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国家科技部

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国家科技部

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国家科技部
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国家科技部

附件11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健康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本的需求,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我国国民对健康的需求快速增长,人们在希望“好看病、看好病”的同时,更加关注疾病的预防、个体功能的完善、健康状态的良好,以及健康寿命的延长。

本专项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要求,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科发社〔2017〕147号)、《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60号)、《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6〕66号)、《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5号)及《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等战略部署,突出“战

—1—

略前移、关口前移”,聚焦健康风险因素控制、老龄健康服务等关键问题,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健康失衡状态的动态辨识,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自主管理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人体健康状态量化分层、健康信息的连续动态采集、健康大数据融合分析、个性化健身技术等难点和瓶颈问题,构建以主动健康科技为引领的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健康保障能力和自主性;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养老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推进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一体化的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连续性服务的生命全过程危险因素控制、行为干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的技术产品支撑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科技支撑。

2018年本专项将在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健康影响因素的关键基础研究、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老年常见疾病防控和康复护理技术研究以及主动健康和老年服务科技示范与应用推广4个任务部署24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不超过5.0亿元,实施周期为2018-2022年。

1. 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健康影响因素的关键基础研究

1.1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研究

1.1.1增龄相关的健康状态减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研究内容:利用人类早衰症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结合基因编辑和多组学分析,研究增龄相关的人类器官、组织和细胞稳—2—

态改变的分子信号网络,绘制增龄伴随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化图谱,探讨人类器官失稳及向退行性变演化的细胞分子机制,发现新的器官失稳相关基因和分子标志物。

考核指标:发展不少于5种研究增龄相关器官功能减退的新技术、新方法;建立不少于5种人类遗传型早衰症的多能干细胞研究体系;建立不少于3种衰老或长寿基因靶向编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绘制灵长类(包括人)多器官组织功能(不少于6种)随增龄减退的细胞和分子图谱;鉴定不少于10个新型人类干细胞衰老调节基因;明确不少于4种可揭示人类生物学年龄的新型分子标记物。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1.2我国人群健康生物学年龄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反映中国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实际生理功能(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骨科系统)的相关指标,以及上述指标的检测和监测方法;研究我国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群生物化学、血液学、免疫学、代谢组学及肠道微生物方面分子标志物的表现特点和变化规律;发现、筛选并验证老龄化相关实验室指标,鉴定生物学年龄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老年人生理年龄和实际生理功能之间的联系和相关测试指标;建立中国老年人生物学年龄的综合量化评估方法及体系,以此作为制定我国老龄化年龄节点的重要依据;研究生物学年龄同

—3—

器官功能减退的关系,开发相关疾病及功能减退的风险评估体系,建立我国老年人生物学年龄指标数据库。

考核指标:建立中国不同年龄段老年人个体血清样品库,各年龄段样本量不少于10000例;建立10万例健康个体生物学年龄指标共享数据库;筛选并验证不少于20项反映人体各主要系统或功能老龄化相关的生物化学、血液学、免疫学等实验室指标,明确人类生物学年龄的分子标记物;开发不少于2种基于实验室指标的老龄化预测模型;制定生物学年龄老龄化标准,产出不少于2个系统生物学年龄评价体系及老年健康风险评估体系,明确生物学年龄与功能减退和疾病的关系。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

1.2我国人群增龄过程中健康状态变化规律的基础研究

1.2.1我国人群增龄过程中健康状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研究内容:建立覆盖全国七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增龄研究队列,长期跟踪随访。从个体身心状态、社会参与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多层面采集增龄过程中机体重要器官与系统功能和疾病风险因素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数据。建立复杂多维数据分析处理方法,阐述我国人群增龄过程中的健康相关状态变化关联、特点与规律。

—4—

考核指标:完成不少于25000例的增龄研究队列建设,保证长期跟踪随访。建立资源共享的中国人群增龄状态生物样本库和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分析建立增龄过程中机体健康状态变化特点与规律图谱,以及各种变化与健康相关因素间的关联。建立老年人健康状态综合评估指标与标准,完成并提交至少在我国七大地理区域中的3个地区20~30家不同级别医院和社区不少于2万人的老年人群健康状态综合评估判定结果和单位使用意见反馈;拟定健康老龄化进程评估方案;发布中国老年人群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申请专利3~5 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优先支持已有良好前期研究基础的研究团队,要求具有相对稳定的专职数据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与样本管理场地。要求采用统一提供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队列所建立的样本和数据必须按照专项的要求进行共享,各类数据及样本需及时提交本专项建立的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

1.2.2我国长寿人群队列研究

研究内容:建立和完善长期跟踪随访的长寿队列,开展90岁以上长寿老人健康状态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开展健康长寿老人的全基因组测序以及老龄健康候选基因分型研究,获得新的老龄健康相关基因变异,并进行深入的基因组学分析。针对影响健

—5—

康长寿的遗传与环境问题,开发遗传与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影响结局的测量、分级和评估的综合技术包。监测干预措施的影响,研发健康结果测量的技术。在典型地区开展适合于老年人群健康需求措施应用的策略评价。

考核指标:产出不少于40000人的健康长寿研究队列的共享数据库与生物标本库;明确与老龄健康相关的基因变异;阐明中国长寿人群社会行为、生活习惯以及遗传交互作用与健康状态的相关性;提取长寿相关正性因素并据此建立相关健康促进措施和健康风险干预策略;开发不少于4个环境因素以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影响结局的测量、分级和评估的综合技术包;完成全国4个地区的综合应用评价研究。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优先支持已有良好工作基础的研究单位,要求具有专业的研究队伍,专职工作人员,稳定的数据采集点。

1.2.3微生态影响机体健康的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人体微生态变化对老年增龄过程中健康的影响,研究人体微生态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结构和功能随增龄的生理/病理演变,及其与宿主协同影响器官功能减退、老年退行性病变、精神及智力状态和寿命的机理;解析长寿家族人体微生态变化及其与宿主遗传因素的关联与互作原理;通过研究健康长寿人群的人体微生态特征,挖掘干预靶点和途径;建立一套促进增—6—

