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徐竞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徐竞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艺术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徐竞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几点困境,尝试运用艺术治疗的理论与技术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之中,包括音乐治疗、绘画治疗和文学治疗等,向学生提供多元学习的机会,让大学生们在不同的主题下对自我有更深入的探索,尤其在自我意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正向效果,同时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表现力.

关键词:艺术治疗;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设计

作为一个主要从事临床心理咨询的工作者,这些年里笔者主要以艺术治疗的心理咨询方法来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实践证明,艺术治疗在个体咨询、团体心理咨询中对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心理咨询技术。积累了一定经验后,笔者开始研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中结合艺术治疗的理论与技术,意在把艺术当做体会个人内在情感和获得心理学外在认知的桥梁。

一、什么是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Art Therapy)是“艺术心理治疗”的简称,包含了舞蹈、音乐、绘画、戏剧、说故事、诗歌、书写等具体方式.根据美国艺术治疗师协会之定义:艺术治疗提供非语言的表达与沟通机会。在艺术治疗之领域中有两个主要取向:一、艺术创作即是治疗:透过创作的过程,缓和情感上的冲突,提高当事人对事物的洞察力或达到情绪净化的效果;二、把艺术作品应用于心理状态之分析,对作品产生的一些联想,有助于个体维持个人内在和外在经验的和谐,使人格获得重整。以上两种取向都是把艺术当做表达个人内在和外在经验的桥梁。

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和导向主要是精神分析学说.艺术治疗的一系列概念,如象征、转移、投射等都来自于精神分析理论.艺术治疗作为一种令人放松和舒缓的形式,与其他的治疗方式和技术相比,更容易使当事人降低防卫心理,使得潜意识的内容更加容易显现,使治疗师更好地统整当事人的情感和意念。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看,艺术是对被压抑的心理能量发泄需要的满足, 它本身就是能量发泄的意象活动的物态化,艺术需要,是追求情感形态的自我实现,是自我被压抑的各种欲望的升华,艺术接受的过程基本上是情感活动,诉诸的是人的心灵,任何时期,艺术表达都是人最自然的内心情感的流露。

因此,艺术治疗的价值与功能在于以情冶情,帮助当事人对情绪的释放(或宣泄)、调节、转移和升华等,使他们超越生存困境,消解精神障碍,打破旧的心理图式,改善人格.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困境

1.课程定位不清,教学目标不明确

很多高校虽然应主管部门要求设立了此课,但并没足够重视,缺乏课程建设的专业团队.普遍存在师资匮乏、教学时数少、内容多、上课时间零散、授课班额和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完备的现象。使很多教学内容无法实施,课程流于形式。在教学理念上,也有部分课堂上出现围绕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然后围绕问题组织教学。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偏离了防治性、适应性及发展性的综合性目标.笔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应以资源取向而非问题取向的教学理念,更有利于大学生人格完善与全面健康发展的长远目标。更有学校因为缺乏对教学团队的筛选,很多缺乏专业背景的教师将此课与德育、思政教育混为一谈。很多学生也有观念上的误区,如有学生认为此课是给心理有问题的同学设置的等.运用艺术

治疗的元素到课堂中,可以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资源取向的理念指引下,更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

2。教学方法、过程和内容都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此课程都是大班课,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授课也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偏重知识性陈述。心理课程,只有深入到听者的内心,或者听者如果能感受到在课程中,自己被关注到,才有可能起作用。认知上接受意识层面的知识,往往在学生回到生活中后无法起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是近两年的事情,心理健康课是门面对心灵的课程,应把尊重每个人的独特的心灵成长和人格完善。或许大班上课,师资紧缺与大学生需要在心理健康课程中有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在近些年来会暂时存在.运用艺术治疗的元素到课堂中可以满足听课者的个体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了兴趣和热情?

3。课程评价体系的问题

此课程的评价体系也是个需要讨论的问题,课程的目标是希望每个人在此过程中获得心灵成长和人格完善作为主要评价目标,淡化同学间评比,重视个体的纵向发展。这就意味着课程的评价是质性、动态、多元的,没有统一不变的标准。艺术治疗中的很多技术都能运用到课程评价体系中,还能用来设计该课程对大学生人格成长是否有效的前侧、后测的测验。

大学生的艺术治疗作为一种有其独特作用的方法,将其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之中,加深学生的心理体验,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运用艺术治疗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艺术治疗的形式很多,任何一种艺术门类都可以成为心理治疗的手段。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有文学治疗、音乐治疗、舞蹈治疗、绘画治疗、游戏治疗与戏剧治疗等。这些治疗理论与方法都可以渗透在高校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之中,以帮助大学生理解、接纳、改变他们所面临的一些成长问题。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的一些做法。

