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写意花鸟画构图的艺术性

写意花鸟画构图的艺术性

写意花鸟画构图的艺术性
写意花鸟画构图的艺术性

写意花鸟画构图的艺术性

构图,习惯上又称为“章法”、“布局”,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是也”,张彦远解释为“画之总要”。写意花鸟画在构图上有其特殊性,同一个画面可以有多个视点,不同视点的物象可以根据需要安放于画面上,这种透视法给画家进行艺术创作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自由与灵活性。诸多物象呈于一图,或者四季花卉集于一画,这种方式虽与通常物理相悖,但却顺应了艺术创作情景交融、诗画交融是花鸟画构图立意的主旨,与人物画、山水画创作相类似,花鸟画在创作时,要求画家本人在绘画过程中渗透其自身的气质、情感,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只是花鸟画对借物寓情的要求更为强烈。

构图在写意画中总是与具体的形象、笔墨、情意联系着。具体到画面上,分析其中的疏密、虚实、纵横、交叉、占角等等处理是否适当。因人而异,又赋予其个性的特征。顾恺之《论画》中曾说“寻其置阵布势,是达画之变也。”即置阵、布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打破原有平衡,而又求得新的平衡。构图的过程就是一个求变的过程,就写意画而言,画家运用构图的过程是起自一己最初对所要描绘物象之冲动以及面对宣纸的瞬间之感觉。而运笔施墨之间的大疏大密,小疏小密以及疏中有密, 密中有疏的诸多形式之把握,会使画面之情境更为虚灵。

将物象概括在画面上,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视觉感受到客观物象的刺激, 便会自觉地以抽象的表现方式简化复杂的物之外在表象, 通过写意画笔墨塑造画家对物象特性的再认识,从而形成简洁而完整的写意画语言,这和一个人的审美修养及技术熟练程度密不可分,构图本身就有视觉机能与心理构成因素在内,对客观物象的感受,促使视觉心理作出有分析的选择,在视觉心理的作用下,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由感觉到理性分析,逐渐在绘画上产生了某种形式观念,这种观念作用于绘画构成的全过程。

翻开外国的构图学的任何一本书,总会互有异同地列举若干条一般规律,如适宜、变化、一致、单纯等等,这一切相辅相成而产生美。主次的安排;有组织的运动与节奏,均衡的处理等等,而提出种种图式,如垂直形、横向线形、斜线形、正反金字塔形、波折线形、曲线形,放射线形等,并给予一定的表现特征的定性,何者静,何者动,何者崇高,何者安定之类,构图规范的依据是人们在生活中得来的视觉经验以及在大的文化背景下的审美经验,虽然东西绘画从审美观念到工具材料各不相同,不能强作比附,但中西方构图,在视觉心理规律上存在着诸多共通之处,西方构图的诸多合理因素我们亦然可以借鉴,比如对西方构图中由于视觉心理与形式观念的作用等。

写意花鸟画构图,总是将形式与情意作为统一体来加以考虑,历来写意花鸟画大家,都有个性鲜明的构图形式。写意画构图上“先求气韵,次采体要”,讲

开合,即要紧凑而不填塞,舒展而不散漫;讲疏密繁简,所谓“繁不可重,密不可窒”,“疏可跑马”;讲虚实,即让人们在欣赏中发挥想象的余地;讲欹正,就是变化中求均衡。都是把构图问题纳入了高度概括的总的关系之中,而又自然而然。

写意花鸟画构图有着对立统一的规律。均衡和多样统一都是对立统一的范畴,假如把画面上的视觉形象用物体的重量来比拟,把整个画面作为天平,以画面的中心为支点,用重量的平衡比拟画面的均衡,视觉形象的重量一般根据它的面积大小、色彩深浅来削减或增加,大致上我们可以得出画面视觉形象的重量比较关系如下: 1、人比动物重。2、动物比植物重。3、动的比静的重。4、深色比淡色重(在淡色的地纹上)。淡色比深色重(在深色的地纹上)。5、粗线比细线重,体积大比体积小重。6、颜色鲜艳的比灰暗的重。7、近的东西比远的东西重。8、离支点(画面中心)距离远比距离支点近的重(近似杠杆原理)。一切最美的形式必然蕴藏于自然和生活中,画家就在感受生活的同时有自己的艺术创造的自由,而遵循多样统一的规律是完成一幅完美构图的基本条件。

完整性是构图的又一重要法则,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提出作文章一定要“贯一”,“贯一”也就是完整。“贯一”是艺术作品内在生命意象的的完整统一。石涛在《画语录》中:“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既是画家主体认识的高度抽象,也是绘画结构的内在统一。他强调写意画始终都在于最基本的“一画”,“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就艺术作品的构图而论“完整性”是艺术作品结构的生命所在。构图的完整性不在于画面视觉形象的表面完整,而在于画面视觉形象所带来的视觉心理上的完整体验,这种体验有时在写意画中表现出意境的充分深入,所以有时不完整的形象也可以是完整的画面,反之,完整的形象亦可能是不完整的画面,这类构图可以称为不完整的完整,黄宾虹在画语录中说:“取难,舍更难。”“取”“舍”皆为了寻求画面的完整性。而“舍”可以理解为尽量的精简画面。构图目的是使画面比生活更突出,从而更好地突出表现主题。具体在画面上一般归纳为三类:1.点、线所形成的对比。2.墨白和色彩所形成的对比。3.人们的视觉心理所造成的对比:如静与动、虚与实、强与弱……在绘画形式上可能还会有各种对比如笔与墨的对比等等,龚贤的山水常以墨白对比见长,在他所著的《柴丈画说》中这样论述:“几树皆黑,此树独白者,故其醒耳。”他的山水画中很会利用墨白调子来造成独特的对比效果。如《山水册》一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上左上和右下分成淡灰调子的岩壁与江面的白色形成对比,在墨色的山体下以线勾勒出的帆船,构成点与线的对比,给人一种动与静,实与虚的对比。明代唐寅的《雨竹》,前景竹用深墨,感觉上很实。远处的竹用淡墨表现,感觉上较虚,从而表现了雨