龄过程机体健康和有助于提高机体健康寿命的微生态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与增龄衰老相关的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标准化微生态样品库,每个队列500例以上,共5000例以上,包括对应的血、尿等样本; 以及建立与微生态样本库相匹配的特征表型共享数据库。揭示老年增龄过程中人体微生态细菌、病毒、真菌的结构功能变化规律;阐明1~2种人体微生态重要产物对寿命的影响和机制;明晰增龄过程中人体微生态变化与2~3种器官功能退化、疾病易感性以及免疫代谢退化的关系和机理;发现肠道微生态影响智力退化和精神障碍的作用机制;挖掘8~10个基于人体微生态的增龄健康诊断和干预靶点;找出健康长寿家族的人体微生态特征,创制2~3项诊断或提升增龄过程机体健康和寿命的技术或产品。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牵头单位应具有良好的微生态研究基础和平台,鼓励产、学、研、医联合申报。

2. 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

2.1主动健康服务技术研究

2.1.1人体运动促进健康个性化精准指导方案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建立运动健康促进技术研究平台,研究能够精准测量人体运动方式下生理状态、能量消耗等参数的方法及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代谢调节、心肺功能和睡眠改善、体能增强等健康

—7—

促进的作用机制;开展运动与健康之间的量效关系研究,探讨决定运动健身效果的关键因素,综合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开展不同人群的运动监控、运动风险和效果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运动健康促进效果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运动促进健康个性化指导方案,建立精准化运动处方库,开展传统体育养生项目挖掘及防治常见慢病效果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人体运动参数精准测量方法和运动健康促进效果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个性化精准运动健康促进知识体系和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运动健康促进指南;建立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运动处方制定标准,建立不少于100个处方的精准化运动处方库;结合饮食、生活方式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体力活动能耗指南;挖掘传统体育养生方法并进行效果验证,建立3~4个运动健康促进指导方案服务在运动养生和慢病预防的应用示范基地;研发运动参数检测仪、运动评估模型和大数据分析系统、运动健康行为干预系统、运动处方个性化推荐引擎等5套,建立相关规范和标准5套,申请专利5项以上;建立人体运动健康促进技术研究平台,培养人才不少于50人。

拟支持项目:1~2项。

有关说明:牵头单位应具备实施相关工作条件和研究条件,要求国内优势科研单位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8—

2.1.2个人健康监测大数据云平台

研究内容:研究利用新型穿戴式、移动式、便携式、植入式、远程健康监测设备及终端,以家庭、社区、单位为中心,采集居民的日常基础身体指标、体征、行为、运动、饮食、睡眠、精神、心理、社会等健康信息,以及血压、血糖、心电、血氧、体脂率、呼吸信号、场景辨识等慢病管控相关的多参数数据;研究多维、动态、异构、多层次个人健康监测信息的集成、融合、存储、清洗和分析技术,开放式数据接口访问技术,非结构化个人健康数据隐私保护机制技术、健康数据服务安全管控机制和访问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监测分析模型、个性化健康画像和健康评估技术、干预方案精准化定制技术,整合电子病历等医疗数据和体质与健康监测数据资源,构建以个人健康监测信息服务为主的大数据云平台,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构建个人健康监测的大数据表达、组织与访问和健康自主管理应用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在不少于三个区域内开展个体健康大数据的有效利用,重点研究面向健康和体能评价、疾病预测预警、生活方式干预、心理和行为调控、慢病管控、个性化营养平衡方案等健康大数据应用新服务,实现基于数据科学驱动的疾病早期智能发现与预防,健康精准管理等应用。

考核指标:在不少于三个区域(人口数量在40万以上)内开展示范应用,采集不少于50万人群的生理生化、运动行为、生

—9—

活方式、心理社会、疾病相关等多参数健康信息;实现不少于100万人群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查询和管理个人健康档案;开发不少于10个面向家庭、企事业单位等典型场景的健康大数据集成、融合、存储和分析的软件系统;构建动态、持续性的个人健康监测大数据云平台,实现个人健康数据的隐私保护机制,建立安全、开放式数据访问接口以及共享利用规范;建立智能化健康监测数据模型及驱动引擎,开展健康监测大数据云平台的示范应用;研发5项以上个人健康监测大数据表达、管理与访问相关的标准规范;研究建立不少于10项基于健康大数据的典型应用。申请6项以上技术发明专利,获得20项以上软件著作权。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鼓励企业牵头,加强产学研医合作。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2.1.3健康数据采集产品标准体系及通用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主动健康数据采集产品质量评价共性技术,跟踪主动健康数据采集产品相关技术领域国内外新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并提出健康数据采集产品(包括动态采集、远程监测等产品)的安全有效评价体系和健康态评估体系。针对采集人体生理指标和健康态大数据的健康产品,研究其评估生理指标的—10—

测评标准。通过建立大数据健康评估系统,研究健康产品临床评价体系,实现健康数据采集和临床评估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考核指标:建立并完善主动健康产品和健康态评估安全有效体系;针对动态血压、脑电、心电、心率、呼吸、血氧、血糖等现代新技术所反应的人体功能状态,形成基于大数据的至少20种人体健康态评估标准;针对不同于疾病医学的健康态信息特点,形成人体健康态信息的评价规范1项;形成不少于20项健康产品通用技术和产品及评估的规范化文件。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国家级医疗器械检测、审评相关机构牵头,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研院所、检测机构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2.2主动健康服务产品开发

2.2.1运动健康随身连续监控技术及产品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新型柔性材料及系统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连续动态力学与热生理模型;研究适用于老年群体的仿生自调节运动机理;研究与老年运动健康设备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基础参数相关的检测方法和标准。研发基于穿戴式柔性传感器的姿态监测、心率监测、疲劳提醒、损伤预警和体能增强核心模块;开发具有步态调控和运动防护等功能的运动健康随身监控系统。

