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检测结果的换算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检测结果的换算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检测结果的换算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检测结果的换算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检测结果的换算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变化1%时,相对的平均血糖值的变化为L。以糖化血红蛋白值计算平均血糖值的公式:

平均血糖值(MBG)=×X(糖化血红蛋白值)

也可理解为:若糖化血红蛋白为6%对应的平均血糖是L左右,则前者每升高1%.后者升高L左右。

描述糖化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糖关系的几个公式

收集到描述糖化血红蛋白(HbAic)和平均血糖(eAG)关系的几个公式如下,有一定误差范围,仅供参考:

A. eAG = * HbAic --

B. eAG = ( * HbAic -- ) / 18

C. eAG = ( * HbAic -- / 18

D. eAG = * HbAic --

E. eAG = * ( HbAic -- 2 )

举例说明:

HbAic : 4 7 10 %

A. eAG : mmol/L

B. eAG : mmol/L

C. eAG : mmol/L

D. eAG : mmol/L

E. eAG : mmul/L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HbA1c的临床意义1 1.糖尿病长期血糖的监测;观察饮食和药物治疗的效果,特别是怀疑口服药物失效而不得不用胰岛素治疗时HbA1c有较高价值。 2.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现和预防;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HbA1c水平密切相关,并发现HbA1c<7%时,糖尿病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很小,而一旦HbA1c﹥7%时,则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显着增高。 HbA1c的临床意义2 3.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诊断: 大多数血糖高于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其HbA1c增高;对空腹血糖正常而糖耐量下降的病人HbA1c也可增高。有报导HbA1c对糖尿病的诊断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1%。最近Peters 回顾性研究报告HbA1c的测定与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密切相关,且检测方便。并认为HbA1c>7%时,一般建议采用饮食和运动治疗处理。HbA1c的临床意义3 4.用于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诊断 各种应激如心肌梗塞和脑血管意外可使血糖升高,但这种高血糖、HbA1c不一定升高,若为糖尿病、HbA1c则升高。两者的鉴别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5.? 怀孕期间HbA1c是反映糖尿病控制的一个特别有用的指标。 怀孕期间血糖控制对母婴健康极为重要。糖尿病患者怀孕期间母亲的高血糖与

胎儿的发病率、死亡率上升都有关。保持严格的血糖控制,尤其是在胚胎发生的头3个月,母亲HbA1c结果对健康胎儿的孕育极大促进作用。 总之,HbA1c数据客观,稳定性好,能反映糖尿病患者2-3月左右的糖代谢情况,同时对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早期肾病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有很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分析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分析DOI:10.16658/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6704090.html,ki.1672-4062.2016.08.084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46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以及46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6月—2015年9月。两组患者均实施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C-反应蛋白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以及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C-反应蛋白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C-反应蛋白监测有助于临床医师分析评估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利于控制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标签:糖化血红蛋白;血糖;C-反应蛋白;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1]。该院为了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对2013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患者以及46例非糖尿病患者均实施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C-反应蛋白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46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以及46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6月—2015年9月。对照组46例非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6∶20,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5~76岁,患者年龄均值为(56.67±2.43)岁。实验组46例糖尿病患者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7∶19,患者的年龄范围为36~75岁,患者年龄均值为(56.64±2.18)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其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C-反应蛋白检测,具体检测方法为:患者禁食8 h后,于次日清晨,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将患者的血液进行离心处理,分离血清后,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然后让患者口服75 g葡萄糖,于2 h后再采血,检测患者的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使用英国进口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C-反应蛋白使用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

