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导学案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导学案

编号8 课题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周次

主编人朱海生审核人王晓玲审批人杨娜课时 1 姓名班和组组评师评

学习目标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在建设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学习重点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历史意义学习难点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转变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1、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等方式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学习梳理主干知识。

2、小组讨论,展示点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激趣导课:

二、自主学习部分,完成思维导图。

1、分组展示自学成果。

2、学生生成问题,合作探究

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成功,所以我国也应走这样一条道路。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 社会主义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又是一种人类的重要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

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列宁

材料二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

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两位学者和战士”指的是谁?他们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历史文献?请概括材料二的中心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上述理论在哪些国家得以成功实践。

从到从到

国际工人运动经

历的历程

从到

标志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理论:

原因

意义

客观:

主观:

俄国

艰辛历程

实践:无产阶级革命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自我检测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直接推动力是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马克思、恩格斯深人工人群众

C.马克思、思格斯目睹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D.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

2 .2011年10月福建四地六校17题)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

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第一次实践这一观点的是()

A.第一国际 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成立

3.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

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不想创立科学理论 B.只想创立科学理论

C.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 D.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界认同

4.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

建立理想的意识形态社会,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其主要代表人物有①圣西门②傅立叶

③欧文④马克思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

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引文中“社会主义创

始人”是指

A.法国启蒙思想家 B.马克思与恩格斯 C.空想社会主义者 D.巴黎

公社领导人

6.“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

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上

述材料表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①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本阶级的专政②集中力

量发展生产力③不断巩固和扩大革命成果

A.①②正确,③错误 B.①③正确,②错误 C.②③正确,①错误 D.①②

③都正确

7.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源于其彻底的实践精神和在实践基础上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它是我

们熟悉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和方法,其“科学性”主要在于它

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

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8.《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19世纪中期产生的两个学说发现了变化的原

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发现了“阶级斗争”的学说是

A.达尔文进化论B.马克思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

D.列宁主义

9.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

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俄国革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0.俄罗斯帝国的双头鹰国徽被摘下来,革命的红旗取代了沙俄的白蓝红三色旗飘扬在首都

上空。这一情景出现在

A.二月革命中 B.七月流血事件中

C.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和士兵占领冬宫 D.《四月提纲》发表后

11.下列各项不符合《四月提纲》要求的是

A.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现土地改革 B.立即举行武装起义

C.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2.右图是1917年俄国七月流血事件照片,这张照片所反映

的历史信息是

①人民群众坚决反对战争②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③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结束④布尔什维克当必须

改变策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13.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后,对外宣布:“要恪守我国

同其他大国结成

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从中可以得出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要继续领导俄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封建斗争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代表广大工农的利益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要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诚实守信,代表了俄国人民的意愿

1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

不是议会共和国。”要做到这一点,从当时的历史实际出发,应该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封建沙皇专制统治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赢得其他帝国主义

国家的支持

15.图片承载历史。一位学者对下面图片进行准确解读时,包含的关键词有:十月革命、阿

芙乐尔号、资产阶级政府的最后堡垒。据此可判断这幅

图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B.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C.十月革命攻打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人民欢呼雀跃

16.对于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列宁曾精辟的地指出:“如果

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

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

A.十月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必然产物 B.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十月革命

的爆发

C.导致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战争 D.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十

月革命

17,19世纪中期工人开始走上“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这条“阳光大道”是指()

A.封建主义 B.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 D.修正主义

18,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爆发于()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参考答案:

讨论展示:(1)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

(2)历史文献:《共产党宣言》中心内容: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

无产阶级政权

(3)俄国(或苏俄)中国

自主检测:

1—5 ABCCC 6—10 ACBAA 11--15 BDCAC

16---20 BCADD 21—25 DCDCC 26—30 BDABC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解放区土地改革;战略反攻;三大战役。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解放区土地改革: 1.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 改为的土地政策。 2.过程: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 规定:。 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 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 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的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3.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激发了。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为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 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 1.战略进攻:1947年夏, s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 进,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的序幕。 2.战略决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 、、三大战役。

