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北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

河北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

河北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
河北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

1、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生豆芽用(瓦盆),

(盖地膜后)种子萌发快。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凤仙花、西红柿、白菜等大部分植物适合生长在(壤土)里。西瓜、花生适合生长

在(沙质土)里。

4、三种土壤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5、三种土壤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6、“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

长有影响。

7、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有:(水)、(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动植物的生

存环境:水、温度、空气、阳光、肥料、森林、草原、土壤

8、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这类植物的特点是(吸收光的能力特别

强),能在很弱的阳光下正常生长.

9、根据植物根的不同分类标准把根分为:直根(如芹菜、白菜、油菜、芫荽)、须根(如

葱、蒜韭菜)、贮藏根(如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等)

10、植物的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芽),节是指茎上长(叶)的地

方。例如(姜、藕、马铃薯)是(茎);(甘薯)是(根)。

11、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如(马、牛、羊、蝗虫等);有

些动物以(其它动物)为食物叫(肉食性动物)如(虎、狼、蛇、青蛙等);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叫(杂食性动物)如(猫、狗、蚂蚁、麻雀、老鼠等)。

12、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种特性称为(向光性)。

13、大多数植物都具有(向光性),除了具有向光性外还有(向水性)、(向地性)。植物

的向水性:根总是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14、多数植物的根总(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我们把植物的这种特性称为(向地

性),这是植物受(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15多数植物都有(定向运动)包括(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

16、养鱼者在夏季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虫养鱼)。

“飞蛾扑火”也是由于昆虫的(趋光性)。

17、生物学家把动物依季节不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例如(家燕、大雁

等一些鸟类)就有(迁徙)的生活习性。。

18、像鸟类一样,一些鱼类有(洄游)行为如(鲑鱼和大马哈)。生殖季节到淡水中产卵

的如鲑鱼,生殖季节入海产卵的如鳗鲡鱼。除鱼类外能长途洄游的还有其他(动物)如(南极鲸、海龟)

19、像(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迁移)。

20、、植物虽然不能移动,但也有(迁移)现象。植物的花粉、种子、果实等可以被(风、

水、动物和植物)本身传播到其他地方,甚至可以由(人)带到其他地区。

21、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冬眠时,动物(体温下降),血液

循环(速度减慢),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显著降低),(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也大大(减少)。影响动物的生活习性:冬眠、迁徙、体表变色

22、骆驼遇到水源会尽量多饮水,并把水贮存在(血液)里。(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

23、驼峰里贮存的是(脂肪),它能隔开(太阳的热量),又能转化成(水分),所以人们把(驼峰)叫(固体水库)。

24、鱼身体长有(鳞片)、(鳃)、(鳍),所以鱼适合在水中生活。

25、仙人掌的刺就是仙人掌的(叶子),是(炎热、干旱的环境)造成的。

26、像蝗虫、甲虫、青蛙这样,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颜色一致或近似的体色,叫(保护色)。

像竹节虫和枯叶蝶、螳螂那样,体色和形态都和环境中的其它动物或另一种生物相似,而不易被敌害发现的现象叫(拟态)。

27、(法国)工程师(乔治。麦斯特罗)从(芒刺)这种植物中得到启示发明了(尼龙

塔扣)。

28、人除了适应(自然环境)外,还要适应(社会环境)。

29、人类所处的环境,按环境要素可以分为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0、人类的衣食住行需要(动物)和(植物)提供。

31、人类的生存依赖(环境),离不开(环境),还要适应(环境)。

32、人类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人类的活动又(影响)

着(环境)。你吃的食物里米、面、蔬菜、植物油等来源于植物,鸡蛋、牛奶、牛肉、猪肉等来源于动物。

33、人类维持生命所需的一切物质都来源(自然)。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开

发)是在毁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危害人类自身。

34、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珍爱生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破坏),与自然(和谐

相处)。

35、自然界里的动植物都生活在一定(环境)里,离开所依赖的(环境)动植物就不能

生存。

36、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并用(温度计)来测量它的高低。

37、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

逐渐(变凉),这说明热是从(热水)传向(冷水)的。

38、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里,这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39、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40、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种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这种热的传递方式叫(热传导)。

