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及 展望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及 展望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及 展望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及 展望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及展望■

文/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赵虎林

摘要:中日邦交正常化30多年来,双方经贸关系日趋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大,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尽管也有摩擦与纠纷,但两国之间有着明显的经济互补和依赖关系,努力实现中日经贸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和达到“双赢”局面,是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本文从投资和贸易角度分析中日两国经贸的现状及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中日经贸双赢对外贸易

中日两国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存在着贸易往来,近年来,却由于各方面原因,两国现处于瓶颈时期,对此现象要用“望远镜”来看待未来,不能用“显微镜”来看现状。双方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继续走互利共赢、和平发展之路。

一、中日两国经贸发展的现状

相互贸易的依存度仅表现中日两国的贸易现状,而目前两国的经贸关系处于停滞时期。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日本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和第一进口国,以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国,此局面的打破主要是由于历史问题以及钓鱼岛等严重敏感事件,加上日本国内出现的“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严重阻碍了中日经贸的健康发展。其表现主要有:

(一)两国贸易额的下降

中日两国自2012年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就处于滞缓阶段,致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波及,如同中日两国的贸易额从2011年的近3500亿美元降落至2013年的3100亿美元,贸易额在两年间下滑比例接近10%,从而严重影响了两国间贸易的正常发展,即便是在2014年有小幅度提高,但也不能完全解除两国间显现的经冷现状。

(二)对华直接投资跌幅缩窄

在2014年日本对华投资由上年同期的第二下降到第四,降幅同比下降了接近49%,但根据2015年4月17日,凤凰财经综合频道报道,日本对华投资额度与去年相比较有所提升。现阶段两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缓和,但经贸关系是否能够回暖仍有待等待,即使是两国领导人就此问题进行了磋商交流,为推动中日经贸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努力,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国间的贸易矛盾,但也不能完全剔除两国间贸易存在的问题,要完全改善经冷现象,两国更要中国包装2016.1 81 市场纵横高瞻远瞩,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两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两国贸易依赖关系发生逆转

一直以来,日本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是中国所渴求的,而中国广阔的市场及廉价的劳动力是日本所需要的,两国在各自发展的领域具有相互依赖性。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缓慢发展打破了这种依赖关系,具体表现为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投资中的地位日趋提高,而日本与此恰恰相反。这实际上意外着两国的贸易依赖关系发生逆转,中国对日贸易依存度下降,而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相对提高,即便是近年来日本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经济结构的转变,也不能改变这一不争的事实。

二、中日经贸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问题是导致中日经贸关系出现僵化的核心

近年来,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亦步亦趋,同时政治问题是经济出现对抗局面的导火线,特别是日本领导人坚持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拒不承认侵华的事实,并修改和美化在中日战争中对于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更甚,在2012年9月“购岛”

事件以来,中日关系进入冰冻期,对于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显著。在两国关系没有出现严重问题之前,据有关数据显示,在2011年对日本的访问人数中中国游客高达25.5

万人,其中,大陆游客达11.04万人,中国香港游客4.66万人。由于2012年日本上演的“购岛”事件,打破了此局面,从而导致中国游客访日的激情大幅度的下降,滞缓了两国经贸的发展。再者,对钓鱼岛问题的争议,致使中国出现了大范围的抵制日货的活动,也减缓两国间经贸的持续发展。

(二)日本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强,致使贸易摩擦增多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大提高。近年来,中日之间关于农产品、海洋资源所有权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制造业领域摩擦不断升级,由于日本国内自身的经济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再者,其产品不能满足自身需求,致使其国内盛行贸易保护主义,使得两国间的贸易摩擦逐渐升级。加上日本产业结构不合理,相关产业缺乏竞争力致使日本采取种种贸易保护措施,然而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日方的此种行为更加阻碍了中日两国间的经贸发展。在2012年,中国为了促进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对普通钢取消了出口退税政策,不再返还对普通钢的增值税,却导致出现了“高档钢”的大量增加,日本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更加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滞缓了两国经贸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威胁论”阻碍了中日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

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经济的持续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将会使得日本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缩小,同时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增加将会导致日本国内“产业空心化”。伴随着日本对华出口的增加,“中国威胁论”的声音虽有平息,但其对两国经贸关系的影响不可小觑。中国崛起是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日本应看清现实,更要从长远角度来实现中日经贸的长期稳步发展。

三、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国的影响

(一)延缓了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一直以来,日本在全球先进制造业领域扮、市场纵横演者重要角色,尤其是投入品和生产设备方面,其影响不可小觑,在汽车、电子等产业表现尤为突出,日本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中国的技术发展难以与日本相媲美。然而自2012 年日本的“购岛”事件,致使中国国内出现了抵制日货的行为,使中国的制造业蒙受重创。而日本对华投资幅度的下降,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及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影响,阻碍了其经济的发展。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下降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农产品在技术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时间难以达到国际规范标准,无法获得市场准入。但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及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企业需加大技术投入力度,从而致使出口成本增加,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没有竞争优势可言,有可能会失去市场竞争机会。现如今日本对华实行的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从而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日本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同时,这也极大的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三)能源出口比例下降