血糖对照表

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单位:mmol/l) 诊断条件静脉(全血) 毛细血管静脉(血浆) 糖尿病空腹≥ 6.1 ≥ 6.1 ≥ 7.0 服糖后 2h ≥10.0 ≥11.1 ≥11.1 糖耐量受损空腹 < 6.1 < 6.1 < 7.0 服糖后2h 6.7~10.0 7.8~11.1 7.8~11.1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 5.6~ 6.1 5.6~ 6.1 6.1~ 7.0 服糖后2h < 6.7 < 7.8 < 7.8 正常值 空腹血糖正常值 ①: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 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②: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③: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115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④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血糖正常值 餐后1小时: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升。 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2] 诊断标准 1、年龄≥45岁;体重指数(BMI)≥24者;以往有IGT或IFG者;或糖化血红蛋白Alc位于5.7~6.5%之间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0.9mmol/L)和/或甘油三酯(>2.8mmol/L)者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原理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综述 2007年3月19日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综述 冯念伦范卫华刘捍东 (山东省立医院济南250021) 糖尿病(DM),主要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目前在世界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明显增加,占免疫病的比率,在发达国家高达2-5%,而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亦达2-3%,并且每年还以1‰的速度增长。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并发症已经成为病人至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所以人们希望能尽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 有资料说美国用于糖尿病的治疗费约有1000亿美元,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保健卫生问题,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研究是20世纪后20年国际卫生保健研究的重点之一。 临床上广泛采用血糖参数来判定糖尿病,而血糖参数只代表抽血时的血糖水平,对确诊有局限性。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证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相对稳定,其浓度值能准确反映最近2-3个月期间的血糖水平,便于医生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糖尿病人的血糖监控及慢性并发症的判断等,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医院正逐渐开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占总血红蛋白(Hb)的百分含量的测定项目。有些发达国家已将HbA1c的测定列入中老年人的常规体检项目。测定HbA1c有多种方法,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乳胶凝集反应法和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分别用生化分析仪和糖化血红蛋白自分析仪进行测定。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形成及特点 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会在高糖的作用下发生缓慢的非酶促糖化反应, 血红蛋白Hb的β链N末端缬氨酸上的氨基与葡萄糖的醛基发生可逆的加成反应,,形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 醛亚胺(前GHbA1c)迅速重排成不可逆的酮胺,然后缓慢重构形成HbA1c。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特点: 1.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百分比含量与即时所检测到的血糖水平无关。 1.2 由于红细胞在外周血中的寿命是90 -12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百分比反映了测定前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而GHbA1c的合成始终在进行,其糖化程度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及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病人用药治疗后,较血糖、尿糖含量下降晚3-4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百分比含量是对糖尿病长期控制有重要意义的一项指标。 2、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方法 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方法有(1)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包括:离子交换色谱及亲和色谱;(2)微柱法;(3)免疫分析法,包括:放射免疫法、酶免疫法和乳胶免疫凝集法。(3)电泳法

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A1c;HbA1c)是人体血液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 链 N 末端缬氨酸残基以共价键结合的稳定的化合物, 全称为: 血红蛋白β 链 (血液)-N-(1- 脱氧果糖 -1- 基) 血红蛋白β 链。反映检测前 2~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HbA1c 诊断糖尿病 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稳定产物,其具有以下优点: 离体样本稳定,常温可稳定 24 h; 生物学变异小,在 2.0% 以内; 无需空腹,可任意时间采血; 相对来讲不受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 有国际公认的参考体系,可以监测其结果的准确性; 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好于血浆 (清) 葡萄糖。 所以,HbA1c 的测定能满足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需求。 HbA1c 检测的标准化 HbA1c 的实验室测量结果准确可比,实现检测的标准化,是HbA1c 临床应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室间质量评价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 是保证和改进实验室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国 HbA1c EQA 计划于 2000 年正式开展,与国外相比,我国HbA1c 检测的标准化起步相对较晚,但进展迅速。目前已建立并运

行比较完整的 HbA1c 参考系统。我国 HbA1c 检测的整体质量已有明显提升。 但我国 HbA1c 检测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仍面临复杂的局面和挑战;临床实验室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 HbA1c 检测的人员操作、室内质控等方面的管理亟待加强。 一些检测系统的自身性能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大多数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 方法检测 HbA1c 的精密性、准确性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不能用于糖尿病诊断,但可以用作监测方法。此外,多种因素可直接影响 HbA1c 的检测结果。 影响 HbA 1c 检测结果的因素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结合产物, 因此, 任何引起血红蛋白数量与质量变化的因素都会干扰 HbA1c 测定, 对结果产生影响。 干扰因素包括: 血红蛋白病、衍生血红蛋白、红细胞生存周期的异常及药物等。有些干扰因素及干扰程度取决于所采用的测定方法 (方法学特异), 而有些干扰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无法克服 (非方法学特异)。 实验室应知晓 HbA1c 测定存在的干扰因素, 某些患者人群可能需要用某种特异的 HbA1c 测定方法或不适宜采用 HbA1c 来反映体内平均血糖水平。

