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开封大学学报:试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发生及干预

开封大学学报:试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发生及干预

开封大学学报:试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发生及干预
开封大学学报:试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发生及干预

第25卷第3期开封大学学报

Vol.25No.3

2011年9月JOURNAL OF KAIFENG UNIVERSITY

Sep.2011

收稿日期:2011-07-03

基金项目:2009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2009-JKGHAZ -0139)作者简介:崔慕岳(1943-),男,北京人,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素质教育。

试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发生及干预

崔慕岳1

,乔

卫2,李霄锋

3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要:青少年行为偏差问题由于关涉青少年成长、家庭和睦、学校稳定及社会发展,因此成

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青少年行为偏差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与青少年自身因素相

互交错感染的结果。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发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渐次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他

们经历了

“受压产生不适———首度反弹并自我调试———自我调试受挫———二次反弹并背离社会主流规范”四个主要的阶段,四个阶段构成了青少年偏差行为发生的模型。对青少年的偏差行为要

进行自助干预和他助干预。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养成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减少偏差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青少年;偏差行为;干预;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43X (2011)03-73-04一、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界定

如何界定青少年偏差行为?当前尚无权威观

点。教育学认为,

青少年违背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称为违反纪律行为或

轻度偏差行为,如迟到、旷课、说谎等,而酗酒、斗殴、自杀等虽对社会造成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称为严重偏差行为。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因遭受挫折与干扰,内心动机无法实现,从而产生焦虑、紧张或沮丧、失意等情绪状态,有的表现为狂妄自大、

暴躁、孤僻、冷淡、自卑、娇气、懒惰等性格缺陷,这种心理现象称为青少年偏差行为[1]

;社会学认为,偏差行为也称越轨行为、偏离行为,“所谓越轨,是指一个社会中,被社会成员判定为违反其社会准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和行为,它包括犯罪、违法及违反道德规范、社会习俗的所有思想和行

为”[2]

。以上关于偏差行为的界定均包含这样的意思:青少年的行为违反了某种规范,不被社会认可,

并给社会、家庭或个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综合各个学科关于偏差行为的阐释,同时考虑到偏差行为发生的原因,我们将偏差行为界定为: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与外部关系调适失衡而产生的对其自身、其他个体或群体具有危害性,违反

既有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依据以上界定,青少年偏差行为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是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主体方面的诱因不仅涉及青少年本身,还包括家长、教师、朋友等其他个体或群体,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的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二是青少年的行为违反了社会行为规范,即违背了社会成员

普遍认同并遵守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道德准则、法律法规及其他行为规范,这是判定青少年偏差行为

的核心;三是偏差行为发生的本质原因是青少年在处理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关系时失衡;四是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危害性,即违反正常的生活、

学习、工作秩序,甚至给自身、其他个体、群体或社会带来财产的损失和精神的创伤。

二、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成因

在青少年偏差行为成因的探讨上,产生过诸多解释,

例如“自由意志决定论”认为系社会个体自由意志对行为选择的结果;“体制天成论”认为人体素

质缺陷造成了某些社会个体行为的异常

;“机会结构论”认为系由社会提供的机会不平等造成的[3]

此外还存在

“自然环境论”、“社会文化论”、“经济决定论”、“生活决定论”等观点[4]

3

7

社会学鼻祖孔德和结构功能主义大师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在宏观上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系统某个组成要素的变化或功能失调,都将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系统的变化[1]。基于此观点逻辑,我们对于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成因,基本认同个人与环境交互说,即青少年行为偏差这一复杂社会现象的形成与发展并不仅仅是青少年的问题,也不完全由社会环境决定,而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与青少年自身因素相互交错感染的结果。

在青少年接触的环境中,存在着导致偏差行为发生的诱因,这些诱因主要体现为:家庭环境中的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结构不健全、亲子关系不和谐、家庭暴力事件频发、家庭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学校环境中的教育认知欠缺与误差、教育理念错位、教育制度流变与缺失、教育管理失序与偏颇、教育实践空泛与乏味等;社会环境中的传媒负面影响、不良道德观念冲击、价值观体系不健全、社会文化建设滞后等。但以上这些诱因并不是决定因素,最终导致偏差行为发生的还是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从人格发展的角度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社会化的关键阶段,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就是青少年自身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青少年主动对外部的诱因进行积极应对,他们就与外部环境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如果青少年价值观错位,道德意识薄弱,法律意识淡薄,知识结构不完整,情绪管理失控,其与外部的关系就会失衡,从而导致偏差行为的发生。这是内因,也是本质的原因。

三、青少年偏差行为发生的模型

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发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渐次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受压产生不适———首度反弹并自我调试———自我调试受挫———二次反弹并背离社会主流规范”四个主要的阶段。四个阶段构成了青少年偏差行为发生的模型。

(一)对外部环境不适应,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受到挤压

青少年不是独立的存在物,它具有社会属性,所以青少年个体时刻处在各种关系的节点之中,于是青少年的自我空间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其他个体或者群体的涉入。对于涉入,青少年个体并不总是排斥,如果其他个体或群体的涉入对青少年个体来说是正面的影响,例如家长的呵护、老师的褒奖、朋友的问候等等,那么反而会导致青少年个体心理的愉悦。另外,虽然青少年自我空间被涉入,但在与其他个体或群体产生关系时,青少年个体也会涉入对方的空间,由此导致的结果是,青少年自我空间不是受到挤压,而是扩大了。相反,如果其他个体或群体的涉入对青少年个体来说是负面的影响,例如家人的冷漠、老师的斥责、朋友的背叛等,那么青少年个体的自我空间就会受到挤压。这些负面影响,既可能由青少年自身的不当行为引发,也可能是外部已存在的不良环境所致。

(二)为达求诉愿而首度压力反弹,与此同时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当自我空间受到负面挤压时,青少年个体的各种诉愿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遏制,导致个体产生压力与不适。为达求诉愿,青少年个体会诉诸一系列的外在行为表现,以维护自我空间存在的和谐性。这就是首度压力反弹,谓之“首度”,说明在此阶段,青少年个体应对压力的反弹可能不止一种或者一次,而是多次的、综合性的。首度压力反弹是良性的压力反弹,是青少年个体调和自我与外部关系的有益尝试,一方面是自我对外部提出要求,另一方面,针对外部的需求,对自我行为进行积极的调适,以求通过对社会主流规范的妥协来获取外部对自我的认可。例如,由于学习成绩不佳而初次受到家长的批评时,多数青少年不会选择逃学、离家出走等过激行为,而是采取低头、流泪、表决心等方式来求得家长的谅解,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减少玩耍时间,积极做功课。这些都是积极的自我调适。

