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业微生物育种全解

工业微生物育种全解

工业微生物育种全解
工业微生物育种全解

1.工业微生物育种在发酵工业中的作用如何?其目的是什么?

工业微生物育种建立在:

(1)遗传和变异(微生物遗传学)的基础之上;

(2)物理和化学诱变剂的发现和应用;

(3)工业自动化(自动仪表装置和微机)。

工业微生物育种在发酵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决定该发酵产品能否具有工业化价值及发酵过程成败与否的关键。

2.工业微生物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自然选育阶段

2)人工诱变选育阶段

3)杂交育种阶段

4)代谢控制育种阶段

5)基因工程育种阶段

3.工业微生物育种的核心指标有哪些?

1)在遗传上必须是稳定的。稳定性。

2)易于产生许多营养细胞、孢子或其它繁殖体。

3)必须是纯种,不应带有其他杂菌及噬菌体。

4)种子的生长必须旺盛、迅速。

5)产生所需要的产物时间短。转化率。

6)比较容易分离提纯。

7)有自身保护机制,抵抗杂菌污染能力强。

8)能保持较长的良好经济性能。产率。

9)菌株对诱变剂处理较敏感,从而可能选育出高产菌株。

10)在规定的时间内,菌株必须产生预期数量的目的产物,并保持相对地稳定。

4.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何差异?它们对溶菌酶和青霉素的敏感有何不同?

5.缺壁细菌有哪些类型和异同?制备缺壁细菌主要有哪些途径?原生质体:G+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

球状体:G-菌,残留部分细胞壁。

是研究遗传规律和进行原生质体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

L型细菌:自发突变形成细胞壁缺陷菌株;

6.原生质体制备时,为什么不同微生物要选择不同的酶?举例说明。

酶在原生质体制备中主要用来酶解细胞壁的,不同的微生物其细胞壁成分及含量可能不同,所以要用不同的酶。

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有葡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几丁质。霉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几丁质、葡聚糖等。

藻类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有纤维素构成结构骨架。

7.基因组、基因、密码子、简并、同义密码子的概念是什么?

一、基因组

1. 原核生物就是它的整个染色体,原核生物的基因组较小,DNA的含量低,

如E.coli的DNA分子质量为2.4×109Da,相当于4.2×106bp,含有3000-4000个基因,SV40病毒仅5个基因。

2. 真核生物能够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基因组。分子大,达到5×108-1010bp。重复序列是基因组结构的一

个特点,原核生物少,真核生物多,真核生物DNA序列

(1)单一序列:单拷贝;

(2)轻度重复序列:2-10个拷贝;

(3)中度重复序列:10-几百个拷贝;

(4)高度重复序列:几百-几万个拷贝。

二、基因

基因:是一个遗传信息单位,对应着一段编码多肽氨基酸顺序的不连续DNA片段。

基因家族:由一个基因通过基因重复而产生两个或更多的拷贝而构成的一组基因。

操纵子:乳糖操纵子

多基因家族:简单多基因家族(每个重复单元含有单一的转录和非转录区),复杂多基因家族(每个重复单元含有多个不同的转录区和非转录区)。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以DNA→RNA→蛋白质这种方向进行传递;反转录病毒可以由RNA合成DNA。

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分子上是不连续的,为一系列DNA片段所隔开,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把外显子割裂的DNA片段称为内含子。

拟基因:某些基因因DNA序列发生变化,在序列上与活性基因相似,但不具有功能、不能编码蛋白质。

转座子:能在同一细胞的不同染色体之间或者同一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之间转移的一些DNA序列。转座因子的转座会引起极性效应插入突变、缺失和倒位等多种遗传效应。

三、遗传密码

密码子:mRNA上三个连续的核苷酸决定一个特定的氨基酸,这三个核苷酸称为密码子。

简并:几种密码子编码同一种氨基酸的现象。

同义密码子:对应于同一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

基因组:个体或细胞所含的全套基因的总和。在原核生物中为整个染色体。基因:DNA 分子的一个片段。密码子:mRNA 分子中以三个核苷酸为一组,决定一种氨基酸以及多肽链合成起始与终止的信号。简并:两种或多种核苷酸三联体决定同一种氨基酸。同义密码子:对应同一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

8.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有哪些?

起始密码子:AUG 终止密码子:UAA UAG UGA

mRNA上的碱基顺序每3个碱基用解读框架划分开,可决定其所生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为了使碱基顺序作为遗传信息能正确转译,通常需要从某个特定的位置开始转译。这个起始点的密码子就叫做起始密码子。起始密码子是定位翻译开始位置的信号标记。AUG 少数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以GUG(缬氨酸)或UUG为起始密码子。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终止肽链合成的信使

核糖核酸(mRNA)的三联体碱基序列。一般情况下为UAA、UAG和UGA,它们不编码氨基酸。

9.什么是可读框?密码子阅读的方向是沿着mRNA的什么方向进行?

可读框是以起始密码子开始,在三联体读框的倍数后出现终止密码子之间的一段序列。可读框有可能编码一条多肽链或一种蛋白质。当没有已知蛋白质

产物时,该区域被称为可读框,而当确知该可读框编码某一蛋白时,它就被称为编码区,即一个可读框是潜在的编码区。很多情况下,可读框即指某个基因的编码序列。

自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三联体序列。一般情况下,可读框即指某个基因的编码序列。

由起始子AUG(甲硫氨酸)开始,每三个为一个密码子翻译,直至遇到终止子。

10.基因突变的特征有哪些,请做简单解释。

1、突变的稀有性自然突变频率很低,细菌10-4~10-10,高等生物10-5~10-8,不

同的生物,不同的基因其突变率相差较大。

2、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指同种生物的同一基因突变为相同的表型,可以在不

同个体间重复出现。

3、突变的平行性即可发生回复突变,显性基因A可以突变为隐性基因a,而隐性基

因a也可以突变为显性基因A,前者称为正向突变,后者称为回复突变。

4、突变的多方向性与复等位基因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由于遗传物质相近,而

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基因的突变可以向多个方向进行,一个基因A可以突变为a1、a2、a3……

an等而构成所谓的复等位基因。这些复等位基因可以从野生型基因突变产生,也可以从其它任何一个突变基因突变产生。

5、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这是因为生物经长期的自然选

择,产生了与外界环境相同协调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旦因突变而改变便可能干扰内部的生理生化过程,所以大部分突变对生物体是不利的。少数的突变能促进和加强某些生命活力,所以是有利的突变。例如作物抗病性,微生物的抗药性等,这些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11.突变发生后,细胞内有哪些修复突变的机制?

DNA结构被改变后:一种是DNA分子在复制过程中排除或克服修复系统的作用而成为突变体;另一种是经修复系统修补后恢复原有DNA分子结构,不能形成突变体。

微生物修复系统:光修复和暗修复(复制前修复和复制后修复)紫外线诱变作用:主要是使DNA单股链上的邻近两个嘧啶碱基结合形成嘧啶二聚体,DNA链的结构发生变形,失去碱基正常配对,DNA 复制、RNA转录都不能正常进行,成为一条有缺口的DNA链。

12.什么是表型延迟?怎样避免表型延迟现象?

表型延迟:是指微生物通过自发突变或人工诱变而产生新的基因型个体所表现除了的遗传特性不能在当代出现,其表型的出现必须经过2代以上的复制。

(1)与诱变剂性质和细胞壁结构组成有关,有些诱变剂渗入细胞的速度相当慢。

(2)若突变发生在多核细胞中的某一个核,该细胞就成为杂核细胞了。如果该核突变的基因是唯一控制突变表型的基因,那么突变是隐性的,只有几代繁殖分裂得到纯的核突变细胞,才能出现由该

基因控制的突变表型。

(3)原有基因产物的影响

原有基因产物在子细胞中的浓度随着繁殖逐步稀释到最低限度后,突变表型才显现。

13.诱变剂主要有哪三类?