最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与仪器解析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与 仪器解析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目前在世界上发病率很高,占免疫病的比率,在发达国家高达2-5%,而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亦达2-3%,并且每年还以1‰的速度增长。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并发症是至残至死的主要原因,所以人们希望能尽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临床上广泛采用血糖参数来判定糖尿病,而血糖参数只代表抽血时的血糖水平,对确诊有局限性。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证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相对稳定,其浓度值能准确反映最近1-3个月期间的血糖水平,便于医生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糖尿病人的血糖监控及慢性并发症的判断等,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医院正逐渐开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占总血红蛋白(Hb)的百分含量的测定项目。有些发达国家已将HbA1c的测定列入中老年人的常规体检项目。测定HbA1c比较常用的方法,目前有乳胶凝集反应法和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两种,分别用生化分析仪和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 1 HbA1c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能反应糖尿病患者2-3个月以内的糖代谢状况,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学上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1.1 增高:测定HbA1c可以了解糖尿病人在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此外,用含葡萄糖的透析液作血透的慢性肾衰病人,地中海贫血和白血病病人亦增高。 1.2 降低:溶血性及失血性贫血,慢性肾衰,慢性持续性低血糖症等。 1.3 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 1.3.1 作为轻症、Ⅱ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1.3.2 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 1.3.3 可以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1.4 当HbA1c>9%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可以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临床经常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患者近阶段的血糖情况,以及估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食物含糖量和糖转化率对照表

含糖量排排队 水果、蔬菜含糖量列表如下: 1%:南瓜紫菜生菜 2%:小白菜、小油菜、波菜、芹菜、青韭、蒜黄、窝笋、黄瓜西红柿、西葫芦、冬瓜、菜瓜茴香、卷白菜。3%:大白菜、黄韭、鲜雪里红、茄子、小红萝卜、角瓜、瓠子、鲜蘑菇、豌豆苗酸菜塌棵菜 4%:洋白菜、韭菜、绿豆芽、豆角、西瓜、甜瓜、菜花扁豆荚茭白春笋油菜空心菜臭豆腐。 5%:丝瓜、小葱、金花菜、青椒、青蒜、青梅酱豆腐韭菜花。 6%:白萝卜、青水萝卜、心青、大葱、韭菜苔、冬笋、草梅桃枇杷豆腐干黄豆芽 7%:香椿、香菜、毛豆、黄桃子、黄胡萝卜。 8%:生姜、洋葱头、红胡萝卜樱桃柠檬 9%:橙子、波萝、李子、莲蓬榨菜蒜苗 10%:葡萄、杏 11%:柿子、沙果 12%:梨子、桔子豌豆橄榄 13%:柚子、苹果 14%:荔枝山药 15%:苹果 16%:土豆 17%:石榴

20%:香蕉、藕 22%:红果 25.17-38.31%罗汉果干果 50%:柿饼 85%:粉条 低糖水果:(含糖量<10%)包括青瓜、西瓜、橙子、柚子、柠檬、桃子、李子、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等。此类水果每100克可提供20-40千卡的能量。 中糖水果:(含糖量11%-20%)包括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等。此类水果每100克可提供50-90千卡能量。 高糖水果:(含糖量>20%)包括红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罗汉果等干果,果脯。含糖量特别高的新鲜水果,如红富士苹果、柿子、莱阳梨、肥城桃、哈密瓜、玫瑰香葡萄、冬枣、甘蔗、黄桃等。此类水果每100克提供的能量超过100千卡。

