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练习题(全)

教育学练习题(全)

绪论

一、填空

1、教育学是研究_教育活动_、_揭示教育规律_的科学,简言之其研究对象就是_教育__。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的《_学记_》;最早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首创_班级授课__制的捷克教育家_夸美纽斯_于1632年写成的《_大教学论_》。

3、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而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是德国教育家_赫尔巴特于1806年发表的《_普通教育学_》,他的“三中心”教育模式,即:教师、书本_和_课堂___,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

4、以美国教育家杜威_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派,发表了《学校与社会》等著作,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_”,形成了“现代教育_”思想和模式。

5、教育学发展的“源”在_教育实践_,但当某一教育理论形成以后,就成为影响以后教育思想发展的“_流_”,成为现成的思想体系,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的发展。

6、教育学产生于教育经验,所以教育经验是教育学的_本源_。

7、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算中国的_《学记》_,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昆体良的_《雄辩术原理》_;16世纪,英国哲学家_培根_在进行科学分类时,首次把教育学列为_一门独立学科

8、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_夸美纽斯_于_1632_年写成的_大教学论_,一般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9、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_发表了著名的_普通教育学_,成为后世传统教育的根基。

10、20世纪,美国的教育家_杜威_提出的_实用主义_教育理论与传统相对的教育理论,成为新教育理论的代表。

11、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指以_教师_、_书本_、_课堂_为中心。

12、我国自清末从__日本____引进以_赫乐巴特_____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基本上属于“传统教育”的范畴。

13、_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原理_____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

14、我国第一个用马列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理论原理的人是_杨贤江____,著作是__《新教育大纲》__,被称为无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

15、新中国成立后,苏联__凯洛夫____主编的《教育学》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16、教育发展过程存在着__源____与_流_____的关系问题。

二、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C___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2、首创班级授课制是__A____

A、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昆体良

3、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___B___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C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4、教育学发展过程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问题,“源”是指__A____,“流”是指

___B___。

A、教育实践

B、教育理论

5、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__c__

A、现代教育

B、传统教育

C、多样化

6、建国后对我国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的《教育学》作者是__B____

A、克鲁普斯卡娅

B、凯洛夫 C 、加里林 D、杨贤江

7、主张教育应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派”的主要代表是__C____

A、赞可夫

B、皮亚杰

C、杜威

D、赫尔巴特

8.教育史上,最早论证并实施了班级授课制度的是( D )。

A.孔子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三、判断题

1、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赫尔巴特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方法论,形

成了“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

3、赫尔巴特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对近代世界各国的

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4、教育学是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5、“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争,是世界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教育思想和教

育模式的论争,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6、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

7、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8、研究怎样上课,怎样培养优秀人才的科学叫教育学。错

9、教育学未成为独立学科前常常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对

10、英国哲学家培根在对科学的分类时,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1、德国的哲学家康德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首次讲授教育学,使教育学成为一门课程

首次开设。

12、我国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它的开设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

13、教育学是与人类教育活动一同产生的。错

四、问答

1、什么是教育学?师范生为什么要学教育学?

答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学了教育学能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能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能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2、学习教育学必须注意哪几个方面?

答2、学习教育学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三是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四是注意教育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一、填空

1、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教育

2、学记班级授课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师书本课堂

4、杜威活动教学现代教育

5、教育实践流

6、本源

7、《学记》《雄辩术原理》培根独立

8、夸美纽斯 1632 《大教学论》 9、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0、杜威实用主义 11、教师书本课堂

12、日本赫尔巴特 13、马列主义教育原理

1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15、凯洛夫 16、源流

二、选择题

1、C

2、A

3、B

4、AB

5、C

6、B

7、C

8、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四、问答题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学了教育学能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

教育实践;能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能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2、学习教育学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三是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四是注意教育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第一章教育

一、名词解释

教育答就学校教育而言,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两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义务教育答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二、填空

1、在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生物起源说_、_心理起源说_、_劳动起源说_三种不同的主张。

2、社会发展从古至今经历里五种生产关系,因而也就有五种不同的教育,它们分别是始社会的教育_、奴隶社会的教育_、_封建社会的教育_、_资本广主义教育_、_社会主义教育_;除此而外,还可以用生产力标准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相应的,也可以把教育划分为_古代教育_和_现代教育_两个发展阶段。