—11—

考核指标:研发完成3种新型柔性材料及系统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连续动态力学与热生理优化设计模型和穿戴试样。低压力传感柔性材料最大迟滞误差小于7%;拉伸传感柔性材料在拉伸60%时非线性误差小于5%;纤维基电驱动复合材料的能量密度大于1.2kJ/m3;步态调控的综合运动能效提升10%。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5项,获得穿戴式步行器等医疗器械注册证3个。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2.2.2穿戴式血糖监控产品研发与糖尿病管理

研究内容:重点研发基于无创、植入、微创葡萄糖传感器的穿戴式连续动态血糖检测和电磁场等非药物调控设备,开展人体糖代谢功能健康评估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早期诊断和低血糖风险预测方法的研究,开展个性化血糖调控方案和糖尿病及并发症慢病管理的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基于无创、植入动态实时血糖浓度的量化与参照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无创血糖传感器舒适可靠,可连续动态监测;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寿命不低于15天;新型血糖浓度动态检测与调控系统的低血糖风险预测时间须提前30分钟,准确率不低于90%;血糖动态实时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势与常规指尖采血一致性达到90%以上;研究成果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5项,—12—

获得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等血糖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个。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2.2.3穿戴式心脏健康监测干预技术与产品研发

研究内容:重点研发用于心功能评价与疾病筛查的穿戴式生理信号检测设备及人工智能分析方法,开展心脏健康状态评估及心房颤动、冠心病、心衰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心肌缺血性分析和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风险预测方法及模型的研究,开展降低心脏负荷、改善重要脏器灌注的血液循环重建及心脏风险干预方案的研究。

考核指标:穿戴式心脏健康监测产品能够实现远程移动数据采集、存储、在线分析和预警功能;续航时间达48小时到7天;心电监测导联数为12导联;整机支持低功耗蓝牙、WiFi、3G/4G、NB~IoT等无线传输;采集数据满足医用标准;整机本地计算能效高于1TOPS/W,平均功耗不高于1毫瓦,舒适可靠。构建10种心脏事件早期诊断方法或预警模型;采集不少于10万人次的数据。其中心房颤动预警准确率>95%;心肌缺血性特征分析识别准确率>95%;心律失常分析分类识别准确率>97%;心源性猝死风险因子预测准确率>80%。研究成果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20

—13—

项,获得相关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4个。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2.2.4智能假肢膝关节及适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制智能假肢膝关节,突破外界环境识别、人体意图分析以及智能驱动等核心技术,提高大腿截肢群体的运动能力,增强运动稳定性,降低能量消耗。开展轻便化、低成本、易装配的新一代智能动力膝关节设计;研究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反馈的智能动力膝关节人机交互与控制方法;解决智能液压阻尼缸、能量回收器等关键部件的加工制造工艺;搭建智能动力膝关节功能验证与评价平台,并展适配技术研究和典型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智能膝关节可以实现5种以上运动模式的智能切换;运动模态识别率不小于95%,可实现环境交互感知的闭环反馈;总重量小于2.5kg;智能液压阻尼缸可连续精确调整阻尼,能实现自锁,最小阻尼力小于5N;续航时间不小于8小时,最大承重不小于100kg;建立智能动力膝关节评测技术及规范;申请/获得不少于6项核心发明专利;膝关节整机按照国家标准通过300万次动态疲劳试验,开展不低于10例的示范应用。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牵头单位应具备相关基础和研究条件,要求产、—14—

学、研、医、检、适配等优势单位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2.2.5老年人跌倒预警干预防护技术及产品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老年人肌力评估、运动监测、步态运动识别等跌倒相关关键技术,明确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特点与干预方法,制定老年人跌倒风险筛查标准与预警体系;研究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安全风险评估及适老化环境改善技术;研发跌倒步态识别、跌倒预警防护、运动辅助干预与运动监测管理等智能照护辅具和系统,并开展医院—社区—居家联动的应用模式验证。

考核指标:构建集老年人运动异常监测、跌倒预警防护、干预与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监护系统。建立量化的老年跌倒风险筛查量表,研发一套跌倒风险筛查评估软件,申请/获得产品注册证;制定一套适合中国老年人的自主平衡恢复策略训练方法,研究完成3~5种跌倒应急/干预/防护装备;穿戴式跌倒预警智能系统至少支持12种人体运动识别,误报率≤5%,待机时间≥7天;髋关节跌倒防护智能系统总重量≤600g,响应执行时间≤350ms,保护成功率≥90%;研究完成至少3种老人居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设备,研发一套能够实现医院—社区—居家联动的老年人运动监测管理系统,平台最大吞吐量≥100万人次请求/小时,并在3个覆盖10万人口的社区开展应用模式验证;申请/获得不少于20

—15—

项核心发明专利,形成专利池。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要求医、研、企等机构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2.2.6智能矫形器与外固定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四肢、躯干的畸形及骨关节、神经肌肉和足部常见疾病,研究其生物力学矫治机制,开发具有量化调控和动态矫治的智能矫形器和外固定系统;开发具有远程信息获取的个性化矫形器数字化设计制作系统,研究矫形器个性化适配的量化评估技术及方法;探索振动等促进骨愈合的作用机制,研发外固定矫正过程中骨愈合程度与软组织力学环境的定量监测以及畸形矫治的智能量化反馈调控技术;建立包含血液循环系统的足部肌骨系统数值仿真模型,研究微循环等生理特征及其测量技术,开发具有实时生理参数监测、应力分布优化和主动防护等功能的智能足部辅具;开展临床应用示范,形成相关的标准规范。

考核指标:构建量化调控和动态矫治技术与方法,形成3种以上的智能矫形器、1种智能外固定系统和4种以上的足部辅具。其中智能矫形器应实现个性化矫形器的数字化设计优化,实现个性化适配量化评估、调控和动态矫治等功能,开展不少于50例的临床应用;智能外固定系统应具有矫正路径规划与优化功能,实—16—