诱变剂:凡能诱发生物基因突变,并且突变频率远远超过自发突变率的物理因子或化学物质。

(1)物理诱变剂,例如,电离辐射、紫外线、电磁波等

(2)化学诱变剂,如药品、农药、食品添加剂、调味品、化妆品、洗涤剂、塑料、着色剂、

(3)生物诱变剂,如真菌的代谢产物、病毒、寄生虫等。

(4)生物体内还有一些内源性诱变剂。内源性诱变剂是在人体健康异常的情况下产生的,如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等。

14.简述紫外线照射诱变育种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步骤。

1. 紫外线的诱变机制紫外线引起:

DNA与蛋白质的交联;胞嘧啶与尿嘧啶之间的水合作用;DNA链的断裂;嘧啶二聚体的形成(单链上相邻两个胸腺嘧啶之间或双链相对应的两个胸腺嘧啶之间)。

最有效波长为253.7 nm(2537?),即260 nm的紫外线。

绝对剂量单位:erg/mm2相对剂量单位:用照射时间或杀菌率表示。一般认为杀菌率在90%~99.9%时,诱变效果较好。

不同微生物所需杀菌时间

15W功率的紫外灯管和固定距离为30cm的条件下照射微生物,要使杀菌率达到90%~99.9%的效果:芽孢菌约需10 min;

照射短小芽孢杆菌的营养体来获得缺陷型需要1~3 min;

一般微生物营养体照射3~5min;

无芽孢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只需0.5~2 min。

紫外线诱变的步骤与方法:

(1)出发菌株,把细菌斜面培养到对数期,霉菌或放线菌则培养

到孢子刚成熟。

(2)前培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同时加入抑制修复的物质(咖啡碱或异烟肼),达到最佳生理状态。

(3)制备菌悬液;

(4)紫外线照射,暗室进行,或诱变后立即浸入冰水中1~2 h,低温抑制突变修复。

(5)后培养,根据延迟现象的原理,照射完毕的菌悬液加入到适合于正突变体繁殖的培养基,在适宜温度下培养1.5~2 h。(6)稀释涂皿,后培养结束后,从中取一定量培养物,作不同稀释度,涂皿,并且以未经紫外线照射过的菌悬液作对照,培养后,挑取菌落,以待筛选。

15.化学诱变剂主要有哪四类?

化学诱变剂:是一类能对DNA起作用、改变起结构、并引起遗传变异的化学物质。

包括:碱基类似物、烷化剂、移码突变剂以及其他种类等。

化学突变剂具有专一性,只对基因的某部位发生作用。化学诱变剂的剂量主要决定于其浓度和处理时间。剂量使用原则:以诱变效应大,而副反应小为原则。注意:90%以上的化学诱变剂都是致癌物质或极毒药品。使用时注意自身安全,并防止污染环境。

一、碱基类似物是一类和天然的嘌呤嘧啶等四种碱基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既能诱发正向突变,又能诱发回复突变。

二、烷化剂活性烷基易取代DNA分子中活泼的氢原子,从而改变DNA分子结构,引起突变。

三、脱氨基亚硝酸的诱变机制亚硝酸可直接作用于正在复制或未复制的DNA分子,脱去碱基中的氨基变成酮基,改变碱基氨氢键的电位,引起转换而发生变异。还可引起DNA两条单链之间交联。

四、移码诱变剂移码诱变剂与DNA相互结合引起碱基增添或缺失而造成突变。

五、羟化剂羟胺(HA)

1. 羟胺的诱变机制:G:C→A:T

2. 羟胺的处理方法

六、金属盐类

七、其他化学诱变剂

1. 秋水仙碱:诱变辅助剂

2. 抗生素: 链黑霉素、争光霉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正定霉素、光辉霉素、阿霉素,诱变辅助剂。

16.烷化剂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主要通过烷化基团使DNA分子上的碱基及磷酸部分被烷化,DNA 复制时导致碱基配对失误而引起突变。

突变的主要位点:鸟嘌呤的N7,鸟嘌呤的O6、胸腺嘧啶O4

突变的次要位点:鸟嘌呤的N3,腺嘌呤的N2、腺嘌呤的N7、胞嘧啶N3

17.简述亚硝基胍诱变育种的原理、过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超级诱变剂之称,适合诱发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还能使多基因并发突变。NTG在水溶液中随不同pH将产生不同的分解产物。通常在pH 6.0的条件下进行诱变处理,常用磷酸缓冲液和Tris缓冲液。

NTG诱变处理方法:

步骤:①新鲜斜面制备菌悬液;

②配制NTG母液;

③菌悬液和NTG溶液混合保温处理;

④以冷的生理盐水稀释洗涤菌体终止反应。

⑤平皿分离。

其他方法:液体培养后直接加入NTG;NTG与琼脂和菌液混合制平板。

注意:NTG是一种强烈致癌物质,操作时要带橡皮手套,穿工作服,带口罩,用称量瓶称量,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凡接触过NTG的器皿必须及时、单独处理,例用自来水大量冲洗或用1-2N的NaOH浸泡过夜,洗净。

18.生物诱变剂按照诱变方式主要分为哪三类?

1)转导诱发突变2)转化诱发突变3)转座诱发突变

19.什么是菌株分离和筛选?

菌株分离:就是将一个混杂着各种微生物的样品通过分离技术区分开,并按照实际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准确、有效方法对它们进行分离、筛选,进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过程。

20.分离筛选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菌种的分离和筛选一般可分为采样、富集、分离、产物鉴别这几个步骤。

21.抑制不需要菌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通过高温、高压、加入抗生素等方法减少非目的微生物的数量,使目的微生物的比例增加,同样能够达到富集的目的。

高温处理→抑制不产芽孢菌;

胆盐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抑制革兰阳性菌;

硫乙醇酸钠→抑制好氧菌;

四环素等抗生素→抑制细菌;

重铬酸钾→抑制土壤真菌、细菌。

22.好气微生物分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它们的原理如何?

粗放:菌落纯细化:菌株纯、细胞纯

(一)稀释涂布法(二)划线分离法

(三)利用平皿的生化反应进行分离

1、透明圈法混浊底物被分解后形成透明圈。如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核酸酶、

有机酸等。

2、变色圈法:直接用显色剂或指示剂

果胶酶:刚果红(绛红色水解圈)

谷氨酸:溴百里酚兰(pH 6.2以下为黄色, pH 7.6以上为蓝色)

内肽酶:吲羟乙酸酯被产酶菌落水解为3-羟基吲哚,后者氧化成蓝色物质)

乙醇:蓝色的盐类物质在醇脱氢酶和NAD作用下反应产生电子脱色,形成淡白色晕圈。

3、生长圈法用于分离筛选氨基酸、核苷酸和维生素的产生菌。

利用某些具有特殊营养要求的微生物(营养缺陷型菌株)作为工具菌,要分离的微生物能在一般培养条件下生长而合成该营养物而使工具菌能生长,形成生长圈。

4. 抑菌圈法常用于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筛选。

(四)组织分离

1. 对一般有病组织的分离方法

清洗组织表面—→0.1%升汞表面消毒—→无菌水冲洗—→适宜温度培养—→挑取菌落

2. 食用菌孢子分离方法

(1)组织块分离法:组织块切小块,斜面直接培养。

(2)多孢子分离:表面消毒,孢子采集。

(3)单孢子分离:收集到的孢子稀释涂布培养。

(五)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法

1、显微挑取法采取显微分离法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或单个个体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培养。

2. 小滴分离纯化培养法

(六)特殊菌类——环保降解菌的分离

多环芳烃、有机染料和颜料、表面活性剂、农药、酚类和卤代烃。分离筛选这类物质的降解微生物时,通常采用以该物质为唯一碳源或氮源的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

23.平皿生化反应分离有哪些主要方法?原理如何?见22。

24.如何用焦性没食子酸法分离厌气菌?

焦性没食子酸和NaOH互相反应除去氧气。除去100ml空气中的氧气需要焦性没食子酸固体1g和10%NaOH溶液10ml。

无菌培养皿一套,在皿盖内到上分离培养基,凝固后,皿底一侧放焦性没食子酸固体,另一侧放10% NaOH溶液,使二者不相接触。分离操作后,摇动平皿使焦性没食子酸固体和NaOH溶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除去皿内的氧气。

25.初筛和复筛的要求有什么不同?

