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 ):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科学。是

心理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属于自然科学也属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心理行为、健康和疾病三者间的关系。

2.感觉(sensation):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知觉(perception)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4.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对象一旦形成知觉,尽管产生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

发生了变化,但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知觉恒常性与过去经验有关。

5.性格(character ):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的人格心理特征。

6.人格特征(Personality):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的总

和。

7.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也称心理变态,是指心理和行为的异常表现。

8.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

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

9.医患关系(Doctor-Client Relationship):是指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起来

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医学关系。

10.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心理应激是个体面临或觉察到环境变化对自身有威胁或

挑战时做出的心理适应和应对的过程

a)心理应激是一种刺激(stimulus)

b)心理应激是一种反应(reaction)

c)心理应激是一个过程(course)

11.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 ):指一些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上与心理社会

因素有密切关系的躯体疾病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多有病理生理和病理形态学等器质性改变。

12.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某一心理现象进行全

面、系统而深入的客观描述,从而确定其正常或异常的性质和程度的方法。

13.心理测验(psychological test)依据特定的心理学原理和技术,对行为样本进行客观化、

标准化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方法。

14.信度(reliability):测验的可靠性或可信程度,它表现一个测验的稳定性水平。

15.效度(validity)测验的准确性或真实性,即一个测验确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功能

的程度。

16.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是咨询者运用专业知识、理论与技术,通过与来

访者进行协商、交谈等,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使之解脱心理困境、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促进身心健康的过程。

17.潜意识(无意识)(unconsciousness)

a)潜意识是心理能量活动的深层部分,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出生之后的种种欲望,

由于社会标准不容,得不到满足,就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无意识是人们经验的极大

储存库,它由许多遗忘了的欲望组成。通过精神分析可揭示。

b)无意识的两层含义:

(1)是指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无意识;

(2)是指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潜意识。18.(1) 90项症状评定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 SCL-90)是以Derogatis编制的Hopkin’s

症状清单(1973)为基础,包含90个项目,分为5级评分的精神症状自评表,它具有容量

大,反映症状丰富、更能准确刻划病人的自觉症状特性等优点.

《医学心理学》名解简单题

《医学心理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医学心理学 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 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医学模式 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 健康观等,它影响着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 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 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4.主观观察法 个人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传统上称为内省法。 5.纵向研究 对同一批对象在一定时期内作连续追踪研究,从而探讨某一问题的发展规律。 6.前瞻性研究 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起点追踪到将来的研究方法。 7.回顾性研究 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结果,回朔到过去的研究方法。 二、论述题 1.举例说明医学心理学的性质。 ①交叉学科。医学心理学与许多现有的医学院校课程,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各有关课程有交叉联系。 ②基础学科。医学心理学揭示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心理活动和生物活动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防的作用规律。 ③应用学科。医学心理学将心理行为科学的系统知识,包括理论和技术,结合医学实践,应用到医学的各个部门,包括医院、疗养院等。 2.简述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①死亡谱的结构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②约有半数死亡直接或间接与包括吸烟、酗酒等不良行为有关,而这些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直接有关。 ③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的内部适应能力包括保持心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④人们意识到心理活动的操作和调节对维持健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⑤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也包括要求心理上的舒适和健全。 3.简述新的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①人或病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医学心理学试题

医学心理学试题

1 .前额叶的主要功能不包括:()Ⅲ A 语言的理解能力 B 负责有意识的行为活动 C 与工作记忆有关 D 与自我意识有关 [答案] A 2 .关于左、右大脑半球高级功能,正确的说法是:()Ⅱ A 左大脑半球是优势半球 B 右大脑半球无语言功能 C 两半球机能的侧向化与年龄和利手无关 D 两半球机能相互分工、协同和补充 [答案] D 3 .人的心理是:()Ⅰ A 人脑的功能 B 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C 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D 以上都是 [答案] D 4 .人的社会化主要影响因素为: ()Ⅰ A 遗传家庭社会环境 B 家庭和父母学校社会环境 C 父母老师朋友 D 家庭学校单位[答案] B 5 .认知过程包括:()Ⅰ A 感觉、知觉、记忆、意志、思维 B 知觉、记忆、注意、兴趣、思维 C 感觉、记忆、思维、想象、表象 D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 [答案] D