3、教育的功能有__社会发展功能_和_人的发展功能_两个大方面,前者主要是指_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_,后者主要是指_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推进和形成作用_,其中,_社会功能__是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

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是_生产性_、__民主性_、_科学性_、_革新性_;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应该落实“_科教兴国_”的战略地位,以“_三个面向”为重点,抓住_推进素质教育_这个中心环节,为培养具有__创新精神_、__开拓思想__、_实践能力__和_崇高理想__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5、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__基础地位_,二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_启蒙作用_;小学教育具有一般教育的特点外,还有它自身独具的基本特征,它是_全民性_、_义务性_、_全面性_。

6、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一是在_身体素质_方面的启蒙作用,二是在_学习知识_方面的启蒙作用,三是在思想品德_方面的启蒙作用。

三、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 A )

⑴生产劳动⑵模仿⑶语言⑷动物本能

2、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的观点,是( B )的基本主张。

⑴心理起源说⑵劳动起源说⑶生物起源说

3、( C )已经出现学校和教师

⑴封建社会⑵资本主义社会⑶奴隶社会

4、把教育划分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两个阶段,其划分依据是以( B )为标准的。

⑴生产关系⑵生产力

5、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指的是( A )

⑴生产性⑵科学性⑶全民性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于( A )颁布的。

⑴1983年⑵1999年⑶1986年

7、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指的是( B )

⑴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创新性⑵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8.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C)。

⑴.家庭教育⑵职业教育⑶学校教育⑷社会教育

9.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

⑴十五大⑵十四大⑶十三大⑷十二大

10、学校教育产生于( B )。

⑴原始社会⑵奴隶社会⑶封建社会⑷资本主义社会

11、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D )。

⑴礼、乐、射、辞、书、数

⑵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⑶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⑷礼、乐、射、御、书、数

12、原始社会教育具有( A )。

⑴教育的生产性⑵教育的社会性⑶教育的模仿性⑷内容的贫乏性

四、判断

1、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2、奴隶社会已经出现了学校和教师。(对)

3、凡是对人有影响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4、现代教育是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水平下的教育。(对)

5、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义,指的是狭义的教育,是就学校教育而言的。()

6、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属于普通基础教育。(对)

7、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它是强制的和免费的。(对)

8、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由于它是依据国家法律而实施的基础教育,因而它具有强制性。(对)

9、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对)

10.、<<义务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的,它的实施就是国家、政府的责任。( 错)

五、问答

1、历史上有哪几种教育起源观?谈谈你的看法。

答:历史上有三种教育起源观。⑴生物起源观。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勒图尔诺和英国沛西·能,认为教育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即已存在,教育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此种观点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⑵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认为在原始社会中尚有独立的教育活动,教育起源于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当然,模仿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不单是模仿,人类的模仿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区别还在于它的意识性和目的性。⑶劳动起源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教育为人类社会特有,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等。

2、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

答: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造就人,人的基本特点是社会性。教育把社会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边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以达到生动活泼地创造性学习和全面和谐地发展。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从狭义而言,也就是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亦即学校教育。因此,对教育概念的理解,就学校教育而言,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3、试阐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现代教育是资本主义革命时代大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之后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与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更新其内容和形式。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如下:

⑴生产性。主要体现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①主要表现在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使现代科技与现代生产相结合,以促进生产与科技双向发展。

②从个体发展来说,使劳动者把学习现代科技理论与从事现代化生产劳动实践结合起来,从片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从社会发展来说,就是使教育事业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

应,使生产加速发展,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⑵民族性。体现在世俗化、普及性及平等性上。①教育走向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享受和利用。②教育逐渐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③更多的人能够参与教育管理。⑶科学性。从内容到手段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①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②拥有现代科技手段,教育信息网络化。③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互相结合。⑷革新性。①为了使教育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现代教育改革特别探索新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在世界各国掀起高潮。②教育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教育不断逼近理想目标。③对现代人的素质结构设计,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4、略述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答: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具体表现如下。(一)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直至最终消灭文盲,从而保证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目标的实现。(二)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小学教育属于普通基础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总之,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在这个阶段,儿童将发生三个方面的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转化;三是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转化。这些转化可以使儿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认识范围,从而对于促进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因此,小学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重要的启蒙作用。具体表现在:①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②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③在品德形成方面的启蒙作用。

六、实例分析

一小学生到了五年级,学习成绩仍很差,望子成龙的家长得知升学无望后,便动员孩子退学做生意,孩子十分乐意。孩子的老师得知此事后,心想:孩子极其家长都不愿学了,何必留他呢?留下反倒影响升学率。于是,同意孩子退学,请问他们的做法对吗?

