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229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

曲延涛,郑国文

(辐射安全研究所)

本工作利用中子周围剂量当量测量仪LB6411、高气压电离室RSS-131和NaI剂量率仪MAR-1561U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周围展开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环境辐射中的3种主要成分分别为宇宙射线电离成分、中子成分及天然γ成分。

1)中子成分的监测相对独立。测量过程中,借鉴国内外相关工作中采用的技术路线,采用高灵敏的环境中子监测仪直接测量。

2)宇宙射线电离成分与天然γ成分的调查。采用电离室与NaI剂量率仪相结合的方法,在测量地点完成测量。由于NaI剂量率仪对宇宙射线电离成分的响应近乎为零,所以其测量到的主要是天然γ射线成分。电离室同时测量到宇宙射线电离成分与天然γ成分。经处理后可以分别得到宇宙射线电离成分与天然γ成分的辐射水平。

分别在我院20号楼楼顶、20号楼4楼办公室及低本底实验室的铅室内开展测量,结果如下。

1)宇宙射线电离成分与天然γ成分测量结果列于表1。对于20号楼楼顶、低本底铅室的测量值和参考数据较为接近,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室内测量过程中,由于屋顶、墙壁等对宇宙射线电离成分的散射能力低于铅室,因此,其测量值应该介于室外和低本底铅室之间。

2)宇宙射线中子成分测量,测量地点为20号楼楼前广场,中子周围剂量当量测量仪测量结果为(10.7±1.0)nSv/h。

表1宇宙射线电离成分与天然γ成分测量结果

测量地点

测量值/(nGy h-1)

RSS-131(电离室)MAR-1561U(NaI)宇宙射线电离成分

20号楼楼顶83.851.332.5(31)

低本底铅室22.2 2.719.5(20)

20号楼420房间118.794.524.2

注:测量中,每3min记录1次实验数据,共记录10组,以上结果均为10次测量的平均值;括号内数据

为参照值

热中子发生器成像检测方法的研究

曲延涛1,王薇1,庞洪超1,吴海成2

(1.辐射安全研究所;2.核物理研究所)

目前国内外对外层包壳为重金属,内层为轻质材料的导弹和点火装置等一般采用X射线或者CT 无损扫描技术,但它们均不能很好地反映该类物质的质量可靠性。使用中子成像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利用中子容易穿透重金属材料而对轻质材料反应截面较大的特点,采用热中子成像力求清晰地显示出金属包装内的含氢轻质材料。本工作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火箭、导弹的动力燃料检查;鱼雷爆发器、延时器、继电器等导弹控制元件的质量检验;其他军用设施加工的均匀性