6 .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红色,但是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Ⅱ A 理解性 B 对比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答案] C 7 .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称为:()Ⅰ A 再现 B 识记 C 保持 D 再认 [答案] D 8 .在大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Ⅱ A 再现 B 想象 C 思维 D 幻想 [答案] B 9 .思维的两大特征是:()Ⅰ A 复杂性、逻辑性 B 逻辑性、概括性 C 分析性、抽象性 D 间接性、概括性 [答案] D 10.强、平衡、不灵活这种神经活动类型所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 Ⅱ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答案] C 11.“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 ) Ⅱ A 心境 B 激情 C 美感 D 应激 [答案] A 12.情感是与人的一种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这种需要是:()Ⅰ A 自然需要 B 生理性需要 C 社会性需要 D 精神性需要 [答案] C 13 .较之情感,情绪的特点是:()Ⅰ A 持久而强烈 B 持久而微弱 C 短暂而稳定 D 短暂而强烈 [答案] D

潇湘行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行为变量与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一门学科。 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念,它影响着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有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 3、意识(conscious):是心理活动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代表着能被自我感知到的心理活动。 4、潜意识(unconscious):不能被人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它包括人的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活动和被压抑的愿望、被意识遗忘的童年经历等。 5、前意识(preconscious):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中注意或经过他人的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的区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6、自我(ego):大部分位于意识中,小部分位于潜意识。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自我的发育及功能决定着个体心理健康水平,遵循“现实原则”,调节和控制本我的活动。 7、本我(Id):指原始的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是真正的无意识,主要包括性本能和破坏欲等,有要求即刻被满足的冲动倾向,遵循“快乐原则”。 8、超我(superego):指道德化的自我,大部分位于意识中,它能对个体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督管制,使人格达到社会要求的完善程度,遵循“至善原则”。 9、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al reflex):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气味、语言等)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从而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 10、操作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al reflex):当某一行为反应 R (如压杠杆行为或回避行为)出现时总能一次次获得某种积极的结果 S (食物刺激或撤消电击),则个体逐渐学会对这种行为反应 R 的操作,这就是操作条件作用,即借助工具操作的学习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11、压抑(repress):当一个人的某种观点、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所接受时,就被压抑到潜意识中,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主的主动遗忘和抑制,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 12、强化(reinforcement):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称为强化。 13、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行为的结果是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增强这称为正强化。 14、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加强,这属于负强化。 15、泛化(generalization):指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不仅条件刺激本身能够引起条件反射,某些条件与之相近似的刺激也可引起条件反射的效果,其主要机制是大脑皮质内兴奋的扩散。 16、消退(extinction): 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亦即取消强化,条件反射可逐渐消失,这被称为消退。 17、感觉(sensation):感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的反映。物体的大小、颜色、声音、气味等个别属性,直接作用于人的眼、耳、鼻等感觉器官而产生感觉。 18、知觉(perception):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即感觉器官和脑对刺激做出解释,分析和整合。 19、记忆(memory):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回忆)。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20、思维(thinking):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和动作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反应。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21、学习(learning):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2、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心身变化,它包括刺激情境及对其解释,主观体验、表情、神经过程及生理唤醒等功能。 23、动机(motivation):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需要和刺激是动机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 24、人格(personality):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 25、心理冲突(mental conflict):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态度、情绪、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人们难于抉择,因而体验着不安,痛苦的心理紧张状态。 26、双趋冲突(approach-approach conflict):指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是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就产生了双趋冲突,即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7、双避冲突(avoidance- avoidance conflict):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又只能回

