔者在多年对SCI收录统计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座谈等形 收稿日期:2005-11-01 修回日期:2005-12-28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刘占德(1965-),男,陕西横山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科技情报、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工作。

以“渐进决策模式”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谈论渐进模式在危机决策中的适用性分析 论文关键词:渐进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危机危机决策 论文摘要:优化决策模型是优化政策制定的指南。而优化决策模式的基本途径是分析决策模式的适用性。在分析危机决策和渐进决策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批判了渐进决策模式不适用于危机决策的普遥观点,并提出渐进决策模式将是危机决策主流模式的理论预设。同时主张通过扩大危机事前决策的民主参与和提高危机事中决策的满意度完善危机决策。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人类在广泛享受全球化所带来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关系的错综复杂、意识形态的交融碰撞必定会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并对政府危机管理构成严峻挑战。作为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决策直接影响着危机管理的绩效。为此,本文从分析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模式在我国危机决策实践中的适用性入手,探寻实现危机决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一、危机与危机决策

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术语描述危机。罗森塔尔( Rosenthal)和皮内泊格(Pijnenburg)认为,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巴顿(Barton)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危害”。尽管定义不同、内容有所侧重,但都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危机的特征,即危机具有爆发突然、发展难以预测、结果不确定的特点。同时,也揭示出危机实质上是一种决策情势。在此情境中,决策者的基本价值观念受到了猛烈冲击,危机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的稳定。为了有效遏止或遏制危机的发展,决策者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回应危机事件。由于危机决策是在时间紧迫、信息有限、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做出的非例行决策活动,因此危机决策具有不同于常规决策的以下特点: 1.决策主体精英化。作为政府治道变革的目标模式之一,民主行政实现的有效途径在于决策主体的多元化,即通过建立参与性的行政决策机制,拓宽危机决策主体范围。然而在危机决策中,政府必须高效快速地回应危机,危机决策不可能在充分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进行,而只能由决策中枢机构和

改革过程中的渐进决策研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改革过程中的渐进决策过程 专业班级行政管理 姓名夏磊 准考证号码014212213406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丁恒越(讲师)所属助学单位武汉东湖学院 2014年04月 04日

目录 正文..................................................................1----11 内容摘要 (1) 标题 (2) 一、渐进决策的含义 (2) 二、渐进模型的特点 (2) 三、渐进分析的合理性 (3) 四、渐进模型的评价 (3) 五、渐进决策产生的背景和推行原因 (4) (一)渐进决策产生的背景 (4) (二)渐进决策推行的原因 (4) 六、决策层次 (4) 1、简单的渐进分析 (4) 2、断续渐进分析 (5) 3、策略分析 (5) 七、渐进决策的理论内涵 (5) 八、邓小平式渐进决策探析 (6) (一)渐进决策的原则——实事求是 (6) (二)渐进式决策的核心——稳中求进 (7) (三)渐进式决策的方法——“走一步,看一步” (7) 九、渐进决策成功的关键因素 (8) (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兼容 (8) (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协调推进 (8) (三)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相配合 (9) (四)改革的理论与改革的实践相统一 (9) 十、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渐进决策的体现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采用了渐进式改革模式,经济转轨成就显著,较好地处理了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本文对于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做了深入的研究,对渐进决策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做了细致分析,指出渐进决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以保持社会稳定、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法制、适应生产力发展为特点,深入解析了在中国渐进决策成功的关键因素。总结过去三十多年的经验,对中国渐进决策的研究,充分了解它的内涵及外延,总结了中国渐进决策在转轨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让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服务,推动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渐进决策;时代背景与历史必然性;特点;成功因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