41、想知道一杯水的冷热程度,最精确的方法是(用温度计测量)。

42、金属、陶瓷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传

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43、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44、地球上的热主要来自(太阳),太阳是个炙热的大火球,距离地球约(1.5亿千米),

它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地球,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

45、1700年前,诸葛亮扎成(孔明灯),用来传递作战信息。

46、200多年前,法国的(蒙特哥耳菲)兄弟制成了(热气球),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

次完成的自由飞行。

47、空气受热后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使(孔明灯)和(热气球)升上了天空。

48、有时需要减少热的传递,使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是(保温);有

时需要使热散失,加快热的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尽快降下来,这就是(散热). 49、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观看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两侧的大陆海岸

线轮廓,尤其是(南北美洲)和(亚欧大陆)的海岸线轮郭彼此吻合,于是他提出了现在的(七大洲是由(一块大陆)分裂开来的假设。

50、多数地质学家认为,地壳是由(9个大板块)和(12个小板块)拼接成的。地壳运动:

地壳抬升、板块运动、高山运动

51、(地震)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发生时,能在几分钟内使城市变成废墟,造

成大量人员伤亡。

52、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地震)。

53、公元132年,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研制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

仪。

54、尽管火山喷发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也有(有利)的一面,例如火山灰中有丰

富的矿物质。火山成分:岩浆、火山灰

55、地球表面是由(岩石)构成的。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56、地球上每(6)小时有1个物种灭绝;地球上每年有(5---7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

漠;地球上有(25%)人口缺少充足的饮用水。

57、根据岩石的形成,地质学家通常将它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类。

58、地球上的山地绝大多数是由(地壳板块抬升)形成的,只有一部分山峰是由(火山

喷发)形成的。(山地)是地球上地势高低起伏最大的区域。

59、土壤污染成因:化肥、农药水污染成因:生产中的废水、生活中的废水空气污染

成因:工业烟尘、交通尾气环境破坏原因:植被减少、臭氧层破坏、能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淡水缺乏。当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变化时,就成为威胁人类的环境问题。

60、1972年,第一次世界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行动计划”)。

61、1989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2、(环境污染)和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和谐关系被破坏成为严重环境问题。

63、环境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变化可能是(自然)发生的,也可能是由于(人的活

动)引起的。

64、(环境问题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

65、储油罐的外面涂上银白色的银粉漆是为了(减少辐射热)。

66、下面物体中()是热的良导体。

①纸板②铜片③铝合金④棉花⑤不锈钢⑥橡皮泥⑦空气⑧木头

67、冬天,暖气或炉子的热是以(②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①传导②对流③对流传导辐射

68、夏天商店常用冰块使鱼保鲜,冰块放在(①放在鱼的上面)

①放在鱼的上面②放在鱼的下面

二、判断题:

1、冬天周围的冷空气传递给了我们的身体,所以我们感觉很冷(×)

2、地震时如果我们在教室上课不要盲目往室外跑(∨)

3、采集岩石时,通常带上一个布袋或者盒子就可以了。(×)

4、我们制作掩饰标本盒的目的是便于欣赏各类岩石。(×)

5、热在不同的物体中传递的快慢是一样的。(×)

6、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7、地球表面是由岩石构成的。(√)

8、我们只有在山上找到岩石,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

9、地质学家通常将岩石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三、填图题:

1、填图并分析鱼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①流线型的身体、光滑的鱼鳞能减少水的阻力,②鳍像

船桨,在游泳时划水用。③尾鳍像船舵和螺旋桨发动机。

④用腮呼吸

四、填表题:

2、我们身边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就其中一项调查分析:

(1)我们身边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①沙尘暴②空气污染③水污染④白色垃圾等

(2)

五、简答题:

1、根有什么特点?

①根都有根尖、根毛②都向下生长③都长在地下。

2、根有什么作用?

①固定植物②吸收输送水和无机盐③贮存营养物质的功能④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

的功能。

3、茎有什么作用?

①茎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②少数的植物的茎也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用。

4、(豆苗、花生、西瓜)在(沙质土)里长得好,为什么?