医学心理学重点

医学心理学medical physchology :是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与医学有关的各种心理行为科学知识、理论和技术的重新组合,其核心是关于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心理社会因素。 历史 1879 冯特德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派 坎农巴甫洛夫赛里研究心理生理学 华生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本理论 贝克认知治疗 1977 Engel GL发表文章,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作了全面地分析和说明。 ==================================== 当代心理学五大观点 1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意识和潜意识动机的驱动力,强调早期经验的重要性。 2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3人本主义强调个体内在自我成长的力量。 4认知理论关注影响行为反应的内部心理机制。 5心理生物学理论着重探讨行为的脑机制。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 :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是处在深层,被压抑着,很难察觉到。 意识consciousness :处于表层,人们在清醒状态下能够察觉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心理活动。前意识per-consciousness :在意识下面,平时并不为人所知,但集中注意或加以提醒可进入意识。 俄狄浦斯情结:每个儿童都有爱恋异性父母,憎恶同性父母的心理倾向 心理防御机制分类 6"精神病性"防御机制 7幼稚的防御机制 8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9成熟的防御机制 常见的防御机制 转移Displacement:人们有时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不和习俗或有危险)无法向对象表达,便会转移到其他比较安全、为大家所能接受的对象上去。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又称"文饰作用",是最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人在遭受挫折或作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事时,往往会为自己找一些被自我和社会接受的理由,经管这些理由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试题姓名:专业:年级: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美国心里学家()在1913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2.()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3.()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4.根据思维方向可分为()和发()。 5.()是指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适宜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6.()是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7.心里咨询按照咨询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和()。 8.()可称为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生理应激引起( ) A.单纯生理反应B.单纯心理反应 C.免疫反应 D.全身适应综合征伴心理反应 2.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 ) A.性情敏感B.不争强好胜 C.慢性应激状态 D.高度紧张职

业 3.关于系统脱敏法,以下哪项最为合适( ) A.必须了解异常行为的刺激因素 B.必须将焦虑的刺激分等级并逐步放松C.最适合于治疗恐怖症 D.以上都是 4.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 A.善于归纳 B.善于推理 C.独立性 D.发散性 5.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 ) A.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系统B.丘脑下部——垂体——甲状腺系统C.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系统 D.副交感——胰岛系统 6.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 ) 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B 两项都是、B 两项都不是 7.关于求医行为,哪项最正确( ) A.求医行为的人肯定自觉有病 B.一个人身体出现病变时就会产生求医行为 C.求医行为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 D.求医行为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最早集中在哪方面研究( ) A.病因 B.诊断 C.治疗 D.预防 9.护士职业要求其情绪必须( ) A.积极而稳定 B.心境平静 C.

