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法大视野·数学·九年级上册湘教版·答案

学法大视野·数学·九年级上册湘教版·答案

学法大视野·数学·九年级上册湘教版·答案
学法大视野·数学·九年级上册湘教版·答案

课时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堂训练、课后提升)

第1章 反比例函数

1.1 反比例函数

课前预习

1.y=k x

≠ 零

课堂探究

【例1】 探究答案:-1 k ≠0 B

变式训练1-1:解:判断某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不是看表示变量的字母是不是有x 与y ,而要看它能否化为y=k x

(k 为常数,k ≠0)的形式.

所以(2)是反比例函数,其中k=-6;(3)是反比例函数, 其中k=-3.

变式训练1-2:解:(1)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2

xy=36, 于是y=72

x

.

所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2)由圆锥的体积公式,得13

xy=60,于是y=180

x

. 所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例2】 探究答案:1.y=k x (k ≠0) 2.(√2,-√2) 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 x

(k ≠0), 因为图象过点(√2,-√2), 将x=√2,y=-√2代入,得-√2=

√2

,解得k=-2. 因此,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

x , 将x=-6,y=13

代入,等式成立.

所以函数图象经过-6,

13

.

变式训练2-1:B

变式训练2-2:解:(1)设y 1=k 1x ,y 2=k 2x

(k 1,k 2为常数,且k 1≠0,k 2≠0),则y=k 1x+k 2x

.

∵x=1,y=4;x=2,y=5,∴{

k 1+k 2=4,2k 1+

k 22

=5.

解得{

k 1=2,

k 2=2.

∴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为y=2x+2x

.

(2)当x=4时,y=2×4+24

=812

.

课堂训练

1.B

2.C

3.A

4.-2

5.解:设大约需要工人y 个,每人每天生产纪念品x 个.

∴xy=100,即y=100

x

(x>0) ∵5≤x ≤8,∴

1008≤y ≤1005

, 即1212

≤y ≤20,

∵y 是整数,∴大约需工人13至20人.

课后提升

1.D

2.A

3.C

4.B

5.C

6.2

7.400

8.-12

9.解:(1)∵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m 2-3=1, m 2=4, m=±2.

∵m=2时,m-2=0, ∴舍去. ∴m=-2.

(2)∵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m 2-3=-1, m 2=2,

m=±√2.

10.解:(1)由S=12

xy=30,得y=60x

,

x 的取值范围是x>0.

(2)由y=60x

可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系数为60.

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课前预习 3.(1)一、三 (2)二、四

课堂探究

【例1】 探究答案:第一、三象限 >

解:(1)∵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支分布在第一象限, ∴m -5>0,解得m>5.

(2)∵点A (2,n )在正比例函数y=2x 的图象上, ∴n=2×2=4,则A 点的坐标为(2,4). 又∵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m -5

x

的图象上, ∴4=

m -5

2

,即m-5=8.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8

x

.

变式训练1-1:C 变式训练1-2:-52

【例2】 探究答案:1.(1,5) 2.{y =k

x ,

y =3x +m

解:(1)∵点(1,5)在反比例函数y=k x

的图象上,

∴5=k 1

,即k=5,

∴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y=5x

.

又∵点(1,5)在一次函数y=3x+m 的图象上, ∴5=3+m , ∴m=2.

∴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3x+2.

(2)由题意可得{y =5

x ,

y =3x +2, 解得{x 1=1,y 1=5或{

x 2=-5

3,

y 2=-3.

∴这两个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为-5

3

,-3

.

变式训练2-1:A

变式训练2-2:解:(1)将A (-1,a )代入y=-x+2中, 得a=-(-1)+2,解得a=3.

(2)由(1)得,A (-1,3),将A (-1,3)代入y=k x

中, 得到3=k -1

,即k=-3,

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3x

. (3)如图:过A 点作AD ⊥x 轴于D , ∵A (-1,3),∴AD=3,

在直线y=-x+2中,令y=0,得x=2, ∴B (2,0),即OB=2, ∴△AOB 的面积

S=12×OB ×AD=12

×2×3=3.

课堂训练

1.A

2.C

3.B

4.m>1

5.解:(1)∵反比例函数y=k x

与一次函数y=x+b 的图象,都经过点A (1,2),

∴将x=1,y=2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 k=1×2=2,

将x=1,y=2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 b=2-1=1,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

,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 (2)对于一次函数y=x+1, 令y=0,可得x=-1; 令x=0,可得y=1.

∴一次函数图象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分别为(-1,0),(0,1).

课后提升

1.C

2.B

3.A

4.D

5.C

6.-3

7.-24

8.解:m 2=(-4)×(-9)=36,∴m=±6.

∵反比例函数y=m x

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m>0, ∴m=6.

9.解:(1)∵y=

m -5

x

的一支在第一象限内,∴ m-5>0. ∴m>5.

对直线y=kx+k 来说,令y=0,得kx+k=0,即k (x+1)=0. ∵k ≠0,∴x+1=0,即x=-1. ∴点A 的坐标为(-1,0).

(2)过点M 作MC ⊥AB 于点C ,

∵点A 的坐标为(-1,0),点B 的坐标为(3,0), ∴AB=4,AO=1.

∵S △ABM =12

×AB ×MC =1

2

×4×MC

=8, ∴MC=4.

又AM=5,∴AC=3,

又OA=1,∴OC=2.∴点M 的坐标为(2,4).

把M (2,4)代入y=m -5

x

, 得4=

m -52,则m=13,∴y=8

x

.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课前预习 1.在每一象限内 减小 在每一象限内 增大

2.y=±x 坐标原点

课堂探究

【例1】 探究答案:1.一、三 >0 2.减小 >

解:(1)图象的另一支在第三象限,则2n-4>0,解得n>2. (2)把点(3,1)代入y=2n -4

x

,得2n-4=3, 解得n=7

2

.

(3)因为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由a 1b 2. 变式训练1-1: A 变式训练1-2:< 【例2】 探究答案:|k|

|k|2

解:设点A 的坐标为a ,

2

a

,则点B 的坐标为-a ,-

2a

,

∵BC ∥x 轴,AC ∥y 轴,∴AC ⊥BC ,

又由题意可得BC=2a ,AC=4a

,

S △ABC =12BC ·AC=12·2a ·4a

=4.