现骨愈合程度的连续监测,并通过反馈机制实现外固定矫正的量化精准调控,平移和转动精度分别不低于0.01mm、0.1°,对矫治力控制精度不低于1N,开展10例以上的临床测试;足部辅具实现3种以上功能参数实时监测和3种以上主动防护功能,开展不少于200例的应用验证。不少于3种产品通过国家级质检中心检测,形成不少于3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申请/获得不少于15项核心发明专利。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牵头单位应具备相关基础和研究条件,要求产、学、研、医、检、适配等优势单位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2.2.7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技术与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面向脑卒中患者、脑瘫儿童、老年人、抑郁患者等特殊人群的运动和日常行为能力评价与康复训练需求,研究视、听、触、运动一体化的虚实融合人机交互技术及生物力学仿真技术;研制具有运动功能定量评估、康复任务个性化设置及自适应调整、肌肉响应及力触觉实时反馈、虚拟场景及训练环境智能调控等功能的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制订运动康复评价与训练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规范和标准;开展相应的临床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突破人体运动与行为高效建模、力触觉实时反馈

—17—

与定量评估等关键技术,研制完成3种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适用于5种以上功能障碍康复需求;单机系统可支持1000万三角面片场景、4K分辨率、90fps的实时绘制;交互行为识别率大于90%,力触觉反馈的准确率达到90%;可以实时定量评估上下肢主要肌群的肌肉力和人体运动行为,响应时间小于1s;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等通过国家级质检中心检测;制订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规范和标准2个;开展临床测试不少于300例;申请/获得不少于15项国家或国际专利。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牵头单位应具备相关基础和研究条件,要求产、学、研、医、检等优势单位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2.2.8认知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人群,研究基于认知行为学测试、脑电、近红外、步态特征、智能传感等多信息融合的数据采集及在线自适应认知评估关键技术,研发新型穿戴式认知障碍评估设备;面向医院、社区和家庭,研制具备远程肢体执行能力、眼动注意力和脑功能变化的日常监测和数据采集、远程服务器端数据采集与专家团队远程接入分析等功能的智能认知康复训练系统。

—18—

考核指标:突破多传感信息融合及在线自适应认知评估技术,研发完成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认知障碍人群的认知康复训练系统。系统具备多信息早期识别、穿戴式数据采集和评估、线上线下认知康复训练和数据管理等功能,其中穿戴式认知障碍评估产品信效度>85%,具备脑电定量或近红外脑功能与步态特征等2项以上客观指标分析功能,近红外脑功能分析指标不少于4个生理频段,步态参数误差小于2%;认知康复训练系统具备肢体执行能力、脑功能和认知反应能力的评估功能,以及2种以上任务融合和基于数据反馈对权值进行调整的自适应学习功能;完成不少于1000例的案例数据分析;在覆盖10万人口的社区举行筛查、管理、干预应用示范,建立和验证认知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系统测评技术及规范;申请/获批6项以上发明专利。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牵头单位应具备相关基础和研究条件,要求产、学、研、医、检等优势单位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

3. 老年常见疾病防控和康复护理技术研究

3.1老年常见疾病防控技术研究

3.1.1老年围手术期管理的技术方案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老年(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特殊危险事件的

—19—

风险评估方法;建立围手术期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特殊风险的防控技术措施;研究临床麻醉中特殊监测手段和干预技术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转归和远期预后的影响;开展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综合干预及应用效果评价研究;制定老年人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的专家共识/指南。

考核指标:产出不少于6项针对老年患者围术期特殊事件风险评估方法;组建不少于4个老年围术期特殊事件风险的综合干预技术体系;完成6个地区的综合干预及应用评价研究,示范地区围手术期特殊事件发生率降低20%;制定老年人围手术期管理指南。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

3.1.2老年衰弱状态的干预措施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老年人衰弱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研发老年衰弱状态的预测和诊断与程度判定模型;建立对老年衰弱进行预防、评估、干预和综合管理的模式;开发适合于老年衰弱的综合干预技术措施,完成老年衰弱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制定我国老年衰弱防控共识或指南。

考核指标:建立适用于中国城乡老年人群的衰弱评估量表;建立老年人衰弱的预测和诊断与程度判定模型;开发老年人衰弱—20—

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申报书

附件2: 2018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 申报方向: 申报单位:(加盖单位公章) 推荐单位:(加盖单位公章) 申报日期:年月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

填表须知 一、申报单位应仔细阅读《关于组织开展2018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说明,如实、详细地填写每一部分内容。 二、除另有说明外,申报表中栏目不得空缺。申报书要求提供证明材料处,请在附件中进行补充,附件1为申报单位基本信息相关证明补充材料,附件2为申报示范项目相关证明材料。 三、申报主体所申报的项目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提供参评的全部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签署申报主体责任声明(见附件3)。 四、申报材料要求盖章处,须加盖公章,复印无效,申报材料需加盖骑缝章,并将证明材料作为附件一并交由推荐单位邮寄。 五、除表格一、二以外,其他填报格式要求:幅面编辑。 2.正文字体3号仿宋,单倍行距;一级标题3号黑体;二级标题3号楷体。

三、申报项目详细介绍 1.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承担方资质与能力 (申报主体资质、资源整合共享能力、注册用户规模、技术基础、孵化能力、技术成果转化等。) (2)项目实施方案 (技术建设方案、服务推广及成果转化、保障措施、进度安排、预期目标、效益分析、风险分析、成长性分析等。)(3)项目负责人与项目团队实力 (项目负责人资质及工作经验、项目团队人员素质和类似项目经验等、团队人员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情况。)(4)产学研用联合协作情况 (产学研用情况、协同创新能力。) (5)项目实施的创新性 (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 (6)项目的可推广性 (示范意义及推广价值、推广可行性、推广范围。) 2.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实施主体、服务对象及适用场景 (2)项目实施情况 (已开展工作情况,如申报多个示范项目领域,需分领域综合描述;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和难点,计划如何解决。) 3.下一步实施计划 (下一步建设的主要内容、进度安排、风险控制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巨大,以PM2.5和O3为特征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范围重污染天气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特别强调了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的要求。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来源多样、成因复杂,大气污染防治需要从重霾天气的应对向大气PM2.5和臭氧的协同防控转变,控制技术重点需要从以往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控制转变,管理技术要求从城市向区域尺度的空气质量监管转变,这些都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提出了新的迫切的需求。 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上世纪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和英国伦敦煤烟污染事件之后,发达国家经历了漫长的治污历程,通过建立严格的监测-减排-核查-评估等管理机制和支撑技术体系,不断升级空气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标准,实施全过程的污染综合治理,实现