自考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1 .医学心理学-- 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 .医学模式-- 指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它影响着医学工作的思维及行为方式,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4 .主观观察法--个人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传统上称为内省法。 5 .纵向研究--对同一批对象在一定时期内作连续追踪研究,从而探讨某一问题的发展规律。 6 .前瞻性研究-- 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起点追踪到将来的研究方法。 7 .回顾性研究--纵向研究的一种,是以现在为结果,回朔到过去的研究方法。 8.行为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反应型式,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这样,学习就成为支配行为和影响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行为学习各环节的干预,可以用于矫正问题行为,进而治疗和预防疾病。 9.强化--某些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称为强化。 10.消退-- 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亦即取消强化,条件反射可逐渐消失,这被称为消退。或者行为的结果是原有的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 → S (积极)↓→ R (减弱)的关系 11.正强化-- 行为的结果是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增强,即R → S (积极)↑ → R (促进)的关系,这称为正强化 12.负强化--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加强,即R → S (消极)↓ → R (促进),这属于负强化 13.惩罚--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 → S (消极)↑ → R (减弱)的关系,这属于惩罚 14.经典条件反射-- 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气味、语言等)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从而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15.操作条件作用--当某一行为反应R (如压杠杆行为或回避行为)出现时总能一次次获得某种积极的结果S (食物刺激或撤消电击),则个体逐渐学会对这种行为反应R 的操作,这就是操作条件作用 16.示范作用-- 是另一种类型的行为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可以通过对—个具体模型(mode1 )的行为活动的观察和模仿,学会这一种新的行为类型,而不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17.认知行为学习理论-- 与传统的行为学习理论不同,认知行为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等个体因素在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作用,即S → O → R 的关系。 18.潜意识--精神分析论认为,潜意识就是不能被人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它包括人的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活动和被压抑的愿望、被意识遗忘的童年经历等 19.社会化--是指特定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生活环境中,个体适应该社会的人格特征、行为模式的过程。社会化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信息三个主要因素。 20 .感觉--感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的反映。物体的大小、颜色、声音、气味等个别属性,直接作用于人的眼、耳、鼻等感觉器官而产生感觉。 21 .知觉--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在人脑的反映。任何事物的整体,都是由许多个别属性,按一定关系综合构成的。例如香蕉就是由它特殊的外形、特有的表皮、味道、果肉等多种特征综合构成。 22.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回忆)。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23.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4.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5.知觉的选择性--人们周围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但在一定时间里,人们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26.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同属性的各个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的经验把它组织成一个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27.知觉的理解性--人们知觉事物时总是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它、理解它,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28.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改变以后,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29.遗忘--识记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称为遗忘。30.识记--是个体获取经验,记住事物的过程,也就是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并进行编码的过程。31 .保持--是对识记的进一步巩固,也就是把输入的信息牢固地贮存在脑子里。保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32.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出现的态度的反映。情感则是情绪的高级形式,侧重对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出现的态度的反映。 33 .心境--是一种带有某种倾向性的、微弱而持续的基础情绪状态。 34 .激情--是一种猛烈、短暂、爆发的情绪状态。常常是由于某种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突然来临时而产生的暴怒、狂喜、悲绝等。 35 .道德感--道德感是衡量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和道德观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36 .动机--是由需要所推动的、达到一定目的的行为动力,具有激发、调节、维持和停止行为的作用。 37 .双趋冲突--即两个目标对个体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引起同样强度的动机。但由于受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同时实现,二者必择其一。 38 .双避冲突--]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种事物的威胁,产生同等强度的逃避动机,但迫于情势,必须接受其中一个,才能避开另一个。 