初筛是指从大量的菌落中随机挑取进行摇瓶试验并通过检测得到一些较优菌株。复筛是指将初筛得到的较优菌株再进行多次摇瓶实验验证其效价和传代稳定性,并从中得到一两个或少

数几个最优的菌株。通过定义可以知道,复筛不仅要将初筛得到的菌种进行再次发酵验证,还需要进行传代验证,就是传很多代,每代或隔代进行发酵验证,看齐稳定性。

25.育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诱变的结果是产生变异,负变机率高于正变。高产突变型是多基因决定,需要多代诱发突变逐渐积累。诱变育种工作包括:诱发突变、突变株的筛选和高产突变株最佳环境条件的调整。

在诱变育种前,应该对大生产的设备和工艺具有相当的知识和全面的了解。

诱变的工作量大,周期长,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诱变前对出发菌株的了解

1. 区分不同菌落类型

2. 出现不同菌落类型原因

遗传因素造成的菌落变化

非遗传因素造成的菌落变化:培养基组成;培养基来源与质量;平板厚度;菌落密度;菌的不同的生长阶段。

二、全面了解菌种特性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

考查生活史:如土霉素菌种原先要培养12d其实是包含了三代的生活周期。各代高产性能不同。研究菌种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与产量合成的相关性:顶头孢菌素C的产量,随着其产生菌顶头孢霉菌的节孢子体积增大或数量增加而提高。考察菌落大小和颜色,如灰黄霉素产生菌荨麻青霉紫色素越深,灰黄霉素产率越低。

三、了解影响菌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1、培养基的选择

2、培养基斜面制备技术

3、接种密度

4、培养温度

5、培养湿度

6、试剂和原材料质量

四、了解产物各组分与培养条件的关系

如刺孢小单孢菌产生的庆大霉素,其中的C1是有效的,C2是无效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磷和蛋白胨及加大通风都有利于C1的合成,反之,C2的比例就上升。

五、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

建立一个适应于大规模筛选的有效检测方法是减少诱变选育工作量的关键。

六、最佳的菌种保藏方法

事先要建立一个最佳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和适宜的保藏方法,否则将前功尽弃。

26.诱变育种的基本路线是怎样的?

诱变育种的优缺点优点:方法简单、投资少、收获大;缺点:缺乏定向性。

诱变育种的步骤和方法:

出发菌株的选择→单孢子菌悬液的制备→诱变剂及诱变剂量的选择→诱变的处理方法→纯化分离等。

27.试设计诱变选育营养缺陷型菌株、产蛋白酶细菌、产有机酸霉菌的整个方案,并做出说明。

28.什么是增变菌株?

29.诱变剂的最适剂量如何选择?

合适剂量:应使所希望得到的突变株在存活群体中占有最大的比例。

最适剂量:能扩大变异幅度又能促使变异移向正向突变范围的剂量。

经长期诱变的高产菌株:低剂量处理。

遗传性状不太稳定的菌株:用较温和的诱变剂和较低的剂量处理。

要筛选具有特殊性状或较大幅度提高产量的菌株:可以用强诱变剂和高剂量处理。

诱变史较短的野生低产菌株:开始宜采用较高剂量,而后逐步用温和诱变剂低剂量处理。

多核细胞菌株:较高剂量处理。

30.诱变剂对产量性状的诱变趋势是怎样的?

处理剂量大,杀菌率高,在单位存活细胞中负变菌株多,正变菌株少。经长期诱变的高产菌株,正突变率的高峰多出现在低剂量区,负变率在高剂量时更高。诱变史短的低产菌株,正变株的高峰比负变株高得多,小剂量诱变处理时正突变株多。

31.影响突变率有哪几个因素?

(一)菌种遗传特性不同

5-BU对静止或休眠细胞不起作用;紫外线、电离辐射、烷化基、亚硝酸等对分裂细胞和静止孢子都有效。

(二)细胞壁结构

丝状菌孢子壁较厚,表面蜡质也会阻碍诱变剂渗入。或需用洗衣粉、脂肪酶、表面活性剂等处理去除蜡质。

(三)环境条件的影响

1、诱变前预培养和诱变后培养

预培养:培养基中加入咖啡因、蛋白胨、酵母膏、吖啶黄、b-重氮尿嘧啶、嘌呤等物质能提高突变率。

后培养:诱变后的菌悬液不直接分离于平板,而是立即转移到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培养数代。作用是让突变体重新调节代谢平衡,避免突变体表型延迟现象。

2、温度、pH、氧气等外界条件对诱变效应的影响

化学诱变因子: T↑,速度↑。

最适pH:避免诱变剂分解而失去诱变效应。

辐射因子、紫外线:氧气充足有利于突变发生。

3、平皿密度效应

密度要适中,不能过密。

32.一般筛选程序是怎样的?

第一轮:

一个出发菌株→诱变处理→选出200个菌株→初筛每瓶一株→选出50株→复筛每株4瓶→选出3-5株

第二轮:

4个出发菌株→→诱变处理4*100株→初筛每瓶一株→选出50株→复筛每株4瓶→选出3-5株

33.简述琼脂块大通量筛选方法的过程和特点

适用对象:抗生素、酶类产物。

优点:效率提高15-20倍。

缺点:产物浓度高时易漏筛,培养条件与发酵条件差距大。

方法:琼脂块扩散圈和溶剂抽提法。

准确性:较直接分离在平皿上判断活性法要准确。

10、什么是正交表?正交表的代号表示什么?正交表的常用分析方法包括哪两种?

正交表记为 Ln(mk),m是各因素的水平,k (列数)是因素的个数,n 是安排试验的次数(行数)。

正交表的记号:L9(34)——表示 4 个因素,每个因素取 3 个水平的正交表。

L9(34)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共做9次试验,而全面试验要做 34=81 次,减少了72次。方差分析和标准差分析。

11、什么是营养缺陷型?原养型?野生型?

野生型菌株:从自然界分离到的未经诱变的原始菌株。

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然突变失去合成某种营养(氨基酸、维生素、核酸等)的能力,只有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因子才能生长。

原养型:营养缺陷型菌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变异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

12、什么是完全培养基?基本培养基?补充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MM)[-] 完全培养基(CM)[+] 补充培养基(SM)[A]、[B]

13、试述营养缺陷型菌株诱变选育的基本过程。

一般包括诱发突变、淘汰野生型菌株、检出缺陷型、鉴别缺陷种类。

14、营养缺陷型检出有哪几种常用方法?原理如何?

1. 点植对照法

2. 影印法

3. 夹层法

4. 限量补充培养法

15、营养缺陷型缺陷类型测定和生长谱测定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营养缺陷型的鉴定确定菌株属于哪一类营养缺陷型或缺哪一种营

养因子.

1、鉴定方法

(1)一种营养因子,多株菌;

(2)一个菌株,多种营养因子(生长谱法)。

2、鉴定步骤

测定缺陷型菌株所需生长因子的类别→具体测缺陷该类别物质中的哪种因子→用单一生长因子复证试验

(1)缺陷型类别的测定

①氨基酸混合物、酪素水解物或蛋白胨:氨基酸;

②酵母浸出液:氨基酸、维生素、碱基混合物;

③维生素混合物:维生素;

④核酸碱基混合液或酵母核酸水解物:碱基。

16、什么是温敏突变株?

特性 TS突变株:对温度敏感的条件致死突变。

突变类型:错义突变:

生化特性:酶活力受温度控制,

17、噬菌体分离和效价测定有哪四种常用方法?

烈性噬菌体及其效价的测定

1、重层琼脂法:弥补平皿底面不平,使噬菌斑较大。

2、单层平板法:只求验证是否存在噬菌体,不求计数。

3、快速测定法:低浓度琼脂,借助放大设备,适合工业发酵中早期检测。

4、斑点试验法:将宿主菌涂布平板,不同稀释度待测试样点于平板,培养后,根据噬菌斑形成与否判断噬菌体效价。

34.什么是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

一、初级代谢和初级代谢产物

1. 分解代谢体系:糖、脂、蛋白质

2. 素材性生物合成体系:氨基酸、核苷酸

3. 结构性生物合成体系:蛋白质、核酸、多糖、类脂

二、次级代谢和次级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产物是对产生它们的生物本身不需要的一种产物。如抗生素、生长刺激素、生物碱、色素、毒素以及甾体。

35.初级代谢调节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

微生物细胞内的所有生化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因此对酶的调节控制是主要的、最有效的调控方式。

1. 反馈阻遏:调节酶的合成量。

2. 反馈抑制:调节现成酶分子的催化活力。

36.酶合成调节与酶活性调节的区别。

酶合成的调节:通过调节酶的合成量进而调节代谢速度的调节机制,这是一种在基因水平上的代谢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

前体激活:后面的反应被前面的中间产物所促进。

反馈抑制:末端代谢产物过量抑制前面的酶活性。

37.反馈阻遏和反馈抑制的区别。

反馈抑制是通过调节变构酶的活力得以实现,因为不涉及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调节的效果比较直接而快速。

反馈阻遏是对酶合成的阻遏,是基因转录水平上的代谢调节,效果不及反馈抑制那样迅速。

38.什么是诱导和阻遏?