我国核安全现状分析

我国核安全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05T17:05:28.5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作者:冯柳阳郭唐文[导读] 摘要:核电作为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在国际新能源发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是核电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核电发展的桎梏,尤其是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核安全更是成为各国发展核电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福建漳州 363300;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福建福清 350300)摘要:核电作为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在国际新能源发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是核电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核电发展的桎梏,尤其是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核安全更是成为各国发展核电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法律法规、核电安全措施、应急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核安全的现状,从而证明了我国核电的安全可靠性。 关键词:核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措施;现状分析 1、核安全现状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建成百座核电站,总装机容量占世界总发电量约17%,核电站堆形也是不尽相同。我国自建造秦山一期压水堆开始,后续还建有AP1000、华龙一号等堆型。但是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福岛核事故等给世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核安全已被纳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核技术应用、核安全和核保障“三大支柱”中。 2、核安全概述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常规电厂相比,核电厂具有潜在的放射性危险。因此核安全成为核电厂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核安全要求核电厂建立并维持一套有效的防御措施,从而保障人员、社会及环境免受放射性危害。在核电站有效运行的同时,能够使核电站达到最高的安全标准。核安全对人员健康安全目标、大量释放安全目标、堆芯损伤安全目标、安全壳失效安全目标做出了明确要求。 3、我国核安全目标的实现 3.1法律法规层面 我国先后发布《环境污染防治法》、《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核电厂设计总的安全原则》、《核电厂安全系统可靠性分析一般原则》、《核电厂可靠性保证大纲编写指南》、《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文件,从技术及法规方面确保了核电厂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3.2核电厂安全目标的实施 (1)核电厂采取纵深防御多重屏障保障的原则,从而防止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并采用成熟可靠的实践经验和工艺,依靠有经验和认可的供货商和采用成熟的工艺。在设计、建造、运行及维修过程中,能够充分保证各个设备的安全运行,并将根据现状,对假想事故后果采取专项安全措施,防患未然,从根源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2)核电站的事故大部分都是人因失误,因此在工作中应杜绝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因此应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对核安全文化进行定期考核,强化安全管理,合理匹配人、机、环境,使操作人员能够准确、快捷的方式进行操作,杜绝人因失误的发生,采取最佳的防范措施,从根源杜绝人因失误的发生。 (3)“9.11”事故发生后,各国对核电站防止飞机撞击事件开始广泛关注,我国《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中明确规定了关于商用飞机的恶意撞击的超设计基准要求,保障在事故情况下反应堆堆芯的冷却或安全壳的完整性,全面保障了核电厂的安全性。 3.3建立和健全核应急组织体系 建立健全核应急组织体系,将重要核设施和核活动纳入国家核应急工作体系之中并实施有效的管理。加强核应急技术支持体系的完善,做好核安全的评估及定期组织各单位进行应急演习。加强核应急信息体系的建设,健全各级汇报制度,及时响应,做出决策。 3.4、公众接受性 福岛核事故使公众恐核心理进一步加重,因此要大力发展核电除了在技术与安全性能上提高,还要进一步增强民众对核电接受度。随着目前多媒体发展的多元化,核电宣传途径也变的丰富多彩,互联网、宣讲会、核电科普展、有奖活动等都是核电宣传的有力手段,使群众更多的了解核电的安全可靠性,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根据目前我国在役、在建核电厂的数据分析,能够得出我国核电厂均能够满足两个“千分之一”的安全要求。 总结:核电厂的安全性是核电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提高民众对核电认可度的必要手段。核安全的牢固建立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离不开全员核安全文化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同行电站全面的经验反馈,离不开媒体的广泛宣传普及。以核安全为首要目标,相互学习借鉴,共同促进核电行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搏.关于核电厂安全目标的确定问题[J].核安全,2007,2:8-11. [2] 张文广,杨承刚,孙占,张跃.关于核电厂可靠性保证大纲的核安全审查探讨[J].核动力工程,2018,39(6):141-143. [3] 李朝君,张春明,左嘉旭,陈妍,付陟玮,宋维.核电安全目标与公众接受性[J].辐射防护通讯,2014,34(3):20-22. [4] 戴立操.核电厂安全目标及实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3):44-46.

2010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_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附录·2010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475 2010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姓名 导师 博士/硕士专业名称 考前单位 王黎明 柯国土 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吴园园 柯国土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 毅 季松涛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汪 军 赵守智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戴守通 杨文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孙 征 赵守智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赵荣明 胡石林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湖南大学 吴永乐 刘森林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李海亮 马吉增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南华大学 曹勤剑 潘自强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陈 军 刘森林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无 李 航 潘自强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彭建盛 李兴 博士核技术及应用 湖北工学院 王新光 王国保 博士核技术及应用 石油大学(华东) 刘云焰 李兴 博士核技术及应用 无 李建强 何辉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华东地质学院 周贤明 叶国安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天津大学 张继龙 李金英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唐洪彬 叶国安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李 彬 叶国安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四川大学 周 舵 张生栋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鲜 亮 郑卫芳 博士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无 刘巧凤 肖雪夫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伟华 肖雪夫 博士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吴明宇 周培德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无 宋 维 杨红义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王月英 杨红义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余华金 张东辉 博士核能科学与工程 翟士桢 杜进 博士核技术及应用 北京大学 彭 慧 罗志福 博士放射性同位素技术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叶 力 柳卫平 博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金孙均 王友宝 博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兰州大学 张奇玮 李志宏 博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南京大学 范 平 竺礼华 博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贺林峰 陈东风 博士凝聚态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胡 瑞 陈东风 博士凝聚态物理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我国核能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我国核能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 我国核电在运核电厂已达到38台,总发电功率超过3 700万千瓦,在建 机组18台,总装机容量2 100万千瓦,到2020年我国在运核电厂预期将达到 5 800万千瓦,占世界第二位。 正如中国工程院、法国科学院及法国国家技术院给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中所写:“就所有民用核能活动而言,可以认为法国和俄罗斯在当下全球领先。同时,中国在核电站建设方面正在取得重大突破,是未来潜在的领先国家之一。” 我国核电充分吸收了国际核电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并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遵循最高的安全标准,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改进,并拥有技术先进、实力强大的装备行业,以支撑中国核电建设。可以说,中国核电具有“后发优势”。 我国最早引入和开发三代核电技术,遵循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完全满足美国“电力公司要求文件”(URD)和欧洲国家的“欧洲电力公司要求”(EUR),堆芯损坏概率(CDF)小于十万分之一,大量放射性释放概率(LRF)小于百万分之一。