39 .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动机,即向往得到它,同时又想拒绝和避开它。 40 .挫折--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41 .个性--]或称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 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 总和。 42 .个性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 特征和自我调节系统 43 .气质--是指一个人生来具有的典型,稳定的 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 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速 度、强度、指向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44 .性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 了的行为方式。 45 心理评估-- 是通过观察、晤谈及心理测验等 手段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深入的客 观描述。 46 心理测验--指在标准的情境下,对个人行为样 本进行客观分析和描述的一类方法。 47标准化测验--只有通过一套标准程序建立测验 内容,制定评分标准,固定实施方法,而且具备 主要的心理测量学技术指标,并达到了国际上公 认的水平,才能称为标准化测验。 48常模--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 的标准量数,即提供了可比较的标准。 49-信度指测验分数的可靠性,通过对测验分数测 量误差的计算来估计。 50 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即某种测验是否 测查到所要测查的内容,在何种程度上测查了所 要测查的内容。 51智商(IQ )--智力测验结果的量化单位,用 于衡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 52.比率智商(ratio IQ)--最初由Terman 提 出,计算方法为:IQ=MA/CA ×100 。公式中 MA 为智龄指智力所达到的年龄水平,即在智力 测验上取得的成绩;CA 为实龄,指测验时的实 际年龄;设定MA 与CA 相等时为100 。比 率智商有一定局限性,适用最高实际年龄限制在 15 岁或者16 岁。 53离差智商(deviation IQ)--由Wechsler 提出, 它是用统计学的标准分概念来计算智商,表示被 试者的成绩偏离同年龄组平均成绩的距离(以标 准差为单位),每个年龄组IQ 均值为100 ,标 准差为15 。计算公式为IQ=100+15 (X- ) /SD 。离差智商克服了比率智商计算受年龄限制 的缺点 54心理治疗--以医学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 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 技术包括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行动或通 过某些仪器以及一定的训练程序,改善病人的心 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从而消除心身症状,重 新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 目的。 55.行为治疗--是一类主要根据行为学习理论原 理来认识和治疗临床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强调 问题、针对目标和面向将来。目的是改善病人适 应性目标行为的数量、质量和整体水平。 56系统脱敏法--是行为治疗的一种,采用深度肌 肉放松技术拮抗条件性焦虑,包含了三个步骤: 放松训练、等级脱敏表,以及这二者的配合训练 (脱敏)。 57厌恶疗法--是行为治疗的一种,即在某一特殊 行为反应之后紧接着给予一厌恶刺激( 如电击、 催吐剂、体罚、厌恶想象等) ,最终会抑制和消 除此行为。厌恶疗法常用于治疗酒依赖或药瘾、 性欲倒错以及其他冲动性或强迫性行为障碍。 58 认知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技术,根据认知过 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 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 的总称。 59来访者中心疗法--强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 性,发掘其潜能,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通过治 疗师的倾听、接纳与理解,促进患者的成长,即 以患者为中心或围绕患者的心理治疗。 60通情-- 医生要按患者看待世界的方式理解他 的行为,并对患者的情感反应有所反馈。 61操作条件法(正强化法)-- 以操作条件反射 为依据,主要通过正强化(使用奖励)过程塑造 新的社会行为模式,从而矫正原有的不良社会行 为,因而又称奖励法。 62生物反馈--借助于仪器(生物反馈仪),将人 体内许多在一般情况下不能被人们感知到的各 种生物活动变化的信息加以记录处理、放大并转 换成为能被人们所理解的信息,如以听觉或视觉 的信号显示出来( 即信息反馈) 的过程。 63 暗示疗法的种类-- 言语暗示。药物暗示。操 作暗示。环境暗示。自我暗示。 64 支持疗法-- 一般是指医生合理地采用劝导、 启发、同情、支持、解释、提供保证、应激无害 化指导以及改变环境等方法,构成了心理治疗的 主要内容,帮助病人认识问题、消除疑虑、改善 环境、提高信心,从而促进心身康复过程 65生命周期(life cycle)--是指个体从生物学受孕 到生理学死亡整个时期所经历的过程,即一个人 从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到死亡的发展过程。 66 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 以积极有益的教育 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当 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67 代沟(generation gap)--是父母与子女间心理上 的差异和距离,以及由此引起的隔阂、猜疑、苦 闷和交流困难;代沟实际上是指代际交流困难, 常见于中学生。 68 第一反抗期(first-rebellion phase)-- 三、四岁 幼儿独立愿望增强,常要自行其事,表现不听话, 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 表现,具有积极的意义。 69“情商”(emotional quotient)--“情商”主要指人的 非智力因素,也就是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学家 大量调查表明,智商高不一定能使人成功,倒是 “情商”高的人更易成功。 70自我中心(self-centered)-- 以自己为中心来推 测周围事物,无法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进行思 考,假定每个人的思考都与他一样,以为自己喜 欢的东西别人也喜欢,不能理解别人会有不同的 想法。 71空巢(empty nest)--子女长大求学、就业、成家 独立后离开家庭,家里只剩下夫妻二人的现象。 72依恋感(attachment)--依恋是指婴儿与主要照顾 者之间的情感联结。当婴儿重复接触一个人或一 件物,就会产生依恋感。很多学者认为,孩子与 父母早期的依恋感与未来他的社会化及情绪发 展的状况有直接的关系。 73分离焦虑(disconnection anxiety)--分离焦虑是 指婴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或他所依恋的人离开 他时所经历的紧张和不安全感。分离焦虑是最原 始的焦虑之一。 74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人类个体对自 我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75母婴联结(mother-infant connection) --婴儿早期 与母亲之间的心理与情感关系。 