(三)首度压力反弹没有得到关注和疏解,自我调试受挫,反弹失败

青少年首度压力反弹的效果主要受外部反应与自我调适效果的制约。如果青少年自身能力素质达到一定的高度,自我调适能够持续、稳定,同时其行为引起外部足够的关注和积极的回应,那么,首度的压力反弹就可能是有成效的,有成效的压力反弹也就消除了个体自身的不适感,达到了自我的诉求,实现了与外部的和谐相处。相反,如果个体限于自身的素质,所进行的自我调适是短期性的、不稳定的,或者外部并没有给予青少年的行为表现以相应的关注,没有因势利导,采取正面的配合举措,那么其最终的结果就会是青少年首度压力反弹失败。还以青少年学习成绩不佳为例,如果个体认真分析了导致成绩下滑的原因,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譬如使玩耍时间得到有效的控制,以保证学习的时间和效果,同时,家长、老师对于青少年个体身上的这些变化也给予精神、物质的支持,那么这个孩子就可能扭转成绩下滑的局面。相反,如果青少年个体没有找出正确

47

的应对方法,且自控能力较差,一日暴十日寒,就会使自我调适行为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此外,家长忽视孩子的转变,依然采取漠视、苛责或者任其发展等消极态度,教师也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怀和帮助,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等等,都会导致青少年学习成绩继续恶化。

(四)二次压力反弹,渐趋背离社会主流规范

首度压力反弹的失败,使青少年个体对自我调控及外部反应产生怀疑。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对自身不良行为进行的自责越来越少,而逆反、厌恶、怨恨等情绪越来越强烈,对主流社会规范的认同感越来越弱,对物我、人我关系的处理越来越带有对抗性和暴力性,外在行为也渐趋背离社会主流规范,或者直接表现出对抗性,或者转而寻求其他途径,发泄积压的不满情绪。

四、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干预

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干预,按参与主体来分,有自助干预和他助干预两种。自助干预的主体是青少年本身。对偏差行为的干预,关键在于发挥青少年内在动能,即发挥青少年的自主性、自觉性,离开青少年自身的参与,干预就无从谈起。他助干预的参与主体是与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相关的父母、亲属、老师、朋友、社会工作者等个体或者群体,他助干预以创设适宜青少年生活的外部环境为主。

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干预,不仅包括偏差行为发生后的矫正,更突出地表现在发生前的预防上。结合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成因和发生模型可以看出,偏差行为的干预主要依赖于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而行为习惯正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养成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规范、培养目标,通过青少年自身的学习和教育者的教育培养,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养成教育契合了青少年偏差行为干预的需要,也就成为青少年偏差行为干预的主要途径。

(一)自助干预: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学习和强化训练

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预防主要发生在青少年面对物我、人我环境出现首度压力反弹之前。从青少年自身来讲,即从自助角度考虑,主要是增强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学习,并付诸一系列的行为训练。

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是指青少年要认识到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对于自身素质提升和价值实现的意义是什么,以及要通过什么方式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可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是青少年自我养成教育的起始点和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学习则是在正确认知基础上的推进与提升,通过外部传授和自我体验而获取良好行为习惯的相关知识、技巧和能力。认知学习的来源主要是与家庭、学校、社会等相关的人的“言教”和“身教”。“言教”即父母、老师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社会准则和价值观念通过正式的方式传授给青少年,而“身教”则是父母、老师等对青少年具有榜样作用的人,其无意识的外在行为表现被青少年有意识地学习吸纳,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其行为习惯的养成。

强化训练是将养成教育成果固化为青少年自我素质的必经之路。对于发展中的青少年来说,某些行为习惯的培养可能是从强制性要求开始,然后通过青少年反复、持久的训练而逐步成为青少年的主动需求。所以,家庭、学校、社会等养成教育参与者应积极地通过社会志愿活动、课堂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训练机会,促使青少年自觉地进入角色、自主实践,通过各种情景和实践活动体验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他助干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养成教育体系的构筑

从偏差行为发生模型可以看出,首度压力反弹是青少年偏差行为发生的分水岭。首度压力反弹之前及反弹期间,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尚属一般的、偶发的行为,是易调控的,尚处于量的积累过程。这个时期,青少年尚未沉溺于偏差行为,无论是自我调适还是外部的干预,都容易接受。这个时期,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应积极联动,协调一致,多加关心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情况,善于发现某一阶段青少年所表现出的异常行为,积极探寻其发生的背景和暗示意义,适时作出积极、科学的回应,帮助青少年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1.重视家庭教育在养成教育体系中的先导功能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青少年的行为方式和习惯与家庭环境的影响、熏陶、教育密不可分。因此,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干预方面具有关键性、基础性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保护的义务,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权利和人格,摒弃溺爱式或粗暴型的教育方式,以健康的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青少年,引导青少年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家长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自己正确的行为去影响、感化青少年,做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家庭

57

氛围,做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先导。

2.发挥学校教育在养成教育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系统化教育训练的重要场所,其成效对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我国高中以下学校教育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造成学生在养成教育上“缺课”。而高校普遍实施“放羊式”管理,不仅没有为大学生补上养成教育这门课,反而在养成教育方面表现得更加软弱无力,导致青少年在实际生活中知行脱节,产生偏差行为。因此,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系统性,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贯穿于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渗透到青少年成长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结合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着力改进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养成教育的效果,真正成为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主渠道。

3.强化社会教育在养成教育体系中的保障功能

全社会都要关注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把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放到突出位置,进一步抓实、抓好;要制定具体政策,采取切实措施,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树立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人人有责的社会观念,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为加强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提供条件,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青少年、爱护青少年、为青少年办好事实事、为青少年作表率的良好风尚。

参考文献:

[1]高中建.当代青少年问题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2]道格拉斯·瓦克斯勒.越轨社会学概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

[3]肖剑鸣,等.青少年偏差行为及其人类生态学观[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2).

[4]李晓凤,等.青少年偏差行为研究———兼论学校社会工作辅导的介入空间[J].当代青年研究,2004,(3).

[责任编辑曹国荣]

Research on the Teenagers'Behaviour Deviation and Its Intervention

CUI Mu-yue1,QIAO Wei2,LI Xiao-feng3

(Shengda Economics Trade&Management College,Zhengzhou451191,Henan)

Abstract:As the problem of juvenile deviant behavior is concerned with the growth of the youth,family harmony,stability of the school and social development,it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of general interest increasingly.This article talks about the dialysis of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nature of the deviant behaviour,and then builds a paradigm of deviant behaviour,and on this basis,puts for-ward that developing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deviation behavior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teenagers;deviant behaviour;intervention;cultivation education

67

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三种区分标准

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三 种区分标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一、内省经验标准 这里的内省经验指两方面,其一是指病人的主观体验,即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没有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或自己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寻求他人支持和帮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没有这种不舒适感反而可能表示有心理异常,如亲人丧亡或因学业不及格而退学时,如果一点没有悲伤或忧郁的情绪反应,也需考虑其有心理变态。其二是从观察觉者而言的,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当然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其标准因人而异即不同的观察者有各自评定行为的常模。但由于接受过专业教育以及通过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观察者们也形成了大致相近的评判断标准,故对大多数心理变态仍可取得一致的看法,但对少数病人则可能有分歧,甚至截然相反。 二、统计学标准 在普通人群中,对人们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的结果常常显示常态分布,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而远离中间的两端被视为异常。因此决定一个人的心理正常或异常,就以其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虽然心理异常是相对的,它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偏离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则越不正常。所谓正常与异常的界限是人为划定的,以统计数据为其础。这与许多心理测法的判定是相同的。 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数量资料,比较客观,也便于比较,操作也简便易行,因此,受到很多人欢迎。但这种标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例如,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是极少数,但很少被人认为是病态。再者,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也不一定成常态分布,而且心理测量的内容同样受社会文化制约。所以,统计学标准也不是普遍适用的。 四、社会适应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维持着生理心理的平衡状态,人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规范行事,亦即其行为符合社会常模,是适应。如果由于器质的或功能的缺陷或两者兼而有之使得个体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时候,则认为此人有心理异常。这里正常或异常主要是与社会常模比较而言的。许多心理学家主要从社会适应的角度提出了判断心理是否正常的项目,例如马斯洛(Maslow)等提出了以下十项标准: 1.有充分的适应能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 3.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6.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 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青少年偏差行为量表