我国率先在三门、海阳引进、建设首批4台AP1000先进压水堆核电厂,同时在台山建设2台EPR1700先进压水堆核电厂。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包括CAP1400和“华龙一号”,其中“华龙一号”正在福建福清、广西防城港和巴基斯坦卡拉奇顺利建设,并积极准备进入英国市场。 “华龙一号”是在我国具有成熟技术和规模化核电建设及运行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和改进,自主设计建设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它满足先进压水堆核电厂的标准规范,其主要特点有:1)采用标准三环路设计,堆芯由177个燃料组件组成,降低堆芯比功率,满足热工安全余量大于15%的要求;2)采用能动加非能动的安全系统;3)采用双层安全壳,具有抗击大型商用飞机撞击的能力;4)设置严重事故缓解设施,包括增设稳压器卸压排放系统,非能动氢气复合装置,以及堆腔淹没系统,保持堆芯熔融物滞留在压力容器内;5)设置湿式(文丘里)过滤排放系统,以防止安全壳超压;6)设计基准地面水平加速度为0.3g;7)全数字化仪控系统。 2 持续提高核电的安全性 我国和国际上都在进行提高核电的安全性研究,主要有从设计上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保持安全壳完整性,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包括:严重事故管理导则,极端自然灾害预防管理导则),耐事故燃料(ATF)研究以及先进的废物处理和处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国际上安全监管机构都要求新建反应堆应满足下列安全目标: (1)必须实际消除出现堆芯熔化、导致早期或大量放射性泄露的事故;

我国核能发展现状

我国核能发展现状 目前我们国家核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核能的和平利用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核技术已经渗透到能源、工业、农业、医疗、环保等各个领域,特别是核能在电力工业成功运用,为提高各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核电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电力能源三大支柱,核能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它将成为最终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源之一。世界50多年的核能发展表明,核能不失为一种清洁、安全和经济的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毕竟对能源提出快速增长要求,而我国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又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日益相关,所以发展核能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改善能源结构、控制环境污染、保障能源结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建设的第一座核电厂1991年建成投产,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力的历史,1994年投产大电站,1996年中国又自主设计建设了二级核电站,三级核电站,随着最近广东核电厂投入,我国目前公共12组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运行的核电机组安全状况良好,平均用于值可达到85%,核电辐射水平一直保持在本地水平。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合作了12个核电项目,共31台机组,合作规模达到3378万千瓦,已开工建设24台,建成规模2660万千瓦。核电作为我国新能源的主力军,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进入了批量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引进三代核技术AP1千以及EP2顺利建成,它在中国经济快捷的发展,对核燃料的高效利用以及对减少高排放物发挥了重大的效应。 07年3月,随着中美间两份重要协议《核岛供货合同框架协议》和《技术转让合同的框架协议》的签署,美国西屋公司和绍尔公司组成的西屋联合体在中国的第三代核电招标中正式中标,AP1000成为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所选择的技术路线,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落户中国。 AP1000技术虽然先进,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尚没有一座建成的电站,中国将是第一个“品尝”这一技术的国家。我国的研究人员从AP600到AP1000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对这一技术有较深入的了解。第三代技术是从第二代发展来的,其主要系统均有工程实践,只是核电站安全系统设计理念不同,AP1000使用的是非能动的方式。 作为第三代核电站,AP1000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第二代核电站主要是上世纪70年代根据当时安全法规设计的。其设计基准不考虑核电站严重事故(如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2011)

中国核电行业发展现状(2011-3-15) 一、中国核电发展现状 (一)中国核电的发展阶段 1、核能研究阶段 在70年代末,我国已经有了核动力应用的想法,但是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1969年,原二机部各类学校有的停办,有的撤销,有的交给地方。研究所被精简缩编,名存实亡,研究工作虽然一直没有停顿,但“清查”、批斗使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遭到极大的压抑,影响了工作的进行。一些基础科研项目基本停止,核电的科研工作未能展开。 2、核电技术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的核电技术开始起步,但是由于我国核电政策的徘徊不定,使得我国的核动力研究主要应用于核动力舰艇上,1971年9月,我国自己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舰艇安全下水,试航成功,其后20年,我国核电仍为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此期间进行了核电站的概念设计,但是进度缓慢,秦山核电站的设计即从此时开始,但后来停止了,如同整个世界核电的大潮流一样。 1984年我国第一座自己研究、设计和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破土动工,表明中国核电事业的开始。 3、黄金复苏阶段 中国核电从秦山核电开始,大亚湾核电为转折,历经十年,终于迎来了核电春天,各个项目如同雨后春笋,不断开工。 进入新世纪,国家对核电的发展做出新的战略调整。国务院已颁布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目标,这个目标有可能更高。(据新华网2010年3月22日消息称: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于2010年3月22日说,目前我国正在对2020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调整。根据目前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目标保守看为7000万千瓦至8000万千瓦。) 中国核电站布局