76人格完整(personality integration)--人格完整是 指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与偏 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 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有相 对完整的心理特征等。 77心身疾病--采用广义概念。指心理社会因素在 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医师资格考试中使用狭义概念,指心理社会因素 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 病。 78A 型行为--指冠心病倾向个性,主要特点是时 间匆忙感和竞争敌对倾向。 79 情感压制--研究显示,癌症病人较少有真正意 义上的否认机制。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只不过在 外表上表现无所谓的样子,实际上是有意识地强 行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家人朋友为自己过分担 心。 80异常心理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 生异常改变,又称变态心理。 81社会常模(social norms)--社会常模是指正 常人符合社会准则的心理与行为。 82焦虑(anxiety)--是因受不能达到目的或不能 克服障碍的威胁,使个体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 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预感到不祥和担心 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及带有恐惧和不愉快的 情绪。 83抑郁性障碍(depression)--是一种持久的心境 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属情感性障碍的一个方面。 84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从童年 或少年期开始,并持续终生的显著偏离常态的人 格。这种人格发展的畸形与偏离状态,表现出固 定持久的适应不良行为,亦称变态人格、人格异 常、病态人格等。 85性心理障碍(sexual perversion)--称性变态或性 欲倒错,泛指在两性行为方面的心理和行为明显 偏离正常,并以这类偏离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 要或唯一方式的一组心理障碍,从而不同程度地 影响干扰和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性活动? 86酒精心理依赖(mental dependence of alcohol) -- 是由于长期饮酒而对酒精产生了心理上的嗜好, 经常渴望饮酒。 87惊恐反应(panic disorder)--可能由于内心冲突 所致,这种反应常突然出现,使个体主观上极其 惊恐与不安,出现明显的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 如胸闷、心跳及窒息感等,多伴有失控感、濒死 感和将要发疯感。 88药物依赖(drug dependence)--亦称药物成瘾, 世界卫生组织(1974)将药物依赖定义为是一种强 烈地渴求并反复地应用药物,以获取快感或避免 不快感为特点的一种精神和躯体的病理状态。 89.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是由心理因素 引起的厌食,以自愿的饥饿和明显的体重下降为 特征 90社会角色--即社会身份,是与人的社会地位、 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 91病人角色--是指那些与医疗卫生系统发生关系 的那些有疾病行为、求医行为和治疗行为的社会 人群。 92 角色冲突--在角色转换过程中不能适应角色 要求而出现的角色矛盾。 93角色行为减退--已经进入病人角色后,由于家 庭、工作环境的变化对其提出新的角色要求而使 病人从病人角色中退出。 94 角色行为强化--]进入病角色并接受一定治疗 后,过份认同疾病状态,出现行为固着,对康复 后要承担的其它社会角色感到恐惧不安。 95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危险或 重要事件时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 96抑郁-- 是一组以情绪低落为特征的情绪状态, 在抑郁状态下,个体会有悲观、失望、无助、冷 漠、绝望等不良心境。 97求医行为--是指当人们发现自己处于疾病状态 而向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寻求帮助的行为。 98遵医行为--是指病人为了预防、治疗疾病而与 医嘱保持一致的行为,即病人的依从性。 99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建立 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与排 斥的关系。 100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彼此注意、 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人之 间的接近并建立感情的过程。 101. 医患关系--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的交往过程。 102. 交往--是人们以交换意见、表达情感,满足 需要为目的,彼此间相互了解、认识和建立联系 的过程。 103 非言语性交往--包括表情动作、目光接触等 方式以达到信息交往目的,在人际交往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 104咨询--咨询系指商谈、征求意见、寻求别人 帮助。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帮助过程、 教育过程和增长过程。 105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咨询专家通过与来访 者晤谈与讨论来帮助他们,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 者的内在积极因素,并促进其发展的过程。主要 对象是正常人,所着重处理的是人们的正常需要 和问题。 106 医学心理咨询--是通过医学晤谈和讨论(必 要时进行心理测验),查明来访者心理障碍的性 质和可能的原因,给予劝告、建议、教育、支持 和各种形式帮助的过程,包括运用简短的心理治 疗和医药治疗(即综合干预)。 1 .医学心理学 2 .医学模式 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 .主观观察法- 5 .纵向研究- 6 .前瞻性研究- 7 .回顾性研究-- 8.行为学习理论 9.强化 10.消退- 11.正强化 12.负强化 13.惩罚 14.经典条件反射 15.操作条件作用- 16.示范作用- 17.认知行为学习理论 18.潜意识- 19.社会化 20 .感觉 22.记忆 23.思维 24.想象 25.知觉的选择性 26.知觉的整体性 27.知觉的理解性- 28.知觉的恒常性 29.遗忘 30.识记 31 .保持- 32.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33 .心境 34 .激情 35 .道德感- 36 .动机 37 .双趋冲突 38 .双避冲突 39 .趋避冲突 40 .挫折 41 .个性 42 .个性心理结构 43 .气质 44 .性格 45 心理评估 46 心理测验 47标准化测验 48常模 49-信度 50 效度- 51智商 52.比率智商 53离差智商 54心理治疗 55.行为治疗- 56系统脱敏法 57厌恶疗法 58 认知治疗 59来访者中心疗法 60通情- 61操作条件法 62生物反馈 或视觉的信号显示出来( 即信息反馈) 的过 程。 63 暗示疗法的种类-64 支持疗法 65生命周期( 66 心理卫生 67 代沟 68 第一反抗期 69“情商” 70自我中心 71空巢 72依恋感 73分离焦虑 74自我意识 75母婴联结 76人格完整 77心身疾病 78A 型行为 79 情感压制 80异常心理 81社会常模 82焦虑(anxiety) 83抑郁性障碍 84人格障碍 85性心理障碍 86酒精心理依赖 87惊恐反应 88药物依赖 89.神经性厌食 90社会角色 91病人角色 92 角色冲突 93角色行为减退 94 角色行为强化 95焦虑 96抑郁 97求医行为 98遵医行为- 99 人际关系 100人际吸引 101. 医患关系 102. 交往- 103 非言语性交往 104咨询- 105 心理咨询- 106 医学心理咨询-