拿稀土矿来说,日本一直是中国稀土矿的最大进口国,但是自从2012年政治关系恶化以来,日本逐渐减少了对中国稀土的进口,日本首度从中国进口所占比例下降至50%以下。但是在此之前,日本稀土的能源需求将近90%是从中国进口。日本为了解决本国稀土资源匮乏的现状,从而采用多渠道措施从其他国家进口,同时在本国加大投资研发力度,来满足本国的工业需求。因而,中国向日本的能源出口量减少,使得中国能源交易额下跌,赚取的外汇缩减,,导致国民收入减少,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四、推动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

历史问题一直是影响中日两国经贸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因素,日方在此问题上,应正视历史,尊重客观事实。现如今,中日两国经贸关系处于瓶颈阶段,两国领导人就历史以及钓鱼岛等重大敏感,进行了多次的洽谈和磋商,却不能一时间完全改善中日间的冷战局面。在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就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做出了说明,目前的情况是对两国关系的检验,也更是机遇。对此,日方应正视历史及钓鱼岛等重大敏感事件,增进共识与互信,为两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创造新的契机,推动两国经贸关系更长久的延续。

(二)加强经济交流,通过协调方式跨越技术壁垒

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在一定程度上给日本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对此,日本更不能采取贸易技术壁垒措施,限制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中日两国应通过多种渠道,共同协商,促进多方面经济合作,减少双方贸易中的不平等现象,使得中日经贸更加合理、有序、公平的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利益,力求达到双赢局面。(三)优化商品出口结构,实行外贸市场多元化

虽然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但贸易保护主义现象仍然存在,近年来,我国面对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等障碍日益剧增。由于我国传统的产品存在很大的技术性问题,很容易受到关税的制裁,加之市场结构的不合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比较弱。对此,我国应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尤其是农产品方面,应注重产品的质量,便于提高其中国包装2016.1 83 市场纵横市场地位。介于这类情况,我国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调整产业结构使之多元化发展,提高产品的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建立双边贸易预警机制

由于中日经贸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保障双方经济的平稳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使得两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此,在分析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及时的将有关信息反馈给相关的企业和组织,从而做到有备无患。还应密切关注日本产经政策的变化及主要产品市场的动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除此之外,建立适合本国的经济防御体制,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从而更好的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五、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前景

(一)从投资角度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契机,使得其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市场规模日渐扩大,加上地区间的经济失衡现象,给日本的经济投资提供了平台。近年来,日本的经济渐处于低迷状态,国内的需求难以满足其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再者,日本的制造业出现了“空洞化”现象。现今,日本对本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力求在全球范围内构筑国际分工体系,日本希望将本国产品销售到中国市场,获取利润的最大化,而中国经济的发展,给日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市场,更为两国的经贸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现今日本对华投资呈渐降趋势,但从长远来看,中日两国经贸有很大的经贸依赖互补关系,因此该情况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这会严重的影响两国经贸发展,阻碍了两国实现互惠互利的进程。

(二)从贸易角度分析

中日两国在经济结构方面有很大的互补性,由于日本国内的供给难以满足本国自身的需求,加上日本制造业出现了“空洞化”现象。而中国经济的崛起,大量的产品需求,给日本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市场,加强了两国的经贸合作。就拿汽车领域为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私家车的需求提供了后盾,而日本汽车企业却面临着产能过剩、

市场渐趋饱和等问题,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合作,给汽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更加推动了两国经济的不断提升,为两国实现互利共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从发展趋势分析

在2014年,安倍经济学的出现虽极大的刺激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但中日两国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两国关系出现了裂缝,特别是从日本挑起的“购岛“事件以来,中国国内曾出现了抵制日货的活动,因而两国间的矛盾日渐进入白热化状态。现阶段,两国经贸关系虽处于低沉,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日本会面临人口老龄化及少子化等问题的困扰,在经济上对国外的依赖亦然会持续。由于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可以在中国市场上进行投资,可以弥补中国经济发展不对称问题,因而,加强中日两国的经贸合作,本着战略互惠、优势互补的原则,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1]范跃进,卢新德.新形势下的对外经贸合作[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9)[2]黄晓玲,宋沛.中国主要经济贸易伙伴及其经贸制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 [3]舒玉敏.中国对外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6). [4]廉晓梅.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J].现代日本经济,2005,(2).