(一)音乐治疗的应用设计

音乐以它独有的美感与韵律直击人的心灵。音乐治疗是用音乐刺激感官、宣泄情绪、抚慰心灵,以恢复、保持及改善个体心理及生理的健康。音乐治疗将稳定、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物化成音乐,从而感染人的心灵,激活潜意识的创造力,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在生命教育中,我会用“子宫里的声音"录音,结合年龄回溯的技术,带领大家去体会自己生命原初的感受,用莫扎特的安魂曲来体验未来生命告终时自己的葬礼和宣读自己的墓志铭.在讲解情绪管理章节中,我会播放11分钟的大海的声音,用大海的平静与广阔意向来体验接纳与包容,用大海拍打礁石的声音来体验愤怒与宣泄,用在沙滩上写下并被海水冲走的意向来解决内心的愧疚、爱与羞耻罪恶感,用在沙滩边关上一扇门来体验与过去的创伤暂时告别,用开启一扇门来象征走向未来.最后用登上邮轮扬帆起航来体会生命的动力与加强动机。在压力管理章节中,我会用溪水山林的音乐,先引出爬山过程中的艰辛与坚持,在用中途休息,整理行囊来隐喻应对压力过程中的取舍与调整问题,最后用电影《海上钢琴师》的原声音乐来描述整个人生进程中的感悟等。在讲述支持系统与团队协作时,我请大家齐唱《隐形翅膀》来寓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对飞向未来的翅膀,其中一只翅膀表示着我们内在的优秀品质与力量,另一只翅膀代表了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等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学生去发现、发展这对天使的翅膀。在提升自信训练中,我会带着学生一起来跳一支简单的舞蹈-—《我是真的很不错》等等……

主要通过“热身-聆听-分享—重构"等环节来实现。热身就是引入环节,全体学生站起

来,跟随老师在轻松快乐、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中自由摆动,放松情绪,进入主题学习。聆听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播放音乐,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语带领下去体验、感受。分享环节是让大家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重构是在音乐的旅途和思维的碰撞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重新整合自己。在课堂中运用音乐治疗应该注意的是:①选择合适的音乐;②选用合适的引导语营造氛围;③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与聆听;④尊重不同的见解等.

(二)文学治疗的应用设计

文学以角色呈现的精神世界通过内摄(introjection)影响了接受者的内在方面,使后者在具有参照性的支持中不知不觉地矫正着自我不良的情绪倾向。我在课堂中运用的最多的是请学生来创作并讲述贴近他们自身问题的隐喻故事.隐喻(metaphor)一词源自希腊语metaphora,意为“传递”,即将真实的事物用影射、模拟的方式传达出来.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为自己的问题来创作一个隐喻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不仅帮助了学生本人,还让其他同学也得到启发。相关心理研究发现,人对故事本身产生反应的是左脑(意识),而对故事的结构、节奏、语调、内隐情绪等进行反应的则是右脑(潜意识).学生无论是创作故事,讲故事,还是听故事,他们的意识在积极理解故事内容,但潜意识却同时接收到大量的隐喻信息.运用隐喻故事来“讲道理",学生觉得不枯燥,很开心又很有诗意。例如,有一学生这样讲他的故事:鸟国举行飞行大赛,许多鸟飞累了就放弃比赛。天空只剩下老鹰,它以为自己赢了,却发现有只小鸟飞得比自己高。但小鸟说老鹰才是冠军,是老鹰一路载它上来,满足了它从最高的天空看世界的心愿.这位学生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他说原本他认为自己是雄鹰,现在他觉得自己不过是老鹰背上的小鸟。老鹰又是谁呢?是自己的父母、老师、朋友和他的合作团队。过去总是自恃其高,令很多身边的人对自己有抱怨,甚至是批评,故意不合作,与父母的交流也很少,而今他对自己更有察觉了.

操作要点是首先要教会学生收集相关行为、想法与情绪资料,同时也要收集自己拥有的积极资源,这样编写的故事才具有积极发展性的导向,而不仅仅是在抱怨。其次要选取一些普遍大家关注的问题的故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他的隐喻故事,引发更多同学的共情,故事从困境开始,中间要有探讨与问题解决有关的方法隐喻的内容。最后要与学生们讨论,建立故事与事实的关联,争取将故事治疗的效果作用于大家的日常生活。隐喻疗法的具体方

式很多,比如我还会让学生来续写一个文学作品,朗诵一首诗歌等。

需要注意的是:①涉及学生个人作品的表达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与意愿;②不宜随意诠释学生个人的作品,不做野蛮分析.③引导其他学生在讨论学生的作品时,不做评价,只谈感受或者启发.

(三)绘画治疗的应用设计

绘画可以让学生表达出用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内心世界.方法是让学生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的工具,一方面纾解、调整内在的情绪或困扰,另一方面透过这样的绘画表现透露出学生的内在问题以提供给教师,并进一步探讨这个教学班级中学生的内在困扰与需求。所以,绘画提供了一个将个人的感觉外显化的工具,并透过它影响原本坚固的自我防卫。绘画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自我分析技术,是有效的心理测验和心理治疗方法,将其

应用到心理健康课程中,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意识水平,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绘画治疗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很广,可以在任何一个专题中应用,如在“自我意识”的学习中画“自画像”、“家庭树",在“人际交往”的学习中画“宿舍金鱼缸”,在“情绪管理”的学习中可以自由作画等等。既然绘画是一种心灵的投射,通过画面的形状、色彩、构图、线条等等可以判断出此时自身的一些问题,掌握一些自我分析的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作画—交流-分析-总结"等环节来实现。作画是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作品的主题,学生围绕主题自由创作.接着小组内相互解释、交流自己作品所表达的意义.接下来是根据老师所提供的分析方法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分析和相互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自我及掌握基本的作品分析的方法。总结部分是由老师对个别同学的作品进行讲评,并对同学们在自我分析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运用绘画疗法不要求学生必须有绘画的基础。画自己所想的,充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自由地宣泄自己的情绪,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能有所领悟、理解并丰富自己的情感,调整和提升自己的自我认识。

同时,我在第一节课程中会请学生画一张“房树人”,在课程结束后再画一张“房树人”,这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心理投射测验,可以从中反映出学生人格基本面貌,前测可以对心理健康筛查工作做个辅助参考信息,而两张画的对比可以作为对心理健康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参考信息.