变式训练2-1:1

变式训练2-2:解:设A 的坐标是(m ,n ),则n=k ,即k=mn ,

∵OB=-m ,AB=n ,S 长方形ABOC =OB ·AB=(-m )n=-mn=3, ∴mn=-3,∴k=-3,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3.

课堂训练

1.A

2.C

3.6

4.2

5.解: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 (k ≠0).

∵点A 是直线与反比例函数y=2x

的交点, ∴把A (1,a )代入y=2x

,得a=2. ∴A (1,2).

把A (1,2)和C (0,3)代入y=kx+b ,得{k +b =2,

b =3.

解得k=-1,b=3.

所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3.

课后提升

1.D

2.D

3.A

4.C

5.C

6.C

7.x<-2或0

8.6

9.解:(1)图象的另一支在第三象限, ∵图象在一、三象限,∴5-2m>0,

∴m<52

.

(2)b 1

∵m<52

,∴m -4

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课堂探究

【例1】 探究答案:1.反比例 v=P 2.减小 解:(1)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v=P

F

, 把(3000,20)代入上式, 得20=

P

3000

,P=3000×20=60000, ∴v=

60000

F

. (2)当F=1200时,v=

60000

1200

=50(米/秒)=180(千米/时),

即当它所受的牵引力为1200牛时,汽车的速度为180千米/时. (3)由v=

60000

F

≤30,得F ≥2000. 所以,若限定汽车的速度不超过30米/秒,则F 应不小于2000牛.

变式训练1-1:C 变式训练1-2:0.5

【例2】 探究答案:1.k 2 -2 2.图象 解:(1)∵双曲线y=k 2x

经过点A (1,2),∴k 2=2.

∴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2x

. ∵点B (m ,-1)在双曲线y=2x

上,

∴m=-2,则B (-2,-1).

由点A (1,2),B (-2,-1)在直线y=k 1x+b 上,

得{

k 1+b =2,

-2k 1+b =-1,

解得{k 1=1,b =1.

∴直线的解析式为y=x+1. (2)y 21或-2

变式训练2-1:C

变式训练2-2:解:(1)直线y=12

x+b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与y 轴交于点B ,

∴OB=b ,

∵点A (2,t ),△AOB 的面积等于1. ∴12

×2×b=1,可得b=1,

即直线为y=12

x+1.

(2)由点A (2,t )在直线y=12

x+1上, 可得t=2,即点A 坐标为(2,2),

反比例函数y=k x

(k 是常量,k ≠0)的图象经过点A ,可得k=4, 所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4x

.

课堂训练

1.C

2.C

3.B

4.(1,-2)

5.解:(1)将A (2,4)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m=8,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2=8x

,

将B (-4,n )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得n=-2, 即B (-4,-2),

将A 与B 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得,

{2k +b =4,-4k +b =-2,

解得{

k =1,

b =2.

则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1=x+2.

(2)联立两函数解析式得{y =x +2,

y =8

x ,

解得{

x =2,y =4或{x =-4,

y =-2,

则y 1=y 2时,x 的值为2或-4.

(3)利用题图象得,y 1>y 2时,

x 的取值范围为-42.

课后提升

1.D

2.D

3.C

4.D

5.x<0或1

6.1.6

7.(3,2)

8.1

9.解:(1)∵反比例函数y=k x

的图象过B (4,-2)点,

∴k=4×(-2)=-8,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8x

. ∵反比例函数y=-8x

的图象过点A (-2,m ), ∴m=-8-2

=4,

即A (-2,4).

∵一次函数y=ax+b 的图象过A (-2,4),B (4,-2)两点,

∴{

-2a +b =4,

4a +b =-2,

解得{

a =-1,

b =2.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 (2)∵直线AB :y=-x+2交x 轴于点C , ∴C (2,0).

∵AD ⊥x 轴于D ,A (-2,4), ∴CD=2-(-2)=4,AD=4, ∴S △ADC =1

2

·CD ·AD=12

×4×4=8.

10.解:(1)把A (m ,2)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y=2x

得2=2m

,

所以m=1. ∴A (1,2).

(2)把A (1,2)代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y=kx 得2=k ,所以k=2,因此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 (3)因为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x ,当x=2时,y ≠3,所以点B (2,3)不在正比例函数图象上.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 一元二次方程

课前预习 1.一个 2 整式 3.相等 课堂探究

【例1】 探究答案:1.2 =2 2.≠0 解:根据题意,得m 2-2=2,且m-2≠0. 解得m=±2,且m ≠2.所以m=-2. 则m 2+2m-4=(-2)2+2×(-2)-4=-4. 变式训练1-1:C 变式训练1-2:≠±1 =

12

【例2】 探究答案:1.移项 合并同类项 2.符号 0

解:(1)去括号,得

4t 2+12t+9-2(t 2-10t+25)=-41, 去括号、移项、合并得2t 2+32t=0,

所以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2,32,0. (2)去括号,得12

x 2-x+12

=3x+13

, 移项、合并,得12

x 2-4x+16

=0,

所以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12

,-4,16

. 变式训练2-1:B

变式训练2-2:解:{m 2-2=2,

m +2≠0,?

解得m=±2且m ≠-2. ∴m=2.

【例3】 探究答案:1.根 2.≠0

解:根据题意,得(m-2)×12+(m 2-3)×1-m+1=0, 即m 2-4=0,故m 2=4, 解得m=2或m=-2.

∵方程(m-2)x 2+(m 2-3)x-m+1=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m -2≠0,即m ≠2.故m=-2. 变式训练3-1:1

变式训练3-2:解:把x=0代入方程得a 2-1=0, ∴a=±1,

∵a -1≠0,∴a ≠1, ∴a=-1.

课堂训练

1.C

2.A

3.-10

4.-2

5.解:去括号,得9x 2+12x+4=4x 2-24x+3

6.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 2+36x-32=0. ∴它的二次项为5x 2 二次项系数为5, 一次项为36x , 一次项系数为36, 常数项为-32.

课后提升

1.D

2.D

3.C

4.C

5.D

6.x (x+5)=300 x 2+5x-300=0 1 5 -300

7.1

8.≠1 =1

9.解:(1)去括号,得x 2-4=3x 2+2x ,

移项,得-2x 2-2x-4=0,二次项系数为-2,一次项系数为-2,常数项为-4.

