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颜氏家训》勉学篇”节选阅读及答案

“《颜氏家训》勉学篇”节选阅读及答案

“《颜氏家训》勉学篇”节选阅读及答案
“《颜氏家训》勉学篇”节选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於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茶,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有删改)4.下列对文言文划线相关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从此方面来看与《论语》相似。B.“素业”在古文中有多重意思:先世所遗之业、清白的操守、本业。古代重农抑商,因此本业指的就是农业。C.“秘书”现在既指政党之内的要职,也指写字楼及商业机构内的文员职位。而文中则是官名的总称。D.古以为瑞草,服之能成仙---芝草。治愈万症,其功能应验,灵通神效,故名灵芝,又名“不死药”,文中是对杰出人士的称赞。5.对于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B.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C.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D.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6.下列对文章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普通人更有必要学习了!这类事情遍见於经籍史书,所以作者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世人。B.各个朝代的世族子弟腐败无能,“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是对他们无能生动表现。C.作者认为学习是值得崇尚的,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学习能修身养性,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D.作者论述以自身读书为例。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启示人们人会有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还该晚学,不可以自己放弃。7.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10分)(1)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5分)(2)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5分)【答案】4.B5.A6.B7. (1)有的凭家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得分点“或”“一阶半级”“足”3分,语句连贯通顺2分)(2)你们现在既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样,就像盖著被子蒙头大睡(什么也不知道)。(得分点“即”“师”“踪迹”3分,语句通顺连贯2分)【解析】4. B项“因此本业指的就是农业”说法错误,古代一般指农业,有时也指根本事物、本身的行业等。本题考查古文化知识,难度为古文化常识E。5.A,“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根据划线句意思来划分层次,难度为古文化知识C。6. B“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特指梁朝贵族子弟。本题难度为古文内容分析F。7.积累必要古文字词,结合语感,联系上下文进行翻译。附文言文翻译: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之人呢!这类事情遍见於经籍史书,我也不能一一列举,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你们。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毛》和《论语》。到了加冠成婚年纪,体质性情稍稍定型,凭著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炼,成就士族的事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就成为庸人。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民则商议耕稼,商人则讨论货财,工匠则精造器用,懂技艺的人则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则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然而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於从事工技,射箭则不能穿铠甲,握笔则才记起姓名,饱食醉酒,恍惚空虚,以此来打法日子,以此来终尽夭年。有的凭家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遇到婚丧大事,议论得失,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公家或私人集会宴欢,谈古赋诗,又是沉默低头,只会打呵欠神懒腰。有见识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无处容身。为什么不愿用几年时间勤学,以致一辈子长时间受愧辱呢?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以至有俗读说:“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著长檐车,踏著高齿屐,坐著有棋盘图案的方块褥子,靠著用染色丝织成的软囊,左右摆满了器用玩物,从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会,就请人帮助作文赋诗。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佳士”。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领,外边失去虎皮外表,而里边肉里露出羊质,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条乾涸的水流,落拓兵马之间,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只有有学问才艺的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从战乱以来,所见被俘虏的,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有位客人追问我说:“我看见有的人只凭藉强弓长戟,就去讨伐叛逆,安抚民众,以取得公侯的爵位;有的人只凭藉精通文史,就去救助时代,使国家富强,以取得卿相的官职。而学贯古今,文武双全的人,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学习又怎么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说:“人的命运坎坷或者通达,就好像金玉木石;钻研学问,掌握本领,就好像琢磨与雕刻的手艺。琢磨过的金玉之所以光亮好看,是因为金玉本身是美物;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但我们怎么能说雕刻过的木石胜过尚未琢磨过的宝玉呢?同样,我们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况且,身怀武艺的人,也有去当小兵的;满腹诗书的人,也有去当小吏的,身死名灭的人多如牛毛,出类拔萃的人少如芝草。埋头读书,传扬道德文章的人,劳而无益的,少如日蚀;追求名利,耽於享乐的人,多如秋草。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另外,我又听说:一生下来不学就会的人,是天才;经过学习

才会的人,就差了一等。因而,学习是使人增长知识,明白通达道理。只有天才才能出类拔萃,当将领就暗合于孙子、吴起的兵法;执政者就同于管仲、子产的政治素养,像这样的人,即使不读书,我也说他们已经读过了。你们现在既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样,就像盖著被子蒙头大睡,什么也不知道。”