中国能源现状与展望

中国能源现状与展望 从类别上来讲,能源分成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已能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 用的一次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是促进社会进步 和文明的主要能源。在讨论能源问题时,主要指的是常规能源。新能源是在新 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常 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划分是相对的。以核裂变能为例,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把 它用来生产电力和作为动力使用时,被认为是一种新能源。到80年代世界上不 少国家已把它列为常规能源。太阳能和风能被利用的历史比核裂变能要早许多 世纪,由于还需要通过系统研究和开发才能提高利用效率,扩大使用范围,所以 还是把它们列入新能源,常规能源的储藏是有限的. 2016 年全部类型发电中,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占比分别为 74。4%、17.8%、4.1%、3.6%。火电同比增速由 2011 年 13。9%下降至 2016 年 2。6%,同比增速放缓。水电受天气因素影响波动较大。2012、2014 年来水较好,水 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超过 20%。2015、2016 年来水较少,水电发电量同比分别 同降 6.4%、同增 5.6%.2016 年风电、核电同比增速分别为 30.1%、24。4%且近几年都保持两位数增长.由于国家鼓励清洁能源、限制火电发展,因此在四种发电类型中火电增速最为缓慢,火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比呈下降趋势。 煤炭一直作为我们的主要利用资源,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丰富的煤炭资 源也正好提供了我们的开发利用,所以我们直到现在,无论多少新型能源的开发,也离不开煤炭对我们的帮助,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学技术的飞速 发展,煤炭仍旧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能源。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 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 左右,占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量的55%以上。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 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我国煤炭从储量相当丰富,仅次于俄罗斯、美国,所以在能源结构中以煤为主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也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 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我国比较成熟太阳能产品有两项:太阳能光 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不过光伏发电占中国发电量的占比并不高。 水力发电始终是中国的强项,其占总发电比也比较高。三峡大坝,葛洲 坝我想无人不知。在水电的开发,设备,施工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并 不算早,但巨大的开发市场与倾向性较强的招标模式,使得中国与水电相关的 企业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在全世界前十五大水电站中,中国占了七个,前十大水电站中占了四个,如果算上即将开工投产的乌东德和

核能发展现状及研究报告

核能研究汇报 1.核能的安全性: 核电是一种清洁、安全、技术成熟、供应能力强、能大规模应用的发电方式,国际核能的应用经历了对核电机组的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不断改进的过程,目前,国际第四代核能利用系统研究提出了反应堆设计和核燃料循环方案的新概念,我国核电已由起步进入发展阶段,具有自主设计建造第二代核电的能力,我国已做出积极推进核电发展的重大决定,加快我国核电建设,提高核电在电力供给中的比重,这将有助于缓解电力增长与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的矛盾,核能利用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从核能第一次利用至今,已经跨过了半个多世纪,对它的利用已经从由军事用途逐步扩展到民用领域。在当前和平利用的情况下,核能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好处——高效经济地解决能源危机、快速持续地带来经济效益、深入多元地扩展科技前景以及为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但核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体现优点的同时,核物质本身安全风险、核科技本身安全风险以及核能外部安全风险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从伦理学角度有必要利用其实践功能和应用功效来引导、规范人类利用核能的行为,要更安全、可持续的发展核能。正是基于此目的,本文对当前核能发展中的主要弊端:核事故,核走私,企业管理操作者缺失职业道德,核科学家不负责任的行为,放射性污染进行分析,并阐述这些弊端涉及到的伦理问题。提炼了确保核安全利用的四条核伦理原则:和平利用原则、安全无害原则、公开透明原则、利