作为心理健康课程的期末考核,我也将引导学生对自己前后两幅画进行观察与体会,编写一个有关自己心灵成长的故事,里面的主角是“房子、树、人”。

在心理健康课堂上运用艺术治疗的方式还有很多,例如,我运用戏剧治疗、游戏治疗的一些技术,运用在人际沟通与交流章节中,主题涉及“爱的五种语言”、“道歉的艺术"、“争吵的智慧"、“提升第一印象的能力”等主题.而每一种艺术治疗的具体方法的操作模式也是可变的,可以根据授课主题及教师的个人风格灵活改变.以上仅仅是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课程教学中订立课堂的伦理与规范很重要,在无论是在面向小组或是全班的交流、分析、分享中,事先必须订立规范:一是保密原则,二是尊重他人的作品,三是不打探隐私,四是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感觉到是在一个安全的、温暖的环境里,这样才可以敞开心扉,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高职学生就业压力下的心理健康塑造机制

高职学生就业压力下的心理健康塑造机制 [摘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学生面临自卑的挫折心理、激烈的竞争压力、同辈的对比压力等就业心理问题。对此,可采用个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团体互动辅导、网络匿名辅导四类心理塑造方式及建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构建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方式、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设施、巩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体系四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塑造高职学生就业压力下的心理健康机制。 [关键词]高职就业压力心理健康培养塑造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受到特别重视。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群体相对于其他本科大学生而言,有其十分特殊的特点。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比普通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小3~4岁;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学习环境、教学环境以及今后走向社会的发展空间,都与普通大学生有着较大差别。个体自身的差异、其所处的环境以及接触的群体对象的差异,导致高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差异。与此同时,这也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该引起特别重视。 近年来,围绕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国内有众多学者纷纷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积极健康心理教育是近年来被提及较多的一个概念,也是较为被大家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一种心理教育模式。对高职学生而言,培养、建立积极的心理品质,拥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应金萍、徐竞等人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趋势及对策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钟兰祥、蒋育洋等人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院校教育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当前网络环境冲击下带来的新情况;张旭新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 为了更好地研究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建立更为全面的面向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心理培养和塑造的教育模式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心理健康论文(最新3篇)

心理健康论文(最新3篇) 心理健康论文篇一 一、强化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对策 1.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 现阶段,大部分高中生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学生缺少心理健康常识。因此,为最大限度减少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发生机率,学校应积极开展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实践活动,主要应当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注重理论基础的同时,也应定期开展实践活动课,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基础转变为实践应用,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应依据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调适方法,以免学生心理产生偏差。因此,要想确保心理健康课程的顺利开展,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合作、努力,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 (2)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学校应当设立心理咨询室,并且给予心理咨询室大力的支持。对于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咨询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并且教会学生如何缓解学习压力,使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和生活。 2.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现阶段,伴随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教育部门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完善教学方法。在以往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改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强调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白话文·》中。 3.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效率,但是,现阶段,在高中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素质较差,这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因此,学校应当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改进和完善教师的认知水平,不断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方式可以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例如,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座谈会、交流会等等。此外,学校还应不断引进专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师,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以使教师能够全新的投入到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 4.重视家庭、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 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受学校教育因素影响,也会受到家庭和社会因素制约,因此,为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和社会方面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家庭因素分析,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这会加大孩子的学习压力。因此,家长应依据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孩子制定学习目标,以免孩子产生心理压力。此外,为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应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避免为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2)从社会因素分析,对于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也会受社会风气影响。在高中阶段,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在此阶段,很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国家应为高中生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社会存在的不良风气,应当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遏制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 二、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新时期如何强化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我们能够看出,高中阶段,学生存在很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为确保学生心理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合作。国家应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社会环境,消除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为孩子营造和谐的成长氛围;学校应转变教学理

情境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李娟美) 一、实施背景 情境教学是基于情境认知的一种学习方式,能避免对知识的遥远感和抽象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氛围里体验着知识的构建与情感的升华,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在教学中合理的应用情境创设是新课改形势下教学应关注的重点。 心理健康课程目标是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但心理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抽象的,内隐的过程,上好一节心理健康课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时应加强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 二、主要目标 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有目的地运用或者创造出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此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充分促使学生把认知信息转化为情化信息,促使学生在情趣中进行学习,全面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让师生之间通过共同创设的教学情境,达到情感交流、心灵沟通、丰富体验、促进认知。 三、情境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一般分为自然情境,形象情境,实验情境,和问题情境四种。 (一)自然情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自然情境就是让学生充分地亲临其境,努力为其营造出一种纯自然的环境,从亲自体会、切身感受中激发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参观博物馆展览、现场观摩教学、校外游览风景区等,在我的教学《认识心理咨询》中我将学生带出课