中日关系论文1500字左右

论中日关系发展 在21世纪,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70年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回顾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签署《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为标志,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二十六年来,中日两国之间虽出现过冲突,但从总体上看,两国关系还是以友好与合作为主的。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82年,中国总理访问日本,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三原则”; 1987年9月日本众参两院通过《进一步增进日中友好关系的决议案》。当然,80年代中日之间也存在摩擦: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把“侵略”改成“进入”,中国政府曾对此提出强烈抗议;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其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1996年,日本自民党还把“实现首相和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和“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写入该党众议院选举公约。80年代以来,中日之间的摩擦与冲突有所增多,但两国政府为了两国的长远利益,多次表示重视发展中日关系。 二、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几个问题 1.历史认识问题是处理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性问题。战后日本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足, 导致中日政治关系的反复, 不利于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 2. 日本在历史上曾经对台湾实行过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至今仍有着浓重的“台湾情结”。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和日美同盟的巩固,日本出于战略现实利益的考虑,对台湾问题越来越关切,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有日益突出之势。台湾问题成为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3.近几年,在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争执。去年,两国因钓鱼岛归属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军事矛盾,双方互不相让,也引起两国以及世界人民的关注。中国境内频繁出现抵制日货的行为,两国关系也仿佛到了冰点。 以上三个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经贸摩擦问题、经援政治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关键在日本自身。希望日本政府能够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真正放弃否认和歪曲历史的企图,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 三、对中日关系展望 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也正因为如

2018-中日韩三国之间贸易关系及结构分析(1)论文-word格式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中日韩三国之间贸易关系及结构分析(1)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计算中日、中韩和日韩的主要贸易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得出以下结论:三国之间贸易量前10类产品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都超过60%。其中,韩日产业内贸易指数高于中日和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又高于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不过这三国之间还是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指数很小。【论文关键词】贸易关系与结构产业内贸易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产业内贸易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量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不相上下,甚至更高。201X年,中日韩外贸总额超过两万亿美元,其中58%来自三国之间的区域内贸易,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55%,亚于欧盟的65.5%。根据201X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005.63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18.43%。日本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达724.30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13.28%,即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31.70%。中国是日本第二大的贸易伙伴,继续保持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地位,中日双边贸易额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双方进出口总额达1884.88亿美,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17%左右;韩国是日本第四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为710.54亿美元,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6.4%。一、中日韩三国之间主要贸易商品结构笔者对201X年中日韩双边贸易产品分析发现,双边的贸易产品主要集中在按《协调制度》即HS编码两位数的十类商品上。中日双边贸易量前十类产品中有四类是雷同的。主要集中在84章(机械器具及其零件)和85章(电机、电器设备、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设备及其零件),还有90章(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27章(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另外六类不雷同的商品中,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商品为62章(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61章(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95章(玩具、游戏或运动用品及其零附件)、94章(家具寝具灯具等)、64章(鞋靴、护腿和类似品及其零件)、16章(肉、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而日本对中国出口商品则是72章(钢铁)、29章(有机化学品)、39章(塑料及其制品)、87章(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73章(钢铁制品)和74章(铜及其制品)。中韩双边贸易量前十位商品中有六类雷同,主要集中在84章(机械器具及其零件)、85章(电机、电器设备、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设备及其零件)、90章(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27章(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29章(有机化学品)、72章(钢铁)。另外四类不同,中国出口到韩国的商品为62章(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76章(铝及其制品)、10章(谷物)、73章(钢铁制品);而韩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39章(塑料及其制品),87章(车辆及其零附件,