益与风险均衡原则。最后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力图在这些领域内发挥核伦理的实践功能和应用功效,确保核能技术安全利用。 法国没有专门规范新能源问题的法典,其涉及新能源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能源基本法、新电力法等综合性法律以及专门性能源立法三类。法国在核能领域的成功依赖于基本法的支持、三级核能监管体制、核废物安全处置法律制度以及信息披露制度。法国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也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法律和政策。我国应借鉴法国的成功经验,健全新能源法律体系并及时、灵活地修订能源法律,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地区的新能源重点发展领域,采取合理的经济激励措施,并在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 2.核能实现方式: 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之一。人们开发核能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重元素的裂变,如铀的裂变;二是轻元素的聚变,如氘、氚、锂等。重元素的裂变技术,己得到实际性的应用;而轻元素聚变技术,也正在积极研究之中。 人类的能源从根本上说,来自核聚变反应,即发生在太阳上的“轻核聚变”。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实现了不可控的热核反应, 即氢弹爆炸。要获得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必须使这一反应在可控条件下持续进行。为实现可控核聚变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托卡马克装置开展“磁约束聚变”的研究。另一条技术路线是20世纪70年代初公开的“包括以激光驱动为主攻方向的惯性约束核聚变(ICF)”。

2008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_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附录?2008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449 2008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录取一览表 姓名 导师 博士/硕士专业名称 考前单位 潘波竺礼华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朱庆福赵志祥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徐新星林承键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李云居李志宏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郑州大学 周志波钱绍钧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李玮倪邦发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海青倪邦发博士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山西师范大学 李朝历姜山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广西大学 王伟姜山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郑小海侯龙博士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山东省东营市国家安全局 (委培) 王子军陈东风博士 凝聚态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祖勇陈东风博士 凝聚态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韩文泽陈东风博士 凝聚态物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刁均辉赵守智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乔雪冬赵守智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陈晓亮赵守智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袁晓明尹邦跃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东勋尹邦跃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刚直柯国土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付陟玮柯国土博士 核能科学与工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宇张生栋博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舒复君张生栋博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王同兴张生栋博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林如山叶国安博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四川大学 朱文彬叶国安博士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安世忠张天爵博士 核技术及应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樊启文张天爵博士 核技术及应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林辉肖雪夫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邱国华潘自强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委培)李国强潘自强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委培)岳维宏潘自强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王茂枝刘森林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岳峰刘森林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岳会国刘森林博士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委培) 张利峰罗志福博士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蔡定勘罗志福博士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冯婷婷刘一兵博士 核技术及应用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贾兵刘一兵博士 核技术及应用北大医学同位素研究中心 梁海英吕建友 硕士 应用数学西华师范大学

最新 公众对核能态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精品

公众对核能态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文/项媛媛杨岩飞徐广震 摘要通过调查公众对核电及核安全的认识、态度和相关行为,分析公众对核能态度的现状和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为相关政府部门和核电营运单位提出建议。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调查985名公众,用SPSS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超过2/3的调查者表示不能了解到或很难了解到核电相关知识:半数以上公众表示对核风险存在焦虑:公众支持国家建设核电站但又不愿意核电站建设在自己的居住地;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居住地对于核能的认知度、焦虑度、信任度、接受度存在显著影响。结论表明,公众对于核风险的焦虑程度比较高,且不同人群对核能态度存在差异。 关键词核能公众态度;现状调查;邻避效应;核风险;核电;核安全 前言 核能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公众的高度关注。核电发展史上的数次重大核事故对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引起了公众的恐慌心理,公众对核电的抵触情绪往往迫使核能开发利用陷入低谷。研究表明,技术发展成熟、政府支持和被公众接受是核电发展的三个必要条件。 随着我国核电建设的稳步推进、核技术应用的发展、公众意识的提升以及对环境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核安全引起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公众接受已成为影响核电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江门鹤山核燃料项目、广西白龙核电项目、连云港核废料厂项目都引起了较大的公众舆情,甚至因公众反对而取消;北海市政府也因为民众压力决定暂不发展核电。研究表明,公众态度对的制定有较大影响。例如,Paul Burstein在问卷调查及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态度的影响及影响公众态度的因素,并认为不论政府机构是否采取有关行动,公众态度对政策制定都有强烈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公众开展系统性的调查,研究公众对核能的认识、态度和相关行为,以便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然而,目前我国在核电公众态度调查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核能公共政策手册》中指出“相对中国雄心勃勃的核电发展计划而言,我们太缺少第一手的调查数据,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推动核能决策的科学性是非常不力的。”《南方都市报》也曾发表文章《为何不开展公众核电接受度调查》,指出“当中国在建核电规模已为世界第一且在以堪称世界第一的速度在发展核电之时,居然还没有系统性地开展过公众核电接受度调查,可见在核电公共政策完善方面的进步空间之巨大”。