竹在空气中弥漫着水气,有一些虚茫的感觉,画上没有雨却有雨意,虚实的表现增强了观赏者的雨中印象。

在写意画中,不同线条组合而成的画面会给予人不同的感受,比如:A.水平线:在画面上水平线条总是给人以平稳、平静、安宁、静止的感觉,元倪瓒《渔庄秋霁图》(上海博物馆藏,纸本,水墨),是其常见的三段式平远景色,近处秋林荒渚,坡上五六棵枯木疏枝,坡外一片水面,不做水纹,隔水远山,表现了太湖景色,以西方构图法则而言,可云其为平行线垂直线相向的构图。在平行线与垂直线相间的构图中,若垂直线多于平行线,则有肃穆庄严甚至死寂之感;若平行线多与垂直线则以平静、恬淡与抒情之境胜。此图以平行线为主,垂直线为辅,表现出平静中含空寂之境,是画家借物移情之具体体现。B.波折线:和水平线相似而带有波动的横线,给人们的感觉是微微的跳动,缓缓的流动。清·朱耷《河上花图》(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纸本、水墨写意),近处坚实的用笔,写出浓重而又富于变化之荷叶形成对比,衬托出幽深玄远的境界。数笔荷茎组合而成的波折线形成了静中寓动的感觉。宋米友仁《潇湘烟雨图》也为波折线构图之典型。C.斜线:斜线给予人们以动感,朱耷《杂画册之八》(广州美术馆藏,纸本,水墨),画面左上方,以率意之笔勾花点叶,而自左上至右下一条斜线,数点墨花刻画出新叶初成,元气流贯的空灵之境。这种斜线构图,给人以明显的动感。明代徐渭的《榴实图轴》亦为斜线构图之典型。明之陈白阳的画面上(通常为折枝)常呈现出此种构图样式。如《春花图卷》(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册页,纸本,墨笔)。 D.弧线和曲线:古希腊把人体的弧线和曲线看作是美的化身,简练的外形曲线,给人们以丰满、优美、柔和的感觉。在弧线和曲线中特别是S形线最具优美,中外绘画作品中S形的构图很多。明·沈周《枯木鸜鹆图》(扬州博物馆藏,纸本,水墨),用“S”形构图,枯木枝干由左下方向上伸展,苍老挺拔;以墨笔画一八哥立在枝梢上,回首远望。对象的神态与画家的情趣融为一起,寄寓着所谓超凡绝俗的清高思想。弧线构图又称C形构图,《墨竹图》是上海博物馆藏《苏轼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的部分,此图写倒垂竹一枝,出枝微曲,顺势而下,掩映横空。著叶不多而疏密有致。呈“C”型构图。挺劲而又含蓄,几近于析枝。再如近代,任颐《春桃乳燕图》在“C”形构图的中心处画乳燕双飞,位于视点的最中心,从墨色的对比上,也是画面墨色最重,最抢眼的地方,这与西方构图中,甚至通常中国写意画构图中“C”形中心的空间又有不同。在用线上用墨上,中侧锋并用,直线圆线并用,长线与短线互用。以勾勒皴染和没骨法画出树干折枝,虽分上下两部分,却能连贯一气。E.破折线(即锯齿状线):锯齿状线所组成的画面通常给人的感觉是不安、痛苦、压抑和紧张。在中国写意花鸟画中,这种构图方式较为少见,明之徐渭,清之八大间或用之,如八大山人

《花卉鱼虫果品册之八》(无锡市博物馆藏,纸本,墨笔)画面上方石块墨笔苍润,连勾带扫,形成强烈的破折线。中下方写数条鱼丁,皆以短线,或疏或密,与石块之刻画相为呼应。明之徐渭《四时花卉图轴》用笔用墨纵横恣肆,墨渖淋漓,或浓或淡,或干或湿,或冲融或直露,点线或断续或连绵如锯齿状,成在气质非学而能得之,是破折线构图的典型。 F.三角形:三角形和S形一样也已包括了多样与统一,画面上的三角形大致可分二种情况:一种是正三角形,一种是斜三角形(包括倒三角),其中又可分等边、不等边三角形。顶角向上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如埃及的金字塔,因之论者往往又把三角形构图称为金字塔构图。从人们喜欢稳定,反感动荡的心理来看,近似正三角形构图无疑为人们所青睐。范曾先生《有所思》一图即是正三角形构图,安定而抒情;而另一幅作品《八大山人造像》,在八大山人看似平静的表情下,通过具有不稳定动感的斜三角构图反衬出其内心的动荡与矛盾的生存状态。三角形构图在明朝徐渭与清八大山人的作品中也常见,八大山人《花卉鱼虫果品册之十一》(无锡市博物馆藏,纸本,墨笔)画面枯枝构成近乎正三角,在最高枝桠上画一展翅欲飞成斜三角形的八哥,通观整幅,鸟与枯枝又构成大的正三角形,画面寓动于静,体现了文人画幽寂清冷之境。

线条是中国写意画构成的基本因素和主要的表现形式。因此,对用线的研究历来为古今写意画家所关注。同时,线条在中国画中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不同的画家笔下,会体现出不同的用线特征,线条的体积感、力量感、质感、动感等等都可以通过用笔的变化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需要长期的努力与锤炼,而最终悟得。

线之关系一般包括长短、曲直、刚柔、粗细、方圆、疾缓等等。曲直对比主要指线条运行过程中的方向变化,从而增强了线条灵动性。一般短线、直线、方折线呈刚,长线、曲线、圆线显柔。因而在画面上直线与曲线、圆线的合理配合会使画面呈现刚柔兼得的艺术效果。粗细变化是线条组合中的对应关系,一般要求粗细相间以增强线条的表现力, 同时, 也表现在用笔的转折上,转则圆,折则方。只方不圆则妄生圭角;只圆不方又会造成线条的无力。疾缓变化是指线条运行过程中的快慢变化,速度快线条易率意,慢则线条易显厚重与力度之内蕴。而用笔快慢又因书画家秉性及修养之不同而有异, 不可勉强而为之,用笔之疾与缓的合理搭配与协凋亦会增强整体画面的节奏与和谐感。

用墨方面包括干湿对比、浓淡变化、燥润变化、主次关系、黑白处理及色块面积大小对比等方面。在构图上,研究用墨过程中的对比关系,主要为了把握构图的虚实关系。通常情况下,讲“实”即主要是指有物,然而在绘画中,着墨处却不一定为“实”。无笔墨处亦未必是虚, 亦或是实则虚之,虚则实之,主要体

现在画面上一系列的对比关系中。因此就写意花鸟画而言,处理用墨关系与处理用笔关系一样,要因势利导,使画面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把握用墨之规范,切忌墨无变化,画面平板僵滞,并在注重画面对立统一的同时,避免布白平均,支离破碎。燥润关系主要体现在墨色之神采方面,将浓遂枯,待燥方润,则画中自然生发生机。浓淡关系体现在墨的色阶层次变化,中国画用墨历来有“墨分五色”、“六墨法”之说,所谓“五色”即指墨色的焦、浓、重、淡、清的层次变化,这里讲的是墨色由浓到淡乃至近乎无色的过渡变化,“五色”并非确指五种,而是多数之意。“六墨法”之说亦然,指墨色的黑、白、浓、淡、干、湿变化,更有浓、淡、干、湿、黑、白、焦、宿之说,这里就不仅包括了浓淡、干湿等变化而且还包含了用水。而这些色阶又不是孤立存在着, 它们仅是构成写意画中笔墨语言之元素, 更重要的是运笔施墨过程中对用笔的感觉的问题,墨是笔的韵致,笔是墨的精神;笔精则墨妙,笔弱则墨烂。墨韵的生动和墨彩的华滋,是构成写意花鸟画变化无方而又和谐统一的重要因素。

在写意画中对画面上“点”的运用是十分讲究的,“点”可以构成画面的疏密、层次、深度等等变化。一笔既下, 则一朵花可以算是一点,石间之苔可以为一点, 远山丛树可为一点,因点而成面,可大可小、可方可圆,为云为山,积点而成线, 则可直、可曲、可逆、可顺、可长、可短,“点”提供我们在构图上的意象,那是变化万千的了。明代陈白阳的花鸟画中的“点”极富韵致而不逾规矩,恬淡悠然;徐渭的“点”灵动无方,妙造自然又极为抒情;清八大山人的“点”沉郁厚重,精到简约,极为提神;石涛有时点得很理性但很空灵,有时却点得“懵懵懂懂”,有时又“没天没地”铺天盖地地点;潘天寿的“点”起着十分重要的装饰作用;李苦禅“点”得水墨淋漓,沉郁而又灵动……。由此可知写意画中的“点”因画家风格不同而有丰富的意象感受。石涛对于“点”有这样一段题跋:“点有雨雪风睛,四时得宜;点有反正阴阳衬贴;点有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有含苞藻丝,缨络连牵;点有空空阔阔,干燥没味;点有有墨无墨,飞白如烟;点有似焦似漆,邋遢透明;点更有两点,未肯向人道破;有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有千岩万壑,明净无一点,噫,法无定相,气概成章耳。”黄宾虹先生在《黄宾虹画语录》中谈到,画面上要“善于做眼”,这里所谓的“眼”可以说是扩大了的点。