颜氏家训音辞篇释要

颜之推《音辞篇》释要 张玉来 颜之推,字介,琅琊人(临沂北五十里),生在南方,在梁朝任职;后入北方,初在周,又到齐,齐亡后又入周,隋开皇中,太子召为文学。生卒年为531-600间。北齐书卷45,北史卷83有传。 颜之推曾参加过陆法言家的音韵讨论会,并对讨论中的疑难问题多所决定。他的《颜氏家训·音辞篇》,是专门讨论音韵问题的,他指出的“古今言语,时俗不同;著述之人,楚夏各异”与陆法言《切韵序》“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相对应,是理解《切韵》的钥匙。最为重要的是,颜之推具体分析了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现象,不仅有具体的例证,而且还有具体的解释,他文章里的观点反映了当时音韵学研究的前沿水平。整篇文章可以分三大部分: 一、“夫九州……所知也”为第一部分,概论方言并提出正音。 二、“古今……穿凿耳”为第二部分,评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现象,并提出正音的标准。 三、“古人……纷纭矣”为第三部分,用实例说明处世居家都应注意正音问题。 在第一部份里,又有可分出七个不同的小节,可讲解如下; 第一小节讲方言的产生合记载的情况。又分两层。1。“夫九州之人……固常然矣”,这四句讲汉语方言产生很早。“生民以来”恐不确切。方言的产生原因复杂。2。“自春秋标齐言之传……不显声读之是非也”讲方言见于记载,是春秋公羊传里记载有齐地的方言词汇,离骚有楚地的方言词汇。其后,扬雄著《方言》一书,方言的记载才大为完备,但是《方言》所记载的仅是考究名物词汇的不同,从中不能看出语音上的是非。 第二小节谈反切注音方法的发明。1。“逮郑玄注六经……以证音字耳”。用汉代的两家注和两家字书为例,说明此时还没有反切注音方法的产生,只好用“譬况假借”一类的方法注音。2。“而古语与今殊别……盖使人疑”,对“假借譬况”注音方法提出批评。古今语音是不同的,前人所谓的“轻重清浊”我们很难搞清楚,再加上用了“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的模糊术语,更使人陷于迷惑。3。“孙叔炎创……独知反语”,汉末孙叔炎为《尔雅》作音义,使用了反语,可知汉末的人已经知道了反切这一注音方法,在注音手段上超过了前代。4。“至于魏世……以为怪异”,反切的注音方法到了曹魏时期,大为流行,而高贵乡公对反语一事大为不解,以为是怪异之事。第二小节中有两件事要特别注意。(一)孙叔炎可能是反语的整理人和系统的使用人。颜氏原文“至于魏世此事大行”,是接着“汉末人独知反语”说的,照一般的说法,郑玄还没有使用反语,而作为郑玄学生的孙叔炎却正式使用了反语。郑玄(127-200),而魏世却从220年开始,高贵乡公即位时在254年,前后仅50年左右,而反语就流行起来了。在这之前应当有很深厚的群众基础。颜氏只提到孙叔炎,可能是孙是个有名的反语整理者,并且有名著《尔雅音义》,故颜氏只提了孙叔炎。(二)高贵乡公(曹髦)是魏文帝的孙子,据《三国志》记载,他很聪明,也很勤奋,跟朝中大臣学者讨论经学、哲学问题,并能把人考倒,还为左传注音,似乎不应该不知道反语。之所以被颜氏拿来作为例子,也可能他对反语这一新兴事物不太关心,以至于不能很好的使用,就象梁武帝不知四声,难怪被人以为怪异。这也说明反切并非是人人都可明白和随意使用的,大行是有条件的。 第三小节谈反切显示了方言的差别,按差别的情况可以分为南北两大方言。1。“自兹厥后……共以帝王都邑……金陵与洛下耳”,从魏世以后各种讲注音的书如春笋般的破土而出,(在这里的音韵与切韵序里的“遂取诸家音韵”的含义相同,应指韵书和有反切的音义书。)2.“各有土风”是说各种韵书及有关反切各有本乡本土的风味――方言语音的成分,各有其

颜氏家训

学科代码:0101 学号:0902********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 期末论文 题目:论《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 学院:法学院 专业:法学(商法方向) 年级:2009级 姓名:李康 指导教师:冉光芬 完成时间:2011年10月23日

论《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 李康 (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2009级商法班贵州省·贵阳市550001) 摘要:《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其体现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颜之推是通过对人性问题的展开来论述教育作用的。在人性问题上,《颜氏家训》恪守董仲舒“性三品说”的樊篱,主张人有上智、下愚和中庸的差异,认为“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教子》)它所言“上智”实与孔子之“上智”一样,都是“虚悬一格”的。而从事农工的劳动人民列属下愚,虽予教育也徒劳无益,无补于事。而一般的非工农子弟,包括士大夫子弟,基本属于“中庸之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条件,教育与否以及教育之好坏,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后天发展,所以,教育应该而且必须面向“中庸之人”,所谓“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白美其矿璞”(《勉学》)是也。《颜氏家洲》说:“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尔”(同上),教育的作用和目的就在于使学者“多知明达”。所谓“多知”,就是见多识广,知识丰富,所谓“明达”,就是明辨是非,通达事理。前者是知识问题,后者是能力问题。而“开心明目,利于行尔”(同上),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将其所学体现于行动之中。救育和学习的目的在于使人既能“修身”“为己”,又能“行道”“利世”,而善于“为己”(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效地“利世”(治国平天下),“为己”是“利世”的基本前提,“利世”则是“为己”的更高目的。但是,《颜氏家训》更着重论述的是“为己” “修身”问题。在《勉学》篇中,颜之推指出:“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当时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因此,士大夫阶层要想图存,就不能身事一主,而必须朝秦暮楚,随例变迁,“竞己栖而择木。” 在这种特殊的政治条件下,士大夫阶层的国家观念、忠君观念淡薄。从保证自我生存的个人主义思想出发,《颜氏家训》特别强调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在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问题上,《颜氏家训》的观点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古文注音方法