食物热量及GI值含量表 各种食物的GI值(升糖指数GlycemicIndex)与热量表GI值的定义: GI值是以食用纯葡萄糖(pureglucose)100克后2小时内的血糖增加值为基准(GIT=100),其他食物则以食用后2小时内血糖增加值与食用纯葡萄糖的血糖增加值作比较得到的升糖指数。意思就是说低GI的食物引起血糖变化小,相反高GI的食物引起血糖升高幅度大。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 目前己经公布了五百六十五种常见食物的升糖指数,一般含糖分较高或是消化吸收快的食物,如精制米、面粉制品,水果中的西瓜、芒果、凤梨、香蕉、荔枝、龙眼等升糖指数较高,而含纤维质较多的食物,如糙米、燕麦或全麦食品,以及蕃茄、葡萄柚及大部分蔬菜,升糖指数较低。 采用低GI饮食应避开GI值60以上与热量200以上的食物,一般定义GI值60以上为高GI值食物,GI值30以下为低GI值食物 ※双红字的食物为对某些人要禁忌※单红字的食物需节制 我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制成表格,方便大家阅读: 食物详细GI值可以参考下面资料: 混合膳食 1、猪肉炖粉条16.7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原理方法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与仪器解析及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原理方法与仪器解析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目前在世界上发病率很高,占免疫病的比率,在发达国家高达2-5%,而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亦达 2-3%,并且每年还以1‰的速度增长。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并发症是至残至死的主要原因,所以人们希望能尽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临床上广泛采用血糖参数来判定糖尿病,而血糖参数只代表抽血时的血糖水平,对确诊有局限性。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证明: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相对稳定,其浓度值能准确反映最近1-3个月期间的血糖水平,便于医生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糖尿病人的血糖监控及慢性并发症的判断等,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医院正逐渐开展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占总血红蛋白(Hb)的百分含量的测定项目。有些发达国家已将HbA1c的测定列入中老年人的常规体检项目。测定HbA1c比较常用的方法,目前有乳胶凝集反应法和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法两种,分别用生化分析仪和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进行测定。 1HbA1c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能反应糖尿病患者2-3个月以内的糖代谢状况,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学上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1.1增高:测定HbA1c可以了解糖尿病人在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此外,用含葡萄糖的透析液作血透的慢性肾衰病人,地中海贫血和白血病病人亦增高。 1.2降低:溶血性及失血性贫血,慢性肾衰,慢性持续性低血糖症等。 1.3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 1.3.1作为轻症、Ⅱ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 1.3.2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 1.3.3可以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1.4当HbA1c>9%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可以出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临床经常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患者近阶段的血糖情况,以及估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1.5对预防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胎,以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1.6对于病因尚未明确的昏迷或正在输注葡萄糖(测血糖当然增高)抢救者,急查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1.7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特别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的发生。 2临床常用的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方法 2.1乳胶凝集反应法 乳胶凝集反应法是利用抗原抗体直接测定总血红蛋白Hb中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百分含量。目前有国内外几家厂商可以提供HbA1c测定的试剂盒。这种免疫反应是由被测血样品中的总Hb和HbA1c与试剂中的抗体结合而形成凝集,凝集量随HbA1c浓度的大小而变化。使用生化分析仪器来进行比浊测定HbA1c的浓度,采用终点法,生化仪通过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值,可直接反映出凝集量的多少;推算出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糖测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指血液中和葡萄糖结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 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因些糖化因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非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为4-6%;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查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8%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将大大降低,如果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待续性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为了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2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那些需要改变资料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患者,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指导临床更好地制定糖尿病例患者的诊疗方案。如果某位患者每天仅在早餐前测定空腹血糖,发现这个值为130mg/ml,处于政党范围内;但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却发现为11%,这意味着该患者在过去的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已接近270mg/ml,暗示其将来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非常高,。尽管早餐前血糖结果尚满意,但是一天其它时间的血糖水平却严重超标,需要对患者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作出重新评估,并作出相应调整,此外患者还需较现在更为频繁地测定血糖。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程度一项良好的指标,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据此制定,修正相关治疗方案。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测指标。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过去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患者偶尔一次的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患者发生死亡的几率就会降低21%,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就会下降14%,发生中风的几率就会下降12%,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几率就会下降37%,需要做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几率就会下降19%,因周围血管疾病而导致截肢或死亡的几率就会下降43%,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就会下降16%。 1、作为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评价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目的在于消除波动的血糖对病情的控制观察的影响,因而对血糖波动较大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一个有价值的血糖控制指标。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尿糖测定较简单和经济,且能较可靠地反映病情的控制,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意义低于1型患者,但可作为辅助检查,用于判定口服药是否失效而须用胰岛素治疗。 2、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血糖测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 3、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健康人HbA1c为4.0%-7.7%(6.5±1.5%), 未控制的DM病人HbA1c 可高达10%-20%;随机检测HbA1c,若<8%,多不考虑糖尿病。HbA1c>9%,预报糖尿病的标准度约为78%,灵敏度为68%,特异性94%;HbA1c>10%,则有80%以上为糖尿病,灵敏度43%,特异性99%,有效率86%。所以,目前并不主张单独用HbA1c来诊断糖尿病,原因是精确度不高,有时造成临床解释困难。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意义 血中葡萄糖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产物,即红血球的血红蛋白中糖基化部分,称为糖化血红蛋白。正常人血红蛋白中的糖化血红蛋白约在7% 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亲和色谱测定手段已获公认,正 常参考值为 5.89 ±).9% ( 4.99% ?6.79% )。 糖化血红蛋白的多少与血中葡萄糖的含量高低成正比关系,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浓度的改变,同时也反映了机体糖代谢的状态。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长期以来,评价糖尿病长期控制水平一直是一个困难问题,对病情波动较大及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尤其如此。一次血糖、尿糖的测定,只能反映抽血当时的血糖水平,并且血糖随进食和糖代谢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不能说明前一段较长时间病情的全貌。而糖化血红蛋白随血糖变化而变化,可以反映出病人在抽血化验前4?8 周之内一段时间的血糖平均水平。 (2) 糖化血红蛋白不仅可作为糖尿病的病情监测指标,亦可作为轻症、H型、隐性”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但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不能取代现行的糖耐量试验,可列为糖尿病的普查和健康检查的项目。 (3) 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V 6.79%。如果〉11.5%时,说明患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可以岀现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因此,临床经常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监测指标来了解患者近阶段的血糖情况,以及估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4) 对预防糖尿病孕妇的巨大胎儿、畸形胎、死胎,以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5) 对于病因尚未明确的昏迷或正在输注葡萄糖(测血糖当然增高)抢救者,急查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6) 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特别增高的糖尿病患者,应警惕如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的发生。 总之,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说服力较强、数据较客观、稳定性较好的生化检查,能反应糖尿病患者2个月以内的糖代谢状况,同时与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在糖尿病学上很有临床参考价值。 评价糖尿病长期控制水平一直是一个困难问题,对病情波动较大及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尤其如此。国外目前已将糖化血红蛋白监测作为糖尿病疗效判定和调整治疗方法的“金指标”。研究表明[5],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与WHO 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密切相关,可以不必考虑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OGTT )的结果,仅根据检测结果即可作岀治疗决定。HbAlc 大于7% 时,不管OGTT 的诊断是 糖耐量减退还是糖尿病,均需要药物治疗;HbAlc 小于7% 时,一般可采用饮食和运动疗法。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8% 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将大大降低。血糖严格控制的患者( HbAlc < 8% )可使视网膜病变下降76% ,肾脏病变下降56% ,神经系统病变下降6)%,心血管病变下降41%,HbAlc 每下降1% 可使微血管并发症下降35%。如果糖化血红蛋白> 9%,说明患者持续性高血糖,可发生