因为沙质土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渗水能力强、利于作物根系发育。

5、我们采取哪些行动使植物长得更好?

①浇适量的水②施适量的肥③松土④除草⑤捉虫⑥搭架

6、为什么许多鸟类具有迁徙的生活习性?①躲避寒冷②食物短缺③繁殖后代

7、动物有哪些防御方式并举例

①放臭气(例如臭大姐、黄鼠狼、臭鼬)②喷射毒液(例如眼镜蛇、马蜂、蝎子)

③保护色(例如、蝗虫、甲虫、青蛙)④蛰刺(例如蜜蜂)⑤拟态(例如竹节虫、

枯叶蝶)。⑥用硬壳(例如海龟、蜗牛)⑦用响声(例如响尾蛇)⑧装死(例如甲虫)

⑨自切(例如壁虎。)⑩逃跑(例如兔子、鹿、马、羊)?变色(变色龙、比目鱼、

雷鸟)?墨囊、排脏(乌贼)?尖刺(刺猬、豪猪)

8、动植物有哪些过冬方法?

(!)动物过冬的方法有:①迁移②冬眠③皮毛脂肪增厚④毛变成与雪地接近的灰白的保护色。

(2)植物过冬的方法有:①浇冻水②搬屋子里③用草把茎包起来④埋土里⑤放大棚里⑥落叶。

9、人像动物学会了什么本领?

人向青蛙学会了蛙泳、蜘蛛结网学会了针织等…….

10、人类的哪些行为使环境遭到破坏?

①过度放牧②乱砍乱伐③乱扔垃圾④工业污染⑤围湖造田⑥随意捕杀动物。

11、为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①城市绿化②家庭绿化③使用无铅汽油④骑车或步行上下⑤建立自然保护区⑥

退耕还林。

12、用一块棉布裹上一枚硬币,绷紧一些,把一只燃着的香烟按在棉布上,直到香烟熄

灭为止,观察棉布被烧焦了吗?

没有。因为金属传热快。

13、为什么踩在瓷砖地板上比踩在木地板上觉得更凉一些?

因为瓷砖是热的良导体,能很快的把你皮肤上的热传递出去,木地板是热的不良导体,不容易将你皮肤表面的热量传出去,因而踩上去感觉暖和多了。

14、冬天,把教室的门打开一条缝,将纸片分别放在门缝的底部和上部,你会发现底部

的纸片往里飘,上部的纸片往外飘,这是为什么?

因为外面的空气比室内的空气重,冷空气会贴着地面冲进室内,室内的暖空气会从门的上部往外跑。

15、厨房的排风扇为什么要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

因为热空气上升,所以排风扇要安在比较高的地方。

16、暖气片为什么要安在窗户的下面?

冷空气从窗户缝钻进来,暖气片使它受热上升,冷空气又从窗户缝钻进来,暖气片又使它受热上升,这样在冷热空气的对流过程中使整个室内的空气变暖,所以暖气片要安在室内窗户的下面。

17、暖气片是怎样使室内空气变热的?

暖气片使它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就会补充过来,补充过来的冷空气又受热上升,周围比较冷的空气又会补充过来,这样在冷热空气的对流过程中使整个室内的空气变暖。

18、室内的空调为什么要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

因为热空气上升,空调排出的冷空气把热空气变冷,热空气又上升,空调排出的冷空气又把热空气变冷,这样在冷热空气的对流过程中,使室内变冷。所以空调要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

19、房的设计有坡顶结构,也有平顶结构,该选哪个好?为什么?

选择坡顶房屋比较好,因为坡顶结构保温性好。

20、有的房屋内是装着暖气片的,有的是采用地暖设备的,又该选择哪个呢?为什么?

选择采用地暖设备的房屋比较好,因为地暖从地面加热,位置低,加热快。

21、如果选择了有暖气片的房子,装修时向别人家一样用木板将室内暖气片罩住,只在

侧面开些孔好呢,还是让它露在外面好呢?你有更好的建议吗?

露在外面好,把暖气片罩住不利于热对流,暖气散热慢。

22、夏天为什么穿浅色衣服?冬天为什么穿深色衣服?