医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心理学试题 姓名:专业:年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美国心里学家()在1913年创立了行为主义理论。 2. ()是医学心理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3. ()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 4?根据思维方向可分为()和发()。 5. ()是指具有正常的认知能力,适宜的情绪体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自 我意识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6. ()是指测验或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程度。 7?心里咨询按照咨询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和()。 8.()可称为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 生理应激引起() A.单纯生理反应 B.单纯心理反应 C.免疫反应 D.全身适应综合征伴心理反应 2?下列哪项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A.性情敏感 B.不争强好胜C.慢性应 激状态D.高度紧张职业 3?关于系统脱敏法,以下哪项最为合适() A.必须了解异常行为的刺激因素 B.必须将焦虑的刺激分等级并逐步放松 C. 最适合于治疗恐怖症 D.以上都是 4. 对护士思维能力的最主要要求是()A.善于归纳 B.善于推理C.独立性 D.发散性 5. 和情绪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主要是()A.丘脑下部一一垂体一一肾上腺系 统B.丘脑下部一一垂体一一甲状腺系统 C.丘脑下部一一垂体一一性腺系统 D.副父感胰岛系统 6. 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 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 C.A、B两项都是 D.A、B两项都不 是 7. 关于求医行为,哪项最正确()A.求医行为的人肯定自觉有病B.一个人身体出现病变时就会产生求医行为 C.求医行为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 D. 求医行为受多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8. 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最早集中在哪方面研究()A.病因 B.诊断C.治疗D.预防 9. 护士职业要求其情绪必须() A.积极而稳定 B.心境平静 C.乐观 D.悲喜有节制