当前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考

中日关系是今天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亚洲和世界拥有重大影响的中日两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是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但是遗憾的是,2001年中日关系中再次发生了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李登辉访日问题等严重损坏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事件。同时,在经贸领域也发生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为严重的贸易摩擦;在安全合作方面双方互不信任,彼此警惕。那么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呢? 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毛泽东就指出,“要把帝国主义政府和这些国家的人民区别开来”。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也明确地表示,“中日两国人民永远地友好下去,这是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是共同的,没有冲突”,“中日两国关系,从根本上说必须建立在两国人民友好的基础上”。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又指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口号,代表了我们大家的理想。应该说,这个口号三十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不是今天提出来的,更不是某一个人提出来的,是中日双方提出来的。”[1](P.231) 2000年5月20日江泽民主席在会见日本“2000中日文化观光交流大会使节团”主要成员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推动两国友好合作不断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及子孙后代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2](P.3)显然,江泽民关于中日友好的论述,同党和国家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关于中日友好的论述和见解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关于中日友好的指导思想所作出的新发展。其中,特别是“中日友好归根结底是两国人民的友好”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中日两国关系中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曲折和风波,甚至一时影响到两国人民之间的情绪,中日两国人民要求“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殷切愿望和发展趋势绝不会出现根本的改变;只要抓住了“两国人民的友好”这个根本,就可以相信任何企图破坏中日友好的力量,最终是不会得逞的。 ( 良好的中日关系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日本起着很大作用,既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又是引进资金技术的重要来源。同时要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和稳定周边,也必须搞好中日关系。因此,中国早就把发展同日本的友好合作关系定为基本国策,并一直坚持力行。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日本在谋求政治大国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中日关系。首先在外交上,日本需要借助中国。在对美外交中要借助中国的影响。每当日美关系紧张时,日本只要加强对华关系,日美关系便缓解,日中关系是日本对付美国压力的一张“王牌”。在谋求大国地位方面,日本将中国视为其推行联合国外交的关键因素。日本联合国外交的重点放在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上,如果得不到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将难以如愿。日本的亚洲外交也需要借用中国的支柱作用,日本无论是在朝鲜半岛还是在东南亚问题上要发挥作用,没有中国的支持与合作都将是困难的。其次,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是日本发展战略的需要。中日经济在亚洲占有重要的位置。中日两国GDP之和占亚洲GDP总和的3/4。21世纪合作的焦点是经济安全,在维护亚洲的稳定与繁荣上中日两国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同时,日本也需要中国的巨大市场和某些资源。再次,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日本同样需借助日中关系。目前,美国谋求单极世界,日本虽怕触怒美国不敢明确支持多极世界,但面对中俄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精修订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日本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及中日贸易分析 一、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概况 1、日本的纺织服装产业 日本的纺织工业在全国约有160个基地,雇用人员68万人,占全部制造业用工的10%,再加上纺织批发 和零售等有关人员在内,总人数达到183万人。目前,日本的纺织工业以高新技术为背景,其产品在环境 保护、医疗卫生、信息工程、工农业、军工用品、航空航天和建筑土木等非服装领域也有多种用途,广泛 地支援着其他工业的生存和发展。日本有不少世界着名的纺织品企业,如东丽公司、钟纺、东洋纺、龙吉 尼卡和远东纺织等,其销售额一直排在世界前100强。 今日2005年以来,日本纺织行业的生产明显下滑,上半年日本大部分类别的化纤生产产量环比下降 了%,为47474吨,1-6月累计生产化纤286618吨,同比下降%。长丝类纤维6月份的产量下降了4%, 为43066吨,1-6月累计生产263653吨,同比下降%。6月份化纤纱的产量下降尤为严重,仅为5911 吨,环比下降%;1-6月累计生产34061吨,同比下降%;6月份面料的产量保持平稳,长丝类织物1-6月 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短纤类织物1-6月累计生产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005年日本棉纺织 能力继续急剧萎缩,进入6月份棉纱的产量环比下降%,棉布的产量环比下降%,降至亿平方米,此外,6 月份棉布的装运量也非常小,下跌了19个百分点,只有亿平方米。1-6月累计生产棉布亿平方米,同比下 降%。 日本的纺织技术领先世界,但它的服装产业在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其生产规模和产量趋小。日本已经由 纺织品服装净出口国转为纺织品服装净进口国。日本的化纤技术、纺织品染色后整理、新产品开发、纺织 机械设备、时装品牌设计和经营和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将技术与面料的完美结合 使得各种新型面料精品甚多。日本机械、电子工业的繁荣更为纺织机械的现代化提供了便利条件。东京作 为世界四大时装之都之一,拥有三宅一生等许多国际着名的时装设计师。日本本国开发出优秀的设计作品,送到劳动力便宜的发展中国家去加工,成为日本服装企业的发展之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的高科技纤维产业,特别是功能纤维和超强纤维,已经在总体上居世界领先地 位。日本的PAN基碳纤维总产能已经占世界总产能的3/4,产量占70%。聚芳酯纤维、PBO纤维、聚乳 酸纤维等,最早都起源与美国,但是最终的产业化都在日本得以实现,超强PVA纤维也是日本独有的高科 技纤维产品。日本是技术领先的纺织大国,其纤维面料产品档次高、技术超前、制作精良,在国际市场素 以花色多、批量小的人性化服务着称。日本最重要的面料生产基地之一是石川县,在那里生产的高附加 值、高功能性合成纤维在世界面料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多年来,日本的化纤企业在应用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进行新材料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如2004年, 日本开发新型抗菌无纺布;2005年生产具有保湿效果的Purecare附着丝胶或胶原,它是突出保健功能的 纤维产品;推出新型光纤保暖外套;2005年日本一进国开始生产聚乳酸纺粘布;推出可治皮肤病的T恤、 改性莱泽诺娃羊绒;已经开始启用棉布光照漂白技术等。 目前,日本本国的纺织企业与其它亚洲日本的面料生产商,依靠高新技术,如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开发 出了多种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从2002年开始,日本在纳米技术的开发上逐渐有了突破。东丽公司2002

浅谈中日关系论文

浅谈中日关系 摘要:当今中日关系已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日本邻邦的地理位置,和他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来的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强势态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已经毋庸置疑。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它既是邻国关系,又是大国关系;既是“东西”关系,又是“南北”关系;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但无论是哪一种关系,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看待并处理好中日关系,已成为每一位中国人心目中的共同疑问…… 关键词:中日;关系;和谐;战略 现阶段,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不仅是两国政治家,而且是两国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问题,主要就是从历史、全局、未来角度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从这几个方面看待和处理好了中日问题,便会使得我国人民在看待和处理当前我国与日本关系的发展局势方面,有更为清醒和明晰的认识,从而,在与自身相联系的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加理智的选择。 一、要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以史为鉴”就成为处理中日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中国就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作为指导中日关系的基本前提。“以史为鉴”的“史”,即中日关系的历史。如何理解和看待中日关系史,并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是两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课题和现实任务。 提到中日关系史,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就历历在目,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刻骨铭心。难怪人们在中日关系上一提到“以史为鉴”,就会自然想到这一段历史,并把这一段历史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战略高度。这样的理解中日关系并不算错,但不能算全面和正确。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队立”。“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说明和表达。中日关系,从历史角度来