堂,走进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让学生通过观察咨询室中的一花一草、一桌一椅,各个功能区的设置和标语,向学生介绍各个心理辅导老师的情况等,使学生改变对心理咨询不了解甚至是误解的情况,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及时寻求帮助。 (二)形象情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形象情境就是利用教学课件、录像视频、电影动画、物体模型、挂图等教学辅助手段, 充分发挥其形象思维的功能,把学生引进科学研究的殿堂。这个方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使用是非常普遍的,导入方面通过与课堂相关知识的视频展示,既直观又便捷,如我在讲授《和谐人际》一课中给学生展示了视频《狼孩》——1920年10月,在印度米德那波尔地区的个狼洞里,有两个“狼孩”,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与人一样,但行为举止却完全和狼一样,他们白天睡觉,夜晚活动,常常像狼那样嚎叫,他们用四肢爬着走路,用手直接抓食物送到嘴边吃。人们把这两个狼孩救出来之后,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他们身体的生物系统是正常的,虽然营养不良。于是研究者就在人类的正常社会环境里对其进行训练,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然而,其中一个狼孩不幸死亡,另一个在四年之后(大约七八岁)才开始能够讲一点点话,智力水平也才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婴儿的智力。 通过狼孩故事的分享,使平时学生在学习中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变得形象生动,懂得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三)实验情境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过程 一个教学实验就是教学的一个完整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出主题鲜明且丰富有趣的演示实验,以便把学生的好奇心快速引向求知的欲望,从而让其开

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于掌握各科知识和各种技能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科学地分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学中,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可以起到优化课堂效率,对减轻学生负担,对提高教学成绩会有很大的帮助。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学生做有效的沟通,尽量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一.分析学生心理特点,备课中加工、处理好教学信息 按认知心理学中“最近发展区”理论,巧妙设置疑问。为搞清这些问题一是过去的经验,二是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备课。在备课之前首先要“备人”,也就是说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上课前要尽可能在课前搜集学生的意见,如预习中的疑问等。只要取得了有效的前反馈信息,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会马到成功。 二.控制课堂气氛 教师应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手法,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做法: 1.课堂上多设置一些活动性项目,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 2.给予适当的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这个对于低年级学生十分见效。 3.在课堂上准备一些有趣的素材,比如和课堂教学有关的剪纸,贴画等等。 三.减少学生心中的不确定因素,树立学习的信心 一切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心理,做到因材施教,让他们有那种“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感觉。在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心中的不确定因素就会越来越少,因此他们的自信心也被逐渐地被提高,从而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学的运用,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变化规律,提高教育效率,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微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是一种以短视频为载体,结合电子教材、互动教学和互联网技术的教学形式。相 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具有时间灵活、内容简洁、形式多样等优势,在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微课可以提供具体的案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微课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讲 解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例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可 以帮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心理问题的存在和解决方式,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微课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和需求,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微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定 制化教学,比如提供不同的学习路径、设置学习目标、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等,让每个学 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并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的学习。 微课还可以促进交流和互动。微课可以通过设置问答环节、讨论板块等方式,鼓励学 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并与其他学生进行 讨论和交流,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还能够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 解和运用。 微课还可以提供学习资源的共享和传播。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受制于教育资源的 有限性,学生们很难获得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而微课的形式可以将优质的教育资源 上传至互联网平台,供更多学生进行学习和借鉴。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微课在校内学习,还 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丰富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 微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通过提供具体案例、个性化学习 方式、促进交流和互动、资源共享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 高他们心理健康的水平。微课仍然是一种新形式的教学方式,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以完善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例谈情绪类绘本在小学低段心理课堂和家校合育中的应用—以绘本《生气汤》为例

例谈情绪类绘本在小学低段心理课堂和家校合育中的应用—以绘本《生气汤》 为例 摘要:作为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在小学心理课堂和家校合育的实践中,发 现情绪问题是孩子和家长的共同问题,也是引发亲子矛盾的主要来源,如何帮助 孩子和家长管理情绪,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实践中发现情绪绘本故事有很好 的利用价值,不仅可以在心理课堂上实施,也可以在家校合育中起到作用,本文 将以《我生气了》这一情绪绘本为例,对此进行阐述,同时提出一些探讨与建议。 关键词:绘本;情绪类绘本;心理课堂;家校合育。 一、定义 1. 绘本定义。 绘本,picture book 指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 1. 情绪类绘本定义。 情绪类绘本,指以情绪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绘本。 本文以《生气汤》为例,该绘本讲述了一位名叫霍斯的孩子在学校发生了 “一箩筐”不如意的事,回到家后很想打人,于是踢了一朵花,妈妈看见以后没 有责怪他,而是带着他煮了一锅清水,对着水吐舌头、吼叫,将情绪发泄于水中 的故事。绘本中,妈妈为这锅水取名:生气汤。 二、采用绘本教学的设想