答: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带有法律规定性和强制性,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无权自愿放弃;家长、老师有责任帮助其接受义务教育,而不能采取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尤其是教师,怕孩子影响升学率而同意其退学,更是错误的。因为小学是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强制性,故应从“应试教育”向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转轨。

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教育:就学校教育而言,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两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二、填空

1、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2、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古代教育现代教育

3、社会发展功能人的发展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社会功能

4、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创新性科教兴国三个面向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开拓思想实践能力崇高理想

5、基础地位启蒙作用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6、身体素质学习知识思想品德

三、选择题

1、⑴

2、⑵

3、⑶

4、⑵

5、⑴

6、⑴

7、⑶

8、⑶

9、⑵

10、⑵ 11、⑷12、⑴⑵⑶⑷

四、判断 1、× 2、√ 3、× 4、√ 5、× 6、√ 7、√ 8、√9、√10、×

五、问答

1、答:历史上有三种教育起源观。⑴生物起源观。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勒图尔诺和英国沛西·能,认为教育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即已存在,教育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此种观点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⑵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认为在原始社会中尚有独立的教育活动,教育起源

于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当然,模仿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不单是模仿,人类的模仿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区别还在于它的意识性和目的性。⑶劳动起源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教育为人类社会特有,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等。

2、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造就人,人的基本特点是社会性。教育把社会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边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以达到生动活泼地创造性学习和全面和谐地发展。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从狭义而言,也就是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亦即学校教育。因此,对教育概念的理解,就学校教育而言,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3、

4、六、实例分析

第二章学校

一、概念解释

学校学制

学校文化是指有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二、填空

1、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教育教学_设施_和选定的教育内容实施教育教学__活动__,培养社会所需要的_合格人才_。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般简称_学制_。现代学制有三种类型:_双轨学制_、_单轨学制_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

3、中国教育史上第一学制系统产生于__1902_年,我国第一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_奏定学堂章程_》,通常称为“_癸卯学制__”。

4、学校与企业的区别在于_设置目的_不同,_调节手段_不同,_与政府关系_不同,_产出_不同。污染

5、学校文化从其形式来看,可以分为_精神文化_、__制度文化_和__物质文化_三类,前者包括__学生______文化和______教师__文化,主要是以人或人际关系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态,其次是指___学校中的规范_____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后者是指____学校物质环境____所构成的一种文化。

6、学校管理中有两种沟通形式:__正式沟通_、_非正式沟通_。

7、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有:_思想品德教育管理_、_教学工作管理_、_教务行政管理_和_总务工作管理_。

三、选择

1、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 B )

①中国②欧洲

2、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称为( C )

①壬子癸丑学制②壬寅学制③癸卯学制

3、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A )

①学校制度文化②学校精神文化③学校物质文化

4、同级机构间的交流、协商属于( A )

①正式沟通②非正式沟通

5、在学校管理中,如果沟通的中间环节过多也会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丢失或变形,这是由( C )造成的。

①主观方面的障碍②客观方面的障碍③沟通渠道方面的障碍

6、聘任教师职务应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为( C )

①一年②半年③三年

7、依靠行政组织和领导者的权力,通过强制性行政指令等手段,直接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管理方法是( A )。

(1)行政方法(2)法律方法(3)强制方法(4)说服方法

8、“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1)大众性(2)公平性(3)终身性(4)未来性

9、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B )。

(1)教学活动(2)沟通(3)教劳结合(4)协调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B )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学校绩效 (3)经济效益 (4)提高教师积极性

11、我国现代学校制度产生于( A )

(1)清朝末年 (2)民国初年 (3)新中国成立初的1957年 (4 )1976年十年浩劫结束后

1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BC )

(1)互访 ( 2)家长会 (3)家长委员会 (4)民主评议

13、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BCDE )。

(1)作出判断评价(2)信息传递(3)控制(4)激励(5)情感交流

四、判断

1、现代小学的发展比大学和中学要晚得多。(对)

2、我国现代学校极其制度是从西方引进的。(对)

3、壬戌学制首次规定的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现在仍被广泛采用。()

4、学校仪式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对)

5、学校领导必须以主要精力和时间抓好学校教学工作。()

五、简答

1、一所学校应具备怎样的基本条件?怎样理解学校的公益性?