古文注音方法 古文注音方法 第1-1篇回帖, 共1篇上一页下一页 仙虫儿在2009年8月20日12:59说, 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注音方法。有时单称反或切。汉语本来的注音方式是读如某字,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其声明学为汉语引入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另据考证,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用作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汉

语语音学的开始。隋唐的反切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资料,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之一。据历史学家范文澜研究,音韵学开始于东汉末年,当时某些儒生受梵文拼音字理的启示,创反切法来注字音.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一般认孙炎为反切的创始人. =======================================================反切是中国传统注音方法,即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古人因为没有拼音文字,用两个汉字来注一个字的反切原理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反切与拼音主要有3点不同:①拼音是用一个或几个音素符号来表示声母、韵母的实际音值,而反切所用的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音节,单纯表示辅音的汉字不存在,以元音开头的汉字也是少数。所以代表声母的反切上字不能不带韵母,代表韵母的反切下字又常常带有声母。这样,代表声母和韵母的反切上下字都含有多余的成分,在拼合的时候,必须去掉多余的成分——上字的韵母、下字的声母。进一步细说反切的原则应该是这样:反切上字只取它的声母,不计较它的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只取它的韵母和声调,不计较它的声母。② 理想的拼音字中的一个声母或一个韵母,只

《颜氏家训》读后感

《颜氏家训》读后感 《颜氏家训》为北齐颜之推所作。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播迁南北,历经坎坷,出身望族并在劫后余生之后明白如何设法使自己家族趋利避害,继续绵延是他的责任,这也是他作此书的目的。 这本书成书于隋代开皇年间文帝杨坚平陈之后。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家庭伦理教育,包括《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四篇。侧重于讲述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义务和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强调了教育子弟、尊老爱幼、和睦家庭的重要。二是品德智能教育,包括《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四篇。主要讲述如何培养和造就子弟成才的问题如培养优良的操行、崇德尊贤、勤奋求知、提高本领、树立良好的文风等。三是思想方法教育,包括《名实》、《涉物》、《省事》、《止足》四篇。目的在于培养子弟观察、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名与实的关系:怎样取得美好的声誉,人生的意义和如何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博与专的关系:个人的发展应当有所侧重,不要放纵欲望和贪心不足等。四是养生教育,包括《诫兵》、《养生》两篇,目的在于教育子弟不要依靠卖弄勇力与利用战争来取得显达,应当首先保全生命,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但也同时指出生命不可不惜,也不可不当惜而惜,为冒险贪得而丧生,不应该;为忠孝仁义而牺牲是值得的。五是知识教育,包括《书证》、《音辞》、《杂艺》三篇。介绍了古籍文字考据知识、音韵知识和文人涉及的各项杂艺知识。对各项杂艺并根据实用价值分别提出了不同要求。 感想:我对其最为感慨的一章便是《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可不相爱也。我是独生子女,所以不曾经历过书中所写的兄弟间这样深情感人的描写,可依旧为之动容。兄弟是形体独立而气息相通的人,当他们年幼时,父母左牵右携,他们前抱后负,吃饭时同桌进餐,衣服哥哥穿过再传给弟弟,书籍读了弟弟接过又读,外出游玩也在一处,即使有脑子混沌的人,也懂关心爱护弟弟。这样想想,只觉美好。可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随着兄弟们逐个长大,各自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不比少年时光单纯,即使是诚实厚道的人,对兄弟间的感情也不能不稍稍减弱。可是减弱不意味消失殆尽,更要懂得维护,父母不能陪我们一辈子,兄弟姐妹是他们在世上给我们留下的最后礼物,这样比钱财珍贵得多。因此看到当今社会上子女间相互推诿,不愿赡养老人还有那些老人前脚刚走,子女们就急着分遗产的现象怎不让人心寒。 《颜氏家训》带有浓重的儒家色彩,仁的思想也有所体现,值得人慢慢体味。

24句颜氏家训经典名句

24句颜氏家训经典名句 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颜氏家训·勉学篇》 夜觉晓非,今悔昨失——《颜氏家训·序致篇》 父不慈则子不孝——《颜氏家训·治家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颜氏家训·教子篇》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独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颜氏家训·勉学篇》 巧伪不如拙诚——《颜氏家训·名实篇》 光阴可惜,譬诸逝水。——《颜氏家训·勉学篇》 婚姻勿贪势家。——《颜氏家训·止足篇》 钝学累功,不妨精熟——《颜氏家训·文章篇》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颜氏家训·教子篇》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颜氏家训·勉学篇》 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颜氏家训·后娶篇》教妇初来,教儿婴孩。——《颜氏家训·教子篇》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颜氏家训·教子篇》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颜氏家训·教子篇》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颜氏家训·勉学篇》 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颜氏家训·序致篇》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颜氏家训·治家篇》 不修身而求个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颜氏家训·名实篇》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颜氏家训·治家篇》