了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从国内情况看,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展了污染成因解析、污染源头治理、污染监测预警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相关技术成果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北京APEC会议等活动中得到应用,积累了短期保障城市空气质量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在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为严厉”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面对严峻的污染形势和艰巨的治理任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加强,全面提升我国大气污染科学认知能力、源头治理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 三、现有工作基础 “十二五”期间,各部门、地方相继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科研的支持,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制定了《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实施了“蓝天科技工程”、“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等专项工作,中科院启动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在广大科学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科研工作。2014年4月,按照国务院研究部署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工作

项目申报和管理常见问题解答

项目相关常见问题解答 1. 2021年创新项目申报工作有哪些主要变化? 答:一是项目申报从原来的线下申报调整为线上申报。 二是2021年项目申报时间确定为2020年11月16日至28日(项目网上申报系统开放时间)。 三是自2021年起,创新项目增加本科插班生选派类别,面向教育部“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开放,每校每年本科插班生类别申报规模不得超过5人。 四是2021年对创新项目下的四个专项进行相关调整,调整后的专项如下: -“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专项:面向入选“双一流”大学建设的42所高校,每所高校每年可新申报项目3项。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每校每年可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择优额外新申报1项。 -“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专项:面向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的97所高校,每所高校每年可新申报项目2项。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每校每年可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择优额外新申报1项。

-特色高校专项:面向“双一流”之外的所有高校,每所高校每年可新申报项目1项。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每校每年可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择优额外新申报1项。 -非高校类专项:面向中央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及其他有关单位,每个单位每年可新申报项目1项。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每个单位每年可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择优额外新申报1项。 2. 是否任何单位都可以申报创新项目? 答:否,须先向国家留学基金委申请成为创新项目实施单位并获批后,方能进行项目申报。(注:此前申请过创新项目的单位均为项目实施单位,无须申请) 3. 如何申请成为创新项目实施单位? 答:有申报意向且此前未申报过创新项目的单位,可向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交单位正式公函申请加入项目实施单位,公函中应明确本校国际交流合作基础、国际交流现状、单位内部管理机制及项目负责部门、具体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经国家留学基金委审核确定为项目实施单位,并明确可申请创新项目专项类别。 4. 申报创新项目是否要求必须有校内配套经费或其他来源经费支持? 答:否,但创新项目鼓励各单位多方筹集配套经费支持项

物联网产业化项目申报书编写内容说明

物联网产业化项目申报书编写内容说明 一、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所有制性质、主要股东概况、主营业务, 目前生产、销售情况及在行业中地位,企业近两年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项目知识产权等。 二、市场分析: 市场前景(当前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等)、市场竞争(国内外主要竞争者、竞争对手优势和劣势、潜在竞争者、替代技术或产品)、市场定位(申报单位的竞争优势和劣势、目标客户、市场策略) 三、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实施目标、主要内容; 2、实施方案:技术路线、产品规划、产业化方案等; 3、项目实施计划及时间安排; 4、效益预测等其他相关内容。 四、项目申报书附件 1、宜兴市“互联网+”发展资金(物联网产业化项目)申请表 2、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项目购置设备、软件和技术发票汇总表及发票复印件 4、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其他证明材料

2016年度宜兴市物联网产业化项目申请表 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申报书编写内容说明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概述、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项目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项目申报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现有工作基础)、单位概况(资本性质、组织结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行业优势(在相关行业或区域已具备的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已有的应用基础和取得的经济、社会、环保或安全效益)。 二、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实施内容(包括技术和系统方案、所提供的示范内容和方式、产学研合作情况、采用省内自主创新产品情况、工程规划和推广措施、技术保障和系统维护措施等) 2、项目实施计划及时间安排; 3、实施后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 4、项目实施后形成的示范点、创新点; 5、其它。 三、项目申报书附件 1、宜兴市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申请表 2、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项目购置设备、软件和技术发票汇总表及发票复印件 4、其他相关证明文件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信息化测绘技术服务体系关键技 术研发与应用” 课题申请指南

附件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信息化测绘技术服务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项目课题申报指南 本项目针对信息社会对测绘服务的需求,建成基础地理信息动态变化监测系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分发服务系统和应用开发示范工程,形成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地图缩编更新等创新性技术成果,以及一批实用化的软件、行业标准。项目成果能够促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应用,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测绘保障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信息社会对测绘服务的需求,研究解决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数据管理、分发服务等业务方面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初步形成一套信息化测绘服务技术,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测绘保障提供科技支撑。具体内容包括:(1)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发现、测定和更新技术方法,开发更新生产所需要的实用化软件系统,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2)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平台,研究建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集成管理系统,实现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高效管理、分发和应用的业务化运行,提高我国GIS软件应用的整体技术水平。 (3)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分发服务技术,建立分布式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网络化的海量影像数据快速浏览系统,为社会提供更加

丰富和方便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本项目拟支持3个课题,课题实施年限为2007年-2009年共3年。各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如下: 课题一: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动态变化监测系统研究 研究目标: 根据国家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生产的实际需求,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发现、测定和更新技术方法及软件系统,包括影像的自动纠正与处理、目标识别、变化发现、综合判调、矢量数据缩编、数据库增量更新等,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 1、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信息变化提取系统研究 1)多源地理信息的精确配准 ●新影像与矢量化地图数据的配准 利用广义点摄影测量原理和自动线状地物提取,通过影像自动纠正,实现二者精确配准。 ●多源影像的精确配准 研究不同传感器获得的影像之间、不同几何分辨率的影像之间、不同时相影像之间、原始影像与正射影像之间的配准理论及配准方法。 2)主要地形地物要素的快速识别 拟针对空间分辨率为5~10m的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中的道路、水系、居民地等主要基础地理要素,研究具有已有知识引导的目标智能识别方法。 ●利用已有矢量数据的知识进行道路提取 ●集成多种特征的遥感影像集团式居民地识别 ●利用分类和缓冲区检测在中小比例尺影像中提取水系目标