偷拿他人财物(偷盗)(必答) 1 2 3 4 5 第2 题[单项选择题] 逃学、逃课(必答) 1 2 3 4 5 第3 题[单项选择题] 私自夜不归宿(必答) 1 2 3 4 5 第4 题[单项选择题] 离家出走(必答) 1 2 3 4 5

出入过色情场所(歌厅、酒吧等)(必答) 1 2 3 4 5 第6 题[单项选择题] 与他人发生性关系(必答) 1 2 3 4 5 第7 题[单项选择题] 阅读黄色书籍或者观看A片(必答) 1 2 3 4 5 第8 题[单项选择题] 曾经抽烟(必答) 1 2 3 4 5

曾经喝酒(必答) 1 2 3 4 5 第10 题[单项选择题] 和他人赌钱(必答) 1 2 3 4 5 第11 题[单项选择题] 玩暴力游戏(必答) 1 2 3 4 5 第12 题[单项选择题] 无故破坏公物或他人财物(必答) 1 2 3 4 5

携带刀械或其他武器(必答) 1 2 3 4 5 第14 题[单项选择题] 与他人打架、斗殴(必答) 1 2 3 4 5 第15 题[单项选择题] 辱骂他人(必答) 1 2 3 4 5 第16 题[单项选择题] 参加帮派、团伙活动(必答) 1 2 3 4 5

恐吓、勒索获取他人财物(抢劫)(必答) 1 2 3 4 5 第18 题[单项选择题] 曾偷偷尝试毒品(必答) 1 2 3 4 5 第19 题[单项选择题] 打群架(必答) 1 2 3 4 5 青少年偏差行为调查问卷,问卷上面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行为,请您根据近半年的时间里自己是否出现过以下的行为,选择最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其中1表示从未(0次),2表示偶尔(1-2次),3表示有时(3-5次),4表示较多(6-10次),5表示经常(10次以上)。

对行为偏差学生的教育

初中阶段是少年儿童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行为习惯逐渐形成。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发现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原因,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品行现状令人担忧。 正如材料中的主人公的情况,对读书不思进取,在校园里、社会上为所欲为,有恃无恐,耍威风、讲享受,错误不断,但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帮助常常充耳不闻,影响着学校、社会的正常秩序。而有些家庭的家长只顾挣钱,再者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关爱、管教和引导,这些孩子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差、是非观念淡薄,违纪、逃学、夜不归宿、流连不良场所、结交损友的事时有发生。家长的不良消费行为、社会上灯红酒绿的夜生活的等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也使部分学生心态扭曲,形成“金钱万能”、攀比等心理,产生为追求吃喝玩乐而乱花钱的行为,甚至做出骗取、盗窃父母或他人钱财等不择手段的违法行为。

3、改变教师的德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德育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学校与家庭、社会合作,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开展德育关怀,达到转化行为偏差学生的目的,有效防止在校小学生违法犯罪,探索校园环境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班级建设、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影响。 四、课题实验的做法: (一)正确认识、关怀、转化“行为偏差学生”,做好个案追踪 如何认识行为偏差学生,是教师们必须正面回答的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产生动力,才能自觉而又热心地做好行为偏差学生的转化工作。经过分析,大家认为:偏差行为应该是指偏离或违反社会行为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个人有负面影响的非常态表现。 它提示我们“行为偏差学生”形成的各种复杂的背景原因,警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

行为偏差生的辅导案例(5)

行为偏差生的辅导案例 在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的过程中,本学期我把其中一位行为偏差生作为重点对象,进行随访辅导,通过近半年心理辅导实践,取得了一定收获。现把此例作为个案进行分析。 一、基本情况: 1、闻虎,男,1992年1月出生,生长良好,身体健康,思维正常;现就读于我校九年级二班。该生语文学科比较好,特别是在写作方面有一定特长。据语文老师介绍及交谈接触中也发现,该生喜爱植物花卉的栽培,并在家庭园里种植了许多花卉。 2、家住本镇农村,父母务农,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3、该生父辈兄弟二人生育的孩子中,只有这么一个男孩。 4、该生有一个姐姐,且姐弟年龄相差较大,和姐姐感情特别深, 现姐姐已出嫁。 二、问题概述: 1、该生经常采用各种手段欺侮同学,并引起同学和学生家长的反感;和同学关系紧张,大家尽可能回避他。 2、该生在家的表现也不尽人意,经常和父母闹别扭,不顺心时还经常训斥父亲,表现很不尊重长辈。 3、近来该生上课思想不集中,经常走神且上课还经常讲废话,影响其他同学,引起老师不满,且学习成绩下降。 三、诊断与分析: 1、该生尽管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但由于农村家庭这种生子传代

意识较强;父母、家人都把他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对他宠爱有加;使该生养成任性、自私等一系列不良习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父母逐渐意识到孩子管教问题,但苦于无从着手,造成经常和父母闹别扭,不顺心时还常常训斥父亲。 2、由于该生一系列不良习惯的养成,因此平时的表现很不尽人意。自私、任性、随心所欲,并经常采用各种手段欺侮同学。由于同学的回避、疏远,使之变得越来越孤独、内向。 3、由于从小相依为伴,关爱自己的姐姐结婚出嫁,使该生在生活、学习、娱乐等各方面出现了一种失落感,经常思念着姐姐,而且使自己情绪低落,做任何事思想都集中不起来,表现在上课经常走神。 四、辅导过程及现状: 1、采用认知疗法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观念。 通过谈心教育,让该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如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将对自己成长带来不利。通过分析使该生在认知上的转变,让其面对现状,深感后悔,决心改邪归正。在与该生的交谈中,觉得该生有愿望,要努力克服不良习惯,争取有大的进步,并有理想希望今后做科学家、当博士。 2、树立自己努力目标,认清奋斗方向。 让该生谈自己理想,制定设想奋斗目标(近、远期)。在随访交谈中,和该生谈人生、谈理想、谈要求与希望。要当博士,做科学家,就希望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要认真学习、刻苦努力,平时在各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并鼓励他说,父母、同学、老师都期待