兄弟之际,异於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颜氏家训·兄弟篇》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颜氏家训·兄弟篇》 兄弟不睦,则于侄不爱——《颜氏家训·兄弟篇》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颜氏家训·兄弟篇》

《颜氏家训》的由来

为什么说中国传统家训书籍中最早、最系统、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是《颜氏家训》呢?《颜氏家训》作为“百代家训之祖”的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人,他所属的山东琅琊颜氏家族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上百个大门阀士族之一。颜氏家族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后代,汉末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大士族。在曹魏时,颜家就出了几个两千石的大官,东晋时的颜含做到了侍中、国子祭酒,封西平靖侯。颜之推就是颜含的九世孙。这个家族一直很昌盛,直到唐宋。例如唐朝有名的学者颜师古,就是颜之推的孙子。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平原太守)、在安史之乱中壮烈牺牲的颜杲卿(常山太守,颜真卿的堂兄)也都是颜之推的后代。 颜之推生于公元531年,卒年不能确定,大约在公元595年左右。他出生在南朝梁代的江陵,二十三岁时北朝的西魏军攻陷江陵,他那时已在梁朝为官,因而被俘,遣送西魏。两年后他举家冒险逃往北齐,想假道北齐返回江南,不料又碰到陈霸先废梁自立,建立了陈朝,于是他只好留在北齐。二十年后北齐为北周所亡,他又入周,四年后隋代周,他又入隋。 所以,颜之推一生经历了南梁、北齐、北周、隋四个朝代,在四个朝代都做过官。其中,以在北齐做官的时间最长(二十年),为黄门侍郎,官位也最清显,所以《颜氏家训》一书他自署“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撰”。(《颜氏家训》一书,他在北齐做官时就已动笔撰写,但最后成书的年代应在隋文帝时,因为书中有几处提到“天下一统”,而且书中凡“忠”字都以“诚”代替,是为了避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的讳。) 《颜氏家训》共分七卷二十篇,第一篇《序致》是全书的序言,最后一篇《终制》则是颜之推的遗嘱,中间十八篇,分别为:《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 书中所讲内容可以大致分为几大部分: 第一,如何教育子女。 第二,如何处理兄弟、妯娌、继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第三,如何治理家庭、维持门风。 第四,告诫子孙要努力读书、要务实、要知足、要注意养生,等等。 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这几方面的思考,今天仍然是我们大家关心的问题。 颜之推为什么要写这本家训呢?他自己在序言中说,对于修身齐家,古代圣贤已经讲得很多,也有很多著作传世,再写这些,会不会像“屋上架屋,床上施床”一样重复啰唆呢? 当然不会。有些道理虽然圣贤都讲过,但经由自己身边的人讲出来,往往更有说服力,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同样一句话,因为说话者是他们所亲近的人就信服;同样一个吩咐,因为吩咐者是他们所敬服的人就遵行。要禁止儿童的过分顽皮,那么老师、朋友的告诫,就不如侍婢的劝阻命令有效;要制止兄弟之间的争斗,那么尧舜的教导,还不及自家妻子的规劝诱导有效。)这其实也解释了我们现在为什么强调对孩子的教育应以家长为主,因为与孩子相处最多的是家长,孩子最容易接受来自家庭的影响。 颜之推写这本书,是希望能给自己的子孙一些有益的训诫。他尤其感慨,颜氏家族虽然素来“风教整密”,但是他自己因为九岁就遭到家难,父亲过世,没有受到严格的管教,长大后养成一些坏习惯,经过长久的磨练才改掉。他说自己“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竞,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经常是心里跟嘴巴作对,理智与情感冲突,夜里觉察到白天的不对,今天追悔昨日的失误,自己哀怜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以至于落到这种境地),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再蹈覆辙:“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所以,我留下这二

《颜氏家训》读后感四篇

《颜氏家训》读后感四篇 《颜氏家训》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下面就是的《颜氏家训》读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名著。作者在这部著作中所论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作者的有些教育思想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颜氏家训》的主要教育思想 这本书总共二十篇,其有关教育思想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教子》,《治家》,《慕贤》,《勉学》,《音辞》,《杂艺》等篇章。 篇二《教子》,主要阐述对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问题。 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如胎教、幼教十分重要。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有害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立场,首先要重视品德教育。“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如果像北齐的这位士大夫以教儿学鲜卑语、弹琵琶来取悦公卿,换取富贵,那就悖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胎教、幼教这些在我们现代社会逐渐被重视的教育模式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颜之推就曾提出过,如何处理教育与爱护的关系更是现在许多父母所无法处理好的。 篇五《治家》,主要探讨和总结了治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认为治家必须自上而下,即要求子女做到的事,父母必须首先做到。父母首先应该给子女起表率作用,治家要勤俭,宽严要适度,要有仁厚之风。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几乎是他们的全部世界,也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他们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记在脑子里加以模仿,父母的性格,为人,处世之道都会给孩子很深刻的影响,而且不容易改变。 篇七《慕贤》,即仰慕贤才。 年少初学应多接触有德行的君子,这样可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性情。对于有德有才之人,一定要与之交往,多加礼敬和学习。颜之推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 篇八《勉学》,是该书的著名篇章,内容很长,字数特别多,论述的道理值得重视。 作者对当时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门第而猎取高位的现状进行了抨击。他认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士、农、工、商、兵各行都是学问,不可轻视。无论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作为,就难免家败人亡。作者还通过各种事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和观念,如主张人要博学,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的人都可以为师表;学习切忌自高自大、高谈阔论,要学以致用;学习要抓好早期教育,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等。这一篇章不仅论述子女教育及学习态度的问题,也讲述了一些安身立命的道理。人们只有