科普项目申报评审管理系统

科普项目申报评审管理系统 申报用户操作手册

目录 一、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用户登陆、注册与审核........................................................................... 错误!未指定书签。 1、用户登陆..................................................................................................... 错误!未指定书签。 2、申报用户注册与验证................................................................................. 错误!未指定书签。 3、首次登陆(完善信息)............................................................................. 错误!未指定书签。 4、用户审核.....................................................................................................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在线申报................................................................................................... 错误!未指定书签。 1、系统主界面.................................................................................................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在线填报..................................................................................................... 错误!未指定书签。 3、预览申请书和正式提交............................................................................. 错误!未指定书签。 4、申报项目列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 5、已立项项目列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个人信息修改........................................................................................... 错误!未指定书签。

(完整word版)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

附件: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管理,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以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目标,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多门类、多学科知识,为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支撑。 第三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的项目包括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和出版项目三类。重大项目是根据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需求,由科技部综合各部门、地方和专家建议确定的年度重点研究任务;面上项目是指各申报单位提出,经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同意立项的研究任务;出版项目是指各申报单位提出,经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同意资助出版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第四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按照管理规范、职责明确、公开公正、简明高效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二章组织与职能

第五条科技部负责编制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共同组织实施。 第六条国务院各部门归口管理本部门的软科学研究工作,并协助科技部组织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 各级地方科技厅(委、局)归口管理本地区的软科学研究工作,负责编制本地区的软科学研究计划,并协助科技部组织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 第七条科技部负责对各部门、各地区的软科学研究工作进行宏观指导与协调,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软科学研究。 第三章计划管理 第八条科技部负责编制和发布《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年度项目指南》(以下简称《项目指南》),确定年度研究重点和申报要求。 第九条国务院各部门、地方科技厅(委、局)根据《项目指南》要求,组织本部门和本地区的申报工作。 第十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按规定程序确定项目责任人和依托单位。项目责任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自然人作

项目申报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文档编号: PRMS-2 版本号: V1.0 文档名称:需求分析设计说明书 项目名称:项目申报管理系统 项目负责人:董艳,苏丽,李瑞卿 编写:董艳2009年11月10日 校对:董艳,苏丽,李瑞卿2009年11月10日 审核:董艳,苏丽,李瑞卿2009年11月10日 批准:董艳,苏丽,李瑞卿2009年11月10日 开发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管062班

需求规格说明书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项目背景 (3) 1.3定义 (3) 1.4参考资料 (3) 2.任务概述 (4) 2.1目标 (4) 2.2运行环境 (4) 2.3条件与限制 (4) 3.数据描述 (4) 3.1静态数据 (4) 3.2动态数据 (6) 3.3数据库介绍 (6) 3.4数据词典 (6) 3.5数据采集 (9) 4.功能需求 (9) 4.1功能划分 (9) 4.2功能描述 (9) 5.性能需求 (10) 5.1数据精确度 (10) 5.2时间特性 (10) 5.3适应性 (10) 6.运行需求 (10) 6.1用户界面 (10) 6.2硬件接口 (10) 6.3软件接口 (10) 6.4故障处理 (10)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编写本文档的目的是根据系统分析工程师和客户沟通的结果,对用户需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深入描述《项目申报系统》软件的功能和性能与界面,确定该软件设计的限制和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该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读者对象是信息工程学院订餐管理系统软件小组的研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版权归信息工程学院信管062班所有。 1.2项目背景 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科技高速发展,国家对科技项目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每年都有很多项目要上报国家或政府,纸制的项目申报报告的审批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使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月报信息统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简便,我们小组打算开发“项目申报管理系统”。本系统是为方便重点建设项目业主单位报送项目月报,增强申报部门与项目单位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了解项目的建设进度及存在问题,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前期工作、资金筹措、征地拆迁、建设施工等问题而开发的应用软件管理系统。 项目申报系统PRMS 2.0将会成为一套功能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以再Windows、linux 系统上顺利运行。根据2009年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需要,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管提出开发一套为重点项目申报工作服务的应用系统,于完成之日交付。 1.3定义 项目申报管理系统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相关网络支持,为申报项目的相关人愿提供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优化项目申报,减少项目申报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文档中采用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及缩略词简要如下: PRMS:Project Report Management System,项目申报管理系统。 1.4参考资料 [1]教学提供需求分析设计模板 [2]杨选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王珊,萨师宣。《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耿祥义张跃平。《JSP实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最新力源高效节能潜水电泵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申报材料

力源高效节能潜水电泵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申报材料

目录 1.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3)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5)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准入条件分析 (7) 2.1 项目由来 (7)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 2.3 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 (12) 3.市场分析与产品方案确定 (13) 3.1 产品简介及主要参数 (13) 3.2 潜水电泵市场分析及预测 (18) 3.3 产品方案 (26) 4.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27) 4.1 项目选址及自然地理条件 (27) 4.2 项目建设条件及优势 (30) 5.工程工艺方案 (33) 5.1 主要设计原则 (33) 5.2 工艺方案 (34) 5.3 潜水电泵整机试验情况 (44) 5.4新增与原有车间被替换主要生产设备 (45) 5.5产品研发中心 (49) 5.6 物料、燃料消耗 (50) 6.项目建设方案 (51)