“形而下之谓之器,形而上之谓之道”,这里论及的写意花鸟画的构图法则和有关创作体悟,即作为形而下的技法层面的“器”,虽然我们的本意在于理清写意花鸟画的脉络与主旨,也是为了找出有关写意花鸟画创作的规律性,但对于创作者来说,技法各依其秉性,所以我们只有把握其形而上的精神,无限地亲近

自然,才能逐渐接近自然的本体,从而才有可能接近符合自然秩序的艺术创作秩序以及美的规范。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该单元由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两部分组成,本册介绍的是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一、教学路径 在中国画中,花鸟画是与人物、山水画鼎足而立的画科。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在世界美术领域亦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花鸟画千年不衰,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从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到文同的《墨竹图》、朱耷的《游鱼》,再到齐白石的《蟹篓图》……中国花鸟画的画家们在看似寻常的花鸟虫鱼中发现自然之美,运用笔墨色彩的技巧去表现大自然中的丰富和生动。他们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反映社会现实。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仅表现花鸟之美,更是把花鸟作为表达特殊情感的重要媒介,这远远超出了花鸟本身。 本课以名家画作为切入口,围绕花鸟画家如何描绘自然,又如何表达情意而展开。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评析,逐步理解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二、课时建议 2~3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赏析要点 本课知识点、结构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案

中国古代花鸟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投影:美术欣赏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世界美术领域之中,中国古代绘画独树一帜,自成为一个体系。这里说到这个古代绘画,它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三大系科。在座的同学们是否知道可分为哪三大系科?(让学生集体回答。)出示画面:人物、山水、花鸟画。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系科。出示:中国古代花鸟画。 二、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看一幅作品。出示:《五牛图》。提问:这幅作品是不是中国画?(是)。是不是人物画?那是不是山水画?那它是什么画?(花鸟画)。是花还是鸟?(都不是)。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并非仅仅局限于花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 1、花鸟画可分为哪几个类别? 中国花鸟画能够说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五牛图》。[这里一共画了五头牛的形象,有的独立、有的回首、有的昂首嘶鸣、还有的做擦痒之状,能够说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尤其是把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特征描绘的十分传神。]同学们,看一下这幅作品是属于花鸟画中的哪一类绘画?(畜兽类)说明此时的畜兽画已相当成熟,由此开始,经五代至明清,中国古代花鸟画如同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主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的画法和艺术风格, A、画法和艺术风格: 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笔画、一类是写意画。(这种结构严谨、用笔工整细腻、设色艳丽、渲染精到的为工笔画;这种简练概括、粗放洒脱的画法为写意画。)下面我们来看两幅作品,哪一幅为工笔画,哪一幅为写意画?这是从技法的不同分为工笔和写意。 B、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 我们再从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可分为:出示:色彩划分的种类。(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和没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是相对“白描”来说的着色中国画;水墨花鸟画是指以墨色或以墨色为主加少许颜色的花鸟画;泼墨花鸟画是指纯以水、墨来表现水墨淋漓的那种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指纯以线条勾勒而不着色的花鸟画;没骨花鸟画是相对勾勒着色视线条形象为骨来说的,是不采用勾勒,全依靠晕染和色彩对比来实行造型。] 我们由上面所欣赏的作品能够看出,中国古代花鸟画自有它自己的艺术体系,但更重要的是与这体系相适合的是它独特的艺术传统,那么(出示:艺术传统)这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拖物言志为目的的传统。[中国古代的花鸟画并不是仅仅为了准确的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所以,这里所说的写生,也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客观的花鸟,而是要求在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能表现出花鸟的生命力。那么,所谓借物抒情、拖物言志:原指什么的基本性能和特点?(学生回答)[原指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性能和特点。例如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莆,当他处于国破家亡之时,写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名句,事实上作者这就是在?(借物抒情)(学生回答)。再如李白身处逆境之时,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名句,表明他远大的抱负,这实际上作者是在?(托物言志)(学生回答)。]当然,中国花鸟画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并不是硬加在作品上的,就是要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感情的某种联系而给以突出的夸张、强调。例如中国古代花鸟画家喜欢表现的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出示:梅、兰、竹、菊作品。这里说

花鸟画

第一节中国花鸟画发展概况 花鸟画发展至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花鸟画从艺术构思到艺术表现形式,历代相沿日臻完善,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同时涌现出无数绘画大师。花鸟画它能反映自然、亲近自然、美画生活,长期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花鸟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形成于唐代,并逐渐人物画、山水画并驾齐驱,成为中国画按题材分类的一大体系。花鸟画它涵盖了自然界所有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鱼虾、昆虫、果品等,范围之广是一种罕有的现象。 一、花鸟画起源及形成 花卉作为绘画表现的题材,在原始彩陶的纹饰中,以及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漆画、服饰和敦煌壁画中都多有表现。在中国早期卷轴画中,其花卉、禽鸟、山石等只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出现。如: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等。 二、花鸟画主要流派 1、徐黄异体 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科后,在五代出现了以黄筌和徐熙为代表的两大画派,被称为“黄家富贵”和“徐家野逸”,画史上称为“徐黄异体”。徐熙、黄筌作品中所体现的不同艺术追求影响了以后近千年的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2、宋代院体花鸟画 宋朝建立了翰林图画院,云集了原西蜀、南唐的宫廷画家。宋徽宗扩大了“翰林图画院”规模,致使这一时期的绘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宣和体 以赵佶为代表的这一时期的院体画叫“宣和体”,其特征是——准确细腻的具体形象刻画与整体上潜意的表达相结合,优雅、和谐、含蓄,富于诗情画意。 3、文人写意画 宋代中叶,画史上出现了崔白、吴元瑜等名家,他们的新作结束了百余年花鸟画坛上“黄家画风”一统天下的格局,改变了花鸟画创作的艺术观念,使花鸟画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审美感受上进入了自觉阶段,同时,画家在创作中主张的“夺造化”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的发展,这一划时代的艺术主张为后来“得之于象外”的文人写意画风兴起创造了条件。 专以水墨画梅、竹、兰花、葡萄的,多半是文人画家,如文同、苏轼、杨无咎等,他们写梅、竹都是借物抒情,多有寓意,绘画成为感情发泄,进行自我表现的艺术形式。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院体花鸟画家迥然不同,都是淡墨横扫、整整斜斜、别具一格,因此,水墨写意花鸟画应运而生。 4、元人花鸟画 元代,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工笔花鸟画开始走向衰退,画风上多承前朝的勾填法与没骨法两种形式。 ●白描墨染 元代花鸟画家王渊(字若水),所创造出的单纯墨勾墨染,俨然杂彩并呈的墨绘法,即后世所谓的“白描墨染”,为中国花鸟画开辟了新天地。 ●赵孟頫 一代大家赵孟頫对书法入画,不求形似的士大夫文人画的主张,奠定了元代文人画理论的基础。他的画以意韵为胜,聊写胸中之丘壑,一吐自己的清高与独立人格。 元代出现了吴镇、高克恭、柯九思等画竹高手以及画梅大家王冕等名画家。 5、明代小写意花鸟画 明代又恢复画院,画院画家承袭宋代传统并吸收水墨文人画技法,擅长宏幅大制,画风简括豪放。 代表画家有明初的边文进;中期的林良、吕纪以及明末的陈洪绶等人。 6、明代大写意水墨花鸟画 (1)陈淳