网络偏差行为问卷

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问卷 下列行为是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可能会出现的行为,请按照该行为在您身上是否发生及发生频率进行1—5级评分,并在相应的选项上划“√”。其中1代表“从来没有”,2代表“较少”,3代表“中等”,4代表“较多”,5代表“经常” 1、你的年级是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2、你的性别是 男女 3、是否为单亲家庭 是否 1碰到态度蛮横的网友自己也会发火 2为保护自己或其他原因,网络聊天时曾经撒过慌 3曾浏览过色情图片、视频等信息 4玩微博、空间时,曾浏览或转发时事内幕等信息 5比较喜欢看与男女明星、帅哥美女有关的新闻 6网络是虚拟的,很多人会做出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承诺,我也这样做过 7有时会在共享论坛下载有版权的文章 8黄色视频经常会在同学之间传递,我曾向同学发送或索要过

9人们网上交友、恋爱时都会适当地美化自己,我也这样做过 10曾模仿明星在各大论坛发布过自己的艺术写真照 11曾经参与过人肉搜索 12有时会看不惯网上一些强势地位的人(官员、富人、明星) 13有时在网上会使用和现实不一致的身份,尤其是对陌生人 14曾好奇并尝试玩过带有诱惑性的游戏 15曾在微博、人人、空间分享过某地可能会有地震、泥石流等信息16借用同学电脑,提示有T A的新留言时,我会打开看 17有时会在网络上发泄一下自己对老师或同学的愤怒 18一般需要付费的黄色视频情节会相对精彩,我曾经看过 19曾在空间、微博转载过“被挖器官”、“艾滋病”、“地震”等新闻20很多同学都在网上查询过考试作弊的信息,我也有过类似行为21曾未经允许将同学手机号、邮箱、住址等信息告诉给其他网友22有时在网上会看一些关于政治野史的文章、视频 23曾经转载过商品促销广告信息 24论坛中会有人模仿版主语气发布消息,我也有过类似行为 25聊天室里经常会谈论男女明星或男女同学的身材,我也参与过26有时会在人人网、空间相册里下载别人的照片而没有事先告知

常见的儿童性格偏差

常见的儿童性格偏差 以下是关于常见的儿童性格偏差,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孩子在培养性格的时候家长要多知道和纠正,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特征,以免出现下面的这样的心理偏差,专家指出出现下面的心理偏差,也不要着急,要正确的指导孩子,走出错误的心理认识,正确的认识性格。 胆小敏感的性格 有些孩子很敏感,他们娇弱得很,比如遇到陌生人的时候总是忸怩羞涩地躲在妈妈的身后,紧紧拽着妈妈的衣角,探着半个小脑袋看着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此时,父母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大方一点,可是孩子却还是如此敏感和紧张。这种性格的主要表现:对外界环境表现出异常的敏感,外界稍微有变化就使他紧张不安;人际交往的能力比较差,喜欢独自安静地玩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行动比较缓慢;情绪比较平静;依赖性强,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要求。对于孩子的敏感性格,很多父母会对宝宝发脾气,希望宝宝能大胆起来。但是这么做的结果是宝宝更加敏感和胆小。针对这一特殊的性格偏差,父母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支招:一是在孩子接触和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父母需要 ·

陪伴着宝宝;在宝宝逐渐熟悉了眼前的环境后,父母应有意识地让孩子表现自己。比如宝宝上幼儿园了,父母可提前带宝宝去幼儿园中玩几次;进入幼儿园之后,父母可陪宝宝在班级中玩一会再离开。这样能使宝宝对幼儿园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二是帮助孩子创造一些机会,激发宝宝的内在能力。比如孩子平时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那么则可以先尝试着在遇到陌生人的时候让宝宝能转到妈妈的前面来,微笑着对着陌生人,然后再逐渐培养宝宝和陌生人打交道。 胆大冒险的性格 有些孩子胆子很大,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让父母汗颜的事情。比如他们会将玻璃制品随便扔向墙壁,他们会不在乎插座和开关,甚至在家中玩火……对于宝宝的这些表现,妈妈的神经总是紧绷绷的,生怕孩子再做出什么胆大和冒险的事情来。专家分析,孩子胆大冒险的性格主要有以下的特征: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习惯性地动手去摸摸东西,用脚去踢踢周围的物品;按自己的想法去行动,从不考虑后果,也记不住以前得到的教训;喜欢攻击、侵犯他人,逆反心理比较强。专家指出,对于此类性格偏差的孩子,父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支招:一是营造安静平和的家庭气氛,减少或杜绝一些暴力刺激的来源,孩子在一种平和安静的气氛中静心地从事一些 ·

《小学生偏差行为的心理辅导方法研究》

《小学生偏差行为的心理辅导方法研究》 中期汇报 一、课题概述 1、研究目标 以咨询心理学的四大理论为支柱,合理选择和正确运用心理辅导技术,探索针对小学生偏差行为的辅导程序和技术。在行为矫正的基础上,探索后续辅导中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发挥潜能的方法,形成一整套有借鉴价值的小学生偏差行为的心理辅导方法。 2、研究内容 (1)鉴别我校小学生的偏差行为并进行分类。 (2)制订辅导方案并实施辅导。 (3)对辅导过程进行监控,调整辅导方案,优选辅导方法。 3、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设计好表格,面向班主任调查班级偏差行为的现状,为鉴别偏差行为提供案例;以谈话法为主,面对班主任、任课老师、有偏差行为的学生及其家长,用于诊断偏差行为和监控辅导效果。 (2)个案研究法:针对每个小学生偏差行为的特殊性,探讨引起该个案偏差行为的因素,形成辅导方案。通过对个案的研究,总结辅导经验,探索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的系列辅导方法。 4、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跨度为4个学期,从2008年9月到2010年6月,拟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2008年9月至10月。(1)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有关理论的学习,更新知识,改变观念。(2)对各班具有偏差行为的学生进行调查、诊断,做好备案。 第二阶段:实施。2008年11月至2010年4月。(1)逐个制订辅导方案。(2)实施辅导。主要运用行为矫正疗法,辅以认知疗法、精神分析法、理性情绪疗法等,以个案辅导为主,结合同类团体辅导方法。 第三阶段:评价。2010年5月至6月。对个案辅导效果进行总结反思,对辅导方法进行评价,撰写论文。