医学心理学 名词解释

1.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他研究心理学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2.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3.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感受性:也叫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5.感觉阀限:是衡量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 6.绝对感觉阀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程度即为~。 7.差别感觉阀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 8.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9.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10.注意: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与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11.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12.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3.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14.气质:是一个人来与生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15.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16.意识:是指与语言(即信号系统)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那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 17.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18.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即意识的边界以外的某些心理内容。 19.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自动起作用的心理手段。 20.心理评估: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做出的鉴定。 21.心理测量:就是依据一定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 22.信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23.常模:是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24.智商:是智力的量化单位,即通过智力测验将智力水平数量化,用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便于人们的理解与比较。 25.心理应激的现代化概念: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认识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有成助或挑战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的过程。应激就是一个过程。 26.评价: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27.社会角色:是与个体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模式、心理状态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医学心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医学模式: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作为主体和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 认知过程: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的适应:感觉性可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恒常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知觉的条件或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而知觉的映象仍保持不变 错觉:对客观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感觉记忆: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只有在感官层面,如不注意,转瞬即逝,直接以信息材料的物理特性编码,有鲜明形象性,信息存储时间极短,仅0.25~2秒 短时记忆: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能保持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记忆广度为7+2个创克,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一般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这种记忆的容量非常大,构成了个体关于外界及自身的全部知识经验,保有时间长 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 再认: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再现(回忆):人们过去经验过和事物在头脑中重新重现的过程 注意: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创造性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在头脑中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沿着新的思路寻求产生一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有创造想象参加的且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解决一个问题时,沿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去积极思考,找出符合条件的各种答案、解决方法或结论的一种思维 想象: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在内心中所产生的体验和伴随的身心变化 心境: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遇到某种危险或面临某种突发事变时,身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意志: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人格: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倾向性:是决定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基本动力,是人格心理结构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在后天社会认知过程中形成,包括需要、动机、兴奋、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人格心理特征:个体的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需要: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医学心理学知识点 第1章绪论 1、医学心理学概念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患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并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 2、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2)研究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对机体各器官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 3)研究人格心理特征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 4)研究如何通过人的认识第心理功能支配和调节自身的生理功能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调查法(包括晤谈法和问卷法)、测验法和实验法;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多少,还可分为个案法和抽样法;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时间性质,可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 第2章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和释梦理论。 1、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Ⅰ意识:能被个体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感觉、知觉、情绪、思维) Ⅱ潜意识:无法被个体感知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动物性本能、冲动,经验,欲望,动机) 1)潜意识是人类活动的原动力所在 2)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理解潜意识对行为特别是对变态行为的影响,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关键。 Ⅲ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前意识保持对欲望和需求的控制,使其尽可能按照外界现实规范的要求和个人 道德来调节,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区。 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只有经过前意识的审查、认可才能进入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和相互协调构成了人格的基础。本我追求本能欲望的满足,是生存的原动力;超我监督、控制个体按照社会道德标准行事,以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自我则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冲突,使个体适应环境。 Ⅰ本我:与生俱来的、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代表人的生物性本能和冲动,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遵循“享乐原则”,本我冲动永远存在。 Ⅱ自我:个体出生后在与现实接触中由本我发展分化而来,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代表着理性与审视。遵循“现实原则”,自我的成熟水平决定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Ⅲ超我: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化的自我,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将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第内化的结果,属于道德、良心的部分,是人格的最高形式和最文 明的部分,遵循“至善原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