因为夏天热,而浅色衣服吸热本领差,所以夏天穿浅色衣服感觉比较凉快;冬天冷,而深色衣服吸热本领强,所以冬天穿深色衣服感觉比较暖和。

23、风是怎样形成的?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24、我让热水凉得更快的方法有哪些?

①来回搅动。②吹风③把盛热水的容器放入盛凉水的容器里。

④把热水倒在表面积大的容器里。⑤把一个容器里的热水倒入另一个空容器里,反复多次。⑥把水倒在金属或陶瓷等热的良导体的容器里。

25、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

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做到:

①熄灭炉子,拔掉电源,迅速跑到室外空地上上,并且远离高压线②如果来不及

要躲避到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侧面,并尽可能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26、地震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①建筑物倒塌或损坏②人身伤亡③大量社会物质损失④山体崩塌⑤泥石流⑥水

灾⑦火灾⑧瘟疫。

27、推测地球内部有多少条信息?

①地球内部温度很高②地球内部压力大③地球内部是火热的岩浆,岩浆与岩石的成

分相近

28、生产的发展和新材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哪些害处?能否避免?

(1) 害处:①工厂跑排放的烟尘、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使空气污染。②生产、生活中排

放的有毒的废水使水污染。③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土壤污染④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淡水缺乏等造成环境污染。

(2)这种危害不可避免,但可以有效控制。

29、生产的发展和新材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①节省时间②提高效率③做工精美。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你对五年级上册科学科目的知识点都整理好了吗?下面小编整理了冀教版五 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供你参考。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 1、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 (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2、我国“神舟三号”2002 年 4 月 1 日成功地返回地面。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 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 3、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4、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一般地说,具有(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种子可以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5、种子萌发需要以下条件? 答: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一般地说,具有充足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种子可以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1、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粘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 4、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粘质土)。 5、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粘质土),(壤土),(沙质土)。 6、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7、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土壤)中,比如:花生、虞美人花等植物适合在(沙质土)环境下生长,一些植物则适合在(粘质土)里生长,而大多数植物适合生长在(壤土)里。 8、如果我们将豆苗分别种在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里,在保持其他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豆苗的 生长状况一样吗?为什么? 答:大豆在沙质土里长得最好,沙质土土质松、透气性好、渗水能力强、利于作物根系发育,容易呼 吸到氧气和水分,更容易发芽和在地面吐芽。黏质土透气性差,发苗慢,但保水保肥。壤土有多种, 沙壤土就是壤土的一种. 沙壤土的好处是透气、透水性好,发苗快、品质好,但不保水肥、易早衰。 第三课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1、(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2、(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得要好一些。 4、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除光照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如(温度、水)应该(保持相同)。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课 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4、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5、雨后种子容易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6、我国“神舟三号” 2002年4月1日成 功地返回地面。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7、 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8、在自然界,种子一般在【春季】才开始萌发。9、怎样制 作种子标本盒?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 2 选择好的,并按自己指定的标准分类。 3 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分类、分装。 4 盒内放干燥剂和防虫药。 5 收集各类种子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 6 说明制作日期及制作人。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1、在农业生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这说明【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4、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弱】。 6、黏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的【保水能力最弱】。 7、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8、沙质土:含砂粒较多,土 质松散,渗水快,保水能力差,易干旱,用手捏不成团。黏质土:含黏粒较多,土质黏重,易板结,渗水慢,吸水,保水能力强。易积水,形成内涝,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不会散开。壤土:土壤质地均匀,砂粒、黏粒所占比例大体相等,通气透水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好,用手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9、黏质土【透水性差】,【透气性差】,适宜种植【芭蕉、水稻、芦苇、荷花、莲花、芦苇、金银花、榕树、杨树、柳树、苦菜花】等高大,扎根深远的树木、花卉。10、壤土【透气性好】,既【保水】,又【保肥】,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适宜种植【山茶、月季、玫瑰、茉莉、凤仙、熏衣草、美人蕉、竹芋、百合、龟背竹、百合竹、小麦、玉米】等木本、草本开花植物,以及观叶植物。11、沙质土中水肥容易流失, 但透气性好,适宜种植【仙人掌、红薯、花生、马玲薯、西瓜、虞美人】等块根茎作物。12、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生长这些农作物?答:有花生,大豆,因 为我们这里沙质土较多,而花生、大豆属豆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沙质土壤通气良好,根瘤菌的活动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氮气,使作物生长能得到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第三课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1、植物的小苗钻出土壤后,有些能【茁壮成长】;有些则【长得缓慢】;有些开始【长得很 好】,过了一段时间却【干枯死亡了】。2、“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水】、 【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3、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要好一些。4、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怎样才能生长得更好。5、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6、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实验方法是:【将植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植物数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然后想办法让实验组的植物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对照组的植物生长在黑暗的地方。】7、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除了光照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8、种子的寿命与【保存条件】有关,在【低温】、【干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 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完整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整理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种子发芽先看到种皮胀大,然后先长根,再长出叶。根会朝有水的方向生长。 3.植物的生长必要的条件: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7.自然界里的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8.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9.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10.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1.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2.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比如,植物的根会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植物的茎和叶会朝向 有光的地方生长;植物的叶子会根据环境中水分的多少发生形态的变化等,以上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很好的实例。 13.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4.当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15.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乱砍乱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第二单元光和影 1.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和屏。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点亮的白炽灯、太阳、点燃的蜡烛等。 3.光源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