6.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52) 6.2 总平面布置 (52) 6.3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56) 7.工程技术方案 (57) 7.1 结构设计 (58) 7.2 给排水 (61) 7.3 供配电 (64) 7.4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 (66) 7.5 动力 (67) 8.节能专篇 (68) 8.1 节能政策与规范分析 (68) 8.2 能耗状况 (68) 8.3 节能措施及效果 (76) 9.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83) 9.1 环境保护 (83) 9.2 环境影响分析 (83) 9.3环境保护措施 (84) 9.4 职业安全卫生 (88) 9.5 消防 (90) 10.组织机构定员及实施进度安排 (92) 10.1 组织机构 (92) 10.2 岗位定员 (93) 10.3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93)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苏州智为铭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李晓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创新创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平台主要指围绕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利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在国家层面设立的专业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进行管理。图书文献等科技资源,依据相关管理章程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条国家平台管理遵循合理布局、整合共享、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加强能力建设,规范责任主体,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除保密要求和特殊规定外,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通过国家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第六条中央财政对国家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是国家平台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国家平台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 2.确定国家平台总体布局,协调组建国家平台,批准国家平台的建立、调整和撤销; 3.建设国家平台门户系统即“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以下简称共享网); 4.组织开展国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考核工作,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拨付相关经费; 5.指导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平台工作。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是国家平台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关键技术研发及重大产业化项目申报书要点

附件三: 关键技术研发及重大产业化项目申报书要点 一、关键技术研发及重大产业化项目 围绕国家战略、社会发展需求,以应用为导向,以现代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共同开展关键性技术与服务、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的项目。此类项目应处于研发中后期阶段或产业化阶段,产业化条件成熟,三年内能形成较高的销售收入和就业需求,对东湖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二、项目申报书要点 1. 项目名称 2. 项目所属领域(新兴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科技金融业、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业等四大领域) 3.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家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项目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或企业起到的带动作用) 4. 承担单位情况(包括牵头企业名称、合作单位名称、公司上年度的销售收入、企业利润情况、项目达产后企业的预计销售收入和利润情况、主要产品、知识产权情况等) 5. 项目内容(项目具体实施内容,主要技术与服务、产业化能力、是否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6. 项目实施目标 7. 项目关键技术特点和创新点(体现关键性、创新点,以

及和国际上的技术差距) 8. 项目产品成熟度和市场前景分析 9. 项目研发(建设)时间和地点(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10. 项目基础(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已完成的工作及形成的阶段性成果,正在进行的工作,下一步即将开展的工作)11.项目将产生的带动效应(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或企业起到的带动作用) 12. 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项目预计投资总规模、企业投资额、企业已落实资金、中央和地方政府资金需求) 13. 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项目新增销售收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4. 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技术、市场、政策、管理) 15.有关附件(与项目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2

国家科技部认可查新机构名单

国家科技部认可查新机构名单国家发明奖励评审委员会 1990年公布的国家发明奖项目查新单位名单: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即我站)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中国化工信息中公安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天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 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辽宁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技术情报中心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四川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煤炭技术信息研究 国家科委《关于公布第一、二批科技查新咨询单位的通知》(国科通[1994]23号)公布的第一、二批科技查新机构名单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 四川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天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国航天信息中心 辽宁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 山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河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 黑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航空信息中心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 黑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航空信息中心 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广西区科技情报研究所 兵器工业情报研究所 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公司技术经济研究院 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 国家科委《关于复审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的情况和公布第三批科技查新咨询单位的通知》(国科函信字[1997]005号)公布的第三批科技查新机构名单:铁道部科技信息研究

项目申报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文档编号: PRMS-2 版本号: 文档名称:详细设计说明书 项目名称:项目申报管理系统 项目负责人:董艳,苏丽,李瑞卿 编写:董艳 2009年11月10日 校对:董艳,苏丽,李瑞卿 2009年11月10日 审核:董艳,苏丽,李瑞卿2009年11月10日 批准:董艳,苏丽,李瑞卿2009年11月10日 开发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管062班

详细设计说明书

1.引言 编写目的 根据从该阶段开发正式进入软件的实际开发阶段,本阶段完成系统的大致设计并明确系统的数据结构与软件结构。在软件设计阶段主要是把一个软件需求转化为软件表示的过程,这种表示只是描绘出软件的总的概貌。本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就是进一步细化软件设计阶段得出的软件总体概貌,把它加工成在程序细节上非常接近于源程序的软件表示。 该文档供系统开发人员使用,为进一步设计软件、编写代码打下基础。 项目背景 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科技高速发展,国家对科技项目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每年都有很多项目要上报国家或政府,纸制的项目申报报告的审批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使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月报信息统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简便,我们小组打算开发“项目申报管理系统”。本系统是为方便重点建设项目业主单位报送项目月报,增强申报部门与项目单位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了解项目的建设进度及存在问题,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前期工作、资金筹措、征地拆迁、建设施工等问题而开发的应用软件管理系统。 根据2009年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需要,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信管提出开发一套为重点项目申报工作服务的应用系统。 定义 项目申报管理系统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相关网络支持,为申报项目的相关人愿提供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优化项目申报,减少项目申报周期,提高工作质量。 文档中采用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及缩略词简要如下: PRMS:Project Report Management System,项目申报管理系统。 参考资料 [1]教学提供详细设计模板 [2]杨选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王珊,萨师宣。《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耿祥义张跃平。《JSP实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专项规划-国家科技部

附件: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二五”专项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强“十二五”期间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的实施,按照《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任务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形势和需求 科技基础性工作一般指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需求而开展的获取自然本底情况和基础科学数据、系统编研或共享科技资料和科学数据、采集保存自然科技资源、制定科学标准规范、研制标准物质等科学活动的统称。 科技基础性工作是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识自然现象和发现科学规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公益性等特点。达尔文历时20多年科学考察完成的《物种起源》、我国几代人几百位科学家花费50多年完成的《中国植物志》等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成果,对于推进基础学科发展、支撑国家宏观决策、促 —1—

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由于科技基础性工作在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普遍重视科技基础性工作,部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欧美等国家的探险家对我国青藏高原、新疆等地区的科学考察和对南北极的大规模、多学科的综合科学考察;英国著名的洛桑农业实验站;世界发达国家主导形成的全球碳监测网络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十分重视科技基础性工作。建国伊始,在《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中就把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列为重要内容,全面、系统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开展了南北极、青藏高原、海洋和沙漠等科学考察,建设了一批长期定位观测站,系统采集保存自然科技资源,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等,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09年,科技部还组织召开了全国野外科技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了我国六十年野外科技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科技成就。—2—