颜氏家训读后感五篇

颜氏家训读后感五篇 《颜氏家训》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下面就是的颜氏家训读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名著。作者在这部著作中所论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 * 。直至今日作者的有些教育思想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颜氏家训》的主要教育思想 这本书总共二十篇,其有关教育思想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教子》,《治家》,《慕贤》,《勉学》,《音辞》,《杂艺》等篇章。 篇二《教子》,主要阐述对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问题。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如胎教、幼教十分重要。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有害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立场,首先要重视品德教育。“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如果像北齐的这位士大夫以教儿学鲜卑语、弹琵琶来取悦公卿,换取富贵,那就悖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胎教、幼教这些在我们现代社会逐渐被重视的教育模式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颜之推就曾提出过,如何处理教育与爱护的关系更是现在许多父母所无法处理好的。

篇五《治家》,主要探讨和总结了治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认为治家必须自上而下,即要求子女做到的事,父母必须首先做到。父母首先应该给子女起表率作用,治家要勤俭,宽严要适度,要有仁厚之风。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几乎是他们的全部世界,也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他们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记在脑子里加以模仿,父母的性格,为人,处世之道都会给孩子很深刻 * ,而且不容易改变。 篇七《慕贤》,即仰慕贤才。年少初学应多接触有德行的君子,这样可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性情。对于有德有才之人,一定要与之交往,多加礼敬和学习。颜之推当时已经意识到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 篇八《勉学》,是该书的著名篇章,内容很长,字数特别多,论述的道理值得重视。作者对当时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门第而猎取高位的现状进行了抨击。他认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士、农、工、商、兵各行都是学问,不可轻视。无论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作为,就难免家败人亡。作者还通过各种事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和观念,如主张人要博学,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的人都可以为师表;学习切忌自高自大、高谈阔论,要学以致用;学习要抓好早期教育,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等。这一篇章不仅论述子女教育及学习态度的问题,也讲述了一些安身立命的

颜氏家训 经典16句 父不慈则子不孝

《颜氏家训》经典16句:父不慈则子不孝 家训是我国家庭教育所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是我国古代历代家长为了教育子女而专门撰写的训诫、家规、家书等,这些家训往往浓缩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饱含深厚的爱子之情,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意义。 《颜氏家训》开后世“家训”的先河(资料图图源网络)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下面小编为您整理十六条《颜氏家训》经典佳句: 一、夜觉晓非,今悔昨失。 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篇》。早晨有过失,晚上就要醒悟;昨天做错了事,今天则应悔改。说明改正错误贵在及时。人对于自己的缺点过失,要及时改正。知过即改是超越自我的必然。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说的也是人要经常反省、检查自己,从而改正过失,

纠正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有了错误能及时发现、及时改正,不能有错不改,让小错酿成大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二、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篇》。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资料图图源网络) 三、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篇》。人在幼年的时候,注意力高,容易专心,长大成人就不这样了,精神涣散,难以专心,所以需要在幼年的时候对人进行教育,千万不要从过这个大好时机。 四、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篇》。这两句大意是:父母在子女面前有威严而又能关怀爱抚他们,子女就会对父母敬畏、谨慎而孝顺。讲父母对待子女应有的态度时,此条可作参考。 父不慈则子不孝(资料图图源网络) 五、父不慈则子不孝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篇》。慈:爱,指父母对子女的爱抚。本句大意是:父亲不知道爱抚儿子,儿子就不知道孝敬父亲。上行下效,有其父必有其子。讲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作用时,可引此条。 六、巧伪不如拙诚。 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 七、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颜之推语言观拾遗--以《颜氏家训