河北人民出版社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1、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凤仙花、西红柿、白菜等大部分植物适合生长在(壤土)里。 4、三种土壤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 5、三种土壤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6、“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 长有影响。 7、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有:(水)、(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 7、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这类植物的特点是(吸收光的能力特别 强),能在很弱的阳光下正常生长. 8、根据植物根的不同分类标准把根分为:直根(如芹菜、白菜)、须根(例如 葱、蒜)、贮藏根(如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等) 9、植物的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芽),节是指茎上长(叶)的地方。 例如(姜、藕、马铃薯)是(茎);(甘薯)是(根)。 10、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如(马、牛、羊、蝗虫等);有 些动物以(其它动物)为食物叫(肉食性动物)如(虎、狼、蛇、青蛙等);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叫(杂食性动物)如(猫、狗、蚂蚁、麻雀、老鼠等)。 11、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种特性称为(向光性)。 12、大多数植物都具有(向光性),除了具有向光性外还有(向水性)。 13、多数植物的根总(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我们把植物的这种特性称为(向地 性),这是植物受(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 14多数植物都有(定向运动)包括(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 15、养鱼者在夏季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虫养鱼)。 “飞蛾扑火”也是由于昆虫的(趋光性)。 16、生物学家把动物依季节不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例如(家燕、大雁 等一些鸟类)就有(迁徙)的生活习性。。 17、像鸟类一样,一些鱼类有(洄游)行为如(鲑鱼和大马哈)。除鱼类外能长途洄游的 还有其他(动物)如(南极鲸、海龟) 18、像(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迁移)。 19、、植物虽然不能移动,但也有(迁移)现象。植物的花粉、种子、果实等可以被(风、 水、动物和植物)本身传播到其他地方,甚至可以由(人)带到其他地区。 20、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冬眠时,动物(体温下降),血液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一、填空 1、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一般地说,具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种子可以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2、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3、根据土壤中的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4、通过实验发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 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在黏质土里生长较好的植物有水稻、芦苇,适合在沙质土里生长的有西瓜、大豆、花生,适合生长在壤土里的植物有小麦、玉米。 6、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有土壤、阳光、水、空气、温度、肥力。 7、通过观察我们认为根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长、一般都长在地下。 8、"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我们认为根有以下作用:固着,吸收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贮藏营养物质,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功能。 10、我们大家的结论 9、根据事实分析,,植物茎的作用是: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也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用。 11、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如牛、羊、马,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叫肉食性动物,如狮子、老虎、豹子,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如猩猩、蚂蚁、鼠。 12、砖厂烧砖的土之所以选黏土,是因为黏土的颗粒小,黏性好,砖的硬度大且非常牢固。 13、豆苗适合在沙土里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沙土疏松,透气性好。 14、茎有:土豆、莲藕、姜、芋、蒜、洋葱、水仙、荸荠,属于根的有:山药、甘薯(红薯),胡萝卜。 15、葱根、小麦根、狗尾草根是须根,白菜根、油菜根、棉花根是直根。 二、判断 1、萝卜的食用部分是茎。× 2、茎是植物身体的一部分。√ 3、只要有水,种子就会萌发。× 4、种子萌发需要阳光。× 5、种子不干燥,就有可能萌发。√ 6、人和其他动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7、动物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 8、壤土的保水能力最高。× 三、问答 1、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生长这些农作物? 答:有花生,大豆,因为我们这里沙质土较多,而花生、大豆属豆科植物,根部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得最基本条件有水、空气与适宜得温度。不需要阳光与土壤。 2、在种子发芽需要得条件中,光、温度、水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得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得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生长需要一定得环境,植物生长得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得温度、阳光、土壤。 5、植物得生长需要一定得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得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得适应环境得能力。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得环境里,不同得动物对环境有不同得需求。生物与环境之间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得. 7、生物得生存除了需要一定得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就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得。 8、食物就是动物生存最重要得需求之一。