诱导组成酶:细胞固有的酶类,其合成是在相应的基因控制下进行,“与生俱来”。

诱导酶:细胞为适应外来底物或其结构类似物而临时合成的一类酶,“后天学习”。

(1)同时诱导:诱导物加入后,微生物能同时或几乎同时诱导几种酶的合成,主要存在于短的代谢途径中。

(2)顺序诱导:先合成能分解底物的酶,再依次合成分解各中间代谢物的酶,以达到对复杂代谢途径的分段调节。

阻遏通过阻遏作用来阻碍代谢途径中包括关键酶在内的一系列酶的生物合成,从而更彻底地控制代谢和减少末端产物的合成。

末端产物阻遏:由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过量累积而引起的阻遏。

分解代谢物阻遏:有两种碳源(或氮源)分解底物存在时,细胞利用快的那种分解底物会阻遏利用慢的低物的有关分解酶合成的现象。

39.什么是末端产物阻遏和分解代谢物阻遏?见上。

40.反馈抑制有哪6种基本类型?

1、直线式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

2、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

(1) 协同反馈抑制 (2)累积反馈抑制

(3)增效反馈抑制(4)顺序反馈抑制(5)同工酶调节

41.什么是代谢调节控制育种?其常用方法有哪些?

通过定向选育某种特定的突变型,改变代谢通路、降低支路代谢终产物的产生或切断支路代谢途径及提高细胞膜的透性,以达到大量积累有益产物的目的。

42.组成型突变株和抗分解调节突变株选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限量诱导物恒化培养

将菌种诱变后移接到低浓度诱导物的衡化器中连续培养。

2、循环培养

在含诱导物和不含诱导物的培养基上交替连续循环培养。

3、鉴别性培养基的利用

以甘油为唯一碳源,菌落上喷O-硝基苯酚-β-D-半乳糖苷(ONPG),通过显示来判断半乳糖苷组成型突变株。

4、筛选

用诱导能力低,但能作为良好碳源的诱导物的培养基上培养,突变体良好生长,野生型不能生长。如利用苯-β-半乳糖苷酶组成型突变株。

(一)解除碳源调节突变株的选育

1、循环培养法:快速利用和慢速利用的碳源交替培养

2、鉴别性培养基:菌落上喷O-硝基苯酚-β-D-半乳糖苷(ONPG),显色筛选半乳糖苷酶解除碳源调节的突变株。

3、特殊氮源:用葡萄糖为碳源,受阻遏酶的底物为惟一氮源配制成培养基。

4、葡萄糖结构类似物

如2-脱氧葡萄糖(2-dG)和3-O-甲基葡萄糖(3-mG),不被微生物利用,不被代谢,但可以阻遏诱导酶的合成。

筛选方法:低浓度葡萄糖类似物及一种生长碳源。

抗性突变株的性质:抗分解阻遏突变型。

(二)解除氮源分解调节突变株的选育

含氮底物的酶受到快速利用的氮源阻遏,铵盐和其他快速利用的氮源对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具有分解调节作用。

(三)解除磷酸盐调节突变株的选育

1、磷酸盐对次生产物的调节机制

通过初级代谢的变化影响次级代谢;可以加强初级代谢,或者改变糖类的分解代谢途径,或者限制抗生素合成的诱导物。

发酵中,添加浓度要控制在亚适量水平。

2、抗磷酸突变株的筛选方法

43.抗反馈调节突变株选育有哪三种常用方法?

(一)回复突变引起的抗反馈调节突变株

(二)耐自身产物突变株选育

(三)抗终产物结构类似物突变株的选育

44.真正的回复突变和基因抑制突变有何不同?

回复突变株*野生菌株→

突变型(抑制基因回复突变株)+野生型(真正的回复突变)

45.代谢控制育种的常用手段有哪些?

酶合成和酶活性的调节。

46.什么是杂交?杂交育种主要包括哪三类方法?微生物杂交的本质是什么?

微生物育种复习题(答案)

微生物育种学复习题 题型包括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 名词解释 转换:嘌呤与嘌呤之间,嘧啶与嘧啶之间发生互换称为转换 置换:在DNA链上的碱基序列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代替的现象称为置换 颠换:一个嘌呤替换另一个嘧啶或一个嘧啶替换另一个嘌呤的现象称为颠换 移码突变:碱基序列中有一个或几个碱基增加或减少而产生的变异。 转导:由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递给另一细胞的过程。它是细菌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方式之一。其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细胞的DNA或R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转染:指真核细胞由于外源DNA掺入而获得新的遗传标志的过程。常规转染技术可分为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永久转染)两大类。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个区域,该区域含有DNA重复序列,当体细胞衰老时,重复序列的数量将逐渐减少。 异核体:两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菌丝体在培养过程中紧密接触,接触部分细胞壁溶解、联结、融合、细胞质交流,在共同的细胞质里存在着两个细胞核。 准性生殖:两个体细胞的核融合,及同源染色体的交换,直至基因重组,完成了和有性繁殖相似的繁殖过程。 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富集:某些物质通过水、大气和生物作用而在土壤或生物体内显著积累的作用。 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及各种类培养基概念):根据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其对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具有使混合菌样中劣势菌变为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完全培养基: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生长需要的组合培养基。 富集培养:是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性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环境下迅速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分离到所需要的菌株。 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然突变失去合成某种营养(氨基酸、维生素、核酸等)的能力,只有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因子才能生长。 光修复(又称光复活作用):细菌经波长220~300nm的紫外线照射后,接着经波长310~460nm的可见光照射,与不经可见光照射的对照相比,其存活率大幅度提高,突变率相应下降,这种现象称光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2012级制药专业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姓名: 刘甜甜学号: 2012304090 班级: 制药12-2班指导老师:王健 日期:2014.6.11

一、实验目的 1、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原理。 2、掌握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试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点。 4、了解细菌在普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5、掌握细菌分离划线培养的方法。 6、掌握细菌的初步生化反应。 7、掌握细菌密集划线法,掌握细菌K-B药敏纸片法。 二、实验内容 1 细菌Gram’s stain染色,镜检,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和特色特征 1.1 实验原理:染色原理:G+菌与Gˉ菌细胞壁不同,G+菌比Gˉ菌细胞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高,G+菌比Gˉ等电点低。 1.2 实验步骤: 1.2.1.制片:○1涂片:取半滴生理盐水置一洁净玻片上,以无菌操作技术自平板上去菌落少许,与生理盐水混匀,均匀涂布约1cm2大小,自然干燥; ②固定:取含菌膜的玻片与酒精灯火焰上来回三次,使菌膜牢固附于玻片表面; 1.2.2染色:①初染:取结晶紫一到两滴覆盖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细流水冲洗,切勿直接冲洗涂片区域; ②媒染:取卢氏碘液1~2滴覆盖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③脱色:取95%酒精2~3滴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局部接近无色即可, 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④复染:取1:10稀释石炭酸复红覆盖涂片区域,轻微摇动,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⑤吸水纸初步吸干玻片水分,然后自然干燥; 1.2.3 镜检:于涂片区域加半滴香波油,油镜(100倍目镜)下。 图1:Gram’s stain(1000×)图2:染色试验 三、分离培养 1实验原理:四区划线法是把混杂着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繁殖后生成个菌落。有时这些单菌落并非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能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工业微生物育种复习题

工业微生物育种知识点汇总 1.1工业微生物:包括所有工业上应用的微生物,还包括一些工业生产中必须处理的杂菌。包括细菌、放线菌、单细胞藻类、酵母菌和其他真菌,以及通过各种人工手段改建的新细胞和动、植物的细胞培养物。 1.2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种具有特定生产目的的菌株进行改造,去除不良性质,增加有益新性状,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1.3 工业微生物育种的目的: 消除不好的品性;加强好的品性;引入全新的特性. 1.4 工业微生物育种方法:自然界中筛选分离;诱变育种;基因重组育种;重组DNA技术。 1.5 Industrial microbial breeding science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 2.1 基因型:由遗传信息组成,编码微生物的所有特性。基因型代表潜在的特性,但并不是特性本身。 2.2 表现型:指一些实际的、已表达的特性 2.3 复制:亲代DNA或RNA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生成与亲代相同的子代DNA 或RNA的过程 2.4 转录:以DNA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将其所含的遗传信息传给RNA,形成一条与DNA链互补的RNA的过程。 2.5 翻译:亦叫转译,以mRNA为模板,将mRNA的密码解读成蛋白质的AA顺序的过程。 2.6 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生成DNA的过程。 2.7 野生型: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突变前的原始菌株。 2.8 突变:指生物体的表型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而基因突变是在细胞学上看不到遗传物质的变化。 2.9 转化:受体菌在自然或在人工技术作用下直接摄取来自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中,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基因转移的过程。 2.10 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外源DNA片段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和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2.11 接合:在原核细胞中,细菌的接合是指细胞与细胞的相接触,遗传信息从供体细胞中转移到受体细胞中的过程。在真核细胞中,接合是指单倍体的配子融合成双倍体合子的过程。 2.12 DNA的复制过程中,一个亲本双链DNA分子被转换成两个相同的子链DNA 分子。其复制的关键是DNA碱基序列的互补结构。 2.13 转录过程:起始位点的识别;转录起始;链的延伸;转录终止;转录后加工 2.14 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肽链合成的起始;肽链合成的延伸;肽链合成的终止与释放;合成多肽的输送和加工;蛋白质分子的折叠 2.15 诱变剂;凡能提高基因突变频率的因素.①有化学诱变剂(碱基类似物诱变剂,例如:5-BU 2-AP等;与碱基起化学反应的诱变剂,例如:亚硝酸各种烷化剂等;嵌入诱变剂,例如:原黄素,吖叮黄)②物理诱变剂(辐射和热,例如:紫外线快中子等)③生物诱变剂(转座因子)