文史在线 《颜氏家训》二十篇一贯被视为古训及家庭教育的典范,唯独《音辞》一篇倍受语言学者关注,只因此文整体阐述了颜氏的语言学主张,并奠定了堪称“中国音韵史上里程碑”的作品——《切韵》的理论基础,正如周祖谟在《颜氏家训音辞篇注补》中所言,“考家训此篇专为辨析声韵而作,斟酌古今,掎摭利病,具有精义,实为研究古音所当深究”。或许正因此,它在音韵研究史上的价值才显得尤为重要和特殊。 颜氏的诸多理论观点在今天看来仍是比较科学的,足见其学术成就和理论见地是同时代的人所无法比拟和超越的。细数颜氏的语言学思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第一,承认语音存在着差异。汪明寿先生曾表示,“音韵方面,颜氏既注意了地域不同而语言有异,亦注意到时代不同而声韵有变”。首先,作者开宗明义,指出语音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以来,固常然矣。”并进一步叙述了南北方言的特点,对比其分歧,“南方水土柔和,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沈浊而钝化,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然冠冕君子,南方为优;闾里小人,北方为愈。”其次,《音辞篇》中,作者还提出古今时俗不同,语音也会有所变异的见解。“古今言语,时俗不同;著述之人,楚、夏各异。”既然古音与今音不同,那么由此可知语音由古至今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前世反语,又多不切”,“ 通俗文曰:‘入室求曰搜’,反为兄侯。然则兄当音所荣反。今北俗通行此音,亦古语之不可用者。”又如:“案:诸字书,焉者鸟名,或云语词,皆音于愆反……江南至今行此分别,昭然易晓;而河北混同一音,虽依古读,不可行于今也。” 尽管颜氏试图从地理环境入手为语音的差异寻求合理的解释,未免有些牵强,或许南方语音的“清举”、北方语音的“钝化”果真和“水土”、“山川”相关,但我们并不能将其看作最重要的原因。然而,他毕竟提出方音可能接触感染的问题,进而揭示语音的同化现象。“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魏晋南北朝时,江南一带曾有短时期的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工商业繁荣,市民之间的交往自然增多不少,普通百姓语言中的俗语广为传播,因而南方语言中多是俗语,周祖谟也认为如此,“南人之音辞多鄙俗”。北方长期战乱,语音的接触也很少,因而北方话反倒多是古语,正如郝懿行所言,“北方多古语,至今犹然”。 语音不仅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的特点,往往还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就是说,各个阶层、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特点、话语方式,表征着自己独特的社会地位,颜氏也注意到这点。“易服而与之谈,南方士庶,数言可辩”,作者看到当时“世庶”语言的分歧,只限于南方地区。周祖谟先生认为“南北世庶之语言各有优劣,盖自五胡乱华以后,中原旧族,多侨居江左,故南朝士大夫所言,仍以北音为主。而庶族所言,则多为吴语。”说明为躲避战乱迁到南方的贵族,从中原带去雅音,因而他们的语言“以北音为主”;而江左地位卑下的市井平民,则大多讲当地方言——吴语,所以比较通俗易晓。 第二,《音辞篇》概括了中国音韵学研究的历史。《春秋》、《离骚》、《方言》,虽都曾记录过方音,但重点在于“考名物之同异”,而非“显声读之是非”,因而严格意义上的音韵学并未产生。等到东汉开始有用譬况假借来证明字的读音的情况,如郑玄做的《六经注》,高诱说解的《吕览》、《淮南》,许慎的《说文》,刘熙的《释名》即是如此,这正是我国音韵学研究的真正起点。反切的产生与盛行,是中国音韵研究史上的重要成就,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注音字母出现之前学界最主要的注音方法。此后,著述音韵的作品大批涌现,可能是因为“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最不稳定的时代之一,当时的语音变化也因此加剧了”,于是研究语音的人增多。虽然每部作品或多或少地保留了方言的成分,我们很难判定谁对谁错,但这毕竟又见证着音韵学在此时的长足发展。 同时,颜氏多次列举南北方语言学者的观点,指出其作品的得失,忠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语音研究的状况和水平。“至邺已来,唯见崔子约、崔瞻叔侄,李祖仁、李蔚兄弟”,还在研究语词读音,但只是稍作切正。“李季节着音韵决疑”,时常会出现错误。“阳阳休之造切韵”,却有很多疏漏。此外,当时语言交流的实际活动中存在着诸多不恰当之处,比如:“甫”是男子的美称,后来假借为“某父”的“父”,如管仲号“仲父”,范增号“亚父”,二者意义相通,虽然不同音,周祖谟:“甫、父二字不同音,切韵:‘甫,方主反;父,扶雨反’”,但也没必要严格区分。但是“某父”的“父”与“父母”的“父”却没有任何关系,而北方人却以为“某甫”的“甫”就是“父母”的“父”,这是错误的。 第三,主张“匡谬正俗”。颜氏在承认语音变化的前提下,指出时人语音流弊——“语多不正”,究其原因,应归纳为两点:一是“内染贱保傅,外无良师友故耳”,一是“使其儿孙避讳纷纭矣”。颜之推认为,前代书中所著反语,于今“又多不切”者,我们不该“随其伪僻”,继续使用。比如:“兄”当音“所荣反”,北方人却反“搜”为“兄侯”。“玙璠……当音余烦”,江南却读如“藩屏之藩”。“岐”音“奇”,江南音为“只”。我们不知道这两种读音“何所承案”,故而都不采用。可见,颜氏认为,有两种以上读法的语词,以相沿习用的读音为正,不论南北。此外,作者认为有不同用法的语词应该有所区别。例如:“焉”,在古书中用作鸟名或表示某种词性的词语时,均反为“于愆”,而葛洪却认为:当“焉”用作副词,表示“何”、“安”之义的时候,音“于愆反”;当其用在句末或作为助词时,应音为“矣愆反”。 颜之推语言观拾遗 ——以《颜氏家训?音辞篇》为视角 郑 岚 郑州大学文学院 摘 要:虽然颜之推一向以文学家身份被载入史册,但他在语言学上的建树也不容忽视。《颜氏家训?音辞篇》不仅概括了音韵学研究的历程,而且总结了颜氏极富前瞻性的语言学见地,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特殊的价值,例如:颜氏承认语言的差异及发展演变,概括南北语言的特点及其分歧,批评当时的一些语音错误,主张以相沿习用的及书中所标语音为准来“匡正谬误”等等。 关键词:音辞篇 颜之推 语言观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https://www.wendangku.net/doc/6916296329.html,125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 B添加义项 ? 《颜氏家训》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颜之推撰。 7卷,共20篇。颜之推(531~591以后),字介。颜氏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但南方陈王朝代替了梁王朝,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577年齐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家训一书在隋灭陈(589)以后完成 基本信息 ? 作者 ? 颜之推 ? ? 作品名称 ? 颜氏家训 ? ? 创作年代 ? 南北朝 ? ? 作品出处 ? 本身 ? ? 文学体裁