1 科技部网站NQI资料

一、“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第三篇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第九章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 五、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 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加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验动物、科研试剂、创新方法等保障研究开发的科研条件建设,夯实科技创新的物质和条件基础,提升科研条件保障能力。强化重大科研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制与开发,推动科学仪器设备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研究;强化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研究,支持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技术研发,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加强实验动物品种培育、模型创制及相关设备的研发,全面推进实验动物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国产科研用试剂研发、应用与示范,研发一批填补国际空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研用试剂,不断满足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和高端检测领域的需求;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数字化保存、信息挖掘、语义揭示、知识计算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二、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一、2015年工作亮点 1.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进展。2015年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质检总局充分发挥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深入研究约束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参与研究审议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议题,积极主动

参与各项政策制定和落实。参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一系列重大任务部署和政策制度设计。在这些重要文件制定过程中,充分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融合、支撑稳增长并引领未来等方面的作用。 3. 项目顶层设计取得突破。200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共同提出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包括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构成国家质量技术基础(NQI),并认为是保障经济社会有序运行的技术规则,是促进科技创新的技术桥梁,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把我国质量技术基础推进到更高技术阶段,我局配合科技部等15个部委,组织专家认真分析提出"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并顺利通过特邀咨评委员会分组评议,成为优先启动的专项之一。 三、科技日报:“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指南解读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民生等国家重大需求,突破基础性、公益性和产业共性的NQI技术瓶颈。”重点专项指南编写组成

科研项目网上申报管理系统完整版

科研项目网上申报管理 系统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设计题科研项目网上申报管理系统 摘要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社会上很多事务的管理也跟着相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科研项目申报管理也跟着发生了变化,以前的管理是一种各地信息分散然后再集中到 中央,信息的传送途径是通过简单人工传送,这样使办事效率低。此外,各个分散机 构的项目申报在办理后不能及时集中到中央数据中心,不利于管理层的信息统计与决 策。基于以上现状,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方便了管 理层的统一管理和决策,同时提供了工作效率。本系统用于对辖区内单位科研项目申 报立项流程的管理,传统模式的管理花费很多的精力,采用信息新技术优化管理手 段,强化申报流程,加强项目监管,提高工作效率。各模块对应的功能不同:个人申 报模块提供的是面向个人的项目申报与管理功能;推荐单位模块提供的是管理个人申 报项目与向卫生厅推荐合适项目的功能;管理中心模块提供的是对各推荐单位推荐上 来的项目进行管理并分配专家进行评审,最后根据评审专家对该项目的意见与打分, 决定是否对该项目进行立项的功能;评审专家模块提供专家对分配到的项目进行打分 与提供专家意见的功能。 关键字: Dreamweaver; ACCESS; ASP 目录 摘要............................................................... .3第1章 ASP简介................................................... ..3 Active Server Pages简介....................................... . 3 ASP 的新功能 (4) ASP页面的结构 (5) ASP的运行环境 (5) ASP 内建对象 (5) ASP的主要内置组件 (6) Database Access组件ADO (6) ASP的脚本语言 (6) ASP能干什么? (7) HTML 和 ASP 的区别 (7) 第二章运行环境及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5) 、硬件需求 (5) 、软件需求 (6)

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国家科技部

附件11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 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健康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本的需求,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我国国民对健康的需求快速增长,人们在希望“好看病、看好病”的同时,更加关注疾病的预防、个体功能的完善、健康状态的良好,以及健康寿命的延长。 本专项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要求,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科发社〔2017〕147号)、《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60号)、《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6〕66号)、《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5号)及《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等战略部署,突出“战 —1—

略前移、关口前移”,聚焦健康风险因素控制、老龄健康服务等关键问题,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健康失衡状态的动态辨识,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自主管理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人体健康状态量化分层、健康信息的连续动态采集、健康大数据融合分析、个性化健身技术等难点和瓶颈问题,构建以主动健康科技为引领的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健康保障能力和自主性;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养老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推进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一体化的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连续性服务的生命全过程危险因素控制、行为干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的技术产品支撑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科技支撑。 2018年本专项将在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健康影响因素的关键基础研究、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老年常见疾病防控和康复护理技术研究以及主动健康和老年服务科技示范与应用推广4个任务部署24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不超过5.0亿元,实施周期为2018-2022年。 1. 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健康影响因素的关键基础研究 1.1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研究 1.1.1增龄相关的健康状态减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研究内容:利用人类早衰症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结合基因编辑和多组学分析,研究增龄相关的人类器官、组织和细胞稳—2—

项目申报管理系统数据库课程设计

项目申报管理系统 目录 1.概述------------------------------------------ 1.1 系统研究的背景 ------------------------------ 1.2 主要功能------------------------------------- 1.3 系统设计目标------------------------------- 1.4 系统设计意义------------------------------- 1.5 运行体系----------------------------------- 1.5.1 用户环境-------------------------------- 1.5.2 设计环境-------------------------------- 1.5.3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2.需求分析--------------------------------------- 2.1 调查分析 -------------------------------------- 2.2 系统总体功能分析------------------------------- 2.3 各部分功能分析--------------------------------- 2.3.1 系统后台管理------------------------------- 2.3.2 系统前台管理-------------------------------2.4 数据流程图------------------------------------ 2.4.1数据流程子图-------------------------------- 2.4.2 合并流程图--------------------------------- 2.5 数据字典-------------------------------------- 2.5.1.数据项--------------------------------------

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申报书

泗店镇徐行村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申报书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政府在“2010年远景规划”和“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都将“发展生态农业,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也多次研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宁阳县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在全县建立一批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传统农业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农业产业,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指导,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规范农业示范区发展,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为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树立新样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农业样板区,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优势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重要作用。 (二)为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途径。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行产学研结合,提升和强化农业示范区引进、集成、运用、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功能,建设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