最新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考卷A0708答案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考卷A0708答案

一、填空题(共30分,其中8和11小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0.5 分) 1. 显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可由外形来辨别,镜头长度越短,口径越大,放大倍数越低。物镜的放大倍数都标在镜头上,常用的低倍镜为_ 10 ×、20×;高倍镜为 40 ×、45×;油镜为90×、 100 ×。若20×的目镜与45×的物镜配合使用,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900倍,一般用 45×20 表示。 2. 新玻璃器皿含有游离碱,一般先将其浸于 2%盐酸溶液中浸泡数小时,然后用自来水清洗干净;用过的培养皿或试管若含有废弃 培养基或菌体,需先经高压蒸气灭菌或沸水煮沸后,倒掉污 物,方可清洗。 3. 微生物培养基的分类方法和种类很多,如按培养基中凝固剂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固体、半固体和液体培养基;按照 培养基的原料来源可分为合成、半合成和天然 培养基,如PDA培养基根据其原料来源属于其中的半合成培养基。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4. 固体培养基的配制过程可简单描述为:配料(称量)→溶解→校正pH→加凝固剂→融化→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其中最后一步非常关键,可检测培养基的是否可用。 5.培养基的灭菌一般多采用高压蒸气灭菌,灭菌压力为0.1Mpa,即 121 ℃,时间20 min,若培养基中含糖成分的含量较高,一般多采用过滤除菌或减压灭菌,减压灭菌时温度为 115 ℃。 6.对不同的微生物进行斜面接种时,常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如细菌和放线菌多采用密波状蜿蜒划线,酵母菌多采用中央划线法,用来观察菌种的形态和培养特征;霉菌多用点接法。 7.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微生物常采用不同的制片方法,如细菌需经过固定和染色后利用油镜(物镜)观察;酵母菌需制备水浸片,不需要染色,高倍镜下观察;霉菌制片时需要乳酸苯酚油作为一种介质,防止菌丝成团影响观察;另外,在观察假丝酵母和青霉菌时,需对菌体作小室培养以便观察到完整的菌体形态。 8.微生物学中可根据细菌的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对未知菌进行鉴定,如利用MR实验和V-P实验可检测微生物利用葡萄糖产酸能力;明胶液化实验可检测细菌是否产蛋白酶;硝酸盐还原实验可检测细菌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优质教案

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 一、教材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3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人类遗传病及其病例 (2).什么是遗传病及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4).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2.能力目标: 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难点:(1)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几种遗传病,教材前几章已经出现伴性遗传病和常染色体遗传病,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定基础。另外“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是了解水平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达到

学习目的。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类传染性疾病已得到控制,而人的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使由此发育成的个体患先天性遗传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学生分组讨论

工业微生物育种复习题解析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工业微生物?作为工业微生物应具备哪些特征? 答:工业微生物:对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经过改造,用于发酵工业生 产的微生物。 具备特征:(1)菌种要纯 (2)遗传稳定且对诱变剂敏感 (3)成长快,易繁殖 (4)抗杂菌和噬菌体的能力强 (5)生产目的产物的时间短且产量高 (6)目的产物易分离提纯 2.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基础是什么? 答:工业微生物育种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 3.常用的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有哪些? 答:常用技术:(1)自然选育【选择育种】 (2)诱变育种 (3)代谢控制育种 (4)杂交育种 (5)基因工程育种 第二章微生物育种的遗传基础 1.基因突变的类型有哪些? 答:有碱基突变,染色体畸变 2.叙述紫外线诱变的原理? 答:原理:紫外线对微生物诱变作用,主要引起DNA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同链DNA的相邻嘧啶间形成共价结合的胸腺嘧 啶二聚体),从而引起菌体遗传性变异。 3.基因修复的种类有哪些? 答:种类:(1)光复活修复 (2)切除修复 (3)重组修复 (4)SOS修复 4.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哪些? 答:方式:(1)有性杂交(2)准性生殖(3)原生质体融合

第三章出发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1.什么是富集培养? 答:富集培养:指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 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 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中的优势 种,以利于分离到所需要的菌株。 2.哪些分离方法能达到“菌落纯”?哪些分离方法能达到“细胞纯(菌株纯)”? 答:菌落纯:稀释分离法、划线法、组织法 细胞纯:单细胞或单孢子的分离法 3.分离好氧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1)稀释涂布法 (2)划线分离法 (3)平皿生化反应分离法 4.平皿生化反应分离法有哪些?分别用来筛选哪些菌?各自原理如何? 答:(1)透明圈法原理:在平板培养基中加入溶解性较差的底物,使 培养基混浊,能分解底物的微生物便会在菌 落周围产生透明圈,圈的大小可以放映该菌 株利用底物的能力。 筛选:水解酶产生菌 (2)显色圈法原理:在底物平板中加入特定的指示剂或显色剂, 根据颜色变化,将目的微生物快速分离出来。 筛选:果胶酶产生菌、分离谷氨酸产生菌、分离解 脂微生物、分离内肽酶产生菌 (3)生长圈法原理:将待测菌涂布于含高浓度的工程菌并缺少所 需营养物的平板上进行培养,若某菌株能合 成平板所需的营养物,在该菌株的菌落周围 便会形成一个混浊的生长圈。 筛选:氨基酸、核苷酸和维生素产生菌 (4)抑菌圈法原理:待筛选的菌株能分泌产生某些能抑制工具菌生长的物质, 或能分泌某种酶并将无毒的物质水解成对工具菌有毒的物 质,从而在该菌落周围形成工具菌不能生长的抑菌圈。 筛选:抗生素产生菌

浙江大学工业微生物学2000真题

浙江大学2000年工业微生物考研试题 一、是非题(共16分。只需注明 “ 对 ” 或 “ 错 ” ) ? 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EMP 和 HMP 代谢途径往往同时存在于同一种微生物的糖代谢中。 如果碱基的置换,并不引起其编码的肽链结构的改变,那么,这种突变现象称为沉默突变。 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在宿主细胞内, DNA 病毒转录生成 mRNA ,然后以 mRNA 为模板翻译外壳蛋白、被膜蛋白及溶菌酶。 总状毛霉和米根霉同属藻状菌纲。 大多数微生物可以合成自身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必从外界摄取。 产子囊孢子的细胞一定是双倍体,而出芽生殖的细胞可以是双倍体,也可以是单倍体。 E.coli K12( l ) 表示一株带有 l 前噬菌体( Prophage) 的大肠杆菌 K12 溶源菌株。 因为不具吸收营养的功能,所以,将根霉的根称为“假根”。 因为细菌是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它没有有性繁殖,只具无性繁殖形式。 与单独处理相比,诱变剂的复合处理虽然不能使微生物的总突变率增大,但能使正突变率大大提高。 微生物系统分类单元从高到低依次为界、门、纲、科、目、属、种。 在自然条件下,某些病毒DNA 侵染宿主细胞后,产生病毒后代的现象称为转染(transfect) 。 一个操纵子中的结构基因通过转录、转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操纵基因和启动基因通过转录、转译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 蓝细菌是一类含有叶绿素 a 、具有放氧性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二填充题(共 30分): 实验室常见的干热灭菌手段有 a 和 b 等。 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 a 和 b 等,无机氮源有 c 和 d 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e 等作为有机氮源。 细菌的个体形态主要有 a 、 b 和 c 等。 细菌肽聚糖由 a 和 b 交替交联形成基本骨架,再由 c 交差相连,构成网状结构。 a 是芽孢所特有的化学物质。一般它随着芽孢的形成而形成,随芽孢的萌发而消失。 微生物系统命名采用 a 法,即 b 加 c 。 中体 (mesosome) 是 a 内陷而成的层状、管状或囊状结构。它主要功能 b 。 鞭毛主要化学成分为 a ,鞭毛主要功能为 b 。 荚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有 a 和 b 等,常采用 c 方法进行荚膜染色。 霉菌细胞壁化学组成是 a 等;酵母菌细胞壁化学组成是 b 和 c 等。 培养基按其制成后的物理状态可分为 a 、 b 和 c 。 枝原体突出的形态特征是 a ,所以,它对青霉素不敏感。 碳源对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a 。 Actinomycetes 是一类介于 a 和 b 之间,又更接近于 a 的原核微生物。它的菌丝因其形态和功能不同可分为 c 、 d 和 e 。 霉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形成 a 、 b 和 c 三类孢子而进行的。其过程都经历 d 、 e 、 f 三阶段。大多数霉菌是 g 倍体。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试卷A0809答案