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得交换关系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得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与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得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得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就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得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得土壤中. 15、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她多种生物得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得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得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得食物得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得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得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得这些生物与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得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瞧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瞧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得生物形成一个平衡与谐得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得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得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得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得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得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得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得果实。…… 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得叶同它们生存得环境有什么关系? 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得热带地区,长着宽叶,可以更多得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就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得地方,叶子就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3、动物适应环境得例子。 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得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得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得南极,所以它们身体得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得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得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得地方。…… 4、(1)食物链得举例。 答:①草→兔子→鹰 ②蔷薇→蚜虫→瓢虫→小鸟 ③落叶→蚯蚓→小鸟 ④水稻→稻螟虫→青蛙→蛇→老鹰 ⑤水稻→田鼠→黄鼠狼→老鹰 (2)写出水田中得3条食物链。 老鹰狗尾草水稻小鸟老鼠蝗虫蛇 ①狗尾草→老鼠→蛇→老鹰②狗尾草→蝗虫→小鸟→老鹰③水稻→老鼠→蛇→老鹰 5、自然保护区。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1— 5) 1、种子萌发需要三个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空气)。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土壤。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它们能够自 己制造养分,获得(养料)。 3、家里粮仓里储存的粮食都是植物的种子,一般不发芽,主要是因为 缺少(水)。(第一课) 4、动物按食性可以划分为(草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 5、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6、沙质土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保水能力最强。 7、大部分植物适合生长在(壤土)里。 8、(豆苗)在(沙质土)中生长情况最好,因为沙质土疏松,透气性好。 9、西瓜、花生适宜在(沙质土 )中生长。 10、马铃薯,莲藕,姜都有节和芽,它们都是地下茎,不是根。甘薯,胡萝卜,白萝卜是植物的根。 11、在做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时,在瓶子内的水面上滴一层油是为了(防 止水分蒸发)。 12、茎有哪些作用? 答:大部分植物的茎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具有繁殖和 储藏营养的作用。 13、植物的根有哪些作用? 答: 1、防止水土流失; 2、从土壤吸收水分供植物生长; 3、根有储藏营养的作用。 14、无意插柳柳成荫说明部分植物的茎具有(繁殖)作用。 15、像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迁移。(第七课) 16、仙人掌的刺,其实就是它的(叶子),退化成刺能减少(水分的蒸发)。(第八课) 17、植食性动物举例:马、羊、兔、蝴蝶 肉食性动物举例:虎、狼、狮子、鹰、鲨鱼 杂食性动物举例:老鼠、蚂蚁、狗、猫、猪、猩猩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6—9) 1、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种特性称为(向光性)。 2、植物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3、植物的根都是向下生长,因为植物具有向地性,向地性是因为植物 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4、冬眠时,动物的(体温 ) 下降, (血液循环 )速度减慢,每分钟的呼吸次 数显著降低,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也大大减少。 5、动物防御敌害的方式: 放臭气:臭鼬、黄鼠狼 蜇刺:蜜蜂 变色:变色龙、比目鱼、雷鸟 喷射毒液:蛇、蝎、黄蜂逃跑:鹿、兔、羚羊 盔甲:乌龟、蜗牛、犰狳,穿山甲 装死:负鼠 拟态:竹节虫、尺蠖、枯叶蝶、螳螂 尖刺:豪猪、刺猬 保护色:蝗虫,甲虫 记忆巧门:臭刺变毒桃,亏死泥煎包 6、动物和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答:动物: 1 迁徙,如大雁,燕子; 2 冬眠,如蛇、青蛙、乌龟、熊; 3 加厚羽毛:如麻雀; 4 加厚皮毛、脂肪:如熊狮鹿狐狸;5、产卵过冬:螳螂,蝗虫。 植物过冬的方法: 1、掉光树叶,减少养分消耗;2、常青树分泌一层蜡质,既防寒又减少了水分蒸发。 第三单元:人与环境(10—12) 1、尼龙搭扣的发明是受(芒刺和狗毛)的启发。 2、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珍爱生命, 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 3、为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哪些方法减少污染?(为了与大自然和 谐相处,人们做出了哪些努力?)括号里的问题答案也是下面的答案答: 进行城市绿化,家庭绿化;使用无铅汽油,步行或骑车上班;建立自然 保护区;告别一次性筷子;不吃或少吃炒烤(为什么要少吃呢?因为烧 烤的烟会污染空气嘛) 第四单元:冷和热(13—17) 1、加快热水变凉的方法(有筷子搅拌),(用扇子扇)等。 2、当屋内温度比屋外高时,开窗后窗帘会(向窗里飘)。 3、金属,陶瓷传热能力强是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传热能力 弱是热的不良导体。 4、热传递三种方式:(传导 ),(对流 ), (辐射 ) 5、手捂热水袋取暖——传导传热 火上的锅烧热了——传导传热 暖气使屋内空气变热——对流传热 锅里的水热了,馒头蒸熟了——对流传热 水被太阳晒热——辐射传热 6、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 低,以(摄氏度)或(华氏度)作为单位。 7、沸腾的水的温度是(100℃),结冰水的温度是(0℃) 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7℃),成熟鸡的温度是(41.5℃) 8、用手不能精确感知物体的温度,只能用温度计才能测出精确的温度。 9、焖烧锅外锅是用(耐高温隔热)材料制成的,焖烧锅的外锅材料是 热的不良导体。 10、热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11、饭锅的锅把用塑料或木头制作,是为了端锅时不烫手,不只是为了 美观耐用。