答: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学校公益性具体表现为: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②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③还涉及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

茧自缚

2、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3、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哪些方面?

答: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①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②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③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④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4、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①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②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③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④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六、论述

为什么说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如何互相配合?

练习与思考答案:

一、解释

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

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级别和横向的学校类型构成。

学校文化:是指有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二、填空

1、设施活动合格人才

2、学制双轨学制单轨学制

3、1902 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4、设置目的调节手段与政府关系

产出 5、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学生教师人或人际关系学校物质环境学校中的规范 6、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7、思想品德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三、选择

1、②

2、③

3、①

4、①

5、③

6、③

7、(1)

8、(3)

9、(2)

10、(2) 11、(1) 12、(1)( 2)(3) 13、(2)(3)(4)(5)

四、判断

1、√

2、√

3、╳

4、√

5、╳

五、简答

1、一所学校应具备怎样的基本条件?怎样理解学校的公益性?

答: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学校公益性具体表现为: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②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③还涉及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

2、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一所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该学校特色的鲜明表现。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独特的学校制度会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3、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哪些方面?

答: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①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②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③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④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4、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①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②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③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④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六、论述

为什么说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如何互相配合?

答:可从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来说明这一问题。①如果儿童的社会交往是在不健康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则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儿童身心各方面都尚未成熟,同什么人来往,参加何种群体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同时这种交往由于彼此年龄相仿,又有共同的语言和兴趣,感情纽带较牢固,一般不易摆脱,对其成长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小学生的社会交往,既不应一概否定,又不能任其自由存在和发展,而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儿童正确择友和发展朋友交往。②由于社会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一个儿童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会受到先进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可能受到没落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侵蚀。因此,为了保护儿童的健康发展,就应当在大力宣传先进道德的同时优化社会环境,消除一切没落道德的残余,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③社会文化对儿童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能改变、净化、和鼓舞人的灵魂,也能损害、压抑和毒化人的灵魂,对成长中的小学生尤其如此。因此,在发挥社会文化的教育作用的同时,社会应当干预儿童所接触的社会环境,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综上所述,为了使教育保持一致性,整个社会都要负起教育的责任,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保证儿童的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如何互相配合呢?①学校与家长应当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建立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和互相配合的紧密联系,建立起共同的教育目标,协调好学校与家庭两方面的教育力量。学校对家庭的指导并不单纯是提要求、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应注意与成绩不良学生家长的联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②学校应主动了解、研究社会,把与社会教育的互相配合和支持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应定期开会讨论、研究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问题,并有专人与校外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保持联系。学校可邀请校外教育组织的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参加学校研究教育工作的重要会议。校外的社会教育组织也应有专人与学校保持联系,主动了解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向学校汇报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如下: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

给予具体的指导。3.学校利用各种社会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第三章学生

一、名词解释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辐合论

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与社会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和变化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在遗传决定论这一思想中,有代表的观点包括_基督教的“原罪说”、_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 _和_中国古代的儿童观_。

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_英国教育家洛克_和_美国心理学家华生_。

3、与皮亚杰的心理学比起来,杜威的儿童发展观_在注重儿童作为_发展主体的地位_同时,更强调_环境条件_,尤其是_教育情况_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

4、正确的儿童发展观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点:_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_、_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_、_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_和_把握儿童发展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_。

5、儿童的发展包括_心理发展__和_生理发展__两方面。

6、儿童发展表现出如下五种普遍特点:_顺序性_、_不平衡性_、_阶段性____、_个别差异性_和__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__。

7、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要遵循如下几项基本原则:__要尊重儿童的感受__、_要尊重儿童的选择__和_要鼓励学生的创造_。

8、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_自身的发展_。

三、选择题

1、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生来会打洞。体现的是(B)观点。①教育万能论

②遗传决定论③中国古代儿童发展观

2、“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体现的是( C )观点。①二因素论②遗传决定论③环境决定论

3、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儿童的主体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这是(C )的结论。

①洛克②华生③皮亚杰④杜威

4、“教育即增长”、“做中学”、“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是(D)的理论。①柏拉图②华生③皮亚杰④杜威