2008-2009学年第 一学期本科试卷 课程名称:工业微生物学实验(A) 答案 第 1 页 (共 8 页) 学 院: 专 业: 学号: 姓名: ―――――――――――――装――――――――――――订――――――――――――线――――――――――――――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成绩 得分 得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4分) 1. 无菌操作:培养基经灭菌后,用经过灭菌的接种工具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含菌材料于培养基上,这一操作称为无菌操作。 2.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3. 假菌丝: 酵母生长旺盛时,出芽形成的芽细胞尚未脱离母细胞又长出了新芽,容易形成成串的细胞。如果各细胞之间连接处面积小于细胞直径,形成的这种藕节状的细胞串称为假菌丝。 4. 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24h 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5. 细菌菌落总数: 指被检样品通过一定的处理方法,培养一段时间后,每毫升或每毫克样品中所含细菌的菌落数。由于经过适当稀释的样品中每个细胞可形成一个单菌落,所以菌落数即是细菌活菌总数。 得分 二、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 1.无菌吸管上端塞入棉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菌液吸入口中( A )。 A.错 B.对

年级:06级专业:生物工程(本科)课程号:S040101046 2.稀释平板计数时,细菌,放线菌,真菌的计数标准是选择每皿中菌落数在30-300个的稀释度进行计数( A )。 A.错 B.对 3.为了满足微生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配制培养基所用的水最好使用自来水( B)。 A.错 B.对 4.实验室通常使用血球计数板测酵母菌的总菌数或霉菌的孢子数( B )。 A.错 B.对 5.浸油的油镜镜头可用软的卫生纸擦净( A )。 A.错 B.对 6.稀释平板计数通常采用的是二倍稀释法( A )。 A.错 B.对 7.使用手提灭菌锅灭菌后,为了尽快排除锅内蒸汽,可直接打开排气阀排气( A )。 A.错 B.对 8.镜台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是10微米( B )。 A.错 B.对 9.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任数5个大方格(80个小格)的菌数即可( A )。 A.错 B.对 10.测微生物的细胞大小时,需要校正的是镜台测微尺每格的实际长度( A )。 A.错 B.对 15分,每空0.5分) 1. 检查乳品和饮料是否含有大肠杆菌(E.coli)等肠道细菌,可采用___伊红美兰 ____培养基,在这种培养基平板上___能分解乳糖产酸的菌_(大肠菌群)_____会形成具有___金属_______光泽的紫黑色小菌落。 第 2 页(共8 页)

高中生物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练习题一

智能暑期辅导班生物资料 高中生物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练习题一 1.耳廓多毛症总是由父亲传给儿子,又由儿子传给孙子,决定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 ) A .在常染色体上 B .在Y 染色体上 C .在X 染色体上 D .在X 、Y 染色体上 2.下列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 A .抗维生素D 佝偻病 B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C .原发性高血压 D21三体综合症 3.列哪项是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遗传病?( ) A .白化病 B .色盲 C .苯丙酮尿症 D .抗维生素D 佝偻病 4.唇裂和性腺发育不良症分别属于( ) A .单基因显性遗传和单基因隐性遗传 B .多基因遗传病和性染色体遗传病 C .常染色体遗传病和性染色体遗传病 D .多基因遗传病和单基因显性遗传病 5.人类的遗传病中,当父亲是某病患者时,无论母亲是否有病,他们子女中的女孩全部患此病,这种遗传病最可能是( )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 .X 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 6.在下列生殖细胞中,哪两种生殖细胞的结合会产生先天愚型的男性患儿(A 表示常染色体)( ) ①23A +X ②22A +X ③21A +Y ④22A +Y A .①和③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②和④ 7.下图是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则其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A .X 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B .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 C .X 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D .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7题图 8题图 8.下图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谱,请据图回答: (1)该病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遗传病。 (2)若该病为白化病则: ① 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② 为纯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③ 为患病女孩的机率为_______________ (3)若该病为色盲病则: ① 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② 为纯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③ 为患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 (4 )若 同时患有色盲和白化病,则 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为色盲男 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9.下图为某种病的遗传图解,请写出你分析该遗传病遗传方式的思维方式: (1)进行分析的关键性个体是______________的表现型,可排除显性遗传。 (2)个体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型可以排除Y 染色体上的遗传。 (3)如果_________________号个体有病,则可排除X 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4)根据上述推理,你所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病是受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则8号和10号同时是杂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下是两例人类遗传病。 病例一:人的正常色觉B 对红绿色盲(b )呈显性,为伴性遗传;褐眼A 对蓝眼(a )呈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有一个蓝眼色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褐眼色觉正常的男子婚配,生了一个蓝眼色盲的男孩,在这对夫妇中: (1)男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2)女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的子代中出现蓝眼色盲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例二:幼儿黑蒙性白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遗传病。试问: (1)如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那么这个儿子携带此隐性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儿子与一个正常的女子结婚,他们生的第一个孩子患此病,那么第二个孩子患此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理)工业微生物育种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微生物遗传育种 对野生型菌株或低产菌株进行遗传操作和分离筛选,从大量突变体中筛选出性状优良的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加以优化,得到适合发酵工业生产的优良菌种(产量、质量、新产物)。 二、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具体目标: 1、提高产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总是排在一切商业发酵首位的目标 2、提高产物的纯度,减少副如色素;提高有效产物组分 3、改变菌种形状,改善发酵过程,如改变和扩大菌种的原料结构;改善菌种生长速率;提高斜面孢子化程度;降低需氧量和能耗;耐不良环境;耐目的产物;改变细胞透性,提高产物分泌 4、遗传性状特别是生产性状稳定 5、改变生物合成途径,获得新产物 三、优良发酵菌株应具备哪些特性 1、遗传稳定 2、易于培养:营养谱广、培养条件易达到 3、易于保存(如孢子丰富或产生休眠体) 4、种子生长旺盛 5、发酵周期短,产量高,产物单一 6、产物易于分离纯化 第二章微生物遗传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了来自供外源DNA片断,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细胞部分遗传性状发生变化的现象叫转化。 转导:外源遗传物质通过噬菌体的携带进入受体细胞,并与受体染色体发生基因重

组 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传递不同长度的单链DNA给受体菌,在后者细胞中发生交换、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 菌种衰退: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衰退。 二、突变型的种类:形态突变型、生化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致死突变型、抗性突变型。 三、试质粒的性质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性质:自我复制、拷贝数高、不相容性、转移性。 第四章工业微生物诱变育种 一、物理诱变剂基本作用过程 物理过程:能量吸收和传递物理化学作用:分子激发 化学过程:DNA断裂、碱基异构、碱基化学共价交联、碱基脱氨基等 生物学过程:经过DNA修复、复制、细胞分裂、代谢,产生死亡、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倍性变化等,使细胞死亡或形成各种突变体 二、紫外线的诱变机制 1、造成NDA断裂、与蛋白质交联、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 2、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是UV 引起突变的主要原因。形成于单链相邻TT间、或双链间 3、单链上出现TT二聚体,复制可能在此停止,或超越这一点继续复制,使子代DNA形成缺口,碱基错误插入该缺口,造成突变 4、双链间出现TT二聚体造成复制无法进行 三、DNA中TT二聚体的修复方法 1、光复活:90%,可见光,在黑暗下TT与一种光激活酶结合成较稳定的复合物,但在可见光下这种酶吸收光能而解离,二聚体重新分解!!!紫外诱变时照射和分离均应在黑暗或红光下进行 1、切补修复:4种酶参与,识别、内切、外切、延伸、连接。紫外诱变照射后在冰