3.渡江战役:1949年4月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重难点突破】 探究: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原因是什么?(经济、政治、军事三方面分析)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训练 1.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 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 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 A.开辟了晋冀鲁豫根据地 B.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 C.严重威胁了南京和武汉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成为定局。其中最先发动的是()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3.电视剧《决战黎明》以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我党接管北平、建设北平为主线,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既能打碎旧世界的束缚,也能胜任建设新社会、造就民族振兴、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的责任。这个电视剧的背景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了,人们的生命财产也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对此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张学良 B.佟麟阁 C.李宗仁 D.傅作义 5.下图为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所在位置的内容() A.消灭国民党主力 B.推翻国民党统治 C.建立新中国 D.实现国家统一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教案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2017年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讲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得到人民的支持,为其后三大战役及解放南京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三大战役及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教材主要写军事斗争,但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需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补充。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无论是知识层次还是理解能力都相应的有些加强了,且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的时期,好奇心强,所以课堂上应该着重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但本课需要学生思考、概括的问题难度较大,需教师多引导。 三.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的作用;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4 月23日渡江战役后写的,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如何解放的?下面我们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回顾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历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解放战争教学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案 课标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复习内容:内战的全面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复习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 利的意义 复习难点: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自主学习 一、内战的面爆发: 背景: 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 原因: 重庆谈判: ①目的:争取,揭露美蒋阴谋。 ②时间:1945年8月底~1945年10月10日。 ③结果:签订:和平建国,坚决________,召开________,保证_______等。对和_________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政治协商会议:①时间、地点:1946年初,。②结果:通

过了有利于的政协协议。. 概况: 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战况:①人民解放军采取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②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两大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战略反攻: 47年6月,__、_____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①时间:年9月,辽沈战役首先打响。②战况: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解放。11月初,解放军乘胜攻下。③战果:解放_全境。 淮海战役:①解放军以为中心先后歼灭_兵团和___兵团。 ②国民党“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军弃徐州南逃,解放军迅速将其包围,于年1月发起总攻,全歼敌军。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①部队:__解放军和解放军。②解放军攻克张家口、天津后,________接受改编,1949年1月__和平解放。 意义:①三大战役共歼敌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战争史乃至战争史上都是___从战争的规模和战果上看,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导学案(无答案)

1、内战的爆发 (1)重庆谈判: ○1原因: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中共力图争取和平。 ○2成果:签署。不足:对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2)内战爆发: ○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2初期战况: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1947年,解放军又粉碎了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 意义:揭开了的序幕。 (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围困长春,攻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2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展开。 ○3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一起发动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最后胜利 ○1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声明。 ○2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31949年4月,国共两党在北平举行谈判,达成。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4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役,4月23日占领南京,接着向全国进军。(2)胜利意义 ○1结束了一百多年来的屈辱的历史,即将诞生。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 的胜利。 【史料链接】 1.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到现在可以说是精疲力竭。我们需要和平,需要休息……流亡、穷困使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但这几年来,中国内战的危机,一直没有解除,日寇一投降,内战的空气也即刻震动了每一个人的心。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的一封读者来信 2.(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美国外交文集》 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进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课前3分钟】 【二次备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高一历史学案(新人教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后)。2.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二、学习重点1.重庆谈判2.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3.三大战役的名称及其影响4.渡江战役的意义 5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三、学习难点 1.重庆谈判 2.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自主学习】一、过渡时期(1945年8月——1946年6月)1.重庆谈判(1)背景:①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②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揭露蒋介石阴谋。 (2)时间:1945年8月底到10月10日。 (3)地点:重庆。 (4)结果:签署《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6年初 (2)地点:重庆 (3)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是,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二、内战的爆发 (一)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1947年6月)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3.粉碎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又被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阶段(1947年6月——1948年9秋) 1.经济措施: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2.军事行动:1947.6 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三)三大决战阶段:

第12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导学案

第12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导学案 一、日本局部侵华(1931~1936年) 1.背景 2.表现

3.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高涨,国共由对峙逐步走向合作抗日。 教材补缺中国军民的抵抗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抗日民主运动兴起:在中共及民主爱国人士领导下,全国掀起抗日民主运动,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35年12月,中共在北平领导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①1935年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1935年12月,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二、全民族抗战(1937年7月~1945年9月) 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城与卢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 (1)防御阶段的四大会战(1937.8~1938.10) (2)相持阶段的抗战(1938年10月~1945年8月)

(3)评价 ①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初期的主要任务,较积极地抗战。 ②中国“以空间换时间”,击破了日本“速决战”的战略企图,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久战”。 ③鼓舞了民心士气。 ④为敌后战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游击战。 ⑤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争取了国际的同情和支持。 4.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1)概况 ①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115师创建了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此后,120师和129师相继创建了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等根据地。新四军建立了皖中、淮南、苏北等抗日根据地。 ②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③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2)评价: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相持阶段到来后,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图示解史国共合作形势下的两大战场

八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一、政治上的较量——重庆谈判(1945年8月) 1、背景:(1)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 (2)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因:(1)蒋介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使得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陷入了政治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中共则赢取了政治上的______________ 二、军事上的交锋——人民解放战争 1、内战全面爆发: ▲开始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时间+事件) 2、战略防御阶段: (1)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 (2)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学习到的史实: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敌众我寡等原因中共中央主动撤离了________________并转战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挥___________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补充:在敌人进攻山东解放区的时候在我们蒙阴发生的战役是孟良崮战役。 3战略进攻阶段: ▲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时间+事件) (1)时间:___________ (2)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放军队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①人民解放军转入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刘邓大军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_ 严重威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略决战阶段: ▲战略决战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 ▲战略决战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把握三大战役? 我们从以下角度出发。 (1)战役的特点: 开始最早的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放战争学案