同等学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附录·2006年授予硕士(同等学力)学位人员情况405 2006年授予硕士(同等学力)学位人员情况 序号学生姓名导师姓名专业名称论文题目注册时间答辩时间申请学位 1 熊伟李国华应用数学国家核应急系统 中地理信息系统 的研究与实现 2002.09 2006.6.7 硕士 2 王宝祥柳卫平粒子物理 与原子核 物理 低温金属环境中 7Be半衰期的研 究和15O次级束 的产生 2003.09 2006. 7. 3 硕士 3 王涛峰夏海鸿粒子物理 与原子核 物理 Bi、Mo样品共振 区中子全截面实 验测量和共振参 数分析 2003.09 2006.7.11 硕士 4 鲍杰周祖英粒子物理 与原子核 物理 中子积分实验— —9Be板状样品 中子泄漏能谱的 测量 1999.09 2006.7.21 硕士 5 李霞周祖英粒子物理 与原子核 物理 使用HI-13进行 keV共振能区中 子全截面测量的 方法研究 2001.09 2006.7.21 硕士 6 谈树苹吴继宗分析化学影响UO22+荧光 特性的主要因素 研究 2001.09 2006.8.4 硕士 7 董碧波陆道纲核能科学 与工程 中国实验快堆高 温钠管道的蠕变 分析的方法研究 2001.09 2006.7.8 硕士 8 顾剑峰张东辉核能科学 与工程 基于主元分析的 CEFR蒸汽发生 器的故障诊断技 术研究 2003.09 2006.7.20 硕士 9 李海龙陆道纲核能科学 与工程 快堆堆芯抗震模 型的研究 2003.09 2006.7.8 硕士 10 杨长江李吉根核能科学 与工程 CARR堆芯三维 流场和温场数值 模拟研究 2001.09 2006.7.19 硕士 11 徐长江陈海燕核能科学 与工程 ADS液态靶系统 流场可视化研究 及数值模拟分析 2001.09 2006.7.7 硕士 12 刘桂娟段天英核能科学 与工程 CEFR功率调节 系统的研究与设 计 2002.09 2006.7.21 硕士 13 朱庆福史永谦核能科学 与工程 中子源倍增方法 的外中子源影响 效应研究 2000.09 2006.7.13 硕士 14 吕征柯国土核能科学 与工程 潜艇用热电直接 转换核动力装置 可行性研究 2001.09 2006.8.2 硕士 15 孙志勇柯国土核能科学基于Monte Carlo2001.09 2006.8.2 硕士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氧化锆氧量分析仪说明书

目录 1 概述 (1) 2 仪器测量原理 (2) 3 仪器主要技术参数 (3) 4 仪器简介 (3) 4.1 仪器组成 (3) 4.2 各部分简介 (4) 4.2.1 探头简介 (4) 4.2.2 变送器简介 (4) 4.2.2.1 基本结构 (4) 4.2.2.2 基本操作 (5) 4.2.2.3 基本设臵 (6) 5 仪器检验 (6) 6 仪器安装 (8) 6.1 安装前的准备 (8) 6.1.1 探头安装位臵的选择 (8) 6.1.2 炉体法兰的焊接 (9) 6.1.3 现场布线 (9) 6.2 安装 (10) 6.2.1 变送器的安装 (10) 6.2.2 探头的安装 (10) 6.3 现场连线 (11) 7 仪器校准 (11) 7.1 校准前的准备 (11) 7.2 校准方法 (11) 8 仪器日常维护与常见故障排除 (13) 8.1 仪器日常维护 (13) 8.2 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13)