二、研究进展 1、主要工作过程 本课题从2008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在准备阶段,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偏差行为的定义和分类,国内外主要相关理论,学习了行为疗法的几种主要操作技术,如阳性强化法、消失法、模仿法、厌恶疗法等。前期对我校一至五年级30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偏差行为的学生约33人,按照心理健康教育教程的标准进行分类,偏差行为涵盖了外攻性问题、内攻性问题、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畸形习惯、神经症征候、学业适应问题等主要六类,调查后,即进行了初步评估,对行为影响较大的同学尽快介入了辅导。 从课题实施至今,对调查涵盖的学生实施了不同程度的辅导,正式介入辅导个案24例,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校适应障碍和学校恐怖症、焦虑引发的行为异常、人际交往障碍、怪异癖好、撒谎、偷窃行为、情绪低落等,大部分个案由组内成员发现并介绍给课题负责人,同时做好辅导支持,主要辅导工作由心理咨询师范玉侠具体负责。辅导严格遵守心理咨询原则,按照正规的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以人本主义的理论作为辅导的中心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其认识自身的潜能和价值,让其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己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偏差行为。运用的疗法有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行为矫正、认知、理性情绪疗法等,主要技术手段有:摄入性、参与性谈话、放松疗法、暗示、想象、替代、认知、人偶游戏法、绘画法、沙盘游戏法、自我训练法、行为训练系列及放松游戏等,大部分个案有较明显的效果,个别个案无明显效果,但在情感上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提供了部分心理支持。 2、关键问题的解决 怎样对偏差行为的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辅导老师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心理辅导的有效手段,主要是根据个案的特点,一对一地采取个别辅导,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必要时辅以团体辅导。通过一个阶段的辅导,我们体会到,每个人的辅导方法是不同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重要的第一步。要把每一个有偏差行为的学生看着无辜的孩子,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这一点老师们不容易做到)、理解他们,就像咨询成年人一样,但同时又要认识到他们是孩子,一个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孩子,辅导他们就要有别于成年人的咨询。以上问题的解决,对辅导方法的研究就打开了一扇大门,具体方法的运用,根据个案的情况灵活应用,

行为偏差学生帮教记录

行为偏差生辅导转化计划 班级:八(1)班主任:XXX 推进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趋势,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面向全体,学校在教育广大学生的同时,更应重视对行为偏差生的教育。为此,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现状分析: 从目前学生整体情况来看,各年级、各班级均存在着不同数量的行为偏差生,他们集中表现为:一是能从各方面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也能认真去学习,但成绩总是很差;二是不但成绩差,而且不能认真学习,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也差,组织纪律涣散,甚至染有恶习,如抽烟、打架等。这些学生的种种行为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影响到学校的风气。如何行为偏差生问题,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开展行为偏差生转化工作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二、指导思想: 全体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青少年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克服消极、畏难的思想,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正确对待行为偏差生,并投入到行为偏差生转化工作中来。通过开展对行为偏差生转化工作,来达到树立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确定对象 1、学习成绩较差,经多方努力进步不明显; 2、在校行为特别偏差,对教学秩序有严重影响; 3、家庭教育不到位,经学校教育无明显效果; 4、学生心理方面存在偏差,而导致学习或行为方面有问题的。 5、父母离异或家庭经济条件特困而学生在学习及品行方面存在问题的。班级偏差学生档案: 学生:张涛飞性别:男年龄:15 基本问题:自以为是,目中无人,骄傲自满,总是欺负同学,人际关系恶劣。 学生:张利斌性别:男年龄: 15 基本问题:纪律涣散,学习成绩靠后,行为习惯差,经常和学生打架,造成恶劣影响。 学生:陈陇飞性别:男年龄:16 基本问题:这是一条“老鱼”,曾多次参于打架,但每次都因为没有直接参于或没有直接证据而让其漏网。行为习惯差。没有一点上进心。

行为偏差生转化三部曲

行为偏差生转化三部曲—倾听、引导、鼓励 当班主任的可能都碰到过这样的学生,他们不仅是学习成绩差,而且有厌学、逃学、抽烟、好斗、迷恋网络等行为。转化行为偏差生,是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的一大难题。 我班就有几个这样的学生,我把他们的座位分布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免得影响别人。可是,效果不佳。 在一节数学课上,坐在教室后角里的小程让人传纸条给坐前排的小慧,班干部又告到我这里。我把他找来训了一通:“课堂上,你从后往前传纸条,是有意捣乱,你自己不想听课还影响别人。按班规,罚扫地一周。以后再犯就请你家长来。”他点头答应了。可是才过了几天,班长告诉我班上小正、小义几个人抽烟。正好小程走过来了,我就问他:“你也抽烟了吧?”他忙说:“没有,不关我的事”。我找来小正和小义,问他们烟是哪来的,他们说:“是小程发的。”我一听,火冒三丈。再把小程喊来,责问他说:“你自己不抽,为什么要带烟给他们,想害别人呀?看来非叫你家长来不可。”我立即把他爸爸请到学校来了,告诉他情况后,还说“你儿子在课堂上,自己不听课,还经常影响别人,现在又带烟给别的同学抽,你在家是怎么管教的?”他爸爸气汹汹地对小程说:“你不想上学,回家给我下地干活去。”小程磨磨蹭蹭地去了。我对他爸爸说:“你先带他下地捡几天棉花,如果还想上学,还是把他带来吧。这么小不上学哪行呢。”“就他这成绩,上了也没用,我不给他上了。”他说完就走了。第二天,我一到教室就看到小程来了,便问他:“你爸爸昨天不是说不让你上了吗,你怎么又来了?”他怯懦地说:“我奶奶送来的。”等他回教室后,他奶奶对我说:“我是小程的外婆,他妈妈是聋哑人而且弱智,他爸

爸又是个粗人,这孩子打小就跟我们过。大概是缺少母爱和父爱吧,一直都很少言寡语。七年级时他回老家看奶奶耽误了一个星期的课,学习拉下来了,现在八年级跟不上,老师同学都看不起他,他自己也没有信心,不想上学了。我和他外公劝了他一晚上。老师,麻烦你今后多多关心他。记得他小学时,得了一次进步奖,发了个本子,他高兴得不得了。”听了他奶奶的话,我的心情很沉重,看来,我对小程和其他的偏差生关心不够,处理问题的方法太简单粗暴了,在一定程度上伤了他们的心啊。 下午,我找来小程,让他坐下,从他的家庭问到小学时的学习,再问到上次传纸条和发烟是怎么回事。他告诉了我说:“传纸条是向小慧借钱买烟,烟是他们找我要的,因为他们帮过我的忙,要我给烟来报答。”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开学初,初一的几个新生来到我们班教室门口打闹,小程上前劝阻并警告说以后不许到我们班教室门口闹。其中一个新生嘻皮笑脸地说“我就来,你能怎么样?”。小程咽不下这口气,心想,你初一的新生敢这么张狂,不教训一下怎么行?但他也觉得自己一人不够厉害,便找小正和小义助威,他们三人来到初一教室门口,小程自己进去威吓一番,看到对方服软了,就满意地走了。事后,他为了感谢他们,就从爷爷那里偷来一包香烟,发给他们了。后来,他们还经常向他要烟抽。 他说出了心里所有的话后,好象轻松了许多。我借机说:“啊,原来你也是个好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下,能够做到这样,不容易!你以后好好学习,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我会帮你的。”从那以后,小程有几天课堂表现很好,没有找人说过话,也没有传过条子。有一天,他主动向我汇报说,小正上美术课喊他,但他没答应。我又表扬了他,并问他:“你愿不愿意坐到讲桌旁边来,这样上课没人会找你讲话,还能听清老师讲