? 家训? 目录1简介 2作者简介 3教育思想 4教育目的 5文学价值 6历史地位 7历史影响 8图书内容

简介

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颜之推编。七卷,共 二十篇。颜之推(531年~591以后),字介。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未遂,即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577年齐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家训一书在隋灭陈(589)以后完成。 作者简介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他是当时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学问,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影响很大。 教育思想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颜之推并无赫赫之功,也未列显官之位,却因一部《颜氏家训》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见其家训的影响深远。被陈振孙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这不仅表现在该书“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文章风格上,以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艺”的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该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上。因此,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光以唐朝而言,像注解《汉书》的颜师古,书法为世楷模、笼罩千年的颜真卿,凛然大节震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都令人对颜家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更足证其祖所立家训之

《颜氏家训·勉学篇》阅读练习

《颜氏家训·勉学篇》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於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茶,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有删改) 4.下列对文言文划线相关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从此方面来看与《论语》相似。 B.“素业”在古文中有多重意思:先世所遗之业、清白的操守、本业。古代重农抑商,因此本业指的就是农业。 C.“秘书”现在既指政党之内的要职,也指写字楼及商业机构内的文员职位。而文中则是官名的总称。 D.古以为瑞草,服之能成仙---芝草。治愈万症,其功能应验,灵通神效,故名灵芝,又名“不死药”,文中是对杰出人士的称赞。 5.对于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B.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 C.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

家教典范颜氏家训经典佳句16条

家教典范:《颜氏家训》经典佳句16条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以重视家庭教育著称,家庭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浩如烟海的家庭教育文献,这些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文献经过漫长历史演化,早已从一家一族的训示,繁衍成为全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而其中渗透着的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家训是我国家庭教育所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是我国古代历代家长为了教育子女而专门撰写的训诫、家规、家书等,这些家训往往浓缩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饱含深厚的爱子之情,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意义。 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下面东学堂小编为您整理十六条《颜氏家训》经典佳句: 一、夜觉晓非,今悔昨失。 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篇》。早晨有过失,晚上就要醒悟;昨天做错了事,今天则应悔改。说明改正错误贵在及时。人对于自己的缺点过失,要及时改正。知过即改是超越自我的必然。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说的也是人要经常反省、检查自己,从而改正过失,纠正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有了错误能及时发现、及时改正,不能有错不改,让小错酿成大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二、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篇》。指对一个人施加教育应该及时及早。 三、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篇》。人在幼年的时候,注意力高,容易专心,长大成人就不这样了,精神涣散,难以专心,所以需要在幼年的时候对人进行教育,千万不要从过这个大好时机。 四、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篇》。这两句大意是:父母在子女面前有威严而又能关怀爱抚他们,子女就会对父母敬畏、谨慎而孝顺。讲父母对待子女应有的态度时,此条可作参考。 五、父不慈则子不孝。