中国花鸟画各种知识素材

中国花鸟画教案 [教学内容]:中国花鸟画技法及中国花鸟画传统与现代材料与技法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画概况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的了解中国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概况。 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造型特点、艺术特点和基本至画法步 骤,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表现水平,了解中国花鸟 画的教学特点和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观摩、示范、个别辅导、集体讲评。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四年制本科学生、教学重点在于工笔花鸟,特别是现代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学习。教学方式采用临摹、个别辅导相结合。在学生掌 握技法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领会能力,掌握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 美表现特点。 一、中国画概述及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流变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深深涵泳于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历史虽然悠久,发展也很成熟,但其“中国画”之得名并不早,大致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之时,国人面对西方艺术为了树立中国艺术的独立品格才提出了这个概念。 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逐步的掌握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技巧。而要在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相应的成就,必须努力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各种修养,包括吸收西方文化的精粹,融会贯通,才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受着中国传统哲学的深深涵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数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等完整的艺术体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画的立意、意境、经营、笔墨、程式、风格等一系列艺术创造的经验和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些经验和理论,既符合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独具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质,有着明显的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精神阐发,与世界各国的艺术相比较,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而且得到了

完整word版,写意花鸟练习题

写意花鸟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与西方艺术相比,中国传统艺术更注重()世界的构造。 2、“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此话出自()之口。 3、我国的毛笔历史悠久,品种非常丰富,分为()、()和()三类。 4、熟宣纸是在生宣纸上加()和()制成的。 5、中国画颜料根据它水溶解的程度可分为()和()两大类。 6、从绘画传统的角度说,素描可分为传统的素描和传统的素描。 7、一般说,素描水平有四个发展阶段:幼稚阶段、研究阶段、阶段和阶段。 8、决定素描能力高低的要素基本上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 9、透视现象的规律受以下两点的制约:人们的视线从视点起,呈状;以视点为准,物体由及 呈现由大到小,由长到短,由宽到窄的视觉变化。 10、画家和艺用人体解剖学家通过对人的观察和研究,概括出人的头部比例为。 11、《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为五代的(),《嫦娥执桂图》的作者为明代的()。 12、工笔画的作画步骤可分为()、()、()等。 13、工笔人物临摹中所选的范本,必须是具有()的作品。 14、《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仕女,其(),()、()等肌肤部分用线墨色较淡,线的粗细也基本一致。 15、素描稿,古人称为(),一般采用()笔和质地比较厚的画纸。 16、风景速写的表现技法基本有以下三种:一是法,一种是画法,还有一种是 的画法。 17、人物头像、胸像、半身像及全身人像素描均属于素描的范畴。 18、人体的一般比例关系是以人的长为单位进行计算的。 19、和的组合决定着人体结构的基本造型。 20、人体素描习作的方法步骤,一般分为打轮廓、和等三个步骤。 21、中国传统艺术注重主观心理世界的构造,反映在人物画创作中,首先是对()的奉行。 22、在学习、研究工笔人物画的时候,一定要本着()、()的原则。 23、从工笔画制作的需要可准备以下几种毛笔,如()、()、()等。 24、画工笔画中的墨分()、()、()三种。 25、渲染可分为()和()两个主要部分。 26、熟宣自己也可以制作,方法是用骨胶、明矾加水,均匀的涂染在生宣纸上,胶矾比例为()比()。 27、目前工笔画对色彩丰富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画中欠缺的颜色可以用()和()作为补色。 28、鉴别墨的好坏,一是看墨的(),二是看()。 29、工笔人物画的用线工整细致,一般以()用笔。 30、《眷秋图》《黑蝴蝶》的作者分别为()和() 31、在长沙出土的楚帛画(),汉代彩绘()是至今所能见到最早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 32、()在审美方面,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理论。 33、传统人物画最早大多是工笔画,直到()首创水墨山水,()又把水墨技法应用于人物,水墨人物画才逐渐兴起。

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

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 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 要创作出新时代的花鸟画,使自己的作品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情调美,不但要在取材内容上反映客观现实,富有思想性,还要在表现形式上,在构图、赋彩、笔墨技法方面有创新精神。要根据新的主题、题材、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新的技法,为传统的表现技法输入新血液。因为,花鸟画技法的演变是随着画家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着。由于画家的思想变了,对自然界的花和鸟的感悟就会不同,艺术标准、审美观点也都跟着起变化。对旧的一套表现技巧觉得不适当和不够用时,也就会追求创造新的技法。 我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时时想在内容取材和表现技法上破旧立新,努力反 映时代的精神面貌。我注意深入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并努力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赋予自然

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并努力营造传统绘画中从未有过的那种广阔、开朗、健康、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这一时代精神,在技法上我采用了几个结合的办法:花鸟和山水相结合,写意和工笔相结合(勾勒与没骨相结合、白描与点染相结合),泼墨与重彩相结合。这些相结合的表现方法,是表达新内容、新感情、新时代精神所需要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轰轰烈烈、蓬蓬勃勃发展的时代,本身就是一首英勇的交响曲,绘画要想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面貌,为什么就不能用交响曲呢?古人曾反映了他们的时代,我们也一定能创造出正确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形式来。我想,只要处理得好,这些绘画形式、手段、语言的综合运用,是能够更自由、更准确、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想的,是能够较好地适应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 将花鸟和山水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前代画家们曾经运用过,并非是我个人的创造。宋元以来的花鸟画大家,如马远、王渊、戴进、吕纪、林良等人,在构图中经常以坡石、水口,远峰、近岸来衬托花鸟。南宋的马远运用“小中现大”的方法就十分纯熟。他喜以近景柳枝配以远岫浅水、风帆钓艇,又尝以梅花和溪山相结合,一树古梅从山崖上笼罩下来,在无限广阔的水面上,远近只有一痕远山和三五野凫。这样以花卉和溪山相结合的画面,自是不同于传统折枝花的风趣,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 我曾于夏始登上泰山,远望一片金星闪闪,这是岩壑间遍开了野山丹和金针花的动人情景。因此,我就画了以岩石和远峰与数丛山丹相配合的画,情趣便觉不同。在黄山西海,远远望去,云烟变幻,不可言状。山花满山,泉水淙淙,鸟