5、(D)是儿童发展的源泉。①儿童的集体活动②主题班会活动③主题队会活动④儿童主体的活动

6、(B)的研究成果,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①皮亚杰②杜威

7、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规律的反映。

①顺序性②不平衡性③阶段性④个别差异性

8、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ABC )

①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②重视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④教育目标要真实反映社会发展。

⑤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四、判断

1、遗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只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对)

2、儿童的主体活动,是儿童依据自我调节的能力水平,对与自己有关系、也有意义的内外刺激进行反应的过程。(对)

3、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及儿童如何反映这个环境决定着儿童个体发展的现实性。

(对)

4、顺序性是指在儿童的发展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对)

5、儿童发展的阶段性,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对)

6、教育与儿童的发展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也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对)

7、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只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8、学生接受教育只是以学生客体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错)

9、根据儿童发展个别差异性特点可采用“勤能补拙”的方法。()

10、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只有真正尊重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时才能真正实现。()

11、教育的成功,毕竟要以教育目标在儿童发展的结果中得到体现为标准。()

12、支持每一个学生按自己的特点去发展,这是实现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根本性教育目标的保证。(对)

13、创造是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发挥的根本途径,也是个人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根本途径。(对)

五、简答题

1、历史上有哪几种不同的儿童发展观?谈谈你的看法。

⑴遗传决定论。包括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中国古代的儿童观。⑵环境决定论。包括“教育万能”和外界刺激的性质对于儿童行为影响的重要意义所提出的环境决定儿童发展的观点。⑶辐合论。认为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决定因素两种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作用各不相同,不能互相代替

2、儿童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综合考察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儿童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⑴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为基础的;⑵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⑶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⑷把握儿童发展需要澄清几个问题:儿童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两个字的就可以概括得了的;儿童的发展是其心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儿童的发展也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总之,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试述儿童发展的特点?

儿童发展表现出如下五种普遍特点:⑴顺序性。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⑵不平衡性。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⑶阶段性。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⑷个体差异性。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点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个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种表现于个体发展方面的差异性,来源于个体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别。

⑸分化和互补的协调性。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

六、论述题怎样正确理解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七、实例分析

某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对某课题深钻教材,引经据典,上课滔滔不绝讲解课文,偶尔只喊个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而学生不知所云,使原本成为一堂儿童主体活动的课效果事与愿违。请问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有哪几种?试用儿童主体活动理论分析。

1、该四年级语文老师教学效果事与愿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⑴尽管该老师深钻教材,可能没有科学地处理教材。⑵尽管该老师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讲课;可能没有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的知识水平讲课;⑶尽管该老师偶尔也喊个别学生回答问题,而学生不知所云,更说明该老师不注重学生实际,只喊的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没有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挥主体性出发。归纳起来,充分说明该教师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认识在教育过程中,儿童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接受教育也必须以学生主体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现代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儿童主体的自我调节活动。外界的环境刺激,只有被主体选择,成为主体的反应对象时,才会对主体的发展产生影响。教育的成功,毕竟要以教育目标在儿童发展的结果中得到体现为标准。而该老师钻研教材、讲课、提问基本上是以教者出发,没有考虑备课与讲课的知识能否被学生主体选择,当然就不成为学生主体反应的对象。故此,原本成为一堂儿童主体活动的课,效果却事与愿违。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遗传决定论:认为人性个体的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决定的,这种主张被称之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

辐合论:也称为二因素论。这种儿童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互相代替。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与社会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和变化的过程。

二、填空题:1、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2、英国教育家洛克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3、儿童发展观发展主体的地位环境条件教育情况

4、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把握儿童发展需要澄清几个问题(儿童的发展

不是简单的“变化”两个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儿童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儿童的发展也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

5、生理发展心理发展

6、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7、要尊重儿童的感受要尊重儿童的选择要鼓励学生的创造 8、自身的发展

三、选择题:1、② 2、③ 3、③ 4、④ 5、④ 6、②7、②8、①②③

四、判断: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五、简答

1、⑴遗传决定论。包括基督教的“原罪说”、柏拉图的人分三等论、中国古代的儿童观。

⑵环境决定论。包括“教育万能”和外界刺激的性质对于儿童行为影响的重要意义所提出的环境决定儿童发展的观点。⑶辐合论。认为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决定因素两种对儿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二者作用各不相同,不能互相代替。