儿童行为观察与辅导

儿童行为观察与辅导 第八章儿童学校不适应行为辅导 一、儿童校内不适应行为辅导 1.不适应行为辅导目标(读书习惯的重建、上课行为的改善、社交际巧提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信心的重建) 2.辅导的方法(个别谘商、团体谘商、个案研究、行为改变技术、转介) 二、学校不适应行为类别 口诀:学生学不会(学习困扰)->老师就在骂(师生冲突)->学生就逃学(逃学逃家)->没钱就恐吓(恐吓勒索)->上网咖把钱花光就偷窃(偷窃行为)->抓到就说谎(说谎行为)->说是遭家暴(儿童暴力)->学校不敢回(学校恐惧症)->爸妈要离婚(家庭功能失衡儿童不适应)->最后搞自闭(儿童人际关系不良)。 儿童不适应行为意义与类型:1.儿童不适应行为意义是指儿童在学业上、生活上、人际关系及情绪上有了困难,而影响到生活。2.国小儿童经常出现的不适应型:包括(1)外向行为:如逃学、逃家、打架、反抗、不守规矩、偷窃、破坏、欺负弱小、发脾气、恐吓、勒索等。(2)内向行为:畏缩、消极、不合作、过分依赖、紧张、害羞、妒忌、自杀行为等。(3)学业适应欠佳行为:不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考试作弊、低成就等。(4)焦虑症候:坐立不安、发抖、紧张、头痛、歇斯底里等。 青少年期生活适应的问题:辍学、偷窃、说谎、忧郁、暴力、自我伤害等。 学习困扰儿童类型与原因 第一类、低成就儿童:系指儿童的成就水平低于其能力水平之下,也是所谓的够聪明但是不用功的儿童。第二类、容易分心儿童:上课不专心,注意力散漫,上课精神不振,常打瞌睡,因学习不专心的习惯影响学习成绩,成绩持续低落或不稳定学习表现。 第三类、欺骗的学习行为:儿童透过不正确手段获取在学习表面上的成就,喜欢抄袭别人作业,考试作弊等;这种自我防卫作用儿童往往内心中有认知失调与内在冲突现象。 第四类、学科的偏食:儿童可能偏爱某些学科厌恶某种学科,使得儿童在认知的平衡发展上遭遇挫折,学习能力低落,学习动机缺乏,进而影响整个学习历程造成学习困扰。 第五类、学习恐惧儿童:儿童高度的考试焦虑,学习压力与焦虑过度导致儿童厌恶上学,对所有的学习都会排斥,拒绝学习甚至惧怕上学。 学习困扰学生的辅导

青少年行为偏差

青少年偏差行为研究综述 教师教育学院2011级孙小玉 摘要:随着文化的多样化和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行为选择的自由度在增加,使得社会主导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评价准则对他们的约束力在不断减弱,出现偏差行为的概率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主要表现和特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和娇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增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青少年偏差行为矫正措施 一、偏差行为与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界定 学者对偏差行为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认为:“所谓越轨行为,是指在一个社会中,被社会成员判定为违反其社会准则或价值观念的任何思想和行为,它包括犯罪、违法及违反道德规范、社会习俗的所有思想和行为。”我们所说的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是指青少年在个体思想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其生理逐渐成熟和心理欠缺成熟,以及社会大环境下传统文化价值观与多元文化价值观碰撞产生的多重影响,使得他们在没有旁人正确的引导下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处理这种新变化,从而做出偏离和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甚至偏离和违反社会行为规范的种种行为。 吴武典(1992)指出偏差行为就是个人行为显著地偏离常态,并且妨害了生活适应。许春金(1996)指出,青少年偏差行为是指偏离当时当地公认之行为准则的不良行为,而有可能会引起谴责、惩罚或矫正的后果。 郭翔(2002)指出,偏差行为,通常是指偏离或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行为。 如何界定青少年偏差行为? 当前尚无权威观点。教育学认为,青少年违背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称为违反纪律行为或轻度偏差行为,如迟到、旷课、说谎等,而酗酒、斗殴、自杀等虽对社会造成危害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称为严重偏差行为。心理学认为,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因遭受挫折与干扰,内心动机无法实现,从而产生焦虑、紧张或沮丧、失意等情绪状态,有的表现为狂妄自大、暴躁、孤僻、冷淡、自卑、娇气、懒惰等性格缺陷,

工作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策略

工作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策略 2012年12月17日10:22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年第3期作者:魏新杨俊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内容摘要:员工工作偏差行为不仅会影响自身,更会影响其他员工和整个企业绩效。本文试图寻找工作偏差行为及影响因素内在联系的理论逻辑,为企业实现员工的有效管理提供指导。 关键词:工作偏差行为,组织公平,工作压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和个人主义的盛行,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已成为当今企业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呈现出上升趋势。由于员工工作场所偏离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诉讼、员工离职、低效率的生产和企业负面的公众形象,使企业遭受了巨大的财物损失。如何控制和减少员工的工作偏差行为越来越成为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介绍 本文认为工作偏差行为包括员工在人际关系层面的工作偏差行为和员工在组织层面的工作偏差行为,而工作偏差行为的两大影响因素为组织公平、工作压力。 1.工作偏差行为 员工工作场所偏差行为(以下简称为工作偏差行为)指员工自发行为违反了企业的规范、政策或制度,并且威胁到企业或企业内部成员的福利。具体表现为:怠工、偷窃、贪污、迟到、对同事的辱骂、诽谤、散布谣言、性骚扰等。工作场所偏差行为是一个外延广阔的概念,暴力行为、欺负行为、偷窃行为等行为都被涵盖在偏差行为内.其定义较其他负面行为概念的定义更为精确。 2.组织公平 组织公平感关注的是组织或单位中组织成员对组织决策结果和决策过程是否公平的感知判断问题。组织公平主要包括分配公平、程序公平、领导公平、信息公平。分配公平是指人们对利益或代价的分配结果公平程度的主观判断。程序公平是指人们对决策程序与决策方法的公平程度的主观判断。领导公平是对组织公平性的评价中,人际之间的对待是否公平。信息公平反映的是信息是否能充分解释。 3.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是指个体在工作环境中因受到种种刺激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工作压力源自于工作本身、组织氛围、家庭工作分界面、工作角色、人际关系、生涯发展等几个方面。 二、研究目的 一是研究组织公平、工作压力分别与工作偏差行为的关系(见图1),二是了解企业员工的工作偏差