作为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情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情绪、认识情绪、表达情绪、调试情绪、管理情绪。在认识“生气”情绪时,我思考怎么让孩子们能够对该情绪有更好的理解,怎么样引导他们探索 调试情绪的方式呢?于是,我试着引入了绘本《生气汤》。 三、情绪类绘本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在尝试过几次后,我发现,绘本的引入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第一阶段,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在讲解生气这一情绪的时候,我用绘 本《生气汤》作为导入,让学生看到主人翁“霍斯”遇到的心烦的事情,最后情 绪积累,导致霍斯很生气。在呈现绘本的一刻,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上一个教学环 节回过神来,丰富的绘画色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家注意力集中在绘本上。学生一边听我简单介绍故事情节,一边通过绘本的丰富画面,感受霍斯的情绪变化。 (二)第二阶段,促进学生感受情绪。绘本的色彩丰富,画风可爱,让学生 能直接从画面中看出霍斯的情绪变化,能更好的理解情绪。同时,在后半部分的 调试情绪阶段,绘本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霍斯和妈妈的情绪宣泄,让学生也能 从中感受到情绪宣泄时的快乐和宣泄后的放松。 (三)第三阶段,引发学生回忆情绪。讲述了绘本中霍斯发生的事情,孩子 们感受到霍斯的生气情绪,我引导孩子回忆自己的生气情绪,像绘本作者一样, 将自己的生气情绪写下来或画出来,用文字或绘画表达出来。有的孩子将“生气”情绪画成了气球,有的画成了大火;有的写到因为委屈而生气,有的写到因为难 受而生气。孩子们的这些情绪有的像霍斯一样来源于学校、有的来源于家庭;有 的是今天的事、有的发生于很久以前。这些情绪都因为没有得到调节而在不同程 度上影响着他们。因此绘本引发孩子们通过绘画或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将情绪疏 解了。 (四)第四阶段,带领学生调节情绪。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摘要】 本文通过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旨在探讨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心理健康教 育的重要性。然后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课堂教学的效果。最后总结课 堂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呼吁加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章立场秉持正面看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的态度,致力于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重要性、现状分析、必要性、 内容、方法、问题、案例分析、效果、意义、未来发展、呼吁、加强、工作。 1. 引言 1.1 介绍文章内容 本文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进行浅析,围绕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教育的必要性、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中应 注意的问题以及效果进行探讨。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将更加 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 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1.2 概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能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在大学生阶段,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种种挑战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只有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们才能获得正确的心理应对方法,提升心理韧性,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也是学生们了解心理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在当下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关注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1.3 阐述文章的立场和观点 本文立场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有力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浅析,可以发现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将结合多方面

共情技术在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共情技术在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作为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共情指的是理解并进入他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状态的 过程。在心理课堂中应用共情技术,能够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学习效果,增强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此外,还有以下优点:一,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通过共情技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更好地感知学生的 感受和焦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问题、 引导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反应和观点,调整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 生的需要,特别是对那些缺乏自信和动机的学生,经过共情技术的应用,他们会更加积极 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增强师生情感互动 共情技术的应用还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共情技术,不仅能 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程,还能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关怀和支持。通过积极和平 等的沟通,教师可以用友好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这种信任和互动关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 好的学习课程,同时在情感上也能够使学生感到安全和满足。 三,促进学生情绪健康 在课堂合理应用共情技术,还能促进学生情绪健康,并帮助学生更好的管理情绪。针 对学生焦虑、紧张等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倾听、理解和支持等方式,让学生 感到被理解和被关爱,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关怀和支持,这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 如何控制和释放情绪。 四、促进学生社会情感发展 共情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学科知识上的发展,同时能促进学生社会情感发展。通过共情技术应用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与自己的同伴相处,释放自己的情感,增加对他人的 共情能力,学会尊重、信任和支持他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更加积极地放松自己, 跟随教师的步伐去探索彼此之间的情感世界,培养自己的发展潜力。 总之,共情技术在心理课堂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 学生情绪与社交智能的发展。当前在授课和教育方法方面,强调人际关系,弥补传统的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好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

音乐治疗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治疗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音乐治疗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音乐治疗概述。 音乐治疗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它借鉴了音乐学、美学、心理学、临床医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精神康复和特殊音乐教育等领域。美国音乐治疗学家认为,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运用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动力的治疗关系帮助治疗对象达到健康的目的。音乐治疗借鉴了各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动力学派、存在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等的理论与技术。中国音乐治疗学家张鸿懿教授指出,音乐治疗是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肯定了心理学理论对于音乐治疗发展的支持作用。 2.音乐治疗的分类。 音乐治疗按其治疗形式可分为个体音乐治疗与集体音乐治疗。个体音乐治疗与个体心理辅导类似,通常是一对一的治疗形式,强调治疗师与来访者的治疗关系,适用于较深层次的心理辅导与分析。集体音乐治疗更加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动力关系。来访者在集体音乐治疗活动中与其他成员及治疗师形成多层次的互动关系,从而控制不良行为,建立集体意识与社会现实感。 音乐治疗按其治疗技术可分为接受式音乐治疗、再创造式音乐治疗以及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接受式音乐治疗以来访者聆听音乐、被动参与为主。再创造式和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以来访者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为导向,在各种音乐活动引发心理体验,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3.音乐治疗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有学者提出,儿童天生具有运用音乐进行交流的能力,可以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另有研究发现,音乐活动的内在结构具有调节认知和感知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个体建立自我约束。同时,音乐治疗相较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有其优势,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活动,帮助其关注内在体验、释放情绪。因此,将音乐治疗运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发挥音乐的非语言性优势,使学生在有组织的音乐活动中获得成长性心理体验,是一