1 概述 氧化锆氧分析仪主要用于测定锅炉烟气中的氧分压即氧气的体积百分数含量(简称氧含量或氧量),对于保障锅炉运行安全、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及减少环境污染将起到重要作用。其应用场所主要有: ●火电厂锅炉; ●炼油厂加热炉和输油管道加热炉; ●冶炼厂加热炉和均热炉; ●化工、轻纺、食品加工、制药、水泥和采暖等企业的工业锅炉。 燃料燃烧效率与空气过剩系数密切相关。在燃烧过程中,当空气过剩系数太小即氧量不足时,由于燃料未充分燃烧而导致热效率降低,且排出的未完全燃烧气体也将对导致环境污染;而当空气过剩系数太大即氧量过多时,虽然能使燃料充分燃烧,但过剩空气带走的热量多,也导致热效率降低,同时过量氧气使烟气中硫化物和氮氧化物含量增大,同样导致环境污染。因此,通过安装氧化锆氧分析仪,在线实时监测烟气中的氧含量,调节空气和燃料的最佳配比,实现优化燃烧,在节能减排与安全环保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50年,是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是以核科学为主、多学科并存的综合性大型科研基地,是我国“两弹一艇”事业的摇篮。氧化锆开发研究室是院下属的集科研、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综合性实体,从事氧化锆测氧技术的研究已30余年,编写了国内本行业第一本专著:《氧离子固体电解质浓差电池与测氧技术》。该技术曾先后多次荣获国家发明奖及部科技成果奖。在这一系列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ZO系列氧化锆氧分析仪。该产品曾在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获同类产品最高质量奖,并在全国氧化锆氧分析仪行业质量评比中荣获一等奖。2001年,该产品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此后,我院开发并推出了防硫型、高温型等多种型号的氧化锆氧分析仪,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中国核电发展概况

中国核电发展概况(截止2010年) 1我国核电产业未来前景 我国目前的电力供应依然以火力发电为主,水电、风电、核电等规模非常小,电力结构极为不合理,一方面带来能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此国家提出了发展新能源发电,鼓励核能等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政策。 中国核电发展进程大约比全球核能发展进程相对滞后约20年。七十年代中国开始对核电的探索,八十年代中国核电开始“起步”,九十年代至2006年为中国核电的“发展期”,至今大约30年时间。中国核电的“发展期”正处于世界核电发展之“低谷期”。尽管如此,中国核电在不利的条件下仍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到2006年底为止中国投运的核电机组共11台,870万千瓦,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1.4%。特别是2000年至今中国投运机组8台,占全球同期投运机组数的1/4。与此同时,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备全面的核电体系,基本掌握了第二代核电技术,并开始了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基础研发工作。这一切,为下一步的跨越发展做好了全方位的准备。 2010年,我国正在制定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着眼于中国新兴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在2011年-2020年间,核能、水能以及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将是政策支持的重点,也将是5万亿投资的重点支持对象。因此,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调整我国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由原来的4000万千瓦提高到7000万千瓦以上。而且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的《核电管理条例》有望于2010年底前上报国务院。《核电管理条例》将重点体现对未来核电开发的支持,其中将大力推动内陆核电站的开发建设。 为实现规划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提高核电站开工量是核电产业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原因是,核电站的建设周期长达四五年,要实现核电装机容量到2020年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必须在2015年开工至少60个100万千瓦的核电站,2010年开始展开前期规划。因此,未来5年,将是核电企业们迎来大量订单的黄金期。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山东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公元1964,中国西北,罗布泊的一声巨响,向世界宣告,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代表我国开始使用核动力。 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正式并网发电,代表着中国在和平利用核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漫漫征途,从中国第一次核试验,到第一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中国核能利用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核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三十年风风雨雨,三十年艰苦历程。中国核电从无到有,为共和国的华美乐章添加了最美妙的音符。 我国核电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的建设,我国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截至到2004年9月,我国共有9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2003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和核发电总量,分别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1.7%和2.3%。在浙江、广东两省,2003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的13%,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 与此同时,通过引进与自主研发,我国在核电站维护运营及设计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的进步: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13年,在2003年结束的第七个燃料循环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443天的国内核电站最好成绩,2003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九项性能指标中,秦山核电站有六项指标达到中值水平,其中三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比投资1330美元/千瓦,国产化率55%,经受住了初步运行考验,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提前建成投产,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核电站的多项纪录。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运10年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部分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广东岭澳核电站也已经全面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的运行业绩。江苏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正在调试过程中。此外,我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2000年6月并网发电,2003年负荷因子达到85%。 我国核电当前技术水平与发展情况 进入二十一世纪,传统能源的利用程度已经接近极限,而且,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化石能源的过分利用,对环境造成了难以消除的影响。今天,面对油价高涨,能源短缺,各国都在寻找能源的解决办法。中国科学院学部核能发展战略咨询组起草的一份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我国能源供应面临三大挑战:第一,能源发展需求与我国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不足之间的矛盾;第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合理,大量燃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问题;第三,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能源浪费比较严重。为应对上述挑战,我国将强化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基本国策放在首位,并逐步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份额,提高新能源的份额。而“在各种替代能源中,只有核能既是一种经济、安全、洁净的能源,又可大规模地替代化石能源。只有积极发展核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