班级姓名 第17课《解放战争》学案 编写:史渭辉审核:高一历史组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掌握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和谈和渡江战役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片、诗词、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什么说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 【知识梳理】 抗战胜利后的形势特点: (1)国: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2)共:中共及其领导下的人民革命力量,全国人民,包括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 (3)美:扶蒋反共的政策。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结合以上材料,阅读课文序言,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序言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 2、该事件反映了蒋介石有何企图?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教案一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解放战争》是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解放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它既是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本节内容无论是在中国近代史还是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重庆谈判、三大战役的胜利与意义 (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阅读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建国方针材料,学生培养读表与阅读解析材料的能力。 (2)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培养总结归纳历史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感知解放战争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结合三大战役地图,讲授三大战役的经过,体会其中所包含科学的军事战略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做出的努力 难点:战略反攻、战略决战的条件;三大战役战略战术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解放战争这一内容有一些了解。对历史人物、战争的细节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这方面设计问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采用材料解析、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并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解放战争》,初步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此时的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面对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解放战争的背景 一、全面内战爆发的背景 1、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 运用课本内容,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学案--第10课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教部编版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2.知道如何用行动理性爱国,振兴中华; 3.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激发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学习重点】 了解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学习难点】 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学习过程】 1.收集:查找资料,收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2.你知道“九一八”事变指的是什么事件吗?自学课文,结合查找的资料简单说一说。 3.了解了日军的暴行,你有何感受?是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不友好?你如何理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人民奋勇抗争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故事,感受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培养

正确的历史观,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学习重点】 了解中国人民奋勇抗争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故事。 【学习难点】 感受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学习过程】 1.你知道哪些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请选择一个来说一说。 2 3.讨论:我们应该学习先烈们的什么精神?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行为习惯: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认识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作用。 2.知识技能: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背景、过程和作用 3.过程方法: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和互动研讨,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措

施及意义,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4.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 【学习重点】 认识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的作用。 【学习难点】 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中华民族利益的政党。 【学习过程】 1.收集:查找资料,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那段史实。 2.面对敌我双方悬殊的力量对比,中国共产党展开了多种灵活多变的战术,你知道哪些?请举出至少3个。 3.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出现了哪些困难?中国共产党为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4.小小辩论会:有人认为,现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没必要再过着过去的苦日子。你认为我们今天是否还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请表达你的观点。 5.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胜利的?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教学设计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 学生回答: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 3.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解放区的土改有哪 些成效?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从亲人参军 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板书设计? 《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总路线 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主要是关于一系列战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战争影片片断,让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式获得历史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思考如何安排适当时间观看影片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是需要注意和思考的。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无答案)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认定目标】 学习目标:识记:解放军揭开反攻序幕的标志,解放区土地改革 理解: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我军战略进军的序幕; 分析:我军转入战略进军的序幕的事件。 学习重点:三大战役; 学习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成功之路】:(拾级而上,超越自我!) ◆成功第一步: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政策调整: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 2、法令文件:1947年颁布《______________》规定:没收__________,废除________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_________平均分配土地. 3、总路线:依靠______,团结______,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__________的土地制度,发展_________。 4、结果: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粮食、房屋和衣物 5、意义:激发了农民______和______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 1、战略进攻:_____年夏,_______、_______率领的___________主力,千里挺近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________的序幕。 2、完成表格 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时间1948.9 1948.11-1949.1 1948.11-1949年初指挥官 地点锦州、长春、沈阳以徐州为中心 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______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____________在全国的胜利。 3、解放南京: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_ ◆成功第三步:课堂练习,学以致用!(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 1 、1947年,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这次土地改革所依据的文件是( ) A.《资政新篇》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天朝田亩制度》 D.《土地改革法》 2.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包括( ) ①实行耕者有其田②规定实行减租减息③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④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内容不符合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内容的是( ) A.依靠贫雇农 B.团结中农 C.消灭地主阶级 D.发展农业生产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战略行动被誉为“犹如一把钢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严重威胁国民党政府的统治。” A、青化砭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5.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 开始时间指挥者战果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6.徐州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解放战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展开了一场战略大决战。下列关于这场大决战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由林彪、罗荣桓指挥 B.参加的部队有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C.发生在1947年11月 D.基本解放了华东和华南地区 7.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其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9.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诗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前提是( ) A.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案