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主要包含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当前人们压力巨大,各种心理问题频发。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热点教育心理学论文题目参考 1、浅谈培养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的体会 2、关于心理教育行为分析 3、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缓解办法 4、大学生逃课现象心里透视及对策 5、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6、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7、关于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8、论独生子女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 9、学校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10、初级中学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 11、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12、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浅探 13、试论学习理论家的人性观 14、错误在学生学科学习中的地位 15、教师的学生观及其对教学成效的影响 16、试论“举一反三”的心理学基础 17、认知心理学对现代教学论的影响 18、试论概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19、试论布鲁纳结构主义学习观的教育意义 20、现行组织者―一种促进学生理解的教学策略 21、论强化是学习的重要条件 22、学习迁移的规律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

24、试论外语学习中本族语的迁移与干扰 25、维果茨基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 26、人本主义学习观点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7、谈谈合理的习题设计的心理学依据 28、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数学教学 29、浅谈教材编写的心理学原则 30、归因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31、课堂中举例的心理学分析 32、广义知识观、目标分类教学及其教育意义 33、多媒体教学的心理学分析 34、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基础 35、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 36、试论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37、问题情境与启发式教学 38、课堂学习的社会心理分析 39、试论观察学习的功能与条件 40、学生数学估计能力发展特点及认知机制 41、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与学习 42、学习焦虑与英语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43、浅谈学习的内部动机及其培养 44、试论社会性学习的特殊规律 45、论学习兴趣及其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46、试论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的特殊性 47、试论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 48、论体验产生的条件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 49、谈谈行为治疗中的学习原理 50、试论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惩罚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与展望

团体辅导在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团体辅导在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作者:朱饮源 来源:《成才之路》 2020年第29期 作者简介:朱饮源(1989-),女,江苏无锡人,讲师,从事生理学教学、班主任工作研究。 朱饮源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不容乐观。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及德育中的价值逐渐凸显出来,它以游戏为载体,作 为辅导者的教师在小组成员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正向的引导,让学生提高认知。职 业学校教师应结合专业和班级特点,探索、设计适合中职护理专业的团体辅导课程。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学校;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9-0030-02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 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 康公平。健康管理作为一个新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现在对于健康的定义,是一个人在 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这意味着,将来要从事健康产业的护理专业学生 更需具备维持自身健康的能力,尤其是心理健康。因此,职业学校需要以此为目标,培养具备 良好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的护理人才。本文对团体辅导在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 研究。 一、职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应金萍、徐竞、庄朝霞通过分析宁波市5所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普查数据发现6年内 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从13.8%上升到20.6%。而且一些学者发现,高职院校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而护理专业学生中绝大多数为女生,属于心理问题和疾病的易发人群。新的 学校环境,新的人际交往,新的学习模式,再加上因为上的是职业学校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不 少护理专业学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同时,有研究发现,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 及非护理专业学生,尤其是强迫、焦虑、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这几项因子平均分维度 均高于非护理专业学生。可见,当前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 康教育和心理问题干预等工作势在必行。为此,学校及教师需努力探索适合职业学校护理专业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二、团体辅导为何适用于班级管理 目前,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类的课程、讲座和一对一心理咨询等,这些活动都需要专业的心理教师来开展,而学校配置的心理健康教师数量远远不足以应对当前 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以,根据全员育人理念,职校全体教师均应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中。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最为了解的人,其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绘画疗法的有效应用探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绘画疗法的有效 应用探析 摘要:绘画疗法是一种简单、易操作,且效果理想的心理治疗方法,如果能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巧妙运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本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经验,针对绘画疗法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发表的个人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绘画疗法; 一、绘画疗法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 绘画——初步洞察学生心理 很多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尚处于萌芽阶段,学生自己并未察觉,因 此当教师单纯地用语言询问他们最近是不是有心理方面的困扰时,一些学生不能 准确地表述出来。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不妨鼓励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所思所想。绘画时,教师不设定主题,不限制学生的想法与思路,任由其遵从内心的真实想 法将当下的心理感受与状态呈现出来。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主观的心 理感受都会反映到他们的绘画作品中,教师要认真分析与揣摩,从中感受学生的 心理状态,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 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绘画,其中一名女生的作品引 起了我的注意。她的作品中有四个人,分别是爸爸、妈妈、一个小女孩,还有一 个小宝宝。爸爸妈妈抱着宝宝开心地笑着,而小女孩则站在妈妈身边,面无表情。很显然,这幅作品中小女孩的形象代表着她自己,而爸爸妈妈抱着的小宝宝可能 是她的弟弟或妹妹。由此,我意识到:多孩时代,有可能会因为家庭新成员的出现,导致学生的情绪出现起伏。于是,我在随后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加 强了与这名学生的沟通,了解她家庭中的一些真实情况。确实,家中新成员的出现,让这名学生感觉爸爸妈妈不再爱自己了。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我便对这名 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与此同时,我也将这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与其父母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主要包含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当前人们压力巨大,各种心理问题频发。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1、心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数学应用问题解决认知心理的实证研究 3、心理引导技术在德育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4、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5、高校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探究 6、犯罪心理画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7、情绪心理在艺术设计色彩中的应用研究 8、基于用户心理模型的大学生社交应用界面设计研究 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法及其应用研究 10、强化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干预技术:现实疗法应用研究 11、色彩心理在网页美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2、基于认知心理的移动社交应用界面设计研究 13、心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14、心理暗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5、心理素质评估训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研究 16、流行色的心理效应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7、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的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教学成效研究 18、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9、独立学院兼职教师心理契约的维度及其应用研究 20、罗夏墨迹测验综合体系在中国心理临床中的应用及实践探索 21、音乐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价值的研究 22、论罪犯心理矫治在我国的应用及其完善 23、当前高职单独招生中心理素质测评应用情况探索