时事政治之 当今中日关系现状

中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 学院: 管理学院 学期: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 专业: 工商管理 大二 年级: 09 级 学生姓名: 美合日姑丽 学号:09051184 题目: 时事政治——当今中日关系 课程名称: 政治学 任课教师姓名: 彭庆军 2010 年 12 月 26 日

时事政治——当今中日关系 100年来的中日关系经历了空前的巨大变迁。双方关系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其摆动幅度之大世界少有。其间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从9.18事变开始长达1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经济社会和人民带来的灾难自不待言,对战后至今甚至今后一、二十年的中日关系,尤其是中国人的对日本的观念仍会带来深远的消极影响。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那么究竟是哪些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一下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 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及未来走向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及未 来走向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1、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现状及未来走向 答: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关系。充分全面地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两国政府和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一、善于从历史角度看待中日关系。中日关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相关,中日甲午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的伤害,一提到中日关系,自然想到这段历史,并把他上升到民族尊严和国家荣辱的高度。但中日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唐朝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漫长的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日本的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周恩来总理当年曾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的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这是中日关系历史最全面最准确的表达,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短暂的;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是历史主流中辛酸的一页。 二、中日关系现状。从目前整个中日关系来看,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从战后的历史看,正是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中日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方面的分歧。近

新时期中日关系和发展

新时期中日关系和发展 摘要: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在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越来越大,几乎到了如果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中日关系的当前局面对两国的发展都十分不利,所以改善中日关系成为中国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日关系政治经济问题发展 一、中日关系的现状 (一)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中国已连续11年保持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在两国不断深入地交往中,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七十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对经济关系,尤其是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了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分歧,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二)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 自从苏联解体后,美国开始把中国视为意识形态和战略上的潜在对手,日本的思路也与之合拍。在此背景下,美日同盟启动了“重新定义”进程,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形成了战略压力,特别是对中国的台湾问题构成了军事干预的威胁。与此同时,日本经济在 1991 年后陷于长期萧条,中国则于九十年代进入了经济腾飞期。同期,日本决策层借美国的“压力”突破“和平宪法”体系的动向日趋明显,其走向政治大国、军事强国的意愿日趋强烈。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日之间的相互竞争与戒备心理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其领导层的对日政策日趋稳定和积极。日本政界却出现了相反方向的变化,各主要政党在强化日美同盟、修宪及海外派兵等方面日益趋同,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上维护中日关系基本原则的意识变得淡薄。 二、影响中日关系的问题 (一)教科书问题 从历史进程来看,教科书问题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从根本上说,这是日本政府长期纵容、支持右翼势力的必然结果。对于教科书的审定,日本政府一再声明表示“不介入”,但右翼教科书在国内外舆论的抗议声中两次获得通过,日本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教科书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归根结底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反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为了追求政治大国目标,

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摘要】:本文通过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的历史与现状的对比,分析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和发展中日经贸关系的意义,得出中日经贸关系应该是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历史与现状、挑战、机遇、双赢 【正文】: 中日两国是亚洲是世界上两个重要国家,在21世纪亚洲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区域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两国能正确面对各种复杂挑战,建立长久稳定的经贸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经济发展。现今,中日关系处在十分敏感阶段,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国的经贸关系十分必要。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该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发展,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取得双赢。 一、中日两国经贸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一) 中日经贸关系的历史 中日经贸关系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汉朝。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交往中,既有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又有历史的恩怨,周恩来总理当年曾

用十个字说明中日关系历史,即“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中日双方走上了贸易合作伙伴的道路,资源的互补性和人文地理优势使两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经贸合作也日益加强。 中日经贸关系在我国对外贸易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1993 年到2003年的连续11 年中,日本一直是我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是我国吸引外资、技术引进的主要来源国,也是向我国提供政府贷款和无偿援助最多的国家,形成了从官方到民间、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开发区的多层次的合作关系。两国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贸易额连年攀升,在各自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双边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基本形成互相依赖的格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日本企业正加速生产基地对华转移。据日本官方公布的最新财政年度报告显示,日本对华贸易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首次超过20% 大关,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从1972年中日邦交恢复正常化的30多年来,中日两国在经贸交往中不断合作,成绩巨大。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关系在70、80年代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贸易额由1990年的166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679.9亿美元,增长了10倍多;中日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中国对日本出口商品中,原材料的比重降低,纺织、机电、光学医疗设备等工业制成品比重大大提高,其中矿物燃料及