写意花鸟画教案

课题:中国画——樱桃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的含义。 2、学习使用转笔,完成一个球体。 教学重难点:中锋用笔和蘸水方法。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法。 教学工具:范画、大、中、小白云笔。 课时:8课时(2015年9月) 教学过程: 1、侧锋用笔:侧锋顾名思义就是将毛笔倾斜,毛笔笔尖的中心位置偏于侧面。其特点是:用笔变化丰富,有强力的用笔张力,爽快中显山露水。缺点是比中锋用笔显得单薄浅显。但侧锋在花鸟画中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反映出另一种心境下的审美需要。 2、樱桃的画法步骤: 大白云笔浸水后蘸曙红色按两下,笔尖向右落笔,中锋行笔向左,慢速向下、向右转弯,画多半个圈,再从右向左画半个圆与左半圆相接并重叠一小部分,完成一个球体。 盘子外边的几个安排要有前后、左右、聚散、浓淡的变化。这就产生了构图 也就是国画中所说的经营位置。 小笔弄干,蘸浓墨,中锋勾长把,点蒂。注意笔上水分的含量,注意方向要有变化。 成堆的樱桃也要画出疏密关系,前后可遮挡。 大白云蘸淡墨勾画盘子。学生观察总结出前面的颜色深,后面的颜色淡。此时老师要学生多观察范画,加深印象,学会变化。用中锋蘸浓墨画弧线,增强立体感。 落款,教师要强调,字不要大,写工整。 3、樱桃的绘画步骤:

课题:中国画——菊花 教学目的:1、学习侧锋用笔的理论知识 2、了解菊花的生长规律,掌握菊花的画法步骤,及用笔用色方法。教学重难点:侧缝表现牵牛花的画瓣。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法。 教学工具:范画、大兰竹、大、中、小白云笔。 课时:8课时。(2015年10月) 教学过程: 1、中锋用笔:其实就是将笔锋垂直的用笔方法,其要点是把笔锋裹入毫中,在笔的运行过程中,画长线条要旋转笔管,以保持笔毫挺直。中锋用笔的好处笔毫不散,线条圆润有力。中锋用笔在行笔时,要体味出一种阻力的气感,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用笔旋转挑拨,笔笔藏锋,意意不断,气不使绝,让胸中形成回荡之气。其实中锋用笔贵在一个中字,将气、力蓄入毫中,锋用八面,适当的转折边锋,保持笔锋的挺括力。否则,必为笔所累,线墨呆板而无生气。 2、菊花的画法步骤: 先画一个椭圆,花心。 再钩花瓣,墨色不要一样,有浓有淡 用中锋画上花枝,注意中间有转折,不要一笔下来 画上两片叶子,注意两片叶子浓淡不一。 用藤黄染在花瓣上。 用藤黄加花青调成绿色点花心,完成。 3、演示菊花的绘画步骤: 课题:中国画——金鱼 教学目的:1、学习侧锋用笔的理论知识

花鸟画

花鸟画 中国画的一种。北宋《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历代花鸟画家辈出,如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晖的鹰,黄筌、徐熙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喦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绵延不绝。参见“四君子”。 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往往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其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又可分为大写意花鸟画和小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发展到两汉六朝则粗具规模。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说明此前花鸟画已独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画谱》在总结以往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第一篇花鸟画论文——《花鸟叙论》,深入地论述了花鸟画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审美价值与社会意义,阐述了花鸟画创作“与诗人相表里”的思维特点。此后,画家辈出,流派纷呈,风格更趋多样。在风格精丽的工笔设色花鸟画继续发展的同时,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菊、竹)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

浅析中国工笔花鸟画构图形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a15855559.html, 浅析中国工笔花鸟画构图形式 作者:徐艳萍 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04期 摘要:中国画漫漫发展之路,亦为中国画构图的变革之路。从顾恺之的“置陈布势”,到谢赫的“经营位置”;从张彦远的“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到“马一角”、“夏半边”,都体现着大家们在章法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对中国画构图的探索。通过对工笔花鸟画章法布局研究和自身创作实践,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构成图式及其在现当代语境下产生的变化。 关键词:传统;现当代;工笔花鸟画;构图形式 工笔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门类之一,构图是重要组成形式,它以意趣为宗旨,通过经营大自然中这些物象在画面中的位置来寄寓画家自身主观的情感和抒发其独有的情怀。传统的构图形式也一直影响着后世。 一、传统工笔花鸟画构图形式 画面的形式构成是对艺术创作者构思立意的客观呈现,亦是对作品画面有规律的组织和画面形式美的呈现,使内容与形式、再现与表现以及具象与抽象达成和谐统一。 (一)“全景式”构图形式。花鸟画在成为独立的画科之前是作为人物画或者是山水画的配景而存在的,这种构图方式不论是在大幅画作中还是在独幅小作中,多是依据满幅作画的方式,尽可能地把所要描绘的物象充满整个画面,没有对物象局部的表现,“全景式”构图对画面构图的经营极为细致,巧妙经营,画面中众多物体姿态各异的分布在画面中,主次清晰、疏密讲究,大小、远近、穿插、疏密位置的安排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是最早也是最常见的构图方式。 (二)“折枝式”构图形式。“折枝式”构图形式是在“全景式”构图形式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到了两宋代时期人们开始崇尚道家学说,人们逐渐开始喜欢欣赏那种简约的画面效果。显然原有的构图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审美需求,这就要求画家需要寻找具有强烈个性的新的构图形式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所以花鸟画就必须摆脱作为人物画、山水画的配景而存在的方式,而致力于描绘所画物象本身的结构和姿态。“折枝式”构图形式就符合这种特点,相对于”全景式“构图而言,“折枝式”构图所要表达的是更加生动、细腻、寫实的描绘物象本身的结构和特点,从而达到以小胜大、以简胜繁的特殊审美效果 (三)字母形构图形式。在传统的花鸟画中,画家在构思画面时,把握画面整体韵味的同时会将所描绘物象的动态稍加改动,使画面显得更为灵巧生动。为了追求这种动势,会遵循最为常见的两种构图形式。一是“之”字形构图,类似于西方美学构图中“S”形构图。这种构图形

白描和花鸟画的基本构图方法-推荐下载

白描和花鸟画的基本构图方法 中国画技法名。古代“白画”的发展。以线勾描物象表现其形神,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于花卉和人物画。在文学创作中,以简练的笔墨,刻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不加烘托者,也称“白描”。 中国花鸟画主要以折枝花卉的形式规划画面,以小见大,塑造典型的自然空间。花鸟画应如何处理构图呢?以文章作比喻,就是要处理好“起”、“承”、“开”、“合”这几个阶段。下面我们就以王雪涛的《梅花喜鹊图》构图处理,来了解画面章法的处理。 《梅花喜鹊图》中梅花是主体部分,自下而上在画面中的表现经过了几个阶段:起——由右下方近角处,粗干的梅枝和细干的山茶一并发干;承——承前启后,取弧形顺势向上,引发花枝;开——梅枝与山茶左右展开,花繁叶茂,且有回首双鹊,热闹非凡;合——主干引发向上急向右转,一喜鹊俯身转回,首与左面的双鹤相应,俯身又与右下角昂首的喜鹊相迎,于是整个画面达到应合统一。 由于画面的尺幅大小和表现景物的不同,所以“起”、“承”、“开”、“合”,各部也应有繁简、强弱的差异,以使整体协调。特别是较大的画面,还应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阶段变化,这样画面就能显得充实。其中“开”、“合”更是关键。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对此曾有精辟的分析:“千岩万壑,几令浏览不尽。然作时只须一大开合,如行文之有起结也。至其中间虚处,承接处,发挥处,脱略处,隐匿处,一一合法,如东坡长文,累万余言,读者犹恐易尽,乃是此法。于是会得,方可作寻丈大幅。” 十八描【资料】 2012-11-20 12:23:47 一、高古游丝描: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顿笔为小圆头状。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因线条描法形似游丝,故名。其画法为:用中锋笔尖圆匀细描,要有秀劲古逸之气为合。《绘事雕虫》:“游丝描者,笔尖遒劲,宛如曹衣,最高古也。”《点石斋丛画》:“鍊笔擎纳,衣褶苍老紧牢。”此描法适合表现丝绢衣纹圆润流畅之感,古人多用于描绘文人、学士、贵族、仕女等。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亦称“春蚕吐丝描” 。工艺绘画的刺绣、壁画等常用。 二、琴弦描: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多为直线。有写意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