《颜氏家训·音辞篇》音韵学基本观简述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学者颜之推的代表性著作。颜之推一生入仕四朝,久居中国南北,对当时南北方语音面貌有全面精当的认识。《颜氏家训?音辞篇》正是其综合多年语言实践与经验,对当时语音现象进行的分析、总结和论述,其中蕴含的音韵理论与语音材料,值得学人关注与挖掘,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就其音韵学观点进行简述。 一、语音存在变异现象 时地和语音之间的联系,在音韵学上最为重要。结构主义将其发展为共时与历时状态。而在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就意识到语音随时地不同而存在的变异现象。《颜氏家训?音辞篇》开篇明义,云:“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即是说不同地域之人语言自古不同,表现了地域上的语言差异。而语言在时间上的古今殊异,颜氏认为:“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古今言语,时俗不同。”颜之推认为,古音与今音会因为时代的不同而产生变异。时空变换会导致语音的变异,颜之推提出的这一观点,对后世研究音韵产生了深远影响。直至明代,陈弟才在此基础上,将其进一步完善,他在《毛诗古音考自序》中将这个观点概括为“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二、语音差异受地理环境、历史变迁、社会生活的影响 “各地方言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语音存在差异,因此,从现代语言学的观点来看: 语音是划分方言的关键依据。”颜之推承认方言差异,并认为此差异是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他以南北方言的语音为例,辨析道:“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在颜之推看来,南方与北方方言之所以存在差异,一个重要原因是地理环境影响,“南方水土和柔”、“北方山川深厚”,当然,从今天的角度观察,这种观点并不十分科学,但毕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方言差异的一个认识,即方言音韵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受地理环境或地域环境的影响,这成为了后世语言地理学的一个启蒙。 颜之推还认为语音差异还受历史变迁的影响。《颜氏家训?音辞篇》:“北方朝野,终日难分。而南梁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导致了人口迁徙,民族融合,引起语言及各地区方言之间的接触、融合和相互影响,这 “然冠冕君子,是历史变迁对语音影响的一个例子。对于社会生活对语音的影响,颜之推论述: 南方为优;闾里小人,北方为愈。易服而与之谈,南方士庶,数言可辩;隔垣而听其语,北方朝野,终日难分。”其认为语音受社会阶层所影响,南方士族与庶族界限分明,因而用语也大不同,北方就正好相反。这一观念与后世语言学有所契合,王力便认为:“语言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影响语言的发展。”叶蜚声、徐通锵也认为:“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三、音韵有正音的需要 南北朝时期,南北语音大为迥异,即便在南方音与北方音各自内部,亦是方音纷杂,难以统一。对此,颜之推认为应该以某种语音为准,进行正音。他以已经完成的正音现象来体现这一观点。《音辞篇》记叙:“自兹厥後,音韵锋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谕,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而量之,独金陵与洛下耳。”可见,当时南北朝各国已经以各自京音作为正音标准推行,符合了语言发展里正音的需要。 四、孙炎是反切的创制者 颜之推认为孙炎以前的学者,如扬雄、许慎、郑玄、刘熙等,用于标注读音的方法既不同一,又概念不清。唯独到了孙炎,创制出反切,才为读音标注提供了相对清晰和规范的方法。他在《音辞篇》里说道:“逮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览》、《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熹制《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证音字耳……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颜氏家训音辞篇翻译

颜氏家训音辞篇 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沈浊而化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然冠冕君子,南方为优;闾裏小人,北方为愈。易服而与之谈,南方士庶,数言可辩;隔垣而听其语,北方朝野,终日难分。而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 “甫”者,男子之美称。古书多假借为“父”字,北人遂无一人呼为“甫”者,亦所未喻。唯管仲、范增之号,须依字读耳。 “邪”者,未定之词。《左传》曰:“不知天之弃鲁邪?抑鲁君有罪於鬼神邪?”《庄子》云:“天邪?地邪?”《汉书》云:“是邪?非邪?”之类是也。而北人即呼为“也”,亦为误矣。难者曰:“《系辞》云:…乾坤,《易》之门户邪??此又为未定辞乎?”答曰:“何为不尔,上先标问,下方列德以折之耳。” 古人云:“膏粱难整。”以其为骄奢自足,不能克励也。吾见王侯外戚,语多不正,亦由内染贱保傅,外无良师友故耳。 译文 南方水土柔和,语音清亮高昂而且真切,不足之处在於发音浅而浮,言辞多浅陋粗俗;北方地形山高水深,语音低沈浊重而且圆钝,长处是朴实直率,言辞多留著许多古语。就士大夫的言谈水平而论,南方高於北方;从平民百姓的说活水平来看,北方胜过南方。让南方的士大夫与平民换穿衣服,只须谈上几句话,就可以辨别出他们的身份;隔墙听人交谈,北方的士大夫与平民言谈水平的差别很小,听一天也分辨不清他们的身份。但是南方话沾染吴语、越误的音调,北方话夹杂进外族的语言,二者都存在很大的弊病,这裏不能详细论述。…… “甫”是男子的美称,古书多通假为“父”字;北方人都依本字而读,没有一个人将“父”读作“甫”,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二者的通假关系。管仲号仲父,范增号亚又,只有像这种情况,“父”字应该依本字而读。 “邪”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左传》说:“不知天之弃鲁邪?抑鲁君有罪於鬼神邪?”《庄子》上说:“天那?地邪?”《汉书》上说:“是邪?非邪?”这类句子就是这样。而北方人却把“邪”字读作“也”,这也是错误的。有人质问我说:“《系辞》上说:…乾坤,易之门户邪??这个…邪?字难道又是疑问语气词吗?”我回答说:“怎麽不是啊!前面先提出问题,后面才到举事实乾坤之德来下判断回答它。” 古人说过:“整天享用精美食物的人,很难有品行端正的。”这是因为他们骄横奢侈,自我满足,而不能克制勉励自己。我见到的王侯外戚,语音多不纯正,这也是由於在内受到低贱保傅的感染,在外又没有良师益友的帮助的缘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