河北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冀教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xxxx-xxxx学年度上学期小学五年级科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备课教案

科目:科学 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 1、小苗的诞生 一、教学目标 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

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 (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 1、小苗的诞生 适当的水分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当的气温 阳光

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一、教学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 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课前准备 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二)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4、归纳小结。 (二)指导学生进行渗水比赛。 1、提出问题,交代活动的任务。 2、让学生猜想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总结(自己总结)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一.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P3) 实验目的:验证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材料:菜豆或黄豆10—12粒,玻璃小瓶或培养皿两个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三.实验:渗水比赛(P5)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渗水能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三个相同的塑料瓶,纱布,橡皮筋,沙质土壤土黏质土,水,三只烧杯,支架实验过程: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支架上,在瓶口下面各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过一段时间,对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名称七: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P9 猜想假设: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较好 实验材料:黑色纸袋、线绳、8株生长情况相似的绿豆苗、水。 实验过程: 1、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而2组绿豆苗不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在实验中第2组绿豆苗生长得好。 结论:多数植物的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 四.实验:研究根的作用(P14) 实验目的:研究根的作用 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瓶,水,一株完整的植物,植物油。 实验过程: 1、把一株完整植物的根浸在盛水的小瓶里,并在水面上滴一层植物油。 2、用彩笔在水面处做一个标记。 3、把实验装置放到向阳处。 4、过一段时间,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瓶中的水面下降了。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汇总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5(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6、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7、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8、(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10、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他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2、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上午),德国应该在(中午),澳大利亚应该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3、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4、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15、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 16(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5、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潜望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 6、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7、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的。 8、(凸面镜)中的影像是(正立)的,(凹面镜)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 9、(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019年河北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试卷