论当代中日关系及发展现状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要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日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中日和平,则东亚平安无事;中日矛盾激化,则会危及世界和平。两国关系何去何从,是对两国政府与人民智慧的考验。搞好中日关系将有利于中日两国政治互信、安全保障、整体合作和东亚和平稳定;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外交方针的展开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维护。 【关键词】中日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1.中日关系现状 1.1合作 近些年来的中日关系有不可否认的突出成就,最大的成就是中日之间的经济互惠,由于中国与日本天然的地理环境,使得两国形成了一衣带水、互相依赖的经济发展关系,而且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日两国政府都极为重视民生对于本国政治的重要性,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作是执政合法性的基础之一,所以两国都特别重视经济水平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提升,从而为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基坚实的基础,这是两国之间经济交往密切并且持续升温的根本原因。其次,由于经济上的这种依赖关系,中日之间在政治和军事上基本上保持了最大的克制性,因此虽然中日摩擦不断,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政治军事冲突,这也应该看作是中日关系的一个成绩,并且我们还应在未来继续将这一成绩加以保持。最后,中日民间持续交往,形成了互相交流的常态化趋势,在文化、旅游、留学生以及友好城市等诸多方面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交流交往活动,逐渐培育了较为良好的交流模式,这也是中日关系近些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这些成绩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1.1.1经济 两国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合作原本不乏亮点:东京和上海启动了日元和人民币直接兑换交易,日元也因此成了继美元之后第二个直接与人民币兑换的国际货币,2012 年 6 月,日本购买103 亿美元中国国债,也是发达国家与中国首次签署此类协议,有利于推动两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减少对美元储备的过度依赖,中日经济联系也因此进一步加深。【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与趋势研究-钟亮】 1.1.2政治 中日两国于2008年6月18日共同发表了《中日东海共同开发的原则共识》,这是为落实中日两国领导人关于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而采取的重要步骤,也是两国本着求同存异精神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互利共赢的积极成果。“战略互惠”是多年来两国达成的重要共识。双方同意,在政治上、经济上、安全上、社会上、文化上等领域促进各个层次交流与合作,通过中日安全对话和防务交流,增进安全领域互信。 1.2冲突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日关系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日本官方和民间的军国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势力对历史抱有极其暧昧的态度,不反思自己的侵略历史,反而一再挑战中国人民乃至亚洲人民的情感底线,肆意歪曲和篡改历史,否认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历史,并在中国的东海南海等敏感地带一再挑衅,引起中国政府和民间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厌恶,这是中日关系出现不和谐甚至对抗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看到经济交往在总体向好的趋势中也出现了局部降温的可能性,政治上在几个敏感问题上不能达成基本共识,军事上更是难以做到互相信任,在日本国内有关“中国威胁论”的舆论风潮甚嚣尘上,不断刺激其军国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势力的抬头。

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摘要: 中日韩三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合作,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使得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成为可能并因此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三国的自由贸易区不仅能提高三国自身的经济,同时也给东亚的经济与政治的双重稳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的前提下提高三国乃至东亚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上舞台上的地位。本文通过对中日韩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分析,探讨了三国建立自由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必要性;障碍;对策 中、日、韩三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很大比重, 即使由于日本经济90年代长期处于低迷状态,韩国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了三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所占比重的减少。但到了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政府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步伐以及逐步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中国内需规模越来越扩大,这使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自然增大。而日本经济呈现逐渐复苏的势头, 日本经济开始逐步好转。遭受亚洲金融危机的韩国来讲,经过金融风暴后圆满地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和贸易也都在飞速发展, 打下了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三国的经济合作正在逐步上升。 一、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 中、日、韩三国在经贸方面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 并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比重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迅速提高,在全世界都在形成自己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东亚国家作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域性贸易合作组织。而中、日、韩三国更是东亚国家的经济支柱, 因此由中、日、韩三国参与的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形成是可行的并且是必然的。 (一) 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着排他性 区域贸易协定在缔约国之间实行优惠待遇的同时, 其成员国对区外贸易伙伴仍保留各自原有的贸易壁垒,而非区域贸易的成员不仅不能够享受成员国的待遇,反而会受到排他性的歧视。为了减弱和抵消区域贸易协定的排他性,就迫使各国互相竞争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区域贸易安排。因此对于没有形成区域经济的东亚国家来说在世界贸易中处于被动和不利的地位,而世界另两个区域经济合作体, 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组织正在积极扩张势力,使得东亚经济一体化更为迫切。 (二)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能够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加快推进东亚地区特别是中、日、韩经济一体化进程势在必行, 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则是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长期以来东亚在世界上贸易活动迅速增长, 在东亚地区的贸易活动中, 区域内部贸易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东亚