第17 解放战争教学案 第17解放战争教学案 标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复习内容:内战的全面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复习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复习难点:深入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自主学习 一、内战的面爆发: 背景: 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 原因: 重庆谈判: ①目的:争取 ,揭露美蒋阴谋。 ②时间:194年8月底~194年10月10日。 ③结果:签订《 》:和平建国,坚决________,召开________,保证_______等。对 和_________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政治协商会议:①时间、地点:1946年初, 。②结果:通过了有利于 的政协协议。 2概况: 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 战况:①人民解放军采取 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②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 、 两大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战略反攻: 947年6月, __ 、_____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 辽沈战役:①时间: 年9月,辽沈战役首先打响。②战况: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

,解放 。11月初,解放军乘胜攻下 。③战果:解放 _全境。 淮海战役:①解放军以 为中心先后歼灭 _ 兵团和 ___兵团。②国民党“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军弃徐州南逃,解放军迅速将其包围,于 年1月发起总攻,全歼敌军。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①部队: __ 解放军和 解放军。②解放军攻克张家口、天津后, ________接受改编,1949年1月 __和平解放。 意义:①三大战役共歼敌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0多万人,从战争的规模和战果上看,在 ___战争史乃至 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②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班级:姓名:小组: 年级:八年级科目:历史课型:复习课主备人:陈海宽时间:2011-11-29 审核:【课程标准】 ①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②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③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重点知识】 和平曙光 1.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1945年8月,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2.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正式签署《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 未解决的问题:,。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3.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发起大规模进攻,由此爆发。 4.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作战原则, 集中兵力打,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5.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共中央 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 6.孟良崮战役: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沂蒙山区,等 率华东野战军发动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 战略反攻: 7.战略进攻:1947年6月,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8. 、、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作战时,粮食、弹药等补给的运输任务主要由来承担。 9.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我军采用“”的战术, 其中的“门”是指。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在上取 得优势。 10. 1948年1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以为中心展开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以北的广大地区, 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基础。 11. 平津战役的特点是“”,中间指的是北平。1949年1月31日, 在人民解放军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国民党守军团总司令率领部队接受 和平改编,北平解放。 12. 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过长江,目标直指南京。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 标志着延续22年的在大陆统治结束。 1.图中的蒋介石与毛泽东合影,最有可能出现于()。 A. 国民大革命 B. 长征 C. 西安事变 D. 重庆谈判 2.下面关于重庆谈判叙述错误的是()。 A. 为蒋介石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 B. 是蒋介石欺骗人民的幌子 C. 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D. 中共争取到了国内和平 3. 中共通过重庆谈判获得的最大成果是()。 A. 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 B. 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C. 使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 D. 赢得了反内战的时间 4. 芳芳在编制本单元大事年表时发现,1946年6月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内战开始 B. 重庆谈判 C. 挺进大别山 D. 转战陕北 5. 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 A. 声东击西 B. 诱敌深入 C. 调虎离山 D. 迂回战术 6.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K12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复习教案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复习教案 课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知道七七事变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贯穿全课,通过列表进行对比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三:教具:多媒体资料课件四:学法指导:本单元讲的是抗日战争历史。复习时抓住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重大史实。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考查形式多样,同学们在复习时应重点掌握。五、复习过程出示目标自主温故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战争。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

解决的历史作用。 3.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4.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5.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6.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合作温故 学生相互检查,相互提问,合作探究,形成知识体系。考点导航考点一:抗日战争例1、“为什么要在中国的邻土上进行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A. 柳条湖事件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考点二:解放战争例2、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打了无数胜仗。下列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四渡赤水 B.百团大战 C.淮海战役 D.上甘岭战役检测巩固 1、我国东北地区资源丰富,帝国主义国家垂涎欲滴。为了独占这一地区,1931年日本发动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回延安

《回延安》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2.学习本诗中运用的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3.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比兴手法的运用。 2、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新歌剧《白毛女》。主要作品有《放声歌唱》《十月颂歌》《雷锋之歌》等。 2、延安简介 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而延安就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一直是中央中共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革命的年代里,延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信天游 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够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也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搂定 ..()糜.子()油馍.() 脑畔()白羊肚.()柳林铺.() 2、解词 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黏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 3、根据课文填空 (1)灰尘呀莫把我眼睛()住了(2)双手()定宝塔山 (3)毛主席()上了天安门(4)一头()在亲人怀 (5)手()黄土我不放(6)紧紧儿()在心窝上 4、画出文中运用下列修辞方法的句子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二、朗读课文 三、自主探究 1、梳理结构思路,把全诗五节内容整理到课文上。 第一节:第二节: 第三节:第四节: 第五节: 2、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线索是什么? 四、合作探究 1、.诗的第一小节是如何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