写意花鸟画构图的艺术性

写意花鸟画构图的艺术性 构图,习惯上又称为“章法”、“布局”,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是也”,张彦远解释为“画之总要”。写意花鸟画在构图上有其特殊性,同一个画面可以有多个视点,不同视点的物象可以根据需要安放于画面上,这种透视法给画家进行艺术创作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自由与灵活性。诸多物象呈于一图,或者四季花卉集于一画,这种方式虽与通常物理相悖,但却顺应了艺术创作情景交融、诗画交融是花鸟画构图立意的主旨,与人物画、山水画创作相类似,花鸟画在创作时,要求画家本人在绘画过程中渗透其自身的气质、情感,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只是花鸟画对借物寓情的要求更为强烈。 构图在写意画中总是与具体的形象、笔墨、情意联系着。具体到画面上,分析其中的疏密、虚实、纵横、交叉、占角等等处理是否适当。因人而异,又赋予其个性的特征。顾恺之《论画》中曾说“寻其置阵布势,是达画之变也。”即置阵、布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打破原有平衡,而又求得新的平衡。构图的过程就是一个求变的过程,就写意画而言,画家运用构图的过程是起自一己最初对所要描绘物象之冲动以及面对宣纸的瞬间之感觉。而运笔施墨之间的大疏大密,小疏小密以及疏中有密, 密中有疏的诸多形式之把握,会使画面之情境更为虚灵。 将物象概括在画面上,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视觉感受到客观物象的刺激, 便会自觉地以抽象的表现方式简化复杂的物之外在表象, 通过写意画笔墨塑造画家对物象特性的再认识,从而形成简洁而完整的写意画语言,这和一个人的审美修养及技术熟练程度密不可分,构图本身就有视觉机能与心理构成因素在内,对客观物象的感受,促使视觉心理作出有分析的选择,在视觉心理的作用下,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由感觉到理性分析,逐渐在绘画上产生了某种形式观念,这种观念作用于绘画构成的全过程。 翻开外国的构图学的任何一本书,总会互有异同地列举若干条一般规律,如适宜、变化、一致、单纯等等,这一切相辅相成而产生美。主次的安排;有组织的运动与节奏,均衡的处理等等,而提出种种图式,如垂直形、横向线形、斜线形、正反金字塔形、波折线形、曲线形,放射线形等,并给予一定的表现特征的定性,何者静,何者动,何者崇高,何者安定之类,构图规范的依据是人们在生活中得来的视觉经验以及在大的文化背景下的审美经验,虽然东西绘画从审美观念到工具材料各不相同,不能强作比附,但中西方构图,在视觉心理规律上存在着诸多共通之处,西方构图的诸多合理因素我们亦然可以借鉴,比如对西方构图中由于视觉心理与形式观念的作用等。 写意花鸟画构图,总是将形式与情意作为统一体来加以考虑,历来写意花鸟画大家,都有个性鲜明的构图形式。写意画构图上“先求气韵,次采体要”,讲

工笔花鸟画构图要决

工笔花鸟画构图要决 工笔花鸟画的构图,是指如何将所要表现的客观对象安排在画面中以取得最佳的效果。绘画是平面的,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上展示出三维空间中的景象呢?那就要巧妙的安排布置好绘画的各种视觉要素。只有构图处理得好才能更好的表达作者的立意和情感,但是,必须先有立意而后再有章法。要想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达到有意境,有诗意的艺术效果,就需要巧妙的运用构图中的对立统一法则,诸如宾主、呼应、浓淡、纵横、虚实、藏露、黑白、疏密、繁简、动静、欹正、开合、收放等形式美法则。 宾主:一张画首先就要定出主要的表达对象,以主体为重点,客体为辅助,主体一定要明确,客体只能作为陪衬。如果宾主交待得不明确画面就会混乱。 呼应:画面上的物象要有呼应,没有呼应画面就会显得孤立无味。 纵横:画面物象要有纵横关系,纵横得当,画面才生动,纵横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要避开直角相交。 疏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以疏显密,以密衬疏。 黑白:画面黑白对比要分明,以黑托白,以白显黑,知白守黑,计白当黑。 虚实:画面不但要注意实处,虚处更要处理得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藏露:露者藏之,显者隐之,犹抱琵琶半遮面,景越藏境愈深。

构图中远用对比手法,即是加强矛盾、制造矛盾,开与放是制造矛盾,合与收是统一矛盾。矛盾制造得越险绝,统一矛盾就越能出奇制胜。工笔花鸟画构图学理论明确的提出了“置陈布势”的说法。“布势”是指通过对物象位置的经营安排而求画面之势。在画面布势中,由于点的张力使两点之间具有吸引力而产生连贯的线感,而线又具有延伸的方向感,动势的流向感。工笔花鸟画的起、承、转、合形成了一定的气脉,画家正是通过这些形的置陈而达到了取势的要求。 起:就开即是起,开笔就是起。 承:就是对起笔的延续与承接,一般是顺势。 转:就是承接之后有转折,方向有变化。 合:即是收拢,不使画面的气外泄。 起承转合示意请参考下图的S形构图示意图。 在工笔花鸟画构图中也经常会用到主线、辅线、破线的三线穿插布置。三线可是三条线,也可以是三组的线。如在画荷花作品时,几根荷杆在一起时,就要注意这方面的穿插变化,使主次分明,又有变化。 我们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要注意主体的布置要得当,通常我们把画面的重点形象或兴趣中心安排在交点上比较合适,这就是“井字分割法”也有人称“三分法”。而传统的出枝法,则多从“井”字与矩形四边的八个交点部位出枝易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这样既可以主体突生、宾主分明,又不会有把主体放在画面正中的呆板感。有时也可以把画面的重点在中心处作一些偏移,但也不要偏移过大,以免太靠画