(2)去括号,移项合并,得(1-2a )x 2-2ax=0,二次项系数为1-2a ,一次项系数为-2a ,常数项为0. 10.解:小明的话有道理.

理由:若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则m+1=2,m=1. 而m=1时,m 2+m-2=0,

所以此方程不可能为一元二次方程.

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2.1 配方法

第1课时 用配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课前预习 1.(1)平方根

2.(1)a 2±2ab+b 2 (2)完全平方式

课堂探究

【例1】 探究答案:-a ±√b 没有 解:移项,得2(x+1)2=92

, 两边同时除以2,得(x+1)2=9,

∴x+1=±32

,

∴x 1=-1+32=12

,x 2=-1-32

=-52

.

变式训练1-1:m ≥7

变式训练1-2:解:(1)移项,得(2x-1)2=25, 开平方得2x-1=±5, ∴2x-1=5或2x-1=-5,

解这两个方程得:x 1=3,x 2=-2. (2)两边同除以3,得(x-2)2=4, 开平方得:x-2=±2, ∴x -2=2或x-2=-2.

解这两个方程,得x 1=4,x 2=0.

【例2】 探究答案: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解:移项,得x 2-12x=12

, 配方,得

x 2-

1

2x+(14)2=916,(x -14)2=916, ∴x -14=34

或x-14

=-34

,∴x 1=1,x 2=-12

.

变式训练2-1:±

43

变式训练2-2:解:移项,得x 2-2x=2,配方,得(x-1)2=3, 解得x=1±√3.

∴x 1=1+√3,x 2=1-√3.

课堂训练

1.D

2.B

3.±32

4.±8

5.解:(1)移项得x 2-2x=1,配方,得x 2-2x+1=2, 即(x-1)2=2,开方,得x-1=±√2, 则x 1=1+√2,x 2=1-√2.

(2)移项,得x 2-4x=-1,

配方,得x 2-4x+4=-1+4,即(x-2)2=3, 开方,得x-2=±√3,

∴原方程的解是x 1=2+√3,x 2=2-√3.

课后提升

1.D

2.B

3.D

4.B

5.3

6.-3

7.900 cm 2

8.解:(1)直接开平方得,x-1=±√3,即x-1=√3或x-1=-√3,

∴x 1=1+√3,x 2=1-√3.

(2)配方,得x 2-2x+1=4+1,即(x-1)2=5. ∴x -1=±√5,即x-1=√5或x-1=-√5 ∴x 1=1+√5,x 2=1-√5.

(3)方程两边都除以2,得x 2-32

=-52

x , 移项,得x 2+52

x=32

.

配方,得x 2+52x+

54

2=

32+54

2,

x+

54

2=

4916

. 开平方得,x+54

=±74

,∴x 1=12

,x 2=-3.

9.解:用配方法解方程a 2-10a+21=0,得a 1=3,a 2=7.

当a=3时,3、3、7不能构成三角形; 当a=7时,三角形周长为3+7+7=17. 10.解:移项得x 2+px=-q ,

配方得x 2+px+

p 2

2=-q+

p 2

2,

即x+

p

2

2=

p 2-4q

4

. ∵p 2≥4q , ∴p 2-4q ≥0,

∴x+p

2=±√p 2-4q 2

. ∴x 1=

-p+√p 2-4q

2

,x 2=

-p -√p 2-4q

2

.

第2课时 用配方法解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

课前预习

(1)1

(2)二次项和一次项 常数项 (3)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课堂探究

【例1】 探究答案:1.1 2.完全平方式 解:两边同时除以2,得x 2-32

x+12

=0, 移项,得x 2-32

x=-12

, 配方,得

x 2-

3

2x+(-34)2=-12+(-34

)2, 即(x -34

)2=1

16, 两边开平方,得x-3

4=±14,x-34=14或x-34=-14

,

∴原方程的解为x 1=1,x 2=12

.

变式训练1-1:D

变式训练1-2:解:(1)二次项系数化为1, 得x 2-16

x-2=0, 移项,得x 2-16x=2,配方, 得x 2-16

x+

1144=2+1144, 即

x-112

2=

289

144

, ∴x -112

=±1712

,∴x 1=32

,x 2=-43

.

(2)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 2-12

x-12

=0. 移项,得x 2-1

2

x=12

.

配方得x 2-12x+

14

2=

12+14

2,

即x-14

2=

916

, ∴x -14

=±34

, ∴x 1=1,x 2=-12

.

【例2】 探究答案:1.1 2.减去

解:2x 2-4x+5=2(x 2-2x )+5 =2(x 2-2x+12-12)+5 =2(x-1)2+3 ∵2(x-1)2≥0, ∴2(x-1)2+3>0,

∴代数式2x 2-4x+5的值总是一个正数. 变式训练2-1:13

变式训练2-2:解:x 2-4x+5=x 2-4x+22-22+5 =(x-2)2+1.

∵(x-2)2≥0,且当x=2时值为0, ∴当x=2时,

代数式x 2-4x+5的值最小,最小值为1.

课堂训练

1.A

2.B

3.x 1=-2,x 2=

12

4.3或-7

5.-3或3

6.解:由题意得2x 2-x=x+6,∴2x 2-2x=6,

∴x 2-x=3,∴x 2-x+14=3+14

,

∴x-

1

2

2=

134,∴x -12=±√132

, ∴x 1=1+√132,x 2=1-√13

2

. ∴x=

1+√132或1-√13

2

时,整式2x 2-x 与x+6的值相等. 课后提升

1.D

2.D

3.B

4.D

5.x 1=1+√3,x 2=1-√3

6.8

7.3

8.1±2√2

9.解:去括号,得4x 2-4x+1=3x 2+2x-7, 移项,得x 2-6x=-8,配方,得(x-3)2=1, ∴x -3=±1,∴x 1=2,x 2=4.

10.解:由题意,得2x 2+x-2+(x 2+4x )=0, 化简,得3x 2+5x-2=0. 系数化为1,得x 2+53

x=23

,

配方,得x+

56

2=

4936,∴x+56=±76

, ∴x 1=-2,x 2=13

.