血糖值对照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张血糖值对照表: ?空腹血糖正常值 ① :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 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 毫摩尔/升 (70?125毫克/分升)。 ② :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 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③ :当空腹全血血糖在 5.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6.4毫摩尔/升 (115 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④ 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 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 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血糖正常值 餐后1小时:血糖 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 11.1mmol/L (200mg/dl ) 餐后2小时:血糖w 7.8毫摩/升。 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2] ?孕妇血糖正常值 ① 孕妇空腹不超过 5.1mmol/L ② 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尿病检测中, 权威数据表明 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 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 ③ 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 11.1mmol/L ,而孕妇餐后2小 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 8.5mmol/L 。 IC1糖值对照表 蟾尿病 榷耐虽受损 空腹血*8受 静脉1全血) 毛细HD 管 静脉(血闕 空睨 菱6.1 7.0 服韓后两小时 M 10.0 M 11J J ? 11,1 < 6J <7 0 服極石两小时 6 a 7-*10_0 7.8-11.1 空腰 寸 5.6-6 1 5.6-6 1 t 1-7.0 眼謔右两小时 <6 7 <7.8 <78 (血特滾崖甲位:mm&l/l }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摘要】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及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与30例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进行测定,并做联合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的HbAlc为(5.65±0.43)%,FBG为(4.87±0.63)mmol/L;糖尿病组的HbAlc为(9.82±2.41)%,FBG为(9.31±4.86) mmol/L;糖尿病伴有并发症的HbAlc为(11.08±2.16)%,FBG为(10.31+5.86)mmol/L;糖尿病无并发症的HbAlc为(7.64±0.41)%,FBG为(7.78±1.67) mmol/L,糖尿病患者的HbAl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P<0.01)。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1),提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HbAlc有关,并且发现糖尿病患者病程的长短以及急、慢性并发症之间的HbAlc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对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2%~3%,并以千分之一的速度增长[1]。目前临床已广泛开展检测患者血糖工作。但血糖测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