24、批判性思维在篮球心理战术中的应用研究 25、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 26、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7、心理暗示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8、绘画疗法在儿童车祸心理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29、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咨询应用研究 30、论趣味心理要素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31、中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 32、ZS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契约的结构及其应用研究 33、空巢老人社区心理需求的质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34、数据挖掘技术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35、项目管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36、绘画艺术疗法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中的应用探索 37、数据挖掘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38、瑜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的应用探析 39、农村地区PLWHA社区心理支持应用研究 40、数据挖掘在学生心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41、基于心理动力学的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及应用研究 4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理契约的应用研究 43、言语理解的心理过程分析及其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44、儿童医院中视觉心理效应应用研究 45、心理声学模型在扬声器异常声检测中的应用 46、想象心理在艺术设计色彩中的应用研究 47、基于HMM的情感模型及在心理咨询专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48、三合一心理干预在低龄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49、团体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50、应用意象对话技术对职业高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与治疗小学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沙盘游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

沙盘游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引言 一、沙盘游戏概述 沙盘游戏是一种通过在沙盘上摆放玩具或模型,模拟现实场景,以表达情感、探索问题、解决矛盾和促进个人成长的心理治疗和教育工具。参与者可以在沙盘上创造出自己内心世界的场景,通过移动、组合和改变模型的位置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沙盘游戏的特点是具有情感表达的自由性和高度的隐秘性,可以让参与者在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中,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1. 提供安全的情感表达空间 沙盘游戏提供了参与者一个私密、安全的情感表达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他们可以放下心防,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学生在沙盘游戏中往往能够表达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愿意或难以表达的情感,比如恐惧、焦虑、愤怒等。通过表达情感,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心理健康。 2. 帮助认识自己和他人 沙盘游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在沙盘游戏中,学生可以通过模型和场景的摆放和组合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通过观察他人的沙盘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提高同理心和情商,增进人际关系。 3. 解决心理问题 沙盘游戏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在沙盘游戏中,学生可以通过模型和场景的摆放和组合来模拟和解决内心的矛盾和问题,比如恐惧、焦虑、挫折等。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增强心理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4. 促进心理成长 沙盘游戏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通过沙盘游戏,学生可以在安全的情感表达空间中,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自尊、自信和抗挫折能力,在心理上得到成长和发展。 5. 提高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性 沙盘游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积极性。相对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沙盘游戏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和成长。

艺术教学论文题目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6019015592.html,)/论文〔艺术教学论文题目〕 艺术教育,是一种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新兴教育。它是美育的核心。以下是小编列举的艺术教育论文题目。大家可以看看。 1、幼儿园美术欣赏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究 2、霍金森教育管理思想之再探析 3、信息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探索 4、“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院校基础教育教学 5、传统茶道与礼仪德育教育关系的探讨 6、艺术院校贫困生心理教育及管理探析 7、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微信平台的建设研究--以长春理工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微信公众平台为例 8、虚拟现实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静物摆放中的应用研究 9、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10、日本的书法教育传统 11、浅谈创意计算在教育类严肃游戏中的发展

12、论《傅雷家书》之家庭美育方法的现实意义 13、高职设计类专业互动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14、用音乐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5、基于的影视艺术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16、论美育的本质及其当代使命 17、文化软实力视角下教师群体美育能力的培养与重构 18、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19、将音乐剧与学科教学嫁接能巧妙实现跨学科学习 20、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模式初探 21、高职动漫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22、艺术院校国防教育特色研究 23、试论教育现代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24、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25、艺术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研究 26、艺术设计类课程借助慕课平台的大众化推广 27、论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法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积极意义 28、艺术类大学生优质健康心理教育研究 29、网络资源对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提升的研究 30、亚里士多德悲剧美学在教育哲学上的蕴义