2.2.2 公式法

课前预习

1.x=

-b±√b 2-4ac

2a

(b 2-4ac ≥0)

2.求根公式

课堂探究

【例1】 探究答案:1.一般形式 2.a 、b 、c

解:原方程可化为x 2+2x-1=0, ∵a=1,b=2,c=-1.

b 2-4ac=22-4×1×(-1)=8>0,

∴x=

-2±√82×1=-2±2√2

2

=-1±√2. ∴x 1=-1+√2,x 2=-1-√2.

变式训练1-1:D

变式训练1-2:解:(1)移项,得2x 2+3x-1=0, ∵a=2,b=3,c=-1,∴b 2-4ac=17>0,

∴x=

-3±√17

4

, ∴x 1=

-3+√174,x 2=-3-√174

. (2)化简得,x 2+5x+5=0,

∴a=1,b=5,c=5, ∴b 2-4ac=5>0,

∴x=

-5±√5

,

∴x 1=

-5+√52,x 2=-5-√5

2

. 【例2】 探究答案:1.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 2.相等 解:原方程可化为2x 2+2√2x+1=0,

∵a=2,b=2√2,c=1, ∴b 2-4ac=(2√2)2-4×2×1=0, ∴x=

-2√2±√02×2=-√22

. ∴x 1=x 2=-√2

2

.

变式训练2-1:解:(1)b 2-4ac=(-2)2-4×1×1=4-4=0.

∴此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2)b 2-4ac=72-4×(-1)×6=49+24=73>0. ∴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变式训练2-2:C

课堂训练

1.D

2.C

3.2

4.解:(1)b 2-4ac=(-4)2-4×2×(-1)=16+8=24>0.

∴x=-b±√b 2-4ac 2a =4±√242×2=4±2√64=2±√62

. ∴x 1=

2+√62,x 2=2-√6

2

. (2)整理,得4x 2+12x+9=0,

所以a=4,b=12,c=9.

因为b 2-4ac=122-4×4×9=0, 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所以x=-b±√b 2-4ac 2a =-12±√0

2×4

=

-128=-3

2

. ∴x 1=x 2=-3

2

.

课后提升

1.C

2.A

3.D

4.D

5.-1+√32,-1-√3

2

6.x 1=1,x 2=

12

7.25或16

8.解:整理得x 2+2x-1=0, b 2-4ac=22-4×1×(-1)=8,

x=

-2±√82×1=-2±2√2

2

=-1±√2, ∴x 1=-1+√2,x 2=-1-√2.

9.解:(1)x 2-4x-1=0,

∵a=1,b=-4,c=-1,

∴Δ=(-4)2-4×1×(-1)=20,

∴x=

4±√20

2×1

=2±√5, ∴x 1=2+√5,x 2=2-√5.

(2)∵3x (x-3)=2(x-1)(x+1),

∴x 2-9x+2=0, ∵a=1,b=-9,c=2,

∴Δ=(-9)2-4×1×2=73>0,

∴x=-b±√b 2-4ac =9±√73, ∴x 1=

9+√732,x 2=9-√73

2

. 10.解:由题意得,m 2+1=2,

且m+1≠0, 解得m=1.

所以原方程为2x 2-2x-1=0, 这里a=2,b=-2,c=-1.

b 2-4ac=(-2)2-4×2×(-1)=12.

∴x=

2±2√34=1±√3

2, ∴x 1=

1+√32,x 2=1-√32

. 2.2.3 因式分解法

课前预习 1.(2)(a-b )(a+b ) (a ±b )2

2.一次因式 0 0

课堂探究

【例1】 探究答案:x [(x+2)-4] 3(x-5)2-2(5-x )=0 (x-5)(3x-13)

解:(1)x (x+2)-4x=0,x [(x+2)-4]=0, 即x (x-2)=0, ∴x=0或x-2=0, ∴x 1=0,x 2=2.

(2)3(x-5)2=2(5-x ), 3(x-5)2-2(5-x )=0, (x-5)[3(x-5)+2]=0, ∴x -5=0或3x-15+2=0,

∴x 1=5,x 2=133

.

变式训练1-1:C

变式训练1-2:解:(1)(3x-4)2=3(3x-4), ∴(3x-4)(3x-7)=0,

∴x 1=43,x 2=73

.

(2)3(x+2)2=(x+2)(x-2), (x+2)[3(x+2)-(x-2)]=0, ∴(x+2)(2x+8)=0, ∴x 1=-2,x 2=-4.

【例2】 探究答案:直接开平方法 配方法 公式法 因式分解法 解:(1)公式法:∵a=1,b=-3,c=1, ∴b 2-4ac=(-3)2-4×1×1=5>0,

∴x=

-(-3)±√5

2×1, ∴x 1=

3+√52,x 2=3-√52

. (2)因式分解法:原方程可化为x (x-3)=0,

∴x=0或x-3=0 ∴x 1=0,x 2=3.

(3)配方法:配方,得x 2-2x+1=4+1, 即(x-1)2=5,

∴x -1=±√5, ∴x 1=1+√5,x 2=1-√5.

变式训练2-1:C

变式训练2-2:解:(1)用直接开平方法:原方程可化为 (x-3)2=4, ∴x -3=±2, ∴x 1=5,x 2=1.

(2)用配方法:移项,得x 2-4x=7. 配方,得x 2-4x+4=7+4, 即(x-2)2=11,

∴x -2=±√11

∴x -2=√11或x-2=-√11, ∴x 1=2+√11,x 2=2-√11.

(3)用因式分解法:方程两边分别分解因式,得 (x-3)2=2(x-3)(x+3),

移项,得(x-3)2-2(x-3)(x+3)=0. 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

(x-3)[(x-3)-2(x+3)]=0, 即(x-3)(-x-9)=0, ∴x -3=0或-x-9=0. ∴x 1=3,x 2=-9.

课堂训练

1.C

2.D

3.7

4.-1或4

5.解:(1)∵a=3,b=1,c=-1,

∴b 2-4ac=12-4×3×(-1)=13>0,

∴x=

-1±√13

2×3

∴x 1=

-1+√136,x 2=-1-√136

. (2)移项,得(3x-2)2-4(3-x )2=0,

因式分解,

得[(3x-2)+2(3-x )][(3x-2)-2(3-x )]=0, 即(x+4)(5x-8)=0, ∴x+4=0或5x-8=0,

∴x 1=-4,x 2=85

.

(3)将原方程整理,得x 2+x=0, 因式分解,得x (x+1)=0, ∴x=0或x+1=0, ∴x 1=0,x 2=-1.