2、综合考察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儿童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⑴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为基础的;⑵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⑶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⑷把握儿童发展需要澄清几个问题:儿童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两个字的就可以概括得了的;儿童的发展是其心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儿童的发展也不等同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总之,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儿童发展表现出如下五种普遍特点:⑴顺序性。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⑵不平衡性。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⑶阶段性。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⑷个体差异性。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点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个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种表现于个体发展方面的差异性,来源于个体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别。⑸分化和互补的协调性。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

六、论述题

教育学探讨和研究儿童发展问题的目的是:通过揭示儿童发展的事实本身,为现实的教育服务,使教育活动减少盲目性和主观性的干扰,为儿童的发展创造出更生动、更具感染力的环境条件,加快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优化儿童发展的结构,让儿童的发展能够更多地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

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为儿童发展服务的;他们之间也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育仅是实现发展的特殊手段,表现于教育活动目的的设置、方法和内容的选择,都是以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科学性认识为基础,因为它考虑并顺应了儿童发展规律,所以,与同样能够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和一般性的社会人文地理条件等相比较,教育的影响力更强大,更具有决定性。所以说,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加速儿童身心发展的善良本意能否转化为现实,一是要看教育是否真实地顺应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二是要看教育工作者给学生提供的教育内容、方法等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社会的需求,使其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相一致,即教育的科学性。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具体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以把握:①教育目标要真实反映社会的要求②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③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④尊

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⑴要尊重儿童的选择;⑵要尊重儿童的感受。⑶要鼓励学生的创造。

七、实例分析

1、该四年级语文老师教学效果事与愿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⑴尽管该老师深钻教材,可能没有科学地处理教材。⑵尽管该老师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讲课;可能没有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的知识水平讲课;⑶尽管该老师偶尔也喊个别学生回答问题,而学生不知所云,更说明该老师不注重学生实际,只喊的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没有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挥主体性出发。归纳起来,充分说明该教师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认识在教育过程中,儿童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接受教育也必须以学生主体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现代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儿童主体的自我调节活动。外界的环境刺激,只有被主体选择,成为主体的反应对象时,才会对主体的发展产生影响。教育的成功,毕竟要以教育目标在儿童发展的结果中得到体现为标准。而该老师钻研教材、讲课、提问基本上是以教者出发,没有考虑备课与讲课的知识能否被学生主体选择,当然就不成为学生主体反应的对象。故此,原本成为一堂儿童主体活动的课,效果却事与愿违。

第四章教师

一、解释概念

教育机智教师资格

1、教育是与人类共始共终的_社会实践活动_。

2、教师的社会作用是:①_通过教育活动选择、提升、传播和创造人类文化_②_通过向教育者传播文化知识以培养人_③_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_。

3、_学校是进行人类文化的_代际交接和传承的场所, _教师则是进行人类文化的_是代际交接和传承的执行者。

4、_培养人与传授文化知识的比较_是教师职业的更为本质的社会职能。

5、所说的培养人,是指培养和发展人的_素质_。

6、人的素质包括_国民基础素质_、__各种专业_、_职业_。

7、国民的基础素质主要包括_思想道德素质_、_智能素质_、_身体和心理素质_、劳动与生活技能素质等

8、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创新将成为发展高新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_基础_,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将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_关键_。

9、教师劳动的特点是:①_复杂性_②_创造性_③_示范性_④_长期性_。

10、教师素质包括:①_文化素质_②_教育素质_③_职业道德素质_、④_思想政治素质__。

11、掌握小学语文、数学两门主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对小学教师的__基本要求__。12、教育素质包括①_教育理论知识_②_教育实践能力_③_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_④_教育科研能力_。

13、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包括①_爱岗敬业_②__热爱学生__③_严谨治学_④_团结协作_⑤

_____为人师表____。

14、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_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_”的“_教师中心论__”,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主张“__教育把儿童当作太阳_”的“__儿童中心论__”。这两种学说长期争论,对西方师生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有很大影响。

15、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是:①_民主平等_②_尊师爱生__③_心理相容_④__教学相长__。

16、学生对教师_尊敬相赖_,教师对学生__关心热爱__,是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

17、_爱生__是尊师的基础,_______尊师__是爱生的结果。教师是教育者,他在建立尊师爱生新型师生关系中起__主导作用_。

18、要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学校良好师生关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_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_②_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来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_③_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的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