工业微生物学3章习题

工业微生物学3章 1、 什么是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有哪些生理功能? 营养指物体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需要的过程,这些能量和物质即为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有:为生物提供必需的能量,结构合成物质,调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为生物提供良好的生理环境。 4、什么是能源?试以能源为主,对微生物营养类型进行分类能源是指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能源是指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能量来源的营养物质和辐射能。 以能源,碳源不同可将微生物分成四大类: 7、什么是生长因子?它主要包括哪几类化合物?是否任何微生物都需要生长因子?如何才能满足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 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不能从普通的碳源。氮源合成,而需要另处少量加入来满足生长需要的有机物质。 主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嘌呤和嘧啶及其衍生物、甾醇、胺类、C4~C6 的分枝或直链脂肪酸等。 各种微生物所需的生长因子互不相同,有的需要多种,有的不需要,培养条件也会影响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 为了满足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一般要在培养基本中添加少量的该种生长因子。 9、为什么实验室配制培养基时,一般采用蛋白胨而不是以蛋白质为氮源?为什么枯草杆菌能水原明胶,而大肠杆菌则不能? 蛋白胨是水解产物,微生物可直接利用,另处蛋白胨比蛋白质更易保存,所以实验室一般用蛋白质胨作氮源。 大肠杆菌是G+ 菌,它的细胞壁中含有脂多糖和外壁层,使蛋白分解酶无法穿过细胞壁,来到胞外水解明胶,而枯草杆菌是G-菌,情况相反,因而可以水解明胶。 13、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它在工业微生物学工作中有何重要性?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中的选择性原理。 根据某种某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些物理,化学条件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称为选择性培养基,其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效率。 例如,已知结晶紫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那么,在革兰氏阳,阴性菌的混合培养物中加入结晶紫,即可使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分离对象革兰氏阴性菌则可趁机大大增殖,在数量占据优势。 16、什么是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温度对同一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生长量代谢速度及各代谢产物的累积的影响不否相同?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实践意义? 最适生长温度是某微生物分裂代时最短成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同一微生物的不同生理过程有着不同的最适温度,温度对同一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生长量,代谢速度及各代谢产物的累积量的影响各不相同。 研究这一问题,使我们能根据目标产物的情况,选择最适温度,以提高发酵生产效率。 19、 24、导酵母菌接种到含有葡萄糖和最低限度无机盐的培养液中,并分装到烧瓶A 和B 中,将烧瓶A 放在30 的好氧培养中,烧瓶B 放在30 的 氧培养。问: A 哪个培养能获得更多的A TP ?A B 哪个培养能获得更多的酒精:B C 哪个培养中的细胞世代时间更短?A D 哪个培养能获得更多的细胞量?A E 哪个培养液的吸光更高?A 能 源 CO2(自养型)------- 自养型 有机碳化物-------光能异养型 光: 光能营养型 化合物: 化能营养型

工业微生物育种

工业微生物育种简介 刘春波-12生工2-20120802224 摘要:本文综述了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历史地位,介绍了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机理,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微生物遗传育种,所谓微生物遗传育种,即菌种改良,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种具有特定生产目的的菌株进行改造,去除不良性质,增加有益新性状,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一种育种方法[1],使我们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和低耗的菌种,其目的是改良菌种的特性,使其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 关键词: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方法;机理 工业微生物菌株选育在工业发酵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于工业生产的微生物菌种,最好具有以下特征:1.在遗传上必须是稳定的。2.易于产生许多营养细胞、孢子或其它繁殖体3.必须是纯种,不应带有其它杂菌及噬菌体。4.种子的生长必须旺盛、迅速。5.产生所需要的产物时间短。6.比较容易分离纯化。7.有自身保护机制,抵抗杂菌污染能力强。8.能保持较长的良好经济能力。9.菌株对诱变处理较敏感,从而提高产量潜力高[2]。 1 历史地位 菌种选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各种类型的突变菌株,使得在食品工业、医药、农业、环境保护、化工能源、矿产开发等领域产生众多新的产品,促使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型产业的产生,同时使诸如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色素、生物碱、激素以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等产品的产量成倍甚至成千万倍地增长,并且产品的质量也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和氯霉素等抗生素也大规模的生产起来;在代谢控制育种的推动下使得产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等次生代谢产物的高产菌株大批投入生产;由基因工程构建的工程菌株使得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生产能力迅速提高,而且生产出微生物本生不能生产的外源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单克隆抗体和细胞因子等等。由此可见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技术是工业发酵工程的核心技术,在其作用下人们获得了许多的高产优质菌株,为生产实践发展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2 机理及方法 2.1 自然选育 就是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称为自然选育。这类突变没有人工参与并非是没有原因的,一般认为自然突变有两种原因引起,即多因素低剂量效应和互变异构效应。所谓多因素低剂量效应,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着低剂量的宇宙射线、各种短波辐射、低剂量的诱变物质和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生的诱变物质等作用引起的突变。互变异构效应是指四种碱基第六位上的酮基或氨基的瞬间变构,会引起碱基的错配[3]。自然突变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是菌种退化而导致目标产量或质量下降;另一种是对生产有益的突变。为了保证生产水平的稳定和提高,应经常地进行生产菌种自然选育,以淘汰退化的,选出优良的菌种。

最新浙江大学工业微生物真题

浙江大学工业微生物92-97 1992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共15分) 1、细菌一般进行a 繁殖,即b 。酵母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类,无性繁殖又可分为c ,d 两种形式,有性繁殖时形成 e ;霉菌在有性繁殖中产生的有性孢子种类有 f ,g ,h ;在无性繁殖中产生的无性孢子种类有i ,j ,k ;放线菌以l 方式繁殖,主要形成m ,也可以通过n 繁殖。 2、一摩尔葡萄糖通过EMP途径和TCA循环彻底氧化,在原核微生物中产生a 摩尔ATP,在真核微生物中产生b 摩尔ATP,这是因为在真核微生物中,c 不能通过线粒体膜,只能借助于d 将EMP途径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还原成 e ,后者可进入线粒体,将氢转移给f ,形成g ,自身又回复到磷酸二羟丙酮。这一过程称为“穿梭”,每次穿梭实际损失h 个ATP。 3、微生物基因突变的机制包括a 、b 及c 。诱发突变的方法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d , e , f 和g ;化学诱变剂包括h ,i 和j 。 二是非题(叙述正确的在括号写T,错误的写F,共10分) 1、自养型、专性厌氧型微生物不是真菌() 2、在酵母细胞融合时,用溶菌酶破壁() 3、从形态上看,毛霉属细菌都有假根() 4、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5、产黄青霉在工业生产上只用于生产青霉素() 6、分子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的抑制和制死作用是因为这些微生物内缺乏过氧化氢酶() 7、同工酶是指能催化同一个反应,有相同控制特征的一组酶() 8、基因位移是借助于酶或定向酶系统实现的主动输送,因此不需要消耗能量() 9、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NaCl的作用是降低渗透压() 10、噬菌体的RNA必须利用寄主的蛋白质合成体系翻译,因此只能在寄主体内繁殖() 三. 名词解释(共15分) 1、抗代谢物 2、温和噬菌体 3、阻遏酶 4、转化 5、活性污泥 四在恒化器中培养微生物,在稳态操作时,μ=D,D为稀释率,μ可用Monod公式描述:求:a. 恒化器出口底物浓度S0和微生物浓度X0 b. 当稀释率D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清洗”现象,求发生清洗现象的最小稀释率Dcrit c. 单位体积细胞产率可以用细胞出口浓度X0与稀释率的乘积DX0表示。求当DX0达到最大值时的稀释率Dmax 五. 简要叙述工业微生物研究和实验中的微生物培养基必须具备的要素和对于大规模生产 时对培养基的基本要求。(15分) 六. 以肌苷酸生产菌为例,说明营养缺陷型菌株筛选的机理及筛选的方法。(15分) 七. 试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在细胞壁组成上的差别,并判断下述几种微生物的染色结果是什么。 a. 枯草芽孢杆菌 b. 金黄葡萄球菌 c. 大肠杆菌 d. 乳链球菌 e.假单孢菌 199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共15分,每格0.5分)