课后提升

1.A

2.D

3.B

4.B

5.B

6.x 1=3,x 2=9

7.6

8.-1

9.解:(1)用求根公式法解得y 1=3,y 2=-8. (2)用分解因式法解得x 1=52

,x 2=-1. (3)用求根公式法解得

y 1=

-2+√22,y 2=-2-√2

2

. 10.解:解方程x (x-7)-10(x-7)=0,

得x 1=7,x 2=10. ∵4<第三边长<10,

∴x 2=10(舍去).第三边长为7.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3+7+7=17.

2.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课前预习 1.a ≠0

2.(1)> (2)= (3)<

课堂探究

【例1】 探究答案:1.一般形式 2.a 、b 、c b 2-4ac 解:(1)原方程可化为x 2-6x+9=0, ∵Δ=b 2-4ac=(-6)2-4×1×9=0, ∴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2)原方程可化为x2+3x+1=0,

∵Δ=b2-4ac=32-4×1×1=5>0,

∴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3)原方程可化为3x2-2√6x+3=0.

∵Δ=b2-4ac=(-2√6)2-4×3×3=-12<0,

∴原方程无实数根.

变式训练1-1:A

变式训练1-2:B

【例2】探究答案:1.≥

解:由题意知:b2-4ac≥0,

即42-8k≥0,解得k≤2.

∴k的非负整数值为0,1,2.

变式训练2-1:B

变式训练2-2:解:∵a=2,b=t,c=2.

∴Δ=t2-4×2×2=t2-16,

令t2-16=0,解得t=±4,

当t=4或t=-4时,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课堂训练

1.D

2.A

3.D

4.k<-1

5.解:(1)当m=3时,

Δ=b2-4ac=22-4×1×3=-8<0,

∴原方程没有实数根.

(2)当m=-3时,x2+2x-3=0,

x2+2x=3,

x2+2x+1=3+1,

(x+1)2=4,

∴x+1=±2,

∴x1=1,x2=-3.

课后提升

1.D

2.A

3.C

4.C

5.D

6.m>1

7.m<2且m≠1

8.6或12或10

9.解:由题意,得

{b2-4ac=(-2√k+1)2-4(1-2k)(-1)>0①1-2k≠0②

k+1≥0③

由①,得4(k+1)+4-8k>0,即-4k>-8,解得k<2.

由②得,k≠1

2

,由③得,k≥-1.

∴-1≤k<2且k≠1

2

. 10.解:(1)Δ=b2-4ac

=4-4(2k-4)

=20-8k.

∵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历史七年级上学法大视野答案

历史七年级上学法大视野答案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1、170万 2、元谋县 4、制造工具 二、1、北京西南周口店 3、猿 5、群居 6、(1)天然火 (2)烧烤食物;照明;防寒 三、1、北京周口店 2、3万 3、现代人 4、钻孔 5、人工取火;血缘关系 【问题导学】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 课堂探究·合作学习 探究点 答案:(1)①北京人会使用打制石器和砍削的木棒。

②生存环境恶劣,过群居生活。 ③使用天然火。 (2)来源:森林自燃生火、雷电生火、偶然碰撞生火、煤的自燃等。 作用:火的使用增强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他们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点睛训练】B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A5D 2B6C 3C7D 4A8B 二、非选择题 9、(1)图1人物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而图2人物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2)图3是用打制的方法制造的, 图4是采用磨光和钻孔的方法制造的; 搭配:图1与图4;图2与图3。 (3)图2处于原始人群时期, 图1进入了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公社时期。 (4)远古人类过着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固煞很好,但绝不是“天堂的生活”,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凭个人力量难以生存。

10、(1)图1:北京人。图2:山顶洞人。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可以缝制衣服,渔猎活动更多等。 11、(1)①北京人 ②70万~20万 ③是进行劳动的有力证据 ④过着群居生活 (2)①3万 ②会缝制衣服 ③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爱美 原始的农耕生活 课前预习·轻松入门 一、1、7000 3、长江 4、磨制石器 5、干栏式;定居生活 6、水稻;挖掘水井 二、1、五六千 2、陕西西安 4、粟 5、猪狗 6、文字;纺线 7、半地穴式 8、磨制石器;耒耜

(完整word版)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简洁重点的

九(上)数学知识点覃勉 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作ax2+bx+c=0(a,b,c为常数,a≠0)的形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及各系数含义 一般式:ax2+bx+c=0(a,b,c为常数,a≠0),其中,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2、分解因式法 3、配方法 4、公式法 (1)求根公式: b2-4ac≥0时,x= a ac b b 2 4 2- ± - (2)求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及各系数的含义 一、将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ax2+bx+c=0(a,b,c为常数,a≠0);二、计算b2-4ac 的值,当b2-4ac≥0时,方程有实数根(>0有两个实数根,=0两个相等实数根).当b2-4ac <0时,方程无实数根;三、代入求根公式,求出方程的根;四、写出方程的两个根。 第三章图形的相似 1、线段的比 一般地,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作成比例线段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角对应相等,且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作相似三 角形.如果△A′B′C′与△ABC相似,且A′,B′,C′分别与A,B,C对应,那么记作△A′B′C′∽△ABC,读作“△A′B′C′相似于△ABC”.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k叫作相似比 判定定理1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试卷 总分:120 时间:120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方程x 2 =x 的解是 ( ) =0 =1 =±1 =1,x=0 2.在Rt △ABC,∠C =90°, sinB = 3 5 ,则sinA 的值是( ) A.35 B.45 C.53 D.54 3.一斜坡长10m ,它的高为6m ,将重物从斜坡起点推到坡上4m 处停下,则停下地点的高度为 ( ) A .2 m B . m C .3 m D .4 m 4.方程x 2-2x-3=0变为(x+a)2 =b 的形式,正确的是 ( ) A. (x+1)2 =4 B (x-1)2 =4 C. (x+1)2 =3 D.(x-1)2 =3 5.如图,若将四根木条钉成的矩形木框变为平行四边形ABCD ,并使其面 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最小内角的值等于 ( ) o B. 45o 6.用13m 的铁丝网围成一个长边靠墙面积为20m 2 的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设平行于墙的一边为x m ,可得方程 ( ) A .(13)20x x -= B . 20)13(2 =-x x C .113202x x ? ?-= ?? ? D . 20)213(2 =-x x 7. 已知点M (-2,3 )在双曲线x k y = 上,则下列各点一定在该双曲线上的是( ) A.(3,-2 ) B.(-2,-3 ) C.(2,3 ) D.(3,2) 8.在ABC 中,∠C=900 a,b,c 分别是∠A,∠B ,∠C 的对边.则 ( ) = B. b= = = 9、已知点A (11x y ,)、B (22x y ,)是反比例函数x k y =(0>k )图象上的两点,若210x x <<,则有 ( ) A .210y y << B .120y y << C .021<