2019年河北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试卷 一、填空 1.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量多的叫,含黏土多的叫,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 2.根据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 3.根据植物的根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可以分成:,和三大类。4.根据茎的生长地方的不同,可以把茎为分成:和两类。 5.动物为了适应生存,防御敌害,除了使用保护色和拟态外,还有、、和等防御敌害的方式。 6.、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适合作隔热材料。 7.地球的表面被太阳照射,空气受热后,周围的空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 8.地球表面是由构成的。 二、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按照根和茎的特点,给下列的物品分类。(10分) 红薯、马蹄(荸荠)、红萝卜、蒜头、葱头、粉葛、生姜、莲藕、马铃薯、木薯 植物的根: 植物的茎: 三、在下表中记录三类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12分) 牙齿爪 草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杂食性动物 四、问答题。 1.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外界条件?(8分) 2、你认为人和自然如何才能做到和谐相处?(10分) 3.测量水温的变化需要用到哪些仪器?(10分)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 一、填空 1、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一般地说,具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种子可以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2、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3、根据土壤中的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4、通过实验发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在黏质土里生长较好的植物有水稻、芦苇,适合在沙质土里生长的有西瓜、大豆、花生,适合生长在壤土里的植物有小麦、玉米。 6、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有土壤、阳光、水、空气、温度、肥力。 7、通过观察我们认为根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长、一般都长在地下。 8、"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9、根据事实分析,我们认为根有以下作用:固着,吸收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贮藏营养物质,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功能。 10、我们大家的结论,植物茎的作用是: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也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用。 11、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如牛、羊、马,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叫肉食性动物,如狮子、老虎、豹子,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如猩猩、蚂蚁、鼠。 12、砖厂烧砖的土之所以选黏土,是因为黏土的颗粒小,黏性好,砖的硬度大且非常牢固。 13、豆苗适合在沙土里生长的主要原因是:沙土疏松,透气性好。 14、茎有:土豆、莲藕、姜、芋、蒜、洋葱、水仙、荸荠,属于根的有:山药、甘薯(红薯),胡萝卜。 15、葱根、小麦根、狗尾草根是须根,白菜根、油菜根、棉花根是直根。 二、判断 1、萝卜的食用部分是茎。× 2、茎是植物身体的一部分。√ 3、只要有水,种子就会萌发。× 4、种子萌发需要阳光。× 5、种子不干燥,就有可能萌发。√ 6、人和其他动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7、动物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 8、壤土的保水能力最高。× 三、问答 1、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生长这些农作物? 答:有花生,大豆,因为我们这里沙质土较多,而花生、大豆属豆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沙质土壤通气良好,根瘤菌的活动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氮气,使作物生长能得到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 2、我们应当给周围的植物创造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采取哪些行动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答:我们可以根据植物所需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给它创造合适的生活环境。 可以给植物定期除草,除虫,松土,浇水,施肥,给攀援植物搭架等,这些措施都可以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小苗的诞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从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开始,通过对种子的观察,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引出如何去验证假设,制订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内容包括提出假设、选材、实验方法、实验结果预测、实验步骤、如何记录、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结论等,因此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给出的范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的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最”合理的方法。 .会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研究。

.能坚持把实验做完。 三、科学知识目标 根据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找出在生活和生产中通过控制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若干个实例。 .能举若干个实例说明人们对种子萌发的研究和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 课时建议: 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导 .谈话提问: 教师: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来自农村,相信大家一定都见过种子。那么,种子有什么用呢?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追问:种子怎样长成一棵新的植物?关于种子萌发 你有什么问题? .讲述:种子发芽又叫种子萌发。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新课教学 ◆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 .指导学生推想种子萌发的条 讲述:大家想一想,我们家里、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只有把它们种在地里或进行培育才能发芽,可见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说一说,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教师小结:根据同学们的意见,种子萌发可能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等条件。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种子萌发与什么条件有关系——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研究种子萌发与水是否有关系 ①讲述:下面,我们先来研究种子萌发与水有没有关系。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实验呢? ②分组讨论。 ③汇报讨论结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