儿童异常行为分析与辅导

《儿童异常行为分析与辅导》学后感 最近的新闻一直在做一个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报道——来自星星的孩子。一连十几集的连续报道,让社会上的人对这些特殊儿童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和关注。他们来自遥远的星星,不小心坠落凡间,他们没办法用正常的语言与我们沟通,却有着星星一样闪亮清澈的眼神,有着上天赐予他们的特殊的天赋,用我们难以理解的努力生存者。同样饱受煎熬的还有他们的家庭,时刻要面对其他人的不理解、误会甚至是排斥,各种心理的、经济上的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起来。对比起他们,我们除了感谢我们的正常,也不禁对这些异常有更多更多的思考。 在仔细学习过《儿童异常行为分析与辅导》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之前接触过的孩子当中,也有不少孩子会有或轻或重的异常行为。面对这些行为,有的家长选择正面面对,并且积极地与教师沟通配合,共同帮助孩子克服这些行为;有得家长则选择讳莫如深,觉得羞于言辞,每当教师将孩子的情况反馈给他们时,要么支吾以对,要么敷衍了事,始终不愿多谈。对于孩子而言,他的行为都是发自内心的愿望,没有对错可言,也从无改正的想法。因而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父母的我们,更应该密切关切孩子的行为,对于一些已然常态化的行为,也需要分析是否有帮助孩子纠正的需要。假如孩子真的出现了异常行为,一味的逃避或纵容对孩子只会有害无利,过分的紧张或责备同样会让孩子产生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反而造成反效果。如果情况比较轻微或者只是初始阶段,可以先从简单的行为纠正开始,每当孩子做出这些异常行为的时候,想办法用其他事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温柔的语气鼓励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并且要及时给予正向的强化。以上这些措施,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坚持以及家园双方的配合。当然,如果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时已经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则需要到专业的心理医生处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总而言之,要用平常心去面对孩子的不平常,否则,易感的孩子也会产生负面的情绪,觉得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甚至会产生更多的异常行为。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应当庆幸自己在处理这些孩子的异常行为问题上,保持了一个比较积极中肯的态度,能够主动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也能够坚持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对孩子的行为给予持续的纠正,并没有因为孩子的这些异于同伴的举动而抗拒孤立他们,反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尽管我与这些孩子接触的时间并不长,但也能明显地感觉到孩子的好的变化。可见对于孩子的异常行为,只要积极面对、寻求专业的帮助并持之以恒,我们总会收获最甜美的果实的。希望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认识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身边的人的温暖,不再害怕,不再孤独。

青少年及儿童特征

3.1.3儿童及青少年消费者行为特点 1.儿童: (1)消费能力逐步提高。表现为: a.在本能性消费逐渐趋于成熟的同时,社会性消费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尤其到学前时期出现明显的攀比和炫耀心理。学龄儿童的社会性需要更是丰富多样。 b.单纯模仿性的消费逐步转变为个性化和独立自主的消费。年龄小的儿童在穿着方面只是进行单纯的模仿性消费,而到了小学阶段的儿童则有了自主意识,不仅要求“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而且“要有最好、最漂亮的”。 c.依赖性消费逐渐减弱,而自主建议性消费则迅速发展。婴幼儿时期儿童的消费完全依赖于自己的父母,其消费内容和消费动机都由父母决定。但是到了学龄初期之后,自主性越来越强,有时甚至左右家长或家庭的购买意向。 (2)消费需求日益复杂。表现为: a.消费性质飞速扩展,由过去单一的服装只是满足生活的消费逐渐向满足社交的、精神的、心理的消费扩展,消费性质逐渐接近于成人。 b.对服装的质量外观、颜色和品牌逐步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购买的商品不仅质量好而且能够满足他们本身对虚荣的浅显追逐。 c.消费动机日趋多样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求同、求美、好胜等

消费动机逐渐居于主导地位,而生理性消费动机则退居次要地位。 2.青少年: 青年可能是最“不忠诚”的消费者,他们喜欢追求新鲜刺激,消费变化多端,不容易予以掌握。青年人的心理其实十分矛盾,他们一方面积极“追求自我”,喜欢突出自己;另方面却对同学团体有很高的认同性,喜欢做每个年轻人都做的事。青年的消费特点。中国目前大约有三亿多青年消费者,约占上海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多。人生的这个阶段是最富有创造性和追求独立性的阶段。其消费特点表现为: (1)消费能力很强,市场潜力大。随着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青年人的创新能力和知识更新优势给他们带来了越来越丰富的经济收入,加上家庭负担轻,消费观念新潮又不愿压抑自己的欲望,注重享受和娱乐。因此青年消费者就成为消费能力最强、市场潜力最大的一个消费群体。 (2)消费意愿强烈,具有时代感和自我意识。青年消费者经常表现出这样一种消费心理:大家都没有的自己要有,某些人有的自己必须有,大家都有的自己不想有。这是一种典型的标新立异、争强好胜、表现自我的心理。 (3)消费行为易于冲动,富有情感性。由于青年时期的人并未彻底成熟,加上阅历有限,使得个性尚未完全定型。他们内心丰富、热情奔放,冲动性消费明显多于计划性消费。例如,在许多时候,服装的款式、颜色、形状、广告等外在因素往往是决定

青少年问题行为及矫正

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对应矫正方略 杨淳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社会文化也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一个个体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文化氛围中成长,必定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感染”,因此部分个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对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学校的管理中出现了一个名词——问题学生,之所以称为问题学生是因为他的问题行为未得到相应的矫正。 关键词:中学生;问题行为;矫正方略 一、中学生问题行为诞生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社会文化也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学校这块圣地所培养的学生不再仅仅受到学校的教育与感化,而且受到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教育与感染。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一个人在成长中所受的教育也就不再那么单纯了,这也就导致了个体受教育的多元性与复杂性。然而任何一个领域都至少存在两面性,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教育对孩子来说再也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变为了更为广泛的教育——社会性的教育。在这个大的领域里,如果不加以引导,不采取一定的措施,个体的成长就容易偏离正常的路线,就容易出现偏差,进而导致个体行为不合乎规范,产生问题行为,出现问题学生。 中学生也是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事,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久面久之形成了短期内难以改正的习惯。同时,中学和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且目前的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逐年增多,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未成熟,社会阅历正逐步拓展,思维方式受外界影响大,可塑性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在他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稍不注意,不良行为及不良行为习惯就会轻易地

行为偏差生辅导方案

行为偏差生辅导方案 刘建科 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素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班主任在对学生实施影响的同时,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比如,我们在专业知识上也要不断地提升和扩充,不能满足于现状,否则,就跟不上形势,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高各方面的素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一个完美的示范形象。学生佩服的是知识全面而又平等待人的教师,教师只有用知识和能力去折服他们,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对此,班主任要注重自身修养,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提高专业学科知识,同时也不断地学习相关学科,包括琴棋书画。这样既增加了自己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在教育教学中,同学们才能无不为之而敬佩。可以说,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班主任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技能。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所以,我现在比以前注重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在学生面前,更是要文明礼貌,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争取在各方面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 二、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作为班主任,要以满腔的热情来,博大的爱心来尊重和关爱自己的学生。学生稚嫩的心灵是脆弱的,需要班主任精心地呵护。如何教书育人,我们认为爱学生是根本。当一个孩子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你包容、你鼓励、你帮助、你赞赏,那么,学生开心了,进步了,教师也快乐了。比如第五模块中讲到的“班主任与每个学生”这个专题,专家对优秀生、留守儿童、厌学生、网瘾生、行为偏差生、情绪失调生的教育策略,使我触动很大,我从而明确了爱学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