中日关系的现状和趋势

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并且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和资金。双方在节能环保、绿游、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紧密,加之日本要重振长期疲软的经济,它没有理由失去中国。从政治方面来讲,日本与韩国的竹岛问题,朝核问题,与俄的北方四岛问题,联合国的入常问题等等,都要中国支持或不想与中国另生争端。日本在“入常”、绑架问题、8国峰会等问题上也需要中国的帮助。然而自安倍晋三和福田康夫首就任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以来,中日关系出现很大改善。经过破冰-融冰-迎春-暖春,双方关系异常转暖。此外,日本也会看美国眼色行事,现在看中美关系应该最差也是维持现在这样,中美关系正常,日本也不会太出格. 我想最重要的是中国本身的强大,大地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奥运的成功举办,这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中国,这也让中国影响力又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民间的现状则是:近日《读卖新闻》的调查结果显示40%以上的中国人认为日本是可以信赖的国家,60%以上的人认为日本在战后走和平发展道路,但70%以上的人在历史对日本还存在怨恨。而日本只有20%左右的人认为中国可以信赖的国家,而40%以上的人持相反意见。可以说中国民众对日情感有所改善,但在一年前日本对中国的信任度还在70%以上。最近日本更换了新首相,麻生从他以前的言行来看有很深的鹰派背景,但他今后还会延续福田外交的部分理念。麻生虽然曾公开表示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并主张日本应该拥有核武器等被人们称为“大嘴麻生”。但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如果我当选将继续改善对华关系,发展中日友好是一种手段,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我将继续推动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当他在当选总裁后再次阐述对华关系时表示:“日中友好是发展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双方的国家利益。”在竞选演讲中他也曾说:“以前发表的言论只代表我的个人意见,今后将及时闭嘴。”26日他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时表示:“日本今后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互惠与互益发展日中友好。”就在今天他在国会参议院接受议员质询时表示:“将慎重对待历史问题,继承村山谈话和小泉首相对战争受害者道歉的谈话的精神,推动与中国的战略互惠关系。”总之,今后麻生太郎身为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他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日本的国家整体,他必然会慎重行事。安倍晋在未当首相前应该说比小泉还“右”,但上任后第一件事竟然是访问中国,任内也没有参拜过靖国神社,但他在上任前与卸任后都去了。不管他个人对华感情如何,但今后他必然会从国家总体利益出发,毕竟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当然他今后不会向福田首相在任时如此“亲华”,但大方向不会有重大调整,只是在一些涉及到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强硬一些,今后在双方的谈判桌上增加了一些难度。国家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无论是谁上台都会以国家利益为重,加强中日关系。当然我们希望麻生能够像福田首相一样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在此我也对福田康夫首相任职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1年间对中日关系有好向前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高度赞赏。双方和则两利,敌则两害,对立甚至战争不利于任何一方,只要是头脑清醒的人都应该认识到这个浅而易见的道理。日本现在内政方面危机重重,谁也不想在外交上再找麻烦。中国现今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如果首相有何“过激举动”那势必会损害日本的国家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一些大财阀的在华利益也会受到损害,那些老板们想必不会让这些政治家好过吧!中日关系向友好方向发展,这是大势所趋的历史必然,并不是某个人所能决定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必将不断向前发展并上升更高层次!发展前景:从三个方面把握中日关系的未来,然而,要改善处在低谷时期的中日关系,使之健康发展,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把握:首先,日本要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和摈弃冷战思维。中日双方要认真落实胡锦涛主席的五点主张精神,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历史认识问题。近10年来,日本不断有否认和美化战争的行为,但日本朝野、媒体却不顾事实,不顾被害国家的感情,将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归结为中国进行所谓“反日”教育的结果,这种误导和煽动日本民众的冷战思维是当前中日政治关系严重倒退的

浅谈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

浅谈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摘要:中日两国是邻邦,也是亚洲乃至世界重要的经济体。两国深化经贸合作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两国的经贸合作,推动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是中日双方都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分析了解中日经贸关系的特点、中日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而展望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中日经贸关系主要问题发展前景 中日两国贸易往来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中日贸易是在民间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民间协定贸易时期,60年代的友好贸易和备忘录时期在此期间,由于受两国关系非正常化的影响,双边贸易规模很小,到建交前的1971年只有8.7亿美元,而1950——1971年中日贸易额累计也仅有63. 7 亿美元,贸易商品主要是肉类、农副产品、化学产品、冶金产品等。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特别是1979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在良好的外交关系的指导下,中日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的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与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丰富、优质的劳动力相结合,结出了双边经贸合作的丰硕成果。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互利互补的合作关系日趋紧密,也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虽然日本对华贸易中保护主义色彩严重,技术出口限制较严,但展望中日贸易的发展,有利条件有很多,中日贸易发展前景是良好的。 一、中日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 1. 双边贸易额大幅度增长 中日贸易额呈跳跃式增长。1972年突破10亿美元,1981年突破100亿美元,2002年中日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19.1亿美元。, 2005 年达到1844.5亿美元,日本列欧盟、美国之后,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6年,中日贸易额首次突破 2000 亿美元,达 207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日本继续保持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2010年中日两国间的贸