中国花鸟画的基本概论

丹青书画社2013年下半学期会员培训计划 中国画教案 分类:书画技法标签:国画艺术赏析文化 授课人:李更新 第一节中国花鸟画的基本概论 教学内容: (一)中国花鸟画有两种分类法: (1)从画体分,花鸟画自五代“徐黄二体”分道以来,已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表现形式。一是工整细致、严谨周密的工笔花鸟画;二是洗练概括、活泼粗放的写意花鸟画。写意花鸟画又分为大写意、小写意和工兼写三类。 (2)从设色分,花鸟画又可分为白描、水墨及着色三类,着色又分为淡彩和重彩。所谓白描(也称线描),是用墨笔以线条勾勒表现对象,不敷任何颜色;所谓水墨,就是以墨当色,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完成画面效果的方法;所谓淡彩,就是在水墨的基础上施以透明的植物色,淡清典雅;所谓重彩,指设色浑厚浓重,艳丽夺目,所用颜料以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为主。此外还有一种不勾墨线而直接用色和墨点染作画的没骨花鸟画。 (二)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追求神似所谓神,不仅仅指人的神气和性格,物同样有神气、有性格。画家在描绘一花一鸟、一草一木之时,不以形似为满足,追求的是对象之神,要紧紧抓住对象的内在的神韵气质,把它体现出来。至于对象外在的形和色,并不是完全不去追求,因为神是离不开形的,离开了形,就没有神,神是在形之中体现的。但是,在作花鸟画时,往往不受形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从形和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大胆地加以取舍和夸张,甚至于变形变色,借以达到追求神似的目的。这一点,在写意花鸟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正如唐张彦远所说:“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只有在画中追求神似气韵,注重于神,神气表现出来了,形似也就在其中了。白石老人的一段话说得更为精彩:“太似媚世,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个“似与不似之间”就是指对象的神韵所在,也就构成了中国花鸟画的显著特点——把“形神兼备”作为绘画的最高境界。 (2)注重意境一幅优秀的花鸟画并不是花鸟的单纯描绘,而是借助于花鸟的描绘,表现画家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和意愿。被描绘的对象只是画家抒情达意的载体。当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表现对象的神韵气氛交融在一起,通过特殊的构思和形象塑造,巧妙地反映在画面上,使画产生一种动人的境界。这就构成了意境。因此,画家在作画之前,首先要对描绘的对象有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能力,在一张画的意境中,不仅要把一些事物和观念告诉给欣赏者,而且要把画家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欣赏者。意境是花鸟画的灵魂,有了意境,作品才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3)讲究笔墨花鸟画非常讲究用笔和用墨,而且用笔有笔法,用墨有墨法,甚至从画面

浅析吴昌硕写意花鸟画的构图

吴昌硕写意花鸟画构图探究 (浅析吴昌硕写意花鸟画构图特点) 中(外)文摘要: 在近代中国书画史上,吴昌硕当之无愧为声震四海的一代宗师。他的诗、书、画、印浑然一体,又各有千秋,体现在作品中,形成气势磅礴,标新立异的独特风格。吴昌硕的人品高于艺品,他以勤奋而内敛、朴实而高尚的人格魅力为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的艺术成为海派后人前赴后继的标的,驰誉海内外,影响近百年来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走向,历久弥馨。 本文主要从研究吴昌硕的写意花鸟画构图入手,分析其花鸟画构图风格特点,以及其风格对后代画家创作的影响。对于吴昌硕艺术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掌握、表达形式美,对于国画创作有很好的借鉴和学习作用。从他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独特的构图风格,从布局、题款几个方面开拓了花鸟画的艺术境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关键词:吴昌硕花鸟画构图风格

目录 一:写意花鸟画 1.1写意花鸟画含义 1.2写意花鸟画的构图及构图特点 二:吴昌硕写意花鸟画的构图探究分析(结合作品) 2.1吴昌硕简介 2.2多变的构图样式(对角构图、直线型构图、四边形构图、曲线构图、V型构图) 2.3个性的题款(矩形题款、线型题款) 三:吴昌硕花鸟画构图的影响 3.1对后世花鸟画创作的影响 3.2对当代花鸟画创作的影响 结语 参考资料 致谢 引言:

一:写意花鸟画 1.1写意花鸟画的含义: 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写意花鸟画是花鸟画的一种。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而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一种画法。 所谓写生就是“移生动质”,就是“变态不穷”地传达花鸟的生命力与各不相同的特性。写意”一词有二义,缘于“写”字之多义。据《辞源》,“写”字起码有移置、宣洩书写、描摹等各种意思,故“写意”一词有两个辞条:一曰“表露心意”,有文“忠可以写意”,有诗“酒可销闲时得醉,诗凭写意不求工”为证;二曰“国画的一种画法,以精炼之笔勾勒物之神意,不以工细形似见长,此义有画史为证:宋僧仲仁“以墨晕作梅,如花影然,别成一家,所谓写意者也。”。清方薰将“写意”与“写生”相对应,认为“今人画蔬果、草虫随手点簇者,谓之写意;细笔勾染者,谓之写生,以为意乃随意为之,生乃像生而肖物者,率不知古人立法命名之义焉。写意、写生,即写是物之生意也。工细之笔,

写意花鸟结课心得

写意花鸟结课心得 花鸟画的一种,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而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一种画法。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所谓写生就是“移生动质”,就是“变态不穷”地传达花鸟的生命力与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谓寓兴,通过花鸟草木的描写,寄寓作者的独特感处,以类似于中国诗歌“赋、比、兴”的手段,缘物寄情,托物言志。所谓写意,就是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就是追求象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写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对物像的描头画脚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 为此,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而且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 在画法上,花鸟画因对象较山水画具体而微,又比人物画丰富,所以工笔设色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而写意花鸟画则笔墨更加简练,更具有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 五代黄筌、徐熙并起,渐成两大系统,以后继续衍生。明代花鸟画演变成四大系统,一为边景昭、吕纪的黄氏体,二为林良、徐渭的大写意体,三为陈淳的简笔水墨淡彩小写意体,四为周之冕的勾花点叶兼工写体。《国朝画征録》卷下则把花鸟画归纳为三派,称“花鸟有三派:一为勾染,一为没骨,一为写意。勾染,黄筌法也;没骨,徐熙法也。后世多学黄筌,若元赵子昂、王若水,明吕纪,最称好手;周之冕略兼徐氏法,所谓勾花点叶是也。……其写意一派,宋时已有之,然不知始自何人。至明林良,独擅其胜,其后石田、白阳辈,略得其意,若其全体之妙,非大有力者学之必败” 学号: 141084021 姓名:郭倩 班级:绘画国画二班

中国花鸟画赏析

中国花鸟画赏析 花鸟画包括花卉、瓜果等植物和昆虫、鸟类、鱼类、走兽等动物题材。西洋画中画花卉、鸟雀的绘画称之为静物画,画家以写实的方法对着景物写生,甚至画僵死的猎物。与此相对应的中国绘画中的花鸟画,完全是凭借记忆默画花卉和动物,也称之为写生,与西方绘画的写生概念不同的是,中国绘画的写生是表现自然物像的生命活力。此外,中国花鸟画家借画花鸟表达了自己的许多寓意,如画家往往将动植物的自然属性赋予人的社会属性。如高大的松树不畏风寒,将它喻为英雄,而矮小的荆棘多刺,将之喻为小人,竹子、梅花、菊花都比较耐寒,故将它们比作君子。有的花鸟画表达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也有的花鸟画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怀。 中国古代皇帝最喜欢画的就是花鸟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九百年前的宋朝皇帝赵佶画的《芙蓉锦鸡图》轴(绢本设色,纵81.5、横53.6厘米),在古代中国,皇帝是国家的所有者,也是道德的化身。这个皇帝画鸡、题诗的目的是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个道德品性,一,鸡身上的花纹,表示有文化。二,雄鸡的模样很英武。三,雄鸡打架很勇猛。四,母鸡护小鸡很仁慈。五,雄鸡报晓很守时,表示守信用。这些都是他对大臣的要求。画家的表现手法十分生动,一只锦鸡纵身攀上木芙蓉枝上,锦鸡的重量压弯了芙蓉枝,表现了鸡的重量感。 五百七十年前的明代皇帝朱瞻基的《苦瓜老鼠图》卷(纸本墨笔,纵28。2、横38。5厘米)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写意画,看到这只机敏可爱的老鼠,使人忘记了它可憎可怖的一面。朱瞻基最早将老鼠作为美好的艺术形象来描绘,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老鼠美感的艺术家。由于老鼠一胎多子,苦瓜里面也有很多种子,因此将它们作为繁育能力最强的动物和植物。在这一年,即1427年,28岁的朱瞻基盼望生子多年了,终于生了第一个儿子名叫朱祁钰,后来成为明代第七个皇帝。朱瞻基画此图正是为了记录下他最幸福的一年。 四百多年前明末画家徐渭的没有前面的帝王那样的心态,更没有优裕的生活,他的一生非常坎坷。在古代中国,做官以前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没有一次成功,徐渭很想为社会作出贡献,因为怀才不遇,最后得了疯病,他想起自己这一辈子,发出了癫狂般的感慨和愤怒,于是画了这件作品,比喻自己是个明珠,象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人们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他辛酸的泪珠。 比较不同身份、地位的画家,他们的花鸟画有着不同的情感,这就是中国古代绘画内在不同的精神所在。