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在糖尿病所致肾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诸多因素中,血糖控制不良是最主要因素。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指标,它所反映的是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非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为4%~6%,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8%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将大大降低,如果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持续性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动脉硬化等病变,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2]。所以,有关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且血糖控制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2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那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3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为了解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有效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60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糖(FBG)进行了测定,以评估他们之间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均为排除了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的正常人,共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21~84岁,平均49.1

血糖对照表

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粧损诊断标准(单位:mmol/l ) 诊断 条件 静脉(全血)毛细血管 静脉(血浆) 糖尿病 空腹 > > > 服糖后2h > > > 糖耐量受损 空腹 < < < 服糖后2h 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 服糖后2h < < < 正常值 空腹血糖正常值 ① :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亳摩尔 /升(70?225亳克/分升)。 ② :空腹全血血糖2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n 毫摩尔/升(140毫克/分 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③ :肖空腹全血血糖在毫摩尔/升(100亳克/分升)以上,血浆血糖在毫摩尔/升(115 毫克/分升)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④ 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 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血糖正常值 餐后1小时:血糖毫摩/升。最多也不超过L (200mg/dl ) 餐后2小时:血糖S 毫摩/升。 ) 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⑵ 诊断标准 1、年龄245岁;体重指数(BMI ) 224者;以往有IGT 或IFG 者;或糖化血红蛋 穂尿病 血糖值对照表 糖耐圣受损 条件 静豚(全血) 毛细All 管 静脉(血泵) 1 空腹 3 6.1 玄6.1 M 7.0 服総后两小时 & 10.0 二 11.1 m 1).1 1 空腹 < 6.1 < 6」 <7.0 服総后两小时 6.7-10.0 7.8-11.1 7.8-11.1 — 空腹 5.6-61 5.6-6 1 6.1^7.0 服穂后两小时 <6.7 <7.8 <7.8 空腹血糖受损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

Advance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进展, 2017, 7(3), 163-170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7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6704090.html,/journal/aac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676704090.html,/10.12677/aac.2017.73022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Zongli Huang, Zhirong Gan, Wan Lan, Jiating Hou, Xiaozhen Feng, Guocheng Han*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Received: Jul. 3rd, 2017; accepted: Jul. 28th, 2017; published: Jul. 31st, 2017 Abstract Diabetes mellitus is one of the highest morbidity in the world. At present, the detection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as become the standard diagnostic method of diabetes monitoring. Hemoglo-b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body, as a macromolecular protein which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carrying oxyge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ill induce glucose and hemoglobin in HbA1c generation function, blood oxygen capacity, so the de-termination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blood shows great significance. There are more than 30 methods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clinical laboratori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reaction,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first category is based on the different charge of GHb and non GHb, including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electropho-resis, isoelectric focusing, etc. The second category is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GHb, including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ion capture, immunization, etc. This article overviewed detection methods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Diabetes Mellitus, Standard Diagnostic, Hemoglobin,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Detection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 黄宗利,甘志荣,兰万,侯嘉婷,冯小珍,韩国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收稿日期:2017年7月3日;录用日期:2017年7月28日;发布日期:2017年7月31日 *通讯作者。