2017新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 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 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 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 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 且x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 (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 (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自变量,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在 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4.k的几何意义:如图1,设点P(a,b)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三角形PAO和三角形PBO的面积都是). 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也在双曲线上,作QC⊥PA的延长线于C,则有三角形PQC的面积为. 图1 图2 5.说明: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而论.(2)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当时,两图象没有交点;当时,两图象必有两个交点, 且这两个交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三)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元二次方程x(x-2)=2-x的根是( ) A.-1 B. 2 C.1和 2 D.-1和 2 2.cos60°-sin30°+tan45°的值为( ) A.2 B.-2 C.1 D.-1 3.在反比例函数y=k x (k<0)的图象上有两点(-1,y1),(- 1 4 ,y2),则y1 -y2的值是( ) A.负数 B.非正数 C.正数 D.不能确定 4.某校为了解八年级学生每周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八年级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周里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并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根据统计图,可以估计在这一周该校八年级学生平均课外阅读的时间约为( ) A.2.8小时 B.2.3小时 C.1.7小时 D.0.8小时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5.如图,河坝横断面迎水坡AB的坡比是1∶3(坡比是坡面的铅直高度BC 与水平宽度AC之比),坝高BC=3 m,则坡面AB的长度是( ) A.9 m B.6 m C.6 3 m D.3 3 m 6.如图,在Rt△ABC中,∠C=90°,∠A=30°,c=10,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 A.∠B=60° B.a=5 C.b=5 3 D.tan B= 3 3

7.如图,五边形ABCDE 与五边形A ′B ′C ′D ′E ′是位似图形,O 为位似 中心,OD =12 OD ′,则A ′B ′∶AB 为( ) A .2∶3 B .3∶2 C .1∶2 D .2∶1 8.方程x 2-(m +6)x +m 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且满足x 1+x 2=x 1x 2,则 m 的值是( ) A .-2或3 B .3 C .-2 D .-3或2 9、如图,将矩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C ′处,BC ′交AD 于点E ,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D =BC ′ B .∠EBD =∠EDB C .△ABE ∽△CB D D .sin ∠ ABE =AE ED 10、已知二次函数2 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是1x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0ac > B.0b < C.240b ac -< D.20a b +=

新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 探究内容:1.1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1) 目标设计:1、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探索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抽象出反比例函数 的概念;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意义;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探究准备:投影片等。 探究过程: 一、旧知回顾: 1、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2、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y kx b =+(k 、b 是常数,0k ≠)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如:31y x =-,… 当0b =时,有y kx =(k 为常数,0k ≠)则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如:1 2 y x =-, 4y x =,… 二、新知探究: 类似地,有反比例函数: 1、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y 与x 的关系可以表示成k y x =(k 为常数,0k ≠)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2、强调: ①自变量在分母中,指数为1,且0x ≠; ②也可以写成1y kx -=的形式,此时自变量x 的指数1-; ③自变量x 的取值为0x ≠的一切实数; ④由于0k ≠,0x ≠,因此函数值y 也不等于0。 例题讲评: 1、下列函数中,x 均表示自变量,那么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并指出每一个反比例函数中相应的k 值。 ⑴5y x = ⑵20.4 y x =- ⑶2x y =- ⑷2xy = 分析: ⑴5 y x = 是反比例函数,5k =; ⑵2 0.4 y x =- 不是反比例函数; ⑶2 x y =-是正比例函数;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函数关系式中,y 不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D ) A .xy =5 B .y =5 3x C .y =-3x - 1 D .y =2x -3 2.点P (-3,1)在双曲线y =k x 上,则k 的值是( A ) A .-3 B .3 C .-13 D.1 3 3.下列图象中是反比例函数y =-2 x 图象的是( C ) 4.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经过P (-4,3),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 D ) A .第二、三象限 B .第一、三象限 C .第三、四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5.若函数y =3x m + 1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B ) A .2 B .-2 C .±2 D .3 6.函数y =k x 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函数y =kx -k 的图象大致是( C ) 7.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p (Pa)与它的体积V (m 3)成反比例.当 V =200 m 3时,p =50 Pa.则当p =25 Pa 时,V 的值为( B ) A .40 m 3 B .400 m 3 C .200 m 3 D .100 m 3 8.如图,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k 1x (k 1≠0)与双曲线y =k 2 x (k 2≠0)相交于A , B 两点,已知点A 的坐标为(1,2),则点B 的坐标为( A ) A .(-1,-2) B .(-2,-1) C .(-1,-1) D .(-2,-2) 第8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9.△ABC 的边BC =y ,BC 边上的高AD =x ,△ABC 的面积为3,则y 与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

学法大视野·数学·九年级上册·答案

课时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堂训练、课后提升) 第1章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课前预习 =k x ≠ 零 课堂探究 【例1】 探究答案:-1 k ≠0 B 变式训练1-1:解:判断某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不是看表示变量的字母是不是有x 与y ,而要看它能否化为y=k x (k 为常数,k ≠0)的形式. 所以(2)是反比例函数,其中k=-6;(3)是反比例函数, 其中k=-3. 变式训练1-2:解:(1)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2 xy=36, 于是y=72 x . 所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2)由圆锥的体积公式,得13 xy=60,于是y=180 x . 所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例2】 探究答案:=k x (k ≠0) 2.(√2,-√2) 解: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 x (k ≠0), 因为图象过点(√2,-√2), 将x=√2,y=-√2代入,得-√2= √2 ,解得k=-2. 因此,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 x , 将x=-6,y=13 代入,等式成立. 所以函数图象经过-6, 13 .