写意花鸟的创作技法

第三讲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08-02-28http: dfshw第三讲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 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 要创作出新时代的花鸟画,使自己的作品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情调美,不但要在取材内容上反映客观现实,富有思想性,还要在表现形式上,在构图、赋彩、笔墨技法方面有创新精神。要根据新的主题、题材、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新的技法,为传统的表现技法输入新血液。因为,花鸟画技法的演变是随着画家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着。由于画家的思想变了,对自然界的花和鸟的感悟就会不同,艺术标准、审美观点也都跟着起变化。对旧的一套表现技巧觉得不适当和不够用时,也就会追求创造新的技法。 我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时时想在内容取材和表现技法上破旧立新,努力反映时代的精神面貌。我注意深入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并努力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并努力营造传统绘画中从未有过的那种广阔、开朗、健康、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这一时代精神,在技法上我采用了几个结合的办法: 花鸟和山水相结合,写意和工笔相结合(勾勒与没骨相结合、白描与点染相结合),泼墨与重彩相结合。这些相结合的表现方法,是表达新内容、新感情、新时代精神所需要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轰轰烈烈、蓬蓬勃勃发展的时代,本身就是一首英勇的交响曲,绘画要想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面貌,为什么就不能用交响曲呢?古人曾反映了他们的时代,我们也一定能创造出正确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形式来。我想,只要处理得好,这些绘画形式、手段、语言的综合运用,是能够更自由、更准确、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想的,是能够较好地适应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 将花鸟和山水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前代画家们曾经运用过,并非是我个人的创造。宋元以来的花鸟画大家,如马远、王渊、戴进、吕纪、林良等人,在构图中经常以坡石、水口,远峰、近岸来衬托花鸟。南宋的马远运用“小中现大”的方法就十分纯熟。他喜以近景柳枝配以远岫浅水、风帆钓艇,又尝以梅花

浅谈中国花鸟画的构图

浅谈中国花鸟画的构图 发表时间:2013-12-25T10:42:34.43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12月总第104期供稿作者:崔小佩[导读] 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形成以写生为基础的,以寓兴、写意为依托的传统。 ◆崔小佩山东省滨州实验学校256600 摘要:中国花鸟画的构图是国画中的重要内容。传统中国花鸟画的构图认识中,一幅画的笔墨组合,形与神的必然联系,以及来源自然、超越自然的精神享受,追求“天人合一”,把绘画和意境视为一个整体,以及落款在构图中的重要地位。关键词:构图形与神落款 一、引言 所谓构图,不仅仅是把画面内容简单地组合,它不但要表现自然物,传达意境,而且要体现艺术家的文化底蕴、道德内涵以及艺术造诣,所赋予艺术作品的生命力,表现力以及感染力。中国画的创作,画面的构成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素养,哲学理念,审美观点,艺术家的思想、思维方式。中国花鸟画的构图透视因素很少,所注重的物象组合手段多位距离、叠压、疏密、布白来表现画面的节奏与层次,并巧妙地利用题款使整个画面更加完整,以求整体的和谐统一,意境传达。 二、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形成以写生为基础的,以寓兴、写意为依托的传统。六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的艺术作品。如顾恺之的《凫雀图》、史道硕的《鹅图》等。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叙述绘画之源流,就是从理论上对花鸟画的概述,阐述了书画同源。而后的文人画兴起,又强调花鸟画的以书入画的形式趣味和审美意义,已经能够注意到动物的体态结构,形式技法上也比较完善。花鸟画业已独立成科,涌现出一批优秀艺术家,如薛稷画鹤、李逖画昆虫、张立画竹等等。 五代时,“黄筌富贵,徐熙野逸”确立了花鸟画的两种不同风格类型。宋代,花鸟画基本上用的是“勾勒填彩”法,旨趣浓艳,墨线不显。元代以后花鸟画强调笔墨趣味,增加书法符号语言的架构意味。明代五世贞《艺苑卮言》:“画竹干如篆,权如草,叶如真,节如隶。”徐渭将自己的书法技巧和笔墨融入画中,其用笔点画似草书飞动,布局潇洒纵恣,以如期树枝章法,开创似草书入画的写意花鸟画的新境界。清代花鸟画中,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独树一帜。而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则在徐黄异体中得以综合与发展。清朝时的“三任”尤其是任颐,对花鸟画加以弘扬发展,使得花鸟画在清末出现了一次小的飞跃。现代画坛中,代表大家吴昌硕、齐白石,所创造的风格类型,及艺术造诣都是令人们敬佩称赞。而徐悲鸿的马、潘天寿的雁荡山花,李苦禅的鹰,李可染的牛,均在风格类型与笔墨的特点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三、中国花鸟画的构图 1.花鸟画构图的基本概述 构图也就是章法、布局,即六法中所讲的经营位置。花鸟画取材于自然物象,又要突破物象的自然属性约束。构图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也不是闭门造车、凭空捏造。对于造型能力,齐白石先生话录中曾经说过:“凡大家作画,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故与可以烛光取灯影,大涤子长居清湘,方可空绝于千古。”古画论中也曾谈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2.花鸟画的构图形式 在花鸟画的构图上,注意构图的一般规律,突出主体,符合主题思想要求。宾主明显,疏密错落,前后贯穿,交换掩饰等,通过宾体与主体的远近、繁简、疏密对比关系,予于适当的配列。善于剪裁,时画折枝,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画面中巧妙的处理空白,运用空白表现空间距离。清人恽寿平云:“古人用心,在于无笔墨处。”无笔墨的空白才是画家博取象外之象,象外之意的广阔天地。 3.花鸟画构图中的题款 题款可以补充画面内容的不足,调节画面的均衡。要与整幅作品布局相统一,掌握画中景物和题款向开合的规律,疏密的节奏感,题款与黑白虚实的关系,调节画面重心,题款也要注重取势,有势才有灵气,才能生动感人。题款字体的大小粗细,一定要和画相协调风格相统一,与整幅画要表现的思想和谐统一,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出险奇,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1.构图要突出主体,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讲求整体的和谐统一,又要富于变化生动,营造形式美感的特有意境。 2.中国花鸟画在造型上表现出,重视形式而不拘泥于形状,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艺术家的思想表达、情意寄托。 3.题款是构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题款与整幅画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构成画面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完美境界。 参考文献 [1]韩玮中国画构图艺术[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 [2]舒士俊水墨的诗情[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 [3]李方玉朱绪常中国画的题款艺术[M]. 知识出版社, 1991。 [4]《美术大观》[J].2007,(12)。 [5]《书画艺术》[J].2005,(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