对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探讨

对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价值。方法:研究近2年到我院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HbA1c检查的患者286人。结果经OGTT确诊对糖尿病诊断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82.55%,阳性预测值为90.32%。结论:连接几点的曲线进行诊断意义更大。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lycated hemoglobin value as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iabetes. Study the past 2 years to our hospital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and 286 patients with HbA1c checks.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of OGTT confirmed diagnosis of diabetes was 70%, specificity of 82.55%,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90.32%. 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of the curve connecting points more meaningful 【Key words】glycosylated hemoglobindiabetes 1对象 为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意义,我们收集了就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价值进行探讨。研究2008年1月-2009年12月到我院为确诊糖尿病而进行OGTT及HbA1c检查的就医者286人。其中男性160例,女性126例。年龄56±11.78岁,32岁-82岁。 诊断标准:血糖标准按照1997年ADA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2方法 受检者于晨空腹进行OGTT。先收集空腹静脉血浆标本,随后口服葡萄糖75克,2小时后再次收集静脉血浆标本,分别测定空腹葡萄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HbA1c值。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HbA1c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3统计学处理 根据1997年ADA诊断标准发现病例数,再以HbA1c≥6.5%及≥6%两切点,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 4结果 286例受检者进行OGTT,其中单项FPG≥7mmol/L者15例;单项2hPG≥11.1mmol/L者19例;FPG及2hPG均达到诊断标准者166例。未达到诊断标准者86例。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关系分析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关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诊断糖尿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辅助依据。方法:172例糖尿病患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并对其结果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做统计学检验。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即随着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升高。结论: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 糖尿病是一组内分泌代谢综合征,它不仅有高血糖,而且常伴血脂异常。血糖的检测影响因素较多,只反映当时的身体状况,而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测定前60d的血糖平均水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反映体内血糖控制程度。本文通过检测172名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水平,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院2007年住院病人172人,年龄30~89岁,平均年龄56.3岁,男性100人,女性72人。 1.2 方法 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以EDTA-K2抗凝,空腹血糖(FPG)以肝素钠抗凝,立即送检测定。然后服75g葡萄糖,于服后2h后再采血用肝素钠抗凝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2hPG)。 1.3 仪器与试剂 深圳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上海荣盛;糖化血红蛋白(免疫比浊法),北京利德曼。仪器在实验前皆做室内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测定结果(见表1) 2.2 HbA1c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相关性

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因素及实验室检测注意事项

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因素及 实验室检测注意事项 (张秀明,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市人民医院检验医学中心主任)糖化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1c,HbA1c)是评价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的首选指标,并且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许多国家糖尿病学会和WHO推荐将其作为糖尿病的首选诊断标准,拓宽了HbA1c的应用范围。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尤其是当病人有血红蛋白变异体存在时常导致HbA1c测定结果的极度异常或与血糖水平不一致,甚至误导临床;而且多种因素可致HbA1c出现假性升高或降低,不能准确反映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状况,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本文简要讨论糖化血红蛋白的生物化学特性,重点介绍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血红蛋白变异体对HbA1c测定的干扰,以及引起HbA1c 假性升高或降低的因素,并提出实验室检测注意事项。 一、HbA1c的生物化学: 成人血红蛋白(hemoglobin,Hb)通常由HbA(97%)、HbA2(2.5%)和HbF(0.5%)组成。在健康人,几乎94%的HbA是非糖化的血红蛋白即HbA0,而6%的是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GHb)即HbA1。HbA1又包括HbA1a、HbA1b 和HbA1c,前二者含量较少约占GHb的1%,HbA1c是主要的糖化血红蛋白,约占GHb的5%。HbA1a又由HbA1a1和HbA1a2组成,两者分别是血红蛋白β链N-末端与1,6-二磷酸果糖和6-磷酸葡萄糖发生糖基化作用的产物,HbA1b是血红蛋白β链N-末端与丙酮酸的结合物,HbA1c由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的缬氨酸残基缩合而成。 HbA1c的形成主要依赖血糖浓度和红细胞寿命。全部过程经历两个非酶促反应:第一步是快速反应期,葡萄糖粘附在血红蛋白N-末端的缬氨酸残基上,形成一个不稳定的醛亚胺中间产物即Schiffs碱;第二步是Schiffs碱经历漫长的葡糖胺(Amadori)重排反应形成稳定的酮胺化合物即HbA1c;或逆向转变成葡萄糖和血红蛋白。由此可以看出,HbA1c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密切相关,因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d,理论上HbA1c可反映过去120d血糖的平均水平,但在红细胞120d寿命中,近期血糖水平对HbA1c的检测值贡献更大,标本采集前30d的影响达50%,而采前集第31~90d的影响为40%,而91~120d的影响仅为10%,因此,HbA1c检测主要反映过去2~3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红细胞寿命受基因学、血液学和相关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当解释临床结果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特别是能改变红细胞生成和红细胞结构的因素,临床医生应知晓这些因素可能导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