浅谈中日贸易现状及发展前景

浅谈中日贸易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21世纪以来,日本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国,中日贸易总量已排到世界第四位。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也是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中日之间一直在贸易上有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但是中日之间贸易摩擦又与日俱增。本文从中日贸易现状出发,认真分析当前贸易现状和预期发展情况,为中日贸易健康发展提出有益意见。 关键词:中日贸易贸易现状贸易摩擦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来,中日两国贸易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体系之一,两国的贸易已取得长远的发展。自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随着中日关系的不断改善,中日贸易也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姿态。目前,日本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近几年来,两国贸易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相互的合作关系日趋紧密,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中日两国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加剧。这一方面由于全世界经济的衰退,双边贸易争端加剧;另一方面是由于中日双方在领土上的争执。比如近期在钓鱼岛事件上,两国在争执,领土上的争端必然会影响两国的贸易。 1、中日贸易现状 纵观中日两国对外贸易历史,从我国建国以来,两国的双边贸易量一直呈现增长趋势,2002年中日贸易总量首次突破了1000亿美元大关,2006年更是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 最近几年,日本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快速增长。日本是中国第四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的机械仪器进口总量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其中部分是由于日资公司的“再进口”,这些公司把制造基地转移到了中国。 从日本财务省日前公布的最新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27.54万亿日元,同比增长3.9%,创历史新高。受3.11大地震导致供应链中断和日元大幅升值等因素影响,日本对华出口额12.9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4%,自中国进口14.64亿日元,同比增长9.1%。 2011年日本外贸总额31年来首次出现赤字,中国继续维持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在日本外贸总额占比达到20.6%。 2、中日贸易现存问题 2.1 两国贸易摩擦的加剧 中日贸易摩擦随着双边贸易的深入正在不断升级。2006年,SK-Ⅱ系列化妆品查出违禁成份;2008年,“毒饺子事件”迫使中国食品出口遭受巨大的打击。近几年,两国的贸易摩擦问题也越来越普遍,这不仅对双方贸易造成影响,而且也对两国的关系造成一定影响。 2.2 两国政治和领土上的争端加剧 本来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但是踏入2012年,中日之间的摩擦却与日俱增。1月初,冲绳县地方议员登上钓鱼岛,2月,名古屋师长高谈南京大屠杀无有伦,4月,东京都知事推出购买钓鱼岛计划,5月底,中国外交官间谍嫌疑案,7月7日,日本首相又突然宣布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这些事件都为本来已摩擦不断地中日贸易蒙上了阴影。

对未来中日关系的走向

对未来中日关系的走向 摘要本文论述了现今中日关系的现状及未来走向 先说说近期看的书《菊花与刀》吧,之前我也是对日本咬牙切齿,觉得他们犯了滔天罪行,不管什么样都不能得到原谅,但是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对日本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此作者本尼迪克特对于日本的评价是日本文化有双重性,就像菊花与刀。菊花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日本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忠贞而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求新。但是从长期看,两国的未来是以共取双赢为目标,世界正向着多极化发展,国家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虽然中日两国现状并不十分和谐,但随着领导人的协调,中日还是会走向合作。 要合理的分析复杂的中日关系现状与未来,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从中日关系的三个时期看,即2000年的友好交往历史,近代以来的165年和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的33年。其中,2000年的主要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友好历史,165年里有侵华战争的历史伤害,33年是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和相互依赖。从最初我们互相学习到互相伤害再到共同进步的过程,漫长而又充满了伤害,现在好不容易发展平衡了些,双方的关系也有了缓和,都是双方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努力换取来的,我们应该加倍珍惜这种和平的时光,不应总是把过去血腥的历史拿出来时刻想着要报复。 但是,中日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双方也存在着相互竞争甚至相互对立的关系,这是不争的事实。中日两国尽管相隔很近,交流却远远的大于着我们的距离,不管是文化还是娱乐,日本和我们的交流甚至不及韩国的十分之一。而且由于彼此缺乏了解而产生的误解也在不断出现,日本开始出现大量误解中国的说法。因此,随着交往的深入和交流领域的扩大,双方的冲突和矛盾日益增多。钓鱼岛碰船事件是日本“不光彩的阴谋”,也是日本处理日中关系的严重误区,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日本也不敢随随便便的像从前一样宰割中国,但是这些累积的各种问题,再次加深了中日矛盾。 但是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

浅谈中日关系及未来展望

浅谈中日关系及未来展望 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其中如何认识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我相信,只要双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就一定能够开辟中日关系美好的未来。 目前,中日关系已成为发展最快、交流最广、受重视程度最高的双边关系之一。但勿庸讳言,在中日两国二十六年来的交往中,也出现了与“友好、合作”这一主流不协调的支流。它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破坏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为了使中日关系更加顺利地向前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些消极因素进行探讨,以便寻得解决的办法。 (一)历史认识问题 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那段不光彩历史,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也不敢正视。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其侵略罪行。他们的这些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伤害了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也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二)台湾问题 从历史上看,日本曾通过武力吞并台湾并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1972年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时,日本政府就明确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日本力图介入台湾问题和南沙诸岛的争端,众所周知,台湾及南沙诸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直接或是间接地把台湾海峡列入日美安全合作范围,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干涉,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决不能接受的。 (三)钓鱼岛问题 在钓鱼岛的归属这一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分歧。但从大局出发,20年前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时,两国领导人都同意将这一问题留待以后解决。1978年10月25日,邓小平副总理在同福田首相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日本记者提问时说:“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我们的后代会比我们更聪明,将来总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但多年来,日本时常有一些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进行挑衅。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成员一行7人乘船登上钓鱼岛,并在岛上设置灯塔。1997年5月6日,日本国会议员西村真悟在冲绳县一名议员及两名摄影师的陪同下登上钓鱼岛。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