浅谈心理游戏在心理辅导课中的合理运用

浅谈心理游戏在心理辅导课中的合理运用作者:鞠瑞利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第10期 鞠瑞利 作者简介:鞠瑞利,上海市七宝中学教科所所长(上海,201101) 鞠瑞利,上海市七宝中学教科所所长,中学心理特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 闵行区第二、三届心理学科带头人,闵行区“领军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兼职导师,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中心教师资格考评专家;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市、区级各类课题研究10项,出版心理学专著3部,发表心理学论文和文章60余篇。 心理游戏是应用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团体动力学等理论,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 与指导,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往互动,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等方式,全方 位认识自我,调整与其他学生的人际关系,促进其心理情感、认知、意志力、注意力、人际交 往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在崇尚发展性心理辅导理念的今天,心理游戏逐渐成为心理辅导课 中常用来让学生参与体验与感悟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心理游戏活动因其运用“教育无痕”的理念,使参与者在轻松地参与体验中进行深层反思与感悟并收获成长。同时,心理游戏也因其趣 味性强、容易操作、学生参与度高等特点,受到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普遍欢迎。但心理游戏 的设计和运用绝非随意而为之,要想在心理辅导课堂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还需要心理 教师在运用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特别是要根据心理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游戏的主题、对象、形式、场地等进行科学选择和合理设计。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心理课堂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下在心理辅导课中如何合理运用心理游戏,提高心理课堂教学实效。 一、心理游戏的价值和作用 游戏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西方的精神分析学派是一个非常重视游戏 治疗理论的心理派别。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和其他心理事件一样,都受快乐 原则的驱使。快乐原则在儿童及青少年游戏中,往往体现在他们对压抑的释放。美国创造学研 究专家罗杰认为,游戏可以让人在无压力的环境中自由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因而是打开人们 心智枷锁的一种重要方法。青少年在自主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地创造游戏内容、形式 和规则,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各种新点子,并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这对青少年的创 造性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心理辅导课的首要任务不是传授心理学知识,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富有 启发意义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反省自我,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周边环境及社会 的关系,提高其心理素质,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心理游戏是一种能启发个性和自我创造性的教 育方式,在心理课堂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游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 表现自我,施展自我,也有助于提升心理辅导课教学效果。 首先,心理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和参与乐趣。心理辅导课经常需要学生表达出自 己的情绪及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有时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并不想表达或不愿意表达。此时,如果 开展一些趣味游戏,他们就有了表达的载体。因为对于那些平时不善于表达或比较内向的学生,游戏往往能调动他们表达的愿望和参与心理活动的积极性。 其次,心理游戏可以调节学生情绪,改变学生行为。当前,学生学业压力较大,成长中也 面临着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有的学生便因此产生了心理疲劳和心理困惑,而游戏是一种保护 性的发展活动,容易满足学生因自身发展水平所限而不能实现的愿望,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产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初中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初中心理课堂中的应 用 摘要:表达性艺术疗法在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中已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对青春期的中学生也具有良好的效果。通过挖掘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有效因子,在心理课堂教学中融入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探索提高心理健康课程有效性的途经。 关键词:表达性艺术;初中心理课堂;应用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式,通过释放压抑的情绪、与内在自我连结、重新整合外界刺激,实现心理状态的改善。初中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究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初中心理课堂的运用,以优化心理健康课程设计,提高课堂效果,实现心理健康课程改革。 1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概述 表达性艺术治疗起源于艺术治疗,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是指在心理治疗中运用并整合不同的艺术形式,以此帮助来访者表达内心情绪、完善自我人格的咨询和治疗方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莱利斯大学将绘画、音乐、文学、手工、戏剧等各类艺术形式的心理治疗统称为“表达性艺术治疗”,并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发展探索。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核心特色是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协助当事人抒发压抑和隐藏的情绪,实现过去经验的重整与再诉说,在表达和重构中达成心理治疗。 表达性艺术治疗包含两种工作取向:“艺术心理治疗”取向和“艺术创造即治疗”取向。前者认为艺术创作是心理治疗中的重要工具,侧重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非语言沟通与解析。后者认为创作的过程即治疗的过程,对创作环境、创作者的表达更为重视。两种工作取向在实际操作中并不矛盾,在初中心理健康教学

中也需要将两种取向结合,既注重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自我的体验与表达,也重视 通过师生对创作作品的解析与反馈,在真实对话中促进学生的觉察与转变。 2表达性艺术在心理课堂的有效因子 2.1 多元的表达形式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技术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游戏、活动、手工、电影、绘本等等。多样的艺术表现有利于丰富课堂活动形式,激发学 生的兴趣。多元的艺术媒介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多感官通道,深入学生的内心,增 强内在情绪的觉察力。多重的艺术表达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深层情绪情感的抒发, 补充语言表达的局限。 2.2 真实的自我体验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形式可以降低学生对心理话题的防御以及自我表达的困难。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同学不愿意直接谈论或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表达性心理治 疗利用艺术的力量,让学生在沉浸式的艺术表达中找到安全感和控制感,降低防御,把内心冲突、情绪和愿望等投射在艺术作品中,也能将潜意识或记忆中被压 抑的内容更快地释放出来。学生在真实情感的体验和表达中,为实现自我的重整 提供了空间。 2.3 即刻的心灵疗愈 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大、适应不良、焦虑、抑郁等是当前初中生表现较多 的心理问题。表达性艺术治疗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抒发情感,达到疗愈功能。首先,通过艺术表达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进行情绪的合理宣泄,实现自我疗愈的 效果。其次,教师通过关注学生在作品中投射出的内心状态,在学生真实表达的 基础上,进行疏导和调整,帮助学生重新看待过去的经验,正视自身面临的问题,找到应对问题和促进成长的力量。 3表达性艺术在心理课堂的运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