变式训练2-1:B 变式训练2-2:解:(1)设y 1=k 1x ,y 2=k 2x (k 1,k 2为常数,且k 1≠0,k 2≠0),则y=k 1x+k 2x . ∵x=1,y=4;x=2,y=5,∴{ k 1+k 2=4,2k 1+ k 22 =5. 解得{ k 1=2, k 2=2. ∴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为y=2x+2x . (2)当x=4时,y=2×4+24 =812 . 课堂训练 5.解:设大约需要工人y 个,每人每天生产纪念品x 个. ∴xy=100,即y=100 x (x>0) ∵5≤x ≤8,∴ 1008≤y ≤1005 , 即1212 ≤y ≤20, ∵y 是整数,∴大约需工人13至20人. 课后提升 9.解:(1)∵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m 2-3=1, m 2=4, m=±2. ∵m=2时,m-2=0, ∴舍去. ∴m=-2. (2)∵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m 2-3=-1, m 2=2, m=±√2. 10.解:(1)由S=12 xy=30,得y=60x , x 的取值范围是x>0. (2)由y=60x 可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系数为60.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最新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1章反比例函数 1.1 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 (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 (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 【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 (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 (k为常数且k≠0)的形式, x 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围为t>0. 【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 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 (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全册)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章反比例函数 1.1 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能列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会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1.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 (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 (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2、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请你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I吗? 【教学说明】对相关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一群选手在进行全程为3000米的赛马比赛时,各选手的平均速度v(m/s)与所用时间t(s)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2)利用(1)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3)随着时间t的变化,平均速度v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平均速度v是所用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 (5)观察上述函数解析式,与前面学的一次函数有什么不同这种函数有什么特点 【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可以表示成y=k x (k为常数且k≠0)的 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常数k称为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 【教学说明】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作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探究2: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思考:在上面的问题中,对于反比例函数v=3000/t,其中自变量t可以取哪些值呢?分析: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所有非零实数,但是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由于t代表的是时间,且时间不能为负数,所有t的取值范围为t>0. 【教学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见教材P3例题. 2.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 的函数关系; (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 (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 (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确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就是看它们的解析式经过整理后是否符合y=k x (k 是常数,k≠0).所以此题必须先写出函数解析式,后解答.解: (1)a=12/h,是反比例函数; (2)F=pS,是正比例函数; (3)F=W/s,是反比例函数; (4)y=m/x,是反比例函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1,6题每2空1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1.714285是由()个十万、()个万、()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据统计,2015年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次数超过11000000000次,11000000000的最位是( )位,这个数读作( )。 3.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数起第三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第九位是( )位。 4.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万位,它是( )位数;一个八位数的最高位是( )位。 5.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 ),它们每相邻两个间的进率都是( )。 6.357085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在( )位上,表示( ); “7”在( )位上,表示( )。 7.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都是(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表示。 8.计算器的“ON/C”键起( )的作用,“AC"键起( )的作用。 9.由1个亿、45个万和3160个一组成的数写作( ),读作(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二、读数与写数。(7分) 1.读出下面各数。(4分) 我是地球,我表面积约有510000000(读作: )平方 千米,陆地面积约有149500000(读作: )平方千米。 截至2014年,生活在我上面的人口约7000000000(读作: )人,土地荒漠化每年给我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4000000000(读作: )美元。我快承受不了了,快救救我吧! 2.写出横线上的数。(3分) (1)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六亿二千一百万吨。写作: (2)2014年鲁甸地震后、某地向灾区捐款二百一十四万元。写作: (3)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的火星,按离太阳由近而远的次序计为第四颗,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二亿二千七百九十四万千米,写作: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大的自然数是100000000。() 2.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总建筑面积约为十六万零一百平方米,写作1600100。 () 3.6060600>6060060 () 4.算盘上,用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5.在56000800中的5个0只读出1个零。() 四、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等都是( )。 A.数位 B.位数 C.计数单位 2.一个数的百万位和百位上都是5,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A.5000500 B.5005000 C.5500000 3.下面算盘( )上表示的数是603900.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上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 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 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 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且x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 (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 (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自变量,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在

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4.k的几何意义: 如图1,设点P(a,b)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三角形PAO和三角形 PBO的面积都是).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也在双曲线上,作QC⊥PA的延长线于C,则有三角形PQC的面积为 . 图1 图2 5.说明: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 而论.(2)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当时,两图象没有交点;当时, 两图象必有两个交点,且这两个交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三)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待定系数法;(2)根据实际意义列函数解析式. 2、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 3、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分母不含未知数),且都可以化为20 ax bx c ++=(a、b、c为常数, a≠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2、把20 ax bx c ++=(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包括符号)。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如果方程化成的形式,那么可得; 如果方程能化成 (p≥0)的形式,那么进而得出方程的根。 2、配方法:配方式 基本步骤:①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②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③把常数项移到方程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59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48人,我深感教育教学的压力很大,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务必精耕细作。使用的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如何用新理念使用好新课程标准教材?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巧做安排。为此,特制定本计划。 二、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实施,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提供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所教初三数学包括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章命题定理与证明,第三章解直角三角形,第四章相似形,第五章概率的计算。 四、教学目的: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会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命题、定理、证明等概念;能正确写出证明;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三角函数及勾股 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 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 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通过讲授证明的有关知识,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论证、计算、和简单的作图。进

最新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整册 课课练同步作业

第1章反比例函数 1.1反比例函数 一二旧知链接 1.下面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y=3x+1 B.y=x2+2x C.y=x2 D.y=3x 2.形如y=k x(k是常数,)的函数称为,其中x是,y是.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3.下列函数中,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是. ①y=2x+1;②y=2x2;③y=15x;④y=-23x;⑤x y=3;⑥2y=x;⑦x y=-1. 二二新知速递 1.在函数y=3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0 B.x>0 C.x<0 D.一切实数 2.若函数y=k x k-2是反比例函数,则k=. 3.列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表达式,并指出它们是什么函数. (1)某农场的粮食总产量为1500t,则该农场人数y(人)与平均每人占有粮食x(t)的函数表达式; (2)在加油站,加油机显示器上显示的某一种油的单价为每升4.75元,总价从0元开始随着加油量的变化而变化,则总价y(元)与加油量x(L)的函数表达式; (3)小明完成100m赛跑时,时间t(s)与他跑步的平均速度v(m/s)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1.在反比例函数y=2x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0 B.x>0 C.x<0 D.一切实数