南京工业大学微生物实验考试试题

南京工业大学微生物实验课试题库及标准答案 选择题: 0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 答:(C) 02.放线菌印片染色的关键操作是: A.印片时不能移动。 B.染色。 C.染色后不能吸干。 D.A-C。 答:(A)。 03.高氏培养基用来培养: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答:(C)。 04.肉汤培养基用来培养: A.酵母菌。 B.霉菌。 C.细菌。 答:(C)。 05.无氮培养基用来培养: A.自生固氮菌。 B.硅酸盐细菌。 C.根瘤菌。 D.A,B均可培养。 E.A,B,C均可培养。 答:(D)。 06.在使用显微镜油镜时,为了提高分辨力,通常在镜头和盖玻片之间滴加: A.二甲苯。 B.水。 C.香柏油。 答:(C)。 07.常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 A.75%。 B.50%。 C.90%。 答:(A)。 08.用甲醛进行空气熏蒸消 毒的用量是: A.20ml/M3。 B.6ml/M3。 C.1ml/M3。 答:(B)。 09.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条 件是: A.121℃/30min。. B.115℃/30min。 C.130℃/30min。 答:(A)。 10.巴氏消毒的工艺条件 是: A.62-63℃/30min。 B.71-72℃/15min。 C.A.B.均可。 答:(C)。 11.半固体培养基的主要用 途是: A.检查细菌的运动性。 B.检查细菌的好氧性。 C.A.B.两项。 答:(C)。 12.半固体培养基的琼脂加 入量通常是: A.1%。 B.0.5%。 C.0.1%。 答:(B)。 13.使用手提式灭菌锅灭菌 的关键操作是: A.排冷气彻底。 B.保温时间适当。 C.灭菌完后排气不能太快。 D.A-C。 答:(A)。 14.目镜头上的"K"字母表 示: A.广视野目镜。 B.惠更斯目镜。 C.补偿目镜。 答:(C)。 15.目镜头上的"P"字母表 示: A.平场目镜。 B.广视野目镜。 C.平场补偿目镜。 答:(A)。 16.物镜头上的"PL"字母表 示: A.正低相差物镜。 B.正高相差物镜。 C.负高相差物镜。 答:(A)。 17.物镜头上的"UVL"字母 表示。 A.无荧光物镜。 B.照相物镜。 C.相差物镜。 答:(C)。 18.镜头上标有"对C"字母 的镜头是: A.相差调整望远镜。 B.摄影目镜。 C.相差目镜。 答:(A)。 19."PA"表示: A.马铃薯培养基。 B.高氏培养基。 C.肉汤培养基。 答:(A)。 20.无菌室空气灭菌常用方 法是: A.甲醛熏蒸。 B.紫外灯照射。 C.喷石炭酸。 D.A.B.并用。 答:(D)。 21.干热灭菌的关键操作 是:

人类遗传病与生物育种复习试题

人类遗传病与生物育种复习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②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③都是先天性疾病④近亲结婚可使各种遗传病的发病机会大大增加⑤线粒体基因异常不会导致遗传病 ⑥性染色体增加或缺失都不是遗传病 A.① B.①③⑥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人类遗传病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以及染色体遗传病等;有些遗传病是由环境条件而诱发的;近亲结婚会导致隐性遗传病的发病机会大大增加;线粒体基因异常、性染色体增加或缺失都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生。只有①叙述正确。 答案:A 2.(2011?汕头质检)各种育种方法或技术都有其优劣之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B.通过人工诱变,人们有目的地选育新品新,能避免育种的盲目性 C.杂交育种难以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过程繁杂缓慢,效率低 D.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人们可以定向选育新品种 解析:杂交育种的缺点:育种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突变是不定向的,避免不了盲目性;杂交育种必须选择同种生物进行杂交,不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基因工程可在不同物种之间进行基因转移,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某些性状。答案:B 3.二倍体水稻高秆对矮秆为显性,在矮秆品种田中发现了一株高秆植株,用这一高秆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了多个植株,这些植株有可能是() A.不能开花结籽的矮秆植株B.能开花结籽的矮秆植株

C.能开花结籽的高秆和矮秆植株D.能开花结籽的高秆植株 解析:二倍体植物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是不育的,因此不可能开花结籽。 答案:A 4.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太空诱变育种的热潮。太空育种一般要经过“诱变—自交—杂交”才能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纯种品种经诱变,后代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 B.自交的目的是获得单株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 C.杂交的目的是获得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品种 D.与转基因食品一样,太空食品也存在安全性问题 解析:太空环境中存在高能离子辐射等,会引起基因突变,所以即使是纯种,经诱变后后代也可能发生性状分离。太空育种只是作物本身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与自然界植物的自然变异一样,没有外源基因的导入,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答案:D 5.在患有“成视网膜细胞瘤”的儿童体内,染色体缺失的情况出现在所有细胞内,这说明染色体畸变() A.在视网膜细胞中发生B.首先出现在视网膜细胞,然后延伸到其他细胞C.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不出现D.从父亲或母亲遗传下来 解析:由于该儿童体内所有细胞均有染色体缺失,而所有细胞均来自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故受精卵也应为染色体缺失,故该染色体畸变应是来源于父亲或母亲减数分裂异常,即由父亲或母亲遗传来的。 答案:D 6.据报道,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推出每公斤30元高价的“太空营养米”目前已开始在北京市场销售。据介绍,“太空营养米”是搭载卫星上过太空的优质变异大米,分析下列哪项与“太空营养米”品种培育所依据的原理相似()

工业微生物育种诱变剂

第一章工业微生物育种诱变剂 1物理诱变剂的总类:物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包括紫外线、X射线、r射线。快中子。微波,超声波、电磁波、激光射线和宇宙线等。(X 射线、r射线属于电离辐射,紫外线属于非电离辐射) 2物理诱变剂对微生物的影响实质:由高能辐射导致生物系统损伤,继而发生遗传变异的一系列复杂的连锁反应过程。 3辐射作用的时相阶段: 物理阶段——直接作用DNA或作用于水 物理化学阶段——激发和电离DNA分子或激发电离水分子 化学阶段——产生生物自由基 生物学阶段——分子发生变化,变异或死亡 4细菌中紫外线对DNA的影响:促使G:C A:T的转换; DNA链断裂,单链或双链;嘧啶或嘌呤被氧化脱去氨基;碱基分子结构中碳与碳之间的链断裂形成开环现象;辐射击中单个核苷酸后,使碱基或磷酸酯游离出来;交联作用 5辐射引起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因素:微生物的遗传背景;微生物的生理状态;可见光;细胞水分;温度;空气或氧气。 6紫外线的诱变机理及原因? 机理:(1)DNA与蛋白质交联(2)胞嘧啶与尿嘧啶之间的水合作用(3)DNA链断裂,形成嘧啶二聚体 原因:形成嘧啶二聚体 7DNA损伤修复中光修复与暗修复的主要机理? 光修复:嘧啶二聚体被一种光激活酶结合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在可见光下由于光激活酶获得光能而发生解离,从而使二聚体重新分解成单体。 暗修复:嘧啶二聚体的5’端限制性内切酶和外切酶的作用下,造成单链断裂,接着在外切核酸酶的作用下,切除嘧啶二聚体。然后再DNA聚合酶Ⅰ、Ⅲ的作用下,并以另一条完整的单链做模板合成正确的碱基对序列,最后由连接酶完成双链结构。 8紫外线有效波长(诱变)范围是:200~300nm 9紫外线的剂量以什么计算?绝对剂量:erg/mm2;相对剂量:照射时间、杀菌率表示 10紫外线诱变的步骤方法(以及应用,包括如何计数、致死率的计算) 步骤:(1)出发菌株的选择将细菌斜面培养至对数期,霉菌或放线菌培养至孢子刚成熟(2)前培养培养基中可添加咖啡碱或异烟肼等抗修复物质。将菌体培养至最佳状态(对数期)。 (3)制备菌悬液离心去除培养基,用生理盐水制备菌悬液,要求菌体浓度108,107, 106 mL-1等 (4)紫外线照射紫外灯预热20min;避免光修复。 (5)后培养将照射完毕的菌悬液加入到适合于正突变体增殖的培养基中,在适宜温度下培养1.5-2h。 (6)稀释涂皿后培养结束后,从中取一定量培养物,经不同稀释,涂皿,并且以未经紫外线照射过的菌悬液做对照皿,培养后,挑取菌落,以待筛选。 11化学诱变剂的概念:一类能够对DNA起作用、引起遗传变异的化学物质。 12以5-BU为例,详述碱基类似物的诱变机理:(见书43页) 答:诱变作用是取代核酸分子中碱基的位置,再通过DNA的复制,引起突变,因此,也叫掺入诱变剂。 1)争产掺入错误复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