关于核能的调研报告

关于核能的调研报告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能源问题、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科研的焦点,因为这不仅关乎人类自身及其后代的问题,还关乎地球发展问题。而当今社会能源主要来自于C的化合物(如石油,煤等),这些能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可再生,环境污染。而核能,虽然不是可再生能源,但较之于传统能源,有着巨大的潜力:其所含能量密度高,污染小。核能正逐渐成为人类能源的主体。 调研内容: 核裂变原理及历史 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改变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E=mc2。核能通过三种核反应之一释放:1、核裂变,打开原子核的结合力。2、核聚变,原子的粒子结合在一起。3、核衰变,自然的慢得多的裂变形式。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将两颗原子弹先后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1957年前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其装机容量为5兆瓦。在1945年之前,人类在能源利用领域只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战时,原子弹诞生了。人类开始将核能运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国相继展开对核能应用前景的研究。核电厂发电的基本原理如下:利用核反应堆中铀燃料核裂变连锁反应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除沸水堆外,其他类型的动力堆都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在蒸汽发生器中将热量传给二回路或三回路的水,然后形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沸水堆则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变成70个大气压左右的饱和蒸汽,经汽水分离并干燥后直接推动汽轮发电机。核能发电所使用的的铀235纯度只约占3%-4%,其馀皆为无法产生核分裂的铀238。核反应所放出的热量较燃烧化石燃料所放出的能量要高很多(相差约百万倍),比较起来所以需要的燃料体积比火力电厂少相当多。动力堆的发展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后来,由于核浓缩技术的发展,到1966年,核能发电的成本已低于火力发电的成本。中国大陆的核电起步较晚,80年代才动工兴建核电站。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30万千瓦(电)秦山核电站在1991年底投入运行。大亚湾核电站于1987年开工,于1994年全部并网发电。 核电优缺点 核电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1.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2.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3.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 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5.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但是,其缺点更不容忽视:1.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229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 曲延涛,郑国文 (辐射安全研究所) 本工作利用中子周围剂量当量测量仪LB6411、高气压电离室RSS-131和NaI剂量率仪MAR-1561U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周围展开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环境辐射中的3种主要成分分别为宇宙射线电离成分、中子成分及天然γ成分。 1)中子成分的监测相对独立。测量过程中,借鉴国内外相关工作中采用的技术路线,采用高灵敏的环境中子监测仪直接测量。 2)宇宙射线电离成分与天然γ成分的调查。采用电离室与NaI剂量率仪相结合的方法,在测量地点完成测量。由于NaI剂量率仪对宇宙射线电离成分的响应近乎为零,所以其测量到的主要是天然γ射线成分。电离室同时测量到宇宙射线电离成分与天然γ成分。经处理后可以分别得到宇宙射线电离成分与天然γ成分的辐射水平。 分别在我院20号楼楼顶、20号楼4楼办公室及低本底实验室的铅室内开展测量,结果如下。 1)宇宙射线电离成分与天然γ成分测量结果列于表1。对于20号楼楼顶、低本底铅室的测量值和参考数据较为接近,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室内测量过程中,由于屋顶、墙壁等对宇宙射线电离成分的散射能力低于铅室,因此,其测量值应该介于室外和低本底铅室之间。 2)宇宙射线中子成分测量,测量地点为20号楼楼前广场,中子周围剂量当量测量仪测量结果为(10.7±1.0)nSv/h。 表1宇宙射线电离成分与天然γ成分测量结果 测量地点 测量值/(nGy h-1) RSS-131(电离室)MAR-1561U(NaI)宇宙射线电离成分 20号楼楼顶83.851.332.5(31) 低本底铅室22.2 2.719.5(20) 20号楼420房间118.794.524.2 注:测量中,每3min记录1次实验数据,共记录10组,以上结果均为10次测量的平均值;括号内数据 为参照值 热中子发生器成像检测方法的研究 曲延涛1,王薇1,庞洪超1,吴海成2 (1.辐射安全研究所;2.核物理研究所) 目前国内外对外层包壳为重金属,内层为轻质材料的导弹和点火装置等一般采用X射线或者CT 无损扫描技术,但它们均不能很好地反映该类物质的质量可靠性。使用中子成像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利用中子容易穿透重金属材料而对轻质材料反应截面较大的特点,采用热中子成像力求清晰地显示出金属包装内的含氢轻质材料。本工作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火箭、导弹的动力燃料检查;鱼雷爆发器、延时器、继电器等导弹控制元件的质量检验;其他军用设施加工的均匀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