如何区别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与行为偏差

如何区别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与行为偏差 虽然儿童确实存在不少行为障碍,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属于疾病,而仅仅是属于行为偏差。他们大多数属于正常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情绪或行为偏异,属于暂时性的,通常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行消失。那么,如何分清儿童青少年的行为问题究竟属于行为障碍或者仅仅是行为上的偏差? 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其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各种生理因素、教育方式、社会环境以及心理创伤等,都可能干扰和阻碍儿童青少年的正常发展,导致他们产生情绪或行为偏差。但是大多数儿童青少年的问题都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恢复正常。譬如,青春期前后出现的对自己身体过敏及社会恐惧障碍,学龄儿童常见的孤僻、爱发脾气、害羞等问题,婴幼儿阶段出现的吮吸手指一类习惯障碍、夜惊等睡眠障碍,这些问题在没有造成过分突出影响的情况下,都应该判断为正常现象,而不是障碍。 应该说大部分的儿童青少年都属于健康范畴的,只有当行为问题严重突出,并妨碍了个人的正常学习或生活,或者在不该出现的年龄阶段出现了一些有关的行为障碍时,才应该去考虑这种问题是否应被列为行为偏差或是心理障碍。 儿童青少年一般的行为偏差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第一,问题突出发生在某一个年龄段,在这之前或之后表现都不明显,如遗尿;第二,无论是情绪或是行为问题,通常表现形式比较单一,如仅仅有害羞的症状,不存在明显的症候群,也就是说,个体的其他行为基本良好;第三,没有类似的人格缺陷或家族继承性,通常与父母的管教方式或生活环境有关,如来自山村的孩子初次接触大城市会显示出明显的恐惧行为。 比较起来,心理障碍则要严重得多。具有心理或行为障碍的儿童青少年,对他们临床症状的判断可以依据以下几点:第一,比较严重的和广泛的生活和社会功能损伤,并且其损伤的原因主要是精神性的,如孤独症儿童的比较深刻的语言障碍;第二,持续时间长久,通常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行消失;第三,许多问题与家族遗传有关,通常在一些直系亲属中可以找到相关或类似问题,或者其父母当中有一方具有一些人格缺陷。 很多家长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问题非常关注,对自己孩子的一些行为是否正常难以判断,如多动、学习困难、情绪等问题。如有疑问,建议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诊断。 汕大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陈平周

孩子为什么会有偏差行为

孩子为什么会有偏差行为? 孩子为什么会有偏差行为呢?当然是他们有不能够处理的情绪。但是他们是有一些目的想要去得到的。孩子的偏差行为比如不管怎么教他,他一生气就骂粗口;打伤人家等等。为什么他会去做这些呢?必然是有一个目的的。这个目的一定是和什么有关?有很多情绪。为什么有这么多情绪?一定是跟心理营养有关。如果有足够的心理营养,就不会引发这么多的情绪了。孩子会在家里试验,什么方法能够达到我的目的。这些行为跟他们本身的天生气质、性格有关。内向有内向的方法,外向的就用一些很激烈的方法,但是目的是一样的。 1、想引起注意 他觉得他得到的注意不够,也就是说他的心理营养哪部分不够?生命中的至重。重视不足够,所以他得到的注意力就不够。一般来讲,为什么爸爸妈妈给他的注意力不够呢?当然是因为太忙。当有很忙的父母亲的时候,这些孩子得到的注意不够,可能有其他养育的人,但是他不把他们当做重要他人。同一个孩子会有不同的偏差行为,怎么样知道孩子是为了得到注意力呢?我们可以从父母亲的态度和父母亲引发的情绪来做判断。假如孩子真的想得到注意力的话,父母亲的情绪会怎样?不耐烦。意思是孩子得到的注意力是不够的。 个案:一个母亲在工作,一个孩子跑来跑去,每次都要从母亲面前跑过,不从后面的空位走。如果他走后面,就不用烦他妈,但他就偏要。很明显的,他想得到妈妈的注意,因为妈妈太专注于工作。其实这样的孩子,不需要很多的注意,去看看他怎么样好不好玩,讲两句话就可以了,他就不会整天在你面前跑来跑去。 所以,父母亲的错误行为就是注意他的坏行为。他想得到注意力,现在用的是偏差行为,而父母注意他的偏差行为。每一次他偷东西,你就很紧张;每一次他讲粗口,你就教导他;每一次他烦你的时候,你就说不要烦……你就是在注意他的坏行为。好的行为就不用去理他。所以,他学会什么?好行为得不到注意力,恰恰是坏行为可以去偷很忙碌的父母亲一点点的时间。他每一次注意你的时候,就是你做错事的时候。而这个孩子真的是很想得到注意力的话,他的坏行为一定是越来越多。孩子乖就不理,比较痛苦的是你忽略他还是骂他?对孩子来说被忽略最痛苦,骂我表示你在意我的。 个案:一个排行第三的小女孩。家里如果有一个人是很有力量的,孩子就会越想得到他的注意。她父母最注意的是她大姐,大姐的心理营养很好,得到父亲的关注、肯定,所以大姐的情绪和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好。小女孩读书、人际关系(情绪不好)、在家里都不如姐姐,她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 08(23)班蓝秋金 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高中分层教学编班,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可能在一个班内接受教育。加上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学生不同的性格、行为习惯,每个班都会产生个别跟不上班级整体水平的后进生。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梦想,每个学生都想成功,但怎样才能美梦成真,实现理想呢?老师就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航灯,垫脚石,帮助他们看的更高、更远。而成才的过程首先是学做人的过程,但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教育必须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这就是教育学中所阐述的“因人而异”的方针。尤其是对于存在行为偏差的学生,他的教育转化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为他建立一个小档案,随时记录和分析教育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下是我对我班黄某同学的个案分析: 一、个案基本资料 黄某,男,现在高一(0823)班就读。 二、问题行为概述 1、经常违反校规班规,当老师指出其错误时,他表面上答应老师很好,可背后又照样我行我素。 2、常与高年级言行不良的学生交往,与班上同学相处不佳,甚至一些不良行为出现,如抽烟等。 三、背景资料及分析 1、心理特质 (1)外向、好动,交友广泛

(2)在同学中喜欢引人注意和好出风头 (3)急躁,有时难以控制 (4)自我反省能力差,缺乏毅力。 2、家庭状况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有时过年才能见上一面。家人对黄某的成长应该是关心的,每次的家访过程中都能体现出他们对他成绩的担忧,并经常询问在校表现。对于老师的反馈能及时教育子女,但由于你母不在身边,家长无力也无暇顾及黄某,虽离外婆家比较近,但由于老人年事已高,他根本不听他们的劝说教导,家长对黄某的教育是有心而无力,有时甚至是比较放任的。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学校身上。 3、学习状况 学习情绪低落,只听某些感兴趣的课程,其他课程上课睡觉或者说话,自习堂看课外书或者听音乐,作业不认真完成,更不用说做预习和复习工作了。虽然说脑子比较灵活清晰,但不肯在学习上花时间和工夫,怕吃苦,好逸恶劳,所以成绩属于中等偏下。本学期段考成绩排到班级的40几名,与入学排名差距很大,但其仍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造成差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仅就差生的外在表现和行为特点进行诊断教育是不够的,因此我觉得还得从心理方面着手研究,特别是初入高中的学生,由于青春期成长危机和长期的学习困难和失败,使得他们在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习惯、人格适应及学习技能等方面产生诸多障碍和困扰,从而造成心理偏差,并通过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和行为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象我班黄某同学就是属于个性心理偏激型差生——个性刚强、好动、暴躁、易怒、好胜心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