2.当路程s一定时,速度v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是(). A.正比例函数 B.反比例函数 C.一次函数 D.二次函数 3.函数y=2k+1x是反比例函数,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12 B.k>-12 C.k<-12 D.k?0 4.若y与x成正比例,y与z成反比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是x的正比例函数 B.z是x的反比例函数 C.z是x的一次函数 D.z不是x的函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面积公式S=πr2中,S与r成正比例关系 B.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 h中,当S是常量时,a与h成反比例关系 C.y=1x+1中,y与x成反比例关系 D.y=x-12中,y与x成正比例关系 6.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p与它的体积V成反比例,当V=200时,p=50,则p =25时,V=.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中,点P到x轴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到原点O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则经过点P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8.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求y与x的函数表达式; (2)当x=4时,求y的值. 基础训练 1.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间的函数表达式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红1分钟可以制作2朵花,x分钟可以制作y朵花 B.体积10c m3的长方体,高为h c m时,底面积为S c m2 C.用一根长50c m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一边长为x c m时,面积为y c m2 D.小李接到一次检修管道的任务,已知管道长100m,设每天能完成10m,x天后剩下的未检修的管道长为y m 2.若函数y=(m+2)x2m+1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A.-2 B.1 C.2或1 D.-1 3.若y与-3x成反比例,x与z成正比例,则y是z的(). A.正比例函数 B.反比例函数 C.一次函数 D.不能确定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检测卷(1)含答案

期末测试(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函数:①y =-2x ;②y =-x 2;③y =2x -1;④y =1 x -2.其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厦门模拟)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1∶4,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的比为( ) A .1∶16 B .16∶1 C .1∶2 D .2∶1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6x +2k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 ≤92 B .k <9 2 C .k ≥92 D .k >9 2 4.计算cos60°-sin30°+tan45°的结果为( ) A .2 B .-2 C .1 D .-1 5.某农科院对甲、乙两种甜玉米各用10块相同条件的试验田进行试验,得到两个品种每公顷产量的两组数据,其 方差分别为s 2甲=0.002,s 2乙 =0.03,则( ) A .甲比乙的产量稳定 B .乙比甲的产量稳定 C .甲、乙的产量一样稳定 D .无法确定哪一品种的产量更稳定 6.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30°,c =10,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 B =60° B .a =5 C .b =5 3 D .tanB = 33 7.如图,AB ∥CD ,AC 、BD 、EF 相交于点O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共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8.如图,将矩形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点C′处,BC ′交AD 于点E ,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D =BC′ B .∠EBD =∠EDB C .△ABE ∽△CB D D .sin ∠AB E =AE ED

新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上)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象:(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 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 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 (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 与坐标轴没有交点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 小;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 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作ax 2 +bx+c=0(a,b,c 为常数,a ≠0)的形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及各系数含义 一般式:ax 2 +bx+c=0(a,b,c 为常数,a ≠0),其中,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1、直接开平方法 2、分解因式法:(1、提公因式法;2、公式法; 3、十字交叉相乘法) 3、配方法: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4、公式法 (1)根的判别式:2 4b ac ?=-,?>0时,方程有两不等实数根;?=0时,方程有两相

同实数根;?<0时,方程无实数根。 (2)求根公式 : 当2 4b ac ?=-≥0时,x=a ac b b 242-±- (3)韦达定理:12b x x a +=- ,12c x x a ?= 第三章 图形的相似 1、 线段的比 一般地, 在四条线段中,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作成比例线段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 c b d =, 那么ad = bc. 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三个角对应相等, 且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作相似三角形. 如果△A′B′C′与△ABC 相似, 且A′, B′, C′分别与A, B, C 对应, 那么记作△A′B′C′∽△ABC,读作“△A′B′C′相似于△ABC”.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k叫作相似比 判定定理1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 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相似多边形 把对应角相等, 并且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作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k 叫作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取定一点O, 把图形上任意一点P 对应到射线OP (或它的反向延长线)上一点P ′ , 使得线段OP ′与OP 的比等于常数k(k > 0), 点O 对应到它自身, 这种变换叫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全册试卷 (5套单元试卷+1套期中试卷+1套期末试卷) 第1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面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y= 3 x-1 B.y= x 2C.y= 1 3x D.y= -1 x3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3),则此函数的图象也经过点() A.(2,-3) B.(-3,-3) C.(2,3) D.(-4,6) 3.若反比例函数y=k-1 x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则k的取值可能是() A.-1 B.0 C.1 D.2 4.已知反比例函数y=-2 x,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图象必经过点(-1,2) B.y随x的增大而减小 C.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D.若x>1,则-2<y<0 5.某厂现有300吨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使用天数y与平均每天消耗的吨数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是() A.y=300 x(x>0) B.y= 300 x(x≥0) C.y=300x(x≥0) D.y=300x(x>0) 6.反比例函数y=2 x的图象上有两个点(x1,y1),(x2,y2),且x1y2B.y1

A B C D 8.在学完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后,嘉琪同学画出了函数y=a x-1的图象,如 图所示,那么关于x的分式方程a x-1=2的解是() A.x=1 B.x=2 C.x=3 D.x=4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32分) 9.反比例函数y=-5 x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10.反比例函数y=k x的图象经过点(3,-3),则k的值为________. 11.若正比例函数y=-2x与反比例函数y=k x的图象的一个交点坐标为(-1,2), 则另一个交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12.在某一电路中,保持电压不变,电流I(A)与电阻R(Ω)成反比例,其图象如图所示,则这一电路的电压为________V. 13.如图,菱形OABC的顶点C的坐标为(3,4),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反 比例函数y=k x(x>0)的图象经过顶点B,则k的值为____________. 14.已知点P(m,n)在直线y=x+3上,也在双曲线y=2 x上,则m 2+n2的值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学法大视野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学法大视野答案 篇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课内现代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散步》第6——8段(原文略),做题。 1.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答: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这是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2.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3.如何理解“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的含义? 小路其实也很美,也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像孙子说的“有意思”。这也是母亲决定走小路的原因,展示了母亲热爱生命而且也充分理解孙子的内心。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怕因闪失给孩子和老人带来伤害。“整个世界”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从家庭到国家,都是如此。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原文略),做题。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3.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母亲说“好好儿活”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4.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